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建筑企业竞争力分析

建筑企业竞争力分析

建筑企业竞争力分析
建筑企业竞争力分析

建筑企业竞争力分析

建筑企业竞争力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和竞争力理论,通过对比分析江浙的建筑业发展模式,了解当前国内的建筑业发展和建筑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研究建筑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竞争力构建。本文研究发现,建筑企业竞争力构建的重点是:战略成本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等。

关键词: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分析某一行业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关注其行业特征。建筑行业中的企业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在竞争力构建上的差异源于其建筑产品的

差异,以及建筑业的生产方式、交易过程的不同。建设市场中的产品,即建设项目总是千差万别的,无法标准化和批量生产,并且生产周期长,市场瞬息万变。因此,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必然有其独特性。

一、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义

建筑企业竞争力是指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整合和运用内部与外部资源,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于建筑企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竞争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优化传统生产要素的能力:劳动力、资金和自然资源;2.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信息、知识以及技术创新的能力。

如何判别建筑企业的某种能力是否为核心竞争力的标准是顾客

价值、稀有性、难于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其核心含义是,从建筑企业的客户的角度看,资源是有价值的和不可替代的,而从建筑企业的同行业竞争者的角度看,则是不可模仿的和具有生命力的。

1.为业主创造价值

顾客价值是指那些能为建筑企业在外部环境中利用机会、降低威胁而创造价值的能力。顾客价值促使企业形成并执行战略,从而为特定的客户创造价值。这实际上是以客户为导向的竞争战略,战略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建筑企业对建筑市场潜在客户的理解程度(市场

潜在机会)。

2.难于模仿性

企业竞争力的难于模仿性是指其他企业在短期内不能轻易地建

立起相类似的能力。主要原因是:其一,企业发展历史所形成的独特和珍贵的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可能会让企业拥有在其他历史时期成立的企业所不能模仿的优势;其二,无法分清企业如何整合资源而取得的竞争优势,即由于无形资源的价值的不可见性或模糊性,使得竞争对手无法清楚的了解企业怎样利用起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而取

得竞争优势。社会负责性,这意味着许多企业能力是负责社会现象的产物,如企业内领导者之间以及领导者与员工的人际关系、信任、友谊以及在供应商、分包商和业主之间声誉和战略伙伴关系等。

3.不可替代性

企业竞争力的不可替代性是指由于企业的某些资源由于不具有

战略对等性而为企业带来的竞争力。一种能力越难被替代,它所产生的战略价值越高。能力越是不可见,竞争对手越难找到它的替代能力,越难模仿它的战略价值。如企业的专有知识以及建立在领导者与员工之间信任关系基础之上的工作关系,就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信任可以作为一种能力而成为核心竞争力。

4.稀有性

能力的稀有性是指极少数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拥有的能力。其具有的独特的价值,是企业专用性资产,比如企业信誉。我们同时还必须注意,任何一种能力都有其生命周期。随着市场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企业要想维持一种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调整其竞争战略,并以不同的方式充实和整合战略资源。

我国在对外承包工程中拥有大量低成本劳动力,与外国建筑企业相比,这是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低成本的劳动力,使我国的国际承包商在承包劳动密集型项目上与西方国际承包商相比占据了比

较优势。我们同时还必须注意,任何一种能力都有其生命周期。随着市场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企业要想维持一种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调整战略,并以不同的方式充实和整合战略资源。

二、江浙建筑行业竞争力分析

江浙建筑行业发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发展出了适合自身特定的政策、市场和人文环境为支撑的模式,其宏观环境和微观治理都有其值得借鉴之处:

1.政策优势:政府的松绑与支持

江浙各级政府对建筑业发展坚持“放水养鱼”的管理思路,采用“培植税源”的开明政策,如“基数承包,一定三年,低幅递增,先征后返”等,造就了一批民营建筑企业集团,实现资产快速的增长,加速了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并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逐步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明显的体制优势。

2.市场优势:高效活力的经营机制。

江浙的建筑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后,产权把管理层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管理制度、监控措施越来越科学,逐步构建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

3.人文优势:企业家精神

江浙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发现商机、特别能适应市场经济、特别诚实守信”,在艰苦创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塑造了企业家的现代精神。而江浙的建筑企业做大以后,企业家们又开始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资源和团队精神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

4.市场开拓和品牌战略

江浙建筑业的发展始终把立足点放在市场开拓上。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江浙建筑业抓住了支援大庆、新疆、深圳等地建设的契机,迅速形成了江浙的第一批外埠市场。上海浦西改造、浦东开发和北京承办亚运盛会的契机,很快占领了国内建筑市场的制高点,提升了建筑队伍的综合索质。北京办奥、上海办博的契机,在主流地区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并将江浙建筑业和江浙建筑队伍的影响辐射到全国。抓住了中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建筑市场上打响了江浙建筑的品牌。

5.注重质量管理

江浙建筑业的大特点是从业人员多、施工项目多、分布区域广,这就给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由于江浙建筑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对安全生产十分重视、抓得实在,因而,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安全管理在全国同行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江浙建筑业百亿元产值死亡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6.发挥集群优势

统一协调本省队伍与当地建筑行政主管部门、业主和用工单位的关系,避免了本省各外出企业在外埠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法经营,针对乡镇建筑队伍资质等级普遍偏低、出省进城施工难度较大这突出问题,八十年代中后期,全省各县 (市) 纷纷组建了联体形态的经济组织——第二建筑公司,乡镇建筑企业挂二建公司,共用资质。九十年代以来,不仅巩固了江浙建筑企业在省外的原有市场,而且成了开辟国内新市场和走向境外市场的排头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江浙建筑业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拉动作用低的不足,使得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江浙建筑队伍仍然能活跃于境内外建筑市场并取得骄

