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药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农药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农药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农药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https://www.sodocs.net/doc/697208790.html,

缓释剂

几种重要的缓释剂 缓释剂种类繁多,这里仅介绍几种比较成熟的缓释剂剂型及其产品。 (一)微胶囊剂 1.微胶囊剂的组成微胶囊剂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原药分散成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的微粒,然后用高分子化合物包裹和固定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包覆强度的微囊,通过囊皮的半透膜性能或开裂特性控制原药释放。微胶囊剂由囊核(有效成分及溶剂)和囊皮组成。囊核是微胶囊剂的活性组分,通常是单一或混合的液体、固体及各种分散体系。囊皮是影响微胶囊剂性能的关键,是各种高分子化合物,对这种高分子化合物的要求是黏着力强;不与囊核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成囊后的囊皮有坚韧性、渗透性和稳定性;有着色、调整修饰的灵活性。另外还要考虑到产品的强度及囊核的释放速度等因素。囊皮常用的高分子化合物有聚酰胺、聚脲、聚酯、纤维素和胶类。 微胶囊剂主要通过渗透扩散和囊皮破裂两种机理释放活性组分,对杀菌剂、除草剂以前者为主,杀虫剂以后者为主。破裂的方式主要有踩踏或咀嚼。 微胶囊剂的药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胶囊剂的强度,也就是说,微胶囊剂的粒径(D)和壁厚(T)影响农药的持效作用。一般来说,D太大或T太小,微胶囊剂在短时间内大量破裂,将造成活性组分的浪费,并缩短持效期;反之,则持效期延长。参数D/T越大,微胶囊剂越易被踏破,其持效期越短;D/T太小,则活性组分释放量太少,难以发挥有效作用。D/T的最佳值取决于害虫的类型和数量。因囊皮材料不同,D/T的最佳值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2、微胶囊的制造方法 制造微胶囊剂可采用物理法(锅式涂层法、空气悬浮涂层法、喷雾干燥涂层法、静电定向沉积法及多孔离心挤压法)、物理化学法(相分离法、液中干燥法、融解分散冷却法及内包物交换法)和化学法(界面聚合法、凝聚相分离法、飞行中成囊法、原位聚合法及液中包覆法)。不同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微胶囊剂粒径不一样(表11-4)。微胶囊剂较为合适的粒径是小于800μm,通常使用的微胶囊剂粒径为5~400μm。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多的制造方法是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和凝聚相分离法。 表11-4 微胶囊剂粒径与制造方法的关系 制造方法粒径范围(μm) 囊核为固体或液体 凝聚(相分离) 界面聚合 喷雾干燥 离心挤压 静电沉降 囊核为固体 转盘式包裹 空气悬浮 2~l 200 2~2 000 6~600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 人类的日常生活,各类生产活动,多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表面活性剂科学不断发展,迄今方兴未艾,表面活性剂已经深入到生命起源以及膜材料、纳米材料、对映体选择性的反应等各个领域中,设计新的有特殊用途和应用价值的表面活性分子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功能型表面活型剂与附加的官能基团的性质和位置有密切关系, 对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修饰会导致其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单位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一般常言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而讲的,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像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性质,广泛应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黏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因此,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甲基)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等。两性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类共聚物等。阳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烯烃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亚乙基多胺与表氯醇共聚季铵盐、淀粉或纤维素高取代度季铵盐、多聚季铵盐、聚多羧基季铵盐等。 