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3胰岛素释放试验

3胰岛素释放试验

3胰岛素释放试验
3胰岛素释放试验

实验三胰岛素释放试验

胰岛素是一分子量约为6000D的激素肽,由胰岛的β细胞分泌,经门静脉和肝脏进入血循环。血清(浆)胰岛素水平受血糖浓度调控,血糖水平升高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糖尿病时,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障碍和胰岛素生物学效应不足(肝脏和外周组织对胰岛敏感性降低,对胰岛素的促进葡萄糖摄取作用抵抗),从而产生高血糖症,亦可伴高胰岛素血症。检查胰岛素分泌功能对诊断IDDM 有重要意义。

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血清中常发现有胰岛素抗体,此抗体使胰岛素不能发挥其生物活性,而且还会使胰岛分泌功能逐渐减退,甚至完全消失。因而胰岛素浓度测定或OGTT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胰岛素释放试验(insdn release test)是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能力的试验,与OGTT方法相同:即在空腹及服糖后30、60、120及180分钟采血分别测胰岛素和C-肽,以直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素测定方法有放射免疫法(RIA)和时间分辨荧光及化学发光免疫比浊法。

【原理】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整个过程18分钟完成。

第1步:20?l标本、生物素化的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和钌(Ru)标记的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混匀,形成夹心复合物。

第2步:加入链霉亲和素包被的微粒,让上述形成的复合物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间的反应结合到微粒上。

第3步:反应混和液吸到测量池中,微粒通过磁铁吸附到电极上,未结合的物质被清洗液洗去,电极加电压后产生化学发光,通过光电倍增管进行测定。检测结果由机器自动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此曲线由仪器通过2点定标校正,由从试剂条形码扫描入仪器的原版标准曲线而得。

【标本采集和准备】

1.必须选择以下的标本进行测定

血清:使用标准取样试管或含分离胶的试管采集。

血浆:肝素锂、EDTA-K3或柠檬酸钠抗凝。

2.溶血有干扰,因为红细胞释放可降解胰岛素的肽酶。

3.标本在15-25℃可稳定4小时,2-8℃可稳定24小时,20℃可稳定6个月。只可冻融一次。

4.含沉淀的标本使用前需离心。

5.不要使用加热灭活的标本。

6.标本和质控品禁用叠氮钠防腐。

7.标本、定标液和质控品在测定前的温度应与室温平衡;放入仪器后应在2 小时内测定以避免蒸发的影响。

【试剂】厂家提供原装试剂,可直接使用。

1.试剂:胰岛素试剂盒,100人份测试。

M:链霉亲和素包被的微粒,6.5ml。

链霉亲和素包被的微粒浓度0.72mg/ml,生物素结合能力 470ng生物素/ml 粒子。含防腐剂。

R1:生物素化的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10ml。

生物素化的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浓度 1.0mg/l,MES缓冲液0.05mol/l,pH6.0。含防腐剂。

R2:[Ru(bpy)3]2+标记的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10ml。

[Ru(bpy)3]2+ 标记的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浓度 1.75mg/l,MES缓冲液0.05mol/l,pH6.0。含防腐剂。

2.试剂的储藏和稳定性:

存放在2-8℃,切莫倒置,保证磁珠在测定前能完全地被仪器自动混匀。

未开封,可稳定至标明的保质期。

开封后,2-8℃12周;

放在仪器上,4周;

放在仪器上,4周(室温2-25℃;开盖时间累计不超过20小时)。

【质控】

1.仪器配套质控品或其它合适的质控品。

2.各浓度区域的质控至少每24小时或每一次定标后测定一次。质控间隔期应适用于各实验室的具体要求。检测值应落在确定的范围内,如出现质控值落在范围以外,应采取校正措施。

请注意:商用质控品可能含动物来源的胰岛素。分析结果时,应考虑相应的交叉反应。

【仪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化学发光分析仪

【仪器校准】

1.应用胰岛素定标液定标。

2.定标频率:每批试剂必须用新鲜试剂(试剂经仪器注册24小时以内)标定一次,如再次标定即根据下列要求:

2.1 仪器:

2.1.1 同一批号试剂一个月;

2.1.2 同一试剂盒放置仪器上7天。

3.各种分析仪均适用的情况,根据要求进行标定:如质控结果超出范围时。

【操作步骤】

1.开机:在开机前,必须检查数据备份盘是否存在。开机后仪器自动启动,此时触摸屏幕显示的状态是仪器上次关机时的状态。若无任何提示,请在屏幕上随意触摸一下。

2.标本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2.1目测检查:各针是否良好,是否有粘附物;管道是否被夹和被折;标品/试剂加载区、孵育池表面是否干净(吸样区和孵育池上的液体可能引起加样头或反应杯被黏着,是造成抓手机械故障的隐患。

2.2 检查各耗品、试剂、废液等

2.3 检查蒸馏水:当蒸馏水用完时,键显红色,提示加水。必要时应对蒸馏水桶进行清洗。

2.4 清空废液桶:当废液桶已满,键显红色,提示清空。注意:清空后,将废液桶外面的水滴擦去。

2.5 清空固体废物盘:当Tip和Cup达到1100个左右时,键显红色,提示清空。

注意:在仪器处于Stand-By状态,才可将废物盘取出。

3.标本录入:按Orders进入标本录入屏幕,输入样本编号,试剂盘编号,

选择该样本要测的项目,按Register键保存输入的标本信息。

4.病人测试运行:按star键即可运行。

【计算】

对每一个标本,仪器会自动计算结果,单位是?U/ml 或pmol/l 。

换算方法是pmol/l×0.144=?U/ml或?U /ml×6.945=pmol/l 。

【生物参考区间】

空腹胰岛素为2.6~24.9μU/ml;服糖后30~60min为胰岛素高峰值(与血糖峰值一样),是空腹胰岛素的5~10倍。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某些Ⅱ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单纯性肥胖,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症,胰岛素瘤。

减低见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以胰岛功能衰竭为主,胰腺炎伴发胰岛功能损害。

【注意事项】

1.所有测试结果必须结合临床数据(如:病人症状,其它检测结果,病史,临床表现,相关信息等)进行有效评估和处理。

2.试剂、标准品和质控品及系统消耗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3.试剂、标准品和质控品:必须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的要求保存和运输试剂,不得将不同批号的试剂混合使用。

