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定向凝固技术是指利用一定的设备,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使材料的组织具有特殊取向从而获得优异性能的工艺过程。定向凝固技术是伴随着高温合金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综述了定向凝固技术的定向凝固理论,对比分析了不同定向凝固方法的优缺点,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提高温度梯度的途径,最后对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定向凝固;工艺特点;温度梯度;应用

1.引言

凝固是材料制备与加工的重要手段之一,先进的凝固技术为先进材料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技术条件。凝固过程中包含了热量、质量和动量的传输过程,它们决定了材料凝固组织和成分分布,进而影响材料性能。近20年中,不仅开发出许多先进凝固技术,也丰富和发展了凝固理论。其中,先进凝固技术主要集中于如下几种类型:定向凝固、快速凝固与近快速凝固技术、外加物理场(压力场、电磁场、超重力或微重力场)中的凝固技术以及强制流动条件下的凝固技术等。

定向凝固技术是对金属材料进行凝固过程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用于模拟合金的凝固过程,制备高质量航空发动机定向和单晶叶片等。同时,也是研究固液界面形态及凝固组织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定向凝固技术的出现是涡轮叶片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铸造高温合金叶片的制造工艺经历了从等轴晶铸造到定向单晶凝固的发展过程,不仅在晶粒结构的控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而且铸造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常规的铸造高温合金尽管有较高的耐温能力,但材料的中温蠕变强度较低。定向凝固技术能够使晶粒定向排列,在垂直于应力方向没有晶界,同时由于沿晶粒生长的(001)方向具有最低的弹性模量,这样将大大降低叶片工作时因温度不均匀所造成的热应力,因此使蠕变断裂寿命和热疲劳强度得到很大提高,如DS Mar-M200+Hf比等轴晶合金热疲劳性能提高了8倍。此后,随着各种定向凝固技术的不断发展,固液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不断增大、冷却速率逐渐提高,定向生产的叶片综合性能也日益提高。

2.定向凝固理论

2.1 成分过冷理论

Chalmers 、Tiller [1, 2]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在合金中液固界面前沿由于溶质富集将会产生“成分过冷” 导致平界面失稳而形成胞晶和枝晶,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成分过冷”判据:

000(1)L L L m C k G V k D -≥ (1)

式中,L G 为液固界面前沿液相温度梯度; V 为界面生长速度;L m 为液相线

斜率;0C 为合金平均成份; 0k 为平衡溶质分配系数;L D 为液相中溶质扩散系

数。

据此可以得到平界面稳定生长的临界速度:

0L L CS G D V t =? (2)

式中,000(1)L t m C k ?=-,0t ?是合金平衡结晶温度间隔。

成分过冷理论是判断液固界面稳定性的第一个简明而适用的判据,对平界面稳定性,甚至胞晶和枝晶形态稳定性都能够很好的做出定性的解释。但是,成份过冷理论没有考虑界面张力的稳定化效应,因此对平界面失稳后界面的尺度特征没有任何说明;没有考虑固、液相之间在传热和传质方面的差异对界面稳定性的影响;把平衡热力学应用到非平衡动力学过程中,必然带有很大的近似性。

2.2 .绝对稳定理论

鉴于成分过冷理论存在不足,Mulllns 和Sekerka [3-7]提出了考虑溶质浓度场和温度场、固液界面能以及界面动力学的绝对稳定理论(MS 理论)。在运算时,假定固液界面处于平衡,表面能为各向同性、无对流,在平的固液界面上有干扰,推导出的界面温度为:

**L S m m m T T T T T T κ==+?=-Γ

式中,*L T 为界面液相温度; *S T 为界面固相温度; m T 是平面凝固界面的熔点; Γ是Gibbs-Thomson 数;κ为曲率(曲面凹向液面时为正)。

依据该理论推导出的界面失稳公式为:

220

L L C m D m G T V k ≤Γ 式中,C G 是溶质质量分数梯度。

根据绝对稳定理论,可概括出下列几点[8]:

(1)快速凝固时,界面张力总是起到稳定固液界面的作用;

(2)快速凝固时,溶质原子总是起到破坏固液界面稳定的作用;

(3)平衡溶质分配系数越小,对绝对稳定区的平衡凝固条件要比成分过冷区的越苛刻;

(4)快速凝固时,宏观的扩散边界层变得很薄,大约只有几个原子层,固液界面前进的速率超过溶质原子在液相中的扩散速率,使得在固液界面的局部不平衡不起作用,导致完全的溶质截留。

绝对稳定理论虽然己能应付快速凝固时的平衡凝固条件,但尚在不断完善中。如该理论只适合于稀溶液,即低溶质质量分数的情况,且忽略了凝固速率对溶质分配系数的影响。

3. 定向凝固的种类及特点

定向凝固技术按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3.1 发热剂法[9](EP 法)

发热剂法是定向凝固工艺中最原始的一种,为了造成一个温度梯度,零件模壳放在一个水冷铜座上,并在顶部加发热剂。这种工艺生产成本低,但无法保证重复性,难以生产高质量的发动机高温叶片。

3.2 功率降低法(PD 法)

这种工艺在于控制位于铸件外部的炉子的功率。因此,铸件的温度可以控制,并可按要求调整功率下降的速度以得到稳定的凝固速度。铸型加热感应圈分为两段,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不移动。当模壳被预热到一定过热温度时,向型壳内浇入过热的合金液,切断下部电源,上部继续加热,从而在铸型内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以此来控制晶粒长大。

这种工艺可达到的温度梯度最小,在10 ℃/cm 左右,因此制出的合金叶片

长度受到限制,并且柱状晶的平行度差,甚至产生发射状凝固组织。合金的纤维组织在不同部位差异较大。

3.3快速凝固法(HRS法)

快速凝固法是对功率降低法的进一步改进,是现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工艺。它与PD法的主要区别是:铸型加热器始终加热,在凝固时,铸件与加热器之间产生相对移动,另外,在热区底部使用辐射挡板和水冷套,在挡板附近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以此来实现降低功率,从而控制晶粒长大。HRS 法较PD法凝固速率增加了近四倍,辐射挡板对提高温度梯度具有重要的作用,HRS法所做的这些改进,加强了系统的散热能力,使温度梯度值较PD法增加了两倍,大大缩小了凝固前沿的两相区,局部冷却速度较快,热传导条件较稳定,有利于长叶片的生产。

