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今中外法治小故事

古今中外法治小故事

古今中外法治小故事
古今中外法治小故事

古今中外法治小故事

1、鼠狱

张汤在西汉武帝时曾任廷尉、御史大夫,一生主持审判许多重大案件,用法严酷。他小的时侯即已显露出作法官的潜质。一次他父亲外出,他一人在家,老鼠将肉偷走。他父亲回来,很生气,动手打了他。张汤遂挖掘鼠洞,将老鼠捉拿归案,老鼠偷的肉还没有享用完,“鼠”赃俱获。张汤按正式审判程序,审讯老鼠,记录供词,写成文书,最后定罪判决,处老鼠以磔刑。其父回家看到他写的供辞文书如同出自一个老练的狱吏之手,大为惊讶。以后遂让张汤书写判案文书。

2、三尺法

杜周是西汉时有名的酷吏,为人持重少言、内心阴刻。皆任廷尉、御史大夫。汉武帝对他颇为欣赏。什么原因呢?一是因为他逐捕深治,二是他治狱,专以皇帝旨意为准。皇帝所讨厌的人构讼,他就枉法而陷之;皇帝欲开释的人,他就网开一面,找借口释放。有人就此责问他:“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旨为狱,狱者固如是乎?”所谓三尺法指的是写在三尺长竹筒上的法律条文。对这样的责问,杜周一笑置之,振振有词地说:“三尺法,安在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应该说,杜周道的是实情,说出了封建社会里十分普遍的执法心态和现象。杜周能坦率承认这一点,还有几分可爱之处。

3、太守断牛

于仲文曾任北周时安国太守。他任太守时,有任、杜两家各失其牛。后来任家得到一头牛,两家都说是自己家的牛,各执一词,州郡长期不能断决。益州有一位官员说:于太守必有主意。于仲文接手此案后。说“此易解耳。”他令两家各把自己的牛群驱至郡衙前,又令人把要认领的牛放出来,结果要认领的牛走入任家的牛群。于仲文先前又令属吏悄悄微伤要认领的牛,借此观察两家的反应,任家见到后心疼不已,而杜家则无所谓。于是于仲文便据此下判将牛断给任家,杜氏服罪而去。

4、法当有常

狄仁杰是唐朝有名的大臣,仕宦历经高宗、武后两朝。他任大理丞时,一年之中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时称平恕。有一次,武卫大将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狄仁杰奏罪当免职。唐有宗勃然作色,下令立诛权善才。狄仁杰又奏权罪不当死,高宗说:“善才陷我不孝,必须杀掉他才解我心头之恨。”左右的人听到这里,都朝狄仁杰使眼色,叫他离开殿廷,狄仁杰却不慌不忙地说:“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雄,臣遇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百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一番说辞既婉转得体,又顾全了高宗的面子,其态度才缓和下来,善才幸免一死。

5、误杀从轻

正汉明帝时,有一件兄弟两个合伙杀人的案件,地方官不知如何判决。汉明帝认为,兄长没有教育好弟弟,判他死罪偿命,弟弟年幼无知,免去死罪。但中常侍孙章宣旨时,将旨意误说成两人都判为死罪,结果两兄弟都被处死。尚书台的官员发现后,上奏明帝,说孙章矫诏,罪当腰斩。汉明帝询问廷尉郭躬的意见。郭躬认为对孙章应处以罚金。汉明帝说:"孙章矫诏杀人,怎么能仅处罚金呢?"郭躬说:"例律规定,定罪量刑有故意过失之分,孙章传达圣旨的错误属于过失,应当从轻量刑。"明帝说:"听过孙章和这两兄弟是同乡,可能与他们有宿怨而故意这么做。"郭躬说:"虽然会有这种可能,但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孙章和他们有仇。刑罚之事绝不能凭想象和推测定罪"。汉明帝最后听从了郭躬的意见。

6、换舍止讼

张齐贤是宋初名臣,擅长决狱。真宗时,戚里有分财不均者,更相诉讼。又曾入宫自理真宗前,真宗躬听狱讼,也不能决。张齐贤听说后,说:“是非台府所能决,臣请治之。”张齐贤坐相府,召讼者问曰:“你非以彼分财多,你所分少乎?“皆曰:然。他即把他们的诉讼请求记下,命手下人将他们带回家,两家交换住处,财产不动,甲家住进乙舍,乙家住进甲舍,甲家的财产归乙,乙家财产归甲。两家无词,就此息讼。真宗大悦,说:“朕固知非君莫能定者。

7、约法三章

公元前207年,刘邦领兵抢先由中原进入秦川到达秦王朝国都咸阳,秦王子婴出城献国玺投降,刘邦入城以后,将

秦朝的宫廷重地及财宝物资府库予以保护或封存,将十万大军撤于霸上。又召集三秦之地各县有德望和名声的老者豪杰,说道:“父老乡亲们遭受秦朝的暴政苛法的苦害已经太久了,我曾与各路义军首领有约,首先入关进阳者就在当地为王,我与诸位父老订立简明扼要的法规,杀人者要偿命斩首,伤害人或者抢劫盗窃者论罪惩办。除此之外,秦朝的繁律苛法全部废除。”接着,刘邦立刻命人,到县乡村镇张贴告示,使约法三章家喻户晓。约法三章使得刘邦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一个公正、宽厚、仁慈的形象,为后来打败项羽,打下了民众基础,尽管汉朝并不是如刘邦所约定的只有三条法律,甚至有着同样多的严刑峻法,但是“杀人者死”这四个字,却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后世人的心中。

8、禹王戒酒

大禹王一生俭朴,他为了治水,以前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年春天,禹的女儿游春,半路上被一股特殊的香味吸引,寻香来到了一个叫仪狄的人家里。

仪狄会用各种果品、粮食酿造出又香又醉人的美酒。禹王的女儿品尝后,感到浑身舒畅,便把仪狄请到王宫里酿酒,以孝敬治水操劳的大禹。有些人趁大禹不在,经常饮酒作乐,很多事情都被耽搁了。之后,大禹治水成功归来,品到女儿进献的美酒后,飘飘欲睡。酒醒之后,大禹感到喝酒容易误事,便召集臣子说:“酒虽好喝,但难免会误事。”又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他下了一道戒酒令,不准人们再酿酒、饮酒。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

