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

. 17.3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3.4.2理解欧姆定律

2.学情分析

学生进实验室探究电学问题已经很多次,例如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电流与电压关

系等,对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和对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但是对不同状态下的一个变化的量的理解是第一次接触,本节课在加深理解欧姆定律的基础上,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并理解灯丝电阻变化的原因。

3.教材分析

伏安法测电阻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电阻值,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钨丝电阻变化的规律,并最终找到影响钨丝电阻变化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测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在数据处理上有什么不同。本节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熟练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2.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评价任务】

1.各小组分工明确,能够设计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2.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3.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全体学生都要理解测量定值电阻时,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理解灯丝电阻变化的原因。

4.大部分学生要会分析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图像不同的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图丙

附:【板书设计】

17.3电阻的测量

1.实验原理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器材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教学反思】

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

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把课程标准分三细化分解,找到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即:学段目标(学期

3.核心目标的分解

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1)通过探究实验,熟练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陈述方式:技能性目标

句型结构: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

行为条件为“通过探究实验”,动词为“掌握”;核心概念(关键词)为:“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属于程序性知识。

(2)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陈述方式:技能性目标

句型结构: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

行为条件为“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动词为“理解”;核心概念(关键词)为:“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属于程序性知识。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掌握、理解”。“掌握”隶属的认知水平为“独立操作”。理解的认知水平为“了解”。“了解”:用于直观的事物,是对具体的科学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原理、规律的认识和记忆。行为动词如:说出、写出、背诵、辨认、识别、认识、知道、举例、描述、列举、复述、回忆、选出、再认、了解、确定等。独立操作是针对实验来说,同义词有会测量、会选用、会根据

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

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叙写出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熟练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2.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附件3:表现性任务设计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的表现性任务设计

1.任务情景:九年级学生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时,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然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评价。

2.任务撰写:根据要求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小组内合作实验,先设计电路图,再连接主电路,灯亮之后再并联上电压表。

3.指导语:先设计好实验方案,设计好电路图,然后小组内合作实验。实验时注意,按照电流方向连接电路,开关在连入电路时,要处于断开状态,最后连接电压表,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

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塔子城镇中心学校王广宇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2、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三、教学资源: 电源、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四、教学过程 (1)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问题引入:如何测定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 设计实验: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可知,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把实验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际测量中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及电流的值,求出每次的电阻值,最后求电阻的平均数。其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就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电路设计如图所示: 进行实验: 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什么 状态;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是否处 于阻值最大处; 3.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4.是否认真检查电路,电流表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是否接反了;确认无误 后才闭合开关等。 5.是否通过“试触”进行量程的选择; ①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下相应的

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填在表格中。 ③断开开关,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④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大小及电阻的平均值并填入表格中。 次数电压/V 电流/A 电阻/Ω电阻平均值/Ω 1 2 3 分析与讨论: 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也随之而改变,但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变,即电阻不变,同时证明了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参照教科书“想想议议,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会发现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 分析与讨论: 由于定值电阻是采用电阻受温度影响小的材料制作的,因此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定值电阻的温度虽然改变了,但阻值发生的变化却很小,可以不计,但小灯泡的灯丝是采用阻值受温度影响大的材料制成的,因此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灯丝的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而增大,灯丝的电阻变化不是实验误差在起主导作用,因此灯丝的电阻不能求平均值。 五、课堂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题。 六、板书设计: 伏安法测电阻 a)原理:R=U/I b)电路图: 表格设计: 次数电压/V 电流/A 电阻/Ω电阻平均值/Ω 1 2 3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完整版本

