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二升三暑假班第2课抓住尾句读懂一句话

二升三暑假班第2课抓住尾句读懂一句话

二升三暑假班第2课抓住尾句读懂一句话
二升三暑假班第2课抓住尾句读懂一句话

二升三暑假班第2课抓住尾句读懂一句话

一、技巧小结。

1.总结句:段尾处进行总结的句子,能够概括文段主要内容,抒发情感。

2.辨别方法:往往以写感想、写体会、写倡议的方式出现。

二、例题指引。

例1:同学们要读懂一段话,只抓住首句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先看看下面一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

天鹅湖是个圆形的湖。湖水澈可见底,碧绿发亮,好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湖的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低垂着头的柳树。它在风的吹动下,舒展着柔嫩的腰肢,拂动着细长的手臂,迎风起舞。树下是一片青青的草地。草地上零零星星地点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野花,远远看去,就像是缀着彩色图案的绸缎子。湖上横着一座美丽的天鹅桥,就像一根玉带系在那里,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天鹅湖是多么美丽、迷人呀!

思路点拨:

1.文段写了哪里的风景?

2.文段中重点介绍了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样的?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3.你发现最后一句和前面几句的关系了吗?

【答案】这段话主要写了天鹅湖是多么美丽、迷人呀。

例2:

种树的好处

树木、花草美化环境的本领大。树木、花草是“氧气制造厂”,一公顷的阔叶林一天就能放出700千克的氧气,够1000人使用;树木、花草又是“天然吸尘器”,大量的树木枝叶能够减低风速,使工业粉尘下降;树木、花草还是“气候调节器”,能够吸热、遮光、蒸发热量和水分,增加空气湿度,使人感到舒服;一些树木、花草还能吸收有害气体,分泌杀菌素,吸收和隔挡噪音,因此树木、花草又被人们誉为“有毒气体净化所”“自然界的防疫员”“天然隔音墙”。据调查,世界上长寿人居多的地方都是环境美、绿化好的地方。我们少年儿童应当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种草种花活动,树立“爱护树木花草光荣,毁坏树木花草可耻”的新风尚。

1.短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树木、花草的本领大?

2.本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告诉我们以后该怎么做?

思路导航

第1步:树木、花草本领大的主要表现:氧气制造厂、天然吸尘器、气候调节器、有毒气体净化所、自然界的防疫员、天然隔音墙。

第2步:对人类的益处:美化环境,延年益寿。

第3步:倡议:我们少年儿童应当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种草种花活动,树立“爱护树木花草光荣,毁坏树木花草可耻”的新风尚。

温馨提示:作者的倡议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答案】

1.本领大的主要表现:氧气制造厂、天然吸尘器、气候调节器、有毒气体净化所、自然界的防疫员、天然隔音墙。

2.本文是围绕“树木、花草美化环境的本领大”来写的,并提出了倡议:我们少年儿童应当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种草种花活动,树立“爱护树木花草光荣,毁坏树木花草可耻”的新风尚。

三、课堂小练。

(一)

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炼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我敬佩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1.读短文填空。

(2)找出文中讲松树用途的句子,再填空。

2.

3.

(二)初冬的早晨

清晨,我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迎面扑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走到阳台上向东望去,只见太阳像燃烧的火球,冉冉升起,把周围的白云染得一片金黄。慢慢地,云彩散去了,阳光照在人们的身上,暖洋洋的,十分舒服。瞧,远远的山脉上,树林里,野菊花到处盛开,散发出阵阵清香,翠绿的叶子衬托着金黄的花朵,美丽极了。可是,槐树和杨树的叶子都落光了,它们在寒风中抖动着光秃秃的枝丫。而那四季常青的松柏,却挺着笔直的腰杆,就像威武的哨兵,迎着呼呼的北风,一点儿也不屈服。山坡上,一条清澈的小河,静静地流着,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万道金光。站在高处望去,小河像一条银色的长蛇,慢慢地爬行。初冬的早晨,真迷人啊!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慢慢——()暖烘烘——()

2.补充句子。

3.(1)槐树和杨树( )抖动着( )的枝丫。

(2)( )的小河( )流着,在( )照射下,反射出万道金光。

3.作者把小河比作什么?你觉得好在哪里?

5.你喜欢初冬的早晨吗?为什么,请用几句话说明一下。

(三)“马马虎虎”的传说

宋朝有个人喜欢画画。有一次,他刚画完一只虎头,正巧有人请他画马,他便在虎头后面画了个马身子。请他画马的人惊奇不已:“这是虎还是马呢?”画家随口回答道:“这叫马马虎虎!”然后把这幅画挂在家里,经常欣赏。他的大儿子问

他那是什么,他说是虎;二儿子问他那是什么,他说是马。后来,大儿子去狩猎,遇见一匹马却误以为是虎,立即张弓搭箭将马射死,结果只好给马的主人赔偿、道歉。而二儿子在野外碰见老虎,则认为是马,上前就骑,立即被老虎咬死了。噩耗传来,那画画的人痛心疾首,懊悔不该画“马马虎虎”,害死了儿子。唉!他立即取下画烧掉,并作诗自嘲也警世道:“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了马,二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我)。”从此,人们便称那种办事不认真的态度为“马马虎虎”。如果你在学习中也常犯“马马虎虎”的毛病,那么劝你立即改掉!

