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涂料-胶黏剂-油墨-检测标准

涂料-胶黏剂-油墨-检测标准

涂料-胶黏剂-油墨-检测标准
涂料-胶黏剂-油墨-检测标准

一、涂料检测标准

?颜色测定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GB/T1722-1992

?粘度涂料粘度测定法GB/T1723-1993

?细度涂料细度测定法GB/T1724-1979(1989)GB/T6753.1-2007

?不挥发物含量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1725-2007 ?遮盖力涂料遮盖力测定法GB/T1726-1979(1989)

?漆膜一般制备法漆膜一般制备法GB/T1727-1992

?干燥时间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1728-1979(1989)

?硬度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GB/T1730-2007

?柔韧性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1731-1993

?耐冲击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1732-1993

?耐水性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1733-1993

?柔韧性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GB/T1748-1979(1989)

?白化性稀释剂、防潮剂白化性测定法HG/T3859-2006

?回粘性漆膜回粘性测定法GB/T1762-1980(1989)

?漆膜厚度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13452.2-2008

?酸值塑料用聚酯树脂、色漆用漆基GB/T6743-2008

?耐磨性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GB/T1768-2006

?闪点闪点的测定快速平衡闭杯法GB/T5208-2008

?硬度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GB/T6739-2006

?弯曲试验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轴)GB/T6742-2007

?密度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GB/T6750-2007

?贮存稳定性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GB/T6753.3-1986

?流挂性色漆流挂性的测定GB/T9264-1988

?粘度涂料黏度的测定斯托默黏度计法GB/T9269-2009

?不挥发物体积分数色漆和清漆通过测量干涂层密度测定GB/T9272-2007 ?耐液体介质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GB/T9274-1988

?自然气候曝露涂层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GB/T9276-1996

?状态调节和试验温湿度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T9278-2008 ?划痕色漆和清漆划痕试验GB/T9279-2007

?漆膜的划格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9286-1998

?附着力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5210-2006

?杯突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GB/T9753-2007

?镜面光泽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镜面光泽的测定GB/T9754-2007

?色漆的目视比色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GB/T9761-2008

?色差均匀色空间和色差公式GB/T7921-2008

?氙弧灯老化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1865-2009 ?湿热老化色漆和清漆耐湿性的测定连续冷凝法GB/T13893-2008

?盐雾老化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1771-2007

?涂层老化的评级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T1766-2008

?湿热老化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T1740-2007

?盐雾试验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10125-1997

二、胶黏剂试验方法

GB/T2790—1995 胶粘剂180 度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GB/T2791—1995 胶粘剂T 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

GB/T2793—1995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2794—1995 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GB/T6328—1999 胶粘剂剪切冲击强度试验方法

GB/T6329—1996 胶粘剂对接接头拉伸强度的测定

GB/T7122—1996 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浮辊法

GB/T7123.1—2002 胶粘剂适用期的测定

GB/T7123.2—2002 胶粘剂贮存期的测定

GB/T7124—1986 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金属对金属)

GB/T7749—1987 胶粘剂劈裂强度试验方法(金属对金属)

GB/T7750—1987 胶粘剂拉伸剪切蠕变性能试验方法(金属对金属)

GB/T11175—2002 合成树脂乳液试验方法

GB/Tn177—1989 无机胶粘剂套接压缩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GB/T12954—1991 建筑胶粘剂通用试验方法

GB/T13353—1992 胶粘剂耐化学试剂性能的测定方法金属与金属

三、油墨行业现行标准

1 GB/T 13217.1-2009 液体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2 GB/T 13217.2-2009 液体油墨颜色光泽方法

3 GB/T 13217.3-2008 液体油墨细度检验方法

4 GB/T 13217.4-2008 液体油墨粘度检验方法

5 GB/T 13217.5-2008 液体油墨初干性检验方法

6 GB/T 13217.6-2008 液体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7 GB/T 13217.7-2009 液体油墨附着牢度检验方法

8 GB/T 13217.8-2009 液体油墨抗粘连检验方法

9 GB/T 14624.1-2009 胶印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10 GB/T 14624.2-2008 胶印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11 GB/T 14624.3-2008 胶印油墨流动度检验方法

12 GB/T 14624.4-2008 胶印油墨结膜干燥检验方法

13 GB/T18723-2002 印刷技术用黏性仪测定浆状油墨和连接料的黏性

14 GB/T15962-2008 油墨术语

15 GB/T122771-2008 印刷技术印刷品与油墨用滤光氙弧灯评定耐光性

16 GB/T122770-2008 印刷技术用落棒式粘度计测定浆状油墨及其连接料的流变性

17 GB/T18724-2008 印刷技术印刷品与印刷油墨耐各种试剂性的测定

胶粘剂与涂料试卷和答案Bpdf

《胶粘剂与涂料》试卷 B卷 一、名词解释(15 分)吸附胶接理论: API: 润湿性:甲阶 酚醛树脂:热 熔胶粘剂: 二、判断改错题(20分,每题2分) 1.常用木材胶粘剂的耐老化性能由大到小依次为:热固性酚醛树脂、脲醛树脂、聚醋酸乙烯乳液、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2.环氧树脂本身是线型结构的热塑性分子,其固化是通过加入固化剂来实现的。() 3.脲醛树脂最常用的固化剂为氢氧化钠,其浓度通常为10%,用量通常为树脂液总量的5%。() 4.EEA 是乙酸乙烯 -N- 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缩写。() 5.在甲醛系列树脂合成过程中,甲醛的官能度为1,苯酚的官能度为1,三聚氰胺的官能度为3。() 6.正常情况下,胶液固体含量越低,温度越低,粘度越高。() 7.合成PVAc最常用的引发剂为硫酸铵。() 8.热固性树脂固化过程中分子量不变,而热塑性树脂硬化过程中,分子量增大。() 9.薄胶层变形需要的应力比厚胶层大。() 10.氯化铵法是测定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的标准方法。() 三、填空题(17分) 1.粗糙度系数R可用来表示木材表面的粗糙情况,R值的减小,意味着有效胶接面。(1分) 2.胶接破坏的四种类型:;;;。(2分) 3.降低涂料表面张力的途径有:;;。(1.5分) 4.脲醛树脂胶接制品所释放的甲醛来源于:;;。(1.5分) 5.涂料的组成成份有:;;;。(2分)

