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科学区域活动评价

科学区域活动评价

科学区域活动评价

科学区域活动评价

这个科学区域活动总的来说比较好。

就目标设定上而言,这次科学区域活动的目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这次活动中的吹泡泡,老师并没有直接调制好泡泡水给小朋友直接吹,而是在材料上分别给了小朋友洗衣粉,白糖,盐等,让小朋友自己去探索。吹泡泡的工具也多种多样,有吸管,用硬质卷起来的圆筒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等。虽然老师也给小朋友提供了记录这些活动的本子,但是小朋友并没有充分利用,所以可能“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个目的没有得到具体的实现。

就可操作的材料来说,这次科学区域活动可操作的材料比较丰富,多种多样,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同时这些材料也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趣味性,层次性和暗示性。例如在比较滚波珠和乒乓球哪个速度快的活动中,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兴趣,使这个游戏既充满趣味性又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性。材料在空间上也分配的比较合理,比如读书区靠近绘画区,比较安静。

就指导来说,老师的指导相对而言比较少,虽然建立了一定的规则,幼儿去的指定区域要带着自己的名字卡,每个区域的人数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缺少老师在旁边有效的指挥,使得活动现场有点混乱。比如有些幼儿随意丢放材料,或带着玩具到处走动,或大声的讲话。。。。。。

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次科学区域活动形式多样,而且重视对幼儿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

如何科学地投放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如何科学地投放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摘要: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活动区材料投放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通过对材料的充分操作,促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的支持为辅的活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自主地操作、自由地交往、自由地发挥想象,激发创造潜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发展,因此,区域活动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是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目前,大部分老师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上已经注意到了要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但材料投放流于形式,固定的多,变化的少,有的甚至一成不变,不能根据不同的主题活动投放不同的材料。投放材料时没有注意材料投放的安全性;投放材料时只求高档、昂贵,没有考虑到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再创造;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让幼儿参与材料的投放,缺乏动态性;对部分材料的

教育价值挖掘不够等等。 那么,应该怎样科学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投放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材料 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主题区域活动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活动材料,将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整合到一起,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还可以使幼儿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接收主题中的新知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我们幼儿园开展过一次在主题活动“清凉一夏”的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我注意到教师在各个区域中投放了许多与这个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例如,在美工区提供了卡纸、半成品帽子、色纸,让幼儿利用折、剪、画、贴等多种形式制作帽子、扇子等夏季常用的物品及服饰。在制作服饰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多个层级的操作材料供孩子选择,能力强的孩子可以用色纸自己绘画剪贴衣服,能力稍弱的孩子可以用老师做的模板描画衣服。不同层次性的材料的提供,既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又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再比如,在“美食一条街”中,教师结合主题“清凉一夏”设计了烧烤、冷饮等消暑食品,非常符合我们南昌人的

科学区域活动——沉与浮

科学区域活动——沉与浮 活动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对沉浮现象有兴趣。 2.尝试运用借助辅助材料的方法,变化物体的沉浮现象。 3.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4.体会发现沉浮现象与探索沉浮逆向变化的乐趣。 材料准备 1.水盆、操作盘、分类盒、记录表、笔。 2.小泡沫板、不同材质的小球(木珠、玻璃球、塑料球、铁珠、乒乓球)、吸管、雪花片、瓶子、盒子、纸、木块、小木条、石子、海绵、树叶、羽毛、回形针,小铁夹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指导要点 1.运用玩一玩的方法让幼儿发现物体的沉浮现象,对沉浮现象有兴趣,并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物体的沉与浮。 2.通过分一分,让幼儿对沉、浮的物体进行分类,并尝试比较沉的物体与浮的物体之间轻重的不同。 3.鼓励试一试,尝试采用物体本身的特点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让浮着的沉下去,或是站在水中,并能用简单的图画记录探索的结果 实施步骤 1.提供收集的不同材质的材料,如小泡沫板、不同材质的小球

(木珠、玻璃球、塑料球、铁珠、乒乓球)、吸管等等,让幼儿把让他们放在水中玩一玩,看一看,说说自己的发现。 2.提供记录表让幼儿用简单的图画(如箭头向上表示浮,向下表示沉)记录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用边连贯的语言交流记录的结果。 3.按沉、浮现象的不同把材料归类分成两大类,并结合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的比较,了解一般情况下轻的东西会浮着,重的东西会沉下去。 4.鼓励幼儿采用物体本身的特点(瓶子可装水)或借助辅助材料,探索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让浮着的东西沉下去,或让其站在水中。这时可增加一些材料,如橡皮泥,双面胶等可帮助物体增加重量,也可让沉浮物体粘在一起,或使材料的沉、浮现象发生变化。在幼儿操作成功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时,引导幼儿加重浮的物体一边的重量,尝试让物体站在水中。 5.提供记录表用图画的方式记录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并进行交流与验证。 6.在幼儿成功让一件物体变化沉浮现象后,引导幼儿挑战用不同的方法使这个物体继续变化沉浮现象,或挑战不同的材料变化沉浮现象,比比谁的方法多,谁让更多的物体变化了沉浮现象。 反思分析 此沉与浮的区域活动从让幼儿把物体放在水中玩一玩的游戏进入,能很自然地使幼儿发现了不同的物体有的浮,有的沉,从而对沉

