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一、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病史:有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的病史。

(2)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为本症的主要症状。风寒犯肺,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风热犯肺,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燥邪伤肺,则干咳无痰或少痰;痰湿蕴肺,则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痰热郁肺,则咳痰黄稠,胸闷气促;肝火犯肺,则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肺阴亏耗,则干咳无痰。

(3)主要体征: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肺部常有散在的干、湿罗音。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发作期,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和呼气延长,如伴有感染时,罗音增多。

(4)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增多,以双中、下野为着。继发感染时,肺纹理紊乱、粗糙或有小斑片状阴影,且多位于纹理远端,形态不规则,直径约2-3毫米,以两肺中、下肺野内侧多见。血常规一般无异常变化,只有在急性发作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以偏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和培养检查,可找到肺炎球菌等致病菌。

2、证候分型

风寒袭肺

主证: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恶寒等表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宣通肺气。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6g 杏仁10g 秸梗9g 荆芥9g 紫菀9g 百部9g 白前10g 陈皮9g 甘草6g

风热犯肺

主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10g 菊花10g 薄荷4.5g 桔梗9g 杏仁9g 连翘15g 芦根10g 鱼腥草10g 枇杷叶15g 生薏仁15g 甘草6g

风燥伤肺

主证: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无痰或痰少粘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桑叶9g 杏仁9g 淡豆豉9g 山栀子10g 象贝母9g 沙参9g 麦冬9g 薄荷4.5g 连翘10g 梨皮10g

痰湿蕴肺

主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缓。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方药:二陈汤加减。

半夏9g 陈皮9g 茯苓10g 苍术9g 厚朴9g 杏仁9g 甘草6g

痰热郁肺

主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黄芩9g 山栀子9g 知母9g 桑白皮9g 陈皮9g 秸梗9g 瓜楼仁10g 麦冬9g 川贝母9g 茯苓9g 鱼腥草10g 甘草6g

肝火犯肺

主证: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痰滞难出,量少质粘,或胸胁胀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

方药: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味。

青黛3g 海蛤壳13g(包煎)桑白皮9g 地骨皮9g 丹皮9g 川贝母9g 枇杷叶15g 甘草6g

肺阴亏耗

主证: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低热,午后颧红,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肺,宁嗽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

沙参9g 麦冬9g 玉竹9g 天花粉10g 生扁豆9g 生甘草6g 冬桑叶9g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咳嗽诊疗方案》(见附件)。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

(四)标准治疗日

1、标准门诊日:。。。。。。。。。。

2、标准住院日:小于13天,平均不超过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支气管炎ICD1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性别年龄不限。

进入住院路径标准:

(1)符合中医咳嗽辨证标准。

(2)年龄:不限。

(3)性别:不限。

退出临床路径标准:

(1)治疗1-2周病情稳定。

(2)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3)若病情持续进展,或有呼吸衰竭趋势,则继续治疗,但退出该临床路径。

(六)必须的检查项目

1、门诊就诊当天必须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常规心电图

(3)胸片

(4)其他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2、入院1-2 天必须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流变、凝血功能、血气分析、肺功能(3)肺支原体;痰培养加药敏

(4)胸片、常规心电图、

(5)其他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七)中医治疗方案(见附件诊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咳嗽诊疗方案。

1、辨证内服中药

(1)汤剂治疗原则及代表方:

(2)膏方

3、中医特色外治法

(1)中药贴敷+超短波;

(2)膏方;

(3)理疗治疗;

(4)足底反射治疗;

(5)针灸、拔罐。

(八)必须复查项目及伴随症状的处理

1、必须复查项目:血常规、电解质、胸片、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肺功能。

2、伴随症状的选择与使用时机:高热时降温处理及静脉给液。(九)治愈标准及依据:

(十)出院标准

1.治疗1-2周病情稳定。

2.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3.若病情持续进展,或有呼吸衰竭趋势,则继续治疗,但退出该临床路径。

(十一)有无变异及其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治疗其间出现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明确诊断,退出路径,调整治疗方案。

3、因患者及家属的个人意愿影响出院时间甚或退出路径。

二、咳嗽(门诊)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符合慢性支气管炎ICD10:疾病编码。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第一诊断:门诊病例号:

发病日期:年月日就诊日期:年月日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

三、慢性支气管炎(住院)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符合慢性支气管炎ICD10:疾病编码。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第一诊断:病例号:

