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集合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含答案)

集合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含答案)

集合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含答案)
集合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含答案)

集合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

知识点精讲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某些指定对象的部分或全体构成一个集合.构成集合的元素除了常见的数、点等数学对象外,还可以是其他对象.

2.集合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都能明确判断出它是否为该集合中的元素. (2)互异性: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即相同元素在同一个集合中不能重复出现. (3)无序性:集合与其组成元素的顺序无关.如{}{},,,,a b c a c b =. 3.集合的常用表示法

集合的常用表示法有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韦恩图、数轴)和区间法. 4.常用数集的表示

R 一实数集 Q 一有理数集 Z 一整数集 N 一自然数集*

N 或N +一正整数集 C 一复数集

二、集合间的关系

1.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包括属于(记作a A ∈)和不属于(记作a A ?)两种. 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包含关系.

子集:如果对任意a A A B ∈?∈,则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或B A ?,显然A A ?.规定:A ??.

(2)相等关系.

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A B ?,同时B A ?,那么集合A 与B 相等,记作A B =. (3)真子集关系.

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若A B ?,且存在b B ∈,但b A ?,则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ü或

B A Y.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运算,如表11-所示.

1.交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即

{}|A B x x A x B ?=∈∈且.

2.并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即

{}|A B x x A x B ?=∈∈或.

3.补集

已知全集I ,集合A I ?,由I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相对于全集I 的补集,记作I A e,即{}|I A x x I x A =∈?且e.

四、集合运算中常用的结论 1.集合中的逻辑关系 (1)交集的运算性质.

A B B A ?=?,A B A ??,A B B ?? A I A ?=,A A A ?=,A ??=?. (2)并集的运算性质.

A B B A ?=?,A A B ??,B A B ?? A I I ?=,A A A ?=,A A ??=. (3)补集的运算性质.

()I I A A =痧,I I ?=e,I I =?e ()I A A ?=?e,()I A A I ?e

. 补充性质:I I

I A B A A B B A B B A A B ?=??=??????=?痧?.

(4)结合律与分配律.

结合律:()()A B C A B C ??=?? ()()A B C A B C ??=??. 分配律:()()()A B C A B A C ??=??? ()()()A B C A B A C ??=???. (5)反演律(德摩根定律).

()()()I I I A B A B ?=?痧? ()()()I I I A B A B ?=?痧?.

即“交的补=补的并”,“并的补=补的交”. 2.由*

(N )n n ∈个元素组成的集合A 的子集个数

A 的子集有2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3.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

题型归纳及思路提示

题型1 集合的基本概念

思路提示: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例1.1 设,a b R ∈,集合{}1,,0,

,b a b a b a ??

+=????

,则b a -=( ) A .1 B .1- C .2 D .2-

解析:由题意知{}01,,a b a ∈+,又0a ≠,故0a b +=,得

1b

a

=-,则集合{}{}1,0,0,1,a b =-,可得1,1,2a b b a =-=-=,故选C 。

变式1 (2012新课标理1)已知集合{}{}1,2,3,4,5,(,)|,A B x y x A y A ==∈∈,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

A .3

B .6

C .8

D .10

变式2 (2013山东理2)已知集合{}{}0,1,2,|,A B x y x A y A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1

B .3

C .5

D .9

变式3 若集合{}{},,lg()0,||,x xy xy x y =,则x = ,y = .

题型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思路提示

(1)判断两集合的关系常用两种方法:一是逻辑分析法,即先化筒集合,再从表达式中寻找两集合的关系;二是用列举法表示各集合,从元素中寻找关系,这体现了合情推理的思维方法.

(2)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元素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利用数轴和韦恩图辅助分析. 一、集合关系中的判断问题

例1.2 若{}{}{}|41,,|43,,|81,A x x n n Z B x x n n Z C x x n n Z ==+∈==-∈==+∈,则A ,B ,C 之间的关系为( ). A .C B

A 苘

B .A B

C ?ü C .C A B =ü

D .A B C ==

解析:解法一:集合B 中元素434(1)1,x n n n Z =-=-+∈,故集合A B =,而集合C 中元素

421,x n n Z =?+∈,故C A ü.

解法二:列举{}{},7,3,1,5,9,,,7,3,1,5,9,A B =--=--L L L L ,{},7,1,9,C =-L L .因此C A B =ü,故选C .

评注:解法一是数学中“求同比异”的思想,值得学习;解法二是列举法,易于入手,也是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变式1 设集合1|,24k M x x k Z ??==

+∈????,1|,42k M x x k Z ??

==+∈????

,则 A .M N = B .M N ü C .M N Y D .M N ?=?

例1.3 设{}

{}2|8150,|10A x x x B x ax =-+==-=.

(1)若1

5

a =

,试判断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 (2)若B A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C .

分析:(1)先求集合A ,再由1

5

a =求集合B ,确定A 与B 的关系.

(2)解方程10ax -=,建立a 的关系式求a ,从而确定集合C .

解析:(1)由2

8150x x -+=得3x =或5x =,所以{}3,5A =.

若15a =

,得1

105

x -=,即5x =,所以{}5B =,故B A ü. (2)因为{}3,5A =,又B A ?.

①当B =?时,则方程10ax -=无解,则0a =; ②当B ≠?时,则0a ≠,由10ax -=,得1x a =,所以13a =或15a =,即13a =或15

a = 故集合11035C ?

?=????

,,.

评注:(1)研究集合的子集问题时应首先想到空集,因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含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ax b =解的确定:

当0a ≠时,方程有唯一实数解b x a

=

; 当0a b ==时,方程有无数多个解,可为为任意实数; 当0a =且0b ≠时,方程无解.