课题电阻的测量执教:赵文明协备:吴雨婷九一班时间: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 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 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4.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 通过学生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正确读数、数 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 作的团队精神。 2. 通过本次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在实验中注意养成严谨的 科学态度。 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难点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教具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2.5V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 讲授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 电路图 实物图 实验记录表格 测量次数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 3 注意事项 1.在连接电路前要调节电流表、电压表 到零刻度。 2.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连接完电路 要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3.连接好电路,在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 要用开关试触,在确定电路完好后再闭合 开关S。 4.电压表和电流表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量 程。 二、例题分析 例1 (小宣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的阻值 时,并联在电阻R两端的电压表的示数如 图甲所示,与电阻R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 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 电流表的示数为 ________A,电阻R 的阻值为Ω。 例 2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下表为记录的实验数据,从中你发现了什 么?说明原因。 电路图:要求学生自己设计 实物图:要求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 物图 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上: 然后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电阻,再 取平均值 想想做做 1.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 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 2.多测几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别 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3.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值,看看每次 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有什么变 化规律吗? 4.如果出现的情况和测量定值电阻时 不同,你如何解释?与同学交流一下。 法和学生动 手实验的能 力 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方 法和学生动 手实验的能 力 培养学生的 解题能力, 思考能力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知道测量电阻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并观察试验现象分析结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并养成求真务实、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难点】 组装电路,分析实验,发现规律,以及对电阻概念的理解认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问题引入:如何测定一个定值电阻的大小?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的欧姆定律的知识,然后得出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通过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以及电阻两端的电压得出定值电阻的电阻值的方法。

环节二:新课讲授 设计实验 已经讨论出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即测量电流和电阻根据公式 得出电阻值。但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际测量中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以及电流的值,求出每次的电阻值,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数。其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就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电路图如图所示: 所用器材有: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首先,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注意哪些问题,比如,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在断开状态;闭合开关前检查滑动变阻器是否处于阻值最大处;电压表电流表的支付接线柱的正确连接等。且应该提醒学生通过“试触”进行测量工具量程的选择,在闭合开关前仔细检查电路连接情况。在学生连接完电路后,应该检查学生的电路连接情况,确保电路连接没有问题。其次,闭合开关,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注意应提醒学生不能将滑动变阻器调节的太狠,也不能超过测量工具的量程,并且指导学生设计表格将所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最后,断开开关,整理器材,收拾仪器,结束实验。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让学生利用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以及公式,计算出不同电压电流情况下定值电阻的阻值,并求出平均值,各组同学互相讨论看看其他组得到的结果,分析实验结论。 根据所做的实验,可以看出,在各个电压下测量的阻值变化不大,且与平均值较为接近。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电流也随之改变,但

教学设计高三一轮电学复习伏安法测量电阻

[教学设计]高三一轮电学实验复习——伏安法测量电阻 三门中学物理组叶美莲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针对电阻的测量——伏安法展开的。从学生身边的学习用品——2B 铅笔的电阻测量,让学生回忆伏安法测电阻的工作原理,分析测量电路安培表外接和内接系统误差,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以及连接方式。围绕安培表测量电阻为核心知识,并对之进行拓展延伸,找到伏安法测电阻与以下知识的联系:描述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求解导体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求导体的电阻率等。同时,研究对象也加以拓展变化,铅笔芯之类的一般电阻到电表的电阻,以及到电源的内阻等。复习课的目的不仅仅提高解题能力,而是以一个知识点为核心,把学生脑海中原有的一些互相隔离的、碎片化的知识通过复习进行组块,使之成为一个体系,形成学生脑海中固有的一个知识网络。学生解题能力不高,并不一定是对知识没有把握到位,其实是没有找到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所以,在复习课中,老师要做的就是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自然解题能力也就能够得到提高了。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高三物理第一轮电学实验复习的一块内容,属于模块复习课。电学实验在高考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在高考物理的120分值中占据了10分的比重。在众多的电学实验中,伏安法测电阻是核心知识,其他的几个学生实验,如描绘小灯泡的特性曲线,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测量电源的内阻其实都是伏安法测电阻的拓展延伸,所以把伏安法测电阻的相关问题清晰化,有助于其他问题的解答,起到一定的迁移作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新课教学中已经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电路结构,系统误差分析等相关内容,所以在知识回顾这个环节尽量让学生去说。但对于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和连接方式,很多时候都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例如被测电阻较小,为什么不选滑动变阻器阻值较大;当被测电阻远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时,为什么选择分压式等知识,学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对老师告知的结论不一定在心里认同。基于学生这样的认知,拍摄了相应的视频,眼见为实,让学生在现象面前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对某些知识本身是了解的,但是具体到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往往又很教条,不会灵活的应用,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在习题中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错误中加深印象,注重一些细节知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伏安法是测电阻的基本方法 (2)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安培表内接和外接减少系统误差

