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

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4.等电子原理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

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

(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

(2)配位化合物

①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②组成:如[Ag(NH3)2]OH,中心离子为Ag+,配体为NH3,配位数为2。

三.分子的性质

1.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

2.分子的极性

(1)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

3.溶解性

(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

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若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2)“相似相溶”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如乙醇和水互

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4.手性

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左手和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的现象。

5.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无机含氧酸可写成(HO)m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R的正电性越高,使R—O—H 中O的电子向R偏移,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越易电离出H+,酸性越强,如HClO<HClO2<HClO3<HClO4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共价键

考查点一 共价键的特征及表示方法

1.原子间形成分子时,决定各原子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的是 (

)。 A.共价键的方向性 B.共价键的饱和性

C.共价键原子的大小

D.共价键的稳定性

答案 B

2.下列表示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O ····—O ······]2-H + +

[··F ··

····]-

HHH ··

O ··

·· ,H ··

答案 D

考查点二σ键、π键

3.下列有关σ键和π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键既有σ键也有π键

B.所有的π键都容易打开

C.σ键可沿键轴自由旋转而不影响键的强度

D.π键比σ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解析单键中只存在σ键,A项错误;N≡N很稳定,其分子中的π键不易打开,B项错误;σ键的特征便是轴对称,C项正确;σ键重叠程度比π键大,D项错误。

答案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π键是由两个p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的

B.σ键是镜像对称,而π键是轴对称

C.乙烷分子中的键全为σ键而乙烯分子中含有σ键和π键

分子中含σ键而Cl2分子中除σ键外还含有π键

解析原子轨道以“头碰头”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为σ键,以“肩并肩”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为π键;σ键是轴对称,而π键是镜像对称;

分子中所有的单键都是σ键,双键及三键中均含有σ键和π键。

答案C

5.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

①HCl②H2O③N2④H2O2⑤C2H4⑥C2H2

A.①②③

B.③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

解析含双键、三键的物质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

答案D

考查点三键参数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B.对双原子分子来说,键能越大,断开时需要的能量越多,该化学键越不牢

C.一般而言,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化学键越强,键越牢固

D.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解析键能越大,断开时需要的能量越多,该化学键越牢固。键长越短,化学键越牢固。

答案B

7.下列事实能够用键能的大小作为主要依据来解释的是()。

A.常温常压下氯气呈气态而溴单质呈液态

B.硝酸是挥发性酸,而硫酸、磷酸是不挥发性酸

C.稀有气体一般难以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解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其物质聚集的状态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内共价键的键能无关;物质的挥发性与分子内键能的大小无关;

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难以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它们的价电子层已形成稳定结构;氮气比氧气稳定是由于N2中共价键的键能(946

kJ·mol-1)比O2中共价键的键能(kJ·mol-1)大,在化学反应中难以断

裂。

答案D

8. (2011·安徽理综)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

N(NO2)3(如下图所示)。已知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下列有关N (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B.分子中四个氮原子共平面

C.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g该物质含有×1022个原子

解析A项,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故A项错误;B项,由题意N—N—N键角都是°,可知分子中四个氮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故B

项错误;C项,分子中顶角上的N原子为0价,—NO2原子团中N原子为

+4价,故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C项正确;D项,g该物

质为mol,每分子含10个原子,故应为×1023个原子。

答案C

考查点四等电子体

9.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粒子,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

也可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根据上述原理,下列各对粒子中,空间结构相似的是()。

与O3与NO2

与NO2与BF3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只要算出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即可判\断。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N、P的最外层电子

数为5;O、S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F、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答案A

10.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单位:kJ·mol-1):

(1)以上化学键中最稳定的是。

(2)1 mol H2在2 mol Cl2中燃烧,放出热量为kJ。

(3)在一定条件下,1 mol H2与足量的Cl2、Br2、I2分别反应,放出的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Br2>I2>Cl2>I2>I2>Cl2