开发低廉、无毒、无污染和一剂多效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将是今后高分子表面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对农药的作用--表活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对农药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可将无法直接使用的农药原药制成可以使用的农药制剂。它作为一种农药助剂应用在农药上,不但可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还可减小农药的用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并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效益。但由于农药是一类具有极强生物活性的特殊化学品,其防治对象、保护对象和环境条件又十分复杂,农药中的表面活性剂除须按原药的性质、特点选择配制外,还需考虑表面活性剂本身对靶标生物产生的影响。 1、增溶剂 利用表面活性剂的胶团作用,使用难溶性原药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这就是增溶作用。HLB=15-18的表面活性剂可作增溶剂用,但只有当增溶剂的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时才呈现增溶作用。此时,难溶药物被增溶剂的亲油基包藏或吸附在胶不内部,增溶剂的亲水基在水中,于是非极性的药物可溶于水中。 2、分散剂 分散剂能阻碍或防止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聚集,并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均匀分散。分散剂吸附于油-水界面或固体粒子表面,在粒子周围形成电荷或空间位阻势垒,有助于防止农药粒子在调剂和储藏期间再度聚集。用作分散剂的一般是具有多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萘磺酸盐和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钠盐、木质素磺酸盐等。 而高分子分散剂(如聚羧酸酯钠盐)在制备水悬剂时,因其具有吸附性能及使已分散的粒子带电荷并具有较大的空间势垒等特性而显得尤为重要。 3、润湿剂 大多数有机合成原药是硫水性的,需兑水使用。以水为基质的制剂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都需要加入润湿剂。用作润湿剂的主要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硫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等)和非离子型(如平平加、农乳100#、农乳600#、吐温、山梨醇聚氧乙醚等)。某些天然产物如木质素磺酸盐、茶枯、搭皂角等也是较好的润湿剂。由于润湿剂的作用,可使药物分散度增大,制剂稳定性增加,还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吸收和增强药效。 4、乳化剂 大多数农药原油或农药原药的有机溶液与水不相溶。乳化剂是配制乳油、微乳剂、乳剂等剂型所不可缺少2的成分之一。用作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的混合物,如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或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与烷基芳基磺酸盐的混合物,而市售乳化剂多以两种类型乳化剂根据被乳化物的亲水、亲油性,按一定比例混配一起,加农乳2201、农乳0203B等。这类复配型乳化剂不但有良好的乳化性能,而且用其所制得的乳液也比较稳定。一般认为,这是由于药剂分子增溶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中而能引起自乳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有机溶剂粒子周围,使形成的乳液稳定。 农药中的表面活性剂除发挥一般表面活性剂增溶、润湿、分散、乳化等作用外,还有其它特殊作用。 1、基本性能 各种农药原药的理化性质相差甚远,配制成制剂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也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表面活性剂都可用在农药中。作为农药助剂的表面活性剂应具有如下基本性能:首先适合农药加工和应用的目的,有助于充分发挥药效;其次,在实际使用条件下对作物安全,对人、畜、鱼类毒性小;再其次,所配制剂稳定,在有效储存期内不变质且使用方便,安全;最后,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因而,农药用表面活性剂即应运而生,并常冠以特殊的商品名,如农乳700#、农助2号等。 2、对农药的增效性 一般而言,表面活性剂是农药的非生物活性组分。但由于农药是撒施在作物上使用的,农药中的表面活性剂对靶标生物将产生影响。表面活性剂对农药的增效性是表面活性剂作用于靶标生物产生有效影响的表现。表面活性剂改善了农药在生物体表面(植物叶面和虫体表面) 的分布和附着,增加生物体对药剂的吸收,甚至增加药剂在生物体内的输导,从而提高了农药的生物活性。如,茶皂素对哒螨灵有显著增效作用;由振国等人的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Silwet.L77和Sco-lil显著降低了普杀特药液的表面张力,因而显著提高了其在叶片上的喷后附着量;DucholtZ研究了几种表面活性剂对 RH0007(Hy-brex) 在冬小麦植物体内输导和吸收,结果显示,在不同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叶面对药物吸收增加了0.7-1.5倍。JoelCoret等人通过对C14草甘膦和C14绿麦隆在

