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2x3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2x3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哮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病(TCD 编码:BNF04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 编码:J4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修订,2008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而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哮病(支气管哮喘)临床常见证候: (1)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风哮 寒哮热哮虚哮

(2)缓解期(疾病分期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肺脾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支气管哮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TCD 编码:BNF040)和支气管哮喘(ICD10 编码:J45)。 2.急性发作期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发作之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血气分析 (4)胸部正侧位X 线片 (5)心电图 (6)肺功能(病情允许时)、气道激发试验或气道舒张试验

【2019年整理】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年版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ICD-10 : J21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病诊断要点为:发病年龄小(<2岁),发病初期即出现明显喘憋,体检两肺闻及喘鸣音及细湿罗音;胸片提示明显肺气肿及小片状阴影。 1. 病史:多见于2岁以内,尤其以6个月左右婴儿最为多见。大多数有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病史。 2. 症状:初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表现为低热、流涕、鼻塞、咳嗽,部分可有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2-3天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症状轻重不等,咳嗽明显加重,并有喘息发作,重者出现发作性喘憋及紫叩。 3. 体征:大多数婴儿有发热,体温高低不一。喘憋发作 时呼吸加速,呻吟并伴呼气延长和呼气性喘憋。胸部检查可见胸廓饱满,叩诊呈鼓音(或过清音),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当喘憋缓解时,可有细湿罗音、中湿罗音。部分患儿可有明 显呼吸困难,出现烦燥不安、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口唇发叩 4. 外周血象:外周血白细胞多偏低或正常,合并细菌感 染时多增高。 5. 胸部X线:表现不均一,大部分病例变现为全肺程度不等的阻塞性肺气肿,约半数表现为肺纹理增厚,可出现小点片阴影,小部分病例出现肺不张。 6. 肺功能:患儿急性期小气道存在阻塞,在恢复期,小气道阻塞缓解。 7. 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其次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8. 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显示PaO 2不同程度下降,PaCO 2 正常或增高,pH值与疾病严重性相关,病情较重的患儿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可发生I型或II型呼吸衰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吸氧:喘憋明显患儿应当给予鼻导管吸氧等方式。 2. 加强呼吸道护理: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合理应用雾化吸入,雾化后及时予以拍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喘憋的治疗:喘憋较重者,根据病情吸入支气管扩张 药物(如沙丁胺醇、博利康尼、漠化异丙托品等)和糖皮质激 素。喘憋严重者可短期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烦躁明显者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 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 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 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 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 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 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 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肺病科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的患者。 一、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临床常见证候: 风邪犯肺证 风寒恋肺证 风热郁肺证 风燥伤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TCD编码:BNF011)和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 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咳嗽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肺部CT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 (1)风邪犯肺证:疏风宣肺,止咳利咽。 (2)风寒恋肺证:疏风宣肺,散寒止咳。 (3)风热郁肺证:疏风宣肺,清热止咳。 (4)风燥伤肺证:疏风宣肺,润燥止咳。 2.针灸 3.药物贴敷 4.砭术、刮痧、拔罐疗法 5.其他疗法 6.健康教育 (1)生活、饮食指导。 (2)心理辅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咳嗽频次减少、症状明显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咳嗽时间延长、反复发作者,需住院进一步诊察,退出本路径。 2.有原发慢性基础疾病并加重,需要积极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需住院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的个人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2017年临床路径工作计划总结

2017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院一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前已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

二、2017年1-10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 三、存在的问题

1.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院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等,导致路径变异率高。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4.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由于我院未设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且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虽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审核工作上作了许多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如:未对临床路径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对变异情况无分析总结等。 5.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未达到全覆盖。 临床路径工作开展以来,仍有部分临床科室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如:外四科、中医科。且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仍为单一病种,未开展合并路径病种,处于临床路径管理的起步阶段,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推荐)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犯肺证 风寒袭肺证 风燥伤肺证 痰热郁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 6.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咽拭子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胸部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2)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嗽。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2.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 3.针灸治疗。 4.拔罐、耳针等疗法。

医院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及表单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一、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2.X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 2.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3.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预防措施:避免各种致病因素(如戒烟和避免烟雾刺激),疫苗注射,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2.控制感染。 3.祛痰、止咳。 4.解痉、平喘。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 2.X02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 (3)痰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肺功能(包括支气管舒张试验)。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血气分析、胸部CT、心脏彩超等。 (七)选择用药。 1. 根据有无感染情况,适当选择抗菌药物。 2.祛痰、止咳药物。 3.解痉、平喘药物。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需复查病原学检查并调整抗菌药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急诊科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咳嗽的门诊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肺证 风热犯肺证 风燥伤肺证 痰热郁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咽拭子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胸部CT检查、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嗽。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2.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 3.针灸治疗。 4.拔罐、耳针等疗法。 5.其他疗法。 6.生活、饮食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咳嗽频次减少,症状明显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咳嗽时间延长、反复发作,需住院进一步诊察,退出本路径。 2.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有原发慢性基础疾病并加重,需要积极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急诊)(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咳嗽的门诊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 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 J44.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侯: (1) 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4).痰热郁肺证:咳嗽、气粗息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夹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口干而黏,欲饮水,鼻塞流浊涕,咽痛声哑,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阶段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轻症住院患者。 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二)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 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常见证候: 1、外寒内饮 症见:咳逆喘促,胸部膨隆胀满,不得卧,痰稀泡沫样,量多,鼻塞流涕,口干不欲饮,或伴恶寒重,发热,肢体酸楚,舌淡暗苔白滑,脉浮紧。 2、痰浊阻肺 症见:咳喘胸闷,痰多粘稠,口粘不渴,兼有呕恶纳呆,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3、痰热郁肺 症见:咳喘气涌,咳吐黄粘痰,难咯,或痰兼血丝,伴烦热,身热汗出,尿赤,大便或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肺脾两虚 症见:胸闷气短,动则气促心悸,咳嗽,痰白量少,神疲,时自汗出,纳差,舌淡

