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环评技术方法复习要点

环评技术方法复习要点

环评技术方法复习要点
环评技术方法复习要点

《技术方法》复习要点

环境影响评价师精品资料: 1

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概述

一.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主要原则(掌握)

(1)减量化———清洁生产

(2)资源化—一综合利用

(3)无害化——安全处置

二固体废物处置常用的方法概述(熟悉)

(1)预处理(包括压实、破碎、分选)

(2)堆肥处理

(3)卫生填埋

(4)一般物化处理

(5)安全填埋

安全填埋是一种把危险废物放置或贮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也是对其在经过各种方式的处理之后所采取的最终处置措施。

(6)焚烧处理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焚烧处置的特点是可以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7)热解法

例题:一种把危险废物防止或储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此法为(B)

A 卫生填埋法B安全填埋法C堆肥处理法D热解法

三固体废物常用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1.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

(1)固体废物的压实

(2)破碎处理

(3)分选

2.固体废物堆肥化技术

根据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可以把固体废物堆肥分为好氧堆肥法和厌氧堆肥法。故国内外用垃圾、污泥、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制造堆肥的工厂,绝大多数采用好氧堆肥法。

例题:目前,国内外用垃圾、污泥、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制造堆肥的工厂,绝大多数采用(D)

A低温堆肥法B厌氧堆肥法C绝热堆肥法D好氧堆肥法

3.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

燃烧系统中有三种主要成分:燃料或可燃物质,氧化物及惰性物质。为防止二次污染,工况控制和尾气净化则是污染控制的关键。

例题: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的燃烧系统,最普通的氧化物为含有(A)氧气的空气,空气量的多少与燃烧的混合程度直接影响燃烧的效率。A21% B26% C37% D 29%

4.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四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熟悉)

1.城市垃圾的收运

(1)城市垃圾的收运路线

(2)城市生活垃圾的转运及中转站设置

中转站的选址原则

①尽可能位于垃圾收集中心或垃圾产量多的地方。

②靠近公路干线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③居民和环境危害最少的地方。

④进行建设和作业最经济的地方

2.危险废物的收集、储存及运输

3.生活垃圾的填埋场

(1)垃圾填埋场的类型

①衰减型填埋场

②半封闭型填埋场

③全封闭式填埋场

前两种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后一种适用于危险废物处置。

(3)垃圾填埋方式

①山谷型填埋

②平地型填埋(又分地上式、地下式和半地下式)

首页>环境影响评价师>复习指导>正文

环境影响评价师精品资料:《技术方法》复习要点2 第五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

(1)体现法规的严肃性。

(2)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

(3)体现产业政策方向与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特别注重保护三类地区:一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要预防对其破坏;二是生态系统特别重要的地区,要加强对其保护;三是资源强度利用,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处于高度稳定或正在发生退行性变化的地区。

例题: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特别注重保护下列哪些地区(BCE)?

A城市居民区B生态良好地区C生态系统特别重要的地区D工业开发区E资源强度利用,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处于高度不稳定或正在发生退化的地区

(4)满足多方面的目的要求。

注重生态保护的整体性,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

例题:保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是以保护(B)为核心,保护生物的生境。

A植被B生物多样性C物种D群落

(5)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原理。

(6)全过程评价与管理。

措施包括勘探期、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期、施工建设期、营运期及营运后期的措施。

(7) 突出针对性与可行性。

二.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措施

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应遵守以下原则(熟悉)

(1)凡涉及珍稀濒危物种和敏感地区等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和方案。

(2)凡涉及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必须制定补偿措施加以保护。

(3)对于再生周期较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定恢复和补偿措施。

(4)对于普遍存在的再生周期短的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不必制定补偿措施。

(5)需要制定区域的绿化规划。

(6)要明确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费用的数量及使用科目,同时论述必要性。

三.减少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措施(熟悉)

从工程项目自身的合理选址选线、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合理的施工建设方式和有效的管理出发来减少生态环境影响,使最有效的方法,也最具有可行性。

1.合理选址选线

①避绕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

②不使规划区的主要功能受到影响。

③选址选线不存在潜在环境风险。

④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受到损害或威胁。

例题:减少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措施有(ACDE)

A合理选址选线B项目规划论证分析C工程方案分析与合理化建议D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E施工方案分析与合理化建议

2.工程方案分析与优化

①选择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

②采用环境友好的方案。

③采用循环经济理念,优化建设方案。

④发展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方案。

例题:作为减少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措施之一,工程方案分析与优化要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其优化的主要措施包括(ABDE)

A选择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B采用环境友好的方案C选择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设计方案

D采用循环经济理念,优化建设方案E发展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方案

3.施工方案分析与合理化建议

①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和制度。

②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

③改变落后的施工组织方式,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

例题:生态工程施工方案分析与合理化建议包括(CDE)

A施工成本分析B施工机械使用C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和制度

D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

E改变落后的施工组织方式,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

2010年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精选复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工程分析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d )

a.工程分析的方法由类比法、物料衡算法和资料复用法

b 类比法是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c.物料衡算法理论上来说是最精确的

d.资料复用法常用于评价等级较高的建设项目

2.下列公式中,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总物料衡算计算方式( c )

a. ad=bd—(ad+bd+cd+dd)

b ∑g投入=∑g产品+∑g流失

c ∑g排放=∑g投入-∑g回收—∑g处理—∑g转化—∑g产品

d q+a=h+p+l

3.工程分析方法中,类比法是指(d )

a.将已建工程项目的资料作为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内容

b.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c.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和生产管理以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对已建项目进行必要的修正

d.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

4.新建项目评价需要的污染物最终排放量是(c )p16

a.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消减量

b.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

c. 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减去按治理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消减量

d.新建项目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的污染物排放量

(二)多项选择题

1.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分析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内在因素的重要环节,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可以将工程分析分为( a. c.)p9

a.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b.清洁生产工程分析

c.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d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分析

2.工程分析的作用有(abcd )p9

a.作为项目决策的依据

b.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c.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d为环境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3.工程分析常用方法有(acd )

a.物料衡算法

b.节点计算法

c.类比法d资料复用法

4一般来说,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都应根据(bcd )等技术资料进行工作。

a.环境影响评价送审材料

b.项目规划

c.可行性研究报告d设计方案

5.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abc )

a.总物料衡算

b.有毒物料衡算

c.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d水量衡算

6.类比法使用过程中,分析对象和勒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指的是(abc )p10

a.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b.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c.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d实测数据的准确性