农药剂型大全..

中国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原母药 原药TC 母药TK 液体剂型 水剂AS 微囊悬浮剂CS 可分散液剂DC 乳油EC 水乳剂EW 微乳剂ME 油剂OL 悬浮剂SC 可溶液剂SL 超低容量剂UVL 滴加液MA 固体剂型 干悬浮剂DF 粉剂DP 细粒剂FG 颗粒剂GR 大粒剂GG 微粒剂MG 可溶性粒剂SG 可溶性粉剂SP 水分散粒剂WG 笔剂CA 可湿性粉剂WP 可溶性片剂WT 用于种子处理的剂型干拌种剂DS 悬浮种衣剂FS 种衣剂SD 湿拌种剂WS 其他剂型 气雾剂AE 块剂BF 缓释剂BR 电热蚊香液EL 电热蚊香片EM 电热蚊香浆ET 烟剂FU 乳膏GS 压缩气体制剂GA 丸剂PT 毒饵RB 喷射剂SF 片剂TA 追踪粉TP 熏蒸剂VP

主要剂型 一、乳油EC 二、微乳剂ME 三、水乳剂EW 四、可湿性粉剂WP 五、可溶性粉剂SP 六、水分散粒剂WG 一、乳油 (一)、乳油的概念 乳油是农药基本剂型之一,它是由农药原药按规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农药专用乳化剂而制成的均相透明油状液体,加水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优点:加工过程简单、设备成本低、配制技术容易掌握,有效成分含量高,储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药效高。 缺点:使用大量的易燃、有毒有机溶剂,加工储运安全性差,使用时气味大,对环境相容性差。因此乳油的发展方向是高浓度乳油,部分代替有机溶剂的水基型制剂。 (二)、乳油的加工工艺 1、组分及要求:凡是液态或在常用有机溶剂中易溶解的农药原药一般均可加工成乳油;对水溶性较强的原药,加工成乳油较为困难,需使用助溶剂。原则上,乳油含量越高越经济。 溶剂对原药起稀释和溶解作用,要求对原药溶解度大,与原药相容性好,来源丰富成本低,闪点高,常用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化合物。 乳化剂是乳油配方筛选的关键,常用复配乳化剂,多为非离子型与阴离子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混合乳化剂。 助剂能提高溶剂对原药的溶解能力,常用的如醇类、酮类、乙酸乙酯。 2、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杨齐峰 (黄石理工学院,湖北,435000) 【摘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分泌的天然产物,它无毒,可以生物降解,对环境影响很小,具有高效的表面活性,因此是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理想代替品。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生产制备方法,综述了近年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洗涤、医药、食品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今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应用;发展趋势 Biosurfactant research progress Yangqifeng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Hubei 435003)abstract:Biological surfactant is secreted by microbial natural products,it is avirulent,can biodegradation,a little influence and efficient surface activity,and is thus synthesis of surfactants ideal replacemen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biosurfactant production preparation methods,this paper reviews biosurfactant in petroleum,washing,pharmaceutical,food and other industrial areas of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mainly introduced the use of biological surfactants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of application,discusses the future biosurfactant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biosurfactant;Microbial;application;development tendency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都是以石油为原料化学合成而来的,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威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从20世

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

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 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其原药大多数需要加工成不同的剂型后才能被应用。因此,农药剂型的研究一直是农药开发应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但常规农药剂型利用率只有20%~30%,而且存在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快、药效持效时间短、生态污染严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对农药剂型提出了更高的科学要求。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农药缓释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农药活性制剂释放速度快、有效作用时间短的问题,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不良影响,以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1- 2]。 1 缓释 缓释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农药贮存于农药的加工品种中,然后又使之缓慢地释放出来,该制剂就称为缓释剂。按农药有效成分的释放特性分类,农药缓释剂型可分为自由释放的常规型和控制释放剂型两大类。自由释放包括匀速释放和非匀速“S”曲线释放,匀速释放指的是农药活性成分在相同时间从缓释材料释放到环境中的浓度相同;非匀速“S”曲线释放指的是农药活性成分从缓释材料释放到环境中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到了最大值后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释放呈“S”型。缓释的技术有物理法和化学法,或者二者兼备。缓释和控释的原理是利用渗透、扩散、析出和解聚而实现。 2 农药缓释剂的特点 农药缓释剂主要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特点及环境条件,通过农药加工手段使农药按照需要的剂量、特定的时间持续稳定地释放,以达到经济、安全、有

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2]。其主要优点为:(1)药剂释放量和时间得到了控制,使施药到位、到时,原药的功效得到提高;(2)有效降低了环境中光、空气、水和微生物对原药的分解, 减少了挥发、流失的可能性,从而使残效期延长,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减少;(3)同时使高毒农药低毒化,降低了毒性,减少了农药的漂移,减轻了环境污染和对作物的药害;(4)改善了药剂的物理性能,液体农药固型化,贮存、运输、使用和后处理都很简便。 3 农药缓释剂型 缓释剂可以控制原药在适当长的时间内缓杨淑珍: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慢释放出来,属于发展迅速的新兴领域[3]。缓释剂通常分为物理型和化学型两大类,物理型缓释剂主要依靠原药与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的物理作用结合,化学型缓释剂则是利用原药与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结合[4],其中,物理型缓释剂目前发展速度比化学型缓释剂快。 3.1 物理型缓释剂 物理型缓释制剂的形式各不相同,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根据其加工方法,大致分为4 种。 3.1.1 微胶囊缓释剂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把固体或液体包覆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包覆所得的微胶囊粒子大小一般在微米至毫米级范围,包在微胶囊内部的物质称为囊心,成膜材料称为壁材,壁材通常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形成[4]。研究表明,药物是通过溶解、渗透、扩散等过程透过胶囊壁而缓慢释放出来,可以使瞬间毒性降低,并延长释放周期。药物的释放速度可以通过改变囊壁的组成、壁厚、孔径等因素加以控制。1974 年,美国的Pennwalt 公