变式1 已知集合{}

2|3100A x x x =--≤,集合{}|121B x p x p =+≤≤-,若B A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二、已知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1.4 (2012大纲全国理2)已知集合{{},1,,A B m A B A ==?=,则m =( )

A .0

B .0或3

C .1

D .1或3

解析:由A B A ?=,得B A ?,故3m =或m =

1m ≠,所以0m =或3.故选B.

变式1 已知集合{}{}|36,|,A x x B x x a a R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变式2 已知集合{}{}|1,|A x x B x x a =≤=≥,且A B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变式3 已知集合{}

{}2

|1,P x x M a =≤=,若P M P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

C .[1,1]-

D .(,1][1,)-∞-?+∞ 三、集合关系中的子集个数问题

例1.5 已知集合{}

2|3100,A x x x x Z =--≤∈,则集合A 的子集个数为 . 分析:本题应首先确定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再求其子集的个数.

解析:集合{}

{}2|3100,2,1,0,1,2,3,4,5A x x x x Z =--≤∈=--,共8个元素,则集合A 的子集的个数为8

2256=.

例 1.6 已知集合{}

{}2|320,,|05,N A x x x x R B x x x =-+=∈=<<∈,满足条件A C B ??的集合

C 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解析:由{}{}1,2,1,2,3,4A B ==且A C B ??,得集合C 是集合{}1,2与集合{}3,4的任一子集的并集,即求集合{}3,4的子集的个数为224=,故选D.

变式1 已知集合M 满足{}{}

*1,2|10,N M x x x ?≤∈ü,求集合M 的个数.

题型3 集合的运算 思路分析

凡是遇到集合的运算(并、交、补)问题,应注意对集合元素属性的理解,数轴和韦恩图是集合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数形结合是解集合运算问题的常用思想. 一、集合元素属性的理解

例1.7 已知集合{}

{2|1,,|M y y x x R N x y ==+∈==,则M N ?=( ) A .{}|13x x <≤ B .{}|13x x ≤< C .{}|13x x ≤≤ D .{}|14x x <<

分析:在进行集合运算之前,首先要识别集合,即认清集合中元素的属性,判断M 、N 是数集还是点集,是数集要化简集合,是点集要解方程组.在本题中,集合M 代表元素是因变量,故是函数的值域(数集);集合N 的代表元素是自变量,故是函数的定义域(数集).

解析:{}

{}2|1,|1M y y x x R y y ==+∈=≥,{{}

2||90

N x y x x ===-≥,即

{}|33N x x =-≤≤,所以{}|13M N x x ?=≤≤,故选C.

评注:几量遇到集合的运算(交、并、补)问题,应注意对集合元素属性的识别,如集合{}|(),y y f x x A =∈是函数的值域,是数集,求出值域可以使之简化;集合{}(,)|(),x y y f x x A =∈是点集,表示函数()y f x =图像上所有点的集合.再如集合{

}

22

|1,,M x x y x y R =+=∈,可以理解为单位圆上点的纵坐标的取值集

合{}|11y y -≤≤,表示的是数集[1,1]-;{}

2

(,)|0,,N x y x y x y R =-=∈表示的是曲线2

0x y -=,即

抛的线2

y x

=上所有点构成的集合,它表示的是点集,故有M N ?=?.另如

{}{}

22(,)|4,|M x y x y N y y x =+===,

M N ?=?

,而易错为

{}

(M N ?=.

变式1 集合{}{}

2|03,|9P x Z x M x R x =∈≤<=∈≤,则P M ?=( ). A .{}1,2 B .{}0,1,2 C .{}|03x x ≤< D .{}|03x x ≤≤ 变式 2 已知集合{}1||3||4|9,|46,0A x R x x B y R y x x x ??

=∈++-≤=∈=+

->????

,则集合A B ?= .

变式 3 设全集{}(,)|,I x y x y R =∈,集合{}3(,)|

1,(,)|2y M x y N x y y x x -?

?

===≠+1??-??

,那么()()I I M N ?=痧( )

A .?

B .{}(2,3)

C .(2,3)

D .{}(,)|1x y y x =+

变式4 已知集合{}

2(,)|20,A x y x mx y x R =+-+=∈,{}(,)|10,0B x y x y x =-+=≤≤2,若

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二、数轴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

例1.8 设集合{}{}||2|3,|8,S x x T x a x a S T 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1)-- B .[3,1]-- C .([1,)-∞,-3]?-+∞ D .((1,)-∞,-3)?-+∞ 分析:借助数轴表示集合S 和集合T ,根据集合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

解析:因为{}

{}15,|8S x x T x a x a =<->=<<+或,集合S ,T 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1-1所示.因为

S T R ?=,所以1

85a a <-??

+>?

,可得31a -<<-.故选A.

变式1 已知集合{}||2|3A x R x =∈+<,集合{}|()(2)0B x R x m x =∈--<,且(1,)A B n ?=-,则

m = ,n = .

变式2 已知全集U R =,集合{}{}

|23,|14A x x B x x x =-≤≤=<->或,那么集合()U A B ?=e( ).

A. {}|24x x -≤≤

B.{}

|34x x x ≤≥或 C.{}|21x x -≤≤- D.{}|13x x -≤≤

变式3 已知集合{}3|

0,|31x M x N x x x -??

=<=≤-??-??

,则集合{}|1x x ≥=( ). A .M N ? B .M N ? C .()R M N ?e D .()R M N ?e 三、韦恩图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

例 1.9 设U 为全集,M ,P 是两个非空集合,定义M 与P 的差集{}|M P x x M x P -=∈?且,则

()M M P --=( ).

A .P

B .M P ?

C .M P ?

D .M

分析:本题可利用题中所给定义M P -表示从集合M 中去掉属于集合P 的元素解题.

