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相关的课题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相关的课题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相关的课题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相关的课题

近年来,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诸

多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管理和运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国

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公平竞争能力,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已成为

当务之急。本文将就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相关的课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回顾国有企业监督体系的发展历程

国有企业监督体系的建设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在此之前,国有企业普

遍存在过度集中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为了解决这一

问题,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并逐步建立了基本的监督体系。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监督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2008年以来,国有企业监管体系的改革逐渐提上议事日程。政府加强国有企业分类

监管,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强化市场化监督,注重社会监督等,不断

探索建设一个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

二、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的意义

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

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通过监督体系的建设,

国有企业的决策层将受到更加全面、深入的监督和评估,从而能更好

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有助于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国有企业作

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其经营状况和决策结果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

的利益。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体系,国有企业可能出现损害国家

和社会利益的行为,甚至可能导致腐败和滥权等问题。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还可以促进公平竞争和市场调节机制的发展。通过监督体系的建设,可以确保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遵循公平竞争

原则,不搞垄断、不违法乱纪,从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然而,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监督体系的

建设需要统筹兼顾政府监管与市场监督的关系。政府应当保持监督机

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同时也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监督机构的作用,避

免政府过度干预。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监督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制度性的缺陷。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制定有关国有企业监督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并做好实施和执行工作。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还需要加强对内外部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如何及时发现和解决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都是当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问题。

四、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的建议

为了推动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 加强监管机构和市场监督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监管和市场调节的有效结合。

2. 推进国有企业的分类监管,根据不同的业态和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措施。

3. 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的监督职责和监管程序。

4.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建立透明度和公开度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推动

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五、结语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

的过程。通过深入评估和总结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

对相关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相信在各方的

共同努力下,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我国经济的

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三篇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三篇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一篇 1国有企业现有的内外部监督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我国已建立完善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企业的大监督机制,财政部管资产,中组部管干部任命,党的工作由中央工委管,稽查特派员由国务院派遣,还有国资委、工商、税务、审计、海关、银行等部门甚至社会舆论,也都对国有企业起到有力的外部监督作用。在企业内部,按照公司法建立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基本的内部制衡监督机制,同时企业内部建立的有党组织(包括工会)、内部审计、财务、法律、人力资源、巡视、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机制。 近年来,国资委加强了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制度的实施,外派监事会监督与企业内部纪检监察、审计等方式有机结合,已形成联合实施、协同联动、规范有序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工作机制,从而将对国有企业的内外部监督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 2现有的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监督工作,没有现成的