9. 戴胄执法

唐朝贞观年间,允许人们自报在隋朝的资历,对谎报资历的,唐太宗李世民下令:限期自首,否则以死罪论处。之后不久,一个叫柳雄的人谎报资历的事败露了,时任大理寺少卿的戴胄依法判其流放。唐太宗很生气,召见戴胄说:“我已颁发诏书,对谎报资历而不自首的人处以死刑,而你只判他流放。这不是明明告诉天下人,皇上说话不算数吗?”戴胄平静地说:“皇上如果抓到柳雄当场杀了,大理寺管不着,现在你既然把他交给大理寺,我就得依律判刑。”太宗大怒:“你守法,却让我失掉信用。”戴胄说:“法律是朝廷向百姓公布的最高信条,皇帝因一时喜怒惩罚他人,不应效尤,如今依法惩治柳雄,这是皇帝舍小信而存大信。是真正的取信于百姓啊!”唐太宗深感戴胄的良苦用心,遂收回了成命。

10. 勇敢的安提戈涅

传说,安提戈涅是一个小姑娘,她有一个哥哥,但是在反对国王的战争中战死了,国王克里奥颁布法令:将叛军阵亡者暴尸城下,谁也不可以哀悼,不准安葬。违反此法令者要当场用乱石砸死。在那个年代,国王的话就是法律,必须要遵从,否则就会招致杀身之祸,但是安提戈涅不管这一法令,她来到兄长的尸体面前,祭拜安葬。安提戈涅被士兵带到了国王面前,国王克里奥震怒地问她:“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违法了。”安提戈涅却略带冷笑地说:“你说的话也算是法律吗?宙斯并未宣布过这样的法律,正义之神也从未下

过这样的法律要人们遵从。在我看来,尊敬兄长是弟妹的必须做的,而人死亡就要埋葬,这是天经地义的,所以我不认为你说的话有法律的效力。尽管安提戈涅最后仍然被处死,但是“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的自然法思想却被保留下来了。

11.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是雅典有名的思想家,公元前399年,他被三个卑鄙的政客指控犯了两项罪名:亵渎神灵罪和误导青年罪。当时雅典的司法制度采取的是非常极端的民主原则,从雅典的10个部落里各推选出50人,组成500人的公民大会来进行审判。尽管苏格拉底在庭审上雄辩滔滔,将指控方驳得哑口无言,可是就是在这种所谓的民主审判模式中,仍然以281︰220过半数的票数判苏格拉底死刑。就在临刑前的一夜,来探监的老朋友克里同鼓励苏格拉底越狱,克里同说雅典的法律没有公平正义,何必遵守?可是苏格拉底却反问道:“难道逃走就符合公平正义了吗?雅典的法律虽然不公平。可是服从它的判决,维护法律至上的秩序,这不正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吗?”第二天傍晚,苏格拉底举起狱卒端来的毒酒,一饮而尽。

12. 温莎堡草地上的羊皮纸

1215年6月15日清晨,几十个英国贵族身带佩剑,来到温莎堡的青草地上,他们的目的是要向一贯专横粗暴的国王约翰递交一份请愿书,要求国王保证从今以后,遵守法律,不得再侵犯贵族的权利。而他们的随从骑兵则隐伏在茂密的

树林里,以便这场与国王的“世纪谈判”一旦破裂就武装叛乱。不自由,毋宁死,抱着这种信念静静地等待国王的到来。终于,上午9时左右,人们看清了约翰国王、教皇使者等骑马而来。一位贵族迎上前,简短的说了几句话,就递上了一张羊皮卷。约翰王打开羊皮纸,看见上面写着:“不经同等身份的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的判决,国王不得将任何人逮捕监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施加任何刑罚折磨……”等等不得这样,不得那样的要求,国王皱着眉头看完了羊皮纸。据说当时整个绿草地上被一片让人窒息的气氛包围着,可是出乎意料,国王竟然点了点头,将这份羊皮纸——“贵族权利纲领”交给了他的大法官,之后国王不失尊严地离开了。而四天后,以这卷羊皮纸为蓝本,经大法官们修饰敲定的“英国人民自由契约”——《大宪章》诞生了,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宪法雏形诞生了。

13. 所罗门的智慧

相传,3000多年前,以色列出了一位伟大君主——所罗门王。有一天,两个妇女带着一个婴儿来找所罗门,她们都说这个孩子是自己的,让所罗门断案。两人在所罗门面前激烈争吵,所罗门也无法听出谁说的是真话。于是,他灵机一动,让人拿来一把宝剑:“你们别争了,我把孩子劈开,你们一人一半。”两个女人闻听大惊,一个女人急切地哀求道:“千万别杀孩子,我不要了。”另一个女人则说:“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杀就杀。”于是,所罗门认定孩子属于哀求他的那个女人,因为母亲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伤害自己

的孩子。就这样,真正的母亲得到了孩子,企图冒领婴儿的那个女人则受到所罗门的惩罚。这个故事在西方流传了近3000年,所罗门也成为正义、英明执法者的化身。

14.赵绰断案

隋朝初年,朝廷虽严令禁止,但仍有人在集市上使用劣币。一次,巡逻的将士逮住了使用劣币的人,隋文帝下令将那人处死。大理寺少卿赵绰说:“按照法律,这个人只该受杖刑。”文帝生气地说:“这事与你无关。”赵绰回答说:“陛下既然任命我为法官,这样草菅人命,怎能说与我无关呢?”文帝怒说:“一个人想撼大树,若见树不动,就该知趣地站到一边。”赵绰说:“我不想撼大树,只想维护朝廷的法律。”文帝大怒:“你若庇护此人,就不能保护自己,我先把你杀了。”赵绰面不改色地说:“陛下可以用忤旨的罪杀我,但决不可滥杀此人。”说完,赵绰走下朝堂,解开衣衫,准备受刑。这时候,隋文帝也想到杀赵绰太没道理,就对赵绰说:“你还有什么话说?”赵绰跪在地上,挺直了腰说:“臣一心执法,不怕一死。”文帝冷静下来后,觉得赵绰没错,于是赦免了他,并赐给他三百匹锦缎,以示褒奖。

15. 米兰达警告

1965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生一起强奸案,犯罪嫌疑人是个20多岁的青年,叫米兰达。在警察连续审问下,米兰达招了供,州法院根据他的供述判他50年徒刑。在律师的指点下,米兰达提出上诉,他声称自己没有罪,所做的供述是违心的,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有沉默的权利,不知道自己

的供述会成为法院判决的依据,更不知道自己有权请律师。最高法院认为,警察未通知米兰达有两个权利,因而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据此,最高法院判决米兰达无罪。

判决结果引起舆论一片哗然,但由此而衍生米兰达警告:“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开口说话,那么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呈堂证供。你有权请律师,并可要求在讯问的过程中有律师在场。如果你请不起律师,我们将免费为你提供。在讯问的过程中,你可随时要求行使这些权利,不回答问题或者不作出任何陈述。”