6.一般情况下,胶液对被胶接物的表面有良好的润湿,所形成的接触角就,胶接强度就高。(1分) 7.生产水溶性酚醛树脂最常用的催化剂为;生产醇溶性酚醛树脂最常用的催化剂为。(2分)

8.目前,制胶车间的工艺流程有三种:、和。(1.5分) 9.氯丁橡胶胶粘剂中加酚醛树脂的目的旨在:。(2分) 10.甲醛溶液中,甲醛含量的测定原理为。( 2.5分) 四、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简述影响胶接强度的因素。 2.简述胶粘剂硬化与固化的区别。 3.简述苯酚与甲醛摩尔比对酚醛树脂的形成和性能的影响。 4.简介PVAc乳液的形成机理。 5.简述涂料的性能。 五、论述题(18分) 1.论述影响脲醛树脂性能质量的因素。(9分) 2.试述降低脲醛树脂胶接制品甲醛释放的途径。(9分) 六、计算题(10分) 某脲醛树脂合成配方:甲醛一次投入,尿素(浓度为98%)均分两次加入,甲醛水溶液(浓度为37%)共430克首先加入,第一次尿素加入后,甲醛与尿素F/U摩尔比为2/1,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第二次尿素,使最终摩尔比为 1.5/1,试计算第一次所投尿素量和第二次所投尿素量。(甲醛分子量为30.03,尿素分子量为60.06。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胶粘剂与涂料》试卷B卷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5分) 吸附胶接理论:它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此理论认为,胶接作用是胶粘剂分子与被胶接物分子在界面层上相互吸附产生的;胶接作用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物理吸附则是胶接作用的普遍性原因。 API:即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粘剂,为非甲醛类胶粘剂之一。它是以水性高分子(通常为聚乙烯醇:PVA)、乳胶(通常为苯乙烯-丁二烯乳胶等)、填料(常用碳酸钙粉末)为主要成分的主剂,和以多官能度异氰酸酯化合物(通常为P-MDI)为主要成分的交联剂所构成。

印刷检验标准

印刷检验标准受控标识:受控 1 目的 在顾客未提出特别要求时,明确本公司生产产品应达到的质量水平及检验标准,明确原辅材料进货、产品储存运输应达到的质量水平。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含生产工序委外加工)、储存和运输等过程的质量控制,适用于顾客没有特别规定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与检验,适用于营业部门与顾客沟通、进行业务洽谈时参考,适用于生产技术部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工序生产质量控制,适用于生产技术部和品质部对工序产品或成品进行检验,适用于全质办和品质部对采购、产品生产、储存和运输等过程进行巡查或抽检。 本标准不涉及公司生产设备及其所需的备件采购、备件委外加工。 3.定义 质量标准——原辅材料进货和投入生产要求的质量项目、生产产品要求的质量项目、储存和运输产品要求的质量项目、部门或车间工序人员工作过程的操作项目,应达到的水平。 检验标准:质管人员、检验人员在进行原辅材料和产品质量判定时,在进行现场巡查或抽查时,所依照的质量标准、有关的条款或数值。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指成品或半成品,在储存与交付阶段指进入成品仓库的成品。 半成品:指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加工后的工序产品,但成型加工工序后的产品除外。 4. 引用文件 GB 13024-91 箱纸板 GB 13023-91 瓦楞原纸 QB 1011-91 单面涂布白板纸 ZBY 32024-90 白卡纸 GB/T 10335-1995 铜版纸 GB 7705-1987 平版装潢印刷品 GB/T17497-1988 柔性版装潢印刷品

GB/T 6544-1999 瓦楞纸板 GB 6543-86 瓦楞纸箱 GB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及抽样表 GB/T 6545-1998 瓦楞纸板耐破强度的测定方法 GB/T 6546-1998 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方法 GB/T6547-1998 瓦楞纸板厚度的测定方法 GB/T 6548-1998 瓦楞纸板粘合强度的测定方法 5 原辅材料质量标准 5.1.1 原纸进货质量标准 a) 箱纸板——根据GB 13024-91 箱纸板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将箱纸板分为4级:高档箱纸板(一等)、普通箱纸板(二等)、普通箱纸板(三等)、挂面纸(四等)。进货检验必检项目为定量、紧度、耐破指数、横向环压指数、水份,具体技术指标见表一。 b) 瓦楞原纸——根据GB 13023-91 瓦楞原纸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将瓦楞原纸分为3级:高强瓦楞纸(一等)、普通瓦楞纸纸(二等)、普通瓦楞纸纸(三等)。进货检验必检项目为定量、紧度、横向环压指数、纵向裂断长、水份,具体技术指标见表二。 c) 单面涂布白板纸——按QB 1011-91 单面涂布白板纸对厚度、定量、白度、横向耐折、横向挺度、水份进行检测,并按技术指标进行判定,见附表三。. d) 白卡纸——按ZBY 32024-90 白卡纸对厚度、定量、白度、横向挺度、水份进行检测,并按技术指标进行判定,见表四。 e) 铜版纸——符合GB/T 10335-1995 铜版纸。 f) 对原纸纸色的要求:在现有生产工艺流程中、在规定的原纸库存期间、在成品库存期间、在搬运装车发货期间,不会产生明显的原纸变色(在800mm距离观察)。 g) 各种原纸须符合环保要求,由供方提供定期型式试验的检测报告,每年至少1次。 5.1.2 原纸进货检验抽样及判定 5.1.2.1 抽样方式: a) 箱纸板、瓦楞原纸:1~25件抽2件;26~150件抽5件; b) 单面涂布白板纸:1~25件抽3件;26~90件抽5件; c) 白卡纸:1~25件抽3件;26~90件抽5件;

