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教学提纲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教学提纲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的边界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

教育从来不是教育自身的事情。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准,不仅取决于教育系统自身的水平,还取决于这个国家教育体系赖以存在的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准。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有一句名言:“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手里,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我国是一个拥有家风和家庭教育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度,强调“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庭教育的复兴与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的希望之光!家长是我国民间最伟大的教育力量,是学校教育的内在力量,是学校教育最可靠的同盟军。

这一判断,基于以下四个基本假设:没有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家长不关心孩子所在的学校;没有家长不关心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没有家长不愿意为孩子学校发展贡献力量。但是,随着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特别是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笔者却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疑虑常常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没有边界,如何正确处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学校教育的僭越

不能不承认,随着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以及家校合作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这只手向家庭教育领域伸得越来越长,家长的家庭教育负担越来越重。2016年9月开学之初,网络曾疯传杭州家长的一篇吐槽文章:数学《口算》第4页,家长签批;语文每天读拼音30个,家长可用字典或其他拼音读本训练;英语除了书写作业,要听光盘和指读,每次听CD指读完后家长要在英语书上签字……这是学校教育强迫家庭教育围绕学校“课程转”“考试转”“升学转”的典型写照。

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先生认为家庭教育不应再围绕着孩子学校开设的课程转,不要围绕着孩子应付学校和升学考试转;以教育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为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也有指导、督促孩子完成学校内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会学习的职责,但是不能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更不能成为唯一目标。

教育功能僭越: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

无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有其自身边界的,这个边界不仅体现了二者在教育的时间、空间与施教者等方面的不同,更体现了二者在教育功能上的不同。否则,这两种教育就可以合二为一了。遗憾的是,就教育价值及其功能的独立性而言,学校教育正在取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确实成了学校教育的附庸,家庭教育似乎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独特价值。

教育职能僭越: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陪伴学习等

由于学校教育功能的僭越,本应由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承担的各项学校教育职能开始向学生家长转移,由此带来了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第二个僭越,这就是学校教育职能的僭越。如让学生家长批改作业。学生回家做一定量的巩固性作业,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业的批改不应由家长承

担,因为让学生做作业既是为了巩固学习成果,也是为了解学情,教师不亲自批改就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情。而且辅导学生功课,这是学校教育的直接责任,这一职能必须由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来承担,不应由家长直接承担。再者,让家长陪伴学生学习,特别是学校布置的学生在家里应完成的学习任务,一律让家长签字进行确认,这种让家长作“监工”的做法危害有三: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是我对你不信任;二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管理能力;三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

教育归因僭越:家长会成为对家长的通报批评会

家校合作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通过家长会进行家校沟通。遗憾的是,今天不少学校的家长会,其主要内容不是家校合作,而是向家长通报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考试排名。这种形式的家长会缺少家长之间育子经验的分享与交流,缺少教师与家长对孩子学习成长、进步情况的交流与会诊。在这里,学生和家长得到的是指责和批评,失掉的是尊严和自信。这种家长会将学校对孩子教育的失败直接归因于学生家庭教育的失败,这是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一种赤裸裸的僭越,而且这种僭越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综上所述,避免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僭越,或者说,明确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关键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方面肩负着主体责任;二是学校教育领域的专业活动,即教师应该承担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应向家长转移;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功能定位上的分野必须坚守,学校教育应该尊重家庭教育的优势领域,尊重其应承担的独特责任,不能混淆和消解两者的教育边界。

家庭教育的领域

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必须搞清楚家庭教育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在这里,厘清家庭教育的范畴,有以下三个维度。

家庭教育的优势领域:促进儿童的道德发育

家庭历来是传递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在今天,家庭仍然承担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神圣职责。习近平同志强调: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习近平同志曾深情回忆自己从小就看妈妈给买的小人书《岳飞传》,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其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作为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韩国原教育部部长文龙鳞先生强调:道德教育完全是父母的责任。人的道德学习是有其关键期的。根据已有研究发现,人的大脑的道德学习,即道德推论与道德感性能力形成是大脑前额叶担任的工作,其敏感的发达时期在3~8岁前后,在10岁前后其道德学习能力会达到最佳状态,即道德学习的决定性时期在10岁之前。孩子如果能够在前额叶活动较活跃的10岁以前得到充分的道德教

育,并付诸较多的道德实践,就可以在大脑刻印电路的帮助下增强对于道德的渴望与责任。所以10岁之前的道德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科学家在世界科学舞台上获得的成果日益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日本青少年研究所胡霞研究员在《国际比较看中日家庭教育》的研究成果中指出,2015年两位日本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奖获得者梶田隆章和医学及生理学奖获得者大村智具有如下共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待人有礼貌,全家在一起吃饭,听教师的话,信守对父母的诺言,主动帮助他人、为人服务,找到自己想专心去做的事情。透过日本两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所共同接受的家庭教育,可以深刻地感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做事、谋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总之,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家庭教育最根本、最有效的职能。这是因为道德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学科,是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一种实践、感知与内化,这种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及其向社会生活的延伸,则为儿童的道德成长提供了最丰厚的土壤。

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提供基础:为学生书本知识学习提供经验支撑

芬兰的基础教育课程一直为国人所推崇。2016年8月,芬兰启动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经验为起点”。其中,芬兰的一个重要改革举措就是推行所谓现象教学。“基于现象的教学”,就是各学科教师一起备课,为孩子们准备的跨学科课堂教学。由于一般是以实际生活中某个话题、某个现象为主题来展开教学,又称“主题教学”。这为笔者思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即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提供经验支撑,这是家庭教育必须承担的独特责任,或者说,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的书本学习提供经验支撑。

基于以上认识,家庭教育除了关注道德教育之外,还应高度重视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劳动教育。长期以来,人们把劳动教育看作是道德教育范畴的事情,其实劳动教育还是一种智慧教育。从人类智慧的起源讲,不是“心灵手巧”,而是“手巧心灵”。要让孩子聪明,有智慧,有创造性,劳动教育、实践教育是必由之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绝不包办代替。孩子的成长,是在唤醒其能做事的能力和活动中完成的,是在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开辟出道路的。

二是体育。体育不仅包括日常锻炼,更包括孩子的饮食与营养科学。今天,全世界都面临着“运动不足”的重大挑战,我国面临的挑战最为严峻。原因就在于,全社会缺乏一种科学的体育文化,更因为我们的教育被应试教育所绑架,认为体育是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会影响孩子升学,这是一种反科学的教育理念。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体育活动,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是最有效的家庭教育。这种“体育”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良好的健身习惯,更是顽强的意志品质,还有更高的学习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