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

1.景观

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N a v e h,1984,

F o r m a n,1995);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

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

2.植物景观

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汪菊渊,1991)。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

3.园林植物景观

园林植物景观即是一种人工植物景观类型,指在园林环境中通过人工栽培植物群落及园林植物个体的观赏特性而产生美的感受和联想的植物景观。受地区自然气候、土壤及其环境生态条件的制约,以及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习俗的影响,植物景观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朱均珍,2003)。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

3.景观评价

从60年代中期开始,以美国为中心开展的"景观评价"研究,也是主要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的.从客观的意义上讲,景观评价(风景评价)是指对景观视觉质量("v i s u a l q u a l i t y")的评价.从主观上讲,景观评价则表现为人们对"景观价值"("l a n d s c a p e v a l u e")的认识,J a c q u e s认为景观的价值表现在"景观所给于个人的美学意义上的主观满足。

风景评价(景观评价),实际上是风景美学的研究中心,也是指导风景资源管理、合理地进行风景区规划的基本依据.经过20多年的发展,风景评价的研究出现了许多学派,它们在理论和方法上各具特色。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

4.植物景观的特质

特质乃是个体特有的、稳定的、可辨认的特征,心理学概念,特质理论是指通过心理测量,人们对测量结果进行推论,从而间接了解人的心理属性,因为某种内在不可直接测量到的特质,可表象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测量者可以通过测量外显行为,并由这些行为判断特质的行为。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

4.植物景观的特质

4.1植物景观的功能:

4.1.1生态功能:

随着世界人口密度的加大,工业飞速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植物在环境中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发展生态植物群落成为植物的发展方向。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包括改善城市小气候和净化空气,防治污染等方面。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环境散发水分,同时大量的从环境中吸热,也就降低了环境空气的温度,增加了空气湿度。园林植物还具有吸滞尘埃,减少空气含尘量及杀菌和减少噪声作用。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

4.植物景观的特质

4.1植物景观的功能:

4.1.2美化功能:

植物色彩和形体的美学效果大大提高绿化的观赏性、艺术性,进一步给人以“美”

的享受,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植物景观取代城市景观中的机械的人工痕迹,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园林植物的景观性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和谐。

景观的合理设计应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顺应于自然规律,包括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等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只有这种认识同园林美学的融合,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

4.植物景观的特质

4.1植物景观的功能:

4.1.3经济功能:

生产园林产品和通过旅游门票所取得的经济收入,这是园林植物景观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园林通过植物发挥改善气候、形成良性生态环境的效益,这种园林植物所产生的特殊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得到公众的重视。还应该看到,植物造景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以求得后续养护和管理投资的节省。实践证明,园林工程后续养护和管理工作的历年投资累计,往往超过最初施工所花费的投资。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

4.植物景观的特质

4.1植物景观的功能:

4.1.4文化功能:

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的创作是中国传统园林典型造景风格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巧妙地运用我国文化底蕴中为各种植物材料赋予的人格化内容,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到欣赏植物的意境,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另一方面,极具特质性的园林植物景观在展现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植物景观肩负着承载中华文化历史的使命。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

4.2植物景观类型:

植物景观空间可分为点状空间、线状空间、面状空间。点状空间包括交通岛,街头绿地、公园等小型公共空间。线形空间主要指滨水带、道路、防护林带等空间。面状空间则包括居住区、厂区、风景区等面积较大的空间。

目前,国际上有关景观美学评价的研究可综合概括为4种学派:

?专家学派(E x p e r t p a r a d i g m);

?心理物理学派(P s y c h o p h y s i c a l p a r a d i g m);

?认知学派(C o g n i t i v e p a r a d i g m);

?经验学派(E x p e r i e n t i a l p a r a d i g m)或称心理学派

(P h e n o m e n o l o g i c a l)。

1专家学派:

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都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风景评价工作由少数几个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来完成。把风景用4个基本元素来分析,即: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强调诸如多样性、奇特性、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决定风景质量分级时的主导作用。另外,专家法还常常把生态学原则作为风景质量评价的标准。著名学者D a n i e l又把专家学派分为生态学派和形式美学派。专家途径直接为土地规划、风景管理及有关法令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近几十年来在英、美诸国的风景评价研究及实践中一直占有统治地位,并己被许多官方机构所采用,如:美国林务局的风景管理系统V M S(V i s u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联邦公路局的视觉污染评价V I A (V i s u a l I m p a c t A s s e s s m e n t);还有加拿大林务部门的有关风景评价及管理系统。

各评价系统在具体评价对象和目的上有所差别,但是评价系统的基本框架基本一致,都包括:风景类型的分类、风景质量评价、敏感性评价管理目标、视觉污染评价。

总之,可以看出该方法是一系列分级分类的过程,而这些分级分类的依据主要是形式美原则和生态学原则。对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质疑。

2心里物理学派

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把风景与审美的关系理解为刺激——反映的关系,于是把心里物理学信号检测方法应用到风景评价中来,通过测量公众对风景的审美态度,得到一个反映风景质量的量表,然后将该量表与各风景成分之间建立起数学关系。

审美态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目前公认较好的有两种:

?第一种是评分法,简记为S B E法(S e n i c B e a u t y

E s t i m a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e s),它由D a n i e l等人创立,该方法以

T o r g e r s o n(1958)的归类评判法(L a w o f C a t e g o r i c a l J u d g m e n t)为依据,采用图片作为评判测量的媒介,依照评价准则,让评判者给每一幅风景图片按评分准则逐项评分,最后给出一个反映各幅风景优美程度的美景度量表,其最大优点是能对大量风景各项指标量化评价,但缺点是各风景之间缺乏相互比较机会。

?第二种是比较评判法:这种方法以T h u r s t o n e(1959)的比较评判法为基础,经过B u h y o f f等人逐步发展起来,被称作L C J法(L a w 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 J u d g m e n t),通过评判者比较一组风景(照片)来得到一个

美景度量表。

自70年代中后期以后,心里物理学方法迅速发展,目前看来其应用之广,并不亚于专家学派的研究方法。

3认知学派

把风景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评价,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及情感反映上的意义,试图用人的进化过程及功能需要去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

对该学派发展影响较大的首先是70年代中期英国地理学家A p p l e t o n的“瞭望——庇护”理论,该理论在分析了大量风景画的基础上,指出人在风景审美过程中,总是以“猎人”“猎物”双重身份出现的,作为一个“猎人”,他需要看到别人,作为一个“猎物”,他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与此同时,K a p l a n也以进化论为前提,提出了风景审美理论模型,认为既要风景具有可以被辨识和理解的特性——可解性,又具有可以不断的被探索和包含着无穷信息的特性——可索性,如果这两个特征都具备,风景质量就高。而U,r i c h将进化论美学思想同情感学说相结合,提出了风景审美的“情感/唤起”模型。

4经验学派

把人在审美中的作用提升到了绝对高度,把人对风景审美看作是人的个性及其历史背景、文化、志向与情趣的表现。正如D a n i e l所说,该方法还不能算作是对风景进行评价的方法,它并不研究风景本身的优劣,因而也很少能提供直接为风景规划及管理服务的信息。

专家学派优点在于实用性,但是少数专家以形式美和生态学原则为依据的评价,一系列粗略的分类、分级使其可靠性、灵敏性、有效性不够确定。

心里物理学方法是最严格、可靠性最好的方法,但是由于该方法要求风景成分严格定量,使得风景评价模型的应用范围还不够广,往往只适合同建模所基于的实验风景相一致的风景类型,且强调公众的平均审美水平,因而忽视了个性及文化、历史背景对风景审美过程的影响。

认知学派强调风景评价模型的普遍适用性,从更为抽象的维量出发(如复杂性、神秘性等)来整体把握风景,但是如果

只停留在抽象的维量分析上,那就意味着只是一个理论分析途径,只有把这些抽象维量同具体风景成分相联系时,才使得认知学派具有实用价值,也才能使理论本身更趋完美。

经验学派把风景看作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东西,实际上回避了对客观风景本身的考察,而强调人的主观作用,故本方法缺乏实用价值。

