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摘要

随着社会性问题的不断增长和扩大,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回应性力量得到不断地发展,成为在社会公共管理领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虽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但在“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体制下,我国非政府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因素制约,使得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呈现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状态。本文就非政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如资金、人员、独立性及政府管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对我国非政府组织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大政府、小社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困境

绪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得社会性问题的范围及程度不断的扩大,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随着社会性问题的日益泛滥和扩大化,以及新的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社会治理援助的需求日益增多。因此,社会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各种社会行为体超越自身单个的组织界限和狭隘的利益约束,通过参与、协调、合作、确立认同和共识等方式开展社会治理行动。而作为社会治理重要主体之一的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回应迅速成长起来,构成了克服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一种制度创新”,在社会生态治理中的作用也越发凸显。

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起源较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慈善组织“他们通过开展救济穷人活动向穷人提供政府提供不了的公共物品”。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浪潮下,得到快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已相对完善,在国内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均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同时,一些规模较大的非政府组织跨出国界,逐步走向国际化,其思想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大,在世界环境保护,人权保护,经济和文化发展等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数量大幅增加[见表1],涉及领域更加广泛,能力有所提高。随着中国的政策环境逐渐宽松,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原来的“全能国家”体制被打破,社会多元力量不断生成并开始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营造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然而,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一帆风顺。在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情况下,社会对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方面逐渐提出了更大的期望。而非政府组织作为这种期望的回应,在数量、涉及的领域,以及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这种回应性增长并没有与社会期望呈正向同速增长,而反过来这种增长速度的不匹配,又进一步的抑制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表1社会组织增长情况

中西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结果的差异,使我们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困境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反思,国内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研究和讨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综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对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的思考,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困境进行系统的分析。

I资金问题

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资金的问题。资金的短缺,成为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在西方,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开展很少受到资金问题的困扰,更确切地说,在资金问题上没有像中国非政府组织那样普遍。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就我国非政府组织的资金短缺问题进行分析。

一是社会的公益传统。西方国家的公益传统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城邦共同体精神”,以及中世纪基督教的公益慈善精神,另外基督教教义主张“救赎”,激励人们通过善举来实现自我解救。良好的社会公益传统在欧洲社会得到传承和发扬,使得西方市民对非政府组织踊跃捐赠,大大丰富了非政府组织的经费来源。例如,绿色和平组织及统计每年的活动经费高达一亿美元,为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从古至今中国的社会救济责任主要是由政府承担,缺乏民间公益互济。虽然我国传统文化倡导“仁爱”,但那更强调的是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社会公益传统的缺乏,导致非政府组织的资金外源相对狭窄,仅依靠会员的会费和基金会的捐赠,社会个人的捐赠相对不足,使得大部分非政府组织都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

二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民普遍不富裕。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调查数据测算,我国中产阶级的数量已达2.04亿人。然而,首先我们要看到的是6万元-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的家庭标准,在“高储蓄、低消费”的社会生活模式下,以上数据不能反映我国居民的真实生活水平。而且,我国中产阶级的富裕程度和人口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在财富分配结构呈“金字塔型”,也就意味着大多数所谓的中产阶级刚过中产的门槛。总的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因此,在“储蓄防变”的现实考虑和提升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生活需求下,大多数公民不愿向非政府组织捐赠。

三是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并不是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在社会问题不断涌现,而政府无法应对社会管理危机的情况下的回应性崛起。而这种回应的突然性,使得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的兴起缺少很好的反应和适应,使得人们对非政府组织缺乏合理性的认识以及其社会作用缺少充分的了解,导致社会公众对非政府组织认同度低,使得开展的活动得不到社会回应。从而就减少了民众对其的资金捐赠。

因此,非政府组织的资金缺乏在短时间内是得不到很好解决的,除非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对其进行拨款和捐赠,当然要说明的是政府的拨款和其他组织的援助的作用不是绝对的。因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增长空间远远没有饱和,随着增长规模和涉及领域的扩大,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财政能力是有限的。另外,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非政府组织在资金上很可能会因接受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的财政援助而丧失独立性。这也是我下面第三节要讲的内容。

II人员问题

在上节中我们讲到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突变性兴起,社会对其缺乏很好的反应和适应,使得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缺少有力的社会基础。这种“缺少”除了体现在上节讲到的资金外源渠道狭窄外,还体现在组织内虚上。这种内虚使得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显得有心无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组织内虚包含人员配备不齐全和人员专业化素质不高这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在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开展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显现,并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治理过程,从而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以下,笔者就产生组织内虚的两个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我国非政府组织兴起比较晚,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三十的时间,虽然从整体的上来说我国非政府组织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社会基础还比较薄弱,人们对非政府组织缺乏合理性的认识,社会公信力不足(在上面已进行相关的论述,在这里不再赘述),导致社会公民较少的投身于非政府组织工作。非政府组织尽管也能提供就业机会,尤其能为日益增多的求职大学生提供岗位,但它对服务行业就业率的贡献也只有区区0.3%——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十分之一。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萨拉蒙对非政府组织特征的概括中提出非政府组织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宗教性和非政治性等特性,而非营利性作为非政府向组织重要的组织特性,主要特现在“非分配性约束”,即非政府组织不能把获得的净收入分配给对该组织实施控制的个人,净收入必须保留,完全用于为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因此,非政府组织的人员工资待遇比政府组织或是私人企业相对较低,导致在组织内部产生人员外流和外部招募困难的双重窘境。人员更多的流向政府组织、事业单位、私人企业等,使得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的参与过程中面临人员不足的情况。

