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_侯迎慧

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_侯迎慧

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_侯迎慧
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_侯迎慧

第26卷 第4期 天 中 学 刊 V ol. 26 No. 4 2011年8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Aug. 2011

收稿日期:2011-04-04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010-GH-056) 作者简介:侯迎慧(1971―),女,河南安阳人,讲师,硕士。

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侯迎慧

(河南教育学院 外语系,河南 郑州 450014)

摘 要:旅游资料是海外游客了解旅游信息、感知异域文化的一扇窗口,其翻译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在跨文化语境旅游文本翻译中可以采用删减低值信息、补偿文化缺省、遵从译语规范、归化异化结合等策略,以期提高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 关键词:跨文化;旅游文本;翻译策略 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是当今最盛行的一种旅游方式。古老的中国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大批国际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9年,我国入境观光游客达10 395 600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语境中的旅游文本翻译策略也成为翻译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世界范围内翻译研究正出现一种潮流,即“文化转向”。从跨文化角度看,旅游翻译将许多文化的不可译性转化成可译性,追求的是原文与译文文化的功能对等,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1]12。旅游翻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写作,是“译者适应生态环境的选择过程”[2]。译者要完成翻译任务,必须采用全新的跨文化交际策略,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与方法,忠实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并符合译入语文化规范,实现译文的交际意图。

一、功能目的论对旅游文本的翻译要求 功能派翻译理论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以“目的论”为代表的功能派试图把翻译从源语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译入者的新视角诠释翻译活动。目的论作为对传统的对等论的补充与发展,是现代翻译理论的重大突破,对翻译实践尤其是应用翻译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3]2。

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是目的论。该理论的创始人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活动”[3]12

,“每一文本都为特定的目的而制造,并服务于这一目的”,“结果决定手段”[3]29。因此,无论直译、意译,还是改译,只要能实现译文的预期交际功能,均视作合理有效的翻译方法。

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三大原则。目的原则是基本原则,指翻译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连贯原则即语内连贯,指译文在翻译语文化中要连贯且有意义,让目标受众通晓明了;忠实原则即语际连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忠实程度取决于译者对翻译目的及原文的理解程度。原文是从发起者传递给接收者的“信息的一部分”,如果原文内容不理想或不适合读者,它可以被“翻译”、“释译”,或从某种程度上被完全重新“编辑”以达到目标[3]32。

为使翻译有的放矢,译者通常与委托人共同拟定一份包括受众、文本功能、媒介、时间、地点、文本动机等内容的翻译要求。由于译文的预期读者身处不同的文化环境,拥有与旅游目的地不同的文化心理与审美习惯,翻译就是要满足这群特殊读者的阅读期待,“提供必要的旅游信息”[4]228,这就决定了翻译原则应顺应读者心理期待与对信息接受的思维模式,充分考虑读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感受,充分考虑旅游文本的特点与功能,“以译文为重点”[5],尽量保留文化信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11)04-0084-03

侯迎慧: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85·

息,以利于读者接受,并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异域文化的机会,达到文化出口的目的。

二、旅游文本跨文化翻译策略

在纽马克称之为“服务翻译”的旅游跨文化传播中,译文的功能与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传播信息、感化受众。理想的翻译策略应该既成功传递源语的文化内涵,又符合译入语行文习惯,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实现传播文化的预期功能。

(一)删减低值信息

旅游文本是一种通俗读物,由于篇幅有限,原文在译文中必须体现出实用价值。翻译家奈达认为,就交际负荷而言,各类交际信息中至少50%称得上是冗余信息[1]232。纽马克认为,应对译语文化中不重要的语汇适当删减[6]21。如果一味追求语言与信息量对等,不考虑旅游者的接受限度,使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产生反感与误解,便很难达到宣传目的。如:昆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孕育和涌现出塞典赤、郑和、兰茂、杨慎、徐霞客、担当、钱沣、聂耳等许多风流人物,留下了许多历史文物。(As a place of excellent products and outstanding people, Kunming has produced Sayyidadjal Shams-eddin, Zheng He, Lan Mao, Xu Xiake, Dan Dang, Qian Feng, Nie Er and many other famous people and left numerous historical relics.[7]35)上述对昆明的简介中富含大量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中文旅游资料的鲜明特点。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对外宣传不能按照我们的习惯把外国读者不感兴趣的信息,或者说交际价值不大的信息强加于人。忠实的直译无异于增设新的文化障碍,加重读者阅读负担,并降低行文的说理连贯性,译者必须果断删减一些低值信息,以清晰、明了的文字传达原文意义,达到真正地忠实于原文,以不等值的对应信息换取等值的接受效应。因此,笔者建议改译如下:

As a place of excellent products and outstanding people, Kunming has numerous historical relics left with time passing by.

