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

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

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

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课程实施强调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适应幼儿个体差异。

4、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

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多渠道收集有关幼儿发展状况、教师教育行为及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信息和意见,并与改进措施相衔接,逐步形成通过评价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和幼儿园发展的有效机制。根据课程目标,改进和完善原有的幼儿发展评价体系和方法,着重探索过程性评价和个别化评价,发挥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不同作用,突出质性评价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势。要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体系,重视教师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

5、落实以民主为原则的课程管理

要发挥幼儿园和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强调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更突出民主性,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幼儿园和教师开展个别化教育创造条件。要增强课程选择性,赋予幼儿园和教师合理的自主权,允许不同条件的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和本园幼儿的特点对课程进行园本化的设计。要调动教师与幼儿积极的互动中,促进课程的生成,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为引导幼儿园个性化的发展,满足幼儿与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课程目标

通过上海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课程的具体目标是: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课程结构

整体构建学前教育四年一贯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启蒙性、整合性和开放性,以适合不同幼儿园、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幼儿园课程结构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

课程既要确保为幼儿提供其终身发展所需的基本经验和机会,也要适应个体幼儿的特殊需要,从幼儿园课程功能维度分为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

共同性课程是指面向各类幼儿园和全体幼儿,体现促进幼儿基本发展的课程。它着眼于最基本的经验积累,使每个幼儿积累相应的体验和感受,获得最基本的发展。

选择性课程是指因园而异、因人而异,体现尊重幼儿园和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它着眼于幼儿经验的扩展、提升,满足幼儿的兴趣、特殊需要,尊重幼儿园的自主性以及幼儿的选择权,使之形成个性化的风格和特色。

(2)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

幼儿园课程内容主要指向幼儿直接接触到的经验范围。从幼儿直接接触的经验领域出发,将课程内容分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三个维度。

共同生活,主要指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教师交流,参与营造共同的生活,养成自理生活的能力与习惯,并与周围更多的人接触和交流,体验人与人相互交流、理解、协作的快乐和重要,从而认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倾听他人的意见,关心和同情他人,逐步构建良好的个性基础。

探索世界,主要指幼儿主动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发现身体运动的可能性,并借助工具和器械,安全、灵活地活动;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亲近大自然,表达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与现象的看法,初步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接触和使用各种生活及学习用品、工具、器具等,认识和表述它们的作用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表达表现,主要指让幼儿通过认识和感受生活中的声音、色彩、符号、标志以及学习儿童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美术等,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地、有个性地、创造性地表达和表现在共同生活和探索世界的活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并体验表达与表现的乐趣。

(3)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

幼儿园课程主要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形式组织实施。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归为四类,即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它们既综合指向课程目标与内容,又保持各自活动的特点。

生活活动主要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活动,

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在共同的生活中能够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

运动主要指体操、器械运动、自然因素锻炼等活动,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健康的体质奠定基础。

学习活动主要指讨论、阅读、听赏、制作、表演、实地参观、收集信息等活动,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态度上不断进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游戏活动指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地发展。

(4)“预设”与“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方式。

“预设”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幼儿的兴趣以及已有的经验,对环境布置、材料提供、活动内容和方式等进行有计划地设计和安排。教师可以把目标和内容渗透在环境中,激发幼儿自己的目的性活动,也可以直接设计并组织幼儿参加的活动。

“生成”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和他人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生成”也指教师在幼儿游戏与其它活动中发现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及时介入进行随机教育,或者对该活动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展。

“预设”与“生成”是连续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教师要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各种活动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共同建构的过程。

四、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从活动的经验指向角度进行表述。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以活动的基本经验为核心要求,并辅之相关的内容示例,游戏活动从游戏的特性以及教师要关注的方面进行阐述。

1、生活活动

2、运动

3、学习活动

游戏活动是一种基于0~6岁儿童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反映,也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在游戏中,教师必须了解游戏的价值,尊重幼儿爱游戏权利,保证游戏的时间。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

教师在游戏中要对幼儿进行关注和引导,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自由感、安全感、成功感的体验中,获得愉悦、乐观和自信。

二、主动的认知表现,让幼儿在多样化探索、多途径表现过程中,进行发现、想象和创造。

三、鼓励同伴交往,让幼儿在玩伴关系中认识自己和他人,逐步产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

四、自发的动作练习,让幼儿在环境诱发的身体运动和双手操作中,实现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五、课程实施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幼儿园、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目标,从本社区、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活动。课程实施分为总体要求和具体活动要求两方面。

1.总体要求

(1)制定和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计划,加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制定具有个性化和可操作性的课程计划。幼儿园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本园实际及办园风格,设计个性化、切实可行的幼儿园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加强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幼儿园要根据课程结构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所赋予的课程自主权,加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共同性课程的实施,应充分考虑课程的平衡性问题,保证各类活动的展开,尤其是游戏活动、运动、生活活动,增强基本目标、内容的落实度,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课程的保障。选择性课程的开发与择定,既要综合考虑本园的条件和特点,也要能充分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同时要注意控制学习活动的总量和要求,逐步形成办园特色。

保证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的开展。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对幼儿发展各具功能。幼儿园要合理安排各活动的时间比例。每天保证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一小时为运动。要保证充裕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的时间。随着年段的递升,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的时间可逐渐减少,运动、学习活动的时间可适当增加。要控制集体的学习活动时间,大班每天最多不超过一小时,幼儿年龄越小,集体的学习活动时间应减少。

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幼儿园要通过质量分析、课程评价、专家咨询等多种途径,动态把握课程实施情况,并及时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园长应尊重教师对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权利,鼓励教师在课程实践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园的课程管理,既要体现一定的规范性,又要为教师教育方案的选择留有充分的空间,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

(2)根据幼儿的生活与经验,选择、开发和组织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应以观察、了解幼儿为基础,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既满足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能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为幼儿的和谐发展、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应合理地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地综合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各项活动,并自然地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内容的启蒙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可选择性,并具有地方和幼儿园特色。

(3)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需要,合理地选择个别、小组及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外交替,注意混班、混龄活动结合,并避免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和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应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保证幼儿每天有充分的游戏活动时间。

教师的教育方式应由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活动为主。优化幼儿的学习方式,使幼儿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注重幼儿学习的过程,丰富幼儿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条件。

应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现

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处理好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之间的关系,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注重活动的过程,支持幼儿的发展。应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关怀、接纳的态度倾听幼儿的表述,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积极活动。

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能力、情感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同时,也要关注智能超常与发展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满足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

(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中的有效应用,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优化整合。

建立由教学辅助软件和多媒体学习软件交织构成的立体的信息环境,发挥各种网络技术手段的作用,以实现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时空。

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课程管理与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5)幼儿园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上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以及与相邻阶段的教育衔接

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同时,应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的课程与实施要注意与0-2岁的婴幼儿保教工作以及小学课程的衔接。

2、具体活动实施要求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除了遵循上述共同的原则要求外,还应注意各类活动在组织实施中的特殊要求。

(1)生活活动

组织要点

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并具有反复的特点,生活教育要强调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养成良好习惯、适应共同的生活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宽松的盥洗、睡眠等生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通过游戏活动、运动、学习活动的渗透,让幼儿不断积累健康生活的经验,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主要在饮食、睡眠、盥洗、整洁、来园、离园等日常生活中实施。开展生活教育应考虑到幼儿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体质等差异情况,如在午睡的时间、饮食的习惯等方面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

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建议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要尊重家长作为幼儿照料者及影响者的主体地位,以多种形式加强家园沟通,保证幼儿在家中与在幼儿园中的自理行为和生活习惯保持一致。帮助家长理解、体会让幼儿参与劳动和自理生活的重要性,获得家长的支持。学习、吸收家庭教育经验,在园内推广,促进家庭之间的交流。

