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

一、引言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1981)、《翻译教程》(1988)、《翻译论》(1991)和《翻译短评》(1993)。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部分就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在纽马克之前,翻译方法一直处于传统的二分命题法之争,即直译与意译之争,和纽马克同时代的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无法摆脱这种二分法模式。一元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手段,即人与人当面说话的方式;翻译和语言一样,纯粹是一种社会现象。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意翻译就是针对这两个概念而制定的。纽马克在其1988 年出版的《翻译教程》中提了八种翻译方法:逐字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改写、自由翻译、习语翻译、交际翻译。在这八种翻译方法中,纽马克认为,只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符合翻译的两个目标,即准确与简洁。根据纽马克自己的叙述,对奈达的“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的反思促成了他的语义与交际翻译理论的建立。因为他认为仅有“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是不完整的,原作的语义结构和思维过程不能弃之不顾。但是,纽马克不是抽象地决定采用语意或交际翻译,而是以特定的语篇参照框架决定的。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同时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将所有的文本划分为三大范畴: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进而将文本归为三类: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纽马克认为,根据不同的语篇的显著特征和主要困难,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使翻译方法和语篇类型密切结合,翻译将更贴切原文,传达源语的思想和神韵。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述和定义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功能语言学家布勒和雅各布森论述的三大语言功能,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他还采纳了弗格茨基关于思维本质的观点区分这两种翻译。

1.语义翻译。1981年,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中给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下的定义分别是“在目标语言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容许的范围内,尽量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和“为译文读者制造的效果尽量近似于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到1988年,纽马克在其《翻译教程》一书中,将原来给语义翻译下的定义送给了比较侧重源语的忠实翻译:“忠实翻译试图在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的限制下,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语义翻译只在一点上与忠实翻译不同,就是必须较多考虑原文的审美价值。语义翻译的新定义则是“试图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同时使内容和语言都容易为读者接受、理解”。语义翻译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而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方式,更不是要把译文变为目的语文化情境中之物。

2.交际翻译。交际翻译是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其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使“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

在语义翻译中,译者在目标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作中上下文的含义。在交际翻译中,译作所产生的翻译效果力求接近原作,试图翻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

上都能够为读者所接受,地道翻译再现原文的信息。

因此,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于源语文化、原作者;交际翻译较主观,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源语屈从于目标语和目标语的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之处。(2)语义翻译使译文和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声音效果;交际翻译则是重新组织句法,运用更为常见的搭配和词汇,使译文更通畅地道、简明易懂。(3)当信息的内容与效果发生矛盾时,语义翻译注重内容而不重效果,交际翻译则重效果而轻内容。(4)语义翻译试图再现原文的原汁原味,重在再现作者选词造句的思维过程而非意图;交际翻译中作者的思维过程及其意图同样重视。因此语义翻译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交际翻译只是一时的,根植于语境之中。(5)语义翻译显得较复杂和笨拙,倾向于超额翻译,即采用比原词更专业的特指词;交际翻译则显得较通顺、简朴、清晰,倾向于欠额翻译,即遇到难译之词便使用包罗万象的泛指词。

四、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汉英翻译目标语篇过程中的应用

1.目标语篇的分类。在《翻译教程》中,纽马克将文本详细分类为以下几种。

(1)表达型文本。表达功能的核心是原作和原作者。这类文本常见的形式有政治演说及文件,公认的权威人物写的科学、哲学和学术著作等;自传、散文及个人信函等,这类文本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

(2)信息型文本。信息功能的核心是外部情况,即语言之外的现实。信息类文本的格式和内容通常是正式的、规范的,常见的有教材、技术报告、报纸、会议记录等。此外,纽马克还提出,虽然在翻译信息类文本时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但是当文本本身的形式或内容存在问题时,译者应该意识到并进行更正。

(3)呼唤型文本。呼唤功能的核心是读者。呼唤型文本用来呼唤读者做出行动,比如去想、去感受等。广告是最常见的呼唤型文本。除此通知、说明书、指南等,呼唤型文本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读者和作者的关系。

2.不同文本的翻译方法。根据翻译类型模式,纽马克提出严肃的文学作品及权威性语篇属于表达功能型文本,原文的形式是译者关注的焦点,如作者个人的习语及独特的表达形式等,翻译的重点放在源语上,因此,译者应当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尊重原作和原作者。换句话说,既要尊重原作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于原作者的语言风格。纽马克提出,表达型文本可使用语义翻译法。对于目的在于煽动大众情绪的政治演说、宣传品、商业广告等都被归入呼唤功能型文本。翻译时译者要以源语为归依,因此译者可以采取交际翻译法。本文通过对它们的汉英翻译实践分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1)表达型文本的翻译。以许渊冲翻译的李白的《静夜思》为例。

静夜思Thoughts on a Tranquil Night

床前明月光,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疑是地上霜。O can it be frost on the ground?