(4)1 mol H2在足量的F2中燃烧比在Cl2中燃烧放热。

解析键能越高,共价键越稳定,所以由表可知H—H最稳定,由题中数据和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可知:

H2(g)+Cl2(g)===2HCl(g)ΔH=kJ·mol-1+kJ·mol-1-

2×kJ·mol-1=-kJ·mol-1,H2(g)+Br2(g)===2HBr(g)Δ

H=kJ·mol-1+kJ·mol-1-2×366 kJ·mol-1=-kJ·mol-1,

H2(g)+I2(g)===2HI(g)ΔH=kJ·mol-1+kJ·mol-1-2×

kJ·mol-1=-kJ·mol-1。另外根据F2、Cl2、Br2、I2的活泼性也可判断与

H2反应放热的相对多少。

答案(1)H—H(2)(3)A(4)多

11.现有原子序数小于20的A、B、C、D、E、F 6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

大,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B和D 的价电子数也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

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1

2;C、D、E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数比D原子的p轨道上多一个电子;6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回答下列问题:(1)用电子式表示C和E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基态F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A2D的电子式,其分子中(填“含”或“不含”)σ键,(填“含”或“不含”)π键。

(4)A、B、C共同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有。

解析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B为氧元素;B和D的价

电子数相同,则D为硫元素;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为24,其1 2

为12,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

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1

2,则A为氢元素,C为钠元素;C、D、E

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数比D 原子的p轨道上多一个电子,则E为氯元素;6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则F为钾元素。

答案 (1)

(2)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3)H ··

S ····

··H 含 不含 (4)离子键、共价键 12.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 1 mol 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 ):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1)~(5)题。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 )。

(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 )。

(3)X 2+H 2===2HX (X 代表Cl 、Br 、I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同条件下,X 2(X 代表Cl 、Br 、I )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 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 。

(5)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问题(4)吗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破坏 1 mol 物质的化学键时所消耗的能量与相同条件下由形成该物 质的原子形成 1 mol 该物质放出的能量相等,放出的能量越多,物质本具 有的能量越低,分子越稳定。(1)生成 1 mol H 2时放出的能量最多,为436

kJ;

(2)在氢化物中,生成 1 mol HCl 时放出的能量最多,生成的H2能量最低;(3)分别计算出三个反应放出的热量依次为:183 kJ、103 kJ 和9 kJ。

答案(1)A(2)A(3)放热反应(4)Cl2(5)能,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反应放出的能量就越多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考查点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1.下列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正四面体形的是()。

3

解析氨分子是三角锥形,水是V形,乙烯是平面形。

答案A

2.下列分子结构图中,●代表原子序数从1到10的元素的原子实(原子实是原子

除去最外层电子后剩余的部分),小黑点代表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代表价键。(示例:)

根据各图表示的结构特点,写出该分子的化学式:

A,B,C,D。

解析将分子结构图中的每条短线转化成两个小黑点,计算出每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而推出元素名称。

答案NH3HCN CO(NH2)2BF3

考查点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SO3的分子构型为()。

A.正四面体形形

C.三角锥形

D.平面三角形

解析SO3中的S原子孤电子对数=1

2(6-3×2)=0,只有3对σ键电子对,

故选D。

答案D

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构型不是三角锥形的

是()。

解析PCl3分子中P原子的成键电子对数为3,孤对电子对数为1,其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同理,H3O+和PH3分子的成键电子对数和孤对电子对数分别为3和1,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HCHO分子的中心原子中的价电子都用来形成共价键,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为3,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答案C

考查点三杂化轨道理论

5.在分子中,羰基碳原子与甲基碳原子成键时所采取的杂化方式分

别为()。

A. sp2杂化;sp2杂化杂化;sp3杂化

杂化;sp3杂化杂化;sp3杂化

解析羰基上的碳原子共形成3个σ键,为sp2杂化,两侧甲基中的碳原子共形成4个σ键,为sp3杂化。

答案C

6.原子轨道的杂化不但出现在分子中,原子团中同样存在原子轨道的杂化。在SO42-中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2 D.无法判断

