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

头,词尾

展开全文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一)句首句中语气词

语气词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虚词,它们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样地能起表示语气的作用。关于句尾语气词,我们在前面几节通论讲判断句、叙述句和疑问句的时候,已经大略地谈过了。现在再谈句首句中语气词。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夫”“其”“唯”三个字。

(1)夫

“夫”(fú)字用於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字发展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不能再解作“这个”或“那个”。现代汉语里没有适当的虚词可以和它对译。下面是用句首语气词“夫”字的例子: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御寇)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且夫”“故夫”“今夫”略等于说“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发议论。例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论语·季氏)

“若夫”则等於“至於”:

此虽免於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2)其

语气词“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在陈述句或疑问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里,它就简单地表示委婉的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吧”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语气。例如:

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

(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

(那么齐国大概差不多了吧!)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我还是回去吧。)

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大概是说这个吧?)

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

(大概就是说我了吧!)

(以上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

(您还是向水滨追问吧。)

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您可别废弃了先君的事业啊!)

(以上是祈使句。)

“其”字又可加重反问的语气。例如: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其谁不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其何伤於日月乎?(论语·子张)这种加重反问语气的“其”字,往往用在疑问代词的前面。(3)惟(唯、维)

“惟”字用在句子的开头,是古人所谓的发语词。在记叙文中,“惟”往往用在全文的开始,引出年月日。例如: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尚书·泰誓上)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尚书·洪范)(祀:年)

“唯”字用作句首语气词时,有时是表示希望。例如: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希望您考虑考虑这个。)

唯荆卿留意焉。(战国策·燕策)

(希望您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唯”字用於句首又可以帮助判断语气。例如《左传僖公四年》:“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惟”“维”用於句中,也是帮助判断语气。例如: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左传僖公五年)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诗经·鄘风·柏舟)

厥土惟白壤。(尚书·禹贡)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

除了上述的“夫”“其”“惟(唯、维)”等外,还有许多句首句中语气词。例如“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左传隐公元年),“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左传僖公五年),这个“繄”字也是句首句中语气词。这些都不一一列举了。

(二)词头,词尾

词头、词尾不是一个词,它们只是词的构成部分,其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词性。有些词头也不专门表示一种词性。在那种情况下,就真正是有音无义了。

(甲)关于词头,我们只讲“有”“其”“言”“于”“薄”五字。

(1)有

“有”字作为词头,用于专名的前面。常见的有上古时代的朝代名、国名、部族名等。例如: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尚书·召诰)

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庄子·大宗师)

禹攻有扈。(庄子·人间世)

鲧纳有莘氏女,生禹。(史记·夏本纪)

“有”字又用于某些名词的前面。例如:

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论语·为政)

孔甲扰于有帝。(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孔甲”,夏王;“扰”,顺;“帝”,上帝。)

“有”字又用于某些形容词的前面。例如: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诗经·邶风·击鼓)

(“有忡”,等于忡忡,心中不宁的样子。)

有洸有溃。(诗经·邶风·谷风)

(“有洸有溃”等于洸洸溃溃,形容水激怒溃决的样子。)

“有”字还有一种特别的用途,在这里顺便讲一讲,就是“有”字嵌入数目字的中间,表示整数和零数的关系。在上古时代,“十五”也常说成“十有五”,“三百六十六”也常说成“三百六十有六”。例如:

吾十有五而志於学。(论语·为政)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孟子·万章上)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书经·尧典)

(“期”jī,一周年。)但是这种用法的“有”字不是词头,这是应该注意的。

(2)其

“其”字用作词头,一般用于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的前面。例如:击鼓其镗,踊跃用兵。(诗经·邶风·击鼓)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

(“雨雪”,降雪。“雱”pāng,雪盛的样子。)

八月其获,十月陨蘀。(诗经·豳风·七月)

(“获”,收获。“陨蘀”,叶子落下来。)

(3)言

“言”字用作词头,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经·周南·葛覃)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诗经·周南·汉广)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诗经·召南·草虫)

(4)于

“于”字用作词头,也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5)薄

“薄”字用作词头,也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薄污我私,薄汗我衣。(诗经·周南·葛覃)

薄伐猃狁,至于太原。(诗经·小雅·六月)

此外还有一些词头如“载”“诞”“式”等字,它们的情况比较复杂,不一定都放在动词前面。这里就不细讲了。值得注意的是:除“有”字外,这些词头一般只用于诗歌,散文中很少用到。