解析:①当M P ?≠?时,根据题意利用韦恩图解题,如图1-2所示,()M M P M P --=?. ②当M P ?=?时,()M M P M M M P --=-=?=?.

综上,()M M P M P --=?.故选B.

评注:凡是遇到抽象的集合运算题尝试利用韦恩图求解.本题也可用举例法求解,比如

{}{}2,4,1,3,5M P ==,根据定义得出所求集合为空集.故选B.

变式1 设全集{}1,2,3,4,5U M N =?=,{}2,4U M N ?=e,则N =( ). A .{}1,2,3 B .{}1,3,5 C .{}1,4,5 D .{}2,3,4

变式2 某班级共有30人,其中15人喜爱篮球,8人喜爱足球,两项都不喜爱的有8人,则喜爱篮球但不喜爱足球的有 人.

例1.10 如图1-3所示,I 是全集,,,A B C 是它的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 .()A

B

C ?? B .()I A B C ??e C .()I A B C ??e

D .()I B A C ??e 分析:本题考查对利用韦恩图表述集合关系的理解.

解析:图1-3中的阴影部分为A 与C 的公共部分,即A C ?中去掉属于B 的那部分元素后剩余元素组成

的集合,即()()()I I A C B A B C ??=??痧

,故选B. 对于韦恩图表述的集合应做如下理解:阴影部分涉及到谁就交谁,涉及不到谁就交其补集.

如图1-4所示分别表示:(a )A B C ??;(b )I A B C ??e;(c) ()()I I A B C ??痧

或()I A B C ??e.

变式1 已知,M N 为集合I 的非空子集,且,M N 不相等,若()I N M ?=?e,则M N ?=( ) A .M B .N C .I D .?

四、以集合为载体的创新题

例1.11 设A 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k A ∈,如果1k A -?且1k A +?,那么称k 是A 的一个孤立元,给定{}1,2,3,4,5,6,7,8S =,由S 的3个元素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共有 个. 解析:由孤立元的定义,若t 不是A 的孤立元,t 应满足1t A -∈或1t A +∈,即集合中元素连续,故满足

S 的3个元素构成的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分别为{}1,2,3、{}2,3,4、{}3,4,5、{}4,5,6、{}5,6,7和{}6,7,8,

共6个.

评注:由S 的3元素组成的集合中,含有一个孤立元的集合有30个,含有3个孤立元的集合有20个. 变式1 设S 是整数集Z 的非空子集,如果,a b S ?∈,有ab S ∈,则称S 关于数的乘法是封闭的,若,T V 是Z 的两个不相交的非空子集,T V Z ?=,且,,a b c T ?∈,有abc T ∈,,,x y z V ?∈,有xyz V ∈,

则下列结论恒成立的是( )

A.,T V 中至少有一个关于乘法是封闭

B.,T V 中至多有一个关于乘法是封闭

C.,T V 中有且只有一个关于乘法是封闭

D.,T V 中每一个关于乘法是封闭

变式2 已知集合{}12,,,(2)k A a a a k =≥L ,其中(1,2,3,,)i a Z i k ∈=L ,由A 中的元素构成两个相应的集合{}(,)|,,S a b a A b A a b A =∈∈+∈,{}(,)|,,T a b a A b A a b A =∈∈-∈,其中(,)a b 是有序数对,集合S 和T 中的元素个数分别为m 和n .若对于任意的a A ∈,总有a A -?,则称集合A 具有性质P . (1)检验集合{}0,1,2,3与{}1,2,3-是否具有性质P ,并对具有性质P 的集合,写出相应的集合S 和T ; (2)对任何具有性质P 的集合A ,证明:(1)

2

k k n -≤

. 变式3 (2012江苏23)变式3设集合{}*

1,2,3,,,N n P n n =∈L ,记()f n 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

①n A P ?; ②若x A ∈,则2x A ?; ③若n P x A ∈e,则2n P x A ?e. (1)求(4)f ;

(2)求()f n 的解析式(用n 表示).

最有效训练题:

1.设集合{}

{}2|60,|13M x x x N x x =+-<=≤≤,则M N ?等于( ) A .[2,3] B .[1,2] C .[2,3) D .[1,2)

2.若{

{}2|,|1A x y B y y x ==

==+,则A B ?=( )

A .(1,)+∞

B .[1,2]

C .[0,)+∞

D .(0,)+∞

3.设全集{}1,2,3,4,5,6,7,8U =.集合{}2,4,5,7A =,{}1,4,7,8B =,那么如图1-5所示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A .{}3,6

B .{}2,4,6

C .{}2,6

D .{}3,4,6

4.已知全集I R =,集合{}{}|||2,,|M x x x R P x x a =<∈=>,并且I M P eü,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2a a ≤

C .{}|2a a ≥

D .{}|2a a <

5.设集合{}{}|||1,,|15,A x x a x R B x x x R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6a a ≤≤

B .{}|24a a a ≤≥或

C .{}

|06a a a ≤≥或 D .{}|24a a ≤≤ 6.设全集{}(,)|,U x y x R y R =∈∈,{}{}(,)|20,(,)|0A x y x y m B x y x y n =-+<=+-≥ ,那么(2,3)()U P A B ∈?e的充要条件是( )

A .1m >-且5n <

B .1m <-且5n <

C .1m >-且5n >

D .1m <-且5n > 7.设集合{}{}

{}21,3,2,2,3A B a a A B =-=++?=,则实数a = . 8.已知集合A 满足条件:当p A ∈时,总有1

1

A p -∈+(0p ≠且1p ≠-).已知2A ∈,则集合A 中所有元素的积等于 .

