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琴名曲《阳关三叠》精品赏析

古琴名曲《阳关三叠》精品赏析

古琴名曲《阳关三叠》精品赏析
古琴名曲《阳关三叠》精品赏析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本雅明说“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出走,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走向我”。沧海浮尘,芸芸众生,总会有人有缘相识,有幸相知,也总会离别。不知诸位有没有想过与知己离别的事情,主页君倒是很喜欢古人离别的方式,从长亭到短亭,一路相送,这一支柳,吟一首诗,这种仪式感,用情至深,令人回味无穷。

本期不妨来通过古代汉民族音乐精品曲《阳关三叠》,感受一下古人的那种惊人的诗意和美丽。

《阳关三叠》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所见的古琴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

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琴曲赏析」

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又分前后两段,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在后段的八度大跳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送元二使安西」

唐丨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霜夜与霜晨。

遄行,遄行,

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

历苦辛,历苦辛,

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依依顾恋不忍离,

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

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

商参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

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芳草遍如茵。

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

载驰骃,载驰骃,

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伤感。

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

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

如相亲,如相亲。

噫!

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

闻雁来宾。

古琴名曲赏析

《古琴名曲赏析》心得体会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琴音的低缓悠远、缥缈入无,让人由抚琴听琴而进入一超乎音响之上的“无声之乐”的意境,体验到“希声”“至静之极”的境界;庄子将这种虚静的、通乎天地万物的境界称为“天乐”,“以虚静推

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庄子·天道》)乃是一种天人相和、无言而心悦、超乎音响感受之上的精神境界。在佛家,则称之为“空”的体验、乃是一种“无我之境”。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自古,中国历代文人皆讲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每当文人抑郁不得志之时,通常选择由儒入道,将关注点从纷攘的外界拉回到丰富的内心,逍遥隐逸,寄情山水,亲近广阔的大自然。抚琴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令历代文人雅士为之沉醉而解脱释怀。这正如嵇康在《琴赋》当中所言:“物有盛衰,而此(古琴)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弹奏之人在古琴朴实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音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致乐以治心,乐则安,安则久”。古琴艺术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而备受推崇,除“琴德最优”外,更由于其音乐的特质能顺乎自然,耐人寻味,符合中华传统文化追求意境、崇尚内在和寓意含蓄的特征,它含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阳关三叠赏析

一、《渭城曲》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商参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2] 二、翻译 清和节正当春天, 清晨细雨湿润渭城浮尘,客舍春意盎然,柳叶颜色翠绿清新,劝慰游子再多饮一杯家乡的甜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见到相识的人。(无论)寒冷的夜晚(还是)寒冷的清晨,急行,急行,路途遥远穿越河流,《阳关三叠》这首曲子在边关要塞谱成,为感伤自身(生活的)劳碌,经历千辛万苦,经历千辛万苦,每当(经历)千辛万苦时应该好自珍重,应该好自珍重。 清晨细雨湿润渭城浮尘,客舍春意盎然,柳叶颜色翠绿清新,劝慰游子再多饮一杯家乡的甜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见到相识的人。回首留恋舍不得分离,泪水洒湿沾巾,不再有我帮助您。怀念,怀念,每时每刻都思念阁下。参星和商星各一边(此出彼没),与谁相互依靠,与谁相互依靠,能够与谁相互依靠。每日心驰神往,每日心驰神往。(无复:再也;相:相互;辅仁:原意培养仁德。意思就是再也不能相互交流,培养仁德了。简单的意思就是再不能见到好朋友了。) 清晨细雨湿润渭城浮尘,客舍春意盎然,柳叶颜色翠绿清新,劝慰游子再多饮一杯家乡的甜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见到相识的人。大片的春草长得茂密浓厚 ,美酒,美酒,饮(酒)之前就已然心醉,乘坐骏马奔驰,乘坐骏马奔驰,

初中音乐赏析教案古琴曲

初中音乐赏析教案古琴曲《流水》【教学设计理念】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元文化,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在对音乐作品的比较聆听中,引到学生自主探究,认识并了解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和这些作品中反映出的一种“曲风文雅、意境高雅”的品质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聆听、赏析古琴曲《流水》,使学生初步了解古琴的基础常识,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和体验古琴曲追求的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看、讨论、体验、探究等活动,体验名曲的意境和古琴曲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增进他们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流水》的欣赏,通过伯牙、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古琴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瑰宝——古琴的热爱。 【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古琴曲的深邃意境。 【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1、用聆听、讲解、感受、思考、讨论、体验、探究等方法组织教学。 2、通过讲故事、拨动皮筋引领学生探古寻音和引发学生产生赏乐臆想 3、古琴知识和乐曲意境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探索。 【教学过程】 一、闭目静神创心境: 导入:为更好的进入本堂课的欣赏,现在请同学们闭目静神片刻。 二、古韵声声续心境绵情源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继续闭目静心聆听一段音乐,想想音乐会带给你怎样的心境?(注: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生:音乐带给我一份优雅恬静的心境;音乐带给我灵动而又深远的心境;音乐带给我一