人的业绩。由数十家实力较强、发展后劲较足的企业构成的企业集群,是做大做强江浙建筑业的中坚力量。

建筑业作为一般竞争性行业,市场准入低,技术要求不高,属国资退出的范畴,其中的民营经济代表了先进生产力。江浙建筑业发展改革实践证明,凡是产权明晰到个人的民营企业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且国家或集体股份通过资本搭车,进行适当参股,都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从中国国情和行业的现实出发,民营化始终是建筑企业改革的最终方向,而解决好产权制度问题是发展民营经济的的头等大事。

江浙建筑企业凭借上述三大优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产权制度上,由单一的资本结构走向多元化;在战略定位上,由规模扩张走向品牌经营;在经营手法上,由简单扩大再生产走向资本经营;在业务范围上,由专业的土建施工走向多元经营;在地域开拓上,由省走向全国直至海外市场。

三、建筑企业竞争力分析

根据Porter的产业竞争力量模型,可以建立建设市场的竞争力量模型,五种竞争力量的强度决定行业的盈利率。对于建筑企业,其具体描述如下:

1.新进入者

多数大型承包商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因而,建筑行业的新进入者为建设业带来了新的竞争力量。建筑企业可以从品牌、资源、资质、成本管理等方面来阻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保证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市场进入的现有障碍和现有竞争者的反应。对新进入者形成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1.品牌:建筑行业的新进入者,他们还没有在该行业经营的业绩:竞争者近年来的业绩是建设市场买方考察承包商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新进入者由于没有类似环境下承包工程的经验,可能会造成工程拖期等风险,业主因此会拒绝新进入者。品牌确认形成了障碍,使新进入者要花费巨资克服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广告宣传、客户服务、行业领先、以及产品差异都是形成品牌确认的因素

2.资源:建筑市场的新进入者,需要动迁经营基础,实施项目所需的全部资源必须从总部所在地迁移至目标市场,动迁大量资源所需费用是一笔较大的支出。大量的资源:新进入者由于在目标市场没有。参与建设市场竞争必须投入大量金融资源,这对新进入者是一种障碍,特别是在市场研究开发(如当地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等)这类不可恢复的支出需要资本时,尤其如此。

3.资质:必须向客户证明拥有满足客户需求的管理技能和经验:这些年,作为影响工程成本关键因素的学习曲线和经验曲线得到了广泛的讨论,经验曲线包括了许多因素,它比学习曲线具有更广的外延涵义,同时也是一种进入障碍。根据这一概念,建筑企业的单位成本随着经验的增多而下降,这种下降可能是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曲线等产生。而没有“经验”的新进入者,可能需要较高的成本。

4.成本劣势:现有竞争者无论他们的规模如何,都比潜在竞争对手(新进入者)具有成本优势。这些优势可以来自于学习曲线效应、经验曲线效应和专利技术等。如资源动迁成本要比新进入者低很多。

5.技术和政策壁垒:政府可能通过各种手段对建设市场进行干

预,以限制和排除外来竞争者进入其建筑行业。如许可证的存在就是一个政府干预市场的例子。我国在入世谈判所做的承诺中,不向国外承包商开放工程地质勘察市场,也是政府干预建设市场的例子。实际上,每个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经济,均设置了许多技术和非技术壁垒。

6.现有竞争者的策略性行为:现有竞争者有可能为保住市场份额,或因全行业能力过剩而降低价格;另外,建筑行业增长率低,影响该行业对潜在竞争者的吸引。

2、替代产品

建筑业的替代产品或服务是与建设市场的需求紧密相关。建筑企业当前最大的替代产品或服务是建筑业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合同管理模式,主要是承包商所介入项目建设周期阶段的扩大和工作范围和责任的变化引起合同管理模式的变化。如最近十多年出现的PFI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PFI)等项目融资建造模式(其包括了BOT(建造-运营-转让)或BOOT(建造-拥有-运营-转让)等融资建造工程项目的新模式),对传统建造模式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采用这种建造模式的项目经常是国有基础设施项目,项目投资额巨大,风险大,但收益也大。对承包商而言可作为项目投资方和施工方角色参与建设市场的竞争。上述的BOT等项目管理模式由于其在价值链方面与传统的合同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以替代品提供者单独列出。项目承包的各种模式以及所涉及的项目建设周期阶段如图4-3所示。

图4-3项目阶段与项目承包模式关系

资料来源:曾肇河,建筑业企业价值链管理探索,建筑经济,2004(6):5

3、供货商和分包商

承包商的供货商和分包商是承包商价值系统中需要协调的主要内容,他们通过提价,或降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对付承包商,其讨价还价的能力取决于供货商和分包商所在行业当时的竞争状况。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讨论:

强大的供应商和分包商群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形成一种卖方市场,其主要特征是:市场由几家公司操纵,几乎形成垄断;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或至少是差异性的;市场的上述特征就会抑制承包商(作为购买者)提高购买条件的能力。

强大的承包商群可能形成一种买方市场,其主要特征是:承包商的集中购买量大或是长期的购买者。巨额购买者往往是一种特殊强大的力量;从供应商处购买的产品或服务是标准的或是非差异性的,有丰富的供应商来源;从供应商处购买的产品构成承包商产品的一部分,并在其成本中占较大比例;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对承包商来说不重要。

建筑市场的上述特征,对于作为购买者的承包商建筑企业来说,很可能按照有利的价格并有选择的进行采购,获取利润较低是承包商降低其采购成本的较大动机。如果是高盈利者,则可能对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价格不具有敏感性。在讨价还价时,承包商可能威胁供应商和分包商:我们以后自己生产这种产品,不再需要你们的产品了。如建筑市场中的商品供应,一些大的承包商可能自己有能力生产和运输,或自己在现场建立搅拌站。

4、买方(项目业主)

