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31知识讲解_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_基础

31知识讲解_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_基础

31知识讲解_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_基础
31知识讲解_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_基础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编稿:丁会敏审稿:王静伟

【学习目标】

1.能够找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应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初步掌握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通过具体实例,感受运用函数建立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体会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3.通过函数应用的学习,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树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观,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392115 知识要点】

要点一、解答应用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1.解应用题的基本思想

2.解答函数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求解函数应用题时一般按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审题

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初步选择模型.

第二步:建模

在细心阅读与深入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进数学符号,将问题的非数学语言合理转化为数学语言,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数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这时,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

第三步:求模

运用数学方法及函数知识进行推理、运算,求解数学模型,得出结果.

第四步:还原

把数学结果转译成实际问题作出解答,对于解出的结果要代入原问题中进行检验、评判,使其符合实际背景.

上述四步可概括为以下流程:

实际问题(文字语言)?数学问题(数量关系与函数模型)?建模(数学语言)?求模(求解数学问题)?反馈(还原成实际问题的解答).

要点二、解答函数应用题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认真阅读理解材料.应用题所用的数学语言多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并用,往往篇幅较长,立意有创新脱俗之感.阅读理解材料要达到的目标是读懂题目所叙述的实际问题的意义,领悟其中的数学本质,接受题目所约定的临时性定义,理解题目中的量与量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确立解体思路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对于有些数量关系较复杂、较模糊的问题,可以借助画图和列表来理清它.

其次,建立函数关系.根据前面审题及分析,把实际问题“用字母符号、关系符号”表达出来,建立函数关系.

其中,认真阅读理解材料是建立函数模型的关键.在阅读这一过程中应像解答语文和外语中的阅读问题一样,有“泛读”与“精读”之分.这是因为一般的应用问题,一方面为了描述的问题与客观实际尽可能地相吻合,就必须用一定的篇幅描述其中的情境;另一方面有时为了思想教育方面的需要,也要用一些非数量关系的语言来叙述,而我们解决问题所关心的东西是数量关系,因此对那些叙述的部分只需要“泛读”即可.反过来,对那些刻画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对应关系等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的部分,则应“精读”,一遍不行再来一遍,直到透彻地理解为止,此时切忌草率.

【典型例题】

类型一、已建立函数模型的应用题

例1.心理学家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赖于老师引入概念和描述问题所用的时间.讲座开始时,学生的兴趣激增,中间有一段不太长时间,学生的兴趣保持较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分析结果和实验表明,用f (x)表示学生掌握和接受概念的能力,x 表示提出和讲授概念的时间(单位:分),可有以下的公式:

20.1 2.643, (010)()59, (1016)3107, (1630)x x x f x x x x ?-++<≤?

=<≤??-+<≤?

问开讲后多少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能维持多长时间? 【答案】开讲后10分钟,学生达到最强的接受能力(值为59),并维持6分钟. 【解析】 当0<x ≤10时,

f (x)=―0.1x 2+2.6x+43=―0.1(x ―13)2+59.9,

可知f (x)在(0,10)上单调递增,故其最大值为 f (10)=―0.1×(―3)2+59.9=59.

显然,当16<x ≤30时,f (x)递减, f (x)<-3×16+107=59.

因此,开讲后10分钟,学生达到最强的接受能力(值为59),并维持6分钟. 【总结升华】(1)解决分段函数模型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段归类”,即自变量属于哪一段就选用哪段的函数【解析】式来分析解决问题.(2)求解“已建立数学模型”的应用问题关键是抓住已建立的函数模型,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建立的数学模型.注意一定要“读”懂模型.

例2. 某公司生产一种电子仪器的固定成本为20000元,每生产一台仪器需增加投入100元,已知总收益满足函数:

21400, (0400)()2

80000, (400)

x x x R x x ?

-≤≤?=??>?,其中x 是仪器的月产量. (1)将利润表示为月产量的函数f (x).

(2)当月产量为何值时,公司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元?(总收益=总成本+利润) 【思路点拨】这里已有函数模型,只需对x 分段讨论,写出利润的表达式即可。

【答案】(1)2

130020000, (0400)

()260000100, (400)

x x x f x x x ?-+-≤≤?=??->?;

(2) 每月生产300台仪器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25000元.

【解析】(1)设每月产量为x 台,则总成本为20000+100x ,

从而2

130020000, (0400)

()260000100, (400)

x x x f x x x ?-+-≤≤?=??->?.

(2)当0≤x ≤400时,

21

()(300)250002

f x x =--+,

∴当x=300时,有最大值25000;

当x >400时,f (x)=60000-100x 是减函数, f (x)<60000-100×400<25000.

∴当x=300时,f (x)的最大值为25000. ∴每月生产300台仪器时,利润最大. 最大利润为25000元.