1.读句子,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3.画画人由于马虎,酿成了什么大错?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从文中找找答案)

参考答案:

(一)

1.(1)自我牺牲。

(2)是很好的造纸原料;可以提炼挥发油;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好的燃料。

2.松树为了人类的需要,将自己的枝干、叶子、脂液、根等全部贡献出来供人们利用,自己毫无保留。

3.我敬佩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

1.冉冉暖洋洋

2.(1)在寒风中;光秃秃;(2)清澈;静静地;阳光的。

3.一条银色的长蛇,慢慢地爬行。这一比喻把小河的颜色、形状以及它流淌的样子都写出来了。

4.初冬的早晨,真迷人啊

5.示例:我非常喜欢初冬的早晨。我喜欢在初冬的早晨散步,看暖暖的太阳冉冉升起,大地慢慢变暖,让人心旷神怡。本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三)

1.cháo zhāo zhǐ zhī

2.虎;马;马马虎虎;从此,人们便称那种办事不认真的态度为“马马虎虎”。

3.大儿子去狩猎,遇见一匹马却误以为是虎,立即张弓搭箭将马射死,结果只好给马的主人赔偿、道歉。而二儿子在野外碰见老虎,则认为是马,上前就骑,立即被老虎咬死了。

4.如:我一定要改掉马虎的毛病,否则会酿成大错。

(答案不唯一)

怎样做阅读

怎样读懂一句话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文章是一句句话组成的。在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中,理解句子是理解一篇文章的基础,同学们必须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提高理解句子的能力。 怎样才算读懂句子呢?基本要求有三点: (1)、懂得字词的意思,特别是关键词语;(2)、了解句子中各部分的关系;(3)、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了解句子中所含的思想感情。 介绍六种学句法: 一、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意思。一个句子里词语很多,但最能表达句意的词语只有一个或几个,这就是句子的关键(或重点)词语。我们如果能抓住它,剖析明白它的特殊意义和感情色彩,整个句子的意思便清楚了。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联系上下文,是理解句子的基本方法,也是主要方法。这里的“上下文”,指有关的词句或段落。 三、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句子意思 有些句子,阅读时联系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领会他的含义。 四、联系文章中心,理解句子意思 有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必须联系文章的中心,才能真正理解他的含义 五、用缩句法,理解句子意思 理解长句子就得用这种方法。句子一般由“谁(或什么)”和“做什么(或怎么样、是什么)”构成,如果能通过分析结构,先抓住“主干”,剔去“枝叶”,然后再分析这些“枝叶”的作用,就能掌握句子的意思。 六、用概括法,理解句子意思 比较复杂的句子,必须用概括法理解意思。学会概括句子意思的方法,对以后概括层意、段意、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加深理解课文都有帮助。 以上介绍的六种方法,如果能配合运用,效果更好,同学们在阅读实践中,还可以摸索一些新的有效的学句法,提高阅读效果。

怎样读懂一段话 文章中的一段话,叫做小节或是自然段。一段话,有一个完整意思。它是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读懂文章中一段一段的话,才能读懂全篇文章。 读懂一段话的基本要求有六点:(1)、懂得字词,了解全段内容;(2)、知道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2)、会分层,概括每层是什么意思;(4)、理解句与句、层与层是按怎样的顺序连接的,或以事情发展为序,或以时间变化为序,或以方位变换为序;(5)、弄清句与句、或层与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总分式、因果式、并列式、转折式、递进式等;(6)、明白哪个词语和句子是主要的,段意是什么。 怎样读懂一段话呢? 一、掌握段的结构规律 段的构成顺序主要有三种:1、以事情发展为序。2、以时间推移为序。3、以空间变换为序。 段的构成关系主要有三种:1、总分关系。有的先总述后分述,有的先分述后总述,也有的是先总述,最后总结,首尾照应。2、因果关系。因果结构的段,有的先说原因后说结果;有的先说结果,后说原因。3、并列关系。并列结构的段,句子之间或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有的分别描写或说明并列的几种情况,有的说明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有的是在意义上形成对比。 二、学会找段的中心句 什么是段的中心句呢?一段话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的,能够高度概括这段话中心意思的句子,就是段的中心句。一段话中,常用中心句。学会找段的中心句很重要,能找出中心句,也就抓住了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抓住了中心意思,分析层意、归纳段意就不困难了(也可以用中心句作为段意)。 1、在段的开头找。 2、在段的末尾找。 3、在段的中间找。 三、学会一边读一边想 要想把一段话读懂,必须认真读、仔细想、一边读、一边想。想一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上句与下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层与层是什么关系。这样,一层一层地读下去,一句一句地想下去,就能明白一段话所有的句子都是围绕一个什么意思写的。

小学二年级升三年级数学

二年级升三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小结 一、数学知识点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四)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五)解答应用题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3、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二、数学口决定义归类 5、角 (1)什么是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什么是角的顶点? 围成角的端点叫顶点。 (3)什么是角的边? 围成角的射线叫角的边。 (4)什么是直角? 度数为90°的角是直角。

(6)什么是锐角? 小于90°的角是锐角。 (7)什么是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6、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看被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如果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在它的前一位加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7、加法意义和运算定律 (1)什么是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2)什么是加数? 相加的两个数叫加数。 (3)什么是和? 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 8、什么是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9、什么是被减数?什么是减数?什么叫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被减数,减去的已知数叫减数,所求的未知数叫差。 10、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加数 11、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12、乘法 (1)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2)什么是因数? 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 (3)什么是积? 因数相乘所得的数叫积。 13、除法 (1)什么是除法?