幼儿园的餐饮器具、盥洗器皿、桌椅床、衣帽架以及材料架等设施配备与安置应考虑到幼儿的安全以及独立的使用。保教人员要充分利用园内设施为幼儿创造自己动手、自我服务的机会,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注意不要过多干涉与包办代替。

幼儿同伴及幼儿园教师和工作人员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重视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保教人员的言传身教,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榜样。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带领幼儿积极参与“爱牙日”、“环保日”、“保

护视力”等社区宣传活动。组织外出参观、游览的途中可以不断渗透环保和安全教育的内容,使幼儿逐渐积累对公共生活规范的认识和经验。

(2)运动

组织要点

促进幼儿的健康和尊重幼儿的生命,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各类活动时,要遵循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切实保障幼儿的安全,严禁任何有损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比赛、表演、训练等活动。

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重要目标。要因地制宜地创设各种有趣的运动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富有野趣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综合地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使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保证幼儿每天有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一小时的运动时间要分段进行。活动时要注意高密度、低强度,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并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调节活动内容与活动量。

教师对幼儿活动时的场地、设施、器械、服饰、以及擦汗、喝水等都要予以关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幼儿的活动能安全有效地开展。

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建议

在选用运动教材时,教师要从幼儿各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的特点出发,依据运动目标、基本经验、幼儿兴趣和运动水平,综合地统筹各项活动内容。同时,还要根据季节的特点和幼儿生成活动的需要,灵活地、有针对性地选编、组织内容。

要积极开发运动资源,可以结合季节特点,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锻炼幼儿的身体,例如,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及游泳、玩雪、溜冰等;可以结合各园实际,开展民间传统运动,例如,武术操、走高跷、骑竹马、放风筝等;还可以利用家长的资源,组织亲子运动游戏,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的运动课程。

设施资源的开发,要因园而异。合理规划、统筹协调,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设施、器械的使用率。在活动中要利用各种材料自制小型活动器具,丰富活动内容;要充分利用大型运动器械开展活动,开发新的运动项目。同时,要借助社区和周边的环境资源,开展安全、适宜的运动,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远足、郊游。

(3)学习活动

组织要点

教师要重视幼儿学习的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学习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学习探索的过程,教师应根据课程指南和本班实际,对活动的可能方向、所需环境、资源和材料作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善于将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自发生成的,具有发展价值的兴趣点与预设活动的内容有机结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应关注幼儿即时生成的内容,并给以适时、适宜、适度地回应。

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充分体现全面、整体的要求,有利于对幼儿经验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拓展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学习内容的组织,还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综合性,以帮助幼儿更有效地学习。同时,学习活动的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有助于幼儿经验、视野的扩展和潜能的发挥。

学习活动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认知风格;鼓励并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与探索,表达与表现。对学习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尤应给予特别关注。

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强调个别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增加集体学习活动的比例,但整班集体学习活动时间每次不宜过长。

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建议

教师应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善于利用和开发幼儿园空间、设施设备、活动材料等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以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开辟种植园、饲养园、气象站等实践基地;丰富操作、实验材料与资料的品种;利用墙壁、廊道以及专用活动室,引导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进行探索和学习。

社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蕴涵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和周边的环境,如自然景观、小区街景、少儿图书馆、中小学校、儿福会、敬老院等,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为幼儿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

幼儿的同伴群体、家长以及其他成人都是教育资源。教师应重视同伴之间合作学习、互相影响的作用。同时,幼儿家长的文化背景、藏书、收藏品以及家庭中有关物品,也是幼儿园课程可利用的资源。幼儿园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帮助家长理解和指导幼儿的发展。

(4)游戏活动

要重视游戏环境的创设。

材料投放应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全面,满足每个幼儿的游戏需要。

材料投放应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及时更新和增添。

师生应共同收集游戏材料,材料的摆放应方便幼儿取用、搭配和随意组合。材料应为幼儿的想象留有余地,多样化地使用。

师生合作安排游戏空间,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作更改和随时变动。同一空间可让幼儿自主地变化使用,满足幼儿的多种游戏需要。空间的划分使各种游戏,特别是安静的和活跃的游戏不互相干扰。

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商定使用材料和空间的必要规则,并督促遵守。

应积极开发游戏活动的资源。

经验可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水平,提高游戏的兴趣性。教师应利用春、秋游和各种庆祝活动、外出散步、参观的机会,丰富幼儿对社区、社会中的人文环境、公共设施和场所以及不同职业人们的了解,积累生活经验。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中蕴涵着丰富的游戏资源。教师应指导家长让幼儿参与走亲访友、庆贺婚礼、乔迁、过生日等活动,鼓励幼儿获取各类社会信息。

材料可以刺激和引发幼儿游戏的发生和发展,教师应多途径地挖掘材料的来源,鼓励幼儿和同伴、家长一起收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中的各种可利用的废旧物,以丰富游戏材料。

幼儿游戏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展开,教师应注重空间资源的开发,为幼儿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空间。例如,教室内同一空间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发挥多种功用;走廊、阳台、操场都可成为幼儿的游戏场所;同一楼面或不同楼面的教室可以协同或交叉使用,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各活动室也可成为幼儿游戏空间的一部分。

要注意介入幼儿游戏活动的方法

为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游戏的顺利开展,遇到以下情况时,教师可适度地介入:

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有多种,但以不干扰和打断幼儿的游戏为前提。教师可作为玩伴参与到某一幼儿、某一主题的游戏中去,或在一旁与幼儿开展平行游戏以示范和暗示,也可作为游戏旁观者给予建议、欣赏和鼓励。

要学会观察幼儿游戏行为

教师要从幼儿游戏行为和情感态度中学习分析幼儿的需要、经验背景以及动作、语言、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为设计教育环境、投放材料、组织教育活动收集信息。以下是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要点及其发展提示。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程发展的全过程。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是对课程建设进行正确导向,促进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对教育实践分析、调整的过程,也是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幼儿的评价等。

1、建立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幼儿发展的评价不仅是将幼儿已经学到的或表现出的行为与课程目标相比照,更应该注重评价幼儿的兴趣、态度、情感、交往、学习特点等。评价既要关注幼儿的自理能力、适应集体、自我认识、遵守规则、交往合作、探索欲望与操作能力等,也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对于“投入度”的评价可以从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程度、情绪愉悦、活动的持续性、接受活动的挑战性等方面进行考察,以全面衡量幼儿的发展状况。

评价视角的全面性。重视过程评价,要将评价活动要与日常的各类活动自然地结合。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看他们的成长过程,关注他们的潜在能力与发展方向。既要看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又要关注幼儿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现。要承认并尊重每个幼儿在经验、兴趣、认知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评价者的广泛性。幼儿发展受到家庭教养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评价过程中还要注意收集来自家长及其他保教人员的信息,同时也要关注对幼儿发展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与教育实践。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对幼儿发展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观察法以自然观察为主,教师要收集大量真实的通过自然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提供丰富的反映幼儿发展状况的事实依据;同时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情境性观察,即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景中,由评价人员对幼儿进行观察。

观察记录可以采用文字描述、表格式,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

调查与访谈可根据需要设计问卷,了解幼儿在园内和园外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广泛收集幼儿发展的信息。问卷调查的对象可以是保教人员和家长,或小学教师,也可以直接询问幼儿,由成人填写。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提供时间、机会让幼儿表述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教师要注意倾听并从中获得幼儿的真实想法。还要经常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进行交流,以便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发展。

建立档案袋档案袋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它包括对幼儿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进行观察与记录,收集并分析幼儿的作品,经过整理后进行评价,以反映幼儿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

测试法主要运用于幼儿健康的分析。对幼儿进行定期的体质测定,了解幼儿体质发展的现状以及变化趋势。并可结合生活中的各项记录、分析影响幼儿体质强弱的因素。

评价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有侧重地选用多种评价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全面地评价幼儿各方面地发展。

