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

篇一:中秋节的传说.来历.习俗

中秋节的传说.来历.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 :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和宋吴自牧>也有观潮记载.

中秋节的传说:

1.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胜的月宫之谜.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文本.早期的记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是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要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了仙,却被罚变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宫捣不死之药.后来这个故事逐渐演化出许多优美婉转的新情节,如相传远古时候

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一气射下九个太阳,人们因此得以安居乐业.不料,被射落的九个太阳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恼怒地将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入凡间.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长生不老药送给他.后来心术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众外出狩猎之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当机立断将药一口吞下.随后,嫦娥就轻飘飘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后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

妻子.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有些地方传说中秋节就是这样形成的.

2.吴刚伐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倒.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天界后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一说他学仙不够专心,天帝为锤炼他的心志,罚他砍桂树,并允诺如果砍倒,即可成仙.于是吴刚便在清冷的月宫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砍下去.

3.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原是道教掌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服用这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代文人写诗作词,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

有关中秋节古诗词

古诗词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yīlúnmǎnzhǎngbànyúnqúhàop?dāngkōngshēngyúnjiān_iānlàijìwúshēngzhōngqi ūtáng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_īngch?àngguāngcǎifēnglùyīngshǔtuìjìngqiūch?ngwàntiānjiāngjīnyībiàn_ǐhuányíngtánglíngchánǐyuēt?ng_i?shǒugangdàiyính?chadǐqīngjiǎotùkōng yāomá_iū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zhu?

篇二: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我国农历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中,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更圆.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说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篇三: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吃什么

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吃什么

_年中秋佳节即将到来,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及中秋节的传说等你知道和了解多少呢?这里就为大家整理和准备了有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及中秋节的传说等方面内容.

中秋节吃什么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可见中秋节当然吃月饼了.

但是根据各地的习俗不同,吃的东西也五花八门.有吃栗子,吃田螺,吃山芋,吃柚子,吃鸭子,吃南瓜,饮桂花酒,食藕盒子,吃中秋蟹等.但是此次中秋节,据我了解湖南安陵书院举行的中秋节赏月活动很有特色,光吃的就能使你养生归原,名菜如下:临武鸭.东江鱼.洞庭湖大闸蟹.桂阳坛子肉.马田豆腐.永兴香螺.槟榔芋头.沅陵板栗等.

吃月饼〝中秋佳节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每当风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际,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

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品味

家的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

吃南瓜江南各地过中秋节,有钱人家吃月饼,穷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风俗.〝八月半吃南瓜〞的风俗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脚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两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黄花姑娘就把瓜子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这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吃田螺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吃芋头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饮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

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也是相当久远.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 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通常在农历8月15日举行,在中国及周边许多亚洲国家都有庆祝活动。中秋 节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节,古人认为每年的这一天,月亮最圆,团圆感最强,所以要举行团圆活动并祭拜月神,祈求平安和家庭幸福。 中秋节有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下面我将介绍几种最受 欢迎的习俗。 1. 赏月 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就是赏月。人们会在清晰 的夜空下欣赏浑圆的月亮,赏月时通常听诗歌、吃月饼、品茶,或者打鼓、唱歌,一起度过美好的夜晚。而中国民间的“月老”,就是传说中负责安排月下姻缘的神灵,所以有些人会在中秋节赏月之余,还会来到月老庙,集体祈求一段美好的缘分。 2. 吃月饼 中秋节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是月饼。月饼是用糯米粉或 面粉做成的圆形糕点,内馅有蛋黄、红豆、橙汁和莲蓉等,口感甜美。吃月饼的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出现是在汉朝,当时的月饼是在“祭月”的时候献给月神的。从那时起,月饼便一直作为中秋节的重要食品被人们珍视。 3. 点灯笼 在中秋节,许多人会点亮彩色的灯笼。灯笼是一种传统 的中式装饰品,它的形状、颜色、图案等各不相同,但都散发

着独特的风味和文化气息。据传,在古代每到中秋节,人们会悬挂各色灯笼,以示庆祝。如今,灯笼已经成为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象征之一。 4. 猜灯谜 猜灯谜也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在猜灯谜的游戏中,人们会在灯笼下挂上谜语,然后猜测其答案,谜底通常与中秋节、团圆、爱情等主题相关。猜谜活动一直以来都吸引着许多人的参与,具有娱乐性和教育意义。 5. 传统舞蹈 中秋佳节,许多人还会表演传统舞蹈,如“广场舞”。这种舞蹈形式是在广场上跳舞,音乐风格多样,通常以团结、健康、积极的气氛为主题。许多人特别喜爱在中秋节前后跳这种舞蹈,以增加节日气氛和身体健康。 总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其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反映了中国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方式。而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传统活动也是促进人们团圆和社交的有效方式。

