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名称(英文)Inform Technique Base 课程编号0001111 课程总学时70(其中,讲课40,实验30)课程学分3.5 课程分类必修开设学期1 适用专业全院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计算机语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本、专科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计算机的入门课。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与计算机专业不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使用计算机是为了适应将来本专业工作的需要,因此应更多地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学习有关的原理、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工具软件的应用。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坚持广度为主的原则,使学生有个入门性的了解。

突出计算机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从需求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目的,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陌生感,掌握计算机一些相关内容。

该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本概念、Windows基本操作、文字排版、数据处理、课件制作和网络知识,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达到计算机一级水平。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03 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Accounting 学时:4节/周学分数:3.5 适用层次和专业:本科经济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 、课程性质与任务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每周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本大纲是根据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定的,以会计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重在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二、实验教学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目的:全面巩固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岗位工作实践打下基础;进一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包括审核原始凭证的能力,编制记账凭证的能力,登记各类账簿的能力,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查账、对账的能力等;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 2、任务: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会计准则、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会计档案的组成及保管, 了解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过程及特点。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账户的结构以及设置方法,掌握借贷记账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企业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 三、基本技能要求 通过实训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运用规范、仿真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严格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实验学时分配

五、实训内容 实训1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一)实训目的 本项模拟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实训者明确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熟悉借 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编制会计分录以及试算平衡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训准备 1、用品:钢笔(红、黑各一)、直尺、计算器或算盘、练习本等; 2、证、表:试算平衡表等。 (三)实训要点 1、账户开设和登记方法; 2、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3、试算平衡方法。 (四)实训资料(略) (五)实训步骤 本项实训不分岗位进行。具体步骤为: 1、开设“T”型总分类账,并登记期初余额; 2、用借贷记账法编制分录; 3、根据会计分录逐日逐笔登记总账; 4、计算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5、编制试算平衡表; 6填写“实训报告单”。 实训2: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 (一)实训目的 本项模拟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实训者明确原始凭证应具备的基本要素,熟悉部分有代表性原始凭证样式,掌握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基本操作技能。

素描课程教学大纲.doc

素描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学科教育平台、学科基础课。 课程地位: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前沿基础课题,是绘画表现基础向设计表现基础的衔接与过渡。是在二维平面中表现三维立体与空间塑造的基本方法。 课程作用: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为设计师收集形象资料,表现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也是现代设计绘画的训练基础,是认识形态、创新形态的重要途径。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很多专业课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对各专业课都起决定性的作用,是所有艺术专业如构成基础的前导课。 三、课程教学对象、目标和方法 课程教学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摄影专业,本科层次学生。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素描教学是以感觉训练为基础,以透视原理为依据,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分析力,透彻的理解力,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素描的表现规律,理解物象的表现设计形态。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并能准确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在进行实物写生的过程中能熟练掌握造型规律及表现技法。 四、课程总学时及个主要环节学时 课程总学时:48学时 理论教学: 32学时 实践教学: 16学时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绘画素描》刘汉民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参考书:《设计素描》田敬韩风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六、大纲管理 大纲版本号:2011-0602101 负责教研室:传媒教研室 编写日期: 2011年11月 启用日期: 2012年3月 大纲编写者:闻海鸣 大纲审核者:翟浩澎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素描的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并掌握什么是设计素描、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设计素描教学的认识、绘画工具与材料、“线”的表现与分类、构图的处理、透视规律的应用、结构特点的体现、设计素描训练的方法及内容。实践教学 教学时数10学时(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4)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1素描概述(了解) 一、什么是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事素描。 二、什么是设计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 三、什么是设计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素描。 §1.2素描的表现特征(了解) 一、说明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说明性。 二、表现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表现性。 三、设计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设计性。 §1.3素描教学的意义(理解) 一、素描的基础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基础性。 二、素描的艺术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艺术性。 三、素描的时代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时代性 §1.4 “线”的表现与分类(了解) 要求学生了解“线”的表现与分类。 §1.5结构特点的体现(理解) 要求学生理解结构特点的体现。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48(讲课32,上机实习16) 学分:2.5 授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 教材(名称、主编或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王保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迟丽华,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主要参考资料: 大学计算机基础冯博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大学计算机基础李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刘春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基础范慧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术概述(包括日常办公处理、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性、概念性知识及典型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安全和社会道德问题等。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知识非零起点的大学新生,目的是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层次上认识和应用计算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按照本大纲开课的各专业同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试。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典型软件工具的使用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