我国大多数非政府组织兴起于基层,组织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在某些社会公共管理领域的问题解决上存在专业性不足、规范化不够、科学性不强的情景,从而导致其社会公信力不足,引发社会公民对其的社会治理参与方式产生“信任危机”。另外,我国非政府组织活动开展的人员大多从社会上直接招募,没有进行长期有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造成非政府组织的人员整体上专业化素质不高。在社会活动开展方面,其产生社会效果与社会对它们的预期形成落差,这也解释了在绪论里说到的“又进一步的抑制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我国非政府组织由人员配备不齐全和人员专业化素质低所产生的组织内虚,在社会公共参与过程中成为非政府组织进一步发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人普遍是“经济人”的社会理性下,非政府组织的低工资福利(非营利性和社会公益性决定了非政府组织资金分配,而这种分配并不惠及组织成员)所造成的人员流失和人员招募困难给非政府组织带来的双重社会压力,将进一步加剧非政府组织的内虚,从而弱化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

III组织独立性

在萨拉蒙对非政府组织特征的概括中,其中最重要的是组织的自治性,也就是我们说的独立性,它体现在人事任免方面的决定权,以及活动开展方面的决策权。这两个方面的自主权是决定一个组织是否拥有独立性和自治权的核心决定要素。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在独立性和自主权这方面总体上还很欠缺,成为了目前制约我国非政府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公共权力极强的国家,至上而下的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度,把整个国家和社会纳入到行政管理体系之中,从而进一步限制了民间力量的崛起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瓦解了公共权力对国家、社会强大的管制功能,使得社会力量逐渐崛起并朝多元化发展,同时开始介入社会管理各领域并发挥作用。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我国非政府组织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整体上来讲其社会力量并不那么强大,社会作用也并没有得到尽大可能的发挥。

现代国家的社会政治结构是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分化的结构。前面讲到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瓦解了公共权力对国家、社会的强大管制功能,但这是相对的。现阶段,我国政府的管制功能依然强大,在三元分化的结构中占据极大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市场力量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加强,而与非政府组织的产生是与市场经济几乎是同时的,但并没有成为跟市场力量相匹配的社会力量。所以社会力量在三元分化的结构中处于相对弱化的地位。究其原因,除了自身的因素制约外,更主要的是来自政府强大的社会管制。下面我就政府是如何影响非政府组织独立性的来进行论述。

目前,我国政府对民间团体采取比较严格的准入制度,因为我国各项相关制度不完善,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使得我国出现“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局面。因此,为了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能够对社会团体进行有效的管理,我国非政府组织注册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政府的业务主管单位为其向民政部门担保。也就是说,非政府组织要想获得合法化地位,必须投身于政府的业务主管部门。而作为业务主管部门,政府就有权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管理甚至是管制,凭借强大的公共权力,政府介入和干涉非政府组织的内部事项,其中包括人事任免、活动决策等方面,使得非政府组织的自治权逐渐被剥夺,在行为观念,组织职能、活动方式、管理体制等严重依赖于政府,甚至成为附属机构,变相的执行政府职能。而在西方,社会公民可以自由成立组织团体,其组织发展和活动开展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而不受政府约束。比如加拿大的绿色和平组织,之所以能够大胆实施自己的计划,其重要原因是与政府完全分离,独立于政治之外。因此,我国非政府组织注册的政府业务部门担保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管理,但更重要的便利了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行政控制,违背了非政府组织的自治性原则,压制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活力。

另外,在第一节和第二节讲到的资金和人员问题,也是造成组织独立性缺失的重要因素。资金和人才的严重缺乏极大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而这种资源的匮乏又与其筹款、组织、活动能力等局限条件形成恶性循环。据统计,我国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有50%以上来自于政府拨款和企业资助,收入结构极不合理。因为资金的来源大部分出于政府拨款和社会企业资助,所以整体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强,自身独立性相对较差。在社会环境保护活动中,不能触碰政府和这些企业的利益,导致不能很好地发挥社会监督和社会管理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导致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角色的矮化和社会功能的弱化(此点会在后面章节中讲到,在此不赘述)。

在我国非政府组织独立性的丧失,除了自身的资金、人员缺乏而受控于政府外,更多是来自于政府强大的社会管理和管制带来的功能剥夺。政府通过公共权力参与社会全方面的管理以维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参与力量,必然要服从政府的这种制度性安排,在社会参与上与政府保持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或是非政府组织在组织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或是政府介入的结果。而后者情况的出现,便是政府社会管制功能对这些非政府组织的一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所带来的便是独立性的丧失。

IV政府管制问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公共权力极强的国家(这一点我在上文已讲到过),统治阶级(在这里姑且称作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占有者和垄断者,凭借手中的权力全面干涉居民的社会生活。于此同时,儒家宣传的“君权神授”思想强化了政府全面干预和介入居民社会生活的合法性。在统治阶级占主导的封建社会,这种合法性逐渐演变为一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社会管理模式便是我们所说的政府管制。当然,政府管制存在于历史上的任何国家和任何社会,不同的是,这种模式延续的时间和功能强弱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不作讨论)。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以及固定的社会体制,使得政府管制在中国有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建国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建立起新的社会政治秩序,国家需要对社会实施全面的管

制。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建立起了功能强大的管理管制型政府。随着政权得到巩固和新的社会秩序确立起来后,国家的主要任务发生变化,而我国政府对社会全方位管制没有变化。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定和完善,政府的管理管制功能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总的看来,政府的管理、管制特征仍十分突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我国政府强大的社会管制、管理功能,使得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和建设性明显不足。政府权力的滥用,极大地限制和制约着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作用。