减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第24卷第1期2007年1月精细化工 FI NE C H E M I CAL S Vo.l24,No.1 J an.2007 表面活性剂 减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乔振亮,熊党生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江苏南京 210094) 摘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减阻的机理。探讨了影响表面活性剂减阻效果的各种因素,包括:表面活性剂与补偿离子的结构及其浓度、管路系统的直径、流体的温度和速度以及环境中的金属离子。论述了表面活性剂的减阻与传热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且讨论了在使用减阻表面活性剂的循环系统中提高传热效率的方法。总结了减阻表面活性剂的一般特点。预测了减阻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引用文献35篇。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减阻;传热效率 中图分类号:TQ42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14(2007)01-0039-05 Progress i n D rag R educi ng Surfactant R esearch Q I A O Zhen li a ng,X I O NG Dang sheng (D e p ar t m ent of M aterial Science and E ngineer i ng,N anjin g Universit 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N anjing210094,J iangsu,China) Abstract:The m echanis m of drag reduc i n g surfactant is i n troduced.M any facto rs i n fluenc i n g t h e effectiveness o f drag reducing surfactant are addressed,such as surfactan,t counteri o n,concentra ti o n, dia m eter of c ircu lati n g syste m s,te m perature and velocity o f the fl u i d,and i o ns inside the recircu lation syste m s.The re l a ti o nship bet w een drag reduction and heat transfer ab ility i s discussed,and m ethods of i m prov i n g the effic i e ncy of heat transfer i n the recircu lation syste m s conta i n ing the drag reduci n g surfactan t are a lso described.Co mm on characteristics of drag reduc i n g surfactant are su mm arized. F i n ally,t h e developm ent trend of drag reduc i n g surfactant is i n d icated.35references are c ited. Key w ords:surfactan;t drag reduction;heat transfer ab ility 19世纪80年代的石油危机引起了人们对减阻技术的普遍关注,继而这一技术迅速应用于各个行业。主动减阻是一种向紊流中添加少量添加剂,使流体摩擦力大大降低的方法。流体的紊流被改变或者受到抑制,便产生了减阻的效果。 一些少量的高分子聚合物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加在水中降低紊流阻力,研究发现,紊流流动阻力最高可以降低80%[1]。所以,这一技术在远距离流体输送、城市供热制冷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虽然一些水溶性的高分子也可以用来减阻,但是在有工业泵的系统中,如果用水溶性高分子就存在着机械降解的问题,并且降解后分子结构无法恢复,使减阻能力下降。表面活性剂受大的剪切应力作用也会发生机械降解,但是它可以自行修复[2]。因此,在有机械力的场合,多用表面活性剂来进行减阻。 用来减阻的表面活性剂有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做减阻剂使用时,易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形成沉淀而影响减阻效果;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做减阻剂对水质要求不高,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在加热系统中用两性减阻表面活性剂也是一种增加经济效益的很有前途的方法[3]。在实际使用中最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是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两类。减阻表面活性剂的特殊重要性,使它受到广泛关注,国内许多人都做了相关研究[4~7]。 本文综述了减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6-06-19;定用日期:2006-09-08 作者简介:乔振亮(1970-),男,河南省巩义市人,博士研究生,师从熊党生教授,主要从事生物材料、仿生减阻材料的研究,电话:025-********,E-m ai:l q i aozhen liang@126.co m。

农药制剂中缓释、控释技术的新进展

农药制剂中缓释、控释技术的新进展 作者:张明, 谢平 作者单位: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尚青.郑和堂聚合物缓控释农药制剂[会议论文]- 2.闫素辉.卓主永.周波.杨洪芹.翟文杰.孙洁.张梦娟不同类型包膜控释尿素养分释放规律的比较[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 3.廖松.樊小林.贺训平包膜控释尿素保肥供肥效果及其机理的研究[期刊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6) 4.徐建华.黄享荣缓控释农药推广现状[期刊论文]-农产品市场周刊2010(11) 5.杨蕾.叶非.Yang Lei.Ye Fei农药缓释剂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30(10) 6.陈建超.刘华.刘俊杰.刘亚青.CHEN Jian-chao.LIU Hua.LIU Jun-jie.LIU Ya-qing缓/控释化肥合成研究的新进展[期刊论文]-现代化工2011,31(4) 7.孙家琪.宋学君.孙挺.石元亮.SUN Jia-qi.SONG Xue-jun.SUN Ting.SHI Yuan-liang聚合物包膜肥料的控释性研究[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学2009,34(1) 8.王贤明环境友好漂浮载体材料的构建研究[学位论文]2007 9.高可文缓释新型肥料成为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北京农业2005(9) 10.王连新.栾翠华.张兆伟.张玉华.王翠玲.张继祥.WANG Lian-xin.LUAN Cui-hua.ZHANG Zhao-wei.ZHANG Yu-hua .WANG Cui-ling.ZHANG Ji-xiang包膜控释肥对设施草莓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山东农业科学2010(3)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697208790.html,/Conference_7409351.aspx