解析在SO42-中S原子的孤对电子数为0,与其相连的原子数为4,所以根据理论可推知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类似于CH4。

答案C

考查点四配合物理论

7.向下列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能生成AgCl沉淀的是()。

A.[Co(NH3)4Cl2]Cl

B.[Co(NH3)3Cl3]

C.[Co(NH3)6]Cl3

D.[Co(NH3)5Cl]Cl2

解析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由离子键结合,只要外界存在Cl-,加入AgNO3溶液即有AgCl沉淀产生。对于B项配合物分子[Co(NH3)3Cl3],Co3+、NH3、Cl-全处于内界,很难电离,不存在Cl-,所以不生成AgCl沉淀。

答案B

8.下列物质:①H3O+②[B(OH)4]-③CH3COO-④NH3⑤CH4中存在配位键

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④⑤

D.②④

解析水分子中各原子已达到稳定结构,H3O+是H+和H2O中的O形成配位键,[B(OH)4]-是3个OH-与B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还有1个OH-的O 与B形成配位键,而其他的均不能形成配位键。

答案A

9.如图所示是甲醛分子的模型。根据该图和所学化学键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做出该判断的主要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对甲醛分子中碳氧键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单键②双键③σ键④π键⑤σ键和π键

(3)甲醛分子中C—H键与C—H键间的夹角(填“=”“>”或“<”)120°,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分子的空间构型也不同。由图可知,

甲醛分子为平面三角形,所以甲醛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2)醛类分子中都含有C===O,所以甲醛分子中的碳氧键是双键。一般来说,双键是σ键和π键的组合。(3)由于碳氧双键中存在π键,它对C—H键的排斥作用较强,所以甲醛分子中C—H键与C—H键间的夹角小于120°。

答案(1)sp2杂化甲醛分子的立体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2)②⑤(3)<碳氧双键中存在π键,它对C—H键的排斥作用较强-、ClO2-、ClO3-、ClO4-中,Cl都是以sp3杂化轨道方式与O原子成键,则ClO-离子的立体构型是;ClO2-离子的立体构型是;

ClO3-离子的立体构型是;ClO4-离子的立体构型是。

解析ClO-的组成决定其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其他3种离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都为sp3,那么从离子的组成上看其空间结构依次类似于H2O、NH3、CH4(或NH4+)。

答案直线形V形三角锥形正四面体形

11.已知A、B、C、D、E为中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元素Y,有的还可能含有元

素X、Z,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①元素Y在A、B、C、D、E中所呈化合价依次递增,其中只有B为单质。

②常温下将气体D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生成C和E。

③工业上以A、空气和水为原料,通过催化氧化法制成E。

请回答以下问题:

(1)A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从轨道重叠的方式看,B分子中的共价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若输送Cl2的管道漏气,用A进行检验时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B生成,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元素Y在A、B、C、D、E中化合价依次递增,其中只有B为单质,则A中Y呈负价,C、D、E中呈正价,而气体D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生成C和E,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结合工业上以A、空气和水为原料,通过催化氧化法制成E,综合考虑得出A、B、C、D、E分别是NH3、N2、NO、NO2、HNO3。

答案(1)三角锥形σ键和π键

(2)3NO2+H2O===2HNO3+NO

(3)8NH3+3Cl2===N2+6NH4Cl

12.铜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很多领域有重要的用途,如金属铜用来制造电线电缆,五

水硫酸铜可用作杀菌剂。

(1)Cu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ⅠB族。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3)4]2+配离子。已知NF3与NH3的空间构型都是三角锥形,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u(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Cu2+的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电子是最外层4s及3d上的各一个电子,故Cu2+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9或1s22s22p63s23p63d9。

(2)N、F、H三种元素的电负性:F>N>H,所以NH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N,而在NF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F,偏离N原子。

