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各类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 滤膜溶解涂片法

3.1原理

将采集有粉尘的过氯乙烯滤膜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颗粒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测量和计数粉尘的大小及数量,计算不同大小粉尘颗粒的百分比。

3.2仪器

3.2.1瓷坩埚或烧杯:25mL。

3.2.2 载物玻片:75 mm×25 mm×1mm。

3.2.3 显微镜。

3.2.4 目镜测微尺。

3.2.5物镜测微尺:它是一标准尺度,其总长为1mm,分为100等分刻度,每一分度值为0.01mm,即10μm(见图1)。

使用前,所用仪器应擦洗干净。

图1 物镜测微尺

3.3 试剂

乙酸丁酯:化学纯。

3.4 测定

3.4.1将采集有粉尘的过氯乙烯滤膜放入瓷坩埚或烧杯中,用吸管加入1mL~2mL乙酸丁酯,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制成均匀的粉尘混悬液。立即用滴管吸取1滴,滴于载物玻片上;用另一载物玻片成45°角推片,待乙酸丁酯自然挥发,制成粉尘(透明)标本,贴上标签,注明样品标识。

3.4.2目镜测微尺的标定:将待标定目镜测微尺放入目镜筒内,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镜测微尺的刻度线,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成400~600放大倍率,调至刻度线清晰,移动载物台,使物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与目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相重合(见图2)。然后找出两种测微尺另外一条重合的刻度线,分别数出两种测微尺重合部分的刻度数,按照式(1)计算出目镜测微尺刻度的间距。

D=a/b×10 (1)

式中:

D —目镜测微尺刻度的间距数值,单位为微米(μm);

a —物镜测微尺刻度数;

b —目镜测微尺刻度数;

10 —物镜测微尺每刻度间距数值,单位为微米(μm

图2目镜测微尺的标定图3 粉尘分散度的测量

3.4.3分散度的测定:取下物镜测微尺,将粉尘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粉尘颗粒,然后在标定目镜测微尺所用的放大倍率下观察,用目镜测微尺随机地依次测定每个粉尘颗粒的大小,遇长径量长径,遇短径量短径。至少测量200个尘粒(见图3)。按表1分组记录,算出百分数。

表1粉尘分散度测量记录表

3.5说明

3.5.1镜检时,如发现涂片上粉尘密集而影响测量时,可向粉尘悬液中再加乙酸丁酯稀释,重新制备标本。

3.5.2制好的标本应放在玻璃培养皿中,避免外来粉尘的污染。

3.5.3本法不能测定可溶于乙酸丁酯的粉尘(可用自然沉降法)和纤维状粉尘。

4自然沉降法

4.1 原理

将含尘空气采集在沉降器内,粉尘自然沉降在盖玻片上,在显微镜下测量和计数粉尘的大小及数量,计算不同大小粉尘颗粒的百分比。对于可溶于乙酸丁酯的粉尘选用本法。

4.2 仪器

4.2.1格林沉降器。

4.2.2盖玻片:18 mm×18mm。

4.2.3载物玻片:75 mm×25 mm×1mm。

4.2.4显微镜。

4.2.5目镜测微尺。

4.2.6物镜测微尺。

4.3 样品采集

4.3.1采样前准备

清洗沉降器,将盖玻片用洗涤液清洗,用水冲洗干净后,再用95%乙醇擦洗干净,采样前将盖玻片放在沉降器底座的凹槽内,推动滑板至与底座平齐,盖上圆筒盖。

4.3.2采样点的选择按照GBZ 159执行,可从总粉尘浓度测定的采样点中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4.3.3采样

将滑板向凹槽方向推动,直至圆筒位于底座之外,取下筒盖,上下移动几次,使含尘空气进入圆筒内;盖上圆筒盖,推动滑板至与底座平齐。然后将沉降器水平静止3h,使尘粒自然沉降在盖玻片上。