4.系统消耗品:保持消耗品的清洁,必须在原包装条件下保存。

5.溶血有干扰,因为红细胞释放可降解胰岛素的肽酶。

标本在15-25℃可稳定4小时,2-8℃可稳定24小时,20℃可稳定6个月。只可冻融一次。

6.含沉淀的标本使用前需离心。不要使用加热灭活的标本。标本和质控品禁用叠氮钠防腐。

7.标本、定标液和质控品在测定前的温度应与室温平衡;放入仪器后应在2小时内测定以避免蒸发的影响。

【评价】

化学发光免疫比浊法检测范围:0.200-1000?U/ml

结果若低于检测限,仪器将报告结果<0.200?U/ml。

结果若高于测定范围,仪器将报告结果>1000?U/ml。

分析灵敏度(最低检测限):0.200?U/ml

化学发光免疫比浊法(y)与酶法(x)比较,99份标本相关

系数为0.958, 标本浓度在3.9至80?U/ml。回归方程 y=1.00x -1.16。

【干扰因素】

1.该方法不受黄疸(胆红素<90mg/dl)、脂血(脂质<1800mg/dl)和生物素<60ng/ml干扰。

2.溶血会产生干扰。

3.接受高剂量生物素(>5mg/天)治疗的病人,至少要等最后一次摄入生物素8小时后才能采血。不受类风湿因子干扰(18900U/ml)。20种常用药物经试验对本测定无干扰作用。胰岛素浓度高到20000?U/ml也不出现钩状效应。

4.接受过牛、猪或人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有时会有抗胰岛素抗体,对检测结果会有影响。

5.接受过小鼠单抗治疗或体内诊断的病人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反应。偶尔会遇

到抗钌抗体的干扰。

6.胰岛素测定结果应结合病人的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C-肽测定

C-肽与胰岛素以等摩尔从胰岛素β细胞释放,因此其测定意义与胰岛素相同。C-肽半寿期为10~11分,比胰岛素长,且不被肝脏破坏,只在肾脏降解和代谢,特别对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测血浆C-肽水平更能准确反映胰岛素功能。认为糖尿病病人若空腹血浆C-肽≧1.9μg/L, 口服甲苯磺丁脲后5分钟,C-肽增致20.4μg/L, 此类病人90%在治疗中不需用胰岛素;可通过限制食物和应用降低血糖的药物来控制病情。若病人空腹C-肽<1.9μg/L(正常人空腹血浆C-肽为2.2μg/L),则需用胰岛素治疗,且C-肽测定与胰岛素测定及胰岛素释放试验、OGTT 同时进行。

【原理】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整个过程18分钟完成。

第一次孵育:20μl标本和一份生物素抗C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一起孵育,一份钌复合体标记的C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后,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体。第二次孵育:加入链亲和素包被的微粒,复合体在链亲和素和生物素相互作用下形成固相。

将反应液吸入检测池中,检测池中的微粒通过电磁作用吸附在电极表面。未结合的物质通过ProCell除去。在电极上加以一定的电压,使复合体化学发光,用光电倍增器检测发光的强度。

通过检测仪的定标曲线得到最后的检测结果,定标曲线是通过2点定标校正,由从试剂条形码扫描入仪器的原版标准曲线而得。

【试剂】厂家提供原装试剂,可直接使用。

1.试剂:C-肽试剂盒,100人份测试。

M 链亲和素包被的微粒6.5ml;链亲和素包被的微粒,0.72mg/ml;结合力:470ng生物素/mg微粒;经过防腐处理。

R1生物素抗C-肽单克隆抗体9ml;生物素抗C-肽单克隆抗体(大鼠)1mg/L;磷酸盐缓冲液50mmol/L,PH值6.0;经过防腐处理。

R2钌复合体标记的抗C-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9ml;钌复合体标记的抗C-肽单克隆抗体(大鼠)0.4mg/L;磷酸盐缓冲液50mmol/L,PH值6.0;经过防腐处理。

2.试剂的储藏和稳定性:

存放于2-8℃。

请垂直摆放仪器 C肽试剂盒,以确保使用前自动混合过程中微粒完全有效。

稳定性:

2-8℃(未开封):有效期内均可使用。

开封后,2-8℃:可存放12周。

在分析仪上:可保存8周。

只有按如下方法收集的标本才适合用本试剂盒检测。

【标本采集和准备】

血清:必须用标准试管或内有分离胶的试管收集。使用肝素锂和EDTA-K3血浆。

尿液:以Elecsys Diluent MultiAssay1:10稀释在15-25℃可保存4小时;2-8℃可保存24小时,在-20℃可保存1个月。样品最多可以冻融1次。

在使用原始试管处理标本时,应遵循试管生产商所提供的指导。如标本中有沉淀出现,必须先作离心处理再进行分析。已经加热失活的标本无法分析。使用叠氮化物作为稳定剂的标本或质控液无法分析。

检测前,请确保患者标本、定标液及质控液放置在20-25℃的环境中。由于蒸发因素的影响,标本、定标液及质控液在放入分析仪后请在2小时内完成测定。

【仪器】电化学发光化学发光

【仪器校准】

每换一个每批C肽试剂的试剂盒上都有条形码记录各批号试剂特异的定标信息。预先确定的主曲线适用于该仪器配套试剂盒进行测定。

1.定校间隔:对不同批号的试剂盒必须重新进行定标(在试剂盒被分析仪识别后的24小时内)。除此之外,以下情况必须重新进行定标:

电化学发光分析仪:

同一批号的试剂盒在分析仪上使用超过1个月(28天)。

同一试剂盒在分析仪上使用超过7天

2.根据需要:如质控数据超过额定的限度。

3.定标核实:没有必要对定标进行核实。分析仪的软件会自动对定标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当出现任何偏差时系统会自动提醒。

【质控】

1.仪器配套试剂和其它适合的试剂均可作为测定时的质控液。

2.在测定时,对于不同浓度范围的标本,每24小时内必须进行一次质控测试。每次更换试剂盒或进行定标后也须进行质控测试。每个实验室须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合适的质控间隔和范围。测定值必须处于规定的范围内。

3.若测定值不在规定的范围内,则每个试验室必须建立相应的矫正方法。

【操作步骤】

1.准备标本:复核标本条码并编号Yxx,于Lis系统同位素组核收检验申请。

2.开机

在开机前,必须检查数据备份盘是否存在。开机后仪器自动启动,此时触摸屏幕显示的状态是仪器上次关机时的状态。若无任何提示,请在屏幕上随意触摸一下。

3.标本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3.1目测检查

各针是否良好,是否有粘附物;管道是否被夹和被折;

标品/试剂加载区、孵育池表面是否干净(吸样区和孵育池上的液体可能引起加样头或反应杯被黏着,是造成抓手机械故障的隐患。

3.2 检查各耗品、试剂、废液等

3.3 检查蒸馏水

当蒸馏水用完时,键显红色,提示加水。必要时应对蒸馏水桶进行清洗。

3.4 清空废液桶

当废液桶已满,键显红色,提示清空。注意:清空后,将废液桶外面的水滴擦去。

3.5 清空固体废物盘

当Tip和Cup达到1100个左右时,键显红色,提示清空。

注意:在仪器处于Stand-By状态,才可将废物盘取出。

4.标本录入

按Orders进入标本录入屏幕,输入样本编号,试剂盘编号,选择该样本要测的项目,按Register键保存输入的标本信息。

5.病人测试运行:按start键即可运行。

【计算】

分析仪自动计算得出每份标本的测定浓度(单位可为ug/L或ng/mL)。

【生物参考区间】

空腹时:1.1~4.4ng/mL;服糖后30~60min出现峰值(为空腹值的5~10倍)。

【临床意义】

1.高血糖:Ⅱ型糖尿病或继发性糖尿病时,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 C-肽和胰岛素释放曲线较高,空腹血糖及糖耐量曲线也较高。