举头望明月,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

低头思故乡。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在这首诗的英译本中,译者主要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即以原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为中心,使译文尽可能贴近原文。首先,诗的题目的翻译就体现了这一点,“静夜思”这三个字在英译本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外,在这样的文本中,作者的印记应保留。如果原作句子冗长,译文就不宜过于简洁;如果原作者写得不够准确,译者就不该任意加以润色或修正,这样才算还原原作的真实面貌。诗的中

文版中,第一句和第二、三句均压尾韵[ang],英译本也极力向其靠近,虽然没能做到和原文一样三句压尾韵,但第一句和第三句压[ai]的韵,第二句和第四句压[au]的韵,译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原作的音律。

(2)信息型文本的翻译。信息型文本的核心是语言之外的现实世界。在翻译信息型文本时应当重视其真实性。纽马克指出,这类文本通常存在文字或内容上的问题,译者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正。相比表达型文本的翻译,信息型文本的译者有更大的自由度。

例如:厦门市抓住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有利契机,围绕“依靠基层,依托项目,内外结合,引侨进山,借船出海,搭车出山”的发展战略,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从新闻角度看,原文的引号部分显然没有特别的新闻价值,反而有套用语录的感觉,英语新闻中几乎找不出相似风格。此时,译者应在抓住原文主要信息的基础上,遵循英语电视新闻的表达习惯,实行大胆的更正。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being listed as one of the open cities in the coastal economic zone,Xiamen is stepping up a multi-level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an export-oriented economy by eagerly seeking foreign investments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through various means.

(3)呼唤型文本的翻译。呼唤型文本的语言特别强调可读性,讲究通俗易懂。在翻译这类文本时,译者应使原文想要表达的效果在译文中体现出来,不一定要在形式上对等。译者在翻译呼唤型文本时自由度最大,可采用交际翻译法。广告文本是典型的呼唤型文本,其以读者为中心,主要功能是吸引读者、观众的注意力,介绍产品和服务,并说服受众采取购买、消费等行为。以上这些功能往往是在较小的文本篇幅中实施完成的,如简短的广告口号等。例如:随身携带,有备无患;随身携带,有惊无险。(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这是药品“速效救心丸”的一则广告,原文采用四字词组,朗朗上口。英语很难找到这样的表达,而是借用一则家喻户晓的名言成功地把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凝结其中。例如:“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Environment friendly,culture-enriched and technology-propelled Olympics)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汉语铿锵有力,凸显北京奥运主题,英语翻译也简洁明了,让外国人一眼看去就能明白中国奥运的主题,以及中国人办好奥运会的决心和作出的努力。

以上汉译英都以目标语为主,充分考虑读者和观众的心理感受,完全履行源语的功能和目的。由此可见,交际翻译法在呼唤型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五、结语

纽马克的语意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考虑到汉语语篇的复杂性及表达的方式和需要达到的效果,往往二者结合在一起。因此,纽马克指出,语篇分类并不意味着每种文本都单独存在着,事实上,不存在只有一种功能的文本,很少的文本是纯粹的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或呼唤型文本,大多数时候,同一个文本会具备这三种功能,只是其中有某一种功能最为突出。在汉英翻译实践中,需要两者相互补充。作为翻译基础,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都是对翻译的修正和完善,都要求在目的语文本中准确地传递原语文本的信息,这就要求译者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读者群、不同的文本类型或相同文本类型的不同种类,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

汉英语篇翻译好坏比较研究

汉英语篇翻译好坏比较研究 -----以《背影》两种译本为例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被多次选入小学教材中,我们基本上都熟知这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本文节选了一些其中段落,并以张培基先生和杨宪益先生的译文为例来对比赏析,并探讨一下散文英译的方法与遣词及其传递的不同情感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It is more than two years since I last saw father,and what I can never for get is the sight of his back. 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 In the winter of more than two years ago,grandma died and father lost his job. I left Bei-jing for Xuzhou to join father in hastening home to attend grandma's funeral. When I met father in Xuzhou,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his courtyard and the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 Father sa id,"Now that things' ve came to such a pass,it's no use crying. Fortunately,Heaven always leaves one a way out.” ( 张培基译) Though it is over two years since I saw my father, I can never forget my l ast view of his back. That winter my grandmother died, and my father’s offici al appointment was terminated, for troubles never come singly. I went from B eijing to Xuzhou, to go back with him for the funeral. When I joined him in Xuzhou I found the courtyard strewn with things and could not help shedd ing tears at the thought of granny. “What’s past is gone,” said my father. “It’s no use grieving. Heaven always leaves us some way out. (杨宪益译) 1.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张先生译的是“It is more than two years since I last saw father,and what I can never forget is the sight of his back.”