9.已知集合,A B 满足{}{}|27,|121A x x B x n x m =-≤≤=+<<-,且B ≠?.若()U A B ?=?e,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0.已知集合{}

2|4260,A x x mx m x R =-++=∈.若(,0)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11.已知集合{}

22|,,M m m x y x y Z ==-∈,若对任意的12,m m M ∈,求证:12m m M ∈.

12.已知集合{}*

1,2,3,,2(N )n n ∈L ,对于A 中的一个子集S ,若存在..

不大于n 的正整数数m ,使得对S 中的任意..

一对元素12,s s ,都有12||s s m -≠,则称S 具有性质P . (1)当10n =时,试判断集合{}|9B x A x =∈>和{

}*

|31,N

C x A x k k =∈=-∈是否具有性质

P ?请说明理由.

(2)若集合S 具有性质P ,那么集合{}21|T n x x S =+-∈是否一定具有性质P ?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例1.1变式1

解析:利用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求解,注意元素的特性。

因为所以

,B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10.故选D

例1.1变式2

解析:逐个列举可得,时,时,

时,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集合B中元素为-2,-1,0,1,2,共5个,故选C

例1.1变式3

解析:依题意得,故即,因此

若则故因此x=y=1与题意不符;

若则显然与题意不符,故,此时满足题意。

例1.2变式1

解析集合M中的元素,分子为奇数;集合N中的元素,分子为整

数,则M ≠?N,故选B.

例1.3变式1

解析由,得,若则

(1)当B=,即时,解得

(2)当B时,如图1-9所示,由,得,得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x

图1-9

5

2p-1p+1

-2O

评注:由,勿忘B=(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例1.4变式1 解析 由

,如图1-10所示得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图1-10

–1

–2–3–41

2

3

4

5

6

O

a

评注 端点值的判断通常是初学者的难题,我们可用假设法帮助判断,即假设参数取端点后,与已知吻合,假设成立;若与已知不吻合,则假设不成立。 例1.4变式2

解析 如图1-11所示,A 为

,B 为

,要使

,只需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图1-11

例1.4变式3 解析 由,得

,则

,故选C.

例1.6变式1 解析 由

知,集合M 是集合

的任一非空子集与集合

并集,所以集合M 的个数为28-1=255

评注求有限集的子集个数问题,有以下结论: 结论1 :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真子集个数为2n -1,非空子集个数为2n -1,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n -2 )

结论2设,则有, ①满足

的集合A 的个数是

②满足的集合A 的个数是-1

③满足的集合A的个数是-1

④满足的集合A的个数是-2

例1.7变式1

分析本题考查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解析先化简再求交集,由已知得,故

,故选B

评注:本题若忽视集合P中元素的属性,易误将集合P等同于集合

例1.7变式2

解析,利用零点分段法解绝对值不等式。

当时,;

当时,,恒成立;

当时,,

综上所述,

又因为,由基本不等式得,

当时取,所以,故

例1.7变式3

解析解法一:M表示直线y=x+1上除去点(2,3)的部分,表示点(2,3)和除去直线y=x+1的部分,表示直线y=x+1上的点集,所以表示的点集中仅有点(2,3),即(2,3)。

解法二:,故选B

例1.7变式4

分析本题的几何背景是:抛物线与线段有公共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析解法一:问题等价于方程组在[0,2]上有解,即在[0,2]上有解,令,则由知,抛物线过点(0,1),

所以抛物线在[0,2]上与x轴有交点等价于

或②

由①得,由②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解法二:同解法一,问题等价于方程在[0,2]上有解,故可以转化为函数值域问题。

等价转化为,当时,方程不成立;当时,方程转化为;当时,函数,即当时原方程有解,

由,即所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例1.8变式1

解析先求出集合A,再根据集合的交集运算求解。

因为,当时,不符合题意,所以,即,又,所以.

例1.8变式2

解析,故选D

例1.8变式3

解析解法一:,所以,得.

解法二:

. 故选D

例1.9变式1

解析由可得集合N中不含元素2,4,由排除法可知选项B正确,故选B.

例1.9变式2

分析本题中的集合关系比较抽象,可以考虑使用韦恩图求解。

解析作出韦恩图,如图1-12所示,设所求为人,则喜爱篮球又喜爱足球的有15-人,喜爱足球不喜爱篮

球的有人,故有

.

U

图1-12

8x-7

15-x

x

足球

篮球

例1.10变式 1

解析 如图1-13所示,因为

,所以

,所以

,故选A

N

M

I 图1-13

例1.11变式1 解析 由于,故整数1一定在T,V 两个集合中的一个中,不妨设

,则

,由于

,即

,从而T 对乘法封闭;另一方面,当

时,T 关于乘

法封闭,V 关于乘法不封闭,故D 不对,当时,T,V 显然关于乘法都是封闭的,故

B,C 不对,故选A

例1.11变式2 解析 (1)因为,故集合

不具有性质P ,集合具有性质P ,其

相应的集合S 和T 是

. (2)首先,由A 中元素构成的有序数对 共有个,因为

,所以

因为

时,

,所以当

时,

,从而集合T 中元素的个

数最多为,即 .

例1.11变式3

解析(1)当n=4时,,满足条件的集合A 有。所以

.

(2)解法一:任取偶数

,则必有奇数

,使得

。若

,则

,即为偶数,为奇数;若,则,即为奇数,为偶数。所以,任意偶数是否属于集合A,完全由奇数确定。

设集合是由集合中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则等于集合的子集个数,即。解法二:易得,

当为奇数时,集合中满足条件的集合A有个,对于集合,考虑元素n,因为n为奇数,所以均可,故.

即,叠乘得.

当为偶数时,集合中满足条件的集合A有个。

对于集合,考虑元素n,因为n为偶数,所以,即n是否属于集合A,完全由确定。而集合中,对于每一个满足条件的集合A,元素是否属于集合A均是确定的,故为奇数,所以

综上,.

