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圣才出品】

第五章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

一、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概述

1.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定义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相应地指的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普遍性工作方法。尽管社会工作面向的对象非常多样、并且非常复杂,但是,渗透其中的专业工作方法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就是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产生的基础与必然。

2.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特征

一般来说,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本身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普适性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提炼使社会工作超越了感性摸索的主观局限,进一步走向专业化的普遍推广。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尽管我们的服务对象可能是老人、青少年或儿童,他们各自面临的问题也大相径庭,但是,我们可以摆脱这些表面差异,采用统一的工作模式。

(2)中介性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是一座桥梁,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这决定了它的中介性特征。这种中介性特征进一步导致了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双重特征,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理论特色,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

(3)专业性

目前的大陆社会工作实践更多具有的是感性化、主观化、个体化特征,因为本土化专业

服务模式的缺失,许多社工不得不简单照搬国外以及港台的社会工作模式,由此陷入了专业发展的误区。

(4)历史性

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历史性特征,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逐渐从个人化慈善性行为上升为制度化专业学科,中间经历了学科的阶段性发展。

(5)本土性

社会工作的模式化追求中一直面临着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冲突。随着社会工作实践的深入,当今社会工作的发展逐渐在弥合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在追求理论统一性的同时,本土化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

3.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意义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意义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专业化的象征

社会工作之所以区别于日常化的经验型助人活动,上升为专业化的学科,工作模式的形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也正是因为多种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形成,社工在不同对象的服务过程中才能摆脱经验化和主观化的困扰,取得专业性的服务效果。同时,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不断出现也使得社会工作进一步走向了职业化的道路。

(2)服务工作的依据

有了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许多社工新人就可以省去自我摸索的漫长时期,直接接纳既有的专业成果。同时,这些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又成了社工专业活动开展的路标,引导社工行走在专业的道路之上。

(3)专业评估的指标

在具体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是否采用专业服务模式,抑或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性举措,重要的判别标准就是专业化服务模式的内在支撑。

(4)专业发展的阶梯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具体到每个社会工作者来说,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努力就在于将个人的主观化、经验性实践提升为专业性服务模式。这些具体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构成了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坚强基石。

4.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选择

我们对于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介绍是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的标准,一方面基于社会工作的国际性普适经验,另一面则着眼于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结果。从这个双重标准出发,我们对于社会工作模式的介绍主要从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出发,同时考虑到社会工作既有的历史成果以及最新的探索成就。

5.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内容

(1)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介绍主要是从三大方法入手。这也是因为个案、小组和社区是最常用的三大工作方法。

①三大方法中个案是基础,社会工作的模式主要集中在个案社会工作中。比较常用的个案社会工作模式主要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治疗模式、行为主义治疗模式、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现实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格式塔治疗模式、危机干预模式、存在主义模式、女性主义模式等等。

②主张家庭治疗的方法不再归并人个案社会工作,而是与个案、小组和社区并列为第四

种独立的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家庭治疗中最为常用的是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和联合家庭治疗模式。

③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与个案比较起来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探索。在小组社会工作中,相对来说比较常用的三大工作模式是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和互动模式,其他还有过程模式、行为主义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等等。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a.专属于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

b.个案社会工作模式在小组社会工作层面的再次应用。

④社区社会工作被认为是最具社会效果、最富专业影响力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主张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地区发展模式、社会计划模式、社会行动模式。考虑到中国社区发展的具体情形,将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主要区分为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两种模式。

(2)对于社会工作的理解和运用已经逐渐脱离了三大方法的简单割裂,更多地转向从服务对象的差异上来划分社会工作的不同,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的深刻意义在于,从服务对象入手的话,社会工作就变成了多种方法对于不同对象的综合运用,而不是传统社会工作只是不同方法在不同对象身上的具体应用。整体的社会工作观逐渐取代了分裂的社会工作观。单独的社会工作方法被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所替代,这代表了社会工作模式最新的发展趋势。

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产生

(1)从时间上来说,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美国的精神病理社会工作者玛丽杰·雷特重新检省了里士满在《社会诊断》所讨论的个案,她的结论是,其中

一半以上的案主都呈现出明显的精神症状,她由此断言,个案社会工作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心理学导向。

(2)从专业角度来看,心理社会治疗理论的真正产生年代应该定位在1930年左右。其中,美国史密斯学院的富兰克·汉金斯首先创造并使用了“心理社会”这个词。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戈登·汉密尔顿则在他的《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一文中首次采用了“心理社会治疗理论”的名称,并系统阐明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主要理论,这意味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正式形成。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广泛吸收了众多理论流派,集大成于一体,从而成就了自身丰富多彩的理论。

具体来说,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有以下几个:

(1)心理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从基本理论到主要方法都对心理社会治疗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集中在弗洛伊德人格三结构、心理防御机制和早年生活经验等几个思想观点之上。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结构可以被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①本我类似于弗洛伊德早年所说的“无意识”,代表着各种原始的本能,这种本能与生俱来,贯穿于所有的冲动之中,它的目标主要是用来满足性欲和攻击性冲动以及饥饿等即时性欲望。本我遵循的是“快感原则”,本我更多地体现于人类早年,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本我的直接冲动逐渐丧失了主导性地位。

②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是连接二者的一座桥梁。随着儿童的逐渐成长,自我慢慢唤醒并产生出来。尽管自我产生于本我之中,但是,自我更加类似于弗洛伊德早年所说的“意

识”。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它努力追求的是本我的冲动和理想原则下超我的折中。

③超我在儿童五六岁时形成,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组成部分。超我代表的是社会道德和生活理想,是自我的努力方向,超我遵循的是“至善原则”。

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有机协调构成了一个理想的人格结构,但是,现实之中,本我可能是被压抑的,超我可能无法实现,自我也可能出现冲突。这就导致了人格结构的矛盾冲突,由此出现了各种人格偏差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冲突,弗洛伊德又进一步提出了人格中的自我防御机制,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存在和应用,我们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消除内心中的矛盾冲突。具体来说,弗洛伊德提出了补偿作用、投射、转移、否认、理想化、幻想等多种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还认为,人的成长历程主要包括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等五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分别对应着特定的发展阶段任务,每个阶段顺利发展之后会进一步导致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如果某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无法完成,这种被阻断的欲望会被压抑下来,并会在今后的某个发展阶段重新以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该阶段的顺利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最终形成了弗洛伊德非常重要的一个结论:童年生活经验将对成年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2)人在情境中理论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关于人的假设主要是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之上的,理解一个人不能够仅仅从生理因素出发,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心理和社会这两个重要因素。心理社会治疗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三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一个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三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是把人看作孤立的个体,而是把人放到特定的情境中来理解就成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必然选择。

社会工作实务--个案工作(详细笔记)

第一章个案工作 一.个案工作的定义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价值观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遭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个案工作的基本要求 (1)服务对象:是生活中遭到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2)个别化的工作方式:核心是个别化一对一专业服务。 (3)服务目标:协调个案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之更加和谐。 三.个案工作的本质 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症状,恢复和增强个人或家庭的社会功能。 四.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三大传统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服务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理论假设 ①人的成长与发展假设:人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生活、心理、社会三个层 面相互作用,推动个人成长和发展。 ②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强调服务对象问题与其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及问 题处理三方面压力有关,使其出现心理困扰,人及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假设: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是 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暂时是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 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 (2)治疗技巧 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的治疗的具体方法。 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对象相互沟通,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 间接治疗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方法。 特点: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阶段。 ①注重从人际交往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 ③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基本原理包括两项基本原则和三种意识层次的理论假设,以及依据这些理论假设而设计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1)基本假设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以人的认知和行为作为关注焦点的治疗模式。它包含两个基本假设:一是认知对人的情绪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人的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就认知因素而言,包括三种不同意识状态的层面:意识、自动念头、图式。(2)治疗方法和技巧 方法:根据服务对象问题的复杂程度安排5—20次的面谈,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案例,像人格障碍等,辅导面谈的次数可以超过20次,每次面谈的时间大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1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接 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案 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预 预估的目的和任务 估 预估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服务计划的构成 计划 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 介 介入的分类 入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评估的目的 评估 评估的方法 评估应注意的事项 接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结案 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结案后的跟进服务 接案 计划 ·服务对象来源 预估 ·目标制定要求 ·服务对象类型 ·预估的任务 ·共同制定计划 ·会谈任务技巧 ·人在情境中 ·适度价值介入 介入 评估 结案 ·直接介入 ·过程评估 ·结案任务 ·间接介入 ·结果评估 ·负面情绪 ·介入原则 ·基线测量 ·结案处理 ·跟进服务

2 第一节 接案 知识点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一) 接案前的准备(重点) 接案的目标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以便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能以此为起点一起工作,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目标。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重点) 主动求助的 他人介绍或者机构转介的 工作者外展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重点) 自愿型 非资源型 (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重点) (4)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二)会谈 (1)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重点) ①资料准备:服务对象材料、是否接受过服务、是否有特殊事项、走访社区 ②拟定面谈提纲 (2)会谈 ①会谈时间场所的安排 时间安排上:配合服务对象时间 地点安排上:会谈室 (3)会谈的主要任务 ①确定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 寻求帮助的原因、对自己的看法、期望达到的目标 ②澄清角色和义务; 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 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达成初步协议:提供服务、问题界定、角色期望和时间长度; 决定工作进程:终结服务(缺乏人员、对象或问题不符、其他机构有特权、服务对象不接受、看法和期待不一致)、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步助人阶段。 会谈的主要技巧(重点) (1) 主动介绍自己(重点)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圣才出品】