浅析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之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4471510.html, 浅析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之争 作者:董晓庆,胡可欣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16期 摘要: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在翻译界长期围绕直译和意译争论不休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他认为, 早期翻译理论即前语言学时期对翻译的讨论忽视了翻译与意义、思维和语言普遍性的关系, 如何翻译应当视翻译目的、读者特点和文本类型而定。本文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背景着手,进一步讨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区别;联系 翻译是沟通不同民族人民的思想,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门学科。语言之间固然有很多不同,理论知识对于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学习和借鉴前人总结的翻译理论、方法技巧,可以用来指导、启发翻译实践。 彼得·纽马克在《翻译入门》一书中将翻译方法划分为“语义翻译” 和“交际翻译”两大类。这也是纽马克翻译理论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部分。这对新概念的提出曾引起中西翻译界高度重视 , 缓和了西方译学界长期就直译和意译争论不休的尴尬局面, 为探索翻译理论提供了一种 全新视角。纽马克在《翻译教程》一书中借助Buhler 的语言三大功能首次提出了语义翻译和 交际翻译理论。语义翻译把表达内容限制在原文文化范围内 , 不改变原文中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概念, 力求保留原作者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 试图再现原文的美学价值, 因此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更接近原文; 交际翻译注重译文读者对象, 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时能尽可能地接近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所产生的效果。在翻译过程中, 两种方法常常结合使用, 但在不同的文本类型中各有侧重。 一、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提出的背景 自公元1 世纪以来延至现在的直译和意译争论的双方都忽略了翻译应当考虑翻译目的、读者的特点和文本的类型,争论双方都太理想化。纽马克承认忠实于原文还是忠实于译文的矛盾 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永恒的主题, 但他认为此矛盾是可以调和的。语义翻译是指“在目标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范围内,尽量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 交际翻译是“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近似于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 语义翻译是在作者的语言层面进行书写,而交际翻译是在读者的语言层面进行书写。语义翻译的前提就是尊重译入语的语言结构。语义翻译尊重语言使用的场合,较客观, 讲究准确性, 屈从原语文化和作者, 更多地考虑原文的审美价值,在适当时候采取折中手段,另外在处理不

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初探

英语翻译学论文-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初探 一、引言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1916年出生,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纽马克认为翻译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1]。说它是科学,因为翻译是严谨的、一丝不苟的,具有很严格的标准,比如一些科技术语、成语、度量单位或部分社交用语已经有了特定的翻译模式;翻译又是艺术,因为在很多场合要求译者进行选择判断,不能墨守陈规,否则只能反映表层意思,触及不到深层的含义。 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1981年,在《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1981)中,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1]两个重要的翻译策略,成为西方翻译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尽管已经年已耄耋,纽马克仍然笔耕不辍,不断发表学术成果。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翻译理论。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探析,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 二、文本功能及其分类 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他将文本分为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和号召功能(vocativefunction)。 (一)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表达功能的核心是讲话人、作者。语言表达功能的核心在于讲话人或作者运用这些话语表情达意,不去考虑读者的反应。纽马克认为,从翻译的目的看,典型的表达型文本有:1、严肃的文学作品,包括抒情诗、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等;2、权威性言论,主要有政治人物的政治演说及文件等,法律法规文献,公认的权威人物撰写的科学、哲学和学术著作。这些文本的权威性来自其作者的地位或可靠性以及他们的语言能力。虽然这样的文本大多不具有言外之意,但往往带有其作者个人特征的"印记";3、自传、散文及个人信函。当这些文本是作者个人情感的一种宣泄,当读者背景模糊时,便属于表达型文本。 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要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以原作者为核心,既要忠实原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原作者的语言风格。在这类文本的翻译中,译者不仅不容许对原文进行修饰和修正,而且必须尽可能以词、短语和分句作为基本翻译单位。 (二)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语言信息功能的核心是外在的语境、话题的事实或语言之外的因素等。典型的信息型文本涉及百科知识,其形式往往非常标准化,如教材、技术报告、报纸或杂志文章、学术论文、备忘录或会议记录等。信息型文本由于强调"真实性",通常用不带个人特色的现代语言写成。因此,在翻译信息型文本时,应遵循"真实性第一"的原则。译者在语言应用上,可以不以原作为标准,而以读者的语言层次为标准,力求通顺易懂,必要时还可以对原文进行修正。与表达型文本相比,译者有更大的自由度,比如当原文表达含糊、混乱或不确切时,译者有责任进行修改,以对目的语读者负责。鉴于此,翻译信息型文本为主的对外交流材料时,可以不受原文结构的束缚,打乱原文的叙述顺序,采用自由的方式,以原文信息加以充实。这种场合,由于许多信息资料通过翻译得以进一步整理,有时译者翻译的文本反而好于原文[3]。 (三)号召功能(vocative function)