7.关于物料衡算法,下列正确的是(abd)

a.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

b.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c.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品数量

d从理论上讲,该方法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是最精确的

2010年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精选复习题(3)

1.水平衡中,q定义为取水量,a为物料带入水量,h为耗水量,p为排水量,l为漏水量,其水平衡关系方程式应为(b )p17

a.q-a=h+p+l

b. q+a=h+p+l

c. q+a =h-p-l d q+a = h-p-l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耗水量的是(d )p18

a.产品含水量

b.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

c.水处理用水量d地下水取水量

3.无组织排水是针对有组织排放而言的,主要针对(a. )p18

a.废气

b.废水

c.废渣d粉尘

4.工程分析中一般将没有气筒或者排气筒低于(c )m的排放源定为无组织排放。p18

a.10

b.5

c.15 d 20

多选题

1.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p19

a.分析环保措施方案以及所选工艺和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

b.分析和处理工艺有关的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c.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d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2.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p22

a.工程概况

b.施工规划

c.生态环境源分析d主要污染物与源强分析

3.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一般要求的是(abcd )

a.工程组成完成

b.重点工程明确

c.全过程分析d污染源分析

4燃煤锅炉作为污染源分析的过程中,通常设定的污染因子为(bc). p26

a.氨氮

b.烟气

c.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

5.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工作内容包括(abc)p20

a.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b.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c.分析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d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6.污染型项目的工程概况中,需要根据工程组成和工艺,给出(bcd)p12

a.污染源分布

b.主要原料和辅料的名称

c.主要原料和辅料单位产品消耗量d主要原料和辅料年总耗量和来源

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精选复习题(4)

1.收集资料法的缺点是(d )

a.应用范围广、收效大

b.受到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c.费用较大d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

2.现场调查法的优点是(b)

a.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b 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

c 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特点d.应用范围广、收效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环境调查基本内容的是(b)

a.社会经济b地形地貌

c.人群健康状况

d.文物与景观

4.下列属于自然环境调查内容的是( d )

a.人群健康状况

b.文物与景观

c.社会经济d地下水环境

5.对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监测点数(b)

a≥6 b≥10 c≥8 d>10

6.一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应进行为期(d)的连续观测;

a3个月b6个月c10个月d一年

7 空气的水平运动成为风,风向指风的来向,用(b)个方位表示。

a 8

b 16

c 10

d 24

8.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应以(c)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出各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值占相应标准浓度限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

a.图的方式b,柱状图的方式c列表的方式d,分布图的方式

9.二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

测期限应在(a)以上。

a.2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8个月

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精选复习题(6)

1.采用因果关系分析网络来解释和描述拟建项目的各项活动和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识别环境影响,此方法称(b)。

a.清单法

b.影响网络法

c.矩阵法

d.叠图法

2.被调查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时,应考虑调查(a)。

a.水生生物和底质

b.底质

c.水生生物

d.浮游生物

3.水域底质的调查主要调查与建设项目排水水质有关的易(a)的污染物。

a.积累

b.降解

c.中毒

d.传染

4.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中,从技术上一般应考虑下列哪些方

面?(abcde)

a.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识别环境影响

b.突出对重要的或社会关注的环境要素的识别

c.项目的特性

d.项目涉及的当地环境特性及环境保护要求

e.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

5.下列哪些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要求?(bcde)

a.突出自然环境的识别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可忽略

b.项目涉及的环境保护要求

c 项目类型、规模等特性

d.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

e.项目涉及的当地环境特性

6.下列哪些区域属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的环境敏感区?(bcd)

a.人工鱼塘

b.沙尘暴源区

c.重要湿地

d.荒漠中的绿洲

7.环境影响识别的主要方法有(acde)。

a矩阵法b保证率法c叠图法

d清单法e影响网络法

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应选择(acd)。

a.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

b.该项目排放量中等的污染物

c.毒性较大的污染物

d.项目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

9.水环境水质调查的参数有(abd)。

a常规水质参数b.特征水质参数

c.常规水文参数

d.其他方面参数

2010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考前复习题(13)

1.国家“十五”期间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abc〕。

a.二氧化硫

b.烟尘

c.工业粉尘

d.氮氧化物

2..国家“十五”期间水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ad)。

a.化学需氧量

b.生化好氧量

c.总悬浮固体

d.氨氮

3.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开发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是否会导致环境空气质量超标。此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方法是(d)

a经验估算法b线性优化法c修正的a-p值法d模拟法

4.下列哪种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方法是最简单的估算方法(c)

a物理类比法b线性优化法c修正的a-p值法d模拟法

5.对于污染源布局、排放方式已经确定的开发区,建立源排放和环境质量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然后根据区域空气质量环境保护目标,采用特定方法,计算出各污染源的最大允许排放量,而各污染源的最大允许排放量之和,就是给定条件下的最大环境容量。此法是(d)

a系统分析法b线性优化法c修正的a-p值法d模拟法

6.一般所指的环境质量是在保证不超过环境目标值得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b)

a允许排放量b 最大允许排放量

c最佳允许排放量d最小允许排放量

7.水环境容量计算时,污染因子应包括(a)、开发区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受纳水体敏感的污染物。

a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重点污染物b 国家规定的重点污染物

c地方规定的重点污染物d当地居民规定的重点污染物

8. 水环境容量计算时,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受纳水体(b)的水质标准。

a相同断面b不同断面c允分混合段断面d过程混合段断面

9.环境评价中提出的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其单位为(a)。

a每年排放多少吨b每年排放多少立方米c每月排放多少吨d每年排放多少千克

甲企业年排废水600万吨,废水中氨氮浓度为20mg/l,排入ⅲ类水体,拟采用废水处理方法氨氮去除率为60%,ⅲ类水体氨氮浓度排放标准为15 mg/l.