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认同[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社会认同理论,区分了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与利益联系相比,注重归属感的社会认同更加具有稳定性。 2.去机构化[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研] 答:去机构化,是指去掉政府包办的、条件和服务质量较差的、大型福利机构及传统福利机构中存在的不够人性化、缺乏隐私保护、与社会隔离等弊端,防止不必要的机构服务。去机构化是相对于机构化而言的,是一种强调保护对象的社区生活的新模式。 3.焦点小组[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焦点小组又称专题小组,如果访谈是基于类似的问题面对具有相近生活经历的多人进行的,这种访谈就是焦点小组法,焦点小组是研究者同时访问多个人而采用的方法,由于参加者可以互相启发、互相纠正,所以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获得丰富的资料。在参加者互相干扰的情况下,用焦点小组收集资料可能会影响资料的可信度。 4.先赋角色[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相对,是指建立在本人无法控制或改变的因素,如家庭

出身、性别、肤色、年龄、种族等基础上的社会角色。由美国社会人类学家林顿(Ralph Linton,1893~1953)所创用。依靠个人先天品质而获得的地位称为先赋地位。一般说来,传统社会偏重先赋因素,现代社会则偏重自致因素。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个人与问题的分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研] 答:(1)在社会工作视角中,个人与问题的分离有助于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的服务案主。 (2)个人与问题的分离,使得社会工作者在对案主进行服务时,能避免因案主遇到的问题而对案主个人的能力产生怀疑。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坚信个人是有潜力的,案主对世界的认知和解释与世界对案主所展示出的荒唐行为或不良行为的反应之间的互动,是由社会过程所确立或放大的。这些观点解释案主的行为和问题而不谴责作为这些社会过程受害人的案主。 (3)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秉持的核心的理念就是将个人与问题分离,始终把案主看作是具有多种能力和潜力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而无论他们可能或者事实上多么弱势、无能力、被贬低或自我毁灭。因此,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工作关系是以案主的特殊能力、资源和需求为前提,并支持案主或案主群,使日常生活更加有报酬性和在与他人的伙伴关系中施加共享的权力。这种伙伴关系的目的是鼓励案主在追求和巩固已经被提升的自尊、健康、安全、个人及社会权力等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他们自己的强项。一句话,焦点在于案主的能力和优势。 2.简述个案社会工作“危机介入模式”的过程与技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版考研笔记

1、《生命因爱动听》(life is a miracle ) 2、关于社工的电视剧:罗家良主演的《边缘故事》讲的是香港青少年外展社工的故事! 3、《如何对你说》 4、《流氓社工》 5、《癫佬正传》 6、《坎大哈》Kandahar 7、《童党2001》 8、《死囚168小时》【DVD】(英文名称:Dead Man Walking)9、《天使爱美丽》 10、《甘地传》 11、《光猪六壮士》 12、《飞越疯人院》 13、《女人四十》14、小孩不笨(电影版)【VCD】(英文名称:I NOT STUPID)15、四月四日鬼故Si yu si ri (1997) 16、《洗澡》-------------------- 反思出社工在其中的作用!17、《阿甘正传》18、《阳光灿烂的日子》19、《发条橙》20、《十七岁的单车》21、《重塑青春》-----向您推荐团体社会工作的影片;22、上小组工作必须要看的:一部据说美国马里兰大学社工系必看的电影《空难遗梦》里面有很的小组工作的场景。23、还有我们社工系学生必看的《刮痧》,是拿来 反思社工本土化问题的。24、《28天》一一关于团体治疗酗酒的片子;25、无线剧集:《谈判专家》某程度都和社工专业有关;26、有关社会工作矫治------------- << 肖申克的救赎>> 27、刘烨演的< 那山那人那狗>28、《性工作者十日谈》29、《可爱的社工》30、关于同性恋的片子《喜宴》31、关于同性恋的片子《暹罗之恋二十四》32、关于同性恋的片子《断背山》33、关于同性恋的片子、艾滋病敏感题材的电影《费城故事》 (The Philadelphia Story )34、《心灵捕手》、或《骄阳似我》; 如果可以的话,我推荐你看下社工题材的影视作品,如《流氓社工》《可爱的社工》等。 35、《吮拇指的人》;

