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众多,早在古代汉朝就出现了形成系统的文体,其中

著名的作品包括许多文闻成书,如《史记》、《西汉书》等;诗歌作品,如《诗经》、《楚辞》等;还有历来最为流芳的词话,如《七言绝句》、《元曲》等。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由司马迁编撰而成,历经三百多年的传诵,集中反映了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二世纪中叶的中国历史变迁的演变及其鲜

活的社会气象,是中国古韵文学的宝贵财富。《诗经》是中国第一部央刊诗

歌集,其诗歌内容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人生思想、社会习俗、农耕

生活等方面,反映出古代中华民族的内外生活,是中国诗歌文学的重大贡献。

至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仍然是我国文化传承、文化研究以及中国文化

形成和发展研究的重要资源。它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历史、社会科学以及哲学

思想,成为千古流芳的中原文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此,中国古代文

学逐渐得到外国文化史研究者的重视,开始被西方文化界所承认和赞赏。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先秦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先秦文学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 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105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是用别的事物引直所咏之情与事)赋、比、兴交互运用,构成了意蕴深远的形象,形成了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谱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一、《君子于役》,《诗经·王风》 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位农家妇女对久役在外、不各归期的丈夫的深切想念。言情写景,真实纯朴。君子:这里指丈夫。 二、《蒹葭》,《诗经·秦风》 (1)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全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使感情的抒写不断深化。《蒹葭》被王国维称赞最得风人深致。 (2)诗的情感内容即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着与追求未得的哀婉惆怅相互交织。 ①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②“白露为霜”“白霜未晞”“白露未已”等句表示时间的推移。主人公长时间的苦苦求索,徘徊瞻望,深情不已。 ③“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等句表示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堪称名句。伊人,指意中人。 (4)“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示思念对象,求索艰难。 (5)“蒹葭苍苍”等景物描写诗句对显示人物感情的作用: ①渲染清秋凄清氛; ②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被历代认为是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简) (6)诗的比兴手法及作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借景物芦苇比兴,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简或选) (7)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及艺术效果: ①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淋漓尽致的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 诗经:春秋时代编辑的诗歌总集。原名《诗》,又称“诗三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称作《诗经》。收录了商周至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依据音乐性特点,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15个不同地域的诗歌,160篇;雅为朝廷的乐歌,分大雅、小雅,105篇;颂为祭祀祖先和自然神的乐歌,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这些作品体现了高度的艺术修养,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民族传统。 乐府:在历代的含义不同。乐府是一个政府部门,主要负责采集诗歌,是中央音乐机构,主要负责执掌诗歌。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他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词入乐。魏晋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唱歌的新诗体。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之后也指后世作者依据乐府旧题创作的诗歌。词、曲也可被称为乐府。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七子”之说最初始于曹丕所著的《典论·论文》,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有重要贡献。其中王桀、刘桢成就最为突出。他们的诗歌内容充实,风格劲健,形成所谓的「建安风骨」,正如钟嵘所言,其作品「干之以风力」,能令「闻之者动心」,各有特色,但时代特征,文风慷慨悲凉 庄子:庄子,战国中期哲学家,宋国人,名周,字子休,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是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成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分为内、外、杂篇,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做。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九歌:本是古代的一首乐歌名,屈原的《九歌》是他在流放江南时创作,沿用了古《九歌》的名称,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而成的祭歌。共有十一篇作品。诗歌形式上,保持着原始歌、舞、乐三者合一的痕迹。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原始的、大胆开放的爱情因素。借助于人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表现了屈原的理想和要求。《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古诗十九首: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内收录有无名氏古诗多首,题为《古诗》。这些古诗非一人一时之作,大多作于东汉末建安之前几十年间,作者大多是出于社会中下层的文人士子。由于这些作品风格韵味略同,后人往往将它看作一个整体,用“古诗十九首”的名称,加以欣赏、研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抒情真挚动人,语言清新自然,运用时空转换表达心境,写法上注重情景交融、物我转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由梁代刘峻作注。依内容可分为“德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王禹偁《村行》 王禹偁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秉性刚直,遇事直言敢谏,不畏权势,以直躬行道为己任,一生中三次受到贬官的打击。他提倡“句之易道,义之易晓”反对艰深晦涩,雕章琢句。他的诗同散文一样,语言平易流畅,风格简雅古淡。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 总之,《村行》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二、范仲淹 1、《苏幕遮》 上片用多彩的画笔绘出绚丽、高远的秋景,意境开阔。“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在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词的下片直接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2、《渔家傲》 上片写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三、柳永 1、《雨霖铃》 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上片以叙事写景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全词由别时眼前景入题。起三句,点明了时地景物,以暮色苍苍,蝉声凄切来烘托分别的凄然心境。“都门”以下五句,既写出了饯别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执手相看无语的临别情事,语简情深,极其感人。“念去去”二句,以“念”字领起,设想别后所经过的千里烟波,遥远路程,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多情”句,写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寻常,将悲伤推进一层。“今宵”二句,设想别后的境地,是在残月高挂、晓风吹拂的杨柳岸,勾勒出一幅清幽凄冷的自然风景画。末以痴情语挽结,情人不在,良辰美景、无限风情统归枉然,情意何等执着。 艺术手法:一、托物言情、广用白描。二、点缀渲染,恰到好处。 2、《望海潮》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一、先秦文学 (一)上古神话 1、神话的定义? 上古送神话即是原始先民关于各种神灵的想象故事,它们是古代文学中第一批集体口头作品/民间作品。 2、存在? 现存神话片段最多的书籍有《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 3、上古神话有《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羿为民除害》、 《鲧禹治水》、《黄帝与蚩尤之战》等。 (二)周易 1、定义 《周易》是成书于殷周之际周人的一部占筮书,也是上古时期一部富于辩证思想和深刻哲理的哲学著作,分卦象和卦爻(yao)两个部分。