第七讲 汉英语篇翻译1

第七讲汉英语篇翻译(一)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显著差异,与英译汉相似,汉译英时,不仅要着眼于每个句子,更应着眼于句子所在的段落乃至篇章,否则,所给出的译文即使每个句子均没什么毛病,但整个篇章却缺乏必要的统一、连贯和衔接,不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因此,第七、八讲审视汉语段落及由多段组成的汉语篇章的英译问题。 一、英语语篇诸要素 因为篇幅及时间有限,本讲仅以英语段落为例 下面我们就审视连句成段的主要手段。如果我们对此重视了,把汉语翻译为英语时,就能保证所译出的英语在段落和篇章层次上也能显得较为地道。 连句成段的手段主要有3种: 1.语法连接 1)时体连接 Robert says we can offer the poor respect. And what might they offer back? The constituency had a rude cheer for it. 罗伯特说我们可以给穷人以尊重。但穷人会有什么反映呢?那个选区早就对此喝了倒彩。 2)替代 The babysitter looks after my daughter every weekend. But she can’t

do in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because she has to prepare for the final examination. 保姆每周末都照料我女儿。但期末她不行,因为她要准备终考。 3)省略 Here is a red silk blouse and a blue one. The blue seems to suit you better. 有一件红色的真丝罩衫和一件蓝色的。蓝的似乎更适合你穿。 Overall, the communities on CompuSever tend to be more professional; those on America Online, affluent young singles; Prodigy, family-oriented. 总的来说,经常上“计算机服务网”的群体一般是专业技术人员; 上“美国在线”网的一般是富有的独身者;“奇才网”则面向家庭。 4)同构: 平行结构 If you always yield to impulse, you are mad. If you never yield to impulse, you gradually dry up and very likely become mad to boot. 如果你总是屈从于冲动,你便是个疯子。如果你从不屈从于冲动,那你就会渐渐地失去生气,而且很可能也会疯掉。 2.词汇连接 1)照应 A. 人称照应:人称代词 In my own research, complaints from women about their husbands most often focused on tangible inequities such as having given up the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 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 影响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 响 一、引言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1981)、《翻译教程》(1988)、《翻译论》(1991)和《翻译短评》(1993)。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部分就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在纽马克之前,翻译方法一直处于传统的二分命题法之争,即直译与意译之争,和纽马克同时代的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无法摆脱这种二分法模式。一元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手段,即人与人当面说话的方式;翻译和语言一样,纯粹是一种社会现象。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意翻译就是针对这两个概念而制定的。纽马克在其1988 年出版的《翻译教程》中提了八种翻译方法:逐字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改写、自由翻译、习语翻译、交际翻译。在这八种翻译方法中,纽马克认为,只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符合翻译的两个目标,即准确与简洁。根据纽马克自己的叙述,对奈达的“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的反思促成了他的语义与交际翻译理论的建立。因为他认为仅有“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是不完整的,原作的语义结构和思维过程不能弃之不顾。但是,纽马克不是抽象地决定采用语意或交际翻译,而是以特定的语篇参照框架决定的。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同时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将所有的文本划分为三大范畴: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进而将文本归为三类: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纽马克认为,根据不同的语篇的显著特征和主要困难,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使翻译方法和语篇类型密切结合,翻译将更贴切原文,传达源语的思想和神韵。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述和定义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功能语言学家布勒和雅各布森论述的三大语言功能,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他还采纳了弗格茨基关于思维本质的观点区分这两种翻译。 1.语义翻译。1981年,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中给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下的定义分别是“在目标语言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容许的范围内,尽量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和“为译文读者制造的效果尽量近似于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到1988年,纽马克在其《翻译教程》一书中,将原来给语义翻译下的定义送给了比较侧重源语的忠实翻 译:“忠实翻译试图在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的限制下,译出原文确切的