【总结升华】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①总成本=固定成本+100x ;②收益函数为一分段函数.解答本题可由已知总收益=总成本+利润,利润=总收益-总成本.由于R (x)为分段函数,所以f (x)也要分段求出,将问题转化为分段函数求最值问题.分段函数的性质应分段研究,分段函数的最大值是各段函数值的最大者.分段函数应用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举一反三:

【变式1】 设在海拔x m 处的大气压强是y Pa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ce kx ,其中c ,k 为常量,已知某地某天海平面上的大气压为1.01×105 Pa ,1000 m 高空的大气压为0.90×105 Pa ,求600 m 高空的大气压强(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0.943×105.

【解析】这里已有函数模型,要求待定系数c 、k ,由x=0时y=1.01×105 Pa 和x=1000 m 时y=0.90×105 Pa 可求.

将x=0,y=1.01×105,x=1000,y=0.90×105分别代入函数关系式y=ce kx 中,得

50510001.01100.9010k k ce ce ???=???=??,∴5

510001.0110

0.9010k

c ce

?=????=??. 将c=1.01×105代入0.90×105=ce 1000k 中得0.90×105=1.01×105e 1000k , ∴10.90

ln

1000 1.01

k =

?. 由计算器算得k=-1.15×10-

4, ∴4

5 1.1510

1.0110x

y e --?=??.

将x=600代入上述函数关系式得4

5 1.1510

600

1.0110y e --??=??,

由计算器算得y=0.943×105 Pa .

答:600 m 高空的大气压强约为0.943×105 Pa .

【总结升华】 函数y=c ·a kx (a 、c 、k 为常数)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函数模型,它在电学、生物学、人口学、气象学等都有广泛的应用,解决这类给出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即根据题意确定相关的系数即可.

类型二、自建函数模型的应用问题

例3. 某公司每年需购买某种元件8000个用于组装生产,每年分n 次等量进货,每进一次货(不分进货量大小)费用500元,为了持续生产,需有每次进货的一半库存备用,每件每年库存费2元,问分几次进货可使得每年购买和贮存总费用最低?

【思路点拨】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值。 【答案】4

【解析】设每年购买和贮存元件总费用为y 元,其中购买成本费为固定投入,设为c 元,

则 80001

50022

y n c n =+?

?+

800016 500500()

n c n c

n n

=++=++

24000c

=++,

=,即n=4时,y取得最小值且y min=4000+c.

所以分4次进货可使得每年购买和贮存元件总费用最低.

【总结升华】题中用了配方法求最值,技巧性高,另外本题还可利用函数

16

y x

x

=+在(0,+∞)上的单调性求最值,请同学们自己试解.

举一反三:

【变式1】某厂生产某种零件,每个零件的成本为40元,出厂单价定为60元,该厂为鼓励销售商订购,决定当一次订购量超过100个时,每多订购一个,订购的全部零件的出厂单价就降低0.02元,但实际出厂单价不能低于51元.

(1)当一次订购量为多少个时,零件的实际出厂单价恰降为51元?

(2)设一次订购量为x个时,零件的实际出厂单价为P元,写出函数P=f (x)的表达式;

(3)当销售商一次订购500个零件时,该厂获得的利润是多少元?如果订购1000个时,利润又是多少元?(工厂售出一个零件的利润=实际出厂单价-成本)

【答案】(1)550

(2)

60 (0100,)

()62 (100550,)

50

51 (550,)

x x

x

P f x x x

x x

<≤∈

?

??

==-<<∈

?

?

≥∈

??

N

N

N

(3)6000 11000

【解析】(1)设零件的实际出厂单价恰好降为51元时,一次订购量为x0个,则

6051

100550

0.02

x

-

=+=.

因此,当一次订购量为550个时,零件的实际出厂单价恰好降为51元.

(2)当0<x≤100时,P=60.

当100<x<550时,600.02(100)62

50

x

P x

=--=-.

当x≥550时,P=51.

60 (0100,)

()62 (100550,)

50

51 (550,)

x x

x

P f x x x

x x

<≤∈

?

??

==-<<∈

?

?

≥∈

??

N

N

N

(3)设销售商的一次订购量为x个时,工厂获得的利润为L元,则

2

20 (0100,)

(40)22 (100550,)

50

11 (550,)

x x x

x

L P x x x

x x x

<≤∈

?

?

?

=-=-<<∈

?

?

≥∈

??

N

N

N

当x=500时,L=6000;当x=1000时,L=11000. 因此,当销售商一次订购500个零件时,该厂获得的利润是6000元;如果订购1000个时,利润是11000元.

【高清课堂: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392115 例2】

例4.某环线地铁按内、外环线同时运行,内、外环线的长均为30千米(忽略内、外环线长度差异). (1)当9列列车同时在内环线上运行时,要使内环线乘客最长候车时间为10分钟,求内环线列车的最小平均速度;

(2)新调整的方案要求内环线列车平均速度为25千米/小时,外环线列车平均速度为30千米/小时.现内、外环线共有18列列车全部投入运行,要使内、外环线乘客的最长候车时间之差不超过1分钟,问:内、外环线应各投入几列列车运行?

