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疗

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疗

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疗
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疗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No.2006CB504602)

Correspondence :Jian 2ping L IU ,MD ,Professor ;Tel :010*********;E 2mail :jianping_l @https://www.sodocs.net/doc/8713532691.html,

Editorial 专论 

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疗

刘建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北京100029

摘要:21世纪临床医学强调个体化医疗模式,这种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分型和多核苷酸多态性)的发现以及新的医疗模式(生物2心理2社会2环境2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这与中医药数千年来的个体化辨证论治有不谋而合之处。循证医学时代对个体化医疗的理解和要求促进了对个体化医疗的实践研究,真正使外部研究证据、医生个人技能和经验与患者的价值观和偏爱有机结合,做出明智、合理的医疗决策。本文论述了个体化医疗的含义以及中医的个体化诊疗特征,就循证医学时代如何开展个体化诊疗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医疗模式;个体化医学;辨证论治

Liu J P.J Chin I nteg r Med.2009;7(6):5052508.

Received April 13,2009;accepted April 24,2009;published online J une 15,2009.

Indexed/abstracted in and f ull text link 2out at PubMed.Journal title in PubMed :Zhong X i Yi J ie He X ue B ao.Free f ull text (H TML and PDF )is available at https://www.sodocs.net/doc/8713532691.html,.Forward linking and reference linking via CrossRef.DOI :10.3736/jcim20090602Open Access

Evi de nce 2bas e d m e dici ne a n d i n di vi d ualiz e d heal t h care

J ian 2ping L IU

Center for Evidence 2Based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In 21s t century ,clinical me dicine moves toward a model of individualize d health care.The

develop ment of the individualize d model is bas e d on the res earch findings of human genomics project including genotyp e and single nucle otide p olymorphis ms (SNPs ),as well as the new health care model ,that is ,biological 2p s ychological 2s ocial 2environmental 2spiritual.It reflects the ide a of p atient 2centere d care ,and corresp onds to the tra ditional practice of Chines e me dicine ,which a ddres s e d the individualize d therap y on the basis of s ymptom p attern differentiation.Howe ver ,the era of e vidence 2bas e d me dicine affords new meanings of individualize d he alth care and promotes the res e arch on the practice.The practice bas e d on evidence would happ en up on the inte gration of external res e arch evidence ,the exp ertis e and exp erience of practitioners ,and the value and preference of p atients ,s o the decision of health care will be cons cientious ,explicit and judicious.This as s ay des cribes the me anings of individualize d health care in different me dical contexts ,the characteris tics of individualize d practice in Chines e me dicine ,and prop os als for further res earch in practice.

K eyw ords :evidence 2bas e d me dicine ;

clinical practice p atterns ;individualize d me dicine ;s 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世界卫生组织(W HO )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个体化医疗的模式,反映了医疗卫生领域学科发展的前沿,在未来医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个体化医疗也是传统中医诊疗实践的基本

方法。

1 中西医两种医疗体系下个体化医疗的含义

中西医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对个体化医疗的理解不同。西方医学中,个体化医疗的概念最早于

20世纪70年代提出,相继出现了个体化医学(indi2 vidualized medicine)、个体化治疗(individualized t reat ment)、个体化医疗(individualized care)、个体化医疗保健(individualized healt h care)和客户订制治疗(tailor2made medicine)。20世纪90年代末期,西方医学领域再次提出了个性化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的概念,首先是针对肿瘤的靶向治疗。其始动因素是由美、英、日、法、德和中国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个体基因遗传特征与临床疾病表型紧密相联,尤其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 hisms,SN Ps)的发现对预测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发挥重要作用[1,2];为疾病个体化诊疗提供了科学基础,由此也产生了所谓的转化医学(trans2 lational medicine),即从实验室(试管)过渡到床旁实践。目前个体化医疗在临床的实际应用领域主要有肿瘤、糖尿病和高血压管理[325]。

许多发达国家相继启动了国家级的个体化医疗项目,如日本在2003年启动了个体化医疗计划(personalized medicine p roject),启动相关计划的国家还有美国、英国、瑞典等。西方的个体化医疗计划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建立高质量的生物资源(如疾病易感基因)数据库(Biological Bank)和临床信息数据库。在重大疾病个体化诊疗中的目标旨在发现疾病易感基因和各种药物敏感基因;鉴定特定的分子靶,研发新药或老药新用,提出新的诊疗方案;鉴定可用于预测个体化医疗的重要遗传信息;研究基因2环境相互作用,并将之用于疾病的预防;提高药物疗效,减低药物副作用[2]。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些努力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距离广泛的临床运用尚有相当的距离,因为对人类基因序列的研究尚处于结构的解读,而从结构到功能的表达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现代诸多疾病是多基因疾病(如2型糖尿病),单靠基因分型是难以预测其发生和发展的。 另一个始动因素为医疗模式的转变,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2心理2社会2环境模式转变,强调人的个性属性、社会属性和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个体的差异决定了诊疗的个体化和个性化。个体差异体现在生物学(基因遗传特征、代谢、生理)差异和个性、心理、价值观差异。根据人体基因分型,人们可以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靶向治疗(如肿瘤的个体化治疗)。而根据人的心理和气质特征,自古以来就有分类,如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提出了4种体液的气质学说,把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9种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6]。

中医临床实践是最典型的个体化医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个体化诊疗是基于规范基础上的个体化实践,如《内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个体化诊疗特点,《伤寒论》每个方证中都有其反映个体化诊疗特点的主证[7],这些主证反映了适合某一方剂治疗的证候中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具有重要的辨证价值。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重视人的禀赋、体质、七情以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