涂料与粘合剂

《涂料与粘合剂》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涂料 1、什么是涂料? 涂到物体表面能够形成连续的固态薄膜(致密、坚韧,在物体上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并赋予被涂装材料各种功能的材料。 2、涂料有哪些种类? (1)、液体涂料(粘稠液体):透明液体——清漆;各色稠厚液体——磁漆、色漆; (2)、膏状物:指含有大量的颜料、填料,或者高分子树脂的分子量较高、支化、部分交联——不能流动,只能采用刮涂,如腻子; (3)、粉末涂料:无溶剂涂料,主要用于金属器件(家用电器、仪器仪表、汽车部件、输油管道)的涂装。 3、粉末涂装是如何制备的?又有哪些涂装方法? 制备方法:粉末涂料由各种聚合物、颜料、助剂等混合后粉碎加工而成,其设备与塑料加工设备相近。 涂装方法:(1)、散布法:适用于金属板、织物的涂布; (2)、火焰(熔融)喷涂法:粉末涂料在火焰中通过,为半熔融状态,喷射到工件表面。 用于热塑性涂料的涂装,不经后烘烤,适用于整件烘烤有困难的大型工件和热容量大的物件的涂装; (3)、静电喷涂法:用静电喷枪将带负电的粉末涂料涂到物体表面; (4)、流化床法:用气流使粉末涂料呈沸腾状态,将预热工件放入,使涂料粘附在工件上(可得很厚的薄膜)。 4、涂料的组成有哪些? 一般涂料由四个组分组成:成膜物质、颜料、溶剂、助剂。 (1)、成膜物质:主要由树脂组成,还包括部分不挥发的活性稀释剂,它是使涂料牢固附着于被涂物表面形成连续薄膜的主要物质,是构成涂料的基础,决定着涂料的基本特性。 (2)、溶剂:分散介质,主要作用在于使成膜基料分散而形成粘稠液体。它有助于施工和改善涂膜的某些性能。 (3)、颜料:分为着色颜料和体质颜料(填料),主要用于着色和改善涂膜性能,增强涂膜的保护、装饰和防锈作用,也可降低涂料成本。 (4)、助剂:助剂是原料的辅助材料。如:催干剂、流平剂、防结皮剂、防沉剂、抗老化剂、防霉剂、固化剂、增塑剂等,对基料形成涂膜的过程和耐久性起着重要作用。 5、颜料有哪些(白、黑、红、南、绿)?体质颜料又有哪些? 颜料:白色——钛白粉、硫酸钡、锌钡白等;黑色——炭黑;红色——铁红;蓝色——酞菁蓝;绿色——酞菁绿。 体质颜料:碳酸钙、滑石粉等。 6、涂料的作用有哪些? (1)、保护功能;(2)、装饰功能;(3)、标志功能;(4)、特殊功能。 7、涂料的成膜机理有哪些? (1)、溶剂挥发与热熔成膜:溶剂挥发——加入溶剂,Tg减小,溶剂挥发,形成固体薄膜;热熔成膜——升高温度使(T-Tg)值增加,使聚合物本身达到可以流动的程度; (2)、化学成膜:在大多数情况下,低分子量的聚合物涂覆在基材表面以后,在加温或

油墨检测相关标准信息

油墨检测相关标准信息油墨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黏性胶状流体。由连结料(树脂)、颜料、填料、助剂和溶剂等组成。用于书刊、包装装潢、建筑装饰及电子线路板材等各种印刷。随着社会需求增大,油墨品种和产量也相应扩展和增长。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拥有多年的油墨分析检测经验,是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并可根据检测和分析结果,出具权威CMA/CNAS资质认证国家认可的检测报告。 检测产品: UV油墨、水性油墨、陶瓷油墨、玻璃油墨、丝印油墨、防伪油墨、打印油墨、指甲油等; 检测项目及标准: CY/T 印刷技术纸和纸板印刷适性测试方法第5部分:油墨转移量 CY/T 31-1999 印刷技术四色印刷油墨颜色和透明度第1部分:单张纸和热固型卷筒纸胶 印 DB44/T 1036-2012 纸和纸板油墨转移量的测定 DB44/T 973-2011 光学变色油墨 DB53/T 615-2014 烟用印刷油墨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DBl2/ 油墨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 GB/T 12911-1991 纸和纸板油墨吸收性的测定法 GB/T 液体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GB/T 液体油墨光泽检验方法 GB/T 液体油墨细度检验方法 GB/T 液体油墨粘度检验方法 GB/T 液体油墨初干性检验方法 GB/T 液体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GB/T 液体油墨附着牢度检验方法 GB/T 液体油墨抗粘连检验方法 GB/T 胶印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GB/T 胶印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GB/T 胶印油墨流动度检验方法 GB/T 胶印油墨结膜干燥检验方法