社会角色与社会功能

因为强大的政府管制,因此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并不是很自由。在社会参与的各领域以及社会活动开展的各方面,始终能看到政府的影子。虽然我国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开办的活动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是在配合、推动政府在这些领域的政策,而且某些活动的举办是在政府允许的情况下,而非政府组织没有自主决策权。这也决定了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采取的是一种温和、合作的行为方式。例如,自然之友,他们多以宣传为主,主张教育、引导,大部分活动都是从学校和民众做起,强调公众教育和公众参与;同时,他们积极主张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环保领域合作,强调企业或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自然之友单一形式的环保宣传和环境教育,使得活动效果有限,社会影响力不够;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和监督机制,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难以落实到实处。因此,非政府组织在这些领域的参与行为和参与作用并没有得到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发挥(因为参与行为受限必然导致参与作用受到削弱),导致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的功能弱化。前面讲到,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崛起和发展,并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由于一系列社会性问题的出现,是克服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一种制度创新,在社会治理中形成了对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有益外延性补充。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是对社会治理需求的一种回应,然而这种回应性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同时,在第一节资金问题分析上讲到,人们对非政府组织缺乏合理性的认识以及其社会作用缺少充分的了解导致,社会公众对非政府组织认同度低,社会公信力较差。因此,当非政府组织的回应无法满足这种社会治理需求或是无法很好发挥其社会治理的作用时,其社会角色必然遭到进一步矮化。社会功能弱化和社会角色矮化二者便形成一种双向的恶性循环,造成了我国非政府组织呈现一种不健康的发展状态。

政治参与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除了主动的参与社会治理过程外,还可以间接地发挥其社会治理的作用,即政治参与。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治理中重要的行为体之一,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集体现在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弥补政府失灵,又体现在通过政治参与来影响政府的公共决策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一般来说,非政府组织在国家的政治参与方面具有两个主要的作用:

(一)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与技术咨询。

非政府组织因产生于社会,跟政府组织相比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贴近基层。凭借其无孔不入的触觉,往往可以先于政府或其他组织发现现实或潜在的社会公共问题,从而提出议事日程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成为政府公共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的社会行为体和社会治理参与力量,通过提供政府自身难以获得的数据、信息、观点、判断、技术和前景分析加强与政府在社会治理各领域的合作,推动政府对自身认同的调整和改变,从而影响了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另外能够在社会治理某些领域中配合政府推进政策的实施乃至改革。

(二)充当政府公共政策的压力阀

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其维护社会公益的组织特性决定了它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可能会直接影响一些个人或者社团,甚至一些企业和政府的利益。而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拥有者,同时也是社会生态多中心治理的主导者,它的社会立法与政策实施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非政府组织必然会对其进行监督,这是它的组织特性和目标决定的。非政府组织对政府在社会立法与政策实施方面的监督,包括经常采取直接行动、游说、抗议或影响公众舆论和社会媒体关注等方式向政府施加压力来影响政府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从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

然而,对于以上的两种作用,我国非政府组织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特别是后者),更确切的说是功能收缩。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参与相对独立,各组织之间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社会联合治理模式,在组织与组织之间,及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包括政府、企业等)之间缺乏很好的合作与交流,和相应的技术、信息共享机制,使得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共治理领域不能很好发挥政府的“智囊”作用。现阶段,在“大政府,小社会”社会模式下,政府管控着社会一切的公共事务,同时凭借其强大的公共权力,控制的社会组织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人员、资金、社会政策等方面。在这种社会模式下,非政府组织要获得长远发展,它必须采取与政府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对抗的方式跟政府打交道。只因为如此,我国非政府组织通常采取温和、配合的行为方式参与社会公共治理,而直接行动、抗议和煽动人民情绪等激进的方式是很少见的。所以,充当政府公共政策的“压力阀”,在我国非政府组织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他们普遍采取的是倡议、游说等温和的形式,而这种形式所体现出来的效果是很有限,因为最终的决定权始终在政府手里。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参与,是一种有限的政治参与,它是在政府设定的权力框架里来充当政府公共政策的压力阀,这也是政府能容忍和所能给予社会权力。

国际化

近20多年里,全球化过程对国内和国际层次上的公民和非政府组织都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大量跨国非政府组织开始关注国际性的社会事务。在全球领域,非政府组织还帮助“建立国际价值体系和规范,以指导未来国际政策和实践”。纵观在全球活动活跃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几乎大部分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他们利用自身的雄厚的资源优势,广泛的参与全球治理,在促进国际社会公益,改善世界社会生态的同时,他们积极参与国际价值体系和规范建构,构成了对国际事务和政策的垄断。而发展中国家因自身综合实力相对比较弱小,在国际事务管理上没有话语权,处于被动国际参与的局面。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一方面接受国际非政府组织对我们的社会公益援助的同时,还必须要发展自己的非政府组织,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使非政府组织能够广泛的参与全球治理,在国际社会事务管理和体系规则制定中占据话语权和主动权。然而我国非政府组织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非常少,使得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话语权缺乏;二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响应国际社会方面也十分欠缺。我们的非政府组织基本上缺乏全球化,国际化意识,参与国际性社会公民社会活动多半是响应性参与,在国际舞台上缺乏主动性;三是我国非政府组织权威性不足。由于我国非政府组织受到双重管理体制的约束,一直得不到合法化身份,导致其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时缺乏正式合法的渠道。

非政府组织走向国际化必须以母国为发展基点,需要母国为其输送人员、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而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除了国际社会因素外,国内因素更是制约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主要因素。首先,资金、人员,技术的缺乏,给非政府组织的发

展带来极大地困难,同时政府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控制从而剥夺了非政府组织的自主权,使非政府组织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独立性,甚至是被行政化,这极大地阻碍的非政府组织向国际化发展。其次,在“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模式下,政府稳稳占据着某些领域,同时广泛介入某些开放领域,进一步压缩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范围,甚至出现了“与民争利”的政府行为。再次,我国政府制定的各种社会组织的参与社会治理活动的政策限制和规范,使得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太多的条件束缚,导致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开展仅局限于国内(当然这也跟我国社会治理的需求有关)。最后,当然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因素也是制约其走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现阶段如何更好的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我国迈向全球治理,参与国际规则体系建设,占据国际事务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结语