2.低血糖: 血糖、胰岛素和C-肽三者的血清水平并非平行改变。

①胰岛β细胞瘤时,糖耐量曲线低平,胰岛素和C-肽浓度均升高。

②胰岛β细胞瘤术后,血清C-肽仍升高,提示肿瘤未切除完全或复发。

③外源性胰岛素过量导致低血糖时,血清胰岛素升高,而C-肽降低。

3.肝硬化:血清C-肽水平升高。

【注意事项】

1.试剂、标准品和质控品及系统消耗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2.试剂、标准品和质控品:必须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的要求保存和运输试剂,不得将不同批号的试剂混合使用。

3.系统消耗品:保持消耗品的清洁,必须在原包装条件下保存。

【评价】

1.所有测试结果必须结合临床数据(如:病人症状,其它检测结果,病史,临床表现,相关信息等)进行有效评估和处理。

2.最低限则报告为< 0.003nmol/L(<0.01ng/L),而高于检测上限则报告为>1

3.3nmol/L(>40ng/L),

(如果10倍稀释标本则为133nmol/L,400ng/mL)。

【干扰因素】

1.测定结果不受黄疸、溶血、高脂血和生物素的影响。

标准:回收率90-110%。

2.对于因某些疾病需要而接受高剂量生物素治疗的患者(> 5mg/天),必须在末次生物素治疗8小时后采集标本。

3.浓度达1200IU/mL的类风湿因子对检测没有干扰。

4.当C肽浓度达60nmol/L(180ng/mL)时,未出现高剂量钩状效应。

5.由于本试剂盒使用单克隆鼠抗体,所以因治疗或者诊断需要而接受单克隆鼠抗体的患者,其标本检测结果可能有误。

6.极少数标本中可出现大量链亲和素和抗钌抗体而影响测定结果。

Elecsys C肽附带有试剂添加剂以减少以上不良影响。

所以,在诊断中必须结合患者病史、各项实验室检查及其它临床资料来综合评估测定结果。

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Ins)就是令病人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餐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来了解胰β细胞的储备功能,也有助于糖尿病的分型及指导治疗。 临床意义 单次测定空腹胰岛素只是一个初筛试验,用于检测升2型糖尿病,肥胖胰岛β细胞瘤,降低1型糖尿病等疾病。 试验方式 该试验常与口服糖耐量试验同时进行,应禁食一夜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采血。许多生理和药物因素影响血糖值和胰岛素的分泌,如做试验时的情绪、禁食时间的长短等。另外有些药物(如氨茶碱类,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应停服3天后再进行试验。测定空腹、服糖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的血清胰岛素,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常与血糖值呈平行状态,在服糖后30~60分钟达到峰值,其浓度为空腹值的5~10倍,达到峰值后的胰岛素测定值较峰值应有一个明显的下降,180分钟的测定值应只比空腹值略高。这组试验主要是用于判定胰岛素细胞的分泌功能。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空腹值低,服糖后仍无反应或反应低下,呈不反应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空腹值正常或增高,服糖后胰岛素水平增加甚至过强,峰值到来的晚,常在120分钟,甚至180分钟出现,但该型糖尿病在晚期也可呈不反应型。 参考正常值 成年人空腹胰岛素参考正常值:10~20mU/L。 餐后正常人血清胰岛素峰值约为空腹时的5~10倍,峰值一般出现在餐后30~60分钟(与进食种类有关:饮用葡萄糖峰值出现快,食用馒头则峰值出现慢),2小时胰岛素<30mU/L,3小时后接近空腹值。 胰岛素释放试验是让患者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餐使血糖升高而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从而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 胰岛素释放试验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可分以下3种类型: (1)胰岛素分泌不足型:为试验曲线呈低水平状态,表示胰岛功能衰竭或遭到严重破坏,说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需终身胰岛素治疗。 (2)胰岛素分泌增多型: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刺激后曲线上升迟缓,高峰在2小时或3小时,多数在2小时达到高峰,其峰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提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多见于非胰岛素依赖型肥胖者。该型患者经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或服用降血糖药物,常可获得良好控制。 (3)胰岛素释放障碍型:空腹胰岛素水平略低于正常或稍高,刺激后呈迟缓反应,峰值低于正常。多见于成年起病,体型消瘦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该型患者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有效。 分析结果 糖尿病时,无论空腹还是胰岛素释放试验分泌曲线均较常人有明显不同,一是胰岛素分泌减少,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二是胰岛素分泌迟缓,高峰后移。其中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在胰岛素分泌曲线和空腹胰岛素水平上也有明显的不同,而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C肽的测定和临床意义

C肽的测定和临床意义 LIA正常值:空腹:1.0±0.23ng/ml;当口服葡萄糖后,60分中出现高峰血值: 3.1ng/ml 所谓C肽是指胰岛素原(由86个āā组成,分子量9000道尔顿,它的结构是由Ins及连接肽两部分组成,连接肽有35个āā组成)它在胰岛素原转化酶作用于分解时,与Ins的AB 两链相接的CA1赖、CA2精、Bc1精及Bc2精等四个氨基酸分离形成的31个氨基酸的多肽。 正常人24小时尿中排出C肽为36±4ug。幼年型糖尿病者为 1.1±0.5ug.;成年型糖尿病者为24±7ug。C肽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关系。C肽的清除滤较Ins微高。C肽为 5.1±0.6ml/min,后者为 1.1±0.2ml/min.每日C肽排出量相当于胰岛分泌量的5%,占Ins 总量的0.1%,因此C肽的测定可应用于临床。 C肽具有如下特点:(1)在胰岛的?细胞的分泌中,Ins与C肽总克分子量相等。(2)胰岛素半衰期为 4.8min,而C肽为11分钟胰岛素原为17.5分钟。 (3) 胰岛素在肝肾内分解 而C肽不被分解是完整链从肾脏排出。(4) C肽无生物学活性,但具有很强的种属特异性,与抗胰岛素无交叉免疫反应。.由于胰岛素原的浓度还不到C肽的十分之一,故一般测得C肽(总C肽)可代表血中的游离C肽. C肽测定的临床意义: (1)可反映机体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特别是对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可测定C肽,因为外源性胰岛素制剂中不含C肽,以及?-细胞分泌时胰岛素和C肽分子数相等.经临床上同时测定血清胰岛素和C肽浓度是平行相关的.由此可推断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情况. 胰岛素和C肽是等摩尔浓度由胰岛?-细胞分泌.在达到体循环前途径肝脏,肝对C肽的摄取量很少,而对胰岛素的摄取约20-40%。C肽在外周血的降解较胰岛素慢,于是外周血中C肽和胰岛素相比C肽要高数倍。故C肽更能反映?-细胞的分泌功能。 (2)C肽测定对糖尿病患者的分型和低血糖症的鉴别有指导意义 成年型糖尿病患者内源性胰岛素分泌量比常人稍高,葡萄糖浓度也高,胰岛素和C肽浓度也上升。在幼年型糖尿病引起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故血清C肽浓度明显降低。 幼年型糖尿病根据病情可分为易变和稳定二类亚型。有的幼年型糖尿病抗-胰岛素效价升 高,而C肽浓度不升高,给与糖负荷后,58%的稳定性幼年型糖尿病患者C肽浓度升高,而易变型患者不升高。可见稳定性幼年型患者虽然在基础情况下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不足,但胰岛的?-细胞上有一定的储备能力.这些患者在治疗时可给予适量的口服降糖药. 在成年型糖尿病患者血循环中C肽浓度与是否需用胰岛素治疗有关.需用胰岛素治疗患者,在负荷试验后,C肽浓度未见升高,而能为口服药物控制患者,C肽浓度升高.所以对成年型患者测定C肽 ,可为患者选择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提供有力的参考.