涂料与胶粘剂复习总结

涂料与胶黏剂 1、涂料是一种可借特定的施工方法涂覆在物理表面上,经固化形成连续涂膜的材料。 2、一般涂料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成膜物质、颜料、溶剂和助剂 作用:保护作用、装饰作用、色采作用、特殊用途、其他 3、成膜物质:粘结剂或基料,是涂料的连续相,提供涂料的主要性能 4、颜料:起遮盖和赋色的作用,还可改善流变性能、降低成本 5、溶剂:溶解成膜物的易挥发有机液体,改善涂料的可涂布性(苯、甲苯、二甲苯、醋酸丁酯、丙酮等) 6、助剂:增塑剂、催干剂、固化剂、稳定剂、防霉剂、防污剂、乳化剂、润湿剂、防结皮剂、引发剂等 7、合成树脂:醇酸树脂、氨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聚丙烯酸树脂 8、醇酸树脂系指由多元醇(如甘油)、多元酸(如邻苯二甲酸酐)与脂肪酸或油(甘油三脂肪酸脂)缩合聚合而成的油性改性聚酯树脂。按脂肪酸(或油)分子中双键的数目及结构,可分为干性、半干性和非干性三类。 醇酸树脂主要是通过脂肪酸、多元酸和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制备的,根据使用原料的不同,醇酸树脂的合成有醇解法和脂肪酸法两种。若从工艺过程来区分,则又可以划分为溶剂法和熔融法。 用于涂料时,醇酸树脂作为涂料用于合成树脂中用途最广的一种,它可以制成清漆、色漆;工业专用漆、一般通用漆及中低档的地坪涂料。 9、氨基化合物(-NH2)能与醛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羟甲基(-CH20H )与脂肪族一元醇部分醚化或全部醚化,则可形成一类性能优异的树脂-氨基树脂 氨基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烃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共缩聚树脂 氨基树脂是水白色热固性聚合物,常与醇酸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并用,绝大部分与醇酸树脂配合,制成氨基烤漆。 10、环氧树脂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化学物。与固化剂反应后,能形成三维交联网络的热固性树脂。 固化剂也称交联剂,利用固化剂中的官能团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或环氧基反应,可使环氧树脂扩链、交联,形成三维空间结构。分为胺类、酸酐类和含有活性基团的合成树脂。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主要与分子中的环氧基和羟基有关 根据树脂结构,分为三种类型:缩水甘油类环氧树脂、环氧化烯烃类、元素改性环氧树脂 缩水甘油类环氧树脂:双酚A 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应用:船舶上防腐蚀 11、环氧值:100g 环氧树脂中所含环氧基团的物质的量 %100?=平均分子量 环氧基数环氧值 12、环氧当量:含有1mol 环氧基树脂质量(g ) 环氧量 环氧基数平均分子量环氧当量100==

《涂料与胶黏剂》课程教学大纲

《涂料与胶黏剂》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342007 课程英文名称:Paint and Adhesive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涂料与胶黏剂高等工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选修的一门获得涂料和胶黏剂基本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专业课。它主要介绍各种涂料和胶黏剂的基本知识、生产方法及工艺,以使学生提高涂料和胶黏剂生产的技术水平、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 熟悉各种常见涂料和胶粘剂的品种; 2.掌握涂料和胶黏剂的基本理论、基本配方和配方设计; 3.掌握涂料和胶黏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及工艺,成膜机理及各种辅助成分的作用; 4.熟悉涂覆及粘接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及化学变化; 5.了解影响涂膜性能及粘接性能的因素。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胶粘剂、涂料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熟悉反应型胶粘剂的特点、固化机理;熟悉热熔胶型胶粘剂的特点和基本合成工艺;熟悉水基胶粘剂的优点和合成工艺;掌握粘结机理、粘结技术、胶粘剂的测试;掌握漆膜的干燥和固化、涂料性能测试、漆前处理。 2.基本能力:能够指导胶粘剂、涂料的生产和设计胶粘剂、涂料的生产工艺;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和应用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3.基本技能:具有涂料和胶黏剂的施工的技能;涂料和胶黏剂性能的测试和评价。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条件可采用涂料和胶黏剂生产仿真模拟课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也可现场参观涂料和胶黏剂的生产过程或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讲授,甚至部分内容可在生产现场讲解。 2.教学手段: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可以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及自己的研究安排授课的具体内容,但授课内容必须是涂料和胶黏剂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应在《高分子化学》和《高聚物合成工艺》结束后开设。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本课程对习题课和实践环节无要求。 2.作业题内容以基本知识和生产工艺为主,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涂料与胶粘剂大纲(新)

涂料与粘合剂 (Paints and Adhesives) 《涂料与粘合剂》课程是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是在学 生具备了必要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 选修的专业课。它是以有机化学为基础,建立在高分子化学理论基础上的一门应用性质的 科学。 《涂料与粘合剂》课程系统、全面地介绍涂料与粘合剂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主要 研究涂料与粘合剂的组成与性能、主要施工工艺、性能检测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培养学 生从事涂料与粘合剂研究与开发工作的能力。本课程系统讲授了涂料与粘合剂中成膜物质 的合成原理及应用。介绍几种常用涂料与粘合剂的应用。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掌握各种常用涂料与粘合剂的高聚物的合成原理,合成工艺及影 响因素,掌握各种涂料的性质、组成及其应用技术,并能针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 的方法。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的技术与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涂料和粘合剂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其他多种 合成树脂涂料的基本知识。 2.掌握氨基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烯类高聚物,聚氨酯树脂,不饱和聚酯的制 备原理。 3.掌握粘合剂与涂料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 4.掌握涂料的性质、组成及其应用技术,并能针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阐述涂料与粘合剂的定义、组成、作用及分类,几种常用涂料与粘合剂的制备原 理及应用。难点是酚醛树脂,烯类高聚物,不饱和聚酯,氨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 脂相关树脂的合成原理、影响树脂质量的因素、涂料与粘合剂的调制、树脂的改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辅以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教学使 用多媒体教学。 本课程的理论课的教学时数为24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24学时)1.粘合剂18学时 1.1聚合物基础知识理解 2 1.2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 2 1.3粘合剂概述了解0.5 1.4胶接基础理解0.5 1.5粘合剂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基本知识理解 1 1.6氨基树脂粘合剂掌握 2 1.7酚醛树脂粘合剂掌握 1 1.8烯类高聚物粘合剂掌握 1 1.9热熔粘合剂了解 1 1.10橡胶型粘合剂了解 1 1.11聚氨酯粘合剂掌握 2 1.12环氧树脂粘合剂掌握 2