4.4测定

4.4.1制备测定标本:将滑板推出底座外,取出盖玻片,采尘面向下贴在有标签的载物玻片上,标签上注明样品的采集地点和时间。

4.4.2分散度测定:在显微镜下测量和计算,操作同3.4.2和3.4.3。

4.5 说明

4.5.1本法适用于各种颗粒性粉尘,包括能溶于乙酸丁酯的粉尘。

4.5.2使用的盖玻片和载物玻片均应无尘粒。

4.5.3沉降时间不能<3h。

GBZ-T-192.5-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 石棉纤维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5部分,是在GB16241-1996《车间空气中石棉纤维卫生标准》附录A《车间空气中石棉纤维测定方法》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石棉纤维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16241-1996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武汉钢铁公司工业卫生技术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李济超、吴维皑、闫慧芳、张敏、杜變袆。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6241-199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石棉纤维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石棉纤维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 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3 滤膜/相差显微镜法 3.1 原理 用滤膜采集空气中的石棉纤维粉尘,滤膜经透明固定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石棉纤维数,计算单位体积空气中石棉纤维根数。 3.2 仪器 3.2.1 滤膜:微孔滤膜或过氯乙烯纤维滤膜,孔径0.8μm。 3.2.2 石棉纤维采样器:包括采样头和采样器两部分。 3.2.2.1 采样头:采集纤维的采样头。 3.2.2.2 采样器:流量按照采集石棉纤维的要求确定。需要防爆的工作场所应使用防爆型采样器。 3.2.3 相差显微镜:带有X-Y方向移位的推片器;总放大倍率为400×~600×,至少应具有10×及40×两个相差物镜;目镜可采用10×或15×,应能放入目镜测微尺。见图1。 a)目镜测微网b)LM-1型目镜测微尺 图1 纤维观测用目镜测微尺 3.2.4 目镜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能测量纤维的长度和宽度,见图1。 3.2.5 物镜测微尺,每个刻度的间距为10μm。 3.2.6 载物玻片,75mm×25mm×0.8mm;盖玻片,22mm×22mm×0.17mm。使用前,放在无水乙醇中浸泡,蒸馏水冲洗后,用清洁的绸布擦干净。 3.2.7 无齿小镊子。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安德逊移液管法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安德逊移液管法 通风与除尘中所研究的粉尘都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粉尘粒子所组成的聚合体。粉尘的粒径分布也叫分散度—即粉尘中各种粒径或粒径范围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数。以数量统计形式表征的粉尘粒径布称为粉尘粒径数量分布;以质量统计形式表征的粉尘粒径分布称为粉尘粒径质量分布。 粉尘的粒径分布不同,其对人体到的危害以及除尘的机理也都不同,掌握粉尘的粒径分布是进行除尘器设计和研究的基本条件。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移液管法测定粉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2) 加深对Stokes 颗粒沉降速度方程的理解,灵活运用该方程; (3) 根据粒度测试数据,能作出粒度累积分布曲线主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使用液体重力沉降法(安德逊移液管法)来测定分析粉尘的粒径分布。 液体重力沉降法是根据不同大小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各不相同这一原理而得到的。粒子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作等速自然沉降时所具有的速度,称为沉降速度,其大小可以用斯托克斯公式表示。 μ ρρ18)(2 p L p t gd v -= (1) 式中:v t — 粒子的沉降速度,cm/s ; μ — 液体的动力黏度,g/(cm ·s) ρp — 粒子的真密度, g/cm 3; ρL — 液体的密度,g/cm 3 g — 重力加速度,981cm/s 2; d p —粒子的直径, cm 。 由式(1)可得 gt H g v d L p L p t p )(18)(18ρρμρρμ-= -= (2) 这样,粒径便可以根据其沉降速度求得。由于沉降速度是沉降高度与沉降时间的比值,以此替换沉降速度。使上式变为 2 )(18p L p gd H t ρρμ-= (3) 式中:H — 粒子的沉降高度,cm ; t — 粒子的沉降时间,s 粒子在液体中沉降情况可用图1表示。粉样放入玻璃瓶内某种液体介质中,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5748-85 UDC 613.633:543 标准编号: GB 5748-85 UDC 613.633:543 标准正文: Methods for airborne dust measurement in workplace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1986-01-27发布, 1986-05-01实施 为了评价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 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 分散度。 1术语 1.1作业场所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2粉尘 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3粉尘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mg/m^3)或数量 (粒/cm^3)。本方法采用质 量浓度。 1.4游离二氧化硅 指结晶型的二氧化硅。 1.5粉尘分散度 各粒径区间的粉尘数量或质量分布的百分比。本方法采用数量分布百分比。 1.6测尘点 受粉尘污染的作业场所中必须进行监测的地点。 2测尘点的选择原则 2.1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人接尘地点。 2.2测尘位置,应选择在接尘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在风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 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 于移动设备上。 3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3.1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 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mg/m^3)。 3.2器材 3.2.1采样器采用经过产品检验合格的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作业场所采样时,用防爆型粉尘采样器,采样头的气密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3.2.2滤膜采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当粉尘浓度低于50mg/m^3时,用直径为4 0mm的滤膜,高于50mg/m^3时,用直径为75mm的滤膜。当过氯乙烯纤维滤膜不适用时,改用玻璃纤维滤膜。 3.2.3气体流量计常用15~40l/min的转子流量计,也可用涡轮式气体流量计; 需要加大流量时,可提高到80l/min的上述流量计,流量计至少每半年用钟罩式气体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实验一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光散射的方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的方法。 2.了解激光粒度分布仪的构造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根据光学衍射和散射原理,光电探测器把检测到的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在这些电信号中包含有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信息,电信号经放大后,输入到计算机,计算机根据测得的衍射和散射光能值,求出粒度分布的相关数据,并将全部测量结果打印输出。 图1 激光粒度测试仪原理示意图 三、实验设备 图2 仪器外形结构 A :机械搅拌器 B :样品分散池 C :排水管接口 D :自动进水管接口 E :电源开关 F :交流电源输入端 G :连接串口线 四、操作步骤 1.开仪器和电脑电源,开电源前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接地是否良好; 2.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仪器应预热20~30分钟,再进行测试; H 、 正视图 后视图