大班区域活动评析

大班区域活动评析 《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而区域活动因其具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因而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几年来,我园所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教育目标,注重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充分挖掘农村资源开展区域活动,进行了有效尝试,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也在创建和指导区域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调整,获得了发展与提高。 下面我就淋河中心园大二班组织的区域活动进行简单评价: 本次区域活动中建构区是教师的重点指导区域,其建构主题是搭建加油站;目标是幼儿能自由选择、大胆操作材料进行创造性搭建,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这个主题是怎么来的呢? 一、活动主题设计来源 一天,教师在带幼儿春游的途中,经过的加油站引起了 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教师改变了计划,带领幼儿参观了加油站,并请加油站的叔叔介绍了加油器的构造及用法,同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叔叔是怎样为来往车辆加油的。回园后,幼儿对有关“加油站”的话题仍兴致极高,于是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需求,把建构区的建构主题改为搭建“加油站”,并将其做为指导重点。 二、材料准备 建构区主题确立后,教师首先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搭建“加油站”所需材料,并和幼儿一起共同搜集了有关材料。讨论中教师发现幼儿关注的重点在搭建主体建筑和主体材料上,而没有提及“加油管子”,于是教师预想以“加油管”的来源和安装做为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并在“百宝箱”和“小商店”中投放了吸管、皮管、胶带等材料;在益智区投放了用于复习10以内加减法的“汽车”、“水果”;美工区根据幼儿的需求投放了布头、秫秸杆、瓜子皮等;在“小吃部”又新投放了包装水果的尼龙袋、泥巴等材料,充分利用了农村自然资源和废旧材料,就地取材丰富了游戏材料,为游戏开展做好了物质准备。 三、活动后的反思 ㈠成功之处 1、教师能依据幼儿兴趣、需求选择活动内容,确立活动目标。 从前边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本次建构区的内容是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需求生成的活动内容,其它各个区域中 教师也充分尊重了每位幼儿自由选择的意愿,并把幼儿的兴趣、需求转化成了有价值的教育目标。搭建的“加油站”、“学校”,其主题来源于幼儿兴趣需求,而粘贴的“农家小院”,角色区“理发店”、“小吃部”等也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符合教育目标。同时角色的扮演使幼儿体验了游戏的快乐,激发了幼儿利用废旧材料的创造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游戏过程的引导有利于促进幼儿主动探索、尝试和创造 ⑴游戏开始: *教师有目的地介绍新材料,激发幼儿游戏欲望 教师在开始部分即用生动的语言详细介绍了新投放的“汽车”、“水果”、“纸盒”等材料,通过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并提醒幼儿“一会儿想玩的小朋友可以试一试”“这些酒盒多漂亮呀,一会儿到建构区玩的小朋友千万别忘了用上它呀”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尝试这些材料的玩法,引起幼儿对这些材料的关注,激发了幼儿操作的愿望。 *引导幼儿说出计划,使幼儿明确游戏的目的

科学区域活动设计:好玩的水

科学区域活动设计:好玩的 水 活动目标:⒈在装水活动中,感知水的特征。 ⒉通过操作,知道物体的沉浮现象。 ⒊乐意参加玩水活动,积极进行探索。 材料准备 ⒈给瓶子装水:塑料瓶若干,几种装水的工具如:漏勺、勺子、碗、漏斗 ⒉物体沉浮:盆子里装好水,各种物品如:塑料瓶、积木、泡沫、石头、硬币、积塑、各种水果等 指导要点 ⒈建议将该区游戏放在接近盥洗室的地方,方便孩子倒取水。 ⒉准备几盆水,让孩子用提供的装水工具试一试给塑料瓶装水,看看怎样可以把瓶子装满水。 ⒊提供不同的材料,如:塑料瓶、积木、泡沫、石头、硬币、 积塑、各种水果等,幼儿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积累初步 的经验。 实施步骤 一、介绍区域中提供的各种材料 二、提出探索的要求

⒈分成两组进行探索。(装水、沉浮)孩子们自主选择,探索操作完可自由交换。 ⒉装水要求:把瓶子装满水。 ⒊沉浮要求:看看这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怎样? 三、观察指导孩子的操作探索 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一步提出要求。 ⒈装水活动:直接用瓶子装水可以吗?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把瓶子装满水吗?怎样可以很快装满水? ⒉沉浮活动:先猜一猜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分一下类)然后实践一下,再分类。 四、交流操作探索的发现 讨论:你有什么发现?你用什么方法装水的?哪些东西从沉下去?哪些东西浮在上面? 反思分析 ⒈孩子们对操作本身很感兴趣,能够专注地进行探索,对每一种材料都有兴趣,过程中也能动脑筋想各种办法,老师观察指导时的提示语能够促使孩子有目的地操作和探索。 ⒉用几种工具搭配装水,小班孩子还不太能主动发现,他们往往都选择单一的一种工具进行,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提示。 ⒊沉浮活动中,由于提供的材料较多,又没有记录,所以孩子们对自己的操作发现很容易就忘记,建议可以设计一张简单的