社会工作实务技巧知识50例(1)---进入社区工作技巧与态度

社会工作实务技巧知识50例(1) ——进入社区工作技巧与态度 进入社区前的预备 (一) 切实寻找社区资料 在进入社区前,最重要是透过资料搜集,勾划社区轮廓。若对社区本身缺乏认识而贸然推展社区工作,弊端是所推展的服务,可能只是片面的或零散的;又或与居民需要及区内实际有待解决的问题,全无关系。所以在进入社区前,对该社区的特质,应排除先入为主的看法,或作教条式的行动计划;反而应要客观地寻找社区资料,因为这可以减低以直觉或感受来判断社区的定义,且方便制定适合社区需要的服务计划;在寻找资料过程中,可得到一个较集中、快捷、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与当地居民及组织作初步接触。 (二)拟定搜集资料的内容 在进入社区前,需拟定搜集资料,如下:(1)地区背景及已往的地区事件(2)社区环境:包括环境问题、自然地理规划及行政规划、居住密度、区内外社区设施、交通设施及土地利用。(3)居民资料:如年龄、家庭组合、教育、工作、住屋、居民对自己的社区的看法、居民的社区网(如家人、邻里、朋友间的关系及所起的作用)、社区典范及传统价值观念的存在。(4)地区组织:指它的存在、工作目地、扮演角色、动作系统及它在区内外的影力。(5)讯息在区内散发的途径。 (三)搜集资料的途径资料搜集,可透过:

一、剪报、有关人口调查资料及记录; 二、联络探访有关部门、区内外组织; 三、实地观察; 四、从发掘社区问题及需要入手,拟定开放性问卷,访问居民,搜集意见。工作员较重视以第三、四种途径来搜集资料。因为第一、二种途径只可搜集到基本及背景资料;但第三、四种搜集方法,不单可以协助搜集“现时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而且,实地观察,可引证资料的真实程度。访问接触,更是初步与被访者建立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在访问过程中涉及有关社区问题时,间接提供机会给被访问者向工作员宣泄情绪。当工作员一方面分享他们的意见时,在另一方面则疏导及启发他们建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及勇气;良好关系的开始,往往就是这样建立于第一次交谈的印象之中。 进入社区工作员可透过家访、活动介绍、事件介入、第三者引见、公众集会、调查等等途径,进入社区,而调查更是提供一个合法的与被访者直接面谈的机会。但种种途径,终离不开与服务对象的直接接触。所以,在进入阶段时,接触技巧及态度,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接触的涵养“接触”,是非正式的会谈,听取居民意见,分享居民忧虑及提出相关问题。“接触”,亦可以说是访问多过会谈,因为它具有方向性。所询问的问题亦是经选择后而集中发问的,而工作员所扮演的角式是提供问题、引导提问及激发居民思索。但无论怎样,一个“接触”,应蕴含着友善、社交、关心、接受、集中、目的和取向等要素;

