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3数据的表示(第二课时)

3数据的表示(第二课时)

3数据的表示(第二课时)
3数据的表示(第二课时)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数据的表示(二)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打下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里学过条形统计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相关活动中也形成了对统计图进行对比与选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图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示数据的特点.本课《统计图的选择》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

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

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问题导入;第二环节:新课引入;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

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问题导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

文学类(A)、漫画类(B)、科普类(C)、历史类(D)

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投影片)

A A

B

C

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

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

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一类书吗?他的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学生: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B、C、D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类书是该班同学最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 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我们小组用如下方式表示:

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简单明了,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我们小组采用如下方式表示数据.

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直观,一目了然.不仅可以很快判断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还可比较出差别是否悬殊很大活动目的:通过第1个活动,希望学生能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发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表示的思考.

活动效果:

通过小组交流与展示对比图表与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必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环节 新课引入

活动内容:下表是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

(1)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

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学生独立自主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从图中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此问题体会实际生活中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借助前一问题的解决方式,学生很容易完成此问题.但通过两个小题的对比,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更直观.

活动效果:

学生在完成(1)问题后,对条形统计图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总结出制作条形统计图要注意标注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

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认识)

活动内容:(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对于(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果他觉得很复杂.

你能帮小明改进吗?

这时他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

你能明白小明的做法吗?

我们把上面这幅图的横轴略作调整.

如果样本数很大,样本中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活动目的:通过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就很容易观察到成绩的整体分布.但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分段的必要性.

活动效果:

学生在两个问题的思考中进行对比后,发现第(2)小题的图表与条形统计图也很繁琐,也不易看出整体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思考改进,促进新知识的自然生成,发现改进后的统计图更直观的反映了数据的整体情况,注意学生对分段的困惑,教师及时作出相关解释.

第四环节:练习提高

活动内容:

做一做

请将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

活动目的:

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仿照前面的统计图呈现形式完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将成绩分段的必要性与优越性,熟悉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再认识.

活动效果:

此环节通过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发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解决,教师可关注有问题冲突小组的讨论过程,并适时予以指导和评判,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频数分布直方图横轴与条形统计图横轴的区别.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师生互相交流总结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各个项目的具体数量.

(2)图表与条形统计图在反映整体成绩的缺点.

(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

(4)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和操作过程,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活动效果: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条形统计图和图表表示数据的局限性,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习题6.4 1、2、3

选做题:太原市2011年5月空气污染指数统计表

制表日期:2011年6月20号

你能将上表所提供的信息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吗?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以学生探究、操作、体验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教师充分扮演好“导演”的角色,使之形成:教,是开放性的引导;学,是探索性的体验;过程,是互动性的发展.整个课堂体现了三个阶段:“唤醒——体验——发展”.

1、创设情境,进入角色——唤醒阶段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从已经具备的经验知识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自己建构.本课从问题引入,一方面使学生更加明确数据与统计图之间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设计的活动1与活动2为学生在原有知识和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间搭起了“支架”,这样把教学建立在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上,使学生能够逐级攀升.通过学生具体的操作、思维、建构,就有了亲身的体验,有意义的学习便应运而生.

2、主体实践,获得领悟——体验阶段

当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进入体验角色后,通过看、听、思、做、谈等手段吸收信息,

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充分配合学生,设计多种体验形式,让学生真正地去实践、去领悟.

3、交流分享,体验成功——发展阶段

课堂活动中,要求学生把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感受、不同见解,质辨不同的观点,以张扬他们的个性,实现沟通与融合,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交换认识的过程中实现互补,促进发展.

附件1:7-3-2学案

学习目标:1.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整理和表示数据;

2.能读懂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3. 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4. 培养用科学的态度进行统计活动.

活动1:问题导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

文学类(A)、漫画类(B)、科普类(C)、历史类(D)

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

A A

B

C

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

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

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一类书吗?你准备如何整理和表示数据?(自主完成后小组交流)

活动2:新课引入

下表是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

(1)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

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学生独立自主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活动3 :小组合作学习

(2)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小组内试着用图表和条形统计图合作完成,完成后组内交流.