(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3)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压缩软件、系统维护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他常用微机操作系统的特点。 (4)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5)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概念、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了解Internet 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WW浏览、收发E-mail、利用FTP下载文件等访问Internet资源的基本方法;掌握Windows网络功能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基本的网页设计方法和步骤。 (6)理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术语;了解动画的概念及动画制作过程。 (7)理解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和术语;掌握利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方法。 (8)了解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防火墙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4.本课程无需先修课程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数据 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 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数据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领域 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和含义,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技术、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2.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冯式计算机结构 计算机指令与程序 计算机硬件概念及主要硬件

财税基础教学大纲.doc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财税基础教学大纲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有管理学基础、秘书学、经济法规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管理学、秘书学喝和经济法规的基 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本课程打好基础。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秘书资格考证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2学时,均为理论学时。 第一部分会计基础 第一章概论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计的涵义、基本职能和分类, 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和核算范围。 教学重点: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要素的特征、分类;会计恒等式的理解、运用;会计科目的分类、各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 教学难点:会计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分类;会计恒等式的运用;各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会计的涵义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第二节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会计核算方法简介 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要素 二、会计恒等式 第四节会计恒等式的运用 一、经济业务的基本类型 二、会计恒等式的运用 第五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定义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第二章复式记账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定义和登记方法, 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 教学重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和具体运用;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定义和登记方法。 教学难点:借贷记账法下各账户的结构和会计分录的编制。 教学内容: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中高级会计课程的入门课。本课程以基本原理和基础练习为主,不拘泥于一时的制度,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并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课堂上讲述最基本的会计基本循环原理,同时进行模拟实训练习,讲练结合,从练习中让学生自己体会会计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方法 《会计基础》课程是一门业务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除了就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外,还应充分重视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便巩固教学内容,同时, 还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4、教学时数 本课程计划教学时数:40耳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 2、了解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和会计核算基础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六大要素和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2、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分类、账户及其结构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教学目的和要求】 1、深刻理解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熟练掌握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借贷记账法 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核算 2、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上述业务 第五章会计凭证【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会计凭证的分类与作用; 2、理解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含义; 3、了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分类、内容和编制要求; 4、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5、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六章会计账簿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doc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与环保》、《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课程由来: 人类在高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意识到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如何协调人和环境的关系,使中国的社会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新一代人的任务,也是对世界、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因此校本课程《环保》的开发与实施具有以下的实践意义: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促进学校德育的实效化。 5:使环境教育具有系统性。 课程性质:跨年级必修课。 课程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帮助学生获得对整个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欣赏大自然的生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环境态度,进而关怀未来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2、了解一定的环保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机会与行动。 3、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辨认环境问题,研究环境问题、收集资料、建议可能解决方法、评估可能解决方法、环境行动分析与采取环境行动的能力,积累一定的环保经验。 4、积极参与生活中的环保实践:

为学生提供在各个层次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将环境行动经验融于学习生活中,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处理生活周遭环境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具有自觉的环保行为。 课程内容: 《自然与环保》 1、绿色家园篇 2、自然环保篇 3、工业环保篇 4、农业环保篇 5、科技环保篇 《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1、现实警示篇 2、文件倡导篇 3、知识方法篇 4、榜样实例篇 5、未来畅想篇 6、宣传资料篇 课程实施: 以跨年级授课制为主,每周2课时。 课程实施形式: 1、课堂实验: 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环保小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环保的基础知识。如:通过用不同的水来浇花,观察结果,从而知道污染过的水会让植物死亡,知道了保护水质的重要性。 2、野外观察: 在春游、秋游以及各种外出参观活动中,了解身边的环境情况,关注身边的环境。 3、家庭社区调查: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2110060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英文名称: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总学时: 72学时学分: 3学分 适用对象: 各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除计算机专业外的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教育课程,是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知识应用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价值取向,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引导学生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技能,熟练地运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各种基本操作。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搜索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将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分为基本技能培养和综合技能培养两部分,基本技能培养主要解决基本操作问题,综合技能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理论课时36学时;课堂实践36学时。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讲授时间为一学期,内容有: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第三章操作系统Windows 7,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第五章常用工具介绍、第六章文字处理软件、第七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第八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内容根据能力结构按模块进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各部分软件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以便学生直观的学习,更好的掌握所学课程内容。学生要充分利用实验课进行操作练习,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辅导、答疑。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难点章节是第六章、第八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总学时:100 理论学时:60 实验学时:40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 一、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研究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一门会计、证券等专业的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1)知识上: 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史,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即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 ③明确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应用和相关会计法规。 (2)能力上: ①能够填制和原始凭证;②能够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③能够熟练登记各种账簿和运用错账更正方法;④能够根据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3)素质上: 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4)、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以及什么是会计科目、帐户、会计分录、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概念;要求学生通过对会计等式演变的抽象理解,运用复式借贷记帐方法,分析并掌握工业生产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使学生了解会计记帐、对帐、结帐,财产清查的意义和处理方法,对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进行简易地操作,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合并项核算。 (5)、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作业要求: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不得抄袭他人作业。每迟交作业24小时按作业占总成绩百分比的20%扣分。 测验、考核或成绩评定: A、考勤占考核总成绩的20%,每旷课一节扣2分; B、作业占考核总成绩的10%,每少交作业一次扣1分; C、期中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20%; D、期末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50%。 本课程的合计学时为100学时。