种莫名无语的心境…… 师:那同学们想过你为何有如此心境呢?(注:问题设坎打下伏笔) 生:……(注:此环节因不同的班级会出现不同的反应,但大多班级的同学会产生茫然无语的境地) 师:(话锋回转,导问渐入课题)那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或者说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 生:古琴音乐;古筝音乐……(注:因知识不一,会出现音色辨别的争议) 说明:此环节如学生们出现音色辨别的争议,可适时加入简述古琴与古筝的基本区别。(注:此环节学生传发介绍古琴乐器的相关资料。目的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聆听古琴曲引发了很多美妙的心境,与此同时又让我们产生了无语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古琴音乐来领悟其深邃的意境。(注:出示课题) 三、故事反倒设悬疑,问题引入思因由 (设计意图:高山流水“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对此故事情节有所了解和耳闻,但故事背后蕴涵的古琴曲大音希声之境界所带来的曲高和寡却让学生耐人寻味,此环节通过悬疑问由引领学生探古寻音) 师:同学们知道一曲《高山流水》激荡出“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那同学们对于故事中俞伯牙遇知音后又失知音做出的摔琴叹息之举是如何理解的呢?(注:此环节请学科代表分发与古琴相关的故事资料) 问题提出,同学们议论纷纷…… 最后学生感悟到: 师:很好!从刚才同学们对“伯牙遇知音”的故事理解以及我们刚才初步接触到的古琴琴韵,古琴曲意境之深远带给我们曲高和寡之感,接下来,我想和同学们一起通过古琴曲《流水》来尝试“演绎”一番新世纪版的“伯牙遇知音”的故事,不知同学们意下如何啊? 生:(同学们会意一笑,满怀期待) 四、皮筋调动心鸣,引发赏乐臆想 (意图说明:古琴曲意韵深邃、曲高和寡,对于现代初中生在欣赏时难免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通过随琴曲拨动牛皮筋的手段来促使学生与古琴音弦达到共振的效果,以此来引发学生产生赏乐臆想) 师:在“演绎”之前请同学们拿出刚才进教室时老师分发给每一位同学的牛皮筋,(此

古琴曲《平沙落雁》赏析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立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简介】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现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 【意境】 《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平沙落雁》与衡阳】 “元气之融结为山川,山川之秀丽称衡湘,其蒸为云霓,[1]其生为杞梓。”泛水清湘,坐看云起,潇潇碧水,岳云如飞,钟磬轻叩,仙乐飘绕。衡阳自回雁峰起,绵绵群山往北延伸到衡山,自东洲岛顺湘江而下,到衡山北隅清凉寺外的“烟寺晚钟”,多少青山秀水,尽显灵逸气质。秀美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总能唤起才子们的灵感,成就佳才妙作。衡阳自古多音律之事,然而在当今衡阳,知道中国三大古典名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潇湘水云》都跟衡阳密切相关。 秋天已至,天气渐凉,大雁开始成群结队往南方迁徙。渡黄河,过长江,当大雁遨翔在南昌上空时,引起了一个人深深的共鸣。这个人就是明朝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字癯仙,号丹丘先生,人称贤王奇士。 朱权随着大雁的阵阵鸣唱,微服简出,独自一人悄悄南下,一路从南昌追逐到衡阳[2]。大雁南飞到湘江中游旁的一个小山峰上空时,竟反复盘旋,不再前行。大雁们觉得这里环境优美,气候温暖,不忍再往南飞,便选定在这里过冬。“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因此,这个小山峰被称为回雁峰,衡阳被雅称“雁城”。回雁峰坐落在衡阳市雁峰区,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山峰的侧旁有座美丽的东洲岛,貌如巨舰,日夜飘浮在奔流的湘江中,绿水滔滔,波光粼粼。秋冬季节,江水消退,小岛的南端便袒露出一方很大的平整沙滩。天气晴朗的时候,大雁们总在回雁峰附近的上空列队飞翔,有时排成人字,有时排成一字,十分壮观。雁