【思路点拨】(1)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求解(2)列出不等式求解,因为计算过程中,数字比较大,可以使用计算器。

【答案】(1)20(2)10 8 【解析】

(1)设内环线列车平均速度最小为/vkm h

由题得:

30

60109v

?≤ 解得20/v km h ≥。

答:内环线列车的最小平均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 (2)设内、外环线分别投入列车数量为x 、18x -列 由题得:3030|

6060|12530(18)

x x ?-?≤- 即7260||118x x -≤- 得7260

1118x x

-≤-≤-,

解得:

15011422

x -≤≤,由计算器得:10x =。

答:内、外环线应各投入10列、8列列车运行,才能使内、外环线乘客的最长候车时间之差不超过1分钟

类型三、拟和函数模型的应用问题

这类应用题提供的变量关系是不确定的,只是给出了两个变量的几组对应值(是搜集或用实验方法测定的).为了降低难度,有时采用限定函数模型范围的方法.

例5. 某汽车公司曾在2009年初公告:2009年销量目标定为39.3万辆;且该公司重事长极力表示有信心完成这个销量目标.

2006年,某汽车年销量8万辆; 2007年,某汽车年销量18万辆; 2008年,某汽车年销量30万辆.

如果我们分别将2006,2007,2008,2009年定义为第一,二,三,四年,现在有两个函数模型:二次函数型f (x)=ax2+bx+c (a ≠0),指数函数型g (x)=a ·b x +c (a ≠0,b ≠1,b >0),哪个模型能更好地反映该公司年销量y 与第x 年的关系?

【解析】 建立年销量y (万辆)与第x 年的函数,可知函数图象必过点(1,8),(2,18),(3,30). (1)构造二次函数型f (x)=ax 2+bx+c (a ≠0),

将点的坐标代入,可得842189330a b c a b c a b c ++=??++=??++=?,解得170a b c =??

=??=?

则f (x)=x 2+7x ,故f (4)=44,与计划误差为4.7.

(2)构造指函数型g (x)=a ·b x +c ,将点的坐标代入,

可得2381830ab c ab c ab c +=??+=??+=?,解得12536542

a b c ?=??

?

=??

=-???

,则1256()()4235x g x =?-,

故4

1256(4)()4244.435

g =

?-=,与计划误差为5.1. 由上可得f (x)=x 2+7x 模型能更好地反映该公司年销量y (万辆)与第x 年的关系.

【总结升华】某个函数模型能否更好地反映变量间的关系,必须与实际数据的误差相对较小. 举一反三:

【变式1】某地区不同身高的未成年男性的体重平均值如下表:

若体重超过相同身高男性平均值的1.2倍为偏胖,低于0.8倍为偏瘦,那么这个地区一名身高175cm ,体重为78kg 的在校男生的体重是否正常?

【解析】 本例没有给出函数模型,所以我们要先画出草图,

再根据图象与我们学习过的函数图象进行比较,猜测出函数模型.

以身高为横坐标,体重为纵坐标,画出由离散点构成的草

图,如图所示. 根据点的分布情况,结合以前学过的指数函数图象特征,可猜测以x

y ka =(a >0,a ≠1 )为男性的体重与身高关系的函数模型.

把点(70,7.90)、(160,47.25)代入函数以x

y ka =中,得

701607.90,

47.25.

ka ka ?=??=??使用计算器可求得2,1.02.k a ≈??

≈? 所以,函数模型为2 1.02x

y =?.

用计算器验证其它点与模拟函数的关系,发现拟和程度相符.

再将x=175代入函数式2 1.02x

y =?,即175

2 1.02

y =?,用计算器求得y ≈63.98.

因为

78

63.98

≈1.22>1.2,所以,这个男生偏胖.

【总结升华】由于本题没有给出函数模型,因此需要根据题目中的有关数据描绘出基本草图,然后根据直观性,去和已学过的有关函数图象对照、比较,由此猜测函数模型.在解此类问题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在实际的情境中去理解、分析所给的一系列数据,舍弃与解题无关的因素,抽象转化为数学模型.