Chapter 2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Chapter 2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一、纽马克翻译理论的类型 纽马克把翻译分为四类 1、交际翻译 翻译交际中,目标文本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源文本; 2、语义翻译 语义翻译中目标文本应在目标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语境含义; 3、直译 在直译中原文本的基本意义被译过来目标文本虽合乎目标语的句法结构,但意思是孤立的,没有考虑源语用词的语境因素; 4、死译 在死译中,源文本所有词语的基本意思得到了翻译,但目标文本既不考虑源语用词的语境因素,句法也不合乎目标语要求就连词序也是按照源语文本排列的。 二、纽马克根据语言的三大功能 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传信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召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 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他认为各类作品的功能的侧重点不同, 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有一些作品, 重点放在原文的语义内容上, 应采取“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的方法, 译文要尽可能接近

于原文的语言形式, 以保持其语义内容, 有一些作品, 重点放在读者的理解和反应上, 应采取“交流翻译”的方法, 译文更倾向于译入语的语言形式, 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纽马克对“交流翻译”的定义是: “交流翻译试图用这样一种方式正 确地传达原作的文中意义, 使其内容与语言都可以很容易地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render the original in such a way that both content and language are readily acceptable and comprehensible to the readership) 这种翻译可以摆脱原文语言形式的束缚, 更好地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 使译文流畅、自然、简洁、明了, 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这样的译文必然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用严复的话说, 就可以“言之有文,行之弥远”, 合乎“雅”的要求了。 纽马克谈理论, 最重视与实践的结合。他说“任何理论如果不是产生于翻译实践中的间题, 那就毫无意义, 毫无生命力。”所以, 我们有必要通过翻译实践中的实例来 证实这三家理论的一致性。试举例如下: eg.1 If she did, she need not coin her smiles so lavishly; flash her glances so unremittingly; manufacturing airs so elaborate graces so multitudinous. 译1,如果她真做了, 她就不需要这样浪费地铸造她的微笑, 这样不懈

Chapter 2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Chapter 2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Chapter 2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一、纽马克翻译理论的类型 纽马克把翻译分为四类 1、交际翻译 翻译交际中,目标文本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源文本; 2、语义翻译 语义翻译中目标文本应在目标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语境含义; 3、直译 在直译中原文本的基本意义被译过来目标文本虽合乎目标语的句法结构,但意思是孤立的,没有考虑源语用词的语境因素; 4、死译 在死译中,源文本所有词语的基本意思得到了翻译,但目标文本既不考虑源语用词的语境因素,句法也不合乎目标语要求就连词序也是按照源语文本排列的。 二、纽马克根据语言的三大功能 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传信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召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 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他认为各类作品的功能的侧重点不同, 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有一些作品, 重点放在原文的语义内容上, 应采取“ 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的方法, 译文要尽可能接近 于原文的语言形式, 以保持其语义内容, 有一些作品, 重点放在读者 的理解和反应上, 应采取“交流翻译”的方法, 译文更倾向于译入语 的语言形式, 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纽马克对“ 交流翻译”的 定义是:

“交流翻译试图用这样一种方式正 确地传达原作的文中意义, 使其内容与语言都可以很容易地为读者 所接受和理解。”(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render the original in such a way that both content and language are readily acceptable and comprehensible to the readership) 这种翻译可以摆脱原文语言形式的束缚, 更好地发挥译文语言的优 势, 使译文流畅、自然、简洁、明了, 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这样的译文必然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用严复的话说, 就可以“ 言 之有文,行之弥远” , 合乎“ 雅”的要求了。 纽马克谈理论, 最重视与实践的结合。他说“ 任何理论如果不是产 生于翻译实践中的间题, 那就毫无意义, 毫无生命力。” 所以, 我们 有必要通过翻译实践中的实例来 证实这三家理论的一致性。试举例如下: eg.1 If she did, she need not coin her smiles so lavishly; flash her glances so unremittingly; manufacturing airs so elaborate graces so multitudinous. 译1,如果她真做了, 她就不需要这样浪费地铸造她的微笑, 这样不懈 地闪耀她的眼光, 制造这样精致的气派, 这样众多的文雅。 译2,如果她当真爱他的话, 她就用不着这样过分地装出笑容, 不断地送她的媚眼,费尽心计装腔作势, 摆出许多文雅的姿态。 译3,如果她当真爱他的话, 她就根本用不着这样满面堆笑, 滥送秋波, 煞费苦心地故作姿态, 装出许多斯文模样。 从以上例子, 我们可以看出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民族大学 【摘要】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贡献。语义翻译聚焦于原文作者的思维过程,交际翻译是带有译者主观性的翻译。从纽马克所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出发,对比分析“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三个译本,可认识和解释这两种翻译现象。 【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 2017年新年前夕,国家领导人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CRI)、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互联网,发表了2017 年新年贺词。贺词里提到这样一句话:“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于是,“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为了网络热词之一,各家媒体争相报道,译界也对“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译文争论不休。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此之前就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概念,本文以“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英译为研究对象,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进行分析。