(三)尚书 1、定义 《尚书》,也称《书经》,是战国前偏于记言的古史资料的汇编,因“上古之书”而得名。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其中,《周书》内容可靠,《商书》部分可靠,《虞书》和《夏书》为伪作。 2、文学成就 (1)具有结构完整,单独成篇的文字。第一部具有成篇文字的散文集。 (2)记忆比较生动、传神,能够较真实地记录说话人的讲话内容,并描摹传递出说话者的语气和情感色彩。 (四)诗经 1、定义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三百零五篇,另有六篇只有目录。原只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始称“诗经”。创作时间大约为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2、分类 《诗经》中的诗本身是可配乐演唱的乐歌,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有十五国风,保存长

期流传的民歌作品;“雅”分大雅、小雅,多为周朝卿大夫及士人依王畿雅调创作的诗篇;“颂”由周颂、鲁颂、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 3、诗体 《诗经》的诗歌形式以四言居多,整齐规范,风格各异。创作运用了“赋、比、兴”在内的多种表现手法。 4、艺术特点 5、《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变化? 婚前:是一个纯真、善良而又不乏热情勇敢的少女形象。 婚后:是歌剧中描绘了她吃苦耐劳、忠贞善良的一面。 被弃后:她变得深沉刚毅。 总结: 女主是一个被男方欺凌迫害的普通妇女形象,她的性格是发展变化的,随着对氓的本质认识,逐步深化,她的形象不断完善丰满。 6、《蒹葭》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 此诗写出苍苍的芦花,凝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知识点汇编(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知识汇编 一、先秦文学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大雅、小雅,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4、《诗经》的作品:《氓》是一首弃妇诗,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全过程。此诗结构完整,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赋比兴手法运用巧妙。《黍离》抒情、议论、描写有机结合,寓深沉的亡国之痛于平实简介的语言之中,描绘了一个充满忧患意识且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君子于役》是一首思妇诗,白描是其最突出的艺术手法。《蒹葭》是一首情歌,托物比兴,情景交融的 手法,虚实相间的手的关于农业生产 情况的记录,也是国风最长的一篇。 此篇反映了当时阶级社会的压迫与 剥削,是周代社会的风俗画。以时令 顺序来描写奴隶劳动与生活,适用对 比描写,表现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对 立,语言朴实,多用连绵词,增加了 诗歌的音乐感。 二、秦汉文学 1、汉代政论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栗疏》、 桓宽《盐铁论》、王符《潜夫论》, 仲长流《昌言》。 2、汉赋四大家及代表作品:司 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拘 雄《长扬赋》,《甘泉赋》、《河东 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 赋》、《归田赋》。 3、汉赋艺术特点:主客问答的 形式;铺陈夸饰的手法;华丽的词藻; 体制宏大。 4、汉乐府民歌的特色:通过人 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语言朴素 而带感情;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 叙事性。 5、《过秦论》的思想与艺术: 通过对秦王朝得天下之易与失天下 之速的对比描写,指出不施仁义,失 去民心是强秦死亡的根本原因。最突 出的艺术手法是对比描写,比中有 比;气势充沛,极富夸张。 6、《项羽本纪》描写人物形象 的手法;精心选材与剪裁;个性化语 言;反衬对比;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 7、《苏武传》的特点:结构严 谨,详略得当;对比衬托手法运用; 白描手法运用。 8、汉代史传散文代表作及特点: 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汉书》是 汉代史传散文代表作,并称史汉。《史 记》由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 部分组成,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汉书》体制继承《史记》又有 变化,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 “列传”,改《史记》中的“书”为 “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整理完全版