管理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许多工作还处在探索之中,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目前对国有大企业的监督存在多头管理,监管机构职能重叠,工作交叉,责任不清,影响监督效能。 (2)国有企业问题上法规政策体系存在政出多门、部门间存在利益冲突、部门规章之间有矛盾和不一致的情况。 (3)内控体系不健全,有的企业海外重点项目监管不力,特别是海外工程项目、企业收购兼并等监管缺失,存在采购、分包环节不规范,程序流于形式等问题。 (4)审计监督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存在事后性、审计要求不能落实到位的问题,而社会审计受整个社会诚信环境、同业竞争的影响,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5)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是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但是职代会的监督大多是以下监督上,职能很难落实到位。 (6)纪检部门监督晚。与审计监督相比,纪检部门的监督虽具备较强的惩处手段,但对于已经造成的企业资产流失情况,纪检监督明显滞后。 3解决国有企业监督体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加强企业制衡体系的建设,强化横向监督。应要求国有企业加强公司法三会治理结构的建设,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保证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始终占据着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国有企业的监督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为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我国不断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与管理。然而,国有企业的大监督体系建设目前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存在的问题 1、监管层次不同,缺乏顶层设计 当前,国有企业监管层次分散、监管机构多,监管职责重叠、监管标准不一。在各级政府部门与企业自身层面上,对国有企业监督的要求也存在差异。缺乏顶层设计,导致监管机构间缺乏协同性,监管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 2、监督手段不完善,盲区较多 现有的监督手段主要是行政监督、审计监督、财务监督和法律监督等,而这些监督手段相互之间并不配合,有些监督手段难以检测到国有企业的违规情况,因此监督盲区比较显著。 3、监管标准不同,监管工作难度大 目前国有企业监督的难度主要是由于监管标准不同。需要依靠监督工作人员进行定性分析,并将其定明责任,同时也需要推进国有企业的改制和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对策建议 1、完善大监督体系建设,建立统一标准 完善大监督体系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使各级监管部门可以协同工作,提高监管效率与效果。 2、加强监督手段创新,降低监管盲区 应该加强监管手段的创新,整合多种监管手段,建立国家统一的监管机构,进一步推动数字监管技术的应用。同时,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核算、统计等财务监督,对企业的投资、财务及核算系统进行审计。 3、提高国有企业自身水平,降低违规风险 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财务核算、人事培训、投资风险管控能力,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实行分类监管。同时,政府应当更加关注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和员工的思想教育,从根本上降低国有企业存在的违规风险。 三、结论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稳健发展的关键之一。目前,在政策制定、监督手段的创新及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创新监察手段,建立数字监管机制方面,必须有更加深入的探索,将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监督管理中,以有效提升国企监察效率。加强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品牌培育,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这对于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灵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摘要:构建多位一体大监督体系是新形势下促进国有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 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当前,国有企业已建立起多元主体的监督机构,从不同角 度对企业经营管理各领域、各环节实施监督。但由于力量分散、理念陈旧等原因,实践中存在监督工作重复、监督手段单一、成果运用局限等情况,监督效能无法 充分释放。笔者认为,必须从思想认识、责任分工、协同机制、激励约束、成果 转化等方面入手,强化顶层设计。 关键词:大监督体系建设分工协同监督效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国有企业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 依靠力量,必须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决贯彻落 实党中央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战略部署,着力整合监督力量,提升监督 效能,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体系的意义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是指在实施党委全面监督、纪检机构专责监督、党的 工作部门和业务部门职能监督、基层党组织和单位日常监督、党员和职工民主监 督“五位一体”监督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并充分发挥纪检、巡视巡察、审计、董 事会、法律、内控等监督资源合力,聚焦企业改革发展、经营管理和党的建设重 要领域、重点问题,形成“多位”各负其责、“一体”协调运行、“整体”合力 增强的监督工作体系。构建大监督体系对国有企业夯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推进 依法治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构建大监督体系是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有力抓手。形成立体式、多维 度的大监督监督体系,与推动落实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要求高度契合。一 是有利于完善监督责任“链条”。大监督体系致力于构建上下贯通的监督责任体

浅析国有企业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浅析国有企业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摘要 矩阵式大监督体系是当前国有企业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进行研究,探讨其意义和优势。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基本情况。其次,针对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构建,本文提出了建设方案并阐述了其核心内容。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本文分析了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国有企业、矩阵式大监督体系、构建、实施、案例分析 正文 一、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基本情况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我国建立了一整套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其中包括多家监管机构和监事会等。然而,传统的监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管重叠、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难以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监管效能。因此,矩阵式大监督体系应运而生。 二、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构建

矩阵式大监督体系将监督机构和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部门进行有机结合,建立起一套多维度、层级清晰的监管网络。其核心内容包括:矩阵式监督机构的设立、监督领域的明确、监督制度的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的搭建等。具体而言,矩阵式监督机构由行业监管部门和监事会等构成,分别负责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监督领域方面,需要明确哪些方面需要进行监督以及监督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等;监督制度建立方面,需要制定监督标准、监督程序、监督团队的配备等;信息交流平台的搭建则可以通过电子监管系统或者信息共享平台实现。 三、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实施 将矩阵式大监督体系投入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迭代和完善。本文通过对一家国有企业实施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监管机构和生产经营部门的有效沟通和协调,加强信息共享和监督数据的集成,完善监督制度和加强监督团队的建设等。 四、结论 矩阵式大监督体系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升国有企业的监管效能。然而,其构建和实施需要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并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建议在推广矩阵式大监督体系时,需要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方案制定和实施,加强监督机构和生产经营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并在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相关的课题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相关的课题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相关的课题 近年来,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诸 多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管理和运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国 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公平竞争能力,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已成为 当务之急。本文将就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相关的课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回顾国有企业监督体系的发展历程 国有企业监督体系的建设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在此之前,国有企业普 遍存在过度集中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为了解决这一 问题,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并逐步建立了基本的监督体系。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监督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2008年以来,国有企业监管体系的改革逐渐提上议事日程。政府加强国有企业分类 监管,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强化市场化监督,注重社会监督等,不断 探索建设一个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

