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秋节的时间和习俗

中秋节的时间和习俗

中秋节的时间和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庆祝。中

秋节也被称为月圆节,它象征着团圆和丰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中国人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一、时间安排

中秋节通常在公历的九月份左右,因为农历的日期会有所浮动。根

据农历,中秋节被定为农历八月十五。这天的夜晚,月亮会特别明亮,人们就会聚集在一起观赏它。不过,为了方便庆祝和活动,人们通常

会将中秋节定在公历的九月份。

二、赏月习俗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中国人认为中秋月是一年中最圆

最明亮的,因此在这个夜晚,人们会特别兴致勃勃地欣赏和赞美月亮。赏月的时候,家人和朋友会聚集在一起,在室外或者阳台上摆放小桌椅,用茶水、水果和月饼来款待客人。有时候,人们会点亮蜡烛或者

放放烟花来增加节日的气氛。赏月期间,人们也会念诗吟唱,或者分

享中秋节的故事和传说。

三、月饼食用习俗

中秋节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月饼。月饼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糕点,有

各种不同的馅料和口味,如豆沙、莲蓉、五仁等。每年的中秋节,人

们都会购买或者自制月饼,作为赏月时的主要食物。同时,月饼也是

人们互相馈赠的礼物,通过赠送月饼,人们表达对亲人、朋友和商业

伙伴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四、家庭团聚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放假回家,和家人团聚,共同庆祝。一家人会一起准备晚餐,享受美食和赏

月的时刻。家庭团聚也意味着一同分享和传承中秋节的习俗和传统。

对于那些身处异地的家人,人们也会通过电话或者视频通话来分享节

日的喜悦和祝福。

五、其他习俗

除了赏月和食用月饼外,中秋节还有其他一些特别的习俗和活动。

例如,一些地方会举办舞龙灯表演,人们穿着传统的服饰,载歌载舞,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丽与魅力。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传统的中秋晚会,有歌唱和舞蹈表演,人们可以一同庆祝和享受节日的快乐。

六、中秋节的寓意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丰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的团聚和亲情

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中秋节时,人们通过赏月和共进晚餐来表达对

家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同时,丰收也象征着人们过去一年

的劳动成果,因此中秋节也是一个感恩的时刻。

总之,中秋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它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丰

富多样的习俗传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相聚一堂,赏月、品

尝月饼,分享团圆和丰收的喜悦。中秋节不仅是一个欢乐的节日,也

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无论身处何地,中秋节都会让人们感到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是一个让人们放松心情、放下繁忙生活的时刻。

中秋节的习俗和来历

中秋节的习俗和来历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和来历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和来历【1】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和来历【2】

中秋节由来及习俗介绍

中秋节由来及习俗介绍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 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 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 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 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 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发展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 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6]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 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 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 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 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 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由来之一:“嫦娥奔月”说,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记载:“昔日嫦娥一西王母的不死药以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人们对嫦娥寄以同情,说她登上了天帝的后庭,十分寂寞。所以在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日夜的赏月改称为祭月,期盼嫦娥人间。 中秋节的由来之二:“时令节气”说,近人考证,“中秋”一词,始见于春秋末年《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1、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2、吃月饼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3、祭月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

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5、观潮 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中秋节的传说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

我国主要传统节日习俗

我国主要传统节日习俗 【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中秋节的时间和习俗

中秋节的时间和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庆祝。中 秋节也被称为月圆节,它象征着团圆和丰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中国人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一、时间安排 中秋节通常在公历的九月份左右,因为农历的日期会有所浮动。根 据农历,中秋节被定为农历八月十五。这天的夜晚,月亮会特别明亮,人们就会聚集在一起观赏它。不过,为了方便庆祝和活动,人们通常 会将中秋节定在公历的九月份。 二、赏月习俗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中国人认为中秋月是一年中最圆 最明亮的,因此在这个夜晚,人们会特别兴致勃勃地欣赏和赞美月亮。赏月的时候,家人和朋友会聚集在一起,在室外或者阳台上摆放小桌椅,用茶水、水果和月饼来款待客人。有时候,人们会点亮蜡烛或者 放放烟花来增加节日的气氛。赏月期间,人们也会念诗吟唱,或者分 享中秋节的故事和传说。 三、月饼食用习俗 中秋节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月饼。月饼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糕点,有 各种不同的馅料和口味,如豆沙、莲蓉、五仁等。每年的中秋节,人 们都会购买或者自制月饼,作为赏月时的主要食物。同时,月饼也是

人们互相馈赠的礼物,通过赠送月饼,人们表达对亲人、朋友和商业 伙伴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四、家庭团聚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放假回家,和家人团聚,共同庆祝。一家人会一起准备晚餐,享受美食和赏 月的时刻。家庭团聚也意味着一同分享和传承中秋节的习俗和传统。 对于那些身处异地的家人,人们也会通过电话或者视频通话来分享节 日的喜悦和祝福。 五、其他习俗 除了赏月和食用月饼外,中秋节还有其他一些特别的习俗和活动。 例如,一些地方会举办舞龙灯表演,人们穿着传统的服饰,载歌载舞,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丽与魅力。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传统的中秋晚会,有歌唱和舞蹈表演,人们可以一同庆祝和享受节日的快乐。 六、中秋节的寓意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丰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的团聚和亲情 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中秋节时,人们通过赏月和共进晚餐来表达对 家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同时,丰收也象征着人们过去一年 的劳动成果,因此中秋节也是一个感恩的时刻。 总之,中秋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它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丰 富多样的习俗传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相聚一堂,赏月、品 尝月饼,分享团圆和丰收的喜悦。中秋节不仅是一个欢乐的节日,也