10.该企业废水处理前氨氮年排放量为(120)吨

解析:600×104×20×103×10-9=120吨

11. 该企业废水处理后氨氮年排放量为(48)吨

解析;120-120×0.6=48吨

12.该企业废水氨氮达标年排放量为(70)吨

解析:600×104×15×103×10-9=90吨

13. 该企业废水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48)吨

解析:该企业废水氨氮经处理后排放量为48吨已经达标,小于达标年排放量90吨,所以选处理后的排放量48为建议指

2010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精选复习题(7)

1.推流迁移过程中,污染物的(b)保持不变。

a.所处的位置

b.污染物的浓度

c.污染物质量通量d。污染物的化学组成

2.如果监测数据样本量较小,而数据值变化幅度较大,则水质参数选取(c)

a监测数据的平均值b监测数据的最大值

c平均值与最大值的均方根d平均值与最大值的立方根

3.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理论基础是(d)

a.污染物的自身特性

b.水体的自净恃性

c.水体的水质指标

d.水体的污染特性

4.在潮汐河口和海湾中,最重要的质量输移机理是(a)

a水平面的输移b垂向输移c潮汐输移d扩散

5 在水质预测中使用的时间尺度,按逐渐增加水质模型复杂性的顺序为(a)

a.稳态、准稳态、动态

b. 动态、稳态、准稳态、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物理过程:指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过程

b.化学过程:污染物在水体中发生的理化性质变化等化学反应。对水体净化起作用的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

c.生物自净过程:微生物在溶解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当作食饵消耗掉,将另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为无害的简单无机物

d.紊动扩散是指水流的紊动特性引起的水中污染物自低浓度向高浓度区

转化

7. 生物自净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有(abd)。

a 溶解氧b.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浓度

c 温度d.微生物的种类、数量。

8.水环境预测方法分类包括(abc)。

a 数学模式法b.物理模型法

c类比分析法d.资料调研法

9.水环境影响预测条件包括(abcd)。

a 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

b.拟预测的排污状况

c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

d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

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考前复习题(8)

1.有机污染物进入包气带中主要以(abcd)存在,而且绝大大树有机污染物都属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a挥发态b自由态c溶解态d固态

2.声音三要素包括(abc)。

a.声源

b.介质

c.接收器

d.听众

3.噪声级的相加一般采用(ac)等方法。

a 公式法b.实际测量法

c 查表法d.资料调查法

4.声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包括(abcd)。

a.收集预测需要掌握的基础资料

b.确定预测范围和预测点

c.预测时要说明噪声源噪声级数据的具体来源

d.选用恰当的预测模式和参数进行影响预测

5.下列属于声环境影响评价基本要求和方法的是(abcd)。

a.评价项目建设环境噪声现状

b.评价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行期噪声影响程度、超标范围和超标状况

c.分析受影响人口的分布状况

d.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分布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超标原因

6.工矿企业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有(abcd)。

a.按厂区周围敏感目标所处的环境功能区类别评价噪声影度,说明受影响人口情况。

b.分析主要影响的噪声源,说明厂界和功能区超标原因。

c.评价厂区总图布置和控制噪声措施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必要的替代方案

d.明确必须增加的噪声控制措施及其降噪效果。

7.公路、铁路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有(abcd)。

a.评价沿线评价范围内各敏感目标按标准要求预测声级的达标及超标状况,并分析受影响人口的分布情况

b对工程沿线两侧的城镇规划受到噪声影响的范围绘制等声级曲线,明确合理的噪声控制距离和规划建设控制要求。

c.结合工程选线和建设方案布局,评价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必要时提出环境替代方案

d.对提出的各种噪声防治措施需进行经济技术论证,在多方案比选后规定应采取的措施并说明措施降噪效果。

8.机场飞机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有(abc)。

a.依据《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 9660-88)评价wecpnl评价量70db、75db、80db、85db、90db等值线范围内各敏感目标的数目,受影响人日的分布情况

b.结合工程选址和机场跑到方案布局,评述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必要提出环境替代方案。

c.对超过标准的环境敏感区,按照等值线范围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降噪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论证。

d.对提出的各种噪声防治措施需进行经济技术论证,在多方案比选后规定应采取的措施并说明措施降噪效果。

9.有一列500m火车正在运行,如距铁路中心线20m处测得声压级为90db,距离铁路中心线40m处有一居民楼,则该居民楼的声压级为(a)db a87 b 84 c 80 d 78

10.有一列500m火车正在运行,如距铁路中心线600m处测得声压级为70db,距离铁路中心线1200m处有一疗养院个,则该疗养院的声压级为(c)

a 67

b 70

c 64 d60

11有一列600m火车正在运行,如距铁路中心线250m处测得声压级为65db,距离铁路中心线500m处有一居民楼,则该居民楼的声压级为(b)

a62 b 60.5 c 59 d63

2010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考前复习题(9)

1.下列定义中错误的是(d)。

a.生态环境影响定义:生态系统受到外来作用时所发生的响应与变化

b.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科学地分析与预估生态受到外来作用时所发生的响应与变化的趋势

c.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影响预测的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人为地判别可否接受的过程

d.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现状影响的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人为地判别可否接受的过程