(二)补偿文化缺省

在同种文化中交流,由于原文作者与读者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往往会省略一些对方显而易见的知识,获得表达的经济性,提高交际效率。但对处于跨文化环境中的读者来说,文化缺省就成为他们阅读中的最大障碍。文化缺省包括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伦理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信息[8]。如果译者对文化缺省视而不见或回避不译,势必会造成原文重要信息的遗漏和缺失。因此,译者应尽力为译文读者提供最

充分的语境效果,弥补文化信息差。比如:

此外,还举行赛龙舟、丢包、点孔明灯、唱歌跳舞、演唱民族戏剧及“赶摆”等活动。(Other activities are boat-racing, throwing embroidered-balls, shooting bamboo fireworks, lighting Kong Ming lanterns, singing and dancing, performing folk operas, going to a fair and so on.[7]83)

少数民族风情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包括节日、服饰、婚嫁、特产等在内的民风民俗,深深吸引着国际游客。在对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信息

进行必要的解说与释义时,只有译者最有发言权,相反,忽视这一点,势必会影响到读者对我国多元民族

文化的理解与兴趣。如果将原文改译为下列译文,便

为不同读者架起了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Other activities are boat-racing, throwing embroidered-balls to the sweetheart of the choice, shooting bamboo fireworks, lighting Kongming lanterns for good wishes, singing and dancing, performing folk operas, going to a fair and so on.

在跨文化旅游翻译中,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不是目的,宣传文化“特色”才是重点,适当的背景解读与

释义有助于提高文化的传达率。译者在跨文化交流中

扮演文化中介者角色,即“促进不同语言与文化不同

的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交流、理解与行为,即通过构建

或平衡各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来释译他们之间的表述、意图与期望。为此,他必须涉足两种文化,从一

定程度上必须成为双文化的人”[9]33。

(三)遵从译语规范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

模式与审美习俗,表现在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行文

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比如,汉语旅游文本追求主客

观和谐之美,喜用对仗修辞和四字词组;英语文本讲

求实景实写,注重亲身体验,简洁朴实的客观描述是

英语译文读者熟悉与喜爱的写作方式。文本只有在译

语文化中被读者接受才有意义,因而翻译中必须遵从

译语文化规约及行文习惯。请看下一译例。

湖水清澈如镜,碧波荡漾,渔舟点点,湖光山色,美不胜收。(Its lucid water, the ripples on its surface, the fishing boat and the mountains around it constitute a great feast for the eyes.[7]98)

中文旅游文本中大量使用诸如“清澈如镜”、“碧

波荡漾”、“渔舟点点”、“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等

四字词组来借景抒情,营造一种意境美,充分展示汉

侯迎慧: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86·

语“长于辞令”的优势;英语译文寓情景于上下文,蕴含诗情画意,丝毫不逊色于汉语的四字句,可谓成功的翻译。

在对旅游文本专业术语的翻译中,“去文化性”是一种很实用的翻译途径,即将文化词语概括翻译成一般词语,淡化文化色彩,省略文化内涵,只表其意。专业术语采用上述通俗的翻译手法,可满足各层次外国读者的阅读需求,因为旅游文本的目标受众大多为普通游客,只有使读者清晰理解所需信息,才能达到交流目的。例如,“红豆”在中国文化中有“love peas”的意义,如翻译成生僻的术语“ormosia”,蕴含之意全无。同样,“the Old Stone Age and New Stone Age”(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比“the Paleolithic Age and the Neolithic Age”更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实现交际意图。

总之,旅游文本的跨文化翻译必须考虑接受对象及译入语规范,在其所属文化范畴内传递原文信息。

(四)归化异化结合

在旅游文本的跨文化交际中,如期望读者领悟民风民俗和消遣娱乐,以目的语为归宿的归化策略最理想;如期望读者最大限度地领略异域文化或进行跨文化对比,以源语为归宿的异化策略更佳。

归化以目的语为中心,必要时须变换语言形式,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比如说,在中国文化中,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比喻人们高洁正直、刚正不阿的品性;生活在云南的阿昌族婚礼仪式上,新娘要跨过一扇竹门,代表他们的结合像竹子一样坚若磐石;傣族妇女的产床是竹叶铺就,期盼新生婴儿健康平安;西方文化中“bamboo”为外来词,只代表一种普通的植物,由此可知,外国读者的阅读障碍是很难克服的。因此,译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翻译“雨后春笋”(汉语中比喻新生事物大量产生和迅猛发展)时,可借用外国游客熟知的文化形象“mushroom”,归化译成“mushroom development”或“spring up like mushroom”,比“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的接受效果更理想。

语言与文化中的共通性是各民族相互理解与沟通的基础。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翻译的桥梁拉近了读者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距离。比如说,借用目的语中的类似比喻表达源语文化内容的类比翻译法,生动、形象,值得推广。大理名吃“乳扇”翻译成“Dali Cheese”,读者会将其与奶酪的味道联系起来。同样,“梁山伯祝英台”翻译成“Romeo and Juliet”,“丽江古城”翻译成“Plateau Venice”,都可起到异曲同工的妙效。