V 一、先秦文学 概况: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 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 代表;第二期以《庄 子》。《孟子》为代表; 第三期以《韩非子》、 《荀子》为代表。 (一)《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 160 篇;雅分大雅、 小雅,105 篇;颂(王 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 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 诗”之说。《诗经》 “六义”指风、雅、 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 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诗经.蒹葭》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 的艺术效果 此诗三章运用了重 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 了个别的词。 这样全诗重章叠句, 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 三叠,余音绕梁,极 具感染力。 (二)《氓》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中的“淇”指淇水, 在今河南省。

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3. 理解识记下列诗 句: (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 (是),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 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 (4)表现女主人公 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夫妇共同生活到老,老使我怨) (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 本诗成功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 “淇则有岸,隰(习) 则有泮”反喻自己的 痛苦没有边际,这些 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简或选) 6.《氓》以对比手法 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1)对比的焦点一 是双方对对方不同 的态度,二是两个人 物本身思想行为的 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 此间的强烈反差。 7.以被弃为界,分析 《氓》的女主人公形 象:以结婚为界,分 析氓的形象: (1)女主人公由单纯、天真、热情而略带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智、冷静而坚毅刚 强。 (2)氓在婚前“信誓旦旦”急于成亲, 婚后“至于暴矣”终 至遗弃,暴露了他忠 诚是假,虚伪暴躁是 真的本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先秦文学 概况: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一)《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二)《氓》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3. 理解识记下列诗句: (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