答案(1)[Ar]3d9或1s22s22p63s23p63d9

(2)N、F、H三种元素的电负性:F>N>H,在NF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F,偏离N原子,使得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难与Cu2+形成配位键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考查点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以非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非极性分子只能是双原子单质分子

D.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解析对于抽象的选择题可用反例法,以具体的物质判断正误。A项是正确

的,如O 2、H 2、N 2等;B 项错误,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 分子,若分子构型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就是非极性分子,如CH 4、 CO 2、CCl 4、CS 2等;C 项错误,非极性键也存在于某些共价化合物中,如 H 2O 2、C 2H 4、C 2H 5OH 等和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 2O 2中;D 项错误,非极性 分子中不一定含有非极性键,如CH 4、CO 2。

答案 A

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 为V 形的极性分子

-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和SO 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 2杂化

解析 类比CO 2可知CS 2是直线形分子;ClO 3-的空间构型不是平面三角形 而是三角锥形;SF 6中S 的外围电子全部成键,故分子中S —F 键的成键电 子对完全相同;SiF 4是由中心原子Si 采取sp 3杂化形成的正四面体结构; SO 32-的中心原子也是sp 3杂化,其中一个杂化轨道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另 外与O 形成共价键。

答案 C

考查点二 范德华力及氢键

3.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在变化

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的主要相互作用依次是

( )。

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极性键

B.氢键;氢键;非极性键

C.氢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

D.分子间作用力;氢键;非极性键

解析 雪花――――――→冰变成水氢键被破坏水――――――――――――→分子间距离增大范德华力、氢键被破坏

答案A

4.如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族~ⅦA族中的某一族

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

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

解析在ⅣA族~ⅦA族中的氢化物里,NH3、H2O、

HF因存在氢键,故沸点高于同主族相邻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只有ⅣA族元素氢化物不存在反常现象,故a点代表的应是SiH4。

答案D

5.氨气溶于水中,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3·H2O

分子。根据氨水的性质可推知NH3·H2O的结构式为()。

解析从氢键的成键原理上讲,A、B都成立;但从空间构型上讲,由于氨分子是三角锥形,易于提供孤对电子,所以,以B方式结合空间阻碍最小,结构最稳定;从事实上讲,依据NH3·H2O NH4++OH-,可知答案是B。

答案B

考查点三手性

6.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手性异构体的是()。

解析若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该碳原子称为手

性碳原子,含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质存在手性异构体,D项中不含手性碳原子,不存在手性异构体。

答案D

考查点四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7.判断含氧酸酸性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律是: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非羟基氧原子数

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如下表所示:

含氧酸酸性强弱与羟基氧原子数的关系

次氯酸磷酸硫酸高氯酸含氧酸Cl—OH

非羟基

0123氧原子

酸性弱酸中强酸强酸最强酸

(1)亚磷酸H3PO3和亚砷酸H3AsO3分子式相似,但它们的酸性差别很大,H3PO3是中强酸,H3AsO3既有弱酸性又有弱碱性。由此可推出它们的结构

简式分别为①,②。

(2)H3PO3和H3AsO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①,②。

(3)在H3PO3和H3AsO3中分别加入浓盐酸,分析反应情况:,

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属于无机含氧酸的结构、性质推断题,考查同学们运用题给信息推断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能力。(1)已知H3PO3为中强酸,H3AsO3为弱酸,依据题给信息可知H3PO3中含1个非羟基氧原子,H3AsO3中不含非羟基氧原子。(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得知H3PO3和

H3AsO3分别为几元酸,从题给信息可知,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几个羟基氢,则该酸为几元酸。故H3PO3为二元酸,H3AsO3为三元酸。(3)H3PO3为中

强酸,不与盐酸反应;H3AsO3为两性物质,可与盐酸反应。

答案(1)①②

(2)①H3PO3+2NaOH===Na2HPO3+2H2O②H3AsO3+

3NaOH===Na3AsO3+3H2O

(3)H3PO3为中强酸,不与盐酸反应,H3AsO3可与盐酸反应As(OH)3+3HCl===AsCl3+3H2O

8. PtCl2(NH3)2可以形成两种固体,一种为淡黄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另

一种为黄绿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PtCl2(NH3)2是平面正方形结构,还是四面体结构。