一、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在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根据布勒的语言三大功能(暗指、暗含、暗示)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Z义翻译是在源文文化的围,限制译文的表达容,力求忠实于原作者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接近源文;交际翻译则是注重目标语读者,让目标语读者阅读译文的效果等值于源语读者阅读源文的效果。”也就是说,“语义翻译”注重对原作的忠实;可以理解为直译,而“交际翻译”要求译文要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可理解为意译。同时,纽马克在他的著作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念,并指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和使用围。在纽马克看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各有其长、各有其短,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语义翻译重视原文作者的思维过程,倾向于保留源语文化、词汇特色,但是由于它忠实源文,不可避免会丢失源文意义;交际翻译重视译文的可读性和交际效果,试图向译文读者传达原文读者阅读源文时的感受,可是由于带有主观性,译文就会丢失语义容”。见图1。 从使用围上来看,语义翻译适用于文学、个人抒情式作品和重要的政论文体;交际翻译适用于非文学累、信息型文本、技术类文本等。在译文评价方面,“语义翻译强调是否

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浅析

2008 年6 月 第10 卷/ 第6 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J un. 2008 Vol. 10 No. 6 收稿日期:2008 - 02 - 16 作者简介:陈凯(1978 - ) , 女, 河北保定人, 助教, 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张建辉(1980 - ) , 男, 河北保定人,助教, 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浅析 陈凯, 张建辉 (保定学院, 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彼得·纽马克撰写了多部翻译理论著作,将翻译文本类型进行分类,提出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 的概念,同时他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扩充———提出了关联翻译法,为国内外译界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为繁荣译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 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413X(2008) 06 - 0142 - 03 彼得·纽马克,英国当代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其翻译理论简明扼要,短小精悍,与奈达的卷帙浩繁 相得益彰。和奈达一样,纽马克运用现代语言学来 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翻译问题。他认为译论“源于比 较语言学,在语言学的范畴内,主要涉及语义学;所 有语义学的问题都与翻译理论有关”,同时,他承认 语言的平等性和可译性,认为翻译既是科学,也是艺 术和技巧,针对不同种类的文本,译者要采用不同的 翻译方法,力图使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 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1 ] 。下面本文 将就其主要的译论观点进行简析,以求对纽马克的 翻译理论有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一、文本类型分类 在纽马克看来,翻译就是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 不能离开文本。因此,纽马克根据Buhler 的语言功 能理论将所有的文本划分为三大范畴:表达型文本、 信息型文本和号召型文本。 (一) 表达型文本 在表达型文本中,如文学作品、私人信件、自传 和散文等,其核心思想是表情达意,作者独特的语言 形式和内容应同等重要。因此,这样的文本强调原 作者的权威,不会去考虑读者的反应。典型的表达 型文本包括:1. 严肃的文学作品,包括抒情诗、长篇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 一、引言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1981)、《翻译教程》(1988)、《翻译论》(1991)和《翻译短评》(1993)。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部分就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在纽马克之前,翻译方法一直处于传统的二分命题法之争,即直译与意译之争,和纽马克同时代的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无法摆脱这种二分法模式。一元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手段,即人与人当面说话的方式;翻译和语言一样,纯粹是一种社会现象。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意翻译就是针对这两个概念而制定的。纽马克在其1988 年出版的《翻译教程》中提了八种翻译方法:逐字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改写、自由翻译、习语翻译、交际翻译。在这八种翻译方法中,纽马克认为,只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符合翻译的两个目标,即准确与简洁。根据纽马克自己的叙述,对奈达的“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的反思促成了他的语义与交际翻译理论的建立。因为他认为仅有“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是不完整的,原作的语义结构和思维过程不能弃之不顾。但是,纽马克不是抽象地决定采用语意或交际翻译,而是以特定的语篇参照框架决定的。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同时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将所有的文本划分为三大范畴: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进而将文本归为三类: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纽马克认为,根据不同的语篇的显著特征和主要困难,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使翻译方法和语篇类型密切结合,翻译将更贴切原文,传达源语的思想和神韵。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述和定义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功能语言学家布勒和雅各布森论述的三大语言功能,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他还采纳了弗格茨基关于思维本质的观点区分这两种翻译。 1.语义翻译。1981年,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中给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下的定义分别是“在目标语言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容许的范围内,尽量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和“为译文读者制造的效果尽量近似于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到1988年,纽马克在其《翻译教程》一书中,将原来给语义翻译下的定义送给了比较侧重源语的忠实翻译:“忠实翻译试图在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的限制下,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语义翻译只在一点上与忠实翻译不同,就是必须较多考虑原文的审美价值。语义翻译的新定义则是“试图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同时使内容和语言都容易为读者接受、理解”。语义翻译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而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方式,更不是要把译文变为目的语文化情境中之物。 2.交际翻译。交际翻译是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其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使“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 在语义翻译中,译者在目标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作中上下文的含义。在交际翻译中,译作所产生的翻译效果力求接近原作,试图翻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