16. 李离伏剑

李离,春秋时期晋国人,他任典狱官时执法严明,一丝不苟,深受人们敬重。有一次,由于下属调查失误,他误断案件,枉杀了一个无辜。当得知真相后,他把自己关了起来并请求晋文公判自己死刑。晋文公以主要过错在于下属官吏为由赦免了李离。听到自己被赦免,李离正色说道:“我当官为长,没给下属让位;我受的俸禄多,没与下属分利。现在我错判误杀,却要把罪过推给下属,这怎么能成呢!”面对如此“一根筋”的官员,晋文公显得有些不高兴了,问道:“你的下属办错了案子,你自认为有罪。那么我是一国之君,你出了差错,我也有罪呀!”李离答道:“我身为典狱官,负有典狱官的法律责任。错施刑者就该受刑,错杀人者就该受杀。主公正是因为我能察微识疑,才任命我为典狱官的。如今我听错案情而杀人,就该治我的死罪!”最后,李离不肯接受赦免,拔剑自杀。

17. 法律与良心

在柏林墙推到的前两年,东德一个名叫亨里奇的守墙卫兵,开枪射杀了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西德的青年克利斯。

在墙倒后对他的审判中,他的律师辩称,他仅仅是实施命令的人,基本没有挑选的权力,罪不在己。而法官则指出:“作为警察,不实施上级命令是有罪的,然而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抬高一厘米的权力,这是你应自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心。当法律和良心抵触时,良心是最高的行动准则,而不是法律。

18. 法无明文不处罚

澳大利亚曾出现一件轰动全国的官司:悉尼北部的曼利海滩是个裸泳者的天堂,而曼利市政府觉得裸泳有碍观瞻,而且容易诱发犯罪。当地政府翻出1919年澳大利亚颁布的一个法案,发现里边有如果游泳着装不当,当地政府可以禁止的条款。于是,当地政府以此为依据,将裸泳者告上法庭。没想到,法庭驳回了政府的诉求,理由是那部法律只规定对各种“着装不当”行为进行处罚,而未规定对不着装的情况进行处罚,所以,法庭无权对裸泳者进行处罚!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就不能处罚,这是所有法治国家所遵循的理念。这样做可能会“放纵”某些行为不当的人,但它却从最大意义上保护了所有公民的权利。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对于义的解释,古代以一种含义极为广泛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接下来搜集了关于义的名人故事,欢迎查看,希望帮助本次课题。 1、《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2、《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3、《管鲍之交》 昔时,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再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已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三战三

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谈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今日说两个朋友,偶然相见,结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万古。 4、《汉武帝深明大义》 汉武帝刘彻,是个胸怀大度、思贤如渴的皇帝。他刚一即位,就发出了一个很不平常的求贤诏书,指出不管一个人出身贵贱,只要有特殊才能,就可封为将相。他说到做到,破格录用了许多下层出身的人才。 有一次,十七岁的汉武帝带着随从微服出访,来到一个叫做柏谷的地方。晚上,他们住进一家客店。店主人见他们年纪轻轻,行动诡秘,以为是一伙盗贼。汉武帝口渴了,想讨点水喝。店主人脑袋一扬,没好气地说:“我这里没有水,只有尿!”说完,就偷偷溜出店门,打算召集附近的老百姓袭击这伙可疑的旅客。店主人的妻子是个精明女子,她猜出了丈夫的心计,连忙跟了出来,好言相劝说:“我看他们不像盗贼,那领头的倒像个贵公子。你千万不能轻举妄动,错伤好人。”店主人有些犹豫了,妻子乘机把他拉回屋里,花言巧语地劝他喝起酒来。不大一会儿,店主人就被灌了个烂醉。于是,女主人又是杀鸡,又是宰羊,摆下酒席盛情款待了客人一番。

我们身边的法律小故事

1、我们身边的法律小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有哪些法律。 2、知道驾车、交通等都与法律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学内容: 说到法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因为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制社会,因为法律、法规的约束,才得以让我们生活的如此安定。 例如:与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的义务、税收等有关的是:经济法;与保护环境、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有关的是:环境法;与结婚、抚养、赡养、家庭暴力有关的是:婚姻法…… 除此以外,驾车、交通等都与法律有着直接的关系。 今年的3月1日,正巧也是我爸爸40岁的生日。正因为这是一个大生日,所以,妈妈、爷爷、奶奶便决定给爸爸办得隆重一点,宴请了许多的亲戚朋友以及爸爸的同事、同学们。在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是家中有车的,但那一天却为了防止酒后驾车而没有开车来。 而开车来的有八位左右,他们都自觉地在自己的杯中倒满了饮料,没有一个人倒酒,因为大家都应该知道,喝过酒的人是不能开车的。根据交通法规定:酒后驾车最轻被处以罚款200元,重则被扣分甚至处以刑事拘留。虽然有些司机明知故犯,知法犯法,内心存在着侥幸心理。可是他们却不是这样,因此,不管别人怎么劝,他们都坚决不喝,一个劲的和劝他喝酒的人打圆场,最终真的是滴酒未沾,我也真的打心眼里佩服他们——这是对自己、对家人、也是对他人负责的一种积极的表现,可见这些叔叔们肯定是无论做啥事都会很认真很负责的!我为爸爸有这样的亲戚、朋友而感到自豪! 通过这个小故事,你们是不是也认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一定是个有着高度责任感的人,更是一个高素质的人呢?答案是肯定的。 然而,同样是遵守交通规则方面,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表现。我们全家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到奥体中心打羽毛球。尽管去奥体中心的路上人、车都很少,但是红灯挺多,并且时间也挺长的。有的司机一看没人,就闯红灯、横穿马路,违反交通规则;有的行人在指示灯为红灯的时候,不顾自身的安危,旁若无人、大摇大摆地穿街而过,好像马路上只有他一人,