胰岛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胰岛素检测的临床意义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胰岛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血胰岛素检查 血胰岛素检查,可以判定糖尿病患者是1型患者还是2型患者。主要适合于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在空腹及餐后2小时抽血进行测定,正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水平应该为5~30μu/ml,而餐后水平应比空腹高出4~5倍。如果病友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就称之为绝对缺乏,可见于1型糖尿病;如果并没有明显减少,而表现为血糖升高,就称为相对缺乏,是因为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环节出现故障,常见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病友。 二、糖尿病是由于人体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也许糖尿病病友们很想知道自己到底能生产多少胰岛素,是绝对缺乏胰岛素还是相对缺乏胰岛素,很想知道自己患的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怎样才能知道就非常有必要接受血胰岛素检查或C肽检查。 一般说来,血胰岛素检测,主要适合于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在空腹及餐后2小时抽血进行测定,正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水平应该为10-25mU/dL,而餐后水平应比空腹高出4-5倍。如果病友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就称之为绝对缺乏,可见于1型糖尿病;如果并没有明显减少,而表现为血糖升高,就称为相对缺乏,是因为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环节出现故障,常见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病友。

C肽检测:即使在糖尿病病友接受外来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也不影响C 肽检测结果。此时如果通过检查血中的胰岛素水平来评价机体产生胰岛素的能力,显然就要受到注射胰岛素的影响,结果肯定不准确。而通过C肽检查则仍能准确的反映机体自己产生胰岛素的量,不会受外来胰岛素的影响。C肽检测测定方法与胰岛素检测相同,也是在空腹及餐后某时刻抽血。正常情况下,餐后C肽比空腹C肽水平要高4-5倍。 总的说,胰岛素测定,可评定尚未用胰岛素治疗病友的胰岛功能;而C肽测定,可评定已用胰岛素治疗病友的胰岛功能。

体检报告胰岛素正常值

体检报告胰岛素正常值 体检报告胰岛素正常值 篇一: 体检报告异常解读——胰岛素偏高 健康生活,从看懂你的体检报告开始 1.血浆葡萄糖浓度血浆葡萄糖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释放呈两相反应。早期快速相,门静脉血浆中胰岛素在2分钟内即达到最高值,随即迅速下降;延迟缓慢相,10分钟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又逐渐上升,一直延续1小时以上。早期快速相显示葡萄糖促使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延迟缓慢相显示胰岛素的合成和胰岛素原转变的胰岛素。 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氨基酸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加。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有较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3.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增加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增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如胃泌素、胰泌素、胃抑肽、肠血管活性肽都刺激胰岛素分泌。 4.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迷走神经兴奋时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抑制胰岛素分泌。 需要更详细的体检报告查询可以通过以下渠道: .ndonload 篇二: 胰岛素过高的问题及治疗 胰岛素的过高会出现的问题

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尤其在运动时,另外高胰岛素血症是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 Ⅱ型糖尿病、肥胖、脑卒中等共同的发病基础。 治疗如下:加强体育锻练: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 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 改善饮食结构: 如果人们的饮食结构都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而热量摄入过多超过 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该病若要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边服药,边监测,以调节激素水平到健 康指数范围内。 一、案例: 我每次月经都会迟一二个月,今天查出来了,说我胰岛素过高,需要降低。这是什么 原因导致胰岛素过高的,是不是胰岛素过高,才会使月经推迟几个月才来的重要原因呢???怎么降低胰岛素 主要原因: 1、是胰脏功能失调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胰腺功能亢进,有可能是胰腺癌)

胰岛素释放的测试

胰岛素释放的测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胰岛素释放的测试 本试验做法与注意事项均与葡萄糖耐量试验相同。已确诊为可吃含面粉100克的馒头,未确诊者用75克葡萄糖。 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随血糖的上升,血浆胰岛素水平也迅速上升,高峰一般在服糖后1小时出现且为空腹值的5-10倍,然后逐渐下降,至3小时应接近空腹水平,即胰岛素释放试验与糖耐量试验同步。 1、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可分三种类型: (1)胰岛素分泌减少型。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很低,口服100克馒头后,仍然很低,无高峰出现,说时患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β细胞的功能衰竭,见于胰岛素2型糖尿病病人或2糖尿病病人的晚期,提示必需采用胰岛素治疗。 (2)胰岛素分泌增多型。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刺激后曲线上升迟缓,高峰在2小时或3小时,其峰值高于正常(但仍低于无糖尿病而体重相似的单纯肥胖者),提示患者胰岛素相对不足,多见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的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积极减轻体重。

(3)胰岛素释放障碍型。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可高可低,但刺激后曲线上升延缓,且峰值低于正常人,此型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有效。 2、参与正常值及参考病理值(x±SD)μu/ml 葡萄糖-C肽释放试验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参考值: 空腹C肽/L(±/ml)。 峰时在30~60min,峰值达基础值的5~6倍以上。临床意义: C肽释放试验的做法与注意事项与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它的临床意义是:(1)测定C肽,有助于糖尿病的临床分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胰岛功能。 (2)因为C肽不受胰岛素抗体干扰,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直接测定C肽浓度,以判定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素释放、C肽释放和糖耐量实验

