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咳嗽临床路径

咳嗽临床路径

咳嗽临床路径
咳嗽临床路径

咳嗽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部感染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14天

第1天

长期医嘱

□按呼吸内科常规

□II级护理

□应用抗生素(其他抗生素亦可)

口0.9%生理盐水100ml / Ivdrip Qd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针3.0g /AST 口0.9%生理盐水100ml / Ivdrip bid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针1.25g/ AST 口乳酸左氧氟沙星针200ml Ivdrip Qd

口0.9%生理盐水250ml / Ivdrip qd

阿米卡星针0.4g /

口0.9%生理盐水100ml / Ivdrip bid

克林霉素针0.5g /

□应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

口0.9%生理盐水250ml / Ivdrip Qd 注射用双黄连针1800mg /

口0.9%生理盐水250ml / Ivdrip Qd 清开灵针 20ml /

口0.9%生理盐水250ml / Ivdrip Qd

热毒宁针20ml /

□口服药(咳嗽剧烈时)

口咳必清片 25mg,tid

口酮替芬片 1mg,q12h

口氨茶碱片 0.25,tid

□中医外治法:

口贴敷

口穴位注射

临时医嘱

口血细胞分析、急诊生化(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心肌酶、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

口结核抗体、风湿三项、肥大反应(发热时)痰涂片、痰培养

口二便常规

口血脂、血流变、B超

口心脏彩超+心功能测定

口对症支持治疗

口咳嗽较甚及(或)痰多时

口可待因片30mg,

口氨溴索针100ml Ivdrip bid

口复方甘草片或复方甘草合剂

口蛇胆川贝液1支,tid。Po或麻杏止咳糖浆10ml,tid po

口发热较甚时

口0.9%生理盐水100ml / Ivdrip

赖氨匹林针0.9 /

口复方氨基比林针2~3ml或柴胡针3~4ml,肌注

口对乙酰氨基酚片0.5、布洛芬缓释胶囊

0.3,口服

有无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第2--14天

长期医嘱

□按呼吸内科常规

□II级护理

□应用抗生素(其他抗生素亦可)

口0.9%生理盐水100ml / Ivdrip Qd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针3.0g /AST 口0.9%生理盐水100ml / Ivdrip bid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针1.25g/ AST 口乳酸左氧氟沙星针200ml Ivdrip Qd

口0.9%生理盐水250ml / Ivdrip qd

阿米卡星针0.4g /

口0.9%生理盐水100ml / Ivdrip bid

克林霉素针0.5g /

□应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

口0.9%生理盐水250ml / Ivdrip Qd 注射用双黄连针1800mg /

口0.9%生理盐水250ml / Ivdrip Qd 清开灵针 20ml /

口0.9%生理盐水250ml / Ivdrip Qd

热毒宁针20ml /

□口服药(咳嗽剧烈时)

口咳必清片 25mg,tid

口酮替芬片 1mg,q12h

口氨茶碱片 0.25,tid

□中医外治法:

口贴敷

口穴位注射

临时医嘱

口对症支持治疗

口咳嗽较甚及(或)痰多时

口可待因片30mg

口氨溴索针100ml Ivdrip bid

口复方甘草片或复方甘草合剂

口蛇胆川贝液1支,tid。Po或麻杏止咳糖浆10ml,tid po

口发热较甚时

口0.9%生理盐水100ml / Ivdrip

赖氨匹林针0.9 /

口复方氨基比林针2~3ml或柴胡针

3~4ml,肌注

口对乙酰氨基酚片0.5或布洛芬缓释胶囊0.3,po

口中药汤剂

口外感咳嗽:

口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口风热犯肺证--桑菊饮加减

口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加减,

口内伤咳嗽:

口痰湿蕴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口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加减,

口肝火犯肺证--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

加减

口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加减,

有无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哮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病(TCD 编码:BNF04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 编码:J4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修订,2008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而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哮病(支气管哮喘)临床常见证候: (1)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风哮 寒哮热哮虚哮

