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力学实验专题-精选.pdf

力学实验专题-精选.pdf

力学实验专题-精选.pdf
力学实验专题-精选.pdf

一.实验探究题(共37小题)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cm;v A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

2.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保持坡度(填“较小”或“较大”)。

(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小”、“大”或“等于”),表明小车做的是(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4)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所示,则读数为s。

3.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

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

A.便于观察B.受热均匀

(2)由图乙可知,物质是(晶体/非晶体)。

(3)图乙中,该物质加热8min时,其状态是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此时的温度是℃。(4)除图中所示实验器材及火柴外,要完成此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4.如图,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

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试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

(2)图甲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该物质在BC段处于(填“固体”、“液体”、“固液共存”)状态,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物质在B点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C点的内能;(4)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AB段比CD段升温要快,其原因是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其液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小”或“相同”)(不考虑热量散失)。

5.一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 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镜面的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的关系。

(3)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6.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选取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

(5)若在实验中,不能使另一颗等长的蜡烛与A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桌面放置所致。

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为了使烛焰的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只需要调整高度一个元件是。若不调整,会使烛焰的像成在光

屏的(选填“上”或“下”)方。

(2)若实验中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调整高度后,不改变图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无像,此时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将会在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的实像。

8.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如图所示,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45cm,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若将凸透镜向蜡烛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又得到一个清晰的(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3)接下来,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

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9.小明用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填序号)

A.22cm

B.14cm

C.6cm D.无法确定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调节;

(3)若步骤(2)中未调节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

清晰倒立的像;

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丙图中的(填(4)若将印有字母“F”

序号),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

10.以下是某实验小组进行的两组光学实验:

(1)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①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关系。

②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将光屏放在此处,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

③将蜡烛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图乙、丙、丁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如图丙所示,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③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丁所示,为了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11.某小组同学利用光具座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应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2)已知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15cm,如图所示,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

只移动其中一个的位置,其余两个不动,可行的措施是:。

(3)如果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当光屏上呈现烛焰清

晰的像时,该像是倒立、的实像;当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2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

(4)实验中,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填“上”或“下”)移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可将蜡烛向(填“上”或“下”)调整。

(5)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

12.小刚用天平和量筒测金属块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请回答问题: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才能使天平水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质量m= g。

(3)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内,水面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体积V=cm3,计算出金属块密度ρ=g/cm3。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刚又用弹簧测力计和密度为ρ的金属块,测出了如图丁所示烧杯中盐水的密度。请将实

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重力为G;

②,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③请用G、F和ρ表示盐水密度,则ρ盐水=。

13.测量一个陶瓷小酒杯的密度(指图中小酒杯材料的密度).小明实验步骤如下: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酒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酒杯的质量m 为g。

(2)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如图乙所示,读出水面所到的刻度值V1;

(3)将小酒杯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丙所示,读出水面所到的刻度值V2;

(4)小酒杯的密度为ρ酒杯=kg/m3。

(5)小华在测量过程中,不用天平,只用量筒也测出小酒杯的密度。去掉步骤(1),在步骤(3)之前加上一个步骤:将小酒杯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水面所到的刻度值V3.则小酒杯的密度为ρ酒杯=(用V1、V2、V3来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14.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

小陈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向量筒中倒入25mL水;

(2)将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1所示,由此可知金属块的体积;

(3)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①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处;

②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③取出量筒中的金属块直接放在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2乙所示。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在交流评估中,小陈知道了自己的实验步骤有问题,他的实验所测得的密度比金属块实际的密

度(选填“大”或“小”)。

15.小明发现橙子放入水中会下沉,于是想办法测量它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

表示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橙子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橙子质量为g,小明利用排水法测得橙子的体积,计算得到橙子的密度。

(3)做实验时,小明若先用排水法测出橙子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出橙子质量,这样测得的密度值将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亮不用天平,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盛有水的大烧杯等器材,也巧妙测出了橙子的密

度。用请弹你簧将测他力的计测测量出步橙骤子补的充重完力G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②;

③橙子密度的表达式为ρ橙=(用测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16.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上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

(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运动;

(4)小车在毛巾、木板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W2;

(5)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用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示数。

17.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

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

或“<”)。

(3)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W2(选填“>”、“=”

(4)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

18.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滑轮的作用是;

(2)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

(3)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挤压/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

片是否平衡。

(4)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

因是(答出一条即可)。

19.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情景。实验步骤如下:

(1)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个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支架上滑轮,在细线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的两个拉力