从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角度赏析《红楼梦》英译文片段

从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角度赏析《红楼梦》英译文片段 发表时间:2018-04-12T16:25:29.85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上作者:赵秀 [导读] 任何一种单一的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译文都无法忠实的再现《红楼梦》中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学艺术魅力。(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90) 引言: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二十世纪以来,众多中外译家尝试把这部旷世巨著译成英文,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部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和David Hawkes翻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本文尝试用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比分析《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第六回里一些代表性的片段,旨在说明在翻译《红楼梦》这种充满文化内涵的古典文学名著时,无论是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都应该取其长处,以弥补文化鸿沟造成的不足。任何一种单一的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译文都无法忠实的再现《红楼梦》中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学艺术魅力。 关键词:红楼梦;语义翻译;交际翻译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魅力在后世读者心中产生了久远而深刻的影响。二十世纪以来,众多中外译家尝试把这部旷世巨著译成英文,希望将其中蕴含的深厚中国文化传统介绍给国外读者。而最具影响力的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和David Hawkes翻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从整体效果上看,两个译本都非常成功,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原著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性,但是对许多具体内容,两个译本则采取了不同的处理办法。本文选取《红楼梦》第六回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片段,用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就翻译家们的不同处理手法所产生的效果,对两个译本做一些粗略的赏析。 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在翻译界长期围绕直译和意译争论不休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语义翻译中,译者应该在译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作上下文的意义。在交际翻译中,译者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原作,使译文读者能够像原文读者那样理解原文。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在于,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原语文化和作者,翻译原文的语义,只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交际翻译较主观,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原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两者在表达形式上也有差异,语义翻译使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效果。它比交际翻译复杂、笨拙、具体、浓缩。比较而言,交际翻译通顺、简朴、清晰、直接、合乎习惯,对于译入语读者也更容易接受一些。当信息的内容与效果发生矛盾时,语义翻译重内容而不重效果,交际翻译则恰恰相反。 《红楼梦》第六回中写到:“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蹲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其中,“簇簇”一词,霍译为cluster,虽然在意思上合适,但是杨译的the crowd of 更能够体现出贾府的繁华气派。“不敢”一词,霍译为not daring to,而杨译为too overawed to venture。Venture一词具有冒险的意思,加上前面的太害怕,更好的表现出了刘姥姥那种胆小害怕不敢过去但是又不得不在那里等的心理活动。“蹲到角门前”中蹲字,杨译为timidly approached ,意为胆小的,小心翼翼的接近;而霍译为sidling up,是悄悄贴近的意思。二者中杨更能表现刘姥姥害怕但还是硬着头皮去问的心理状态。再者就是“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的翻译,杨译为了some arrogant, corpulent servants ,意思是傲慢的、发福的仆人;霍的是A number of important-looking gentlemen ,意为一些重要的绅士。这里杨的译文更能体现原文,因为即使是贾府的看门的仆从,地位也是比刘姥姥高的,因此杨的译本arrogant,corpulent二词更能体现贾府的繁荣,等级之高。而servant一词又能很好的跟下文中的gentlemen一词形成鲜明的对照;霍前后文都是gentlemen反而没有这种效果。在这两句的翻译中,杨明显的属于语义翻译,翻译的较为客观,忠实于原文和原文文化。另一方面,霍就是典型的交际翻译,在“教了板儿几句话”的译文rehearsed Baner's little repertoire of phrases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译者是作了解释的,注重了译文读者的反应,便于译文读者理解。 在又问刘姥姥:“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一段中,对于“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的翻译,杨译为了:just happened to be passing or had come with any special object;霍译为:just passing by, or have you come specially。这里杨出于忠实原文的原则,译为了object,而该词的“目的”意义太为明显,相反,霍的specially则程度明显低了许多,是典型的交际翻译的用法,在任何的交际行为中,都不可能上来就问来某处的目的。而在“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一句中的特来一词的翻译上,霍的译文明显更好一些,first and foremost既能将刘姥姥来这儿的目的表达出来,又能表现出周瑞家的地位之高,进而取悦周瑞家的。相比较之下,杨的译文只是将原文的意思表达了出来,只是描述了此种信息,没能达到原文想要的效果。而在最后一句的译文中,二者都没能很好的表达原文的意思,原文中,刘姥姥是有求于周瑞家的,因此她说话时是小心翼翼的态度,又夹杂着讨好的意味。而在译文中,虽然二者都将原文完整的描述了出来,但是语气都颇为生硬,明显不符合刘姥姥的人物特点,这显然是不符合交际行为的。 综上,纽马克强调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应该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忠实于原文,再现原著,翻译时不仅要能很好的转达文本意义,更要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尤其在面对《红楼梦》这种充满文化内涵的古典文学名著时所以,无论是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都应该兼取其长处,以弥补文化鸿沟造成的不足,任何一种单一的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译文都无法忠实的再现《红楼梦》中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学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明. 《翻译批评与赏析》[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Oxford and New York: Pergaon. 1981.39. [3] Yang Xianyi & Gladys Yang. (tran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 Vols. 1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94. [4] Hawkes, D. & Mindord, J. (tran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M]. Vols 1 London: Penguin Classics. 1973..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翻译教程》(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翻译论》(About Translation, 1991)和《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emantic tr anslation) 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应酬功能(phatic f 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这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解读,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一.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 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他将文本分为以下六种:(一)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 tion) 表达功能的核心是讲话人、作者。语言表达功能的核心在于讲话人或作者运用这些话语表情达意,不去考虑读者的反应。纽马克认为,从翻译的目的看,典型的表达型文本有:1、严肃的文学作品,包括抒情诗、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等;2、权威性言论,主要有政治人物的政治演说及文件等,法律法规文献,公认的权威人物撰写的科学、哲学和学术著作。这些文本的权威性来自其作者的地位或可靠性以及他们的语言能力。虽然这样的文本大多不具有言外之意,但往往带有其作者个人特征的"印记";3、自传、散文及个人信函。当这些文本是作者个人情感的一种宣泄,当读者背景模糊时,便属于表达型文本。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要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以原作者为核心,既要忠实原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原作者的语言风格。在这类文本的翻译中,译者不仅不容许对原文进行修饰和

