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

专业:历史学

学生姓名:史晓亮

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学号:2010213239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

我是第一次接触《人类遗传与优生》这门课,但对于其中一些思想,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早已经接触过了。半个学期结束了,作为历史系的学生,下面我谈一谈中国历史上的优生胎教思想。

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产生了朴素的“优生”思想,并开始实践。我国古代人在选择配偶时,首先就考虑怎么才能生育身心健康的孩子。西汉思想家贾谊在《新书·胎教》中说:“谨为子孙婚妻嫁女,必择孝详世世有行义者。如是,则其子孙慈孝,不敢淫暴,倘有不善,三族辅之。故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庚之心,两者不等,各以其母。鸣呼戒之哉,无养乳虎将伤天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古人为子孙后代选择妻子,都要选择那些世世代代家风好的女子。选这样的女子做妻子,生育的孩子就会有好的品德,不会胡作非为,假若有不良的行为,母亲家族的人还会帮助教育。好人家的女子生的孩子品德就会好,家风不良家庭的女子生的孩子就会品德不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经过2000年历代学者、中医学家的研究,以及宫廷内外的推行,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胎教思想体系。

西汉政治家贾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系统地论证胎教问题的一位学者。他在自己撰写的《新书》中专有“胎教”一章。他认为对胎儿实施多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提出胎教的目的在于“正礼”,即孕妇生活中的一切内容都应该符合“礼”的要求与规范。同时代的另一位学者刘向著有《列女传》,涉及胎教方面的内容更为广泛,他认为胎儿能够感知母体内、外的刺激,提出孕妇的身心健康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胎教的目的在于“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东汉杰出思想家王充对胎教颇有见解,他认为人之性所以有贤愚善恶,并非天意的结果,而是人在受胎时所禀受的天性有厚有薄,“故性有善恶也”。

南北朝著名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有“教子篇”,他认为家庭教育越早越好,早到何时?他主张从胎儿开始,要求孕妇安居闲静、谨守礼法,使胎儿受到良好的影响。

南宋礼学大师、著名教育家朱熹,一生很重视儿童教育,对胎教也颇感兴趣,

他十分赞颂周文王之母太任,称赞其性端‘诚庄,唯德是行,能胎教。他说:“端正纯一、诚实庄肃,性之美也,唯德是行,行之美也……太任性行既美。”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一书中,提出教育儿童必须从胎教入手。也进一步阐明了逐月养胎之法。宋朝陈自明撰《妇人良方大全》及《便产须知》则忠告孕妇“勿乱服药、勿过饮酒、勿妄针灸……”“勿举重、登高、涉险……时时行步,勿劳力过伤……衣毋太温,食毋太饱”。到了明清胎教理论更加完善,康有为在其《大同书》中,主张建立以提高人口质量的胎教院。

可见,古代学者已经十分注意孕妇的衣食住行,情志视听等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并提出了实施胎教的具体内容及方法。虽然这些理论尚缺乏科学考察和论据,但不无道理,而且有些观点和现代胎教理论也是十分吻合的。

胎教与胎养有联系,又有区别。胎教侧重于通过对母体的精神和心理状态的调理,以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进行早期智力教育。胎教一般始于妊娠三月以后,因为古人认为此时胎儿方开始定型和接受胎教。

胎教的内容多以女性在妊娠期的"七情"调节和以真、善、美的言行去影响、感化胎儿,以达优生目的,奠定下日后成材的基础。对于胎教,今日亦认为,胎儿并非无知的生命,随着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能不断吸收通过母体传入的各种信息,故人的聪明才智,孕育启蒙于胎儿期,是以古人对胎教的倡导,值得今人继承与发扬。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优生思想,但这一史实至今尚不为大多数国人所知。本文从浩若烟海的历史典籍里撷取若干反映优生思想的史料片断,以期使读者们窥一斑而知其全豹,明了优生思想同节育思想一样,也是中华民族迭代相传的生育观念。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理当继承发扬的光辉遗产。

一、力陈早婚之害,提倡晚婚、节欲、少生

古代由于生活、医疗水平低下,人口养育繁衍颇为不易,而密集型劳动和战争频仍又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故在整个古代,早婚、早生、多育一直是居支配地位的生育观念。早婚早生多育所显露出来的种种弊端,必然引起医学家和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家们的注意。自西周起,即不断有人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揭露早婚早生的弊害,提倡晚婚、节欲、少生。西周时期对贵族子女婚配的年龄规定“令男三十而取(娶),女二十而嫁”,可以说是中国倡行晚婚的最早记载。

西汉宣帝时,谏大夫王吉对汉高祖以来推行的早婚多育政策提出批评。《汉书?王吉传》记载他的意见说:“吉以为夫妇,人伦大纲,寿夭之萌也。世俗婚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即是说,早婚者年龄太轻,不具备作为父母必备的生儿育女知识,一方面导致人口死亡率高,同时也不利于幼儿的教育成长。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其所著《论衡》中,多处表达了他对传统的早婚、早先、多育观念的反对意见。他从遗传学的角度指出:人的素质同其父母的禀性密切相关,若“禀得坚强之性,则气渥厚而体坚强”,反之则“气少泊而体”羸窳”;父母的身体强弱决定着子女的寿命长短,“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其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王允进一步解释须节欲少生的道理说:“妇人疏乳者(生子少)者子活,数乳(生子多)者子死。何则?疏而气渥,子坚强;数而气薄,子软弱也。”

东汉的另一名学者桓谭在其所著的《桓子新论》中也揭露早婚多育的弊害说:“后世遭衰薄弱气,嫁娶又不时,勤苦过度,而以身生子女皆俱伤,而筋骨血气不充强,故多凶短折,中年夭卒。”

南齐大夫褚澄有《褚氏遗书》十卷传世,之中也表达了著者的晚婚优生思想。同王允一样,褚澄也从遗传学的角度指出早婚的害处说:“男子精未通而御女以通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是以父一体废,则子一肢不肖,其母一目亏,则子一目不肖。”

褚澄指出男女婚配的年龄差别应该适当,交合生育必须男女身体强健时为之,否则将有害于夫妇并祸延子女:“父少母老,产女必亡,母壮父衰,生男必弱。古之良子,首察乎此。补羸滋血,女则壮脾,补弱男则壮脾节次。羸女宜近时而嫁,弱男宜待壮而婚,此疾外所务之本,不可不察也。”褚澄提出女子二十三四岁、男子三十岁为嫁娶的最佳年龄,并告诫夫妇婚后应节制房事,少生育子女,若纵欲,“合而令男子多”,则“历枯虚人”,多生孩子“产乳众”,将“血枯杀人”。褚澄还第一次对《周礼》的晚婚规定作了较科学的解释。他在《问子》篇说:“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用阴阳气完时而后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也,阴气早泻,未完而伤,未实而动,是以交而

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寿。”在1400多年前,褚澄能有上述认识,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褚澄之后,宋代医科大夫陈自明撰著《妇科良方》一书,书中多处援引《褚氏遗书》关于晚婚优生的论述。陈自明强调夫妇生育前应作好体检,指出:“凡欲求子,当先察其夫妇有无劳伤痼疾,而依方调治,使内外和平,则有子矣。”

明代万历进士袁黄于万历十八年(1590)刊行《祈嗣真诠》一书,书中也劝告世人节育少生,袁黄指出多欲将导致“难受妊”、“半产”(早产)和“产而多夭”的危险。如《聚精篇》说:男子“十六而真精满,五藏充实,始能生子。然自至精既泄之后,则真体已亏,元形已凿,惟籍饮食滋生精血。不知持满,不能保啬,所生有限,所耗无穷,未至中年,五衰尽见,百脉俱枯,虽施泄而不能成胎,虽结胎而不能寿考矣。是以祈嗣者,务实其精,远则经年独宿,近则数月一行。庶几乎其可也。”