如何能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如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的开头,有一句概括全文或全段主要容或中心的话,叫总起句。总起句有三种类型:有篇的总起句,有段的总起句,还有节的总起句。段的总起句,就是一段开头的第一句话为中心句,后面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这一总起句来分叙。例如《外婆家门前的大榕树》的片段: 外婆家门前有一棵大榕树,又高大又粗壮。它有三层楼房那么高,伸长的“手臂”,好像迎接客人的到来。所以,我管它叫“迎客树”。它那灰褐色的树干,要好几个人才能抱住。树干撑开巨大的树冠,真像一把撑开的绿色大伞,茂密的树叶把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总爱在树下乘凉、避雨、游戏、唱歌、跳舞……树下成了我们游戏玩耍的乐园。 这句话是个总起句吗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州桥》第二自然段这样写: (1)州桥非常雄伟。(2)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3)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4)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5)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6)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教参上说:第一句话(州桥非常雄伟。)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种围绕一句话把容写具体的方法, 我却认为第二段的第一句话不能称为总起句。具体描写州桥雄伟的句子只有二、三两句。如果说四五六句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有些牵强,三四五六句应是围绕着州桥的坚固来写的。这样理解,正好对应下一段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雄伟”和“坚固”意思是不一样的,相似点也很小。如果第二段都围绕着“雄伟”写,下一段的“过渡句”的承上的“坚固”就说不通了。 总起句的作用:总领全文,在某个段落中是概括整段文章的主旨。 雷锋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生活十分简朴(总起句)。雷锋参军后,从每月的津贴费中拿出一角钱交团费,两角钱买肥皂,再用一些钱买书,其余的

小学生阅读怎样读懂一段话

怎样读懂一段话 文章中的一段话,叫做小节或是自然段。一段话,有一个完整意思。它是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读懂文章中一段一段的话,才能读懂全篇文章。 读懂一段话的基本要求有六点: (1)、懂得字词,了解全段内容;(2)、知道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2)、会分层,概括每层是什么意思;(4)、理解句与句、层与层是按怎样的顺序连接的,或以事情发展为序,或以时间变化为序,或以方位变换为序;(5)、弄清句与句、或层与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总分式、因果式、并列式、转折式、递进式等;(6)、明白哪个词语和句子是主要的,段意是什么。 怎样读懂一段话呢? 一、掌握段的结构规律 段的构成顺序主要有三种:1、以事情发展为序。2、以时间推移为序。3、以空间变换为序。 段的构成关系主要有三种:1、总分关系。有的先总述后分述,有的先分述后总述,也有的是先总述,最后总结,首尾照应。2、因果关系。因果结构的段,有的先说原因后说结果;有的先说结果,后说原因。3、并列关系。并列结构的段,句子之间或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有的分别描写或说明并列的几种情况,有的说明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有的是在意义上形成对比。 二、学会找段的中心句 什么是段的中心句呢?一段话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的,能够高度概括这段话中心意思的句子,就是段的中心句。一段话中,常用中心句。学会找段的中心句很重要,能找出中心句,也就抓住了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抓住了中心意思,分析层意、归纳段意就不困难了(也可以用中心句作为段意)。 1、在段的开头找。 2、在段的末尾找。 3、在段的中间找。 三、学会一边读一边想 要想把一段话读懂,必须认真读、仔细想、一边读、一边想。想一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上句与下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层与层是什么关系。这样,一层一层地读下去,一句一句地想下去,就能明白一段话所有的句子都是围绕一个什么意思写的。 第一步,通读全段,弄懂句词,大体了解内容。 第二步,细读句子,弄懂字词,归纳层意。 第三步,根据层意,抓住主要内容,归纳段意, 第四步,再读全段,分析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1

行测技巧:把握主题才能直入主题

行测技巧:把握主题才能直入主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在行测中都占较大比重,考查知识点包括逻辑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其中,逻辑填空题量最多,但拿分不易;语句表达题量最少,难度适中;片段阅读题量仅次逻辑填空,也是拿分相对容易的一个板块,而片段阅读中主要考察的题型是主旨观点题,主旨观点察的内容也就是归纳概括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等。简单总结,无非就是把握文段主题,如何找到主题?怎样做到在主旨观点题目中该拿的分稳拿,不该丢的分一定不丢呢?中公教育结合以下两个例题来进行分析。 例题 1.法国人谈起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文学,总忍不住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说:“你们喜欢《茶花女》。”在法国人眼里,喜欢大仲马还算有些品味,毕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有什么呢?只不过写了一个交际花而已。法国文学是法国人的骄傲,在世界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喜欢《茶花女》,显而易见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着胡乱看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茶花女》在中国的流行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B.对文学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 C.评价文学作品要结合其诞生的时代背景 D.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文学审美观存在区别 【中公解析】整段话一共有六句话,有四句话都很明显的提到过《茶花女》。只有第二句和第三句话没有明确提出,但是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所写的内容也是在说《茶花女》不过