《社会工作实务》整合版笔记

第一讲社会工作实务 一、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的含义 社会福利是社会服务和机构的有组织的体制,帮助个体和群体获得满意的生活和健康水平、发展个人能力和提升福祉的个人和社会关系。 社会福利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牵涉较大数量人群的福祉和利益,包括身体、教育、心理、情绪、信仰和经济需要。社会福利经济上是大事情。 2、社会工作的定义 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社会工作专业促进社会变迁、人的关系中的问题解决、人们解放和赋权以改善福祉。社会工作使用人的行为和社会系统的理论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之处实施干预。人权和社会公正原则是最基本的;帮助人们实现有效的心理社会功能水平、影响社会变迁以改善所有人的福祉的应用科学;王思斌:以利他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理论助人自助的社会活动。 ·二、理解社会工作实务 1、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基础的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基础包括:1)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伦理;2)多样性:理解人们经验、需要、信仰的差异和相似性,能够将评估方法、社会干预与特定人群对应;3)理解社会和经济公正:推动社会变迁和社会干预的技术;4)对受社会问题影响的风险人群的理解;5)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人生物-心理-社会发展的知识和理论、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系统(家庭、团体、组织、机构、社群)的知识;6)社会福利政策与服务:了解政策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如何根据社会和经济正义分析和影响政策的形成;7)社会工作实务;8)研究:包括量的、质的研究 2、理解社会工作的传统方法:社会工作行业构造了不同的结构化的方式来描述和影响它的工作。 1)信仰的观念文化能力(找到正确处理不同于自己的文化的文化的方法的能力) 2):根据服务受益人来分组:共同的地点,如邻里、小镇、农村地区、国家等;共同的关注、利益或认同。 在国际水平来解决影响人们福祉的社会问题。 在美国社会,个案工作是自然的起始点;团体、组织的社会工作比个案工作复杂。文化因素会影响到案主结构的划分,在有些社会,家庭、社区是主要的参照点。 3)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活动常按照一个相对标准化的阶段进行建立关系:在工作者、案主、案主的环境之间建立关系。 评估和计划:评估风格与工作者的理论视角、机构的使命有关;评估内容就是要理解实务情境。 干预:案主与工作者共同的活动,而不是工作者单方面的努力。干预过程受工作者的理论观点的影响。 干预成效评价:思考投入的努力和资源是否充分、有效。对工作有效性的评估可以使未来在同样情境中的案主受益。许多人认为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要使用评价 结束关系:主要关注良好的结束。回顾工作、谈论关系、怎么发展、哪里起作用、哪里不起作用、计划进一步发展。 3、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 1)等的定义整合社会工作考虑个人问题与集体问题的相互作用,对不同的人的系统—社会、社群、邻里、复杂组织、正式和非正式团体、家庭、个人—以创造使社会功能最大化的改变2)整合社会工作实务的特点: 实务工作者确认在多种系统水平的改变潜能——系统内部、系统之间、各种环境系统之间,具备对不同大小的系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能力; “人在情境中”:在社会环境的背景之中考察人的行为; 专业社会工作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开展; 将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研究活动与直接实务整合起来。 3)社会工作四个相互关联的目标: 通过帮助个人、团体、家庭、组织、社群完成任务、减少不幸、使用资源来改善、恢复、维持、提高他们的社会功能;社会政策、服务、资源、项目的规划、拟定、贯彻,以满足基本需要、支持人的能力的发展; 通过组织的、行政的主张或政治与社会行动最求政策、服务、资源、项目,给风险人群赋权、改善社会和经济公正; 发展和检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术。 4)指导整合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内部-外部力量范式 第二讲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视角 二、社会工作的理论 1、社会工作不断从其他学科借用理论:这说明社会工作根据社会发展而改变自己,是有活力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是多才多艺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文化相适应。但社会工作也因此受到批评。 2、社会工作对自身实务的理解与理论创建:心理社会理论、问题解决模型、生态系统理论、赋权理论 3、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作用 ①理论指导确定什么是对人们真正有帮助的; ②理论帮助检验观点、预期不同干预的结果,并将这些结论 应用于未来情境; ③理论使实务情境变得有条理、连贯:干预活动不是任意的、 易变的,而是基于合乎逻辑地评估一个案例多大程度上符合理论的论断。 三、社会公正理论 1、社会公正; 2、社会工作的主张:社会工作关于社会公正 的伦理原则: 3、社会不公:①表现:;②原因或解释: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学解释、心理学解释、③后果或影响 四、人权视角 1、人权: 2、人权与社会工作实务的关系:人权确认了一些 基本需要以及致力于满足这些基本需要,因此人权视角为社会工作提供了道德基础、判断事物的准则,并反映社会工作追求的基本信念:. 3、人权内容:联合国人权宣言:公民权、政治权、经济社 会和文化权利是不可分割的。我国的人权行动计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4、当代人权观:人权被看做是社会建构的,反映不同的背 景、观念和文化;重视人权共同点的社会理解;不再墨守条文,强调世界人们反思性的对话:作为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人如何认识到相互依赖,保护我们的未来。 五、优势视角 1、优势视角的原则:社会工作强调人的长处、优点、力量, 而不是人的病态 二、病理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比较 人叫做“案例”;症状的结果是诊断人是独特的,特质、才能、谋略导致力量 治疗以问题为中心治疗以可能性为中心 个人陈述通过专家的解释有助于诊断个人陈述是理解和欣赏人的必要途径 儿童期创伤是成年期病理的先兆儿童期创伤可能增强或削弱一个人 治疗关键是工作者设计的治疗计划关键是家庭、个人、社群的愿景 工作者是案主生活的专家个人、家庭、社群是自身问题的专家 选择、控制、追求、可能性 受病理限制 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工作的资源是专业人士的知识、技能资源是个人、家庭、社群的力量、能力、适应技能 帮助减少症状的影响以及行动、情绪、思维、人际关系的消极的个人和社会结果帮助围绕着过好的生活、支持和发展价值观、追求和寻找新的成员身份

社会工作实务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一.接案 1.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 3.面谈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 (5)达成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 (6)决定工作进程 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4.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 治疗性沟通:通过交往选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日的 (3)倾听 5.资料收集的内容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6.资料收集的途径 (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2)咨询 (3)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7.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 预估的主要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索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辑 2 预估的基本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冈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什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列出解决问胚口标及先后次序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