没有一日不如此) (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夫妇共同生活到老,老使我怨) (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简或选) 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7.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1)女主人公由单纯、天真、热情而略带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智、冷静而坚毅刚强。 (2)氓在婚前“信誓旦旦”急于成亲,婚后“至于暴矣”终至遗弃,暴露了他忠诚是假,虚伪是真的本质。 (三)《君子于役》 选自《诗经。王风》,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位农家妇女对久役在外、不知归期的丈夫的深切怀念。言情写景,真实纯朴。君子:这里指丈夫。 (四)《将仲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一、本章重点 1、《诗经》得有关知识与精读作品分析:《蒹葭》得景物描写及其作用、重章叠句结构与"在水一方"得意蕴;《氓》得主题思想与叙事艺术、形象塑造与比兴手法. 2、《左传》得有关知识与精读作品分析:《郑伯克段于鄢》得叙事过程、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得成功刻画等。 3、《战国策》得有关知识与精读作品分析:《鲁仲连义不帝秦》中得具体内容、鲁仲连得性格特征、鲁仲连批驳辛垣衍得过程与举史实论证得方法。 当前讲授 二、本章难点 1、屈原《离骚》(节选)丰富得思想内容、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与香草美人得深刻内涵。 2、《齐桓晋文之事》得主旨(所体现出来得仁政思想)、论证手法、修辞手法。 3、《侍坐》中得教育家孔子形象得塑造、孔子对曾晳得赞赏。 三、要求掌握内容 1.掌握所选《诗经》篇目得内容大意,不致混淆.(对精读篇目《氓》、《蒹葭》得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要具体掌握) 2.弄清所选屈原3篇作品得出处,掌握精读篇目《离骚》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3。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得成书时代、体例、编纂者及文风要能分清;所选课文分别出自上述哪部历史著作要清楚;要掌握每篇课文得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 4《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荀子》及《韩非子》等诸子散文得作者情况(包括名、字,所属思想流派,主要哲学观点等)与文体风格. 5.本部分精读篇目:《蒹葭》、《氓》、《郑伯克段于鄢》、《鲁仲连义不帝秦》、《侍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荀子《劝学》、屈原《离骚》,一共八篇。 6.注意如下名言、范句、成语出处: 信誓旦旦:《氓》(《诗经》).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多行不义必自毙:《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明代部分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号潜溪,传记文写得很有特色。 本文是一篇赠序。记述了自己幼时家贫,在买书和求师都十分不易的条件下,不畏艰难、刻苦求学的经历,以此勉励后辈应珍惜良好条件,专心学习,刻苦自励。 对比手法的运用:先写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经历,再写今日太学生读书的优越条件;然后说明,如果“业有不精,德有不成”,那主要是因为自己用心不专,而非他人之过。对比鲜明,词顺理达,颇有说服力。自然使人认识到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重要性。 结构布局:全文布局先宾后主,宾详主略,选材精当。先写自己,再写太学生,最后才写马生。写自己过去求学的艰难,引出写今日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再引出对作为今日太学生之一的马君的夸奖和勉励。这样由宾而主,逐层写来,点明题意,推出主旨,过渡自然,水到渠成。 语言简洁流畅,恳切自然。理明词达,情真意切。 《卖柑者言》刘基,字伯温,精天文和兵法。 主旨:文章通过卖柑者之口,淋淳酣畅地指斥那些坐高堂,骑大马,饮美酒,食佳肴的文臣武将,不过是一些不懂用兵、不会治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配物,尖锐地揭露了元朝统治阶级腐朽没落的本质,表现了作者的满腔“愤世嫉邪”之情。 构思巧妙:这是一篇含蓄深刻讽刺小品,以讲故事的形式发表议论,讽刺世态,警戒后人。由买者的责难,提出“欺”字,引出下文的卖柑者之言。又由卖柑者的回答,引出作者的感想,点明题旨。卖柑者的议论是一种自我辩护,但其思想实质是讽刺时政,在自辩中借以揭露邪恶、抒发愤慨,是本文构思巧妙之处。 诘问手法:本文采取了设辞问答的方式,反诘揄,深化题旨。买卖双方的问答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问答中运用大量排比反诘语,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理力量。卖柑者边疆反诘展开别开生面的论辩。这种句式不仅显现了文章揄论证的深度,而且使行文跌宕多姿,气势酣畅。 对比鲜明,揭露非常深刻:如柑子“表”与“质”的对比,文臣武将“外”与“中”的对比,皆极显其“败絮其中”的本质。由柑子而文武官僚,又巧妙地构成了自然物体与社会现象的类比关系,把文章题旨推向深处。而以“察”与“不察”作比,进一步指出应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从“柑”的“小欺”去认识社会的“大欺”。通过这层层对比,展开叙事 说理。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还有长篇《平妖传》及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作品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集中描绘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种种矛盾斗争,着重表现了作者对于雄豪混战及暴君苛政的不满与谴责;对于和平统一及明君仁政的政治理想的追求与选择。结构宏伟严密,战争场面的描写雄伟壮观,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语言通俗易懂、洗练明快,均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盖世才能,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超人的智慧和一种求实精神笔强烈的事业心。 情节曲折,善于运用铺垫、泻染、烘托等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在诸葛亮出场前集中笔墨描写司马徽、徐庶先后向刘备介绍诸葛亮的才华,刘备出访过程中又写了孔明的朋友、岳丈、弟弟和童子等人物形象,造成烘云托月的效果。其他如对卧龙岗周围环境的描写,荷锄农夫所唱的山歌,草堂上的对联,以及诸葛均所吟咏的诗歌等,共同构成了一个淡泊、高雅、宁静的意境,这对塑诸葛亮形象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水浒传——风雪山神庙》施耐庵,元末杭州书会才人。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资料汇总