发病日期:年月日就诊日期:年月日实际住院日:天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哮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病(TCD 编码:BNF04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 编码:J4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修订,2008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而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哮病(支气管哮喘)临床常见证候: (1)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风哮 寒哮热哮虚哮

(2)缓解期(疾病分期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肺脾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支气管哮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TCD 编码:BNF040)和支气管哮喘(ICD10 编码:J45)。 2.急性发作期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发作之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血气分析 (4)胸部正侧位X 线片 (5)心电图 (6)肺功能(病情允许时)、气道激发试验或气道舒张试验

呼吸内科(4个)临床路径病种管理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

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肺病科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的患者。 一、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临床常见证候: 风邪犯肺证 风寒恋肺证 风热郁肺证 风燥伤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TCD编码:BNF011)和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 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咳嗽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肺部CT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 (1)风邪犯肺证:疏风宣肺,止咳利咽。 (2)风寒恋肺证:疏风宣肺,散寒止咳。 (3)风热郁肺证:疏风宣肺,清热止咳。 (4)风燥伤肺证:疏风宣肺,润燥止咳。 2.针灸 3.药物贴敷 4.砭术、刮痧、拔罐疗法 5.其他疗法 6.健康教育 (1)生活、饮食指导。 (2)心理辅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咳嗽频次减少、症状明显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咳嗽时间延长、反复发作者,需住院进一步诊察,退出本路径。 2.有原发慢性基础疾病并加重,需要积极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需住院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的个人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肺炎临床路径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等在内的炎症。肺炎根据病因分类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及其它病原体所致肺炎。细菌性肺炎又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本临床路径实施对象专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一、路径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肺炎诊断标准。 2、年龄≥18周岁。 排除标准:1、合并肿瘤或其它可能影响治疗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3、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 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二、中医诊断: (一)诊断标准 细菌性肺炎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咳嗽”等范畴。 1、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但以春季及冬季为多的外感热病。 2、病急骤,初起即见发热、恶风、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脉 浮数等表现。 3、病变过程中,由初起邪犯肺卫转变为邪热壅肺等气分证,后期呈现肺胃阴伤证候等表现。 (二)辩证分型: 1、邪袭肺卫: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发热,畏寒,少汗,无口干,周身酸痛,咳嗽,咯白稀痰,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夏日起病,发热,汗出热不解,头昏重胀痛,身重疲倦,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痰热壅肺:身热,汗出,咳嗽,咳痰黄稠,或痰呈铁锈色,或伴有胸闷痛,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3、痰浊阻肺:咳嗽,咳声重浊,胸闷,咯白粘痰,常伴有疲倦,纳呆,腹胀,大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4、正虚邪恋:疲倦乏力,少许咳嗽,少痰,纳呆,腹胀。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三、西医诊断标准 (一)肺炎诊断标准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咯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4、血常规: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班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款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本临床路径专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细菌性肺炎患者。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包括老人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三)危险因素: 1、年龄大于65岁; 2、COPD、肺癌等基础肺疾病;

(推荐)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犯肺证 风寒袭肺证 风燥伤肺证 痰热郁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 6.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咽拭子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胸部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2)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嗽。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2.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 3.针灸治疗。 4.拔罐、耳针等疗法。