项目的业主(或业主的工程咨询顾问)偏爱具有成功业绩并具有强大财务稳定性的公司,这样可减少项目业主的风险。这也是像建筑企业这样的大型知名承包商的优势所在。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还与市场的发展阶段有关,即市场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买方市场下,项目业主的讨价还价能力大于卖方市场下其讨价还价的能力。目前,建筑市场正处于买方阶段,承包商的营业利润普遍降低。即使国际建筑市场的利润率也不高,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统计,2012年的建筑市场平均利润只有7.2%,比2011年提高0.2%。

5、现有竞争者

建筑市场现有竞争者间竞争激烈程度在各国建设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呈现不同的特点。他们会随着建设市场环境的改变,改变各自的竞争策略。如:对大型项目组成集团或联营体一起承建,对现有竞

争者就是一种互补优势。政府通过制订政策对建设市场进行干预,对现有竞争者通过承包资质和经营范围的限制,也形成了一种建设市场的分配格局,使现有竞争者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竞争。

从上述关于建筑市场竞争力量模型的讨论可以看出:建筑企业所处的建筑市场与其他行业市场在竞争力量模型上具有相似性,同时在竞争规则存在特殊性。建筑企业可以从品牌、资源、资质、成本管理等方面来阻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保证现有的竞争优势,提升讨价还价能力,争取政府政策倾斜,从而保证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

四、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作为大型建筑企业,要实现稳健扩张和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必须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战略成本管理,因为建筑业属于低利润率行业,因此成本管理是提升利润率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其二,企业文化建设,建筑行业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劳动者,因此,“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其三,科技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建筑市场将更加青睐于能够提供高技术含量、精细化、环保的建筑企业,因此,技术创新关乎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优势。第四、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保持持久创新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华夏出版

社.1997年

[2]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李建明,胡迟.跨入21世

纪的中国企业管理现状、问题与建议.施工企业管理,2004(8)

[3] 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2012年

[4] 黄继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5] 孙班军,集团公司竞争力[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6] 赖熹、关柯,大型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1):7

[7] 曾肇河,建筑业企业价值链管理探索,建筑经济,2004(6):5-10

[8] 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

究报告编委会,2011.

[9] 李德全,建筑业发展的回顾、现状和展望,建筑,2006.11

[10] 高世楫,陈立,许钢.2000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国民经济管理[J].2001(7)

[11]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EPCIMS)可行性研究.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2001年2月

[12] 甘华鸣等.经营战略.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4月

[13] 邢艳芳,徐新生,刘景录.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山东建材.2000年第6期:23-25

------------最新【精品】范文

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分析

大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作业 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分析 学生姓名:徐磊 年级:2014 专业:建筑工程管理 形式:成教 指导教师:李霞 完成日期:2016年4月

目录 1 评价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意义 (2) 1.1 有利于建筑行业的行政管理 (2) 1.2 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2) 1.3有利于建设项目业主 (3) 2 评价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活动 (3) 2.1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评价组织 (3) 2.2 竞争力评价程序 (3) 2.3 前期筹备 (3) 3.建筑施工企业资源提升和优化的条件 (4) 3.1增大资源量 (4) 3.2优化资源 (5) 4.开拓新型市场环境建筑业企业市场环境 (5) 4.1研究新的产品和服务业务 (5) 4.2建立新型市场关系 (6)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1 评价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意义 1.1 有利于建筑行业的行政管理 实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意义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评价能有效地衡量建筑市场中企业间的相对竞争力状况,这种信息对监督建筑市场运行,制定建筑行业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机制,针对个别项目正确选择建筑承包企业,以及帮助个别建筑施工企业提升竞争力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建筑业行政管理部门已从传统上的对建筑业市场下达计划和任务的方式进行管理转变为借助市场机制“无形之手”,运用政策,法规,税收等杠杆机制对建筑市场的运用进行调控,监督和管理,以达到维持一个公平公正竞争,高效运行的建筑市场。因此,行政管理部门再不能用行政指标去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业绩。然而,由于建筑产品及其生产活动的特殊性,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对建筑市场的运行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掌握承担建筑生产活动的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经营情况,因为企业的经营情况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内生产效率,工程质量,经济效益,社会贡献,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状况。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获取这些信息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对建筑也企业竞争力评价,基于评价结果的信息为采取正确的行政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首先通过研究历年来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总结规律,发现建筑市场竞争中的问题,从而制定有关政策以确保建筑市场规范竞争,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其次对建筑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有利于政府部门培育大型的有国际竞争力潜力的企业,从而提高中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 再次对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有助于在实施政府公共工程项目时选择能满足项目资格要求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建筑施工企业,从而保证公共工程项目实施的多目标实现,提高公共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最后可以通过比较研究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私营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外资建筑企业竞争力,合资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等,发现不同类别建筑施工企业的优势和弱势,从而完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促进市场透明,开放,有序发展,保证市场公平公正竞争,从而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1.2 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任何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都会关心自己在建筑行业中的竞争力。对自身竞争力的判断,建筑施工企业不能只是从营业额,中标率等从业记录来判断自身竞争力,还应该从企业的内部环节,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从企业在未来的竞争环境中的发展潜力等方面来评价企业竞争力。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评价对个别建筑施工企业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建筑施工企业能了解自身在建筑行业内的竞争力大小,可以“明镜鉴得失”,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研究和实施提升企业竞争力战略;第二,通过了解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企业可以识别重点竞争对手,从而发挥自身优势,从而选择中标可能性较高的工程项目进行投标,以提高投标效率,扩大市场份额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常常关系的企业的生死存亡,只有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战略资产.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然后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再介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最后提出打造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字:市场经济核心竞争力战略 abstract In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society, nurture and develop core competencies for an enterprise is crucial, which often involves the company's survival, only the formation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en the business will have their own strategic asset.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then describes the content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finally proposes ways to buil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企业战略管理工具——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 定义 五力分析模型作为由外而内的管理工具,从五个方面分析企业结构的吸引度,即竞争力,这五个方面分别是,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 起源 五力模型是由麦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公司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五力模型应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演变 1996年,在麦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基础上,Intel 前总裁Andrew S. Grove提出了六力分析的概念,重新探讨并定义产业竞争的六种影响力。他认为影响产业竞争态势的因素分別是:1.現存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2.供应商的影响力、活力、能力;3.客戶的影响力、活力、能力;4.潛在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5.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方式(substitution);6.“协力业者”(政府)的力量。 应用 五力模型中的五种力量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 1.行业现有竞争状况 参考因素:竞争结构、产业结构成本、战略目标、退出障碍、产品差异化程度;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参考因素:购买者的集中程度、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购买者的转换成本、替代品的替代程度、大批量购买的普遍性、购买者的利润率;(购买者对行业盈利性的影响表现在,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 3.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参考因素:供应商所在行业的集中程度、供应商的品牌、供应商的利润率、供应商的转换成本、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等;(供应商影响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或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4.替代品的威胁 参考因素:替代品的质量、替代品的价格、购买者选择替代品的转换成本;(替代品是指那些与客户产品具有相同功能的或类似功能的产品,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替代品构成的威胁) 5、新进入者的威胁 参考因素:经销渠道的可进入性、技术支持的可能性、进入壁垒的难易程度、品牌忠实