三、植物景观评价的主要模式:

1.形式美学模式

形式美学模式主要从美学价值角度来考察景观,认为美学价值是抽象景观对象所固有的。这种美可以被定义为基本形体、线条、色彩、肌理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通过对美的基本要素的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就可以对景观的美学价值做出判断。

三、植物景观评价的主要模式

描述因子法:

通过对景观的各种特征或成分的评价获得景观整体的美景——反映各风景美学质量的相对值。

由于风景的优美程度是与各景观要素相关联的,可以通过评价景观区域内所有与风景有关的要素来确定风景价值。

具体步骤:

(1)选择和定义一系列被认为与美景度有关的景观特征或构景成分。

(2)从这一系列构景要素上对每个具体景观作出评价。记录每个景观中各种特征的存在情况,并统

计其数目;在有的情况下,给每种特征赋予一个数值。

(3)将每个景观的构成特征与其美景度联系起来。有时只是单纯地对记录结果求和,有时则是综合

各种特征或特征值,从而获得一个美景度指数。

三、植物景观评价的主要模式

2.生态学模式

从生态学价值角度来考察景观,其理论假设认为:景观的品质与自然和次生自然环境系统的生态完整性相关,生态模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来源于景观生态学,评价生态质量有多种方法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是相当匹配的,因此对景观生态质量的判定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空间结构分析,二是功能和稳定性分析。

三、植物景观评价的主要模式

3.认知模式

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从人的生存需要以及与情感的联系角度来认知

景观,做出评价。以“了望—庇护”理论和"城市意象”理论为亣表,都是把景观当作生存空间来认知,前者更关注自然风景,后者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林奇用艺术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普通人的城市意象。他认为越有个性和越容易使人了解的城市,越能使人感到安全和舒适。因此,他认为易识别性和可意象是城市空间环境的评价标准。

三、植物景观评价的主要模式

调查问卷法:即通过设计问卷来了解人员的意愿。依据不同诊断目的,可以设计出调查对象不同、结构不同、调查内容不同的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加工、分析、核对后所提出的相应的改革措施。

访谈法:指调查者依据调查提纲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收集语言资料的方法,是一种口头交流式的调查方法。

三、植物景观评价的主要模式

4.经验模式

把人对景观的价值判断看作是人的个性及其文化、历史背景、志向和情趣的表现。主要研究人对景观的主观感受。

考证法:考证文学家关于景观欣赏和品评的文字艺术家的与景观有关的艺术作品、名人的日记等等,以这些材料为据来分析人与景观的关系以及某种评价的历史背景。

三、植物景观评价的主要模式

5.心理物理模式

对客观景物和视觉主体的感受两者都进行研究,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寻找并解释主客观之间的联系。在对感觉等反应和作为刺激的物理量都进行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寻求这两者之的数学关系,得到规律性的认识。由于该模式由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心理物理学为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评价结论有广泛的代表性,对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后再以严谨的数学方法对其分析,因此,具有科学性、敏感性、广泛性、精确性和实用性五大优点。

美景度评判法S B E(s c e n i c b e a u t y e s t i m a t i o n)和比较评判法L C J(L a w 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 J u d g m e n t)。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 n a l y t i c H i e r a r c h y P r o c e s s,简称为A H P法)是运用多因素分级处理来确定因素权重的方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托马斯·萨提(T h o m a s L.S a a t y)于20世纪70年代中

期提出的。其基本思路是评价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相互关联的各个有序的层次,使各层次系统化、条理化,以便有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每一层次中每两个不同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以定量表示,并在它们之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最后计算出所有相关元素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已用于景观资源评价,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专类绿地的植物景观如居住区、城市道路等的景观及生态环境评价方面,在成都大邑县西岭雪山、黄山、武夷山等风景明名胜区植物景观的研究方面也都用到了层次分析法。而且在对木质藤本、露地花卉的观赏价值、室内观叶植物的价值等专类植物及种类的观赏性评价方面,层次分析法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能将人们对复杂系统的评价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

其基本步骤为:

(1)对构成评价问题的目标(准则)及因素等要素建立多级递阶结构模型(指标体系);

(2)在多级递阶结构模型中,对属同一级的要素,用上一级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后,根据判断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度,并据此建立判断矩阵;

(3)计算单一层次下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蠌一致性检验;

(4)计算组合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应用举例

易军从南京和杭州公园调查的102个公园植物群落选择20个典型群落,建立恰当的综合评价模型,从视觉质量和生态效能上对20个典型群落进行综合评价。

1)确定评价因子,建立综合评价结构模型

①参考国内外资料和实际调查的数据,同时参考专家的意见,总结出风景林植物群落在视觉质量和生态效益上各6构成要素,共12项评价因子,建立完全相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最高层是综合评价的最终目标层(A);

第一层为确定综合评价值的主要原则,即评价的主要构成要素层(B);

第三层为隶属各主要构成要素的评价因子层(C)。

②为了运用方便得出各风景林植物群落的综合评价值,对各评价因子采用评分的办法,拟定了评价因子好到差的15,10,5的3级的评分标准。这样就构成了由总目标、主要评价要素、评价因子、评分标准等组成的多层次评价系统。

部分因子的评分标准

2)确定植物群落各评价因子权重值并进行检验

?(1)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一般用1~9极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即1、3、5、7、9分别表示2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与另一个因素同样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2、4、6、8分别表示1和3,3和5,5和7,7和9的中值。按照上述层次结构关系,通过专家进行判断比较,构成判断矩阵。

?(2)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3)层次总排序厊其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就是计算最后一层对于第一层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实际上是层次单排序的加权组合。得到风景林植物群落综合性评价的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3)综合评价分值的确定

?通过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得出。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即:B=ΣF i ×X i式中

?B表示某植物群落综合评价指数,X i-表示某评价因子的权重值,F i-

表示某群落在某评价因子下的得分值。在本项研究工作中,确定各个公园植物群落的评价因子的水平值,将此值与评价因子的权重值相乘,即得到各个风景林植物群落的综合评分值。最后利用公式

C E I=S/S0×100%确定风景林植物群落的等级。其中:C E I-综合评价指数;S-评价分数值;S0-理想值(取每一个因子的最高级别与权重相乘叠加而得)。C E I作为分级的依据,并以差值百分比分级法划分为Ⅰ、Ⅱ、Ⅲ、Ⅳ级。

2.S B E法

由D a n i e l和B o s t e r(1976)提出的美景度评价法(S B E)是视觉景观的质量评价方法中最为常见的心理物理模式

(p s y c h o p h y s i c a l p a r a d i g m)评价方法。美景度评价模型包括3

个部分:(1)测定公众的审美态度,即获得美景度(S B E)量值;

(2)将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要素分解并测定各要素量值;(3)建立美景度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此方法中的景观价值高低不是依靠少数专家评判而是以公众为依据,因此更能客观反映一个景观的实际美学价值。

该法的评判结果是由景观本身的特征和评判者的审美尺

度两个方面决定的。它是各种风景评价方法中最严格、可靠性最好的一种方法。

它将观察者和景观相互联接起来,使美既不是只在观察者眼里也不是只在景观本身的特征。该方法把审美态度测量同风景成分的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实现用数字模型来评价和预测风景质量,而且本身具有一整套的检验方法,使该风景评价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性。

关于该方法的有效性,争论的焦点之一是照片和幻灯作为风景评价媒介的有效性问题。长期以来的研究基本证明了照片和幻灯作为评价媒介同现场评价无显著差异。

另外,心理物理学方法是一种公式化的方法,一旦风景评价模型建立起来了,则只要对有关风景成分进行测量,即

可根据模型得出风景质量的有关数据。而且,国外已经建立的几个评价模型已显示出心理物理学方法的高度实用性。但是,由于心理物理学方法要求风景成分的严格定量,使得风景评价模型的应用范围还不够广,往往只适用于同建模所基于的实验风景相一致的风景类型,如根据针叶林风景所建的模型,就不一定适用于阔叶林风景。