C肽释放试验 C肽是胰岛β细胞的分泌产物,它与胰岛素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在特殊的作用下,裂解成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和一个分子的C肽,因此在理论上C肽和胰岛素是等同分泌的,血中游离的C肽生理功能尚不很清楚,但C肽不被肝脏破坏,半衰期较胰岛素明显为长,故测定C肽水平更能反应β细胞合成与释放胰岛素功能。 对已经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体内产生的胰岛素抗体可干扰胰岛素测定;同时现在采用的放免法测定胰岛素,也分辨不出是内生的还是外源性胰岛素,给了解β细胞的功能带来困难,而C肽与胰岛素之间有相当稳定的比例关系,且不受胰岛素抗体的干扰,注射的外源性胰岛素又不含C肽,所以测定血中C肽水平,可以反应内生胰岛素的水平,既可了解β细胞的功能。 1、C肽释放试验的做法与注意事项与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它的临床意义是: (1)测定C肽,有助于糖尿病的临床分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胰岛功能。 (2)因为C肽不受胰岛素抗体干扰,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直接测定C肽浓度,以判定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3)可鉴别低血糖的原因。若C肽超过正常,可认为是胰岛素手泌过多所致,如C肽低于正常,则为其它原因所致。 (4)C肽测定有助于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判断胰岛素瘤手术效果,胰岛素瘤血中C肽水平偏高,若手术后血中C肽水平仍高,说明有残留的瘤组织,若随访中C肽水平不断上升,揭示肿瘤有复发或转移的可能。 空腹1h 2h 3h 正常±±±± 1型DM ±±±± 2型DM ±±±± 胰岛素释放试验(Ins)就是令病人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来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来了解胰β细胞的储备功能,也有助于糖尿病的分型及指导治疗。 本试验做法与注意事项均与葡萄糖耐量试验相同。已确诊为糖尿病可吃含面粉100克的馒头,未确诊者用75 克葡萄糖。 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随血糖的上升,血浆胰岛素水平也迅速上升,高峰一般在服糖后1小时出现且为空腹值的5-10倍,然后逐渐下降,至3小时应接近空腹水平,即胰岛素释放试验与糖耐量试验同步。 1、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可分三种类型:

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血糖监测在时间安排上并不是随意的,这里面很有讲究。那么,临床上通常选择哪些时间点检测血糖?这些时点的血糖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血糖高低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及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把血糖监测简单地理解为定期查空腹血糖,这是非常片面的。理想的血糖监测应当是全天候实时监测,但在动态血糖仪(CGMS)临床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选择一天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若干时点进行血糖检测,来反映患者一天当中血糖变化的全貌。血糖监测在时间安排上并不是随意的,这里面很有讲究。那么,临床上通常选择哪些时间点检测血糖?这些时点的血糖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1.空腹血糖 1.1 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饮水除外)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1.2 检测空腹血糖的意义: 主要是为了了解基础状态(即非进餐状态)下的清晨血糖水平,用以评估头天晚上降糖药用量是否合适?此外,空腹血糖还可以间接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另外,空腹血糖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1.3 空腹血糖升高有三种常见情况: ①药量不足: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与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②黎明现象:与凌晨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后者可加重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导致清晨高血糖。"黎明现象"的特点是:患者凌晨4点到8点之间血糖突然明显升高,而之前未曾发生低血糖; ③苏木杰反应:是由于夜间发生低血糖以后引起空腹血糖反跳性升高,特点是凌晨3:00左右血糖低于3.9mmol/L,而空腹血糖较高。 1.4 注意: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其结果可能偏高或偏低。偏高者主要见于"黎明现象"比较明显的糖尿病人;偏低者一般认为与空腹时间过久、肝糖元储备不足有关。 2.餐后2小时血糖 2.1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如果是正在治疗的糖尿病人,查餐后2小时血糖时要跟平时一样进餐、用药。 2.2 "餐后2小时血糖"的意义: ①可以反映患者进食及降糖药用量是否合适; ②可以反映患者胰岛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食后食物刺激胰岛细胞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③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这是因为许多早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正常,而首先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 ④餐后高血糖还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 放试验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胰岛素释放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Ins)就是令病人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餐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来了解胰β细胞的储备功能,也有助于糖尿病的分型及指导治疗。 临床意义 单次测定空腹胰岛素只是一个初筛试验,用于检测升2型糖尿病,肥胖胰岛β细胞瘤,降低1型糖尿病等疾病。 试验方式 该试验常与口服糖耐量试验同时进行,应禁食一夜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采血。许多生理和药物因素影响血糖值和胰岛素的分泌,如做试验时的情绪、禁食时间的长短等。另外有些药物(如氨茶碱类,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应停服3天后再进行试验。测定空腹、服糖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的血清胰岛素,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常与血糖值呈平行状态,在服糖后30~60分钟达到峰值,其浓度为空腹值的5~10倍,达到峰值后的胰岛素测定值较峰值应有一个明显的下降,180分钟的测定值应只比空腹值略高。这组试验主要是用于判定胰岛素细胞的分泌功能。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空腹值低,服糖后仍无反应或反应低下,呈不反应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空腹值正常或增高,服糖后胰岛素水平增加甚至过强,峰值到来的晚,常在120分钟,甚至180分钟出现,但该型糖尿病在晚期也可呈不反应型。 参考正常值 成年人空腹胰岛素参考正常值:10~20mU/L。 餐后正常人血清胰岛素峰值约为空腹时的5~10倍,峰值一般出现在餐后30~60分钟(与进食种类有关:饮用葡萄糖峰值出现快,食用馒头则峰值出现慢),2小时胰岛素<30mU/L,3小时后接近空腹值。 胰岛素释放试验是让患者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餐使血糖升高而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从而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 胰岛素释放试验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可分以下3种类型: (1)胰岛素分泌不足型:为试验曲线呈低水平状态,表示胰岛功能衰竭或遭到严重破坏,说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需终身胰岛素治疗。 (2)胰岛素分泌增多型: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刺激后曲线上升迟缓,高峰在2小时或3小时,多数在2小时达到高峰,其峰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提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多见于非胰岛素依赖型肥胖者。该型患者经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或服用降血糖药物,常可获得良好控制。 (3)胰岛素释放障碍型:空腹胰岛素水平略低于正常或稍高,刺激后呈迟缓反应,峰值低于正常。多见于成年起病,体型消瘦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该型患者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有效。 分析结果

