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欧洲新轴心与英美特殊关系概要

欧洲新轴心与英美特殊关系概要

欧洲新轴心与英美特殊关系概要
欧洲新轴心与英美特殊关系概要

欧洲新轴心与英美特殊关系

英国新首相布朗就任后打破惯例,首次出访的是德法,而不是美国,被认为是英法德力图构建欧洲新轴心的标志。虽然这次访问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我们还不能因此得出英法德三国新轴心已经建立的结论,但仔细分析近年来三国内外政策的变化和大国格局的演变,还是能感受到欧洲新轴心的轮廓在逐步浮现。

建立三国轴心的前奏

伊拉克战争前后,在施罗德、希拉克、普京“三巨头”推动下,欧洲形成了事实上的法德俄战略轴心,与“两布情结”下的英美特殊关系形成了对立。从2005年默克尔取代施罗德开始,法德俄轴心已经荡然无存。随着法国总统萨科齐和英国首相布朗先后上台,新“三巨头”开始掌舵欧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英法德关系能否改善并进而建立欧洲新轴心的猜测。

在上半年默克尔担当欧盟轮值主席期间,三国共同推动完成了两件大事,表明了三国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

一是今年春季,三国积极推动欧盟峰会通过了关于“三个20%”的大气减排目标,而且还步调一致地在八国峰会上劝说美日等国通过了关于同意考虑在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一半的建议。这说明,三国在气候变化、环保、对非援助、全球减贫等诸多全球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

第二件事情是6月三国共同推动通过了简化版的欧盟条约,激活了几乎胎死腹中的欧盟宪章条约,推动欧盟一体化进程继续前进。这说明三国在推动处于十字路口的欧盟内部改革和加强欧盟团结方面具有共同关切。

前几年,英法德一直没能建立真正的欧洲新轴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三国在伊拉克问题和对美关系上存在严重分歧。但今天,我们都可以看到,有些因素冲击着英美特殊关系。

布莱尔过于亲美和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激起民愤,其在位时期的经济成就也最终未能挽救其下台的命运。布朗为在下次大选中保住“相印”,必须重塑形象,回应国内日益上升的反美情绪,适当与美拉开距离。

布朗上台以来的种种迹象表明,美英特殊关系已经出现裂痕。布朗新内阁中许多成员对美都不太感冒。布朗新外交国务大臣在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含糊地称,英国的外交政策应超越“英美特殊关系”。而作为布朗的密友、新任国际开发大臣亚历山大则在美国外交学会发表演讲时,公开批评美国的大棒政策和单边主义。这恐怕不是这些大臣个人观点的发泄,而是布朗内阁调整对美政策前的一种“试探”和“风向”。

与之相较,随着参与伊拉克战争争执的主要角色施罗德和希拉克退出政治舞台,“伊拉克情结”已不再成为法德改善对美关系的障碍。作为新一代政治家的默克尔和萨科齐,对美都有一定好感。法德两国近来不断改善对美关系,注意与美沟通,在诸多地区热点问题不断加强与美协调,在大中东、中亚等地缘战略上与美加强战略互动,跨大西洋关系不断恢复和加强。

英国有意与美拉开距离,淡化特殊关系,法德却不断拉近与美距离。“一远一近”,英法德三国在对美关系上寻找最大“公约数”。三国在对美关系定位上分歧缩小、逐步靠拢是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英法德轴心的重要前提。

实用主义成为粘合剂

三国能否建立轴心,恐怕还得从三位新领导人的执政风格上寻找线索。有人曾说,施罗德具有“俄罗斯情结”,与普京“志同道合”,下台后仍积极推动俄德能源合作。希拉克具有“中国情结”,对中华文化尤其是古文明“情有独钟”。而布莱尔则与小布什关系亲密,具有“两布情结”。“三位巨头”的三个“情节”难以使三国走到一起。