2.生态影响预测一般采用( d)进行如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等内容的预测

a.类比分析

b.生态机理分析

c.景观生态学分析

d.数学模拟

二多项选择题

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内容包括(abc)。

a.影响因素分析

b.生态环境受体分析

c.生态影响效应分析

d.生态因素分析

2.生态整体性影响可以从(abcd)等不同的层次分析。

a.区域或流域

b.景观生态

c.生态系统

d.生物群落

3.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包括(abcd)。

a.生态环境影响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显示累积性影响特点

b生态环境影响也常具有区域性或流域性的特点

c.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高度相关和综合性

d.生态环境影响具有整体性特点

4.生态环境敏感性目标定义包括(abcd)。

a.法定的敏感性目标

b.科学评价认定的敏感性目标

c.社会的敏感性目标

d.局部地域的敏感性目标

环评考试复习要点汇总

环评考试复习要点 冶金机电类: 1、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前置条件答: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环境敏感性及制约因素分析 2、给出拟建工程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方案答: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监测方案内容如下; ①至少布设6 个监测点,以主导风向为轴向,分别在0°、90°、180°、270°方向布点,在附近敏感点布1 点,在下风向布设1-2 个点;并附监测布点图; ②选择一期不利季节监测,共7天,每天取2: 00、8: 00、14: 00、20: 00的浓度值; ③监测因子有:SO2、NO X、CO、TSP、O3、PM10、Pb、B[a]P 、甲苯、二甲苯 3、针对酸(碱)性雾废气,提出一种适宜的处理方式 答:收集后用碱(酸)液吸收 4、针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非甲烷总烃NMHC)、甲苯、二甲苯等废气,提出一种适宜处理方式答:直接燃烧或活性炭吸附, 或先活性炭吸附,再燃烧。 5、判断废气排放达标,需考虑的因素? 答:排放速率、排放浓度(标况);排气筒高度是否超出周围200 米范围内最高建筑物5 米以上,否则须按排放速率标准严格50% 执行 6、本类(铸造)工程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因子 答:PH值、COD石油类、LAS硫酸盐、硝酸盐、氟化物、P、Ni、Cu、Al 7、指出(汽车制造)前处理工序废液主要污染因子 答:主要污染因子有:PH值、COD BOD SS NH-N、石油类、LAS TP、Ni、Fe、Zn 8、针对酸(碱)性废液,提出适宜的处理方案 答:酸(碱)性废液,宜采用中和法处理后,回用;应设置调节池、中和池和沉淀池 9、推荐涂装车间废水预处理站的处理工艺 答:工艺采用:调节池T隔油池T加碱反应池T 1#沉淀池T曝气池T 2#沉淀池T接触氧化生化池T 3#沉淀池T清水池注:金属离子、重金属采用絮凝沉淀、中和预处理。 10、项目现有废水预处理系统是否满足处理要求,应从哪几方面分析?答:处理能力能否满足;废水浓度是否满足进水浓度要求; 水质变化是否影响原设计处理效果 11、预处理后的废水是否可送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应从哪几方面分析?答:可接纳量;接管要求;预处理后,第一类污染物 (包括重金属)能否达标排放 12、提出工程废水监测方案 答:①第一类污染物,应在预处理设施(第一道)出水口监测,其它指标应在全厂污水处理设施总排口监测;②安装在线监测仪或委托当地监测机构定期取样监测。 13、给出电解工段废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的处置要求 答:由于含有重金属Ni ,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应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临时贮存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 14、指出废险废物暂存仓库(场)应采取的环保措施答:库(场)选址符合环保要求;地面硬化,防渗处理;存放在符合要求的容 器内;设置醒目标志;分类贮 存;采取“三防”措施;有专人看管 15、针对扩建工程项目,简述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 答:①回顾评价现有工程环评审批执行情况、竣工验收结论及存在的环境问题 ②已采取的环保措施及效果 ③分析扩建工程与现有工程的依托关系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 纯化:通过分离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分离科学: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或富集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过程的规律、仪器制造技术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回收率:0 100Q R Q ?实际回收量回收率=%欲回收总量 富集倍数:富集倍数=待分离组分的回收率/基体回收率 分离因子S :两种物质被分离的程度。回收率R 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设A 为目标组分,B为共存组分,则A 对B的分离因子S A ,B为,0,0,//A A B A B B A B R Q Q S R Q Q == 氢键:氢原子在分子中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X 形成共价键时,还可以吸引另一个电负性较大、且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Y,形成较弱化学结合。 分配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某一溶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种溶剂中达到分配平衡时,该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 分配比(D ):某种物质在两相之间各形态总浓度的比值[][]A i org org i A aq i aq i A C D C A ==∑∑ 相比:有机相和水相两相体积之比 直接溶剂萃取:可溶于水的有机分子(如羧酸、醇类、糖)因具有明显疏水性,可以直接从水相萃取到有机相。 间接溶剂萃取:无机离子通过与萃取剂形成疏水化合物后,再被有机相萃取。 协同萃取效应:混合萃取剂同时萃取某一物质时,其分配比显著大于相同浓度下各单一萃取剂分配比之和。 相对保留值: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r21 = t′R 2 / t′R1= V′R2 / V′R1 分配系数:在某温度T 时,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即s m c K c = 保留时间(t R ):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M ):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留时间; 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是指离子或带电粒子以毛细管为分离室,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 复合膜:是以微孔膜或超滤膜作支称层,在其表面覆盖以厚度仅为0.1~0.25μm 的致密的均质膜作壁障层构成的分离膜。使得物质的透过量有很大的增加。 泡沫吸附分离:泡沫分离根据表面吸附的原理,利用通气鼓泡在液相中形成的气泡为载体 对液相中的溶质或颗粒进行分离,因此又称泡沫吸附分离。 超分子分离:超分子是两种以上的化学物种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缔结而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利用超分子对不同分子的选择性不同进行的分离为超分子分离。 分子蒸馏:是基于不同物质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的差异而进行的分离。 分子印迹:是合成对某种特定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结合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技术。 加速溶剂萃取:ASE 用溶剂从固体或半固体样品中快速提取目标物质;通过高温(50~200OC )和高压(10~20MPa)加快提取速度。 双水相萃取:将两种聚合物水溶液混合时,当聚合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体系会自然分成互不相溶的两相,称为双水相,被萃取物在两个水相之间的分配就是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直接从固体(粉末)或液体样品中萃取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 调整保留值:调整保留时间为色谱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差,即 ,同理 峰底宽:即色谱峰宽,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Wb 分离度:两相邻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色谱峰平均底宽之比 二、问答题 罗氏极性参数:对于一种溶剂,可得到3种模型化合物在该溶剂中的相对溶解能He ,H d和Hn 。它们的和即为此种溶剂的总极性p',即:p' = H e + Hd + Hn 溶剂选择性三角形的作用:尽管溶剂种类很多,但可以归于有限的几个选择性组。在同一选择性组中的各种溶剂,都具有非常接近的3个选择性参数,因此在分离过程中都有类似的性能,若要通过选择溶剂改善分离,就要选择不同组的溶剂。 选择溶剂的一般步骤:1. 选择与溶质极性相等的溶剂:要使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达到最大,首先要使溶质和溶剂的极性相等。2. 调整溶剂的选择性:在维持极性相等的前提下,更换溶剂种类,使分离选择性达到最佳。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异同:相同点:推动力都是压力差。不同点:微孔膜是均匀的多孔薄膜,膜孔径在0.02~10μm之间,可以截留悬浮粒子,操作压强在0.01~0.2MPa;超滤膜为不对称膜,其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等标污染负荷:把某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稀释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用以评价各污染源 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2.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 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3.环境容量: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4.等效连续A声级: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 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5.环境风险评价: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6.清洁生产:是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 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7.区域环评: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对环境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要求,推算出的达到该目标的污染物最大允 许排放量。 二、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

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复习要点

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复习要点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工作分析的概念: 一种活动或者过程,是分析者采用科学的手段与技术,直接收集、比较、综合有关工作的信息,就工作岗位的状况、基本职责、资格要求等,做出规范性的描述与说明,为组织特定的发展战略、组织规划,为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其他管理行为提供基本依据的一种管理活动。 工作分析的流程:【详见P3】 计划→设计→信息分析→结果表述→运用指导 工作分析的相关术语(职位和职务):【详见P5】 ●要素 ●任务 ●职责 ●职位 ●职务 ●职业 ●职业生涯 ●职系 ●职组 ●职门 ●职级