(乙)关于词尾,我们着重讲一个“然”字。“然”字是一个指示代词,表示“这样”、“那样”。当“然”字放在形容词后面的时候,它的指示性就减轻了,变了词尾的性质。例如:

辛垣衍怏然不悦。(战国策·赵策)

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战国策·赵策)

硜硜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夫子怃然。(论语·微子)

填然鼓之。(孟子·梁惠王上)

举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上)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梁惠王上)

“乎”、“焉”、“如”、“尔”等字,用作词尾时,它们的作用和“然”字相等。例如:

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

我心忧伤,惄焉如捣。(诗经·小雅·小弁)

孔子於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论语·乡党)

子路率尔而对。(论语·先进)

这些词尾加在形容词的后面,能增加形象化的色彩。甚至本来不是形容词的,也变为形容词的性质。例如“欣”字本来是动词,但“欣欣然”却是形容词;单说“欣然”也变了形容词,例如《庄子秋水》:“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献花(1)评论(0)

举报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 头,词尾 展开全文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一)句首句中语气词 语气词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虚词,它们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样地能起表示语气的作用。关于句尾语气词,我们在前面几节通论讲判断句、叙述句和疑问句的时候,已经大略地谈过了。现在再谈句首句中语气词。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夫”“其”“唯”三个字。 (1)夫 “夫”(fú)字用於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字发展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不能再解作“这个”或“那个”。现代汉语里没有适当的虚词可以和它对译。下面是用句首语气词“夫”字的例子: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御寇)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且夫”“故夫”“今夫”略等于说“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发议论。例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论语·季氏) “若夫”则等於“至於”: 此虽免於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2)其

语气词“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在陈述句或疑问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里,它就简单地表示委婉的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吧”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语气。例如: 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 (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 (那么齐国大概差不多了吧!)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我还是回去吧。) 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大概是说这个吧?) 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 (大概就是说我了吧!) (以上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 (您还是向水滨追问吧。) 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您可别废弃了先君的事业啊!) (以上是祈使句。) “其”字又可加重反问的语气。例如: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其谁不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其何伤於日月乎?(论语·子张)这种加重反问语气的“其”字,往往用在疑问代词的前面。(3)惟(唯、维) “惟”字用在句子的开头,是古人所谓的发语词。在记叙文中,“惟”往往用在全文的开始,引出年月日。例如:

古代汉语语气词和词头

古代汉语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一、语气词 语气是人们说话时的口气,是说话人对所说的事物表现态度、情绪。有提顿、直陈、疑问等语气。就印欧语来讲,语气是通过谓语动词的屈折变化和句子的语调来表达的。就汉语而言,因为没有词形变化,语气是通过词汇形式、句子类型、语调和语气词来表达的。(一)句尾语气词 古代汉语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等,这些语气词放在全句的最后,分别表达全句各种不同的语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语气词的数目是有限的,句子所能表达的语气是多种多样的,一个语气词除了它的基本用法之外,在不同类型的句子中所表达的语气也往往有所不同。 1、也 “也”字位于句尾时,主要出现在判断句中,帮助谓语进行判断,这是“也”字的基本用法。在复句中,“也”字常常用于最后一个分句的句尾,表示对前面论断的肯定和确认,加强全句的语气。例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2、矣 “矣”字也是古代汉语常用的一个语气词,它和“也”的区别是:“也”字表静态,“矣”字表动态。“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进行的判断告诉别人,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作用大致和它相当。 “矣”有时候还可以表示将然,即预料将要发生某些情况,把它当作新情况告诉别人。例如: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矣。《国语·句践减吴》 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 “矣”字用于描写句时,往往使全句语气略带感叹意味。有时把这种带“矣”的谓语提前,这种感叹语气就更为明显。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远矣,全德之君子。《庄子·田子方》 祈使句也可以用“矣”字。例如: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矣”字还可以用于疑问句,这种疑问句中必然还另有专门表示疑问的词。例如: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年几何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3、乎,与(欤)、邪(耶) “乎”、“与”、“邪”都经常用于疑问句的句尾表示疑问语气。其中“乎”的疑问语气最强,用得也最普遍。 在是非问句里,发问者把一件有疑问的事情全部说出来,要求对方作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往往用语气词“乎”。这种“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例如: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乎”字还可以表示反问语气,但前面必须有疑问代词、否定词或“岂”字、“宁”字、“况”字等相呼应。例如: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墨子·兼爱上》