中秋节的知识点整理

中秋节的知识点整理 1. 什么是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追月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通常是阳历九月中旬至十月中旬之间。中秋节被认为是家庭团聚、感恩丰收、祈福等的象征,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秋节的起源与传说 中秋节的起源有多个传说。其中一种传说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使得人间极度干旱,后来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为人间带来了农耕的希望。为了感谢后羿,王母娘娘赐给他仙药,但后羿的妻子嫦娥被别有用心的人偷走了仙药。嫦娥不得已吞下了仙药,飞上了月亮。每年的中秋之夜,人们就可以看到嫦娥在月亮上。 3.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中秋节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其中最重要的是赏月。人们在这一天会提前准备好水果、月饼等食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分享团圆的喜悦。此外,人们还会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如舞龙舞狮、民俗游戏等,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4. 中秋节的主要食品 中秋节的主要食品是月饼。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外皮多为酥皮或糯米皮,内馅有多种口味,如莲蓉、豆沙、五仁等。除了月饼,人们还会食用柚子、石榴、

苹果等水果,寓意着团圆和丰收。 5. 中秋节的象征意义 中秋节具有丰收、团圆和祈福的象征意义。丰收意味着年年有余,寓意着来年的生活会更加富裕。团圆代表着家人团聚,传递着亲情和友情。而祈福则是希望来年平安、健康和幸福。 6. 中秋节的其他活动 除了赏月和品尝月饼,中秋节还有一些其他的活动。例如,人们会在中秋节期间放一种叫做“孔明灯”的小型热气球,寓意着祈福和托福。此外,还有一项传统游戏叫做“猜灯谜”,人们会在灯笼上贴上谜语,其他人猜谜语的答案,增加了节日的乐趣。 总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庆祝于农历八月十五。它有丰富的起源传说和传统习俗,包括赏月、品尝月饼、举办文艺表演等。中秋节的象征意义是丰收、团圆和祈福。无论是家人团聚还是庆祝丰收,中秋节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人们通过各种活动和食物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中秋节的节日介绍

中秋节的节日介绍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又称为月圆节、团圆节、月亮节、仲秋节等。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和民俗节日之一。以下是对中秋节的整体介绍,包括源起、习俗、故事等方面。 一、源起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商朝时期,当时的人们崇拜月亮,认为月亮是神灵的象征,具有神秘的力量。可以说,中秋节最初源于对自然环境的敬仰和对社会团结的渴求。在农历8月15日的时候,月亮进入一年中最圆的时刻,为了感谢上天的恩赐,人们开始庆祝并安排聚会活动。 二、传统习俗 1.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传统的食品,代表着团圆与美好 的祝愿。有很多种不同的月饼口味,有豆沙馅、蛋黄馅、五仁馅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作方式和特色。 2.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传统活动就是赏月,人们在这一 天都会翘首期盼着晚上的到来。到了八九点钟左右,人们就会烧一些升起烟花,然后一起欣赏月亮。花灯、灯笼、烛光和篝火都是赏月配套的灯饰。

3.猜谜:猜灯谜和猜谜语是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大 家把一些用红色或七彩卡片写的谜语挂在树上或者贴在墙上。然后大家会聚集在这里猜迷题,通过猜谜解谜来加强互动。 4.祭月:人们也会在中秋节的晚上祭月,烧香、给月亮敬酒,表达对月亮精神家园的感激和祈愿,多用来祈求好运、平安、幸福、福寿等吉祥的愿望。 5.嫦娥奔月:中秋节还有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传说,就是 有一个叫嫦娥的美丽女神,她在中秋节的夜晚从天上飞了下来,拥抱着一只玉兔,在月亮上生活。这个故事代表了对中国传统神话和神秘叙事的崇尚和追求。 三、故事传说 1.嫦娥奔月: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嫦娥是海中仙女,她拥有一剂仙丹,吃下去后能够飞升上天,成仙成神。她的丈夫姜子牙为了防止世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放在了家里的某个地方。但是一个叫做福神的下人有心窥视,想要偷吃夫人的仙丹,他就从禁地潜入姜家,找寻仙丹。最终他偷偷打开箱子,却不小心将仙丹碰落,碎成了若干块。姜子牙知道后,很生气,情急之下只得将若干块仙丹都塞入自己嘴里,最终没有成仙变成了一个半神半仙。而嫦娥因为善良、聪明并且非常爱丈夫,便偷偷地购买了仙丹的一部分。她飞上了月球,成为嫦娥仙女,永远生活在月亮上。 2.吴刚伐桂:相传,在很久以前,阴阳家的创始人伏羲师 傅赠送给吴刚三道饮食禁令,并指示吴刚怎样才能得到长生不老。但是吴刚没有按照伏羲的指示行事,最终被禁锢在月亮上,