电阻的测量教案

电阻的测量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宇华教育集团初三年级物理新授课教案 备课人桑宇峰时间年月日课时序 课题《电阻的测量》第17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1)有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领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初步形成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培养初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初步培养合作交流的愿望,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电路设计。 学习难点: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三、学习过程 1、温故知新: (1)电流表、电压表使用时注意事项? 【电流表: 1两个必须:必须将电流表串联接入被测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 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2两个不能:所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能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3三先三后:先调零后使用;先画图后连接;先认清分度值后读数 电压表: 1两个必须:必须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必须将电压表的“+”接线柱靠 近电源正极,“-”接线柱靠近电源负极. 2一个不能:所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3三先三后:先调零后使用;先画图后连接;先认清分度值后读数】

《测量电阻》教案

《测量电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利用伏安法测电阻,能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探究电路,并能正确地进行测量和读数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会测量电阻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计算法和图象法处理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方法,感受科学的魅力,初步获得成就感。 [教学设计思想] (一)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电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节的核心是通过欧姆定律导出电阻的计算公式,并据此时行电阻的测量,也就是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在中学物理电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高中物理中还有较多延伸,它也是间接测量法的典型,因此教学中有必要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落实到位。同时,学生在欧姆定律实验的基础上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测量过程,有助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 1、以修理收音机作为内容的引入,创设探究情景,提出问题:怎样测量电阻? 2、本课的重点是: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探究过程。通过知识复习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实验的 设计:实验原理、器材、电路图的设计、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同时教给学生用图象分析处理的方法。 3、本课的难点是: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 如何分析故障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是学生很难做到的。因此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协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 4、最后通过实验小结提出故障问题并总结故障种类,还可提出新的探究问题:比如为什么 测量值总是偏小?可留下悬念给学生下来再讨论分析。 5、测小灯泡的电阻部分可视时间进行探究(可改为演示实验并作分析与总结)若时间不 够,可把问题抛给学生下来作进一步的思考?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引入:复习欧姆定律;修理收音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知道一个电阻的阻值?…… 新课教学: 一、伏安法测电阻 1、提出问题:如何短处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1)明确原理:由R=U/I可知只要知道了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待测电阻的电 流,就可以用这个公式算出来。 2)完成电路设计(第一稿):用电压表测电压,用电流表测电流(实物投影)

初中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

《电阻的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加深对欧姆定律的及应用的理解。 4、加深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2、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三、实验器材: 干电池、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 四、教学过程 (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问题引入: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1:实验原理: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相对应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 3:在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我们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测几组数据呢?用到什么器材? 4:画出实验电路图 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______。 2:连接滑动变阻器时要___选择接线柱,为保护电路一开始要调到____。 3:电压表要与被测用电器___联,电流表要与被测用电器___联,使用时都要注意___选择以及___的接法。 4:连接完电路先要___再闭合开关。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每组的电阻的大小,并算出平均值。 思考 1:你们组测得三个电阻都相等吗?原因是什么? 2: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它的电流有没有关系? 分析与讨论: 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也随之而改变,但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变,即电阻不变,同时证明了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想想做做 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多测几组数据后,根据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值,看看每次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讨论交流 1:每次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你认为原因是什么?(猜一猜) 2:你能总结出变化规律吗? 小资料 定值电阻是采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受温度影响小的材料制作的,因此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定值电阻的温度虽然改变了,但阻值发生的变化却很小。 小灯泡的灯丝是采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材料制成的,因此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灯泡变亮,灯丝的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而增大,灯丝的电阻变化并不是实验误差在起主导作用。分析与讨论:

最新电阻器的识别与测量一体化教案

电阻器的识别与测量一体化教案 一、电阻器的基础知识 引入新课:(和学生互动,复习和讲解相结合) 请同学们回顾电工基础课和电子技术课中都学了哪些电阻器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第二组一名同学起立说明,其他组补充,然后老师讲评并由此引出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 1、电阻器的用途: 稳定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电阻在电子产品中使用最多的是分压、降压、分流、限流、滤波(与电容组合)和阻抗匹配。 2、电阻器的分类、性能与特点 常见固定电阻器的外形如图2—1(讲课时用实物和PPT结合演示): 图2—1 固定电阻器实物图 可变电阻器的外形图(讲课时用结合实物和PPT结合演示): 必备知识