区域活动中幼儿发展水平的判断与评价研究

区域活动中幼儿发展水平的判断与评价研究 区域活动中幼儿发展水平的判断与评价研究 海盐实验幼儿园课题组执笔:叶丽娟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家逐渐认识到,集体教学在为孩子提供自我发展空间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因此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张扬个性发展幼儿创造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区域活动,开始为我国幼儿教育所重视。我园于2001年开始涉及,2002年9月,结合相关理论学习和观摩,以及园本课程——探究性课程研究之需,开始了区域活动的全园性尝试研究。对课程设置重新进行调整,从单一的集体教学形式转化为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并存的二种互补的教学形式。经过一年的研究,区域活动从领域的划分、场地的规划、时间的保证、材料的投入、环境的创设等都已取得初步的进展。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急需解决。 ①几十年所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只将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作为衡量孩子、评价孩子的工具。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改变教育观念,将区域活动的教育内容均衡地涉及到幼儿的每一项智能,包括我们从不曾涉及的领域,例机械、建构,而我们教师对这些领域的了解是个空白。

②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必须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实践发现:教师的观察随意性强,往往随看随记,只记录观察结果,不清楚为什么孩子会发生这种状况。也就是说教师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去评价目前孩子的能力发展到哪一阶段,下一步孩子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原因在于教师对活动区幼儿发展线索、发展阶段不明确。由此也引起教师区域目标设定比较笼统、随意,区域材料投放的层次不明显,缺少持续生成和发展的可能,使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没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③探究性课程需要教师随时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变化预设或生成教育内容,设计灵活的教案。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有效观察,是教师了解每个幼儿发展变化的关键,而由于教师在区域活动观察时,关注的是操作结果而不是幼儿个体能力 发展的过程,因此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力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很少被发现并生成为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大部分集体教学设计仍是教师预设的,随着探究性课程开展的深入,缺少生成活动这一问题越来越明显的突显出来。 ④近年来,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点从如何为实现儿童发展服务等问题展开,(区域活动正是在课改热潮中被引入的一种教学形式。)继而提出教育评价的研究。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往往围绕目标教育产生,没有区域活动的目标体系。因此在目标达成过程中,幼儿的发展是如何递进的不得而知。其次,围绕着全面发展的宗旨,评价涉及的内容大而泛,对幼儿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能

示范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评价标准

示范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评价标准 一、幼儿室内活动评价标准 1、物质准备 (1)区域设置、墙饰布置安排合理,内容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并吸引幼儿及家长参入物质准备和环境布置,鼓励幼儿自己寻找材料参与设计主题,布置各个区域。 (2)为幼儿提供的废旧材料(有半成品、成品)充足,有层次、卫生、安全并将教育意图蕴含在材料中,并充分利用安全无毒的废旧物品、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自身的优势创造体现自己的特点、特色。 (3)供幼儿操作的材料人均一件,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每班自制玩具不少于10种40套。 2、空间布置 (1)充分合理利用空间,每活动室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活动角区不少于6个,内容丰富易于幼儿操作。 (2)区域设置考虑采光、用水等特殊需要,动静分开,避免干扰,区域之间之间有适当的间隔或标界、室内通道方便通行。 (3)有可以陈列,展示幼儿作品的开放式的玩具橱、玩具架,高度适合幼儿取放、观赏,资料分类置放。 二、幼儿户外活动评价标准 1、户外大型活动器材达3件以上,使用率达100%,村办幼儿园大型活动器材达1件以上。 2、园内有供幼儿观察活动的种植园和动物饲养角,并有规范的标志牌和专用场地。 3、有供幼儿玩耍的沙坑戏水池、跳方区、投球架、平衡桩等户外活动场地不少于5处,有供幼儿健体用的球、跳绳等健体器材,每种不少于40套。 三、游戏活动指导 1、常规建立 (1)师生共同建立规则,执行规则,规则包括:操作材料的规则、与他人相处的规则、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等。 (2)将规则蕴含在环境中,生动形象的交待给幼儿,为每个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优势的

机会,充分肯定每个幼儿进步与努力,营造宽松、民主、温暖和谐气氛,引导幼儿自己管理、处理活动时所发生的事情。 2、教师活动指导 (1)能指导幼儿选择活动,使活动符合幼儿的兴趣,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并能激发新需要。 (2)能巡视、照顾全体幼儿的活动,发现幼儿情绪,倾听幼儿的想法与意见,用眼神、笑容、身体接触、动作等,鼓励幼儿尝试各种玩法。 (3)能根据安排有重点地指导及时不会游戏的儿童有针对性地指导,尊重幼儿的想法,游戏结束时,引导幼儿自评和互评。 3、幼儿表现 (1)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和玩伴,并能根据自己或伙伴的一致意见,设定和变换游戏目的、规则,按自己的设想,布置环境,进行活动,并能发起和创新玩法。 (2)幼儿会正确使用玩具、材料、工具,又能创造性地运用,做到爱护玩具、材料、工具,并能收拾整理。 (3)幼儿情绪愉快,对活动有浓厚兴趣、专注,幼儿之间关系友好,有积极的言语交流和合作,游戏结束时,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幼儿园班级科学活动区域的建构策略

幼儿园班级科学活动区域的建构策略 摘要:班级科学活动区域是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彰显幼儿自主探究、自由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教育方式,建构良好的班级科学活动区域对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促进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科学领域 幼儿园班级科学活动区域是幼儿园活动室中创设的用 于幼儿科学探究的场所,也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建构良好的幼儿园班级科学活动区域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的要求以及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创设形态丰富的班级科学区域,营造温馨自主的活动氛围 (一)构建班级科学发现区 科学发现区是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发现与探索,获得科学经验和科学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班级科学发现区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为科学发现区提供丰富的材料:包括一般设备,