高一数学必修一 函数知识点总结

3. 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2n m x c bx ax x f ∈++=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y 来表示x ,再由x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y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 如: ),(,n m x d cx b ax y ∈++= ;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常针对根号,举例: 令 ,原式转化为: ,再利用配方法。 ⑤利用函数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0(>+ =k x k x y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二.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 (1)增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对任意的 注:① 函数上的区间I 且x 1,x 2∈I.若2 121)()(x x x f x f -->0(x 1≠x 2),则函数f(x)在区间I 上是增函数; 若2121)()(x x x f x f --<0(x 1≠x 2),则函数f(x)是在区间I 上是减函数。 ② 用定义证明单调性的步骤: <1>设x1,x2∈M ,且21x x <;则 <2> )()(21x f x f -作差整理; <3>判断差的符号; <4>下结论; ③ 增+增=增 减+减=减 ④ 复合函数y=f[g(x)]单调性:同增异减 [](内层) (外层)) (,则)(,)((x f y x u u f y ??===

人教版高一数学函数及其性质知识点归纳与习题

O O O O (1) (2) (3) (4)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离开家的距离 离开家的距离 离开家的距离 离开家的距离 人教版高一数学函数及其性质知识点归纳与习题 第一部分 函数及其表示 知识点一:函数的基本概念 1、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A x x f y ∈=,)(。 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y 叫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叫函数的值域。 说明:①函数首先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建立的对应关系 ②对于x 的每一个值,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都有唯一的y 值与它对应,这种对应应为数与数之间的“一对一”或“多对一”。 ③认真理解)(x f y =的含义:)(x f y =是一个整体,)(x f 并不表示f 与x 的乘积,它是一种符号,可以是解析式,也可以是图象,还可以是表格;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3、区间的概念:三种区间:闭区间、开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4、两个函数相等:同时满足(1)定义域相同;(2)对应法则相同的两个函数才相等 5、分段函数: 说明:①在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时,首先要确定自变量在定义域中所在的范围,然后按相应的对应关系求值。 ②分段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函数,它不是几个函数,而是同一个函数在不同范围内的表示方法不同。 6、函数图像 练习 1.下列图象中表示函数图象的是 ( ) (A ) (B) (C ) (D) 2.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x x y y ==,1 B .1,112 -=+?-=x y x x y C .3 3 ,x y x y = = D . 2 )(|,|x y x y == 3.下列所给4个图象中,与所给3件事吻合最好的顺序为 ( ) (1)我离开家不久,发现自己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了,于是立刻返回家里取了作业本再上学; (2)我骑着车一路以常速行驶,只是在途中遇到一次交通堵塞,耽搁了一些时间; (3)我出发后,心情轻松,缓缓行进,后来为了赶时间开始加速。 A 、(1)(2)(4) B 、(4)(2)(3) C 、(4)(1)(3) D 、(4)(1)(2) 4.下列对应关系:( ) ①{1,4,9},{3,2,1,1,2,3},A B ==---f :x x →的平方根 ②,,A R B R ==f :x x →的倒数 ③,,A R B R ==f :2 2x x →- ④{}{}1,0,1,1,0,1,A B f =-=-:A 中的数平方 其中是A 到B 的映射的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5.在国内投寄平信,每封信不超过20克重付邮资80分,超过20克重而不超过40克重付邮资160分,将每封信的应付邮资(分)表示为信重()040x x <≤克的函数,其表达式为()f x =____ ____ 6.设函数? ??<+≥-=10110 2)(2x x x x x f ,则)9(f = ,)15(f = 7.设函数?? ?<-≥-=5 35 2)(2 x x x x x f ,若)(x f =13,则x= 。 8.函数()1,3,x f x x +?=?-+? 1, 1,x x ≤>则()()4f f = . 9.下列各组函数是同一函数的有 ①3()2f x x =-与()2g x x x =-;②()f x x =与2()g x x =; ③0 ()f x x =与0 1()g x x = ;④2()21f x x x =--与2 ()21g t t t =--。 10.作出函数(]6,3,762 ∈+-=x x x y 的图象 x y 0 x y 0 x y 0 x y 0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能够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或建立确定性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对给定的函数模型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 二、教学重点 重点: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或建立确定性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对给定的函数模型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自主学习和尝试,互动式讨论. 2.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现实生活中有些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模型是确定的,但需我们利用问题中的数据及其蕴含的关系来建立.对于已给定数学模型的问题,我们要对所确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评价,验证数学模型的与所提供的数据的吻合程度. (二)实例尝试,探求新知 例1.一辆汽车在某段路程中的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速度v关于时间t的函数解析式; 2)写出汽车行驶路程y关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作图象; 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并说明所求面积的实际含义; 4)假设这辆汽车的里程表在汽车行驶这段路程前的读数为2004km,试建立汽车行驶这段路程时汽车里程表读数s与时间t的函数解析式,并作出相应的图象. 本例所涉及的数学模型是确定的,需要利用问题中的数据及其蕴含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此例分段函数模型刻画实际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条块图象的独立性思考问题,把握函数模型的特征. 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懂得图象是函数对应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例2.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依据.早在1798,英国经济家马尔萨斯就提出了自然状态下的人口增长模型: 0rt y y e 其中t表示经过的时间, y表示t=0时的人口数,r表示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下表是1950~1959年我国的人口数据资料:(单位:万人) 年份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人数55196 56300 57482 58796 60266 年份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初升高: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知识点总结