3.打开水开关;运行桌面快捷文件“JL-1166”; 4.点击“仪器调零”,会出现两种情况: A.显示“请按空白测试”,表示仪器可以通讯,状态正常; B.显示“仪器调零请等待”,字没有变化,表示仪器与电脑之间没有通讯,此时:请点击:“系统设置-系统设置”,弹出“选择串口号数”对话框,如果当前串口号数为“1”,修改为“2”,仪器就可以通讯了(也可以运行TZ.exe文件修改)。 5.点击“半自动清洗”,继续点击“循环泵”和“进水”。待样品分散池内无气泡排出,点击“空白测试”,出现“状态正常请加粉测试”。 注:如果使用环境没有水源,只需在提示自动进水时由人工进水(推荐方法)。也可以选用半自动清洗,由人工进水,往样品分散池内注入三分之二清水,点击“半自动清洗-循环泵”。待样品分散池内无气泡排出,点击“空白测试”,出现“状态正常请加粉测试”。 6.此时,点击“加粉准备”,在样品池中加入适量粉末(约0.1~0.5g,不同粉体加入量不尽相同,应保证相对加入量显示在50~85之间,另加1~2滴分散剂; 7.电脑自动完成第一次测试,显示数据后,可继续点击“测试”,此时:以下表数据进行判断分档测试。 见下表: 8.反复点击“测试”3~5次,待数据稳定后,点击“保存文件”,输入文件名,点击“保存”(保存文件默认在当前文件夹中的JL子文件夹中); 9.测试完毕后要及时点击“全自动清洗”,自动进行仪器内部管道循环清洗; 注:如果是使用半自动测试,测试完毕后,同样点击“全自动清洗”,待样品分散池内完全排完水后,及进注入清水至样品分散池,水位约在三分之二,此动作人工替代进水阀动作,直至清洗完毕。 10.要显示测试结果,点击“结果显示”; 11.要打印测试结果,点击“结果显示-打印”; 12.清洗次数及排水,进水时间等参数可以自己设定:点击“系统-清洗参数设置”即可设置清洗参数(清洗次数一般为三次); 13.测试结束时,应先关闭仪器电源,再关闭计算机电源。 五、注意事项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尘埃粒子计数器)汇总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尘埃粒子计数器校准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李亮远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绵阳市计量测试所 填写日期2014年9月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 1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 1 -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 2 -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 3 - 五、环境条件.................................................................................................. - 3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 4 -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 5 -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 6 -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7 -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1 - 十一、结论.................................................................................................... - 12 - 十二、附加说明............................................................................................ - 12 -

GBZ_192.1_2007_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ICS 13.100 C 52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92.1- 2007 ————————————————————————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

2007年06月18日发布 2007年12月30日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Z/T 192.1-2007 前言 GBZ/T192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XXX的第1部分,是在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分析仪器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刘占元、陈卫红、陈镜琼、李济超、易桂林、杨静波、梅勇、祁成、彭开良、刘家发、叶丙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5748-85。

空气中的尘埃量的测量

空气中的尘埃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3.学会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4.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5.尝试用所学的方法探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的问题。 教学方法 实验法、综合法。 课前准备 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呼吸道疾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一个人每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么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关系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板书课题:空气中的尘埃量的测量) 二.提出问题学生探究: 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1)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2)请你根据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为什么会逐年上升?