如放大器械,包括三脚架、放大镜、显微镜等;用于实验的基本设备,如勺子、滴管、镊子等;用来分类或储存的容器,如分类盒或玻璃瓶子;用来测量长度与质量的器械,如天平、砝码、直尺等;用来记录观察过程与结果的卡片、纸笔等;用于清洁的器械,如抹布、水桶、簸箕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其它特殊领域的器械,如光电学领域的器材:电池、灯泡、电线等;教师应根据孩子兴趣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提供多种领域的器材。[1] 2.不同班级的科学发现区应体现差异,各有所侧重,并努力实现不同班级科学发现区的开发与共享。如有些班级科学发现区以光与影为主题,为幼儿提供三棱镜、放大镜、手电筒、图画纸等材料,有些班级则以磁力为主题,提供各类磁铁、磁粉、指南针、铁制品等材料。 (二)设置班级植物角 《指南》在科学领域表述到“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由于种植是长期的、持续的活动,幼儿可以通过多次、反复的观察、交流、探索,在与它们频繁接触中,逐渐明白生命的奥秘,这对于他们获得有关大自然丰富的经验是不可或缺的。

科学活动与科学区域游戏的设计与指导

专题讲座 科学活动与科学区域游戏的设计与指导 王宇凡北京市丰台区芳庄第二幼儿园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三个方面入手介绍第一方面是科学游戏环境的创设,第二个方面是科学区域游戏的内容及指导,第三个方面是科学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通过着三个方面较为全面的介绍了幼儿园科学环境的创设,科学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以及科学游戏区的指导策略,同时也从幼儿园角度出发利用仿佛的案例形式介绍幼儿园开展的教育活动的形势与内容,将课程的课件支持、教师的指导容还会贯通的进行行管的介绍。 本次讲座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幼儿园软科学活动的开展和指导,通过课程的讲解,教师们可以对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有一个较为全新的认识与了解,有许多鲜活的实例可以让听课的老师进行借鉴。 【学习要求】 1.通过讲座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2.在讲座后能够受到启发并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践工作; 3.针对家园共育的开展科学教育进行初步的尝试与探索; 4.对于在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生成性问题的组织与指导方式有所了解; 5.在进行幼儿园科学环境的创设的时候能够进行借鉴与尝试; 6.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课程介绍,可以开拓自己的设计思路。 北京市丰台区芳庄第二幼儿园从九五开始进行科学活动的教育研究工作,在环境创设,区域游戏的指导以及科学教育活动中都有一定的研究积累,今天就将我们这些年来的研究成果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使我们通过这次交流活动都能够产生新的思考,从而得到共同的提高。讲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幼儿园科学游戏环境的创设; 第二、幼儿园科学区游戏的内容及指导;

第三、科学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我们共同进入幼儿园科学游戏环境的创设的旅程。 一、幼儿园科学游戏环境的创设 在科学游戏环境创设的时候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 1 .互动性原则 首先鼓励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师幼共同收集材料,为活动提供开放式的环境。 其次,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内容进行有效地内化形成可动、可摸、可响的环境中的玩具材料,使幼儿有效地与环境产生互动从而更好的提升科学互动环境的有效指导作用。 2 .整合性原则 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不仅仅拘泥于科学区进行,要把目光投射的更为宽广,幼儿园的整体布局,班级环境中更为广泛的渗透发现探索的内容,从而把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的更为到为有效。 所以在幼儿园科学环境的创设这个问题上我将从如下三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室内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 第二、公共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 第三、室外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 1 .室内科学游戏环境的创设 在室内科学换件的创设过程中,我们有这样一些方法: ( 1)结合主题内容生成科学环境 案例 1:中班主题活动“风”中孩子和老师们共同讨论风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想探索的问题来引发活动,灵活地调整预定的积极主动教育内容,在环境中出现了距离孩子生活比较远的“鼓风机”、“仿真篝火”,孩子通过动手操作来了解自己身边的风。 案例 2:在小班主题活动“我的动物朋友”中大树的后面,树洞的里面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利用杠杆原理孩子们拉起绳子小动物就会从树后面,树洞里面出现,既符合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让幼儿能够感知到操作中的科学。 案例 3:在大班主题活动“神奇的太空”的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感知到地球、月亮、太阳的运动形式,教师和孩子们共同搜集相关资料,拜访专业技术人员,从而得到了正确而答案,画出草图,请来师傅帮忙,进行制作,最终一个通过大家共同努力的地球、月亮、太阳的运动形式的简单电动模型就这样跃然墙壁,孩子们超级喜爱。 ( 2 )墙饰、操作材料与科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区域活动的三个有效环节

开展区域活动的三个有效环节 一、活动前的用心准备 准备是第一环节,其中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的准备。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1.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我们的区域设置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确定,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的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如“巧手区”:使用汤勺勺豆子、系鞋带、编辫子等;“益智区”:用小木棍排序粗细长短、加减编应用题等;“表演区”:蚌壳做成沙球,竹块做成快板等进行打击乐等。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或室外。另外,还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我们充分利用特定的空间和四周墙壁展示与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孩子的美术制作作品。总之,在活动室里所有可以利用起来的空间我们都考虑到孩子们对活动的感受,自由选择表现的形式,共同把活动室装扮得生机盎然。 2.材料投放需要注意的问题。 (1)应提供多层次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体现多样性与层次性。一方面从班级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他们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 (2)同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班要有不同要求。除投放平时所学的知识的有关图片、桌面玩具等,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 (3)要选择在活动时间内易观察到变化的材料(探索区里应特别注意)。在一次区域活