评注:①数列的核心是递推,先从特殊的几个数(n=1,2,3,…….)入手,关键在于发现与的

关系,从而发现一般规律,再给予证明。

②递推法是处理数列问题(乃至大学学习计算机等方面)的“杀手锏”,请读者深思体会,并能灵活运用。

最有效训练题1

1.D 解析因为,所以

,故选D.

2.B 解析因为,所以

,故选B

3.A 解析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而,故,

故选A. 4.C 解析 因为

,,如图1-14所示,利用数轴可

得.故选C.

M

C I P 图1-14

a

2-2O

5. C 解析 由

,即

,如图1-15所示,

x

x

图1-15

a +1

a-15

1

5

1a+1a-1

由图可知,所以

,故选C

6. D 解析 因为,所以,又

,所以

.故选D 7. -1 解析

,所以

,此时,不满足集合

元素的互异性,故舍去.若

,同样

舍去,当

时,

,满足题意,所以

.

8.1 解析 依题意 ,所以,

从而

故A 中只有三个元素,

它们的积为 .

9.解析由,得,则,解得,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10.解析解法一(直接法)即原方程有一个负根或两个负根,所以

,解得,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解法二:(间接法)设全集

} ,设方程

的两根为若方程的根式均非负,则,解得.因为,所以关于的补集即为所求.

11.解析

设,

因为. 所以,故.证毕

12.解析(1)当时,集合,集合不具有性质P,因为对任意不大于10的正整数,都可以找到集合B中两元素,使得成立。

集合具有性质P,

因为可取,对于该集合中任意一对元素,都有

(2)若集合S具有性质P ,那么集合一定具有性质P .

首先因为,任取,其中,因为,所以,从而,即,所以。由S具有性质P,可知存在不大于n的正整数,使得对S中的任意一对元素,都有,对上述取定的不大于n的正整数,

从集合中任取元素,其中,都有,因为,所以有,即,所以集合具有性质P

高考数学集合专项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集合专项知识点总结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数学集合专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知识归纳: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 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 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且) 3)交集:A∩B={x| x∈A且x∈B} 4)并集:A∪B={x| x∈A或x∈B}

5)补集:CUA={x| x A但x∈U} 注意:①? A,若A≠?,则? A ; ②若,,则; ③若且,则A=B(等集) 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 与、?的区别;(2) 与的区别;(3) 与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 ④A∩CuB = 空集CuA B;⑤CuA∪B=I A 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①A∩A=A,A∩? = ?,A∩B=B∩A;②A∪A=A,A∪? =A,A∪B=B∪A; 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 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 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二.例题讲解: 【例1】已知集合 M={x|x=m+ ,m∈Z},N={x|x= ,n∈Z},P={x|x= ,p∈Z},则M,N,P满足关系 A) M=N P B) M N=P C) M N P D) N P M 分析一:从判断元素的共性与区别入手。

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

数列 一、数列的概念 (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记作n a ,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 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n 的项叫第n 项(也叫通项)记作n a ; 数列的一般形式:1a ,2a ,3a ,……,n a ,……,简记作 {}n a 。 例:判断下列各组元素能否构成数列 (1)a, -3, -1, 1, b, 5, 7, 9; (2)2010年各省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 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①:1 ,2 ,3 ,4, 5 ,… ②:5 14131211 ,,,,… 数列①的通项公式是n a = n (n ≤7,n N +∈), 数列②的通项公式是n a = 1 n (n N +∈)。 说明: ① {}n a 表示数列,n a 表示数列中的第n 项,n a = ()f n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例如,n a = (1)n -=1,21 ()1,2n k k Z n k -=-?∈? +=?;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例如,1,1.4,1.41,1.414,…… (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序号:1 2 3 4 5 6 项 :4 5 6 7 8 9 上面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从函数观点看,数列 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 n 当自变量n 从1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 (1),(2),(3),f f f ……,()f n ,…….通常用n a 来代替()f n ,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点。 例:画出数列12+=n a n 的图像. (4)数列分类: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例:下列的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1)1,2,3,4,5,6,… (2)10, 9, 8, 7, 6, 5, … (3) 1, 0, 1, 0, 1, 0, … (4)a, a, a, a, a,… (5)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的关系:1 1 (1)(2)n n n S n a S S n -=?=?-?≥ 例: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322+=n s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集合与函数知识点归纳