初升高: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知识点总结 函数知识点总结篇一 1. 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 f(0)=0(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 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 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 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 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 +a)=f(x-a) 或f(x-2a )=f(x) (a>0)恒成立,则 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 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 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 ,则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方程 (1)方程k=f(x)有解k∈D(D为f(x)的值域); (2)a≥f(x) 恒成立a≥[f(x)]max,; a≤f(x) 恒成立a≤[f(x)]min;

高中数学3.2.2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322 (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找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初步体会应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体会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模型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运用函数思想和处理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简单问题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模型的处理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简单问题. 一、新课引入: 2003年5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紧急启动“建立非典流行趋势预测与控制策略数学模型”研究项目. 67岁的马知恩教授率领一批专家昼夜攻关,于5月19日初步完成了第一批成果,并制成了可供决策部门参考的应用软件. 这一数学模型利用实际数据拟合参数,并对全国和北京、山西等地的疫情进行了计算仿真.结果指出,将患者及时隔离对于抗击非典至关重要?分析报告说,就全国而论,若非典病人延迟隔离1天,就医人数将增加1000人左右,推 迟两天约增加2100人左右;若外界输入1000人中包含一个病人和一个潜伏病人,将增加患病人数100人左右;若4月21日以后,政府未采取隔离措施,则高峰期病人人数将达60万人. 这项研究在充分考虑传染病的一般流行机制、非典的特殊性、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的基础上,根据疾病控制中心每日发布的数据,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和流行病传播机理建立了非典流行趋势预测动力学模型和 优化控制模型,并对非典未来的流行趋势做了分析预测.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例1 :(课本第104页例5)某桶装水经营部每天的房租、人员工资等固定成本为200元,每桶水的进价是5元,销售单价与日均销售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以上数据作出分析,这个经营部怎样定价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解:(课本P104) 课本第104页表3-9中数据的变化是有特定规律的,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所提供的数据特点,由数据特点抽象出函数模型.同时,应注意变量的变化范围,并以此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例2 :(课本第105页例6)某地区不同身高的未成年男性的体重平均值如下表: (身高:cm;体重:kg) 2 )若体重超过相同身高男性体重平均值的 1.2倍为偏胖,低于0.8倍为偏瘦,那么这个地区一名身高为175cm,体重为78kg的在校男生的体重是否正常?

函数的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函数的概念 一、映射的概念 1、相关概念:映射;一一映射、函数 2、构成映射的基本条件: 构成一一映射的基本条件: 3、映射的要素: 4、构成映射的个数:A 中有m 个元素,B 中有n 个元素,则B A f →:的映射个数是m n 个; A 中有n 个元素, B 中有n 个元素,则B A f →:的一一映射个数是!n 个 二、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1)两要素(2)如何判断给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关系(3)判断两 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 2.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是非空数集与非空数集之间的映射. 3.函数的表示: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 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 (1)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2)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 (3)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三、函数的定义域: 1、函数解析式:使得函数成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整式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分式函数的分母不为零; (3)偶次根式或者是幂指数的指数为分母是偶数时,底数不小于零; (4)奇次根式或者是幂指数的指数为分母是奇数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5)对数中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指数大于零; (6)零指数或负指数(指数没分母或者分母不是偶数)幂函数时底数不为零; (7)对数函数定义域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真数大于0 (8)分段函数各部分的定义域取并集; (9)几个简单函数通过加减乘除运算的各部分定义域取交集; 2、图表:表中的x 值的集合 3、图像:每个点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 4、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实际分析.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Ⅲ)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收集图表数据信息,建立拟合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体验收集图表数据信息、拟合数据的过程与方法,体会函数拟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入体会数学模型在现实生产、生活及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收集图表数据信息、拟合数据,建立函数模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对数据信息进行拟合,建立起函数模型,并进行模型修正。 三、学学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自查阅读教材,尝试实践,合作交流,共同探索。 2、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003年5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紧急启动“建立非典流行趋势预测与控制策略数学模型”研究项目,马知恩教授率领一批专家昼夜攻关,于5月19日初步完成了第一批成果,并制成了要供决策部门参考的应用软件。 这一数学模型利用实际数据拟合参数,并对全国和北京、山西等地的疫情进行了计算仿真,结果指出,将患者及时隔离对于抗击非典

至关重要、分析报告说,就全国而论,菲非典病人延迟隔离1天,就医人数将增加1000人左右,推迟两天约增加工能力100人左右;若外界输入1000人中包含一个病人和一个潜伏病人,将增加患病人数100人左右;若4月21日以后,政府示采取隔离措施,则高峰期病人人数将达60万人。 这项研究在充分考虑传染病控制中心每日工资发布的数据,建立了非典流行趋势预测动力学模型和优化控制模型,并对非典未来的流行趋势做了分析预测。 本例建立教学模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进行拟合,从而找到近似度比较高的拟合函数。 (二)尝试实践探求新知 例1.某地区不同身高的未成年男性的体重平均值发下表 (身高:cm;体重:kg) 1)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建立恰当的函数模型,使它能比较近似地反映这个地区未成年男性体重与身高ykg与身高xcm的函数模型的解析式。 2)若体重超过相同身高男性平均值的1.2倍为偏胖,低于0.8倍为偏瘦,那么这个地区一名身高为175cm ,体重为78kg的在校男