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文军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部分历年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答题技巧】①分点作答,每道题答案至少3点以上(切忌答案从头到尾一大段);②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需展开(分值较低,时间也不允许);③在尽可能全面作答的同时,力求答案的层次性(不能颠三倒四);④做到“眉清目秀”(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1.社会工作方法分为直接服务方法和间接服务方法,前者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请问后者包括哪些方法?它们各自的应用范围是什么?(2010年试题)【参考答案】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咨询、社会工作研究。(P12) 2.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如何利用教育、对质、倡导和整合资源等技巧影响案主?(2010年试题)【参考答案】(P203~205) 3.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有哪些?他们对社会工作实务开展有何帮助?(至少写4个)(2010年试题)【参考答案】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有志愿者、家庭、学校、社区、单位、重要他人、社会组织、政府组织、社会政策等。它们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阐明,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整个第八章,P251~270) 4.举例说明个案工作的优势和局限性。(2011年试题)【参考答案】(P101) 5.结合我国实际谈谈社会工作实务主要包括哪些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社会工作者的核心工作内容分别是什么?(2011年试题)【参考答案】(P14~15) 6.当你的一位异性案主对你产生了移情现象,将你视为他(她)唯一的朋友、唯一的倾诉对象、唯一可信赖的人时,你将如何处理?(2011年试题)【参考答案】(1)找案主沟通,让其正确认识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专业关系;(4分)(2)引导案主自立、自强,促进其潜力发挥,改变依赖人格和心理;(3分)(3)当以上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版考研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版考研笔记 目录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 (1)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 (1)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 (2)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 (2) 第四节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2)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3) 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 (3)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功能 (3) 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4) 第四节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 (4)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4) 第一节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4) 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5) 第三节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 (5)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6) 第一节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6) 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逻辑结构 (6) 第三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6)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崇尚个人的价值,鼓吹人道主义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一)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 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有两种解决思路:改良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二)社会工作的产生 英国1601年的济贫法、德国的救济制度、英美的慈善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 三、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 芮奇蒙德的《社会诊断》是社会工作学科化的重要标志,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相继成熟的三种基本的社会工作方法。 (二)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实务重要笔记知识点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一.接案 1.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 3.面谈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 (5)达成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6)决定工作进程 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4.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 治疗性沟通:通过交往选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的 (3)倾听 5.资料收集的内容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6.资料收集的途径 (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2)咨询 (3)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7.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 预估的主要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冈索 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辑 2 预估的基本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冈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什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列出解决问胚口标及先后次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 ▲撰写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蒙自身系统的预估 对胜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制训计划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尊重服务对象意愿 (3)详细而具体 (4)计划与工作的目的、宗旨相符 2制订计划方法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6)目标要具有具体、可测、可操作性 3 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礼区介入、网络构建、政策倡导 4 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及宏观社会系统 5 介入行动:危机干预 资源整合 经济援助 安置服务

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含义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一般来源于两种类型: 1.由实地工作资料中累积,然后就这些资料系统化的构建出来的一般模式 2.由理论概念着手,再借着线性逻辑推演出一个可供运作的基本形式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社会工作的具体操作性工作方式。 二、模式总论 1.心理—社会模式是社会工作实务上采用最普遍的服务模式 (1)历史过程: 此模式早期以心理动力为主要技巧,强调案主的诊断应建立在对他的过去生活经验及早年创伤的了解,运用潜意识、抗拒等观点来解释案主问题,又被称为诊断模式或心理分析模式。由于采用此观点提供服务时间过长,而且费用贵,有种病理取向,受到批评。 后来,这一模式主张把人的行为及其障碍放到社会中去考察,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2)理论观点 关注的重点在于改善人际关系和生活情境 主张对人和他的行为的了解必须从“人在情境中”着手,强调个人的行为是同时由其内在心理和外在社会因素所形成,并以此提出社会工作不同于心理治疗的问题处理目标、方法和技巧 强调人类的个人内在心理与社会生活并重,而不偏向一方 在临床应用上,必须探讨与了解案主在生物的、物质的、身体的、个人的、人际与文化的互动因素 (3)目标: 这一模式是兼顾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面、心理面及社会面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互动作用。目标不仅在解决当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促成人们健全的成长,增进人们社会生活功能,以获得心理及社会适应的平衡与满足 满足案主的需要 协助案主应付其所面对的困难情境或问题 增加案主的一般社会生活功能 增加实现案主的目的及期望的机会与能力 (4)问题处理策略 直接处理程序:集中于案主与社工人员间交互活动的各种治疗技术,强调让案主观察内在与外在的各种因素 支持:有兴趣与同情的倾听 探讨、描述与宣泄 反映性讨论 间接处理程序:针对可能产生改变的资源,以及可以影响人际情境,使环境变为较符合案主的利益。运用直接处理技巧影响案主环境中有关系的重要他人、重要系统及重要环境方面的工作 2.功能模式 (1)于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宾夕法尼亚社会工作学院创立 (2)此模式以兰克的自我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认为人是自己的创造者,个体行为虽然受潜意识、非理性、早期生活经验等因素的重大影响,但主要是由个人意志决定的、个体是其行为的决定着与主宰者,所以个人能借助专业人员与机构的帮助,发挥潜能,解决面临的问题 (3)特点: 认为社会工作的目标在于发展、执行社会服务方案,以满足一些个人通过努力无法满足的需求,增进个人的成长与福利。社会工作机构是使个人与社会利益相互结合的地方,也是社会政策加以实施的场所。 不同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担着各异的社会功能,而这些功能正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转与各个个体良好发展所必不可少的 强调社会工作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进行专门交往的过程中借助专业知识与技能,协助案主发现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本质,以发挥其潜能,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 3、问题解决模式