市场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市场竞争分析 竞争是自然界和经济社会的普遍规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供给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长。社会经济告别了供给短缺的现象,市场供求矛盾的主要方面由生产供应转为消费需求,生产供应转变为供给竞争。在这种环境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实际供应商,才能获得经营绩效。 消费需求是市场分析的基础和营销活动的对象,供应竞争则是市场分析的关键和取得经营绩效的唯一途径。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重视对消费需求的研究、分析,同时也意识到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实际上,离开了实际竞争能力,任何市场机会都不可能转化为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竞争分析在市场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市场竞争的概念 所谓企业竞争,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商品生 产者和经营者为了争取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并获得有利的产销条件而发生争夺、较量、对抗的经济关系。 市场竞争分析实质上是对竞争对手和自身实力的分析,分析的过程也就是—个“知己知彼”的认识过程. 1. 确认企业所处的产业竞争市场类型 市场竞争体现于各产业市场,体现于同类产品和服务的经营过程。具有明确主营业务的企业,其市场竞争集中在以产品和服务划分的行业领域。现代经济理论把市场竞争模式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在现实的社会经济中,完全的竞争市场

模式几乎不存在,完全垄断的时常模式仅限于极少数行业,大部分产业或行业基于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模式。基于不同的市场竞争模式,各企业的竞争分析存在差别。 2. 分析识别竞争者 一个公司成为一个企业实际的和潜在的竞争者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但是在市场竞争中必须认准现有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判断的标准有: (1) 当其他企业以相似的价格向相同的用户提供类似的产品与服务时,企业就可以将 它视为竞争者; (2) 如果公司或企业实力雄厚,则可以更加广义地把凡是翻造经营相同产品和同类产品的企业都看成是自己的竞争者, (3) 那些提供相同局部产品(如零部件厂)也是竞争者; (4) 与本企业可能争夺原材料、资金的企业,同样是竞争者。 在市场竞争中的策略,在产品质量及服务、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手段等方面,本企业和竞争对手之间进行比较,判断各自有什么优势和劣势,从而可以改变自己的劣势,才能处于有利地位。 3.分析判明对手的目标 在识别出主要竞争对手和他们的竞争策略之后,要进一步探索、断定竞争对手的目标,也就是竞争者在市场上追求什么;他们的行为推动力是什么。企业在市场上追求的目标是很广泛的,尽量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利润)是一个基本目标,围绕着这个基本目标,可以

装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装饰公司的竞争力在那? 企业竞争力,就是在相同产品质量前提下有价格优势,在相同价格前提下有产品质量优势,在相同产品质量和价格前提下有服务优势。 装饰行业市场分析 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一个劳动密集行业。建筑装饰行业是随着房地产热潮的逐步兴起,快速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增长空间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装饰行业发展速度也异常迅猛,出现了许多全国连锁的家装集团公司,包括龙发、东易日盛、轻舟、今朝等等知名品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如何在竞争中胜出,了解到装修业主最关心的问题,掌握他们选择装修公司的标准,成为竞争中最关键的问题。 装修行业快速发展,业主装修观念也是不断更新,他们关注的不再仅仅是价格和工程质量,包括设计能力、环保标准、资质水平、经营状况、装修公司整体规模等也统统进入了业主的考察视线。 几家相对比较有实力的装饰公司,从品牌到设计,谁也不敢说业主眼中哪家最强,而且规模化、集团化的装修公司,在控制成本和工程管理方面也都在伯仲之间、难分高下,造成了很多业主都是靠朋友介绍,或是看周边业主的实地装修状况来选择装修公司。 在品牌宣传上,各家公司宣传套路几乎一致,一般都是设计展,电视媒体植入及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广告。社会活动方面,也多是针对新楼盘业主设计的一些装饰交流会,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希望通过华丽的外表,加上销售员和设计师的战略战术拿下订单,但是业主在签订合同之前往往疑虑重重难以决断,导致这种活动签约率并不是很高,有些业主即便签订了合同也会心有疑虑,回家又通过网络等再次调查签约公司的口碑、履约状况。 深入分析业主的心态,男性业主往往相对理性,对公司细节状况关注较多,包括装修公司的品牌、管理,以及交流过程中的人员素质;而女性业主则较为感性,往往更为关注自己喜欢的设计风格,在装修设计中局部的完美便可以将其征服,只要对设计满意,价格就只是签订合同前的一个必然过程而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男性业主还是女性业主,他们最大的共性或者说是共识都集中在细节和局部的完美。但是大多数装修公司,始终都是在努力的宣传自己的设计水准,设计理念,通过电视、平面、网络等媒体为了宣传品牌而宣传品牌。事实上这些问题最终反映到业主心目中都只是档次定位,在业主心目中处于某一档次的装修公司,无论你怎么宣传,在他心目中的定位都是一样的,业主并不会相信你的设计水准,你的品牌价值以及你的工程管理水

