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一地理主要知识点汇总

初一地理主要知识点汇总

初一地理主要知识点汇总
初一地理主要知识点汇总

初一地理主要知识点汇总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

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

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

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③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④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⑤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

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

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

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

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

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④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12、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交通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和铁路;货运的两种主要方式:管道和铁路。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考试复习提纲!。期末临近,很多同学复习都找不到头绪,今天方法君为大家整理了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希望对大家的期末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 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点经线纬线 形状特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 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人教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纬线的特点: ?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亚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完整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 章节 教学内容 七年级 导言 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学习地理的意义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基本结构;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第三节地图 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轮廓、面积大

小及分布特点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实例及原因;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著名山系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天气的含义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气温的变化规律;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降水及其主要形式;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变化规律;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世界人口数量及增长趋势;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世界六种主要语言及其主要使用地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地区分布特点;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范围;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人文环境 亚洲在人口、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人文环境特点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地球与宇宙 (七年级上第3章) (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 “浑天说”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2)登高望远 (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 地壳 、地幔 、 地核 (二)、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 “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 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 、1600E ) 赤道(00纬线) 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 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 就越小。 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6、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 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 表示 。 7、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8 以 2 0 °W和1 60 °E为界把地球分为J东、西半球。 9、纬度范围:0° 3 0°为低纬度;3 0 ° 6 0 °为中纬度; 600900为勺高纬度。 10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 、 地七分的海洋。 1 1 、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占: 八、、?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 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1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注意看P 2 3图2-19和图2 - 2 0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 3、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 S ”特点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多变、不稳定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相对稳定3 8、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蓝色表示陆地,绿色表示海洋。 3 9 、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4 0、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41、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4 2、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 43、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 的程度。 44、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 5 、海拔每升高1 0 0 米气温下降0.6 C 。 4 6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超详)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生长和繁殖 3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进行呼吸。 4.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生态系统:生物和生物生活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 2.生物圈:(1)范围: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4、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6、生物因素:指的是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种生物之间:互助、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捕食(最普遍)、合作、寄生、竞争。 7、生物都能适应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8、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 9、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事件: (1)林奈(分类学之父)与生物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 10、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分类、比较、文献、实验等方法。 14、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 举例: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一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如光照与黑暗,潮湿与干燥;影响实验的其他因素应该相同 第二单元细胞 显微镜的构造。见书33页。 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放置玻片4观察5收放 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量越少,视野越暗。 光线过强时:小光圈,平面镜;光线过弱时:大光圈,凹面镜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根据细胞数量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衣藻)和多细胞生物 3.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三个基本结构:(见课本42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复习人教版教材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初一地理主要知识点汇总

初一地理主要知识点汇总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 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 ①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经线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③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3.纬线和纬度 ①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③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④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 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上。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和周期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小时(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2.昼夜更替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运动。 3.时间的差异 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15°;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0°经线所在地区为中时区。180°经线所在时区为东西十二区,由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并而成。 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原则上是180°经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退一天,相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1、地图的三要素: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据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据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 --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1/1000或1:1000 ;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0一1一2一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 图例 首都 ■3省、自治区、 直辖市界 季节河*湖那 库、绻道等高 线 ?省级行政中心地区界 铁路 ■ O一般城镇—公路4山峰 洲界nL_rr_n_j长域X关隘 * i—i'* Hl国界丄?止运河沙漠 4 車未定国界 ----- 07河潦、湖泊三-^7^?沼泽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90细 11 丄亦N ------ 占味道) ltf S 亦s 11 11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 、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 、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 90° N ),赤道以南为南纬(0°— 90° 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 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 90 °。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 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一 180 ° E );以西为西经(0 —180° W ,所 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 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 E 和180° W 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国际上规定20° W 和160° 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女口: 15° W 位于东半球;165° E 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②、人们规定: 四、经线和经度 0 ° — 30°为低纬度; 30°— 60°为中纬度;60°— 90°为高纬度。 W 西经度 20°玳 愈向西愈犬 本 初 ¥ 线 E 东经度 ---- ? ? ?? 愈向东愈大 三、纬线的纬度 90°

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势特点和各大洲的分界限。 亚洲的九大之最与气候分布图。 亚洲气候的三大特点与气候复杂的原因。 亚洲的河流分布图、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亚洲—自然环境 人口稠密地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最高和最低) 人口与土地的联系。 亚洲的三个文明发祥地和两河流域。 亚洲民族的数量与百分比。 不同国家的生活条件。 亚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类产业。 日本 日本的领土构成和面积大小(最大和最小)。 日本的轮廓特征与好处。 日本的板块位置,工业分布图与工业主要分布地带。 日本的主要经济和分布、文化、投资对象、农业特点、资源与渔业情况。日本经 济的脆弱性。工业分布在沿岸的原因。 东南亚 地理位置、气候分布、马六甲海峡的位置与作用、组成部分(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主要粮食、唯一的内陆国、径流国家最多的河流。 人口稠密、主要城市的分布、火山最多的国家。 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降水形式,最大的平原。 不同国家的农业生产。 国家与旅游胜地。 首都与河流的正确组合。