胶黏剂与涂料

1.接触角:胶黏剂液滴与被胶接固体表面接触时,经过气、液、固三相交界线上的一点液面切线与液体附着面一侧的夹角θ。 2.凝胶化:线型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分子间的交联反应使粘度无限增大而产生的凝胶现象。 3.弱界面层:当被胶接的材料、胶粘剂及环境中的低分子物或杂质等,通过渗析、吸附及聚集等过程,在部分或全部界面内产生这些低分子物的富集区,这就是弱界面层。 4.丙阶酚醛树脂:甲阶酚醛树脂在加热时不用固化剂既可以进一步缩聚成最后的不溶不熔的体型结构树脂。 5.聚氨酯树脂:是由多异氰酸酯和多羟基化合物如聚酯多元醇一集聚醚多元醇等化合而成。 6.机械交接理论:液态胶黏剂充满被胶接物表面的缝隙或凹陷处,固化后在界面区产生啮合连接或投锚效果。 7.甲阶酚醛树脂:羟甲基酚的缩聚反应若再凝胶点前停止下来,可得到各种用途的可溶性酚醛树脂。 8.湿润性:将气—固界面转换成液—固界面的能力。 9.胶黏剂:在一定条件下凡是能够把两种同种或异种被胶接材料通过表面粘附作用紧密地连接起来起传递作用并能满足一定物化性能要求的非金属物质。 10.API: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以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乳液、填料为主剂,与多异氰酸酯交联构成的胶黏剂。 11.热固性胶黏剂:在热、催化剂的单独作用下或联合作用下会形成化学键的一类胶黏剂,固化后不溶不熔。12.熔融粘度:热塑性高聚物在规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熔体在10min内通过标准毛细管的质量值。 13.涂料:是一类呈流动状态, 能在物体表面扩展形成薄层,并随时间延续与加热以及供给其他能量,能在被涂饰表面牢固粘附固化,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连续皮膜的物质。 14.热熔胶:胶接作用主要是化学键力作用的结果,胶黏剂与被胶接分子间产生化学反应而获得高强度主价键结合。 15.化学键理论:改理论认为胶接作用主要是化学键力作

胶黏剂与涂料复习资料最终BOSS版

胶黏剂与涂料复习资料最终BOSS版(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固化:胶接时靠溶剂或分散相的挥发及溶剂在被粘物中的扩散和渗透而使胶层固化的。 2.硬化:胶接时靠化学反应而使胶层固化。 3.贮存期:在规定条件下,胶黏剂仍能保持其操作性能和规定强度的最长存放时间。 4.适(使)用期:配置后的胶黏剂能维持其可用性能的时间。 5.聚破坏:胶黏剂或被粘物中发生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 6.粘附(黏附)破坏:胶黏剂和被粘物界处发生牧师可见的破坏现象。 7.软化点:是指以一定形式施以一定负荷,并按规定升温速率加热到试样变形达到规定值的温度。 8..晾置时间:是指热熔胶从涂布到冷却失去润湿能力前的时间,即可操作时间。 9.固化时间:是指热熔胶涂布后从两个粘接面压合到粘接牢固的时间。 10.环氧值:每100克环氧树脂中所含环氧基物质的量。 11.环氧当量:含有一克当量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的克数。 12.碘值:100油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13.油度:油漆中树脂与油混合各自所占的百分比。 14.浊点:当反应混合物冷却时,由于水分的析出,而最初发现混浊时的温度称为浊点。 15.吸油量:100g颜料,逐滴加入精制亚麻油,并用刮刀仔细压研至颜料由松散状态正好转变成团状粘联体时油的质量,为该颜料的吸油量。 16理想胶接强度:单位面积上所需的胶接力,以σa表示。 17.润湿:即将气—固界面转换成液—固界面的这种现象。其润湿能力叫做润湿性 18.粘度:表示液体摩擦力大小的一个参数。 19.最低成膜温度(MFT):是指能使乳液形成连续透明薄膜的最低温度。 20.乳化: 使互不相溶的油-水转变为相当稳定、难以分层的乳液,这个过程称为乳化 21.熔融粘度(或熔融指数):熔融指数(MI):是指热塑性高聚物在规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熔体在10min通过标准毛细管的质量值。 二、缩写翻译 PF 酚醛树脂胶 MUF 三聚氰胺脲醛树脂胶 UF 脲醛树脂胶 MDF 三聚氰胺-苯酚-甲醛树脂胶黏剂 MF 三聚氰胺 PVAc 聚乙酸乙烯均聚乳液 MFT 最低成膜温度 EV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MDI 异氰酸酯 PVAc 聚乙酸乙烯均聚乳液 NC 硝基漆 API 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 PU 聚氨酯涂料 PE 不饱和聚酯涂料 AC 氨基酸固化涂料 VAc 乙酸乙烯酯 PVC 聚氯乙烯 SGA 第二代丙烯酸酯胶黏剂 PA 聚酰胺类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 PC 聚苯乙烯 PUF 苯酚-尿素-甲醛树脂胶黏剂 PPO 聚苯醚 SGA 第二代丙烯酸酯胶黏剂 UV 光敏漆 SIS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EEA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PAPI 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 SBS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VBC 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氯乙烯共聚乳液VBN 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乳液