翻译定义标准语义翻译2

第二讲:翻译的定义及标准、语义翻译(2) 一.什么是翻译?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如果把写作比成自由舞蹈,翻译就是带着手铐脚镣在跳舞,而且还要跳得优美。 ---翻译是技能,再现原文信息时,为避免信息的损失,力戒欠额翻译(undertranslation)和过载翻译(overtranslation),译者要采用增词,减词,引申,并句和分句等技巧。 ---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对等,其次是文体对等。 二.翻译的教学标准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汉翻译的评估项目标为: A.忠实:“原文信息全部传达,语气和文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60% B.通顺:“断句恰当,句式正确,选词妥贴”40% 三.翻译技巧(2): 语义翻译(2)---翻译时应当注意词义的褒贬。 翻译时,必须正确理解原作者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然后选用适当的语言手段译出。原文中词语的褒贬意义,要根据上下文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即使有些词语孤立起来看似乎是中性的。Eg. As a demanding boss, he expected total loyalty and dedication. She is a demanding teacher, yet she’s very kind to her students. John was an aggressive salesman who did his job quite well. Hitler pursued an aggressive policy after he seized power. 四.翻译练习(2) 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hoice of words. 1.She is fidgety and restless. 2.All the inventors have a restless mind. 3.They incited him to go into further investigation. 4.The plotters incited the soldiers to rise against their officers. 5.The general has the reputation of being courageous. 6.He was an honest man, but unfortunately he had a certain reputation. II. Improve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faithfulness and fluency. 1.I have read your articles. I expected to meet an older man. 我拜读过你的文章,我期望可以找到一个年纪稍长的人。 2.They ran away as fast as their legs could carry them. 他们跑得像他们的腿所能载动他们那样的快。 3.I will go and attend the reception, if only to make some new friends. 我将去参加招待会,但只是为了交些新朋友。 4.When she and he met again, each had been married to another. 当再次相见时,每个人都结婚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