此法的特点是铸件以一定抽拉速度从炉子中移出,或者炉子移离铸件。在这两种情况下,炉子均保持全功率。HRS法可以细化组织,提高机械性能,是目前高温合金精铸定向凝固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其缺点是凝固开始时热传导不够稳定,随着凝固过程的进行,热传导通道变长,影响热传导效果。3.4液态金属冷却法(LMC)

该方法的工艺过程与HRS法基本相同。当合金液浇入铸型后,按照预定的速度将铸型拉出炉体,浸入金属液(如锡、稼锢合金等),金属液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并使其水平面保持在凝固的固液界面附近处,用液态金属冷却铸型,以此来进行导热,以控制晶粒长大。与PD法及HRS法相比,无论是局部凝固时间,还是糊状区宽度,液态金属冷却法的都最小,而且液态金属冷却法的G L 和R都是最大,从而冷却速率最大。因此用液态金属冷却法定向凝固的高温合金的纤维组织比较理想。

3.5流态床冷却法[10](FBQ法)

Nakagawa等首先用流态床法来获得很高的G L,进行定向凝固。用流态化的150号ZrO2粉作为冷却介质。Ar气用量大于4000 cm3/min,冷却介质温度保持在100~120 ℃。在相同条件下,液态金属冷却法的温度梯度为100~300 ℃/cm,而流态床冷却法为100~200 ℃/cm,FBQ法基本可以得到液态金属冷却法那样高的温度梯度,而且没有大多数液体金属冷却剂所固有的污染之害,是非常经济和

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定向凝固技术。

此外,定向凝固技术的方法还有区熔融化法、区熔液态金属冷却法[11]、EFG 法和Battelle法[12]等。

4.提高温度梯度的途径

从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获得高温度梯度的基本原则可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提高凝固界面前沿处熔体的温度以强化输入界面的热流是提高G L的有效方法。目前先进的定向装置多采用双区加热器来提高凝固界面前沿附近区域熔体的温度以增加G L,而在距界面较远处炉温则维持在不很高的温度,以避免合金熔体过热以及损害模壳与炉膛;

(2)强化已凝固相内的散热,以提高凝固界面固相侧的温度梯度G S,由凝固界面的热平衡可得液相侧温度梯度G L=K S G S/K L-ΔHR/K L,式中ΔH为凝固潜热,K L、K S分别为液相、固相的导热系数,从上式中可以看到,强化固相侧的冷却能力,提高G S可相应提高G L;

(3)改善高温加热区与低温冷却区间的隔热,用隔热性能较好的挡板保持两区间尽可能高的温度差,可有效地加大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G L;

(4)在定向凝固过程中控制凝固界面在隔热挡板附近,也有利于G L的提高。实验表明,在热、冷两区间的隔热挡板附近热流密度值最大,在生长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控制,使凝固界面维持在挡板附近可使G L显著提高。

5. 结束语

定向凝固技术最初用来消除结晶过程中生成的横向晶界,从而提高材料的单向力学性能[13]。由于定向凝固技术能得到一些具有特殊组织取向和优异性能的材料,因而自它诞生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14],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的生产。同时,定向凝固技术的出现也为凝固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实验基础。因为在定向凝固过程中温度梯度和凝固速率这两个重要的凝固参数能够独立变化,从而可以分别研究它们对凝固过程的影响。此外,定向凝固组织非常规则,便于准确测量其形态和尺度特征。近些年来,随着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定向凝固的试验研究也不断深入[15]。

参考文献

[1]Rutter J W, Chalmers B. A prismatic substructure formed during solidification of

metals[J]. Canadian Journal of Physics, 1953, 31(1): 15-39.

[2]Tiller W A, Jackson K A, Rutter J W, et al. The redistribution of solute atoms

during the solidification of metals[J]. Acta Metallurgica, 1953, 1(4): 428-437. [3]Mullins W W, Sekerka R F. Morphological stability of a particle growing by

diffusion or heat flow[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963, 34(2): 323-329.

[4]Mullins W W, Sekerka R F. Stability of a planar interface during solidification of

a dilute binary alloy[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964, 35(2): 444-451.

[5]Sekerka R F. A Stability Function for Explicit Evaluation of the

Mullins‐Sekerka Interface Stability Criterion[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965, 36(1): 264-268.

[6]Sekerka R F. Application of the time-dependent theory of interface stability to an

isothermal phase transformation[J]. 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 1967, 28(6): 983-994.

[7]Sekerka R F. Morphological stability[J].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1968, 3:

71-81.

[8]尧和, 壮麒, 万奇, 等. 凝固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9]金属凝固原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10]定向凝固共晶材料[M].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9.

[11]M etals M. Materials Society[J]. Warrendale, Pa, 1998: 377.

[12]吉田, 江岛. 日本金属学会报, 14 (1975)[J]. P291.

[13]铸钢和铸造高温合金及其熔炼[M].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85.

[14]杨森, 黄卫东, 林鑫, 等. 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进展[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9 (2): 44-50.

[15]周振平, 李荣德. 定向凝固试验研究现状[J].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03 (2):

35-38.