探讨环保乙蒜素缓释剂的开发

探讨环保乙蒜素缓释剂的开发 郭兵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介绍了乙蒜素防治病害的良好效果及其杀菌机制,论述了符合乙蒜素开发利用的农药缓释剂型,同时分析了农药缓释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乙蒜素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乙蒜素;缓释剂;微胶囊 烟草根茎病害是威胁烟草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在我国南方烟区普遍发生,其中以福建、湖南、四川及广西危害严重。然而对根茎病害的防治长期依赖化学防治,导致用药量不断增加即病原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恶性循环。它们严重影响着烟叶的产质量,是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1-3]。而植物源农药因具有无残留、低毒、不易产生抗药性,且易与其他药剂混配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研究发现,大蒜(Allium sativum L.)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或毒杀作用[4-8]。虽然,邓正平等[9]。利用捣碎的大蒜浸液对烟草青枯病进行了防效试验,发现10%大蒜浸液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但经过大田实践发现大蒜素的乙基同系物——乙蒜素的药效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后期根茎病害的发生,因此本文针对乙蒜素缓释剂的开发与应用展开初步探讨。 1. 乙蒜素产品简介 乙蒜素,是我国五十年代自主开发的老产品,当时主要用于种子处理,由于其PH值偏低,对植物种子、枝叶及人体皮肤刺激强,易出现烧种烧苗和烧伤皮肤,导致乙蒜素面临绝迹,而经过我们历时十几年的潜心研究,1994年以来成功将乙蒜素用于多种作物叶面喷施的多种配方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并申请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在我们这些成果的带动下,由原来国内生产乙蒜素的一家发展到今天的数十家,使这个沉睡三十多年面临绝迹的乙蒜素老产品成为目前国内杀菌剂市场的主导产品。商品名有抗菌剂402、菌无菌、正萎舒、康稼、断菌、群科、木春三号等,主要剂型有40.2%、70%、80%乳油,20%高渗乳油,90%乙蒜素原油,30%乙蒜素可湿性粉剂,乙蒜素辣椒专用型等。乙蒜素是大蒜素的乙基同系物,属于植物源仿生型杀菌剂。其杀菌效果优越,易被吸收和降解,不易产生抗药性,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实现增产。 1.1理化性质及其作用特点 工业品原油为微黄色透明液体,有大蒜臭味,PH值2-4,酸性介质中稳定,易溶于乙醚、氯仿、乙醇、甲醇、醋酸等有机溶剂,中等毒性,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无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使用安全。作用特点,本品属内吸性有机硫类杀菌剂,具备预防、治疗作物由真菌、细菌引起的各类常见病害,其分子结构中的二硫氧基团与菌体分子中含-SH基团的物质反应,从而抑制菌体正常代谢,达到杀菌目的。对植物因真菌、细菌引起多种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防治土传性病害效果突出。可广泛用于棉花枯、黄萎病、立枯病、水稻稻瘟病、白叶枯、恶苗病、瓜菜枯萎病、霜霉病、青枯病、根腐病;果树叶斑病、炭疽病、麦类赤霉病、条纹病、玉米叶斑病等多种作物的多种病害防治,并能促进作物生长。 环保农药剂型 目前,剂型加工的主要方向是制造具有下列功能的环保型农药制剂:降低毒性。提高安全性;减少污染;减轻对作物的药害;对使用者更安全;便于利用,节约劳动力;节约能源.降低价格;提高生物利用率;向着水性化方向发展[10]。与传统剂型相比,环保制剂主要通过两方面改进而达到环保的目的:1)水基化,利用水代替大量的有机溶剂,减少了因有机溶剂释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代表剂型有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等;2)粒剂化,解决了粉剂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易飘移、计量不准的缺点,减少了对环境中的过量排放,代表剂型有水