你能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

再将上表在下面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绘制完成后与课本对照,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活动4:巩固提高

做一做:请将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

活动5:自主反馈

1.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3万名初中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下图是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多少名学生?

(2)如果视力在4.9-5.1(含4.9和5.1)均属正常,那么全市有多少名初中生视力正常?

*

2. 从某市中学参加初中毕业考试的学生成绩中抽取4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分数如下:90,86,

61,86,73,86,91,68,75,65,72,81,86,99,79,80,86,74,83,77,86,

93,96,88,87,86,92,77,98,94,100,86,64,100,69,90,95,97,84,94.

(1) 将数据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数段数量

59.5-64.5

64.5-69.5

69.5-74.5

74.5-79.5

79.5-84.5

84.5-89.5

89.5-94.5

94.5-99.5

99.5-104.5

活动6: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附件2:随堂讲义PPT及其说明文稿

本课时PPT内容与教学设计相一致,分为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问题

导入;第二环节:新课引入;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得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进制得含义。 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得表示方法。 3、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得方法。 4、掌握十进制整数、小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得方法。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使用网络软件得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练习数制转换,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各进制数得表示方法。 2、各进制数间相互转换得方法。 【教学难点】: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转换得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教师评价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数就是十进制、十进制不就是唯一得数得表示方法,表示数得数制还有哪些呢?这些数制与十进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制。 二、新课讲解 1、进位计数制

?以十进制为例: 十进制中采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据,逢十向相邻高位进一;每一位得位权都就是以10为底得指数函数,由小数点向左,各数位得位权依次就是100,101,102,103……;由小数点向右,各数位得位权依次为10-110—210-3 N=an?10n+ a n-1?10n—1+……+a1?101+a0?100+ a-1?10-1+ ……+a-m?10—m 数制得表示方法:为了区别不同进制数,一般把具体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得右下角标上相应表示数制得数字。 举例:(101) 2与(101) 10 基数:所使用得不同基本符号得个数。 权:就是其基数得位序次幂. ①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得概念 (1)十进制(D):由0~9组成;权:10i;计数时按逢十进一得规则进行;用(345、59) 10 或345、59D表示。 (2)二进制(B):由0、1组成;权:2i;计数时按逢二进一得规则进行;用(101、11) 2或101、11B表示。 (3)十六进制(H):由0~9、A~F组成;权:16i;计数时按逢十六进一得规则进 行;用(IA、C) 16 或IA、CH表示. (4)八进制(Q):由0~7组成;权:8i;计数时按逢八进一得规则进行;用(34、6) 8或34、6Q表示。 总结:不同数制得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加括号及数字下标,另一种就是数字后加相应得大写字母D、B、H、Q。 位值位权

数据的表示

数据的表示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数据的表示 【学习目标】 1、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2、在扇形统计图中能从中获取信息。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小强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 便学生会组 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小组交流 归纳,不书写(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你能设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 整理归纳:1、扇形统计图反映的 是;

3、顶点在 的角叫圆心角.扇形统计图中,所有扇形圆心角的和为 ; 4、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 ; 5、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 与360°的比。 根据上述小强的调查数据,可以按如下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 (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在圆中画出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二、能力提升:(在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 (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班的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代表多少人(3)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公顷稻田,那么扇形C大约代表多少公顷稻田 2、图示的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 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明认为对全年食品支 出费用乙户比甲户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3、想一想小明对在全班40名学生中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物理10人,计算机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 4、作一作某班男女生人数比例如图(1)所示,如 果用图(2)的正方形表示该班全体人数,你能在图 (2)中直观地表示该班男女生人数的比例关系吗 【当堂检测】 小颖一天的时间安排统计图如图所示。 (1)根据图中的数据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小颖一 天的时间安排;