(2)请在横线上画出这两种固体分子的几何构型图:

①淡黄色固体:②黄绿色固体:。

(3)淡黄色固体物质由分子组成,黄绿色固体物质由分子组成(填“极性”或“非极性”)。

(4)黄绿色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淡黄色固体的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案(1)平面正方形

(2)

(3)非极性极性

(4)黄绿色固体是由极性分子构成的,而淡黄色固体是由非极性分子构成

的,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知,前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后者

9.二氯化硫(Cl —S —S —Cl ,直线形)是一种琥珀色液体,是合成硫化染料的重要

原料。

(1)写出它的电子式 。

(2)指出它分子内的键型 。

(3)估计它是否易溶于水 。

(4)指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解析 二氯化硫是直线形分子,其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属非极性分子。 H 2O 是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其不易溶于水。在该分子中由于 Cl 的电负性比S 的强,且原子间又以单键相结合,故氯元素呈-1价,因此 S 呈+1价。

答案 (1)··C l ······S ······S ······C l ··

···· (2)S —S 键是非极性共价键,S —Cl 是 极性共价键 (3)否 (4)+1

10.已知和碳元素同主族的X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个长周期,短周期元素

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3,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是XY 4。试回答:

(1)X 元素的原子基态时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 、Y 两元素电负性分别为和,试判断XY 4中X 与Y 之间

的化学键为 (填“共价键”或“离子键”)。

(3)该化合物的空间结构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 分子为 (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

(4)该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液体,该液体微粒间的作用力是 。

(5)该化合物的沸点与SiCl 4比较: (填化学式)的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四周期ⅣA 族元素为Ge ,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2,Y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3,

Y 是氯,Y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XY 4中X 与Y 形成的是共价键,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中心原子为sp 3杂化, 为非极性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

答案 (1)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2 (2)共价键

(3)正四面体 sp 3杂化 非极性分子

(4)范德华力

(5)GeCl 4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 越大,熔沸点越高

11.已知A 、B 、C 、D 和E 五种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 、C 和D 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且D 分子中两种原子个数比为1∶1。

(1)组成A 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2)B 和C 的分子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C 分子的立体结构呈

________形,该分子属于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向D 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铁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1 mol E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 mol CO 2和2 mol H 2O ,则E 的 分子式是________。

解析 A 、B 、C 、D 和E 五种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1、2、3、4和6, 且都含有18个电子,则依次为Ar 、HCl 或F 2、H 2S 、PH 3或H 2O 2、CH 3OH 。

B 、

C 和

D 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且D 分子中两种原子个数比为1∶1, 则B 是HCl ,C 是H 2S ,D 是H 2O 2。

答案 (1)1s 22s 22p 63s 23p 6

(2)HCl H 2S V 极性

(3)有无色气体产生 2H 2O 2=====FeCl 32H 2O +O 2↑

(4)CH 4O

12.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Q 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的元素符号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2)XZ2与YZ2分子的立体构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相同条件下两者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写分子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Q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它属于第________周期,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

________;

(4)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_____________。

解析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则X的价电子电子排布图

为:,因此X为S元素;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则Y为C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因此Z

为O元素;Q的核电荷数为S和O的核电荷数之和,因此Q为24号元素Cr;在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是F元素。

(1)X、Y分别是S和C。

(2)XZ2和YZ2分别为SO2、CO2,它们的构型分别为V形和直线形。SO2在

水中的溶解度大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因为SO2为极性分子,CO2为非极性分子,而H2O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SO2较易溶于水。

(3)Q为Cr元素,Cr和Fe处于同一周期,即第四周期,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其价电子为3d54s1,因此它的最高化合价为+6价。

