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改革与发展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然而,由于国有企业的庞大体系和复杂管理结构,加之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存在,导致

其监管难度和隐患增加。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大监督体系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

重要措施。

大监督是一种全方位的、持续不断的监督,旨在保障国有企业的规范运营、防范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建立大监督体系,必须充分发挥多层次、多维度的监督职能。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加强纵向监督,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从总部到股份公司的监督网络;另一

方面,要加强横向监督,建立内部监督、审计、法律等多元化监督机制。

构建大监督体系,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加强中央监管,确保国有企业合规经营

中央对国有企业的监督职责是决策、部署和管理,必须做到监督全覆盖、全面勘察。

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的重大事项必须由中央审批,建立中央与国企之间的“监察责任状”,掌握国有资产、资金运作的核心信息。中央企业的重要经营决策和管理制度制定,

应当得到国资委的监督审查。同时,国资委要加强对企业的横向联调,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隐患进行加强监管。

二、推动地方治理,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地方监管

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地方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力度,提高审查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加强地方政府专门

机构对国有企业管理的监督职能,加强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三是进行地方

政府与国有企业的横向沟通,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管理。

三、建立由国资委牵头的大型企业监管机构

国有企业数量庞大,涉及领域广泛,各级政府的信贷、税收等各种支持政策修复难度大,加之监督职责的分散,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难度增大。因此,建立由国资委牵头的大

型企业监管机构,整合各级政府资源和监管职能,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国有

企业规范经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四、建立多元化的内部监督机制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是制约国有企业腐败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

信息公开等方面,加强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考核。此外,尚需增强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

协调利益关系,创造良好的内部管理氛围。

五、加强大数据和智能化监督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化监督的推进,加强大数据和智能化监督成为了加强国有企业

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优化风险控制和内

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运作情况的监控。

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需要综合运用以上措施进行体系化建设,保障国有企

业规范经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还需要继续

扩大社会各方面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倡导诚信经营,为国有企业全面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打下坚实基础。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三篇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三篇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一篇 1国有企业现有的内外部监督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我国已建立完善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企业的大监督机制,财政部管资产,中组部管干部任命,党的工作由中央工委管,稽查特派员由国务院派遣,还有国资委、工商、税务、审计、海关、银行等部门甚至社会舆论,也都对国有企业起到有力的外部监督作用。在企业内部,按照公司法建立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基本的内部制衡监督机制,同时企业内部建立的有党组织(包括工会)、内部审计、财务、法律、人力资源、巡视、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机制。 近年来,国资委加强了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制度的实施,外派监事会监督与企业内部纪检监察、审计等方式有机结合,已形成联合实施、协同联动、规范有序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工作机制,从而将对国有企业的内外部监督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 2现有的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监督工作,没有现成的

