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答案 专题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答案 专题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答案 专题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答案 专题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答案

专题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一、判断题(每题5分,共计60分)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选择一项:

●对

●错

2.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选择一项:

●对

●错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4.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选择一项:

●对

●错

5.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选择一项:

●对

●错

6.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选择一项:

●对

●错

7.真理具有客观性,但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就意味着真理不具有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

选择一项:

●对

●错

8.真理和谬误是认识中的一对矛盾体,真理不可能转化为谬误(×)。

选择一项:

●对

●错

9.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10.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先进、积极和正确的价值观(√)。

选择一项:

●对

●错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选择一项:

●对

●错

1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选择一项:

●对

●错

二、单选题(每题6分(3-6题7分),共计40分)

1.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B)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选择一项:

A. 政治实践

B. 物质生产实践

C. 科技实践

D. 文化实践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以表现在( B)。

选择一项:

A. 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理论能够指导实践

D. 理论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

3.水是流动的、音乐是动听的、天空是蓝色的……,这些认识都是通过感官得到的。所以,这种认识是(A)。

选择一项:

A. 感性认识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C. 理性认识

D. 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4.(C)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必须坚持的态度。

选择一项:

A. 少数服从多数

B. 圣人的权威

C. 实践

D. 主观验证主观

5.随着实践和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客体价值的判断也会发生改变,这说明价值具有

(A)。

选择一项:

A. 社会历史性

B. 多维性

C. 主体性

D. 客观性

6.毛泽东在(A)中,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并对实事求是做出了解释。

选择一项:

A. 《改造我们的学习》

B.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C.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反映论的观点 B.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D.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3.认识的主体是指() A.一切有生命的人 B. 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C.切有知识素养的人 D.从事头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4?认识的客体是指() A.一切客观实在 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C.一切社会存在 D.人的意识活动的产物 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6?反映论是() A.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原则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的原则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特有的原则 D.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 7.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形象性 B.逻辑性、综合性 C.间接性、抽象性 D.真理性、主观性 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和形象性 B.间接性和抽象性 C.客观性和实在性 D.具体性和历史性 9.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 A. 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 B.是不可靠的 C.没有客观依据 D.是人的感官自生的 10. 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A. 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11. 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B.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 D.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12. 真理是指()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 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C.对人们有用、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理论 D.先进阶级的进步认识

马原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科学的实践观 中国古代哲学中,实践被称为“践行”“实行”“行”,这里的行都主要指道德伦理行为。 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研究实践,康德也研究实践,前者是专指人的生命活动,后者专指道德实践。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两层基本含义: 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1)实践主体

实践主题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 (2)实践客体 实践客体,是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客观世界≠客体,只有客观世界中被纳入实践活动的对象才能被认为是实践的客体。 (3)实践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它包括:作为人的肢体延长、感官和大脑延伸、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语言 (4)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通过中介产生三种关系: ①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②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③价值关系:客体或主体活动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3、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1)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区别于人的纯主观活动; (2)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3)时间具有社会历史性: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亲自实践获得的经验;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 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第六章认识论 (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认识论”一词来自希腊文“知识”和“学说”的结合,是一种关于认识(或知识)的学说;定义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和产生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 第一节认识和实践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认识就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往作用中,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而要对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进行规定,就必须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为前提和基础。从客观事物到主观感觉和思维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从主观感觉和思维到客观事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这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形成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 1.一切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本质上都是先验论 唯心主义认为:认识的主体并不是人本身,认识的客体也不是物质,两者在本质上都是精神性的东西,认识不过是从精神到精神,即精神对自身的认识。唯心主义把认识当成先于物质、先于经验和实践的东西,主张认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是头脑中固有的。

2.一切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除外)的认识论都是反映论 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它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本对立。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出发,认为客观世界是认识的根源,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主客体的概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1.主体的概念、特征及形式: ①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 ②主体的特征: A.自然性:B.社会性:C.意识性:D.实践性: ③主体的形式: A.个人主体B.集团主体又称群体主体C.社会主体 2、客体的概念、特点及形式: ①客体是指进入认识主体的实践和认识范围的对象。 ②客体的特征:

专题九、十专题测验解析

《专题九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专题测验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共3题) 1.和平与发展是一体两面,和平离不开发展,发展需要和平。() 选择一项: 对 错 2.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主旨演讲,首次向全世界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选择一项: 对 错 3.“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崛起进程中新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国引领、新老大国共治”的全球治理新时代。() 选择一项: 对 错 二、单项选择题。(共3题) 1.1985年3月4日,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 选择一项: A. 共赢问题 B. 开放问题 C. 发展问题 D. 改革问题 2.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和()。 选择一项: A. 坚持求同存异 B. 坚持绿色低碳 C. 坚持相互支持

D. 坚持和平发展 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共商、共建、()”为原则的新的全球治理观。选择一项: A. 共享 B. 共赢 C. 共管 D. 共治

《专题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党的建设》专题测验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共9题) 1.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选择一项: 对 错 2.讲党性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灵魂,政治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选择一项: 对 错 3.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选择一项: 对 错 4.党内政治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 选择一项: 对 错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选择一项: 对 错 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凝聚力为重点,突出文化功能。()选择一项: 对 错

2020中考实数专题测试题及答案

(实数) (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每一 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A,B,C,D的四个结论,其 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一小题:选对得4分,不选、选错或选出的代号超过一个的(不论是否写在括号内)一律得0分。 1.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9的算术平方根是3B.16的平方根是± 2 C.27的立方根是±3D.立方根等于-1的实数是-1 2.近似数1.30所表示的准确数A的范围是()。 A.1.25≤A<1.35B.1.20<A <1.30 C.1.295≤A<1.305 D.1.300≤A <1.305 3.已知|a|=8,|b|=2,|a-b|=b-a,则a+b的值是()。 A.10B.-6C.-6或-10D.-10 4.绝对值小于8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A.0B.28C.-28D.以上都不是 5.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4.9万精确到()。

A.万位 B.千位 C.十分位 D.千分位 6.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这样的数是( )。 A . 非 负 数 B . 非 正 数 C . 负 数 D.正数 7.若 2a 与 1-a 互为相反数,则 a 等于( )。 A . 1 B . - 1 C . 1 2 D. 1 3 2 8.在实数中 ,- ,0, 3 ,-3.14, 4 无理数有(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4 个 9.不借助计算器,估计 A. 7 ~8 之间 C. 8.5 ~ 9.0 之间 76 的大小应为( )。 B. 8.0 ~ 8.5 之间 D. 9 ~ 10 之间 10.若 , b 2 3 ,且 a b 0 ,则 a b 的值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 11 . 数 轴 上 与 表 示 数 2 的 点 距 离 为 6 个 单 位 长 的 数 _________。 12.我们的数学课本的字数大约是 21 万字,这个数精确到 _________ 位,请 用科学记数 法表示 课 本的字数 大约是 5 a 4 1 7 1 7 1 7 1 7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 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93-96 答: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104 答: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进认识论中来,并把认识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从而使得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成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 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109 答: 第一,只有经过这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第二,只有经过这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 4. 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115-116 答: 一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不难看出,承认客观真理同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第二,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是在它自身,如果想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必然会陷入神秘主义。 二真理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相对性称作“相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就是说,真理性的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承认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也就是承认真理的相对性。 三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没有真理的绝对性,就无所谓真理的相对性,反之亦然。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5.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8

保密法专题测试答案

[单选] 1.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正确答案:D ? A 工作需要 ? B 个人意愿 ? C 领导指示 ? D 法定程序 [单选] 2. 一份文件为秘密级,保密期限是10年,正确的标志形式是()。正确答案:C ? A 秘密10年 ? B 秘密★ ? C 秘密★10年 ? D 秘密●10年 [单选] 3. 书面形式的涉密载体,应在封面或首页做出国家秘密标志,汇编涉密文件、资料或摘录、引用属于国家秘密内容的应按照其中()标注。正确答案:A ? A 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 ? B 最高密级和最短保密期限 ? C 最低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 ? D 最低密级和最短保密期限