新“三巨头”则呈现出与前任完全不同的风格,更多强调实用主义,感性和个人关系往往被理性和解决具体问题所取代。正如萨科齐所言,“应改变混淆国家利益和个人关系的做法”,“制定外交政策时,不应以达成共识、保持连续性、坚持原则等为前提条件”。这种实用主义的外交路线使三国从一开始就没有了对美的反感,也没有了亲华、亲俄的标签,而这正是推动三国为了应付欧盟内外新挑战而被迫走到一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三国轴心能否真正建立还面临许多挑战,欧洲新轴心的框架也需要不断厘清。英国没有加入欧元区,也不是申根协定成员。英国能否真正认同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美国是否会继续利用英国和“新欧洲”国家来离间、牵制“老欧洲”等都有待观察。最近英俄围绕“引渡事件”而爆发的外交战则是对欧洲新轴心的一个考验。与美鲜明地站在英国一边的态度相比,欧盟表态则显得有所克制和顾虑,也并未卷入。这至少说明,法德不愿过分恶化与俄关系,仍具有一定的“俄罗斯情节”,英法德暂时还不能做到“同心同德”,英美关系与法美、德美关系相比还是有点“特殊”。

此外,以前欧盟只有10国时,靠法德轴心就可以推动欧盟前进,如今拥有27个成员的大欧盟恐怕已经不是法德轴心,甚至也不是英法德轴心能够推动起来了。典型的是今年6月在讨论简化版欧盟条约时候,波兰就跳出来表示反对,对波兰被排斥在欧洲新轴心之外表示不满,而意大利也对英法德三巨头力图建立推动欧盟前进的“发动机”不以为然。而根据简化版欧盟条约的规定,欧盟将设立一个统管外交事务的“外交部长”,欧盟的权力将进一步加强。届时,推动欧盟前进的新轴心恐怕还少不了新的“欧盟外长”。未来,欧盟新轴心将更加复杂多元。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共体拟议创建过程中,曾积极邀请英国参加,但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组织了一个“小自由贸易区”(也称七国自由贸易区)……在两大经济集团的抗衡发展中,七国集团显然不敌欧共体。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面对严峻的现实,英国政府于1961年8月要求加入欧共体。但法国总统戴高乐运用否决权拒绝了英国的申请。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1973年1月,欧共体接纳了英国。 材料二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材料三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QQ群”,美国是群主。随着美国特朋普总统上台、英国脱欧,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 ——以上材料均据新华网、央广新闻等网站资料整理请回答 (1)据材料一,英国对加入欧共体持何种态度?概括英国最终被欧共体接纳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该“QQ群”是否有“散群”的危险?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1)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3)有;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题干“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英国拒绝加入欧共体,而自1961年开始英国开始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依据题干“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面对严峻的现实,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依据题干“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依据题干“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08设计杨先树学号:09 传统的世界园林分为三大体系:西亚园林体系。 东方园林体系:典雅且精致东 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代表,影响到 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以自然式园 林为主,典雅精致,意境深远。东方园 林尊崇与自然和谐为美的生态原则,属 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以非规则式园 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 机融合,自然和谐,浑然一体,涵蕴人 伦教化,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 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 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 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对自然物的本园林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一种“独乐园”。其中某些流派如日本园林还将禅宗的修 悟渗入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之中,使其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悟境,在一 个微小的庭院里营造出内心的天地,即所谓的 东方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 ■ ? JI壬&” 4 _ --?? " -Tt ?:一 ■"PI 町MTT I W—屮1 苏州狮子林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其抽象意味的浓重已达到了一种超出 五感的直接与自然相溶的默契,把人引向内省幽玄的神秘境界。

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要造成嵯峨如泰山雄峰的气 势,造水要达到浩汤似河湖的韵致。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反扑归 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的理念。仿造自然,但又不能过分矫揉造作。 在这样的园林中,可 以达到“身心尘外远, 岁月坐中忘”的境界, 追求的是“抱琴看鹤去, 枕面待之归”的生活以 及“野坐苔生席,高眠 挂竹衣”的趣味。东方 园林的石有情,水有情, 花木也有情味意趣。窗 外路出树木一角,便是折枝尺幅,山涧古树几株, 拟枯木竹石图。东方园林妙在含蓄和 掩藏,所以有“庭院深深深 几许”;东 方园林精在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因 而有“遥知杨柳是门外,似隔芙蓉无 路通”。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这里 诞生的东方体系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 商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不过 那时的园林基本上还处于圈地时期直 到秦始皇营造阿房宫和汉代的上林苑 依然如此,而且园林的使用功能中还 始终含有一条供天子和诸侯狩猎之 用。这种情况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才 有所改变。在这一时期,由于佛教和 玄学的影响,人们开始更加主动地关 注自然,模仿自然,从而开创了中国 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做法。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的顶峰,各 种艺术文化成就纷纷涌现,园林艺术 修竹一丛,乃是家园林 曙― 中国园林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英美语言差异 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 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 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 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老美的最爱便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对于生活节奏极快的老美来说,五分钟就能搞定的汉堡薯条显然要比规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美的街头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显然要比标准身材的人多得多。这样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人的生活,雷厉风行,不向英国人那般拖沓,那样注重细节。 另外美国人除了过和英国人一样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感恩节等。