中秋节是每年几月几日

中秋节是每年几月几日 中秋节是每年几月几日 中秋节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现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习俗 习俗一赏月 最早起源于周代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习俗二吃月饼 最早起源于宋代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至少在宋代就有了。苏东坡有诗可证,“小饼如嚼

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饼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做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当时的节物重在尝新,如尝石榴、枣、栗、橘、葡萄等时新水果,饮新酒等,有“秋尝”的意味。 习俗三: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除此之外,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时节会开什么花 桂花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绣球花 绣球花,其形百花成朵、团扶如球;其花花大色艳,花色有蓝色、白色、紫红、粉红、桃红等色。另外,绣球花又名八仙花、紫阳花、七变化、洋绣球、粉团花。 百合 在中国百合具有百年好合美好家庭、伟大的爱之含意,有深深祝福的意义。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每年8月15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的中秋是一年四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秀三个部分,因此中秋也称仲秋。8月15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月亮更圆满,更光明,所以又叫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视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又叫团聚节。 在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风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师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孟良录》中,那是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食品。后来人们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聚的象征。 听着妈妈所说的我禁不住想起一首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是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与生风归去,有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时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有阴情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2 中秋节风俗 1、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

“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赞扬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2、赏月 赏月来源于祭月,严厉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风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玩耍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风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肯定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聚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节时间及风俗活动安排方案

中秋节时间及风俗活动安排方案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大节日之一,其时间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因此又被称为“八月十五节”、“月夕”等。中国人有 一个传统的习俗,那就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赏月、猜灯谜、吃月饼、赏花灯等等。本文将就中秋节的时间及风俗活动安排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中秋节时间 中秋节的时间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因此公历时间每年都不同。在公元2021年,中秋节的时间为9月21日,因而会在这一天前后进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给予放假,并放三天假期,特别是宣传国庆节的节骨眼,对于部分员工,多数人因菜单繁重的工作,高峰时段的加班等问题影响家庭团聚,因此中秋节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适宜家庭聚会的节日。 二、中秋节风俗活动安排 1. 一起品尝元宵 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就是赏月、吃月饼、品尝元宵。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很多人喜欢和家人一起品尝元宵。元宵是中秋节的一种传统食品,大多数地区的元宵都有柔软、甜香和色彩鲜艳的特点。在品尝元宵时,大家还可以互相猜谜语,增强互动性。

2. 参观中秋节的花灯 很多地方都会在中秋节期间举办花灯游园会。在这个时候,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参观各种各样的花灯,还能够欣赏到五颜六色、神奇莫测的舞狮舞龙。在参观完花灯之后,家庭成员还可以一起田间悠闲地漫步,慢慢地品味这个传统文化节日里的诸多精彩。 3. 组织健康、勤俭、有益的旅游 中秋节是一个适合家庭旅游的节日,家人可以去寺庙祈求祥和、去公园赏月、去山里看秋景、去海边嬉戏,去各种有益的地方游玩,感受独具特色的节日氛围。 4. 看中秋节的盛世古装展 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许多博物馆、艺术展馆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盛世古装展。这些展览往往将历史和传统的古装呈现出来,让人们深刻地了解铁锅钉子、青花瓷、龙凤纹、披风等等,看到一部美好的历史,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感悟。 5. 自己动手DIY 在家中或是宾馆里,孩子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精美的中秋节礼品,如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捏制糖人、烤制月饼等等,这不仅能够加强家庭互动,同时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制作娴熟的能力。 6. 给家人和朋友送中秋祝福

中秋节的时间和习俗

中秋节的时间和习俗 众所周知,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你知道中秋节的时间和习俗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时间和习俗,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的时间 2021年中秋在2021年9月21日 中秋节,自唐代以来已经逐渐发展成了最受关注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在人们心中也就意味着团圆美好。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的习俗 1、赏桂花 桂花有“九里香”之誉,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传统名贵花木。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及其果实视为“天降灵实”,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因此人们称誉好的儿孙为“桂子兰孙”;把“进士及第”或考上了状元,称之为“蟾宫折桂”;把月宫称为“桂宫”,以“桂魄”比喻月亮。而且,我国劳动人民还以桂花和月亮为题材,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神话故事,世代相传,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嫦娥奔月,吴刚捧出桂花酒”的神话故事,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在中秋节赏桂花更是别有滋味,因为桂花寄托着人们对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赞美。 2、饮桂花酒 在古代,中秋之夜还有喝桂花酒的习俗。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

“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3、吃月饼。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北方特色介绍 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传统与习俗

一、中秋节的由来 今年的9月19日,即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佳节.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1]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至于中秋节何时固定有八月十五日,根据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二、中秋节的传统活动 祭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

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赏月 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盛,也有祭月的仪式。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中秋节之夜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明清时期,民间还有在中秋之夜燃灯的习俗.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