管理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许多工作还处在探索之中,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目前对国有大企业的监督存在多头管理,监管机构职能重叠,工作交叉,责任不清,影响监督效能。 (2)国有企业问题上法规政策体系存在政出多门、部门间存在利益冲突、部门规章之间有矛盾和不一致的情况。 (3)内控体系不健全,有的企业海外重点项目监管不力,特别是海外工程项目、企业收购兼并等监管缺失,存在采购、分包环节不规范,程序流于形式等问题。 (4)审计监督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存在事后性、审计要求不能落实到位的问题,而社会审计受整个社会诚信环境、同业竞争的影响,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5)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是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但是职代会的监督大多是以下监督上,职能很难落实到位。 (6)纪检部门监督晚。与审计监督相比,纪检部门的监督虽具备较强的惩处手段,但对于已经造成的企业资产流失情况,纪检监督明显滞后。 3解决国有企业监督体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加强企业制衡体系的建设,强化横向监督。应要求国有企业加强公司法三会治理结构的建设,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保证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始终占据着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国有企业的监督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为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我国不断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与管理。然而,国有企业的大监督体系建设目前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存在的问题 1、监管层次不同,缺乏顶层设计 当前,国有企业监管层次分散、监管机构多,监管职责重叠、监管标准不一。在各级政府部门与企业自身层面上,对国有企业监督的要求也存在差异。缺乏顶层设计,导致监管机构间缺乏协同性,监管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 2、监督手段不完善,盲区较多 现有的监督手段主要是行政监督、审计监督、财务监督和法律监督等,而这些监督手段相互之间并不配合,有些监督手段难以检测到国有企业的违规情况,因此监督盲区比较显著。 3、监管标准不同,监管工作难度大 目前国有企业监督的难度主要是由于监管标准不同。需要依靠监督工作人员进行定性分析,并将其定明责任,同时也需要推进国有企业的改制和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对策建议 1、完善大监督体系建设,建立统一标准 完善大监督体系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使各级监管部门可以协同工作,提高监管效率与效果。 2、加强监督手段创新,降低监管盲区 应该加强监管手段的创新,整合多种监管手段,建立国家统一的监管机构,进一步推动数字监管技术的应用。同时,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核算、统计等财务监督,对企业的投资、财务及核算系统进行审计。 3、提高国有企业自身水平,降低违规风险 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财务核算、人事培训、投资风险管控能力,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实行分类监管。同时,政府应当更加关注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和员工的思想教育,从根本上降低国有企业存在的违规风险。 三、结论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稳健发展的关键之一。目前,在政策制定、监督手段的创新及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创新监察手段,建立数字监管机制方面,必须有更加深入的探索,将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监督管理中,以有效提升国企监察效率。加强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品牌培育,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这对于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灵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摘要:构建多位一体大监督体系是新形势下促进国有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 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当前,国有企业已建立起多元主体的监督机构,从不同角 度对企业经营管理各领域、各环节实施监督。但由于力量分散、理念陈旧等原因,实践中存在监督工作重复、监督手段单一、成果运用局限等情况,监督效能无法 充分释放。笔者认为,必须从思想认识、责任分工、协同机制、激励约束、成果 转化等方面入手,强化顶层设计。 关键词:大监督体系建设分工协同监督效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国有企业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 依靠力量,必须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决贯彻落 实党中央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战略部署,着力整合监督力量,提升监督 效能,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体系的意义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是指在实施党委全面监督、纪检机构专责监督、党的 工作部门和业务部门职能监督、基层党组织和单位日常监督、党员和职工民主监 督“五位一体”监督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并充分发挥纪检、巡视巡察、审计、董 事会、法律、内控等监督资源合力,聚焦企业改革发展、经营管理和党的建设重 要领域、重点问题,形成“多位”各负其责、“一体”协调运行、“整体”合力 增强的监督工作体系。构建大监督体系对国有企业夯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推进 依法治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构建大监督体系是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有力抓手。形成立体式、多维 度的大监督监督体系,与推动落实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要求高度契合。一 是有利于完善监督责任“链条”。大监督体系致力于构建上下贯通的监督责任体

浅析国有企业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浅析国有企业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摘要 矩阵式大监督体系是当前国有企业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进行研究,探讨其意义和优势。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基本情况。其次,针对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构建,本文提出了建设方案并阐述了其核心内容。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本文分析了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国有企业、矩阵式大监督体系、构建、实施、案例分析 正文 一、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基本情况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我国建立了一整套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其中包括多家监管机构和监事会等。然而,传统的监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管重叠、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难以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监管效能。因此,矩阵式大监督体系应运而生。 二、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构建

矩阵式大监督体系将监督机构和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部门进行有机结合,建立起一套多维度、层级清晰的监管网络。其核心内容包括:矩阵式监督机构的设立、监督领域的明确、监督制度的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的搭建等。具体而言,矩阵式监督机构由行业监管部门和监事会等构成,分别负责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监督领域方面,需要明确哪些方面需要进行监督以及监督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等;监督制度建立方面,需要制定监督标准、监督程序、监督团队的配备等;信息交流平台的搭建则可以通过电子监管系统或者信息共享平台实现。 三、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实施 将矩阵式大监督体系投入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迭代和完善。本文通过对一家国有企业实施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监管机构和生产经营部门的有效沟通和协调,加强信息共享和监督数据的集成,完善监督制度和加强监督团队的建设等。 四、结论 矩阵式大监督体系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升国有企业的监管效能。然而,其构建和实施需要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并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建议在推广矩阵式大监督体系时,需要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方案制定和实施,加强监督机构和生产经营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并在