清乾、嘉、道以来,因封建赋税和地租剥削的日益加重,土地大量集中,使得相对过剩人口不断增加,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耕地面积增长的速度,更加剧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江宁(南京)人士汪士铎在其解救人满为患的“救乱之方”中,也指责早婚早生多育为“陋习”,提出晚婚节育,主张“男三十而娶,女二十五而嫁”。

光绪二十八年(1902),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撰《禁早婚议》,从更加科学的意义上力陈早婚有害于“养生”、“传种”、“养蒙”、“修学”、“国计”等种种弊端,呼吁中国社会改良“必自戒早婚始”。

二、提倡实施胎教

我国古代很早便已了解到胎教对胚胎和胎儿发育的作用。把胎教看成优生优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极力推崇并倡导实施胎教。

西汉英年早逝的政论家贾谊著有《胎教》一文。具体表述了他的胎教思想。贾谊认为中国最早的胎教可以上溯至西周成王姬诵的母亲:“周妃后妊成王之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贾谊描述西周的“胎教之道”说:“王后有身,七月而就蒌室。太师持铜而御户左,太宰持斗而御户右,太卜持蓍龟而御堂下,诸官皆以其职御于门内,比三月者,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则太师抚乐而称不习;所求滋味非正味,则太宰荷斗而不敢

煎调,而曰不敢以侍王太子。”

西汉除贾谊外,还有不少学者推崇胎教。如西汉刘向在其所撰《列女传》中记载说:“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成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

与董仲舒同时的博士韩婴也称赞孟子的母亲“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有方。

东汉王允强调父母的品德、性格、体态对子女的遗传影响,认为“或仁或义,性求乖也。动作趋翔,性格诡也,而色或白或黑,身形或长或短,至老相配,不可变易。”“母不谨慎,心妄虑邪,则子长大,狂悖不善,形体丑恶。”同时还指出,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遭到恶物象”,即受到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将给胎儿带来不良的后果。如阴历二月夫妻交合闻得雷声,因胎气受损,生下来的婴儿往往是畸形和“喑聋跛盲”,如“孕妇食兔”,生下的婴儿就可能是“兔唇” 。因此,为了生育健康智慧的婴儿,顺施之以胎教,做到“子在身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非正色目不视,非正声耳不听。”

南北朝颜之推撰有《颜氏家训》流传于世。书中也特别提到西汉以来诸学子推崇的胎教,对“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的“圣王胎教之法” 尤其赞赏。

明袁黄也指出夫妇的品格脾性对生育有重要影响。认为“就生子一节言之,忍者多不育,好戕物命者多不育,洁己而德甚者多不育;舞机御物者,育而不肖;或遇祸机深者必绝嗣们多怒、多欲者必难受妊,或妊而半产,或产而多夭”袁黄从医学的角度说明多怒、酗酒及过度辛劳对生育的害处说:“怒而伤肝而相火动,动则疏泄者用事,而闭藏不得其职,虽不交合,亦暗流而潜耗矣。是故当息怒。”“目劳于视,则血以视耗,耳劳于听,则血以听耗,心劳于思,则血以思耗”,而酗酒“一夜大醉,精随薄矣”,故只有避免过度劳累,不贪杯酗酒,才能“聚精”、“生精”、“养精”。袁黄还特别强调了夫妇双方感情融洽对优生优育的积极意义,指出:“生人之基,全在室人。世之求嗣者。但知广室,而不知和室也。广而不和,则相妒相嫉,育必艰矣。古云妇人和乐,而后有子。又云天地和,而后万物育;夫妇和,而后子嗣昌。世之求嗣者,当使闰门之内,蔼如琴瑟,而后可广育也。”

随着医学的发展,胎教自宋以后逐渐形成了“外象内感说” 的理论。孕妇是母子复合体,胎儿虽深居母体内,但母体的变化及外部环境均可波及遗传物质和胚胎,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在怀孕期间对胚胎和胎儿施以胎教的作用,已得到现代科学的肯定。中国古代具有如此悠久丰富的胎教思想,我们理当引为骄傲。

三、严禁近亲结婚

人类在其发展最初阶段,两性关系是杂乱的性交关系,不成其为婚姻。《吕氏春秋?恃君览》说:“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有下长幼之道。”后经漫长的岁月,婚姻关系系经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逐渐过渡到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的这一演变过程,是生产方式演进的必须伴随。同时也是人们对近亲结婚弊害的认识深化过程。先秦的《左传》、《国语》、《礼记》等书均有关于禁止近亲结婚的记载。如《礼记?内则》要求:“娶妻不娶同姓”。为何不娶同姓呢?《左传》解释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也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封建社会初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制度制约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许多家族或村寨之间虽“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的居住环境里的同姓自然血缘关系接近,多为近亲,近亲结婚生育显然不利于人口的正常繁衍。

秦汉以来,我国不仅民间对近亲结婚有许多限制,政府也明令严禁近亲结婚。如明洪武初,婚姻律即明文规定民间姑舅及两姨子女,法不得为婚。可见古人对近亲结婚的弊害已十分明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近亲结婚造成下一代遗传病的约占81%,比正常随机结婚夫妻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机会高150倍。近亲结婚生育的子女,痴呆病患病者的发病率是一般发病率的145倍。古人的遗训我们确应认真记取。

四、重视优育

优育即对出生子女的科学养育。古代思想家们在优育方面,也有不少值得称道的见解。《周礼》、《礼记》、《小戴礼记》、《大戴礼记》等均十分强调子女后天的教育。《大戴礼记?保傅》认为启蒙教育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刻,教育应在“赤子”时即开始,因为“心未疑而先教谕,则化易成也”,“少若成天性,习惯之为常”。《礼记?内则》对婴儿从呱呱坠地到“三十而有室”、女“二十而嫁”的逐年教

育内容均有周详的安排。

东汉王允在推崇胎教时,也特别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它可以决定人的一生。“贤不肖在此时矣”,要求幼儿“及长,置以贤师良傅,教君臣父子之道”。王允以“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染自黑”为例,来说明后天的教育氛围对人的品行的作用,指出:“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

颜之推对子女的优育也很重视。认为一般人家在无条件行“圣王胎教之法”的情况下,可从幼教抓起,“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矣。”如果错过“人生幼小,精神专注”的良机,及待“骄慢已习,方复制止”,则将事倍功半,甚而积重难返。颜之推告诫为父母者教育子女不可以棍棒相加,动辄“楚楚惨其肌肤”,而应“思勤督训”,循循善诱;并做到一视同仁,不偏爱偏宠,认为“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颜之推还谈到子女的教育环境问题,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类狎,墨溃淘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是以与善者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之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故“君子必慎交游焉”。

初唐诗僧王梵志在其通俗语体诗中对早婚、早生、多育的传统生育观念多有抵触。他对幼教也颇重视。曾作诗说:“养儿莫徒使,先教勤读书”,“养儿从小打,莫道怜不笞。长大欺父母,后悔定无疑”。除了以棍棒严教,父母还须言传身教:“欲得儿孙孝,无过教及身”。

明清之际的学者陆世仪认为幼儿时期“家庭之教最急”,他强调身教的重要性说:“教子须是以身率先,父兄未尝着意督率,而规模未定,性情好尚,辄酷其父,皆身教为之也。”

优育除包括幼儿品德智能的培育,还包括身体素质的锻炼。对此,古代也有不少思想家强调幼儿应有一定的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以使其获得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即告诫育儿夫妇说:“凡天和暖无风,令母将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气凝所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病疾。若藏于在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堪风寒也”。其语言简意赅,科学阐明了育儿保健之方。

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有关胎教的论述颇多。

西汉刘向的《烈女卷》中讲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馨诵诗书,道正色。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父母者…”

贾谊在《新书?胎教》中记有:“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渲,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医心方?求子》中的胎教之道记述的更为详尽:“凡女子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声,勿听恶语,省淫语,勿咒诅,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勿下坂,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遂今男女,如是聪明,智慧,忠真,贞良,所谓胎教是也。”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妊娠候》中记有“子欲端正庄严,常口谈正言,身行正事”,提出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

相传孟子之母曾说过:“吾怀孕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源经训诂》有“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乱言,不食邪味,常行忠孝友爱、兹良之事,则生子聪明,才智德贤过人也。”