英美特殊关系

<著者>=姚雷 <中文文摘>=本文主要用国家利益的概念,从考察英美“特殊关系"的历史发展入手,揭示了“特殊关系”的实质,论证了“特殊关系”并非国际关系领域里一个永恒的特征,从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利益是决定一国对外行为的最基本动因,国家实力则是实现其对外目标,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 全文包括:导言、正文、结论等。导言考释了“特殊关系”的概念,指出其历史特征是战时联盟的产物,其本质特征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特定利益的产物。 正文由三章组成,主要内容如下: 1、二战结束直到五十年代中期,“特殊关系"的现实表现是竞争与合作并存。 “特殊关系”是不平等双方的结合,美国是战后两极体制下的一极,英国是充满大国意识并企图维持大国地位的二流国家。战时联盟的友谊,美国对欧洲的战略设计及其世界战略目标的需求,英国残存的世界影响及其恢复本身地位的远景规划,共同的西方价值体系,促使“特殊关系”在这一时期程度不同的表现在许多领域。然而,对利益筛取的不同及国家实力的差异又使“特殊关系”始终与竞争相伴。本文主要从经济、军事安全和战略协调及区域选择上展示了这种合作与竞争关系。 伴随着世界政治力量的不断整合,英美双方利益追求和国家实力的变化,“特殊关系”在沿着合作的基线走了一程后,最终在一方国家实力膨胀、一方实力急剧衰微,于利益和目标不一致时破裂。苏伊士危机印证了这一点。 2、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特殊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淡化。 多极格局最终成为这一时期国际政治的特征,美国意识到了自身实力的相对衰落,用灵活的手段,标以缓和的形式替代咄咄逼人的遏制模式,谋求不变的全球利益。与欧洲建立了新的伙伴关系,强调美欧日的合作。英国也最终意识到其可悲的二流地位,毅然转向欧洲。这就意味着英国的利益选择在欧洲,其为美国担负世界义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英国沦为欧洲一员,丧失了在欧美矛盾中灵活选择的余地;增强了英国地位,继续发挥欧美之间桥梁的作用。表明维系英美“特殊关系”的利益共同点进一步受到局限,甚至基本只体现在防御合作上。伴随着利益选择的限制,“特殊关系”在这一经历了麦克米伦时代的修补,威尔逊时代的过渡和希思时代的“自然关系”三次演变。 3、撒切尔时代是“特殊关系”重新升温的时代。 八十、九十年代的英美关系在部分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秉承了历史上双边关系较为密切的传统,加之里根、撒切尔夫人作为国际政治中的特殊个人对于协调国家间相互关系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使本已“自然"的关系重新“特殊”起来,“特殊关系”在这一时期具体表现为“非凡的联盟”。 冷战结束使得以遏制苏联为部分存在基础的“特殊关系"失去了目标,类似里根与撒切尔夫人般亲密的关系在新一代领导实之间未能形成。“特殊关系"的实质内容在进一步被削弱。 结论部分对“特就关系"做出了战略定位:(1)区域选择重点在欧洲;(2)并非国际关系领域里一个永久的特征。并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前瞻性地透析了“特殊关系”的未来发展轨迹;发展道路不会平坦,受制于利益的调控,竞争仍然存在,但主线是合作。 本文最后尝试印证这样一个主题:国家间的相互关系是各自国家利益的根本反映,国家实力是实现其国家利益、对外目标的手段。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利益是永久的和不变的。 <英文文摘>=The dissertation systemically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from the view of national interest. It reveals the nature of the

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教案湘教 版 欧洲西部(1) 一、型:新授 二、时安排:第1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四、重点、难点: 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五、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媒体: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题:第四节 欧洲西部 (三)、讲授新 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纬度位置——大部分在3N~70N之间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部,北邻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