2.建立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评价体系

强化课程评价的意义。从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出发,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的教育行为,将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实施效益和幼儿的发展。对教师教育行为评价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重视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评价。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创设教育环境、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三方面。

教育环境创设主要看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为幼儿营造了安全、温馨的氛围,保证

幼儿自主地开展活动;是否创设了对幼儿有激发性的环境,使环境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在各类活动中,教师是否提供了适宜的活动材料,注重材料的丰富性和多功能性,有助于幼儿自由选择、探索与表现。

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主要看教师目标的设定是否建立在对幼儿的实际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了解的基础上;教育的内容选择是否切实可行,适合学前教育机构所在地的文化背景以及幼儿的发展需要;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否引发幼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探索与思考;在教育过程中是否关注、尊重来自幼儿的信息,并能作出相应的回应。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既符合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又顾及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与幼儿的互动主要看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关注幼儿与环境材料、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否能在观察的基础上,作出恰当的判断,并及时地、积极地与幼儿互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要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评价制度,教师可以设计自评卡或反思笔记的方式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态度等进行分析,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同时也要经常采用由园长、教师、专家、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他评的方式,在观摩与教学研讨等活动中,进行相互交流,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与研究能力。

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评价机制

对课程的评价是幼儿园及相关部门根据课改精神,对幼儿园实施与开发的课程进行价值判断,旨在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不断提升课程的质量。课程评价要促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有机结合。

课程的评价重点考察的方面是:幼儿园是否有完整的课程方案,其方向性和可行性如何;一日活动安排及其各活动的时间比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顾及了幼儿参与各种活动的需要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特点;课程内容是否体现启蒙性、平衡性以及具有地域性特点;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发,教材选用与编写是否科学、适切,是否适合本园特点和本园幼儿的发展;幼儿园课程管理与保障机制是否有利于培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家长是课程评价工作的参与者。管理层要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幼儿园施行的课程进行分析评估,针对问题寻找改进对策。要鼓励教师、教研组在日常反思的基础上,诊断、发现幼儿园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反馈调整。同时,也要注重收集来自家长的信息,使幼儿园课程日臻完善,形成课程不断革新和更新的机制。

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使外部质量监控和幼儿园内部不断追求课程质量的完善相结合,促进课程建设与有效实施。

七、课程管理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受国家教育部委托,在上海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统筹管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由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负责编制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由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教材的编制,负责教材管理;由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教材的审查,审查通过后的教材供幼儿园选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各职能处室或部门负责课程的实施、保障以及课程的监督和评估。

各区(县)教育部门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本区(县)的实际情况,具体规划本区(县)学前托幼机构的课程实施,并对本区(县)幼儿园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进行管理;各区(县)教育督导室负责对本区(县)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负责对全市幼儿园课程实施进行研究和指导;各区(县)教研室负责对本区(县)的幼儿园课程实施进行研究与指导。

各幼儿园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要求、本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规划并落实幼儿园课程的实施。鼓励幼儿园结合自身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积极进行课程开发,创造性地落实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幼儿园的课程计划应接受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审查和指导,幼儿园的课程计划应向幼儿家长公开,接受家长、社会的监督。

各幼儿园应加强课程实施的有效培训,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施在岗培训,并建立园本培训机制,以鼓励教师自我进修、自我提高,适应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

完善学前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课程指南》组织编写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以及教材编写、推广、引进应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有关规定进行。其他单位或个人编制的教材以及配套材料要进入幼儿园课程的须按有关的程序审批。

附件:

附件一年龄特征

2-3岁

·有独立倾向,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

2岁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开始表现出独立的倾向。他们尝试着自己洗手,用小勺进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在如厕方面懂得表示需要,并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自行如厕。但由于受动作能力发展的制约,动作仍然迟缓、笨拙,生活自理行为还需成人帮助。

·情绪不稳定,有强烈的情感依恋

2岁儿童情绪发展的明显特征是易感性和易变性。一个孩子想妈妈哭了,便有一群孩子跟着哭。他们的情绪非常外露,极易受环境的影响,一吓就哭、一哄就破涕而笑,他们的高兴与不高兴、愿意与不愿意都露于脸上。

2岁儿童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当与亲人分离时大多数都要经历长或短的分离焦虑过程。他们用啼哭表示分离的痛苦,这种感情依恋的分离焦虑表明该年龄儿童对依恋对象的存在和消失十分敏感。

·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出现反抗现象

2岁儿童由于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逐渐习惯与同龄伙伴及其成人的交往,如在游乐场愿意到小朋友多的地方玩。但在交往中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如在与小朋友玩时常常会抢别人的东西。不能满足时甚至会抓咬别人。此年龄段出现了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动作发展速度较快

2岁儿童已能完成坐、立、行、走、爬、钻等基本动作,并能扶着栏杆上下楼梯。手眼协调的能力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可以同时一手捧碗一手拿匙,还会从事穿珠等活动。此年龄儿童动作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但做事动作迟缓,身体的控制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成人的帮助。

·思维存在于动作之中

2岁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记忆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与该事物的接触或在活动中进行的。离开了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活动便不能进行,他们往往先做后想、边做边想。例捏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什么,而常常在捏到某种形象之后才会说“苹果”、“大饼”等。

·尝试模仿、喜欢重复

2岁儿童爱模仿别人,他们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在家里模仿大人的活动,在托儿所模仿小朋友、教师的行为。模仿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

2岁儿童的注意及记忆是不随意的、短暂的。喜欢重复是此年龄段儿童显著的特点。他们喜欢重复地摆弄物品,喜欢听教师重复讲同一个故事,重复做某个动作,如反复地喂娃娃吃饭。在往返的重复中逐渐认识物体的属性、发展语言与动作,并由此逐渐认识事物简单的关联,产生简单的想象。

·词语发展迅速、听说能力基本形成

2.3岁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的儿童变得特别喜欢说,词汇量迅速增加,已能用简单的复合句来表达意愿,基本理解常用的简单句型。2岁后期会用“我”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愿望,开始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言语的发展促进自我意识的萌芽。

·对鲜明的色彩、节奏感兴趣

2岁的儿童处于新异性的探索阶段,此时的儿童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色彩鲜艳

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能引起他们特别的注意和喜爱,能激起他们快乐和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去认识环境,投入活动。

3-4岁

·学习按指令行动,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3岁儿童的一个显著进步,就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学习着按指令行动。在成人的指导下,他们形成了许多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时所必需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会自己用勺进餐,会自己穿衣裤、会解会扣较容易操作的扣子,会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会自己洗手等。这表明3岁儿童已开始能适应集体生活了。

·行为明显受支配

3岁儿童的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大,他们的情绪仍然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大哭大闹。但是较之2岁儿童,他们已开始产生调节情绪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上尚不能真正控制。

3岁儿童仍然十分依恋父母和老师,尤其需要得到亲近成人的微笑、拥抱、拍拍、摸摸等肌肤相亲的爱抚动作,在幼儿园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程度,会说“某老师喜欢我,某老师不喜欢我“,愿意和喜爱的教师接近,在喜爱的教师身边,往往情绪愉快,行动积极。

·对他人的情感反应敏感性增强

3—4岁幼儿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开始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感受情境,理解他人的感情。看见生病的同伴、摔跤的弟妹,会表示同情,在老师启发下,会作出安慰、关心、帮助等关切他人的行为。

3岁孩子对别人的意见、别人感情的反应敏感性增强,当做错事受到成人批评时,会感到害羞、难为情。在羞耻感的体验和表现上,女孩比男孩更为明显。羞耻感的出现,为儿童自觉遵守集体规则提供了动力基础。