(3)请结合资料和身边的实例,分析居室的空气质量与人的健康关系。 (4)除了以上资料所提到的,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的因素还有哪些?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分析讨论,相互补充,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得出如下结论) (1)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发病率高,即呼吸道容易患鼻炎、咽炎等,肺部容易患肺炎、肺结核、肺癌等。(2)空气质量的恶化,是导致呼吸系统引起死亡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 (3)烟雾污染和装修污染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吸烟危害吸烟者自身的健康,也影响周围不吸烟者(被动吸烟者)的健康。装修后的墙壁往往含有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聚集到一定的浓度,可以使人感到不适,严重时可以使人患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 (4)新购买的家具、清新剂等,往往也含有上述对人体有害的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也会影响居室的质量,等等。 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 教师启发:同学们讲得很好,说明你们课前认真地收集并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些有害物质既可以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我们当地的空气质量如何?大气主要有哪些污染物呢?(组织学生对课前准备的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进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 GBZ/T 192.1-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 布 2007-12-30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1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

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 ——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 5748-85同时废止。本部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刘占元、徐伯洪、吴维皑、陈镜琼、闫慧芳、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

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实验二

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径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粉尘粒径的大小与除尘器的除尘效果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通风除尘设计中的基本参数,因此粉尘粒径大小的测定在大气污染控制中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径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原理以及操作方法。 3.学会数据处理及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定的粉尘粒径,面积等分径、定向径、长径、短径,如图2-1所示。 在显微镜下测定光片中粉尘投影粒径的大小,通常使用带有刻度的止刻微尺来进行,这种止刻微尺是一圆形玻片,其中央刻有5mm的、等分为50格(100格)的标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随止境和物镜放大倍数及镜筒长度的不同而定。用物测微尺(中央刻有1mm的标尺,等分为100格,每格10μm)标定好一定倍数目测微尺上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以后,便可以进行测定。

粉尘是由各种不同粒径的被子组成的集合休。因此,测定好各个单一粉尘粒子的投影径以后,可通过多种方法得出粉尘的分散度。常用的方法有列表法、直方图法、频率曲线法等。为了更好地了解粉尘粒径分布、比较不同的粒子总体可以适当地计算粉尘的几个特征数。粉尘的特征数主要包括:算术平均径(d)、中位径(d50)、众径(d m)、方差、标准差等。 三、实验设备和试剂 1 光学显微镜 2 载玻片、盖玻片 3.烘箱 4.香柏油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粉尘样品光片的制备 (1)将待测粉尘样品放入烘箱,烘干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2)滴入半滴至一滴香柏油于载玻片上,然后用钳子取少量粉尘样品,将粉尘均匀洒在载玻片的香柏油中。 (3)待粉尘在香柏油中分散均匀后,在载玻片上面加上盖玻片。在加盖玻片时,应先将盖玻片的一边置于载玻片上,然后轻轻地向下按,如图2-1所示,以免产生气池影响粉尘粒径的观察和测定。

洁净室空气的尘埃粒子检验

目前,用于洁净环境中空气尘埃粒子监测的仪器多为光散射粒子计数器,其工作原理是,当取样气流中的尘埃颗粒通过计数器散射腔的光敏感区时,光遇到粒子时发生散射,这些光脉冲信号经光电二极管转换成电脉冲信号,电脉冲次数反映粒子数,脉冲幅值反映粒子的粒径。一台仪器可同时测定多个粒径通道的粒子。 洁净室空气的尘埃粒子检验-新版GMP环境监测解读(二) 取样点和取样频率

尘埃粒子的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根据产品的生产及工艺关键操作区设置,对于取样点的选择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任何洁净区内不得少于两个取样点; 2、除受洁净区的设备限制外,取样点应在整个洁净区均匀布置; 3、全面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对污染风险高的区域应考虑增加取样点和取样次数,如可能与产品直接接触的空气和设备附近、人员活动频繁区域等。 4、在一个区域内应最少取样五次,每个取样点的取样次数应多于一次,而不同取样点的取样次数可以不同,并且每次取样量不得低于升;为了确定A 级区的级别,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得少于1 立方米。 5、在A级区域进行取样时,应尽量避免取样设备对环境的影响,可考虑使用远程采样系统,但其采样管不宜超过2米,避免较长的采样管中≥尘粒的沉降。 6、取样点一般布置在距离地面~ 米之间或操作平台的高度,即接近人手操作的高度。 7、尽量避免在回风口附近取样,而且测试人员应站在取样口的下风侧。 限度设定 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结合不同洁净区域的标准制订。对新厂房而言,可根据以前的类似设施或工艺来制定这些限度,并且要进行为期几周的环境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来评价事先确立的警戒限度是否合适,并做出相应调整。限度设定以后,应定期回顾评价,如每个季度或年度。如果历史性数据表明环境有所改善,则限度也应作相应调整以反映出实际的环境状况。 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仪器生产商要求操作和使用设备 2.事先确认洁净区通风系统运行平稳后,方可进行取样。 3.监测单项流时,将计数器取样口正向对着气流方向;监测紊流时,宜将取样口垂直朝上。在单向流系统中,应采用等动力学的取样头。 4.在确认级别时,应尽量使用采样管较短的便携式尘埃粒子计数器,以避免在远程采样系统长的采样管中≥尘粒的沉降。 5.监测系统的选择还应考虑生产操作中物料(例如有活的生物体或放射性药品的操作)带来的风险。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说明书范文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说明书