[单选] 4. 一般情况下,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为()。正确答案:B ? A 2年至3年 ? B 1年至2年 ? C 6个月至1年 ? D 不超过6个月 [单选] 5. 下列关于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说法正确的是()。正确答案:B ? A 接入互联网 ? B 安装安全技术程序和管理程序 ? C 可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改做非涉密计算机 ? D 未采取防护措施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单选] 6. 机密级计算机口令长度应不少于10位,更换周期不超过()。正确答案:B ? A 一个月 ? B 一周 ? C 一天 ? D 半年 [单选] 7. 集中存储、处理工作秘密的网络,参照()网络管理。正确答案:C ? A 绝密级

? B 机密级 ? C 秘密级 ? D 内部 [单选] 8. 对已解密的不属于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公开的,应当经()同意。正确答案:A ? A 原定密机关、单位 ? B 本机关、单位 ? C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 D 公安部门 [单选] 9. 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的复制、摘抄、引用、汇编,应当按照规定报批,不得擅自改变原件的()。正确答案:C ? A 密级、保密期限和发放范围 ? B 密级标识、保密期限和发放范围 ? C 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 D 密级标识、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单选] 10. 接收涉密载体应当履行( )手续。正确答案:A ? A 清点、编号、登记、签收 ? B 清点、核对、登记、签收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的本质和辩证发展过程。 在本质问题上,有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二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应。唯心主义哲学点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做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虽然它们的说法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并没有差别,都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度,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不能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否则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反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 4、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 5、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真理的绝对性就是任何真理都必然饱含着相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据优先股地形的真理,之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具有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相对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真理永远处在邮箱对象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 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反对格列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是绝对主义的表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散步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是相对和足以的表现。二者都是错误的。 6、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的认识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而这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混淆。其次,真理与谬误优势互相联系的。真理是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就无所谓真理。再次,真理的发展过程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这里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谬误被真理所取代。最后,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想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就必须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梳理终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理念。在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里通过自由讨论,达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正确方针,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和执行这个方针。 7、实践中的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首先成功的时间必然是一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2016届二轮复习微专题专练卷(十)《河流特征及综合开发》专题测试(含答案)

微专题专练卷(十)河流特征及综合开发 (限时:45分钟)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2015张家港调研)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流域,下表为该流域四个河段平均坡度表。 表完成1?2题。 3. 有关尼罗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河流沿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B .径流量小,水能开发价值不大 C .河流沿岸应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D .河流下游径流量呈减少趋势 4. 与青尼罗河流域相比,白尼罗 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 ) 读图 河段 ① ② ③ ④ 平均坡度 0.085 0.125 0.045 0.002 A .① B .② 2.关于①②③④河段开发的重点解读正确的是 ( ) A .① —— B C .③ 内河航运 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 D .④一一梯级开发 尼穆莱以上为上游, 喀土穆以下为下游。 结合下面两图, 回答 3?4题。 ttMhdlrl 000 000 1 ?落差是指河段两端之间的水面高程差。下列河段中落差最大的是 ( ) C .③ D .④

A .落差大、峡谷多,水能丰富 B ?结冰期短,发电季节时间长 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 D ?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2015杭州模拟)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5?6题。 5.1980年与2010年相比,有关河流R以下的河段水文特征说法相符的是() A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 ?河流的含沙量大 C.河流的汛期长 D.河流中钙物质的含量小 6.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的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有() A ?西侧坡大量修建梯田,东侧坡大量植树种草 B ?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 C.两侧坡都大量植树种草 D.两侧坡都大量修建梯田 (2015太仓模拟)清江是长江中游南岸的重要支流,流域面积近17 000多平方千米,流经鄂西山地,总落差1 500米。历史上多洪涝灾害。现在清江上已建有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哑等水利工程,对流域内的开发建设有积极意义。回答7?8题。 7.清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 ?支流少,流域面积广 B ?降水多,季节变化大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 ?落差大,多曲流 &清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A ?实行梯级开发,实现全流域通航 B .修建水利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C.扩大灌溉面积,发展河谷农业 D ?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 程。读咸阳一潼关河段纵坡剖面示意图,回答9?10题。