科学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科学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一) 怎样设置活动区里的几何图形材料 在中班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提供各种操作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提供区域活动材料,帮助幼儿积累数经验呢?又怎样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调整活动材料,不断丰富幼儿的数经验呢? ()第一次投放“搭城堡”、“拼图形”材料,观察幼儿操作。 “搭城堡” 提供圆形、梯形、三角形、还有不规则的图形,让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模板,一对一地找出颜色、形状相同的图形,搭成与模块相同的城堡。 “拼图形” 中班幼儿对几何图形已有初步认知,为此引导幼儿用各种图形拼成某一设定的图案。由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其发展水平有差异,所以“拼图形”设计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在同一平面上拼出与图案相同的图形,第二层次是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图形的叠加。 ()分析与思考 适宜的操作材料应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出发。 教师不能仅凭自己的意愿制作材料,过多关注教育目标,忽视了教具本身的好玩、可创造的特点,这从根本上说是忽视了孩子的需要和兴趣。 材料需考虑层次性。 材料的投放要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第一次投放的材料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在投放第二次的材料时及时撤出。过多的材料会干扰幼儿的操作活动。 ()如何调整材料 明确幼儿几何图形概念学习的规律: 、感知、认识几何图形的典型特征,并借助图形的各种变式获得几何图形概念。 、具体操作方法是由图形辨认、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守恒三个途径来实施。 ()调整之后的材料及操作情况 图形辨认——小猪做贺卡 在一个大盒子中设计由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组合的五个几何图形的卡盒,让幼儿把不同材料、不同变式的几何图形分别放入对应的图形小盒子中。 图形辨认——火车运货忙 一列有五个车厢的火车,五节车厢分别标有红正方形、黄长方形、蓝圆形、绿三角形、黑梯形的标志,让幼儿把相同颜色、相同图形的卡片放进相对应的车厢。 图形守恒——火车运货忙 在前一层次的基础上,五节车厢分别标上同样颜色的几何图形,让幼儿不受图形颜色、变式的干扰,把各色各样的图形卡片放进相对应的车厢里。 通过观察,发现个别幼儿容易将高高的梯形与三角形混淆,在操作第一层次的火车时,该幼儿将这个梯形按相同的颜色归类在梯形车厢,第二层次存在有颜色的干扰,幼儿就不知所措了。图形关系的认识——图形娃娃穿花衣 、设计由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组成的五个小娃娃,提供这五种图形的两块、三块、四块组合卡片,让幼儿为娃娃拼合上漂亮的衣服。 、逐层投放图形娃娃和拼合材料。 先投放幼儿熟悉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娃娃,进行分割图片组合,再投入三角形和梯形娃娃,此时出现了对于三份和四份图形的拼搭调整只局限在上下调整,他们缺乏对图形心理旋转的知识与经验,没有意识去尝试着正面反面的翻转会怎么样,这时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来完成。

幼儿园区域活动实用教案之科学区(打印版)

动物 喂养:在饲养角喂养小鸟、鸡、鸭、鹅、兔、猪、羊等,在观察角养蚕、蝌蚪、乌龟、鱼、螺蛳等,鼓励幼儿参与饲养照料和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成长过程、生活习性,并做好观察记录。有可能的话,养些活泼可爱的小猴,定会倍受欢迎。 人工孵蛋:准备一个附化箱(安上一小块玻璃供观察用),内装灯泡,灯泡、灯的瓦数因箱的大小而定,只要能保持箱内有38℃恒温,后6天温度可控制在37℃恒温,21天小鸡就出壳。此法还可孵小鸡的全过程,将更加简便易行。 昆虫标本:带领幼儿去捉虫子,将活的昆虫放到笼子或瓶子里饲养,将死去的昆虫用大头针钉在炮末塑料板上制成标本,或固定在纸盒洒些樟脑粉末,然后用塑料膜封上口,制成昆虫标本盒。将制成的各种昆虫标本摆放在生物角,写上名称,再将介绍昆虫的图片、图书等收集在一起,供幼儿观察对比各种昆虫的特征。也可结合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区分害虫和益虫,并知道要保护益虫。 种植罐、饲养罐:将可乐瓶剪成各式各样的种植罐、饲养罐,种花养鱼,即简便又实用。 空气 找空气:提供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让幼儿用塑料袋去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知气流的冲击力。也可把充满气的塑料带或气球放进水中挤一挤,观看水中的气泡,或让幼儿在水中自由摆弄空瓶子等物。找找看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如车轮、身体、肥皂泡等。 空气流动:提供扇子、风车等,让幼儿扇、吹、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现象。 空气压力:提供无色透明玻璃杯、水、脸盆、玻璃片或平整的厚纸,玻璃杯盛满水,盖上玻璃片或厚纸,使杯内无气泡,平按住玻璃片或厚纸,将杯子倒过来,水不会从杯中流出。通过这一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压力的物理现象。 会吹气的瓶子:在瓶口小的瓶子上套上一个小气球,放进热水盆里,在水盆下加热或将开水倒入水盆,随着温度的升高,小气球会逐渐膨胀起来,待水温冷却、气球又瘪了,从而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 气象 天气转盘:用硬纸板做成表盘,在表盘上画太阳、云、风、雪、雷电等图形挂在墙上,让幼儿自己拨动指针,表示观察结果,如晴天指向太阳,雷电指向闪电等。 气象记录:气象记录的内容包括天气的阴情雨雪和气温。气象记录要在幼儿学会绘制气象图示和认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此外,还可用人们的穿着、活动、动植物的变化图片来表示气象。记录时可提供记录本或较大格子的月历,让 幼儿将当天的气象情况记录下来。到月底分析天气变化情况,让幼儿说说伴随天气变化出现的趣事。 月相记录:引导幼儿观察识别各种月相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描绘记录月亮的圆缺变化。注意月亮的观察要从初一开始,才能给幼儿一个完整的印象。此活动可让幼儿晚上在家请家长指导观察记录。 天文观察:在天体运行中遇到日食、月食、流星等现象时,进行观察记录。 磁 磁铁:提供多块磁铁和一些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如回形针、大头针、图钉、铅笔、橡皮、玻璃球、积木、牙膏皮等,让幼儿试试看那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还可启发幼儿用磁铁隔着纤维板、塑料板吸铁,或两块磁铁做异极相吸、同极相斥的实验。 龟兔赛跑:提供给幼儿纸制龟、兔立体焦距,在龟、兔的底部夹上回形针,放在玻璃或塑料板上,磁铁放在板下操纵教具,讲述故事。 翻跟斗的胶囊:将自行车车轴中的小铁珠,放进药品空胶囊内,供给幼儿磁铁、大垫板,让幼儿想办法使胶囊滚动起来。再试试不用磁铁能否让胶囊滚动(倾斜大垫板)