方向相反。实验选用轻质小卡片目的是。

(2)保持两个拉力在同一直线上,调整细线两端的钩码,当两端钩码的质量时,小卡片平衡,如图A所示。(3)将图A中的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并保持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如图B所示,松开手后小卡片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4)当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沿虚线剪断小卡片(如图C所示),发现小卡片不能保持平衡。这说明:的力一定不平衡。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时发现当两边所挂钩码不

相等时,木块也能平衡,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6)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0.图1小华“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铁块和木块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木块表面比

铁块表面粗糙。实验时,小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探究过程中使用了法。

(2)在实验中拉动弹簧测力计;若将甲图中速度增大到2v,其摩擦力大小(“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小华先在竖直正立时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测量某物体重量为 4.9N,那么该物体的质量为g(g=9.8N/kg)。

(4)小明认为小华的这种研究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小明经过认真思考,决定采用图2行研究,你认为该种研究方

法的优点是。

21.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

摩擦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选填“甲”、“乙”“丙”或“丁”)。

(3)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有关;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

与有关。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

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本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6)小明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22.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

水。

(1)压强计是通过U 形管中液面的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

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比较②③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有关,当相同时,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比较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深度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4)比较①③④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3.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请你在认真思考、观察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

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仔细观察图1所示的“实验1”和“实验2”,回答:

①实验1是想验证: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的关系;

②实验2是想验证:当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的关系;

(3)如图2所示,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适量的水和浓盐水,某同学用压强计鉴别这两种液体,则图

(填a或b)中装的是盐水。

24.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粗测大气压强的值,如图所示:

(1)图甲注射器的最大可读容积为,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发现要拨出活塞很费力,这是因为的作用。

(2)实验时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当筒内空气全部排尽时,筒内(填“有”或“无”)大气压。(3)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增大到F=28N时,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已知活塞的面积是S=2.8×10﹣4m2,则可求出大气压强是p= Pa。

(4)实验时若筒内空气没有排尽,将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值;若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力较大,将导致

测得的大气压值。(均填“偏大”“偏小”“不变”)

25.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如图1所示。

(1)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如果将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搬到高山上,测得水银柱

的高度(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2)若在管的A处扎一个孔,此时(选填“有”或“没有”)水银从A处流出,原因是。

(3)某同学利用透明硬质水管测量大气压强值,图2为实验装置示意图。管子上端封闭,下端浸在水槽中,管内

装满水,打开K2,管内水面静止后水面高度为h1,则测得大气压强值为(g=10N/kg,)。(4)大气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列举一个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例:用针筒吸药液时,大气压把药

液压到针筒里。

26.小华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图(a)所示的溢杯和小桶收集石块排开的水,他的实验过程分别如图(b)、(c)、(d)、(e)所示。

(1)图(c)所示,是小华在使用测量石块的。

(2)若图中四个测量值F1、F2、F3、F4满足关系式,该原理将得到验证。

(3)以下关于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会影响验证结果的是。

A.图(a)中溢杯内未盛满水。

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

C.图(d)中石块未浸没水中。

27.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两次牙

膏袋的质量m甲和m乙的大小关系是m甲m乙;两次所受的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是p甲p乙.(选填“>”、“=”

或“<”)

28.小强用测力计等器材测量一块石灰石的密度,请将下面实验步骤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1)如图甲所示,用测力计测出该石灰石在空气中的重力G=N;

(2)将该石灰石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石灰石所受的浮力F浮=N;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算出该石灰石的体积V=m3;

(4)根据密度公式算出该石灰石的密度ρ=kg/m3。

29.俊权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B、C两图能说明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有关;

(2)比较两幅图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比较两幅图可说明物体浸在同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4)在E图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为N,F图中盐水的密度为kg/m3

30.小明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所选择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完全相同的若干个钩码、铁架台、相同的烧杯。

(1)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

(2)要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应比较两组实验;

(3)比较c、d 可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比较d、e 可知,钩码上、下表面的压强差(选填“相等”、“d 大”或“e 大”);

【拓展】(1)钩码的密度为kg/m3(g 取10N/kg,ρ水=1.0×103kg/m3);

(2)将 c 图中的水换成密度为 1.2×103kg/m3的浓盐水,但钩码的位置保持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31.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该实验装置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关系(物体A、B质量不变)。

)的动能。

(2)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选填“A”或“B”