·对同伴、教师产生认同感、亲切感

3岁儿童社会交往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从家庭成员扩大到老师。他们会经常主动地拉拉老师的衣服,以动作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对老师的亲近和与老师交往的意愿。他们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但并不太在意同伴间的协作,往往只是各玩各的。只有在宽松的户外活动时,才会相互追逐、奔跑、喊叫,以动作活动的方式开展有联系的交往。3岁后期,孩子与同伴共同玩的意识加强,逐步学会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此期儿童也爱管同伴的事,经常把同伴的事告诉成人。

·动作的协调性增强

3岁幼儿喜欢跑、跳和踏小轮车等大动作,动作开始协调,逐步学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但尚无法控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某一动作。3岁初期幼儿,在没有扶持的情况下上下楼梯,仍需双脚同时踏同一台阶后再前进。3岁后期,大多数儿童已会双脚交替上下楼梯。

3岁儿童手部小肌肉发展相对较迟,但双手协调技能有了较大发展,他们会折纸,会用蜡笔画画,也会使用剪刀有控制地沿线剪直条,动作逐步精细化了。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3岁儿童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此时儿童开始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动手尝试的愿望。比如:拿到新玩具时,既喜欢操作摆弄,同时也能认真看、听成人讲解,并试着改变玩法。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专注地看看、动动,探索其中的奥秘。

·已形成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概念

3岁儿童行动自如,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但此时儿童的概念很具体,只是特指某项事物。如:猫就是专指自己家中的那只猫。在操作摆

弄物品时,儿童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多少、简单形状等。会10以内口头数数,但不能做到口手一致。

·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

3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常常东张西望,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

3岁儿童的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不会思考好以后再做。他们的认识具体,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思维缺乏可逆性与相对性,因此不能理解反话。

·模仿性强

3岁儿童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喜欢模仿妈妈打电话的样子、烧饭的动作等,还喜欢学同伴的样。游戏时喜欢与同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因此在游戏中常常出现许多“妈妈”在烧饭,对此,他们感到很满足,并未感到不合理。

·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与需要

3岁儿童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发音还不够准确。同时他们的词汇量增加也很快,尤其是实词增长更为迅速。儿童已能用简单的言语与成人、同伴交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还叙述生活中的事,只是在独白时很不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这时的儿童特别爱听故事,常常缠着父母在空闲时间讲,还喜欢一边听,一边学故事中小动物有趣的动作和叫声。

·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愿望

3岁左右的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涂鸦期进入到象征期,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意愿,会把线条、图形加以简单地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但是他们能表达的图形很少,所以一形多义是儿童的主要特征,相似的图形在儿童不同的作品中可能表现为许多物体。他们作画时,常常边画边用语言来补充画面内容。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绘画、构造活动中,愿意尝试各种新材料,表达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如:一条直线旁边加上两根短线就是“一架飞机”。他们对鲜艳、饱和的色彩有偏爱。

·喜欢音乐,能唱简单歌曲

3岁儿童喜欢学唱歌,尤其对那些富有戏剧色彩的、情绪热烈的歌曲发生很大的兴趣,会反复地跟着唱。他们也会试着用1—2种打击乐器打击出不同节奏,虽然节奏并不准确合拍,但是表明他们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行表达。

这一时期的儿童一般都能唱几首简单歌曲,有的甚至会即兴哼唱一些自己编的旋律和短句,然而自编的歌曲,曲调带有很大的模仿性。

4-5岁

·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4—5岁儿童在集体生活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当值日生,为班级的自然角浇水,帮助老师摆放桌椅等。在家里,能够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并能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表明此时幼儿已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

·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4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商场,当看到喜爱的玩具,他们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自慰:“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在幼儿园里,同

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当然,并非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幼儿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

在集体生活中,4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懂得要排队洗手、依次玩玩具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此时儿童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只知道受表扬的是好事,受指责的是坏事,懂得喜欢受表扬,听到批评会不高兴或感到难为情。

·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4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及服从同伴的经验。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有时,他们还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当然,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

4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皮球,骑小车等。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也会折纸、穿珠、拼插塑积等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

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伸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过鼻子闻闻,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他们常常喜欢寻根刨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如:为什么鸟会飞?洗衣机为什么会转?等等。

·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

4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老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此时的儿童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分类,但概括的水平还很低。其分类的根据是具体事物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功能或情景等。例如:把苹果、桃、梨归为一类,认为“能吃,吃起来水多”;把太阳、卷心菜归成一类,认为都是圆的;把玉米、香蕉归一类,认为都是黄的。

·对事物的理解力逐渐增强

4岁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时间概念上,能分辨一般情况下在早、午、晚时间所做的事;在空间概念上,能区别前后、当中、最前、最后等位置;在数量方面,能自如地数数1-10。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会区分轻重、厚薄、粗细等。部分儿童还能分清左右,能把物品从大到小摆成一排。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如:种花若不浇水,花就会死。

·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4岁的儿童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为儿童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他们会根据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有时他们也能表述相当复杂的句子:“我还没来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红就把它吃掉了。”

·游戏中表征水平提高

4岁的儿童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有人说,4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此

时的儿童不仅游戏兴趣显著增强,且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还出现了以物代物等替代行为,如他们会用积木代替电话机、用“雪花片”代替公园门票等,表征水平有了提高。他们的游戏不仅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的故事情节。

·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

4—5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人自己的想象,如当儿童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当心,他却说:“没关系,我会飞。”他们还喜欢假装做什么,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

·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

4岁的儿童喜欢唱歌,会拍较容易的节奏,他们能说出至少6-8种颜色,喜欢涂涂画画,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状和物体,如:圆形、西瓜、苹果、香蕉等,有时还会捏出人像或动物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5-6岁

·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决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大班后期的儿童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来说还

是外在的,因此,儿童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

·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5岁儿童的走路速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并且还能伴随音乐进行律动与舞蹈。手指小肌肉快速发展,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运用手指活动,例如,灵活地使用剪刀,会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种造型等,还能正确地使用画笔、铅笔进行简单的美工活动。

·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学前后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什么做的?”儿童还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我走?”“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游?”“电视机里的人怎么会走路、说话?”有的儿童喜欢把玩具拆开探索其中的奥秘。儿童开始对自然现象的起源和机械运动的原理等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

·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

5、6岁的儿童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例如,在解释乒乓球从倾斜的积木上滚落时说:“乒乓球是圆的,积木是斜的,球放上去就会滚。”说明儿童已能从客体的形状与客体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圆”与“斜”的关系中寻找乒乓球滚落的原因。但由于周围现象中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即使到了5、6岁,儿童对不同现象中因果关系的理解水平也不可能一致,而且对日常生活中所不熟悉的复杂的因果关系也还很难理解。

·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分类

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5、6岁儿童开始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如把人们饲养的身上有皮毛、四条腿的猫、兔、猪归为家畜类。然而,由于受知识、语言、抽象概括水平的制约,这一阶段的儿童对类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初级的、简单的,还不能掌握概念全部的精确含义,缺乏进行高一级抽象概括的能力。因此,儿童在概括归类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概念外延上的错误,例如,有的儿童只能把家畜、家禽概括为动物,而把昆虫排斥在动物之外。

·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

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不但能系统地叙述生活中的见闻,而且能生动有感情地描述事物。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谈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逐步减少,能依据别人的言语调整谈话内容。看图讲述能力也明显提高,儿童在讲述时根据图片内容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并力求与别人不同。但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语言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方面还存在个体差异。

·阅读兴趣显著提高

大班儿童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间专心地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当他们在书中或广告招牌中看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时会非常兴奋,还常常缠着成人教他们认字,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记忆力也很强。他们还常常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写上歪歪扭扭的汉字。到了大班下学期,儿童会聚在一起边看图书边连猜带懵地念书中的文字,阅读成了他们很大的乐趣。

·创造欲望比较强烈

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双手的灵巧,使儿童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他们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创造欲望的各种多变性的玩具。他们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还会几个人合作搭建熟悉的标志性建筑物,如“杨浦大桥”、“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等。5、6岁儿童还对创编儿歌感兴趣,他们会为自己的画、自己的手工制品配上儿歌。在体育活动中他们也常常会别出心裁,想出独特的玩法。