数据的表示与处理教案

数据的表示与处理教案 一、教材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之一。本章节是在同学们学习完算法及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开设的。教材安排合理,因为只有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才能进一步地对vb程序组成的领会,为下一步把算法转换成vb程序打下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内容包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常用的语句与函数。学习这些内容就是一步一步的积累vb语言的语法。上好这节课是使学生能否较好地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模块的关键。而本节内容枯燥无味,与学生一直认为信息技术课是玩游戏、上网聊天的观念更是大相径庭。所以授课前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vb小程序演示(比如猜数程序),激发学生兴趣。"数据的表示与处理"大约用2个课时。其中数据类型和常量、变量及运算符与表达式占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使同学们掌握VB的常用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及表达式的含义。 2、使同学们学会定义变量和常量。 3、使同学们掌握变量与常量命名的约定原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使同学们掌握理解VB的常用数据类型、变量。 2、使学生掌握各种运算的运算法则,并熟练运用各种运算符与表达式。 难点: 1、VB的常用数据类型及取值范围、vb运算符与表达式与数学表达式的区别。 2、每种运算符的优先级及运算符间的优先级。 四、教学方法 在授课之前,让学生预习,让学生去感受vb数据类型与表达式和曾经学习过数学中的数据类型与表达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比如常量与变量,关系运算符等等,这些概念的定义、运算符号的书写和数学中不完全一样。教师总结、讲解、板书,让学生深刻掌握在vb中,一些名词的正确定义以及在vb中一些符号的独特写法。本节课采用了阅读材料、探究、讲授、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程序设计的实质可以这样理解:在某种编程环境里,把设计出来的算法用对应的程序设计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运行输出结果。由此可见,算法在程序设计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算法其实就是解决某个问题的数学模型,而谈到数学模型,就离不开运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在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中,数据表示与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在VB中的数据到底是如何表示的?在计算机里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呢?我们这一节课即将要学习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02 第六章3数据的表示

第 1 页3数据的表示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某校学生到校方式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若该校步行到校的学生有100人,则乘公共汽车到校的 学生有( ) 某校学生到校方式统计图 A.75人 B.100人 C.125人 D.200人 2.某市近几年干旱,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扩大水资源,措施之一是建水厂,如图是该市目前水源结 构的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出黄河水在总供水中所占的百分比为( ) A.64% B.60% C.54% D.24% 3.一个样本含有10个数据:52,51,49,50,47,48,50,51,58,53,则最大值为 , 最小值为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 ,如果组距为2,则应分为组. 4.七年级(3)班全体学生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如图是该班学生竞赛成绩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满分为100分,成绩均为整数).若将成绩不低于90分的评为优秀,则该班这次竞赛成绩达 到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 5. 某单位对全体职工的学历情况进行了调查,制作成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AOB、∠BOC、∠COD、 ∠AOD的度数之比为1∶2∶5∶4. (1)计算出各类学历的职工人数占总职工人数的百分比; (2)求∠AOD的度数; (3)若总职工人数为1500,那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职工有多少人?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王老师根据七(2)班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制成的频数直方图如图所示,根据统计图得到下列信息: 第 2 页①该班的总人数为44;②得分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③50~60分这组数据的频 数是10;④及格(≥60分)的人数是14,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在大课间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小红在全校随机抽取一部分同学就“一分钟跳绳” 进行测试,并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如图所示的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从左到右依次分为六个小 组,每小组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和扇形统计图,若“一分钟跳绳”次数不低于130次的成绩为优 秀,全校共有1200名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估计该校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优秀的人数 为 . 3.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列频数分布表: 次数60≤x<8080≤x<100100≤x<120120≤x<140140≤x<160160≤x<180180≤x<200 频数242113841

七年级数学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数据的表示(二)频数直方图1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打下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里学过条形统计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相关活动中也形成了对统计图进行对比与选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图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示数据的特点.本课《统计图的选择》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 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初步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和制作. 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数据的表示方法