《阳关三叠》赏析

《阳关三叠》赏析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古琴曲《阳关三叠》(演奏者:管平湖),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琴曲,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现存《阳关三叠》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之情,谱入琴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据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传谱,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又分前后两段,琴歌开

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进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阳关三叠》琴歌歌词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先已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尽的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

最新古琴曲《高山》赏析

琴曲《流水》历史悠久。明代朱权《神奇秘谱》中《高山》、《流水》的题解记载:“《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此后刊载《流水》的琴谱多达30多种,它们的基本内容和精神一脉相承,也基本保持了8段的结构。 清咸丰至光绪年间川派琴家青城道士张孔山在原第五、六段之间加了一段,成为9段。所加的这一段也就是为琴家们所著称的“七十二滚拂”。 这一段增加了大量滚、拂的手法,模拟水流之声,形象地描绘出汪洋浩瀚、急湍奔流的气势,是全曲中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此本《流水》又被称为“七十二滚拂流水”或“大流水”。 现今琴人们所弹的《流水》大多采自张孔山的《天闻阁琴谱》。 首段,起全曲水流之势,隐约暗示全曲的主题音调。二、三段用泛音写出山涧小溪潺潺、瀑布飞溅的各种泉声。四、五段表现万壑之泉由细流出山汇入洪流,并渐有汹涌之势。 自六段起,水流汇入浩瀚汪洋,急流穿峡过滩,形成惊涛骇浪、奔腾难挡的气势,传达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品格。七、八段为高潮之后的余波,忽缓忽急,时放时收,渐渐平复。第九段以杳渺徐逝的气象终曲。 这首琴曲充满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散发了天籁、地籁、人籁相知相合、浑然一体的气象。此曲兼有抒情性和模拟性,虚实结合、情景相融、气象高远,成为最受琴家们青睐的琴曲之一。 乐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原分九段,可以划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三段。 第一段实际上就是乐曲的引子,节拍比较自由,旋律性不甚明显。开头便是几个八度音程的大跳进行,隐约地奏出乐曲的主题音调。 二、三两段,主要是用泛音演奏的曲调,富有跳动性,仿佛清泉溪水从高山峡谷中bb淙淙奔流而出: 这段音乐歌唱性较强,富于欢快、跳跃的音乐个性。它较多地运用了同音装饰手法,有一种滚珠落玉般的效果,创造了流水在高山峡谷中自由自在流淌的意境。 第二部分包括四、五两段,是用按音演奏的曲调,是乐曲的展开部分。以第五段音乐为例:

古曲《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与审美意蕴

兰台世界2012·11月下旬 著名古曲《阳关三叠》创作于唐代,是一首流传广泛、历史悠久的琴歌,歌词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原诗为七言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形成《阳关三叠》的歌词。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像《阳关三叠》一样的词曲,创作灵感来源于古代著名诗词,在原诗上进行一定的改编,因此古代歌曲创作的主要特色就是诗词与乐曲能够完美结合,二者相互促进,同时提高音乐与诗词的审美意蕴。 一、《阳关三叠》词乐简介 1.王维与《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是诗人王维在渭城送一位姓元的朋友去安西,即兴所作的一首琴歌,词曲渗透着依依不舍的情感,感人肺腑,令人潸然泪下。原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犹如春水一般纯净,似清风绵绵拂面,落笔虽然朴素,但文思华美异常,惜别之情耐人寻味,情真意切[1]。吟诵此诗,令人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中,某个春天的早晨,恰逢春雨蒙蒙,几间零落的客舍,掩映在鲜嫩碧绿的新柳之中,两位头戴纶巾、身着汉服的儒雅文人在此互相作揖,饮酒送别,抚琴送友的场景跃然纸上。 2.苏轼与《阳关三叠》。《阳关三叠》词曲富有诗情画意,风格清幽隽永。背诵苏轼在其《仇池笔记》中讲解的词曲新叠唱法。歌词分三段,每段为一叠,因此称为《阳关三叠》。将王维所作《送元二使安西》叠唱三遍,第一段第一句前加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字,每叠都有变化和重复,曲调并不完全相同。后来将其记谱为琴曲后增加了一些新词句,以此加强惜别的情感。《阳关三叠》的歌词因此成为:“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 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2] 二、《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 1.举国崇尚诗词歌赋的社会背景。(1)帝王对音乐的热爱。唐玄宗在位的天宝年间,国势比较强盛,政治相对清明。唐玄宗酷爱曲乐歌舞,唐明皇的音乐修养很高,他创作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唐明皇亲自在皇宫建立梨园,将教坊进行扩充。并亲自主持参加选拔乐工,指导乐工进行词曲训教和习舞演唱,据相关史料记载:“玄 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于园。声有误者,帝 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3] 唐玄宗创立了梨园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戏曲专业学校。梨园弟子多为天子门生。唐玄宗还专门挑选了30多个15岁以下的青少年,设立梨园小部,使其得到专业的歌舞训练。(2)大批音乐人才的涌现。盛唐的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文化交流中心地区,聚集了一大批历史上著名的音乐人才。一大批精通诗词和乐舞的精英人物汇聚在这位我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音乐家皇帝身边,例如著名诗人杜甫、李白、贺知章、白居易、王维,唐代著名音乐家以李龟年为首的李家三兄弟、宫廷舞蹈家杨玉环、跳《惊鸿舞》的江采苹、剑舞专家公孙大娘、善跳《凌波舞》的谢阿蛮等,尤其是号称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可谓色艺双绝,被唐玄宗视为知音,深受其宠爱,恩泽惠及杨氏一门,因此在白居易所作的《长恨歌》中才出现了“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样的描述[4]。唐玄宗这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君王为中国音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安史之乱的重要反叛头目安禄山也是一位十分善于舞蹈的人,相传其可以站在球上旋转如风。 2.精通诗词歌赋的创作者。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字摩诘,在诗词上具有惊人的天赋,书法中擅长草书和隶书,对于丝竹音律的修养也十分高,并且擅长绘画。进士及第,曾担任朝廷大乐丞,可见其音乐修养之高,官至尚书右丞。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是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王维堪称擅长乐、诗、画的天 才,他所有的雅志仙风,注定其性格上的潇洒不拘与超凡脱俗。他所作的诗歌有的雄浑华美,有的秀丽清雅。在唐代这个诗词歌赋人才辈出的时代自成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王维常与被称为“乐圣”的著名音乐家李龟年相互交流,切磋曲乐,激发其创作灵感,使其有许多佳作传世,一时在市井朝野中传唱。只有如此诗词全才能创作出《阳关三叠》这样流传千古的佳作。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经过宋朝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重新解释其叠唱法,从而形成《阳关三叠》的词。 三、《阳关三叠》的审美意蕴 1.演奏时的音乐意蕴。音乐是用其音响效果来塑造审美意境的。对于音乐表现而言,意境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音乐有三种意境,即真实意境、幻想意境和虚拟意境。真实意境真切,能直接从乐曲中体验,幻想意境无拘无束,令听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虚拟意境依心。(1)真实意境。真实意境,是我们从音符中能直接感受到真切实在的境界。在优秀的作品中,人们能从演奏者的音符中直观感受演奏者所描绘的真真切切的境界,使人们的情感与情景交融在一起。《阳关三叠》这首古曲中所描绘的伤感的离别之情能使任何一个听见这首曲子的人听到离别的哀伤。清晨春雨的淅淅沥沥,碧绿的柳枝随风翻飞,古人临别的嘱咐,描绘得具体而贴切,描绘的画面栩栩如生,寄予的情感感人肺腑,古曲中描绘的真实外景从侧面烘托友人临别时多 古曲《阳关三叠》创作于盛唐时期,是古曲中的名篇,在我国音乐史上地位很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研究了古曲《阳 关三叠》的创作背景,并将词与曲结合起来,从古诗的韵味和演奏时的音乐意境探讨了其审美意蕴。 古曲《阳关三叠》创作背景意蕴 浅析古曲《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与审美意蕴 □ 西华大学李巍毛正强 摘要关键词史料研究 SHILIAOYANJIU 9

古琴鉴赏论文

古琴名曲赏析 学院:东吴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学号:1510407029 姓名:许瑾