表面活性剂LAS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LAS 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作者:姜安玺, … 文章来源:本站收集 点击数: 64 更新时间:2008-2-17 荐 近年来我国洗涤剂工业发展迅速,其产量逐年增加。1985年我国合成洗涤剂产量为100.4万T,1990年为151.4万T,1995 年已达221.8万T,2000年为382.8万T,2005年预计为460万T 。 目前我国应用比较多的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 为主)占总量的7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占总量的20%;其他占10%。合成洗涤剂用途广泛,几乎涉及到家庭生活、工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最后大部分形成乳化胶体状废水排入自然界,其首要污染物LAS 进入水体后,与其他污染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分散胶体颗粒,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物化、生化特性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对于表面活性剂LAS 的处理是这类乳化胶体废水的共同要求,该类废水可称之为表面活性剂(LAS)废水。LAS 废水的处理对于保护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来源除了合成洗涤剂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LAS 废水外,洗涤、化工、纺织等行业和日常生活中都会产生LAS 废水。其特点主要有以下3点。1)废水中除含有表面活性剂LAS 和其乳化携带的胶体性污染物外,还含有混合助剂、漂白剂和油类物质;废水中的LAS 以分散和胶粒表面吸附两种形式存在。2)废水一般偏碱性,pH 值约为8~11;废水中LAS 含量有的高达上千mg/L,如洗毛废水,有的只有十几mg/L,如洗浴废水;COD 值差异也很大,从几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mg/L 。3)废水中的LAS 会造成水面产生大量不易消失的泡沫。废水中的LAS 本身有一定的毒性,对动植物和人体有慢性毒害作用,LAS 还会引起水中传氧速率降低,使水体自净受阻。另外,废水产生的泡沫也会影响环境卫生和美观。目前对LAS 废水的处理除了原有的物化和生化法外,还有膜分离、微电解等新方法,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简要总结了目前我国LAS 废水的处理技术现状,并探讨了该类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1 处理方法进展 根据对废水中LAS 的破坏性,可以将处理技术分为两类,“非破坏性”技术,即分离法,包括混凝分离法、泡沫分离法、膜分离法、吸附法;“破坏性”技术,即氧化分解法,包括催化氧化法、微电解法、生物氧化法。 1.1 混凝分离法 常用的混凝剂包括无机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两大类:其中无机混凝剂主要是铁盐、铝盐及其聚合物。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原有混凝剂的复配使用和新型混凝剂的开发上,如用铝铁复合混凝剂处理COD 为684mg/L 、LAS 为160mg/L 的废水。与传统的聚铁、聚铝混凝剂相比,COD 、LAS 的去除率可提高6%、8%左右,同时沉降速度、污泥量都有所改善[4]。有机混凝剂包括阳离子高分子混凝剂,两性有机高分子混凝剂,阴离子型高分子混凝剂和非离子型混凝剂。其中阳离子型混凝剂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作为水处理剂在国内用得不多,而在国外应用极为广泛,几乎涉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饮用水的各个方面。今后混凝剂的开发应以现有混凝剂为基础,在混凝剂 的结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使用中的作用研究

第2卷第4期现代农药V ol.2 No.4 2003年8月 Modern Agrochemicals Aug. 2003 顾中言许小龙 韩丽娟 摘要水稻临界表面张力小黄瓜等易被药液润湿的植物用表面活性剂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后 但在棉花和豇豆上的持液量下降大多数药剂推荐剂量药液的表面张力介于水稻和棉花等作物之间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作物持液量 我国农药利用率低喷洒方式等因素外 将农药喷洒到植物上时一些植物难以被喷洒液润湿 只有少量的药液粘着在叶面上 但叶面上只有很薄的一层水膜 本文讨论了表面活性剂溶液与植物表面持留量之间的关系 研制相应的农药制剂 减少农药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植物 水稻苞菜丝瓜茄子小飞蓬水花生剌苋 日本看麦娘牛筋草 黄瓜玉米 TX-10农乳6202-B 2.5%三氟氯氰菊酯EC 5%来福灵(S-氰戊菊酯)EC 10%氯氰菊酯EC 2.5%天王星(联苯菊酯)EC 80%敌敌畏EC30%乙酰甲胺磷EC50%地亚农(二嗪磷)EC 20%三唑磷EC20%好年冬(丁硫克百威)EC5%抑太保(氟啶脲)EC50%宝路(丁醚脲)WP5%卡死克(氟虫脲)EC5%锐劲特(氟虫腈)SC 3%乙虫脒(啶虫脒)EC 1.2 试验方法 1.2.1 植物临界表面张力值测定 根据Zisman提出的测定植物临界表面张力方法 1.2.2 表面张力与临界胶束浓度 按GB 5549―90的方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 1.2.3 叶片持液量 将新鲜的水稻 取出 重复3次用哈尔滨市光学仪器厂生产的WDY-500A型面积测量仪测定叶面积将甘蓝苞菜叶切割成3cm???1ò??D??3é4cm ?ú2?í??¨?èμ?±í????D??áèüòo?D?t?Y10s?áò???2?μ???ê±?ù3??? ???????ùêy 收稿日期 顾中言研究员万方数据

表面活性剂最新设计研究进展

word整理版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 人类的日常生活,各类生产活动,多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表面活性剂科学不断发展,迄今方兴未艾,表面活性剂已经深入到生命起源以及膜材料、纳米材料、对映体选择性的反应等各个领域中,设计新的有特殊用途和应用价值的表面活性分子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功能型表面活型剂与附加的官能基团的性质和位置有密切关系, 对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修饰会导致其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单位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一般常言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而讲的,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像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性质,广泛应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黏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因此,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甲基)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等。两性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类共聚物等。阳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烯烃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亚乙基多胺与表氯醇共聚季铵盐、淀粉或纤维素高取代度季铵盐、多聚季铵盐、聚多羧基季铵盐等。 开发低廉、无毒、无污染和一剂多效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将是今后高分子表面