【知识学习】高一数学《函数及其表示》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函数及其表示》知识点总结考点一映射的概念 1.了解对应大千世界的对应共分四类,分别是: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2.映射:设A和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存在唯一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映射是特殊的对应,简称“对一”的对应。包括:一对一多对一 考点二函数的概念 1.函数:设A和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 中都存在唯一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这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的依据。 3.区间的概念:设a,bR,且a<b.我们规定: ①={xa<x<b}②[a,b]={xa≤x≤b}③[a,b)={xa ≤x<b}④={xx>a}⑥[a,+∞)={xx≥a}⑦={xx<b}

⑧=R 考点三函数的表示方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2.分段函数: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注意两点: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误认为是几个函数。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能力知识清单 考点一求定义域的几种情况 ①若f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②若f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 ③若f是二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 ④若f是对数函数,真数应大于零。 ⑤.因为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所以底数和指数不能同时为零。 ⑥若f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⑦若f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函数,则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

初高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高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大全 正比例函数 形如y=kx (k为常数,k≠0)形式,y是x的正比例函数。 1.定义域:R(实数集) 2.值域:R(实数集) 3.奇偶性:奇函数 4.单调性: 当k>0时,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单调递增);当k<0时,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单调递减)。 一次函数 一、定义及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y=kx+b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即:y=kx (k为常数,k ≠0) 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识别 方法:若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特别的,当b=0时,一次函数就成为y=kx(k是常数,k≠0),这 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当k=0时,一次函数就成为若y=b,这时,y叫做常函数。 ☆A及B成正比例A=kB(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及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 (k 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 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及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做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及x 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及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及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及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高一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梳理

高一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梳理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 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 x 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 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 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 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 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 1. 5 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 . 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 x 的值组成的集合 .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再注意: 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值域补充 1 、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 2 . 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2021年新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二章《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几类函数模型 函数模型函数解析式 一次函数模型f(x)=ax+b(a,b为常数,a≠0) 反比例函数模型f(x)= k x+b(k,b为常数且k≠0) 二次函数模型 f(x)=ax2+bx+c (a,b,c为常数,a≠0) 指数函数模型 f(x)=ba x+c (a,b,c为常数,b≠0,a>0且a≠1) 对数函数模型 f(x)=b log a x+c (a,b,c为常数,b≠0,a>0且a≠1) 幂函数模型f(x)=ax n+b (a,b为常数,a≠0) 2.三种函数模型的性质 函数 性质 y=a x(a>1) y=log a x(a>1) y=x n(n>0) 在(0,+∞)上 的增减性 单调递增单调递增单调递增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慢相对平稳 图象的变化 随x的增大逐渐表 现为与y轴平行 随x的增大逐渐表 现为与x轴平行 随n值变化而各有不同值的比较存在一个x0,当x>x0时,有log a x

题组一 思考辨析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某种商品进价为每件100元,按进价增加10%出售,后因库存积压降价,若按九折出售,则每件还能获利.( × ) (2)函数y =2x 的函数值比y =x 2的函数值大.( × ) (3)不存在x 0,使0x a 0,b ≠1)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的形象比喻.( × ) 题组二 教材改编 2.某工厂一年中各月份的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收入最高值与收入最低值的比是3∶1 B .结余最高的月份是7月 C .1至2月份的收入的变化率与4至5月份的收入的变化率相同 D .前6个月的平均收入为40万元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收入最高值为90万元,收入最低值为30万元,其比是3∶1,故A 正确;由题图可知,7月份的结余最高,为80-20=60(万元),故B 正确;由题图可知,1至2月份的收入的变化率与4至5月份的收入的变化率相同,故C 正确;由题图可知,前6个月的平均收入为1 6 ×(40+60+30+30+50+60)=45(万元),故D 错误.