是写了一个交际花,同样也是在写《茶花女》。我们会发现《茶花女》在文段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整个文段也是围绕《茶花女》展开说明的,所以选项中也应该有《茶花女》,只有A选项符合。 例题 2.天下太平的时候,朝廷是要推崇文化和学术的,考量文官的标准,不但要看他的政绩,也要关注他的文化修养如何。因为按照正常的逻辑,做官要有“经略之才”,那么“知识就是力量”,文化修养就自然成了政绩的铺垫和补充,从上到下,恐怕都难以相信,一个“大老粗”会成为一个“治世能臣”。所以,在官场的圈子中,官员们的出身、门第、谈吐、书法、辞章、风度、名望、口碑等等,都是评价的标准。那么既然这样的比较成为了一种“风气”,古代官员的“读书热”也自然是水到渠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古代官员“读书热”的原因 B.古代文官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C.古代太平时期对文官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D.古代很多官员读书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中公解析】整段话有四句话构成,在文段中并不能找到高频词。首句提出了要关注文化修养,第二句话进行了原因解释,第三句话总结了文化修养是评价标准,最后一句话给出了这样的比较,要明白这样指代就是前文给的文化修养是评价标准,在这个情况下,读书热水到渠成。重点就落在了最后一句话,前文是对读书热进行解释,所以文段讲的就是读书热的原因,答案是A。 通过例题1的分析,我们可以通过高频词得到主题词;通过例题2的分析,可以从关键句入手,关键句中的论述对象就是文段的主题词。抓住一个人需要抓住他的心,读懂一段话

二年级升三年级数学口算练习题大全

小学数学二年级口算题 24÷4= 117+63= 9×4= 36÷6= 9×7= 56÷8= 28+256= 7×5= 136+478= 30÷5= 63÷9= 64÷8= 238+106= 45÷5= 7÷1= 25+239= 612+359= 207+71= 416+33= 40÷8= 218+175= 364+228= 569+187= 752+24= 401-129= 414-79= 72+168= 413+329= 235-78= 56÷7= 8×2= 237+56= 56÷7= 12÷6= 4×2=

215-77= 7×3= 8÷8= 32÷4= 801-89= ( )×6=30 42÷7= 315-126= 28÷7= ( )×8=48 21÷3= 36÷4= 18÷2= 63÷7= 9×6= 9×9= 464+109= 635+356= 81÷9= 505-479= 39+446= 9÷3= 9÷9= 518+327= 801-218= 33+60= 54÷6= 40÷8= ()×4=20 631-103= 15÷5= 9×3= 412-215= 18÷9= 789-598= 372-294= 417+85= 414+96= 613+207= 178+29=

5×9= 7×7= 173+169= 601-372= 10÷5= 803-219= 5×6= 413-127= 209+39= 32÷8= 30÷6= 36÷4= 64÷8= 25÷5= 15÷3= 16÷8= 42÷6= 475+39= 238+286= 393-178= 49÷7=6×9= 506-247= 35÷5= 217+325= 27÷9= 513+85= 4×9=8÷2=32÷8= 8÷2= 9×9= 847+247= 801-244= 1000-827= 389-98= 604-218= 314+159= 14÷7= 215+58=

抓住首句读懂一段话

抓住首句读懂一段话 喜羊羊教你一招 1.中心句: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表达情感(即写作目的)的句子。 2.总起句:能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找到它就可以快、准、精地把握文段主要内容、 情感。 3.总起句的位置:一段话的开头。 4.辨别方法:认真读第一句话,再看看后面的句子是不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 下面一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儿绿了……” 麻雀说:“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儿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儿红了……”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儿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思路点拨 1.请先说说短文中都写了谁? 2.分角色读读,它们说了什么?它们在讨论什么话题? 3.你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了吗? 自己来挑战: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二年级升三年级测试题

二年级升三年级测试题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二升三年级数学测试题 一、填空。 1、4时=()分 3分=()秒 120分=()时 240秒=()分 1时20分=()分1分18秒=()秒 2、括号里能填几: ()×6=42 7×()=56 8×()=72 ()×5=40 ()×4=36 3、在○里填>、<或= 4厘米○4毫米 50分米○5米 9分米○1米 5时○300分 4、8的6倍是()。 5、9个5相加的和是()。 6、68厘米-9厘米=()厘米2时=()分 2米=()分米 7分=()秒 6000千克=()吨 3千米=()米7、学校在8:00上课,一节课是40分钟,第一节课应在()下课。

8、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差()。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1小时。() 2、80分米>8厘米() 3、一头猪重100克。() 4、小明身高2米,重26吨。() 5、笔算减法时,从十位开始减起。() 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 ①.5克②.5千克③.5吨 2、小红、小兰和小军做一样的作业,小红用了1小时,小军用了70分钟,小兰用了50分钟,则() A.小红做的最快 B、小军做的最快 C、小兰做的最快 3、580-280○290+10,在○里应填() ①.<②.>③.= 四、我细心,我会算! 1、直接写出得数。 900+90=1170-680=324-100=