关于道德的故事

关于道德的故事 人人都应该遵守道德,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有一天,我和妈妈还有奶奶上街买菜,我看到水果摊上有卖一种大樱桃,那樱桃又大 又圆,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晶莹剔透,好像在对我们说:“我们很好吃,快来买呀!” 我经不住诱惑缠着妈妈给我买,妈妈也很好奇,便答应了。 我们走近樱桃,那个小贩见“上帝”来了,立刻露出笑脸,笑眯眯地说:“这不是普 通的樱桃,是‘美国大樱桃’,又酸又甜,不信你chang一个,十三块钱一斤。” 妈妈没有chang,拿了一个塑料袋,挑起樱桃来。 买好樱桃,我们正付钱时,有一位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这位老奶奶衣衫破旧,走过水果摊时,她也发现了“美国大樱桃”。 她便问:“这樱桃甜不甜,能不能chang一个?” 那小贩立刻大叫:“你尝了又不买,尝了也白尝了,一个要好几毛钱呢,去去去,别 妨碍我做生意。” 我此时想:“为什么我们没买时能尝,老奶奶为什么不能呢?这小贩也太以貌取人了吧。”此时我真想抓一大把樱桃塞给老奶奶。 那老奶奶见小贩不让尝了,便又步履蹒跚地走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妈妈提着樱桃 已经追了过去。她抓了一把樱桃,塞在老奶奶手中。 老奶奶正要退回来,妈妈说:“这个你还没有吃过吧,拿回去尝尝吧。”说着带着我 走了。 我也要像妈妈那样做个有道德的人。 吴奶奶是一位退休工人,养老金不高,房子也不大,住在杭州富阳的一个社区里。汶 川地震后,她捐了一笔钱,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以“日日捐”向社会献爱心。虽然捐的 钱不多,每日只有区区一元钱,但她说,这一元钱带给她许多快乐,只要有一日不捐,心 里就会空落落的。 前几天看新闻,有位文具店老板街头孤身追贼,为一位女士追回一条金项链。镜头中,店老板的妻子说:“丈夫就喜欢管这样的闲事,开店十年,这样的见义勇为不下十次了。”这则新闻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追小偷时只有他一个人,而且追了长长的一条街。 善与恶、是与非、黑与白……这样的“道德观”认知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对“好人”、对“好事”,我们心中还会油然而生出感动和敬佩,但感动归感动,行动归行动。“感动”与“行动”之间还横亘着一条长长的沟壑,有的人走了一辈子,都没有跨过

法律小故事

民事案例分析 1、16岁未成年人是否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李某,十六周岁。一天,她到工艺美术公司以1680元购买了项链和宝石戒指。父母认为她尚未成年,没有征得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行为,要求公司退货。而李某提出她是靠做临时工、自食其力的社会青年,她表示不愿退货。 问:李某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其父母要求公司退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答案:第一、民法通则第11条第2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该条第1款又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本案中,李某是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已年满十六周岁,以自己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是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因而这项买卖行为是合法有效的。 第二、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和57条的规定,李某的买卖行为符合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因此,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非依法律规定或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根据民法通则第70条规定,李某父母所陈述的理由不足。本案中,李某父母要求公司退款,不符合法律规定。李某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不需要征得父母同意。其父母以她未成年,未征得家长同意为由,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2、精神病人是否完全丧失行为能力? 张某今年十七岁,在本镇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花500元钱从

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同年10月,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 请问:此买卖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案:(1)双方买卖有效。 (2)张某已有十七岁又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应视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且张某患精神分裂症是在其购买彩电之后。 法条链接:《民法通则》第十三条【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只要是合意签的合同是不是一定有效? 大学青年教师某甲与校出版社签订了一份约稿合同,某甲将一本外国小说译成中文,出版社负责出版。合同中明文规定:如果译稿达到出版水平,由于出版社的原因不能与译者签订出版合同时,出版社要向译者支付稿酬的40%,并将译稿归还译者。若将译稿损坏或丢失,要赔偿译者经济损失若干元。合同签订后,某甲如期完成了全书。译稿交出版社后,出版社很满意。可是在印制期间,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此书中有大量淫秽色情描写,故作出了禁止该书出版发行的决定。销毁了纸型和半成品,并没收了译稿。某甲听说后,向出版社提出,译书是出版社主动约稿的。就是不出,出版社也应该给他约定的40%的稿酬。

法治建设小故事(缩略)

普法小故事 社区调解 故事一 一日,湖州织里的民工张辉来和业主刘某发生争吵,刘某当即要辞退张辉来等7人。张辉来十分恼怒,威胁刘某:“你敢辞退我们,我就杀掉你家两个孩子!”随即打电话叫来了40多位老乡。镇司法所所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常务副主任吴美丽当即将双方叫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说服张辉来等7人与业主刘某解除劳动关系,刘某也同意付给他们11660元的工资。一场纠纷就此得到化解。 故事二 老王女儿家因楼上邻居老肖家水管爆裂渗水,造成房屋被淹的事情多次和沟通无果,浸泡问题搁置了一个多月,为此来街道司法所请求解决。得知这一情况,葛俊宏主动联系到老肖,并与同事到现场进行调查。在多次与双方当事人促膝谈心,耐心听取双方意见。经过几个回合地做工作,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损害方老肖家一次性赔偿受损人王伟家1400元,及时有效化解了一场邻里纠纷。 故事三 人民调解员巩满飞是社区一名普通综治员。一次,辖区一栋楼上6户居民集体上访反映,请求制止楼上精神病患者倾倒粪便、垃圾行为。巩满飞先后找到患者原单位、街道工作人员、6位上访群众、院内物业经理和患者的女儿进行协调,并积极争取医疗救助和社会援助。审批下来后,患者女儿在巩满飞与残疾专干的陪同下去看了医院环境和医疗条件,最终

决定送母亲进医院治疗。 故事四 王淑琴有一次调解银鑫小区两家住户的矛盾,原因是三楼住户家的卫生间长期漏水到二楼家里。三楼住户则说看过了,也检查过了,没发现有漏水现象。双方互不理解,互不谦让。王淑琴了解情况后上门走访,发现厨房有个管道旁有积水,于是协调物业派人过来进行检查、维修。然后告知二楼住户已发现漏水点并维修。两天后,三楼水管道已维修好,二楼也不再受漏水之苦。两家的矛盾到此得到了圆满解决。 故事五 施刚的辖区有一处老居民楼,整栋楼只有一个总水表,每个月自来水公司按总水表收费,居民家中有各自的分水表,但水表数和金额从来对不上。偷水、漏水无证据,正常用水者每月要多掏公摊水费很不情愿。为此住户之间矛盾不断。施刚逐户走访了解情况听意见后,建议实施每家每户轮流收水费,除按每家分水表计量外,多出的水费还是必须各自平摊。虽然这个方法称不上让人拍手叫好,但能小区生活回归了正常。 故事六 施刚辖区有一位张爷爷常年独居并有个小套房子,由于拆迁再安置,有了现金和现房,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得知此事,为争房子吵翻了脸,并大打出手。老人走投无路找到了施刚。施刚针对他的情况,找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又多次入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两兄妹被感动,同意让小儿子给两家各一万元现金,立字为证,房子归其所有并赡养老父亲。最终一家人和和气气将问题化解。