文档仅供参考 上海江科教学器材有限公司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装置 型号:CJK29 一、实验目的 掌握液体重力沉降法(移液管法)测定粉体粒径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液体重力沉降法是根据不同大小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各不相同这一原理而得到的。粒子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作等速自然沉降时所具有的速度,称为沉降速度,其大小能够用斯托克斯公式表示。μ ρρν18)(2 p L p t gd -= (式1) 式中 t ν——粒子的沉降速度,cm/s μ——粒子的动力黏度g/(cm·s) p ρ——粒子的真密度g/cm 3 L ρ——液体的真密度g/cm 3 g ——重力加速度cm/s 2 d p ——粒子的直径 cm 由式中可得 g d L P t P )(18ρρμν-= (式2) 这样,粒径便能够根据其沉降速度求得。可是,直接测得各种粒径的沉降速是困难的,而沉降速度是沉降高度与沉降时间的比值,以此替换沉降速度,使上式变为

gt H d L P P )(18ρρμ-= 或 2 )(18P L P gd H t ρρμ-= (式3) 式中 H ——粒子的沉降高度 cm t ——粒子的沉降时间s 粒子在液体中沉降情况可用图表示,粉样放入玻璃瓶内某种液体介质中,经搅拌后,使粉样均匀的扩散在整个液体中,如图中状态甲。经过t1后,因重力作用,悬浮体由状态甲变为状态乙。在状态乙,直径为d1的粒子全部沉降到虚线以下,由状态甲变到状态乙,所需时间为t1。根据(式3)应为2 11)(18gd H t L P ρρμ-= 同理,直径为d2粒子全部沉降 到虚线以下(即到达状态丙)所需时间为2 2 2)(18gd H t L P ρρμ-= 直径为d3的粒子全部沉降到虚线以下(即到达状态丁)所需时间为 2 3 3)(18gd H t L P ρρμ-= 根据上述关系,将粉体试样放在一定液体介质中,自然沉降,经过一定时间后,不同直径的粒子将分布在不同高度的液体介质中。根据这

粉尘的种类及特性

安全管理编号:LX-FS-A80812 粉尘的种类及特性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粉尘的种类及特性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粉尘的种类 按粉尘的成分可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按粉尘的颗粒大小可分为可见粉尘粒径大于10微米,显微粉尘粒径为0.25~10微米,起显微粉尘粒径小于0.25微米;按燃烧和爆炸性质可分为易燃易爆粉尘和非易燃易爆粉尘按卫生角度可分为呼吸性粉尘和非呼吸粉尘,呼吸性粉尘粒径小于5 微米,能进入人的细支气管到达细胞,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 2.粉尘特性 (1)粉尘的粒径分布

粉尘粒度分析仪操作规程

粉尘粒度分析仪操作规程 1.连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仪器显示状态1(state1)。 2.按进行键GO,使仪器进入状态2(state2)后,按ENT键,仪器提示输 入参数:粉尘真密度ρ P 、液体真密度ρ 1 、粘结系数V和沉降池高度H。 3.参数的确定: 粉尘真密度ρ P 可以采用真密度测试装置测定。 液体真密度ρ 1 、粘度系数V根据实验时温度查附录表1、表2。 沉降池高度以沉降池上的刻度线为准,从低到高一次是1、2、3、4,当液面高度与刻度线重合时的刻度线高度值就是沉降池高度H。 参数输入正确后,仪器提示显示OK。 4.用吸管往沉降池中移入适量的分散剂,液面高度高于1即可。把沉降盒向右旋转45度,降沉降池放入沉降盒内,然后再将沉降盒旋回原位,并确认已将沉降池顶紧,旋转圆盘上的光路对标准志线与仪器上的标准志线重合后,即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5.按进行键GO,仪器进入状态4(state4)后,按ENT键测出背景值。 若分散剂用乙酸丁酯,为准确起见,测背景是应在乙酸丁酯溶液放入一张空白滤膜,然后降沉降池放入沉降盒;若分散剂用无水乙醇,则无需在分散剂放空白滤膜。该值应在2500~3800之间,如果超出范围,可通过调节光强调节旋钮使该值处于该范围。该步骤应在仪器测试前调节好。 6.测试完毕后,取出沉降池,将溶液倒出,然后将制备好的粉尘溶液倒入沉降池并放入仪器内,再按ENT键,测最大光密度值,仪器显示该值以100±10左右为宜,大于100时应稀释粉尘溶液,小于90时应加粉尘,直到调节到合适为止。每次测定之前都应反复转动圆盘,使粉尘容易均匀,之后才能测量。 7.按进行键GO,仪器进入状态5(state5)后,按ENT键开始测量,此时仪器随时间自动显示时间t和光密度值。 8.当达到所需粒径的测量时间时,按BRE键终止测量,仪器自动计算,并显示粒度分布值。 9.结果显示 按GO键,仪器进入状态1(state1);按RED键,输入此数值后按ENT键确