然而,近些年来,综合性中医医疗机构中的个体化诊疗实践存在一定不足。首先是废医存药现象,比如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开发的中药新药难以反映中医临床实践的特点;其次,中医与针灸治疗分离,如大型综合医院将中医与针灸分设为两个不同的科室;再次,在中西医结合医疗过程中逐渐丧失了中医的自身特点,辨证论治的实践已不再受重视。因此,如何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实现传统中医的个体化诊疗,是当前中医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 循证医学与个体化诊疗的关系

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疗的关系是宏观与微观,群体证据与个体应用的关系,两者实际上是相一致的。循证医学强调临床实践应基于科学证据,促进证据使用的全球化,促进经验实践向循证实践转化,并将有效治疗推广运用,使更多患者受益;同时也强调,医疗决策应当本土化,即应用证据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明智、合理的个体化诊疗决策。从经典的循证医学定义可见,人们在做出决策时,需要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8]。可见,证据本身并不是决策的唯一依据,而且,在使用证据时并不是死板教条、生搬硬套,而是要谨慎、准确而明智地使用,这就充分表明需要考虑患者的特征和实际情况。

临床流行病学用于临床研究证据的产生,包括设计、测量与评价,而循证医学则是介于证据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力求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影响个体的诊疗决策和政府的医疗卫生决策。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疗理念相通,目标相同,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例如,基于群体大样本证据的高血压治疗药物,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进行调适以找到最佳的治疗药物和剂量[4],糖尿病的降糖治疗和肿瘤的化疗也一样,是基于证据基础之上的个体化治疗。缺乏证据的个体化治疗又回到了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而只强调证据

不考虑患者具体情况的医学则不是循证医学。

应当指出,循证医学的证据并不仅仅限于临床研究证据,还包括基础研究,如基因分型和SN Ps分析能够发现个体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进而决定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毒副反应[9],目前在肿瘤靶向药物治疗中已经得到初步应用[10]。

3 中医辨证论治的内涵与外延

中医学诊疗最具特色、最能体现个体化治疗的就是辨证论治,其中辨证的过程就是审证、查因、明性、定位的过程,而论治则是权衡利弊、选择标本、遣方用药的过程[11]。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研究,可以使证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新的解释,包括表象的、疾病的、心理的、精神的、环境的、社会的、经济的因素,而辨证的过程需要体现中医理论并综合上述因素,论治的过程需要考虑临床科研证据,体现干预的动态时空和人文关怀。当然,中医并非完全是个体化的,中医也重视群体诊疗,例如《伤寒论》中的方证对应即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比如具有解表散寒功能的小青龙汤主治哮喘中的寒哮证。

拓展中医证的内涵和外延,就不会造成无证可辨的情况。根据人体病因、病机和功能状态的不同,将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使用。在亚健康状态,可以通过辨体调理进行未病先防。此外,证的研究也可以与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相结合,寻找某证的生物特征标记物,为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科学证据。

4 循证医学在中医个体化诊疗实践中的作用

循证医学在个体化诊疗实践中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促使经验实践向循证实践转化;

(2)提升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3)创建体现中医特色的实践模式———整体医疗联合人文关怀;

(4)促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客观化;(5)制定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指南;(6)采用整合医疗的模式,以病人为中心,针对患病的人,从心理、行为、饮食、锻炼、药物、针灸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理,结合研究的证据,制定综合医疗保健方案,做出合理、有效的知情决策[12]。

从当代人体健康管理的角度,中医可以在治未病领域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大多数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如70%的肿瘤是可预防的。从国家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来说,投入疾病预防所获得的投入2产出比最高。因此,近年出现了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的概念,就是从个体水平对健康风险进行判断和干预。中医药可以通过体质辨识,干预亚健康,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二是已病防变:通过辨证论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疾病,促进疾病康复。

个体化医疗将改变医生和患者的角色,要求医疗服务从疾病治疗向医疗健康管理转变,包括筛查、早期治疗和预防。医生需要学会使用电子医疗记录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医疗体系要求政府部门、制药业、生物技术、诊断技术、信息技术、医疗服务行业、患者组织、企业、学术机构等进行整合,建立创新的个体化医疗体系[13]。

5 循证医学在中医个体化诊疗研究中的作用

促进个体化诊疗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结构化的电子病例系统,实现个体化诊疗信息获取;(2)研究患病人群的证候分类系统、亚健康人群的体质辨识系统及分类诊断标准;(3)选择中医具有优势的病种开展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研究;

(4)制定循证的临床实践指南。

对于中医的疗效评价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首先应当加强中医医疗卫生服务研究,对疗法的评价优先于对一方一药的评价。中医个体化诊疗的疗效评价离不开循证医学的方法,其研究的思路应当从日常医疗的个案开始,通过对个案信息的收集、观察,通过回顾性病例2对照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和非随机的临床试验,直到实用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实施随机对照试验之前,观察性研究的结局评价十分重要。个体化诊疗效果的评价是基于个体基础上的评价,但要形成可推广的证据,基于群体的评价方法必不可少。单纯采用生物医学模式,从假说开始,或进行从Ⅰ期临床试验到Ⅲ期甚至Ⅳ期临床试验的模式似乎不适用于中医的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应当从实践的诊疗活动开始,然后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或实用型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基于疗法的评价,最终才是基于复杂干预各构成要素的组分评价,即安慰剂对照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此外,可以在群体水平上从医疗卫生服务层次对健康进行监测、干预和随访评价。评价干预疗效的层次应当在个体水平之上,形成群体水平的证据。

引入社会学领域的定性研究方法也十分重要。通过定性研究中的参与观察法已经发现,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是动态的,集中于功能状态评估和复杂性干预,其构成要素包括把握疾病的衍生和发展(辨证),是心理、饮食、锻炼、生活方式、药物、非药物的综合干预(论治)。中医历来重视养生调护,因此应当把疾病预防作为优先研究的领域。

个体化疗效评价要有创新的研究思路,采用多

学科交叉的方法,比如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方法;此外,系统生物学方法(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药理学、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可能也有助于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类型的分类,解释个体对于治疗效果应答的差异,以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

REFERENCES

1 Subbiah M T.Nutrigenetics and nutraceuticals:the next wave riding on personalized medicine.Transl Res.

2007;149(2):55261.