(4)E为F,HF的水溶液中,存在HF之间的氢键,HF和H2O之间的氢键,

H2O分子之间的氢键,即有:F—H…F、F—H…O、O—H…F、O—H…O。

答案(1)S C(2)V形直线形SO2因为CO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H2O 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大

(3)Cr四1s22s22p63s23p63d54s1+6

(4)F—H…F、F—H…O、O—H…F、O—H…O

(完整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检测题汇总.doc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第 2 章 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8小题 , 1 ~12小题每小题 2分, 13~ 18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B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中 C .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D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 2.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每个碳原子的 sp 2 杂化轨道中的一个形成大 π键 B .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大 π键 C .碳原子的三个 sp 2 杂化轨道只形成两个 σ键 D .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 σ键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 ) ①H 2O ②NH 3 ③ Cl - ④CN - ⑤CO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的一组是( ) A .CH 4 和 H 2O B . CO 2 和 Cl 2 C . NH 3 和 H 2S D . CS 2 和 BF 3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B .元素周期表中的Ⅰ A 族(除 H 外)和Ⅶ A 族元素间不能形成共价键 C .水分子可表示为 HO —H ,分子中键角为 180° D .H — O 键键能为 463 kJ mol · -1 ,即 18 g H 2 O 分解成 2 2 时,消耗能量为 2×463 kJ H 和 O 6. 1999 年报道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的正离子 N 5 + 的化合物 N 5 A sF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N 5 + 与 H 2S 是等电子体 B .N 5 + 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C .N 5AsF 6 化合物是共价分子 D .N 5AsF 6 化合物是极性分子 7.在乙烯分子中有 5 个 σ键、 1 个 π键,它们分别是( ) A .sp 2 杂化轨道形成 σ键,未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 π键 B .sp 2 杂化轨道形成 π键,未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 σ键

(完整word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检测题汇总,推荐文档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第2章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 1~12小题每小题2分,13~18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B.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中 C.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D.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 2.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的一个形成大π键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大π键 C.碳原子的三个sp2杂化轨道只形成两个σ键 D.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 ①H2O ②NH3③Cl-④CN-⑤CO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的一组是() A.CH4和H2O B.CO2和Cl2C.NH3和H2S D.CS2和BF3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B.元素周期表中的ⅠA族(除H外)和ⅦA族元素间不能形成共价键 C.水分子可表示为HO—H,分子中键角为180° D.H—O键键能为463 kJ·mol-1,即18 g H2O分解成H2和O2时,消耗能量为2×463 kJ 6.1999年报道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的正离子N5+的化合物N5AsF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5+与H2S是等电子体B.N5+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C.N5AsF6化合物是共价分子D.N5AsF6化合物是极性分子 7.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1个π键,它们分别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化学选修三,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能级与能层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

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B卷)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评卷(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A 2+3B22AB3反应来说,以下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快的是() A.v(AB3)=0.5 mol/(L·min) B.v(B2)=0.6 mol/(L·min) C.v(A2)=0.4 mol/(L·min) D.无法判断 解析:A项由v(AB3)=0.5mol/(L·min)可推出v(A2)=0.25 mol/(L·min);B项由v(B2)=0.6mol/(L·min),可得v(A2)=0.2 mol/(L·min),由此可知表示反应最快的是C项。 答案:C 2.(2009·杭州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解题时明确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是变量不再发生变化。特别注意A的状态为固体。由于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

相等,在刚性容器中整个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故A 、D 错;由于A 为固体,气体的质量在反应中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平衡状态,ρ=m V ,由于V 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平衡前后会发生变化,不变时即达到平衡,B 对;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均可表明达到平衡状态,C 对。 答案:BC 3.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答案:C 4.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 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 形管连通,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同时向外拉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拉动的距离相等,将会看到U 形管中液面(不考虑此条件下NO 2与水的反应)( )

高中化学选修3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节共价键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形成共价键的微粒、类型,能辨识物质中含有的共价键的类型及成键方式,了解键能、键长及键角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理解共价键中σ键和π键的区别,建立判断σ键和π键的思维模型,熟练判断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存在及个数。 一、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 1.共价键的形成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的粒子:一般为非金属原子(相同或不相同)或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 (3)本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即电子云重叠)产生的强烈作用。