在推介各民族文化特色项目时,灵活使用归化与异化结合的翻译策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拿著名的“云南滇红”茶来说,因制作工序多,花费时间长、功夫大,故称“功夫茶”,但翻译成“Gongfu Tea”外国读者不太明了,不如译成“Gongfu Tea(meaning requiring much time and energy)”;“傣族的嘎光舞”翻译成“Gaguang dance, a circle dance on public gatherings of Dai people”[10],可使读者增长见识,喜闻乐见,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翻译是一种“动态”滚动的解读与阐释,探讨翻译不能脱离时代以及人们的认知水平、接受水平[11]362。人类渴望了解异域文化,寻找缺失的文化形态及相同的情感体验,旅游译本有助于拉近游客与中国文化的距离,唤起他们心中的美感与向往。因此,旅游翻译中应倡导异化翻译法,为读者提供原滋原味的译文,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文化,提升文化传播影响力,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wushu”、“mango”、“tofu”、“lychee”等异化音译词汇已越来越为外国读者熟悉与接受,所以说,恰当的异化不失为解决文化冲突的一种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Nida,E.A.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

E.J.Brill,1964.

[2] 胡庚申.从译者主体到译者中心[J].中国翻译,2004(3).

[3] 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4] 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公司,2008.

[5] 张宁.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

2000(5).

[6] 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7] 吴宝璋,霍永寿.云南英语导游[M].北京:旅游教育

出版社,2006.

[8] 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

1997(6).

[9] Katan,David.Translating Cultures—An Introduction for

Translators, Interpreters as Mediator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0] 张晓钟.英语翻译向世界推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4(4).

[11] 金恵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

版公司,2006.

〔责任编辑 张彦群〕

目的论下的旅游文本功能及翻译策略

目的论下的旅游文本功能及翻译策略 摘要:通过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类型和功能的分析,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翻译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旅游文本功能、翻译的目的和目的语接受者期待视野的分析能帮助译者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旅游文本;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选择 一、引言 整理文章来源: 期刊之家:https://www.sodocs.net/doc/5e6146757.html,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到2020年,中国将超过其他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在旅游业日渐发展壮大的同时,旅游资料的翻译也凸显出很多实际问题。本文将分析旅游文本的类型和功能的特点,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对体现不同交际功能的旅游文本采用不同策略和方法翻译,以期能改观旅游翻译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寻找合适的旅游文本翻译路径。 二、旅游文本的特点 (一)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旅游文本的涉及面相当广,包括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 介绍和推介,题材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宗教、艺术、科技、社会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文世情,

包括诗词、典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间习俗等。 (二)体裁多样,形式不拘一格 根据文体的不同,旅游文本可分为旅游广告、旅游信函、旅游宣传卡、旅游网站宣传、旅游电影、电视、景点牌示、导游图、旅游公示语等等,体裁不一,形式众多。 (三)跨文化交际特点明显 在全球化语境下,旅游文本体现的是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具有很明显的跨文化交际特点。旅游文本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受到巨大的文化差异、传播途径、传播方法等方面的约束而产生不尽如人意的效果,因此在传播和推介上要尤其关注这些文化差异,关注文化的特异性,并且在文化 交流中尽可能地保留这种文化特质,以吸引潜在旅游消费者的关注。 三、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旅游文本翻译 鉴于旅游文本的以上特点,旅游文本是时效性、功能性和文化特异性突出的文本,也是应用性很强的文本。贾文波认为,“应用翻译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它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强、应用面广、其范围几乎涵盖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不同于强调艺术审美与文学欣赏的文学翻译”。[1](P1)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一种“交际活动”和“跨文化活动”,涉及翻译发起人、译者、译文接受者等多种