学校:蒋刘中学 年级科目: 七数 班级: 7.1 (7.2) 组别: 姓名: 导学案编号 编写人: 贾卫卫 审核人: 上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 ) 课 题:数据的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 1.能把数据进行分组,知道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决策; 3.能从各种图表中准确地获取信息. 【预习案】 阅读课本165页例题,记录有疑问之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哪些身高范围的学生较多,为此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分组进行整理和描述,便可一目了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极差.. 上面数据中,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它们的差,即最大值—最小值= . 小组讨论:在绘制频数直方图时大致经历哪些步骤? 为了参加全校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对抗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 )如下: 158 158 160 168 159 151 158 159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进制的含义。 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3、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 4、掌握十进制整数、小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使用网络软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练习数制转换,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各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2、各进制数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转换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教师评价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是十进制、十进制不是唯一的数的表示方法,表示数的数制还有哪些呢?这些数制与十进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制。 二、新课讲解 1、进位计数制

?以十进制为例: 十进制中采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据,逢十向相邻高位进一;每一位的位权都是以10为底的指数函数,由小数点向左,各数位的位权依次是100,101,102,103……;由小数点向右,各数位的位权依次为10-1 10-2 10-3 N=a n?10n+ a n-1?10n-1+ …… +a1?101+ a0?100+ a-1?10-1+ …… +a-m?10-m 数制的表示方法:为了区别不同进制数,一般把具体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的右下角标上相应表示数制的数字。 举例:(101) 2与(101) 10 基数:所使用的不同基本符号的个数。 权:是其基数的位序次幂。 ①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的概念 (1)十进制(D):由0~9组成;权:10i;计数时按逢十进一的规则进行;用(345.59)10 或345.59D表示。 (2)二进制(B):由0、1组成;权:2i;计数时按逢二进一的规则进行;用(101.11)2 或101.11B表示。 (3)十六进制(H):由0~9、A~F组成;权:16i;计数时按逢十六进一的规则 进行;用(IA.C) 16 或IA.CH表示。 (4)八进制(Q):由0~7组成;权:8i;计数时按逢八进一的规则进行;用(34.6)8 或34.6Q表示。 总结:不同数制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括号及数字下标,另一种是数字后加相应的大写字母D、B、H、Q。 ②按权展开基本公式: 位值位权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数据是指能够输入计算机并被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字母和符号的集合。平常所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事实,都可以用数据来描述。数据经过收集、组织和整理就能成为有用的信息。 1. 计算机中数的单位 在计算机内部,数据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和运算的。计算机数据的表示经常使用到以下几个概念。 (1) 位 位(bit)简写为b,音译为比特,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二进制数据中的一个位,一个二进制位只能表示0或1两种状态,要表示更多的信息,就得把多个位组合成一个整体,每增加一位,所能表示的信息量就增加一倍。 (2) 字节 字节(Byte)简记为B,规定一个字节为8位,即1Byte = 8bit。字节是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并主要以字节为单位解释信息。每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通常,一个字节可存放一个ASCII码,两个字节存放一个汉字国际码。 (3) 字 字(Word)是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时,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数据长度。一个字通常由一个或若干个字节组成,由于字长是计算机一次所能处理信息的实际位数,所以,它决定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识,字长越长,性能越好。 计算机型号不同,其字长是不同的,常用的字长有8位、16位、32位和64位。 计算机存储器容量以字节数来度量,经常使用的度量单位有KB、MB和GB,其中B代表字节。各度量单位可用字节表示为: 【例1-18】一台计算机,内存标注2GB,外存硬盘标注为500GB,则它实际可存储的内外存字节数分别如下:

内存容量= 2 × 1024 × 1024 × 1024B 硬盘容量= 500 × 1024 × 1024 × 1024B 2.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在计算机内部,任何信息都以二进制代码表示(即0与1的组合来表示)。一个数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称为机器数。机器数所对应的原来的数值称为真值,由于采用二进制,必须要把符号数字化,通常是用机器数的最高位作为符号位,仅用来表示数符。若该位为0,则表示正数;若该位为1,则表示负数。机器数也有不同表示法,常用的有3种:原码、补码和反码。下面以字长8位为例,介绍计算机中数的原码表示法,其他表示法可参考相关资料。 原码表示法即用机器数的最高位代表符号(若为0,则代表正数,若为1,则代表负数),数值部分为真值的绝对值的一种表示方法。 【例1-19】表1-2列出了几个十进制数的真值和原码。 表1-2 十进制、真值和原码 用原码表示时,数的真值及其用原码表示的机器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简单,相互转换方便。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5.2 数据的表示 第二课时