●职等 【PS:记忆法:依次范围变大,区别:职位(一一)与职务(一多)】 工作分析的性质和作用 1、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2、是提高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3、是组织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 4、有助于实行量化管理 5、有助于工作评价、人员测评、人员招聘、薪酬管理以及人员培训、定员、定 额、职业发展设计与指导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6、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也是不可缺少的 工作分析结果表述的四种形式: 1)工作描述: ?内容:工作识别【内容:名称、工作地隶属关系、职业代码、职位等级、分析人名/单位、分析时间】工作概要、工作手段、工作材料、 技术和方法、任务行为、环境、补充信息等。【图表见P9】 2)工作说明书 3)资格说明书 ?形式:计分法、文字表达法、表格法【详见P9-P20】 4)职位说明书 四种工作分析结果的关系 工作描述是最原始、最直接、最基础的形式,其他三种形式都是在工作描述的基础上再生出来的和开发出来的。

?工作描述:最直接、最基础 ?工作说明书:事为中心,具体岗位、人员 ?资格说明书: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说明书:最全面,相对复杂 第二章工作分析的内容与组织 工作分析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一、准备工作 ?确定分析目标 ?决定所需要的专门信息 ?取得认同和合作 ?明确工作分析人员的责任 ?评估与计划 ?估计需要的工时和分析人员数量 ?选择内容 二、组织实施 ?选择工作分析人员 ?培训工作人员分析 ?研究和利用已有的书面资料 ?实施过程控制方法 ?公开发表工作分析的结果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20201226192807)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 第一章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分类: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影响效果: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影响性质: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本法所称环境影响―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_ 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分类(时间顺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 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 3. 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4. 推进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进程 5.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客观、公正、公平 公众参与注意点(填空或选择) 1. 公众参与的建设项目范围规定需要进行公众参与的只限于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并依法应当编 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但若评价项目有涉及敏感区域环境问题的,必须进行公众参与。 2. 公众参与的组织者负责进行公众参与的主体是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可委托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进行征求公众意见的活动。 2003年9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4年2月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问答) 1. 具有法律强制性: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是为了防止造成环境污染与破环而约束人们在制定规划和从事建设活动时必须遵照执行的工作准则,所以这项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一样具有不可违抗的强制性。 2.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是投资项目管理中必须履行的一个独立的法律程序。 3. 分类管理与分级审批:重大影响应编制报告书,轻度污染应当编制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应当 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不同类别的建设项目由不同级别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4.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持证评价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二章 环境法规构成(6项):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法律分类综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单行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 相关法(森林法、水法、清洁生产促进法)。 环境法规的相互关系(4条) 1. 法律层次的效力等同 2. 后法大于先法 3?行政法规的效力次于法律

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复习要点课后习题.doc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工作分析的概念: —种活动或者过程,是分析者采用科学的手段与技术,直接搜集、比较、综合有关的工作的信息,就工作岗位的状况、基本职责、资格要求等,做出规范性的描述与说明,为组织特定的发展战略、组织规划,为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其他管理行为提供基本依据的一种管理活动。 工作分析的流程 设计计划信息分析结果表述运用指导 工作分析的相关术语(职位和职务) 要素:最小单位 任务:要素的集合 职责:任务的集合, 职位:工作的描述 职务:职责和职位的表述 职业: 职业生涯: 职系: 职组: 职门: 职级: 职等: 工作分析的性质和作用 Is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2、是提高现代社会生产力得需要 3、是组织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 4、有助于实行量化管理 5、有助于工作评价、人员测评、人员招聘、薪酬管理以及人员培训、定员、定额、职业发展设计与指导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6、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也是不可缺少的 工作分析结果表述的四种形式: 1)工作描述: 内容:工作识别【内容:名称、工作地隶属关系、职业代码、职位等级、分析人名/单位、分析时间】工作概要、工作手段、工作材料、技术和方法、任务行为、环境、补充信息等。 2)工作说明书 3)资格说明书 4)职位说明书 四种工作分析结果的关系 工作描述是最原始、最直接、最基础的形式,其他三种形式都是在工作描述的基础上再生出来的和开发出来

的。

工作描述:最直接、最基础 工作说明书:事为中心,具体岗位、人员 资格说明书: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说明书:最全面、相对复杂 【课后习题】 -)填空 1、从分析的切入点划分,工作分析有(岗位导向型)、(人员导向型)、(过程导向型)三种类型。 2、 工作分析的流程包括(计划)、(设计)、(信息分析)、 3、 工作分析的表现形式有(工作说明书)、(资格说明书)、 5、一般而言,任何复杂的工作系统都是从(产出)、(投入)、(过程) 分析的。 6、 几乎所有的工作描述格式都包括(工作识别)和(工作概要)。 7、 信息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五个方面,即(工作名称分析)、(工作内容分析)、(工作环境分析)、 (工作条件分析)、(工作过程分析)。 8、 工作分析的思想与活动最早起源于(社会分工)。 二)单项选择 1、 办公室主任是()。A A 职位 B 职责 C 职务 D 职业 2、 在四种工作分析的结果中,()涉及范围最广、最全面。D A ?工作描述 B ?工作说明书 C ?职责 D ?职位 3、 工作活动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是()。A A ?要素 B 任务 G 职责 D 职位 4、 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任职条件要求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称为()。D A 职系 B ?职门 G 职级 D 职等 5、 ()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科学化的基础。D A ?岗位设计 B ?薪酬设计 C ?培训考核 D ?工作分析 6、 在工作分析中,关于隶属关系的描述应置于()中。C A ?工作名称 B ?工作概要 C ?工作识别 D ?工作环境 7、 将工程师的效率目标和心理学的研究目标结合起来,应用于工作分析的是()。A A 、泰勒 B 、汤普森 C 、芒斯特伯格 D 、吉尔布雷思夫妇 三)多项选择 1、 下面关于工作分析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BCD ) A 、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 B 、 工作分析就是分析工作的过程,并对工作过程提出建议和指导 C 、 工作分析有助于量化管理 D 、 工作分析有助于人员评测、工作评价、定员、定额、人员招聘、职业发展与设计指导、薪酬管理及人 员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与标准化。 2、 下面关于工作描述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CD ) A 、 工作描述就是对工作自身结构概要的描述 B 、 工作描述就是工作说明书 C 、 工作描述是工作分析的直接结果形式 (结果表述)、(运用指导)五个环节。 (职务说明书)等。 4、在四种工作分析的结果中, (工作描述)是最直接、最原始、最基础的形式。 (关联因素)四个层面进行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历年真题