古琴名曲《梅花三弄》赏析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自古以来,梅花以其清丽雅洁的韵致和不畏霜雪、傲世独立的精神,成为中国文人最为喜爱的花卉之一。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为贵。”梅花的枝虬苍劲嶙峋、风韵洒落,自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而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琴曲《梅花三弄》,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古人对于梅花的敬爱之情。此曲最早见于明初朱权的《神奇秘谱》( 1452 ) ,其后续见于明清以来其他26种琴谱,是深受琴人喜爱的琴曲。在清代的《琴谱谐声》中,《梅花三弄》已变为琴箫合奏的形式。近代琴家也常用于琴曲独奏,而且琴家演奏谱本也各不相同。 相传《梅花三弄》原是笛曲,为东晋大将桓伊所作,此说源于《晋书》。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桓伊善吹笛在当时很有名气,王徽之慕名已久,但一直没有机会听其演奏。一次,徽之乘船赴京师,中途泊舟,巧遇桓伊从岸上走来,于是请桓伊吹奏,桓伊也久仰徽之名,便欣然下车,吹了一曲《梅花三弄》,笛声悠扬悦耳,奏罢上车扬长而别,客主不交一言。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有南朝文人鲍照的《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南朝梁文人吴均也有《梅花落》的诗:“隆冬十二月,寒风西北吹。独有梅花落,飘荡不依枝。流连逐霜彩,散漫下冰澌。何当与春日,共映芙蓉池。”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如唐诗人高适“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宋之问也写有“遂吹梅花落,台吞柳色惊”的诗句,以表现怨愁离情为主。这些说明,南朝至唐笛曲《梅花落》是颇为流行的。 但作为笛曲的《梅花落》或《梅花三弄》,何时被何人移植为古琴曲,则不得而知。明代有人认为是唐人颜师古把它改编成琴曲,流传至今,此说尚无其他佐证。从乐曲内容来看,明清琴曲中的《梅花三弄》,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似有不同,主要是以梅花凌霜傲寒,洁白芳香之气质喻中国文人坚贞不屈的节操与品格,“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其音清爽,有凌霜之趣”,“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在《梅花三弄》的开头,是一个亲切优美的引子,节奏具有平稳舒缓和跌宕起伏的对比因素,精练地概括了全曲的基本特征。前半部分的音乐形象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肃杀的“严冬”形象,乐曲以浑厚坚实的散音、按音,勾画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静静开放的画面,它是乐曲的基本底色。其中,前十二小节上下行跳进音程为特征的旋律,结合稳健有力的节奏,富有庄重的色彩,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后十四小节多用同音重复。附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起来,以表现梅花所处的艰苦环境和不畏严寒的刚毅品性。 另一类是高洁、安详而又生机勃勃的梅花神态,以清澈透明的泛音段落来表现,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轻巧、跳跃地循环出现,即乐曲的被称作“一弄”、“二弄”和“三弄”的段落,其旋律音色清亮,节奏活泼而富于动感,表现出“风荡梅花,舞玉翻银”的意境,仿佛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蕾,迎风摇曳,生机勃勃…… 第二部分是乐曲的高潮部分,它是从高音区开始的。乐曲运用一系列急促的节奏和不稳定的乐音,表现出动荡不安的气氛,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这段曲调在音调和节拍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并连续用了频繁的音区变换和音程的大幅跳动,使旋律线大起大落,

古琴曲《梅花三弄》鉴赏

古琴曲《梅花三弄》赏析 摘要:《梅花三弄》,一曲士子风骨的颂歌,不不见一丝浮躁,仿佛是写 中国一代又一代文人士子的离合悲欢与沉浮抗争。梅者花之最清,琴者声之最清。琴曲《梅花三弄》,有没有急管繁弦的伴奏,没有金石钟磬的附庸,也没有现代西洋琴鼓打击乐器的呼应,一支古老的曲,一位沉静专注而安详的演奏者的高超弹奏…… 关键词:古琴曲佳作梅花高尚品性旋律优美 《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它旋律优美、流畅,形式典雅、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明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伊所奏的笛曲。相关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桓伊,字叔夏,东晋名将,《晋书》称赞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王符坚率百万大军进犯东晋。桓伊同谢安、谢石、谢玄等率八万晋兵迎战秦军于淝水(史称“淝水之战”),以一当十,打得秦兵一败涂地。战后,桓伊功成身退,于太元十年(385年)十月,带着心爱的笛管再次旅居衡阳云锦庵。一个冬夜,下起了大雪,清晨放眼窗外,梅枝上的花蕾傲雪待放,好一幅“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的画面。他灵感突袭,谱就梅花一调。不久后的一个清晨,雪后初晴,他推窗望见梅花依然迎雪绽放。梅与雪融为一体,梅中有雪,雪中有梅。红梅在白雪的映衬下,如刚出浴的少女,羞红的脸庞更加妩媚。桓伊即景生情,由情入神,遂谱成梅花二调,与梅花一调“合头”,紧密衔接。初春,又是一场大雪,寺中梅花竟然二度绽放,舞玉翻银,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桓伊情不自禁,再谱成梅花三调,与二调“合头”,自此梅花三调遂成。他握笛吹起,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三次,并在一调、二调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一调,三调浑然一体,节奏渐趋平稳,然而意境更加深邃。 而作为笛曲的《梅花落》在桓伊逝世后广为流传,至唐代著名琴师颜师古,将《梅花三调》改为同名琴曲。明代朱权将《梅花三调》列入《神奇秘谱》辑中,并改曲名为《梅花三弄》。其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梅花三弄》全曲由引子、静态梅花、动态梅花和尾声组成。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其静态梅花部分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亦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随着主题的三次呈现,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稳健有力的附点节奏,庄重浓郁的声音色彩,仿佛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恬静而端庄,刻画了