通用质量检验标准

通用质量检验标准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通用质量检验标准 1.目的 在顾客未提出特别要求时,明确本公司生产产品应达到的质量水平及检验标准,明确原辅材料进货、产品储存运输应达到的质量水平。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含生产工序委外加工)、储存和运输等过程的质量控制,适用于顾客没有特别规定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与检验,适用于营业部门与顾客沟通、进行业务洽谈时参考,适用于生产技术部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工序生产质量控制,适用于生产技术部和品质部对工序产品或成品进行检验,适用于全质办和品质部对采购、产品生产、储存和运输等过程进行巡查或抽检。 本标准不涉及公司生产设备及其所需的备件采购、备件委外加工。 3.定义 质量标准——原辅材料进货[下载自管理资源吧]和投入生产要求的质量项目、生产产品要求的质量项目、储存和运输产品要求的质量项目、部门或车间工序人员工作过程的操作项目,应达到的水平。 检验标准——质管人员、检验人员在进行原辅材料和产品质量判定时,在进行现场巡查或抽查时,所依照的质量标准、有关的条款或数值。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指成品或半成品,在储存与交付阶段指进入成品仓库的成品。 半成品———指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加工后的工序产品,但成型加工工序后的产品除外。 4.引用文件 GB13024-91箱纸板GB13023-91瓦楞原纸 QB1011-91单面涂布白板纸ZBY32024-90白卡纸 GB/T10335-1995铜版纸 GB7705-1987平版装潢印刷品GB/T17497-1988柔性版装潢印刷品

GB/T6544-1999瓦楞纸板GB6543-86瓦楞纸箱 GB2828-1987逐批检查计数及抽样表 GB/T6545-1998瓦楞纸板耐破强度的测定方法 GB/T6546-1998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方法 GB/T6547-1998瓦楞纸板厚度的测定方法 GB/T6548-1998瓦楞纸板粘合强度的测定方法 5.内容 原辅材料质量标准 5.1.1原纸进货质量标准 a)箱纸板——根据GB13024-91箱纸板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将箱纸板分为4级:高档箱纸板(一等)、普通箱纸板(二等)、普通箱纸板(三等)、挂面纸(四等)。进货检验必检项目为定量、紧度、耐破指数、横向环压指数、水份,具体技术指标见表一。 b)瓦楞原纸——根据GB13023-91瓦楞原纸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将瓦楞原纸分为3级:高强瓦楞纸(一等)、普通瓦楞纸纸(二等)、普通瓦楞纸纸(三等)。进货检验必检项目为定量、紧度、横向环压指数、纵向裂断长、水份,具体技术指标见表二。 c)单面涂布白板纸——按QB1011-91单面涂布白板纸对厚度、定量、白度、横向耐折、横向挺度、水份进行检测,并按技术指标进行判定,见附表三。 d)白卡纸——按ZBY32024-90白卡纸对厚度、定量、白度、横向挺度、水份进行检测,并按技术指标进行判定,见表四。 e)铜版纸——符合GB/T10335-1995铜版纸。 f)对原纸纸色的要求:在现有生产工艺流程中、在规定的原纸库存期间、在成品库存期间、在搬运装车发货期间,不会产生明显的原纸变色(在800mm距离观察)。 g)各种原纸须符合环保要求,由供方提供定期型式试验的检测报告,每年至少1次。 原纸进货检验抽样及判定 抽样方式:

胶黏剂与涂料试题参考答案

胶黏剂与涂料试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每组概念。(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15分) 1. 内聚破坏:胶黏剂或被粘物中发生的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1.5分) 黏附破坏:胶黏剂和被粘物界处发生的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1.5分) 2. 固化:胶黏剂通过化学反应(聚合、交联等)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等性能的过程。(1.5分) 硬化:胶黏剂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内聚强度等性能的过程。(1.5分) 3.贮存期:在规定条件下,胶黏剂仍能保持其操作性能和规定强度的最长存放时间。(1.5分) 适用期:配制后的胶黏剂能维持其可用性能的时间。(1.5分) 4.环氧值:指每100g树脂中所含环氧基的当量数。(1.5分) 环氧当量:含有一克当量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的克数。(1.5分) 5.晾置时间:指热熔胶从涂布到冷却失去润湿能力前的时间,即可操作时间。(1.5分) 固化时间:指热熔胶涂布后从两个粘接面压合到粘接牢固的时间。(1.5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总计15分) 1. 黏度 2.润湿;扩散;胶接键 3. 阴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 4. 阳离子或阴离子基团;强亲水基团;乳化剂 5. 相容性;涂布方式;树脂特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40分) 1、如何降低脲醛树脂胶接制品中的甲醛释放量。 (1)树脂的合成工艺:(1.0分)①降低F/U的摩尔比;②分次加入尿素; (2)使用甲醛捕捉剂;(1.0分) (3)合理选用固化剂;(1.0分) (4)对人造板后处理;(1.0分) (5)利用甲醛具有还原性的特点,将甲醛氧化。(1.0分) 2、改进酚醛树脂固化速度的途径。 (1)添加固化促进剂或高反应性的物质;(1.5分) (2)改变树脂的化学构造,赋予其高反应性;(1.5分) (3)与快速固化性树脂复合;(1.0分) (4)提高树脂的聚合度。(1.0分) 3、聚乙酸乙烯酯(均聚)乳液胶黏剂的硬化过程。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硬化是通过将水分蒸发到空气中以及被多孔性被胶接物吸收,(1.0分)在高于最低成膜温度MFT时,(1.0分)各乳胶粒子中的分子相互渗透,相互扩散,(2.0分)聚结为一体而成为连续透明的薄膜。(1.0分)