浅析企业薪酬竞争力

浅析企业薪酬竞争力 发表时间:2010-11-16T10:11:10.94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7月上旬刊供稿作者:蔡爽[导读] 企业新员工或资格较差的员工和资历较长或资格较高的员工之间的工资差额较小的现象叫做工资密集蔡爽(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摘要:现代企业已将薪酬问题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合理的薪酬体系是避免企业组织内部人才流失、吸引外在优秀人才加入组织、创造长远利益的有利法宝,企业必须在原有薪酬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适合组织的体系,使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将竞争力长期持有。 关键词:薪酬体系竞争力影响性因素支付方式 0 引言 如今,经济的发展,早已让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了市场经济体制。以往老一套薪酬体系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了,大量人才的不断流失使现代企业深刻意识到,一个组织要能长远走下去,创造长期效益,管理和技术性人才也就变得犹为的重要。因此,规划和实施组织薪酬体系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使个人希望加入组织,并渴望继续留下来为组织更努力地工作。在全球化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每个企业组织都必须规划自己的薪酬体系,并将其竞争力开发出来,为今后的战略方向打下坚实基础。 1 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但是随着市场自由化进程的加快,政府管制逐渐解除;而在民营企业中则也存在许多不科学的地方,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薪酬体系中的弊端日益增多,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薪酬制度与经营战略脱钩。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加剧,必须选择和确定长远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总体战略,通过各种管理活动加以实施,但所谓的公平原则,补偿性或厉害相等原则,对整个薪酬的界定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因此薪酬制度也应该以支持企业战略为出发点,但在目前的国有企业中,管理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仅仅是把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末端环节,并不关注什么样的薪酬制度会有利于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的实现。 1.2 薪酬体系不合理,忽视“非经济性薪酬”。在许多企事业单位中,基本薪酬是按照行政级别而不是职位或技能来确定的,在这种背景之下,行政职务、学历、职称以及工龄等因素对工资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员工薪酬的增长往往取决于本人在企业中地位的变化而非业务能力的提高。薪酬体系中有些不良会给企业带来双重损失:一是因为“非经济性薪酬”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失去优秀技术人才所受的损失;二是由于接受了“不良”的管理者而受到的损失。 1.3 薪酬水平外部竞争性差。在我国的国有企业如银行、电力、金融等行业中,整体薪酬水平很高,但常常是内部收入差距过小:即对高技能者的报酬不足,而对低技能者的报酬又过高,形成了“一高一低”的现象。这种薪酬水平与外部劳动力市场严重脱节的行为直接导致了许多精英纷纷离开,或投奔外企,或投奔新兴的股份制公司,或是自己创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的调查数据表明:在国有企业中,由于薪酬水平缺乏外部竞争性,51%的企业存在技术人员流失现象,13%的企业存在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的现象,人才流失程度严重和较严重的企业高达39%。 1.4 绩效考核缺乏规范,计量方法陈旧,程序公平关注不多。很多企业使用的是与绩效考核无接口的薪等制方法,在企业中以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手段,不同程度地存在平均主义,使得考核内容流于形式。因此,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奖金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奖励的意义,变成了固定的“附加工资”,员工认为自己拿到的所有奖金都是理所当然应该得到的,所以这种定期的,形式化的考核制度缺乏激励作用。一些企业常采用秘密支酬的方式,进而衍生成目前已有一定普遍性的“模糊薪酬制”,产生不满情绪,甚至是消极怠工。 1.5 福利模式过于单一。在国有企业中,福利制度大多只是针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家庭模式而极少考虑员工的实际需要和个别需要,虽然企业支付的成本很高,但对员工的价值却并不大,部分企业甚至年复一年地向员工提供“重复”福利,这种看似公平的统一福利忽略了员工“自我需求”的满足,因此国企中的福利很难起到激励的作用。 1.6 工资密集。企业新员工或资格较差的员工和资历较长或资格较高的员工之间的工资差额较小的现象叫做工资密集(Pay compression)。造成工资密集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企业没有增加工资范围的最低和最高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还是保持原来设定的范围。第二种情况是某种工作缺乏合格的候选人。当这类候选人的供应低于企业的需求时,随着企业对人才的互相竞争,新就业的员工的工资水平就会上升。工资密集会对企业的竞争优势造成不利影响。 2 影响薪酬体系竞争力的三大因素 2.1 内部因素。包括:①企业负担能力:员工的薪酬与企业负担能力的大小存在非常直接的关系,企业负担能力强或弱,员工的薪酬水平随之高而稳定或企业会造成严重亏损、停业或破产。②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经营状况直接决定着员工的工资水平。经营得好时,其薪资水平相对比较稳定且有较大的增幅,反之,较低不具有保障。③企业远景:在不同时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企业的赢利水平和赢利能力及企业远景是不同,这些差别会导致薪资水平的不同。④企业文化:是企业分配思想、价值观、目标追求、价值取向和制度的土壤,企业文化会直接影响制度,同时决定了企业的薪酬模型、分配机制,这些因素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的薪资水平。⑤薪酬政策:是企业分配思想机制的直接表现,它直接影响着企业利润积累和薪酬分配的关系。一部分企业注重高利润积累,一部分企业注重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所有这些差别会直接导致企业薪资水平的不同。⑥人才价值观:人才价值观的不同会直接导致薪资水平的不同。 2.2 个人因素。①工作表现:员工的薪酬是由个人的工作表现决定的,同等条件下,高薪也来自于个人的高绩效。②资历水平:通常资历高的员工比资历低的薪酬要高,这主要是由于补偿员工在学习技术时所耗费的时间、体能、金钱和机会,甚至是心理上的压力等直接成本,以及因学习而造成的机会以及成本,而且还带有激励作用,即促进员工愿意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③工作技能:如今科技进步,资讯发达,企业之争便是人才之争,掌握关键技能的人,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企业竞争激烈,使得企业愿意付高薪给两种人:第一种是掌握关键技术的专才,第二种是阅历丰富的通才。④工作年限:工龄长的员工薪酬通常高一些,主要是为了补偿员工过去的投资并减少人员流动。连续计算员工工龄工资的企业,通常能起到稳定员工队伍,降低流动成本的作用。⑤工作量:不管按时计薪、按件计酬还是按绩效计酬,通常工作量较大时,薪资水平也较高。这种现实的工作量差别是导致薪酬水平高低差别的基本原因。⑥岗位及职务差别:职务既包括着权力,同时也负有相应的责任。权力是以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基础的,责任是由判断力或决定能力而产生的。通常情况下职务高的人权力大,责任也较重,因此其薪资水平相对也较高。