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德育创新案例

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德育创新案例处在世纪之交,社会纷繁复杂,各种价值观念多元化,德育工作面临挑战。而聋校因为教育对象的独特的生理特征,聋生接收信息的局限性,使德育工作变得更为困难。道德认识的肤浅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如有一些聋生会认为“健全人是坏人,警察是坏人,社会上那些带他出去的聋人是好人。”还有学生认为“我的东西没了,拿别人的东西补上,这是公平的”。这些思想认识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真实存在于聋生脑中的思想。在聋校一些不良行为是比较常见的,如偷东西、离校出走等。 大道理谁都会讲几句,但大道理未必起大作用。因为,多数人不爱听大道理,尤其是那些经常让我们用大道理“轰炸”的学生。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不容易的,尤其是要想和一个聋生去讲清一个浅显的道理也是很难的。尽管我们打了无数次手语,那是错的。但一个手势是绝对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的。怎样才能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呢?一个个小故事帮了我很大的忙。 讲故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 德育工作首先要提高教育对象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在一次开展“心存感恩,快乐成长”的教育过程中,用生动的故事取代了空洞的说教,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故事很短,讲的是一个和尚和一个人同时出行。他们来到海边时,这个人打了和尚一拳,和尚在沙滩上写下字:“某年某月,谁打了谁一拳。”当他们来到森林里,遇到了危险,那个人救了和尚一命,和尚在岩石上刻下“某年某月,谁救了谁一命。”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他说“别人对你的不好,要象那写在沙滩上的字,让海水去逐渐冲刷模糊。别人对你的好,要象那刻在岩石上的字,永远铭记在心。”故事中将思想中的无形的东西,具体化为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去理解接受就非常的容易。在后来学生的作文中,有几名学生都提到了这个故事,可见这个故事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法制小故事

故事五遇到陌生人怎么办? 学生小丽放学以后,正在校门口等她妈妈来接她回家。这时,一名陌生男子骑着自行车到小丽身边,说:“你在等妈妈接你回家是吗?”小丽点点头。那名男子接着说:“你妈妈在单位里正开会,让我接你回家。”小丽听这人说得有板有眼的,没有半点犹豫,就跨上了自行车。但是,当车子骑出去不远,小丽发现不对了——回家可不是这条路!啊!她知道上当了,大声地哭道:“放我下车,我要回家!”喊声惊动了行人。行人围拢过来,问明了情况,将骑车人扭送到派出所。原来,此人是专门拐卖儿童的罪犯。 【反思】: 现在社会上有骗子、坏人。他们抓住小学生年纪小、单纯、易于上当的特点,用一点小恩小惠或叫你干坏事或骑 到外地拐卖你,或骗到幽静的地方侮辱你,或作为人质敲诈钱财,这样,小朋友的身心受到伤害,还危及生命,给家长带来痛苦伤心,使学校老师担心。

学法知法守法小故事 故事一为筹吧资去打劫 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里钻。苦于家里管得严,小兴就想出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着上学的旗号,背着书包直奔网吧,差不多到放学点儿了再回家。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小兴不仅把父亲给的学费等都送进了网吧,还因为钱不够,不断向父亲索要周末补习费等各种费用。后来到期末,小兴拿不回成绩单,父亲起疑找到学校,才知道儿子竟然已经半年没有上学,学校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而就在小兴父亲深受打击的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噩耗”: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法庭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行执行。

故事二优等生入户抢劫 身患残疾的母亲病重在床,父亲是普通工人,年仅15岁的儿子小刚品学兼优,还是班干部。家里的困难小刚都看在眼里,他非常清楚钱对于母亲及整个家庭的重要。暑假期间,街坊一在工读学校就读的孩子找到小刚,对他说有办法能弄到钱,并向小刚保证,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发财。孝顺的小刚动摇了,憧憬着“要是能弄到好多钱,就可以给我妈妈动手术了”。两人一合计,目标锁定在了小刚一个家里很有钱的小学同学明明身上。于是两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刚敲开了明明的家门。两个半大孩子进去后,在明明父母在场的情况下,邻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菜刀,大声宣布:“抢劫,把钱拿出来!”明明的父亲将其制服,傻在当场的小刚也被送进了派出所。

法律小故事

法律小故事-1 校园窃贼 连续假期,碰上阴雨连绵,偌大的校园里,空荡荡的格外冷清. 「老贝,学校新修了雨棚采光罩,要不要去爬爬看?」毕业才一年的林廷威, 对另一个同届校友贝伟铭说道. 「爬上去干什么呢?」 「你笨啦!教室门窗一拨开就开,运气好嘛!找点小钱; 不好嘛!至少弄点录像机什么的」 「天啊!那么多间教室从何找起?听说学校都有保全系统,你去搜括,行吗?」伟铭谨慎地提出问题 「安啦!只有小班教学的班级,才有录像机这些设备,我弟清楚很,我早就过他了,像他隔壁的九班就是啰! 」廷威顿了又顿说: 「至于保全嘛!你别傻了,只有办公室才设保全,哪有每间教室都保全的.你再仔细回想一下,以前我们周六留校自习,离开教室时,不是一走了之吗?」廷威和老贝这么一研究,计划就出来了. 两人又找了一个搭档,三人佯装打球,光明正大地进入校园,在暮色低垂的时刻,轻易爬上二楼,打开几间教室大肆搜括,可惜所得钱财不多,倒是录像机搬走两台.「录像机不值钱拿一台算了!」廷威等人只翻得几十块零钱,一边从采光罩翻下来,一边大叹倒霉. 假期结束后,学校结合小区力量开始追查,廷威销售贼货走漏消息,被逮个正着. 法律小故事-2 只是借用可以吗? 自从小孟考上机车驾照后,就变成了一个以车代步的人,平时出门,无论是五分钟的路或是五十分钟的距离,只要没下雨,他都习惯以机车代替走路. 这天天空下着大雨,小孟心想今天不能骑车去上学了,只好认命地拿着雨伞,搭车上学去.到了中午休息时间,小孟突然发现下午要交的报告竟然放在家里忘记带了!而且今天是最后一天,如果没交就没分数了!于是他决定回家一趟. 小孟习惯性地走到自己常停机车的地方,找了半天才记起今天并没有骑车来学校.这时小孟发现有一台机车的钥匙还插在车上,没有被拔下来. 小孟好心地把钥匙拔下来,本想把钥匙交给学校的警卫室,但他想起自己要回家一趟,今天刚好又没有骑车,不如就借用一下吧!他估计了一下往返的时间,大概半小时内就可以回到学校了,到实再替车子的主人将钥匙交到警卫室,说不定车子的主人还不知道自己的车子曾被人借骑过呢! 在骑车回家的路上,刚好碰上警察临检,警察先生要求小孟拿出行照与驾照来让他检查,没有机车行照的小孟,向警察先生解释,他祇是借用一下这部机车而已,并没有要偷窃的意思.