印度 面积大小、人口、耕地面积、主要粮食分布、绿色革命。主要地形、气候、最重要的河流。 工业发展分布的状况(主要矿产)降水充足的地方及其原因。商科技工业的地位。四个城市的分布与工业农业特点(新德里、孟买、班加罗尔和加尔各达)。 俄罗斯 国土面积大小、地理位置、资源、主要气候特征、亚欧分界线、地势特点。 矿产、工业的状况以及分布图(四大工业区)、发达的交通、铁路的分布、客运货运的主要运输部门。欧洲最 长的河流、五海通航。 最大的城市和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海港,中年不冻港,太平洋沿岸的海港。红场和克里姆林宫、芭蕾舞。 中东 地理位置、交通要道、丰富的石油资源。 石油运输航线、石油的主要分布、运输的目的地。贫乏的水资源、湖泊的分配和争夺。 文化差异、气候种类、主要人种。 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的作用。 三大宗教(集中地区)。 欧洲西部 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国家发展状况。 国际组织成员、简称、着名的乳畜大国、径流国家最多的河流。经济地位、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三大半岛的位置。传统的乳畜业、爱吃牛肉的原因、主要气候。 主要地形、山脉、繁荣的旅游业、山脉走向。最着名的海湾。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最大的沙漠和最大的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基础知识梳理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形状: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形状长度指示的方向纬线圆圈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东西方向 经线半圆长度都相等南北方向 3.纬度和经度 项目纬度经度 零度线的确定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度数划分向南北各分作90°向东西各分作180° 表示方法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以南称南纬用“S”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以西称西经用“W”度数的变化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由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 半球界线赤道(划分成南北半球)20°W和160°E(东西半球)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东西经度的分界线:0o、180o经线(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低、中、高纬的划分是:30o、60o纬线。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五带的更替节气发生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分布情况 春分日3月20或21日赤道附近各地昼夜相等 夏至日6月21或22日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日9月22或23日赤道附近各地昼夜相等 冬至日12月22或23日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2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转动。 3 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根据获得太阳光照的多少,将全球划分为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有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初一地理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 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一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有效的提高地理成绩,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一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一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 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有效的提高地理成绩,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一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全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地球和地图??? 1、地球形状:是个两级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2、 3、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 表示。(判读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 5、特殊经线:本初子午线(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00经线)和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界限。 200W、160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向东到1600E向西到20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向西到1600之间或1600向东到200W之间的经度) 6、特殊的纬线 赤道(0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0N、23.50S、66.50N、66.50S纬线 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0、300、600、900 极点:900S 7、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昼夜交替现象,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 地球的公转自西向东,一年(365天)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地球和地图资料二 8、五带划分: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②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9、 10 11、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直线式(1/10000或1:1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 距离30千米。 12、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及所画地图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例如:1/100>1/10000) 比例尺与所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图幅相同) 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大 13、地图上的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种 一般情况: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法: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 经纬网指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 山高、水深的数字。(填绘地图时,要写得清晰匀正,大小合适。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 15、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高度的基本表示方法:海拔(米)概念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6、地形剖面图: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7、地形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常用)、地形剖面图。 18、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地局部地形: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 知识点, 汇总,七年级, 地理, 上册,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1/1000 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 千米; 线段式0 1 2 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 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⑶、图例和注记: 地球的面貌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 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 千米, 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 0°—90°N) ,赤道以南为南纬( 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 0°—180°E);以西为西经 (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

初一地理上册全书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一地理上册全书知识点归纳大全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纬线经线 形状圆圈半圆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不相等(纬度越低纬线越长赤道最长)所有的经线都相等(等于半圆) 度数的变化 规律 90° ↑从赤道向北度数增大是北纬(N) 0° ↓从赤道向南度数增大是南纬(S) 90° 180°← 90°W ← 0°→ 90°E → 180° 本初子午线向东度数增大是东经(E) 本初子午线向西度数增大是西经(W)零度线赤道(南北半球分界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分界线)范围划分 0°——30°低纬度 30°——60°中纬度 60°——90°高纬度 0°——180° 1、赤道长度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2、首位完成环球航行的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等地理事物。 4、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比较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定义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南顺北逆)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一年

产生现象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 2.、二分二至日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3、地球在公转轨道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比例尺的三种表达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4、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范围、内容之间的关系 5、地图上的方向有三种表示方法: ①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地图:指向标指向北方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间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赤道北回归线(23.5°N)赤道南回归线(23.5°S) 北半球昼夜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 极圈以北极昼 昼夜平分 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圈以北极夜季节划分3、4、5春季6、7、8夏季9、10、11秋季12、1、2冬季 比例尺分母范围内容 大小小详细 小大大简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要能够不看图脑海中有图。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3图6.4“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 5、亚洲的地形特点——⑴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P4图6.5亚洲的地形要结合图重点记) 6、气候: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记住P7 6.9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 各个气候的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东岸三种季风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特点解析: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7、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和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 8、亚洲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