旅游文本英译的策略研究——以山西旅游文本英译为例

2012年第·12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37期 Dec2012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文本英译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论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理论,以山西旅游文本英译为例,针对旅游文本英译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进行旅游资料英译的 策略,意在使英译文本能更好地唤起外国游客旅游消费的兴趣,同时向其传递完整、准确的本土 文化信息。 [关键词]旅游文本;英译策略;目的论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2-0187-02 旅游文本英译的策略研究 —— —以山西旅游文本英译为例 苏亚丽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32) 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旅游业也进入 了飞速发展时期。我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源长的历史、璀璨丰厚的文化、多彩旖旎的风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英译旅游资料承载着对外传递旅游信息和吸引潜在外国游客的重要责任,在旅游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山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遗存灿若繁星,文物古迹遍布全省,风土人情独具特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山西独特的地域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基于此,论文将以山西旅游文本翻译为例,探讨对旅游文本进行有效英译的翻译策略。 一、旅游文本的内容和功能 学界普遍认为旅游文本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所有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文本。诸如涉及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研究、旅游统计数据、旅游教育以及旅游交通、食宿、购物、娱乐等在内的文本资料均可划归旅游文本的范畴。在论文中,旅游文本主要指旅游宣传广告、景点、景区介绍、指示牌、解说词等。 旅游文本是一种典型的呼唤型文本。其功能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呼唤功能,激发潜在游客的旅游兴趣,吸引其实施并完成旅游行为;二是信息功能,向游客传播中国文化,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相关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知识。 二、旅游文本英译的现状及问题 尽管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文本翻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国内旅游英译的现状仍令人不甚满意。虽然英译旅游资料很多,但由于旅游翻译缺乏统一的标准,部分涉外导游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和英语水平不高,旅游翻译人员对翻译文本的理解不足、对中西方文化了解不够等原因,常常出现用词欠妥、语法错误、语词累赘、中式英语、对译生硬、对文本内涵把握不准等问题,不能准确、完整地传递旅游相关信息,导致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不足或认知错误,降低了游客的旅游积极性,使景点、景区丧失了很多潜在游客,不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例如,若将晋祠“圣母殿”生硬对译为“TheHallofSaintMother”,会给很多西方游客造成困惑和误解,因为“SaintMother”在西方人看来专门指的是圣母玛利亚,而圣母殿中所供奉的塑像乃姜子牙之女、唐叔虞之母邑姜,此二人在中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不如翻译为“TheHallofaFemaleDeity”比较合适,避免给西方游客造成误解。 针对旅游文本英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将以功能翻译论的主导理论—— —“目的论”为指导,探讨进行旅游资料英译的策略,希望能对旅游文本英译有所启示。 三、旅游文本英译的策略 翻译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译者在翻译中完全可以根据译文预期的交际功能结合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socioculturalbackground),对译文的“期待”(expectations)“感应力”或“社会知识”(sensitivityorworldknowledge)以及“交际需要”(commu-nicativeneeds)等等来决定处于特定译语语境中文本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手法,不必拘泥于与原文“对等”而影响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的交际功能。 旅游文本作为一种对外宣传的特殊文本,主要目的在于吸引游客进行旅游消费,向游客传播本土文化。因此,旅游英译要以外国游客的认知环境和心理期待为中心,突出译文的“呼唤功能”,同时注重本土文化信息的传递效果,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下面,笔者将归纳介绍几种以“目的论”为指导的旅游文本英译策略。 (一)考虑读者,适当增注 对于旅游文本中出现的带有本土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的重要信息,英译时,要增加适当的阐释或者注释, 187 ··

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

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 Cultural Elements in Language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文化在语言中的种种表现方式,以说明文化转化是译者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之一。接着对异化与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作了简要评述,例证了这两种策略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后文章借鉴歌德关于翻译的论述,主张应用歌德提出的文化融合法来处理文本中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文化;异化;归化;融合法 Abstract:Firs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s in which culture reflects itself in language in order to show that cultural transference is one of the major obstacles translators should overcome. Next, the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two strategies of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which are found to be far from enough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ransferred cultural elements in translation. Then, the paper appraises the comments on translation made by Goethe. Finally, the writer points out that the strategy of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elements advanced by Goethe is preferable to the dichotomy of foreignizaion and domest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handling cultural factors. Key words: culture; foreignization; domestication; cultural integration 一、引言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或者是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社会准则等行为方式所构成的复合体(金惠康,2003:35)。它主要存在于具体的语言积淀之中,成为一个不断传承而又变化着的系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传承性,流变性,和兼容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系统,与文化的关系甚为密切。萨丕尔认为,从根本上说,语言具有一种‘文化功能而不是什么生物遗传功能’(Language has a cultural, not a biologically inherited function, Sapir, 1949: 192)。当代许多语言哲学家认为,就其实质而言,语言与现实的关系,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离开了文化及其所承载的意义,语言将一无所有。与此同时,人类依赖语言传播其文化,人类社会的全部运作依赖语言。“萨丕尔等人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结为语言的文化本质:语言不仅是人类传达知、情、意的交际工具,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人类文化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刘宓庆, 2005: 31)。语言符号与文化关系之密切好似人的身体与精神。人的身体是世界上的客观存在,其各种生理上的功能也无甚区别,但是每个人的精神和观念却使人类各不相同,人类世界多彩多姿。正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使各民族语言各不相同,异彩纷呈。而翻译不仅是对意义进行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例如中国古代佛经的翻译使佛教文化融入中国,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一并成为中国文化的精华。文化在语言上的体现多种多样,只有对此具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语言翻译和文化的传播做出贡献。 二、文化在语言结构及 整体形式上的体现 中国的整体性哲学观与西方分析性哲学观在汉语和英语中均充分体现出来。中国的传统哲学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天、地、人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孟子曾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道家的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汉民族的思维方式表现出从总体上观察事物的特征,具有直观整体性,这种整体性表现在汉语的模糊性。而西方哲学是将自然看作是人类的认知对象,把自然宇宙看作是与人类不可调和的

Assignment(旅游文本的翻译)