幼儿园课程指导作业答案

幼儿园课程论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_课程即科目__、__课程即经验__、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_。 2.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___哲学_______、心理学和__社会学___,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_教什么、如何教和为什么教__的问题。 3.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_教育理念_。 4.皮亚杰曾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 ____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_____以及__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___。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 BC )。 A 学习者的经验 B 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2.“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 D )在发挥作用。 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 D 大系统 3.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作(ABCD )。 A 生活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 D 儿童中心课程 4.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A )。 A 蒙台梭利课程 B瑞吉欧教育方案 C方案教学 D 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 5.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A B D ) A 非真实性 B积极情绪 C目的导向 D 自由选择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 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3.多元文化课程 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4.鹰架教学 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有哪些? (1)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的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 (2)第二方面是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机能,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 (3)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 2.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与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一样,都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但是,由于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比任何时期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有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应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它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3.简述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提纲)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提纲) 一、《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性质 《课程指南》是政府对上海市21世纪初的学前教育课程的整体规划,体现了政府的意志,体现了政府对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纲要》的基本文件。 《课程指南》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出了学前教育课程的“质量标准”,同时,为课程理念的落实提供了明确的实施途径。 因此,《课程指南》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动纲领,是幼儿园和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的依据。 二、《课程指南》的框架结构 《课程指南》内容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的结构、课程目标和内容等,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以及几个附件等内容。 三、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对课程的几个基本认识 1、确立大课程观——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课程。 2、课程改革既要改革课程理念,又要改革教育技术。 3、课程改革要引导全员参与、整体互动。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改革的主体。 (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发展性 现代学习的目的: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 “让课程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副标题。 现代学习方式的宗旨:宏扬人的主体性。“为本”主要体现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依据: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课程应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要遵循幼儿发展的逻辑,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程序、个性特点等。 二期课改的落脚点: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挑战: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2、注重早期幼儿潜能的开发——注重个别性。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证明人的潜能的多面性和开发的可能性。 脑科学的发展证明学前期儿童存在许多关键期、最佳期,此时进行智能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是承认差异、发现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让学生获得有差异的发展。 3、以素质的启蒙为核心——注重奠基性。 正确理解“启蒙”二字。幼儿园目标指向的全面性,要关注对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用的素质加以培养,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要素:兴趣、情感、正确的态度、获取知识的能力等内容。 (三)《课程指南》中五条课程理念的内涵: 1、确立以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目标是灵魂,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期课改着眼于为幼儿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打基础,因此,要从生活习惯、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考虑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幼儿将来适应未来社会奠定最初的基础。(见P1)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学前教育学 课程名称(英文):Preschool Pedagogy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 培养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多选): ■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国际素养□信息素养□领导力素养 课程代码: 周学时:4 总学时:72 学分: 4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史、学前心理学 开设专业:学前教育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系统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功能、目标与内容、课程与教学、幼儿与教师以及游戏、环境创设、幼儿园管理、家园合作等问题,基本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同时,该课程将着重阐释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方法、原则等,力图体现幼儿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规律性。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了解幼儿教育的实质,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以此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1.专业知识方面: ?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

?熟悉国家的幼教方针、政策、法规和幼儿园保教工作主要内容; ?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2.专业能力方面: ?掌握设计幼儿园教学、游戏、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的基本技能; ?具备与幼儿以及幼儿家长沟通的基本技能。 3.专业情感方面: ?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 ?具有较强的专业认同感。 4.综合素养方面: ?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教学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能合理分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具备搜集、查阅、整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进度安排

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小班上)故事、儿歌、歌曲汇编教学内容

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小班上)故事、儿歌、歌曲汇编

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小班上)故事、儿歌、歌曲汇编 一、故事 1、《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今天,幼儿园开学了。小白兔起得特别早,他的脸上笑眯眯的,高高兴兴地去上幼儿园。他走着走着,忽然听见后面“呷呷呷”的叫声。小白兔回头一看,噢,原来是小鸭子。小鸭子笑眯眯地、身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小白兔礼貌地问:“早上好,小鸭子,你上哪儿去?”小鸭子说:“我上幼儿园!”两个好朋友,手拉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他们走呀走呀,忽然听见后面有谁在“喵喵喵”地叫。他们回过头一看,噢,原来是小花猫。他俩一起问:“早上好,小花猫,你上哪儿去?”小花猫说:“我上幼儿园!”三个好朋友手拉手,高高兴兴地去上幼儿园。 2、《睡觉》: 小红马站着睡觉,不用妈妈拍,不用妈妈抱。 小金鱼睁着眼睛睡觉,一点儿也不叫,一点儿也不闹。 小宝宝躺着睡觉,闭上眼睛,脸上带着笑。 3、《橡皮膏小熊》: 小熊有许多好朋友,他最喜欢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了。 第一天,小熊和小狐狸一起玩皮球。小狐狸把皮球抛给了小熊,小熊没有用手去接。“咚”的一声,皮球碰在了鼻子上,鼻子碰得又红又肿。小熊“呜”地哭了起来,小狗连忙说:“别哭别哭,贴上橡皮膏药就不痛了。”说着,小狗就在小熊的鼻子上贴了块橡皮膏。 第二天,小熊和小猪一起玩滑滑梯。小熊没有扶好扶手,一下子从滑梯上

滑下来,“咚”的一声,屁股摔在了地上,摔得又红又肿。小熊“呜”地哭了起来,小猪连忙说:“别哭别哭,贴上橡皮膏药就不痛了。”说着,小猪就在小熊的屁股上贴了块橡皮膏。 第三天,小熊和小猫一起爬攀登架,摔了下来。“咚”的一声,膝盖蹭在了地上,蹭得又红又肿,小熊又哭了起来,小猫连忙说:别哭别哭,贴上橡皮膏药就不痛了。说着,小猫就在小熊的膝盖上贴了块橡皮膏。 小熊的鼻子上、屁股上、膝盖上都贴上了橡皮膏药,小伙伴们都说:“哎呀,小熊变成‘橡皮膏小熊’了。” 4、《云朵棉花糖》: 有三只小老鼠,他们是鼠老大、鼠老二和鼠小小。他们住在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鼠老大最大,住在最下面,鼠老二住在二楼,鼠小小住在三楼。 一天,鼠小小打开窗子,一朵云飘进来了。啊,这朵云很白很白,很软很软,很松很松。鼠小小抱着云朵到二楼去。鼠老二说:“我看可以用它来做枕头,肯定很松软的!”鼠小小和鼠老二又跑到了一楼。鼠老大说:“我看可以用它来做棉衣,肯定很暖和的!”鼠小小说:“我看还是把它做成棉花糖吧!”鼠老大和鼠老二说:“对,这个办法好!” 三只小老鼠开始做云朵棉花糖。他们先往云朵里加一些水果味,再加一些奶味,再加一些甜味。抬到太阳下晒晒,香味就开始飘散了! 闻到香味,动物们都来了。大家好馋呀,三只小老鼠把云朵棉花糖分给大家,这个一朵,那个也一朵,大家吃得真开心。分到最后,云朵棉花糖只剩一点点了。三只小老鼠你添一口,我添一口,添得真开心! 第二天,大家都来等着云朵再飞进鼠小小的窗口,他们要做更多的云朵棉

3_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需家长全面理解 资料图片 教育部近日公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见附件),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事实上,记者在采访多位家长和幼儿园后发现,家长及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理解有一定出入,专家认为,入学考试、家长的超前培养习惯等助长了“超前教育”的风气。 家长不了解、有误读 虽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已经发布了半个多月,但很多家长表示并不知情,甚至连在某知名亲子网站工作,有两个孩子的李女士也表示,她和同事还不了解这一《指南》。当记者介绍说这一指南涉及了健康、语言等5