古代关于道德的故事大全

古代关于道德的故事大全 元朝顺帝至正壬辰年间。黄州的地方。有了一种妖贼。打从福建省过来。侵犯龙泉县 赞善等等地方。这个时候。那地方上有一个友悌的人。他姓章。名叫溢。同了他的侄子章 存仁。逃到山里去避乱。不料那个章存仁。忽然间被妖贼们捉去了。章溢说道。我的哥哥。只有这一个儿子。不可以叫我的哥哥没有后代。他就走出去对一班妖贼们说。这是我的侄儿。他的年纪幼小。还没有知识的。我情愿自己来代我侄儿子的死。一定请求妖贼们不要 杀他的侄儿。后来竟至于号淘大哭了。妖贼们也被章溢感动了。因为敬重他的义气。就把 他们叔侄俩都释放了回来。 明朝时候。郑濂的家里是七代同住的。他家里的大门上。旌表着天下第一家五个字。 太祖皇帝召了郑濂来问着他道。你家里究竟有多少人口呢。郑濂回对道。大约有一千多人口。太祖皇帝就问郑濂用怎么样治家的法则。郑濂回对说。只有不听妇人家的言语罢了。 太祖皇帝听了很欢喜。就送他两个梨子。郑濂拜谢着。受了梨子回到家里去的时候。太祖 皇帝叫校尉暗地里跟了他去。看他有什么举动。那里晓得郑濂一到了家里。就召集了合家 的一千多人。一齐出来谢恩以后。便放下了两大缸的清水。把两个梨子弄碎了放在水里。 大家分着喝了。太祖皇帝晓得了这一回事。非常的喜欢。 明朝的李廷机做了大学士的官。他的弟弟。是一个白衣人。打从家里到了京城里来问 候他的哥哥。就戴了新鲜的方巾。穿了新鲜的衣服。进去拜见。李廷机问了他家里的事情。和寒暄慰劳的言语。讲完了以后。见了他弟弟的方巾衣服。很为奇怪。就问他弟弟道。你 是不是已经进了学、中了秀才吗。他的弟弟回答道。不是的。李廷机又说。你是不是纳了粟、捐了官职吗。他的弟弟又回答道。不是的。李廷机问他弟弟原来的帽子。到那里去了。他的弟弟说。放在袖子里。李廷机说。你仍旧戴这个好了。不要跟着世俗去做。他的弟弟 奉了命。就立刻把帽子换下了。丝毫没有为难的神气。 明朝时候有个严凤。天性非常的孝友。服事他的哥哥。像服事他的父亲一般。后来严 凤做官告老回来。这时候。他的哥哥年纪已经老了。家里又很穷苦。严凤就把他迎养到家里。每逢请客的时候。必定叫他的哥哥去递着杯。自己执了筷子跟在哥哥的后面。有一天。严凤把筷子送上去迟了一些。他的哥哥生了气。就给他吃了一个耳光。严凤欣然的顺受。 仍旧在这个酒席上尽了欢才散。他的哥哥醉了。严凤就亲自送哥哥去睡了。第二天。天还 没有亮。已经在哥哥的卧榻前面等候了。并且问他昨天的酒。喝得畅快不畅快。睡得好不好。过了不多时候。他的哥哥死了。严凤痛哭安葬。都很尽了礼的。 殷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字叫泰伯,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他的 第三个弟弟,名字叫做季历。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生 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所 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昌的意思。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借着这个

中国古代经典道德故事

中国古代经典道德故事 泰伯采药 殷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字叫泰伯,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他的第三个弟弟,名字叫做季历。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昌的意思。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孔夫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许武教弟 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 后来许武举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名望,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弟。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反而看轻许武了。 等到两个弟弟都得了选举,他就会合了宗族和亲戚们,哭着说明当时要给他弟弟显扬名声的缘故,并且把所有的家产,都让

法治小故事四则

法治小故事四则 、鼠狱1在西时曾任廷尉、御史大夫,一生主持审判许多重大案件,用法严酷。他小时候即已显露出作法官的潜质。一次他父亲外出,他一人在家,老鼠将肉偷走。他父亲回来,很生气,动手打了他。遂挖掘鼠洞,将老鼠捉拿归案,老鼠偷的肉还没有享用完,“鼠”赃俱获。按正式审判程序,审讯老鼠,记录供词,写成文书,最后定罪判决,处老鼠以磔刑。其父回家看到他写的供辞文书如同出自一个老练的狱吏之手,大为惊讶。以后遂让张汤书写判案文书。、三尺法2杜周是西汉时有名的酷吏,为人持重少言、内心阴刻。皆任廷尉、御史大夫。对他颇为欣赏。什么原因呢一是因为他逐捕深治,二是他治狱,专以皇帝旨意为准。皇帝所讨厌的人构讼,他就枉法而陷之:皇帝欲开释的人,他就网开一面,找借口释放。有人就此责问他:“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旨为狱,狱者固如是乎”所谓三尺法指的是写在三尺长竹筒上的法律条文。对这样的责问,杜周一笑置之,振振有词地说:“三尺法,安在哉前主所是着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应该说,杜周道的是实情,说出了封建社会里十分普遍的执法心态和现象。杜周能坦率承认这一点,还有几分可爱之处。、太守断牛3曾任北周时安国太守。他任太守时,有任、杜两家各失其牛。后来任家得到一头牛,两家都说是自己家的牛,各执一词,州郡长期不能断决。有一位官员说:于太守必有主意。接手此案后。说“此易解耳。”他令两家各把自己的牛群驱至郡衙前,又令人把要认领的牛放出来,结果要认领的牛走入任家的牛群。先前又令属吏悄悄

微伤要认领的牛,借此观察两家的反应,任家见到后心疼不已,而杜家则无所谓。于是于仲文便据此下判将牛断给任家,杜氏服罪而去。、法当有常4是唐朝有名的大臣,仕宦历经、武后两朝。他任大理丞时,一年之中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时称平恕。有一次,武卫大将误砍柏树,奏罪当免职。唐“善才陷我不孝,必须有宗勃然作色,下令立诛。又奏权罪不当死,说: 杀掉他才解我心头之恨。”左右的人听到这里,都朝狄仁杰使眼色,叫他离开殿廷,狄仁杰却不慌不忙地说:“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雄,臣遇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之诛。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百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一番说既婉转得体,又顾全了高宗的面子,其态度才缓和下来,善才幸免一死。

小学生的道德故事有教育意义的

小学生的道德故事有教育意义的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 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手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 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之歌。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它呢?”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而地狱的人就是因为大家不团结,所以才望“汤”兴叹。” 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 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选择独霸利益。 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谢谢你的好心,可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作出准备。”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从来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只活在别人的护荫之下,难怪永远都限制自己的发展。 温馨提示:对于那些害怕危险的人,危险无处不在。