5.2.2 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 ◆知能点分类训练 知能点怎样读统计图 1.某班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将成绩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画出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班共有_______名学生参赛; (2)成绩落在_________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共有_______人; (3)及格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_______. (第1题) (第2题) 2.某校九年级(1)班有50名学生,综合评价得到的“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等级统计图如图所示,则该班“运动与健康”的评价等级为A的人数是______. 3.如图,是某校初一年级的学生到校方式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形可得出步行人数占总人数的(). A.60% B.50% C.30% D.20% (第3题) (第4题) 4.如图,是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示意图,请你根据该图写出两条正确的信息:a_________;b__________. 5.某电台“市民热线”栏目对某一周接到的热线电话进行了分类统计,得到的统计信息如图所示,其中有关房产城建方面的电话有36个,请你根据统计信息图回答以下问题:(1)该周“市民热线”栏目接到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有多少个? (2)据此估计,除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外,“市民热线”栏目该年(按52?周计算)将接到热线电话多少个?

6 每人所捐钱数1元2元5元10元15元20元 人数200 100 200 400 200 400 (1)该校共有______名学生; (2)全校学生一共捐款_______元; (3)该校将这笔捐款分别送给了山区学校、?本市农村学生及其他贫困地区的学校,其比例如图所示,由此计算:送给山区学校的钱款比送给本市农村学校的钱款多多少元? ◆综合应用提高 7.近年来,某市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购物度假,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该市2001~2004?年的游客总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情况.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2004年的游客总人数为________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为________万元; (2)在2002年,2003?年,?2004?年这三年中,?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长幅度最大的是_____年,这一年的旅游业总收入比上一年增长的百分率为_______(精确到0.1%); (3)在2004年的游客中,国内游客为1 200万人次,其余为海外游客,据统计,国内游客的人均消费约为700元,问:海外游客的人均消费约为多少元?(注:旅游业收入=?游客人数×游客的人均消费)

15.2 数据的表示 教案

15.2 数据的表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收集到的或提供的数据,设计、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通过观察统计图,培养从统计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绘制统计图表的过程中,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让学生获得动手参与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设计、制作统计图表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体会数据的作用,学会用数据说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数据设计简单的统计图表. 难点:根据统计图表提取信息,对不规范统计图的识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某班委会决定用勤工俭学所得的班费购买一些有意义的书,为了满足大部分同学的需求,决定购买科技类,中外名著,课程辅导类等书籍.但有多少同学喜欢科技类?有多少同学喜欢中外名著?有多少同学喜欢课程辅导类或其他读物?如果老师安排你去购买书籍,为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你该怎样完成这一任务呢?(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达成共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看教育软件需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量一量每部分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2.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你量出的圆心角度数与百分比有何关系? 在学生活动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板书. 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其中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的是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解决问题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①求各部分百分比;②

求各部分圆心角=360°×百分比;③画扇形统计图.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在“文明湖北·美丽宜昌”读书活动中,某学习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随机调查了该校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绘制了平均每人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统计图. (1)补全扇形统计图中横线上缺失的数据; (2)被调查学生中,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为60分钟左右的有20人,求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 (3)请你通过计算估计该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 【答案】 (1)1-(10%+30%+55%)=5% (2)20÷10%=200(人) (3)60×10%+40×30%+20×55%=6+12+11=29(分钟)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根据某中学同学们最喜爱的体育活动扇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最喜欢哪种课外活动? (2)最受欢迎的两类课外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 (4)图中的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5)假如你是校长,为了尽可能多地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你会增添哪种体育设施? 教学说明: 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进行决策.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某实验中学2015年秋季计划给入学新生订做校服,学校拿出甲、乙、丙、丁四种式样的校服来征求师生的意见,得出如下的数据: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检测(1)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检测(1) 一、填一填。(第1题18分,第2题12分,共30分) 1.仔细观察统计图,再回答问题。 (1)全年级男生人数最多的是( )班,女生人数最多的是( )班。 (2)全年级男生总数是( )人,女生总数是( )入。 (3)全年级男生总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 )( ) (4)五年级一班学生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 )( ) (5)五年级三班比五年级四班多( )人,五年级三班的人数比五年级四班多( )( ) (6)五年级二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 ) 2.下面是明明和亮亮跳远成绩统计图。 (1)明明和亮亮第一次跳远的成绩相差( )米。 (2)明明第二次跳远成绩是亮亮的( )( ) (3)他们第( )次的成绩相差最多。 (4)亮亮的成绩整体上呈现( )的趋势。 (5)亮亮的平均成绩是( )米。 (6)明明和亮亮两个人跳远的平均成绩中,( )的 成绩好。