总的说来,在我国现有的社会政治体制下,政府管理、管制功能强大,是压制非政府发展活力,阻碍非政府组织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不成熟,使得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呈现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状态。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和发展缺少稳固的社会基础,再加上非政府组织本身的原因,造成社会公信力降低。在“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模式下,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更多的来自于政府力量的管制,使得非政府组织的不能完全实现自我发展。

因此,要实现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必须要改变“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充分实现和保障非政府组织的自主权,促进和发展非政府组织的组织利益,给予非政府组织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发展平台,让非政府组织广泛的参与社会治理,为非政府组织走向国际化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戚小村.论西方公益伦理思想的两大历史传统[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04

[2]杨博.花亚纯.关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思考——兼与西方非政府组织的比较[D].

[3]向军.戴树.根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如何走出“困局”[D].

[4]冯二占.试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路径选择[D].

[5]郑娟.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治理失效与发展路径——基于低碳经济模式的分析[D].

[6]刘雪松.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

[7]王栋梁.环境NGO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作用及其前景[D].

[8]王金梅.论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环境合作中的作用[D].

外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综述及比较研究

课程论文 课题:外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综述及比较研究 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班级:行政管理 学号: 113115001132 姓名:赵丽莎 任课老师:马蕾 点评: 成绩:

外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综述及比较研究 赵丽莎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摘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管理对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美 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和日本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进行综述 和比较研究,有利于借鉴其发展经验,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更好的管理和发展。 本文从各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理论概述、社会作用、管理体制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几 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总结了近年来外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政府;管理;发展 1.外国非政府组织的概述 1.1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分为三个类型:一是“思想库”等独立研究机构。一般指独立与政府和企业(甚至是大学)之外,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机构。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的美国。据统计,二战爆发前,全美仅有20个左右的思想库,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该数字达到了1600个之多。其涵盖范围也从战略、军事、国际关系的研究扩展到了当代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其典型代表为:美国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二是基金会。美国基金会中心对“基金会”的定义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有资金(通常来自单一的个人、家庭或公司)并自设董事会管理工作规划的组织,其创办目的是支持货援助教育、社会、慈善、宗教或其他活动以服务于公共福利,主要途径是通过对其他非营利机构的赞助。三是社会基层组织。该组织种类繁多、涵盖面相当广,一般包括社会服务组织、卫生保健组织、健康研究组织、教育研究组织、社会运动组织、艺术和文化组织、互助性组织等等。美国大概有33万个社会服务组织。他们获得政府、基金会、公司和个人的广泛支持,美国政府的资助占社会服务组织收入60%。 在英国,官方和大众媒体较少使用“非政府组织(NGO)”这个术语,使用最多的是“慈善组织(Charity Organization)”,其次是“志愿和社区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再次是非营利组织。主要区别在于:非营利组织除了包括民间公益性组织以外,还包括各种形式的互益性组织(如各种行业协会),而慈善组织则主要强调公益性的一面。非营利组织的涵盖面广,只要“不是家庭,不是企业,也不是政府的一部分,都可以纳入其中”。“志愿和社区组织”一词是近些年,特别是1994年以来官方文件中通用的提法,其范围略小于非营利组织。慈善组织是指从事公益活动且在慈善委员会登记的组织,它是英国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慈善组织是慈善组织的核心。 德国的非政府组织简单来说可以社团和财团两大类型。其中社团在德国的非政府组织中数量最多。严格的意义上,依据非政府组织的产生、资金来源和成员结构三项标准有不同的划分。非政府组织依其非政府程度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所谓的真正的非政府组织,他们是非政府组织的最初形态。其产生源于公民社会的倡议,没有政府的推动,成员仅是个人。资金来源只有个人捐助和成员会费,不依赖公共资金,一些组织甚至根本拒绝公共资金;另一种是所谓的非政府组织的偏离组织,他们依赖于政府,资金大部分、甚至全部来自于公共资金。 法国根据法律规定,社团基本可分为三个体系:一是注册社团和不注册社团。1901年的法律没有规定社团必须到市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但是只有注册的社团,才具有法人资格,能够以法人的身份从事活动,购买、持有和管理财产(例如社团的场馆或者银行户头)。二

中西方非政府组织比较

中西方非政府组织比较 摘要:面临我国强大的公民社会领域的崛起和公民自治意识的觉醒,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阻碍了民主化发展的进程。迫切需要科学的非政府组织理论指导,通过比较中西方的发展差异,积极借鉴西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政府组织理论体系,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 关键词:中西方非政府组织比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民的自治意识逐渐觉醒,民主化建设受到极大的重视,各种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并广泛参与社会各领域的活动,试图通过政治参与影响公共决策过程,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公众参与力量,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和制约,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民主作用难以发挥,不利于我国的民主建设。通过比较中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差异中看到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不足,我们应积极吸收外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验教训,指导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1、比较中西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状况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上社会组织参与联合国活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已经申请到了联合国理事会的咨商地位,它们不仅对联合国决议产生更加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全球事物的各个方面都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扮演着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无法替代的拾遗补缺和社会监督的双重职能。当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追求和平发展的每一个进步都无法摆脱世界的整体的和平和发展,而全球所有新生事物的演变发展无不会在开放的中国有所反映。社会组织问题也不例外。在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社会组织无疑是对中国传统的集权政治体系提出重大的挑战。通过比较中西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的差异,可以看到我国当前社会组织发展的不足之处,积极借鉴国外有关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理论体系,指导社会组织的建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化建设进程。 2、中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差异 2.1中西方非政府组织政治文化背景的差异 西方国家的公民自治思想由来已久,早期韦伯、洛克、托克维尔、黑格尔等关于国家与社会理论研究的杰出贡献都奠定了公民社会发展和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理论基础,基督教提倡的人文关怀和献身精神深刻的影响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更多的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在理论思想的指引,基层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股第三方力量,代表广泛的基层民众的利益,影响政府的决策行为,西方的公民社会不断成熟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现代福利国家危机,凸显政府对公共需求的软弱无力,政府失灵的影响不断扩大,迫切需要除市场力量外的社会力量的帮助,弥补不足,公民社会有了更大空间的发展,资产阶级造就了颇具规模的