专题班1考试答案

专题班: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思路... 答案合集 顶层设计、摸着石头过河、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顶层设计 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摸着石头过河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 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企业

宏观调控 社会 市场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法制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体制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制度 增进人民福祉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促进社会公平 攻坚时期和深水区 敏感期和矛盾期 矛盾期和深水区 困难期和深水区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处理好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 要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 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 文化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考试 社会体制 经济体制

文化体制 政治体制 遏制 阻碍 以上都对 压制 缺位 缺位、越位、错位 越位 错位 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实践发展、改革开放实践发展 改革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意识形态改革 部分深化改革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选题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2.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D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6..感觉、知觉、表象是( A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C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8. 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 C )。 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唯理论 D.经验论 9.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D ) A.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B.实践的绝对性 C.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 D.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 10.“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 )。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11.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 D ) A.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 B.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 C.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

外国小说欣赏专题测试题及答案

《外国小说欣赏专题》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积攒(zuǎn)沮丧(jǔ)情愫(sù)蹑手蹑脚(niè) B.晌午(shǎng)脸颊(jiá)摩裟(suō)颐指气使(yí) C.蜷缩(quán)休憩(qì)伛偻(yǔ)卷帙浩繁(zhì) D.羊圈(quàn)荣鹰(yīng)眩晕(xuàn)纤尘不染(xiān)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中长篇小说有《老人与海》《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等,短篇小说有《在桥边》等。 B.《炮兽》节选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这是雨果最后一部小说。C.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课文《娜塔莎》选自《安娜·卡列尼娜》。 D.《骑桶者》是匈牙利作家卡夫卡写的一篇表现主义小说。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变形记》《城堡》等。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这种行为我们每个领导都应该大胆,不能袖手旁观。 ②中国航天战略蓝图:2010年前,实现登月,建立包括永久性空间站在内的“地面——太空综合网”,而后将大型空间站发展成为空间航天基地。 ③书的封面设计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干涉既而从属 B.干预继而从属 C.干涉继而归属 D.干预既而归属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日前,俄罗斯莫斯科州绍尔科沃市行政长官抵达浙江考察,并表示希望借助中俄共同建立的“阿尔法·西吉鲍里斯”国际商务交流中心,向浙江省企业房地产开发服务、建筑工程服务、旅游业服务、物流与仓储服务等。 C.集中国百姓喜爱的卡拉OK及风靡欧美的歌词记忆游戏为一体的、昨晚号称全国门槛最低的音乐互动节目《我爱记歌词》登场。 D.诗意的产生,常常是突然而又自然的,你无法预知它的到来,而当它出现时,你总是深深为之陶醉。譬如早晨从奇妙的梦中醒来,发现惊醒你的是窗外一只不知名的小鸟。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单选(2分)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在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A.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2.00/2.00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2单选(2分)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2.00/2.00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单选(2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A.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00/2.00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4单选(2分) 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C.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2.00/2.00 5单选(2分) 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由此可见() A.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2.00/2.00 B.价值判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真理都是具体的 6单选(2分) 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A.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高中政治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4)人民群众的含义 (5)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4)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二、【重点、难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可划分为物质生活即社会存在和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两大部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一趋势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四、【方法点津】: (1)运用对比方法认识几种社会生活概况。 (2)联系社会实际对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加以理解。 (3)撰写论文,深入理解某一知识点。 五、【课文导语】: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其发展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因此,在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中存在着共同的规律。但是,社会又不同于自然界。在