以实例说明评价方法及过程——

居住区园林植物美景度评价研究

1)根据美学原则和园林植物景观的特性,选取评价的植物景观要素。生活型构成;绿色比;色彩数量;花朵比;叶色变异性;自由木;灌草盖度;郁闭度;草坪密度。

2)照片不得回放“评价等级分为-2、-1、0、1、2,分别代表极不好、不好、一般、好、极好,根据S B E法中的标准化公式,将40人对每张照片的评分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编号内容123

45

1生活型构成地被型乔草型乔灌型灌草型乔灌草型

2绿色比<1/31/3~2/3>2/3

3色彩数量2种3种更多

4花朵比<20%20%~50%50%~80%>80%

5叶色变异性差异较大差异较小

6自由木无有

7灌木和草

坪盖度<40%40%~60%60%~80%>80%完全

8郁闭度稀疏郁闭

9草坪密度<30%30%~60%60%~90%>90%

10色泽暗淡一般鲜亮

将每张照片的所有标准化得分值求平均,得到该景观的标准化得分Z值。

Z i j:第j个观察者对第i个景观的标准化得分值;R i j:第j 个观察对第i个景观的打分值;R i:第j个观察者所有打分值的平均值;S j:第j个观察者所用打分值的标准差。

3)选择评价打分者

评价打分的人员共40人,包括天津市河西区园林局相关工作人员13人、林业大学园林专业7人、草业科学木科生巧人及环境科学木科生5人。

评价者应尽量选择不同行业的人。

4)建立数学模型

以调查小区的25张样本照片的标准化得分值(Z值)作为因变量,每张照片的景观要素得分值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在e x c e l中进行相关分析,运算得到景观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偏

相关系数。

根据每次分析的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及各因子的偏相关系数,经过6次偏相关性的分析,最后保留对Z值贡献较大且独立性好的生活型构成、花朵比、郁闭度、色泽等4个因子,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模型:

Y=-114396+011634X1-011746X2+01260X3+013181X4

其中X1代表生活型,X2代表花朵比,X3代表郁闭度,X4代表色泽。

通过回归分析,经检验得出所选因子与景观美景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5)进一步分析:

(1)不同类别评价者对同一景观评价的差异性检验;

得出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同一景观的评价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同一评价者对不同景观的评价的级差分析;得

出同一评价者对不同景观审美差异不大,即排除由于个人审美问题造成景观评价结果不具有代表性的可能。

6)建模景观要素类目分析

以Z值为因变量,以建模景观要素类目得分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得到各类目的权重和各景观要素对总体美景度影响的比值。

7)结论

(1)植物色泽对美景度的影响最大,而色泽鲜亮的植物对景观美景度贡献最大,回归系数达0.76;

(2)乔灌草型构成回归系数为0.48,是生活型中对景观美景度贡献最大的。证明乔灌草的复合结构不仅对绿地系统的稳定性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在植物造景美学方面也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3)花朵体积所占整株的比例以小于50%为好,作者认为在植物配置中,主要是乔灌草配置整齐一致性,花朵比过大,反而会造成景观的杂乱。

(4)郁闭度的两个类目中,前者的回归系数是负值,即园林植物组群生长过于稀疏时对景观美景度会有负面影响。而较为郁闭植物景观不仅在美学方面有一定正面的影响,而且在提高居住区的空间绿景方面也有很大帮助。

3.L C J法

该方法以T o r g e r s o n(1958)的归类评判法(L a w o f C a t e g o r i c a l

J u d g m e n t)为依据,采用图片作为评判测量的媒介,依照评价准则,让评判者给每一幅风景图片按评分准则逐项评分,最后给出一个反映各幅风景优美程度的美景度量表,其最大优点是能对大量风景各项指标量化评价,但缺点是各风景之间缺乏相互比较机会;第二种是比较评判法,这种方法以T h u r s t o n e(1959)的比较评判法为基础,经过B u h y o f f 等人逐步发展起来,被称作L C J法(L a w 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 J u d g m e n t),通过评判者比较一组风景(照片)来得到一个美景度量表。

L C J法的评判程序

(1)对所有植物景观(照片)进行随机编号;

(2)根据照片数及其它条件选择B I B设计表;

(3)根据B I B设计表将照片分为若干组;

(4)评判者分别对每组照片进行等级排列;

(5)根据B I B设计表进行若干次重复评判。

L C J法采用等级排列法处理数据。等级排列法是一个制作顺序表的直接方法。该方法将许多图像同时呈现,让评判者对给定的样品每人排列一次,评判者可以反复比较,只要最后排出等级顺序即可,然后求出各评判者对同一样品评判的等级平均值,这就是每一样品的平均等级。通过排序(通过D P S

数据处理系统实现),最后得到各个人群普遍认为优秀与存在问题的配置景观(见表3-1)。

依照上述要求,如将拍摄的25张照片分为5组,测试重复6次。实验时,每组照片分别固定在图板上。每个评判者发给表格,要求他们根据经验,把照片中最能体现植物造景合理的配置顺序排列出来,每次只给同组的5张照片排序,最后得到美景度表。

4.B I B-L C J法

B I B—L

C J评价法是俞孔坚在比较分析了心理评价法S B E法和L C J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景观评价方法。此法可进行大样本的两两比较,提供了可反映多数人、不同群体的审美倾向,又能反映景观内在固有美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用,有以下3个优点:

首先,该方法可以满足大样本测试的要求。俞孔坚在山地湖泊风景评价的研究中,选取49张相片作为样本,并将其分成7组,让被试者对每组7张相片的美景质量比较并排序,符合心理学人的短时辨别力小于7的研究结论,也能得到等级排列法的运算支持。该研究高可靠性结论的得出,为城市景观规划中探知多数人的审美态度打下了基础。

其次,该方法能满足对事物进行两两比较的要求。两两比较最直接也最准确,为了使被试者至少一次对样本在同一组内两两比较,将49张相片按7×7矩阵进行了 次编排。为了避免公众长时间测试的疲劳影响评价效果,使公众每次测试只需比较3组,按照排列组合规律,每次测试需要公众35人,8次共需要280人,这样可使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第三,该方法是基于视觉的审美测量,测试时将相片的尺寸、亮度等调整为同一水平,7张相片随机分布呈现在屏幕上,不提供样本的背景材料如地点等,避免被试者受知名背景信息的影响,以求获得被试者视觉神经系统直接接收信息所反映的审美态度,从而排试者功用性的考虑,使测试结果更直观、可靠。

评价过程:

采用心理学的等级排列法,并将各景观的等级全部相加,即各等级与选择人数乘积的求和,从而得出F矩阵即频率矩阵,即被试群体对每一景观样本评价的等级排列。

然后,将F矩阵的数据转化为P矩阵,即各景观样本的平均等级,再转化为选择分数百分率矩阵,经过进一步的计算,得到各个风景的美景度。

5.S D法

S D法是由E·F·奥斯顾德在1957年提出的一

种心理测定方法,又称为感受记录法,它通过言语尺度进行心理感受的测定,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获得被调查对象的感受构造定量化数据。

1)形容词对的选择

S D法最初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尽可能地收集相关的形容词对,特别是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形容词对。

无论是怎样的场景,寻找30~40对形容词并不困难,有些情况甚至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近百对形容词。形容词对数一般在20~40对之间,特别是20~30对之间出现的次数最多。

2)评价尺度

在上述内容确定后,还需要对评定尺度进行评定。评定方法通常为7段,即非常多、多、较多、一般、较少、少、非常少,但是也有用5段的,即非常多、较多、一般、较少、非常少。此外,有些比较特殊的研究对象,也有多达11段的实例。无论是5段、7段还是11段,其共同的特点是”奇数”。

3)被调查对象及人数

在不同的问卷调查中,对被调查对象的要求都不同。例如,对居住区绿地利用状况的调查“可以按照不同的职业、或是居住年限、或是不同年龄层进行调查。但是,调查对象应该尽可能选择全面一些,像选择高龄者和青年人、男性和女性、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混合调查的形式。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只对其中一类人进行调查的现象。