急诊科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咳嗽的门诊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肺证 风热犯肺证 风燥伤肺证 痰热郁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咽拭子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胸部CT检查、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嗽。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2.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 3.针灸治疗。 4.拔罐、耳针等疗法。 5.其他疗法。 6.生活、饮食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咳嗽频次减少,症状明显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咳嗽时间延长、反复发作,需住院进一步诊察,退出本路径。 2.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有原发慢性基础疾病并加重,需要积极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儿科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肺炎的轻症患者。 一、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编码:BEZ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ICD-10编码:J18.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闭肺证 痰热闭肺证 毒热闭肺证 正虚邪恋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肺炎)。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编码:BEZ020)和肺炎(ICD-10编码:J18.901)。 2.符合轻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 (3)肺炎支原体检测 (4)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而定,如痰培养、血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部CT、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测、心肌酶谱、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心电图检查、人型PPD、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煮散剂 风热闭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开闭。 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泄肺开闭。 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泄肺开闭。 阴虚肺热证:清热宣肺,养阴益胃。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宣肺化痰。 2.辨证使用中成药或中药注射液 3.外治法 (1)中药敷胸 (2)药物穴位敷贴疗法 (3)肺炎贴经皮治疗 (4)雾化吸入疗法 (5)中药敷脐 (6)中药灌肠 (7)拔罐疗法 4.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咳嗽明显减轻,无气急,无气喘,一般状况良好。 2.连续3天腋温<37.5℃。 3.肺部罗音消失,X线胸片显示炎症消失或吸收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 肺炎喘嗽变证出现或伴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重度肺炎表现或有先天性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 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 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 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 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 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 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 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急诊)(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咳嗽的门诊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 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 J44.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侯: (1) 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4).痰热郁肺证:咳嗽、气粗息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夹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口干而黏,欲饮水,鼻塞流浊涕,咽痛声哑,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阶段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轻症住院患者。 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二)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 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常见证候: 1、外寒内饮 症见:咳逆喘促,胸部膨隆胀满,不得卧,痰稀泡沫样,量多,鼻塞流涕,口干不欲饮,或伴恶寒重,发热,肢体酸楚,舌淡暗苔白滑,脉浮紧。 2、痰浊阻肺 症见:咳喘胸闷,痰多粘稠,口粘不渴,兼有呕恶纳呆,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3、痰热郁肺 症见:咳喘气涌,咳吐黄粘痰,难咯,或痰兼血丝,伴烦热,身热汗出,尿赤,大便或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肺脾两虚 症见:胸闷气短,动则气促心悸,咳嗽,痰白量少,神疲,时自汗出,纳差,舌淡

苔薄白,脉细弱。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 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50)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入选前已接受治疗且症状明显缓解者;(2)严重免疫抑制,如恶性肿瘤、艾滋病患者等及需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患者;(3)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或系统严重功能不全者;(4)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 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血沉、C 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痰病原学检查;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B超、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功能、胸部CT或胸部MRI、纤维支气管镜。 (八) 治疗方法 1. 辨证选用中药汤剂 (1)外寒内饮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一、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4.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病史:有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的病史。 (2)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为本症的主要症状。风寒犯肺,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风热犯肺,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燥邪伤肺,则干咳无痰或少痰;痰湿蕴肺,则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痰热郁肺,则咳痰黄稠,胸闷气促;肝火犯肺,则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肺阴亏耗,则干咳无痰。 (3)主要体征: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肺部常有散在的干、湿罗音。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发作期,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和呼气延长,如伴有感染时,罗音增多。 (4)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增多,以双中、下野为著。继发感染时,肺纹理紊乱、粗糙或有小斑片状阴影,且多位于纹理远端,形态不规则,直径约2-3毫米,以两肺中、下肺野内侧多见。血常规一般无异常变化,只有在急性发作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以偏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和培养检查,可找到肺炎球菌等致病

菌。 2、证候分型 2.1风寒袭肺 主证: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恶寒等表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宣通肺气。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6g 杏仁10g 秸梗9g 荆芥9g 紫菀9g 百部9g 白前10g 陈皮9g 甘草6g 2.2风热犯肺 主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10g 菊花10g 薄荷4.5g 桔梗9g 杏仁9g 连翘15g 芦根10g 鱼腥草10g 枇杷叶15g 生薏仁15g 甘草6g 2.3风燥伤肺 主证: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无痰或痰少粘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桑叶9g 杏仁9g 淡豆豉9g 山栀子10g 象贝母9g 沙参9g 麦冬9g 薄荷4.5g 连翘10g 梨皮10g 2.4痰湿蕴肺 主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缓。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方药:二陈汤加减。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 J44.901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病史:有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的病史。 (2)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为本症的主要症状。风寒犯肺,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风热犯肺,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燥邪伤肺,贝V干咳无痰或少痰;痰湿蕴肺,贝V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痰热郁肺,贝V咳痰黄稠,胸闷气促;肝火犯肺,则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肺阴亏耗,贝V干咳无痰。 (3 )主要体征: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肺部常有散在的干、湿罗音。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发作期,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和呼气延长,如伴有感染时,罗音增多。 (4)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增多,以双中、下野为著。继发感染时,肺纹理紊乱、粗糙或有小斑片状阴影,且多位于纹理远端,形态不规则,直径约2-3毫米,以两肺中、下肺野内侧多见。血常规一般无异常变化,只有在急性发作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以偏高。慢性喘