(4)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1.7的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2.共价键的特征 (1)饱和性 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2)方向性 除s轨道是球形对称外,其他原子轨道在空间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的愈多,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越大,所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因此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共价键的特征及应用 (1)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 (2)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 例

1(2018·南昌高二月考)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价键的饱和性是由成键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决定的 B.共价键的方向性是由成键原子轨道的方向性决定的 C.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分子内部原子的数量关系 D.共价键的饱和性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有关 答案 D 解析一般地,原子的未成对电子一旦配对成键,就不再与其他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了,故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目决定了该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具有饱和性,这一饱和性也就决定了该原子成键时最多连接的原子数,故A、C正确;形成共价键时,为了达到原子轨道的最大重叠程度,成键的方向与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则共价键的方向性是由成键原子轨道的方向性决定的,故B正确;共价键的饱和性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无关,与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有关,故D错误。 二、共价键的类型 1.σ键 (1)概念:未成对电子的原子轨道采取“头碰头”的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叫σ键。 (2)类型:根据成键电子原子轨道的不同,σ键可分为s-s σ键、s-p σ键、p-p σ键。 ①s-s σ键:两个成键原子均提供s轨道形成的共价键。 ②s-p σ键:两个成键原子分别提供s轨道和p轨道形成的共价键。 ③p-p σ键:两个成键原子均提供p轨道形成的共价键。 (3)特征 ①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 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N2 B .HBr C .NH3 D .H2S 列物质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HF H2O NH3 CH4 B .CH4 NH3 H2O HF H2O HF CH4 NH3 D .HF H2O CH4 NH3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于氢键的存在,冰能浮在水面上;由于乙醇与水间有氢键的存在,水与乙醇能互溶。 B.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反应,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都属于取代反应。 C.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难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6.下列化合物中含有 2 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A. B A.丙烯分子中有 6 个σ 键, 1 个π 键 B.丙烯分子中 3 个碳原子都是sp 3杂化 C.丙烯分子属于极性分子 C. D . 7.下列关于丙烯(CH3﹣CH═CH2)的说法中正确的() 1.列化学键中,键的极性最强的是( A.C—F B.C—O C.C—N D.C—C 2.列物质中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是 A. A.N a2O2 B.HCHO C.C2 H4 D.H2O2 4.列各组分子中,按共价键极性由强到弱排序正确的是 3. A. C.

D.丙烯分子中 3 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8.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 .溴溶于CCl4 C .蔗糖溶于水 D .HCl 溶于水 9.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阿司匹林属于分子晶体 3 C.阿司匹林中C原子只能形成sp3杂化D.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 1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卤化氢分子中,卤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共价键的极性越强,稳定性也越强B.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C.判断A2B 或AB2型分子是极性分子的依据是:具有极性键且分子构型不对称,键角小于180°,为非直线形结构 D.非极性分子中,各原子间都应以非极性键结合 11.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是sp 2杂化的是() A.PBr3 B .CH4 C .H2O D .BF3 12 .用VSEPR理论预测下列粒子的立体结构,其中正确的() A.NO3-为平面三角形B.SO2为直线形 C.BeCl 2为V形D.BF3为三角锥形 13.已知A、B 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A

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集锦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知识点集锦) 一、共价键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以共用电子对形式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它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共价键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按电子云重叠的方式,共价键又可以分为键和键。 两个原子的电子云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是 键,其电子云图像为轴对称图形。键强度较大,不易断裂。 两个原子的电子云以“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是 键,其电子云 图像为镜面对称图形。键强度较小,不牢固,易断裂。s 电子云形式为圆球形,p 电子云为哑铃形。所以s 电子云只能形成 键,p 电子云既能形成键又能形成键。 判断键和键的一般规律是:共价单键是 键;双键中有一个键和一 个键;三键中有一个键和两个键。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越不容易被打断。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键的长短往往与原子半径的大小有关。 键角是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2CO 为直线形分子,键角为0180;2H O 为V 形,键角为0105;3NH 为三角锥形,键角为0'10718;4CH 和4CCl 为正四面体形, 键角为0'10928;白磷(4P )也为正四面体形,键角为0 60。三、等电子体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也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 多化学性质是相似的。如 CO 和2N 就是等电子体。2N 的结构式是,所以CO 的结构式是。 四、几种常见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及立体构型(重点记忆)