(3)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所示通过来反映的,这种探究方法称为(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4)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与物体B即将碰撞时的速度,它是通过(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5)实验表明,同一物体A从斜面不同高出滚下,高度越大,物体B被撞得越远,可得结论:在质量(选填“相同”或“不同”)时,速度越大动能(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6)若要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则需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高度由静止滚下,并观察记录。

32.某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

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B求质量为2m,让A、B两球从距沙表面高H处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处静止下落,D球从距沙表面高2H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

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深度分别为h1和h2,C、D两球陷入沙深度均为h3,且h1<h2<

h3

(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来反映的;

(2)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

(3)比较A、C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

(4)比较C、D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

动的路径(选填:“有关”或“无关”)。

(5)小球在下落过程陷入沙面之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能。

3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

(1)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施加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

(2)某同学做了图乙一次实验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小明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

理由是。

(3)如果乙图左右两侧各加挂一个钩码,杠杆的端会下降。

(4)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0.5N,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N.如果保持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为了保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4.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

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的

重力G/N

钩码提升

高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

距离s/m

机械效

率η/%

1 2 0.05 1.0 0.15 66.7

2 4 0.05 1.7 0.15 78.4

3 6 0.05 ①0.15 ②

(1)实验中,提升钩码时,要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2)表格中①处的数据应为,②处的数据应为;

(3)分析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有关;

(4)若将滑轮组换另一种绕绳方法,提升相同的物体时,不计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5.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机械效率η

实验次数物体重力/N 提升高度/m 拉力/N 绳端移动的距离

/m

1 3 0.1 2.0 0.3 50%

2 6 0.1 ①0.

3 ②

(1)实验中要沿方向,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升高。

(2)表格中①处数据为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示数为N,表格中②处数据应为%。

(3)根据实验次数1、2初步得到结论:。

(4)如图丙所示,将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6.下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序号动滑轮重

G动/N

物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cm

动力

F/N

动力作用点m移动距离

s/cm

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η/%

1 0.5 1 10 0.7 30 47.6

2 0.5 2 10 1.1 30 60.6

3 0.5

4 10 2 30

(1)在实验过程中,应拉弹簧测力计;

(2)笫三次实验中,有用功是J,总功是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所做的额外功(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其中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其它额外功。造成额外功大小变化的原因是。

(4)小芳对上述三个机械效率取平均值,并认为它是这个滑轮组准确的机械效率。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37.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实验前他有如下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1)实验中,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运动。

(2)下表是小明探究过程中记录的两次对比实验数据。

次数物体物重G/N 拉升高度

h/cm 拉力F/N 拉动距离

s/cm

机械效率η/%

1 木块 6 8 1.20 80 50

2 小车 6 10 0.75 100

①第2次实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②进行这两次对比实验是为了研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的关系。

③第1次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为N。

(3)小明利用该实验装置进一步研究发现,将长50cm的木板搭成倾角不同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把5N的物块从斜面底端拉至顶端的过程中,额外功W额外随斜面的水平长度L(木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长度)的变化关系图象如

图乙所示。

①由图象可知:W额外与L成比。

②当斜面的水平长度L=0.4m时,拉力做的总功为J。

③若将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匀速拉动木板上的物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2018年05月04日初中物理的初中物理组卷

参考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共37小题)

1.v=;小;40.0;0.3;大;2.v=;较小;小;变速;337.5;3.B;晶体;固液共存;80;秒表;4.热胀冷缩;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晶体;固液共存;不变;小于;小;5.距离;大小;物体;相等;垂直;不能;

虚;6.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的大小;60;不变;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垂直;7.凸透镜;上方;右;放大;8.点燃;照相机;放大;远离;9.B;右;凸;A;放大镜;10.大小;不能;不变;10.0;放大;下;11.同一高度上;透镜向右移动或向左移蜡烛;缩小;不能;上;上;减小;12.右;27;10;2.7;将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缓慢浸没入盐水中;ρ;13.62;3.1×103;漂浮;;14.15cm3;右;10.52×103;偏大;15.162;偏大;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橙子的重力G;将橙子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为F;ρ水;16.同一;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相同;远;匀速直线;=;沿水平方向拉着小车在

毛巾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7.同一;相同;小;远;=;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18.不考虑;改变力的方向;所挂钩码的个数;旋转;测力计未校零;19.卡片重力可忽略;相等;

不能;不在同一物体上;桌面对木块有摩擦力;任意方向;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20.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

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控制变量;匀速直线;不变;500;更便于操作和读数;21.必须;等于;丁;压力大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错误;控制变量法;不一定;22.高度差;不漏气;密度;深度;液体密度;④⑤⑥;同种液体