2018-2019-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实用word文档 (5页)

2018-2019-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河南省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五,已经成为仅次于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的经济大省。但是,制造业产业基础 薄弱、创新能力不强、服务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及政策环境亟待改善等一系 列问题严重制约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河南经济发展 方式的转变和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因此,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升级,完 善和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及政策环境,集聚高端人才,提升创新能力, 已成为加快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突出问题;对策措施 全球经济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向服务业的加速渗透, 使服务业不断衍伸出全新的发展方式,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一 座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 生产者提供服务,代表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服务部门和行业。它不仅包括 现代经济中催生出来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而且也包括现 阶段保持高增长势头以及居于较大比重从而具有“现代”意义的服务业,如金 融保险、专业化商务服务等,同时还包括被信息技术改造从而具有新的核心竞 争力的传统服务业,如各种咨询业务、现代物流服务业等。 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服务业经历了“循序渐进”的制度变革过程,从放宽相 关服务行业的价格管制,到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特定服务行业领域,再到完 成国有服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拉动 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一)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年攀升 1992年以来,随着服务领域深化改革的全面展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其增加值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首先,现代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从总量上看,现代服务业逐年上升,特别是201X年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其增加值增长迅猛,从201X 年的886.76亿元增长到201X年的4 705.86亿元;从结构上看,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1X年的8.38%和27.22%分别上升到201X年的

分析新媒体发展中的困境与出路

分析新媒体发展中的困境与出路 今日头条作为互联网新媒体的代表,从2012年8月上线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的用户数已经高达1.2亿。今日头条的成功是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的成功,就像今日头条所宣称的那样,不做新闻生产者,只做新闻搬运工。然而,今日头条因为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深陷版权困境。 今日头条是否构成版权侵权 要判断今日头条是否构成版权侵权,就必须先了解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著作权法》关于新闻作品的规定主要有两处: 一处是《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本法不适用于:(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二)时事新闻;(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另一处是《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

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从以上两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一方面规定了时事新闻不适用于《著作权法》;另一方面又规定了有关时事新闻、时事性文章和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的合理使用。但就这两条而言,先不说规定存在冲突的问题,仅如何界定时事新闻就让人大伤脑筋。 (一)时事新闻如何界定 我国2002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单纯事实消息属于《著作权法》第5条第(二)项规定的时事新闻。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从这一条的规定来看,只有单纯事实消息属于时事新闻,而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原因则是单纯事实消息不具有独创性,换句话说,时事新闻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因此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笔者认为,这一款规定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国《著作权法》第2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缺乏独创性就不是作品,而不是作品也自然无法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实际上,真正不具有独创性仅为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恐怕也只有一句话新闻,绝大多数新闻报道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规范化问题,已经提到政府管理的议程上来。迫切要求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大力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并同政府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的非政府组织,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更加有利发展机制。本文从非政府组织存在的数量、规模、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特点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政府在法律环境、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非政府组织的自律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的措施,使之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政府管理 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由于地方政府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能力有限,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如何面对繁重的社会性事务来加强管理。总结世界各国经验,成功的途径就是输出政府职能,为地方政府寻求合适的职责伙伴,在政府的监控下,由社会为政府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以提高政府本身的治理能力和竞争力。为此,发展非政府组织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所谓非政府组织,“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1]我国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互益性社会中介组织)与民办非企业单位(公益性服务实体社会中介组织)。 一、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现存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迅速得到发展,据民政部2004年统计,截止到2003年年底,中国民政部门共登记各类非政府组织26.66万个,年均增长34%;其中社会团体与基金会合计14.2万个,基金会1300多家;民办非企12.4万个,年均增长23%。[2]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的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但与社会发展相比,还远未能满足社会各种群体、和各种利益集团的需要;而且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总量、质量、作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且发展不平衡,速度较慢,国际化程度不高。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主要和突出问题如下: (一)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数量和规模不平衡 从绝对数量和组织规模上看,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不仅远少于发达国家,而且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也较大。如中国每万人拥有非政府组织数量仅2.1个,这些年虽然一些地方开始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培育工作。但相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非政府组织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结构上,都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且,我国目前现有的非政府组织大多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和大中城市中,而广人的内地和乡镇仍是社会组织的稀疏地带,非政府组织力量比较弱小。发展呈现出严重的不

公共治理与非政府组织2019尔雅答案

1.1 公共治理与非政府组织 1 非典期间,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公共治理措施?()B ?A、发放口罩 ?B、禁止人员流动、到北京人员进行隔离等 ?C、公布疫情 ?D、招募医师 2 非典期间,公共治理的主体有哪些?()ABC ?A、政府 ?B、企业 ?C、非政府组织 ?D、公益机构 3

公共治理是指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管理共同事物方式的总和。()√ 1.2 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性 1 《官场病:帕金森定律》的作者是谁?()B ?A、柯南道尔 ?B、帕金森 ?C、亚当斯密 ?D、曼昆 2 非政府组织是()的需要。ABCD ?A、国家现代化的需要 ?B、有助于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参与 ?C、完善社会自律机制的有效手段 ?D、是增强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3 我国六十年代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包括?()ABCD ?A、农业现代化