非常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内海(海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英国——伦敦 法国——巴黎 德国——柏林 意大利——罗马 荷兰——阿姆斯特丹挪威、 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士、希腊、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四.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了解欧洲各国。 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世界古典园林三大体系 18 世纪以前,世界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园林,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形成了中国、西亚和古希腊三大体系。 西亚的造园活动是从古波斯(今伊朗)开始的,影响到叙利亚、伊拉克、埃及、西班牙以及阿拉伯等所有伊斯兰教地区。西亚与北非气候干燥,干旱和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庭园里经营一小块绿洲。在他们的心目中,水和绿荫显得特别珍贵,认为“天国乐园”(伊甸园)就是一个大花园,里面有潺潺流水,绿树鲜花,美妙的乐声在庙堂里回荡。因此阿拉伯人习惯用篱或墙围成方直平面的庭园,便于把自然和人为的界限划清。园内布置成“田”字形,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并将轴线建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后来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断的发挥,由单一的中心水池,演变为各种明渠暗沟与喷泉,并相互联系。这种水法的运用,后来又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园林。 古希腊于公元前5 世纪逐渐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在原有的果树蔬菜园里引种栽培了许多波斯的名花异卉,终于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随后希腊的园林艺术被罗马所继承,他们将希腊的柱廊园发展成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方式,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形的花坛,以及由整形绿篱形成的迷宫。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园林出现新的飞跃。以往的蔬菜园及城堡里的小块绿地变成了大规模的别墅庄园。园内一切都突出表现人工安排,布局方整端正,与园外疏落自如的天然环境判若两个世界,充分显示人类征服自然的成就。重台叠馆的建筑和中轴线是全园的主体和轴心,结合山势,从山上引水下山,用于纳凉。而且还建有雕像装饰的喷泉池 沼,随阶降泻的叠瀑等。 巴黎凡尔赛宫苑是举世公认的欧洲古典园林杰作。园林总面积广达1500 公顷.相当于当时巴黎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园的中轴线长达3 千米,与地处高坡长达400 米的宫殿主楼垂直相交。中轴的前半段为十字形水渠,两侧是星罗棋布的花坛、喷泉、池沼、雕像。园周不设围墙,使园内绿化与园外的田野连成一片,而园内一系列对景安排都与中轴线严格对称。凡尔赛宫苑是路易十四称霸全欧后于1661 年始建的,历时百年之久,消耗全国赋税的十分之六。壮丽的凡尔赛宫苑无处不体现主权的至高无上,但也充分展示了法兰西园林简洁豪放的独特风格。 以中国山水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截然不同。中国山水园林表现的是自然美,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独特风格。 世界历史上较主要的园林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国古典园林,一类是西欧的古典主义园林。它们的形式不同,风格迥异,然而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诗情画意”,各自寓有自己的“意境”。 西欧的古典主义园林,是以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造园艺术思潮为基础,于十七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形成的。这种园林在形式上有强烈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规则的建筑图案,修剪整齐的树草花圃,人造的水池喷泉,笔直的道路,宽阔的广场和娇柔的石雕像……以比拟神圣的君主集权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些艺术形式的出现,除了有长期的、民族的、传统的历史渊源外,也是当时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在造园艺术上的反映。这种古典主义的园林,曾得到当时社会的推崇,其中更多的是诗人、画家们的赞许和歌颂,也就赋有了在当时社会上风行的“诗情画意”和特有的“意境”。 因此,“诗情画意”意“境”,应该是每一种形象艺术所共有的内容,只有揭示“诗情画意”和“意境”所特有的内容,才 能真正地揭示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园林的特点。 那么,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什么呢?一般说,我国的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它们决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宛如天开。 对于大自然的爱好,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共同之点。所不同的,在于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创作自然,欣赏并享受自然的美。这也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所经历的漫长不息的道路。 “创作自然,借景寓情”也概括了创作这种园林形式时所遵循的章法。笔者曾经将它归纳为“五要”和“五避”。即:在地域有限的空间里,要能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 人工斧凿的山石水池,要做到“宛自天开”巧“夺天工”;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各类建筑物的设置,要同周围景色环境有机地结合;避免夸奇斗胜,或画蛇添足。 画面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独花无叶,或喧宾夺主。 景色的组织,要有统一的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 这个“五要”五“避”,即是创作园林必须遵循的章法,也是我们平时欣赏、评价园林时参照的依据。 这个“五要”五“避”,贯彻在创作园林的各个具体环节。这些环节主要是座基选地,总体布局、院落组合、单体建筑、山水、花木、道路和造景的一些技巧等等。 座基选地,通俗一点讲,就是造园的建造位置选在什么地方,划分多大的范围。一般的说,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因此,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都希望将园址选在天然的山水形胜之处,或者至少在有山连脉,有水通源的地方,这样比较容易取得融汇于“天然”的效果。当然, 有时候客观条件并不那么理想,有些园址不得不座基在地域环境和造园条件较差,甚至是被认为很不适宜造园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通过造园家的努力,摈弃丑陋之弊,借取精美之景,并根据具体的座基情况,因势利导,得景随形"地进行其创作。 总体布局,是造园家进行园林创作的首要一环。要摸清园主需要在园中表现的主题思想,园林的功能以及所处的环境后,才能立意”才能做到胸中自有丘壑”具体的步骤是,先根据功能内容,戈y分区域,分割出各种不同活动内容的区域空间,组织各种环