光刻胶的发展及应用

Vo.l14,No.16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第14卷第16期 F i n e and Specialty Che m ica ls2006年8月21日市场资讯 光刻胶的发展及应用 郑金红* (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北京100022) 摘 要: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光刻胶的发展历程及应用情况,分析了国内外光刻胶市场状况及未来走向,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光刻胶今后的研发重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集成电路;光刻胶;感光剂 D evelop m ent T rends and M arket of Photoresist Z HENG J in hong (Be iji ng Instit u te o f Che m ica l R eagents,Be iji ng100022,Chi na) Abstrac t:The deve l op m ent course and app licati on o f photoresist i n Chi na and abroad we re i ntroduced.The m arket sta t us and head i ng d irec tion o f pho toresist in Ch i na and abroad w ere also analyzed.T he research f o cuses and deve l op m ent trends of pho t o res i st i n Ch i na w ere descri bed. K ey word s:i n teg ra ted c ircuit;photoresist;photosensiti zer 光刻胶(又称光致抗蚀剂)是指通过紫外光、准分子激光、电子束、离子束、X射线等光源的照射或辐射,其溶解度发生变化的耐蚀刻薄膜材料。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微细加工,同时在平板显示、LED、倒扣封装、磁头及精密传感器等制作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光刻胶具有光化学敏感性,可利用其进行光化学反应,将光刻胶涂覆半导体、导体和绝缘体上,经曝光、显影后留下的部分对底层起保护作用,然后采用蚀刻剂进行蚀刻就可将所需要的微细图形从掩模版转移到待加工的衬底上。因此光刻胶是微细加工技术中的关键性化工材料。 现代微电子(集成电路)工业按照摩尔定律在不断发展,即集成电路(I C)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芯片的特征尺寸每3年缩小2倍,芯片面积增加1 5倍,芯片中的晶体管数增加约4倍,即每过3年便有一代新的集成电路产品问世。现在世界集成电路水平已由微米级(1 0 m)、亚微米级(1 0~0 35 m)、深亚微米级(0 35 m以下)进入到纳米级(90~65nm)阶段,对光刻胶分辨率等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因为光刻胶的可分辨线宽 =k /NA,因此缩短曝光波长和提高透镜的开口数(NA)可提高光刻胶的分辨率。光刻技术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也经历了从g线(436nm)光刻,i线(365nm)光刻,到深紫外248nm光刻,及目前的193nm光刻的发展历程,相对应于各曝光波长的光刻胶也应运而生。随着曝光波长变化,光刻胶的组成与结构也不断地变化,使光刻胶的综合性能满足集成工艺制程的要求。 表1为光刻技术与集成电路发展的关系,其中光刻技术的变更决定了光刻胶的发展趋势。 1 国外光刻胶发展历程及应用 光刻胶按曝光波长不同可分为紫外(300~ 450nm)光刻胶、深紫外(160~280n m)光刻胶、电子束光刻胶、离子束光刻胶、X射线光刻胶等。根据曝 24 *收稿日期:2006 07 19 作者简介:郑金红(1967 ),女,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有机室主任,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微电子化学品光刻胶的研究工作。

凝固技术的发展与未来

凝固技术的发展与未来 料105 周俊峰109024404 摘要:凝固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物理现象。物质凡由液态到固态的转变一般都经历凝固过程,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介绍几种新型的凝固技术,展望新型凝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凝固、定向凝固、快速凝固、半固态凝固 凝固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物理现象。物质凡由液态到固态的转变一般都经历凝固过程,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从雪花凝结到火山熔岩固化,从铸锭的制造到工农业用铸件及历史文物中各类艺术铸品的生产,以及超细晶、非晶、微晶材料的快速凝固,半导体及各种功能晶体从液相的生长,均属凝固过程。可以说几乎一切金属制品在其生产流程中都要经历一次或多次的凝固过程。 快速凝固 快速凝固技术的原理:快速凝固指的是在比常规工艺过程中快得多的冷却速度下,金属或合金以极快的速度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要求金属与合金凝固时具有极大的过冷度。 快速凝固的特点:1、凝固速度快,从而可以使金属在液态中的溶解度得到扩大,这样是其材料的密度有所改变,材料各部位的组织更加的紧密,改变金属中各元素的所含比例,从而可以改变该材料的性质,使其达到某种用途的需求。2、由于凝固的速度比一般铸造的快,这样得到的凝固结晶会更加的细小,晶粒的分布更加的均匀,一定程度减少了杂质的混入,提高材料的质量,由于晶粒组织的优化,该材料的力学,化学性质会得到提高,从而使其得到更广的运用。3、由于快速凝固给材料带来的溶解度的扩大,更加精细的晶粒的析出,从而赋予了材料的高强度,高韧度,以及高耐腐蚀性。这是快速凝固技术能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的硬道理。4、除了金属的快速凝固,还有一种快速凝固非晶态合金。其特点和上类似,可以使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硬度。又因为其实处于非晶态,它在具有高强度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韧性。同时,因为非晶态这种特殊形态,可以使材料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这是传统铸造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快速凝固的方法及利用: 急冷凝固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进展

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进展 材料的使用性能是由其组织形态来决定的。因此.包括成分调整在内,人们通过控制材料的制备过程以获得理想的组织从而使材料具有所希望的使用性能,控制凝固过程已成为提高传统材料的性能和开发新材料的重要途径。定向凝固技术由于能得到一些具有特殊取向的组织和优异性能的材料,因而自它诞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 ,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以及自身复合材料的生产[2-3] 。同时,由于定向凝固技术的出现,也为凝固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实验基础(由于理论处理过程的简单化),因为在定向凝固过程中温度梯度和凝固速率这两个重要的凝固参数能够独立变化,从而可以分别研究它们对凝固过程的影响。此外,定向凝固组织非常规则,便于准确测量其形态和尺度特征。 本文评述了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在材料的研究和制备过程中的应用,指出了传统定向凝固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介绍了在此基础上新近发展起采的新型定向凝固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1 传统的定向凝固技术 1.1 炉外结晶法(发热铸型法) [4] 所谓的炉外结晶法就是将熔化好的金属液浇入一侧壁绝热,底部冷却,顶部覆盖发热剂的铸型中,在金属液和已凝固金属中建立起一个自上而下的温度梯度,使铸件自上而下进行凝固,实现单向凝固。这种方法由于所能获得的温度梯度不大,并且很难控制,致使凝固组织粗大,铸件性能差,因此,该法不适于大型、优质铸件的生产。但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可用于制造小批量零件。 1.2 炉内结晶法 炉内结晶法指凝固是在保温炉内完成,具体工艺方法有:

1.2.1 功率降低法(PD法) [5] 将保温炉的加热器分成几组,保温炉是分段加热的。当熔融的金属液置于保温炉内后,在从底部对铸件冷却的同时,自下而上顺序关闭加热器,金属则自下而上逐渐凝固,从而在铸件中实现定向凝固。通过选择合适的加热器件,可以获得较大的冷却速度,但是在凝固过程中温度梯度是逐渐减小的,致使所能允许获得的柱状晶区较短,且组织也不够理想。加之设备相对复杂,且能耗大,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1.2.2 快速凝固法(HRS) [6] 为了改善功率降低法在加热器关闭后,冷却速度慢的缺点,在Bridgman晶体生长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成了一种新的定向凝固技术,即快速凝固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铸件以一定的速度从炉中移出或炉子移离铸件,采用空冷的方式,而且炉子保持加热状态。这种方法由于避免了炉膛的影响,且利用空气冷却,因而获得了较高的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所获得的柱状晶间距较长,组织细密挺直,且较均匀,使铸件的性能得以提高,在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 1.2.3 液态金属冷却法(LMC法) [7] HRS法是由辐射换热来冷却的,所能获得的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都很有限。为了获得更高的温度梯度和生长速度。在HRS法的基础上,将抽拉出的铸件部分浸入具有高导热系数的高沸点、低熔点、热容量大的液态金属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定向凝固技术,即LMC法。这种方法提高了铸件的冷却速度和固液界面的温度梯度,而且在较大的生长速度范围内可使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保持稳定,结晶在相对稳态下进行,能得到比较长的单向柱晶。 常用的液态金属有Ga—In合金和Ga—In—Sn合金,以及Sn液,前二者熔点低,但价格昂贵,因此只适于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Sn液熔点稍高(232℃),但由于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冷却效果也比较好,因而适于工业应用。该法已被美国、前苏联等国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生产[8] 。

光电技术应用及发展展望

光电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 43年前,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诞生。那是的人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由这台激光器引发、孕育出的光电技术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急剧增长,不仅要求信息的时效好、数量大,并且要求质量高、成本低。在这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光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每个方面,成为信息社会的支柱技术之一。总之,光电子技术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特征,这使得它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而今天,光电子产业已经成为了21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光电子产业的参天大树上也结出了丰富的果实,它们包括但不限于光通信、光显示、光存储、影像、光信号、太阳能电池等,也可以简单地把现在的光电子产业分为信息光电子(光纤光缆、光通讯设备等)、能量光电子(激光器、激光加工成套设备、测控仪表、激光医疗设备等)和娱乐光电子(VCD、DVD等)等方面。而本文将介绍光电子技术在以下几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光通信: 目前,光通信网络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以光纤为技术基础的网络通信现在已经覆盖了许多地区,我国的光通信技术也走在世界前沿。2011年,武汉邮科院在北京宣布完成“单光源1-Tbit/s LDPC 码相干光OFDM 1040公里传输技术与系统实验”,这一传输速率是目前国内商用最快速率(40Gb/s)的25倍。十年发展,光通信商用水平的最高单通道速率增长16倍,最大传输容量增长160倍。2005年,邮科院实现了全球率先实现在一对光纤上4000万对人同时双向通话。2011年7月29日,该院在全球率先实现一根光纤承载30.7Tb/s信号的传输,可供5亿人同时在一根光纤上通话,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而正在研制中的科技开发项目,有望在2014年实现12.5亿对人同时通话。这一技术打破了美国在该领域保持的单光源传输世界纪录。在2012年的中国光博会上,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随着“宽带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使光通信制造企业信心十足。通过对各技术分支专利的分析看出,光传输物理层PHY和光核心网OCN已相对成熟和大规模商用,PHY作为各类网络传输技术的基础,既有相对成熟、淡出主流研究视野的部分,也有业界正致力于寻求最佳方案的技术点;无光源网络PON技术作为世界普遍应用的接入网技术,在“光纤到户”、“三网融合”等概念家喻户晓的今天,已成为各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分组传输网PTN既是新兴技术,又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商用,其在移动回传中的应用使其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的一种较优的可选方案,同时相应技术标准正在争议中发展,其技术发展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商机;智能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和全光网AON技术是光通信网络技术中的前沿技术,目前处于研发的活跃期。 此外,复旦大学近期研发的可见光通讯技术也是光通信的发展前景之一,通过给普通的LED 灯泡加装微芯片,使灯泡以极快的速度闪烁,就可以利用灯泡发送数据。而灯泡的闪烁频率达到每秒数百万次。通过这种方式,LED灯泡可以快速传输二进制编码。但对裸眼来说,这样的闪烁是不可见的,只有光敏接收器才能探测。这类似于通过火炬发送莫尔斯码,但速度更快,并使用了计算机能理解的字母表。使用标准的LED照明灯,哈斯与他的同事戈登·波维创建的研究小组已经达到了两米距离的130兆比特每秒的传输速度。随着白炽灯、荧光灯逐渐退出市场并被LED取代,未来任何有光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潜在的LiFi数据传输源。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在街头,利用路灯就可以下载电影;在家里,打开台灯就可以下载歌曲;在餐厅,坐在有[4]灯光的地方就可以发微博;即便是在水下,只要有灯光照射就可以上网。LiFi另一个巨大的好处是在任何对无线电敏感的场合都可以使用,比如飞机上、手术室里等。光显示:

定向凝固技术及其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及其应用 1.定向凝固理论基础及方法 定向凝固又称定向结晶,是指金属或合金在熔体中定向生长晶体的一种方法。定向凝固技术是在铸型中建立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使熔融合金沿着热流相反的方向,按要求的结晶取向进行凝固铸造的工艺。它能大幅度地提高高温合金综合性能。定向凝固的目的是为了使铸件获得按一定方向生长的柱状晶或单晶组织。定向凝固铸件的组织分为柱状、单晶和定向共晶3种。要得到定向凝固组织需要满足的条件,首先要在开始凝固的部位形成稳定的凝固壳,凝固壳的形成阻止了该部位的型壁晶粒游离,并为柱状晶提供了生长基础,该条件可通过各种激冷措施达到。其次,要确保凝固壳中的晶粒按既定方向通过择优生长而发展成平行排列的柱状晶组织,同时,为使柱状晶的纵向生长不受限制,并且在其组织中不夹杂有异向晶粒,固液界面前方不应存在生核和晶粒游离现象。这个条件可通过下述措施来满足:(1)严格的单向散热。要使凝固系统始终处于柱状晶生长方向的正温度梯度作用下,并且要绝对阻止侧向散热,以避免界面前方型壁及其附近的生核和长大。(2)要有足够大的液相温度梯度与固液界面向前推进速度比值以使成分过冷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同时要减少熔体的非均质生核能力,这样就能避免界面前方的生核现象,提高熔体的纯净度,减少因氧化和吸氧而形成的杂质污染,对已有的有效衬底则通过高温加热或加入其他元素来改变其组成和结构等方法均有助于减少熔体的非均质生核能力。(3)要避免液态金属的对流。搅拌和振动,从而阻止界面前方的晶粒游离,对晶粒密度大于液态金属的合金,避免自然对流的最好方法就是自下而上地进行单向结晶。当然也可以通过安置固定磁场的方法阻止其单向结晶过程中的对流。从这三个条件我们可以推断,为了实现定向凝固,在工艺技术上必须采取措施避免侧向散热,同时在靠近固液界面的熔体中维持较高的温度梯度。 定向生长理论和它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定向凝固技术。自从Bridgman和Stockbarger在20世纪20年达提出奠定了现代定向凝固和单晶生长技术基础的Bridgman定向凝固技术,定向凝固就被广泛运用于制备各种结构和功能材料。定向凝固技术最大的一个成果之一就是涡轮叶片的生产,这直接促进了高温合金材料设计上的巨大进步。自从这个突破后,一系列的定向凝固技术,比如:快速凝固技术(HRS),液态金属冷却(LMC)等可以提高定向凝固组织都发展起来。如今,定向凝固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制备方法和一种研究凝固现象的有利工具。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定向凝固方法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材料工程师和科学家。 定向凝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热剂法。将型壳置于绝热耐火材料箱中,底部安放水冷结晶器。型壳中浇入金属液后,在型壳上部盖以发热剂,使金属液处于高温,建立自下而上的 凝固条件。由于无法调节凝固速率和温度梯度,因此该法只能制备晓得柱状 晶铸件。 (2)功率降低法。铸型加热感应圈分两段,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不移动。当型壳被预热到一定过热度时,向型壳中浇入过热金属液,切断下部电源,上部继续 加热。温度梯度随着凝固距离的增大而不断减少。 (3)快速凝固法。与功率降低法的主要区别是铸型加热器始终加热,在凝固时铸件与加热器之间产生相对移动。另外,在热区底部使用辐射挡板和水冷套。 在挡板附近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与功率降低法相比,该法可大大缩小凝固

材料成型新技术——连续定向凝固技术 - 副本

材料成型新技术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材料学院 班级:成型093 题目:连续定向凝固技术 2012 年 11月

连续定向凝固技术 绪论 金属的凝固,从传热学的角度是液态金属转变为固态的过程;从物理化学、金属学的观点就是结晶,即:形核和生长。形核过程对金属材料晶粒的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晶体生长关系到凝固后微观组织的形态,由于组成金属材料的晶体形态与金属材料的性质有关,如何控制晶体生长已成为控制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凝固组织的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l)凝固组织形态的选择(2)控制凝固组织的尺寸、间距。 材料的使用性能是由其组织形态来决定的。因此,包括调整成分在内,人们通过控制材料的制备过程以获得理想的组织从而使材料具有所希望的使用性能,控制凝固过程己成为提高传统材料的性能和开发新材料的重要途径。定向凝固技术由于能得到一些具有特殊取向的组织和优异性能的材料,因而自它诞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由于定向凝固技术的出现,也为凝固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实验基础,因为在定向凝固过程中温度梯度和凝固速率这两个重要的凝固参数能够独立变化,从而可以分别研究它们对凝固过程的影响。此外,定向凝固组织非常规则,便于准确测量其形态和尺度特征。 定向凝固技术是控制晶体生长、研究晶体生长行为最有效的方法,实现定向凝固的总原则为金属熔体中的热量严格的按单一方向导出,使金属或合金按柱状晶或单晶的方式生长。金属熔体在凝固过程中,为了达到单一方向生长为柱状晶的目的,除满足上述总原则外,还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保持为平面,在界面前沿保持足够高的温度梯度,并且使此温度梯度与柱状晶生长速度的比值足够大;二是未凝固的液体有足够的过热度,避免型壁形核,防止型壁上形成的晶体脱落形成等轴晶的核心。 定向凝固的发展历程 定向凝固过程的理论研究的出现是在1953年,那是Charlmers及其他的同事们在

光刻技术新进展

光刻技术新进展 刘泽文李志坚 一、引言 目前,集成电路已经从60年代的每个芯片上仅几十个器件发展到现在的每个芯片上可包含约10亿个器件,其增长过程遵从一个我们称之为摩尔定律的规律,即集成度每3年提高4倍。这一增长速度不仅导致了半导体市场在过去30年中以平均每年约15%的速度增长,而且对现代经济、国防和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集成电路之所以能飞速发展,光刻技术的支持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单个器件的物理尺寸。每个新一代集成电路的出现,总是以光刻所获得的线宽为主要技术标志。光刻技术的不断发展从三个方面为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保证:其一是大面积均匀曝光,在同一块硅片上同时作出大量器件和芯片,保证了批量化的生产水平;其二是图形线宽不断缩小,使用权集成度不断提高,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其三,由于线宽的缩小,器件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使用权集成电路的性能不断提高。随着集成度的提高,光刻技术所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 二、当前光刻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及进展 1999年初,0.18微米工艺的深紫外线(DUV)光刻机已相继投放市场,用于 1G位DRAM生产。根据当前的技术发展情况,光学光刻用于2003年前后的0.13微米将没有问题。而在2006年用到的0.1微米特征线宽则有可能是光学光刻的一个技术极限,被称为0.1微米难关。如何在光源、材料、物理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攻克这一难关并为0.07,0.05微米工艺开辟道路是光刻技术和相应基础研究领域的共同课题。