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处,液体各个方向压强相等;23.高度差;不漏气;深度;深度;

液体密度;a;24.20ml;大气压;无;1×105;偏小;偏大;25.750;变低;没有;A处上方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小于750mmHg,而外界大气压比较大,A处水银柱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到顶部;105Pa;在墙壁上挂吸盘,大

气压把吸盘紧紧压在墙壁上;26.弹簧测力计;重力;F2﹣F3=F4﹣F1;A;27.=;<;<;28.3;2;2×10﹣4;1.5×103;29.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CF;CD;1;1.2×103;30.0.4;d、e;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相等;

2.5×103;0.52;31.速度;A;B移动的距离s;转换法;高度;相同;越大;相同;32.球陷入沙面的深度;当

所处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所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无关;动;33.左;方便测量力臂;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左; 2.25;变大;34.匀速;2.4;83.3%;提起物体的重力;不变;35.竖直;匀速; 3.2;62.5;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不变;36.匀速;0.4;0.6;66.7%;变大;不变;变大;摩擦力;不对;机械效率和物重有关,不能将提升不同重物的机

械效率求平均值;37.匀速;80;粗糙程度;0.6;正;2.3;2;

力学实验专题

一.实验探究题(共37小题)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cm;v A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 2.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保持坡度(填“较小”或“较大”)。 (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小”、“大”或“等于”),表明小车做的是(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4)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所示,则读数为s。

3.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 A.便于观察B.受热均匀 (2)由图乙可知,物质是(晶体/非晶体)。 (3)图乙中,该物质加热8min时,其状态是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此时的温度是℃。(4)除图中所示实验器材及火柴外,要完成此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4.如图,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试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 (2)图甲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该物质在BC段处于(填“固体”、“液体”、“固液共存”)状态,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物质在B点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C点的内能;(4)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AB段比CD段升温要快,其原因是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其液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小”或“相同”)(不考虑热量散失)。 5.一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 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镜面的的关系。

中考力学实验专题一

中考力学实验专题一 总分 姓名班级得分 1.为了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 (1)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用进行测量,测量时钩码必须处于状态; (2)他们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了处理,通过分析发现有一次测量数据存在问题,这个数据是;重新测量并进一步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m(g)G(N)G/m(N/kg) 100110 200210 3005 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 (1)当小车从斜面上滑到底端过程中,小车的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 (2)实验中观察确定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大小. (3)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小车进入水平面后,由于继续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小车克服力做功,机械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而在实验过程中让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等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运动,目的是为了改变,从而完成探究. (6)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 (7)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可进下一步推导: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8)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家的而总结归纳出来的,它的内容是:. (9)木块进入水平面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10)由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力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原因,例:匀速直线运动外力来维持.(填“不需要”或“需要”) (b)力是使物体发生改变的原因. (c)任何物体都有一种性质,也就是保持自己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 ,它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它只与物体的有关系. (d)惯性是维持物体做运动的原因. (11)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W2(选填“>”、“=”或“<”);(12)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13)小车在水平面上三次滑行过程中(忽略空气影响),产生的热量多(“毛巾上”、“棉布上”、“木板上”或“一样”). (14)某组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发现运动的小车在棉布和木板上都冲出了水平板面,在原装置不变的情况下你建议他们怎样改进答:.(15)不添加任何器材,该实验还可以探究的实验有:.(16)乙同学用此装置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处滑下,均在铺有木板的水平面上滑行,发现高度越高,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由此可知:小车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小车所处有关.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位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装置. (1)在两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实验中,三位同学通过调整来改变作用在物体上的拉力的大小. (3)实验时,甲同学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甲同学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选填“平衡”、“不平衡”). (4)实验中,乙同学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选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不动.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要.(5)丙同学选择小纸片的目的是(填“考虑”或“不考虑”)小纸片的重力,实验过程中丙同学用剪刀将小纸片从中间劈开,两个钩码都落到了地上,这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要. (6)同学们认为丙同学的实验优于甲、乙同学的实验,其主要的原因是. 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纸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资料 C.容易让小纸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纸片容易扭转.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