85-46=450+600= 560+200= 2、竖式计算。 374+623= 664-137= 34×6=304×7= 132×3=654×4= 五、快乐用数学。 1、小明和妈妈逛商店,买了一件衣服用了134元,又买了一个书包用了108元,共用了多少钱 2、全校有517名学生,其中男生266人,女生有多少人 3、小红从6:30开始做作业,25分钟做完,做完作业的是 什么时间

二年级升三年级数学

应用题解法 一、加法 (1)求总数的应用题: 例:商店有苹果15千克,梨8千克,请问梨和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15+8=23(千克) 答:梨和苹果一共有23千克。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例:商店有苹果15千克,梨比苹果多8千克,请问梨有多少千克? 15+8=23(千克) 答:梨有23千克。 二、减法 (1)求剩余的应用题 例:把一个西瓜切成8块,3块给爸爸,3块给妈妈,剩下的留给小红,请问小红分到几块西瓜? 8-3-3=2(块) 答:小红分到2块西瓜。 (2)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例:商店有苹果15千克,梨8千克,请问苹果比梨多多少千克? 15-8=7(千克) 答:苹果比梨多7千克。 (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例:晓航有15支铅笔,李红比晓航少8支,请问李红有多少支铅笔? 15-8=7(支) 答:李红有7支铅笔。 小结 (1)A比B多,已知B,求A?(加法) (2)A比B多,已知A,求B?(减法) (3)A比B少,已知B,求A?(减法) (4)A比B少,已知A,求B?(加法) 三、乘法 (1)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应用题 例:3个5是多少?(3×5=15)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例:桃树有5棵,梨树是桃树的三倍,那么梨树有多少棵? 5×3=15(棵) 答:梨树有15棵 四、除法 (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问题 例:妈妈买了15个苹果,平均分到3个篮子,请问每个篮子分到几个苹果? 15÷3=5(个) 答:每个篮子分到5个苹果。 (2)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例:请问15里面包含几个5?(15÷5=3)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例:晓明买了24支铅笔,6支圆珠笔,请问铅笔是圆珠笔的几倍? 24÷6=4 答:铅笔是圆珠笔的4倍。 小结: (1)A是.B的N倍,已知A,求B?(除法B=A÷N) (2)A是.B的N倍,已知B,求A?(乘法A=B×N)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单元测量 1、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 10 厘米= 1 分米 10 毫米= 1 厘米 ②进率是100 1 米 = 100 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相邻) 1 吨 = 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 1 吨 1000克=1千克

行测片段阅读技巧:主题词筛选.doc

行测片段阅读技巧:主题词筛选 在考场上人与人拉开差距的除了平常的知识点的积累,还有面对考试题型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解答思路,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片段阅读技巧:主题词筛选”,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片段阅读技巧:主题词筛选 主题词是解答行测言语理解题目尤其是片段阅读题目的一个突破口,可以帮助同学们缩短答题时间,快速找到正确选项。此外,主题词还能帮助大家排除选项中的陷阱。那主题词都有哪些特征呢?通常情况下,主题词多为名词,高频率出现,并且文段中心多是围绕主题词展开。当文段中只有一个主题词,且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含有主题词时,这道题基本就可以秒杀了。接下来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基础数学是一门对天赋要求极高的学科,它的高度抽象性让不具备这种天赋的人望而生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数学选择了它的追随者,而非相反。加之数学是一门完全依赖人自身最纯粹的大脑机能进行探索的学科,这使得一流的数学研究介乎学问和艺术创造之间,总是在“灵感乍现”的时刻产生突破。因此,数学家实际上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职业,其成就几乎完全仰仗天赋和灵感的偶然眷顾。另一方面,对具有数学才能的人来说,现代社会充满了机会的诱惑,金融、计算机、互联网,都是比数学研究更赚钱的行业。(202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55题) 这段文字意在: A.解释数学家可遇不可求的现象 B.说明天赋对于数学研究的意义 C.探讨基础数学研究的本质规律 D.强调基础数学发展面临的困境 【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提及基础数学对天赋要求极高,并指出在某种意义上是数学选择了它的追随者,告诉我们基础数学需要天赋。接着指出,数学这个学科还需要“灵感”,然后以“因此”进行总结,说明数学家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职业,选择了数学的人并不一定有天赋和灵感。最后通过现代社会的诱惑说明,在另一方面,有数学才能的人即有天赋和灵感的人也不一定会选择数学。所以,整个文段重点都是围绕“数学家”这一话题展开,强调真正能成为“数学家”的人较少,可以遇到但不可强求。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提到了数学家。故答案为A项。 如果文段中有多个主题词,或者选项中多个选项出现主题词时,还是需要大家去分析文段,但是不含主题词的选项大致是可以排除掉的,这样也能缩小选择范围,减轻我们的做题压力。 行测技巧:把握主题才能直入主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在行测中都占较大比重,考查知识点包括逻辑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其中,逻辑填空题量最多,但拿分不易;语句表达题量最少,难度适中;片段阅读题量仅次逻辑填空,也是拿分相对容易的一个板块,而片段阅读中主要考察的题型是主旨观点题,主旨观点察的内容也就是归纳概括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等。简单总结,无非就是把握文段主题,如何找到主题?怎样做到在主旨观点题目中该拿的分稳拿,不该丢的分一定不丢呢?我结合以下两个例题来进行分析。 例题 1.法国人谈起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文学,总忍不住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说:“你们喜欢《茶花女》。”在法国人眼里,喜欢大仲马还算有些品味,毕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有什么呢?只不过写了一个交际花而已。法国文学是法国人的骄傲,在世界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喜欢《茶花女》,显而易见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着胡乱看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