五大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苹果公司公司历程:苹果电脑公司由斯蒂夫·乔布斯、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和郑文轩在 1976年4月1日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 科技产品,近几年,它似乎开始如同IBM一样,开始向着服务提供商转变。目前全球电脑 市场占有率为8.3%。苹果的Apple II于1970年代助长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Macintosh 接力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 数位音乐播放器和iTunes音乐商店,它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 苹果公司logo 1977年苹果正式注册成为公司,并启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苹果标志。同时,苹果也获得了第 一笔投资——Mike Markkula的92000美元.苹果股份有限公司(Apple Inc.,简称苹果公司,NASDAQ: AAPL,LSE:ACP),原称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 1976年,由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简称沃兹)创立。在当年开发并销售Apple I电脑。 1977年,发售最早的个人电脑Apple II。 1984年,推出革命性的Macintosh电脑。 2001年,推出iPod数位音乐随身听。 2003年,推出最早的64位元个人电脑Apple PowerMac G5。 2005年6月6日,斯蒂夫·乔布斯宣布下一年度将采用英特尔处理器。 2007年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正式推出iPhone手机,并正式更名为苹果公司。 2008年1月15日,苹果公司在MacWorld2008展会上发布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它是目前市面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 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苹果公司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 2010年5月26日,超越微软,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高新科技公司。 苹果电脑主要的硬件产品有: iPod classic、iPod、iPod nano、iPod shuffle、iPod mini、iPod touch(音乐播放器) PowerBook、iBook、MacBook、MacBook Pro、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 PowerMac、eMac、Mac Pro、iMac(个人电脑) Mac mini(小型台式电脑) ipad 平板电脑 20英寸、23英寸或30英寸Apple Cinema Display(显示器) 24英寸Apple LED Cinema Display(显示器) Xserve、Xserve RAID(服务器) iSight(Webcam)(电脑摄像配件) AirPort Extreme(54Mbps 802.11g base station)(网络连接设备) iPhone(移动电话) Apple TV (家庭电视终端) 苹果新产品 iPod shuffle3: 09年秋季的iPod发布会上,苹果向世人展示了功能更强大的iPod touch 3,增加了

我国建筑企业品牌及其竞争力分析

我国建筑企业品牌及其竞争力分析 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软实力,缺乏品牌效应的企业是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长远生存的。本文以我国建筑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为论述切入点,分析建筑企业品牌竞争力发展的现状,并且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标签:建筑企业品牌竞争力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实力竞争转变为品牌竞争,谁具有了品牌效应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据稳定地位。建筑企业之间竞争程度的不断提升,要求建筑企业必须要提升品牌意识,通过品牌意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建筑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 1.1 品牌战略为建筑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无数实践案例告诉我们:品牌体现了企业的软实力,品牌效应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声誉,声誉的提高必然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建筑工程项目;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不断创新,建筑企业一旦树立了良好的品牌,那么就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而经济利润提升就会无形之中提升了职工的薪酬待遇,员工为了获得更多的薪酬福利待遇,他们会更加热衷于维护与树立企业的品牌。 1.2 品牌战略是提高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越来越大,而建筑企业要想与世界先进的建筑企业相竞争,除了要具备完善的施工技术条件之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品牌,品牌是企业的对外形象,是外界了解企业的主要途径,由于国际市场对企业的内部情况不是很了解,因此他们选择建筑企业的首要考虑因素就是企业的品牌,如果企业没有好的品牌,那么建筑企业就没有进入市场考核主体的范畴之内,反之,企业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就会大大提升企业的中标几率。 2 我国建筑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虽然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意识到品牌效应的重要性,并且也在不断地提升企业的品牌质量,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社会环境以及法律法规政策的影响,品牌战略在建筑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占到比重仍然比较少。 2.1 缺乏对品牌内涵的认知很多建筑企业对品牌的理解概括为企业的对外知名度,忽视了品牌的其它构成部分,比如企业认为提升企业品牌的途径就是做广告,只要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上去了,企业也就形成了品牌,虽然企业的品牌与社会的知名度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如果一味的强调社会的知名度,会导致建筑企业丧失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最终会导致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丧失。

浅析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析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字:价值经营企业产品核心品牌竞争消费者竞争力 摘要: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探讨了企业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二者之间的关系和我国企业品牌经营的误区,并提出了树立我国企业品牌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企业;品牌经营;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一种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产品和企业的标志。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风险。因此,品牌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内在而持久的,品牌经营与品牌战略应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竞争力的企业未必要有品牌战略,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必然是没有品牌战略的企业。 1.概念的澄清——品牌、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 (1)品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从感性角度看,品牌是一个产品或一个企业在视觉、情感、理念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形象,当你见到IBM你会联想到“大蓝”或蓝色巨人,见到Mcdonald会想起快乐。从品牌的定义可以得出品牌的如下特点: ①特定的品牌只和特定的产品或企业联系在一起,品牌具有排它性。品牌表达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对具有相同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消费者有“锁定效应”,当消费者在同种或同类产品中进行挑选时,对一种品牌的认同意味着对其它品牌的不认同。 ②品牌具有品牌价值。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伍德鲁福曾说:“只要‘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在,如果有一天,公司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那么第二天早上,全世界新闻媒体的头条消息就是各大银行争着向‘可口可乐’公司贷款”。这正