区域活动中的评价

区域活动中的评价-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让幼儿期盼下一次活动——浅议区域活动中的评价 【摘要】:新《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所以通过活动评价,能让幼儿看到自己已有的进步,哪怕是细微点滴的进步,同样使幼儿感到喜悦,影响他的自我评价,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动机和参与活动的兴趣与信心,激励幼儿继续学,从而在活动中取得更大进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因此,当区域活动——这一教学模式,正在各个幼儿园广泛开展着,它成了幼教工作者探索的课题。那么怎样使区域活动更具有生命力我认为教师的评价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关键词】:区域活动评价幼儿期盼 在新《纲要》精神指引下,我们努力改变评价方式,体会到有效的观察为区域评价提供依据,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新的平台、幼儿和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教师成功的评价,能让幼儿在活动的结尾部分交流体验活动过程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从而使幼儿以更大的兴趣、更足的热情去期盼和投身到下一次的活动中。 一、目前区域活动评价中常出现的问题分析 以前我们教师在区域评价中经常会出现这两种情况:一是老生常谈。如每次都问孩子:“你今天玩了什么呀玩得高兴吗他们的火车搭得好不好嗯,美工区的小朋友图画画的很漂亮,作品比较有创意。哦,你们看,东东的鳄鱼做的真像。你去玩了几个地方等等。二是教师的一言堂。评价中,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处于不平等的状态,只是教师一个人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评判。如:今天谁玩区域活动时声音小,玩得最好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区域角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玩具收拾好就到另一个区域角去,区角牌也忘了收回家,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等等;这两种评价方式都会扼杀幼儿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 在园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我们教师经常进行学习讨论有关区域活动的计划、材料投放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活动中的指导和活动最后的交流评价。因此,对区域活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那么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该怎样进行评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呢 二、如何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评价作用 (一)发挥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