二、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的意义 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 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通过监督体系的建设, 国有企业的决策层将受到更加全面、深入的监督和评估,从而能更好 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有助于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国有企业作 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其经营状况和决策结果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 的利益。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体系,国有企业可能出现损害国家 和社会利益的行为,甚至可能导致腐败和滥权等问题。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还可以促进公平竞争和市场调节机制的发展。通过监督体系的建设,可以确保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遵循公平竞争 原则,不搞垄断、不违法乱纪,从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然而,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监督体系的 建设需要统筹兼顾政府监管与市场监督的关系。政府应当保持监督机 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同时也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监督机构的作用,避 免政府过度干预。

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改革与发展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然而,由于国有企业的庞大体系和复杂管理结构,加之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存在,导致 其监管难度和隐患增加。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大监督体系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 重要措施。 大监督是一种全方位的、持续不断的监督,旨在保障国有企业的规范运营、防范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建立大监督体系,必须充分发挥多层次、多维度的监督职能。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加强纵向监督,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从总部到股份公司的监督网络;另一 方面,要加强横向监督,建立内部监督、审计、法律等多元化监督机制。 构建大监督体系,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加强中央监管,确保国有企业合规经营 中央对国有企业的监督职责是决策、部署和管理,必须做到监督全覆盖、全面勘察。 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的重大事项必须由中央审批,建立中央与国企之间的“监察责任状”,掌握国有资产、资金运作的核心信息。中央企业的重要经营决策和管理制度制定, 应当得到国资委的监督审查。同时,国资委要加强对企业的横向联调,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隐患进行加强监管。 二、推动地方治理,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地方监管 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地方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力度,提高审查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加强地方政府专门 机构对国有企业管理的监督职能,加强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三是进行地方 政府与国有企业的横向沟通,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管理。 三、建立由国资委牵头的大型企业监管机构 国有企业数量庞大,涉及领域广泛,各级政府的信贷、税收等各种支持政策修复难度大,加之监督职责的分散,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难度增大。因此,建立由国资委牵头的大 型企业监管机构,整合各级政府资源和监管职能,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国有 企业规范经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四、建立多元化的内部监督机制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是制约国有企业腐败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 信息公开等方面,加强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考核。此外,尚需增强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 协调利益关系,创造良好的内部管理氛围。

新时代完善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策略探讨

新时代完善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策略 探讨 摘要:因体系不太健全,沟通协调不顺,多头做功,难以聚焦等原因,导致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难以发挥合力。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监督体系,加强国有企 业工作监督,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工作质量,发挥国有企业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 的作用。新时代国有企业管理者必须要不断加大对企业的大监督体系的建设,积 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企业工作进行优化,推动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本文通 过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 建设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策略 引言 进入新时代,为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监 督工作更加重视,对于企业内部工作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为了进一步适应新 时代发展需要,国有企业必须加强监督工作的研究,积极探索大监督体系建设的 方式和方法,创建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监督格局,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在具体的 工作实践中,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未来的监督工作进行分析研判,提出针对性策略,保证监督体系运行顺畅,高效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保证国有企业的形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内部的一些腐败现象不断出现,对于国有企业作用的发挥产生的极大的不利影响,同时也极大损害了国有企业的 形象。积极发挥监督工作的作用,能够及时对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保证工作人员的清正廉洁。因此,在当前的国有企业工作中,需要针对工作

中的重点不断发挥监督工作的作用,重塑国有企业工作发展的环境。这样能够及时保证国有企业内部工作的清正廉洁,实现国有企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也为未来工作的开展奠定更好的基础,提供科学的思路[1]。 (二)有利于国有企业社会价值的发展 国有企业工作的质量提升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动力,因此进一步保证国有企业工作的质量是新时代国有企业管理者的重要目的。积极发挥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作用,能够为国有企业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好的帮助,同时也能够为国有企业环境的优化提供更多的动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国有企业的工作质量提升将会变得更加重要,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工作也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只有及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监督和研究,才能更好的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不断提升企业发展的竞争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及时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督工作,能够及时了解国有企业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为题,从而提升国有企业工作的质量。 二、新时代完善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策略 (一)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的思想认识 构建新时代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就需要逐步加大对于监督工作的宣传,帮助国有企业认识到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及时明确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保证监督工作的质量。一方面,企业要及时树立工作监督的观念,对国家的相关文件和政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借助国家有关政策对企业内部的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保证内部工作监督质量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企业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社会力量监督观念,不断拓宽内部信息公开的渠道,加强权利监督和了解,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这样不仅仅能够促进资源的共享,同时还能够形成颞部监督的合力,帮助国有企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 (二)优化监督工作组织机构 在国有企业的工作开展中,必须要针对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监督工作的组织机构,针对企业工作的实际及时对组织机构做出科学的调整,从而保证监