小学二年级升三年级数学试卷

爱山小学2010学年插班考试(数学卷)(二年级升三年级)姓名原就读学校 ____ 原就读班级__________ 一、请你填一填。(20%) 1. 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 2. 由5个千和5个十组成的数写作(),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3. 用0、6、1、4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4. 与3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5. 45是5的()倍,24是()的3倍。 6. 找规律,接着填。 ①□■◇△ ■◇△□◇△□■()…… ② 1、3、7、13、()、31、()…… 7.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一只鸡重1998(),约2()。 ②小强的体重是28(),他的数学课本重170()。 8. 在○里填“>”“<”或“=”。 6889○689810000○9999 4900克○5千克 二、请你选一选。(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8%) 1. 下面四个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A、6320 B、1000 C、3009 D、5600 2. 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比较,()重。 A、铁 B、棉花 C、一样重 D、不一定 3. 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 4. 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A、10 B、1 C、99 D、100 三、请你算一算。(27%) 1. 口算。 6×8=72÷9= 20+300= 26+52= 52-(22+9)=35÷5×4=40÷8= 320+70= 56-29=7×9= 66-25+39= 30-56÷7= 2. 竖式计算。 340+520= 760-280= 460+270= 820-570= 7100-2800= 四、请你画一画。(8%) 1.在下面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习作指导教学设计六(1)公开课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那陈镇中心学校六(1)黄鉴强 2015年4月15日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总分结构进行习作; 2、能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3、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乐于表达。 教学难点:观察仔细,写好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片断。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2、作者是怎样写出“除夕真热闹”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除夕真热闹”的呢?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断、吃团圆饭、要守岁) 我们来读一读,好吗? 总结:像这样,作者先用一句话概括除夕真热闹(即中心句),然后又抓住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断、吃团圆饭、要守岁等不同的方面来体现除夕怎样热闹。这种写法谁知道是什么写法? (师生共同板书:总分写法) 小结:像这样围绕着一句话展开来写一段话的方式,我们把它称为——总分写法。这种结构可以让人一看就明白作者想要写的内容,可以帮助你把内容写得清楚、明白、有层次。(板书:清楚、明白、有层次) 3、喜欢这段话吗?为什么呢?你能说话原因吗?

(1)交流(生说写法) (2)小结。 二、仿写训练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运用总分的结构学写一段话。 1、出示句子: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有的…有的…看到这画面,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指说 (1)小组说。(提出要求:看谁观察的最仔细,谁说的最生动。) 全班说。评议(词语) 送词语(出示词语)(课前搜一搜相关词语) (2)学生仿写练习。(比一比谁观察得仔细,描写得生动。) 3、习作交流、评议。 4、出示例段: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三、挑战小训练(欣赏画面,写总分片段) 教学反思: 评点:

阅读理解——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

第一节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抓住首句读懂一段话 知识点:(背诵理解) 1、中心句: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者表达情感的句子。 2、总起句:能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找到它就可以快、准、精地把握文段主要内容、情感。 3、总起句的位置:出现在一段话的开头。 4、辨别方法:认真读第一句话,再看看后面的句子是不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 (一)下面这一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干红。”

思路点拨 1、请先说说短文中都写了谁? 2、分角色朗读,它们说了什么?它们在讨论什么话题? 3、你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了吗? 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 (二)自己来挑战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思路点拨 第一步:第一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第二步:后五句写了秋雨把黄色给了_________,红色给了_________,金黄色给了_________,橙红色给了_________,给菊花仙子_________。后五句是围绕_________写的,表明秋天的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所以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微课教学设计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领悟“什么是中心句”,以及“如何围绕中心句 把内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2、通过练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并学着自 己围绕中心句写一写,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能概括文章或某一自然段意思的句子,叫做中心句。我们在描写事物、写人、记事时,围绕中心句,能把句子写完整,写具体。 2、中心句的位置及作用。 新课导入,直接切题,紧扣中心,目标明确,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写法指导 今天,我们就以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为例,来学习围绕中心句来写一段话。 (一)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片段为例,体会写法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些方面是鸟的天下? (二)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片段为例,再次深化写法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1、这段文字同样也是把中心句放在文章的开头。 2、运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排比的修辞方法把鱼多写出来。 (三)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了两段话都是作者围绕中心句,以课文的经典片断以例,教给学生学习围绕中心句来写一段话的方法,能够水到渠成。