集合与函数板块公式 1.集合的运算: (1)交集:A x x B A ∈=|{ 且}B x ∈,即集合B A ,的所有公共元素构成的集合. (2)并集:A x x B A ∈=|{ 或}B x ∈,即集合B A ,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 (3)补集:?U ∈=x x A |{U 且}A x ?,即除A 中元素需补充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2.集合中的关系: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或不属于关系.(∈或?) (2)集合与集合关系:A 是B 的子集记为B A ?.(开口朝范围大的集合) (3)含有n 个元素的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3.集合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区间法、特殊字母(Venn 图象法、数轴表示) 4.常用函数定义域的求法(结果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 (1))(x f y =,0)(≥x f (2))(log x f y a =,0)(>x f (3))()(x g x f y = ,0)(≠x g (4))(tan x f y =,∈+≠k k x f (,2 )(π π)Z 5.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法: ①增函数:任意D x x ∈21,且21x x <,都有)()(21x f x f < ②减函数:任意D x x ∈21,且21x x <,都有)()(21x f x f > (2)定义法变形: ①)(x f 增函数? 0)]()()[(0) ()(2121212 1>--?>--x f x f x x x f x f x x ②)(x f 减函数? 0)]()()[(0) ()(2121212 1<--?<--x f x f x x x f x f x x (3)图象法: ①增函数图象上升; ②减函数图象下降 (4)导数法: ①增函数(增区间):令0)('>x f 解得x 的范围为增区间 ②减函数(减区间):令0)('a 为增函数; ②0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集合 一、知识点: 1、元素: (1)集合中的对象称为元素,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若b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b ?; (2)集合中对象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用数集:R Q Z N N N ;;;;;*+ 2、集合的关系: 子集 相等 3、全集 交集 并集 补集 4、集合的性质: (1);,,A B B A A A A A ?=?=?=?φφ (2) ;,A B B A A A ?=?=?φ (3) );()(B A B A ??? (4);B B A A B A B A =??=??? (5));()()(),()()(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S S S S S S ?=??=? 二、典型例题 例1. 已知集合 }33,)1(,2{22++++=a a a a A ,若A ∈1,求a 。 例2. 已知集合M ={}012|2=++∈x ax R x 中只含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 例3. 已知集合 },01|{},06|{2=+==-+=ax x B x x x A 且B A ,求a 的值。 \ 例4. 已知方程02=++c b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x 1, x 2. 设C ={x 1, x 2}, A ={1,3,5,7,9}, B ={1,4,7,10},若C B C C A =Φ= ,,试求b , c 的值。 例5. 设集合}121|{},52|{-≤≤+=≤≤-=m x m x B x x A , (1)若Φ=B A , 求m 的范围; (2)若A B A = , 求m 的范围。 例6. 已知A ={0,1}, B ={x|x ?A},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并指出集合A 与B 的关系。 三、练习题 1. 设集合M =,24},17|{=≤a x x 则( ) A. M a ∈ B. M a ? C. a = M D. a > M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 若q 则p 互为逆否 互 逆否互 为逆 否否 互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回顾: (一) 集合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公式法: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 (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 解的讨论; 2 (三)简易逻辑 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3、“或”、 “且”、 “非”的真值判断 (1)“非p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F 的真假相反;

(2)“p 且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 (3)“p 或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4、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函数 知识回顾: (一) 映射与函数 1. 映射与一一映射 2.函数 函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而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值域也就相应得到确定,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二者完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二)函数的性质 ⒈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若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单调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4. 判断函数单调性(定义)作差法:对带根号的一定要分子有理化,例如: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 212221212 2 2 22121) ()()(b x b x x x x x b x b x x f x f x ++++-= +- += -)(

1.高考数学考点与题型全归纳——集合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节 集 合 ? 基础知识 1. 集合的有关概念 1.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1.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1.3.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 1.4.五个特定的集合及其关系图: 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N 表示自然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2.2.真子集: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但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B 或B A. A B ?? ???? A ? B ,A≠B.既要说明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B ,也要说明B 中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2.3.集合相等:如果A ?B ,并且B ?A ,则A =B. 两集合相等:A =B ?? ??? ? A ? B ,A ?B.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符合B 中元素的特性,B 中任意一个元素也符合A 中元素的特性. 2.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A 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 ?∈{?},??{?},0??,0?{?},0∈{0},??{0}.

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A∩B ,即A∩B ={x|x ∈A ,且x ∈B}. (2)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即A ∪B ={x|x ∈A ,或x ∈B}. (3)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U A ,即?U A ={x |x ∈U ,且x ?A }. 求集合A 的补集的前提是“A 是全集U 的子集”,集合A 其实是给定的条件.从全集U 中取出集合A 的全部元素,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即为?U A . ? 常用结论 (1)子集的性质:A ?A ,??A ,A ∩B ?A ,A ∩B ?B . (2)交集的性质:A ∩A =A ,A ∩?=?,A ∩B =B ∩A . (3)并集的性质:A ∪B =B ∪A ,A ∪B ?A ,A ∪B ?B ,A ∪A =A ,A ∪?=?∪A =A . (4)补集的性质:A ∪?U A =U ,A ∩?U A =?,?U (?U A )=A ,?A A =?,?A ?=A . (5)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n 个子集,其中有2n -1个真子集,2n -1个非空子集. (6)等价关系:A ∩B =A ?A ?B ;A ∪B =A ?A ?B . 考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典例] 1. (2017·全国卷Ⅲ)已知集合A ={(x ,y )|x 2+y 2=1},B ={(x ,y )|y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3 B .2 C .1 D .0 2. 已知a ,b ∈R ,若? ?? ? ??a ,b a ,1={a 2,a +b,0},则a 2 019+b 2 019的值为( ) A .1 B .0 C .-1 D .±1 [解析] (1)因为A 表示圆x 2+y 2=1上的点的集合,B 表示直线y =x 上的点的集合,直线y =x 与圆x 2+y 2=1有两个交点,所以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2. (2)由已知得a ≠0,则b a =0,所以 b =0,于是a 2=1,即a =1或a =-1.又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 知a =1应舍去,因此a =-1,故a 2 019+b 2 019=(-1)2 019+02 019=-1. [答案] (1)B (2)C [提醒] 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容易忽略,求解问题时要特别注意. [题组训练]

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知识点归纳与常考题型专题练习(附解析)