【学习强国】专题考试电影试卷(一)答案

【学习强国】专题考试电影试题(一) 填空题 1、电影《集结号》讲述 1948 年初冬,在华东腹地,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独立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率领九连 47 名战士,于次日中午十二点前,不惜一切代价在汶河南岸旧窑厂坚守阵地、掩护大部队撤退。他与团长约定,“不 管几点钟,以为令,随时准备撤退。” 【答案解析】 集结号 填空题 2、电影《董存瑞》中,当董存瑞冒着敌人疯狂的炮火来到伪装成桥 身的暗堡下,总攻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为了能够减少战友伤亡,董存 瑞高举炸药包,高喊:“同志们,!”随后壮丽牺牲,体现了为新中国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 ,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答案解析】为了新中国,前进 3、电影《地道战》中村长牺牲前,对大家说“一定要坚持,坚持就 是胜利。”并把毛泽东的著作《》交到高老忠手里。这部著作论证了抗战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批判了对抗战的各种错误认识。该著作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答案解析】论持久战

4、电影《钱学森》中, 1980 年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了圆满成功。这枚运载火箭在高空中顺利完成了火箭级间的分离、发动机关机和火箭头体分离等一系列程序,精确地沿着预定轨道飞完全程,最后在预定区域准确入海。这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的具体日期是 1980 年月日。 【答案解析】 5 18 5、电影《上甘岭》中师党委命令八连暂时放弃表面战场的争夺,把 敌人拖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在守住坑道艰难的时刻,卫生员唱起 了《》鼓舞大家。八连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艰苦奋斗、敢打硬仗的精神;顾 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知难而进、负重自强的精神。 【答案解析】我的祖国 6、电影《白毛女》结尾,躲藏在山洞的喜儿被大春哥救出,大春哥 给她带来好消息:“早先赵大叔说的那个过来了。”喜儿终于得以重见天日,在全村公审会上,她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的遭遇,并对 地主的迫害进行了有力的控诉。 【答案解析】红军 7、在侦办湄公河大案过程中,我国警方运用多种高科技设备辅助行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一、个体心理发展表现出以下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1、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人的一生就是生理、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相互影响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 2、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而且遵循这某些共同的模式。例如,身体及其运动机能的发展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发展序列:首尾方向;远近方向;大小方向。 3、个体的心理发展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 4、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其各自发展到成熟阶段所需的时间以及发展的高峰期所出现的年龄阶段也不尽相同。 5、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1、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科学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 2、教育必须以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教学应遵循教学的准备性原则,即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该原则又称为“量力 性原则”或“可接受原则”。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 的行为图式,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以此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 命名事物。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在前一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 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是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表象,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儿童的认 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还没有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开始能够凭借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 儿童已出项了“守恒”的概念,即无论客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总量是恒定不表的。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儿童逐渐从依赖于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中摆脱出来,而逐渐进行脱离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 二、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0世纪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 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特有的,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制约。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和智力是在活动当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人 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 2.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 级机能转化的过程。包括四个主要的表现:(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3)各种 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3.内化学说。维果斯基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掌握了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 的工具理论。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第 1 页共4 页

期末科举制专题测试题及参考答案教学提纲

科举制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16·福州)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该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2016?天门)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他所说的这种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诞生于() 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3.(2016·南京)“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微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 A.巩固了西周统治B.改善了选官制度C.加强了经济交流D.妨碍了中外往外 4.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 B.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 C.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D. 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出现 5.(2016?恩施州)“朝我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学制度,下面关于科学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②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学制度的基本特征 ③进士科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 ④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⑤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 6.(2016·潍坊)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A.隋朝短命而亡 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 7.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对该材料理

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马原复习讲义: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逻辑框架 【真题】(1)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5分) 答题思路:1、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3、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还体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真题】(2010、34)(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答题思路:上述材料讲述的梅兰芳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其哲学依据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此外,上述故事还能体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原理;实

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理。所以,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二、考点讲解 (一)认识与实践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的构成要素(历年无考察): 总: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构成要素: 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即认识关系;其二,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 1)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即为限定和超越的关系:在实践

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教案)

马原复习讲义: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逻辑框架 【真题】(2016.34)(1)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5分) 答题思路:1、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马克思辩证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3、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还体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真题】(2010、34)(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答题思路:上述材料讲述的梅兰芳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其哲学依据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此外,上述故事还能体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原理;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理。所以,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二、考点讲解 (一)认识与实践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的构成要素(历年无考察): 总: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