2 G iacomini KM,Krauss RM,Roden DM,Eichelbaum M,Hayden MR,Nakamura Y.When good drugs go bad.Nature.2007;446(7139):9752977.

3 Hou MP,Qu HQ,Xiao ZR.Healthy accelerating pat2 tern for individualized application of diabetes medical nutrient treatment.Zhongguo Lin Chuang Kang Fu.

2005;9(39):17219.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侯梅萍,曲惠卿,肖筑蓉.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个体化应用的健康促进模式.中国临床康复.2005;9(39): 17219.

4 Li Y J,Zhou XL,Xing YY.Neglecting the argument about the principal therapy,focusing on the personality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comprehension for the upda2 ted European guide for hypertension therapy.Y i Xue Yu Zhe Xue.2008;29(1):27229.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栗印军,周晓龙,邢芸芸.抛开一线治疗的争论,采取个体化的降压治疗———解读最新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

医学与哲学.2008;29(1):27229.

5 Zhong H.The over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 and its countermeasures.Zhongguo Y i Xue L un Li Xue.2007;

20(1):1072108.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钟华.恶性肿瘤的过度治疗与避免.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20(1):1072108.

6 Wang Q.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basis of nine basic constitutions in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Zhong Y i Yao Da Xue Xue Bao.2005;28(4):128.Chinese with ab2 stract in English.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28.

7 Miao Y,Xu H,G ao Z.Study of individualized treat2 ment according to compatibility rule in Shanhan L un.

Beijing Zhong Y i.2005;24(2):89290.Chinese.

苗阳,徐浩,高铸.从《伤寒论》辨证组方看个体化诊疗.北京中医.2005;24(2):89290.

8 Sackett DL,Richardson WS,Rosenburg W.Evidence2 based medicine.New Y ork:Churchill Livingstone.

1997:150.

9 Sioud M,Melien O.Treatment options and individual2 ized medicine.Methods Mol Biol.2007;361:3272340. 10 Kaklamani V.A genetic signature can predict prognosis and response to therapy in breast cancer:Oncotype DX.

Epert Rev Mol Diagn.2006;6(6):8032809.

11 L uo YF,Sun YH.On the development of syndrom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ong Y i Yao Xin Xi.

2005;22(6):324.Chinese.

骆云丰,孙月华.浅谈中医“证”的发展.中医药信息.

2005;22(6):324.

12 Cai D Y.Basis for modern study of individualized medi2 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ongguo Zhong Y i Ji Chu Y i Xue Za Zhi.2006;12(2):1432144.Chi2 nese.

蔡德英.中医个体化医疗的现代研究基础.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2):1432144.

13 Abrahams E,G insburg GS,Silver M.The personalized medicine coalition:goals and strategies.Am J Pharma2 cogenomics.2005;5(6):3452355.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研究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5-11-26T16:07:42.5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作者:杨程 [导读] 佳木斯市中医院这也使得中医临床的复杂性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给临床医学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杨程 佳木斯市中医院 154000 摘要:循证医学在中医当中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和中医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循证医学在中医药临床当中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其中的四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文献分析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予以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系统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临床试验;评价研究;中医药学文献;数学计算 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实践之后,中医药学实际上在理论方面也有了很明显的发展和转变,这种转变对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医学模式有了非常明显的转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也十分的重视,中医药学一方面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个要素,同时中医药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同时它也成为了很多人保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1、循证医学的基本特点 循证医学如果从文字上去理解就是将证据当做是基础的一个医学,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就证据的定义和获得途径以及利用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医学,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其特点予以简要的介绍。 首先是循证医学比较关注的是临床医学当中的实践工作和治疗工作,所以医疗护理的对策合理性和医生自身的临床经验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是从系统研究的过程中获得的证据,其就被我们称作是外部证据,一个医生的治疗知识和临床经验实际上主要是来源于专业的教育和医疗的实践活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必须要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获取和利用外部的证据,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对外部的证据予以更好的扩充,如果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个过程就是医护人员自我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要想保证治疗的效果,必须要将二者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只有从系统研究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充足的证据,才能更好的保证治疗的效果。如果没有将个人的临床知识和经验融入其中,就客呢能够会受到外部证据的很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也就是说即使是最好的外部证据也可能对某一例患者的病情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循证医学当中主要强调的是科学治疗这一原则。 其次是系统研究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基础医学的研究,但是其更加侧重的是临床当中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康复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对预防对策和卫生资源利用等也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循证医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使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以上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这样也就使得研究出的结果更有应用价值,提高了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一般情况下在研究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一定要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针对那些不同类型的研究,一定要选择那些相对比较合适的应用性比较强的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研究的合理性。 再次就是临床流行病学比较重视的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整体性研究,而不是只针对某一个部分,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循证医学一般都是从临床试验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证据,这些研究证据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还要在研究的过程中将病人的主观感受当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将一些生命体征当成次要的指标,次要指标只有在保证其真的具有非常好的临床作用的时候才能具备比较强的相关性,这种医学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也使得社会、心理和生物医学的模式能够顺利的建立起来。 2、中医药学临床研究的基本特点 首先是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提出假说,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验证是中医药学研究过程中应该采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对于假说的检验和理论的发展和方法的确定等实际上都是医生通过人体进行临床实践而完成的,所以临床实践在中医药学体系构建和研究的过程中都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在这一方面和西医的研究是存在着非常大差别的。直接进行临床研究可以减少人和动物在属性上的诸多不同,但是因为研究的因素控制不好的话就可能出现一些非常大的差异,因为医学伦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假说是没有办法研究和验证的,因为临床研究本身就存在着非常高的复杂性,所以使用比较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临床的研究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途径。 其次是中医的临床研究当中,主要将疾病的防治和养生保健的方法当做是研究当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医当中辩证论治的思想实际上体现的是对人体的生理规律进行总结和研究的水平,它和现代的医学体系是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的,论治的前提就是辩证,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再次是中医临床治疗和实践的过程中一直以来都十分的重视人体的体制和情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七情和六欲,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对人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中医临床研究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将患者当做是主要的研究对象,这样也就使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就是个体化的治疗,此外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医对人身体健康的基本认识和临床治疗学等内容都是十分丰富的,所以它需要对人体的疾病和健康进行全面的衡量和分析,不能将视野仅仅的锁定在患者在病理方面的转变。这也使得中医临床的复杂性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给临床医学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最后是中医药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对中医药理论体系和诊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内容极其丰富,既有哲学方法,如归纳、演绎、推理判断、概念化等,也有一般的科学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类比法、分类法、调查法、试错法等,也有自身独特方法。其中的许多方法也是现代科学方法论的雏形或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正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过程。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束缚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许多已经萌芽或初步形成的方法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总的来说,中医药传统科研方法着重于宏观性、整体性和直观性,因而形成了宏观描述较多而精确量化较少、综合推理较多而具体分析较少、直观观察较多而实验研究较少的特点。“三多”是其优势;而“三少”却是劣势,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正确地应用现代科研方法学,合理地继承中医学传统研究方法,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将对发挥中医药学的固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3、结语 在中医药临床学研究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方式可以很好的保证其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对我国的中药