苔薄白,脉细弱。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 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50)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入选前已接受治疗且症状明显缓解者;(2)严重免疫抑制,如恶性肿瘤、艾滋病患者等及需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患者;(3)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或系统严重功能不全者;(4)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 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血沉、C 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痰病原学检查;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B超、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功能、胸部CT或胸部MRI、纤维支气管镜。 (八) 治疗方法 1. 辨证选用中药汤剂 (1)外寒内饮

喘证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2年

喘证(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年(2012. 喘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2012年)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中医诊断为喘证(TCD编码:BNF050),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ICD-10:J42.x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a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 b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c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喘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浊阻肺证、痰热遏肺证、肺肾气虚证、外寒内饮证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喘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天。14–7四、标准住院日为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 2.x0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一、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4.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病史:有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的病史。 (2)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为本症的主要症状。风寒犯肺,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风热犯肺,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燥邪伤肺,则干咳无痰或少痰;痰湿蕴肺,则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痰热郁肺,则咳痰黄稠,胸闷气促;肝火犯肺,则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肺阴亏耗,则干咳无痰。 (3)主要体征: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肺部常有散在的干、湿罗音。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发作期,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和呼气延长,如伴有感染时,罗音增多。 (4)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增多,以双中、下野为著。继发感染时,肺纹理紊乱、粗糙或有小斑片状阴影,且多位于纹理远端,形态不规则,直径约2-3毫米,以两肺中、下肺野内侧多见。血常规一般无异常变化,只有在急性发作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以偏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和培养检查,可找到肺炎球菌等致病

菌。 2、证候分型 2.1风寒袭肺 主证: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恶寒等表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宣通肺气。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6g 杏仁10g 秸梗9g 荆芥9g 紫菀9g 百部9g 白前10g 陈皮9g 甘草6g 2.2风热犯肺 主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10g 菊花10g 薄荷4.5g 桔梗9g 杏仁9g 连翘15g 芦根10g 鱼腥草10g 枇杷叶15g 生薏仁15g 甘草6g 2.3风燥伤肺 主证: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无痰或痰少粘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桑叶9g 杏仁9g 淡豆豉9g 山栀子10g 象贝母9g 沙参9g 麦冬9g 薄荷4.5g 连翘10g 梨皮10g 2.4痰湿蕴肺 主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缓。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方药:二陈汤加减。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临床路径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 一、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必须符合(ICD-10:J44·01)疾病编码。 (二)诊断依据: 1.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并连续二年或二年以上。 2.患者受凉或感冒后,在短期内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 3.肺部无阳性体征或可有肺气肿体征,可在背部或双肺底闻及干、湿性啰音,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4.可有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或/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5.胸部影像学检查可无异常或肺气肿征象或/和肺纹理增重、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野明显。 以上1-2项可加第3-5项,并除外其他慢性气道疾病和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8-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4·10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辅助检查(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 (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可选项目: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咽拭子、支原体抗体、结核抗体、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血气分析、胸部CT、血气分析、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肺功能、有创性检查等,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若乡镇卫生院条件限制,部分检查项目可在上级医院完成。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 J44.901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病史:有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的病史。 (2)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为本症的主要症状。风寒犯肺,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风热犯肺,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燥邪伤肺,贝V干咳无痰或少痰;痰湿蕴肺,贝V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痰热郁肺,贝V咳痰黄稠,胸闷气促;肝火犯肺,则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肺阴亏耗,贝V干咳无痰。 (3 )主要体征: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肺部常有散在的干、湿罗音。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发作期,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和呼气延长,如伴有感染时,罗音增多。 (4)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增多,以双中、下野为著。继发感染时,肺纹理紊乱、粗糙或有小斑片状阴影,且多位于纹理远端,形态不规则,直径约2-3毫米,以两肺中、下肺野内侧多见。血常规一般无异常变化,只有在急性发作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以偏高。慢性喘