Assignment: 1.河道、瓦房和石桥组合成了位于上海西侧的周庄,这是淀山湖畔一个风景如画的水乡小 镇。 Zhouzhuang is a small canal town located on the west of Shanghai. The combinations of waterways, tiled houses and stone bridges make up a picturesque view for the shore of Dianshan Lake. A web of waterways, tiled houses and stone bridges holds together Zhouzhuang, a small canal town located on the picturesque shores of the Dianshan Lake, west of shanghai 2.西湖周围有公园、茶馆、旅店,还有清新的空气、秀丽的景致、宁静的气氛、绿树成荫 的街道和拱形的石桥,构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中国风景”。 Around West Lake, there are parks, teahouses and hotels. With the fresh air, the inviting views, the pleasant shade and the arched bridges, the elegant environment make it a Chinese Scenery in everyone’s mind. Around the west lake, the air is clear, the landscape green and tranquil, and the avenues of willows and arched stone bridges conform to everyone’s idea of what Chinese scenery should look like. 3.绍兴的鉴湖,湖水清澈,风景秀丽,故又名镜湖。 Because of its clear water and inviting views, the Jianhu in Shaoxing is also known as Mirror Lake. The Jianhu Lake in Shaoxing is also known as Mirror Lake for its crystal clear water and picturesque landscape around. 4.这里不仅民族风情浓郁,同时还是一片具有生命灵气的宝地,草原辽阔,山水环绕。梅 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屹立于迪庆西北,海拔6740米,是迪庆的最高点,也是云南第一峰,终年雪冠冰氅,云缠雾罩。 Having a strong flavor of local ethnic color, the prefecture boasts a scenic landscape with surrounding mountains and winding rivers and streams. As the dominant peak of Meili Mountain, the Kagebo Peak is outstanding at the northwest of Diqing with the height of 6740 meters above the sea level . Being covered by snow and surrounded by mist all year, it is known as the first peak of Y unnan province, Radiating with the local ethnic colors of ethnic minorities, the Prefecture boasts a scenic landscapes with surrounding mountains and winding rivers and streams. The Kagebo Peak---the dominant peak of the Meili Mountain range in the northwest of Diqing---stands aloft 6740 meters above the sea level, the highest peak in Diqing and in Yunnan province as well, was covered by snow and shrouded by mist all the year round.

文化差异和跨文化翻译的策略(1)

文化差异和跨文化翻译的策略 作者:韩晴立, Han Qing-li 作者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江阴,214400 刊名: 科技致富向导 英文刊名:KEJI ZHIFU XIANGDAO 年,卷(期):2010,(21)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6条) 1.陈安定.英汉比较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98. 2.包慧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 3. 3.金惠康.跨文化焦急翻译续篇[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 4. 4.张野.英语成语典故[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 5.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6.李军,韩晓玲.常用英语习语翻译与应用[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丘秀英.QIU Xiu-ying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处理方法与技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2)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中包含着许多文化差异信息,因此,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也是文化的翻译.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主要有直译、套译、意译等. 2.期刊论文卓素玲.ZHUO Suling跨文化翻译中的错位归因-台州学院学报2008,30(1)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位现象.究其原因:有由客观因素造成的,包括语言异质特征、思维模式差异和文化差异;有由主观因素引起的,涉及译者的民族优越感、先验知识、翻译能力、文化意识、翻译目的及社会影响力等. 3.学位论文杨琪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翻译策略——《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比较2005 这篇论文是关于文化传递。现代的翻译理论家大多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传递,也是文化的传递。而且文化的传递也已经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翻译也被界定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会影响语言和文化的传递。文化因素是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文化因素,确切的说应该是蕴含文化因素的词语或短语,是可以翻译传递或移植的。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可以采取两种策略:异化和归化。这一分类将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具有文化因素的词或短语的翻译来进行佐证。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异化法在文化词语的翻译上具有优势。异化有助于文化的传递。文化差异是不会被轻易消除的,而它的存在还会导致文化空白的产生。不过,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于文化因素所造成的文化空白的补偿方法也将会不断完善,最终将会以最简练的语言并最大限度的补偿这些文化空白。 4.期刊论文荣桂艳关于日汉跨文化翻译的差异性研究-语文学刊2009(6) 翻译不是单纯的文字转换,它涉及到两种语言负载的文化,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通过分析,作者指出跨文化翻译应在文化习俗、联想差异、历史文化内涵几个方面认识到差异性的存在,并提出了一系列翻译的具体方法,增强跨文化意识,消除交际障碍. 5.期刊论文张华卓试谈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解决-科技资讯2008(16)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越来越显示出对多元文化理解的必要性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将日益频繁,各种类型,各种层次涉及跨文化翻译的外贸、外经、外交谈判也越来越显示出社会,政治, 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6.期刊论文王尧论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现代商贸工业2010,22(9)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交往和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不管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跨外翻译日益重要.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文化差异,就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并提出几点解决文化差异问题的对策. 7.期刊论文杨蓓.陈荣华从英译《红楼梦》看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成功(教育版)2008(11) 在汉译英过程中,一些对源出语读者来说显而易见的文化内容,对于译入语读者来说却很难理解,非常容易造成翻译中的文化缺失.本文通过对杨宪益和霍克斯所译<红楼梦>的比较分析,讨论译者在翻译时采用的方法,衡量这些方法的得失.力求从多个角度探讨译者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汉英翻译可能造成的影响. 8.期刊论文李雪莹英汉习语的跨文化翻译-南昌高专学报2010,25(1) 文化差异是翻译的主要障碍.本文在对英汉习语所反映的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方面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英汉习语文化翻译的两种策略和具体方法,以期为习语翻译提供一种学习和思考方法. 9.期刊论文杨国强从跨文化翻译视角解读英译本《聊斋志异选》-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及研究,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聊斋志异>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书中有很多东西反映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对英语民族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把<聊斋志异>中的文化信息准确而又完整地传递出来,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开展中西交流,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英译本<聊斋志异选>的分析,探讨了书中体现的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及译者的处理方法,指出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应该利用多种策略,以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10.学位论文南俊军跨文化翻译当中归化与异化的合理应用2008 本文主要论述了作为翻译策略的归化和异化在翻泽中的选择的问题。归化翻译是指以目的语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运用目的语文化易于接受的表达法,使译文更通俗易懂,更适合于目的语读者。异化翻译是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尽力再现原文的色彩以便更好地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文化缺省和翻译补偿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文化缺省和翻译补偿 旅游文本是外国游客了解、选择景点的重要参考资料。旅游文本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其翻译过程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过程,而是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旅游文本英译中文化缺省现象的存在,更加凸显了翻译补偿策略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对江西省几个著名景点的宣传文本进行探讨,分析文化缺省现象,并提出翻译补偿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宣传效果。 标签:旅游文本文化缺省翻译补偿 一、英汉旅游文本的差异 从广义上讲,旅游文本包括一切与旅游相关的文本资料,它主要具有两项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施加影响、诱导行动(朱灿灿,2013:12)。换言之,旅游文本作为宣传类文本,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需要让潜在的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情况、相关服务和特色文化,以达到信息传递和吸引游客的目的。对于游客来说,他们希望通过阅读文本获得游览目的地的信息。但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对所提供的信息有不同的需求,这就决定了英汉旅游文本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语言风格的差异 东西方在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截然不同,旅游文本在语言风格上自然要考虑双方读者的感受,采取恰当的表述方式。 汉语旅游材料在表述上注重辞藻、韵律,结合景点的文化历史背景,多采用四字成语以及排比、对偶句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其中,对自然景观的介绍,重视优美的写意,或者采用丰富的想象力给景观增添神秘色彩,读起来或诗意盎然或浮想联翩。英文旅游材料重视“人情味儿”,常常会出现诸如“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最佳观赏时间是……”此类贴心的提示,用词和句法偏口语,简洁朴素,避免啰嗦重复;其在介绍景点具体情况时,通常采用简单叙述法,三言两语道清楚,对景点介绍追求客观、中肯,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即可。 除此之外,中西方人民对待宣传材料的态度也是决定其内容的因素之一。不难发现,英语旅游文本突出信息的客观性,汉语旅游文本在撰写时加入主观色彩,呼吁性极强。 (二)信息容量的差异 中国经典故事层出不穷,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中国人来说耳熟能详,但是外国游客并不一定了解。我国的旅游景点,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大多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社会风俗有关,借用古文,引经据典,中国游客固然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其中奥妙,但是外国游客可能会因为错综复杂的人名、地名、