医学大数据重塑整个精准医疗体系

医学大数据重塑整个精准医疗体系医学大数据的架构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在获取人体的基本数据以后,不仅可以构建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结构,而且可以从分子层面去构建微观模型。例如,基于一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可以从DNA序列推演到mRNA结构,最后构建这段DNA序列表达的蛋白结构。近年来包括医学在内的多种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学术界的交流以及创业公司都在努力推动多种技术的融合。在医学上不仅仅牵涉到临床医学,同时涉及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化学等等,以及自动化,包括检测、统计、分析、影像等方面都会涉及。当然,数学肯定是最基础的,建立数学模型、复杂的算法都跟数学基础息息相关。新兴的大数据即数据科学,也离不开基础的计算机科学。所以,未来医学是众多学科融合的综合科学,大数据的价值是众多领域量化的数据融合,这就是技术趋势 市场需求是重要驱动 去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更多依赖于医生的经验,不论是生理层面还是分子层面许多都还没有被完全的量化,而是记录在医生的经验当中。医院也已经采集到很多数据,存放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中,但是基本以数据孤岛的形式存在,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和挖掘,而这些其实就是做基础研究最重要的数据 医学大数据发展有三大价值驱动力,首先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命质量或者是健康质量的不断追求和高标准的要求,其次是在高品质生命健康需求下促使成的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最后是基于生命科学技术进步的临床手段不断丰富,临床治疗质量不断提高,这就是整个医学大数据价值驱动的核心。此外,巨大的患者人体组织器官替换的市场需求也是重要的驱动因素 整个再生医学行业的大背景是全球每年大概有8000多万的各种组织器官的需求,包括脏器器官、软骨、胰、颅颌面、眼膜等,目前只能通过捐献满足,而捐献所

个体化医疗的现状与未来

个体化医疗的现状与未来 43209307 徐慧 【摘要】 现阶段,个体化医疗渐渐成为人们谈论的重点,什么是个体化医疗,怎么实现个体化医疗也牵动了不少人的心。通俗的来说,就是考虑个体的差异,对于不同患者,或是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采取最合适的治疗方法。研究个体化医疗主要有两个方向,即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又包括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和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而蛋白质组学集中于动态描述基因调节,对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水平进行定量的测定,鉴定疾病、药物对生命过程的影响,以及解释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但是在现阶段,个体化医疗的理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现在就利用这些基因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预测,显然为时过早。尽管如此,个体化医疗还是被匆匆推向了市场,这样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个体化医疗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检测生物芯片 【参考文献】 王哲,个体化医疗,万里长征才走了一步[J],健康管理,2010(10):37-43 童岱,中国基因歧视第一案[N],北京科技报,2010-8-11(05) 刘冲,个体化医疗[J],日本医学介绍,2006(02):22-28 李德良,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刊,2003(01):13-20 李峰,季绍良,记忆卡—个性化医疗的通行证[J],医药世界,2001(5):33-37 【正文】 现阶段,“个体化医疗”这一个词越来越流行,这一学期我也选修了“个体化医疗的现状与未来”这一研讨课程,以下就我自己的理解与学习发表一些观点。 一、个体化医疗的基本概念 从定义上来说,个体化治疗(individualized drug therapy) 是以每个患者的信息为基础决定治疗方针,从基因组成或表达变化的差异来把握治疗效果或毒副作用等应答的个性,对每个患者进行最适宜药物疗法的治疗。通俗的来说,就是考虑个体的差异,对于不同患者,或是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采取最合适的