American History 英美概况美国历史

American History ?I. America in the colonial era ?II.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III. The Civil War ?IV. America during the two World Wars I. America in the colonial era ?Who were the very first Americans? ?Who was the first one discovering the new continent? ?After whom was the new continent named? I. America in the colonial era ?1.The very first Americans were Indians. ●They created their civilization, known as Maya civilization, dominating Mexico and Central America from 4th to the 10th centuries. ●They were the descendants of the Mongoloid (蒙古人种的) people in Asia. ●About 20,000 years ago, they traveled to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across the Bering Strait (白令海峡). ?2. Christopher Columbus is believed to have discovered America. ●In 1492, Christopher Columbus discovered America. However, he believed he had reached India and called the natives Indians. ?In 1500, Amerigo Vespucci, an Italian navigator, also under the Spanish flag, drew the conclusion that what he found was a new continent. 3.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onies ?Since the America was found, the Spanish established many colonies: Florida, Los Angeles, and San Francisco. ?In 1588, the Spanish Armada was defeated by the English navy,which put England in a better position to provide support for its New World colonies. 3.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onies ?Between 1607 and 1733 the British established 13 colonies along the east coast of North America. ?These 13 colonies were established in different patterns: ●crown colonies ( 直辖殖民地), ●proprietary colonies ( 业主殖民地), ●charter colonies ( 特许公司殖民地), ●self-governing or compact colonies ( 自治殖民地或契约殖民地). ?1) The first successful English colony in North America was founded at Jamestown, Virginia , in 1607. ?2) In 1620, a group of Pilgrims sailed to the New World in a ship called Mayflower. They arrived at Plymouth, and built the New Plymouth colony in New England. These Pilgrims drew up the epoch-making Mayflower Compact (五月花契约), which was signed by all adult males on the ship. 3.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onies ?3) From 1630 to 1643, some 200 ships transported over 20,000 Englishmen to the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Plymouth remained a separate colony until 1691 when it was combined with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Puritans ?People who criticized or wished to "purify" the Church of England. ?"Puritan" refers to two distinct groups: ?"separating" Puritans, radical Protestants, such as the Plymouth colonists, the pilgrims, who believed that the Church of England was corrupt and that true Christians must separate themselves from it; and ?“non-separating” Puritans, such as the colonists who settled the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who believed in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五) 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政治