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实验一课件 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学习空气样品采集,实践固体吸附剂采样法;掌握粉尘浓度的计算。 1.粉尘: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粉尘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mg/m3)或数量(粒/cm3)。本方法采用质量浓度。 二、基本原理 固体吸附采样原理:固体吸附剂采样法是利用空气通过固体吸附剂时,由于固体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或阻留作用来达到浓缩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一种采样方法。 粉尘浓度测定原理:采集一定体积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纤维滤膜上,由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和采气体积,计算空气中粉尘的浓度。 三、器材 带气体流量计和计时器的的滤膜吸附式采样器、混合纤维测尘滤膜(40 mm )、电子天平、干燥用烘箱 四、操作 1.滤膜的准备:滤纸和滤膜放烘箱中70 ℃干燥后,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记录初始质量,然后将滤膜装入滤膜夹。 2.采样器的架设:取出准备好的滤膜夹,装入采样头中拧紧,采样时,滤膜的受尘面(磨面)应迎向含尘气流。 3.采样开始的时间:5 min 的自然状态下的实验室粉尘采样; 拍打黑板擦两次次时采样1 min 。 采样的持续时间:根据测尘点的粉尘浓度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量的最低值确定采样的持续时间,但一般不得小于10min(当粉尘浓度高于10mg/m 3时,采气量不得小于0.2m 3;低于2mg/m 3时,采气量为0.5~1m 3)。采样持续时间一般按式(1)估算: )1(Q C'1000?????????>m t Δ 式中:t ——采样持续时间,min ; △m ——要求的粉尘增量,其质量应大于或等于1 mg ; C ′——作业场所的估计粉尘浓度,mg/m 3;

4.4 粉尘散度测定

4.4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粉尘分散度:粉尘个粒径区间的粉尘质量或数量占总质量或数量的百分比。 我国现行卫生标准采用数量分散度表示粉尘分散度。 主要测定方法有滤膜法和沉降法两种。 1. 滤膜法 滤膜法又称滤膜溶解涂片法。 原理:把采样后的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粒子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测定。 测定步骤(P95): 测定方法(P95): 粉尘数量分散度测量记录表 溶剂的稀释,搅拌,部分颗粒的破碎,变形,溶解等,真实地颗粒分布性差。 2. 沉降法又称自然沉降法、格林氏沉降法。 (一)原理

将现场含尘空气采集到格林氏沉降器的金属圆筒中.水平静置3h,粉尘自然沉降在圆筒底部的盖玻片上,在显微镜下测量粉尘颗粒的大小,按粒径分组计算尘粒数的百分率。 (二)测定方法 1.采样将盖玻片用铬酸洗液浸泡,水冲洗,用95%酒精棉球擦洗数次后.放人沉降器凹槽内,推动沉降器滑板与底座平齐,盖好圆筒盖。在采样点,向凹槽方向推动滑板至圆筒位于底座之外,打开圆筒盖,在距地面1.5m高处上下移动数次,用现场气体留换。 3. 用物镜测微尺标定目镜测微尺 (1)物镜测微尺是一个标准的尺度,长度1mm,100等份,每一等分的刻度值为0.01mm(10um)。