中国中秋节传统礼仪习俗

中国中秋节传统礼仪习俗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国中秋节传统礼仪习俗,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中秋节传统礼仪习俗 (一):赏月 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二):赏月吃月饼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电信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厦门海沧大桥旅游区(AAAA)建设了厦门博饼民俗园。 (三):赏月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四):赏月烧塔 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五):赏月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历朝历代的中秋礼仪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历来的说法,皆把嫦娥、玉兔、元末起义之事纳入其中。其实,中秋节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自上古时代即有的敬月信仰,以及流传几千年的祭月之风。中秋节本质上是“华夏祭月之节”,那里有先民天地人和的哲思,也有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信仰。 汉民族的祭祀文化,表达的是“敬天、礼地、爱人”这三种基本情感指向,所崇拜的是天神、地祗、人鬼三种类型的神明。天神之中,按等级分为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和列星三等,太阳和月亮就是华夏先民最崇拜的自然神之一。 远古时代的日月崇拜之俗已遥远难考,但是,《周礼》等文献中已确定无疑地证明,其时对日月的崇拜已发展至宏大而正规的天子的日月祭祀。《周礼·典瑞》:“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礼记·祭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国语·周语》:“古者先王即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尊君”。 为什么天子要祭天地日月?郑玄曰:“王朝日者,示有所尊,训人事君也。王者父天而母地,兄日而姊月,故常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况人得不事耶。”帝王自命昊天上帝之子,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日为兄以月为姊,天子祭天地日月,既是敬畏、祈求护佑,也是向天下臣民示范“孝悌”之义,即祭天地以示孝,祭日月以示悌。

中秋节习俗15篇

中秋节习俗15篇 中秋之日家家团聚,妇女一般在中秋节中午回娘家,晚上回婆家,团团聚圆。故中秋又称“团聚节”。 ●食俗 除月饼外,餐桌上常有牛肉炒茭瓜、芋头炖牛肉、鸭子、菱藕等。农村有食芋头者,将剥芋头皮称为剥鬼皮,寓意辟邪消灾。此风俗在南中国地区广泛流行。 ●拜月 旧时,长沙有拜月风俗。不过遵从“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俗规。拜月时,陈瓜果等食物于庭院,祈拜月亮。未婚少女则摆鲜果拜月,祈获佳偶。 ●提节 俗谚云;“八月桂花香,家家接姑娘”,娘家中秋将已嫁姑娘接回家过节,午后归家,出嫁女向娘家馈赠月饼、菱藕等物。亲友间亦互馈月饼、瓜果,俗呼提节。 ●偷南瓜送子 中秋之夜,乡土长沙亦流行“偷南瓜送子”,即将所偷南瓜放在久婚不育夫妇床上,而南瓜瓜内多子,俗信以为可使生子。有的还说吃偷来的南瓜“可治腰痛”。一些人家有意摆出南瓜让小孩来偷,还摆上油灯,以点缀瓜棚豆架之下节日气氛。 中秋节风俗2 “今日是什么日子?”刚一回到家,妈妈就连忙问我。我不解

地说:“八月十五,中秋呀!怎么了吗妈妈?”“哎呀,我就记得似乎是过节!可是我遗忘买月饼了!”妈妈懊恼地皱了皱眉。我听了妈*的话,立刻明白了,原来是我这个忘性极大的妈妈把今日这个重要的节日给遗忘了。 中秋节由来的传奇有许多种,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不过我最喜爱的是嫦娥跟后羿的神话故事。这么重要的团聚佳节妈妈竟然也能遗忘,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我想起来啦,今日我买了饺子皮跟鲜肉、香菇,还有你最爱吃的马蹄跟虾!我们干脆包饺子吧!”妈妈兴奋地说。包饺子?我怀疑地看着妈妈。妈妈得意的告知我:“饺子表示了一家人团团聚圆。饺子中的肉馅就代表了我们,用饺子皮来包饺子就代表吧我们和起来——团聚起来!”哦,原来这样,我恍然大悟,对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中秋节风俗3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风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风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进展,也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节的风俗许多,形式也各不相同,全国各地也有不同,但