聚乙烯醇改性及其对农药缓释作用的研究

聚乙烯醇改性及其对农药缓释作用的研究1 台立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辽宁阜新(123000) E-mail:tailimin@https://www.sodocs.net/doc/697208790.html, 摘要:采用螺杆挤出机,聚乙烯醇与EV A共混改性,制得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EV A 复合基材,用作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控制释放。通过SEM、DSC和UV分析测试,研究了聚乙烯醇/EV A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晶度及其对二氯喹啉酸的释放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25℃,pH=4、7、9的缓冲溶液中,聚乙烯醇/EV A载体对二氯喹啉酸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关键词:聚乙烯醇;EV A;共混物;二氯喹啉酸;控制释放 中图分类号: TQ450.6 聚乙烯醇(以下简称PV A)是由聚醋酸乙烯酯醇解而得。其分子链上含有大量侧基——羟基,故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同时PV A具有良好的粘附性、浆膜强韧性和耐磨性,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印染和化纤等行业[1]。通常根据对PV A不同的需求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改性,即增大其水溶性或减小其亲水性。本文采用螺杆挤出机熔融态反应挤出工艺,以低熔点EV A 对水溶性PV A进行共混改性,制备一种PV A/EV A复合基材,用作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缓释的载体,通过其水解和微生物降解来达到控制二氯喹啉酸原药释放之目的。重点分析了(SEM、DSC)不同组分配比对复合基材的结构形态的影响,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了其对活性组分的释放性能。有关研究迄今未见报道。这种应用控制释放技术的高分子农药,改变了单纯农药的作用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的毒性,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扩展了农药制剂开发研究的领域,对于降低农业成本和保护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5]。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XJ-20螺杆挤出机,SSX-550扫描电镜,NETZSCH DSC-204,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二氯喹啉酸原药(Quinclorac)为市售工业品,纯度为99%,熔点为274 ℃;PV A为市售工业品PV A-1788,醇解度88%,平均聚合度为1700±100;EV A为市售工业品EV A-420,相对密度0.92~0.95 g/cm3,热分解温度为230 ℃~250 ℃,脆性温度小于-71℃。其余未加注明均为市售化学试剂,不加纯化直接使用。 1.2 操作步骤 1.2.1 PV A/EV A复合基材的制备 分别按照PV A/( PV A+EV A) = 50%、60%、70%和80%的比例,称取总量为100 g的聚合物原料和少量硼酸加入到200 mL烧杯中,然后放入80 ℃恒温水浴锅中搅拌均匀,再放入烘干箱中(100 ℃)干燥20 min后取出,在温度为145~150 ℃左右使用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具体设定为:挤出机压缩段温度145℃、均化段温度150 ℃、口模温度145 ℃,螺杆转速为20 r/min。 1.2.2 10%的二氯喹啉酸高分子缓释剂的制备 1本课题得到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5200)和辽宁省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BSH2005921077)的资助。

农药缓释技术分类

农药缓释技术分类 一物理型:利用农药与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相互作用,是农药在适当的时间缓慢释放出来。 1,微胶囊体:微胶囊剂是以水作为基质的非均相体系,农药有效成分包含在分散的油相之中,在分散的有油性粒子外层包以高分子聚合物构成的极薄的囊波。PLA-PEG-PLA共聚物是近些年来制备微囊粒剂原料之一,这主要是忧郁聚乳酸(PLA)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同事聚乙二醇(PEG)具有良好的两亲性和生物相容性。农药微囊粒剂的释放适度可以通过界面聚合反应的时间,微囊粒子的大小,农药和囊材的不同用量比等因素进行控制和调节。军一体的制造方法大多采用热处理,即用农药与高分子化合物或橡胶等基质中热熔,成型的方法。 2,均体: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原药均匀的分散于高分子化合物或弹性基质等其他基质中,将原药和高分子化合物混为一体,形成固溶体,凝胶体或分散体,然后按照使用需要加工成型,支撑高分子化合物与农药的复合物。 3,包结化合物:包结化合物通常是用B-环糊精作为包裹材料。制作工艺是将环糊精用水溶解后,加入农药搅拌均匀,再加水使沉淀从溶液中析出,过滤干燥即得到环糊精包覆的农药产品。 4,吸附性制品:吸附性制品是将药剂吸附于无机,有机或天然吸附性载体中作为贮存体,如:氧化铝,膨润土,沸石,硅藻土,锯末,高分子交换树脂或合成的粒状载体。 二,化学型缓释剂:化学型农药缓释剂将农药与含有-OH,-OOH,-NH2等活性基团的聚合物之间采取酯键,醚键,酰胺键及胺盐等共价键和离子键相结合。纤维素淀粉海藻酸盐。 1,原药与高分子化合物直接结合。 2,通过交联剂与高分子化合物结合。 3,原药与化合物形成络合物。