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改革与发展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然而,由于国有企业的庞大体系和复杂管理结构,加之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存在,导致 其监管难度和隐患增加。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大监督体系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 重要措施。 大监督是一种全方位的、持续不断的监督,旨在保障国有企业的规范运营、防范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建立大监督体系,必须充分发挥多层次、多维度的监督职能。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加强纵向监督,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从总部到股份公司的监督网络;另一 方面,要加强横向监督,建立内部监督、审计、法律等多元化监督机制。 构建大监督体系,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加强中央监管,确保国有企业合规经营 中央对国有企业的监督职责是决策、部署和管理,必须做到监督全覆盖、全面勘察。 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的重大事项必须由中央审批,建立中央与国企之间的“监察责任状”,掌握国有资产、资金运作的核心信息。中央企业的重要经营决策和管理制度制定, 应当得到国资委的监督审查。同时,国资委要加强对企业的横向联调,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隐患进行加强监管。 二、推动地方治理,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地方监管 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地方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力度,提高审查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加强地方政府专门 机构对国有企业管理的监督职能,加强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三是进行地方 政府与国有企业的横向沟通,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管理。 三、建立由国资委牵头的大型企业监管机构 国有企业数量庞大,涉及领域广泛,各级政府的信贷、税收等各种支持政策修复难度大,加之监督职责的分散,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难度增大。因此,建立由国资委牵头的大 型企业监管机构,整合各级政府资源和监管职能,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国有 企业规范经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四、建立多元化的内部监督机制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是制约国有企业腐败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 信息公开等方面,加强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考核。此外,尚需增强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 协调利益关系,创造良好的内部管理氛围。

对加强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国有企业监督工作是确保国有企业依法经营、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维护国 有资产安全、提升国有企业治理水平、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点问题。 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国有企业监督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在 制度体系上做好准备。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不仅包括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设立 独立的监督机构,还需要明确监督职责和权力,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全程监督。要 依法、独立地行使监督职责,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监督,确保他们依法 履行职责,做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需要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要关注国有企业的经营 管理状况,包括人员结构、财务状况、资产状况等方面。还要注重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明确权责界限,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只有在这样的治理 结构下,国有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实现高效运营。 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督。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承载者,其资产的安全和 增值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监督工作需要加强对资产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执行国有资产评估 和监督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不被挪用、浪费和损害,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经营状况和 财务状况的监督,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第四,需要强化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对社会的影 响力和责任也相对更大。在国有企业监督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 促使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的社会责任体系,履行环境保护、公益慈善、 员工权益等社会责任,切实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加强对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思考要始终围绕国家利益和国有资产安全出发,强化制度 建设、优化治理结构、加强资产监督和强化社会责任,从多个维度着手,形成全面、系统、有效的监督机制,为国有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国有企业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经 营理念和道德观,主动接受监督,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这样,国有企业监督工作才能确保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持续构建“大监督”体系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持续构建“大监督”体系助推企业健康 发展 一、构建“大监督”体系的必要性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监督体系的建设,从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到十九 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党的二十大进一步 要求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 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随着从严治党工作不断深入,纪检监督工作涉及的系统多、流程多、工作专业化程度要求高,需要多部门的资源、信息、成果共享,监督力量才能得到上下贯通和横向衔接。大监督”体系就是从整合各部门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出发,着力 解决过去各自为政、多头重复监督等资源浪费问题,从而增 强监督的合力。让专业部门在各领域内履行专业监督职责, 及时交流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实现监督资源共享,降低监 督成本,优化监督效果。推动主动监督、靠前监督、跟进监督、精准监督,系统施治、有效防范化解企业存在的各类风 险隐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向基层延伸。