?B、工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技现代化 4 帕金森定律说明政府机构往往演变得臃肿低效,故非政府组织是国家现代化的需要。()√ 1.3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1 狭义的社会组织不包括()。C ?A、社会团体 ?B、民办非企业单位 ?C、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D、基金会 2 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我们称之为()。B ?A、免税组织

?B、基金会 ?C、民间组织 ?D、社会团体 3 志愿组织有哪些类别?()ABD ?A、组织志愿性 ?B、服务志愿性 ?C、有偿服务性 ?D、活动志愿性 4 社会团体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5 慈善组织与公益组织的区别在于,慈善组织解决人的基本生存,公益组织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1.4 非政府组织的特性与分类 1

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

第七期 二OO六年五月十五日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一般认为,所谓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为基础,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现代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产业经济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 长期以来,服务业统计一直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中的薄弱环节,而现代服务业,还没有一家国际和国内的权威机构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为了更好地为区委、区政府做好参谋,更加准确地反映我区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区统计局研究制定了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其中现代

服务业统计已从2006年一季度开始实施,并形成了首批统计数据。本文就是在对一季度数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些基本的判断和分析,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借鉴国际产业划分标准,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将海曙区现代服务业初步界定为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产业、旅游产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传媒业、金融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八大类。在调查方法上,采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其中,金融采取全面调查方法,除此之外的现代服务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原则上将占该类经济总量90%左右的单位划入为重点企业,实施重点调查。根据一季度调查数据显示,我区现代服务业初步呈现出以下特征:(一)行业门类分布齐全,集聚效应明显 近几年,我区现代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目前已形成较完整的行业门类和相当的产业规模。截止今年4月底,全区现代服务业单位资产总额已达到2501.7亿元,从业人员达4.9万人。1-3月实现营业收入75.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7亿元。服务业单位数量较多,且分布范围广泛,在绝大多数行业中都有单位。全区八大产业的单位分布情况大致如下:

出版社发展的困境论文:中小型出版社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出版社发展的困境论文:中小型出版社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中央级中小型出版社,很多情形和我们科学普及出版社类似,目前面临的困境和出路是不是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 长期按事业单位运作,突然转企改制,直面市场汹涌的大海,如同不会水的旱鸭子,很容易就会被淹死。出版社历史长、包袱重,离退休人员甚至比在职人员还多,历史遗留问题一大堆,短期内无法轻装上阵,搞不好就会被沉重的包袱拖死。干部职工留恋事业单位体制下的级别、编制、铁饭碗等,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意识僵化,改革阻力大,维稳形势重,领导班子为此要分散大量精力,劳神费力常常还不讨好,真能把人累死。 出版社底子薄,积累少,职工收入低,稳定队伍、提高待遇、发展生产乃当务之急,一时间难做大事、难成大事,沉舟侧畔千帆过,煞是愁死人。打造集团、强强联手、兼并重组,大局已定,大势所趋;中小型出版社自身若不快速发展、迅即强大,迟早会被别人兼并吞并,能不急死人吗?尝闻兄弟出版社转企改制上级主管部门如何大力支持,相比之下总觉得自己不招人待见,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人比人,气死人。 时转企改制之际,他人唯恐避之不急,有门路者纷纷“逃

亡雅典娜”,你一不留神却横趟了进来;前途不明,道路艰辛,心理素质不好,还不得吓你个半死!如今出版业发展格局已定,大社强社垄断市场、控制资源,中小型出版社遭围追堵截之势,陷虎狼合围之阵,如不能奋力突出重围,总有一天必定被困死。如此看来,是不是就死猪不怕开水烫,虱子多了不怕咬,干脆破罐子破摔得了?那也不行,你这不是在等死嘛? 横竖都是一个死,九死终有一次生。壮士断腕,削发明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借转企改制之良机,不如杀开一条生死血路,拼它一个鱼死网破,换来一片发展生机。九九归一,九死一生,生生不息。 那么,出版究竟意味着什么?能从这个问题中找到解答,中小型出版社就能找到生存发展甚至壮大的机会。 出版就是讲使命:你能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担当文化传承使命,你就能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就能受到主管部门的青睐,就能可持续发展。 出版就是比眼光:你能比别人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谋得更周全,你就能顺应潮流,少走弯路,减少失误,就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在下一场战役中打他个漂亮的翻身仗。 出版就是考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状况

4 CHINA STATISTICS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民间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非政府组织的迅速发展,不仅为普通民众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平台,而且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新的渠道。 关于非政府组织的一般概念 非政府组织,顾名思义就是指政府以外的组织,但目前国际社会对此尚没有公认的定义。按照多数学者们的观点,非政府组织是独立于国家和政府力量之外的非营利性组织,包括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社会团体、行业学会等,一般限于非商业化的、合法的、与社会文化和环境相关的群体。当然,不同国家对非政府组织范围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在法律上对非政府组织的界定范围不尽相同。 对非政府组织的特点, 国内外不同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塞拉蒙教授使用综合分析方法,从组织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出发,给出了非政府组织的五大评定标准,即组织性、 民间性(或私有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他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民间自发的产物,而且必须以慈善募捐或会员会费为资金来源,是社会选择而非政府发动。综合各类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非政府组织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①组织性。有正式的机构,有成文的章程、制度和固定的工作人员等。 ②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进行剩余收入(利润)的分配(分红),不得将组织资产以任何方式转为私人财产。 ③非政府性。它是独立自主的、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或受其支配。 ④公共性。它不谋取私利,具有实现共同利益的目标取向。 ⑤志愿性。志愿者和社会的捐赠是它们重要的资金来源,具有较强的公开性、透明度和互助性。 ⑥非政治性和非宗教性。它不是党派组织,不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不是宗教组织,不开展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非政 府组织大致可以采用两种标准划分。一种是根据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分为官方非政府组织和民间非政府组织。官方非政府组织的特点,一是具有较浓的行政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行使政府职能;二是其工作任务、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由政府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确定,并接受政府财政资助。目前近1700个全国性社会团体中,使用行政或事业编制,由国家财政拨款的约有200个,如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等。民间非政府组织的特点是其人员、资金等不受政府的制约,但其中部分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由有关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另一种是根据非政府组织的登记情况,分为已登记的非政府组织和未登记的非政府组织。已登记的非政府组织包括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未登记的非政府组织包括在农村广泛存在的农业技术经济互助性组织和在一些单位内部存在的不需要登记的组织(有专家估计全国大约有300万个这种类型的组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官方非政府组织的基层组织,如基层工会、基层妇女委员会等,更多地具有非 我国非政府组织