传说中的后稷母亲姜源氏怀孕后,十分注重胎教,在整个怀孕期间保持着“性情恬静,为人和善,喜好稼穑,常涉足郊野,观赏植物,细听虫鸣,迩云遐思,背风而倚。”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养胎》一书中记有“调心神,和惰性,节嗜欲,庶事清静”,并阐明了逐月养胎法。

宋代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总论》中记有“立胎教,能令人生良善、长寿、忠效、仁义、聪明、无疾,盍须十月好景象”,“欲子美好,玩白璧,观孔雀。”

清代未年的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中提出创建“人本院”即“胎教院”的主张。

民国初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蔡元培选集?美育实施的方法》中也提出设立“胎教院”的建议。

综观以上所述,可知我国很早以来便已经注意到优生、优育、优教的重要性。一些有识之士早就有关于胎儿生活在母腹中时能够接受母亲言行感化的朴素认识,已经认识到人的情感活动可以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并通过母体传递给胎儿。母胎之间是一脉相通的。所以主张孕妇必须“严守礼仪,清心养性”,“受胎之始,喜怒哀乐,莫敢不慎”等等,以预防疾病的发生,避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或形成畸形。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和许多现代学者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是中国古代思想海洋中耀眼的一朵浪花,值得我们学习和品味。这些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最新孕妇胎教培训知识之胎教从什么时候开始

最新孕妇胎教培训知识之胎教从什么时候开始 妈咪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漂亮、活泼。而且在当今社会,孩子智力超群,才能出众,才能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人才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必须从胎儿做起,那么胎教 真的有用么?胎教从什么时候开始? 疑问1:胎教是否真的有用? 很多准妈妈每天不厌其烦地跟腹中“宝宝”说话,听音乐,做抚摸,难免心中会问,胎教对胎儿真的有效吗? 随着现代医学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胎宝宝在母体内 不但仅是个单纯的营养索取者,随着他(她)逐渐“长大”,他(她)的 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无时无刻不在接收来自母体内外的信息。他(她) 能感知母亲的心跳,甚至还能“体察”母亲的情绪和精神活动。母亲 和胎儿之间的种种奇妙的联系最终构成了胎教实现的基础。 能够说,胎教虽不能创造奇迹,却能够激发胎儿内部潜能,让他 在生命之初接受良好有益的教育。所以,胎教应该属于优生学范畴。 疑问2:胎教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4个月的胎儿对光线就很敏感,5~6月的胎儿就开始有触觉,7~ 8月的胎儿就有了听力。在胎儿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完善的过程中,孕母受到外界良好的刺激,导致心理的良好状态,促使内分泌等的平衡协调,通过血液流经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从而有利胎儿生理特别是大脑 的发育,达到胎儿天资向良好的方向发展的目的。 胎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十月怀胎,关键是准父母要有耐心 和恒心,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准父母生活 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5分钟怀着轻松的心情与胎宝宝亲密交流, 给胎宝宝以良好的刺激!

怀孕5个月起,就能够对胎宝宝实施音乐胎教了,母子同听,每 日两次,每次20~30分钟。怀孕6~7个月的时候能够安排几首胎教 音乐轮流播放给胎儿听。 疑问3:胎教的重点究竟是什么? 很多的准妈妈为了孕育一个聪明宝宝,不停地和胎宝宝一起“学习”,弄得自己很疲惫.究竟科学的胎教是什么,胎教的重点又是什么呢? 专家提醒准父母,胎教本身是为了促动胎儿期的感官功能的发育,并不是说真正让胎儿“学习”音乐,“学习”外语,甚至更多的东西。 准妈妈的体内环境是胎宝宝生长小环境,怀胎十月,准妈妈的生 活和心情与胎宝宝的健康成长密不可分。从这个点来说,不要把胎教 单纯的理解为仅仅针对胎儿的教育,准妈妈同时也要注重自己的生活 情绪。 那么只要是对胎儿有益的事情都能够归入胎教的范畴。大到环境 的改善、情绪的调节,小到听音乐、散步、和宝宝说悄悄话都是胎教 的内容。有句话说的好,的胎教源自准父母的生活。放松心情,愉快 地接受一个聪明活泼的小天使降临吧!

第一章第一节古代的胎教

古代的胎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古代胎教的产生与发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重点知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古代的胎教,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育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点 古代胎教的发展。。 三、教学难点 古代胎教的发展及产生。 四、教学方法 1、讲述法 2、谈话法: 3、比较法 4、直观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1、方法: 采用传统导入法,和学生一起回顾前几节课的核心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依据: (1)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2)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遗忘规律,做到及时复习 (二)新授内容 1、胎教的产生 (1) 内容提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实施胎教的国家,三千多年前西周,最早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理论依据:外象内感

目的:“正本慎始”,培养圣明君主、理想后代 对孕妇严格要求: 优生:同姓不婚 饮食——割不正不食 视听——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 言行举止——口不出敖言,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 情绪——独处不倨,虽怒不骂 (2)方法:谈话法,讲述法等 (3)时间:15分钟 2、胎教的发展 (1)内容提要: ①、早在2000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胎病”的 论述。到了汉代,各种书籍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胎教内容的记载和论述,初步形成了胎教学说。 ②、到了宋代,名医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就立有“胎教论”,对 胎教进行了专篇论述。到明代,胎教学说更进一步完善起来,成为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学说,并且对清代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清代的陈梦雷等人在编辑《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时,就把历代关于胎教学说的内容汇集在一起,立为“小儿未生胎养门”,列入儿科分卷之首来给以强调。 ③、《史记》记载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对其子进行胎教的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史记》其中记载了“太任者,文王之母,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 ④、在《大戴礼记》中记载:“周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亻差,笑而不渲,独处而不倨,虽怒不詈,胎教之谓也。”这段记载是说,周武王的儿子 候,对坐立姿势都很讲究,虽然愤怒也不骂人,结果成王长大后也很聪明。 ⑤、隋代著名医生巢元方,唐代“药王”孙思邈,明代的虞博、郭子章、 万全等人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说明了胎教的内容与方法。宋代名医陈自明在他著作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中,就强调指出:“胎教产图之书,不可谓之迂而不加信。 (2)方法:讲述法谈话法 (3)时间:20分钟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 专业:历史学 学生姓名:史晓亮 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学号:2010213239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 我是第一次接触《人类遗传与优生》这门课,但对于其中一些思想,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早已经接触过了。半个学期结束了,作为历史系的学生,下面我谈一谈中国历史上的优生胎教思想。 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产生了朴素的“优生”思想,并开始实践。我国古代人在选择配偶时,首先就考虑怎么才能生育身心健康的孩子。西汉思想家贾谊在《新书·胎教》中说:“谨为子孙婚妻嫁女,必择孝详世世有行义者。如是,则其子孙慈孝,不敢淫暴,倘有不善,三族辅之。故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庚之心,两者不等,各以其母。鸣呼戒之哉,无养乳虎将伤天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古人为子孙后代选择妻子,都要选择那些世世代代家风好的女子。选这样的女子做妻子,生育的孩子就会有好的品德,不会胡作非为,假若有不良的行为,母亲家族的人还会帮助教育。好人家的女子生的孩子品德就会好,家风不良家庭的女子生的孩子就会品德不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经过2000年历代学者、中医学家的研究,以及宫廷内外的推行,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胎教思想体系。 西汉政治家贾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系统地论证胎教问题的一位学者。他在自己撰写的《新书》中专有“胎教”一章。他认为对胎儿实施多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提出胎教的目的在于“正礼”,即孕妇生活中的一切内容都应该符合“礼”的要求与规范。同时代的另一位学者刘向著有《列女传》,涉及胎教方面的内容更为广泛,他认为胎儿能够感知母体内、外的刺激,提出孕妇的身心健康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胎教的目的在于“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东汉杰出思想家王充对胎教颇有见解,他认为人之性所以有贤愚善恶,并非天意的结果,而是人在受胎时所禀受的天性有厚有薄,“故性有善恶也”。 南北朝著名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有“教子篇”,他认为家庭教育越早越好,早到何时?他主张从胎儿开始,要求孕妇安居闲静、谨守礼法,使胎儿受到良好的影响。 南宋礼学大师、著名教育家朱熹,一生很重视儿童教育,对胎教也颇感兴趣,