二、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 1.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都必须有图例。() 2.绘制统计图时,起始格可以表示较大的单位量,用折线表示。() 3.复式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两个数量的对比情况。() 4.在一次投篮比赛中,行行2次投的平均个数是25,要使3次投的平均个数是26,第3次需投27个。() 5.小亮和爷爷、奶奶三人的平均年龄比爷爷和奶奶两人的平均年龄少很多。()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要反映五、六年级学生开展“心连心,手拉手”活动,为希望小学捐书的情况,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①单式条形②单式折线③复式条形④复式折线 2.为了表示两座城市近阶段物价上涨的变化情况,应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①单式条形②单式折线③复式条形④复式折线 3.平均数容易受()的影响。 ①极端数据②数据数量③近似数 4.丽丽将4盒水彩笔包成一包。 她想出了6种方案,第()种包装最节省包装纸。 5.小嵩和小高骑自行车从学校沿着一条路到20千米外的七星湖公园。已知小嵩比小高先出发,他俩所行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面说确的是 ()。 ①他们都骑行了20千米 ②两人同时到达七星湖公园

数据的表示

6.3.1数据的表示 【学习目标】 1、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2、在扇形统计图中能从中获取信息。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小强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 查,调查结果如 下: 小组交流归 纳,不书写(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 (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你能设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 整理归纳:1、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 2、在扇形统计图中,所有百分比之和是; 3、顶点在的角叫圆心角.扇形统计图中,所有扇形圆心角的和为; 4、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 5、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与360°的比。 动手做一做:根据上述小强的调查数据,可以按如下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 (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 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百分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篮球 足球 排球 乒乓球 羽毛球 其他 对应的圆心角度数 (3)在圆中画出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二、能力提升:(在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 (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班的人数,那么扇形B 大约代表多少人? (3)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公顷稻田,那么扇形C 大约代表多少公顷稻田? 2、图示的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明认为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乙户比甲户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3、想一想小明对在全班40名学生中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 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物理10人,计算机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 4、作一作某班男女生人数比例如图(1)所示,如果用图(2)的正方形表示该班全体人数,你能在图(2)中直观地表示该班男女生人数的比例关系吗 【当堂检测】 小颖一天的时间安排统计图如图所示。 (1)根据图中的数据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小颖一天的时间安排; (2)比较两幅统计图的不同。 【我要整理学案,我要总结】 课题: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9 《6.3.2数据的表示》导学案 C B 33% A

3数据的表示(第三课时)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数据的表示(三)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对频数直方图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通过对条形统计图与频数直方图的对比感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能更直观分析整体成绩的分布情况,激发学生进一步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兴趣,为学习本课时良好的认知基础准备.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能根据具体问题通过表格和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整理与表示,并通过问题的对比将条形统计图改为频数分布直方图,让学生从中感受频数分布直方图能分析整体成绩的分布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并能从直方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制作步骤.本课《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能收集与处理数据; 2.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制作的步骤,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4.培养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问题导入;第二环节:新课引入;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 问题导入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数据的表示教案