个领域,有近50页,包括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等等内容时,李女士非常惊讶。 尽管在《指南》里和教育部针对《指南》所作的相关问答中都明确提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但和孔女士一样,对《指南》有所耳闻或在网络、媒体上见过相关报道的家长,第一印象都会将其理解为是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置了相应的标准,这也是《指南》在网络上惹来抨击的重要原因。如有网友就表示,“我觉得这些所谓的教育指南跟现在的素质教育是一样的,在什么年龄阶段要达到什么样的教育期望,如果达不到是不是就说明那个小孩是差生呢?每个小孩的兴趣爱好和潜在特长不一样,我觉得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发展最好。” 就目前家长对《指南》不理解或误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与特教研究所研究员、尹坚勤认为,《指南》不只指向教育机构,还指向家庭,这就让《指南》的推广更加复杂,“我们不应泛化《指南》的意义,一旦泛化就会僵化,容易造成家长对《指南》的片面理解。 幼儿园《指南》更细化、更具体 “在《指南》发布之前,已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该纲要的实施细则,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等一系列指导措施。与以往的相比,这次的《指南》也是分为了5大领域,但每个领域提出的目标相应的教育建议更为具体。”西城区某市级示范园的宋老师表示。 崇文三幼园长袁春芬也认为,新出台的《指南》对幼儿园的专业要求更规范、更细致、更具体,比如明确孩子在5-6岁阶段只要会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 究” 项目启动暨培训大会 会议资料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一○年四月 沪教委基〔2010〕33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提升中小学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0—2012年)》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本市中小学(幼儿园)二期课改,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我委制定了《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指导所辖教育机构按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我委基础教育处联系(联系人:李如海,联系电话:)。 附件: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一○年四月八日 主题词:教育课程计划印发通知 抄送: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4月8日印发 (共印60份) 附件: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0—2012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07〕46号)的落实,深化本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特制定本计划。 一、意义 课程领导力是以校(园)长为核心的课程团队为提升学校课程品质,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划、执行、建设和评价的能力。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教育科研等部门以及本市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认识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1.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本市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学校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改革的系列要求,把握好课程计划的要求与课程校本化实施之间的关系,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科学评价课程及其实施成效等。因

2020上海市幼儿园入编考试题汇编

2020上海市幼儿园入编考试题汇编 1、面试时会问你一些关于你自身为什么想当幼师?你会怎么做?碰到一些的幼儿的特殊状况你会怎么处理?需要结合自己学的理论知识来回答。 2、还要当场展示跳舞、唱歌、绘画技能,绘画会规定一个主题画,唱歌跳舞自己随意表演。 3、还有上一节课,课和年龄段可以自己选。 (提供者:07 学前2 班,曹芳芳,瞿溪路幼儿园)闵行区入编考分为三部分:笔试,心理测试,面试 1、笔试部分题目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以上题型都是相关基础知识,可参考幼儿园课程指南与幼儿园工作规程、心理学等教材,也有些是自己实习过程中可以学习到的实际经验题)题目有一定难度。 2、心理测试:全市统一上机操作,无需准备 3、面试: 一、教师普通话是否标准(给文章朗读); 二、技能展示,美术、声乐、舞蹈抽签表演其一 P、s:去面试幼儿园时,可做如下准备:简单的自我介绍(最好中英文都要),技能展示,笔试部分主要注意相关幼儿园政策方面的信息、准备一节自己熟悉且有把握的课进行试课。

(提供者:07 学前2 班,黄梦婕,华师大附属紫竹幼儿园07 学前2 班,李园,古美阳光幼儿园)徐汇区入编考: 面试内容: 1、自我介绍:学历背景,优缺点,实习实践的经验,性格特点,爱好等 2、专家测试:①实习中所获得的收获是什么? ②为什么会选择这家幼儿园? ③谈谈家园合作? ④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⑤在实习中发现有什么问题,自身有什么困难和不足之处? 笔试内容: 1、数学应用题、语文的找病句的文字题目 2、心理测试选择题(类似于杂志上的心理测试题:找出和其他几个图片不一样的一张图片) 3、选择题(各种关于教育的题目、面很广) 4、作文: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提供者:07 学前2 班,朱琳,淮西幼儿园 07 学前1 班,黄嫣)普陀区入编考:分两次:一次为市考,另一次是区考。 1、市考:无复习资料,考的是一些情景题、心理测试题、数学逻辑思维、语言能力等。 2、区考:分为画画、弹唱、舞蹈和面试。普陀区会在考编之前会开设考前培训,对所考的内容进行一次总复习,只要根据老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学前教育学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是突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掌握普通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学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幼儿园及小学管理等内容。通过学习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组织学前儿童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学前教育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把握现代学前教育机构的性质、任务,掌握实施学前教育的素养。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的理论基础课,学前教

育学是幼儿教师走向成熟的必修课程。根据我院高职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基本原则,通过《学前教育学》,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为满足企业要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新世纪,我国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出现繁荣状况,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作方式的变革和工作组织形式的变化,儿童教育越来越倾向社会化,学前企业(幼儿园)不断出现,组织形式也日新月异。在这种变化下,幼儿教育机构对于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学前教育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的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感性认识,形成学生一定的教学技能技巧,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或案例分析、进行课堂教学模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学前教育的实际,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教育理论分析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专业课。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学前教育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发生、发展,系统阐述现代学前教育的观念、知识和基础原理,以寻求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

上海市幼儿园《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说课材料

上海市幼儿园《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 戏活动》

孩子应该有怎样的发展?幼儿园究竟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如何做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这些令幼教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上海市学前教育第―二期课程改革中逐渐变得明朗、清晰起来。2004年10月,市教委颁发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以下简称《指南》),它将近年来幼教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方法、措施等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政府意志”引领、指导、规范幼教课程实践。《指南》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将为上海幼教新世纪的发展构筑坚实的基础。 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柑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以幼儿发展为本”体现了三个基本内涵,其一是教育指向所有幼儿的身心健康,所谓“有教无类”,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民主。其二是教育要以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为根本依据,尊重儿童的学习大纲,体现学前教育的儿童化理念。其三是教育要尊重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化教育,真正让每个孩子拥有最好的人生开端。这样的课程理念具有―定超前性,体现了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及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方向。 二、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阿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课程的具体目标是: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创造性。 “目标”主要表明了课程重点追求什么,它主要的价值取向何在。《指南》中的目标在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接触”“发现”“感受”“尝试”“兴趣”等词语,突出了情感、态度、习惯、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从中可以看出目标导向上的变化,即幼儿园不应过于关注知识性目标,而应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与动力。 三、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

上海市幼儿园园本课程教学内容-中班(2012.9-2013.1),主题:我爱我家(3):爬在树上的爸爸

上海市幼儿园园本课程教学内容-中班(2012.9-2013.1) 主题:我爱我家(3) 爬在树上的爸爸 荣荣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枣树。秋天,枣子熟了,爸爸拿竹竿一打,枣子就噼噼啪啪地掉下来,像下雨一样,荣荣乐得趴在地上一把一把抓着枣子。 “咚!”一颗枣子掉在荣荣头上。荣荣抬头一看:嗨,最上面的树梢上,结着一颗苹果那么大的枣。 “爸爸,我要那颗大枣!”荣荣叫着。 爸爸拿着竹竿去打,可是够不着,垫上一个凳子,还是够不着。 “荣荣,这枣长得太高了。打不着,算了吧!” “不嘛,我要嘛!”荣荣往地上一躺,叫喊着。 爸爸从屋子里拿来一把梯子,爬上去,还够不着。 “我要大枣嘛,我要大枣嘛!”荣荣使劲地哭闹着。 爸爸只好自己爬到树上去摘大枣。荣荣看见爸爸爬到树上去,就一骨碌地从地上爬了起来,大声叫:“爸爸加油!爸爸加油!” 爸爸小心地在树上爬着,爬着,眼看离那颗大枣不远了,可是爸爸一伸手,那长着大枣的树枝,使劲地往上一长。 “爸爸加油!爸爸加油!” 爸爸只得再往上爬,可是他一伸手,树枝又往上长。这样长呀,爬呀,长呀,爬呀,不知爬了多少时候,爸爸听不见荣荣叫“加油”的声音了。他往下一看,吓了一大跳,下面哪有荣荣的影子,只见白茫茫一片。啊呀,爸爸爬到云上来了,这时候,天越来越黑了,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爸爸浑身都被雨淋湿了,又冷又饿,脚在树枝上瑟瑟发抖。这树枝被抖得一颠一颠的,好像马上就要断了。爸爸的心里害怕极了,“呜呀呜呀”地哭了起来。 一只老鹰从这里飞过,听到哭声,就停在树梢上:“这么晚了,谁在这里哭呀?” “是我,呜呜。。。。。。” 老鹰看了爸爸一眼说:“嘿,这么大的人爬到树上干什么?”