关于构建独具国企特色的大监督体系研究

关于构建独具国企特色的大监督体系研 究 摘要:如何让企业各监督部门更加全面地行使监督权力,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构建“大监督”体系成为一个探索的方向。文章主要针对国企特色的大监督体系建立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构建;特色;大监督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为国有企业,如何自觉把大监督作为企业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直接抓手,作为完善公司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大监督体系,这是关键之所在。鉴于此,本文从构建大监督格局、健全大监督组织体系及完善大监督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 (一)明确建设原则。坚持将大监督放在国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大背景下加以谋划,放在国企改革发展的大格局中加以把握,放在企业治理的大体系中加以构建。强化监督顶层设计,以大监督为企业内部监督体系中的最高层级监督平

台,将党的领导体现在监督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确保 对各种监督力量的统一领导,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 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推进党内监督与职能监督、民主监督、专项监督等各类监督统筹衔接、贯通融合、形成合力。 (二)明确基本职能。大监督工作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一是对职能监督服务保障,对职能监督涉及到事关全局、带 有根本性、综合性或独立部门难以履责的监督事项,进行组 织协调和服务保障。二是对职能监督进行再监督,及时提醒 日常职能监督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存在严重缺失、造成严重 后果的,予以追责问责。三是对突出问题或重点单位、关键 业务,开展专项调研监督和综合分析研判,为推动重点任务 落实、焦点难点问题解决,搭建权威监督平台。四是对监督 力量进行统筹协同,推动监督资源互通互融、同向发力。 (三)明确工作原则。大监督工作要坚持四个工作原则。一是服务原则,要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监督就是服务;二 是精准原则,开展大监督工作要紧扣企业核心职能、重要事权、重要领域、关键程序、关键环节,抓关键、管要害;三 是系统原则,国企大监督工作要做到整体谋划、协同集成、 全面融合;四是质效原则,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把监 督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健全大监督组织体系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 探索与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正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方针,然而国企原来的监督体系存 在许多不足之处,只有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加快“大监督”体系的构建,这样 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对此,本文先分析了国企当前采取的监督方式及监督 状况,针对国企如何快速构建“大监督”体系这一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 期能够为国企的整体发展起到一点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监督;国有企业;策略 1国有企业现行的监督方式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国家制度及相关治理体系应凸显反腐败工作以及 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并坚持以党内监督为指导方针,确保各类监督能够相互协调。自从我国提出管党治企这一任务之后,国有企业采取了多种监督方式,其中包括 纪检监察监督、财会监督以及巡视巡察监督,还包括审计监督、风控监督等在内,以期能够有效整合监督资源、全面覆盖监督内容、及时共享监督成果,根据现代 国企特点来构建监督协同机制。需注意一点,想要使“大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其 作用,必须重视对六个关键点进行辩证处理,采取合适的监督方式,这样才能达 到最佳的治理效能。 2国有企业监督现状 2.1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早在2004年,国务院国资委就提出应加快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并成功推 行到各大央企中。然而,国务院在2014年公开表示,不再将企业法律顾问作为 一门职业资格考试,这样不仅打破了企业原有的法律顾问制度,而且缺乏新的制度。随着企业法制工作的地位在逐渐提高,各大企业开始参考国外的公司律师制度,加快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律师队伍。