循证医学对中医教育的意义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7月第30卷第4期:2墨:墅些堂堂坠璺璺!堂鱼堂!篷堂墅型垒2鲤鱼丛堡!!丛鲤丝竺!坐:兰塑21堂:!Q塑2:堡 循证医学对中医教育的意义 张星 (武汉大学医学部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循证医学是一新兴的临床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临床研究及实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价,为医疗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证据。在中医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将会为中医证明自身医学价值,跻身于世界科学体系提供机会。 关键词:循证医学;中医;教育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168X(2007)04-0078-02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它正悄悄的推动着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的转变。是否有必要在中医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其意义有那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强调医师对患者作出的任何临床决策必须基于当前得到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医师个人的经验和来自患者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并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意愿而制定,从而保证患者得到当前最好的治疗效果¨]。循证医学是以高质量的系统评价结果或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1"031一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结论,作为最高级别的证据,来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即总病死率、生活质量和成本效益)。循证医学所关注和评价的是一些最终结局(即终点指标,包括总死亡率、脑卒中、猝死等)、生活质量以及对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如费用一疗效比)等,而化验指标、仪器或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中间指标或替代指标的改变则作为参考。 2中医与循证医学的结合 在西医作为主流医学的当今社会,中医依靠其独特的疗效被人们认可。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尚难以用客观、准确、可重复的实验数据说明其疗效,长期被拒于科学体系之外。但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思维理念淡化了基本原理的研究,仅对临床的疗效作出客观的评价口J。这对于以疗效著称的中医无疑是一次被世人认可的机遇,而且在某些方面中医与循证医学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例如两者都重视证据的获取和评价,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注意个人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这可以说是循证医学的雏形;第二,中医的一些理论与循证医学是统一的,如中医的“整体观”强调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以提高生存质量,这与循证医学以“患者的最终结局”的判效指标是相通的;第三,中医以“简、便、验、廉”著称,循证医学也强调费用一疗效比,而且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强调中西医结合,这也为循证医学观念在中医学领域运用打下理论和方法学基础。 当然,循证医学与中医结合还存在着许多困难有待解决。数千年来,无数中医学家虽然留下了大量古代文献,但基本上是个案验例,这在临床证据分级中层次较低,近年来中医的临床疗效研究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多是小样本的阳性报道,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中医的某些概念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已成为进行科学评价疗效的障碍。如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但“证候”缺少客观化和标准化,使得难以开展系统评价Ho。 3循证医学对中医药大学生教育的意义 循证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在中国乃至世界也才刚刚起步,在中医领域引入循证思想的时间更为短。在这短暂的时间内虽已对一些治疗方案进行了系统评价,但多由于缺乏随机方法样本小,

大数据+精准医疗

大数据+精准医疗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过标化处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慢性病的患病、死亡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慢性病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反映了国家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是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慢性病发病所带来的影响,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因素和吸烟等危险因素现状及变化趋势,我国慢性病的总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都将在医疗行业发挥巨大的作用,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 一、临床操作 在临床操作方面,有5个主要场景的大数据应用: 1.比较效果研究 通过全面分析病人特征数据和疗效数据,然后比较多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可以找到针对特定病人的最佳治疗途径。 基于疗效的研究包括比较效果研究(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CER)。研究表明,对同一病人来说,医疗服务提供方不同,医疗护理方法和效果不同,成本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精准分析包括病人体征数据、费用数据和疗效数据在内的大型数据集,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临床上最有效和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疗方法。医疗护理系统实现CER,将有可能减少过度治疗(比如避免那些副作用比疗效明显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不足。从长远来看,不管是过度治疗还是治疗不足都将给病人身体带来负面影响,以及产生更高的医疗费用。 2.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目前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医生输入的条目,比较其与医学指引不同的地方,从而提醒医生防止潜在的错误,如药物不良反应。通过部署这些系统,医疗服务提供方可以降低医疗事故率和索赔数,尤其是那些临床错误引

中医全科概论 简答题及答案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应知应会的内容 1.健康和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健康信念模式(the health belief model,HBM)是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健康行为或戒除某种危害健康行为,必须具备以下3方面的认识: 一、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及严重性。二、认识到采取某种行为或戒除某种行为的困难及益处。 三、对自身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也称效能期待或自我效能。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克服障碍,完成这种行动,到达预期结果。 综上所述,健康信念模式在采取促进健康行为、放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其危害健康行为感到害怕;然后,使他们坚信:一旦放弃这种危害健康行为、采取相应的促进健康行为会得到有价值的后果,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最后,使他们充满改变行为的信心。 2.全科医学和中医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不同性别和各种年龄的各种健康问题。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维护与促进为方向、以社区为范围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中医全科医疗是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整合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发挥中医学在基层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一种医疗服务。 3.传统中医学与全科医学的异同 同一性: 医学思维: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与中医整体观等 诊疗方法:整体性照顾;基层门诊治疗;个性化治疗;各科兼通 防治思想:预防为主与治未病、养生观;同样强调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的作用;新健康观和概念 不同: 产生基础(认识手段)不同:现代医学建立在宏观科学微观科学结合基础上 传统中医学建立在哲学思维(阴阳平衡) 实施体系不同:社会系统工程/医学范畴 原则特征上的不同(建立在签约基础上):长期、连续、负责式照顾、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 方法上的不同:健康档案的建立、循证医学方法、统计学应用等等 4.全科医学与现代医学最本质的区别 5.全科医学最大特点 整合不是简单的综合 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与其它各专科有相互交叉。 有自己独特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 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的整体观、系统论。 6.全科医学“全方位”或“立体性”的体现特征是 就服务对象而言,不分年龄、性别和疾患类型;