社会工作实务(朱眉华)

第一章社会实务基础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化思维理念与工作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精神与人生信念。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助人工作,首先是在西方社会萌生的,且多半与西方早期的慈善活动相关。在18世纪中后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平民和无家可归的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平衡被打破,大量的社会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大体上可以把社会工作从萌芽到作为一个专业被正式承认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侧重于社会救助实践活动的社会工作。 英国是遭遇现代社会问题最早的国家之一,1601年英国伊利莎白女王颁布济贫规定,法案正式承认了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第二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侧重于慈善组织活动的社会工作。 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这样的做法弥补了政府推行的济贫活动的不足,同时从更广泛的范围内向失业者、贫民提供帮助,推动了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侧重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第一次将“社会保障”正式写入立法文献,形成了一项国家制度,社会工作此时也更加突出其在救助贫困和弱势群体中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专业之一。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建立和西方国家一系列制度化、职业化社会工作制度的出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流派 马尔科姆佩恩在其著作《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当前比较富有影响的一些社会工作理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心理动力学派 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它是社会工作中第一个有很强解释力的理论,为后来的理论创造了生存环境,它使社会工作特别重视感觉和潜意识因素(重视儿童时期、早期关系、母爱剥夺),而不是事件和想法。很多社会工作常见的概念,如潜意识、洞察、攻击、冲突、焦虑、母子关系等等都来自心理动力理论。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整理