跨文化交际 unit1~6 课后translation中英对照

Unit 1 Page 22 The growth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a field of study is based on a view o f history that clearly demonstrates people and cultures have been troubled by a pers istent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get along with groups and societies removed by sp ace, ideology,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from their own. What is intriguing about m any of human civilization's failure is that they appear to be personal as well as globa l. The story of humankind is punctuated with instances of face-to-face conflicts as w ell as international misunderstanding--major and minor quarrels that range from si mple name-calling to isolationism or even armed conflict. It is obvious that increased contact with other cultures and subcultures makes it i mperative for us to make a concerted effort to get along with and to try to understan d people whose beliefs and backgrounds may be vastly different from our own. The ability, through increased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to peacefully coexist with p eople who do not necessarily share our lifestyles or values could benefit us not only i n our own neighborhoods but could be the decisive factor in maintaining world peac e.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Unit 2 Page 60 Culture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our mental programming,our “software of the mind. ” But we can take that computer analogy further and say that culture is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at enables software programs to run. Culture is like DOS or Unix or Windows:it is what enables us to process information in various specific application. The metaphor of windows seems to be very appealing to describe culture: culture is a mental set of windows through which all of life is viewed. It various from individual to individual within a society, but it share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with menbers of a society. Culture is like the water fish swim in┄a reality that is taken for granted and rarely examined. it is in the air we breath and is as necessar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who we are as air is to our physical life. Culture is the property of a community of people, not simply a characteristic of individuals. Societies are programmed by culture, and that programming comes from similar life experiences and similar interpretations of what those experiences mean. If culture is mental programming, it is also a mental map of reality. It tells us from