单元过关检测(五) (建议用时:6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扬州模拟)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指希腊),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那些正在竭力维护自由和独立的毗邻民族,很快就会为之气馁,还可能陷于失败。”他的目的是() A.改变美欧结盟的外交政策 B.展示美国急剧膨胀的实力 C.在全球范围内遏制共产主义 D.反对苏联组织军事同盟 解析:选C。从材料“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指希腊),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故C项正确。 2.(2020·南京诊断)下表反映的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B.“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C.美苏对峙的主要内容是“冷战” D.“冷战”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解析:选B。根据表格可知,有的学者认为“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期间,还有学者认为“冷战”是美苏主导下的多国参与的政治斗争,由此可推知“冷战”是多种因素推动形成的,B项正确。 3.1948年6月7日,美、英、法、比、荷、卢六国在伦敦会议上就建立联邦德国政府达成了协议,规定美英占区与法占区协调经济政策,统一对外贸易,实行币制改革并参加马歇尔计划,还规定9月1日在三个占领区内召开制宪会议。据此推知,二战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C.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美苏“冷战”对峙加剧 解析:选D。题干反映的主要是恢复德国的经济,将之作为对抗苏联的桥头堡,这说明美苏“冷战”对峙加剧,故选D项;欧洲一体化开始于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贸易保护主义,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协调的是世界货币、金融问题,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 4.(2020·常州一模)1957年苏联《真理报》称:“人造地球卫星将打开星际旅行之门,很显然,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他们使人类之梦想成真。”当年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人造卫星。这说明() A.苏联国家制度适应时代发展 B.改革使苏联经济追赶上美国 C.国家利益之争影响科学技术 D.社会主义阵营实力不断提升 解析:选C。1957年属于美苏冷战时期,苏联先于美国发射卫星,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维护其国家利益,这说明国家利益之争影响科学技术,故选C项。 5.(2020·石家庄二模)图一和图二分别为1956年和1970年欧洲冷战示意图。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 世界古典园林三大体系 18世纪以前,世界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园林,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形成了中国、西亚和古希腊三大体系。 西亚的造园活动是从古波斯(今伊朗)开始的,影响到叙利亚、伊拉克、埃及、西班牙以及阿拉伯等所有伊斯兰教地区。西亚与北非气候干燥,干旱和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庭园里经营一小块绿洲。在他们的心目中,水和绿荫显得特别珍贵,认为“天国乐园”(伊甸园)就是一个大花园,里面有潺潺流水,绿树鲜花,美妙的乐声在庙堂里回荡。因此阿拉伯人习惯用篱或墙围成方直平面的庭园,便于把自然和人为的界限划清。园内布置成“田”字形,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并将轴线建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后来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断的发挥,由单一的中心水池,演变为各种明渠暗沟与喷泉,并相互联系。这种水法的运用,后来又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园林。 古希腊于公元前5世纪逐渐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在原有的果树蔬菜园里引种栽培了许多波斯的名花异卉,终于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随后希腊的园林艺术被罗马所继承,他们将希腊的柱廊园发展成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方式,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形的花坛,以及由整形绿篱形成的迷宫。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园林出现新的飞跃。以往的蔬菜园及城堡里的小块绿地变成了大规模的别墅庄园。园内一切都突出表现人工安排,布局方整端正,与园外疏落自如的天然环境判若两个世界,充分显示人类征服自然的成就。重台叠馆的建筑和中轴线是全园的主体和轴心,结合山势,从山上引水下山,用于纳凉。而且还建有雕像装饰的喷泉池沼,随阶降泻的叠瀑等。 巴黎凡尔赛宫苑是举世公认的欧洲古典园林杰作 。 园林总面积广达1500公顷.相当于当时巴黎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园的中轴线长达3千米,与地处高坡长达400米的宫殿主楼垂直相交。中轴的前半段为十字形水渠,两侧是星罗棋布的花坛、喷泉、池沼、雕像。园周不设围墙,使园内绿化与园外的田野连成一片,而园内一系列对景安排都与中轴线严格对称。凡尔赛宫苑是路易十四称霸全欧后于1661年始建的,历时百年之久,消耗全国赋税的十分之六。壮丽的凡尔赛宫苑无处不体现主权的至高无上,但也充分展示了法兰西园林简洁豪放的独特风格。 以中国山水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截然不同。中国山水园林表现的是自然美,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独特风格。 世界历史上较主要的园林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中国古典园林,一类是西欧的古典主义园林。它们的形式不同,风格迥异,然而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诗情画意”,各自寓有自己的“意境”。 西欧的古典主义园林,是以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造园艺术思潮为基础,于十七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形成的。这种园林在形式上有强烈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规则的建筑图案,修剪整齐的树草花圃,人造的水池喷泉,笔直的道路,宽阔的广场和娇柔的石雕像……以比拟神圣的君主集权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些艺术形式的出现,除了有长期的、民族的、传统的历史渊源外,也是当时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在造园艺术上的反映。这种古典主义的园林,曾得到当时社会的推崇,其中更多的是诗人、画家们的赞许和歌颂,也就赋有了在当时社会上风行的“诗情画意”和特有的“意境”。 因此,“诗情画意”“意境”,应该是每一种形象艺术所共有的内容,只有揭示“诗情画意”和“意境”所特有的内容,才能真正地揭示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园林的特点。 那么,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什么呢?一般说,我国的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它们决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宛如天开。 对于大自然的爱好,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共同之点。所不同的,在于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创作自然,欣赏并享受自然的美。这也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所经历的漫长不息的道路。 “创作自然,借景寓情”也概括了创作这种园林形式时所遵循的章法。笔者曾经将它归纳为“五要”和“五避”。即: 在地域有限的空间里,要能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 人工斧凿的山石水池,要做到“宛自天开”“巧夺天工”;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各类建筑物的设置,要同周围景色环境有机地结合;避免夸奇斗胜,或画蛇添足。 画面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独花无叶, 或喧宾夺主。 景色的组织,要有统一的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 这个“五要”“五避”,即是创作园林必须遵循的章法,也是我们平时欣赏、评价园林时参照的依据。 这个“五要”“五避”,贯彻在创作园林的各个具体环节。这些环节主要是座基选地,总体布局、院落组合、单体建筑、山水、花木、道路和造景的一些技巧等等。 座基选地,通俗一点讲,就是造园的建造位置选在什么地方,划分多大的范围。一般的说,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因此,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都希望将园址选在天然的山水形胜之处,或者至少在有山连脉,有水通源的地方,这样比较容易取得融汇于“天然”的效果。当然,