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2017、04 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气垫导轨上放置着带有遮光板的滑块A、B,遮光板的宽度相同,测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实验中,用细线将两个滑块拉近使轻弹簧压缩,然后烧断细线,轻弹簧将两个滑块弹开,测得它们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t2. (1)图22⑴为甲、乙两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板宽度d时所得的不同情景。由该图可知甲同学测得的示数为mm,乙同学测得的示数为mm。 (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 被压缩弹簧开始贮存的弹性势能P E 2.为验证“动能定理”,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5a所示,木板倾斜构成固定斜面,斜面B处装有图b所示的光电门. (1)如图c所示,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挡光条的宽度d= (2)装有挡光条的物块由A处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加速下滑,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则物块通过B处时的速度为________ (用字母d、t表示); (3)测得A、B两处的高度差为H、水平距离L.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为了完成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实验:如图10甲所示,将质量为m、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在一定高度h由静止释放,小球正下方固定一台红外线计时器,能自动记录小球挡住红外线的时间t,改变小球下落高度h,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此方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快捷. (1)用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________mm; (2)为直观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应作下列哪一个图象________; A.h-t图象 B.h-1 t图象 C.h-t2图象 D.h- 1 t2图象 甲 0123401234 5 45 5 45 可动刻度 固 定 刻 度 固 定 刻 度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1.天平: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 (1)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则使用前应() 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 C.不需要再调节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 (2)当他把天平重新调好后,就把药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用手向左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记下盘中砝码的质量就等于物体的质量。他的操作中的错误是。 (3)当他改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后,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 2.量筒: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筒中的液面是凹形的,测量者的视线应与凹面的____相平(填“顶部”、“底部”)。如图4所示,其中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由图5可知,液体的体积为_____cm3,固体的体积为____cm3。 3.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的是: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针要___________。使用过程中,指针、弹簧不得与外壳有摩擦.使用过程中,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如图6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______N。 4.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它是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_________来测定液体内部压强的。 (1)在做“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时,如图7所示,该实验的现象说明。 图7

(2 序号液体深度 (cm) 橡皮膜 方向 压强计 左液面 (mm) 右液面 (mm) 液面高度差 (mm) 1 水 3朝上18621428 23朝下18621428 33朝侧面18621428 46朝侧面17122958 59朝侧面15824284 6盐水9朝侧面1542469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提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___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5.如图12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小球从位置a 运动到位置d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 运动到位置d 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图12 6.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18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图18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

高中力学实验专题 高中物理《考试说明》中确定的力学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有四个实验与纸带的处理有关,可见力学实验部分应以纸带的处理,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为核心来展开复习。近几年力学实验中与纸带处理相关的实验、力学创新实验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以分组或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对实验方法的领悟情况、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是高考实验题的新趋势。要求考生掌握常规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应以掌握常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规范操作程序、数据处理方法等为本,同时从常规实验中,有意识的、积极的提取、积累一些有价值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 (一)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 1.纸带的选取:一般实验应用点迹清晰、无漏点的纸带中选取有足够多点的一段作为实验纸带。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还要求纸带包含第一、二点,并且第一、二两点距离接近2.0mm 。 2.根据纸带上点的密集程度选取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每打n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时间间隔为n 个打点时间间隔,即T=0.02n (s )。一般取n =5,此时T=0.1s 。 3.测量计数点间距离。为了测量、计算的方便和减小偶然误差的考虑,测量距离时不要分段测量,尽可能一次测量完毕,即测量计数起点到其它各计数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则由图可得: 1s S I =,12s s S II -=,23s s S III -=,34s s S IV -=,45s s S V -=,56s s S VI -=

2020物理高考备考专题《力学实验》(高考押题)(附答案解析版)

高考押题专练 1.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 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 ②如图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③找出②中F=2.5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 O O′. 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 OA,OB段的拉力记为F OB.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利用表中数据在图坐标纸上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___cm. (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____N. (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中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的图示.

(4)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答案】(1)见解析图甲10.0(9.8、9.9、10.1均正确)(2)1.80(1.70~1.90均正确)(3)见解析图乙(4)F OO′ 【解析】(1)作出Fl图象,如图甲所示,求得直线的横截距即为l0,可得l0=10.0 cm (2)可计算橡皮筋的劲度系数 k=F Δx=2.5 0.05N/m=50 N/m 若OA=6.00 cm,OB=7.60 cm,则橡皮筋的弹力为 F1=kΔx1=50×(6.00+7.60-10.00)×10-2 N=1.80 N 则此时F OA=F1=1.80 N (3)F OB=F OA=1.80 N,两力的合力F′如图乙所示. (4)F OO′的作用效果和F OA、F OB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F′是F OA、F OB两个力的合力,所以通过比较F′和F OO′的大小和方向,可得出实验结论.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汇总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纲解读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2.会计算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3.会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4.会用图象法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2.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 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3.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 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规律方法总结 1.数据处理