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论文Word版

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药剂学课程论文) 2015年 5月3日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和发展 摘要:表面活性剂素有“工业味精”之称,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制药、化妆品、食品、造船、土建、采矿、表面处理等领域,它是许多工业部门必须的化学助剂,其用量小,收效大,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主要讲述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分类、应用和发展。并且阐述了我国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行业发展状况以及与国外的差距, 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及现有产品结构的调整提出建议。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作用分类应用发展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即使在很低浓度时也能显著降低表(界)面张力的物质。它达到一定浓度后可缔合形成胶团,从而具有润湿或抗粘、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分散、洗涤、防腐、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相应的实际应用,成为一类灵活多样、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其分子结构均由两部分构成,分子的一端为极亲油的疏水基,分子的另一端为极性亲水的亲水基,两类结构与性能截然相反的分子碎片或基团分处于同一分子的两端并以化学键相连接,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极性的结构,赋予了该类特殊分子既亲水又亲油,又不是整体亲水或亲油的特性,这种特有结构通常称之为“双亲结构”。 1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主要应用于洗涤、纺织等行业,其他应用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精细化工领域。在造纸工业中可以用作蒸煮剂、废纸脱墨剂、施胶剂、树脂障碍控制剂、消泡剂、柔软剂、抗静电剂、阻垢剂、软化剂、除油剂、杀菌灭藻剂、缓蚀剂等。表面活性剂在医药行业也有广泛应用,在药剂中,一些挥发油、脂溶性纤维素、甾体激素等许多难溶性药物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可形成透明溶液及增加浓度;在医药行业中可作为杀菌剂和消毒剂使用,其杀菌和消毒作用归结于它们与细菌生物膜蛋白质的强烈相互作用使之变性或失去功能,这些消毒剂在水中都有比较大的溶解度,根据使用浓度,可用于手术前皮肤消毒、伤口或粘膜消毒、器械消毒和环境消毒;药剂制备过程中,它是不可缺少的乳化剂、润湿剂、助悬剂、起泡剂和消泡剂等。在农药行业,可湿性粉剂、乳油及浓乳剂都需要有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如可湿性粉剂中原药多为有机化合物,具有憎水性,只有在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药粒才有可能被水所润湿,形成水悬液;而且在粒剂及供喷粉用的粉剂中,有的也含有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药剂在受药表面的附着性和沉积量,提高有效成分在有水分条件下的释放速度和扩展面积,提高防病、治病效果。总之,表面活性剂作为精细化工领域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009年我国表面活性剂的消耗情况见表 1。由于产品档次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表面活性剂在医药、农药、造纸等行业的消耗比例偏低,而且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需要。 目前,我国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由于长期以来产业化基础比较薄弱,生产规模小,规模化大生产的能力不强,使得我国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品种单一,产品配套能力差,系列化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不足,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也比较低,与国外的先进技术有很大的差距,在高新技术领域差距更大。近年来,我国为了促进化工行业的发展,对表面活性剂及助剂行业投入了大量的建设和改造资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与国外的先进技术有很大的差距,产品结构性的缺陷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在表面活性剂产品的品种单一,档次低,许

农药微胶囊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农药微胶囊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王乐强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合肥23009) 摘要:简要介绍了农药微胶囊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本人目前所用的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的技术特点和影响因素,简单分析了目前农药微胶囊制剂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溶剂蒸发法在农药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溶剂蒸发法;微胶囊;缓释控制;农药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各类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都将使人们更加注重于生活质量的提高。而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对于食物的需求加大,导致化学农药的普遍使用,尽管农药的出现为农业、家庭和公共卫生防疫中病、虫、草、鼠害的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化学农药残留也给环境和生物抗药性带来了很大压力。特别在近十年,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的使用量加大,导致了水、土、大气和农产品被药剂代谢物污染更为严重。同时,农药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化学原料,在传统的施药方式不能避免由于日常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带来的药物损失,有效利用率只有20%~30%,而流失率高达50%~60%。其中流失的农药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会进入人类的食物链,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低利用率也导致能源消耗过大。为此对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境意识、资源高效利用、使用成本以及人类自身的安全都使人们对农药及其制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持效、低毒、环保、经济的缓释技术成为未来农药剂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由于开发农药新品种的研制费用要高于农药新剂型。因而,在近年来,控制释放技术应用于农药新剂型的开发一直是国内外的热点。农药微胶囊作为缓释技术的代表,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由于囊壁可将油相和水相隔开,因此可以将有机磷等在水中不稳定的农药活性成分以及生物源农药制成微胶囊,改善其物理和化学稳定性。(2)囊壁包裹抑制了因光、热、微生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造成的活性成分的分解和流失。(3)囊壁可以抑制农药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