(2)缓解期(疾病分期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肺脾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支气管哮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TCD 编码:BNF040)和支气管哮喘(ICD10 编码:J45)。 2.急性发作期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发作之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血气分析 (4)胸部正侧位X 线片 (5)心电图 (6)肺功能(病情允许时)、气道激发试验或气道舒张试验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工作评估报告 (20XX年、20XX年上半年)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以病例为单元的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和《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为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一)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公室、信息科、党委办公室、医院办公室、精神卫生办公室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各试点科室科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容 成员: 艺 萍 (二)相关职能科室工作职责: 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临床医师路径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护理部:负责组织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党办:分别负责单病种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工作; 信息科:负责相关病案的信息收集、统计工作; 财务科:负责入出院管理、监审科:负责合理收费的实时监控工作; 医院办公室、精卫办:负责社会公告及宣传工作; (三)实践小组 试点科室成立实践小组。组成人员包括:科室(治疗组)临床医生、护士。 临床辅助科室、药剂科等相关科室均应指定专人给予积极协作。 小组组长由各科室科主任担任。

我院20XX年开展临床路径试点专业3个,开展病种数10个,20XX年增加4个病种,完成情况如下: 为的随意性,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由于精神病人以及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自伤自杀或严重药物副反应等,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就可能发生变异或退出临床路径管理。由于卫生部未制定精神科病种临床路径方案,我院是摸索中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因此,下一步会根据以往开展情况修订精神科临床路径方案。 二〇一二年九月

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XX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斗转星移,时光如梭,转眼已近岁末,回顾自己年前这段时间的工作历程,收获及感触颇多。下面是是小编为你整理的XX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XX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自去年12月1日起,我院开始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现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 医院通过召开动员会、临床路径工作协调会、专题研究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常设于医务处,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二是试点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三是成立由分管院长、医务处及试点科室负责人、医技、药学、护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临床技术指导,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四是成立临床路径质控管理组与临床路径指导评价组。 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试点管理 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

点工作实施方案、培训制度、督查制度、评估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质控管理制度以及试点工作协调机制等8个工作制度。 各管理组织坚持例会制,定期开会分析、总结评价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每个季度各管理组织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建立三级督查体系,一级为院工作领导小组;二级为质控管理与指导评价组;三级为科室实施小组。一级抓一级,确保试点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存在问题 我院在试点工作开展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试点工作刚刚起步,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在试点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试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各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视及对试点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文本甚至临床路径本身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卫生部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有较大差别,个别科室没有按照医务科的统一部署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相关组织,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费用,会影响自身的收入,因此,

肺病科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的患者。 一、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临床常见证候: 风邪犯肺证 风寒恋肺证 风热郁肺证 风燥伤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TCD编码:BNF011)和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 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咳嗽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肺部CT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 (1)风邪犯肺证:疏风宣肺,止咳利咽。 (2)风寒恋肺证:疏风宣肺,散寒止咳。 (3)风热郁肺证:疏风宣肺,清热止咳。 (4)风燥伤肺证:疏风宣肺,润燥止咳。 2.针灸 3.药物贴敷 4.砭术、刮痧、拔罐疗法 5.其他疗法 6.健康教育 (1)生活、饮食指导。 (2)心理辅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咳嗽频次减少、症状明显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咳嗽时间延长、反复发作者,需住院进一步诊察,退出本路径。 2.有原发慢性基础疾病并加重,需要积极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需住院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的个人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考察报告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考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XX年3月2日至3月5日,我院党委书记xx率团前往浙江省xx市立医院和xx医院考察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参加本次考察工作的有党委副书记、副院长xxxx、医务处、门诊部、信息中心负责同志和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三个专业9个科室的负责人共13人。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我院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73家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之一, 即是我院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对我院管理的挑战。如何立足本院实际情况,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积极推进此项工作,打造临床路径管理样板医院,是时刻萦绕在我院领导和试点科室负责人脑海中的问题。为学习先进临床路径管理经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克服自身工作不足,我院组织了本次考察活动。重点考察了xx医院临海院区的临床路径 管理工作,该院分管院长及相矣科室负责人在其会议室热情接待了我们,详细阐述了该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策划、组织、探索、实施和取得的经验及教训,之后参观了该院的信息中心和部分病房,详细了解了该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法、步骤及经验,取得了应有的成效。

同时,XX医院和XX市立医院与我院领导还分别对公立医院 改革、医院文化建设和内涵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干部管理 体制机制创新、领导班子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质量安全管 理等多方面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诚恳的表示将来愿意采取多种途径与我院加强院级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进步与繁 荣。 二、主要体会与启示 临床路径管理卓有成效。 1、起步艰难。 浙江省XX医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XX临海,是 XX市目前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前身是1901年英国传教士创建的恩泽 医局,现为XX恩泽医疗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开放床位1600 余张,拥有职工2534人,年门诊人次万、出院人次万,是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美国芝加哥医学院及瑞典歌德堡大学医学院友好医院。我们考察的临海院区,自20XX年初开始探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当年成立组织机构,进行全院培训和有矣试点工作,20XX年全院正式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阶段比较艰难,遇到的问题也 比较多,需要医护及管理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持续改进和长期 磨合,不是单纯靠行政命令就能完成的。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