(1)目的 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等. (2)处理的方法 ①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 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a =a 1+a 2+a 33 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d n +1-d n -1 2T 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a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b .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 2. 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x 1、x 2、x 3……x 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Δx 1=x 2-x 1,Δx 2=x 3-x 2…. (3)T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2n (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 ,n 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 (4)Δx =aT 2,因为T 是恒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a 也为恒量,所以Δx 必然是个恒量.这表明: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 考点一 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考查 例1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其中错误的 步骤有________. A .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源 C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 D .取下纸带,然后断开电源 E .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加速运动 F .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力学实验探究专题含答案

2014中考物理《力学实验探究专题》 实验一 密度的测量 1、(2013年福州市)(8分)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 0为37.4 g ;接着把酸奶倒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 1,如图24所示m 1=________g ;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人量筒中,如图25所示,V 奶=________cm 3;则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g /cm 3。 ②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__ (偏小或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 请你简要写出小雨的实验过程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实验过程: ①用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 0; ②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 1;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ρ奶= 2、(山东省菏泽市2013年)(6分)小明用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老醋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左端,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 天平平衡,他应该( )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 .向右移动游码 (2)当天平平衡后,小明开始测量:测量步骤如图12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A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 B .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 C .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 (3)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得:老醋的密度是 ㎏/m 3。 C A B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汇总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纲解读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2.会计算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 3.会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 4.会用图象法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2.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 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3.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规律方法总结 1. 数据处理 (1)目的 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等. (2)处理的方法 ①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 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 =x 6-x 33T 2?a =a 1+a 2+a 33 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d n +1-d n -1 2T 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a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b .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 2. 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x 1、x 2、x 3……x 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Δx 1=x 2-x 1,Δx 2=x 3-x 2…. (3)T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 ,n 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 (4)Δx =aT 2,因为T 是恒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a 也为恒量,所以Δx 必然是个恒量.这表明: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力学实验(含答案)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力学实验(含答案) 1.(10分)(1)①下图中游标卡尺游标尺的每小格比主尺的每小格小________ mm;该游标卡尺的读数应为________mm. 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应为________mm. (2)如图,某实验小组用光电门、小车等实验器材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 ①某次实验中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为t,已知小车出发位置与光电门距离为L,挡光 片宽度为d,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②保证实验顺利完成,且结果精确,试举出两个需要注意的问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 力,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测量小车的质量. 甲 (2)该同学在研究小车运动时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在纸带上,连续5个点为一个计数 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见下表,并画出对应的图线(其中横坐标数值表示第几个0.1 s,纵坐标对应的是该0.1 s内物体的位移)如图丙所示.则小车的速度随时间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均匀变化;整个过程中小车的平均加速度为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乙 丙 时间t/(×0.1 s)12345 6 相邻计数点的 1.45 2.45 3.46 4.44 5.45 6.46 距离x n/cm 3.(10分) 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有一张白纸, 一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白纸上的O点, 另一端A拴两个细绳套. (1)下面为实验的一些操作步骤: ①比较F′和F的大小、方向是否近似相同; ②过P点用统一标度作出F、F1、F2的图示; ③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拉A至某点P,在纸上标出P点,记下拉力F的方向和大小; ④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 ⑤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拉A至同样的位置P,在纸上记下两个力 F1、F2的方向和大小. 这些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细绳套必须等长 B.若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C.记录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时应用铅笔沿细绳画直线 D.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P点时,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不能太大 (3)假如在上述实验步骤⑤中,使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F1的大小不变,逐渐增大F1方向与 合力方向之间的夹角,且保证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小于90°.为了使橡皮条仍然伸长到P点,对另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2的大小和方向与原来相比,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课标版)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六第12讲力学实验与创新练习

第12讲力学实验与创新 1.下面各图均是用游标卡尺测量时的示意图,图甲为50分度游标卡尺,图乙为20分度游标卡尺,图丙为10分度游标卡尺,它们的读数分别为: ; ; 。 答案42.16 mm 63.30 mm 29.8 mm 解析在题图甲中,主尺读数为42 mm,游标尺上第8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一条刻度线对齐,由于游标卡尺是50分度的,所以读数为42 mm+8×0.02 mm=42.16 mm;在题图乙中,主尺读数为63 mm,游标尺上第6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一条刻度线对齐,由于游标卡尺是20分度的,所以读数为63 mm+6×0.05 mm=63.30 mm;在题图丙中,主尺读数为29 mm,游标尺上第8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一条刻度线对齐,由于游标卡尺是10分度的,所以读数为29 mm+8×0.1 mm=29.8 mm。 2.甲、乙两同学均设计了测量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置于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 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物块,C为与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弹簧测力计的细绳水平。实验时用力向左拉动A,当C的示数稳定后(B仍在A上),读出其示数F。则该设计能测出(填“A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 μ=。