胶黏剂与涂料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顾继友编著.胶接理论与胶接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美]K.L.密特,[法]A.皮兹编著,陈步宁,黎复华等译.粘接表面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邹宽生主编.胶粘剂生产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季佳主编.木材胶粘剂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刘安华编著.涂料技术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6]李和平主编.胶粘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7][美]爱德华M皮特里著.国外胶黏剂丛书——胶黏剂与密封胶工业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 [8]张在新主编.化工产品手册——胶黏剂(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9]李子东,李广宇,吉利,郝向杰编.胶黏剂助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10]唐星华,饶厚曾主编.胶黏剂生产技术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 [11][美]阿方萨斯V波丘斯著.国外胶黏剂丛书——粘接与胶黏剂技术导论(原著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 [12][乌克兰]R A法西罗夫斯基V N凯斯特尔曼著.国外胶黏剂丛书——聚合物的粘接作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 [13]曹京宜等编著.涂装表面预处理技术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 [14]赵敏主编.胶黏剂毒性与安全实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 [15]冯素兰,张昱斐编著.环保涂料丛书——粉末涂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 [16]杨玉昆,吕凤亭主编.压敏胶制品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 [17]徐祖顺,易昌凤,肖卫东.实用粘接技术丛书——织物用胶黏剂及粘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 [18]林宣益.乳胶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 [19]张向宇.胶黏剂分析与测试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 [20]李健民,杨冬梅,许俊编著.实用粘接技术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 [21]陆荣,黎冬冬,赵中.涂料生产实用技术问答丛书——乳胶漆生产实用技术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6 [22][英]H.瓦尔森C.A.芬奇.合成聚合物乳液的应用(第1卷)(聚合物乳液基础及其在胶黏剂中的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23]石军,李建颖.热熔胶黏剂实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24]耿耀宗,赵风清.现代水性涂料配方与工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胶粘剂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的规定(HG/T3075-2003),热熔胶粘剂开放时间的测定(HG/T3716-2003).2004.4 [26]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电子电器用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27]《胶粘剂技术标准与规范》编写组.胶粘剂技术标准与规范.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28][美]约瑟夫S.阿姆斯托克.国外胶黏剂丛书——建筑胶黏剂及密封胶应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29][英]H.瓦尔森C.A.芬奇.合成聚合物乳液的应用(第2卷)(涂料中的乳液:乳胶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30]邱建辉,张继源,生楚君.胶黏剂实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 [31]陈平,王德中.合成树脂及应用丛书——环氧树脂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 [32]袁才登.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乳液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33]夏晓明,宋之聪.功能助剂(塑料涂料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34]张玉龙.胶黏剂配方精选(2000~2003).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35]叶楚平,李陵岚,王念贵.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天然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标签标贴质量检验标准

标签标贴质量检验标准 1.前言 1、1由于不干胶标签就是一个小众行业,缺乏相应的国家与行业标准,为 了保证公司的生产以及检验过程中,员工自检与检验人员专检产品时有相应的依据迫切需要一套质量标准。 1、2从企业本身质量管理及内控的角度来瞧,为保证公司产品标准的一致 性,以及客户要求得到满足,特制定本质量标准。 2.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空白不干胶标签以及带印刷不干胶标签的过程以及成品的检验判定。本标准适用于没有专门客户要求情况下,公司生产的产品的内部控制标准依据。 3.定义 3、1边距:不干胶标签模切排废之后标签边缘到底纸边缘的距离。 3、2间距:不干胶标签模切排废之后标签到标签之间的距离。 3、3溢胶: 原本应该在标签反面的胶黏剂由于模切机压力或者刀模钝化等原因从边缘溢出的现象。 3、4不干胶标签简介: 间距边距 底纸面材

4、适用场合 4、1 本标准适用于过程的自检,主要针对生产操作人员,在工序操作如调机换料首检时的判断预防; 4、2 本标准适用于过程巡检人员,作为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首检巡检过程中的判断依据; 4、3 本标准用于成品检验人员对产成品检查验收的以及出货检验判定依据。 5、质量检验标准项目 5、1 外观质量检验标准 5、1、1外观项目就是判定不干胶标签的基础性项目,由于其可测量性不佳拿捏尺度不好管控,这里做个详细解释,便于检验人员进行判定。 5、1、2外观检验的一般条件就是被检品距40W白炽灯1米左右的距离,眼睛距产品25厘米左右,目视4S左右的检查时间。 5、1、3 外观检验的严格程度就是根据客户具体要求来决定的,一般来说普通用于生产过程标识只要内容完整无歧义都可以接收,有打印要求的要严格控制,用于产品包装表面以及产品表面要高度重视。 常见外观检验项目:

胶黏剂与涂料复习资料最终BOSS版

胶黏剂和涂料复习资料最终BOSS版(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固化:胶接时靠溶剂或分散相的挥发及溶剂在被粘物中的扩散和渗透而使胶层固化的。 2.硬化:胶接时靠化学反应而使胶层固化。 3.贮存期:在规定条件下,胶黏剂仍能保持其操作性能和规定强度的最长存放时间。 4.适(使)用期:配置后的胶黏剂能维持其可用性能的时间。 5.内聚破坏:胶黏剂或被粘物中发生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 6.粘附(黏附)破坏:胶黏剂和被粘物界处发生牧师可见的破坏现象。 7.软化点:是指以一定形式施以一定负荷,并按规定升温速率加热到试样变形达到规定值的温度。 8..晾置时间:是指热熔胶从涂布到冷却失去润湿能力前的时间,即可操作时间。 9.固化时间:是指热熔胶涂布后从两个粘接面压合到粘接牢固的时间。 10.环氧值:每100克环氧树脂中所含环氧基物质的量。 11.环氧当量:含有一克当量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的克数。 12.碘值:100油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13.油度:油漆中树脂和油混合各自所占的百分比。 14.浊点:当反应混合物冷却时,由于水分的析出,而最初发现混浊时的温度称为浊点。 15.吸油量:100g颜料,逐滴加入精制亚麻油,并用刮刀仔细压研至颜料由松散状态正好转变成团状粘联体时油的质量,为该颜料的吸油量。 16理想胶接强度:单位面积上所需的胶接力,以σa表示。 17.润湿:即将气—固界面转换成液—固界面的这种现象。其润湿能力叫做润湿性 18.粘度:表示液体内摩擦力大小的一个参数。 19.最低成膜温度(MFT):是指能使乳液形成连续透明薄膜的最低温度。 20.乳化: 使互不相溶的油-水转变为相当稳定、难以分层的乳液,这个过程称为乳化 21.熔融粘度(或熔融指数):熔融指数(MI):是指热塑性高聚物在规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熔体在10min内通过标准毛细管的质量值。 二、缩写翻译 PF 酚醛树脂胶 MUF 三聚氰胺脲醛树脂胶 UF 脲醛树脂胶 MDF 三聚氰胺-苯酚-甲醛树脂胶黏剂 MF 三聚氰胺 PVAc 聚乙酸乙烯均聚乳液 MFT 最低成膜温度 EV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MDI 异氰酸酯 PVAc 聚乙酸乙烯均聚乳液 NC 硝基漆 API 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 PU 聚氨酯涂料 PE 不饱和聚酯涂料 AC 氨基酸固化涂料 VAc 乙酸乙烯酯 PVC 聚氯乙烯 SGA 第二代丙烯酸酯胶黏剂 PA 聚酰胺类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 PC 聚苯乙烯 PUF 苯酚-尿素-甲醛树脂胶黏剂 PPO 聚苯醚 SGA 第二代丙烯酸酯胶黏剂 UV 光敏漆 SIS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EEA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PAPI 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 SBS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VBC 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氯乙烯共聚乳液VBN 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乳液