英美英语差异

英美英语差异 简介 英语(BE):British English 美语(AE):American English 美音(GA):General American 标准英音(RP):Received Pronunciation s 英英使用人数为10亿,美英2.5亿; 使用英英的国家:英联邦国家,也就是被英国殖民过的一些国家。主要是澳洲、非洲、新西兰、加拿大、爱尔兰一些国家以及南亚地区(印度、巴基斯坦、香港、新加坡); 学习英英的国家:葡萄牙,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士,挪威,瑞典,芬兰,希腊等全欧州及全非州地区,日本(60%),中国(香港影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大部份亚洲国家,70%南美州国家等; 使用美英的国家:美国、菲律宾;

学习美英的国家:中国(20%),日本(30%),韩国,南美洲33%等; 英英地位较高且较正式,但流行度不如美英,二者最大的差异在于“发音”和“字母”。 综合部分 习惯用法 American British 公寓apartment / flat 洗手间bathroom / restroom toilet 罐头can / tin 罐头食物canned goods/tinned goods 糖果candy / sweets 洋芋片chips / crisps 饼干cookie/biscuit 玉米corn/ maize 对方付费电话collect call /reverse charge call 婴儿床crib /cot 尿布diaper /nappy 电梯elevator/ lift 橡皮擦eraser /rubber 一楼first floor /ground floor (所以,英国的first floor指二楼)

英美概况美国部分整理

America The Founding of Colonies殖民地的建立 First Inhabitants:American Indians Discovery of the New World: 1492 Christopher Columbus →the discoverer of America (Italian)Spanish Queen’ s support 1501-2 Amerigo Vespucci →the new land was name after him as America. reached the mouth of Amazon River America—the New World Europe—the Old World 13 colonies: New England Colonies: Mid Atlantic Colonies: Southern Colonies: Massachusetts →(2nd colony,1620)New York Maryland New Hampshire Pennsylvania Virginia →(1st colony,1607)Rhode Island Delaware North Carolina Connecticut South Carolina Georgia →(the last colony,1733)New England Region(6个): Massachusetts, Rhode Island, Connecticut, New Hampshire, Maine and Vermont 建立原因: Virginia, 1607 Virginia Company For foreign expansion as a way of easing religious dispute and economic distress in England 105 men (no women) Jamestown in honor of the king Massachusetts In 1620 102 Puritans (“Pilgrim Fathers”), in Mayflower, from Plymouth in England to America First in Plymouth (today’s Massachusetts); and then Boston Seek religious freedom Mayflower Compact <五月花号公约>:self-government Hardships when arrived the help of the Indians Thanksgiving Day to thank the Indians and the God for protection The next three colonies Rhode Island, Connecticut, New Hampshire Reasons: 1. religious disputes and struggles in Massachusetts intensified 2. more immigrants