图2—2 可变电阻器实物图 敏感电阻的外形图(讲课时用结合实物和PPT结合演示) 图2—3 敏感电阻器实物图 常用电阻的性能与特点见表2—1 电阻名称性能与特点 碳膜电阻稳定性高,噪声小,应用广泛。阻值范围:1Ω-10MΩ 金属膜电阻体积小,噪声小,稳定性高,温度系数小,耐高温,精度高,但脉冲负载稳定性差。阻值范围:0.1Ω-620MΩ 线绕电阻体积小,噪声小,稳定性高,温度系数小,耐高温,精度很高,功率大(可达500W)。但高频性能差,体积大,成本高。阻值范围:0.1Ω-5MΩ

【记忆窍门】 用背景颜色可以区别电阻器的种类:浅色(淡绿、浅兰、浅棕)表示碳膜电阻器,红色、棕色表示金属膜电阻器,深绿、灰色表示线绕电阻器。 3、电阻器的主要性能参数,见表2—2

4、电阻器的命名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GB/T2470—1995《电子设备用固定电阻器、固定电容器型号命名方法》的规定,电阻器的型号由以下4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表示主称;第二部分表示材料;第三部分表示分类特征;第四部分表示序号,如图2—4所示,详细内容见下表。 图2—4 电阻命名方法 表2—3 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用字母表示主称用字母表示材料用数字或字母表示类别或额定功率序号 字母含义字母含义数字或字母含义数字额定功率用数字表示 R RP 电阻器 电位器 C 沉积膜 或高频瓷 1 普通 0.125 1/8W 用个位数或无数字 表示 2 普通或 阻燃 F复合膜 3 或C 超高频 0.25 1/4W H合成碳膜 4 高阻 I玻璃釉膜 5 高温 0.5 1/2W J金属膜7或J 精密 N无机实心8 高压 1 1W S有机实心9 特殊 T碳膜G 高功率 2 2W U硅碳膜L 测量 X线绕T 可调 3 3W Y氧化膜 X 小型 C 防潮 5 5W O玻璃膜Y 被釉 B 不燃性10 10W 例如RJ71-0.125-5.1kⅠ型的命名含义:R表示电阻器;J表示金属膜;7表示精密;1表示序号;0.125表示额定功率;5.1k表示标称阻值;Ⅰ表示误差5%。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resistance measurement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 3、理解两种方法的误差原因,并能在实际中作出选择。 4、理解多用电表直流电流档、直流电压档、欧姆档的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了解欧姆表的原理,学会使用欧姆表。 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生测量分析,器材选择判断,树立学生知识

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观点。教学建议 1、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 但是初中时只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基本原理,不需要学生考虑测量 的误差以及引起误差的原因,也不需要学生掌握两种连接方法, 而在高中阶段,本节重点是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使学生知 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哪种接法,知道两种接法对测量值带来的 不同测量结果,要求学生对两种连接方法所产生的误差来源有所 了解。 在新课讲解中可以首先复习电阻定义,引出测量电阻的思路,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两种测量方式,分析误差原因,总结适用条件,通过测量分析,进一步巩固。通过器材分析选择,培养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生活动展开时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两种测量电阻方 法的误差原因及适用条件,利用自行测量进一步体会适用条件, 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器材选择判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节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具有联系 实际的意义,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材要求了解欧姆表的原理,不要求进一步讲解欧姆表 的刻度等问题. 通过对欧姆表原理的讲解,进一步加强学生使用欧姆表的能力,重点强调欧姆表在使用前调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分 清欧姆表的各档位之间的转换,知道欧姆表内置电源的正负极与

万用表测量电阻教学设计

由标度尺上可以看出,两端的刻度密集,读取数据误差太大,让指针在标度尺的中间区域,读数较为准确 选择量程的方法:测量 电阻时,指针处于刻度线 的中间区域。当测量时,发现指针偏向两端时应注意改变原有量程。 实际上我们经常是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如何选取合适的量程 【教师演示】 当用R*10Ω量程测量1MΩ电阻时,指针几乎不偏转,无法读数。 当用R*10KΩ电阻时发现指针几乎指向零,又无法读数。 这是为什么呢?选用的量程不合适。根据万用电表的制作原理:电阻阻值刻度中间部位精确度高,刻度线左右两边误差依次增大。所以我们在测量电阻时,选用量程尽可能使表针指向中间部位。实践已告听讲观看 听讲观看 充 看教师演示 操作,加深记 忆。