论胎教与优生

论优生与胎教 1 胎教概述 胎教与优生的含义胎教是指在妊娠期间为有利于母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对母亲的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优生是优化生育的简称。通俗地说,优生就是生个优秀的宝宝。到底怎样才算优生,众说纷纭,目前尚无一种普遍认可的说法。 胎教与优生的由来最早研究胎教的是中国。早在西汉初戴德所辑的《大戴礼记》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周后妃任成王于身,立而不踱,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意思是说周后妃怀孕时,站、坐都规矩端正,即使独处也保持谦恭,虽然发怒也不骂人,这就是胎教。清代未年的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中也曾提出创建“人本院”即“胎教院”的主张在国外,近几十年来,胎教科研的报告不仅在许多国家新闻报刊上常有报道,而且在英美日等国的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上,也经常有对胎教的研究报告,拒有关实验研究,认为胎儿可以听到母亲的和母体外边传人子宫内的声音,包括说话和音乐,胎儿有辨别不同声音的能力,对声和光均有反应能力。研究认为胎儿是有记忆力的,在宫内是可以学习的。 胎教与优生的关系简单地说,优生是胎教的目的,胎教是优生的一种手段。 2 胎教的方法与作用 人们普遍认为个体的可塑性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的,因而对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一位日本著名学者主持的“英才制造工程试验”

对127名孕妇进行胎教指导,结果在她们所生的孩子中有71%的儿童智力超常。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胎教的方法形形色色,诸如规定孕妇活动内容和范围;限制孕妇饮食;规范孕妇行为方式和情绪状态;让妊妇天天看俊男靓女照片;定时抚摩孕妇腹部;给胎儿放音乐等。尽管胎教的方法不胜枚举,但归纳起来,大抵也就两大类。一类是给孕妇和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类是给孕妇和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为了给孕妇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胎儿的生理更加健康正常地发展,人们常常采用如下一些方法。 慎寒暑受孕以后孕妇由于生理上发生特殊变化,很容易受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尤其是风寒之侵,易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儿,故而注重胎前的摄养,慎起居,适寒温,甚为紧要。” 节饮食,戒生冷饮食是母体的重要营养来源,而胎儿的营养来源于母体的气血。<万氏女科》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忌饱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平和之气以养其胎,则胎之完固,生子无疾”。 忌房事怀孕以后,应禁房事,特别是在怀孕头3个月和7个月之后。房事会刺激宫颈而引起宫缩,加之在房事中有可能将细菌带入孕妇体内,严重者会造成感染,因而这前、后两期,应忌房事。否则“分其养孕之力”,“扰其固孕之机”,“形体劳乏”,甚而造成流产、难产,“生子多疾”。 适劳逸按中医的说法,太逸则气滞,太劳则气衰。因此,受胎之后,适当活动,使气流通,百脉和畅,自无难产。若好静恶动,使气停血

古代胎教 思邈胎教建议

古代胎教思邈胎教建议 怀孕初期 1、怀孕第一个月为“始胚” 是胚胎成形期。饮食上多吃大麦类的食物,少吃有腥味和辣味的东西,以熟食为主。生活上要避免劳累及心情不安或恐惧。此时睡得安稳很重要,除了环境安静之外,准爸爸也尽量不要去“打扰”准妈妈。 身体不适:服用“乌雌鸡汤”。 动到胎气:服用“补胎汤”。 2、怀孕第二个月为“始膏” 是重要器官的成形期,要避免胎儿受到惊吓。准妈妈饮食上要忌吃辛辣和热性的食物,居住环境以不吵闹为宜,房事能免则免。 身体不适:服用“艾叶汤”。 动到胎气:服用“黄连汤”。 3、怀孕第三个月为“始胎” 头、身体、四肢愈见明显,正式进入胎儿期。如果希望孩子长得美好,可多观赏玉器,多上博物馆;如果希望孩子性情贤良,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正所谓外象而内感。这个月因是胎儿成形期,你更要调适心情,尽量不要悲伤、忧虑、生气,以免惊动胎气。 身体不适:服用“雄鸡汤”。 动到胎气:服用“茯神汤”。 怀孕中期 4、怀孕第四个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

是血液循环发展的重要时期,宜多吃壳类食物和鱼,以使胎儿盛 血气以通耳目,而行经络。此时期也是胎儿器官机能发展成熟的阶段,你要静形体和心志,饮食有所节制。 身体不适:服用“菊花汤”。 动到胎气:服用“调中汤”。 5、怀孕第五个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 是胎儿累积元气的时期。可多吃米饭、麦类的食物。不可饿过头 或吃太饱,不宜吃热性或易口渴的食物,也不要太劳累。 身体不适:服用“阿胶汤”。 动到胎气:服用“安中汤”。 6、怀孕第六个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 是胎儿长肉的时期。此时孕妇能够在不疲累的前提下多走动,多 看动物野兽(常跑动物园),有助胎儿肌肉坚实有力。这时候胎儿的视 觉和味觉系统已发育成熟,各种食物都能够尝试,以培养胎儿全方位 的口胃,避免未来偏食;也不要暴饮暴食,让孩子养成饮食的坏习惯。 身体不适:服用“麦门冬汤”。 动到胎气:服用“紫胡汤”。 怀孕末期 7、怀孕第七个月“始受广精以成其骨” 是胎儿骨骼长大的时期,孕妇要多做些摆动四肢和伸展的动作, 居住的环境要避免燥热,吃的东西要避免性寒的食物,可多吃米饭, 是谓“养骨而坚齿”。另外还要避免生气、号哭,衣着要注意保暖, 不要吃冷的和冰的食品。身体不适:服用“葱白汤”。动到胎气:服 用“杏仁汤”。

孕妇胎教故事大全(打印版)

孕妇胎教故事大全 父亲的胎教方法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婴儿,即使不熟悉的女性逗他,他也会微笑,而父亲逗他则反而会哭,别说其他的男性了。这正是孩子从胎儿期到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对男性的声音不熟悉造成的。为了消除孩子对男性包括对父亲的不信任感,所以,在呼唤胎教中父亲应该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声学研究表明:胎儿在子宫内最适宜听中、低频调的声音,而男性的说话声音正是以中、低频调为主。因此,父亲坚持每天对子宫内的胎儿讲话,让胎儿熟悉父亲的声音,能够唤起胎儿最积极的反应,有益于胎儿出生后的智力及情绪稳定。 1.父亲的开场白和结束语 父亲在开始和结束对胎儿讲话的时候,都应该常规地用抚慰及能够促使胎儿形成自我意识的语言对胎儿讲话。开场白结束语的设计可以如下:开场白的语言是:“宝贝(或者叫乳名),我是你的爸爸,我会天天和你讲话,我会告诉你外界一切美好的事情。”对话结束时,要对胎儿给予鼓励:“宝贝学习很认真,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愿我对你讲授的一切都能对你将来的人生有用。好吧,今天就学习到这儿,再见!”在可能的情况下,父亲应每天和胎儿对话,这样才能加深与宝宝的感情。 2.具体与胎儿对话的方法 丈夫可以让孕妻坐在宽大舒适的椅子上,然后由妻子对胎儿说:“乖孩子,爸爸就在旁边,你想听他对你说什么吗?”这时,丈夫应该坐在距离妻子50厘米的位置上,用平静的语调开始对话,随着对话内容的展开再逐渐提高声音,不能一下子发出高音而惊吓了胎儿。讲授的话题最好事先构思好,先拟定一篇小小的讲话稿,稿子的内容可以是一段优美动人的小故事、一首纯真的儿歌、一首内容浅显的古诗,也可以谈自己的工作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用诗一般的语言,童话一般的意境,告诉孩子外面的这个美丽新世界。 胎教有哪些方法 现代医学证实,胎儿确有接受教育的潜在奇能,主要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来实现的。孕26周左右胎儿的条件反射基本上已经形成。在此前后,科学地、适度地给予早期人为干预,可以使胎儿各感觉器官在众多的良性信号刺激下,功能发育得更加完善,同时还能起到发掘胎儿心理潜能的积极作用,为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奠定下良好基础。因此,孕中期正是开展胎教的最佳时期,万万不可错过。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胎教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音乐胎教法 主要是以音波刺激胎儿听觉器官的神经功能,从孕16周起,便可有计划地实施。每日1次~2次,每次15分钟~20分钟,选择在胎儿觉醒有胎动时进行。一般在晚上临睡前比较合适,可以通过收录机直接播放,收录机应距离孕妇1米左右,音响强度在65分贝~70分贝为度。亦可使用胎教传声器,直接放在孕妇腹壁胎儿头部的相应部位,音量的大小可以根据成人隔着手掌听到传声器中的音响强度,亦即相当于胎儿在子宫内所能听到的音响强度来调试。腹