2.2对法务工作不够重视 一是机构设置不合理。对于大型国企或想要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的国企来说,需对法务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当前,有一些国企虽然设立了法务部门,但一 些中小型国企并没有意识到法务工作的重要性,也不清楚具体的职责内容。国内 的企业相较于国外那些的大企业,法务工作的地位并不是很高,而且职责范围相 对较窄,甚至广大社会群体都不认可企业法务制度。虽然部分企业设置了独立的 法律部门,但只是做一些表面工作,企业法务很难进入到核心团队当中,导致其 权威性得不到体现。二是缺乏规范的决策程序。许多企业认为法务工作主要针对 的是事后补救,因此它们很少进行事前防范,也忽略了事中控制的重要性。有一 些在决策程序上缺少法律的支撑,有一些虽然进行了法律论证,但如果法律风险 防范不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完全不顾法律意见。 2.2法律事务内部管理有待加强 一是没有做好合同管理工作。虽然大多数国企都在实施合同管理制度,但在 执行过程中并不是很到位。例如,企业虽然通过了合同审核,但后期并没有监督 合同的执行情况,而且没有建立合同档案,导致合同缺乏规范的变更程序。二是 企业在处理重大法律纠纷过程中比较被动。特别是有些公司面临重大的法律纠纷时,很难明确具体的责任方,一旦发生纠纷,各部门不能各司其职,再加上缺乏 相应的法律资源,导致企业内部经常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三是缺乏规范的法人 治理结构。有些国企正处于转型当中,不管是决策阶段还是在执行与监督过程中,没有形成相互制衡、有效运转的机制,而且在法律风险防范方面得不到体制保障。 3构建大监督格局的相关建议 3.1建立各方联合的工作体制 一是健全联合工作机制。在党委的领导下,由纪委、监事会共同建立联席会 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由党办、纪检、监察、董监办、人事、审计、财务、法律 合规、风险管理、工会、资产保全等职能部门组成,纪检监察部门负责落实联席 会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这一工作体系建立之后,“党委”成为大监督工作的主要 责任人,联席会议则负责组织协调,纪检监察部门专门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具体

构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大监督”体系的实践研究——以中交一航局实践为例

构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大监督”体系的实践研究——以中交一航局实践为例 摘要: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健全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 的监督和制约势在必行。本论文阐述了“大监督”体系建设的意义,总结了中交 一航局“大监督”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成效,分析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大监督;体系 党的十九大强调,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党的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要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不断增强监督治理效能。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构建“大监督”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 了遵循。 一、选题意义 (一)“大监督”体系建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形式依然严峻复杂,国有企业的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把“大监督”体系建设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不仅 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企业规范管理、提升管理 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大监督”体系建设是促进企业依法合规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需 求 随着建筑业市场形势的变化,建筑企业面临着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 着各种复杂性和高危性的风险,依法合规治企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健全“大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实效性和权威性,是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补齐短板、提升管理、改善企业生产经营运行质量的有效抓手,是促进企业高质

量发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中交一航局纪委制定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重要指示批示实施办法》《“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关于加强对 “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施细则》《关于加强党内日常监督的实施办法》《强化项目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同时督促各级党组织、各部门把 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情況作为巡察、日常检查重点内容,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三)“大监督”体系建设是整合监督力量、实现“四共”、提升监督效能 的现实需要 国有企业当前的“大监督”体系还不够健全,内部监督资源分散、监督乏力、监督缺位以及重复监督等现象亟需改变。企业内部工作不协同、资源难整合、成 果无法有效利用,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增加管理成本,也给企业发展埋下了各种 风险隐患。 二、中交一航局构建“大监督”体系的具体实践和成效 中交一航局纪委将“大监督”体系融入日常、做在经常,联通联商、联动联查、联防联控、联抓联改,增强了监督效能,助推了管理提升。 (一)信息联通联商,构建监督“共同体”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协同机制。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纪委专责监督、各 部门职能监督互通互融的“大监督”机制,加强各类监督主体间的沟通协作,合 力破解监督难题。中交一航局把党建、巡察、纪检、成本、财务、审计、法律、 组织人事等监督力量贯通融合,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提 升监督的联动性,扩大了监督的覆盖面。 信息交流共享,及时移交线索。在日常工作中,协调小组成员部门发挥专业 优势,做好本职监督,发现隐患及时相互提醒,发现问题及时协商沟通,涉及违 规违纪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纪委,中交一航局纪委认真对待处置。 (二)线索联动联查,协同作战“一股绳”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 摘要:建立健全大监督体系,是企业健全和完善监督执纪,强化内部管理,防范和化解腐败风险,保持廉洁自律,实现自身顺畅运行的重要举措。为推进大监督体系机制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促进“大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行,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近年来进行了“1+N”监督闭环体系建设试点,取得了相应的监督成效。本文主要立足集团公司实施“1+N”监督闭环体系建设经验,对“大监督”体系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和运作方式等进行探索,以便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共享检查信息,增强监督合力,形成齐抓共管格局,提高监督效率,真正构建发挥效力的“大监督”格局。 关键词:企业;大监督体系;探索;基本思路 开展大监督闭环体系建设工作,是顺应企业发展和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整合监督力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的现实需要。当前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多主体、多体系的监督机构,监督内容和范围也把企业管理及诸多环节与领域涵盖在内。但因监督主体多元、分散,也由于纪检监督途径单一、力量分散,同时,隶属于不同领导监督范围和内容,相互之间仍然存在沟通协调不顺畅、不到位的情况,导致监督执纪效果滞后,监督工作虚浮无力,监督效果不明显。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仅管控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做好关键环节和与重点领域的监督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构建大监督格局就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集团公司监督体系建设,解决当前集团公司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的需要,对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当前企业监督执纪力度增大,但仍然存在问题漏洞。近年来,通过上级巡视、内部巡察、内部审计和专项检查等途径,发现企业均普遍存在一些违规事项。例如:未如实填报个人有关事项、选人用人程序不规范、把关不严、违规私设和使用“小金库”、个别“三重一大”事项未经集体决策、违规多次变相拆借资金、财务和合同管理不规范、部分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