第1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中,必须包括的阶段是( 。 A. 项目选址期 B.建设期和运营期 C. 项目初步设计期 D.产业链规划期 正确答案:B, 第2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化工项目生产污水处理场工艺方案应包括运行可靠性论证和( 。 A.处理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B.投资费用的来源分析 C. 拟建项目的产品方案论证 D.生活污水排放量计算 正确答案:A, 第3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使用醋酸等异味化学品的PTA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要调查( 。 A.项目财务决算表B.项目施工图 C. 试生产期间环保投诉事件 D.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意见 正确答案:C, 第4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项目配套建设的硫回收设施,其环境效益可用货币量化的是( 。 A.工程总投资 B.硫的销售收入 C. 土地费用 D.固定资产残值 正确答案:B, 第5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评价某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时, 可作为参考依据的物耗、能耗指标是 (。 A. 同行业任意企业的临时测试数据 B. 同行业任意企业的基础数据 C. 同行业有代表性企业临时测试数据 D. 同行业有代表性企业近年的基础数据 正确答案:D, 第6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列物品不属于木制家具生产项目中的固体废物是( 。 A.刨花 B.废乳胶 C.废聚酯漆 D.纤维板 正确答案:D, 第7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多晶硅切片加工项目的生产工艺为硅锭一剖方定位→切片→纯水清洗→电烘干, 其中切片工序循环使用碳化硅及聚乙二醇切割液,产生废水的工序是( 。 A. 剖方定位工序 B.切片工序 C. 清洗工序 D.烘干工序

环评考试复习要点

环评考试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论 1.环境的法律定义?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质量的的含义? 环境的优劣程度,对人群的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等 3.环境评价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英文缩写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 1、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2、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3、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分类: 按对象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等; 按时间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4.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开始 五个发展阶段: 1、引入和确立阶段(1972~1979年) 2、规范和建设阶段(1979~1989年) 3、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1998年) 4、提高阶段(1979~1989年) 5、拓展阶段(2003年至今) 5.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1、具有法律强制性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 4、分类管理 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6.按环境影响要素分类,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类? 1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2气、3声、4固体废物、 5生态、6核及放射性、7电磁、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复习要点终.docx

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 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把混合物中某些组分或各组分彼此分开,或把混合物中各相间彼此分开的过程叫分离(化工词典)。 分离的目的1确认对象物质或准确测定其含量;2获取单一纯物质或某类物质以作它用;3浓缩(富 集)某个或某类物质;4消除干扰,提高分析方法选择性和灵敏度。 分离科学;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或富集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过程的规律、仪器制造技 术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分离与富集的关系: 富集需要借助分离,即分离与富集是同时实现的。 富集与分离的目的不同,富集只是分离的目的Z-o 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 浓缩与富集的异同: 浓缩吋溶质相互之间不分离; 富集往往伴随着浓缩,因为以富集为目的的分离最终都会设法使溶液体积减小。纯化:通过分离使某 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根据目标组分在原始溶液屮的相对含量(摩尔分数)的不同进行区分: 方法 被分离组分的摩尔分数 富集 〈0. 1 浓缩 0. 1 —0. 9 纯化 >0.9 分离科学的重要性:1分离是认识物质世界的必经Z 路2分离是各种分析技术的前捉3富集(分离) 延伸了分析方法的检出限4分离科学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5分离科学提高了人类的生活品质 富集倍数=待分离组分的回收率/基体回收率 为什么要研究敞开体系? 因为分离体系往往是敞开体系,女口: 研究多相中的某一相(相与相之间有物质进出); 色谱柱或固相萃取柱的某一小段,如一个理论塔板(段与段,或塔板Z 间有物质进出); 固定相或流动相(两相间冇物质交换); 离子交换树脂表面的保留行为(树脂与淋洗液之间有物质交换)。 相平衡一相变化达到平衡,系统屮各相之间没有物质传递,每相的组成与物质数量不随吋间而变。 分离因子s :两种物质被分离的程度。 回收率R 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设A 为目标组分,B 为共存组分,则A 对B 的分离因子SA,B 为 分离因了既与分离前样品中B 与A 的比例相关,也与分离后二 者的比例相关。 混合爛(ASmix )—将i 种纯组分混合,若各组分间无相互作用,则混合前后体系的爛变称为混合 爛变(混合爛) 分离爛(ASsep )—混合过程的相反过程的爛变。 ASsep =— ASmix (两种过程的始终态对应相反) 绝热体系屮混合后形成均相理想体系: ASmix>0 自发过程; ASsep < 0 非自发过程 回收率R = 实际回收量 Q 欲冋收总量~~e? X 100 % Q A IQ B 00,A / 00,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基础讲义(1阶段)

事故风险源强识别: 1、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1)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2)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2、风险识别内容 (1)资料收集和准备 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 环境资料: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 事故资料: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2)物质危险性识别 按附录《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导则》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3)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对项目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元,按附录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方法: 知识点: 此处主要包括监测因子、监测制度及监测布点方法及监测采样四个知识点。 1.监测因子 (1)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2)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3)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 2.监测制度 (1)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试题及答案【2020年最新】

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意) 1、某建设项目进入企业污水处理站的污水量为3800m?/d,60%经处理后排入附近地表水体, 其余经深度处理后用于部分车间,该项目产生的1200m?/d清净下水水质较好,不经处理后直 接排入附近地表水体,该项目其他重复用水量为1000m?/d,该项目污水回用率为()。 A、25.3% B、30.4% C、40.0% D、42.0% 解析:B。3800×40%÷(3800 1200)=30.4%,清净下水也属于污水,需要计入污水总量里。2、某机械加工厂涂装车间包括喷漆、晾干和烘干等工段,使用的溶剂型清漆主要成分是树脂、 甲苯和二甲苯。涂装车间产生的废气经过滤除漆雾后,经RTO装置焚烧后排放。关于该涂装 车间污染物及污染因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晾干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漆雾、甲苯和二甲苯等。 B、涂装车间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废气、废水、固体 C、烘干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树脂、甲苯和二甲苯等 D、喷漆、晾干和烘干工段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不完全相同 解析:D。涂装车间不会有废水产生,晾干和烘干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VOC S、甲苯和二甲苯,喷漆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漆雾、VOC S、甲苯和二甲苯。 3、某农药制造企业对胺化后的含三氯甲烷液体进行脱溶回收处理,回收三氯甲烷溶剂,脱溶 回收装置三氯甲烷回收效率为90%。脱溶回收装置为密闭负压装置,脱溶回收装置产生的废气 全部收集导入深度冷凝装置再吸附处理后排放,收集的废气量为10000m?/h,深度冷凝装置和吸附装置三氯甲烷的去除效率分别为70%、50%,排放废气的体积较收集的废气体积有30%的变化,胺化后的液体含三氯甲烷10kg/h。经活性炭吸附后三氯甲烷的排放浓度为()mg/m?。 A、11.5 B、15.0 C、21.4 D、37.5