学古琴赏析之心得

学古琴赏析之心得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渐渐对古琴有了了解。我认识古琴,是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在《笑傲江湖》里,它能让正邪两派高手结为知音,琴箫相和,共谱一曲“笑傲江湖”。虽然古琴看似只是只是一勾一挑的枯燥动作,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原来古琴七弦间方寸竟然有天地万物,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我们跟着老师溯源到每个朝代,感受古琴在每个朝代的不同,也让我体会到了古琴的四个特点。 (一)史之久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经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等。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艺术作品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所以说,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今天。 远久的历史留给它的不只是沧桑的韵味,还余那富有灵魂的音色与人共鸣。 (二)形之巧 老师亲自把琴带来,让我们大家得以欣赏,并且亲身体会。古琴的造型精美,音色圆润清脆,音响细腻,丰富多变。古人演奏古琴,非常讲究。古人演奏之前,要沐浴更衣,点上香柱,然后双腿盘坐,把琴放在腿上或桌上演奏。 古琴的形制大小合适(约长120cm,宽20cm,厚6cm),结构紧凑(呈1头大1头小的长方体),具有整1性。它就象1个匀称而完整的人体,紧凑、协调而又大小适中,具有人体的风韵。1张琴就是1个完美的人体,有额,有颈,有项,有肩,有身,有腰,有尾,有足。而且它的各个部分又恰恰是用身体来命名,如琴头、琴额、琴颈、琴项、琴肩、琴腰、焦尾、雁足、等。可见,琴的造型原则是对人体美的模仿。 鸣箱、琴弦的构造决定了琴的基本音色。古琴共鸣箱:就是整个琴体,但它不同于其它乐器是由木板胶合而成,而是直接用1块整木掏空而成,箱壁厚而粗糙,故其音响深沉、浑厚、结实,有古朴、苍茫的神韵。琴弦:就弦的长度来说,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1般均在110cm 以上。有效弦长长,则其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故其余音绵长不绝,有绕梁之韵。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以余音绵长不绝为特点的古琴,其独特的走手音是其它任何1种乐器所不具备和无法比拟的。 (三)音之美 古琴具有三种基本音色,散音、按音、泛音。散音代表地,按音代表人,泛音代表天,象征“天地人和”。 散音,即空弦音,奏法是右手拨弦,左手无动作,可听到较长时间的余音;泛音,奏法是用左手一指或多指正对徽位轻点琴弦,一触即起,同时右手拨弦,发出清越的琴音。诗音古琴共有119个常用的泛音音位,音位之多、使用之频繁是乐器之最;按音,又称走手音、案音、实音、走音,奏法是左手将弦按在琴面上,右手拨弦出音;继而左手揉弦以产生吟音,或移向其他音位产生滑音。绰、注、吟、猱等指法产生的吟音和滑音是古琴重要的最具特色的表情性音色。 一般的古琴曲是依照其乐曲的长短和结构的繁简而分于大曲、中曲、小曲,而琴曲无论大小,

探析古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和情感处理

探析古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和情感处理 【摘要】:目前我国对古代歌唱艺术的研究很多,也有很多的考证可以参考,例如有很多的曲谱谱例,各位专家也各有己见,对某段时期的的歌唱艺术有独到的见解,包括中国古代当时的歌唱家也是如此。通过这几年的学习,也读了很多关于古代音乐发展中声乐发展的书籍,其中对当时的声乐形式,如:诗歌,相和歌,戏曲,民间的说唱等等都有详细的研究和解读。对《阳关三叠》的研究,要把握当时歌唱艺术发展的状况,掌握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审美思想。声乐和音乐美学思想相结合,巧妙运用情,声,字,气这几个要素,通过细致研究这些要素在歌唱中的辩证关系,将其运用到现在的学习和教学当中,对现在的声乐学习和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使现在的声乐学习和声乐教有更深层次的提高。【关键词】:歌唱艺术审美思想声乐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6.2 【目录】:中文摘要6-7ABSTRACT7-8引言8-9第一章《阳关三叠》歌曲介绍9-101.1《阳关三叠》歌曲的介绍91.2《阳关三叠》的深远意义9-10第二章结合古代和现代声乐的发展以及审美来分析此曲的