一般来说,被调查对象人数越多越具代表性,其结果也就越精确。但是,常常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

制,无法满足人数要求。所以应该有一个最低限度。S D 法的被调查对象人数,通常在20~50人左右,不过实际应用中也多少有些变化,如果条件允许,还是越多越好。

4)评定测试

评定测试最佳的方式是被调查对象到对象空间去进行实地体验,以便同时进行评定测试。若调查对象地。但在多处调查对象地的景观评价中,实施的可能性则极小。所以,通常是通过幻灯、录像或照片进行测试。评定测试时,按测试的图片数量准备与其数量相同的调查问卷,并装订成册,并准备问卷册。

测试时的评定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不好。一般每张幻灯片放映时间在2~3分钟为宜(形容词对在23~30对之间),如果形容词对超过30对的话,时间可延长一些。最终要求获得的数据包括对象空间数、被调查者人数、评定尺度数及评定测试结果。

5)整理评定测试结果

取得上述数据后,首先要记录各对象空间在各尺度上的数据,并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值。依此类推,可以对全部数据进行整理。这些数据也可以按照不同空间类型进行平均值的图示化。

6)应用实例

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价

值评估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子课题…自然景观类型特性评价研究中S D法?部分作为分析实例。

从被调查的1个自然保护区1522张现场照片中,选取每个自然保护区有代表性的照片,按景观资源分类,精选23张作为研究的分析样本。

形容词的选择

结果分析

如下图为选取的一个样本的评价。其中虚线为综合整体评价,实线为

各样本评价。图中所示的样本4各项指标均高于平均值,曲线靠近正方向,评价值较高。样本4的评价是:空间开敞的、层次分明的、俊秀的、变化丰富的、富有美感的、愉悦的。有些样本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平均值。有些样本单项指标较高或较低。

有时候对数据还要进行因子分析,是将调查表的数据进行多因子变量分析,对样本的属性进行进一步评价的过程。将调查结果经过统计和计算,然后进行因子数的确定,抽出因子轴,也就是将相关的因子归类。

如上例中的:

变化丰富的—缺少变化的

色彩丰富的—色彩单调的

层次分明的—层次模糊的

山水关系良好的—山水关系不好的

呼应有致的—缺乏联系的

韵律感强的—韵律感弱的

把这几项归为形式因子

富有美感的—不美的

有气氛的—无气氛的

愉悦的—不快的

有吸引力的—无吸引力的

明亮的—阴暗的

有生命力的—无生命力的

这几项归为

随着景观生态学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应用各种评价方法对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的同时,对城市、各大型风景名胜区、

风景林等的评价,逐步开展了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是观格局层次上的评价。这些评价的研究对象是面积较大的景观要素,如斑块、廊道等,并注重植物因素和建筑物以及一些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时也考虑人的影响因素,对景观的敏感性进行研究。这是景观评价的一个发展方向。

关于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

关于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质量问题,这不仅体现在室外环境,如今更关注室内环境的绿化。因此室内植物景观设计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主题。本文主要就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卧室设计和室内庭园设计进行剖析,加深对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空间设计 室内植物景观的装饰在我国已经历史悠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方面需求也成几何式的增长。如何在居室中巧妙运用植物景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室内植物景观设计是指在人为控制的室内环境中艺术而科学的将富于生命力的室内植物以及相关附件有机的组合起来,从而创造出具有美学感染力、功能完善,洋溢着自然风情的空间环境。[1] 一、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一)布局结构 室内景观设计的布局结构主要由点、线、和面三种。在实践中主要采取三者的有机结合,综合应用。所谓的点状布置是指把盆栽植物或独立的、或成组的设置,使其具有较

强的观赏价值。其安排的原则是从形态、色彩和质地等方面用心挑选绿化的材料,并突出重点。现状布置主要意识到空间组织的重要性并且将构图的规律作为依据。它要求植物材料形体、色彩和大小的基本一致,以便使整体布局整体统一。然后将植物栽培在花槽内,或者连续的摆放成一排或者几盆植物。线状布局有时强调线条的方向性,有时注重均衡对称,用以划分室内空间。面状布置就是把植物群摆放在室内墙壁前面,用作背景。它选用的植物要求高矮相配,能够反映出植物的群体美,适用于较大的房间。它以突出其前景物为原则,使得室内气氛更加生机勃勃。 (二)生态环境 因为室内和室外的条件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为了保证室内植物的正常生长,必须改善室内的光照、湿度、通风性等条件。首先,室内植物生长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充足的阳光,阳光不足则会导致植物的衰弱,甚至死亡。当室内自然光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时,需要人工光照来补充,常见的是荧光灯,它光线分布均匀,蓝光较高而且光色多,有利于观叶植物的生长。其次,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生长,导致植物枯萎,这是可以设置恒温器来调节温度。再者,植物对室内湿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应控制在40%―60%为宜,还可以设置水池、喷泉等提高空气湿度,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设备,可以增加人为喷雾。最后,因为室内的空气流动性很差,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手法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以总体规划为依据 各细部景点的设计都要服从总体规划。植物景观的营建也要服从某种立意或体现某种功能 二、以植物造景为主 植物材料既具有生态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各种景观艺术特性,因此植物造景应是园林景观营造的重点。 三、经济、美观、适用 1)适地适地、因地制宜、因材制宜 不同的环境条件需要选择不同植物种类,使用不同的造景方法。 (2)以乡土植物为主,成熟的异地植物为辅 植物景观的稳定性、经济性、具有地方特色 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与生物入侵 (3)以人为本: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设计的,植物造景首先要满足使用者最根本的需要(人的审美心理、行为习惯等)。 四、表现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1)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但正是 现代园林所缺少的。 (2)利用植物创造意境美是对优秀文化的继承, 是现代园林应提倡的,但并不是鼓励建造古 典园林。现代园林中植物意境美的创造应赋 予时代新意。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手法 一、顺应地势,划分空间 1、空间是由地平面、垂直面、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合成的实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植物可在地平面、垂直面、顶平面上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人的空间感。 2、植物空间划分应注意: (1)植物空间划分应顺应地形起伏、水面的曲直变化及空间的大小等各种立地自然条件和欣赏要求而定。 (2)对原地形的处理,不可一律保留,也不可过分雕琢,既要做到匠心独具,又要不留斧凿痕迹。 (3)植物造景要有一定的景深感。空间应大小相济,似分似连,变化多样,有封闭,有开朗,不能一览无余。 (4)植物种类应多而不乱。同一空间骨干树种要单一或相似,不同空间要有差别,多种植物混栽切不可乱,要根据自然群落关系进行合理搭配。