(完整版)教学大纲范例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 学分:2 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科部:外语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学科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完成校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任务的本科学生,学制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大学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原理,增强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和拓宽外语习得环境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这两种语言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使学习者具备两种文化意识,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并将这种意识有效的运用在实践当中,开拓文化视野,拓展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及个人素质。 本教程依托“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国家精品课程,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本教程配套的教学支持网站(210.46.97.180/jpk)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练好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有效的社会交际活动。1 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基本具备语篇阅读理解能力,2500左右词汇量;基本掌握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基础理论。本课程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系统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对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理性的认识。虽然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理论并不匮乏,本课程通过对 Sapir-Wolf, Edward Hall, Scollon R., Larry A.Samover, Richard E.Porter, Geert Hofstede, Lisa A.Stefani, Fon Trompanar, Kluckhohn, Strodtbeck,等学者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讲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理论有所了解。第二,文化探源。本课程对比较典型的几种文化,如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等进行探究,了解这些文化中人们的不同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交际特点、言语及非言语语言的使用等,并进一步对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进行研究,使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案例分析。本课程广泛发掘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发现问题,遭遇障碍的案例,以及成功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给学生大量直观的、感性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跨文化交际的真实场景。 Chapter 1 Culture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12-13-1《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H110015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 总学时:30学时 其中:理论讲授学时:16学时, 上机学时:14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组成、微型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几种软件的应用,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使学生掌握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并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和网络基础知识。 This course is a common basic course for all college students, includes constitute of computer software and hardware, work principle of micro computer, application of windows XP operating system, WORD2003, EXCEL2003, POWERPOINT2003, basic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Internet, Student studying the course should master knowledge of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culture, master application of windows XP operating system, use OA software and basic knowledge of network expertly.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全院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微型机计算机的Windows2003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为以后的计算机后续课程及应用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发展史、分类及趋势,常用数制与数制的表示以及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用数制与数制的表示、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难点:数制转换。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史、分类及趋势。 (2)掌握常用数制与数制的表示。 (3)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 4、作业与思考题 (1)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实训 教 学 大 纲 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实训》是学生学习完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后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开设了这门实训课程,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掌握会计书写规则、凭证的填制、审核、建账、记账、更正错账、凭证装订、科目汇总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技能和方法,通过经济业务实例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实训》是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专业的专业技术课。全书将会计的基本技能融入十二个实训中,通过操作训练后,使学生掌握数字的书写、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建账、记账、更正错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实际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技能训练一基础书写训练 (一)教学要求 掌握阿拉伯数字、汉字大写数字、大小写金额的标准书写,做到书写 规范、清晰、流畅 (二)内容提要

1、阿拉伯数字的书写。 2、汉字大写数字的书写。 3、大小写金额的书写。 (三)重点、难点 重大小写金额的书写。 技能训练二原始凭证的填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原始凭证的种类,基本内容及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 2、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二)内容提要 1、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2、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3、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2、难点: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增值税发票的填写。 技能训练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一)教学要求掌握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和正确性的审核。(二)内容提要1、对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在内容上进行审核。2、对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doc