古代胎教-中国古代胎教六原则

古代胎教:中国古代胎教六原则 导读:本文古代胎教:中国古代胎教六原则,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我国古代胎教的理论基础和要求,我国古代对世界万物之间的相互感应现象十分重视,比如在《周易》一书中就有阴阳二气相互感应的描述。同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观察到母子之间有许多类似之处,所以除遗传因素之外,母亲的言行举止也可能影响到腹中的胎儿,因此就构成了古代胎教的理论基础。于是,在这种朴素的理论基础支撑下,便产生了对胎教一系列要求。 我国古代对胎教的要求首先是从医学角度指出的。中医学认为,如果准妈妈受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的倾入,就会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儿,因此提出了“慎寒温”的具体要求。同时还对不注意“慎寒温”而遭受“六淫”之侵带来的危害:“胎前感冒外邪,或染伤寒,郁热不解,往往小产堕胎,攸关性命。” 因此,准妈妈怀孕后应根据生理上发生的特殊变化,而注重胎前保养,适应寒温变化。同时,还要谨慎起居,注意劳逸适度。因为中医认为,人禀气血以生,胎赖气血以养,所以准妈妈怀孕后如果适当运动,就可使血气通流,百脉和畅,但不要举止无常,攀高负重;如果好逸恶劳,以贪吃贪睡的方法养血,不仅达不到预想目的,甚至会使气停血滞,而导致难产。 古代胎教还要求准妈妈要做到调适情志。中医学认为:“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右所逆,即致子疾。”所以在《在增补大生要旨》一书中指出:“盖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意思是说,怀孕不仅是女性生理的一个特殊过程,而且在心理上也同样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和反应,也就是所谓情志的

变化。因为,准妈妈怀孕后应该情志舒畅,遇事乐观,心境平和,不要喜怒无常,动不动大动肝火,甚至经常恼怒,以免影响准妈妈和胎儿的健康。 古代胎教也注重知识胎教的作用。我国中医儿科学的鼻祖钱乙在其《钱氏儿科学》一书中谈到“欲子女之清秀,居山明水秀之乡,欲子女之聪俊者,常资文学艺书”。 古代胎教更重视准妈妈的道德修养。比如清代贺兴思在《三字经注解备要》中提出“端心正坐,清虚和一,坐无邪席,立无偏倚,行无邪经,目无邪视,口无邪言,心无邪念,无妄喜怒,无得思虑。”等准则,认为准妈妈如果能做到心怀坦荡、言语大度、行为端庄,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胎儿都是非常有益的。 古代医圣孙思邈等提出的胎教六项原则 我国古代许多医药学家,对准妈妈在妊娠期间的情志调适,生活环境以及应该注意的有关事项都有要求和建议。比如被称为医圣的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经过对胎教的专门研究,归纳了以下六项原则: 谨慎起居:劳逸适度,起居有序,忌贪吃贪睡,忌负重物。 调节饮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忌辛辣生冷。 调理情志:静心节欲,心胸开阔,遇事乐观,忌闷闷不乐,心情败坏。 慎对寒温:注重胎前保养,忌风寒侵袭,以防感染疾病。 节制房事:房事有度,忌求一时之欢,导致伤胎。 戒酒避毒:酒能伤胎,宜戒佳;减少服药,慎灸穴位,避免流早。

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公元前 384——前 322 年 ) 是古希腊知识渊博并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是继柏拉图之后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他以较为现实的态度和实证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的教育问题,将古代西方教育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 一、生平与世界观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古代希腊,从小受过良好的贵族教育 ,17 岁时来到雅典的阿加德米学园学习 , 师从柏拉图达 20年之久。柏拉图死后 , 他离开学园周游各地。 42 岁时 ,亚里士多德应马其顿王的邀请,担任年仅 13 岁的王子亚力山大 (Alexmdms) 的老师。公元前 335 年 , 当亚历山大继任主位时 , 他毅然返回雅典 , 创办吕克昂学园。亚里士多德是一位博学的思想家。他研究了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法学、经济学和教育,几乎在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都有丰富的研究成果。据说他的著述共有400多卷,主要是他在吕克昂的讲稿。其中与教育相关的主要是《伦理学》和《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和心理学以其灵魂学说为基础。他认为人由肉体和灵魂构成。灵魂包括非理性和理性。前者指欲望、本能、感觉;后者指思维、推理。人在婴儿时期犹如一块白板,在外界事物刺激下产生的感觉是认识的起源。但由感觉所得的经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人的理性灵魂具有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能力。人的理性灵魂又包含被动的理性和能动的理性。前者在感觉记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随身体的死亡而消逝。能动的理性则不以感觉记忆的发展为基础,也不随身体的死亡而消逝,它来于神又归于神。在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观点中有强烈的唯物主义倾向和辨证法因素,但最后还是陷入唯心主义。 亚里士多德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社会政治学说和伦理学说。他认为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人不可能以单独的个人而存在,而总认为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人不可能以单独的个人而存在,而总是处在一定的家庭、部落和国家之中。个人

中国古代胎教经验及其现实意义

- 64 - 投稿日期:2009-06-15 作者简介:李伟艳(1975-)女,蒙古族,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 第18卷第1期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No.1 V ol.18 2010年02月 Journal of Hulunbeier College Published in February.2010 中国古代胎教经验及其现实意义 李伟艳 (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摘 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是世界胎教学说的策源地。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提倡“早谕教”,早至生命的胚胎时期即行胎教。尽管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在中国古代的胎教思想中不乏有缺乏科学根据的论断,有封建迷信的色彩,有主观臆测的成分,但中国古代胎教思想中的胎教内容和方法确实也有很多有益的成分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汲取。 关键词:中国古代; 胎教; 胎教经验;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01(2010)01-0064-03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提倡“早谕教”,早至生命的胚胎时期即行胎教。胎教是最早实施的家庭教育,古即有之。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自身生命的了解和对占有知识的迫切,人们对胎教与优生、以及智力发展的关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所谓胎教,是指母亲在怀孕期间,有意识地利用外界环境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母体的生理、心理变化,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使之达到有益于胎儿智力和身体发育,为出生后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一种手段。这种特殊的教育是通过各种能刺激感官的因素,如声音、光亮、震动等进行的,而母亲的情绪是最重要的因素。古代的胎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胎教是指孕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保持良好的心理卫生、避免病毒、细菌感染、谨避寒暑、节制性欲、审施药治、适度劳逸、以及避免接触放射线、有毒化学物质、噪音等;狭义的胎教指孕妇加强精神品德修养和感化,使之“外象而内感”,借以促进胎儿智力的发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是世界胎教学说的策源地,这已为世人所公认。 美国学者托马斯·伯尼在《神秘的胎儿生命》一书中指出:中国在1000多年前就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胎教“诊疗所”。中国古代的胎教观点常见于哲学、医学、教育学、文学等著作中。据刘向《列女传》记,远在三千六百多年前的殷周时期就有了关于胎教的记载,周王室已经有了胎教的传统。古代虽然没有形成独立的胎教学,但千百年来对胎教的重视及长时间的不懈探索及胎教实践积累的很多经验教训,已成为中国教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对促进人类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整理和发掘这些珍贵的遗产,对于搞好优生优育,促进现代优生学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国古代胎教历史悠久,很受社会重视,因此得以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一、主张“正本”、“慎始” 我国古代的胎教思想经过发展演变,早期的胎教思想主要囿于皇宫贵族,胎教思想的内容主要是“正本”。所谓“正本”就是从根本上为生育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对待婚姻要慎始敬终,其