《古代汉语》王力 中华书局 1997 03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7 03 目录 王力简介 -------------------------------------------------------------------------------- ◇绪论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 ◇古汉语通论(八)叙述句 ◇古汉语通论(九)否定句,否定词 ◇古汉语通论(十)疑问句,疑问词 ◇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 ◇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古汉语通论(十八)古书的注解(下)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 ◇古汉语通论(二十)古代文化常识(二) ◇古汉语通论(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识(三) ◇古汉语通论(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四) ◇古汉语通论(二十三)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 ◇古汉语通论(二十四)古书的句读 ◇古汉语通论(二十五)骈体文的构成(上) ◇古汉语通论(二十六)骈体文的构成(下) ◇古汉语通论(二十七) ◇古汉语通论(二十八) ◇古汉语通论(二十九)诗律(上) ◇古汉语通论(三十)诗律(下) ◇古汉语通论(三十一)词律 ◇古汉语通论(三十二)曲律 ◇第一单元文选(左传) ◇第二单元文选(战国策)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工具课。 二、课程基本要求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理论和知识,了解各种与阅读古籍有关的常识。通过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语言修养。 1.必要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按照教学内容和进度,布置作业3~ 4次,内容是查阅工具书.分析文字结构.语法练习.标点古书.翻译文言文和辨别诗词平仄。 四、大纲内容 绪论 2学时 第一单元15学时 01.怎样查字典辞书 02.古今词义的异同 03.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0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文选:郑伯克段于鄢 独之武退秦师 齐晋之战

第二单元 8学时05.汉字的构造 06.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文选:冯谖客孟尝君 触龙说赵太后 第三单元 8学时07.判断句,也字 08.叙述句,矣字 09.否定句,否定词 10.疑问句,疑问词 文选:《论语》选 第四单元 8学时11.词类的活用 12.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文选:寡人之于国也 许行 第五单元 6学时13.连词.介词 14.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文选:非攻 庖丁解牛 第六单元 5学时15.《诗经》的用韵 16.双声迭韵和古音通假 文选:《诗经》选 第七单元 8学时17.古书的注解(上) 18.古书的注解(下) 文选:《楚辞》选 第八单元 5学时文选:淮阴侯列传 霍光传 第九单元 5学时 文选:狱中上梁王书 报任安书 第十单元 6学时19.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 20.古书的句读 文选:柳子厚墓志铭 愚溪诗序 游褒禅山记 第十一单元 6学时21.骈体文的构成(上) 22.骈体文的构成(下)

句首居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第一节语气词 一、语气词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不充当句子成分,不表示成分关系。 2、作用:表达各种不同的语气。 二、古代汉语语气词的分类 语气词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根据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语气词可以分为句首、句中和句尾语气词三类。 三、语气词与句子语气的关系 古代汉语常用的语气词的数目是有限的,但句子所表达的语气却是多种多样的。一个语气词有其基本用法,同时在不同类型的句子中往往又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 四、常见句首、句中语气词 (一)夫 语气词“夫”是从指示代词虚化而来的,既可以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末。 1、“夫”用在句首 “夫”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一般无法译出。例如: ①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②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有时“夫”又与“且”、“故”、“若”、“今”等连词或名词组成固定词组,用在句首,表示下文要对递进、假设、因果等关系进行推论的语气,略等于“且”、“故”、“若”、“今”的意思。例如: ①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②故夫握而不见于手,含而不见于口,而辟千金者,珠也。《管子·轻重甲》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④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论语·季氏》 2、“夫”用在句末 “夫”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了”等。例如: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②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聊斋志异·促织》 3、句首语气词“夫”与代词“夫”的区别 ①“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②“夫战,勇气也。” ③“夫大国,难测也。” ④“夫晋何厌之有?” 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首先,做代词的“夫”主要充当定语,因此它的后面一般应该是受定语修饰的名词性词语。④⑤⑥三句都是这样。而语气词“夫”后面未必是名词性词语。如①句“夫”后面就不是名词性词语。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版讲义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版讲义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 题 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讲义 第1讲前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翻译、齐桓公伐楚 前言 一、书的体例 1文选 一、二册先秦《左传》、《战国策》 三、四册汉魏南北朝唐宋元散文、骈文、诗歌 2常用词 一、二册中出现十次以上 以类相从、每单元60~80词以上 单音词,本义、引申义 古今差别较大的字 辨析 3.古汉语通论 语法、修辞、结构 二、常见真题题型 解释加点字——常用词 加标点————文选 选择 翻译