二、成都某公司构建“大监督”体系的实践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针对现代化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特点,成都于2020年出台《关于构建协同工作机制、提高市属国企纪检监察监督质效的指导意见》,为成都国有企业更好地整合内部监督资源,形成监督 合力,提升监督效能,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按照上级关于构建大监督体系的部署要求,成都某公司在大监督体系建设中,积极推动风控、审计、纪检监 察等相关监督职能部门的设置及人员配置,通过搭建兼职监 督员队伍、健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等形式,边探索边干、边 干边总结完善,逐步形成了“1+2+N”的监督模式,“1”为 公司纪检部门的专责监督,“2”为风控审计和财务部门的前置预防和过程监督,“N”为兼职监督员“蹲点式”监督。 围绕实现监督力量整合、监督信息共享、监督质效提升这一目标,公司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选优配强人员, 确保队伍质量。2021年,公司明确兼职监督员设立范围及基 本条件,将品行好、守纪律、敢担当、有能力的5名骨干员 工选聘为兼职监督员,确保了队伍忠诚、干净、担当。2022年,公司落实集团合规管理工作要求,及时设立风控法务部,挑选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专职纪检人员轮岗至风控部主持工作,为风控部门发挥过程监督作用提供人力保障。二是明确

构建企业“大监督”工作机制的思考

构建企业“大监督”工作机制的思考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 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国有企 业来说,构建“大监督”工作机制,有助于凝聚监督合力。本文就企 业“大监督”工作机制探索如下。 关键词:企业大监督工作机制 一、建立企业“大监督”工作机制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 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 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 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同时强调,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 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因此,构 建“大监督”工作格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健全全 面覆盖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具体体现,构建“大监督”工作机制,有助于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企业“大监督”工作机制的实施路径 企业“大监督”工作,需要在企业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保持各 监督主责部门监督职能不变基础上,构建涵盖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 责监督、监事会监督、部门职能监督、职工民主监督协同的企业“大 监督”格局,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在企业形成“党委统一 领导、纪委统筹协调,信息协同共享、部门齐抓共管、职工积极参与”

的监督体系,强化协同制衡、规范高效,推动企业科学健康持续稳定 发展。 (一)成立“大监督”工作领导小组 在企业党委领导下,成立“大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 调各监督主体和监督活动,推动实现“六共”机制建设,即监督计划 共商、监督任务共施、监督资源共用、重大问题共诊、信息成果共享、监督效果共评机制。“大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可以由企业党委书 记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担任副组长,下设领导小组办公 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二)建立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筹协调部署推进企业“大监督”工作;听取并审议重要监督成果,及时共商共议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监督、促进发展的意见建议;推动协调解决监督工作中 遇到的需要相互配合的各类问题等。纪检监督部门负责监督工作联席 会会议组织策划和会议行动项督办。“大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 向企业“大监督”工作领导小组、企业党委汇报“大监督”工作情况;涉及监督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基层“微腐败”问题或监督发现的涉 及企业落实主责主业的事关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问题,应向企业纪委 汇报。 (三)统筹制定“大监督”工作计划 “大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落实监督计划共商机制,各部门 结合企业年度产生经营重点任务、统筹企业内部监督资源,综合企业 党委巡察、监事会监督、内部审计、综合检查、专项监督及各职系监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 摘要:建立健全大监督体系,是企业健全和完善监督执纪,强化内部管理,防范和化解腐败风险,保持廉洁自律,实现自身顺畅运行的重要举措。为推进大监督体系机制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促进“大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行,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近年来进行了“1+N”监督闭环体系建设试点,取得了相应的监督成效。本文主要立足集团公司实施“1+N”监督闭环体系建设经验,对“大监督”体系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和运作方式等进行探索,以便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共享检查信息,增强监督合力,形成齐抓共管格局,提高监督效率,真正构建发挥效力的“大监督”格局。 关键词:企业;大监督体系;探索;基本思路 开展大监督闭环体系建设工作,是顺应企业发展和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整合监督力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的现实需要。当前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多主体、多体系的监督机构,监督内容和范围也把企业管理及诸多环节与领域涵盖在内。但因监督主体多元、分散,也由于纪检监督途径单一、力量分散,同时,隶属于不同领导监督范围和内容,相互之间仍然存在沟通协调不顺畅、不到位的情况,导致监督执纪效果滞后,监督工作虚浮无力,监督效果不明显。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仅管控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做好关键环节和与重点领域的监督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构建大监督格局就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集团公司监督体系建设,解决当前集团公司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的需要,对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当前企业监督执纪力度增大,但仍然存在问题漏洞。近年来,通过上级巡视、内部巡察、内部审计和专项检查等途径,发现企业均普遍存在一些违规事项。例如:未如实填报个人有关事项、选人用人程序不规范、把关不严、违规私设和使用“小金库”、个别“三重一大”事项未经集体决策、违规多次变相拆借资金、财务和合同管理不规范、部分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