第六章古代的幼儿教育思想

第六章古代的幼儿教育思想 第一节王充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论身心统一 二、论小儿禀性 三、论优生 四、论在活动中学习 第二节颜之推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注重家庭教育 颜之推认为父母是孩子感情上最亲近的人,“亲”是“信”的条件,而“信”是“服”“诲”的前提,如父母能充分利用儿童对自己的“亲”“信”而对其认真地进行“诲谕”,那将远远超过学校、教师及圣哲名言的教育作用。 二、提倡早教 颜之推提倡及早施教,认为儿童可塑性较大,易于潜移暗化,成年后就不如幼童可塑性大,再教就难了。 三、主张“严而有慈” 颜之推认为教育孩子是重要而又严肃的问题,主张“父母严而有慈”,反对“无教而有爱”,他还反对对子女的偏爱,要一视同仁。 四、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 颜之推认为“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绝大多数人的品性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熏陶下,多方习染而成的,所以,他特别重视周围环境对子女的影响作用,要求父母特别留意孩子所接触的人和事。“与

善人居”,“慎交游”是颜之推的重要教育原则,他认为各行各业都有“善人”“皆有先达,可为师表”他把当时视为卑贱者的农商工贾作为“善人”,要子孙以其为师,确实难能可贵。 第三节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注重胎教 朱熹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注重胎教的教育家,他认为胎儿是“气”与“形”的结合。 二、主张慎择乳母 三、论“小子之学”——学“眼前事” 朱熹将儿童教育称为“小子之学”,基本任务是学“事”。要求儿童学习日常胜过准则,以训练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提倡由浅入深,启发诱导 朱熹认为,对儿童教育不仅是给其知识、训练德行,而且首要的任务在于启发思考,使他们发现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第四节王守仁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明人伦”的儿童教育目的 王守仁认为教育的任务要教儿童懂得人伦之学。 二、主张循序渐进 三、主张因材施教 四、注重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五、主张陶冶教育 他认为诗歌可以使儿童适度地表达情感,使心情转变为音节,从而起

优生优育科普知识讲义

优生优育科普知识讲义 1、孕前做那些准备 孕前夫妻双方得身体健康状况与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受孕得质量。从孕前3个月开始,建立良好得饮食起居习惯,保持小家庭得愉快气氛,养精蓄锐。根据月经周期,推算出排卵期,减少同房次数,积极保持双方得情绪、智力、体力节律处于良好状态。避免不良因素得伤害。怀孕前20天内女方不宜用药物,不宜饮酒,减少不良因素刺激。女方刚刚经过流产或早产,子宫要休养恢复,应1年以后再怀孕。若一直用节育环避孕者,要取出节育环3个月再怀孕,使子宫内膜得到恢复。 2、最佳得怀孕时间 女性23-29岁、男性25-35岁就是怀孕得最佳年龄。这期间生育力旺盛,精卵质量好,不易发生难产与并发症。怀孕得最好月份在7、8、9三个月,因为在这段时间怀孕,在三个月后正就是秋末冬初,水果蔬菜较丰富,有利于孕妇营养。到次年得4-6月分娩,正好就是春末夏初,气候温与,有利于产妇顺利渡过褥期。此外,在这个季节里,衣着单薄,便于哺乳与给新生儿洗澡、晒太阳。婴儿6个月后,需要添加辅食时,又能避开肠道传染病得流行高峰期。 3、为什么新婚期怀孕不好 新婚当月受孕不利于优生。结婚前要做各种准备,忙忙碌碌,往往十分疲劳。精子从精原细胞到成熟需要80天时间,卵子从初级卵到成熟卵需要14天时间。而新婚前得忙碌,影响了精卵细胞得形成质量。另外,新婚期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相聚,难免吸烟饮酒量较大,而烟酒中得有害物质可直接或间接地损害发育中得生殖细胞。这种受损害得精子与卵子结合,就易产生畸形胎儿,也容易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 4、重视受孕瞬间得胎教 从优生得角度讲,受孕瞬间就是一个关键时刻,把握好受孕瞬间得胎教非常重要。在您选择最佳受孕得当天,下班要早回家,夫妻共同做些家务,

胎教方法:国内外流行的五种胎教方法!

胎教方法:国内外流行的五种胎教方法! 现在的胎教越来越流行了,很多怀孕的妈妈都开始给胎宝宝做胎 教了,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胎教效果好呢,不同的孕周又该做什么的胎 教呢?接下来小编就针对这个问题给大家推荐一下国内外流行的五种 胎教方法。 1、抚摩胎教法 宝宝最喜欢别人来抚摸自己了。宝宝要是感受到妈妈的抚摩之后,会有条件反射,然后会产生自己活动的积极性,这样对于宝宝的触觉 发育是非常好的,通过反射性躯体蠕动,大脑能够协调发育。准妈妈 在睡觉前先去上厕所,然后平躺在床上,放松腹部,用双手由上至下,从右向左,一遍一遍抚摸腹部,感觉就像在抚摸宝宝,每次持续5分钟~10分钟。动作一定要温柔。 2、音乐胎教法 音波刺激胎儿听觉器官的神经功能,怀孕四个月以后就能够开始 使用了。每日1次~2次,每次15分钟~20分钟,是在宝宝清醒的时 候实行。再晚上睡觉前是最适合的了,能够拿手机播放音乐,手机应 距离准妈妈1米左右,音响强度在65分贝~70分贝为度。同时也能够去购买胎教传声器,直接放在准妈妈腹壁胎儿头部的相对应部位,声 音的话要自我调节,依据宝宝在子宫内所能听到的音响强度为基准。 腹壁厚的准妈妈,能够声音大一点;腹壁薄的准妈妈,声音小一点。 胎教音乐的节奏是比较温和一点的,纯音乐,乐曲的情调应温柔、甜美。还有就是不要直接把手机放在准妈妈腹壁上给胎儿听。在实行音 乐胎教的时候,准妈妈也可以通过耳机收听带有心理诱导词的准妈妈 专用磁带,播放一些喜欢的音乐,也能够幻想一些美好的事情,让自 己的心灵变得愉快,借以调节心态,增强胎教效果。 3、光照胎教法

胎儿的视觉是其他感觉里面发育地比较慢的。孕27周以后胎儿 的大脑对于光线才会有反应。孕30周以前,宝宝还不能盯着光源看, 直到孕36周,胎儿对光照刺激会有一些反应。所以,从孕24周开始,在孩子清醒的时候用手电筒(弱光)作为光源,照射准妈妈腹壁胎头 方向,差不多一次五分钟就能够了,结束前能够连续关闭、开启手电 筒数次,这样对于宝宝视觉发育比较好。不过注意不要用强光照射, 一次照射时间也不要太长。 4、对话胎教法 孕20周,胎儿的听觉功能已经有了。宝宝能够听到妈妈的说话 声音,同时胸腔的振动宝宝也是能够感受到的。所以,准妈妈要注意 自己说话的音调、语气和用词,这样会给宝宝一个好的印象。对话胎 教父母双方都参加,因为男性的低音是比较容易传入子宫内的,时间 长了以后也是一种良性的音波刺激。也能够给宝宝取中性的乳名,如“平平”、“安安”等,老是叫叫,让宝宝熟悉。这样一来,婴儿出 生后哭闹时再呼之乳名,便会感到来到子宫外的崭新环境并不陌生, 让宝宝获得安全感,就不会哭泣了。并且,爸爸妈妈要做到经常和他 说话、聊天或唱歌谣给他听。这样能让宝宝感受到浓浓的爱。说的话 能够简单一点,在一段时间内反复重复一两句话,这样宝宝才能记得住。 5、触压、拍打胎教法 怀孕6个月以后,能够从准妈妈腹部明显地触摸到胎儿的头、背 和肢体。晚上妈妈能够放松下来,让宝宝在“子宫内散步”、做“宫 内体操”。如此一来,能够让胎儿建立起有效的条件反射,同时能够 增长肌肉的力量。经过锻炼的胎儿出生后肢体的肌肉强健,抬头、翻身、坐、爬、行走等动作都比较早,但是要注意宝宝的反应。