(2)标定当物镜倍数改变时,显微镜中的视野的大小随之改变,目镜测微尺的刻度间距不能反映粉尘颗粒的真实直径,因此,必须用物镜测微尺标定目镜测微尺。

(3)测定方法: 粉尘数量分散度测量记录表 (4)注意事项

测定沉降的颗粒.其形状没有变化,测定能较其实地反映现场粉尘的状态。采前应该洗净载玻片,保证无粉尘;采样运输、存放过程中震荡和污染,测定200个以上,测定尘粒数太少,粉尘的分散度的误差较大。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 部分: 呼吸性粉尘浓度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简称呼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061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 部分: 总粉尘浓度 3 原理 空气中粉尘通过采样器上的预分离器,分离出的呼吸性粉尘颗粒采集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的浓度。 4 仪器 4.1 滤膜: 过氯乙烯滤膜或其他测尘滤膜。 4.2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主要包括预分离器和采样器。

4. 2. "1 预分离器: 对粉尘粒子的分离性能应符合呼吸性粉尘采样器的要求,即采集的粉尘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应在 7."07呵以下,且直径为5 g的粉尘粒子的采集率应为50%。 4. 2. "2 采样器: 性能和技术指标应满足GBZ/T 17061的规定。需要防爆的工作场所应使用防爆型粉尘采样器。 4.3 分析天平,感量 0."01mg。 4.4 秒表或其他计时器。 4.5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4.6 镊子。 4.7 除静电器。 5 样品的采集 5.1 滤膜的准备 5. 1."1 干燥: 称量前,将滤膜置于干燥器内2h 以上。 5.

生产车间粉尘颗粒监测设计方案

生产车间粉尘颗粒监测设计方案

生产车间粉尘颗粒监测设计方案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意识不强,中国越来越多的地区粉尘,空气中灰尘的监控预警也变得也来越急迫与重要。而对环境质量有特定要求的公司及行业来说,对粉尘的监控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最近在昆山的金属制品公司的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因为抛光过程中铝粉的浓度过高后遇到火星引起爆炸而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害。可见,对粉尘的监控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必要的。对粉尘的检测也变成像温度一样,需要常规化,制度化的检测。粉尘检测仪主要用于检测环境中的粉尘浓度,其工作原理:主要元器件为激光二极管、透镜组和光电检测器。检测时,首先由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经过透镜组形成一个薄层面光源。薄层光照射在流经传感器室的待测空气,粉尘会产生散射,经过光电探测器来检测光的散射光强。当前人们对生活工作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适用于各种研究机构,气象学,公众卫生学,工业劳动卫生工程学,大气污染研究等。 二、设计背景 对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从全面了解和掌握粉尘的物理化学性状出发,需要监测的项目很多,如生产车间的粉尘的形状、密度、粒度分布、溶解度、浓度,粉尘的化学成分及荷电性、爆炸性等。从安全和卫生的角度出发,日常监测的项目包括,粉尘浓