(2)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A 、B 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长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物块与滑轮间的细绳水平。实验时,多次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靠近光电门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 及对应的物块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在坐标系中作出F-1t 2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距为b 。因乙同学不能测出物块质量,故该同学还应该测出的物理量为 (填所测物理量及符号)。根据所测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μ= 。 答案 (1)A 与B t tt (2)光电门A 、B 之间的距离x 2tt tt 解析 (1)实验时用力向左拉动A,C 稳定时读数F 等于A 与B 之间的摩擦力,A 与B 之间的压力等于物块B 的重力mg,由F=μmg 可得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μ=t tt 。 (2)根据题述情境,测力计示数F 等于细绳中拉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x=12at 2,联立解得F=2mx 1t 2+μmg。图丙所示的F-1t 2图线斜率k=2mx,与纵轴 的截距b=μmg,若不能测量物块质量m,联立消去m,解得μ= 2tt tt 。因此还应该测出的物理量为 光电门A 、B 之间的距离x 。 3.(2019湖北武汉模拟)为了探究在橡皮条弹力作用下小车的运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由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处于伸长状态的橡皮条弹力的作用下向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点0为打下的第一个点,该同学在测出计时点2、3、4到计时点0的距离x 1、x 2、x 3后,将纸带由图示位置剪断,将每段纸带的下端对齐,依次并排粘贴在直角坐标系中,连接各段纸带上端的中点画出平滑曲线如图丙所示。对该实验结果的研究可知: 甲 乙

力学实验题

动能的大小: 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①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②该实验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A(选填“A”或“B”). ③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B被撞远近来反映的. ④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碰前A(选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高度(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⑤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应改变物体A(选填“物体A”或“物体B”)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2)实验中探究的是A(填“A”或“B”)物体的动能,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s(填“s”或“h”)的大小来反映的. 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将小球A、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将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 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L都相同,θ1<θ2,球A、B的质量分别为m A、m B,(m A<m B). (l)如图甲、乙所示,同时释放A、B,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2)如图甲、乙所示,观察到B球能将木块c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结论: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图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题图丙中小球

2014年高考物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12 力学实验

2014年高考物理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2 力学实验 1、(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14-5所示,读数为______mm. (2)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示数如图14-6所示,读数为________cm. 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14-9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 V、50 Hz的交变电源.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 (1)按照有效数字的读数规则读出相邻计数点AB、BC、CD、DE、EF间的距离s1、s2、s3、s4、s5,它们依次为________cm、________cm 、________cm 、________cm 、________cm . (2)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B、C、D、E各点时,物体的即时速度v B、v C、v D、v E依次是________m/s、________m/s、________m/s、________m/s. (3)根据以上结果,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 (4)根据(2)中得到的数据,试在如图14-10所示的坐标系中,用作v-t图象的方法,从图象中求物体的加速度a.

(5)从图象上求纸带上的A、F点所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v A=________m/s,v F=________m/s.并由此计算:当打点计时器打下A点的时刻,物体已经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______s了. (6)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4-12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1)OD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2)图14-13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____,其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第8讲-力学实验专题-学案