演唱技巧10-142.1演唱技巧分析10-142.1.1解读作品技巧10-112.1.2曲式结构分析11-122.1.3审美思想122.1.4古代声乐发展历程12-132.1.5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13-14第三章结合四要素来分析歌曲的情感处理14-213.1古今发展的共同点143.2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要注意的因素14-213.2.1情14-153.2.2字15-173.2.3气17-193.2.4声(音色)19-203.2.5综述20-21结语21-22参考文献22-23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23-24致谢24-25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25-2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古琴名曲《阳关三叠》精品赏析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本雅明说“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出走,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走向我”。沧海浮尘,芸芸众生,总会有人有缘相识,有幸相知,也总会离别。不知诸位有没有想过与知己离别的事情,主页君倒是很喜欢古人离别的方式,从长亭到短亭,一路相送,这一支柳,吟一首诗,这种仪式感,用情至深,令人回味无穷。 本期不妨来通过古代汉民族音乐精品曲《阳关三叠》,感受一下古人的那种惊人的诗意和美丽。 《阳关三叠》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所见的古琴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 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琴曲赏析」 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又分前后两段,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在后段的八度大跳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送元二使安西」 唐丨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音乐赏析教案古琴曲

音乐赏析教案古筝曲《流水》 【教学思路】 我国古代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尤其是古代音乐艺术更是博大精深,耐人品味。本课通过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琴曲《流水》和围绕古琴曲的艺术特点与古琴文化的探究,并适当扩展到其他中国古代乐曲和古代乐器的学习,从而对琴歌古曲有一个清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和民族意识。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音乐教学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之上,掌握和领会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风格、神韵和气质,引领学生高层次地鉴赏音乐,丰富音乐文化知识,提高音乐艺术修养”。“音乐鉴赏作为增进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在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中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针对现阶段学生热衷流行歌曲、情歌和摇滚的现象和社会环境强大气流的冲击,所以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情体验,初步认识、了解我国古代器乐曲的发展简史;感受、体验蕴含于古琴曲中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古琴曲《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这首古曲淡泊、优雅、深邃,意境深远。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隐喻作者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精神。该曲式为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乐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原分九段,可以划为四个部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古琴曲《流水》,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古琴的知识,感受古琴的音色,体会古琴的文雅深邃,并初步理解古琴曲的风格特征。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古琴曲《流水》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讲述、讨论、练习、自学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淡泊、优雅、深邃,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增进他们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 【教学内容安排】 1、本节课以欣赏《流水》作为重点内容学习,课上教师提供《流水》音像资料,完整欣赏与重点段落聆听相结合,了解古琴各种演奏法,并对乐曲“起承转合”结构和音乐要素有初步了解。 2、利于课本教材及教参提供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教师提供音、视频学习资料,学生通过观赏古琴的历史、形制、曲谱以及与古琴相关的音乐故事来丰富知识。 【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1、重点放在聆听、感受、体验音乐上,也可采用“边听、边看、边讲、边讨论”的方法组织教学。 2、古琴知识性教学内容,根据课前提供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自学的前提下进行课堂活动,启发学生自己探索。 3、拓展学习研究活动,让学生感知中国古代音乐走向世界的蕴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古琴曲淡泊、优雅、深邃,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有关古琴的知识,并初步理解和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准备】 1、学生方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预习、找出学习中的问题(如:什么是

古琴曲《高山流水》赏析

古琴曲《高山流水》赏析 古琴曲:《高山流水》欣赏 《高山流水》系古琴曲。据《神奇秘谱》所载《流水》的解题:“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者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落~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据《荀子〃劝学篇》、《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述我国春秋时期~伯牙投师成连先生学琴~成连带伯牙到东海蓬莱山去实地领略“移情”功夫~伯牙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后~琴艺大进~成了著名的琴师。而钟子期对音乐有很高的鉴别欣赏能力~伯牙弹《高山》~钟子期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弹《流水》~钟子期又说:“洋洋乎~若江海。”伯牙便说:“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两人一位善弹~一位善听~遂成为知音。 现在流传的《流水》多为清代琴家张孔山所传。它充分运用了“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进一步表现了流水中奔腾澎湃的效果~有“七十二滚拂流水”之称。《流水》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有淙淙的山泉、潺潺的小溪、滔滔的江水。用真挚的感情~热情地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川。 全曲共有九个小段~可分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 引子由缓慢的速度以散音奏出: 起: 这个引子音乐气氛静穆~接着旋律在宽广的音域内不断跳跃~变换音区~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整个“起部”曲调节奏明朗~情绪活泼轻快~清澈的泛音犹如“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抒发了在深山茂林息心静听流水琮时的愉悦心情。 承: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细流。