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 其过程结构:把社会工作看做是社会行动,是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他人的活动。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者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和客体。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将自己的意识、目的、对社会工作者行动者的理解带入接收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着这一过程,因此,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为行动主体和客体。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主体及特征:主体是实际社会工作,特点是:1工作人员是政府干部、公务员或工会、共青团、妇联的干部,基本上属于国家行政干部;2他们利用正式的组织架构,按照政策及本部门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3他们的工作以服务工作为主,同时也是管理工作,4它是行政性与半专业性的。 为什么说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在典型的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几乎控制了全部社会资源,同时也承担了全部责任。专业社会福利机构没有发育,社会成员在比较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中生活,其所遇的困难也大多在这种组织体系内解决。在这种体制下,政府依靠其行政体系解决社会成员所遇到的问题,所需服务由相应部门提供,所需资源由政府拨付。有困难的人以一种权利意识工作组织即向政府提出帮助的要求,政府则通过各种正式组织解决这些问题。 其表现:国家的社会成员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福利服务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并由国家拨付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资金。2政府机关、企企事业单位依赖国家的统一政策对有困难的成员提供各种资助。3在提供福利服务和帮助的过程中,行政部门与工会、共青团及妇联等群体团体一起通过行政程序并借助于思想工作对有困难的成员进行帮扶。4这些福利服务及解困工作被当做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而列入工作议程。5执行服务及解困工作任务的是国家干部,他们有本行业的经验,特别是对思想工作的经验,而缺乏社会工作专业训练。 怎样构建符合我国社会工作要求的价值体系:借鉴与创新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批评与继承、综合与发展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和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主要包括社会价值、专业价值、操作守则。社会价值是整个社会大社会所崇尚的基本价值,它们是由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所决定的;社会所崇尚的基本价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在同一个历史时代,不同群体的人对什么是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价值也有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专业价值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尊敬人。专业伦理包括: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对雇主和雇佣组织的伦理责任;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对社会的伦理责任,操作守则是价值理念在各个层面上的应用,表现为社会工作的各种原则和技术。 分析转型时期我国社会提供模式的特点:1不同模式并存,政府通过企事业单位继续承担一定的社会保障责任,通过政策解决重大社会问题,2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3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4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新教伦理(人要为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负责;人性基本上是罪恶的,可以通过一种意志克服;人的主要目的通过艰苦劳动实现物质繁荣;社会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是物质繁荣成为可能的法律和秩序;不成功或越轨的人不应受到帮助,虽然应该做出有限的努力,以便恢复或激发这些失意者为了他们自己更加努力工作);人道主义(实质:反对神学,提倡人学,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愚昧提倡理性;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神道提倡人道。基斯—鲁卡斯的HPU:社会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物质和情感需要;如果人的需要被满足,人就会获得善良、成熟、正义或生产的状态,社会的大部分问题都会被解决;阻碍人获得这种状态的是个人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任何社会最终会达到完美的境界);社会福利观念(从直接的关照扩大到社会化娱乐法律咨询等方面,为人的现实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1调查阶段:关注的是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很少对工作的本质过程与方式进行思考,2精神分析学阶段:采用一定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3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第六章——评估,对工作成效的检验第二节评估的方法与技巧一、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 1.定义基线测量方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成的程度。 2.应用范围基线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 3.操作程序(1)建立基线第一,确定介入的目标,例如,服务对象行为、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指标;第二,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中华考试论坛第三,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2)进入介入期测量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3)分析和比较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作用的过程。(二)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对象的目标是被分解成许多具体的行动和任务的,通过探究服务对象和工作者完成哪些既定的介入任务也能确定介入的影响。方法:运用5个等级尺度来测量任务的完成程度。(0)没有进展(1)很少实现(2)部分实现(3)大体上实现(4)全部实现将每项任务的最后得分加到一起,然后除以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就能确定完成或者介入行动成功的百分比。例如,如果有三个任务要去完成,而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是12(4×3),用得到的总分除去12,再乘100%就是完成任务的百分比。(三)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1.目标核对表在有些情况下,社会工作的目标行为比较难以清楚界定,此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共同协商选择一些目标来指示介入的方向,并将它们罗列出来。在工作介入过程中和介入结束时都用一些等级尺度来衡量介入后的行为,并记录下它们,将介入后的行为与介入前所没有的、介入后才出现的,并讨论这些行为对服务对象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发现介入前后服务对象的行为变化。 2.个人目标尺度测量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千差万别,因此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制定非常个人化的测量尺度来评估他们的改变情况。方法:按照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轻重缓急,制定出几个目标,然后使用一个大家认可的等级尺度,例如5级制,来测量和计算出服务对象实现个人化目标的情况。(四)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1.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做法是由服务对象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包括填写问卷来表达到介入的看法。这是一种评估介入影响的方法,特点是操作简单叠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资源。但这种方法的局限在于,测量比较粗糙,有进服务对象会倾向于对介入给予积极的评价,因此评估有可能不准确。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笔记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一、个案工作 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者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这个定义界定了社会个案工作的性质,指明了个案工作的目标在于增进个人与社会的福利,手段和途径则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助人知识及活动来帮助个人和家庭。2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1)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的概念由埃里克·林德曼和吉拉尔德·卡普兰在20c40y-50y提出,个案工作中危机是指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危机不一定非要是灾难性时间,可以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同时也是有开头结尾的持续性过程,危机是问题与希望的并存。危机与压力不同,危机是短期现象,个人会力图尽快重建以前的和谐,压力的概念则含有长期压迫的感觉,但危机和压力又是有联系的,处于危机的征兆则有可能是人们的抱怨和忧伤。 危机介入术:1.开始阶段—第一次会谈时要收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然后要弄清其最大问题是什

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问题。2.中间阶段—工作者进一步收集资料,扩大对案主的认识,如可以把当前发生的事件与过去生活经历相联系,指出前因后果的关系,以帮助案主改正对问题的认识。3.结束阶段—回顾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如何,提醒案主结束的时候到了,并与案主一同回顾已经取得的进步。 危机介入模式的有关理论:人格理论,自我心理学,观察学习理论 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把引起危机的事件或者原因具体化,清晰化,为危机作出迅速判断,工作者要担当提供信息和建议,需要时可积极并系统化的介入个案的角色。要限定时间,鼓励案主面对未来。(2)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个案工作应该是一种目标集中的活动,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效率和效果,既要考虑如何更有效的帮助案主,又要节约时间和金钱。该模式应用于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这八类。步骤:1.开始接触、探索和协议。 2.阐述目标以及要完成的任务。 3.在快结束时与案主回顾重要的进步并鼓励案主,帮他确定进一步工作领域,从而结束个案工作。 该模式优点: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任务不仅是针对案主也是对于案主有关的系统的;该模式工作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强调案主的优点和优势及他们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将工作者和案主置于同等地位而不是单向由案主向工作者倾诉。 该模式要求的能力:倾听、抓住问题核心、达成协议、沟通与回应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