几个法治小故事

几个法治小故事 几个法治小故事一、敬畏法律什么是法治国家?有两件事情和两个人给了我答案。前些日子,公司接待了一位美国的客户。这位叫尼尔森的美国商人一直生活在美国。谈判结束后,公司宴请尼尔森,了解到尼尔森喜欢吃鱼,我们就点了一道清炖虹鳟鱼。这道菜上来以后,尼尔森眼睛一亮,连说“谢谢”。看得出,他真的很喜欢这道菜。尼尔森在我们的谦让之下,夹了一块鱼肉。然而,肉还没有送到嘴里,就被他放回了盘子里。他很失望地对我们说:“很抱歉,我不能吃这条鱼了。”我们十分惊诧,很担心是卫生方面出了问题,引起了他的警觉。尼尔森却解释说:“根据我们美国的法律规定,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吃有籽的母鱼。你们看,这条鱼有籽啊,我不能吃。”公司的老总忙说:“没关系,这是在中国,中国没有这样的法律,你可以尽情品尝。”尼尔森却说:“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美国人,我要遵守我们的法律。”尼尔森自始至终没有吃一口鱼肉。他的行为让在座的每一位都肃然起敬。一名普普通通的美国商人,在异国他乡都能够不受主人热情的影响,如此遵守法律、敬畏法律,这就是一个法治国家在自己公民身上打下的烙印。圣安东尼奥市的市长卡斯特罗有个不良的嗜好,就是抽烟。当时,中方的接待人员正在前台办理住宿手续,卡斯

特罗的烟瘾上来了,坐卧不安。他的助手说:“再忍耐一会,等到自己房间里就可以抽烟了。”我看了看酒店的大堂,没有发现禁止抽烟的提示牌,就说:“在这里可以抽,这里没有禁止吸烟的规定。”卡斯特罗说:“这是酒店大厅,公共场合是不能抽烟的,这是法律规定的。”我说:“建议你去洗手间抽。”卡斯特罗摇摇头说:“洗手间也不是自家的,再等会吧。”我没有再解释。之前尼尔森的行为已经告诉了我,即使在中国,卡斯特罗也会遵守美国的法律。之后,我通过卡斯特罗的助手了解到,美国许多州都将公共场合禁止抽烟纳入到法律条文中,对违法者最高可判处十五天监禁。普通商人尼尔森敬畏法律不吃有籽的母鱼,而身为市长的卡斯特罗也因为法律规定而不在公共场合抽烟。哪怕他们身在中国,依然遵守本国的法律。这说明,他们守法不是因为在意违法所要付出的代价,而是因为他们自觉地对法律存有敬畏之心。美国有许许多多奇怪的法律,洛杉矶的一条法律禁止市民在街灯下捕捉飞蛾;加州中部的帕洛阿尔托市有一条法律,禁止在墙壁和其他任何垂直表面溜冰……这些不可思议的法律条文即使有人违反了,当事人也不会付出多大代价,甚至没有相应惩罚,但却很少有人去碰触。像尼尔森和卡斯特罗一样,在一个法治社会里,法治意识已经深入到公民的灵魂里,每个人都对法律存在着极强的敬畏之心。在法治社会,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都要服从

道德小故事

道德小故事 草与秧苗 孔子东游,见田里放着农具,而农人已去,便拾起锄头,围着一棵秧苗,费力地铲了起来。 不一会儿,农人归来,一见大怒,愤愤地说:“你为什么铲我的秧苗?” 孔子感到很奇怪,便指着秧苗说:“你看,我铲的明明是草啊。” 没想到农人更加恼火地说:“我种的就是喂马的草!” 孔子不禁目瞪口呆。 故事感悟: 帮助别人要帮得恰到好处。 改变思维 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很受消费者的喜爱,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到20%,可是到了第11年,企业业绩开始停滞下来。 公司经理召开高级会议,商讨对策。会上,总裁许诺,谁能想出解决办法,重奖10万元。有位年轻经理站起来,递给总裁一张字条,总裁看完,马上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他。 这张字条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牙膏管开口扩大1毫米。 消费者每天早晨习惯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如果开口增大,那么

每天牙膏的消费量也必将大幅度增加。 公司立即改变包装,第二年,公司的营业额增加了32%。 故事感悟: 只要你把心径增加一毫米,你就会看到生活中任何变化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扫阳光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 弟兄俩就商量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弟兄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去扫阳光了。 等到他们把他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 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 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故事感悟: 只要把封闭的心门敞开,哪怕只露出一点缝隙,你就立即能感受到无尽的光明和温暖。

20个法律幽默故事

20个法律幽默故事,讲述20个法律职业者在职业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智慧处理。 一、良心是人行动的终极原则 幽默:在柏林墙推倒的前两年,东德一个名叫亨里奇的守墙卫兵,开枪射杀了攀爬柏林墙希图逃向西德的青年克利斯。在墙倒后对他的审判中,他的律师辩称,他仅仅是施行命令的人,基本没有挑选的权利,罪不在己。而法官则指出:“作为警察,不施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然而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自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心。当法律和良心抵触之时,良心是最高的行动原则,而不是法律。尊崇性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绳。” 法律视角的解读与法律智慧的体现: 1、这个故事,首先告诉法律职业者不应僵硬地理解、执行法律,法律背后有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的底线是不能逾越的。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在那个万不得已的局势下,打,但应当故意打不准——不把人家打死,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这也是最高境界的良心。任何人都不能以“听从命令”为借口,去跨越道德伦理的底线。这就是“一厘米主权”的道德义务,否则就必需承担罪责。 2、这个故事,还告诉法律职业者应当发散思维,练就在规范之内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与技巧方法,正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二、法律服务收费亦需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幽默:一个配镜师教一个新上岗的雇员如何向顾客要价。 当你给顾客配眼镜时,如果他问多少钱,你就说“75美元” 如他的眼睛没有颤动,你就说:“这是镜架的价格。镜片50美元。” 如果他的眼睛还是没有颤动,你就补上:“每片”。 法律视角的解读与法律智慧的体现: 1、这个幽默对于律师服务收费是否可以借鉴呢!笔者在律所实习时,即接触过类似案例。因一起涉黑刑事案件,主任与当事人的妻子约好收费5万,交费过程中,当事人的妻子自银行取款10万,可能有他用,主任见此,便寻理由将另5万也收入囊中,当事人的妻子救夫心切,也无大的异议便交了。有些朋友可能认为这样不地道、不讲究,有违职业道德,但事情哪有如此简单即可得出明确的结论的。当你身处国内这样的法治环境与文化之中的时候,急需第一桶金解决生存吃饭问题,怎么办呢?何况面对如此当事人的钱款,是否亦应该通过因果轮回变相实现些正义呢!……又如一幽默:年轻的律师第一次打官司就赢了,他回到家,对老律师父亲说道:“爸爸,你还记得你经手的那宗约翰和彼得的没完没了的官司吗?我只用了一个月便把它顺利地解决了。你瞧,连律师费都拿到手了。真不明白你怎么会拖那么久也没有办完。” 老律师:“孩子,你知道我是怎么供你读完法学院的吗?”