为什么以上五种分子会有不同的立体构型呢?为了解释这一现象, 提出了价 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五、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RP theory ) 价层电子对是指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电子对,包括键电子对和中心原 子上的孤电子对。我们可利用中心原子上 键的总数与孤电子对的总数和来推测分子或离子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RP 模型)。两者和为2,则VSERP 模型为直线形;和为3,则为平面三角形;和为4,则为四面体形。如2H O 的中心原子是o ,o 上有两个键和两对孤电子对,和为4,故2H O 的VSERP 模型 为四面体形。因有2对孤电子对上未连接原子,故其立体构型为 V 形。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1 ()2a xb ,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对于主 族元素来说,价电子数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鲍林杂化轨道理论是为了解释分子的立体构型提出的。我们可根据VSERP 模型来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若VSERP 模型为直线形,则为sp 杂化;VSERP 模型为平面三角形,则为2sp 杂化;VSERP 模型为四面体形,则为 3sp 杂化。举个例子,在甲烷中碳原子是3sp 杂化,乙烯中碳原子是2sp 杂化,乙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第二章测试题

2015-2016学年度03月考卷 一、单选题(48分) 1.下列关于共价键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B.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C.两个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 D. 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 2.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原子半径Y>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电离能Y可能小于X B.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强于Y对应的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大于H n X D.X和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级就是电子层 B.同一电子层中的不同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相同 C.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D.不同电子层中的s轨道的能量高低相同 4.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 B.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π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C.杂化前后的轨道数不变,但轨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D. 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分别为109°28′、120°、180° 5.下列物质的酸性强弱比较中,错误的是( ) A. HClO4>HBrO4>HIO4 B. HClO4>H2SO4>H3PO4 C. HClO4>HClO3>HClO D. H2SO3>H2SO4>H2S2O3 6.下列关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模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VSEPR模型可用来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 B.分子中价电子对相互排斥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 C.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 D.分子中键角越大,价电子对相互排斥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7.根据等电子原理,等电子体之间结构相似、物理性质也相近.以下各组粒子不能互 称为等电子体的是() A. O22+和N2 B. O3和SO2 C. CO2和N2O D. N2H4和C2H4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周期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以稀有气体结束 B. B的电负性和Si的相近 C. f区都是副族元素,s区和p区的都是主族元素 D.铝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钾的第一电离能 9.下列不能说明X的电负性比Y大的是( ) A.与氢化合时X单质比Y单质容易 B.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 C.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 D. X的单质可以把Y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原子的S能级电子云形状完全一样 B.原子的价层电子发生跃迁只能吸收能量,得到吸收光谱 C.某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 x23p y1违反了泡利原理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长、键能和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 、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化学键合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5.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氢键的物质。 要点精讲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 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4.等电子原理[来源:学§科§网]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 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σ π

2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 (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

江苏高考化学复习期末必看——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全归纳:第二章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 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4.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常见的等电子体:CO和N2 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都属共价键(2)配位化合物 ①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电离方程式:[Zn(NH3)4]SO4===[Zn(NH3)4]2++ SO42- 配合物内界稳定不电离参加化学反应,外界电离后参加反应

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资料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 构与性质)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ⅡA 族、第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P ②.元素电离能的运用: a. 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 I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b .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验证. 分析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如某元素的I n+1?I n,则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 (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 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 层.原子由里向 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 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 .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 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Ar]3d54s1、29Cu[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