《数据的表示》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地制作扇形统计图. 2、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初步的直观敏感度. 3、能够实现不同统计图数据间的合理转换,再次体会几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为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打下一定的基础. 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制作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 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 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地制作扇形统计图.同时,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绘制简单的频数直方图进行数据表示与处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计算并准确地画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初步的直观敏感度.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获取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本环节有两个问题,问题1引导学生回顾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问题2让学生关注决定扇形大小的因素,为本节制作扇形统计图打下基础. 问题1:扇形统计图中的圆代表什么?每一个小扇形代表什么? 师生活动:让学生短暂回顾后回答问题,教师在语言的准确性上作必要补充. 问题2:在同一个圆中,扇形面积的大小和扇形张角(圆心角)的大小有何关系? 师生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这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出圆心角的概念. 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和活动经验基础之上的问题过渡,鼓励学生尽可能明确地回答问题,争取让学生提出圆心角的概念及圆心角的大小和扇形大小之间的关系,学生认识

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

2.1 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 2.1.1 数据格式 计算机中数据的小数点并不是用某个二进制数字来表示的,而是用隐含的小数点的位置来表示。根据小数点的位置是否固定,将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格式分为两种,即定点格式和浮点格式。一般来说,定点格式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有限,但运算复杂度和相应的处理硬件都比较简单,而浮点格式所表示的数的范围很大,但运算复杂度和相应的处理硬件都比较复杂。 1. 定点数的表示方法 定点格式----是指在数据表示时,约定机器中所有数据的小数点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我们把用定点格式表示的数称为定点数。在计算机中,通常将定点数表示成纯小数或纯整数。 对于任意一个n+1位的定点数x,在定点机中可表示成如下格式: 如果数x表示的是纯小数,那么小数点在x0和x1之间,即数符和尾数之间。如果数x表示的是纯整数,那么小数点在x n后面,即数据的最后。定点纯小数和定点纯整数的表示范围与数的机器码表示有关,在后面介绍各种数的机器码表示时,再详细讨论。 2. 浮点数的表示方法

浮点格式----是指在数据表示时,将浮点数的范围和精度分别表示,相当于小数点的位置随比例因子的不同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可自由浮动。我们把用浮点格式表示的数称为浮点数。 对于一个任意进制数N,均可表示成N=M×R E。 (1)浮点数的表示格式 在早期的计算机中,一个浮点数在机器中的表示格式,通常由阶码和尾数两部分组成。其中阶码又包括阶符和阶码值两部分,尾数又包括数符和尾数值两部分,如下图所示: 后来为便于软件移植,IEEE754规定了浮点数表示标准,这包括定义了单精度(32位)和双精度(64位)两种常规格式,以及两种扩展格式。32位和64位浮点数标准格式为: (2)浮点数的规格化 规格化浮点数定义如下: 若尾数用双符号位原码表示时,则规格化正数的尾数形式为00.1××…××,规格化负数的尾数形式为11.1××…××;

6.3数据的表示(3)

《数据的表示学案(3)》教学案 主备教师: 一、学习目标 1.能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决策; 3.能从各种图表中准确地获取信息. 你能按衣服的型号进行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吗? 二、新课一讲一练 知识点一:例1 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机调取了该地区60名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如下:(单位:克) 3850 3900 3300 3500 3315 3800 2550 3800 4150 2500 2700 2850 3800 3500 2900 2850 3300 3650 4000 3300 2800 2150 3700 3465 3680 2900 3050 3850 3610 3800 3280 3100 3000 2800 3500 4050 3300 3450 3100 3400 4360 3300 2750 3250 2350 3520 3850 2850 3450 3800 3500 3100 1900 3200 3400 3400 3400 3120 3600 2900 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从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 思考以下问题:(1)你认为分组先确定组数还是先确定每组的范围? (2)每组的范围大小都一样吗? (3)你能试着总结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吗? 解:(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考虑以250为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叫组距),,可以考虑分成10组; (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这个次数被称 为频数): (4)绘制频数直方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在3250 克 5 10 15 1 7 5 2 2 2 5 2 5 2 7 5 3 3 2 5 3 5 3 7 5 4 0体重 (单位:克)人数

教案 数据的表示(1)