在0.1微米之后用于替代光学光刻的所谓下一代光刻技术(NGL)主要有极紫外、X射线、电子束的离子束光刻。由于光学光刻的不断突破,它们一直处于"候选者"的地位,并形成竞争态势。这些技术能否在生产中取得应用,取决于它们的技术成熟程度、设备成本、生产效率等。下面我们就各种光刻技术进展情况作进一步介绍。 1.光学光刻 光学光刻是通过光学系统以投影方法将掩模上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的结 构图形"刻"在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限制光刻所能获得的最小特征尺寸直接与光刻系统所能获得的分辨率直接相关,而减小光源的波长是提高分辨率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开发新型短波长光源光刻机一直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目前,商品化光刻机的光源波长已经从过去的汞灯光源紫外光波段进入到深紫外波段(DUV),如用于0.25微米技术的KrF准分子激光(波长为248纳米)和用于0.18微米技术的ArF准分子激光(波长为193纳米)。 除此之外,利用光的干涉特性,采用各种波前技术优化工艺参数也是提高光刻分辨率的重要手段。这些技术是运用电磁理论结合光刻实际对曝光成像进行深入的分析所取得的突破。其中有移相掩膜、离轴照明技术、邻近效应校正等。运用这些技术,可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上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光刻图形。如1999年初Canon公司推出的FPA-1000ASI扫描步进机,该机的光源为193纳米ArF,通过采用波前技术,可在300毫米硅片上实现0.13微米光刻线宽。 光刻技术包括光刻机、掩模、光刻胶等一系列技术,涉及光、机、电、物理、化学、材料等多个研究领域。目前科学家正在探索更短波长的F2激光(波长为157纳米)光刻技术。由于大量的光吸收,获得用于光刻系统的新型光学及掩模衬底材料是该波段技术的主要困 难。

材料加工的发展与未来(作业一)

材料加工的发展与未来 摘要:材料技术是科技革命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多学科科技革命又导致了材料加工的科技进步与变革。文章概述了材料加工的作用与地位,该学科的总体发展趋势“过程综合、技术综合、学科综合”,它的主要发展方向“高效化、高精度化”、“材料设计制备与成形加工一体化”、“计算机模拟与过程仿真技术”、“材料智能化制备加工技术”等,以及金属控制凝固与控制成形。 关键词:材料加工、模拟仿真、控制凝固、控制成形 前言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现代技术和产业中的物质、能量、信息转换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都要以材料为基础。材料一直是人类发展的里程碑。当代新材料技术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柱,也是现代科技革命的重要物质基础。 1. 材料加工的地位与作用 材料加工行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加工技术是汽车、电力、石化、造船及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基础制造技术,新一代材料加工技术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的材料加工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举例说, 重大工程的关键铸锻件如长江三峡水轮机的第一个叶轮仍从国外进口。因此,在振兴我国制造业的同时,要加强和重视材料加工制造技术的发展。 2. 材料加工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它其趋势是过程综合、技术综合、学科综合。【1】过程综合就是设计、制备与成形加工的一体化和短流程化;技术综合就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先进控制技术的综合;学科综合就是将我们的三级学科综合,二级学科的综合,甚至将我们的各个一级学科也综合起来使各个学科相互渗透。 3. 材料加工的主要发展方向 (1)美国在新一代制造计划(Next Generation Manufacturing)中指出未来的制造模式将是:批量小、质量高、成本低、交货期短、生产柔性、环境友好。因此未来材料加工技术要高效化和高精度化。 (2)发展材料设计、制备与成形加工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先进材料与零部

定向凝固中的界面形态演化

定向凝固中的界面形态演化 引言 通常人们在研究金属及其合金的凝固时,由于金属本身的不透明性,使得人们无法动态实时观察金属内部凝固过程中凝固组织的演化与选择;而采用X射线透视或者原子力显微镜则代价较为高昂,也不可能获得对组织演化细节的清楚认识。由于熔体凝固时对流会造成材料组分上的变化,造成杂质条纹等缺陷。要获得高质量的材料,就要对凝固过程的熔体流动和其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借助实时观察方法对凝固过程进行实时原位观察,研究凝固过程中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和整体形态的变化以及流体运动,实现动态过程的可视化监测和测量,从中就可获得有关凝固的信息。 随着对凝固理论与晶体生长技术不断深入的研究,发现凝固形态是由晶体界面性质和凝固驱动力场的性质所完全决定的。界面性质决定了界面形态对驱动力场的响应性质,因而相似的界面性质在相似的驱动力场作用下将产生相似的动力学行为,从而导致相似的界面形态。 固--液界面可以分为两类[1]:规则界面和不规则界面。规则界面是指正常凝固条件下的平面、胞状和枝晶界面[2]。理论分析表明,只有当固--液界面能是各向异性时才能形成稳定枝晶界面[3],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材料是以稳定枝晶界面生长。 当晶体沿着一定的晶向生长时,如立方晶系的<111>晶向,固--液界面能接近于各向同性[4],这时将会出现不规则界面。在这样的条件下,枝晶尖端常常随机分枝,分枝与枝晶干不对称,从而形成不规则界面。至今已经观察到几种不规则界面,如:倾斜枝晶界面、退化枝晶界面、海藻状晶体界面。 1实验方法 晶体生长室的最大平面放在x-y平面中,观察二维晶体生长。实验采用了丁二腈-5at%水来作为模拟晶体,测试开始前,试样加热至全部融化并静止一段时间冷却,使得试样内的熔质均匀化。温度通过采用SWP-T803数字控温仪控温,控温精度0.1°C,可在0°C到200°C范围内任意调节。加热至一定温度且保持恒定,试样内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试样放在温度梯度场中。晶体中温度的测量利用热电偶,晶体生长过程中,根据晶体界面的位置移动热电偶的位置,记录温度值,即可获得温度梯度值。 实验系统见图1,试样放入定向固系统中,使用CKX41型浮雕相衬显微镜可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摘要:简要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特点、构成及分类。并且分析了当前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对当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地位进行了介绍,进一步提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阐述了各国21世纪的发展趋势,而且还根据我国的国情概述了我国的发展状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引言 资源、环境、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大大的提高,对身边的物质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至于传统的制造技术已经达不到人们的物质文明方面的要求,而且传统的制造技术往往又是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根源所在。因此,根据人们对精神和物质的追求,我们不得不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一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近些年来,我们为了更高的物质追求,消耗了很多的能源,一直破坏了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让人们时刻感觉到自己的生存存在着威胁。因此为了改善环境来满足自己和后代的生存需求。近年来 ,围绕生态环境问题 ,人们提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它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联结为一个互为因果的有机整体,认为经济发展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承载能力,使环境和资源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使其作为人类生存的要素之一而直接满足人类长远生存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发展战略。 特别是机械制造行业,创造人类财富的支柱产业 ,正在大量消耗人类社会的有限资源 ,并且是造成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为此 ,机械行业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已势在必行。因此,先进制造技术是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 1.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特点、构成与分类 1.1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 先进制造技术(AMT)是以人为主体,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的,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地吸收机械、信息、材料、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及现代系统管理技术等方面最新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敏捷制造,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从本质上讲,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的有机结合。 1.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AMT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产品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它不局限于制造工艺而是覆盖了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和装配、销售、维修、服务以及回收再生的全过程。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人为主体作用,将人、技术、管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 2)是利用系统工程技术将各种相关技术集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3)强调环境保护,要求产品室“绿色商品”,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对人体无危害; 4)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等方面的应用; 5)不断运用科技新手段和新成果来研究、改造及充实传统制造技术硬应用到产品的市场调研、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综合效益。 1.3先进制造技术的构成 先进制造技术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技术内涵,对我国而言,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技术群。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和层次及其技术构成如图1所示。图中从内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及展望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1 引言 光刻技术作为半导体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一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光刻技术在应用术问题的增多、用户对应用本身需求的提高和光刻技术进步滞后于其他技术的进步凸显等等,寻找解决技术障碍的新方案、寻找COO更加低的技术和找到下一俩代可行的技术路径,去支持产业的进步也显得非常紧迫,备受人们的关注。就像ITRS对未来技术路径的修订一样,上世纪基本上3~5年修正一次,而进入本世纪后,基本上每年都有修正和新的版本出现,这充分说明了光刻技术的重要性和对产业进步的影响。2005年ITRS对未来几种可能光刻技术方案进行预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新一轮技术和市场的竞争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大量的研发和开发资金投入到了这场竞赛中。因此,正确把握光刻技术发展的主流十分重要,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同时可以缩短和用户使用之间的周期、缩短开发投入的回报时间,因为光刻技术开发的投入比较庞大。 2 光刻技术的现状及其应用状况