战略环境分析工具及研究示例

战略环境分析工具与研究示例 一、战略环境分析工具 1、PEST分析模型 PEST是一种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所谓PEST即:Political(政治)、Economic (经济)、Social(社会)与Technological(科技)。这些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一般不受企业掌握,这些因素也被戏称为“Pest(有害物)”。 P:政治法律环境要素 政治会对企业监管、客户消费能力以及其他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活动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因素常常制约、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尤其影响企业较长期的投资行为。 E:经济要素 经济要素是指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概况,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式及经济发展趋势,企业所面临的产业环境与竞争环境等。市场营销人员需要从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来看待一个国家的经济与贸易环境及发展趋势,以便在制定营销策略时综合的考虑。 S:社会与文化要素 一定时期整个社会发展的一般状况,主要包括社会道德风尚,文化传统,人口变动趋势,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等。各国或各地区的社会与文化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不尽相同。 T:科技要素 科技要素是指目前社会技术总水平及变化趋势,包括技术变迁,技术突破对企业影响,以及技术对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现等。科技要素具有变化快,变化大,影响面大等特点,它不仅是全球化的驱动力,也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 2、SWOT分析模型 SWOT分析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法,它根据企业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或劣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与弱项)与“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与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三部分宝铁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宝铁总体经营现状分析——SWOT分析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既要全面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还要了解自身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弱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扬长避短,趋利弊害,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乃至挑战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一)分析方法简介 宝铁总体经营现状分析采用的是SWOT分析方法。SWOT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英文词的字头缩写。SWOT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二)宝铁经营现状分析 ◆S:优势(Strengths) 优势,并不是指企业具有什么能力,而是指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 ....所具有的不可 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 ....;一个企业的优势,不仅是指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在哪些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宝铁优势分析: (1)宝铁管理比较规范。宝铁沿用宝钢集团的管理模式,一切按照标准化且在宝钢集团控制下组织生产,宝铁于2001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宝铁业务高效。宝铁拥有一支在为用户提供提货、储存、加工、发运、到达送货

一条龙服务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队伍。 (3)仓储规模较大。在规模上,宝铁处于行业竞争者的地位,仓库规模大则仓库应变能力、机动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4)宝铁服务功能比较齐全。除仓储外,宝铁已有较为系统的加工1、运输、维修能力,能为用户提供一些辅助的服务,逐步实现钢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逐步 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逐步减少重复运输,为用户降低物流成本。 (5)宝铁每年的储运来源较为稳定。宝铁每年的储运来源为:宝钢股份出口钢材产成品集配40万吨,宝钢股份以及宝钢国际所属钢材供应单位定金制产成品50万吨, 外地钢厂产品40万吨。并占到宝钢股份厂外铁路发运量的90%以上。 (6)领导创新意识强。在交大欧姆龙宝铁项目组与宝铁领导的多次交谈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宝铁的领导层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进取心强、有闯劲、敢于冒险的领 导队伍,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充满信心,愿意为宝铁的进一步发展承担责任和风险。 (7)设备能力较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宝铁是国有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它的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先进,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比民营企业要占优势。 (8)宝铁拥有良好社会信誉。宝铁是从宝钢集团中分出来的,以宝钢多年的优秀品牌,再加之宝铁十年来兢兢业业的努力,宝铁已在客户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9)宝铁是宝钢国际的子公司。宝钢国际能够给予宝铁资金、技术以及业务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宝钢国际优秀的品牌给宝铁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10)宝铁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储运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宝铁在地理位置上紧靠宝钢股份,这一点对宝铁给宝钢股份提供便利快捷的物流服 务提供了优惠的条件。 (11)宝铁拥有部分素质的较高的员工。宝铁有136名员工来自宝钢股份,他们参加过宝钢85.9投产,十分了解宝钢股份生产工艺,非常熟悉宝钢股份产成品储运质 量要求且经过严格考核上岗。这是宝铁优良的人力资源。 ◆W: 劣势(Weakness) 所谓劣势,指的是企业较之竞争者在某些方面 ....的缺点与不足。劣势是多方面的,如规模小、产品品种少、市场面狭窄、资金不足、产品粗糙、促销不力等。 1包括冷轧、热轧和酸洗,目前宝山地区的同类型企业仅有宝铁拥有如此全面的加工能力。

浅谈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浅谈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的发展,建筑企业的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企业的竞争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取得有利的市场竞争环境,必须加强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那就是构建自己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关键词:建筑企业;发展战略;战略管理 建筑业企业竞争发展战略是指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所采取的直接抗衡竞争者挑战,并在竞争中获胜,求得长期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 一、当前国内建筑企业战略思维的失误 1.没弄清战略的实质 当前各大建企公布的战略十分相似,同质化严重:一般都是强调要维持与稳定主业,再搞多元化,搞房地产。战略同质化实际效果是这些企业没有战略。企业发展战略最重要的作用是建立差异化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找到客户选择你的理由。企业想做什么往往不是战略,不做什么很可能就是好的战略,从这个意义讲,战略就是放弃。战略思维要从客户和市场出发而不是从企业自身出发。你能做什么不重要,客户将如何选择很重要。中国大型建企战略趋同导致市场无法选择,从而将陷入更严重的恶性竞争。 2.不是在规避风险而是在加大企业风险 很多建企因为近年的项目利润空间不断下降,房地产暴利诱惑难