3.2.2几种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2.2几种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 【导学目标】 1.通过实例感受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广泛应用,体会解决实际问题中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函数的理解与应用; 2.初步了解对统计数据表的分析与处理. 【自主学习】 1、根据散点图设想比较接近的可能的函数模型: ①一次函数模型:()(0);f x kx b k =+≠ ②二次函数模型:2()(0);g x ax bx c a =++≠ ③指数函数模型:()x f x a b c =+g (0,a b ≠>0,1b ≠) ④对数函数模型:()log a f x m x b =+g (0,m ≠01a a >≠且) ⑤幂函数模型:12 ()(0);h x ax b a =+≠ 2、一般函数模型应用题的求解方法步骤: 1) 阅读理解,审清题意:逐字逐句,读懂题中的文字叙述,理解题中所反映的实际问题,明白已知什么,所求什么,从中提炼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2)根据所给模型,列出函数表达式:合理选取变量,建立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模型问题。 3)运用所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将得到的函数问题予以解答,求得结果。 4)将所解得函数问题的解,翻译成实际问题的解答。 在将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能画图的要画图,可借助于图形的直观性,研究两变量间的联系. 抽象出数学模型时,注意实际问题对变量范围的限制. 【典型例题】 例1:某桶装水经营部每天的房租、人员工资等固定成本为200元,每桶水的进价是5元. 销售单价与日均销售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以上数据作出分析,这个经营部怎样定价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 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要知道它的来历:若B 为A 的子集,则对于元素a 1来说,有2种选择(在或者不在)。同样,对于元素a 2, a 3,……a n ,都有2种选择,所以,总共有2n 种选择, 即集合A 有2n 个子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2n 种情况之中,包含了这n 个元素全部在何全部不在的情况,故真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有些版本可能是这种写法,遇到后要能够看懂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注意映射个数的求法。如集合A 中有m 个元素,集合B 中有n 个元素,则从A 到B 的映射个数有n m 个。 如:若}4,3,2,1{=A ,},,{c b a B =;问:A 到B 的映射有 个,B 到A 的映射有 个;A 到B 的函数有 个,若}3,2,1{=A ,则A 到B 的一一映射有 个。 函数)(x y ?=的图象与直线a x =交点的个数为 个。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