2015年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报告

2016年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报告2016年1-11月份全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如下:

1、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径175人,变异97人,入径率为87.02%,出径率为96.69%,变异率53.59%,平均住院日7.34天。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径175人,变异97人,入径率为87.02%,出径率为96.69%,变异率53.59%,平均住院日7.34天。 2、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年病种未入径27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年病种未入径27人 3、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2015年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6人(其中外三科4人[胆囊结石2人、腹股沟疝2人],外一科急性阑尾炎1人,内五科1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 二、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符合路径未入径6人:其中内科3人(住院号164175、主管医生张子陆,住院号164669、164745主管医生周胜利,漏入径),内六科1人(住院号164435、主管医生宋艳红,漏入径),内五科1人(住院号164534、主管医生周江敏,漏入径),外一科急性阑尾炎1人(住院号164834、主管医生黄根,漏入径)。 2、变异原因笼统,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或未做评估说明3人:其中产科12人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住院号分别是:164358、16477 3、164612、164275、164373、165380、16507 4、16471 5、164714、164748、164849、164919),儿科3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7 6、163903、164188),内二科16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45、163924、16400 7、164572、165046、163853、164815、164507、164437、164489、164610、164640、164753、164755、164756、165130), 3、变异情况统计分析: 181例入路径病种变异97例,变异率53.59%(其中产科24例,占77.42%;儿科18例,占56.25%;妇科2例,占50%;属患者因素69例(占71.13%),属医护因素4例(占4.12%),属系统因素19例(占19.59%),属出院因素5例(占5.15%)。 4、科室上报资料仍存在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 其原因是统计出错和入院诊断不符合ICD-10编码及标准诊断对应程序规定,医生自由录入所致,请各科室按照11月份全院临床路径病种月统计情况逐一核查。

(推荐)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犯肺证 风寒袭肺证 风燥伤肺证 痰热郁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 6.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咽拭子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胸部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2)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嗽。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2.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 3.针灸治疗。 4.拔罐、耳针等疗法。

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院一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二、2017年1-10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

三、存在的问题 1.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院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等,导致路径变异率高。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4.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由于我院未设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且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虽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审核工作上作了许多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如:

未对临床路径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对变异情况无分析总结等。 5.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未达到全覆盖。 临床路径工作开展以来,仍有部分临床科室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如:外四科、中医科。且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仍为单一病种,未开展合并路径病种,处于临床路径管理的起步阶段,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省卫计委的要求,结合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实施细则》,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作如下安排。 1.科主任、管理员认真履职,结合科室实际,优先制定院部规定的各科室临床路径(各科室拟实施路径见附件),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患者版文本应具备诊疗流程告知和健康教育功能。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其入组率不得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各科主任、个案管理员要加强对变异病历的管理,要定期组织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变异发生较为集中的环节,分析变异原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体系,力争临场路径实施的变异率≤15%。

急诊科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咳嗽的门诊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肺证 风热犯肺证 风燥伤肺证 痰热郁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咽拭子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胸部CT检查、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嗽。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2.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 3.针灸治疗。 4.拔罐、耳针等疗法。 5.其他疗法。 6.生活、饮食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咳嗽频次减少,症状明显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咳嗽时间延长、反复发作,需住院进一步诊察,退出本路径。 2.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有原发慢性基础疾病并加重,需要积极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XX人民医院XX年临床路径 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政策要求,加快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我院于XX年X月开始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从而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年X月X日--X月X日我院将X个专业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共X个病种;同期出院病例总数XX例,病种数XX例,入径病例数为XX例,已完成病例数XX例,中途途径病例数XX例,变异病例数XX例。 以上数据显示,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入径率、完成率相对较好,符合相关要求,但变异率相对偏高,产生变异得主要原因有: 1、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初期,各科维护上没有将相关得药物进行备用维护,运行过程中不熟悉,出现操作不恰当等情况。