欧洲新轴心与英美特殊关系概要

欧洲新轴心与英美特殊关系 英国新首相布朗就任后打破惯例,首次出访的是德法,而不是美国,被认为是英法德力图构建欧洲新轴心的标志。虽然这次访问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我们还不能因此得出英法德三国新轴心已经建立的结论,但仔细分析近年来三国内外政策的变化和大国格局的演变,还是能感受到欧洲新轴心的轮廓在逐步浮现。 建立三国轴心的前奏 伊拉克战争前后,在施罗德、希拉克、普京“三巨头”推动下,欧洲形成了事实上的法德俄战略轴心,与“两布情结”下的英美特殊关系形成了对立。从2005年默克尔取代施罗德开始,法德俄轴心已经荡然无存。随着法国总统萨科齐和英国首相布朗先后上台,新“三巨头”开始掌舵欧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英法德关系能否改善并进而建立欧洲新轴心的猜测。 在上半年默克尔担当欧盟轮值主席期间,三国共同推动完成了两件大事,表明了三国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 一是今年春季,三国积极推动欧盟峰会通过了关于“三个20%”的大气减排目标,而且还步调一致地在八国峰会上劝说美日等国通过了关于同意考虑在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一半的建议。这说明,三国在气候变化、环保、对非援助、全球减贫等诸多全球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 第二件事情是6月三国共同推动通过了简化版的欧盟条约,激活了几乎胎死腹中的欧盟宪章条约,推动欧盟一体化进程继续前进。这说明三国在推动处于十字路口的欧盟内部改革和加强欧盟团结方面具有共同关切。 前几年,英法德一直没能建立真正的欧洲新轴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三国在伊拉克问题和对美关系上存在严重分歧。但今天,我们都可以看到,有些因素冲击着英美特殊关系。 布莱尔过于亲美和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激起民愤,其在位时期的经济成就也最终未能挽救其下台的命运。布朗为在下次大选中保住“相印”,必须重塑形象,回应国内日益上升的反美情绪,适当与美拉开距离。 布朗上台以来的种种迹象表明,美英特殊关系已经出现裂痕。布朗新内阁中许多成员对美都不太感冒。布朗新外交国务大臣在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含糊地称,英国的外交政策应超越“英美特殊关系”。而作为布朗的密友、新任国际开发大臣亚历山大则在美国外交学会发表演讲时,公开批评美国的大棒政策和单边主义。这恐怕不是这些大臣个人观点的发泄,而是布朗内阁调整对美政策前的一种“试探”和“风向”。

_三环外交_与战后初期英美特殊关系_张瑾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apital N ormal University  2004年增刊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三环外交”与战后初期英美特殊关系 张 瑾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系,北京 100089) 摘 要: 本文从“三环外交”和英美特殊关系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入手,介绍战后 初期英美特殊关系在经济领域、联合抗苏以及建立西方国家联盟等方面的表现。英美特殊关系成为“三环外交”基石的原因,是英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双方的亲密合作,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蔓延的共同渴望以及战后英国实力下降等等。英国将英美特殊关系作为“三环外交”的基石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战后初期英美关系中也存在着矛盾。 关键词: “三环外交”;英国;美国;英美特殊关系;丘吉尔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4)增刊-0139-05 收稿日期:2004-06-10 作者简介:张瑾(1982-),女,汉族,湖南长沙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①Alex May ,Britain and Europe since 1945,London and New Y ork ,1999,p.91 “三环外交”是丘吉尔为二战后的英国构想出 来的外交战略基本原则,对战后英国外交政策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试从战后初期英美特殊关系入手来探讨“三环外交”政策。 一、“三环外交”、英美特殊关系的 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由旧格局向新格局转化,各种国际力量分化组合,形成新的力量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既是英国光荣的顶点,又是它衰落的新起点。英国政治家丘吉尔为恢复大英帝国昔日的荣耀,在被动中争取最大限度的主动,在1948年10月9日的保守党年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三环外交”政策。他指出:“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英帝国、英语世界和联合起来的欧洲。你们可以看到,我们是在这三环每个环里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事实 上,我们正处在三环的连接点上。”① 这一政策可以概括为三个大圆环,即同时兼顾英国与英联邦关系、英美关系、英国与西欧关系。在三个大圆环 中,英国是在三环的每个环内都有份的唯一国家, 位于三个圆环的相交点。 “三环外交”是战后英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英国目前外交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丘吉尔构想“三环外交”政策的目的不外乎如下几点:其一,力图通过建立英美“特殊关系”,争取与美国平起平坐,继续维持自己世界大国的形象;其二,稳定和控制住殖民地这个阵脚,利用英联邦来维系殖民利益;其三,利用联合起来的欧洲,与美苏相抗衡,进而主宰欧洲。总之,力图使英国处在“三环”的中心,从而再现昔日大英帝国在世界上的强国地位。 英美特殊关系是三环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英国深知,仅仅依靠自己和西欧联合起来的力量,预防德国的东山再起尚可,但要应付来自苏联的强大挑战则不堪其任。只有将美国的力量与英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使“三环外交”真正奏效,可以说英美特殊关系是“三环外交”的支柱。 其实早在1935年,当时的英国首相鲍尔温就在艾伯特大厅演说中展望了英美联合的前景:“我 9 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