大监督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大监督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监督体系建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大监督体系是指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和体系,对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以实现监督的全覆盖和全程化。本文将从探索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大监督体系建设进行探讨。大监督体系建设需要进行探索。在传统的监督体系中,常常存在着监督不到位、监督对象与监督者之间存在利益关系等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监督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对监督对象的监管,确保监督的全覆盖。这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监督平台,集中收集和整合各个领域的监督信息,实现对监督对象的全方位监管。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监督对象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大监督体系建设需要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建立规范和科学的监督制度。首先,要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监督能力。 大监督体系建设还需要注重合作与共治。监督工作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事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监督合作,建立多元化的监督主体。这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媒体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同时,

还应加强监督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 在大监督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法治建设。法治是保障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对监督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确保监督工作符合法律规定。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对监督工作中的失职失责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监督的公正和权威。 大监督体系建设需要进行探索和实践。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对监督对象的监管,建立统一的监督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监督对象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在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建立规范和科学的监督制度,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此外,还要注重合作与共治,积极开展监督合作,加强监督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同时,还要注重法治建设,加强监督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建立健全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能够建立起一个高效、科学、规范的大监督体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的保障。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主体力量,其发展状况和经营情况直接关系到国 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督工作,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国有 资产保值增值,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 工作格局,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下面就对此进行探讨。 1.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重要承载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加大国有企业监 督的力度,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规范合法经营,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保护国有资产安 全。 2.国有企业存在着治理结构复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容易发生违规违纪、滥用职权 等现象。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有助于规范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 效率和运营质量。 3.国有企业在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影响深远,监督国有企业合理开展经营活动,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可以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干部队伍的责 任意识和廉政意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二、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主要内容 1.健全国有企业的监督体系。在国有企业监督体系中,应当明确监督的目标和依据, 建立科学的监督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监督的全面、深入、有效。 2.完善国有企业监督的权责界定。明确国有企业监督的主体、客体和方式方法,确保 监督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推进,实现监督的全覆盖和全过程。 3.加强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资产状况、项目实施、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4.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明确内部监督的 职责和权限,加大对国有企业内部运作的监督力度,防范内部不正之风,杜绝违规行为和 腐败问题的发生。 5.建立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动态监控机制。通过建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的动态监控机制,实现对国有企业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保障国有资产的安 全和增值。

关于构建“大监督”体系,赋能国企改革发展的思考

关于构建“大监督”体系,赋能国企改 革发展的思考 【摘要】在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下,国有企业进入了全面 深化改革的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健全完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既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又是改革沿着正 确方向深入推进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监督体系 常见的问题,阐述了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体系的意义,初步探索“大监督”体系赋能企业 改革发展的主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国有企业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严格日常管理,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监督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难题越来越多,防控各类风险 的任务愈发艰巨。传统的监督模式已与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新 形势不相适应,如何将各项监督职能有效整合,构建与企业 改革深入融合的“大监督”体系,保障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赋能改革和“十四五”战略落实落地,已经成为新时代 国有企业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的主要任务。 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构建“大监督”体系的意义