胎教理论:我国古代胎教理论

胎教理论:我国古代胎教理论 行为一种没有声音的语言,孕妇的行为通过信息传递能够影响到胎儿。 我国古人在这方面就早有论述,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内就应该接受 母亲言行的感化,所以要求妇女在怀胎时就应该清心养性、循规蹈矩、品行端正,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相传周文王的母亲在怀文王时因为 她做到了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拙言、坐立端正、以身胎教,所以文王生而贤明,深得人心。 明代一位医生也认为“妊娠以后,则需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诵读诗书,陈说礼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观恶事- -如此则生男女福寿敦厚、忠孝贤明、不然则生男女鄙贱不寿而愚顽”。 可见早在古代时人们就已经懂得了母亲的良好行为对后代的影响。时 至今日虽然我们已经进入的高科技时代,但我国的古代胎教学说却一 直被中、外学者所重视;他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证明了我国古代胎 教理论是有科学性的。 就在几年前华盛顿大学医院的精神病科医生罗怕·克洛宁格,经过大 量的调查提出一份报告,认为如果父母是罪犯,出生后的男孩即使给 别人哺养,成长后比起亲生父母不是罪犯的人来,犯罪的可能要大出4倍之多。克洛宁格还发现,父母亲如果其中一位是经济犯罪分子,那 么他们的儿子很可能也成为经济犯罪分子。而女儿却并不这样,但迷 惑不解的是,女儿往往患有头痛之类的毛病。 美国南加里福尼亚大学一位心理学家梅迪尼克耗时30年专门研究犯 罪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他研究了1447名丹麦男性,发现这批人中如果 父母是经济犯罪分子,那么孩子成为经济罪犯的可能性达到20-24.5%。如果父母是清白公民,那么这个比率将下降为13.5%。 从以上事例说明父母尤其是孕妇行为的好与坏会对胎儿乃至一生的行 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中医优生思想与逐月养胎的探析

中医优生思想与逐月养胎的探析 优生学从古至今都是一门重要学科,中医的优生思想在妊娠保健及治疗妊娠并发症等方面一直有着广泛的应用。中医分经逐月养胎理论在优生学中也有其独特的一面,逐月养胎以中医的五行藏象理论为指导,结合胚胎的发育规律及妊娠的病理、生理特点,在指导整个妊娠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标签:中医优生思想;妊娠期优生;分经养胎 中医自古就有治未病的传统,从胚胎开始预防可谓是最早的治本。所以妊娠期间母体的养护凸显出其重要性,“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父母只有元气充足,才能形成优良的胚胎,孕期作为生命形成发育的最早时期对生命个体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母体健康才有利于胚胎的发育。中医理论中的分经养胎理论就在整个妊娠优生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优势。 1 中医优生思想与逐月养胎学说的源流 1.1 中医优生思想的源流 优生思想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提出“娶妻不娶同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择偶观点。《内经》总结先秦时期医药学实践经验和诸子百家的养生思想,形成一套养生保健观点,同时形成中医优生思想的理论基础。秦汉时期中医优生思想已初具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期,优生思想的框架已基本建立。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各代医家总结经验并继续发展,从理法方药、饮食起居、精神调养等各个方面对优生思想进行补充,形成中医优生思想体系[1]。 1.2 逐月养胎的源流 逐月养胎法由北宋徐之才首创,继承了分经养胎的理论,妊娠十月依次由肝、胆、心包、三焦、脾、胃、肺、大肠、肾、膀胱所养。马王堆帛书《胎产书》有“一月名曰留(流)刑,食饮必精,酸羹必熟……二月始膏,勿食辛臊,居处必静……三月始脂,果隋(蔬)宵效……四月而水受之,乃始成血……五月而火受之,乃使成气,晏起口沫……六月而金受之,乃使成筋……七月而木受之,乃使成骨,居燥处……八月而土受之……九月而石受之乃使成毫毛……”的记载,可谓是逐月养胎的最早的源头。[2] 《金匮要略》、《脉经》等著作中都有所发展,《逐月养胎方》专篇立论,后世历代医家对逐月养胎学说都有所发展。 2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及优生保健 2.1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胚胎发育过程与母体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从受精卵的着床到胎儿成形及娩出体现了生长壮老已5个化生阶段[3]。逐月养胎理论中将妊娠十月与五行木火土

【育儿知识精选】音乐胎教对优生优育很是否帮助

音乐胎教对优生优育很是否帮助 曾经有这样一个事例,因为一位孕妇在妊娠期间进行不恰当的胎教,从而导致一名出生才1个月的宝宝听觉神经受损。这使得本来就有争议的胎教波澜再起。而关于胎教音乐是否会损害胎儿的听力能力、胎儿宝宝是否真的可以听到外界的音乐成为医学界和天下父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部分专家认为胎儿根本无听觉,无法确定是胎教音乐损害了听觉神经 一些专家认为胎儿根本无听觉,所以无法确定是否是胎教音乐损害了胎儿听觉神经。其实一直以来对于胎教的争议就很多,有的专家认为胎儿在母体内是听不到任何声音的,音乐胎教对胎儿发育根本没有任何作用。中华预防医学会及中华儿童保健学会常务理事丁宗一教授就对胎教提出过批评,丁宗一教授认为,胎儿只有出生以后才有听觉功能,才能听见音乐。试验研究表明,声音传给胎儿,胎儿的心率、胎动、呼吸会产生变化,说明声音对胎儿产生刺激,可是声音对胎儿来说,并不是等于你放什么音乐,胎儿就能够听到什么音乐,无论何种音乐对胎儿来讲都是噪声,胎儿无法感觉到音乐,只能感觉到一种声音的刺激。 故而当记者就此结论采访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医

师龙墨时,龙医生谈到,首先是要确定胎儿到底能不能听到母体外的声音,而且出生儿由于药物、遗传等原因可能出现很多先天性耳聋。因此不能肯定地认为是胎教音乐损害了孩子的听力。可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否认,长期大音量的刺激,肯定会对胎儿的听觉神经造成影响。 二,疑问:胎儿到底有没有听觉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我国第一位从事人体透声试验的声学研究者邵道远教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和北大人民医院妇科专家联合做过一个人体透声的实验,邵教授他们先把麦克风包裹在等同于孕妇脂肪厚度的猪肉里,而后在猪肉的周围放音乐。实验结果发现,透过猪肉,麦克风是能接收到音乐的。在人民医院,邵教授在妇产科医生的协助下,找了四位准备做堕胎手术的孕妇,由医生把一个很小的麦克风放置在子宫中胎儿的附近,从空气中传到孕妇腹部里的音乐就全部被记录了下来。回放的结果显示,音乐也能传到子宫内部。 确定音乐能够传到子宫,接下来就要弄清楚,胎儿究竟能不能听到音乐呢?邵教授说,胎儿发育到5至6个月的时候,听觉神经系统发育已经比较完全,大脑能处理外界传入的声音。但是母体子宫里充满了羊水,胎儿正常的胎位是头向下,胎儿实际是浮在羊水里面,耳朵里面也充满了羊水。在这种环境中,胎儿听到音乐的原理就和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听