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和培养检查, 可找到肺炎球菌等致病菌。 2、证候分型 2.1风寒袭肺 主证: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恶寒等表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宣通肺气。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6g杏仁10g 秸梗9g荆芥9g 紫菀9g 百部9g白前 10g 陈皮9g 甘草6g 2.2风热犯肺 主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10g菊花10g薄荷4.5g 桔梗9g 杏仁9g 连翘15g 芦根10g鱼腥草10g枇杷叶15g生薏仁15g甘草6g 2.3风燥伤肺 主证: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无痰或痰少粘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桑叶9g杏仁9g淡豆豉9g山梔子10g象贝母9g沙参9g 麦冬9g 薄荷4.5g 连翘10g 梨皮10g 2.4痰湿蕴肺 主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缓。舌苔白腻,脉濡滑。

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儿科患者。 一、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编码:BEZ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9-94)与《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四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共制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四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 (1)急性期: 风寒闭肺证 风热闭肺证 痰热闭肺证 恢复期: 肺脾气虚证 阴虚肺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四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肺炎喘嗽(TCD编码:BEZ020)和毛细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1.902)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需要同时治疗者,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分清急性期和恢复期。 1.急性期 (1)风寒闭肺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痰多,喉间喘鸣,鼻流清涕,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发热恶风,咳嗽气喘,痰鸣鼻煽,鼻塞涕黄,咽红,舌质红,苔薄黄,指纹紫红于风关。 (3)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发热烦躁,口唇发青,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于风关。 2.恢复期 (1)肺脾气虚证:咳少痰多,痰鸣不消,咳嗽无力,动后稍喘,神疲倦怠,面色少华,自汗纳差,大便稀溏,唇舌淡红,指纹淡红 (2)阴虚肺热证:低热不退,咳嗽少痰,动后稍喘,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指纹紫。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呼吸道病毒检测、胸部X线片、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而定,如痰培养、血培养、肺部CT、血气分析、过敏原检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肺炎支原体检测、PPD试验、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煮散剂 急性期 (1)风寒闭肺证:辛温宣肺,化痰降逆。 (2)风热闭肺证:辛凉宣肺,降逆化痰。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20210215012825)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 个)、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肺血栓栓塞症 2. 社区获得性肺炎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支气管扩张症 5. 支气管哮喘 6. 自发性气胸 7. 肺脓肿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 结核性胸膜炎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慢性支气管炎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 13. 胸膜间皮瘤 14. 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 胆总管结石 2.轻症急性胰腺炎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 大肠息肉 6. 反流食管炎 7.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 上消化道出血 13.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4 个)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 脑出血 3. 吉兰—巴雷综合征 4. 多发性硬化 5. 癫痫 6. 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 肌萎缩侧索硬化 10.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 颈动脉狭窄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 13. 视神经脊髓炎 14.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15. 脑梗塞 四、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6 个) 1.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 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8. 房性心动过速 9.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 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儿科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肺证 风热犯肺证 痰热壅肺证 痰湿蕴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2)风热犯肺证: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3)痰热壅肺证: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剂。 3.敷贴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咳嗽、咯痰等症状消失,其它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2.两肺听诊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3.没有需要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其他系统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 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ICD-10:J2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 ~001. 9-94)。 1.2西医诊断:参照第八版《儿科学》 发病年龄小(<2 岁),发病初期即出现明显 喘憋,体检两肺闻及哮鸣音及细湿罗音;胸片提示肺纹理增粗或 肺气肿或肺不张或小片状阴影。 1.2.1病史:多见于 2 岁以内,尤其以 6 个月左右婴儿最为多见。 大多数有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病史。 1.2.2症状:初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表现为低热、流 涕、鼻塞、咳嗽,部分可有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2-3 天 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症状轻重不等,咳嗽明显加重,并有喘息发 作,重者出现发作性喘憋及紫绀。 1.2.3体征:大多数婴儿有发热,体温高低不一。喘憋发作时呼 吸加速,呻吟并伴呼气延长和呼气性喘憋。胸部检查可见胸廓饱 满,叩诊呈鼓音(或过清音),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当喘憋缓解时, 可有细湿罗音、中湿罗音。部分患儿可有明显呼吸困难,出现烦 燥不安、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口唇发绀。 1.2.4外周血象:外周血白细胞多偏低或常,合并细菌感染时 多增高。

1.2.5胸部 X 线:表现不均一,大部分病例变现为全肺程度不等 的阻塞性肺气肿,约半数表现为肺纹理增厚,可出现小点片阴影, 小部分病例出现肺不张。 1.2.6肺功能:患儿急性期小气道存在阻塞,在恢复期,小气道 阻塞缓解。 1.2.7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呼吸道合胞 病毒(RSV)最常见,其次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1.2.8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显示 PaO2 不同程度下降,PaCO2 常 或增高,pH 值与疾病严重性相关,病情较重的患儿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可发生 I 型或 II 型呼吸衰竭。 2.证候诊 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 2.1风寒袭肺证: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2.2风热犯肺证:咳痰不爽,痰黄粘稠,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鼻流清涕,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2.3痰热壅肺证: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咳出,甚者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2.4痰湿蕴肺证:咳嗽重浊,痰多雍盛,色白而稀,喉间痰声辘辘,闷纳呆, 神乏困倦,舌质红,苔白腻,脉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中医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毛细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毛细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