诉我们:量程选用不当,误差增大,有时甚至无法读出。 规律: 指针偏左档偏低,指针偏右档偏高灵活使用欧姆档,读数乘倍率不要忘。 二欧姆调零 每次测量前,要观察指针是否在零位。 提问: 1 测量电阻前,指针应该在什么位置? 2 如何使指针在右端零位呢? 请大家自己动手试一试,怎样使指针偏转到右端零位 3指针能到右端,但不能刚好在零刻度线如何解决 欧姆调零:将两表笔短 接,指针偏向右端,如 指针不在零位调节欧齐读 回答 动手实践 通过顺口溜 帮助学生理 解记忆。 让学生边思 考边动手,在 实践中获取 知识,加深记 忆 讨论中互相 学习取长补 短

姆调零旋钮,直至指针到零位。 大家来操作: 第一步:量程选在R×10k档 第二步:量程选在R×10档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引领学生操作后总结出规律: 每次量程选定后,必须进行欧姆调零 三测量 1正确的操做方法 2 错误的操作方法 操作练习 总结规律 观看并思考问 题作答 练习巩固让 学生熟练掌 握 培养正确的 操作方法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 . 17.3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3.4.2理解欧姆定律 2.学情分析 学生进实验室探究电学问题已经很多次,例如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电流与电压关 系等,对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和对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但是对不同状态下的一个变化的量的理解是第一次接触,本节课在加深理解欧姆定律的基础上,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并理解灯丝电阻变化的原因。 3.教材分析 伏安法测电阻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电阻值,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钨丝电阻变化的规律,并最终找到影响钨丝电阻变化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测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在数据处理上有什么不同。本节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熟练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2.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评价任务】 1.各小组分工明确,能够设计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2.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3.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全体学生都要理解测量定值电阻时,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理解灯丝电阻变化的原因。 4.大部分学生要会分析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图像不同的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图丙 附:【板书设计】 17.3电阻的测量 1.实验原理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器材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教学反思】

《电阻的测量》参考教案

第3节《电阻的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教学难点 自行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学生可2人或4人一组)干电池组(带盒)或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带座)、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投影仪.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的题目. 投影题目: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 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 0.4 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同学们练习,两个同学板演.

解:根据欧姆定律I =R U 得 R =I U =A 0.4V 2.7=18 Ω (此题目是上节课欧姆定律公式的巩固应用,并且有同类型的例题.教师对学生的演算可以不做过多的讲评,直接关注其变形公式) [师]欧姆定律I = R U 可变形为R =I U ,可不可以说导体的电阻R 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而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也就是说,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导体的电阻R 就会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会越小? (学生通过对“电阻”一节的学习及课后探究已有所理解) [生]电阻是物质本身的性质,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和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电压多高,以及导体中是否有电流,电流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师]肯定同学的回答.强调:对于变形公式R =I U ,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理解,不存在R 与U 成正比,R 与I 成反比的关系,但是R = I U 可以作为电阻的计算式,由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来计算这段导体的电阻. 二、进行新课 [师]同学们面前的小灯泡是我们在实验室中做实验时常用到的,你们还知道在哪儿还用它呢? [生]手电筒用的就是这种,还有有的玩具上也用这种灯泡. [师]如果我们想知道这种灯泡的电阻是多大,怎么办? [生]可以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 =I U 算出来.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范文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范文 【知识与技能】 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知道测量电阻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并观察试验现象分析结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并养成求真务实、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难点】

组装电路,分析实验,发现规律,以及对电阻概念的理解认识。 环节一:新课导入 问题引入:如何测定一个定值电阻的大小?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的欧姆定律的知识,然后得出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通过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以及电阻两端的电压得出定值电阻的电阻值的方法。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设计实验 已经讨论出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即测量电流和电阻根据公式得出电阻值。但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际测量中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以及电流的值,求出每次的电阻值,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数。其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就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电路图如图所示: 所用器材有: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