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和粉尘的分散度等。在超过预警值是能够发出报警信号,通知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应对。监测的内容能够包括以下几点: 1.粉尘浓度 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或颗粒数。表示方法有两种,即质量浓度(mg/m3)和数量浓度(ppm/cm3)。 在粉尘浓度的测定中,由于粉尘粒度的大小不同,进入人体呼吸道部位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因此,又将粉尘浓度分成两类,即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 总粉尘浓度:指全部悬浮于空气中可进入人体的粉尘的质量或数量,并以总粉尘浓度采样头采集到的粉尘的全部质量或数量来表示。 呼吸性粉尘浓度:指能被吸入到人体肺泡区内的粉尘。在进行呼吸性粉尘采样时需使用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2.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游离二氧化硅是指未与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结合的二氧化硅,常以结晶状态存在。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多少对尘肺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致病力越强。 3.粉尘中的金属颗粒浓度 对于金属加工也的抛光车间来说,对粉尘的监控显得尤为重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分析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 GBZ/T 192.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1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 ——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 5748-85同时废止。 本部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刘占元、徐伯洪、吴维皑、陈镜琼、闫慧芳、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空气中尘埃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尘埃含量的测定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活动,了解采用简单的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研究的方法;了解不同环境中尘埃的含量存在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二、活动设计及原理 环境污染中,最显而易见又危害严重的是大气污染。空气的纯洁度和人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烟囱废气、交通废气和其它工业废气。根据污染物的性状可分为气体污染物和颗粒状污染物,尘埃是主要的颗粒状污染物。煤在燃烧充分的时候会产生部分灰粉,在燃烧不完全的时候则会产生微小的煤粒;工业排放的尘埃除碳粒外,还有汞、镉等金属粉尘。在这些粒状污染物中,有一部分极小的微粒能在大气中数月或经年不落,称为飘尘;另一部分较大的微粒容易自然沉降下来,称为降尘。本活动通过利用涂在载 玻片上的凡士林,粘附空气中的降尘,然后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测定各种环境中尘埃的含量。三、活动开展的时间及地点: 1999年10月20日下午4:10—4:55在顺德市大良镇李兆 基中学校内及校外附近。四、活动开展方法步骤 1.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2 — 4人。 2.每小组制作一个“尘埃测定板”,即在两块载玻片之间夹上方格纸(上有81个0. 2厘米×0.2厘米的方格)两头用橡皮筋捆紧,中间方格朝上的载玻片上涂上一层薄而均匀的凡士林,然后用培养皿装好,待拿到测定地点后再打开,让“尘埃测定板”暴露于空气中十分钟后,盖好培养皿,拿回实验室备用。 3.将上述“尘埃测定板”分别放置在校外 的人行天桥上、校门口、操场上、8号楼与9号楼之间的空地上,依次编号为环境1、环境2、环境3、环境4。 4.各小组对回收的“尘埃测定板”进行统计。统计时采用放大镜,统计6 — 7个方格内的尘埃数量(单位:粒),然后算出平均数填入表中。统计时规定:①只算降尘的粒数,有一粒算一粒,与降尘的大小无关;②压在方格下线和右线的要统计,压在方格上线和左线的不统计。环境1 环境2 环境3 环境4 尘埃数量(粒) 4 7 4 2 五、结果分析 1.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可知:在四个测定地点中,环境4的尘埃含量最小,空气质量最好,环境1和环境3次之,尘埃含量最大的是环境2,空气质量最差。 2.原因:四个测定地点中,环境4远离喧闹的人群(当时正在上课)而且种有树、绿篱和草,这些植物都能 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因此尘埃含量最小,由此可见绿化造林能降低空气污染的程度;环境 2对面有建筑工地,并且有较多车辆行经环境2而带起很多尘埃,因此环境2尘埃含量最大;环境1位于马路上,车流量较大,当天秋风较大空气清新;而环境3铺满了沙,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地方,但当天喷了水,因此,环境1与环境3的尘埃含量比环境4的大但比环境2的小。 六、建议 1.在尘埃含量较高的环境即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应尽量缩短停留时间,或采取 一些防护措施,如在车流量大的马路上可戴上口罩。而体质较弱的人特别是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在空气质量差时,不要进行户外活动。 2.加大力度进行植树造林。植物不仅能美 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防沙,而且具有吸收有毒气体、吸附尘粒、监测空气污染等许多方面的作用,在城市和工业区有计划的扩大绿化面积,充分利用植物本身的净化能力对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减少污染空气物质的排放。 如使用过滤装置过滤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本校在操场上喷水就是利用湿法除尘的办法减少尘埃的生成等。固体废物污染情况调查1.教学目的:认识固体废物的危害。 2.教学 用具:笔、笔记本 3.教学条件:场所:室外时间:1课时。 4.教学方法:实际测量、启发、讨论等。 5.教学过程: 1.到城镇、郊区、农村、风景区,对不同性质的固体废 物分别进行统计、调查,估算占地面积,考察对植被的破坏。 2.调查团体废物淤积河道,填塞池塘的情况。 3.走访城镇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了解本地区垃圾消纳情况,统计本地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Part 2: Respirable dust concentration GBZ/T 192.2-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2部分,是在GB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附录A《呼吸性矽尘浓度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 ——增加了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16225-1996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陈卫红、李涛、徐伯洪、闫慧芳、李济超、刘占元、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6225-199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简称“呼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3 原理 空气中粉尘通过采样器上的预分离器,分离出的呼吸性粉尘颗粒采集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的浓度。 4 仪器 4.1 滤膜:过氯乙烯滤膜或其他测尘滤膜。 4.2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主要包括预分离器和采样器。 4.2.1 预分离器:对粉尘粒子的分离性能应符合呼吸性粉尘采样器的要求,即采集的粉尘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应在7.07μm以下,且直径为5μm的粉尘粒子的采集率应为50%。 4.2.2 采样器: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GB/T 17061的规定。需要防爆的工作场所应使用防爆型采样器。 4.3 分析天平:感量0.01mg。 4.4 秒表或其他计时器。 4.5 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4.6 镊子。 4.7 除静电器。 5 样品的采集 5.1 滤膜的准备 5.1.1 干燥:称量前,将滤膜置于干燥器内2h以上。 5.1.2 称量:用镊子取下滤膜的衬纸,除去滤膜的静电;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在衬纸上和记录表上记录滤膜的质量m1和编号;将滤膜和衬纸放入相应容器中备用,或将滤膜直接安装在预分离器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