微电子工艺技术 复习要点答案(完整版)

第四章晶圆制造 1.CZ法提单晶的工艺流程。说明CZ法和FZ法。比较单晶硅锭CZ、MCZ和FZ三种生长方法的优缺点。 答:1、溶硅2、引晶3、收颈4、放肩5、等径生长6、收晶。CZ法:使用射频或电阻加热线圈,置于慢速转动的石英坩埚内的高纯度电子级硅在1415度融化(需要注意的是熔硅的时间不宜过长)。将一个慢速转动的夹具的单晶硅籽晶棒逐渐降低到熔融的硅中,籽晶表面得就浸在熔融的硅中并开始融化,籽晶的温度略低于硅的熔点。当系统稳定后,将籽晶缓慢拉出,同时熔融的硅也被拉出。使其沿着籽晶晶体的方向凝固。籽晶晶体的旋转和熔化可以改善整个硅锭掺杂物的均匀性。 FZ法:即悬浮区融法。将一条长度50-100cm 的多晶硅棒垂直放在高温炉反应室。加热将多晶硅棒的低端熔化,然后把籽晶溶入已经熔化的区域。熔体将通过熔融硅的表面张力悬浮在籽晶和多晶硅棒之间,然后加热线圈缓慢升高温度将熔融硅的上方部分多晶硅棒开始熔化。此时靠近籽晶晶体一端的熔融的硅开始凝固,形成与籽晶相同的晶体结构。当加热线圈扫描整个多晶硅棒后,便将整个多晶硅棒转变成单晶硅棒。 CZ法优点:①所生长的单晶的直径较大,成本相对较低;②通过热场调整及晶转,坩埚等工艺参数的优化,可以较好的控制电阻率径向均匀性。缺点:石英坩埚内壁被熔融的硅侵蚀及石墨保温加热元件的影响,易引入氧、碳杂质,不易生长高电阻率单晶。 FZ法优点:①可重复生长,提纯单晶,单晶纯度较CZ法高。②无需坩埚、石墨托,污染少③高纯度、高电阻率、低氧、低碳④悬浮区熔法主要用于制造分离式功率元器件所需要的晶圆。缺点:直径不如CZ法,熔体与晶体界面复杂,很难得到无位错晶体,需要高纯度多晶硅棒作为原料,成本高。 MCZ:改进直拉法优点:较少温度波动,减轻溶硅与坩埚作用,降低了缺陷密度,氧含量,提高了电阻分布的均匀性 2.晶圆的制造步骤【填空】 答:1、整形处理:去掉两端,检查电阻确定单晶硅达到合适的掺杂均匀度。 2、切片 3、磨片和倒角 4、刻蚀 5、化学机械抛光 3. 列出单晶硅最常使用的两种晶向。【填空】 答:111和100. 4. 说明外延工艺的目的。说明外延硅淀积的工艺流程。 答:在单晶硅的衬底上生长一层薄的单晶层。 5. 氢离子注入键合SOI晶圆的方法 答:1、对晶圆A清洗并生成一定厚度的SO2层。2、注入一定的H形成富含H的薄膜。3、晶圆A翻转并和晶圆B键合,在热反应中晶圆A的H脱离A和B键合。4、经过CMP和晶圆清洗就形成键合SOI晶圆 6. 列出三种外延硅的原材料,三种外延硅掺杂物【填空】 7、名词解释:CZ法提拉工艺、FZ法工艺、SOI、HOT(混合晶向)、应变硅 答:CZ法:直拉单晶制造法。FZ法:悬浮区融法。SOI:在绝缘层衬底上异质外延硅获得的外延材料。HOT:使用选择性外延技术,可以在晶圆上实现110和100混合晶向材料。应变硅:通过向单晶硅施加应力,硅的晶格原子将会被拉长或者压缩不同与其通常原子的距离。 第五章热处理工艺 1. 列举IC芯片制造过程中热氧化SiO2的用途?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复习要点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 一、熟悉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类别、范围及评价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7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8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按照本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一)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类别 结合法律规定,从主体、对象、适用分析 1、编制篇章和说明的情形:一地、三域+指导性专项规划 (1)主体: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2)对象:一地、三域和十个指导性规划,但是在具体范围上只有9项(除了水利) 《规划环评条例》第10条第2款:指导性规划是指以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规划。 (3)适用:在编制规划过程中编写篇章或说明,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 2、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情形:10项

(1)主体: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2)对象:十个专项规划中的非指导性规划,但是在具体范围上只有9项(除了林业) (3)适用:在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编写 【例题】 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环境影响评价 B.公众参与 C.环境影响报告 D.环境评估 2、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A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 B编制规划草案过程中 C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后 D编制规划草案之前 (二)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范围 1、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 注意:1)只有9项,没有林业专项规划;2)只有“旅游”“港口”有总

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知识点

山西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通用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 [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 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具有直接经济意义。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在军事、政治、文化领域也发挥重要作用。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 (1)通过技术,人们利用、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例:都江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2.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a)技术目的性: b)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于技术发明。) c) d)技术的两面性:a 来危害。(例:电池 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 e)知识产权: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技术活动的重要性 趋向良性循环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对“技术的未来”的追思和憧憬,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 盲目乐观。理性地看待技术,应以负责、更有远见、更有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例:月球城市、“无线家庭”一天的“无线生活” 第二单元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 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③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例: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 设计了飞行器,但当时技术水平不够,导致飞行器难以实现) ④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电灯发明之后,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灯泡) ⑤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和方 法。(例:计算机、打印机的发展改变了设计的手段) ⑥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但二者又相互联系。 “机”乘电梯) 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a ① 高效 人机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② 健康 ③ 舒适 首先应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外要处理以下方面的关系:

环评技术方法复习要点

《技术方法》复习要点 环境影响评价师精品资料: 1 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概述 一.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主要原则(掌握) (1)减量化———清洁生产 (2)资源化—一综合利用 (3)无害化——安全处置 二固体废物处置常用的方法概述(熟悉) (1)预处理(包括压实、破碎、分选) (2)堆肥处理 (3)卫生填埋 (4)一般物化处理 (5)安全填埋 安全填埋是一种把危险废物放置或贮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也是对其在经过各种方式的处理之后所采取的最终处置措施。 (6)焚烧处理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焚烧处置的特点是可以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7)热解法 例题:一种把危险废物防止或储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此法为(B)