(二)进行实验 首先,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注意哪些问题,比如,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在断开状态;闭合开关前检查滑动变阻器是否处于阻值最大处;电压表电流表的支付接线柱的正确连接等。且应该提醒学生通过“试触”进行测量工具量程的选择,在闭合开关前仔细检查电路连接情况。在学生连接完电路后,应该检查学生的电路连接情况,确保电路连接没有问题。 其次,闭合开关,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注意应提醒学生不能将滑动变阻器调节的太狠,也不能超过测量工具的量程,并且指导学生设计表格将所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最后,断开开关,器材,收拾仪器,结束实验。 (三)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让学生利用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以及公式,计算出不同电压电流情况下定值电阻的阻值,并求出平均值,各组同学互相讨论看看其他组得到的结果,分析实验结论。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高三、教案)

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一、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原理及读数 1.螺旋测微器的构造 如图1所示是常用的螺旋测微器.它的测砧A和固定刻度B固定在尺架C上.旋钮 D、微调旋钮D′和可动刻度 E、测微螺杆F连在一起,通过精密螺纹套在B上. 图1 2.螺旋测微器的原理 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3.读数: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整数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小数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测量值(毫米)=固定刻度数(毫米)(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毫米) 二、游标卡尺 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尺身上还有一个紧固螺钉.(如图2所示) 图2 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 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 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的、20个的、50个的,其读数见下表:

游标尺 精度 1 n (mm) 测量长度L=N +k 1 n (mm)(游 标尺上第k格 与主尺上的 刻度线对齐时) 总刻度格数n 刻度总长 度(mm) 每小格 与主尺 1格 (1 mm) 相差 1090.10.1 N(主尺上读的整毫米数)+ 1 10 k 20190.050.05 N(主尺上读的整毫米数)+ 1 20 k 50490.020.02 N(主尺上读的整毫米数)+ 1 50 k 三、伏安法测电阻 1.电流表、电压表的应用 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外接法电路图 误差原因 电流表分压 U测=U x+U A 电压表分流 I测=I x+I V 电阻测量值R测= U测 I测 =R x+R A>R x 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R测= U测 I测 = R x R V R x+R V R V R A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测量电阻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二节《测量电阻》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 《测量电阻》教科版教材九年级(上)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作为欧姆定律的一种应用,不仅是学生获得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并能使学生体验到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新的发现,提出新的问题。促使学生把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完成知识的系统化。(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欧姆定律以及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且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本节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除让学生掌握伏安法测电阻,同时也要掌握其它种测量电阻的方法。还要明确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既培养动手能力、也培养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过程 2、难点:探究其它测电阻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利用伏安法测电阻,能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探究电路,并能正确地进行测量和读数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会测量电阻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方法,尊重实验结论,感受科学的魅力,初步获得成就感。 三、教学资源: (一)、教学媒体设计: PPT演示文稿:播放视频、提出问题、温馨提示、作业。 (二)、教学用具 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灯泡(2.5V 0.3A)及灯座、导线若干、实物投影仪。 四、课堂结构设计: (一)、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电路故障所造成的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使学生将物理与生活联系,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电阻的测量课程教案

第四节、电阻的测量 一、知识要点 1、伏安法测电阻 (1)、测量电阻的原理:I U R = (2、)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当 A X X V R R R R >时,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当A X X V R R R R <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在电流表外接电路中,如图一所示。 X V X V X X V A 测R R R R R R U R U U I U R <+=+== 在电流表内接电路中,如图二所示。 X X A X A 测R R R I U U I U R >+=+== 2、 姆表测量电阻 (1)、欧姆表的构造,见图三。 (2)、测量原理中 X X R R E I += ,由于X I 随X R 非线性变化,所 以表盘上刻度是非均匀的。 图一 图二

(3)、欧姆表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进行机械调零,使指针要电流表的零刻度。 ②要使被测电阻与其他元件和电源断开,不能用手接触表笔的金属杆。 ③合理选择量程,使指针尽量要中间位置附近( 中中R R 5~5 的范围内)。 ④更换欧姆挡的量程时,一定要重新进行电阻调零,然后再测量。 ⑤读数时应将表针示数乘以选择开关所指的倍数。 ⑥测量完毕,拔出表笔,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最高挡或OFF 挡,若长期不用,取出电池。 必须注意:要用多电表测量电流或电压值时,只要根据旋钮指示的量程看表盘相对应的刻度弧线,根据读数规则,直接读出指针指示的读数即可,而欧姆表的刻度指示弧线只有一根,读出指针指示的读数后必须再乘以旋钮指示的挡次倍率,才是电阻的测量值。 3、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①基本原理:原理如图四所示。 ②由U=E-Ir 可知,测出几组U 、I 值,作出如图五所示的U —I 图象,图线在U 轴上的截距 图四 O U 1U 1图五