第8讲力学实验专题 【考纲解读】 2020年深圳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学科的命题以深圳市中小学《2020深圳市中考考试说明》—理化部分为依据,尊重学情,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在延续往年试卷风格的基础上,试卷注重学生物理双基的考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很好的体现了理化分科教学后的教学方向,对初中物理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引导教师从猜题、押题、刷题中解放出来,将目光转向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2020年对实验的要求是会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会测量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密度,通过实验理解液体压强的存在及其特点……相对往年年不会有什么变化,但要突出对学生基本物理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取材于课本和生活、生产实际,重点考查考生对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以及对物理方法的应用,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 【考点分析】 2014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相对2013年更重视实验原理及其实验过程的考查,要求学生平时学习的时候要重视实验原理的学习。要让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2015 探究“滑动摩檫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考查的主要是实验基础知识,需要在复习的时候对实验细节要复习到位。 2016 “测量滑动摩擦力”,天平的读数,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考查的比较散,但实验考查的深度比较深,需要学生透彻的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而对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则注重对实验基础知识、实验细节的考查。 2017 “测量小车平均速度”,测量固体的密度 实验又回到了固体密度的测量,但相对之前更重视探究能力的考查,强调实验的操作。 2018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测量液体的密度 探究杠杆平衡实验,考查了杠杆的调平及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在利用平衡条件公式时,要注意分析力和对应的力臂。 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涉及天平的读数、液体密度测量的实验过程,再利用密度公式推导求出液体的密度,推导过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 2019 第一个实验考查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同时穿插了受力分析,第二个实验非常简单,通过实验引入了一个初中容易忽略的概念“研究对象” 备考过程中,可根据《深圳市中考考试说明》—理化部分进行针对复习,重视实验基础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注意答题规范,养成严谨、科学、规范、准确的解题习惯。 【真题拾遗】 2014年真题 13.(1)理想实验是物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伽利略曾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图中两个斜面底部均用一小段光滑圆弧连接),下列是该实验中的一些事实和推论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B.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能达到原来的高度 C.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word完整版)2020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专题卷

2018届高考实验专题复习—力学实验物理实验题汇编(力学) 1、【2017·新课标Ⅰ卷】(5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 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 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 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 (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2、【2017·新课标Ⅱ卷】(6分)某同学研究在 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 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 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 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t; ③用?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v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v; 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 ⑤多次重复步骤④; 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t图,如图(c)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 A表示挡光片前端 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v与v A、a 和?t的关系式为v= 。 (2)由图(c)可求得,v A= cm/s,a= c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 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 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 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 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当的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___.(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

2017力学实验专题

2017力学实验专题 1、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_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__cm3. (3)矿石的密度是_____kg/m3,从图乙A到图乙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同组的同学小红想知道碎小的矿石与大矿石的密度是否相等,于是,小红自己选择了身边的几样器材:圆柱形大烧杯、轻质薄壁气球、细线、矿石碎块、水、刻度尺、可吸气和打气的气筒(空气质量不计).小红思索一会就动手操作起来. 步骤:①在大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量烧杯中水的深度h1; ②把矿石碎块装进气球,用打气筒吸出所有气体,用细线扎紧气球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刻度尺测量大烧杯中水的深度为h2;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刻度尺测量大烧杯中水的深度为h3. 矿石密度表达式:ρ矿石=___________.

2、 [2013·中考]九年级寒假时,小王同学从西岭雪山带回了一块坚硬的矿石。他利用家庭实验室的器材测出了这块矿石的密度,测量过程中,他取g=10N/kg。他可用的器材有:天平(最大称量为200g)、量筒、烧杯、杠杆、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细线、水。 (1)小王同学首先进行估测,他感觉矿石比一瓶500ml的矿泉水重些,于是他没有直接用太平(附砝码)来测矿石的质量。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王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图中杠杆水平,细线竖直。他正确操作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则该矿石的质量为m=_______ kg。(3)接着他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出了矿石的体积。他的做法是: A.将矿石放入烧杯,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让矿石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B.取出矿石; C.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时,他先加了100ml水,接着又取了50ml水,继续往烧杯中加,到达要求后,量筒中剩余的水如图所示。则矿石的密度 ρ=______kg/m3。

2017年高考物理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力学实验

专题12 力学实验 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于A点. (1)如图1所示,同时使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至O点.分别记录两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其示数为________N. 图1 (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细绳套尽可能短一些 B.橡皮条的伸长量越大越好 C.拉两个细绳套时,两拉力夹角越大越好 D.拉细绳套时,拉力应尽量与木板平行 (3)某同学通过多次实验得出: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图2为根据其中一次实验数据画出的两个力F1、F2的图示,请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中作出这两个力的合力F合,根据图示可以确定合力大小为 ________N. 图2 答案(1)2.60 (2)D (3)如图所示7.0

(3)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知,合力大小为F合=7.0N. 2.在利用如图3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所用的钩码的质量都是30g.实验中,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4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挂完钩码待弹簧稳定后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并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试完成下列问题:

图3 实验次数1234 5 钩码总质量(g)0306090120 弹簧总长度(cm) 6.007.118.209.3110.40 (1)请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中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度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 (2)由图象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直接利用表中实验数据,作出了钩码质量m跟弹簧总长度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该图象斜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该图象在横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图所示 (2)27 (3)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弹簧的原长 3.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 图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