(完整版)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班级:2010级临床8班学号:201011059 姓名:郑弘洋 1、什么是循证医学: 即遵循科学证据的科学,它是一种关于临床决策思维及行为的原则和方式,提倡对患者的诊治决策应根据当前可获得的最好临床研究证据以及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意愿。循证临床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是指遵循证据的临床实践,即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的原理,根据最佳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的选择进行临床决策。循证医学强调要使用当前最佳的临床证据,那么,什么证据是高质量的?根据循证医学专家的分级水平,治疗研究按质量和可靠程度大体分为以下五级:一级—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或Meta一分析);二级—单个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三级—对照试验但未随机分组;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五级—专家意见。国际上公认RCT的系统评价或RCT结果是证明某种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可靠的依据,如果当前没有这些高级别的研究证据,可依次使用其他证据,只是其可靠性降低,在以后出现更好的证据时应该及时运用这些证据,这才符合循证医学概念中“依据当前可得到的最佳证据”的理念。 2、循证医学临床实践要求遵循以下基本步骤: ①针对具体病人提出临床问题;②全面收集有关研究证据;③严格评价研究证据;④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具体病人的处理。同时要考虑的问题是病人有无不适合使用证据的理由?可行性如何?利大于害吗?不使用有关疗法有什么后果?价格承受能力如何?易使用性如何?病人的价值观及对疗效和副作用有什么看法? .1 循证医学把专家意见放在最低级别,这不等于否认专家意见。过去人们过多迷信个别专家的所谓“经验”而忽略了知识的更新,认为他们的经验是金科玉律。假如这些专家的经验来源于缺乏严谨科学方法保证的临床研究或者来自动物试验、实验室研究以及过时的教科书或者是主观臆断的经验,轻信这类权威专家意见就容易导致临床决策的严重错误。但是,如果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经验就值得推崇,因此循证医学并不排除科学的经验积累。这就是提醒我们在听取专家意见时要注意他们的经验来源。 2 为什么认为Cochrane系统评价属循证医学中最高质量的证据?这是因为它由权威的统计学、流行病学和临床专家领导方法学研究,有不断更新的统一工作手册,各专业评价组编辑部结合专业实际制定特定的方法学,有完善的系统评价培训体系。有健全的审稿和编辑系统进行质量把关,有发表后评价和反馈机制,要求作者对评论和意见做出及时反应,不断更新,新证据发表后及时再版,有完善的原始研究资料库提供原料,对原始研究质量进行了严格评价,有纳入和排除标准。 3 没有最佳证据存在时怎样做出临床决定?没有证据有效不等于有无效的证据,若当前尚无随机对照试验等高质量证据时,可依次参考级别较低的证据或经验处理病人(如少见病),总之要应用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一旦高级别证据发表,就应及时使用新证据。可能有效但尚无可靠证据时,要考虑副作用和经济承受能力、及病人的选择等问题;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最好是积极开展或参加临床研究去提供证据。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关键词】循证医学;中医药;流行病学;系统评价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近年来国际上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EBM的核心思想是:在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以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为依据,强调的是证据的获取与评价。而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在注重个人临床经验积累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古典医著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这和EBM所强调的从医学研究文献所获取的系统信息指导临床决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近年来EBM逐渐在中医药领域得到应用。 1 概述 1.1 循证医学的定义 EBM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它将医生的临床实践经验与客观的临床医学研究证据以及患者的个人愿望相结合,旨在把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应用于每位具体患者。EBM实践分为5个步骤: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以及患者的参与是循证医学的基础,其关键是临床证据

及其医疗质量。其目的是使医生对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建立在目前所能获得的证据基础上的[1]。 1.2 循证医学的发展 EBM的概念是1992年首次见于JAMA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首部EBM专著于1994年由加拿大著名的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家David Sackett撰写,题名为《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vidence-Based Medicine》,该书系统地介绍了EBM的意义及其实践和应用过程。 EBM的组织机构于1992年在英国成立,取名为Cochrane中心。随后EBM的组织机构速度发展,截至1999年3月,全球有13个国家共计14个中心,拥有5 000多名协作者,进行着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发展,EBM更是凭借其优秀的系统评价证据和高效率、高透明度的组织机构及出色的管理制度赢得人们的肯定。EBM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临床流行病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深度融合,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对医疗卫生问题、方针政策、发展方向及资源配置的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3 循证医学的应用