最新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河南省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五,已经成为仅次于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的经济大省。但是,制造业产业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服务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及政策环境亟待改善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河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因此,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升级,完善和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及政策环境,集聚高端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已成为加快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突出问题;对策措施 全球经济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向服务业的加速渗透,使服务业不断衍伸出全新的发展方式,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服务,代表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服务部门和行业。它不仅包括现代经济中催生出来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而且也包括现阶段保持高增长势头以及居于较大比重从而具有“现代”意义的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专业化商务服务等,同时还包括被信息技术改造从而具有新的核心竞争力的传统服务业,如各种咨询业务、现代物流服务业等。 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服务业经历了“循序渐进”的制度变革过程,从放宽相

关服务行业的价格管制,到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特定服务行业领域,再到完成国有服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一)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年攀升 1992年以来,随着服务领域深化改革的全面展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其增加值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首先,现代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从总量上看,现代服务业逐年上升,特别是2000年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其增加值增长迅猛,从2005年的886.7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4 705.86亿元;从结构上看,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05年的8.38%和27.22%分别上升到2014年的13.47%和36.31%。其次,现代服务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显著,其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210.7万人增长到2014年的312.18万人。 (二)服务业结构转换及升级步伐加快,但整体发展水平偏低 近年来,伴随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出现了积极变化,服务业结构转换与升级趋势已经显现。首先,传统商品流通性服务业比重趋于下降。长期以来,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等商品流通性服务业始终是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的主导。近年来,商品流通性服务业比重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至2014年,上述三大行业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21%。其次,以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已出现快速发展势头。其中,上升幅度比较显著的是信息和软件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教育文化等行业,2014年其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比重达到32.1%。 但是,河南省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2014

最新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在过去的30年间,服务业从弱小到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吸纳就业的重要主体。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在现阶段还存在着经济总量比重不高、就业人口比重较低、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必须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并重视科技进步,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 [关键词] 服务业产业结构市场化 20世纪中期以来,服务业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最大的产业,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服务业趋向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全球经济增加值中有60%以上是由服务业创造的,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其GDP的比重达到了70%左右,少数国家甚至达到了80%以上,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007年,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为96328亿元,占到我国当年GDP的比重为40%,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我国经济而言,在步入工业化中期以后,加快服务业发展已成为优化调整经济结构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概况做简要分析,并探讨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服务业未来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概况 1.服务业增长较快,占GDP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时间里,受传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服务业的发展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加之当时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和构建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体系,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长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没有获得太大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服务业就业人数大幅增长,占就业总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1978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只有4890万人,占当年就业人口的比重仅为12.2%,而到2007年我国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已达到24959万人,占当年就业人口的比重已经上升到了32.4%。30年来,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了4.1倍,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也提高了近20各百分点,服务业在吸收我国劳动力和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 二、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从我国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绝对数及占GDP的比重都有了大幅的增长和提高。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和比重也增长迅速。但是,要客观的分析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地位,有必要将我国的数据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做对比分析。 2.我国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表明,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和城镇化进行的推进,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和主力军。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都远多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资料来源:《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 No.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9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 38.44万人。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递进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比例失调的产业结构,将使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扩张的基础。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值的主要构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九十年代初,全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约60%,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发达国家平均约65%。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达到43%。虽然城区2015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58.6%,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但市本级的GDP也包含在城区的经济总量中,尚不及全市的20%,且有着市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就全市来讲,第三产业在经济构成中的比重还偏低。 2.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发展迅速,但规模效益不高,新兴经营方式尚待开拓。建市以来,我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社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和社会商业点迅速增长,2015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3和18.1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86%。二是消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在国家连续多年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我市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9.9%提高到22.1%。与此同时,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呈现缩小态势,由上年的消费低于投资16.6个百分点缩小为9个百分点。三是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等经济点并存发展的局面,极大地搞活了商品流通和销售。2015年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35.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8.44%,比2015年占比提高了7.78个百分点。四是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档次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超级市场经营、连锁经营等经营方式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经济

融媒体管理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融媒体管理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在中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引下,全国融媒体发展风起云涌,一批新的媒体集团应时而生。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融媒体管理的困境与出路探析”的媒体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融媒体管理的瓶颈及突破路径 摘要:在中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引下,全国融媒体发展风起云涌,一批新的媒体集团应时而生。融媒体组织与传统媒体有何不同,经济管理学“产业集群”概念是否适用于融媒体管理,融媒体管理面临的瓶颈和问题有哪些,如何在媒体融合管理中发挥1+1>2的集群效应,以构建融媒体组织管理和发展的新模式,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当前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即是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及调研活动,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的思考和解析。 关键词:融媒体;融合发展;集群效应;管理创新 在中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方针指引下,一批新的媒体集团应时而生,正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简单来讲,融媒体是多元媒介融合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管理和组织