古代道德的经典小故事

古代道德的经典小故事 导读:古代道德的经典小故事篇一:许武教弟 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 后来许武举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名望,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弟。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反而看轻许武了。 等到两个弟弟都得了选举,他就会合了宗族和亲戚们,哭着说明当时要给他弟弟显扬名声的缘故,并且把所有的家产,都让给了两个弟弟。 古代道德的经典小故事篇二: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

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古代道德的经典小故事篇三:姜肱大被 汉朝时候,有个姓姜名肱的,表字叫做伯淮。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叫姜仲海,一个叫姜季江的,天性非常友爱。虽然他们兄弟三个人,各自娶了妻子,可是不忍分开了睡,所以他们做了很大的被,兄弟三个人一同睡着。 有一次,兄弟们一同到府城里去,晚上碰着了强盗,就要杀他。他们兄弟三个人都抢着死,强盗也就把三个人都释放了,只抢了一些衣服和金钱去。 到了府城里,别人家看见姜肱兄弟们都没有了衣服,就问姜肱这是什么缘故。姜肱就用别的话来支开了,终究不肯说明,碰着强盗这一回的事。强盗们得知了,觉得很感激,并且很懊悔,就到了姜肱那儿,叩头谢罪,把以前抢去的物件,统统都还了他们。 【关于古代道德的经典小故事】 1.古代关于道德的格言 2.古代经典小故事 3.关于古代的言情小故事 4.中国古代关于道德的名言

法制案例小故事

法制案例小故事 故事一: 一天,学生小丽放学以后,正在校门口等她妈妈来接她回家。这时,一名陌生男子骑着自行车到小丽身边,说:“你在等妈妈接你回家是吗?”小丽点点头。那名男子接着说:“你妈妈在单位里正开会,让我接你回家。”小丽听这人说得有板有眼的,没有半点犹豫,就跨上了自行车。但是,当车子骑出去不远,小丽发现不对了——回家可不是这条路!啊!她知道上当了,大声地哭道:放我下车,我要回家!”喊声惊动了行人。行人围拢过来,问明了情况,将骑车人扭送到派出所。原来,此人是专门拐卖儿童的罪犯。 【反思】: 现在社会上有骗子、坏人。他们抓住小学生年纪小、单纯、易于上当的特点,用一点小恩小惠或叫你干坏事或骑到外地拐卖你,或骗到幽静的地方侮辱你,或作为人质敲诈钱财,这样,小朋友的身心受到伤害,还危及生命,给家长带来痛苦伤心,使学校老师担心。 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遇事动脑不上当受骗,不要让坏人得逞。对来路不明的陌生人,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听信花言巧语,不轻易行动。遇事可请老师、家长帮忙。我们在外面是随时可能遇到坏人,在家时也不能放松警惕,遇到陌生人多长个心眼,不要上当受骗,因为坏人是无孔不入的。 故事二:学生上课出意外责任就在不听劝某市农村中学初二男生张某生性好动,十分喜欢上体育课,但学校每年的学生体检都查出他有先天性心脏病,多次劝家长对起进行治疗,并决定免其上体育课。他家长都在省外办厂,而且见其身体很正常,学校老师和校长多次打

电话要求家长配合,均不予理睬。还说出了事我们自己负责,还要求学校让张某上体育课。学校为慎重起见,上体育课时让他在教室内休息,并要求其在室内文明休息,经过了解其能在教室里正常休息。一天,班级里其他同学在室外上体育课,教室里只剩下张某,张某觉得无聊,在教室做跳跃伸手拍日光灯,结果灯管被拍碎,碎片打在他头上,既造成外伤,又引发心脏病,幸亏老师及时发现,将其送入县人民医院急救,终于脱险,花去了人民币12000元。不久家长来学校论理索赔,说学校如果让其上体育课就不会发生此事。那么学校的做法对吗?应该是对的,因为学校是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学校对体格检查中发现学生有器质性疾病的,应当配合学生家长做好转诊治疗。学校对残疾、体弱学生,应当加强医学照顾和心理卫生工作。”所以后来家长不再提出索赔要求了。

道德小故事

道德小故事 车窗外,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五颜六色的伞把雨天的世界装点得别有一番yun味。公交车上的人们都懒洋洋的,安静的气fen使人发困,但没多久就被打破了。随着一声响亮的开门声,大家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车门前,不知是因为下雨天人多,还是到了繁忙的街区,门一开,大批的人涌上了公交车,几个年轻的小伙,身子轻轻一挤,三步并作两步抢先跃上了公交车,后面紧跟的人口中骂骂咧咧,但随即也上了公交车,很快,座位就全被坐满了,最后上来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她一手吃力地抓着扶栏,一手拖着一个大袋子,气喘吁吁地爬了上来,因为没有位置,她只能靠在我们座位附近的栏杆上。不一会儿,车开动了,坐在我身边的表妹却起身,抓着扶手,轻轻地对她说:“奶奶,你坐吧!”不知怎么,我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那位老奶奶也愣了一下,随即充满感激地说:“谢谢你啊,小姑娘,你真好!”然后靠到座位旁,慢慢地坐了下来,她又对我妹妹说:“小姑娘,真不好意思,我就坐一站,下一站就下去了!”妹妹摆摆手说:“没事儿的,奶奶,我站着不累的,你坐吧。”时间过得真快,下一站到了,老奶奶轻轻起身,笑着对我妹妹说:“你真好!”然后拎着她的大袋子慢慢地下了公交车,这站一次性下了好多人,公交车上又恢复了之前的宁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车窗外,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灿烂的阳光透过车窗投射了进来,温暖了车内所有人,也照亮了我妹妹那颗乐于助人的心。 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我妹妹那样,时刻拥有一颗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心,那在道德的人间还会有“雨天”吗? 跟大家分亨一条安全小常识: 骑自行车时,不要骑速过快,要小心避让,要骑在自行车道上。未满十二岁的,不可以骑自行车上路。

最新关于道德的小故事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 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 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 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 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 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 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 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O^)。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01.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

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 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