众说周知,电子产业发展的主流和不可阻挡的趋势是“轻、薄、短、小”,这给光刻技术提出的技术方向是不断提高其分辨率,即提高可以完成转印图形或者加工图形的最小间距或者宽度,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光刻工艺在整个工艺过程中的多次性使得光刻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工艺成品率对产品的质量、良率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要求光刻技术在满足技术需求的前提下,具有较低的COO和COC。因此,光刻技术的纷争主要是厂家可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分辨率和产能的设备及其相关的技术。 2.1 以Photons为光源的光刻技术 在光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以光子为基础的光刻技术种类很多,但产业化前景较好的主要是紫外(UV)光刻技术、深紫外(DUV)光刻技术、极紫外(EUV)光刻技术和X射线(X-ray)光刻技术。不但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且是目前产业中使用最多的技术,特别是前两种技术,在半导体工业的进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紫外光刻技术是以高压和超高压汞(Hg)或者汞-氙(Hg-Xe)弧灯在近紫外(350~450nm)的3条光强很强的光谱(g、h、i线)线,特别是波长为365nm的i线为光源,配合使用像离轴照明技术(OAI)、移相掩模技术(PSM)、光学接近矫正技术(OPC)等等,可为0.35~0.25μm的大生产提供成熟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在目前任何一家FAB中,此类设备和技术会占整个光刻技术至少50%的份额;同时,还覆盖了低端和特殊领域对光刻技术的要求。光学系统的结构方面,有全反射式(Catoptrics)投影光学系统、折反射式(Catadioptrics)系统和折射式(Dioptrics)系统等。主要供应商是众所周知的ASML、NIKON、CANON、ULTRATECH和SUSS MICROTECH等等。系统的类型方面,ASML以提供前工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资料讲解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摘要:简要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特点、构成及分类。并且分析了当前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对当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地位进行了介绍,进一步提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阐述了各国21世纪的发展趋势,而且还根据我国的国情概述了我国的发展状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引言 资源、环境、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大大的提高,对身边的物质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至于传统的制造技术已经达不到人们的物质文明方面的要求,而且传统的制造技术往往又是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根源所在。因此,根据人们对精神和物质的追求,我们不得不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一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近些年来,我们为了更高的物质追求,消耗了很多的能源,一直破坏了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让人们时刻感觉到自己的生存存在着威胁。因此为了改善环境来满足自己和后代的生存需求。近年来 ,围绕生态环境问题 ,人们提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它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联结为一个互为因果的有机整体,认为经济发展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承载能力,使环境和资源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使其作为人类生存的要素之一而直接满足人类长远生存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发展战略。

特别是机械制造行业,创造人类财富的支柱产业 ,正在大量消耗人类社会的有限资源 ,并且是造成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为此 ,机械行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势在必行。因此,先进制造技术是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 1.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特点、构成与分类 1.1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 先进制造技术(AMT)是以人为主体,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的,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地吸收机械、信息、材料、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及现代系统管理技术等方面最新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敏捷制造,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从本质上讲,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的有机结合。 1.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AMT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产品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它不局限于制造工艺而是覆盖了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和装配、销售、维修、服务以及回收再生的全过程。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人为主体作用,将人、技术、管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 2)是利用系统工程技术将各种相关技术集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3)强调环境保护,要求产品室“绿色商品”,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对人体无危害; 4)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等方面的应用; 5)不断运用科技新手段和新成果来研究、改造及充实传统制造技术硬应用到产品的市场调研、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综合效益。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定向凝固技术是指利用一定的设备,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使材料的组织具有特殊取向从而获得优异性能的工艺过程。定向凝固技术是伴随着高温合金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综述了定向凝固技术的定向凝固理论,对比分析了不同定向凝固方法的优缺点,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提高温度梯度的途径,最后对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定向凝固;工艺特点;温度梯度;应用 1.引言 凝固是材料制备与加工的重要手段之一,先进的凝固技术为先进材料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技术条件。凝固过程中包含了热量、质量和动量的传输过程,它们决定了材料凝固组织和成分分布,进而影响材料性能。近20年中,不仅开发出许多先进凝固技术,也丰富和发展了凝固理论。其中,先进凝固技术主要集中于如下几种类型:定向凝固、快速凝固与近快速凝固技术、外加物理场(压力场、电磁场、超重力或微重力场)中的凝固技术以及强制流动条件下的凝固技术等。 定向凝固技术是对金属材料进行凝固过程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用于模拟合金的凝固过程,制备高质量航空发动机定向和单晶叶片等。同时,也是研究固液界面形态及凝固组织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定向凝固技术的出现是涡轮叶片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铸造高温合金叶片的制造工艺经历了从等轴晶铸造到定向单晶凝固的发展过程,不仅在晶粒结构的控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而且铸造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常规的铸造高温合金尽管有较高的耐温能力,但材料的中温蠕变强度较低。定向凝固技术能够使晶粒定向排列,在垂直于应力方向没有晶界,同时由于沿晶粒生长的(001)方向具有最低的弹性模量,这样将大大降低叶片工作时因温度不均匀所造成的热应力,因此使蠕变断裂寿命和热疲劳强度得到很大提高,如DS Mar-M200+Hf比等轴晶合金热疲劳性能提高了8倍。此后,随着各种定向凝固技术的不断发展,固液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不断增大、冷却速率逐渐提高,定向生产的叶片综合性能也日益提高。 2.定向凝固理论