测电阻说课稿定稿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电阻的测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电阻的测量》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三节内容。从编者的编写意图来看,《电阻的测量》安排在欧姆定律之后,是欧姆定律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正确、安全的使用电路元件,是对前面学习使用电路元件方法的巩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从整个初中电学体系看,本节内容是继规律型实验,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的第一个测量型实验,是后续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高中学习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电学的重点,是高中物理知识下移的良好载体,处于电学实验的核心位置,是中考热点。 2、学情分析及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经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不能很好的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 (2)实验操作中,出现一些电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 (3)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存在一定的困难。 基于存在的困难,我将整个教学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探究前的准备,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步骤。二学生自主探究。三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三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 实验探究,一般可以分为七个环节,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为突出重点,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作为重中之重。为加深理解温度对电阻值的影响,要求学生一半做测量小灯泡电阻、另一半做测量定值电阻,通过对比加深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测电阻的原理,会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2)理解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有不同的特性。 (3)在测量过程中,体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目标的确定依据:(1)按照物理课程标准课标1.doc。 (2)本节的中心任务是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教材中并未对是否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提出要求。由于物质种类不同,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明显,学生对此难以理解。为降低难度,让学生充分体验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我大胆的将测量灯泡电阻融入到本节课中,让学生通过

(八年级物理教案)6.3电阻教学设计

6.3电阻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教案 6.3电阻教学设计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2、过程和方法 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 让学生建立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自制电阻定律演示器,一节干电池,一只演示电流表,一个开关,废日光灯管的灯丝(图1),或固定在胶木板上的用直径0.3毫米以下的铁丝绕成的螺旋状线圈(铁丝线圈),酒精灯一个,小灯泡一只,电源一个,导线若干。 1课时 1.复习 提问:将一只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接成电路,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一位学生到前面来连接电路,其他同学审查连接过程是否正确) 2.引入新课 用电阻定律演示器做演示实验.将导线ab代替灯泡连入上述电路,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再将导线cd代替ab,接通电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两次示数不同. 提出问题:上述两次实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那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呢? 3.进行新课 原来,导体能够通过电流,但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以金属导体为例,金属导体中定向移动的电子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而形成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初中物理九年级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表姓名: 学校: 题目:电阻的测量 适用年级:九年级

教具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2.5V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及 分析 引 入 新 课 想想议议 1.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 电压表测量。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 呢? 2.如何运用欧姆定律找到间接测出导体 的电阻的方法? 思考、然后回答: 复习引入新 课 新 课 讲 一、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间接测电阻 实验原理:R= I U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 变阻器、开关、导线、待测电阻。 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 电路图 实物图 实验记录表格 测量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阻R/Ω 1 2 电路图:要求学生自己设计 实物图:要求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 物图 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上: 然后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电阻,再 取平均值 想想做做 1.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 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 2.多测几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别 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授 3 注意事项 1.在连接电路前要调节电流表、电压表 到零刻度。 2.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连接完电路 要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3.连接好电路,在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 要用开关试触,在确定电路完好后再闭合 开关S。 4.电压表和电流表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量 程。 二、例题分析 例 1 小英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 验电路,测量电阻R 的阻值。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后,观察到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 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电阻 R的阻值为Ω。 例 2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下表为记录的实验数据,从中你发现了什 么?说明原因。 电压U/V123 电流I/A0.220.300.34 电阻R/Ω 4.55 6.678.82 解析:当灯两端电压越大,灯丝电阻越大。 原因:当灯两端电压越大,灯丝温度升高。 例3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的实验中,某同学在连接电路时, 不小心将电流表和电压表接错了 位置,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可能 出现的现象是( ) A.电流表烧坏,电压表示数为0 B.小灯泡烧坏 C.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电源 电压值 3.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值,看看每次 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有什么变 化规律吗? 4.如果出现的情况和测量定值电阻时 不同,你如何解释?与同学交流一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