电大《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新)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是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含普通大专、注册视听生、高等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试点)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各有关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阐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二、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专业来讲,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要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初步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处理一?般会计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必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除文字教材应该力求通俗易憧、便于自学以外,电视录像课应充分发挥其特长,多用一?些动画、图表、字幕等手段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各地方电大辅导教师除督促学生阅读教材和收看电视录像课以外,应特别注意对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安排进行会计模拟实验。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内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电视录像课建议采用专题讲授形式,根据专题可编制20个左右的标准本。作业和模拟实验应不少于24学时。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使用多种媒体教材,其中主要是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另外还有CA I课件。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学习本课程的基本依据。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即除了全面、系统地介绍本课程的内容以外,还在务章的相应部分进行教学提示和重难点问题解析,并提出思考题和各种练习题。 2、录像教材:录像教材主要是对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讲解,以及对学习思路和方法进行提示与指导。特别是发挥电视的特长,对某些比较抽象的问题运用动画等手段进行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C A I课件。中央电大与广州电大已经联合开发制作出《基础会计学》C A I课件,本课程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或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山于C A I课件是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其应用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因此与其他两种媒体相比,这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是必须的。 三、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首先是要求学生自学文字教材,对于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则可收看电视录像课解决。而授辅导课不应也不必系统讲授,而主要是在录像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特别是作业练习的讲评和模拟实验的指导。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学生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练习和模拟实验。本课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实验考核以及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了解会计是什么,会计干什么,理解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组成了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教学内容: 一、会计目标 1.会计目标的内容 2.会计目标的两种理论观点二、会计的内容和特点 1、会计的内容

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会计的基础知识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和原则,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对会计这一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时分配(供参考): 注:本课程应多注重学生实训环节,在讲授与实训的学时分配上请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 排。 三、课程选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 教材”,张玉森、陈伟清主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出版。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1 概述 4 2 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6 3 账户和复式记账 14 4 会计凭证 6 5 会计账簿 8 6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20 7 财产清查 6 8 会计核算程序 6 9 财务会计报告 8 10 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 机 动 8 合 计 90

四、课程大纲内容: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 1、掌握会计的概念。 2、掌握会计的七种方法。 3、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 第二节 1、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第一节 1、掌握会计的六大基本要素。 2、理解各基本要素的含义等内容。 第二节 1、理解会计平衡公式。 2、掌握不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平衡公式的影响。 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重点) 第一节 1、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 2、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第二节 1、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特点及账户结构。 2、掌握不同经济业务下会计分录的编制。 3、理解账户对应关系的含义,掌握过账及试算平衡的具体操作。第三节 1、掌握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 第四章会计凭证 1、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2、理解原始凭证的分类。 3、掌握记账凭证的种类、填制及审核方法。 第五章会计账簿 1、理解会计账簿的各种类别。 2、掌握日记账、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方法。 3、掌握对账与结账的方法。 4、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 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 1、掌握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word版本

《儿童少年卫生学》5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3010 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英文名称: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5 学分:2.5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 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

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长发育是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研究方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②疾病防治儿少卫生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医学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心理卫生充分反映的有关儿童少年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发生、发展与个体素质、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变革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④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改进和更新;⑤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好儿少卫生学教学方法与要求有:①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儿少卫生学的基础学科,并与其它预防医学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②熟悉自身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③熟悉法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工作者。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2019.9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作为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系统阐述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2、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内容精炼,深入浅出,以理论够用为度,注重运用能力的训练。并从实际出发,要求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缩短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同实践的距离。并通过思考题和练习题和实训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为继续学习专业会计打下理论和方法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为继续学习专业会计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结构 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在讲解到会计凭证后要安排相应的实训环节,内容是《会计基本方法实训教程》所列内容,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学会从凭证填制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会计概述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含义、对象和会计核算的方法2、教学内容 (1)会计的含义 (2)会计的基本职能 (3)会计的对象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记账基础 (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6)会计的七种专门核算方法 第二章会计要素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会计要素、及资产、权益的关系,掌握会计恒等式,掌握会计科目概念、分类及工业企业会计科目表和账户2、教学内容 (1)会计要素的概念、内容 (2)会计恒等式 (3)经济业务变化类型 (4)会计科目概念 (5)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6)会计科目分类 (7)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 (8)账户的基本结构 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复式记账的概念及特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相关内容,掌握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2、教学内容 (1)复式记账的概念、特点 (2)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3)借贷记账法应用 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记账基础,重点掌握企业经济核算的基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