印刷质量检测试题

印刷品质量检测试题 一、填空 1.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标准观察距离上,网屏线数为150线/in时,套准变化最大允许值为______,超出这个范围,视觉上就能观察出图像发生的变化。 3.衡量彩色印刷品画面细微层次的解像力,要求能够达到____视角,视觉才可以明显分辨出其层次的存在,如果小于____视角,视觉上将无法分辨,在精细也会失去观察意义。 4.印刷品的清晰度主要和__________相关系。 5.主观评价法常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6.影响主观评价的客观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色光下观察颜色,色彩变化的规律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国家标准,只有两种观察角度是正确的,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9.印刷品质量的客观评价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了较为准确和规范地描述色调,CIE制定了4种标准光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 能够获得统一的物体外观色调值,我国以_______为标准光源。 11.可以使用__________从制版到印刷生产的整个印刷工艺中对色彩进行测量和控制。 12.色彩控制条可以用来测量、、、、等。 13.白板校准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4.在印刷中,判断偏色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和__________。 15.分色片的质量检查中,发现冲洗出来的分色片出现了白色斑点和划痕。出现白色斑点的原因 是,出现划痕的原因是。 16.光源包括和。影响曝光量的因素有。 17.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打样色序通常这样安排:网点面积小的油墨(最先或者最后)印刷。四色印 刷中,暖色调原稿先印刷色和色。 18.印刷品质量评价的过程为:、、、。 19.当等量的黄,品,青油墨以相同网点百分比叠印,(能或不能)产生中性灰。因 为。 20.在分色片输出操作的质量控制中,照排机的输出参数一般进行如下设置:新闻纸印刷网目线数设置

胶粘剂与涂料

《胶粘剂与涂料》不饱和聚酯胶黏剂的研究 与应用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材料化学111 姓名:叶燕如 学号: 201111044113 指导老师: 何明 完成日期: 2013年12月23日

不饱和聚酯胶黏剂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叶燕如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材料化学111,广州,510000 【摘要】不饱和聚酯胶黏剂是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主体树脂,加入引发剂、促进剂、改性剂和填料等配制而成的无溶剂型胶黏剂,可在常压下室温或加热固化。广泛用于制造雷达天线罩,飞机零部件,汽车外壳,小型船艇,透明瓦楞板等建筑材料,卫生盥洗器皿以及化工设备和管道等。本文主要针对不饱和聚酯胶黏剂的原料、合成原理、合成工艺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不饱和聚酯涂料与胶黏剂不饱和线型热固性树脂应用现状 一、概述 胶黏剂(adhesive),又称粘合剂、粘接剂,简称胶。它是一种能够把两种同类或不同类材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物质。采用胶黏剂将各种材料或部件连接起来的技术称为胶接技术。 由二元或多元羧酸和二元或多元醇经缩聚反应而生成的树脂称为聚酯树脂(以长链分子结构中含有—COOR—的酯基而得名),可分为饱和聚酯和不饱和聚酯两类。 不饱和聚酯树脂一般是由不饱和二元酸二元醇或者饱和二元酸不饱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线型聚合物,在树脂分子中同时含有重复的不饱和双键和酯键。由于这样得到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一种固体或半固体状态,而且不能很好地交联成为性能良好的体型结构产物,因此在生产后期,还必须经交联剂苯乙烯稀释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树脂溶液。实际上使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就是这种树脂溶液,使用中加入引发剂等物质,使苯乙烯单体和不饱和聚酯分子中双键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最终交联成为体型结构的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胶黏剂具有粘度小、常温固化、使用方便、耐酸、耐碱性好,具有一定强度、价格低廉等优点。缺点是收缩性大、有脆性等,可通过加入填料、热塑性高分子来增韧。不饱和聚酯树脂胶黏剂除用于制造玻璃钢外,还用于家具涂料及人造板表面装饰等。 二、原料 不饱和聚酯由于所用原料不同,品种很多。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不饱和二元酸或酸酐有顺丁烯二酸酐、反丁烯二酸和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等。常用的饱和二元酸或酸酐为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和己二酸。用得最多的二元醇是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和一缩二丙二醇。作为交联剂的乙烯基单体有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除了上述几种主要原料外,还有各种添加剂和阻聚剂、催化剂或引发剂、促进剂、填料、染料及润滑剂等。最通用的不饱和聚酯是由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及丙二醇所合成。 1.二元醇 乙二醇是结构最简单的二元醇,由于其结构上的对称性,使生成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明显的结晶性,这便限制了它同苯乙烯的相容性,因此一般不单独使用,而同其它二元醇结合起来使用。如将60%的乙二醇和40%的丙二醇混合使用,可提高不饱和聚酯树脂与苯乙烯的相容性。如单独使用,则应将生成树脂的端基乙酰化或丙酰化,以改善其相容性。 1,2-丙二醇由于结构上的非对称性,可得到非结晶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可完全与苯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