2、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延长住院时间,维护得路径时间不在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范围内,药物未维护在备用项目中,使用药物时发生变异。 3、部分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因病情所需提前手术或推迟手术,未在路径维护范围内,部分患者住院后多科会诊合并其她疾病,导致无法按路径维护进行,导致变异。 4、部分内科病人使用中药,出现变异。 5、患者因自身原因,提前要求出院,不在病情维护出院前后范围内。 6、患者需要使用得手术设备维修,无法进行手术等。 二、存在困难 1、大部分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统计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相当多得项目数据还无法提供,也不利于试点工作后期相关资料得收集、利用。 2、能正常完成临床路径得病例相对较少,分析原因主要就是临床纯粹得单一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她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历经要求实施诊治。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得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

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工作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2017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2017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近三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近三年来我市临床路径试点病种数150余个,进入路径人数64741人,完成路径人数58218人,完成率89.92%,退出人数4366人,退出率6.7%,平均住院日9.5日,平均住院费用8653.66元。 二、已开展试点病种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情况: 各医疗机构均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同时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了工作职责。 三、临床路径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1、带动了住院病人的整体费用的更趋合理,依托临床路径管理手段,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全院门诊平均人次费用和住院平均人次费用更趋合理。 2、带动了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住院天数,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和后勤保障部门全力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从而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 3. 促进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临床路径的制定是依据“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体现诊疗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近年来我市重视基础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的基本功培训,为加强基础医疗质量,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 4、加强了医患沟通,和谐了医患关系: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所有的诊疗行为均公开、透明,每天的诊疗活动在入院时已告知患者和家属,并且需要患者和家属签字认可,同时需要患者参与和配合,医务人员、患者、家属都清晰了解整个诊疗流程和安排,有利于医务人员间的协调和医患间的良好沟通,促进了医患和谐,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四、临床路径存在的问题: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急诊)(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咳嗽的门诊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 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 J44.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侯: (1) 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4).痰热郁肺证:咳嗽、气粗息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夹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口干而黏,欲饮水,鼻塞流浊涕,咽痛声哑,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阶段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轻症住院患者。 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二)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 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常见证候: 1、外寒内饮 症见:咳逆喘促,胸部膨隆胀满,不得卧,痰稀泡沫样,量多,鼻塞流涕,口干不欲饮,或伴恶寒重,发热,肢体酸楚,舌淡暗苔白滑,脉浮紧。 2、痰浊阻肺 症见:咳喘胸闷,痰多粘稠,口粘不渴,兼有呕恶纳呆,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3、痰热郁肺 症见:咳喘气涌,咳吐黄粘痰,难咯,或痰兼血丝,伴烦热,身热汗出,尿赤,大便或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肺脾两虚 症见:胸闷气短,动则气促心悸,咳嗽,痰白量少,神疲,时自汗出,纳差,舌淡

苔薄白,脉细弱。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 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50)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入选前已接受治疗且症状明显缓解者;(2)严重免疫抑制,如恶性肿瘤、艾滋病患者等及需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患者;(3)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或系统严重功能不全者;(4)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 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血沉、C 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痰病原学检查;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B超、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功能、胸部CT或胸部MRI、纤维支气管镜。 (八) 治疗方法 1. 辨证选用中药汤剂 (1)外寒内饮

上半年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上半年呼吸内科临床路 径工作总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上半年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我科于2013年1月在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通过6个月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呼吸内科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确定了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小组,张怀岭担任组长,范建新、单长波、李静担任副组长,李红建任个案管理员,闫庆红、刘贞、刘磊、孟亚、赵琰、郝敬林、李明慧任临床路径医师医疗组成员,王露露、孙静、张瑞任临床路径护理组成员。明确了我科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在征求全科医护人员意见基础上,确定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文本。2013年上半年,完成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19例,未有变异退出,平均住院总费用元,平均抗生素费用元,平均住院日天。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呼吸内科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入径人数、入径率,科室组织病例讨论,分析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呼吸内科每季度将分析和评价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医务处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并于每月底组织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对前期临床路径实践工作进行小结、评价,详细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问题和经验,并对下一步临床路径工作提出了质量改进建议。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科室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一、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4.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病史:有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的病史。 (2)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为本症的主要症状。风寒犯肺,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风热犯肺,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燥邪伤肺,则干咳无痰或少痰;痰湿蕴肺,则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痰热郁肺,则咳痰黄稠,胸闷气促;肝火犯肺,则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肺阴亏耗,则干咳无痰。 (3)主要体征: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肺部常有散在的干、湿罗音。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发作期,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和呼气延长,如伴有感染时,罗音增多。 (4)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增多,以双中、下野为著。继发感染时,肺纹理紊乱、粗糙或有小斑片状阴影,且多位于纹理远端,形态不规则,直径约2-3毫米,以两肺中、下肺野内侧多见。血常规一般无异常变化,只有在急性发作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以偏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和培养检查,可找到肺炎球菌等致病