关于构建“大监督”体系,赋能国企改革发展的思考

关于构建“大监督”体系,赋能国企改 革发展的思考 【摘要】在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下,国有企业进入了全面 深化改革的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健全完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既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又是改革沿着正 确方向深入推进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监督体系 常见的问题,阐述了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体系的意义,初步探索“大监督”体系赋能企业 改革发展的主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国有企业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严格日常管理,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监督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难题越来越多,防控各类风险 的任务愈发艰巨。传统的监督模式已与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新 形势不相适应,如何将各项监督职能有效整合,构建与企业 改革深入融合的“大监督”体系,保障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赋能改革和“十四五”战略落实落地,已经成为新时代 国有企业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的主要任务。 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构建“大监督”体系的意义

构建国企“大监督”体系,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强化自我革命,顺应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发展、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整合 内部监督资源,增强内部监督合力,提高内部监督效率的现 实需要。坚持从政治上看全面从严治党,结合公司主责主业 对“国之大者”了然于心,通过在理论研究、机制建立、方 法创新等多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实践,全力保障公司改革 任务顺利落地。 二、构建“大监督”体系对企业改革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国有企业监督体系一般由纪检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内部审计监督、监事会监督、以及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在各自 业务领域的监督构成。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必要性在于:一是可以改变党内监督局限性,发挥协同监督优势。改 革期间,需要监督的事项繁杂、庞大,党内监督如纪检、巡 察监督等受专业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全 面监督到位,构建协同的监督模式,通过建立相应机制,综 合研判和协同推动问题整改,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监督资源的 整体优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可以改变监督滞后,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随着 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党委关于改革的各项指示精神、战略 要求和重要决策需要各部门以极高的政治意识和坚定的执行