三年级语文下阅读理解训练

班级:姓名:学号: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千红。” 1、亲爱的同学,下面一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鸽子 这只鸽子真可爱。它体态轻盈,全身覆(fù)盖着一层洁白的羽毛;翅膀宽大,底下还长着密密层层的细绒毛,呼扇起来还隐隐地会发出一点哨音;一双腿鲜红鲜红的,爪子又利又弯,可以牢牢地抓住东西;嘴又尖又长,对进犯的敌人会毫不留情;一双眼睛炯(jiǒng)炯有神,时时刻刻都在注意周围发生的情况。1.这段话共有()句话,中心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抓住小鸽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位来写。 3.按照例子,写出小鸽子的特点。 例:(轻盈的)体态 ()的翅膀()的腿()的爪子()的嘴()的羽毛()的眼睛 肥皂泡的花纹 其实我身上本来是没有颜色的,那些五彩的花纹,都是阳光在我身上玩的小把戏。我是空心的,阳光穿过我的身体,到达我身体内部的另一面时,会发生反射......大家都知道,阳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的光组成的。阳光在我的身体里来回反射,这些光彼此相遇后,就会相互影响,结果,一些颜色的光被抵消了,一些颜色的光却变得更强了,这些变强了的光,就呈现在我的身上。所以大家就能在我的身上看到五彩斑斓的花纹啦。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线在文中画出来。 2、肥皂泡的那些五彩花纹是如何形成的?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3、按照例子,填一填。 五彩斑斓的花纹 五彩斑斓的()()的花纹 五彩斑斓的()()的花纹

二升三暑假班第2课抓住尾句读懂一句话

二升三暑假班第2课抓住尾句读懂一句话 一、技巧小结。 1.总结句:段尾处进行总结的句子,能够概括文段主要内容,抒发情感。 2.辨别方法:往往以写感想、写体会、写倡议的方式出现。 二、例题指引。 例1:同学们要读懂一段话,只抓住首句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先看看下面一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 天鹅湖是个圆形的湖。湖水澈可见底,碧绿发亮,好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湖的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低垂着头的柳树。它在风的吹动下,舒展着柔嫩的腰肢,拂动着细长的手臂,迎风起舞。树下是一片青青的草地。草地上零零星星地点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野花,远远看去,就像是缀着彩色图案的绸缎子。湖上横着一座美丽的天鹅桥,就像一根玉带系在那里,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天鹅湖是多么美丽、迷人呀! 思路点拨: 1.文段写了哪里的风景? 2.文段中重点介绍了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样的?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3.你发现最后一句和前面几句的关系了吗? 【答案】这段话主要写了天鹅湖是多么美丽、迷人呀。 例2: 种树的好处 树木、花草美化环境的本领大。树木、花草是“氧气制造厂”,一公顷的阔叶林一天就能放出700千克的氧气,够1000人使用;树木、花草又是“天然吸尘器”,大量的树木枝叶能够减低风速,使工业粉尘下降;树木、花草还是“气候调节器”,能够吸热、遮光、蒸发热量和水分,增加空气湿度,使人感到舒服;一些树木、花草还能吸收有害气体,分泌杀菌素,吸收和隔挡噪音,因此树木、花草又被人们誉为“有毒气体净化所”“自然界的防疫员”“天然隔音墙”。据调查,世界上长寿人居多的地方都是环境美、绿化好的地方。我们少年儿童应当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种草种花活动,树立“爱护树木花草光荣,毁坏树木花草可耻”的新风尚。