核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

核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 人防五队风水专业乔亚鑫3382011515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性,从此诞生了一门新的科学:原子核科学技术。1919年卢瑟福利用天然α射线轰击各种原子,确立了原子的核结构,随后又首次用人工方法实现了核反应。但是用天然射线源能够研究的核反应很有限,人们开始寻找一种可以产生具有不同能量的各种粒子束的装置,于是粒子加速器应运而生。同时,为了探测各种射线和核反应的产物,还需要有辨别粒子种类和能量的探测器及相应的电子学设备。在研究核物理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放射性一方面可能造成人体的伤害,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在医学、工农业和其它方面有许多应用。于是相应地,辐射防护技术与射线应用技术也发展起来。此外,核物理的研究还导致了许多放射性核素的发现。它们的半衰期长至数千万年,短至不足1秒。在不同场合下选择适当的放射性核素,可以做示踪剂、测年工具或药物使用。这就是放射性核素技术(或称为同位素技术)。上述粒子加速器技术、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射线和粒子束技术、放射性核素技术等,通常统称为核技术。概括而言,核技术就是利用放射性现象、物质(包括荷能粒子)和规律探索自然、造福人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射线、荷能粒子束和放射性核素的产生、与物质相互作用、探测和各种应用的技术。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核技术及应用”属于一级学科“核科学与技术”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核技术还包括核武器技术与核动力技术(或称为核能技术)。核动力技术的核心是反应堆技术,反应堆可用来发电、供热、驱动运载工具等。反应堆还可以产生大量中子,故在有些核技术应用中亦可利用反应堆作为中子源,或利用反应堆中子做活化分析、生产放射性核素等。“核能工程与技术”和“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也是“核科学与技术”之下的二级学科。 实际上核技术与核物理是密不可分的,这两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互相依托、互相渗透的。同时,作为核探测技术和射线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各种射线和荷能粒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其相互作用既可以产生物理的变化,也可以产生化学的变化,还可以产生生物学的变化。相应的研究构成了辐射物理学、辐射化学和辐射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在核技术的应用中还经常要对放射性核素进行分离,或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这属于放射化学的范畴。因此,核技术及应用这一学科与核物理学、辐射物理学、辐射化学、放射化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其中辐射物理往往也被纳入核技术的范畴内。近年来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相应地又产生了医学物理、核医学等学科。另一方面,核技术的研究经常涉及大型仪器设备的研制,其本身又是物理、机械、真空技术、电子学、射频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成像技术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故此核技术充分体现了多种学科的交*这一特点,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重要的高技术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核技术开始大规模地应用到国民经济之中,形成了许多新兴的产业,如辐射加工、无损检测、核医学诊断设备与 放射治疗设备、同位素和放射性药物生产等。据统计,美国和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GDP)中核技术的贡献约占3%~4%。美国核技术产生的年产值约为3500亿美元,其中非核能部分约占80%。

先进制造技术前沿发展与未来趋势

《先进加工制造技术》论文 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姓名:姚云杰 学号:2

目录 1.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2.现代制造工程的前沿科学 2.1 制造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制造信息科学2.2 微机械及其制造技术研究 2.3 材料制备/零件制造一体化和加工新技术基础2.4 机械仿生制造 3.现代制造业的先进生产模式4.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5.我国存在的差距与可实施策略

现代制造技术前沿发展与未来趋势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制造技术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先进制造的前沿科学,并展望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最后提出我国制造技术要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可行的实施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策略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对先进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之梦想。 关键词:制造科学;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发展趋势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在一个国家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专家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其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1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为满足制造系统敏捷性、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能力,必须借鉴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制造模式和制造系统有效的运行机制。制造系统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运行状况是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的主要目标。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不仅对制造企业的敏捷性和对需求的响应能力及可重组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制造企业底层生产设备的柔性和可动态重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制造观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制造系统,以满足制造系统新的要求。(2)为支持快速敏捷制造,几何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制约现代制造技术中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集成、坐标测量(CMM)和机器人学等方面,在三维现实空间(3-Real Space)中,都存在大量的几何算法设计和分析等问题,特别是其中的几何表示、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测量和机器人路径规划及零件的寻位(如Localization)等方面,存在C-空间(配置空间Configuration Space)的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物体操作(夹持、抓取和装配等)描述和机器人多指抓取规划、装配运动规划和操作规划方面则需要在旋量空间(Screw Space)进行几何推理[1]。制造过程中物理和力学现象的几何化研究形成了制造科学中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等多方面的研究课题,其理论有待进一步突破,当前一门新学科--计算机几何正在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3)在现代制造过程中,信息不仅已成为主宰制造产业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是最活跃的驱动因素。提高制造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现代制造科学发展的一个重点。由于制造系统信息组织和结构的多层次性,制造信息的获取、集成与融合呈现出立体性、信息度量的多维性、以及信息组织的多层次性。在制造信息的结构模型、制造信息的一致性约束、传播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