城市生态风景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城市生态风景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胡传伟,孙冰,陈勇,庄梅梅 随着城市化的加剧,人们对周边的环境越来越重视。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有舒适的房屋,更重要的是要有安全、自然的人居环境。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学者率先提出城市林业的理论构想,历经土地利用区划、绿道工程和风景游憩林保护等阶段,至今已成为融合风景园林与传统林业的新兴学科,为都市地区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城市生态安全体系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法。传统的风景园林倡导师法自然的植物造景,于细微处写意寄情;而城市生态风景林是城市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改善人居环境品质的生物要素,是具备自我维护与更新功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它在调节气候、保护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观赏游憩、美化城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城市生态风景林研究现状 国外没有将城市生态风景林单独作为一个林种,但是基于景观和美学考虑的森林经营理论研究与实践在发达国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资源调查、森林景观质量美景评价、林分改造、森林景观可视化与模拟、城市森林生态效益、城市森林影响与价值、城市森林景观规划设计、近郊森林植被恢复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森林,逐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是美国长期以来的研究重点。英国和加拿大在用材林采伐区设计上考虑美学因素,使得采伐区对景观的视觉冲击最小化、视觉影响评价研究报道较多,如1981年加拿大哥伦比亚省林务局出版森林景观手册,主要内容就是从美学的角度经营森林;1991 年英国林业委员会的景观顾问出版专著《森林景观设计》,从景观尺度上系统论述了人工用材林的美化方法;德国强调近自然林的人工促进恢复技术与游憩化技术研究Ⅲ;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城市周围建立旨在保护环境与森林游憩的生态风景林,注重森林环境质量与人的感知、森林的抚育措施研究。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为中国生态风景林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中国在城市生态风景林概念提出以前已经无意识地进行了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在生态风景林的树种选择、规划设计、景观美学评价、美景诱导、效益监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2.1树种选择 城市生态风景林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树种的筛选,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陈涛等1999年推荐了100多种深圳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生态风景林建设的可选树种,同时又对城市生态风景林的示范林四季景观效果进行了分析。冯文水2005年总结了乡土树种在美景诱导中的意义,并推荐12种优良树种m1。杨亚玲等2007年对泰山主要观赏树种资源进行了分类与统计分析,按照树木的观赏特性将其分成了观叶、观花、观果、观形4大类,初步选择了适合当地生长的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风景林树种。叶志勇2008年在厦门市本岛马尾松风景林内,选择“种阔叶树在林下套种,调查分析不同树种的适应性、生长特点和抗逆性。研究发现,木荷等15种树种适应性较强,尾巨棱等7种树种的生长性状良好,结合不同树种的景观效果、美学特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出适宜风景林美景诱导的11种骨干树种。冯学华等在调查乡土植被的基础上,兼顾生态和景观功能。筛选出适合不同海拔高度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道路绿化林的乡土树种,并提出植物景观加强模式、立体营造模式、林相改造模式、果园套种模式和垂直绿化模式5种生态风景林的营造模式。张晓萍2006年探讨了生态风景林四季供景和专项生态风景林的树种选择,并提出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李征宇等2006年提出海南岛海岸生态风景林的归化建设构想,并根据地域文化特点推荐了多种适宜的乡土树种。 2.2规划设计 在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森林、城市生态风景林的规划设计由理论探讨、方案编制到项目实施,一系列成果不断出现,近几年林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城市规划设计院先后在安徽怀宁、上海、北京、广州、临安、南宁、成都、阿克苏、无锡等城市开展了城市森林规划编制工作。城市生态风景林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的工作方法是首先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在景观尺度上了解其分布格局与景观动态,最后,针对不同的生态风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王洪霞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王洪霞 发表时间:2019-09-12T17:32:54.9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王洪霞[导读] 摘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景观配置与规划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风景园林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植物配置技巧与人文地域之间的关系,只有结合考虑才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效果。 河北容大园林设计有限公司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摘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景观配置与规划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风景园林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植物配置技巧与人文地域之间的关系,只有结合考虑才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效果。风景园林设计的效果能够体现出城市人文建设和精神文化风貌的作用。所以,这也对设计工作者提出了机遇与挑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准和文化底蕴,才能够设计出符合当代城市要求的植物规划,真正提高城市文化 底蕴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控制要点 1导言 风景园林工程项目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园林设计师需要总结以往的设计经验,同时建立更加完善、更加统一的规划方法,设计出能融入和谐因素的植物景观,并且和其他要素能互利共生。同时,相关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构建植物数据库,提高植物景观设计效率和效果。 2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遵循的原则 2.1协调性原则 风景园林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不可或缺,因此,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地位与功能不容忽视。恰当的植物可以改善环境,使风景园林拥有独特的风景,展示出与众不同的园林特征。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要使这一部分与整个风景园林的风格与主题和谐统一,就需要在设计中体现出协调性。这种协调性主要包含2个要素:一是自身发展的协调性;二是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植物景观设计要有一定的长期性,要规避未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就是要保持自身发展协调性的意义所在;植物景观设计不可过于突兀,既要有自身的特点,又要与风景园林、周围环境保持协调。 2.2自然与地域相结合原则 在城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风景园林设计需要同时兼顾自然资源与地域资源相互匹配和协调问题,也是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必然的要求。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相关专业人员必须考虑到植物配置规划的问题。可以说,植物问题是城市绿化面积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对城市空气的净化起到了平衡协调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落实自然与地域相结合的同时,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从中设计出符合植物空间的条件,有效利用当地环境资源,保证生态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秉承着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原则,确保植物与地域性的有效融合。 2.3人文与设计相结合原则 在配置与规划不同的植物时,人文特色也是需要考虑的基本原则。城市的主体是人,只有把设计与人文相结合,以人为根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去设计,才能够真正做到为人们服务的根本目的和宗旨。这也是需要设计者能够有针对性的选择符合城市风格的植物,充分考虑园林设计给人带来的实际作用和价值,比如感官满足和美观实用。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去配置和规划园林景观的价值,才是设计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3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风景园林建设规模不断增大,人们对于其要求日益提升。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许多设计师虽然很重视植物景观,但却没有对整体景观进行有效规划,缺乏高瞻远瞩、统筹全局的意识。首先,对植物景观规划缺乏整体思考,这样就会在设计中无法摆脱传统设计理念,或者只能从局部出发,没有考虑到整体设计与布局,只注重表面,忽视植物景观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其次,进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设计师往往没有考虑到植物景观所具备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这样就会导致风景园林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在实际生活中,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价值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用性很强,因此,通常会对其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后再设计。如果不了解植物的种类等相关参数就盲目进行设计,必然会使得最终呈现的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由此可见,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整体设计,加强对植物景观的评估,使其能够充分展现出应有的价值。 4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控制要点分析 4.1?方案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方案具体包括空间设计、平面设计、植物材料选择及立面设计。在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景观中植物的特点进行片区划分,对景观中植物的疏密程度进行优化,继而划分出植物、草地范围,提高植物景观整体的协调性。相关人员完成空间设计后,必须依据植物景观进行不同单元的规划与设计,并且选择合理的植物材料,确定植物的配置比例。之后在平面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植物群落进行空间布局,植物群落之间的疏密度是由植物景观的平面布局所反映的。 4.2施工图设计 在方案设计工作完成之后,则需要对施工图展开设计工作,该施工图设计工作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对方案设计展开一些科学的调整,然后对植物数量、种类、栽种密度、栽种行距株距以及栽种具体位置展开精准的标注工作,方便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不能理解施工设计意图导致错误施工现象的发生。另外,由于施工图设计作为监理,施工、工程预算以及工程验收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因此需要人们必须要保证施工设计图可以对植物种植设计的各项内容展开精准表达,并且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设计意图。在对施工图展开绘制工作时,务必要结合放线网络来展开,针对那些相对比较重要的植物,一定要明确标注出他们同各类道路、建筑物间的距离,通过对这些重要植物展开合理设计来提升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规划水平。另外需要注意,如果在风景园林设计图中存在相对比较复杂的一些区域,可以对种植图展开进一步细分工作,例如可以分成灌木种植图、乔木种植图等,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植物立体图的绘制工作,并且需要出具风景园林中植物种植的材料表以及项目说明书,让人们对风景园林中植物有一个更为清楚的了解,从而实现对植物景观的合理规划。 4.3加强对植物景观设计现场的控制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划时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1900年己达13.6%,而1925年时这个数字己上升到了21%。城市的快速发展繁荣了经济,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同时期,生物学、博物学等科学迅速掘起,大机器生产对传统手工业和工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在问题和科学技术的双重催生下,19世纪初开始出现了包括植物造景在内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方法,导致了传统植物造景的部分变革。 格特鲁德·杰基尔(Gertrude Jeky Ⅱ 1843~1932)在《花园的色彩》中指出:“我认为只是拥有一定数量的植物,无论植物本身有多好,数量多充足,都不能成为园林,充其量只是收集。有了植物后,最重要的是精心的选择和有明确的意图……对我来说,我们造园和改善园林所做的就是用植物创造美丽的图画。”安德森·杰克逊·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 1815~1850)是美国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研究者和植物学家。在景观设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即是雷普顿和劳顿风格的模仿者,又是美国景观风格的提倡者。1841年出版了其重要的学术著作《景观园林理论与实践》。对雷普顿的三项基本设计原则进行了新的阐述,他认为统一是建立设计的主导理念,多样是通过装饰和复杂激发的兴趣,协调是从属于整体布局需要的。1854年,奥姆斯特德主持修建了纽约中央公园,此后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园运动,并逐渐影响到了世界其它各地。这时期植物造景在形式上虽然主要是沿袭自然式风景园的外貌,但在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上明显己有了更多生态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植物造景在形式上有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如英国园林设计师鲁滨逊(William Robinson 1838~1935)主张简化烦琐的维多利亚花园,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任其自然生长。尽管因为社会的发展未到一定阶段或由于植物景观在当时还主要被看成是一种园艺或生态环境,这种变革在当时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但他们的努力为其后园林形式上的革新作了必要的准备。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凯利(Dan Kiley)说:“恰当的植物造景能产生美感。例如:怎样选择植物材料的比例、尺度、质感、色彩,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搭配,都是设计人员应该精心考虑的。”风景园林师南希—A·莱斯辛斯基在《植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课题设计论证