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 1、两角和公式 sin(A ±B) = sinAcosB ±cosAsinB B A B A B A tan tan 1tan tan )tan(?±=±μ cos(A ±B) = cosAcosB μsinAsinB 2、二倍角公式(含万能公式) tan2A = A tan 12tanA 2- sin2A=2sinA ?cosA=A tan 12tanA 2 + cos2A = cos 2 A-sin 2 A=2cos 2 A-1=1-2sin 2 A=A tan 1A tan -12 2+ 22cos 1tan 1tan sin 222 A A A A -=+= 2 2cos 1cos 2 A A +=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4、诱导公式 公式一: απαsin )2sin(=+k ;απαcos )2cos(=+k ;απαtan )2tan(=+k .(其中Z ∈k ). 公式二: ααπ-sin sin(=+);ααπ-cos cos(=+);ααπtan tan(=+). 公式三: sin()-sin αα-=;cos()cos αα-= ;tan()tan αα-=-. 公式四: ααπsin sin(=-);ααπ-cos cos(=-);ααπtan tan(-=-) 公式五: sin(2sin παα-=-);cos(2cos παα-=);tan(2tan παα-=-) 公式六: sin(2π-α) = cos α; cos(2π -α) = sin α. 公式七: sin(2π+α) = cos α;cos(2π +α) =- sin α. 公式八: sin(32π-α)=- cos α; cos(32π -α) = -sin α. 公式九: sin(32π+α) = -cos α;cos(32 π +α) = sin α. 以上九组公式可以推广归结为:要求角2 k π α?±的三角函数值, 只需要直接求角α的三角函数值的问题.这个转化的过程及结果就是十字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即诱导公式的左边为k ·900+α(k ∈Z )的正弦(切)或余弦(切)函数,当k 为奇数时,右边的函数名称正余互变;当k 为偶数时,右边的函数名称不改变,这就是“奇变偶不变”的含义,再就是将α“看成”锐角(可能并不是锐角,也可能是大于锐角也可能小于锐角还有可能是任意角),然后分析k ·900+α(k ∈Z )为第几象限角,再判断公式左边这个三角函数在此象限是正还是负,也就是公式右边的符号。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一数学知识总结 必修一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 {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 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 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 注意:B 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 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A?B, B?C ,那么A?C ④如果A?B 同时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二、函数 1、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综合 2.、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3、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 4、反函数的几种题型及方法 5、二次函数根的问题——一题多解 &指数函数y=a^x a^a*a^b=a^a+b(a>0,a、b属于Q) (a^a)^b=a^ab(a>0,a、b属于Q)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某公司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对产品结构做了重大调整.调整后初期利润增长迅速,后来增长越来越慢,若要建立恰当的函数模型来反映该公司调整后利润y 与产量x 的关系,则可选用( ) A .一次函数 B .二次函数 C .指数型函数 D .对数型函数 解析:选D.一次函数保持均匀的增长,不符合题意; 二次函数在对称轴的两侧有增也有降; 而指数函数是爆炸式增长,不符合“增长越来越慢”; 因此,只有对数函数最符合题意,先快速增长,后来越来越慢. 2 A .y =2x -1 B .y =x 2 -1 C .y =2x -1 D .y =-+2 解析:选D.画散点图或代入数值,选择拟合效果最好的函数,故选D. 3.如图表示一位骑自行车者和一位骑摩托车者在相距80 km 的两城镇间旅行的函数图象,由图可知:骑自行车者用了6小时,沿途休息了1小时,骑摩托车者用了2小时,根据这个函数图象,推出关于这两个旅行者的如下信息: ①骑自行车者比骑摩托车者早出发了3小时,晚到1小时; ②骑自行车者是变速运动,骑摩托车者是匀速运动; ③骑摩托车者在出发了小时后,追上了骑自行车者. 其中正确信息的序号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解析:选A.由图象可得:①骑自行车者比骑摩托车者早出发了3小时,晚到1小时,正确;②骑自行车者是变速运动,骑摩托车者是匀速运动,正确;③骑摩托车者在出发了小时后,追上了骑自行车者,正确. 4.长为4,宽为3的矩形,当长增加x ,且宽减少x 2 时面积最大,此时x =________, 面积S =________. 解析:依题意得:S =(4+x )(3-x 2)=-12 x 2 +x +12 =-12(x -1)2 +1212,∴当x =1时,S max =1212 . 答案:1 121 2 1 ( ) A .指数函数 B .反比例函数 C .一次函数 D .二次函数 解析:选C.画出散点图,结合图象(图略)可知各个点接近于一条直线,所以可用一次函数表示. 2.某林场计划第一年造林10000亩,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造林20%,则第四年造林( ) A .14400亩 B .172800亩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全集汇编及答案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全集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图中的两条射线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 ①射线A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 ③甲让乙先跑了12米; ④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和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 根据函数图象的意义,①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故射线O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错误; ②甲的速度为:64÷8=8米/秒,乙的速度为:52÷8=6.5米/秒,故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正确; ③甲让乙先跑了12米,正确; ④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正确; 故选B. 【点睛】 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随着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或减小的快慢. 2.在同一条道路上,甲车从A地到B地,乙车从B地到A地,乙先出发,图中的折线段表示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B.甲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 C.甲出发0.5小时后两车相遇D.甲到B地比乙到A地早 1 12 小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图象横坐标可得,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正确,不合题意;B.∵乙先出发,0.5小时,两车相距(100﹣70)km,∴乙车的速度为:60km/h,故乙行 驶全程所用时间为:=(小时),由最后时间为1.75小时,可得乙先到到达A 地,故甲车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为:1.75﹣0.5=1.25(小时),故甲车的速度为:100÷1.25 =80(km/h),故B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C.由以上所求可得,甲出发0.5小时后行驶距离为:40km,乙车行驶的距离为:60km,40+60=100,故两车相遇,故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由以上所求可得,乙到A地比甲到B地早:1.75﹣=(小时),故此选项错误, 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函数的图象. 3.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沿同一条路到B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骑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他们都骑了20 km B.两人在各自出发后半小时内的速度相同 C.甲和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D.相遇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C 【解析】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有: 列举法 描述法 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2 2y y x =- 点集:(){},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A B x x A x B =∈∈ 且,若A B A =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 或,若A B A = 则B A ? ③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 之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y -= 的 定义域为:2505 3302x x x ->??<? 02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⑵ 值域:0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p y x p o x =+ > []()2232,3y x ax x =-+∈- 2利用换元法:2y x =+ 32y x =+

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_基础 知识讲解_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编稿:丁会敏审稿:王静伟 【学习目标】 1.能够找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应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初步掌握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通过具体实例,感受运用函数建立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体会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3.通过函数应用的学习,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树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观,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392115 知识要点】 要点一、解答应用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1.解应用题的基本思想 2.解答函数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求解函数应用题时一般按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审题 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初步选择模型. 第二步:建模 在细心阅读与深入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进数学符号,将问题的非数学语言合理转化为数学语言,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数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这时,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 第三步:求模 运用数学方法及函数知识进行推理、运算,求解数学模型,得出结果. 第四步:还原 把数学结果转译成实际问题作出解答,对于解出的结果要代入原问题中进行检验、评判,使其符合实际背景. 上述四步可概括为以下流程: 实际问题(文字语言)?数学问题(数量关系与函数模型)?建模(数学语言)?求模(求解数学问题)?反馈(还原成实际问题的解答). 要点二、解答函数应用题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认真阅读理解材料.应用题所用的数学语言多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并用,往往篇幅较长,立意有创新脱俗之感.阅读理解材料要达到的目标是读懂题目所叙述的实际问题的意义,领悟其中的数学本质,接受题目所约定的临时性定义,理解题目中的量与量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确立解体思路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对于有些数量关系较复杂、较模糊的问题,可以借助画图和列表来理清它. 其次,建立函数关系.根据前面审题及分析,把实际问题“用字母符号、关系符号”表达出来,建立函数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