旅游翻译文本的研究

第三章旅游文本翻译研究 1. 旅游文本的语言特点 旅游文本主要指旅游景区的面对旅游者提示或警示的文字信息。其涉及面广,意义重大,是旅游文化和景区建设的重要环节。旅游文本由于目的明确,其语言特点也非常鲜明,通过对常见旅游文本的汇总和比较,其主要呈现如下特点:(1)短小精悍 由于旅游文本的特殊性,其构成过程中通常追求最简洁的语言效果,因此除了表达核心含义的字词外,其余部分尽可能的都会被省去。这样短小精悍,却表意完整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禁止吸烟、非请勿进、小心路滑、游客止步(Passengers Only )、危险(Danger )、免票入场(Admission Free )等。这些短小的文字一方面满足了宣传介绍的目的,另一方面也符合张贴这些宣传语言的地方的体积要求。 (2)实用性强 旅游文本不同于其他文本,其文学价值较低,使用价值较强,具有明确的目标读者和使用目的。同时,旅游文本也具有明显的程式化,简短活泼,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3)跨学科性质明显 旅游文本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多元性,广泛性,关联性,是一种天然的跨学科性质文本,它的内涵包括自然、人文、科学、社会等方面,也正是因为如此,,对旅游文本的研究必须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思想高度上才能更好的开展。反映在语言上,旅游文本中涉及的词汇量也是非常惊人的,许多在其他领域上并不常见的词汇,在旅游文本的创作和使用上得到了应用。 (4)语言生动具体 国家旅游局征集文明旅游提醒用语时曾经对旅游文本提出了要求,该局提出的要求为:简洁明了、通俗易记,语言生动活泼、亦庄亦谐。因此不难看出,旅游文本总是运用活泼而风趣的语言,生动而形象的描述,从而激发游览者对景物的兴趣和好奇。 例如如下的例子:落泉别墅体现了动与静,变幻与永恒,强劲与易逝的对立,使人生处于矛盾之中:兴致勃勃的进取与忧虑不安。 Falling water is a study in opposites-motion and stability, change and permanence,

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_侯迎慧

第26卷 第4期 天 中 学 刊 V ol. 26 No. 4 2011年8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Aug. 2011 收稿日期:2011-04-04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010-GH-056) 作者简介:侯迎慧(1971―),女,河南安阳人,讲师,硕士。 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侯迎慧 (河南教育学院 外语系,河南 郑州 450014) 摘 要:旅游资料是海外游客了解旅游信息、感知异域文化的一扇窗口,其翻译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在跨文化语境旅游文本翻译中可以采用删减低值信息、补偿文化缺省、遵从译语规范、归化异化结合等策略,以期提高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 关键词:跨文化;旅游文本;翻译策略 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是当今最盛行的一种旅游方式。古老的中国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大批国际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9年,我国入境观光游客达10 395 600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语境中的旅游文本翻译策略也成为翻译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世界范围内翻译研究正出现一种潮流,即“文化转向”。从跨文化角度看,旅游翻译将许多文化的不可译性转化成可译性,追求的是原文与译文文化的功能对等,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1]12。旅游翻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写作,是“译者适应生态环境的选择过程”[2]。译者要完成翻译任务,必须采用全新的跨文化交际策略,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与方法,忠实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并符合译入语文化规范,实现译文的交际意图。 一、功能目的论对旅游文本的翻译要求 功能派翻译理论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以“目的论”为代表的功能派试图把翻译从源语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译入者的新视角诠释翻译活动。目的论作为对传统的对等论的补充与发展,是现代翻译理论的重大突破,对翻译实践尤其是应用翻译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3]2。 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是目的论。该理论的创始人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活动”[3]12 ,“每一文本都为特定的目的而制造,并服务于这一目的”,“结果决定手段”[3]29。因此,无论直译、意译,还是改译,只要能实现译文的预期交际功能,均视作合理有效的翻译方法。 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三大原则。目的原则是基本原则,指翻译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连贯原则即语内连贯,指译文在翻译语文化中要连贯且有意义,让目标受众通晓明了;忠实原则即语际连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忠实程度取决于译者对翻译目的及原文的理解程度。原文是从发起者传递给接收者的“信息的一部分”,如果原文内容不理想或不适合读者,它可以被“翻译”、“释译”,或从某种程度上被完全重新“编辑”以达到目标[3]32。 为使翻译有的放矢,译者通常与委托人共同拟定一份包括受众、文本功能、媒介、时间、地点、文本动机等内容的翻译要求。由于译文的预期读者身处不同的文化环境,拥有与旅游目的地不同的文化心理与审美习惯,翻译就是要满足这群特殊读者的阅读期待,“提供必要的旅游信息”[4]228,这就决定了翻译原则应顺应读者心理期待与对信息接受的思维模式,充分考虑读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感受,充分考虑旅游文本的特点与功能,“以译文为重点”[5],尽量保留文化信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11)04-0084-03