区域活动如何评价

区域活动如何评价 案例:伴随着《一休》的音乐,区域活动结束了,接下来像往常一样,进行的是活动区的总结评价环节。我问:“今天你们玩得高兴吗?”——“高兴!”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谁来说一说你刚才在哪个区玩的?是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举起小手。文博说:“我在娃娃家当妈妈了,给娃娃和客人做了好多好吃的,还带娃娃去串门了。”——“嗯!好的。”我笑着回应。王垚兴奋地说:“我和许亚钊盖了一个小区,还在小区里建了一个超市。”我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思佳说:“我在美工区做了一朵光盘花。”——“你真棒!” 这时,我看见几个平时内向、胆小的小朋友始终没有吭声,于是我就想让他们也开口说说自己在活动区中的一些事情。其中坐在我身边的是一凡。我摸着一凡的头说:“一凡,你也来说一说你今天玩的事情好吗?”一凡没有说话,反而低下了头。一向爱说的佳冉在一边检举说:“一凡去画画了,她没有画好,涂得乱七八糟的,还有一个大窟窿。”此时,我看到一凡的脸蛋微红着,两眼无助的望着我,我忙安慰她:“没关系的,明天再去画一张好了。”一凡点点头。活动区的讲评环节就在大家相互交流中结束了。 分析与反思:透析本次活动,看似通过轻松愉快的谈话,给予了每个孩子表达、表现并得到积极应答、认可的机会,却没有把握住活动区评价真正的教育价值。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梳理总结,而更重要的是拓展、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在刚才的讲评中分明蕴含着许多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契机,而我却没有把握好。例如,当文博叙述娃娃家的过程,就能继续引导:“你为什么要给娃娃和客人做这么多好吃的?你带娃娃去串门的心情、感觉怎样?”继而让孩子们了解妈妈在家里还能做哪些事情,妈妈为孩子做事情是很开心的,激发他们产生爱妈妈、爱他人的情感;当王垚讲在建筑区与同伴合作搭建的具体情况时,我可以采访一下他与他人共同游戏的感受,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合作的方法,体会游戏之中的成功与快乐;我还可以请思佳讲一讲光盘花的是怎么做的,给其他孩子一个经验借鉴;更要关注内心情绪低略的一凡,听一听她的心声,丰富一些绘画的经验,帮助她树立自信,养成健康的性格……于此这些我想才是有价值的评价。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 刘小玉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对沉浮现象有兴趣。 2.尝试运用借助辅助材料的方法,变化物体的沉浮现象。 3.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4.体会发现沉浮现象与探索沉浮逆向变化的乐趣。 材料准备 1.水盆、操作盘、分类盒、记录表、笔。 2.小泡沫板、不同材质的小球(木珠、玻璃球、塑料球、铁珠、乒乓球)、吸管、雪花片、瓶子、盒子、纸、木块、小木条、石子、海绵、树叶、羽毛、回形针,小铁夹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指导要点 1.运用玩一玩的方法让幼儿发现物体的沉浮现象,对沉浮现象有兴趣,并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物体的沉与浮。 2.通过分一分,让幼儿对沉、浮的物体进行分类,并尝试比较沉的物体与浮的物体之间轻重的不同。 3.鼓励试一试,尝试采用物体本身的特点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让浮着的沉下去,或是“站”在水中,并能用简单的图画记录探索的结果 实施步骤 1.提供收集的不同材质的材料,如小泡沫板、不同材质的小球(木珠、玻璃球、塑料球、铁珠、乒乓球)、吸管等等,让幼儿把让他们放在水中玩一玩,看一看,说说自己的发现。 2.提供记录表让幼儿用简单的图画(如箭头向上表示浮,向下表示沉)记录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用边连贯的语言交流记录的结果。 3.按沉、浮现象的不同把材料归类分成两大类,并结合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的比较,了解一般情况下轻的东西会浮着,重的东西会沉下去。 4.鼓励幼儿采用物体本身的特点(瓶子可装水)或借助辅助材料,探索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让浮着的东西沉下去,或让其“站”在水中。这时可增加一些材料,如橡皮泥,双面胶等可帮助物体增加重量,也可让沉浮物体粘在一起,或使

区域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区域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区域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区域活动以其功能的多样性,教育的灵活性深受幼儿园教师及幼儿欢迎,但在区域活动的使用中,由于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使其功效大大降低,本文将从区域设置、材料投放、教师作用、活动评价等几个方面来简单描述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区域活动区域设置材料投放教师作用 正文: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通过创设一个适宜环境,提供与教育教学目标相适应的物质材料,幼儿自主操作、摆弄,与材料以及同伴、教师发生交互作用,推动幼儿朝着既定目标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朱芳,2010)。在幼儿园中,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作为可以让幼儿自我探究的活动形式,打破了传统单一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因此,区域活动以它特有的功能深受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的喜爱,但在实践中常常会因为种种的困惑感到束手无策,以至于区域活动流于形式,造成区域活动真正价值没有发挥出来。 一、活动区域设置 很多幼儿园自从开展了区域活动教学开始,有的教师仅仅是片面的追求区域设置的简便或者新颖,美观,或者迫于园所压力,而过度追求活动区的外部表现形式,全然不顾幼儿的兴趣和区域的教育功能,缺乏科学性,忽略了活动区设置的根本目的。 活动区的创设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主题为依据,利用现有的办园条件,挖掘潜力,积极开拓和创设活动性的区域活动角,农村幼儿园还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如开展民间游戏来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需要。同时在区域的数量、规模上可以针对自己班的特点进行设计,活动的内容、形式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来进行选择,最终达到真正实现游戏这一幼儿基本活动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挖掘 和发挥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同时,各个活动区之间要注意相互联系,相互支撑。 二、区域材料投放 区域活动中,幼儿游戏的兴趣和质量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的。大多数幼儿园区域材料的种类都较为丰富,但可以其中大多数为直接购买的精致玩具。要想材料丰富,就必须教师牺牲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而且自制材料还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因此很多幼儿园宁可花钱多买材料,然而,过分追求精致不一定是儿童的发展所需要的。有些逼真的玩具幼儿可能只是简单地摆弄,而缺乏内在探索的兴趣。此外,在区域材料投放的层次和可探究上有待提高。 幼儿园区域材料的投放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投放的材料应能顺应幼儿的兴趣 在班级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为每个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类型和材料,让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意愿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用什么玩,从而积极地与同伴、材料互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活动的持久性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使材料具有教育价值,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应提供能