三、课程安排 以文选和常用词为主,穿插重要的通论 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关於《左传》的作者和成书时代,历来有过许多争论,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左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后来经过许多人增益。一般人认为它原是一部独立的历史著作,但也有人认为是传(zhuàn)《春秋》的(《春秋》是鲁国的一部大事年表性质的历史书)。到了晋代,杜预才把它分年附在《春秋》的后边。 《左传》所记载的历史年代大致和《春秋》相当,同起於公元前722年,但讫年比《春秋》晚28年,即止於公元前453年。它比较系统地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左传》在文学上和语言上的成就很大。作者既善於突出事物的本质,用简括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事物(特别是善於写战争),也善於用极少的笔墨刻划出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左传》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左传》为后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后代的一些伟大作家如司马迁等,都从中吸取了营养。 自东汉以来,为《左传》作注的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1]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2]。生庄公及共叔段[3]。庄公寤生[4],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5]。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於武公,公弗许[6]。及庄公即位[7],

古代汉语考研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复习重点,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 一、基本内容 绪论 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对象;古代汉语的性质;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的地位。 第一单元 文选:《左传》十篇 常用词(一):60字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第二单元 文选:《战国策》六篇 常用词(二):62字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三单元 文选:《论语》十八篇、《礼记》六篇 常用词(三):65字 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也字 (八)叙述句,矣字,焉字 (九)否定句,否定词 (十)疑问句,疑问词

第四单元 文选:《孟子》十篇 常用词(四):65字 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 (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第五单元 文选:《墨子·非攻》、《老子》、《庄子》九篇、《荀子·劝学》、《吕氏春秋·察传》、《韩非子·五蠹》 常用词(五):63字 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 (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第六单元 文选:《诗经·国风》22篇、《诗经·小雅·节南山》、《诗经·大雅·公刘》、《诗经·颂·噫嘻》 常用词(六):66字 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第七单元 文选:《楚辞》六篇 常用词(七):71字 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十八)古书的注解(下) 第八单元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 (二十)古代文化常识(二) 第九单元 古汉语通论:(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识(三) (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四)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语气词、词头、词尾

第五单元古汉语通论 第十四节语气词;词头,词尾 一、语气词 1.什么是语气词 表示句子语气的词叫语气词。它不能充当任何句子成分,也不能表示句子成分间的任何关系。 2.语气词的分类 语气词依所处位置,可分为句首、句中、句末三类。 句首是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议论。最常见的句首语气词有:夫、盖、唯、惟、其。 句中是语气提示、停顿(提顿)或延长。最常见的句中语气词有:也、其等。 句末是表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四类语气。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等。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语气词。 (一)夫(fú) 《说文》:“夫,丈夫也。”本义为“丈夫”、“男子”,读阴平fū,是名词。“夫”作虚词,读阳平fú,西周时已产生。可作代词、助词和语气词。“夫”(fú)作人称代词,先秦用得较多,西汉以后,罕有其例。“夫”(fú)的其他虚词用法一直沿用至唐宋以后的书面语中,现代汉语已不用。 1.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fú)字转化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已没有指代作用,只是表示要发表议论或要叙述事情,起引出下文的作用。现代有的人说话时开口先说“这个”、“那个”,与之性质一样。古代称之为“发语词”,一般可不译。如: (1)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作战,是靠勇气的。 (2)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听到传闻不可不审察清楚,多次辗转相传,白的就变成了黑的,黑的就变成了白的。 (3)夫.处(chǔ)穷闾阨(ài)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xù)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禦寇》)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之宇文皓月创作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 、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依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依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 、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 、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

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依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知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取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辑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取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取《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取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之杨若古兰创作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次要有三种: A 、按音序排列.此刻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 、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路,部首的前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前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不异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普通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顺次排列. C 、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方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

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次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取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古代词典的编辑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取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取《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掌管.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零碎齐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取孙愐《唐韵》校正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笔记(精华版) 通论(一)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 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 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 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 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 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 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

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 《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使用字典或辞书时注意:1,看序和出版年月;2、细读凡例;3、注意书后有没有勘误、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