第五章循证医学用证的个体化原则

第五章循证医学用证的个体化原则 在临床及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经过严格的评价(critical appraisal),被确认是最佳证据之后,是否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采用呢?一种最佳证据是否可用于同一疾病的各种类型病人呢?即使是最佳证据是否病人都接受呢?临床医生又是否乐于应用呢?如此等等,无不在循证医学实践中,涉及最佳证据被推广应用的患者个体化原则与方法。 任何源于临床试验或疾病观察性研究证据,都是反映出被研究疾病的共性规律。即使是真实性好,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的证据,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时,务必要符合患者个体特点和疾病的特征。此外要考虑社会、经济、心理以及环境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合适者才能应用。因此,循证医学的实践实际上是将最佳证据应用于具体病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第一节最佳证据具备的特性 循证医学所谓的临床最佳证据,自然要涉及临床医学的广泛领域,如像病因学、病理学、诊断、预防、预后、康复等等方面,应用于循证医学实践的证据,必须要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评价标准进行严格评价,且需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一、真实性(validity) 对于拟采用的证据,首先分析是来自什么样的研究设计方案,有否恰当的对照组;其次要分析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及其纳入和排除标准是否明确;第三要分析组间的临床基线是否可比、干预措施和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和安全;第四分析终点指标是否确切、有何偏倚因素存在及其采取了什么防止和处理方法、依从性如何?第五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是否合适?结果与结论是否真实和可靠。这些都是涉及证据真实性的关键因素。如果上述因素都被考虑和分析,就有助于对证据真实性的评价,不同的研究设计所产生的证据,在级别与水平上有很大差异。见表3-1。 二、重要性(importance) 当拟采用的证据被确认为“真实性好”之后,即要评价其有无临床应用价值。如系诊断性试验,则反映在对疾病的诊断方面究竟提高了多少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临床诊断预测价值及似然比值如何?如系治疗性研究的证据,则在治疗方面究竟提高多大疗效、安全性、利弊比值及成本效果究竟如何;在影响疾病的预后方面有害和有利于预后的因素是哪些,各有多大的贡献等等。这些都应有明确的定性和量化的指标以佐证其临床重要性的程度。 三、实用性(applicability) 任何最佳证据的应用和推广,都必须结合病人的实际病况、医疗条件、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患者的接受程度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承受能力等。 鉴于当前临床研究的最佳证据来源于发达国家者为多,据ISI 2001年资料库中纳人世界上175个国家3200种医学杂志的365000篇文献中,大约90%来自欧洲(41%)、美国(35.2%)和西太平洋地区(15.1%,引自2004年WHO报告,World report on knowledge for better health)。由于人种、社会环境、经济水平、病种及医疗条件,乃至生物因素在不同国家差异颇大。因此,引用国外医学研究成果时,更要考虑不同的国情、种族以及病人的病情特点,切不可生搬硬套。要对具体的问题作具体的分析,方可做出有关最佳证据是否适用的决策。 第二节生物学依据 任何最佳研究成果可否应用于个体患者的诊治实际,首先应该考虑其生物学的依据(biologic evidence)。例如某一药物的治病效应,从发病的生物学机制上是作用在哪个环节?为何有效?为何无效甚至发生不良反应等,均应有生物学依据。然而,对于中医药学有关效应的现代生物学依据却是颇为难得的。 在病原生物学方面,对于感染性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结核病的病原生物体是结核杆菌;病毒性肝炎的病原生物体分别是甲、乙、丙、丁等型的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慢性肝炎与肝癌有较强的相关性等等,这些都为病原生物学依据。 在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治疗方面,例如同一种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同一细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其敏感菌株与耐药菌株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治疗效果,就要涉及抗生素作用有关菌株致抗菌的生物学的机制。

全科医学考试练习

1、关于全科医学的描述正确的是B、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型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2、全科医疗作为一种基层医疗保健,它不是C、提供以急诊室和病房为主的服务 3、有关全科医生的描述正确的是D、经全科医学专业培训合格,在社区提供长期负责式医疗保健照顾的医生 4、关于全科医生的描述正确的是E、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骨干,能对不同性别、年龄者不论躯体、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提供连续、综合性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5、以下哪条不是全科医生的历史使命D、重塑医生形象 6、全科医生的目标是以下哪项E、以上都是 7、有关全科医生的描述正确的是D、经全科医学专业培训合格,在社区提供长期负责式医疗保健的医生 8、全科医疗是以下哪种医疗服务C、社区定向 9、以下哪项不属于全科医疗中患者管理的基本内容E、问诊 10、我国中央政府于哪年第一次在文件中明确规定,要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今后若干年内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E、1997 11、世界上全科医生还有哪种称谓A、家庭医生 12、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是C、良好的医患关系 13、C、良好的医患关系E、服务质量的考核指标为治愈率与患者满意度 14、根据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件》和《医院分级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我国全科医疗机构应由何部门负责监督管理D、区卫生局 15、有关全科医学的主旨说法正确的是C、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 16、以下哪项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的基本点B、进入患者的世界 17、以下哪项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B、从系统理论看待人类生命 18、全科医疗在方法学上的特性主要表现为D、还原基础上的整体综合 19、下列哪项不是全科医学的特征C、以疾病为中心 20、全科医学的理论基础是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1、全科医生实施的是什么服务E、人格化、全方位、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的基层卫生服务 22、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不包括B、高科技医学的发展 23、全科医生面临的挑战是A、发展一种同时了解患者与疾病的综合性、整体性的临床服务模式 24、全科医学的综合性服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哪项E、以上都是 25、全科医疗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以下哪项D、对当事人的长期(贯穿生命周期)负责式照顾 26、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项E、提供以家庭病床为主的基层医疗服务 27、全科医生提供预防服务的途径不包括以下哪项B、提供高超的临床医学服务 28、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是以下哪项A、范围宽广,内容丰富,与各专科有交叉,有独特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 29、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D、提供以急诊室和家庭病床为主的服务 30、关于全科医疗的具体特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针对的问题是常见问题 31、下列哪项不是可及性服务的内涵B、价格的昂贵 32、下列哪项不是全科医疗的特征C、以疾病为中心 33、人格化照顾不是指以下哪项A、从生前到死后对患者进行医学照顾和关怀 34、持续性服务不是指以下哪项B、长期提供24小时不中断的服务 35、关于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的说法正确的有D、全科医学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谈谈全科医学

谈谈全科医学 石磊 【摘要】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网络,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渐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同时要求“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学”。这是我国面对21世纪卫生发展机遇与挑战所做出的战略性变革,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德政民心工程。因此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全科医生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全科医学;建立,基石,至关重要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一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1]。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目前,中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建立全科医生制度,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6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会议要求,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体如下:

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疗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No.2006CB504602) Correspondence :Jian 2ping L IU ,MD ,Professor ;Tel :010*********;E 2mail :jianping_l @https://www.sodocs.net/doc/8713532691.html, Editorial 专论  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疗 刘建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北京100029 摘要:21世纪临床医学强调个体化医疗模式,这种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分型和多核苷酸多态性)的发现以及新的医疗模式(生物2心理2社会2环境2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这与中医药数千年来的个体化辨证论治有不谋而合之处。循证医学时代对个体化医疗的理解和要求促进了对个体化医疗的实践研究,真正使外部研究证据、医生个人技能和经验与患者的价值观和偏爱有机结合,做出明智、合理的医疗决策。本文论述了个体化医疗的含义以及中医的个体化诊疗特征,就循证医学时代如何开展个体化诊疗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医疗模式;个体化医学;辨证论治 Liu J P.J Chin I nteg r Med.2009;7(6):5052508. Received April 13,2009;accepted April 24,2009;published online J une 15,2009. Indexed/abstracted in and f ull text link 2out at PubMed.Journal title in PubMed :Zhong X i Yi J ie He X ue B ao.Free f ull text (H TML and PDF )is available at https://www.sodocs.net/doc/8713532691.html,.Forward linking and reference linking via CrossRef.DOI :10.3736/jcim20090602Open Access Evi de nce 2bas e d m e dici ne a n d i n di vi d ualiz e d heal t h care J ian 2ping L IU Center for Evidence 2Based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In 21s t century ,clinical me dicine moves toward a model of individualize d health care.The develop ment of the individualize d model is bas e d on the res earch findings of human genomics project including genotyp e and single nucle otide p olymorphis ms (SNPs ),as well as the new health care model ,that is ,biological 2p s ychological 2s ocial 2environmental 2spiritual.It reflects the ide a of p atient 2centere d care ,and corresp onds to the tra ditional practice of Chines e me dicine ,which a ddres s e d the individualize d therap y on the basis of s ymptom p attern differentiation.Howe ver ,the era of e vidence 2bas e d me dicine affords new meanings of individualize d he alth care and promotes the res e arch on the practice.The practice bas e d on evidence would happ en up on the inte gration of external res e arch evidence ,the exp ertis e and exp erience of practitioners ,and the value and preference of p atients ,s o the decision of health care will be cons cientious ,explicit and judicious.This as s ay des cribes the me anings of individualize d health care in different me dical contexts ,the characteris tics of individualize d practice in Chines e me dicine ,and prop os als for further res earch in practice. K eyw ords :evidence 2bas e d me dicine ; clinical practice p atterns ;individualize d me dicine ;s 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世界卫生组织(W HO )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个体化医疗的模式,反映了医疗卫生领域学科发展的前沿,在未来医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个体化医疗也是传统中医诊疗实践的基本 方法。 1 中西医两种医疗体系下个体化医疗的含义 中西医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对个体化医疗的理解不同。西方医学中,个体化医疗的概念最早于

可穿戴设备——个体化医疗的未来

·国外医疗管理· 可穿戴设备?——?个体化医疗的未来 KIRK S. RODEN 【摘要】 目前正处在可穿戴医疗设备这项新应用技术的黎明。这项技术必将给医学带来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在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疗领域。文章介绍了可穿戴医疗技术,概述了个体化医疗将受益领域,同时也介绍了一些个体化医疗的实施应用案例。可穿戴医疗技术对于推进医疗改革,降低整体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果,提供更多优质的持续医疗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可穿戴设备;个性化医疗;精准医疗;医疗技术;医疗改革 Wearable Medical Techology - The Future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Is Here KIRK S. RODEN, MBA, F ACHE, Director, Management Operations, Mcgovern Medical School, Uthealth, Houston, TX 77030, USA 【Abstract 】 It is the dawn of a new applied technology labeled Wearable Medical Technology. This enabling 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transform medicine, especially personalized or precision medicine.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chnology, an outline of the areas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that will benefit and show specific examples on how it can be implemented. Wearable Medical Technology has the promise helping with health care reform by reducing the total cost of healthcare, dramatically improving outcomes and providing much improved continuity of care. 【Key words 】 Wearable technology ; Wearable equipment ; Personalized medicine; Precision medicine; Medical technology; Healthcare reform 作者单位:77030 美国德州大学休斯顿医学中心 现代医学在借助科学技术来影响医疗服务和提高医疗质量方面明显落后。在传统的医生患者模式下,医疗健康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而在患者监测以及促进医疗服务等领域,技术的应用就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功能强大但价格不低廉的数字技术的出现,医患双方可以共同协作,针对患者的特定疾病制定个体化的、更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1-2]。 传统的医疗模式以医生为中心,即患者找医生看诊,医生根据患者就诊当时的状况及检验检查结果为患者诊断治疗。在这种模式下,疾病从治疗到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基本全部依赖于医生,而患者本人则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角色。在新的医疗模式下,使用可穿戴设备可以使医患双方在医疗过程中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图1所示。这种新的模式可以确保医生和患者之间实现随时随地的数据传输和沟通,可以极大地增进医生对于患者的监测能力。同时患者也可以随时得到医生的反馈建议,适时调整 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3]。 新的模式对于降低患者的总体医疗费用具有巨大的潜在意义。它可以提高患者的机能和活力(productivity),有效降低患者使用昂贵的危重医疗服务的机会和费用。同时也可以减少治疗中错误 的发生,并将发生可以预防的并发症的风险降到最 图1 新型患者医疗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