幼儿园观察记录区域活动评价标准

优秀范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评价标准01 一、幼儿室内活动评价标准 1、物质准备 (1)区域设置、墙饰布置安排合理,内容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并吸引幼儿及家长参入物质准备和环境布置,鼓励幼儿自己寻找材料参与设计主题,布置各个区域。 (2)为幼儿提供的废旧材料(有半成品、成品)充足,有层次、卫生、安全并将教育意图蕴含在材料中,并充分利用安全无毒的废旧物品、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自身的优势创造体现自己的特点、特色。 (3)供幼儿操作的材料人均一件,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每班自制玩具不少于10 种40套。 2、空间布置 (1)充分合理利用空间,每活动室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活动角区不少于6个,内容丰富易于幼儿操作。 (2)区域设置考虑采光、用水等特殊需要,动静分开,避免干扰,区域之间之间有适当的间隔或标界、室内通道方便通行。 (3)有可以陈列,展示幼儿作品的开放式的玩具橱、玩具架,高度适合幼儿取放、观赏,资料分类置放。 二、幼儿户外活动评价标准 1、户外大型活动器材达3件以上,使用率达100%,村办幼儿园大型活动器材达1件以上。 2、园内有供幼儿观察活动的种植园和动物饲养角,并有规范的标志牌和专用场地。 3、有供幼儿玩耍的沙坑戏水池、跳方区、投球架、平衡桩等户外活动场地不少于5处,有供幼儿健体用的球、跳绳等健体器材,每种不少于40套。 三、游戏活动指导 1、常规建立 (1)师生共同建立规则,执行规则,规则包括:操作材料的规则、与他人相处的规则、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等。 (2)将规则蕴含在环境中,生动形象的交待给幼儿,为每个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优势的优秀范文.优秀范文 机会,充分肯定每个幼儿进步与努力,营造宽松、民主、温暖和谐气氛,引导幼儿自己管理、处理活动时所发生的事情。 2、教师活动指导 (1)能指导幼儿选择活动,使活动符合幼儿的兴趣,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并能激发新需要。(2)能巡视、照顾全体幼儿的活动,发现幼儿情绪,倾听幼儿的想法与意见,用眼神、笑容、身体接触、动作等,鼓励幼儿尝试各种玩法。 (3)能根据安排有重点地指导及时不会游戏的儿童有针对性地指导,尊重幼儿的想法,游戏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表》解读

《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表》解读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林菁 一、对区角设置的评价 (一)区角设置 1.现有空间的利用: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设置区角 2.区角的规划:合理规划操作区、语言区、科学区、数学区、美工区、结构区等基本的活动区域 (二)活动内容 1.符合本年龄班幼儿发展需要 2.与周教育重点或阶段日标相吻合 二、对材料投放的评价 (一)活动材料的设计 1.活动材料能物化教育目标 2.有益于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启发幼儿思维 (二)活动材料的投放 1.丰富多样、层次性、操作性、有效性和趣味性 2.针对幼儿实际及时调整更换一 (三)活动材料的制作 1.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及乡土资源 2.材料牢固、安全与卫生 (四)活动材料的摆放

1.材料摆放有序 2.便于幼儿取放 三、对教师观察与指导的评价 (一)活动常规的制定 引导幼儿共同制定区域活动相关规则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 尊重幼儿对区域活动内容的选择,并给予适当的引 (三)活动观察与指导 1.观察分析幼儿活动,进行针对性指导 2.引导幼儿专注、持续地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活动习惯和常规(四)活动讲评 为幼儿提供讨论、分享、交流的机会,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经验(五)活动反思 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记录、反思、调整 四、对幼儿表现的评价 观测点—— 1.自主性:自主选择区域活动内容,情绪愉快 2.与材料互动:正确操作材料,探究玩法,获得经验 3.坚持性有始有终完成某项活动 4.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尝试解决 5.遵守规则: 遵守活动规则,不影响同伴活动

活动结束能将材料放回原处,协助老师整理场地6.经验分享:乐于分享经验

如何开展有效的区域评价活动

如何开展有效的区域评价 活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如何开展有效的区域评价活动 提到评价,很多人会想到的是,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点评,最终总结幼儿的活动情况。这种评价常常带有教师的意志,缺乏师幼、幼幼之间的积极互动。而这里所指的评价是作为区域活动的一个环节而言,是在收拾整理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通过集体或小组的形式,组织幼儿交流、分享、讨论区域活动中的操作经验,以梳理、提升经验,目的是通过评价实现知道的功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这样的评价环节中,首先,幼儿可以回忆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什么,看看、听听别人都做了什么,从而使自我评价能力及对他人评价的能力得到发展。其次,从操作到表达,需要思维的参与,这样的评级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思维的概括性、逻辑性,更重要的是幼儿在与同伴交流、讨论、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实现了经验的建构与整合。 要实现评价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教师应重点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即“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 一、谁来评 “谁来评”是解决评价的主题问题。评价环节是为了幼儿在与教师、同伴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因此,应本着让幼儿参与的原则,促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分析、概括来积极思考。对于小班幼儿,由于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他们分析、概括等能力相对比较弱,语言表达能力也很有限,评价过程中,需要教师更多的进行引领。而对于中大班幼儿,他们自我意识水平不断提高,开始关注同伴,并喜欢换通过比较、讨论来解决问题,因此,幼儿可以成为评价过程中的小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了开展自评或互评。二、评什么 “评什么”即评价的内容是什么,通过实践中的探索,我们把评价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结合目标来评,针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个性品质进行评价,结合幼儿执行规则情况评价。 (一)结合目标来评价 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功能与关键价值,也有相应的幼儿发展目标,例如,感知形体、空间关系,促进幼儿搭建水平的提高,是建构区中的关键目标,发展幼儿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塑造人物角色形象的能力是表演区的关键目标,发展幼儿角色意识以及交往能力是角色去的关键目标,培养幼儿对数、量、形、时间、空间的感知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是益智区的关键目标,培养科学的精神、态度是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初步获得有关生物、材料、自然现象等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