2014届幼儿园上海市各区编制考整理内容

闸北区编制考第一批笔试 时间:2013年11月30日 9:00-11:00 友情提示:1、重点复习《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很多考点都在里面。 2、时间蛮紧张的,打铃刚写完,所以有些题目不太记得,不过基本题型和考点基本在下面。带好本人身份证,考试必备文具。 一、填空 1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2、通过上海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态度、认知 3 4 5、确立以()为取向的课程目标,构建以()为特点的课程内容,凸显以()为特点的课程实施,实施以()为导向的课程评价,落实以()为原则的课程管理。 二、选择(多项选择) 【此处要关注文件里四块活动内容的基本经验,例如他会问学习活动的基本经验包含哪些方面?还有探索世界包含哪些方面?ABC让你多选,好几题都是这样,这里共有6题选择。主要考察的是年龄段特征】 三、名词解释3道共12分 1、什么是游戏 2、什么事探索世界 3、什么是预设 四、比较分析 2道题

两道题给你2个年龄主题活动目标,例如小班的《娃娃家》和中班的《我爱我家》,让你比较他们的异同。 五、案例分析 4道题 四道题基本都是让你分析案例中孩子和教师的行为。貌似有一道题出自《游戏活动》这本书。 1.家长怕小孩着凉,20多度天气让小孩穿5件衣服,小孩活动时候不舒服,教师发现后然小孩脱掉衣服,小孩又恢复正常。园长批评教师没有照顾好孩子,没有和家长沟通好。 2.椅子倒在地上,老师让几个小朋友扶起来,都没人扶,老师就这个问题设计活动,让幼儿体会要关心集体。 3.幼儿园投入三轮童车,小朋友很喜欢,但是就个别幼儿学会骑车了。教师和会骑车的幼儿的父亲交流得知幼儿是自己在斜坡上练习后学会的,教师带领其他比较熟练的但不会骑的幼儿用同样的方法学会了。 4.乐乐在春游的时候唱儿歌,根据路上看到的广告,肯德基等东西自己改编了儿歌,后面甚至改编了儿歌的2个地方,结果发现老师在观察他,然后笑着倒在椅子上不唱了。 六、给你一个主题,例如这次的《可爱的动物》,写一个集体活动设计,需写明年龄段。 面试 时间:2013年12月14日 12:20开始 ●面试内容: 1、指定教材说课约10分钟, 2、专家提问注重仪表仪态、语言表达、思维能力、专业能力等,侧重综合能力。 3、学前教育学段增加专业技能展示(一般为5分钟)。●专业技能主要为乐器、绘画、手工、舞蹈等其中一项。●面试考场只提供钢琴及多媒体播放设备。伴奏带及其他设备需自备。◆二、资格审核:请带好本人身份证,应聘材料原件、复印件。需要递交的材料会提前公布在网上。 注:请将递交材料复印件按网站所挂顺序排列好。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使用及备课要点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使用及备课要点内容筛选主题展开一、内容筛选原则机制(一)原则立足本班幼儿考虑可用资源基于教材内容灵活选择运用 幼儿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小班上学期内容筛选例举《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五条规定:“每周的集体教学活动小班宜开展5-8次,中班8-10次,大班10-15次。”按18周计算,小班一个学期集体教学活动数为:90-144个。省编幼儿园教材小班上学期活动数:154个。小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154个)后续小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154个)中班上学期内容筛选例举《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五条规定:“每周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班8-10次。”按18周计算,中班一个学期集体教学活动数为:144-180个。省编幼儿园教材中班上学期活动数:194个。中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194个)后续中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194个)大班上学期内容筛选例举《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五条规定:“每周的集体教学活动,大班10-15次。”按18周计算,大班一个学期集体教学活动数为:180-270个。省编幼儿园教材大班上学期活动数:206个。大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206个)后续大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206个)(二)机制县或区层面幼儿园层面年级组层面教师个人层面1、县或区层面县、区级教研室组织县内园长及骨干教师,根据县、区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统一筛选,推荐给县、区内各幼儿园使用。2、幼儿园层面

幼儿园园长组织全园骨干教师,根据幼儿园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统一筛选,推荐给幼儿园教师使用。3、年级组层面年级组长组织教师筛选课程内容4、教师个人层面教师个人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筛选课程内容二、主题展开为何选择这个主题如何开展这个主题(一)为何选择这个主题必要性:经验基础、时间背景、教育价值可行性:教育资源获取、教师自身条件必要性: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经验基础:幼儿正经历着“我上幼儿园了”。时间背景:小班上学期开始,幼儿刚刚进入 幼儿园。教育价值:缓解幼儿分离焦虑,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顺利过渡。 可行性: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教育资源获取:该主题所需材料便于获取,家长有积极参与以尽快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需要。教师自身条件:教师也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需要。(二)如何开展这个主题大主题的内容构成与时间安排小主题的目标与内容分析小主题计划的阅读与确定教案计划的制定1、大主题的内容构成与时间安排内容构成时间安排内容构成: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发展脉络:如何安抚幼儿紧张的心理,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从喜欢幼儿园,做一个“开心宝宝”,到“手拉手做朋友”,成为主题发展的线索。内容构成: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开心宝宝:老师牵着宝宝的小手,和妈妈一起,看看我们的幼儿园,骑骑木马、荡荡秋千;玩玩各种有趣的玩具和游

(完整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试行稿(2004.7. 23 ) 目录 一、课程理念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 2.结构要点说明 四、课程内容 1.生活活动 2.运动 3.学习活动 4.游戏活动 五、课程实施

1.总体要求 2.具体活动要求 六、课程评价 七、课程管理 附件 1.年龄特征 2.阶段目标 3.教育策略 4.幼儿发展的评价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 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 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幼儿园课程指导 大班主题我是哥哥姐姐