二年级升三年级的过渡期该怎样度过

1、学习的自控力和主动性不够。 进入三年级后,我们会明显发现孩子的运动量变大了,加上学习压力的增大,难度的增加,孩子娱乐的时间变少了,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学生会产生疲倦感,这时孩子就会想方设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学生容易变得浮躁,学习不踏实,成绩时好时坏,起伏大,不容易静下心学习,作业时不应该犯的错误多,这些都表明孩子的自控力欠缺。与此同时,学生的主动性不够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比如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不愿意做额外的提高作业或家长布置的作业;采蜜本上好词好句的摘抄,老师不硬性规定,自己就懒得去做,存在着“惰性”。对策:给孩子确立明确具体的目标。 这里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远期目标,即理想。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把学习和自己的理想、社会事业联系起来,这个理想不一定就是孩子以后从事的事业,但是孩子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会产生持久而主动的学习动力。二是近期目标,最好是一两周内通过孩子努力就可达到的。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经常关心和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他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表示祝贺,当他们表现不佳时,也要给予适当的批评。一个目标达成后,再制定一个新的目标。给孩子适度的压力。孩子年龄小,许多事情的利害尚不知晓,不太懂得学习的意义,不愿意在课本知识上多下功夫。所以,需要我们对学生施加适当的压力,而不能听凭学生完全自由行事。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讲清楚学习的意义,尽量从正面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探索难题的精神欠缺。 三年级后,我们发现考试不是仅仅考课内的知识了,这就要求我们的孩子在课外要大量地汲取知识,补充课内所学。目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头疼的算是阅读理解。和低年段的阅读理解不同,除了对字、词、句的把握,中年段的阅读理解更多的是对段落的理解,要学生归纳段落的主要意思以及中心思想。这对学生来讲是很困难的。在平时的练习中,如果遇到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的题目,懒一点的学生就不想做了,等着老师和好同学讲答案,长时间下来,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差,心理压力也会越来越严重。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数学中,稍难的题目学生就自动放弃了,导致自己越来越懒。 对策: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面对难题不自信,害怕,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方法,所以对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方法要认真听,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知识,题目“百变不离其中”,掌握了方法,就能将难题转变为做过的、熟悉的题目。让孩子体验成功,逐步养成探索精神。在家辅导孩子的时候,不要将答案完全告诉孩子,要有意识地将题目分成几个步骤进行,这样可以降低难度,让孩子一步步完成,及时肯定他的成功,让他产生满足感,这样伴随着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他会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慢慢会对难题消除恐惧感。 3、读书的质量不高。 二年级时我们就已经着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应该说我们班孩子阅读起步是比较早的,但是我最近发现两个情况:第一,很多学生读书是装样子的。一方面是装给老师和家长看,希望受到表扬,另一方面是装给自己看的,纯粹完成任务。第二,读书的质量不高,读完就忘,一点印象都没有,一点积累都没有。所以孩子在写作文时,感到没话说,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经常有家长打电话过来说:“我们家孩子也看了很多书啊,为什么写作文还是没有提高呢?”读书质量不高就是原因了,你要分析,究竟是孩子在装样子,还是确实不会做积累,一个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家长也能教作文系列之——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作文,他们的知识储备十分有限,要他们骤然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提倡先练段,再练篇。 那么,练段应该怎么练呢?这里,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先练习“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那么,做为家长,我们要怎么给孩子进行训练呢?我们可以从关联词“有的……有的……有的……”或“有……有……有……”入手,配以填空的方式,可以降低难度(也许有的家长会问:太简单了吧?嗯,是的,我的目的就是让六十分以下的同学也会写。作文不能只是优生的专利,否则也太悲催了。) 比如一二年级时就学过的: 市场上的菜可真多啊!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注:此案例六十分以下同学专用。) 以上案例,中心句是“市场上的菜可真多啊!”中心词是“多”,怎么个多法呢?哦,看,有大白菜,有油菜,有豆芽,还有包菜…… 哎呀,那这样说来,这种作文片段也太容易了吧?嗯,是不难。但那只限于令公子或令爱只是五六十分甚至以下的水平。如果他(她)能力略高,我们也可以相应提高难度,可以指导孩子把句子写具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形容词。比如可以问,白菜是什么样子的啊?孩子要是能说出“沉甸甸”或是“新鲜”这样的词,就该表扬了。那么,什么样的油菜?可以是“碧绿的”,也可以是“绿油油的”等等,绿油油这个词对不对?对,用在这里好不好?不好。为什么?“绿油油的油菜”读起来有重复之嫌啊!接下来,什么样的豆芽?纤细的?长长的?都可以;包菜呢?圆滚滚的,或是沉甸甸的?沉甸甸不能再用了,因为刚才白菜已经用了,还是刚才的原因,重复最明显的毛病,就是会让人有“词穷”的感觉,可以用圆滚滚。——这时候就别和我钻牛角尖,说有的包菜未必很圆。 来,把这个段落再看一下: 市场上的菜可真多啊!有沉甸甸的大白菜,有碧绿的油菜,有纤细的豆芽,还有圆滚滚的包菜…… 看,是不是比刚才丰满多了。 但是且慢。这样的片段还不够好。别的不说,光是字数上,就讨不了便宜。起码我来评分的话,是高不了的。那怎么办?此时可以写得更具体一些。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使用上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比如拟人,或是夸张等等。像:大白菜可以比喻为胖娃娃,至于油菜,就不要比喻了,你总是用同一种修辞手法的话,也会给人死板的感觉。菜是用来做什么的?吃的啊!行啊,你可以说“碧绿的油菜摆放得十分整齐,令人垂涎欲滴。”啥?“垂涎欲滴”太难了,换一个,“忍不住想抓一把直接丢进冒着油烟的锅里去。”——这个有些暴力有些直接,不过,画面感挺强的。纤细的豆芽呢?曾经有个孩子写道:“那些豆芽一团一团的,好像厕所里那些胖乎乎的蛆”。我了个去!一口老血差点儿喷花了电脑屏幕!写吃的东西咱能不能别这么恶心啊?换一个。可以说“那些豆芽就像身披绿纱裙正准备翩翩起舞的小姑娘。”至于那圆滚滚的包菜嘛,可以比作绿色的小皮球。 好了,综合起来,大约如下: 市场上的菜可真多啊!有沉甸甸的大白菜,好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娃娃;有碧绿的油菜,摆放得十分整齐,令人忍不住想抓一把直接丢进冒着油烟的锅里去;有纤细的豆芽,就像身披绿纱裙正准备翩翩起舞的小姑娘;还有圆滚滚的包菜,就像绿色的小皮球…… 这段话写完了,发现了什么?不通?对。那要怎么改呢?此时,你就可以引导孩子试着把每个小句都稍作修改。最明显的,就是把“有”字去掉,再或增或减几个字,把话说得通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