挡,转移资源进行多元化,进入上下游行列多元化。考虑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规避当前的建筑主业亏损风险。以为建筑业薄利或亏损换用其他产业块来补,这在逻辑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在企业一定阶段是一种优势战略,但是对大多数国内建企来讲时机尚未成熟,而规避风险作用更小。因此当前中国建企的多元化战略实质,不是在规避主业风险而只是在逃避企业发展战略内部变革的压力和困难。 3.战略焦点失误 大部分建企的战略思维的焦点是在外部,而不是聚焦企业内部找问题。对当前的经营困境,希望政府采取措施提高标价。另一种主流方法,寻找行业外的暴利机会,哪里有暴利去哪里。这样将焦点聚焦在政府救援和外部暴利机会的抓取是战略上的典型机会主义,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无关,与企业的竞争力无关。 二、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1.竞争型企业发展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以较低的生产经营成本或费用获胜,宗旨在于通过为企业建立低成本优势,从而谋求成本领先地位,应付企业面对的各种竞争力量。 (2)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核心是以施工经营特色获胜。即企业通过特色化经营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成为行业内独一无二的,从而保证需求者乐意接受的特色产品或服务,为企业在行业内建立起一个特殊的市场地位,有效地保护企业不受或少受以上威胁的冲击,使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立足下去,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度,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永存。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力、财力、物力的综合较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企业只有从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角度出发,通过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核心竞争力意识、培养自己的独特的核心技术、探索与实施管理创新方法、谋求营销组合差异化突破、塑造个性化的企业文化等途径.分析与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关键字: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企业灵魂战略管理以人为本主人翁意识 一个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1】.核心竞争力,又译作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能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要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竞争诸要素中最要的要素,通俗地讲就是“杀手锏”,就是企业在那些关系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所独有的比竞争对手更严密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和知识体系,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各个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文化”、“管理创新”、“人才支持”和“实施能力”和“以人为本”五个方面的实施能力与行为能力。 一、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与灵魂。 企业文化是指由具有领导风范的组织领导并建设具有积极的、乐观的、奋进的、发展的和创新的有序的战略组织形式的机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人气”,是企业的核心,是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其在本质上反映的则是企业生产力的进步程度。未来企业竞争的根本必然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包装、设计、服务、制度、规范、标准等有形的东西;另一方面是内在的、无形的,比如企业精神、服务理念,以及企业所特有的氛围,这是深层次的内涵,是全体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准则。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发展、企业建

管理咨询常用模型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管理咨询常用模型波特 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管理咨询常用模型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波特认为在任何行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竞争的规则都包括在五种竞争力量内。这五种竞争力就是企业间的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潜在替代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竞争对手 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 新进入者 行业竞争对手企 业 供应商 顾客 替代品 新进入 顾客的谈判能 替代产品/ 供应商的谈判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

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 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 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 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供应商 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华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的技术。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行业的特点要求其必须具备先进的技术,华为公司具有强大的研发团队(近40000名研发人员),保证了其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是其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先进的技术也使得华为公司的产品具有了卓越的品质。 2、良好的企业文化。华为人普遍认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在企业物质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靠文化资源,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获得发展。华为公司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为人们提供最先进的电信设备和服务,成为全球最先进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战略是以客户为中心。华为良好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主要有: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华为内部面向市场的态度是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团队之间合作的一致性提供了内在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内耗,使得协同效应达到最大化,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3、合理的组织结构。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分布呈哑铃型结构,研发和市场各占40%,行政和生产人员只占20%;在华为公司内部实行二维结构,即按战略性事业划分的事业部和按地区战略划分的地区公司,同时又建立了完善的沟通机制,保证了组织的灵活性。这样构筑了华为卓越的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结合就构成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4、最普遍的客户关系,即卓越的客户响应。华为公司把战壕修到离客户最近的地方去,在每个地市建立客户服务中心,加强在地市一级城市的营销服务网络,以前的销售经理转变为客户代表,也就是代表客户来监督提高华为的服务水平。客户一有问题,就能在身边和华为的工程师沟通,每当集中采购时,需要地市公司这些使用单位提出需求和意见,构筑了决策者、技术人员、使用者、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等全方位的客户关系,成功地构建了卓越的客户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客户,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5、低成本研发。华为是全球化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主要竞争对手是全球先进的电

建筑企业品牌发展

建筑企业品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名牌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 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实施名牌战略已成为树立科学 发展观,增强建筑企业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品牌是一 个企业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这个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竞争的关键 所有。而求实创新是市场竞争的内在需要,也是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 略的重要保证,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动力。 1创造品牌质量第一 国有建筑企业求实创新谋求发展,首先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由 传统的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目前,建筑企业还是属于粗放型经营,以大量的手工操作为主,科技含量低,建筑企业要发展,要振兴,要壮大,在新的历史形式下必须要依靠科 技勇于创新,要靠质量赢得人心,以诚信为本,赢得市场。“质量是 打开市场的金钥匙”。 国有建筑企业只有顺应市场发展要求,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强化管理,才能使两个文明建筑取得显著的成绩。积极的寻找建筑市场的突 破口和切入点,主要思维应该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改革, 公司按师市的改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改制工作。一是建立,完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体系。二是抓好内部制度改革,要 建立新的用人制度,搞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精于决 策层,强化管理层,优化作业层,消除管理层负担过重的状况,大胆 地在企业内部实行从管理体制到内部承包,从干部聘任到工资分配等 一系列配套改革,推行以承包责任为主要,不断调整承包方式和指标,完善责任承包体系。 积极开拓建筑市场,搞好重点项目建设,公司在抓好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经营工作,全方位开拓垦区外的建筑市场,在任务开发上, 要瞄准重点工程,大型工程,群体工程,自强不息,永争第一。事实 证明,在承建工程之处,公司就要为工程标向定位,确立“建精品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