胰岛素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胰岛素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前,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使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 的检测能够区别其患病的类型。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胰岛素抗体,对其抗体的检测能够确定患者自身的并发症状。本文通过对胰岛素及其抗体 的检测,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关键词】胰岛素抗体类型 糖尿病属于一种发病原因及机理都没有完全明确的内分泌代谢病症,在临床 中主要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1型糖尿病,其是胰岛素依赖型(IDDM),另一种是 2型糖尿病,其是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IDDM 属于自身免疫性病症,其是因 为起到免疫介导作用的胰岛β细胞受到破坏所导致的,疾病机理的主要特点为: 在胰岛的周围或者是在胰岛内出现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情况,也就是免疫系统攻击 胰岛β细胞,并使其受到损伤,致使胰岛素合成及分泌水平下降,甚至完全失去 此功能。目前IDDM在多数情况下认为其病症出现的基础性因素是胰岛素抵抗, 也就是说胰岛素所作用的靶细胞、器官组织无法迅速的对胰岛素引发的生物学效 应产生反应,甚至完全丧失。 1、血清胰岛值决定患者糖尿病类型 对血清胰岛素进行相应的检测,并检测空腹状态以及餐后胰岛素分泌能力。 通常需要和糖耐量试验(OGTT)一起完成检测。对血清胰岛素的分泌水平进行检测,能够有效了解糖尿病患者发病后病症严重状况,而且能够帮助其进行预后判断,并根据此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检查血清胰岛素主要有以下作用。 1.1确定患者是1型或2型糖尿病 对血清胰岛素检测,能够确定糖尿病患者属于1型或为2型患者,此种方法 主要适用在没有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过的患者,在空腹状态和餐后2小时进行抽 血检测,正常空腹状态下,血清胰岛素含量水平应是5~30μu/ml,通常餐后其水 平会比空腹状态高出4~5倍。若患者餐后血清胰岛素水平没有明显升高,也就 是绝对缺乏,通常都属于1型糖尿病;若血清胰岛素并没有出现显著降低的情况,但其临床表现有血糖上升现象,可称作相对缺乏,其征象的出现通常都是由于胰 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而且有效环节发生故障,此种情况通常存在于胰岛素抵 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 1.2糖尿病的分型 胰岛素抵抗型(分泌增高型):此种类型的表现主要是在空腹状态下胰岛素 水平处于正常值或者是比正常值偏高,在饮食之后胰岛素峰值发生明显变化,比 正常值要高出很多。此情况显示胰岛素具有较为正常的分泌作用或者是有偏高倾向,显示身体中存有胰岛素抵抗现象。此种类型大多出现在比较肥胖的糖尿患者中。其治疗方法主要调节饮食结构,加强自身的有效运动量,通常不需要使用药 物进行治疗,也可稍微使用胰岛素增敏剂进行治疗,最大限度来降低胰岛的负荷,对血糖控制所具有的长期稳定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胰岛素释放障碍型:此种症状主要是胰岛素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曲线具有缓慢 升高的形态,其高峰值有后移情况,患者大部分是消瘦型或者是超过40岁的中 年人,胰岛出现的病变征象通常都很轻微,属于β细胞功能障碍类型,此种类型 的患者在治疗中需要调节饮食结构,加强自身运动,而且在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作 为主要治疗药物的同时,要适量加入能够使胰岛分泌受到刺激效果的药物,增加 胰岛素分泌量,能够将胰岛素峰值提前,确保胰岛素释放的正常化[1]。

胰岛素抵抗的检验方法

胰岛素抵抗的检验方法 胰岛素抵抗的检测方法很多,按设计原理大致分为三类:1.开环法:即阻断内源性葡萄糖与胰岛素反馈环法,如正常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胰岛素抑制试验。2.闭环法:即激发葡萄糖与胰岛素反馈环法,如最小模型技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耐量试验、胰高血糖素试验和持续输注葡萄糖模型分析法 3.基础状态法:用基础状态下的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浓度(FBI)两个指标评估胰岛素抵抗,如FBG/FBI,1/FBG×FBI和稳态模型评价(HOMA)等。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EICT)被公认为评价胰岛素的金标准;最小模型法与EICT相关性好,被认为是准确性较高的检测方法但两种方法操作繁琐,不适合大样本人群胰岛素抵抗的普查。胰岛素敏感指数、稳态模型法以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等方法简便易行,以被广泛应用于胰岛素抵抗的普查。 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ICT) EICT是目前公认的检测胰岛素抵抗的方法,被认为是IR检测的金标准。本方法是测定组织对外源性胰岛素敏感性的方法,快速连续胰岛素灌注使血浆胰岛素浓度迅速升高并维持在一定水平,改变葡萄糖灌注率使血糖稳定在基线水平。在这种水平下可通过抑制肝糖输出和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即阻断内源性葡萄糖-胰岛素反馈,这时葡萄糖灌注率等于外源性胰岛素介导的机体葡萄糖代谢率。 具体方法为:空腹12h,抽血测基础血糖、胰岛素的值,静滴胰岛素,使血胰岛素维持在100mU/L,保持此速率不变,然后静滴2%葡萄糖(2mg/),每隔5min监测血糖一次,并用Harvard泵调整葡萄糖的输注速率(GIR),以外源性胰岛素钳制血糖于正常水平(+L)持续60min。血胰岛素浓度在50mU/L 以上能抑制90%肝脏内源性葡萄糖生成,因此外源注入葡萄糖量减去机体所有组织摄取量,即为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率和单位胰岛素所代谢葡萄糖量,这就是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应用较普遍。GIR越小,机体胰岛素抵抗越严重。与胰岛素耐量试验(ITT)相比,具有不产生低血糖和伴随的复杂神经内分泌反应等优点,因为以每5min间隔计算葡萄糖代谢率,可测组织对胰岛素敏感的时间曲线,对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帮助。该试验排除了体内许多难以控制的干扰因素对评价IR的影响。但该试验时葡萄糖可受胰岛素水平改变时周围血流变动的影响;并与输入胰岛素量而非胰岛素浓度相关。但是完成试验需要床边血糖自动分析议和Harvard泵等特殊设备,每5min调整GIR,费用昂贵,限制了此技术的推广。 胰岛素抑制试验(IST) 方法:受试者静脉注射普萘洛尔5mg,5min后用输液泵恒定输入由普萘洛尔、肾上腺素、葡萄糖和胰岛素组成的混和液,以抑制肝糖输出和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在这种稳定状态下,血浆葡萄糖浓度直接反映组织对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进方法:用生长抑素代替普萘洛尔和肾上腺素,理由是普萘洛尔和肾上腺素可以引起受试者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和血液重新分布等副作用,且肾上腺素可使脂肪分解,对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的抑制并不充分;而生长抑素可以充分抑制糖原分解,抑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对脂肪代谢没有直接的影响,不引起心血管反应。故生长抑素更安全。IST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结果不如钳夹法精确。 微小模型法(MMT) MMT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机体血糖与胰岛素动力代谢的关系,而同步计算出标书胰岛素抵抗程度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不依赖胰岛素作用的葡萄糖自身代谢效能(SG),也被称为频繁采血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VGTT)。根据葡萄糖和胰岛素的动力学关系求得ISI。如果受试者β细胞功能过低,则需在注射葡萄糖前注射一次D860或胰岛素,否则胰岛素曲线太低,计算将出现误差。 具体方法:早晨空腹(禁食10h后),平卧休息30min,左右肘腕部各保留一个静脉通道,一侧用于葡萄糖,另一侧用于采血。注射葡萄糖按0.3g/kg计算,β细胞功能反映较差者在给葡萄糖20min 后注射0.3克甲苯磺丁脲钠,对完全没有β细胞功能者注射外源性胰岛素75mU/kg。采血时间最初为3h 采30个血样,后来改为12或14个,经对照分析,减少样本不影响测定结果。SG是指机体不依赖胰岛