古代胎教:我国古代的“胎教

古代胎教:我国古代的“胎教 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受孕妇言行的感化,如果孕妇选择良好的 居处环境,接触美好的事物,严守礼仪,就能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 因而谓之胎教。最早提到胎教的《大戴礼记》上说:“古者胎教,王 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意思是说,凡王侯后妃怀孕满七个月,必 须搬迁到安静舒适的卧室中去居住,这样才有利于生殖优良的王子。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胎产书》中,虽未提到“胎教”一词, 却有多处谈到了胎教的具体内容。该书曾说,妇女怀孕两个月,“居 处必静,男子勿劳”。意即丈夫在此时不可再与妻子性交,以免因房 劳而造成流产。妇女怀孕三个月,孕妇的视听言行将对胎儿的形象产 生直接的影响,称做“见物而化”,“内象成子”,所以孕妇理应多 见仪表堂堂的君公大人,不要见矮小的侏儒和丑陋者。怀孕六个月, 孕妇应经常到郊野去散步,多观看奔跑中的犬马。这样,孕妇就会感 到心旷神怡,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北齐《颜氏家训》中亦有胎教的论述:“古者圣王有胎教,怀子 二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意志滋味,以礼节之”。这 是要求孕妇注意起居饮食、视听言行和思想情志,一切均要做到“以 礼节之”,这样才能更好地养护胎儿。 隋代《诸病源候论》中说:“欲令子美好端正者,数视白璧美玉,看孔雀,食鲤鱼。欲令儿多智有力,则啖牛心,食大麦。欲令子贤良 盛德,则端心正坐,清虚和一,坐无邪席,立无偏倚,行无邪径,目 无邪视,不妄喜怒。……好芬芳,恶见秽臭,是谓外象而变者也。” 要求孕妇多接触各种美好的事物,注意饮食营养,应避开污浊的环境,尽量呼吸芳馨的新鲜空气。行立坐卧姿势要端正,视听言行与思想情 志应符合道德及礼仪规范。不可胡思妄想,不可有邪念,不说恶言脏语,内心应保持恬淡宁静,喜怒哀乐应适度,要有所节制,务使情绪 稳定。南宋《妇人大全良方》中写道:“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 情绪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书,陈设礼乐,耳不闻

古代胎教:古代的胎教学说

古代胎教:古代的胎教学说 据《史记》记载:“太妊之性,端一诚庄,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 以一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妊为能胎教。”古人所说的胎教, 是指在妊娠期间为有利于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而对母亲的精神、 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所采取的有利措施,以便使母子的身心都得到 健康的发展。古代胎教的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 (1)调情志。妊娠是女性生理上的一个特殊过程,孕妇不但生理 上要发生一系列变化,心理上同样也会产生相对应的反应,这种心理 反应过程即为古人所说的情志变化。古人云:凡有孕之妇,宜情志舒畅,遇事乐观,喜、怒、悲、思皆可使气血失和而影响胎儿。胎借母 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对应,若有所逆,即致子疾。《增补大生 要旨》中说:“除恼怒,凡受胎后切不可打骂人,盖气调则胎安,气 逆则胎病。”就是说:孕妇要心情舒畅,不要轻易动肝火,否则会导 致气不顺,气不顺则孕胎必受影响。《傅青主女科》中亦有“大怒小产”的论述。可见,孕妇的情志对胎儿具有直接影响。故而孕妇情志 舒畅,遇事乐观极为重要。 (2)忌房事。房事,是指夫妻的性生活。虽然房事为受孕怀胎提 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受孕之后,则房事必须节制,《产孕集》说: “怀孕之后,首忌交合,盖阴气动而外泄,则分其养孕之力,而扰其 固孕之机,且火动于内,营血不安,神魂不密,形体劳乏,筋脉震惊,动而漏下,半产、难产、生子多疾。怀孕以后,首先应禁房事,特别 是在怀孕头3个月和7个月之后。怀孕早期,妊娠反应常常给孕妇带 来很多不适,恶心、厌食、嗜睡、疲劳,自身及胎儿的营养常常供不 应求,哪里还会有闲情逸志取房事之欢?7个月后,孕妇腹大身重,行动诸多不便,而且胎儿即将人盆,阴道变短,房事会刺激宫颈而引起 宫缩,加之在房事中有可能将细菌带入孕妇体内,严重者会造成感染,因而这前、后两期,应忌房事。否则“分其养孕之力”,“扰其固孕 之机”,“形体劳乏”,甚而造成流产、难产,“生子多疾”。

胎教培训:优生胎教

胎教培训:优生胎教 知道有“胎教”一说是因为看了很多相关神童的报道,即使觉得 有点玄,但还是心存幻想,也想生出个天才来。于是,生活不稳定时,情绪不佳时,工作不顺时,我坚决不考虑生育问题,我的生育计划便 一拖再拖。 拖过了30岁,心里有点急:也许我认为的时机只能是一种理想, 日子就是持续的动荡中平稳前进的,生吧! 可天不随人愿,没丰收到怀孕的日子竟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 得知孩子如期而至,我还来不及兴奋呢,丈夫就被派往外地就职。结婚六年都没有分开过,突然要我一个人承担本该两人一起面对的孕 育新生命的责任,我的情绪跌入了冰谷。 接下来的日子不但仅是寂寞,生活的难处一下子都冒出来了。每 天上班,我都几乎要穿越整个城市,一个来回花上三个钟头是常事, 况且,工作也容不得我掉以轻心。我很沮丧,心里的压力很大。 但我很快平静下来,我怕情绪波动引起体内化学成份的细微变化,让还是胚胎的孩子受影响,尤其是在孕期头三个月内。 既来之则安之吧。 我开始考虑解决上下班的交通问题。在离单位不远的城郊结合部,我租了一间小平房。房子很简陋,没有电视,没有电话,还时常有老 鼠出没。我却很满足,因为它给我提供了自得其乐的空间,为我节省 了时间我好开心,于是,为孩子取名“开开”。 面对现实的时候,我竟然忘记了自己曾有过培养天才的志向。我 更注重遇到的具体问题:调整情绪,做好工作,调剂饮食。 清晨,我边听新闻边吃早餐,牛奶鸡蛋是必不可少的,有时还加 上一个水果。出门时,我带着随身听,用耳机塞住一边耳朵听舒缓的

音乐和欢快的儿歌,还不时哼几句。坐两站公共汽车后,我便沿着动 物园的围墙散步,走十分钟就能到办公室。在早晨的阳光和鸟鸣中开 始一天的生活,总能让我有一个好心情。有时,遇到交通堵塞,废气、噪音污浊不堪时,我会轻轻抚着肚子,说:“开开,耐心等一等,很 快会过去的。”这样说着,焦躁的情绪得到了缓解。 整个孕期,我的心情是平和的,面容是和颜悦色的。翻看那时留 下的照片,我发现自己别样地美丽,这就是一位孕育生命的母亲的自 信和喜悦。 我当时并不很明确地意识到这也是胎教的一部分,仅仅比较相信 心理暗示作用,自认为孕母心境的平和,营养的均衡能使各项生理指 标达到,为胎儿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怀孕不是病。既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那就 不该娇自己,除了必需的注意事项外,应该和其它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怀孕早期我照常出差,去过香港、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地 下室、澡堂子我都住过。外出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开阔了我的 眼界和心胸,抑制了烦闷不安和身体上的不适反应,当然,还要特别 留意饮食卫生和劳逸结合。那时,出门我都要带一个装满酒精棉球的 大瓶子。 朋友说我胆子太大,其实,我心中是有数的。我并没有因为工作 紧张而导致身体不适和营养不良,也没有因为怀孕而影响工作。一切 都很正常,这是我颇为得意的。 孕母和胎儿之间是有感应的,所以胎教并非无稽之谈,对此我深 有体会。一次,我与回家探亲的丈夫发生口角,当晚,胎儿就躁动不安,这是向我*呢!在怀孕九个月的时候,我逞强拎着十多斤的重物走 走停停走了一公里。当我疲惫地在摇椅上打盹时,一阵剧烈的胎动几 乎把我从椅子上掀翻,这让我惊吓不小。看来,任何细节都不能掉以 轻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