一、宋代部分01.王禹偁《村行》,著有《小畜集》《待漏院记》。02.范仲淹,有《范文正公集》《渔家傲》,其词善写塞上风光。 03.张先,字子野,有《安陆词》,《天仙子》。 04.晏殊,有《珠玉词》,《浣溪沙》。诗属西昆体,词承南唐遗风,近于冯延巳。所作多写闲情逸致。 05.梅尧臣,宛陵人,世称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集》,《汝坟贫女》。以平淡的诗风反对“西昆派”讲究词藻华丽的诗风,所作多反映民生疾苦。 06.苏舜钦,建沧浪亭寄情山水《苏舜钦集》《初晴游沧浪亭》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07.欧阳修,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和宋祁合修《新唐书》,有《新五代史》《六一词》《欧阳文忠公集》,《戏答元珍》《踏莎行》《五代史伶官传序》《秋声赋》,词多写恋情离思。《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踏莎行》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08.柳永,有《乐章集》,《望海潮》《雨铃霖》《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09.曾巩,南丰人,南丰先生,有《元丰类稿》,《墨池记》。 10.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有《临川先生文集》《临川先生歌曲》,《明妃曲》《桂枝香》(金陵怀古) 11.晏几道,号小山,《小山词》,《临江仙》,所作多感伤之辞。 1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乌台诗案”遭贬《东坡乐府》《游金山寺》《江城子》《卜算子》《定风波》《方山子传》 13.苏辙,号颖滨遗老,《栾城集》,《上书密韩太尉书》。 14.苏询号老泉,有《嘉佑集》《六国论》。 15.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书法列入宋四大家,《山谷全集》,《登快阁》《题竹石牧牛》 16.陈师道,号后山居士,追求格律,“闭门觅句”,《后山集》,《春怀示邻里》 17.秦观,字少游、太虚,号邗沟居士,称淮海先生,《淮海词》,《踏莎行》(郴州旅舍)《鹊桥仙》 18.周邦彦,清真居士,上承温庭筠、柳永之风,下开吴文英、史达祖一派,《片玉集》@清真集,《苏幕遮》《兰陵王》 19.贺铸,庆湖遗老,《东山词》,《青玉案》。 20.李清照,易安居士,《漱玉词》《金石录后序》,《醉花荫》《声声慢》,论词有“别是一家”之说。 21.张元幹,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芦川词》,《贺新郎》(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习题与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习题与答案 (解答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 《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楚辞:战国时期主要产生于楚地的一种新诗体,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情感浓郁,形式自由,语言瑰丽奇幻。 3. 唐诗:唐代产生的诗歌总称,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代表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4. “四大名著”:指中国古代四部经典长篇小说,分别是《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水浒传》(施耐庵)和《三国演义》(罗贯中)。 5. 元曲:元代盛行的一种包括散曲和杂剧在内的戏剧文学形式,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二、填空题 1. 白居易的叙事长诗《______》,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答案:《长恨歌》 2. 明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______》,被誉为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答案:《儒林外史》 3.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三吏”、“三别”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其中“三吏”指的是《新安吏》、《石壕吏》和《______》。 答案:《潼关吏》

4. 司马迁的《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答案:《史记》 5. 《红楼梦》中的四位女主角,被称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四春”,分别是元春、迎春、探春和______。 答案:惜春 三、单项选择题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 A. 风、雅、颂 B. 风、雅、赋 C. 风、雅、比 D. 风、雅、诗 答案:A 2. 下列哪位诗人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D. 王之涣 答案:B 3. 以下哪部作品是元曲四大悲剧之一? A. 《汉宫秋》 B. 《西厢记》 C. 《牡丹亭》 D. 《长生殿》 答案:C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第一章先文学 一、本章重点 1. 《诗经》的有关知识与精读作品分析:《兼葭》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重章叠句结构与"在水一方"的意蕴:《氓》的主题思想与叙事艺术、形象塑造与比兴手法。 2. 《左传》的有关知识与精读作品分析:《伯克段于鄢》的叙事过程、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的成功刻画等。 3. 《战国策》的有关知识与精读作品分析:《鲁仲连义不帝》中的具体容、鲁仲连的性格特征、鲁仲连批驳辛垣衍的过程与举史实论证的方法。 当前讲授 二、本章难点 1. 屈原《离骚》(节选)丰富的思想容、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与香草美人的深刻涵。 2. 《齐桓晋文之事》的主旨(所体现出来的仁政思想)、论证手法、修辞手法。 3. 《侍坐》中的教冇家孔子形象的塑造、孔子对曾皙的赞赏。 三、要求掌握容 1. 掌握所选《诗经》篇目的容大意,不致混淆。(对精读篇目《氓》、《兼葭》的思想容、表现手法要具体掌握) 2. 弄淸所选屈原3篇作品的出处,掌握精读篇目《离骡》的思想容和艺术特色。 3. 先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成书时代、体例、编纂者及文风要能分淸:所选课文分别出自上述哪部历史著作要淸楚:要掌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容、主要人物形象。 4《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荀子》及《非子》等诸子散文的作者情况(包括名、字,所属思想流派,主要哲学观点等)和文体风格。 5. 本部分精读篇目:《兼葭》、《氓》、《伯克段于鄢》、《鲁仲连义不帝》、《侍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荀子《劝学》、屈原《离骚》,一共八篇。 6. 注意如下名言、句、成语出处: 信誓旦旦:《氓》(《诗经》)。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多行不义必自毙:《伯克段于鄢》(《左传》)。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明足以察秋亳之末,而不见舆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缘木求鱼。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背诵部分和课后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背诵部分及其知识要点 1.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A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B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3.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4.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