运营模式。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它需要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打破机制壁垒,对不同媒体业态、网上网下资源等进行有效整合,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使各种媒介功能得到最大功能的发挥,融合优势得到最大空间释放,传播秩序更加规范。 从经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推动媒体的融合发展,要着力解决内容同质、功能重复、机制僵化等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发挥集群效应,才能解放和发展融媒体生产力。 一、融媒“集群效应”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使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进行了分析。“产业集群效应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它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① 从经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新闻产业集群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传统产业集群,以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为主体单元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

中国非政府组织现状与发展 赵文杰 摘要: 非政府组织,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简称NGO,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十分准确的结论,一般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指那些具有公益性、自治性、志愿性、非营利性、合法性、非政党性等特征以及社会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管理等基本功能的社会组织。它又被称作“第三部门”、“非营利部门”、“利他部门”。在中国,广义上的非政府组织包括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中的事业单位、不登记和免登记的社会团体、单位内部活动组织、未获得登记或以其他形式登记的草根民间组织以及由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负责登记管理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 现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不断涌现,它的产生反应了二战后世界各国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有所提高,是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机制的一种补充,也是对政府职能失灵的一种修补。进入20世纪80年代,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很快的发展,以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专业化的服务方向在全球经济、社会、环保等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场合,非政府组织已被列为与企业-市场体系和政府-国家体系并列的第三体系,即非政府组织体系。就像美国非政府组织研究的权威学者莱斯特.M.萨拉蒙教授所说:“我们是置身于一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之中,历史将证明这场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的世界的重要性。” 与国外许多成熟的非政府组织相比,中国非政府组织无论在数量还是影响力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中国非政府组织也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了解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对于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缓解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非政府组织、发展、社会 1,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策环境逐渐宽松,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原来的“全能国家”体制被打破,社会多元力量不断生成并开始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非政府组织不断涌现。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1998年新修订的《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实施以后,民政部门对非政府组织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工作,到1998年底,全国社会团体数量由1996年前的20万个减至16. 5万个。这次整顿虽然是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减少,但是也提高了非政府组织的质量,一些宗旨类似的组织在合并后实力也得到提高。有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在民政部门登记的非政府组织共有28.94万个。其中,社会团体15.3万个(中央级社团1673个,省级社团2056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5万个(中央级单位24个,省级单位4868个);基金会892个,(中央级基金会84个)。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包括教育、卫生、扶贫、帮助弱势群体(农民工、妇女儿童等)等各个领域。

最新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资料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1、 2、 3、 4、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

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3 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传统报纸的困境与出路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纸的困境与出路 现如今,互联网确实正在创造着一个全新的媒体环境,它模糊了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的生存格局,逐渐改变了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媒介接触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报纸如何在新兴的媒体环境中得以存活与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传统报纸的困境与机遇出发,通过内容,受众和渠道三个方面来探寻传统报纸的出路。 黎藜(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快捷、及时、互动、广泛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尤其对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传统报纸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日本《每日新闻》前总编歌川令三先生就曾在《报纸小时的日子》一书中预言说,报纸消失的日子是2030年。这种说法正确与否暂且不论,但互联网确实正在创造着一个全新的媒体环境,它模糊了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的生存格局,逐渐改变了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媒介接触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报纸应该如何正确认清困境、寻找出路呢? 1.传统报纸的困境与机遇 传统报业的现状。从全球范围来看,早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传统媒体在网络等新媒体的“攻击”之下,已经显露出下滑迹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电子媒介的冲击、新闻纸价格上涨等诸多原因,美国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发行量出现了连续20年的下滑。据统计,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有507家日报的发行量锐减,绝大多数报业公司只能勉强维持运营。与此同时,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的报纸《朝日新闻》目前也正在经受创办130年以来的首次财政赤字。相较于国外报业面临的险境来说,中国报业的现状相对乐观。根据2011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共出版报纸1937种,平均期印数20837.15万份,总印数439.11亿份,总印张1969.4亿印张。与前一年相比,种数下降0.31%,平均期印数下降1.5%,总印数下降0.86%。总的来说,发行量下降、读者流失、广告收入锐减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报业的普遍现象。 新媒体的现状及优势。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世界网民的数量已超过20.8亿,中国网民数也高达5.4亿,其中网络新闻的使用率为77.2%,用户规模达到3.53亿。同时,艾瑞咨询发布公告,2011第一季度网络广告市场同比增长43.7%达到85.6亿元,并预测2012年中国互联网将超越报纸成为第二大媒体。 较之传统报纸,新媒体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时效性优势。通常而言,报纸的出版周期一般为24小时,而网络媒体新闻则是即时更新。所以,当上网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时,网络媒体的时效性的优势就显得更加突出。譬如,汶川大地震,日本海啸等许多重大新闻事件都是第一时间从网络媒体上曝出。第二,内容上优势。具体表现为信息量和信息互动两个方面。就信息量来说,一份纸质报纸限于本身的版面,纸张,规格的大小和形式,其包含的信息量远远不能和海量的网络相比。就信息互动来说,传统报纸的互动方式多采用读者来信和热线电话等方式,互动频率较低,效果较差。而新媒体则可以让用户在网上即时的评论互动,互动频率较高,效果较好。第三,搜索信息优势。新媒体依托着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可以有针对性的及时提供给用户所有所需要的信息。这也是传统纸质报纸无法做到的。第四,价格优势。相对于大多数收费报纸来说,大多数的网络新兴媒体都是免费的,这本身也是其吸引用户的一大优势。 传统报纸的机遇。但是,每一种媒介形式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局限。传统报纸的机遇恰恰来自于新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