探析国有企业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探析国有企业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摘要:企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监管,虽然企业有国家相关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管, 但作为企业监管的基本力量,各种内部监管力量可以通过监管在企业发展中发挥 更大的预防作用,可以避免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当前现代企业管理中,建 立大型的监督体系已成为提高监督效率,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和案件,为企业安全 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证的探索方向,确保企业良性运行稳定有序。 关键词:大监督体系;构建;存在不足;实施要点 1 如何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 1.1 建立统一的监督制度体系 大监督体系的运行是需要一套科学、配套的制度体系做支撑的,在充分考虑 不同监督部门的职责分工及工作程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建立如大监督体系的工 作领导、日常运行、定期分析、协调沟通、监督考核等一系列监督工作的制度、 办法,以及通过建立大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文件材料传递制度、监督资源共 享制度、监督检查项目报备制度、监督人员集中调配制度等制度体系,使大监督工 作在规范、有序的制度指导下开展,确保形成-种促进、互补的工作机制,并使各部门的监督工作在大监督体系下也同样接受监督,以真正发挥大监督的有效作用。 1.2 搭建组织管理监督的平台 构建大监督体系,首先需要有一个监督的平台,也就是需要成立一个大监督工作协调组织,负责大监督体系的工作目标的确定、内容安排、工作协同,协调处理 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听取各部门参与大监督工作的情况汇报,定期对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风险防范、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效能监察、党风廉政建设等 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督促各部门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控各类风险。 1.3 充分利用各类外部监督资源 国有企业本身也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一特点使企业更要接受企业外部 各方面的监督,所以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中的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外部的监督机关 工作,借助外部的监督力量,充分利用外部监督的成果,形成内外部监督的另一股 合力,使企业经营行为时刻处于监督之中,以达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企业还可以 通过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检查,以增强企业内部监督的业务能力,提高监督结果的权威性。 1.4 建立严格的监督程序和方法 不同监督部门的工作侧重点不同,采用的工作方式也不同,要发挥各部门的 监督作用,必须充分运用各自的工作优势,并将不同的监督工作方式有机结合, 如将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常规检查与突击检查、全面检查与抽样检查、综合 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将内部审计的不同审计程序与纪检监察的内查外调有机 结合,将专业的审计监督与工会组织职工进行民主监督有机结合。同时建立起严 格的监督程序,按规定的程序办事,相互之间形成监督,使各部门自身的监督活 动也处于大监督体系的监督之中。 2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存在的不足 2.1 监督制度体系缺憾 企业经营管理规章制度是监督活动开展的依据。有些制度本身不完善、不配套,落实制度的要求不明确、不具体。有的制度宣传不够,多数干部、职工群众 不清楚,缺乏公开性。有些制度执行不严,制度执行刚性不足,削弱了制度的权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主体力量,其发展状况和经营情况直接关系到国 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督工作,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国有 资产保值增值,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 工作格局,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下面就对此进行探讨。 1.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重要承载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加大国有企业监 督的力度,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规范合法经营,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保护国有资产安 全。 2.国有企业存在着治理结构复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容易发生违规违纪、滥用职权 等现象。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有助于规范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 效率和运营质量。 3.国有企业在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影响深远,监督国有企业合理开展经营活动,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可以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干部队伍的责 任意识和廉政意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二、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主要内容 1.健全国有企业的监督体系。在国有企业监督体系中,应当明确监督的目标和依据, 建立科学的监督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监督的全面、深入、有效。 2.完善国有企业监督的权责界定。明确国有企业监督的主体、客体和方式方法,确保 监督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推进,实现监督的全覆盖和全过程。 3.加强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资产状况、项目实施、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4.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明确内部监督的 职责和权限,加大对国有企业内部运作的监督力度,防范内部不正之风,杜绝违规行为和 腐败问题的发生。 5.建立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动态监控机制。通过建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的动态监控机制,实现对国有企业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保障国有资产的安 全和增值。

国有企业内部综合监督体系的构建探究

国有企业内部综合监督体系的构建探究 摘要: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有企业属中坚力量,构建内部综合监督体系,可为各项管理的高效、高质量展开提供保障。在此过程中,需始终坚持系统化理念,强化监督职能,重视监督方式的优化改进,以确保内部综合监督能够顺利展开,这对于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国有企业内 部综合监督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综合监督体系;构建 针对国有企业而言,内部综合监督体系的构建,可避免内部腐败、资产流失 等问题的发生,期间需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特点,坚持全面治党、依法依规要求, 确保各监督的协调贯通,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有利于企业实现最大化效益。在 此过程中,需对企业内部各项职责进行明确,形成上下游联动的监督体系,通过 整合各类监督力量,实现对监督工作的优化,从而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 基础。 1、构筑体系底层逻辑,为平台触发运转提供保障 1.1划清监督责任底线 综合监督工作平台的运行目的,旨在对各类监督主体是否有正确履行职责进 行监督,旨在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隐患,或是问题。在此过程中,纪检组主要发挥 着协调作用,促使各职能部门能够聚焦各自的监督职责、任务等要素,形成贯通 协同局面。同时,还需基于清单方式的前提下,对各类监督主体触发进行明确, 通过对综合监督工作平台“量化底线”的合理运用,促进监督效率的提高。另外,还需将监督责任作为原点向后延展,期间需合理落实风险排查等工作,前瞻性地 对监督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情形进行分析,并将各条线、各领域进行梳理,充 分体现出综合监督平台特点,实现对企业内部的共同监管。 1.2建立贯通协同闭环,发挥明示提醒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