---活页1---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走进葫芦文化 ---------莪山畲族乡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葫芦文化与畲乡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 最近邻近乡镇在开庙会,庙会上的物品虽说不上昂贵却也应有尽有。路过庙会,一种叫葫芦丝的乐器吸引了我,买一个回家练练,没想到这小小的乐器也被我们学生们瞄上了,很快葫芦丝就走进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每天早晨只要你走进我们的校园,随处都可以看见吹练葫芦丝的同学,三五成群,欢歌笑语,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同学还在想:这样的葫芦丝我们自己也可以制作呀!我们不是有许多自己种植的葫芦吗? 是呀,说起种植葫芦同学们早就有很深的体会了。近两年少先队一直在组织学生自己回家种植葫芦,出了不少的成果。其中学生制作的葫芦器在校园艺术周上得到了展示,县电视台少儿栏目对此还特别进行了系列报道。 (二)历史背景:葫芦文化是灿烂畲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葫芦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畲族历史演变过程中早就有了它的一席之地。勤劳聪明的畲族人民曾经用它制作了各种生活用品,例如:水瓢、茶壶、竹筒等,也曾经用它制作了许多极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葫芦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显而易见,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尽情领略祖国灿烂的葫芦文化。 (三)时代背景:把葫芦文化发扬光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美不胜收的葫芦世界就是一座民间艺术宝库,21世纪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时代。弘扬民族文化,进行民族艺术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感受浓浓的艺术韵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生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丰富学习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畲乡地处山村,这里的孩子课余生活比较单调,每次不是钓鱼跳绳就是打球走棋,葫芦文化的开发和挖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能在活动中寻找童年的快乐、体验动手的乐趣,享受合作的愉悦。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课程、教师、学生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逐渐地把课程的生态系统直接指向于学生,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葫芦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2、教师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推动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 挖掘葫芦文化课程资源,构建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这就让我校一线教师有了更大的课程开放空间,随之而来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视野都产生变化。他们将引领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变为一个实践者,一个研究者;他们将与学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加快自身专业成长的脚步。 3、学校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凸现自身的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中外大量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要走的就是一条基于学校特色的道路。葫芦文化是我校自身的一个优势项目,以此为生长点和突破口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目标。 4、社区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为社区不断发展作好准备 小小葫芦为我们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许多艺术品加工厂应蕴而生,精美的葫芦工艺品给畲乡人民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希望。学生通过参观调查,亲身实践,与葫芦有了不解之缘,长大要把家乡人民的这份共同事业发扬光大是不少学生心中的愿望,学生们的爱乡之情油然而生。 三、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王克涵

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王克涵 发表时间:2018-05-22T15:20:06.5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作者:王克涵 [导读] 摘要:低碳概念是近年来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概念之一,其涉及面广,如工业设计、节能减排等等都与低碳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津市河西区花苗木管理所天津 300220 摘要:低碳概念是近年来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概念之一,其涉及面广,如工业设计、节能减排等等都与低碳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也有很强的影响力,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应当说与低碳理念的目的是相同的。因此,本文就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用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各行各业都掀起了环保热潮,在这样的情况下低碳理念作为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中也包括了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面的应用。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我国城市绿化的有效性和环保性。 1低碳理念概述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并日益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这其中二氧化碳是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一种气体。人们对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过量使用,和对垃圾焚烧、工业废气排放的不合理控制,导致了全球变暖、空气质量下降等生态问题。低碳就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在保证经济稳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小的影响。低碳理念从提出至今,并未具有完全标准的定义,其在不同领域与层面所表现的内涵也有所不同,例如“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生活”等。在今天,低碳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领域逐渐开始推广与运用。城市是人口居住密集的环境,同时也是碳排放主体,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与建设中,减少能源消耗,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平衡,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将低碳理念运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之中,狭义上来看,就是从景观设计、建设到维护过程中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在广义上,低碳景观设计就是要追求资源能源节约、污染浪费减少和实用性、观赏性、碳汇量最大化的景观体系。 2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原则分析 2.1生态理念 在进行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实际的城市环境进行合理分析,有效勘察城市周边环境,在尽可能保持自然原状态的前提下,实现人为地改造。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持城市周边环境的生态原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其次还需要对实际环境进行了解,选择合适的植物来进行养护和培育,以适合环境的生长,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首先需要遵循生态环境理念,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做贡献,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因地制宜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从一些较远的生态地区运输一些植被到目的地,实现园林的建设。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重视自然生态的原来状态,就能大大降低自然植被在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以及对自然所造成的危害,进而保护了生态发展区。此外,还能够大大降低人为对植被的改造效果,最大化保证植被的健康生长。 2.3植物群落生长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坚持建设植物群落生长的设计原则,尽可能提高植物群落的生长效果,这样不仅能大大增加了城市的绿化面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植被生长的效率,能有效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还能够大大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平衡城市发展中CO2的过量排放情况。 2.4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能够很好地契合当前低碳的发展理念。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低碳材料,这样建设初期就实现了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并且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这些低碳建材能够实现更快的降解,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3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园林植被景观设计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会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如下。 3.1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在进行植被配置过程中,不同的植被配置在一起所产生的效果大多是不同的。有的植被互相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园林景观设计背离低碳发展的原则,而有的植被相互之间能够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灌木以及树林的有机融合;其次要重视植物的造型修剪,如果放任由园林植物自由生长,那么这些植被的生长很难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在植被造型的设计上,需要进行人为的改造,保证植被之间能够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从而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平衡城市CO2排放量。 3.2 科学分配植被类型 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类型的植被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有的地区常年寒冷并且比较干燥,如果选择不当的植被类型,那么,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无法起到积极的效果,还有可能降低城市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成效。一方面选择当地常年生长的植被来进行园林景观的布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植被的健康生长,对于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采用本土的植被类型来布置园林景观还能够契合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使得园林景观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而提升了城市的外部形象。 3.3对园林中杂草使用无害化的处置 针对园林绿植的栽培以及养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杂草也应该予以统一处理,因为杂草会将园林绿植中的养分摄取进行分流,因此快速清理杂草可以说已经成为园林绿植养护中的一个部分。人工预防对于植物自身还有环境产生的伤害并不大,而农药锄草则会使得其出现农药残留污染土壤的问题,因此人工预防的形式比较适合绿色低碳的观念。可是针对农药锄草自身的高效率,还是尽量尝试使用对新农药的

关于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

关于室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质量问题,这不仅体现在室外环境,如今更关注室环境的绿化。因此室植物景观设计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主题。本文主要就室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卧室设计和室庭园设计进行剖析,加深对室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空间设计 室植物景观的装饰在我国已经历史悠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方面需求也成几何式的增长。如何在居室中巧妙运用植物景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室植物景观设计是指在人为控制的室环境中艺术而科学的将富于生命力的室植物以及相关附件有机的组合起来,从而创造出具有美学感染力、功能完善,洋溢着自然风情的空间环境。 [1] 一、室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一)布局结构 室景观设计的布局结构主要由点、线、和面三种。在实践中主要采取三者的有机结合,综合应用。所谓的点状布置是指把盆栽植物或独立的、或成组的设置,使其具有较强