构建国企“大监督”体系,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强化自我革命,顺应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发展、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整合 内部监督资源,增强内部监督合力,提高内部监督效率的现 实需要。坚持从政治上看全面从严治党,结合公司主责主业 对“国之大者”了然于心,通过在理论研究、机制建立、方 法创新等多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实践,全力保障公司改革 任务顺利落地。 二、构建“大监督”体系对企业改革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国有企业监督体系一般由纪检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内部审计监督、监事会监督、以及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在各自 业务领域的监督构成。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必要性在于:一是可以改变党内监督局限性,发挥协同监督优势。改 革期间,需要监督的事项繁杂、庞大,党内监督如纪检、巡 察监督等受专业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全 面监督到位,构建协同的监督模式,通过建立相应机制,综 合研判和协同推动问题整改,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监督资源的 整体优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可以改变监督滞后,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随着 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党委关于改革的各项指示精神、战略 要求和重要决策需要各部门以极高的政治意识和坚定的执行

大监督体系下中储粮企业财会监督实践与思考

大监督体系下中储粮企业财会监督实践与思 考 在大监督体系下,中储粮企业的财会监督实践与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中储粮企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推动农业发展、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财会监督作 为企业日常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中储粮企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中储粮企业的财会监督实践和经验中,探讨其在大监督体系 下的应对之道,并提出相关思考。 一、财会监督实践的基本框架 中储粮企业的财会监督实践基于法律法规、国家监管政策以及企业 内部的制度规定。首先,财务会计监督是中储粮企业的基本要求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核算体系,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 时还要加强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学习和应用,确保财务报表符合 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其次,税务监督是财会监督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储粮企业要积 极履行纳税义务,合理进行税务规划,遵循税收政策和规定,确保税 务申报和清缴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再次,内部控制是财会监督实践的核心。中储粮企业要加强内部控 制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业务流程,确保企业各 项运营活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同时,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最后,审计监督是财会监督实践的重要手段。中储粮企业要积极配 合审计工作,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通过审计,可以及时发现 财务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中储粮企业的财会监督实践经验 中储粮企业在长期的财会监督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首先,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关键。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财 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方便管理者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其次,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也至关重要。中储粮企业注重培养高 素质的财会管理人才,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加强对财务 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财务工作的规范和准确性。 再次,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必要的。中储粮企业要根据企业 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预警和控制,及时 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财务风险。 最后,加强外部合作和合规经营是中储粮企业的发展方向。中储粮 企业要与审计机关、税务机关、银行等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企业的合规经营。 三、对中储粮企业财会监督的思考 在大监督体系下,中储粮企业应加强对财会监督工作的重视和实践。首先,要不断提高财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加强会计准

构建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在中国国有企业内部,纪检监察部门通常被认为是监督的唯一部门,而其他部门则只需专注于业务管理。然而,这种单一的监督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复杂多变的管理需求。因此,构建企业“大监督”体系是必要的。这种体系将整合各种监督资源,包括审计监督、法律监督、财务稽核、购销监管、技改检查、民主管理和舆论监督等,形成监督合力,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的监督工作。 二、构建企业“大监督”体系的实践路径 一)建立专业化监督机构,强化专业化监督。 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核心是专业化监督机构。这些机构应该由专业人才组成,具备丰富的监督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监督企业的各个方面。此外,这些机构应该与企业的业务管理部门相互协作,确保监督工作的全方位覆盖。 二)加强群众监督,提高监督效力。 企业“大监督”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监督。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举报机制,鼓励员工和社会公众举报企业内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此外,企业还应该积极回应群众的监督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监督效力。

三)加强组织监督,形成监督合力。 企业“大监督”体系还应该加强组织监督,确保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协作。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各部门的工作符合规定,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合作,形成监督合力,共同维护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结语 构建企业“大监督”体系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举措。企业应该加强专业化监督、群众监督和组织监督,形成监督合力,确保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建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的,它可以弥补企业内部监督的不足,提高监督效率,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这种监督体系也符合现代管理理论中“分权、分层、分工、协作”的原则,可以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协同作用,形成整体优势。 二)构建企业“大监督”体系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降低监督成本。企业内部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而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