A 卫生填埋法B安全填埋法C堆肥处理法D热解法 三固体废物常用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1.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 (1)固体废物的压实 (2)破碎处理 (3)分选 2.固体废物堆肥化技术 根据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可以把固体废物堆肥分为好氧堆肥法和厌氧堆肥法。故国内外用垃圾、污泥、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制造堆肥的工厂,绝大多数采用好氧堆肥法。 例题:目前,国内外用垃圾、污泥、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制造堆肥的工厂,绝大多数采用(D) A低温堆肥法B厌氧堆肥法C绝热堆肥法D好氧堆肥法 3.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 燃烧系统中有三种主要成分:燃料或可燃物质,氧化物及惰性物质。为防止二次污染,工况控制和尾气净化则是污染控制的关键。 例题: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的燃烧系统,最普通的氧化物为含有(A)氧气的空气,空气量的多少与燃烧的混合程度直接影响燃烧的效率。A21% B26% C37% D 29% 4.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四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熟悉) 1.城市垃圾的收运

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复习要点课后习题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工作分析的概念: 一种活动或者过程,是分析者采用科学的手段与技术,直接搜集、比较、综合有关的工作的信息,就工作岗位的状况、基本职责、资格要求等,做出规范性的描述与说明,为组织特定的发展战略、组织规划,为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其他管理行为提供基本依据的一种管理活动。 工作分析的流程 设计计划信息分析结果表述运用指导 工作分析的相关术语(职位和职务) 要素:最小单位 任务:要素的集合 职责:任务的集合, 职位:工作的描述 职务:职责和职位的表述 职业: 职业生涯: 职系: 职组: 职门: 职级: 职等: 工作分析的性质和作用 1、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2、是提高现代社会生产力得需要 3、是组织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 4、有助于实行量化管理 5、有助于工作评价、人员测评、人员招聘、薪酬管理以及人员培训、定员、定额、职业发展设计与指导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6、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也是不可缺少的 工作分析结果表述的四种形式: 1)工作描述: 内容:工作识别【内容:名称、工作地隶属关系、职业代码、职位等级、分析人名/单位、分析时间】工作概要、工作手段、工作材料、技术和方法、任务行为、环境、补充信息等。 2)工作说明书 3)资格说明书 4)职位说明书 四种工作分析结果的关系 工作描述是最原始、最直接、最基础的形式,其他三种形式都是在工作描述的基础上再生出来的和开发出来的。

工作描述:最直接、最基础 工作说明书:事为中心,具体岗位、人员 资格说明书: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说明书:最全面、相对复杂 【课后习题】 一)填空 1、从分析的切入点划分,工作分析有(岗位导向型)、(人员导向型)、(过程导向型)三种类型。 2、工作分析的流程包括(计划)、(设计)、(信息分析)、(结果表述)、(运用指导)五个环节。 3、工作分析的表现形式有(工作说明书)、(资格说明书)、(职务说明书)等。 4、在四种工作分析的结果中,(工作描述)是最直接、最原始、最基础的形式。 5、一般而言,任何复杂的工作系统都是从(产出)、(投入)、(过程)、(关联因素)四个层面进行分析的。 6、几乎所有的工作描述格式都包括(工作识别)和(工作概要)。 7、信息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五个方面,即(工作名称分析)、(工作内容分析)、(工作环境分析)、(工作条件分析)、(工作过程分析)。 8、工作分析的思想与活动最早起源于(社会分工)。 二)单项选择 1、办公室主任是()。A A·职位B·职责C·职务D·职业 2、在四种工作分析的结果中,()涉及范围最广、最全面。D A·工作描述B·工作说明书C·职责D·职位 3、工作活动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是()。A A·要素B·任务C·职责D·职位 4、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任职条件要求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称为()。D A·职系B·职门C·职级D·职等 5、()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科学化的基础。D A·岗位设计B·薪酬设计C·培训考核D·工作分析 6、在工作分析中,关于隶属关系的描述应置于()中。C A·工作名称B·工作概要C·工作识别D·工作环境 7、将工程师的效率目标和心理学的研究目标结合起来,应用于工作分析的是()。A A、泰勒 B、汤普森 C、芒斯特伯格 D、吉尔布雷思夫妇 三)多项选择 1、下面关于工作分析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BCD) A、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 B、工作分析就是分析工作的过程,并对工作过程提出建议和指导 C、工作分析有助于量化管理 D、工作分析有助于人员评测、工作评价、定员、定额、人员招聘、职业发展与设计指导、薪酬管理及人员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与标准化。 2、下面关于工作描述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CD) A、工作描述就是对工作自身结构概要的描述 B、工作描述就是工作说明书 C、工作描述是工作分析的直接结果形式 D、工作描述表现为工作说明书、资格说明书与职务说明书等 3、工作识别包括(ABCD)

20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重点资料归纳

2021年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重点资料归纳

一、本科目考试基本介绍 1.考试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环评师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原则上每年举行1次。 2.考试时间: 2019年度环评师考试定于5月25、26日举行。 3.分数及合格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试卷 总分为150分,90分合格。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两种: 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共有50题,每题1分,共5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选对得分,错选,不选,多选均不得分)。 不定项选择题。 (本部分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二、本科目分析 1.教材变化 2019版教材在2018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但调整幅度不算太大,调整的重点是在地下水环境和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的相关章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材变化对比表

2. 与其他科目关系 用一句话来形容该门课程与其他三门考试科目之间的关系:依托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服务于《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3.教材知识框架及考试重难点

三、教学安排 1.班型介绍 分为三个班型,精讲班、考题预测班、模考试题班。 精讲班是对教材各章的详细讲解,重要考点辅之以典型的例题分析,使学员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每章后面配有课堂练习(15道左右),帮助学员强化各章所学知识; 考题预测班考前提炼重点内容,为全面冲刺复习做准备; 模考试题班考前全真模拟试题检测学习效果。 2.阶段学习建议 建议大家按照大纲的思路来进行学习,而且不要脱离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的主体。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同时,有时可能会需要用到其他科目的知识,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3.教学思路 “以大纲为主” 首先大家应该明确,报班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而不是系统地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知识,既然大家报考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那说明大家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知识体系结构已然十分成形,再讲过多的基础知识对于大家来说没有太大的必要,所以主要是按围绕大纲讲考点这样的出发点来授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