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和培养检查, 可找到肺炎球菌等致病菌。 2、证候分型 2.1风寒袭肺 主证: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恶寒等表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宣通肺气。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6g杏仁10g 秸梗9g荆芥9g 紫菀9g 百部9g白前 10g 陈皮9g 甘草6g 2.2风热犯肺 主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10g菊花10g薄荷4.5g 桔梗9g 杏仁9g 连翘15g 芦根10g鱼腥草10g枇杷叶15g生薏仁15g甘草6g 2.3风燥伤肺 主证: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无痰或痰少粘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桑叶9g杏仁9g淡豆豉9g山梔子10g象贝母9g沙参9g 麦冬9g 薄荷4.5g 连翘10g 梨皮10g 2.4痰湿蕴肺 主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缓。舌苔白腻,脉濡滑。

儿科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肺证 风热犯肺证 痰热壅肺证 痰湿蕴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2)风热犯肺证: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3)痰热壅肺证: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剂。 3.敷贴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咳嗽、咯痰等症状消失,其它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2.两肺听诊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3.没有需要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其他系统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 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肺炎喘嗽临床路径总结归纳

肺炎喘嗽临床路径总结归 纳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儿科协作组的关于儿科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要求,本科自2015?年5月开始实施“肺炎喘嗽病”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现将该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一、实施情况?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 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明确了“肺炎喘嗽病”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路径实施情况? 自2015年05月至2015年12月以来,本科共有876例进入路径,平均住院费用2344.3元左右,住院天数为10天左右。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本科室对“肺炎喘嗽病”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该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科室的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行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是由于科室部分医疗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准入标准认识不到位,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进入路径标准时,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主要原因是临床上单纯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三、下一步工作?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科室要加强相关人员关于临床路径的培训工作;加强临床路径的宣传力度,普及临床路径知识,引导患者理性就医。 2、继续加强专科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医患沟通、合理用药、中医药治疗比例等方面加强质量监控,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继续收集和整理临床路径资料,对临床路径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

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儿科患者。 一、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编码:BEZ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9-94)与《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四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共制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四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 (1)急性期: 风寒闭肺证 风热闭肺证 痰热闭肺证 恢复期: 肺脾气虚证 阴虚肺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四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肺炎喘嗽(TCD编码:BEZ020)和毛细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1.902)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需要同时治疗者,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分清急性期和恢复期。 1.急性期 (1)风寒闭肺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痰多,喉间喘鸣,鼻流清涕,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发热恶风,咳嗽气喘,痰鸣鼻煽,鼻塞涕黄,咽红,舌质红,苔薄黄,指纹紫红于风关。 (3)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发热烦躁,口唇发青,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于风关。 2.恢复期 (1)肺脾气虚证:咳少痰多,痰鸣不消,咳嗽无力,动后稍喘,神疲倦怠,面色少华,自汗纳差,大便稀溏,唇舌淡红,指纹淡红 (2)阴虚肺热证:低热不退,咳嗽少痰,动后稍喘,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指纹紫。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呼吸道病毒检测、胸部X线片、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而定,如痰培养、血培养、肺部CT、血气分析、过敏原检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肺炎支原体检测、PPD试验、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煮散剂 急性期 (1)风寒闭肺证:辛温宣肺,化痰降逆。 (2)风热闭肺证:辛凉宣肺,降逆化痰。

中医肿瘤临床路径

肺癌(肺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得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肺癌(肺积)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肺癌临床常见证候: 肺脾气虚证 肺肾阴虚证 气滞血瘀证 痰热阻肺证 气阴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小细胞肺癌得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 (6)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 2 .可选择得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麦味地黄汤加减,肺瘤平膏。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血府逐瘀汤加减、参七西黄散。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清金化痰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肺瘤平膏。 2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71)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76)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79) —69 —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70 —

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一、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风温肺热病(TCD 编码:BNW03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 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 编码:J13-J15,J18)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 性肺炎)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常见证候: 邪犯肺卫证 痰热壅肺证 痰浊阻肺证 正虚邪恋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 性肺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风温肺热病(TCD 编码:BNW031)和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ICD-10 编码:J13-J15,J18)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D-二聚体 (4)体表血氧饱和度或血气分析 (5)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送检痰涂片、痰培养、痰找抗酸菌检查、肺脏C T、C 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邪犯肺卫证:宣肺透表,清热解毒。痰 热壅肺证: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痰 浊阻肺证: 燥湿化痰,宣肺止咳。正 虚邪恋证:养阴益气,清散余邪。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应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肺炎穴贴疗法,耳尖放血疗法,针刺清喘穴,经络刺激法等。 4.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如吸氧。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药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 物选择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 小时。 2.生命体征平稳。 3.肺部病灶基本吸收,血常规基本正常。 4.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