主题名称:我是哥哥姐姐 主题来源:幼儿园课程指导 实施时间:1周3周 一、主题说明: 经过两个月漫长的假期生活,孩子们又见到自己亲爱的小伙伴和老师。孩子们都长高、长大了,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他们还会在这焕然一新教室中,结识1位新朋友&& 开学了,幼儿在我是大哥哥大姐姐这一主题活动中,可以高高兴兴地迎接新朋友的到来,可以把自己在假期中的趣闻、高兴事与同伴交流。孩子们要开始做升学的准备,大家都更懂事了,因为每个人都长大了!本主题的设立是为了让孩子们充分体会成长的喜悦,在成长的同时学会关心和爱护比自己小的人,成为小班孩子们眼里羡慕的大班哥哥和姐姐,成为老师、家长眼里优秀的小大人。 二、环境的创设: 1.墙面布置: (1)布置我是大哥哥大姐姐专栏,设立身高、体重比较栏,定时记录下每个人的成长痕迹。 (2)预置主题我们的进步我会帮忙我自己来我学会了我的进步等。 如:做好班级值日生工作、帮爸爸妈妈做家里的小事,帮助老师和其他伙伴做好事等。 2.心理环境创设: (1)设置心情列车,及时把一些孩子感受到的情绪表现出来。 (2)鼓励幼儿互相之间了解暑假中的事,表达出自己心情,并能有相应的词来表示。 三、家园共育: 1.通过与家长一起关注孩子自身的变化,观察周围的变化,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有关经验。 2.请家长帮助孩子一起收集照片,各种废旧物品,丰富区域活动的材料。引导孩子一起体验收集材料、创设区域的过程和乐趣。 3.和孩子一起创设自然角,设立我是小小管理员,引导幼儿学习、照料自然角的动植物,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心。 4.引导幼儿主动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做小大人的积极情绪。 5.请家长把孩子有进步的、新学会的、乐于助人等点点滴滴的事情纪录下来,张贴到我们的主题墙上,让我们全班小朋友都来学一学! 四、活动区域提示: 名称 材料 内容

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南

xx区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南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呈现多元、开放、自主化的特点。国家给予幼儿园在课程开发实施上很大的自主权。各地先后出现了“多元整合”、“综合主题”、“渗透式”、“建构式”等多门类幼儿教育课程。但总的趋势是走生活化、经验化、综合化的道路,关注儿童的兴趣,注重儿童的活动,遵循儿童年龄特征、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儿童主动、和谐、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区经多方考察与研究选择了华师大出版的“建构式课程”作为各幼儿园主要参考教材。但由于课程研究水平和教师专业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我区许多幼儿园尚不具备灵活、有效运用该课程的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出现了目标不明确、实施活动有困难、评价不合理等问题。为此,我们按照《纲要》中提出的“城乡各类幼儿园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从本地区的条件出发,结合各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课程实施指南,便于各幼儿园准确把握课程理念,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建构式课程。 《课程指南》突出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包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内容、课程组织实施、课程评价四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 为帮助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理念和目标体系,分别对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教育目标从幼儿发展的角度进行层级分解,在此我们借鉴相关版本,拓展课程资源,梳理出小、中、大班上下学期各领域幼儿发展目标,供广大教师选用参考。 健康领域幼儿发展水平目标 小班上学期 ◆身心保健 (一)情绪情感喜欢上幼儿园,并能初步适应集体生活,在一日活动中情绪稳定、愉快。 (二)生活 愿意在幼儿园睡觉,午睡时不影响别人,能安静地午睡。

幼儿园园本课程方案

幼儿园园本课程方案 一、课程背景 1、园所现状 我园现有12个班级:2个托班,3个小班,4个中班,3个大班。现有教师27名,其中中高级教师2名、幼高级教师11名、市名师后备人选1名,区骨干校长实验室1名、区骨干教师实验室1名、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骨干3名。学历达标,现有硕士研究生3名、本科毕业16名,大专毕业8。三大员共15名,其中中级保育员3名、初级保育员6名、中级营养员3名、初级营养员1名,保健2名。 2、社会声誉 我园是一所有着五十九年文化底蕴的示范性幼儿园,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名人故居,时尚、经典、浓郁的卢湾文化。多年来,“瑞一”人牢记老园长的师训“教师好比园丁爱护花朵,更加倍扶植爱护羸弱的花朵”,传承、挖掘幼儿园优秀的传统,努力进取、开拓创新,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1996、1998年我园分别被命名为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二期课改研究基地。历年来,先后获中国创造教育学会授予创造教育成果奖、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创造教育先进实验基地、上海市绿色学校、卢湾区职工体育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3、运动特色 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园就对幼儿体育活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开展幼儿运动的丰富经验。二期课改背景下,如何建设更加贴近儿童特点,满足儿童需要的园本特色课程,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希望通过特色课程的实施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人格,弘扬一种“重在参与、团队合作、勇于挑战、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所以这种积极健康的体育精神成为我园园本运动文化构建的基础之一。 二、课程理念 幼儿园的课程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因此,基于我园特有的文化背景和多年的经验传承,应有“合理、适宜、自主、创新”

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 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 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 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突出课程 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 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 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 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 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 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 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 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 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 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 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

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 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课程实施强调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适应幼儿个体差异。 4、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 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多渠道收集有关幼儿发展状况、教师教育行为及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信息和意见,并与改进措施相衔接,逐步形成通过评价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和幼儿园发展的有效机制。根据课程目标,改进和完善原有的幼儿发展评价体系和方法,着重探索过程性评价和个别化评价,发挥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不同作用,突出质性评价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势。要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体系,重视教师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 5、落实以民主为原则的课程管理 要发挥幼儿园和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强调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更突出民主性,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幼儿园和教师开展个别化教育创造条件。要增强课程选择性,赋予幼儿园和教师合理的自主权,允许不同条件的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和本园幼儿的特点对课程进行园本化的设计。要调动教师与幼儿积极的互

第一篇上海市实验幼儿园课程方案

第一篇上海市实验幼儿园课程方案 一、“实幼”课程发展的回溯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的课程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 80年代思考幼儿园“整体教育”的实施,对“整体教育” 的概念、形态和实施进行了实践探索。该课题曾获得上海市教育 科研成果二等奖。 (二) 90年代,以“幼儿健康人格”建构为主线,开展了建构幼 儿健康人格的课程构架研究,提出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的思想,并按学科分别设计了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案例。 (三) 21世纪初,开展了以“0~3岁婴幼儿健康人格初始构建” 为抓手的课程实施研究,形成了《家园养育指导手册》、《婴托班 教养——教师指导手册》等实践成果。 二、“实幼”课程方案制订的依据 (一)以国家、上海市的课程“纲要”“指南”为指引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教委制定的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是所有学前教育机构课程实施的行动指引,也是本园课程方案制订的重要依据。我们贯彻、落实“纲要”、“指南”的精神,秉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本区、本园的实际,制订适宜的、可操作的课程方案,以保证本园所有2—6岁的婴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并推进幼儿园课程 的管理,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二)以幼儿园的生态环境为背景 1、实验幼儿园作为一所具有50余年历史的示范性幼儿园,久负盛名,

在社会、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需求日益高涨的今天,把孩子送入实幼 学习,已成为各种“优越”因素的一种象征。 2、实幼地处普陀区的中部,地理位臵适当。尤其是世纪之初,由区 政府投资3800万元在原址重建的园舍,无论是外观和内部设备配臵, 均达到了上海市同类幼儿园中的较高水平。 3、家长多为高学历、高收入者,因而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值也高,对 学校管理、教学要求、教师素质的总体要求更高。然而,由于家长的 工作十分繁忙,故隔代带养的状况居多。且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 家长虽在道理上懂得全面发展的重要,但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 轻其它方面发展的情况仍普遍存在。 4、幼儿园地处全国文明社区——曹杨社区。该社区是当年上海市第 一个工人新村所在地,现是涉外开放单位,文化积淀丰富,信息渠道 多元,开放程度较高,且“朝春中心小学”、“曹杨二中”等一批名校 均集聚于此,是普陀区优质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 5、普陀教育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优化中部”的战略目标, 实验幼儿园在新的发展机遇中作为普陀幼教发展的“龙头”地位业已 确立,肩负着示范、辐射、引领的重任。因而,在“课程建设”方面, 尤其需要在梳理现有经验,分析发展问题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系统的 思考,以创建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课程品牌。 (三)以幼儿园的发展基础为条件 1、实验幼儿园拥有23个班级,在园幼儿从18个月~6岁共5个年 龄段计600余名。2008年9月开办的阳光园目前有5个班级,总计幼儿150余名。在园幼儿身心发展状况、总体发展水平良好。幼儿园 生源充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