胰岛素检测的临床意义之欧阳光明创编

胰岛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血胰岛素检查 血胰岛素检查,可以判定糖尿病患者是1型患者还是2型患者。主要适合于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在空腹及餐后2小时抽血进行测定,正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水平应该为5~30μ u/ml,而餐后水平应比空腹高出4~5倍。如果病友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就称之为绝对缺乏,可见于1型糖尿病;如果并没有明显减少,而表现为血糖升高,就称为相对缺乏,是因为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环节出现故障,常见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病友。二、糖尿病是由于人体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也许糖尿病病友们很想知道自己到底能生产多少胰岛素,是绝对缺乏胰岛素还是相对缺乏胰岛素,很想知道自己患的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怎样才能知道?就非常有必要接受血胰岛素检查或C肽检查。 一般说来,血胰岛素检测,主要适合于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在空腹及餐后2小时抽血进行测定,正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水平应该为10-25mU/dL,而餐后水平应比空腹高出4-5倍。如果病友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就称之为绝对缺乏,可见于1型糖尿病;如果并没有明显减少,而表现为血糖升高,就称为相对缺乏,

是因为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环节出现故障,常见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病友。 C肽检测:即使在糖尿病病友接受外来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也不影响C肽检测结果。此时如果通过检查血中的胰岛素水平来评价机体产生胰岛素的能力,显然就要受到注射胰岛素的影响,结果肯定不准确。而通过C肽检查则仍能准确的反映机体自己产生胰岛素的量,不会受外来胰岛素的影响。C肽检测测定方法与胰岛素检测相同,也是在空腹及餐后某时刻抽血。正常情况下,餐后C肽比空腹C肽水平要高4-5倍。 总的说,胰岛素测定,可评定尚未用胰岛素治疗病友的胰岛功能;而C肽测定,可评定已用胰岛素治疗病友的胰岛功能。

胰岛素释放试验临床运用指南

胰岛素释放试验临床运用指南胰岛素释放试验(Ins)就是令病人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餐来刺激胰岛β细 胞释放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服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来了解胰β细胞的储备功能,也有助于糖尿病的分型及指导治疗 一、胰岛素释放试验 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或100g标准面粉制作的馒头)后,血浆胰岛素在30~60分钟后上升至高峰,高峰为基础值的5-10倍,3~4小时应恢复到基础水平。 是由胰岛β细胞合成其前体,经加工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它由51个氨基酸组成α、β两条肽链,通过两个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分子量为5734D。胰岛素是促进合成的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葡萄糖的转化和糖原的生成,抑制糖原异生,从而维持血糖的恒定。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升高,可超过肾糖阈,发生胰岛素依赖型。血清或血浆胰岛素定量的测定,主要用于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和糖尿病的研究,确定糖尿病的类型,对于的诊断,探讨机理,研究某些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以及内分泌紊乱疾病等都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二、胰岛素释放试验试验方法 该试验常与口服糖耐量试验同时进行,应禁食一夜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采血。许多生理和药物因素影响血糖值和胰岛素的分泌,如做试验时的情绪、禁食时间的长短等。另外有些药物(如氨茶碱类,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应停服3天后再进行试验。测定空腹、服糖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的血清胰岛素,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常与血糖值呈平行状态,在服糖后30—60分钟达到峰值,其浓度为空腹值的5—7倍,达到峰值后的胰岛素测定值较峰值应有一个明显的下降,180分钟的测定值应只比空腹值略高。这组试验主要是用于判定胰岛素细胞的分泌功能。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空腹值低,服糖后仍无反应或反应低下,呈不反应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空腹值正常或增高,服糖后胰岛素水平增加甚至过强,峰值到来的晚,常在120分钟,甚至180分钟出现,但该型糖尿病在晚期也可呈不反应型。 三、胰岛素释放试验参考值 成年人空腹基础胰岛素参考正常值:5~20mU/L。 餐后正常人血清胰岛素峰值约为空腹时的5--10倍,峰值一般出现在餐后30—60分钟(与进食种类有关:饮用葡萄糖峰值出现快,食用馒头则峰值出现慢)3小时后接近空腹值。 胰岛素释放试验是让患者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餐使血糖升高而刺激胰岛β-细 胞分泌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从而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 四、胰岛素释放试验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液中和葡萄糖结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 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因此糖化因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非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为4-6%;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查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待续性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2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资料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患者,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指导临床更好地制定糖尿病例患者的诊疗方案。如果某位患者每天仅在早餐前测定空腹血糖,发现这个值为130mg/ml,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却发现为11%,这意味着该患者在过去的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已接近270mg/ml,暗示其将来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非常高,。尽管早餐前血糖结果尚满意,但是一天其它时间的血糖水平却严重超标,需要对患者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作出重新评估,并作出相应调整,此外患者还需较现在更为频繁地测定血糖。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程度一项良好的指标,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据此制定,修正相关治疗方案。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测指标。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过去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患者偶尔一次的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患者发生死亡的几率就会降低21%,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就会下降14%,发生中风的几率就会下降12%,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几率就会下降37%,需要做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几率就会下降19%,因周围血管疾病而导致截肢或死亡的几率就会下降43%,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就会下降16%。 1、作为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评价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目的在于消除波动的血糖对病情的控制观察的影响,因而对血糖波动较大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个有价值的血糖控制指标。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尿糖测定较简单和经济,且能较可靠地反映病情的控制,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意义低于1型患者,但可作为辅助检查,用于判定口服药是否失效而须用胰岛素治疗。 2、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 3、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健康人HbA1c为4.0%-7.7%(6.5±1.5%), 未控制的DM病人HbA1c 可高达10%-20%;随机检测HbA1c,若<8%,多不考虑糖尿病。HbA1c>9%,预报糖尿病的标准度约为78%,灵敏度为68%,特异性94%;HbA1c>10%,则有80%以上为糖尿病,灵敏度43%,特异性99%,有效率86%。所以,目前并不主张单独用HbA1c来诊断糖尿病,原因是精

胰岛素的临床测定

胰岛素的临床测定 【关键词】胰岛素测定 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5800。胰岛素是体内惟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不足引起高血糖,作用增强可致低血糖。胰岛素测定主要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也可以协助诊断分泌胰岛素的肿瘤。 1胰岛素检测方法 胰岛素测定始于1959年,由Yalow和Berson首创胰岛素的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目前,常规用胰岛素试剂盒测定的胰岛素实际上是免疫活性胰岛素(IRI),而不是生物活性胰岛素。除了测定胰岛素之外还能测定胰岛素原(PI),两者不能区别,故测定值包括两者的总和。PI的生物活性只有胰岛素的3%~5%。正常值为:空腹5~25μU/ml。在生理情况下血中PI含量很少,约占IRI测定值的5%~10%。用目前的RIA胰岛素测定无法区别内生人胰岛素与注射的药用外源性胰岛素(动物或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故不适合用于胰岛素注射的患者,这时测定C肽以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 血中存在胰岛素抗体时会影响二抗体法测定系统,使IRI升高。曾用过或正在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中1/3以上可产生胰岛素抗体。此类抗体可结合血中胰岛素和PI,此时IRI测得结果不能正确反映胰岛B 细胞功能。实际上未与抗体结合的游离胰岛素所占比例很小,只有百分之几至十分之几。尽管如此,只有游离部分才能与受体结合发挥胰岛素生物效应。这时测定C肽也不完全可靠,因为虽然外源性胰岛素