的观赏价值。其安排的原则是从形态、色彩和质地等方面用心挑选绿化的材料,并突出重点。现状布置主要意识到空间组织的重要性并且将构图的规律作为依据。它要求植物材料形体、色彩和大小的基本一致,以便使整体布局整体统一。然后将植物栽培在花槽,或者连续的摆放成一排或者几盆植物。线状布局有时强调线条的方向性,有时注重均衡对称,用以划分室空间。面状布置就是把植物群摆放在室墙壁前面,用作背景。它选用的植物要求高矮相配,能够反映出植物的群体美,适用于较大的房间。它以突出其前景物为原则,使得室气氛更加生机勃勃。 (二)生态环境 因为室和室外的条件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为了保证室植物的正常生长,必须改善室的光照、湿度、通风性等条件。首先,室植物生长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充足的,不足则会导致植物的衰弱,甚至死亡。当室自然光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时,需要人工光照来补充,常见的是荧光灯,它光线分布均匀,蓝光较高而且光色多,有利于观叶植物的生长。其次,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生长,导致植物枯萎,这是可以设置恒温器来调节温度。再者,植物对室湿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应控制在40%―60%为宜,还可以设置水池、喷泉等提高空气湿度,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设备,可以增加人为喷雾。最后,因为室的空气流动性很差,往往导致植物发生枯

水湿环境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研究的论文

水湿环境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研究的论文 在大自然生态环境中,水湿环境如同森林、耕地、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 源宝库。天然水湿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及其他各方面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它 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善的动植物 群落,在愈加讲究生存环境质量的今天,水湿环境愈加为人们重视,对水湿环境进行景观 规划和绿化设计也愈加重要。 1适合水湿环境园林绿化的植物种类 1.1水环境常见园林绿化植物 在水中能够长期生活,并能开花、结果、繁殖后代的植物,都可用来在水环境中创造 植物景观。这类植物的特点是叶子柔软而透明,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水里的光照和吸收水里 的二氧化碳,保证光合作用进行,而且植物体内通气组织发达,能借以增加浮力,维持身 体平衡。 1.1.1挺水类如菖蒲、水葱、香蒲、芦苇,千屈菜、水生鸢尾、灯心草、鱼腥草等, 特点是茎、叶挺出水面,植株挺拔,有明显的茎、叶之分,下部根茎伸入水下泥中,根系 中有发达的通气组织,适宜在岸边浅水处生长。 1.1.2浮叶类如荷花、睡莲、王莲等,它们的茎纤弱,不能直立,根状茎发达,生于 水底泥中,叶和花漂浮于水面,常在浅水环境里生长。 1.1.3漂浮类如凤眼莲、满江红、水浮莲等,它们全株直接漂浮在水面上,适于水面 漂浮的园林植物景观。 1.1.4沉水类如金鱼藻、黑藻、狐尾藻等,它们植株可全部沉入水中,供观赏使用。 1.2湿地环境常见园林绿化植物 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其根系不发达,叶片中机械组织也不发达,抗旱能力极差, 如蕨类、附生兰、万年青、十字花等。它们可生活在阳光充足、土壤水分饱和的沼泽地区,根茎之间有通气组织,以保证取得充足氧气,叶片上常有防止蒸腾的角质层,输导组织较 发达,可适应阳光直接照射和大气湿度较低的环境。适宜水体岸边生长的较耐湿的园林树 木有:黑松、金松、云杉、花柏、桧柏、水松、落羽松、湿地松、池杉、水杉、金钱松、 蒲桃、小叶榕、水翁、水石桎、池杉、红杉、大叶柳、垂柳、乌柏、悬铃木、三角枫、桑树、白蜡、海棠、香樟、连翘、夹竹桃、木兰、椴树、钻天杨、鸡爪槭、银杏、花楸、刺槐、紫叶小檗、山楂等。适宜常年地下水位0.5米以下的植物:河柳、垂柳、金丝垂柳、 枫杨、赤杨、水杨梅、白蜡树、柽柳等。适宜地下水位1米以下的植物:日本柳杉、水杉、

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7-12-04T11:20:19.1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作者:刘智 [导读] 摘要:园林植物主要包括在园林中具有组景、观赏、防护和庇荫等用途的植物。它能够绿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除去噪音,同时又可供人观赏、游览,给人门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以及对大自然风景的享受。因此,合理的将园林植物应用到景观设计中,走向美学 哈尔滨市松北区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 摘要:园林植物主要包括在园林中具有组景、观赏、防护和庇荫等用途的植物。它能够绿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除去噪音,同时又可供人观赏、游览,给人门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以及对大自然风景的享受。因此,合理的将园林植物应用到景观设计中,走向美学、生态的设计,注重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科学性、经济性和艺术性,对发挥园林植物的功能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低碳理念进行深入地认识与理解,希望能够给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低碳理念提高设计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低碳理念 引言 景观设计是一门艺术设计门类,它注重园林植物的景观功能,遵循美学艺术原理。园林植物在遵循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与艺术相融,以其不同的姿态、气味、色彩,给人带来一场盛大的视觉、触觉、嗅觉方面的体验。现如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发展迅速,现代城市文明程度也不断地提高,植物景观的设计在追求外观、视觉美感的同时,也与文化精神紧密联系起来。可极大地减少能源的损耗,并实现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 1 绿色低碳理念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面的具体体现 景观植物在设计中,除了遵循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也可利用多种形式来创造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在现代公园中的应用。应从生态文明、文化建设、景观艺术效果、经济性、绿色环保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1.1 屋顶绿化近年来逐渐变成园林绿化设计里一个无法忽略的方面,对于屋顶环境空间予以科学的植物景观设计,只要是从绿色低碳的理念去出发,合理开发使用屋顶景观资源。 1.2 墙体绿化城市建筑墙体绿化景观设计,使用绿色低碳理念主要显示在以下2个方面:首先,经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利用绿色植物大面积地覆盖城市墙体:比如夏季,覆盖在墙壁表面的植物外叶聚集面能够制约阳光照射墙壁,并且还能够吸收一些太阳的光热,合理地制约了建筑物因为照射而不断升温的问题;冬季,覆盖在墙壁上的植物叶子会发黄脱落,植物叶子脱落后,太阳就可以直接照射在建筑物墙体上,使建筑物的墙体温度升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能源消耗,实现了低碳环保并且提高了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另一方面,提高城市建筑墙体的绿化覆盖率会大大增加城市绿化的覆盖面积,降低城市建筑中钢筋水泥的暴露面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由“水泥城市”所产生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 1.3 固碳植物有效组合不同种类的园林植物在固碳能力上有着十分巨大的差别,所以在配置园林植物时,设计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园林植物自身的固碳力,使其不同种类的园林植物的固碳能力能够产生彼此互补的作用,从而在满足园林生态美学的基础上,极大地提升园林植物自身的整体固碳能力。例如,在配置园林植物时,设计师经常把固碳能力较高的常绿灌木和固碳能力要低一些的落叶乔木进行搭配,因为参照适宜的覆盖占比去实现搭配和种植,不仅能够充分保证二者同时具有着很好的固碳能力,还能够构成别致的四季变化的园林植物的景观,为人们带去视觉上的美感。 2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低碳理念的途径 2.1 增加绿植面积 低碳理念下的现代园林设计当中绿植覆盖应当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低碳理念的引导下园林设计当中对植被的覆盖率要求是较高的,这种较大面积的植被覆盖使得园林的生态环境得以保证,让人们的居住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增加了城市本身的绿植并且也使得城市工业、汽车等产生的废气得以吸收,增强空气的含氧量,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健康、绿色。这种绿色植被面积的增加应当说是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最为成功的一种应用。 2.2 对具有特殊绿化功效的绿植应用 首先灌木能够让园林设计者创造很多造型从而增加园林景观的设计感。后者则能够为整个园林设计营造出公园的景观氛围。如果从低碳的角度出发,密叶系的灌能够达到良好的阻隔噪音的效果从而使得建筑设计本身的隔音压力减小,对建筑材料成本进行有效降低并且也可以降低建筑当真的碳排放问题。小草则可以保持地表水分和减少水土流失并且已与养护从而降低绿植的维护成本。 2.3 四季绿植的交错种植 草木与季节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如果想要低碳效果能够一年四季的持久保持就必须在园林设计当中的植物选择上下功夫,例如在北方由于天气寒冷乃至于到了春天阔叶类植物还不能起到绿化作用,因此北方应当选择常绿的针叶植物进行灰尘与风沙的隔绝,并且还需要采用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来对水土进行保持从而降低灌溉用水量,而在北方的秋天如果大量种植红叶类植物一方面可以给人以视觉的美感,另一方面落叶还可以起到增加土壤养分的功能。 3 园林植被景观设计过程中低碳理念应用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对园林内部土壤营养成分的保护 要想保证园林植被的低碳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园林内部土壤的营养成分,增加园林的绿地面积。对于植被的生长来说,其表层的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养分以及细菌等生物,这些养分等微生物都促进了植被的生长,使植被的根系更深入地表;想要保证园林植被的合理生长,就需要重视对这部分土壤的保养,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首先在进行园林修建的过程中,植被需要栽培到土壤中,而我们所挖出的表层土壤应当妥善处理,将其放置在一旁,当完成植被栽培工作后,将这些挖出的表层土壤合理地填埋到原來的位置,保证土壤的自然属性,使得土壤的养分和微生物能够被植被有效地吸收。切忌在进行植被的栽培工作中使用园林景观范围以外的土壤来进行植被的养护。 3.2 园林景观设计内部杂草的处理 在园林景观植被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很难避免其内部出现杂草的情况,一旦园林内部出现大量的杂草而没有有效的措施处理情况下,