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知识点归纳与常考题型专题练习(附解析) 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知识要点】 1、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2、“属于”的概念 我们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 ……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 ……表示元素如: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如果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3、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4、集合的表示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公共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3)图示法(Venn图)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知识要点】 1、“包含”关系——子集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 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2、“相等”关系 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A B B A 且 ??? 3、真子集 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4、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高考集合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集合 一.【课标要求】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二.【命题走向】 有关集合的高考试题,考查重点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近年试题加强了对集合的计算化简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注意运用Venn图解题方法的训练,注意利用特殊值法解题,加强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和化简的训练。考试形式多以一道选择题为主。 预测高考将继续体现本章知识的工具作用,多以小题形式出现,也会渗透在解答题的表达之中,相对独立。具体 三.【要点精讲】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a∈;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b?; 记作A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 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 整数集,记作Z ; 有理数集,记作Q ; 实数集,记作R 。 2.集合的包含关系: (1)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或B 包含A ),记作A ?B (或B A ?);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A ?B 且B ?A ,则称A 等于B ,记作A =B ;若A ?B 且A ≠B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 (2)简单性质:1)A ?A ;2)Φ?A ;3)若A ?B ,B ?C ,则A ?C ;4)若集合A 是n 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 有2n 个子集(其中2n -1个真子集); 3.全集与补集: (1)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 ; (2)若S 是一个集合,A ?S ,则,S C =}|{A x S x x ?∈且称S 中子集A 的补集; (3)简单性质:1)S C (S C )=A ;2)S C S=Φ,ΦS C =S 4.交集与并集:

[全国通用]高中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全国通用]高中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答:,,)-??????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I Y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Y I I Y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305555015392522∈--

高中数学集合基础知识及题型归纳复习

集合基础知识及题型归纳总结 1、集合概念与特征: 例: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所有的正数 B .等于2的数 C .接近于0的数 D .不等于0的偶数 例: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 (1)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2)集合{}1|2-=x y y 与集合(){} 1|,2-=x y y x 是同一个集合; (3)36 11,,,,0.5242 -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 (4)集合(){}R y x xy y x ∈≤,,0|,是指第二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 元素集合的关系:∈?或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或 例: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R R ∈+ B .{}Z x x x Z ∈≤?-,0| C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D .{}φφ∈ 3、集合的子集:(必须会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 例:若集合}8,7,6{=A ,则满足A B A =?的集合B 的个数是 4、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例1:已知全集}{5,4,3,2,1,0=U ,集合}{5,3,0=M ,}{5,4,1=N ,则=N C M U I 例2:已知 {}{}=|3217,|2A x x B x x -<-≤=< (1)求A ∩B ; (2)求(C U A )∪B 例3:已知{25}A x x =-≤≤,{121}B x m x m =+≤≤-,B A ?,求m 的取值范围 例4:某班有学生55人,其中体育爱好者43人,音乐爱好者34人,还有4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该班既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人数为 人 例5:方程组? ??=-=+9122y x y x 的解集是( ) A .()5,4 B .()4,5- C .(){}4,5- D .(){}4,5-

整理全面《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整理全面《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师版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 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 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 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 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 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 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 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 置关系、线性规划、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 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离散数学】知识点典型例题整理

【半群】G非空,·为G上的二元代数运算,满足结合律。 【群】(非空,封闭,结合律,单位元,逆元)恰有一个元素1适合1·a=a·1=a,恰有一个元素a-1适合a·a-1=a-1·a=1。 【Abel群/交换群】·适合交换律。可能不只有两个元素适合x2=1 【置换】n元置换的全体作成的集合Sn对置换的乘法作成n 次对称群。 【子群】按照G中的乘法运算·,子集H仍是一个群。单位子群{1}和G称为平凡子群。 【循环群】G可以由它的某元素a生成,即G=(a)。a所有幂的集合an,n=0,±1,±2,…做成G的一个子群,由a生成的子群。若G的元数是一个质数,则G必是循环群。 n元循环群(a)中,元素ak是(a)的生成元的充要条件是(n,k)=1。共有?(n)个。【三次对称群】{I(12)(13)(23)(123)(132)} 【陪集】a,b∈G,若有h∈H,使得a =bh,则称a合同于b(右模H),a≡b(右mod H)。H有限,则H的任意右陪集aH的元数皆等于H的元数。任意两个右陪集aH和bH或者相等或者不相交。 求右陪集:H本身是一个;任取a?H而求aH又得到一个;任取b?H∪aH而求bH又一个。G=H∪aH∪bH∪… 【正规子群】G中任意g,gH=Hg。(H=gHg-1对任意g∈G都成立) Lagrange定理G为有限群,则任意子群H的元数整除群G的元数。 1有限群G的元数除以H的元数所得的商,记为(G:H),叫做H在G中的指数,H的指数也就是H的右(左)陪集的个数。 2设G为有限群,元数为n,对任意a∈G,有an=1。 3若H在G中的指数是2,则H必然是G的正规子群。证明:此时对H的左陪集aH,右陪集Ha,都是G中元去掉H的所余部分。故Ha=aH。 4G的任意多个子群的交集是G的子群。并且,G的任意多个正规子群的交集仍是G的正规子群。 5 H是G的子群。N是G的正规子群。命HN为H的元素乘N的元素所得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则HN是G的子群。 【同态映射】K是乘法系统,G到K的一个映射σ(ab)=σ(a)σ(b)。 设(G,*),(K,+)是两个群,令σ:x→e,?x∈G,其中e是K的单位元。则σ是G到K 内的映射,且对a,b∈G,有σ(a*b)=e=σ(a)+ σ(b)。即,σ是G到K的同态映射,G~σ(G)。σ(G)={e}是K的一个子群。这个同态映射是任意两个群之间都有的。 【同构映射】K是乘法系统,σ是G到σ(G)上的1-1映射。称G与σ(G)同构,G?G′。同构的群或代数系统,抽象地来看可以说毫无差别。G和G′同态,则可以说G′是G的一个缩影。 【同态核】σ是G到G′上的同态映射,核N为G中所有变成G′中1′的元素g的集合,即N=σ-1(1′)={g∈G∣σ(g)=1′}。 N是G的一个正规子群。对于Gˊ的任意元素aˊ,σ-1(aˊ)={x|x∈G ,σ(x)= aˊ}是N在G 中的一个陪集。Gˊ的元素和N在G中的陪集一一对应。 设N是G的正规子群。若A,B是N的陪集,则AB也是N的陪集。 【环】R非空,有加、乘两种运算 a+b=b+a2)a+(b+c)=(a+b)+c, 3)R中有一个元素0,适合a+0=a, 4)对于R中任意a,有-a,适合a+(-a)=0, 5)a(bc)=(ab)c,