中秋节的习俗和风俗

中秋节的习俗和风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中最重要最热闹 的节日之一。它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这个时候恰逢秋天的满月。中秋节有着浓厚的民俗色彩和丰富多样的习俗,这些习俗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家庭团圆的美好愿望。 1. 月饼: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当属月饼。月饼是一种圆形糕点,有各种口味和馅料,最经典的是传统的莲蓉、豆沙和五仁口味。人们 在中秋节时会互赠月饼,以表达亲情、友情和感恩之情。此外,还有 一种习俗是赏月时品尝月饼,和家人朋友围坐在一起,分享月光和美味。 2. 赏月:中秋节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是赏月。在这个晴朗的夜晚,人 们会提前准备好月饼、瓜果和茶水,然后一家人或者好友一起前往户外,寻找安静明亮的地方赏月。与此同时,人们还会聆听着月亮传来 的神话传说和诗词,享受着宁静和思考的时刻。 3. 点灯笼:点亮灯笼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会在庭院、 街道、广场等地方挂上五颜六色的灯笼,增添节日气氛。灯笼可以是 传统的花灯,也可以是现代创意的造型,如动物、花卉等。灯笼温柔 的光亮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4. 赛月饼:在中秋节期间,一些地方还会举办赛月饼的活动。参与 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如猜灯谜、抛骰子等来获得月饼,增加了节日 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这个活动成为了人们交流和欢笑的场合,也是中 秋节的一个特色文化活动。

5. 传统舞蹈:许多地方都会在中秋节期间举行传统舞蹈表演。这些舞蹈有的是由专业舞蹈团队表演,有的是群众自发组织的舞蹈活动。舞蹈的形式多样,有扇子舞、踩高跷舞、葫芦丝舞等等。人们身着传统的节日服饰,载歌载舞,展示着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6. 传统乐器演奏:中秋节还有一项受欢迎的活动就是传统乐器的演奏。例如二胡、琵琶、古筝等乐器,人们会在庭院或公园中奏响旋律悠扬的音乐。乐器演奏不仅增加了节日的音乐氛围,也使人们在欣赏月亮的同时,品味着传统音乐的美妙。 中秋节的习俗和风俗丰富多彩,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无论是品尝月饼、赏月、点亮灯笼,还是参与舞蹈表演和乐器演奏,这些活动都凝聚了人们对团圆、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也是人们传递情感、强化亲情友情的重要时刻。无论身处何地,中秋节都是一次令人期待和难忘的节日盛宴。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下面小编要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欢迎阅读! 一、赏月(玩月): 文人月下吟诗对诗,赏月,喝酒,聊天。民间月下踏歌,月下歌舞、月下。 二、荡秋千,喝酒: 月下男男或女女结伴出走,又叫“踏月(采月,滨江采月)”在月下踏歌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喝酒在月下吟诗 三、赏桂: 桂树下赏月,吟诗,喝酒 四、拜月: 妇女拜月。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拜月亭》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拜月全家拜还是只有妇女拜。《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五、拜月老: 求爱情,求偶,爱情如月满。