这一部分用实音演奏~音乐进一步展开。音乐写情多于写实~“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转:用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拂”等手法~如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 “转部”分成前后两个部分~1,.前一部分中旋律出 现大幅度的上、下滑音~犹见“激流中之洄澜~飞溅之浪花。” 2).后一部分连续运用“拂”、“滋”等复杂的演奏技巧~“盖右手滚拂略无停机~而左手实音动宕其中~或往或来无窒碍~缓急轻重之间最难取音”。这些演奏技巧使得乐曲形象地描绘出流水“极沸腾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使听众似“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只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一连串在高音区先降后升的泛音群过后~江水已不是那样的汹涌澎湃~而是“轻舟已过~势就徜徉~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微沤。” 合:变化再现了“承”、“转”部分音调~并引进了一些新的音乐材料~它在速度和力度方面比前面快而强~因而音乐比以前更为激动~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川的热情歌颂。 用泛音演奏节奏宽畅的短小乐句~从属音到主音终结全曲。人们极目远眺~烟波浩渺~心旷神怡。《高山流水》全曲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是一曲对祖国壮丽河山的颂歌。 清乾隆九年(1744年),钱塘苏璟(琴山) 戴源(兰崖)、曹尚炯合编《春草堂琴谱》,收二十八曲及苏氏《琴况》戴氏《鼓琴八则》,强调弹琴要注重“情”的表达。此派风格清丽柔和,代表了江南的特色。《鼓琴八则》,重要琴论。包括:得情)如歌)按节)调气)炼骨)取音)明谱理)辨派。对弹琴的艺术修养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逐条论述,颇有独到见解。浦城祝凤喈(桐君)极为推崇是谱,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评定重刊。

《阳关三叠——中国古代歌曲》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中国古代歌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音乐特征,认知了解进而喜爱传统音乐文化。 2、体验中国古代歌曲演唱特点,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感受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演唱过程中体现出中国古代歌曲的韵味。 【预习设计】: 一、课前自学: 1、复习古琴的相关知识。 2、通过网络、图书、音像资料等途径,感受中国当今和古代歌曲的不同风格,进而了解熟悉音乐特征。 二、相关链接: 中国古代歌曲简述: 中国古代歌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积累了丰富多彩、浩如烟海的作品,堪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这些作品植根于广阔的华夏土壤,产生于我们祖先的社会生活中,有着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文化性格,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歌曲歌词语言多取自诗歌,从文学角度讲,音节中的声韵调要巧妙结合,才能表达出独特的诗情画意,从《春秋》到明清俗曲。中国古代的诗歌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想要更好的把握古代歌曲的韵律美,我们可以借鉴古诗词的吟诵手法,有感情的朗诵诗词,或在句末长吟,或做明显停顿,通过这种长短起伏、抑扬顿挫、有感情的朗读,增添了诗词咏唱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使古曲歌唱中行腔润色的韵味无穷。 把握古代歌曲的艺术特色,就要深入学习歌曲的历史背景,不仅要做好演唱前的准

备工作,还要对与作品相合的伴奏乐器进行了解,除了遵循民族声乐演唱的一般规律外,还应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咬字吐字、行腔与表演方面的表演精髓,以求更好的展现古代歌曲的风格特征。中国戏曲的声腔是以字的发音规律而设计、具有较强的说唱性。中国戏曲强调“以字行腔”和“字正腔圆”,要求表演者要把音乐旋律唱的圆润、自然,让人听着悦耳和谐,并产生快意和美感。在演唱时多采用吟唱的手法,演唱时使用顿音处理,并借鉴戏曲唱中的连腔拖腔的演唱技术。 三、教材分析: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中国古代歌曲。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之情,谱入琴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全曲共分三大段,在一个基本曲调的基础上加以演绎,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又分前后两段,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进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四、【问题展示】: (一)、预习认知: 1、《阳关三叠》,又名《》、《》,是根据唐代诗人的七言绝句《》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 2、在一个基本曲调的基础上加以演绎,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 3、你知道有哪些古乐器?、、等。 (二)、课中解答: 1、对比聆听两首作品,完成以下表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