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对比分析与翻译

旅游宣传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翻译 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旅游资料种类众多,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等各方面的内容,而其中景介翻译最具有旅游特色,也是旅游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旅游景点的翻译是向外国游 客宣传和介绍本国、本地的人文、自然风光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译者既要忠实于景点特征和文化内涵,让外国游客 准确、全面地了解该地风貌,又要使译文对西方游客有良好的可接受度。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性文本有其自身的语篇特点,而其语言和形式受各自特定文化的制约,是以各国游客的阅读目的、欣赏水平和文化背景为基本参照的,因此在文体风格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要使旅游景介文本实现其预期 功能,译者必须了解目的语读者对该类语篇的阅读期待,在保持基本意义功能一致的基础上,利用删减和改译等手段 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对原文进行调整,在信息上进行 整合。也就是说,旅游文本的翻译固然首先要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但更注重目的语读者的反应和信息获取的时效。因此,本文以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的介绍资料及其英译本和英 美两国的相关旅游文本为语料,结合翻译的功能理论,对比分析英汉语旅游景介文本的差异和功能实现方式,具体探 讨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中信息重组的必要性和原则 以及可以采用的翻译方法。 一、旅游景介文本类型分析 旅游景介的翻译属于实用文体的翻译,目的和功能是 实用文体翻译的依据。文本类型和它的内容形式、翻译策略有直接关系。不同文本类型的语言特点、文本重心不同,译本所要实现的预期效果也不一样。要研究汉语旅游景介的 英译,就必须明确旅游景介文本的类型和功能,了解译文的预期目的。在这一点上,国内外学者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认为旅游资料旨在通过对景点的介绍,提供有关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换言之,汉英旅游景介都是通过传递信息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的。从 文本功能看,该类文本具有两个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也称诱导)功能。其中,呼唤功能是主导功能和内在功能,因为旅游资料的最终目的在于吸引游客,关注的是“语后效果”, 刺激旅游者的参观欲望。但读者在做出决定去游览某地之 前和在参观景点的当时都希望得到相关信息和背景知识, 因此信息性也是旅游资料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呼唤功能得 以实现的前提。 在功能翻译理论看来,“呼唤型”文本的核心是“读者 层”,强调信息传递的效果和读者的情感呼应。为了感染受众,译者必须充分揣摩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了解他们的需要、期待和所具备的知识,从原文中选取他们易于理解并乐于接受的旅游信息,用符合译文规范和文化标

旅游文本翻译的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飘》的成长主题解读 2 从电影《伴你高飞》看美国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主题 3 论《海的女儿》的女性自我价值主题 4 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学习策略的研究 5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 6 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汉译 7 《雾都孤儿》中的反犹主义 8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9 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慈善文化 10 目的论视角下的美国动画电影的翻译 11 伯莎梅森形象分析 12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13 浅析《红字》中的森林意象 14 Reread Shylock from a Tragic Viewpoint 15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 16 从《当汽车等待的时候》看欧?亨利的写作特色 17 论跨文化商务中的非言语交际 18 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19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20 Analysis of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21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22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 23 从《纯真年代》的人物塑造看伊迪丝华顿的女性主义意识 24 美国校园俚语发展的促动因素看美国的自由精神 25 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26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27 从认知语境的角度解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隐含意义 28 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9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 30 《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 31 改写理论视角下看葛浩文《狼图腾》的英译 32 《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称呼语翻译的对比研究 33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34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 35 The Exploration of Black Female Characters in Toni Morrison’s Novels 36 文化语境下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的运用 37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 38 浅析中美婚礼习俗差异 39 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研究 40 中西方饮料的跨文化差异 41 论礼貌制约下You-attitude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用法 42 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Joy Luck Club

旅游文本对外英译规范化的目的与意义-精选资料

旅游文本对外英译规范化的目的与意义 进入21世纪,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以其无比强劲的增长势态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届时,中国将可能成为全世界的顶尖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的国外游客将达1.3亿人,位居全球第一。在此过程中,高效的旅游宣传与交流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例如,西班牙旅游当局认为国家旅游业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其秘诀便在于“精心的、高质量的和有效的宣传”;而意大利旅游界指出旅游宣传是带动国家旅游业前进的“火车头”。中国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民族性,文化色彩和地方特征,旅游英语(Tourism English)正是我国对外宣传,展现民族文化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1 旅游文本对外英译规范化的目的 语言是交际的主要工具和媒介,在当今国际化,全球化的现 实社会中,英语是不同民族之间实现语言交流的最为广泛的方式。作为信息时代的全球语,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交流工具之一,英语,不论是作为母语,官方语言还是第二语言,其使用的 人口数目一直在递增。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不断巩固着英语作为全球语的重要性,但同时,旅游业也需要借助英语这种工具来促进全球人民进行文化,

经济的交流,以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不断深入发展。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个以汉语为主要语言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旅游英语的内容丰富,涉域广泛,它将语言知识与旅游专业知识完美地结合 起来,承载了宣传中华民族文化之使命,又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社 会效益,因此具有极为积极的研究意义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2 旅游文本对外英译规范化的意义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旅游文本被翻译成了英译作品,然而,我国国内的旅游文本对外英译历史较短,这就导致了旅游文 本的对外英译中良莠不齐的现象十分普遍。不规范、不正确的翻译、中国式的英语(chinese-styled English)随处可见,授人以笑柄。一些旅游翻译错误百出,这不仅对各景区、景点、旅游地乃至整个中国的对外形象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也对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害处,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阻碍。因此,旅游文本的对外英译急需进一步规范化,其重要意义具体有以下2点: 2.1 准确传达信息 国外著名翻译学家彼得•纽马克把文章根据功能分为三类: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和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 。旅游资料是一种对外宣传资料, 应该属于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章。旅游资料的主导功能是诱导性,因为旅游资料的目的在于吸引游客,激发他们 参观景点的兴趣,并增加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但是,这个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