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王芳

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王芳 发表时间:2019-04-18T10:26:47.2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作者:王芳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兴建大量的工厂,随之增加的是能源消耗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洛阳天囿园林发展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兴建大量的工厂,随之增加的是能源消耗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增多,由此造成温室效应以及气候变暖加剧。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号召下,各行各业开始响应节能减排。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单元,公园和绿地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同时,还能调节城市生态环境,是实现低碳排放理念的关键。 关键词:低碳理念;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用 前言 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科学合理应用,可以实现改善现代城市环境的生态功能,起到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 1低碳理念的概念及要求 1.1低碳理念的概念 低碳理念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宽泛,在社会生活、文化发展、经济建设等多方面都有体现。而目前,人们熟知的是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等概念,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推广。简要的说,低碳理念就是指在发展中降低碳的排放量,降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环境。 1.2低碳理念的要求 低碳理念是要通过技术的创新,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进而在各种发展活动中有效降低碳排放;就应用上而言,主要体现在生活中的低碳化,多应用节能环保的用品,减少资源的浪费等。从宏观上来看,低碳理念具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做到碳的排放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总量比重有所下降;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总量保持下降的趋势;三是,对清洁能源的应用量要持续增长。总之,就是要在生活和城市建设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能源节约,降低碳的排放,这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只有不断秉持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才能在社会未来的发展中越来越好。 2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原则 2.1持久性原则 为有效地将低碳理念应用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应该始终秉持着持久性原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将低碳理念应用与建造园林景观时,应以当时的具体情况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当地现有的资源,以达到减少生产成本的目的。这种园林景观的建设方式,符合现代化园林景观的建设趋势,同时也可以提高园林景观的持久力。除此之外,在保证园林景观的建设质量满足要求的同时,也应该在建设的不同环节中注重低碳理念的应用,在整个园林景观的建造过程中,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考虑制定怎样的措施,才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或者是通过对园林景观进行定期的维护与养护等,结合多种有效的手段来保持园林景观的持久性。 2.2量化原则 在将低碳理念应用与园林的景观建造中,也应该考虑到量化的原则。也就是,通过一些已经掌握的数据信息对低碳理念进行量化处理,在结合有效、合理的设计以帮助园林景观建设成为更加满足环保要求的景观。这就要求在低碳理念的实际应用中,设计者与建造者应该具有一定的低碳理念,在整个设计环节与建造环节中始终将低碳理念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减少园林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而,在设计之前应该进行实地考察,以根据现场与当地的状况制定有效的减排措施,经过设计之后得到的方案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升园林中的环境质量。 3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合理选择植物、科学搭配植物群落,增加植被覆盖率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园林景观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对城市的规划协调发展及整体建设非常有利。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植被的覆盖设计必不可少。 3.2减少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建造和管理时的能耗和污染 在管理和建设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过程中,能用到的能源有排水设施、水以及肥料等。在建设景观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建设和管理时浪费的能源和对环境的污染,应该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规划景观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节约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应使用新能源技术,充分引进新型设备,对能源可持续使用,有效发挥出固碳的功能,保护周边生态环境,促使植物健康生长,美化城市环境。 3.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城市都环保指数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大家的关注。目前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为了更符合低碳环保理念应使用环保性好的工程材料。从相关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现阶段,在进行园林建设时所使用的木材、钢筋混凝土材料相对较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金的使用量;另一方面,环保性缺失,对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逐渐被淘汰。在进行低碳风景园林设计时应在建设材料上多进行考虑,尽可能的选择新能源材料并对可以再次利用的材料进行二利用。材料循环使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材料资源浪费情况并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所以得到更多的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与风景园林空气的改善有着直接的关系,好的环保材料可以有效的改善环境。所以在进行低碳风景园林设计时,首先应确保施工工序可以有序进行并制定出科学的、适合使用的施工方案,并实时与低碳设计理念相结合,防止出现违规设计与操作行为。其次,低碳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应根据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专业设计水平,并将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合理的使用,提升设计方案的科学性。最后,应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确保所使用的材料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要求,杜绝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同时还应实行动态管理,以此来提升低碳环保设计理念的使用效果。 3.4提高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在风景园林景观中水景可以说是其中的一大特色,但是在进行水景建设时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这样也给低碳风景园林建设提出了新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5.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1)园林植物造景的作用:包括生态功能、美化功能、实用功能、情感功能、商业功能、康体功能、科教功能等。 (2)园林植物的园林学特性:包括色彩美、形态美、芳香美、感应美、引致美、风韵美以及园林植物的组景、空间组织、时间特色、视线控制、地形改观等功能。 (3)园林植物群落:群落概述、群落形态结构、群落时间演替、群落分布等。 (4)园林树种调查规划:调查规划的意义、方法与步骤、内容、规划的原则与内容等。 (5)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基本原理:原理(生态学原理、园林美学原理、实用学原理)、原则、程序、基本要求等。 (6)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基本形式:园林树木、草本花卉、地被植物、园林草坪、藤本植物以及水生植物等的造景设计应用。 (7)园林植物组合造景设计: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林山石、园林水体、园林道路等的组合造景设计。室内绿化景观设计:室内绿化景观设计的特点、功能、设计程序与组景类型等。 4.试答几何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几何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图案式或规则式园林。园林中的空空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匀为几何形;道路均为直线、折线、几何曲线组成;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多被整形修剪。 自然式园林,原路多采用弯曲的弧线形;草地、水体风多采取起伏曲折的自然状貌;树木株距不等,栽植时丛、散、孤、片植并用,如同天然播种;蓄养鸟兽虫鱼以增加天然野趣;挫山理水顺乎自然法则。是一种全景式仿真自然或浓缩自然的构园方式。 3.风景园林是在一定范围内,为了改善,满足,依据,主要利用等材料,组合建造的景观优美的绿色空间境域。 生态环境,景观与游憩需要,一定的艺术法则和科学与工程技术规律,植物、建筑、山石、水体 2"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一词译为英文为Landscape Plants Scenery Desig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