(完整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点及题型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x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不等式 考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不等号包括 . 题型一 会判断不等式 下列代数式属于不等式的有 . ① -x≥5 ② 2x -y <0 ③ 2 + 5 ≥ 3 ④ -3<0 ⑤ x=3 ? x 2 + xy + y 2 ⑦ x≠5 ⑧ x 2 - 3x + 2>0 ⑨x + y ≥ 0 题型二 会列不等式 根据下列要求列出不等式 ①.a ②.m 的 5 倍不大于 3 可表示为 . ③.x 与 17 的和比它的 2 倍小可表示为 . ④.x 和 y 的差是正数可表示为 . ⑤. x 的3 5 与 12 的差最少是 6 可表示为 . 考点二、不等式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逆定理: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若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则这个数是正数. 基本训练:若 a >b ,ac >bc ,则 c 0.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逆定理: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若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则这个数是负数。 基本训练:若 a >b ,ac <bc ,则 c 0. 4、如果不等式两边同乘以 0,那么不等号变成等号,不等式变成等式。 练习:1、指出下列各题中不等式的变形依据 ①.由 3a>2 得 a> 2 理 3 由: . ②. 由 a+7>0 得 a>-7 理 由: -1 . 5 ③.由-5a<1 得 a> 理

由:. ④.由 4a>3a+1 得 a>1 理 由:. 2、若x>y,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A.x-3>y-3 B.x > y 3 3 3、判断正误 ①. 若a>b,b<c 则a>c. () ②.若a>b,则ac>bc. () ③.若ac2>bc2,则a>b. () ④.若a>b,则ac2>bc2. () ⑤.若 a>b,则a(c2+1)>b(c2+1) C. x+3>y+3 D.-3x>-3y () ?. 若a>b,若c 是个自然数,则ac>bc. () 考点三、不等式解和解集 1、不等式的解: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2 是不等式x+3<2 的解 B.x =3 是不等式3x<7 的解。 C.不等式3x<7 的解是x<2 D.x=3 是不等式3x≥9的解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等式 x<2 的正整数解只有一个 B.-2 是不等式 2x-1<0 的一个解 C. 不等式-3x>9 的解集是 x>-3 D.不等式 x<10 的整数解有无数个 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题型一会求不等式的解集 练习:1、不等式x-8>3x-5 的解集是. 2、不等式x≤4的非负整数解是. 3、不等式2x-3≤0的解集为. 题型二知道不等式的解集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2、如果不等式(a-1)x<(a-1)的解集是x<1,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x< 1

(完整版)最全教师版整理全面《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整理)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 个模块组成:教师版 2015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 必修 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 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 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 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 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 4 个系列: 系列 1:由 2 个模块组成。 选修 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 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 2:由 3 个模块组成。 选修 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 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 与复数 选修 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系列 3:由 6 个专题组成。 选修 3—1:数学史选讲。 选修 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 3—3:球面上的几何。选 修 3—4:对称与群。 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 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 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 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 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 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的应用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 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⑼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与平面、 平面与平面、棱柱、棱锥、球、空间向量 ⑽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 及其应用 ⑾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 态分布 ⑿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⒀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必修 1 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 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 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 相等。 选修 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 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 4:由 10 个专题组成。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 ,整数集合:Z , 选修 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 4—2:矩阵与变换。 选修 4—3:数列与差分。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选修 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 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 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 4—9:风险与决策。 选修 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B,如果集合 A 中任意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记作A ?B . 2、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 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 0 -

函数定义域知识点梳理、经典例题及解析、高考题带答案

函数的定义域 【考纲说明】 1、理解函数的定义域,掌握求函数定义域基本方法。 2、会求较简单的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3、会讨论求解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 【知识梳理】 (1) 定义:定义域是在一个函数关系中所有能使函数有意义的 的集合。 (2) 确定函数定义域的原则 1.当函数y=f(x)用列表法给出时,函数的定义域指的是表格中所有实数x 的集合。 2.当函数y=f(x)用图象法给出时,函数的定义域指的是图象在x 轴上的投影所覆盖的实数的集合。 3.当函数y=f(x)用解析式给出时,函数定义域指的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4.当函数y=f(x)由实际问题给出时,函数定义域要使函数有意义,同时还要符合实际情况。 3、.确定定义域的依据: ①f(x)是整式(无分母),则定义域为 ; ②f(x)是分式,则定义域为 的集合; ③f(x)是偶次根式,则定义域为 的集合; ④对数式中真数 ,当指数式、对数式底中含有变量x 时,底数 ; ⑤零次幂中, ,即x 0中 ; ⑥若f(x)是由几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则定义域是各个函数定义域的 。 ⑦正切函数x y tan = 4、抽象函数的定义域(难点) (1)已知)(x f 的定义域,求复合函数()][x g f 的定义域 由复合函数的定义我们可知,要构成复合函数,则内层函数的值域必须包含于外层函数的定义域之中,因此可 得其方法为:若)(x f 的定义域为()b a x ,∈,求出)]([x g f 中b x g a <<)(的解x 的范围,即为)]([x g f 的定义域。 (2)已知复合函数()][x g f 的定义域,求)(x f 的定义域 方法是:若()][x g f 的定义域为()b a x ,∈,则由b x a <<确定)(x g 的范围即为)(x f 的定义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