菌。 2、证候分型 2.1风寒袭肺 主证: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恶寒等表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宣通肺气。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6g 杏仁10g 秸梗9g 荆芥9g 紫菀9g 百部9g 白前10g 陈皮9g 甘草6g 2.2风热犯肺 主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10g 菊花10g 薄荷4.5g 桔梗9g 杏仁9g 连翘15g 芦根10g 鱼腥草10g 枇杷叶15g 生薏仁15g 甘草6g 2.3风燥伤肺 主证: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无痰或痰少粘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桑叶9g 杏仁9g 淡豆豉9g 山栀子10g 象贝母9g 沙参9g 麦冬9g 薄荷4.5g 连翘10g 梨皮10g 2.4痰湿蕴肺 主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缓。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方药:二陈汤加减。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我院开始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现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 医院通过召开动员会、临床路径工作协调会、专题研究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工作,营造工作氛围。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常设于医护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二是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三是成立由分管院长、科室负责人、医技、药学、护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临床技术指导,定期对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四是成立临床路径质控管理组与临床路径指导评价组。 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管理 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的实施制度、临床路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临床路径开发和制定制度、临床路径评价与改进制度、临床路径质量控制制度、临床路径变异处理步骤、临床路径实施考核办法等8个工作制度。 各管理组织坚持例会制,定期开会分析、总结评价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每个季度各管理组织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建立三级督查体系,一级为院工作领导小组;二级为质控管理与指导评价组;三级为科室实施小组。一级抓一级,确保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我院在工作开展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工作刚刚起步,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各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视及对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文本甚至临床路径本身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卫生部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有较大差别,个别科室没有按照医务科的统一部署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相关组织,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费用,会影响自身的收入,因此,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致使对临床科室、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没有及时研究解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实施。 2、工作执行力度存在缺陷 一部分科室因加床严重、医务人员短缺、医院要求进一步降低平均偿付标准,导致医院效益下降;临床路径的法律地位问题等客观原因,使参加临床路径工作的动因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执行力度。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医护之间选择的路径病种不一致、路径要求检查的设备和技术缺乏等,阻碍了临床路径工作的顺利实施。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3工作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 有些病人及家属认为临床路径中检查项目太多,担心会增加医疗费用,因而退出临床路径。 4工作再培训不够到位 个别科室主要负责人因故没能参加医院统一组织的培训,导致对临床路径工作理解不到位,部分科室没有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再工作培训,甚至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个别科室还存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会影响科室收入、降低医务人员待遇的顾虑,不利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如期、顺利进行。 5信息化程度滞后于临床路径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统计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相当多的项目数据还无法提供,国家无统一建设标准和要求。也不利于工作后期相关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 J44.901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病史:有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的病史。 (2)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为本症的主要症状。风寒犯肺,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风热犯肺,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燥邪伤肺,贝V干咳无痰或少痰;痰湿蕴肺,贝V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痰热郁肺,贝V咳痰黄稠,胸闷气促;肝火犯肺,则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肺阴亏耗,贝V干咳无痰。 (3 )主要体征: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肺部常有散在的干、湿罗音。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发作期,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和呼气延长,如伴有感染时,罗音增多。 (4)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增多,以双中、下野为著。继发感染时,肺纹理紊乱、粗糙或有小斑片状阴影,且多位于纹理远端,形态不规则,直径约2-3毫米,以两肺中、下肺野内侧多见。血常规一般无异常变化,只有在急性发作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以偏高。慢性喘

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和培养检查, 可找到肺炎球菌等致病菌。 2、证候分型 2.1风寒袭肺 主证: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恶寒等表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宣通肺气。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6g杏仁10g 秸梗9g荆芥9g 紫菀9g 百部9g白前 10g 陈皮9g 甘草6g 2.2风热犯肺 主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10g菊花10g薄荷4.5g 桔梗9g 杏仁9g 连翘15g 芦根10g鱼腥草10g枇杷叶15g生薏仁15g甘草6g 2.3风燥伤肺 主证: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无痰或痰少粘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桑叶9g杏仁9g淡豆豉9g山梔子10g象贝母9g沙参9g 麦冬9g 薄荷4.5g 连翘10g 梨皮10g 2.4痰湿蕴肺 主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缓。舌苔白腻,脉濡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