制剂中不含C肽,但包含PI,一般C肽试剂盒测得的免疫活性人C肽(IRC)包含PI,加上与胰岛素抗体结合的PI也被测定,故C肽值也往往偏高。此时可应用游离胰岛素试剂盒。胰岛素测定一般采用血浆或血清样本,应置-20

胰岛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胰岛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血胰岛素检查 血胰岛素检查,可以判定糖尿病患者是1型患者还是2型患者。主要适合于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在空腹及餐后2小时抽血进行测定,正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水平应该为5~30μu/ml,而餐后水平应比空腹高出4~5倍。如果病友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就称之为绝对缺乏,可见于1型糖尿病;如果并没有明显减少,而表现为血糖升高,就称为相对缺乏,是因为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环节出现故障,常见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病友。 二、糖尿病是由于人体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也许糖尿病病友们很想知道自己到底能生产多少胰岛素,是绝对缺乏胰岛素还是相对缺乏胰岛素,很想知道自己患的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怎样才能知道?就非常有必要接受血胰岛素检查或C肽检查。 一般说来,血胰岛素检测,主要适合于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在空腹及餐后2小时抽血进行测定,正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水平应该为10-25mU/dL,而餐后水平应比空腹高出4-5倍。如果病友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就称之为绝对缺乏,可见于1型糖尿病;如果并没有明显减少,而表现为血糖升高,就称为相对缺乏,是因为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环节出现故障,常见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病友。

C肽检测:即使在糖尿病病友接受外来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也不影响C肽检测结果。此时如果通过检查血中的胰岛素水平来评价机体产生胰岛素的能力,显然就要受到注射胰岛素的影响,结果肯定不准确。而通过C肽检查则仍能准确的反映机体自己产生胰岛素的量,不会受外来胰岛素的影响。C肽检测测定方法与胰岛素检测相同,也是在空腹及餐后某时刻抽血。正常情况下,餐后C肽比空腹C肽水平要高 4-5倍。 总的说,胰岛素测定,可评定尚未用胰岛素治疗病友的胰岛功能;而C肽测定,可评定已用胰岛素治疗病友的胰岛功能。

胰岛素释放试验 C肽释放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Ins)就是令病人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餐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来了解胰β细胞的储备功能,也有助于糖尿病的分型及指导治疗。 临床意义 单次测定空腹胰岛素只是一个初筛试验,用于检测升2型糖尿病,肥胖胰岛β细胞瘤,降低1型糖尿病等疾病。 试验方式 该试验常与口服糖耐量试验同时进行,应禁食一夜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采血。许多生理和药物因素影响血糖值和胰岛素的分泌,如做试验时的情绪、禁食时间的长短等。另外有些药物(如氨茶碱类,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应停服3天后再进行试验。测定空腹、服糖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的血清胰岛素,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常与血糖值呈平行状态,在服糖后30~60分钟达到峰值,其浓度为空腹值的5~10倍,达到峰值后的胰岛素测定值较峰值应有一个明显的下降,180分钟的测定值应只比空腹值略高。这组试验主要是用于判定胰岛素细胞的分泌功能。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空腹值低,服糖后仍无反应或反应低下,呈不反应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空腹值正常或增高,服糖后胰岛素水平增加甚至过强,峰值到来的晚,常在120分钟,甚至180分钟出现,但该型糖尿病在晚期也可呈不反应型。 参考正常值 成年人空腹胰岛素参考正常值:10~20mU/L。 餐后正常人血清胰岛素峰值约为空腹时的5~10倍,峰值一般出现在餐后30~60分钟(与进食种类有关:饮用葡萄糖峰值出现快,食用馒头则峰值出现慢),2小时胰岛素<30mU/L,3小时后接近空腹值。 胰岛素释放试验是让患者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餐使血糖升高而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从而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 胰岛素释放试验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可分以下3种类型: (1)胰岛素分泌不足型:为试验曲线呈低水平状态,表示胰岛功能衰竭或遭到严重破坏,说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需终身胰岛素治疗。 (2)胰岛素分泌增多型: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刺激后曲线上升迟缓,高峰在2小时或3小时,多数在2小时达到高峰,其峰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提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多见于非胰岛素依赖型肥胖者。该型患者经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或服用降血糖药物,常可获得良好控制。 (3)胰岛素释放障碍型:空腹胰岛素水平略低于正常或稍高,刺激后呈迟缓反应,峰值低于正常。多见于成年起病,体型消瘦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该型患者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有效。 分析结果

血胰岛素检测有什么临床意义

血清胰岛素检测,包括空腹和餐后胰岛素分泌水平检测。一般常与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同步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糖尿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有助于判别预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协助判定糖尿病患者是1型患者还是2型患者:正常空腹胰岛素为5~30μu/ml,餐后应比空腹高4~5倍。如果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绝对缺乏),就可能是1型糖尿病;如果并没有明显减少,而表现为血糖升高,就称为相对缺乏,是因为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环节出现故障,常见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病友。 2、了解糖尿病的分型 首先是胰岛素抵抗型(分泌增高型):表现为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和高于正常,进食后胰岛素峰值明显高于正常。表明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和偏高,提示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此型多见于肥胖的糖尿病人。治疗主要以平衡饮食或增加运动量为主,不用药或仅用胰岛素增敏剂即可,以最大限度减轻胰岛负担,有利血糖长期稳定的控制。 其次是胰岛素释放障碍型:表现为胰岛素反应曲线呈迟缓上升,高峰后移,病人多为消瘦或40岁以上的中年人,胰岛病变大多轻微,为β细胞功能障碍型,此型病人除平衡饮食和增加运动量外,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为主,适当加用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的药物,可以改善胰岛素高峰时间,使胰岛素释放趋于正常。

再次是胰岛素分泌缺乏型:多见于青少年或2型糖尿病后期,胰岛素分泌曲线低下,应接受胰岛素治疗,在治疗中还应适时进行血胰岛素分泌水平测定,以监护病情发展。 另外,还可表现为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抵抗同时存在:多见于2型糖尿病中后期,此类病人早期虽是胰岛素抵抗,但却长期应用刺激胰岛素的药物,致使胰岛素功能逐步衰竭,最终可导致体内胰岛素的缺乏。此类病人应加用胰岛素增敏剂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减轻胰岛负担,待血糖控制后,再逐步减少刺激胰岛产生胰岛素的药 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77102032.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