六、吉祥物兔爷(兔君): 在老北京,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都有拜兔爷的习惯。兔形玩具,穿人的衣服。或用泥,或用面做。《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七、焚香: 焚以桂花香。妇女用桂花油,桂花香粉。 八、团圆节: 夫妻和美。祭祖祭祀。何家团圆饭,赏月。 九、月宫符: 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十、拜新月: 唐代流行每当新月初生,妇女们便在深夜拜祷,希望自己青春永存,韶华常驻。“此只能妇女拜,团扇,又叫月扇 十一、中秋互赠铜镜: 既然中秋节也是铜镜的节日,铜镜之上出现中秋题材的月神形象纹饰也就变得十分流行,其中最重要的形象是蟾蜍、玉兔和嫦娥。 中秋赏月已是大众习俗,而秋夜赏镜,知之者不多。但凡知晓者,从见它的第一眼起,便会渐渐迷恋上渗透着亘古的气息的、如月光般明亮的铜镜。 相耀生辉的明月与铜镜渊源始于盛唐时期,每到丹桂飘香的季节,铸镜师的当务之急便为铸造“双秋”镜——千秋镜、中秋镜,以供佳节之用。 在中秋题材的若干个铜镜品类中,无论是双鸾瑞兽花鸟镜、双鹊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月光诞、月夕等,节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习俗,欢迎阅读。中秋节的习俗1 兴化在中秋节前十天就有节日气氛,已结婚的女子要备办礼物为父亲“佐秋”或称“做秋”。秋字寓千秋之意,即祝愿父亲长寿。说起做秋还有点讲究,刚出嫁的女儿头一年为父亲“佐秋”,要备一套衣裤、鞋袜帽子、带猪蹄的猪脚肉、公鸡、酒和兴化米粉等,用漆盘子盛着。这种盘子状似圆盒子,有盖,以细篾条编织,再油漆彩绘,相当精致,通常十个为一挑,每边各五个,大小依次相叠,用红绳子结成的网兜套住就可以挑起来,将礼物盛好后挑着送到娘家。 此后只要父亲健在,女儿即使是当了祖母也要为父亲佐秋。不过备办礼物不必像第一次那样丰盛,一般用一对精致的漆花篮装些礼物送去即可。不论礼物丰盛与否,兴化米粉是必不可少的。农历八月初,每逢双日,特别是初八、初十、十二日,在路上随时可以看到穿红衣服的妇女挑着担子回娘家,来来往往,好不热闹,那多是为其父做秋的。 中秋节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用猪肉,海蛏或虾仁、鸡蛋、香菇等炒兴化米粉作为节日餐。在农家,人们吃过节日餐,大多搬出凳子坐在晒谷场上“等月华”,或称“待月华”。传说月中的玉免一年不分昼夜在桂花树下捣药,到中秋晚上将捣成的药即“月华”投向人间,谁得到吃了会成仙,即使不成仙也能长寿。小孩子们希望得到“月华”,天真地伴随大人们在月下守候,大人们倒也并非都在等待奇迹出现,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农忙之后,借此良宵在月下打着扇子边聊天边赏月!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欢迎大家收藏和阅读。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赏月 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烧塔 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吃南瓜是江南各地过中秋节的食俗。传说很久以前,南山脚住着一户穷苦人家,有一个女儿,名叫黄花。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病在床上,奄奄一息。八月十五那天,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香喷喷、甜滋滋,二老吃了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黄花姑娘就把瓜子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食田螺 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吃芋头 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饮桂花酒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习俗 祭月(拜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1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它的形式与意义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并有相关的祭祀的记载。在民间,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加之相关诗词的作用,中秋节更逐渐为人们重视。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关注,中秋节也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中国城乡各地,乃至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侨胞,中秋节这天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民间谚语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中秋节还有吃芋头的习俗。节日这天家家户户烹煮一锅蕃薯芋头,供家人食用。据说是感谢土地公公赐给穷人蕃薯芋头以解困之恩德。还有把吃芋头同元末汉人推翻元朝暴政联系起来。"芋艿"和"遇难"的谐音,吃芋艿不忘国家和民族的危难。 中秋游乐。在江南一带,因为江河湖泊纵横交错,"夜半湖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河亭。也是美事一桩。 中秋节习俗2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15篇) 中秋节的习俗1 一、广东 潮汕中秋美食品种颇多,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糕饼类,潮汕各地月饼,甜的、咸的、荤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还有面饼、软糕、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为潮人送亲戚之佳品,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二是潮地中秋节季,天高气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时,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橄榄、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类美食;三是农产的芋头、南瓜,潮人用其制作芋泥、瓜浆也是潮人喜欢的。芋头、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二、浙江 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并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莼菜又称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三、四川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吃麻饼、蜜饼等,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杀鸭子。在川西地区,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肥瘦适宜。师傅选当年生的仔鸭,宰杀后褪尽羽毛,开膛取出内脏,洗净后,去翅尖、鸭脚,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捞出抹干水分,置熏炉中,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食时改刀装盘,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郁的烟熏鸭即成。 四、江苏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则必食桂花鸭一小糖芋

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又叫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在江苏东台一带,每逢中秋节,则以藕横断为饼,包以碎肉,敷以小麦屑,入油锅炸熟,谓之藕饼,俗称“荷花”,寓意和睦团圆。 五、陕西 陕西西安一带,每到中秋节,当地每家做馍,全家共吃一馍,称“团圆馍”。馍有顶、底两层,中间加芝麻。馍上层用大碗拓一个圆圈,象征中秋之夜,圆中刻“石头”一块,上站一个吃蟠桃的“小猴子”。馍在锅里烙熟后,切成尖牙状,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则留下一牙。出嫁的姑娘,娘家则送馍上门,以示全家团圆不忘。 中秋佳节,陕西人不论贫富,必食西瓜,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它作为解暑良品,性寒凉,糖多,能清热泻火,具有宽中下气、利尿、治血痢、解酒毒的功效。在中秋月圆之时,一边乘凉赏月,一边吃着解暑的西瓜,凉意宜人,更增一家团聚的天伦之乐。而且,吃月饼之余吃上块西瓜,清热解腻。久而久之,吃西瓜成为了陕西人过中秋的习惯,所以当今陕西人中秋都会吃西瓜。而西瓜切成莲花状,只是为了配合中秋的节日气氛,增加喜庆吉祥。 六、山西 山西三晋的月牙月饼。山西月饼多以油和面,馅子有红枣、核桃、豆类、柿子、果脯、红糖等种类。其中,繁峙县有一种特殊的球形月饼,是当地农家的独特创造。一般农家打月饼时,还专门为孩子们打制一些兔形小月饼,希望他们将来能够“蟾宫折桂”,步入仕途。 七、北京 老北京的传统月饼有自来红、自来白和提浆月饼。提浆月饼是指月饼皮面的一种制作方法,说通俗点“提浆”就是熬糖浆,另外在皮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回民购买时,就把大油换成黄油。这种月饼的特点是皮酥、馅香,“老北京”中秋特爱吃。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北京尤其讲究品尝醉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