§5.2.1 数据的表示—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表示。 2、学会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数据的表示。 难点:选择一种适当数据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1 解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呈上扬趋势,1952年只有679亿元,1962年上升到1 149.3亿元,1970年上升到2 252.7亿元,1980年上升到4 517.8亿元,1990年上升到18 547.9亿元,2000年上升到89 404亿元(摘自《经济日报》2001年3月4日第7版). (1) 设计一张统计表,简明地表达这一段文字信息; (2) 再设计一张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明这种上扬趋势; 小小统计图表使长长的文字信息变得一目了然! (二)讲授新课: 1. 统计图表----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从上述两张图表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说说你的理由.我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一些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这些统计图表可以帮助我们非常直观地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结论.为了更清楚和直观地感受题目中给出的文字信息: (1)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 (2)从1952年到1980年这28年中,增长的速度比较缓慢(共计增长了约3 800多亿元)。 (3)但自1980年以后,增长的速度明显加快。 (4)尤其是在1990年到2000年这10年期间,发展速度迅猛(共计增长了约7万多亿元)。 2. 统计图表----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我国体育健儿在最近五届奥运会上所获奖牌总数的情况:-----中国奥运奖牌回眸: 表中罗列了金、银、铜牌和奖牌总数这四栏。根据表中奖牌数总计一栏绘制的我国奥运健儿获取奖牌总数的折线统计图:

3数据的表示(第二课时)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数据的表示(二)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打下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里学过条形统计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相关活动中也形成了对统计图进行对比与选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图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示数据的特点.本课《统计图的选择》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 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 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问题导入;第二环节:新课引入;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表示1》教案1

《数据的表示(一)》教案 教学重点 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地制作扇形统计图.同时,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难点 计算并准确地画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初步的直观敏感度. 教学目标 1、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地制作扇形统计图. 2、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初步的直观敏感度. 3、能够实现不同统计图数据间的合理转换,再次体会几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为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本环节有两个问题,问题1引导学生回顾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问题2让学生关注决定扇形大小的因素,为本节制作扇形统计图打下基础. 问题1:扇形统计图中的圆代表什么?每一个小扇形代表什么? 师生活动:让学生短暂回顾后回答问题,教师在语言的准确性上作必要补充. 问题2:在同一个圆中,扇形面积的大小和扇形张角(圆心角)的大小有何关系? 师生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这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出圆心角的概念. 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和活动经验基础之上的问题过渡,鼓励学生尽可能明确地回答问题,争取让学生提出圆心角的概念及圆心角的大小和扇形大小之间的关系,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就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新课讲解 1、设计问题情境,归纳结论. 利用学生身边的问题情景,通过调查问卷的途径获得表格形式的调查结果,在对调查结果的讨论中,使学生体会百分比与扇形圆心角的关系,并能根据百分比计算出每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这是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之处. 问题情境:小强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

实验分析报告三数据的表示

实验报告三数据的表示

————————————————————————————————作者:————————————————————————————————日期:

计算机系统基础实验报告 学院信电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算机1401 学号140210110 姓名段登赢实验时间: 一、实验名称:数据的表示2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实验目的:熟悉数值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方式,掌握相关的处理语句。 (2)实验要求:说明你做实验的过程(重要步骤用屏幕截图表示);提交源程序;分析并回答问题。 三、实验环境(软、硬件): 要求:详细描述实验用的操作系统,源代码编辑软件,相关硬件环境及所使用的GCC 编译器的信息。 四、实验内容: (1)请说明下列赋值语句执行后,各个变量对应的机器数和真值各是多少?编写一段程序代码并进行编译,观察默认情况下,编译器是否报warning。如果有warning信息的话,分析为何会出现这种warning信息。 int a = 2147483648; int b = -2147483648; int c = 2147483649; unsigned short d = 65539; short e = -32790; (2)完成书上第二章习题中第40题,提交代码,并在程序中以十六进制形式打印变量u 的机器数。 (3)编译运行以下程序,并至少重复运行3次。 void main() { double x=23.001, y=24.001, z=1.0; for (int i=0; i<10; i++) { if ((y-x)==z)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