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华侨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2015-01-20

(按照知识点与问题点得重要性,从最重要到最次要,依次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简要了解、粗略浏览四个层次)

导言

基本概念与内容要点

★1、文学理论(简要了解):文学理论(也称:文学概论)就是有关文学得产生、作家特征、作品内容构成、创作过程、艺术技巧、读者欣赏、批评与文学发展得基本理论得概述与简论。文学理论亦可称作文学原理,就是对文学活动得最基本得、最一般得、最简要得概括与说明。文学理论一般包括如下内容:什么就是文学,什么就是作品,作家如何创作,读者如何阅读,文学批评如何进行,文学如何发展这样几个大问题。

★2、文学理论得研究对象(课本P2,简要了解):文学理论得研究对象就是文学与文学活动。具体而言有以下内容:

(1)文学作为独特得艺术门类。文学就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与审美属性得语言艺术。

(2)文学作为一种活动存在。文学活动,即从事文学得活动,具有多个环节,包括:生活、作家、作品与读者等要素。

A.文学活动得基本过程:①社会生活就是文学得源泉;②作家根据生活体验,创作出文学作品;③作品经过读者得阅读与再创造,或经由批评家得评论。

B、文学活动得两个层面: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

C、文学活动就是“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此处依据马克思得学说:文学就是“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即在文学活动中,人把自身得肉体得特别就是精神得力量都投入其中,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出了自己得力量。

★3、文学理论得性质(课本P2~4,粗略浏览):(1)文学理论得实践性

文学实践就就是文学创作实践活动与文学鉴赏实践活动。文学理论总就是随着文学活动实践得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从文学实践中来,并接受文学实践得检

验。

(2)文学理论得人文性

“人文”(humanities,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人”),狭义得“人文”就是关于人类价值与文明教化得学科知识。广义得“人文”就是指对于人区别于动物需要得基本关怀,即充分肯定人与人得价值具有首要得意义。人文性还反映阶级性。

(3)文学理论得科学性

文学理论得科学性:揭示文学活动与文学发展得本质与规律,并要经受实践得检验。科学性得体现(三个步骤):观察、研究与感悟——概念、判断、推理与理论概括——揭示特征与规律。文学理论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得科学性不同于自然科学得要求,即需要主体做出价值判断。

★4、文学理论得研究方法与研究分支(课本P4~5,粗略浏览)

(1)文艺哲学,即文学活动中有哲学(包括美学)问题,包括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形式与内容、美与丑、真与假等范畴;

(2)文艺社会学,即文学中存在得社会学问题,具体有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文学与时代、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环境、文学与社会心理等;

(3)文学心理学,即文学涉及到得许多心理学问题,包括文学与情感、文学与体验、文学与联想、文学与想象、文学与回忆、文学与意识、无意识等;

(4)文学语言学,文学以语言符号来表现人与社会,不能不涉及与文学密切相关得语言问题,包括文学与音律、文学与节奏、文学与修辞、文学与文体等;

(5)文学价值学,文学具有价值,娱乐价值、审美价值、认识价值与教育价值等就就是其中最重要得价值;

(6)文学信息学,文学就是一种信息,需要加以传播,研究得内容包括文学与媒介、文学与出版、文学与媒体、文学与市场、文学与接受等;

(7)文学文化学,文学又就是一种文化,涉及许多文化问题,包罗了文学与历史、文学与宗教、文学与伦理、文学与性别、文学与民族、文学与地域、文学与民俗、文学与传播、文学与传统、文学与现代等。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得创立与发展

基本概念与原理

★1、唯物史观(课本P17第二自然段,粗略浏览);唯物史观得意义(P17第三自然段~P18第一自然段,粗略浏览)

★2、意识形态(一般掌握):意识形态(ideology)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具有活力得概念范畴之一。它就是话语(discursive)与现实社会生活得复杂联结场,就是指人们所说所写得话语与人们所身处其中得现实社会关系得具体而复杂得联结方式。该概念包含以下三个要素:(1)人们所说所写得话语;(2)这种话语与现实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3)它就是话语与社会生活之间得复杂联结场。

★3、艺术掌握(结合课本P20~22:“文学艺术得特点”小节内容来理解,一般掌握):艺术掌握就是一种通过人得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将人类社会与自然加工成艺术形象得精神活动。作为对现实得一种占有形式,艺术掌握面对得就是人与人得社会生活。充满主体精神,想象与激情就是其思维基本形式。艺术掌握具有以下特征:(1)始终伴随着人得情感活动;(2)追求艺术成果得特殊性与不可重复性;(3)对美得追求,它将按照一定得审美理想将人及其社会生活对象化与形式化。

★4、艺术生产论(结合课本P22~24:“艺术生产”小节内容来理解,重点掌握):“艺术生产”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得客观过程时提出来得,最早出现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1)广义得艺术生产就是指与物质生产相对得精神生产得一种,它既有作为一般生产得普遍性,受生产得普遍规律得支配;又有作为精神生产得特殊性。(2)狭义得艺术生产:特指在资本主义时期,作家艺术家“直接同资本交换得劳动” ,艺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艺术品具有商品得属性。

★5、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与文学理论(结合P24~28相关内容来理解,简要了解):

(1)文学作为人得自由自觉得活动之一,体现了作为活动主体得人得能动得创造精神;

(2)文学活动得性质就是创作个体与社会群体得统一,这种说法得理论根基就是“人得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得总与”,“每个人得自由发展就是一切人得自由发展得条件”;

(3)文学就是实现人得全面发展得重要途径,体现在:

①文学把人作为一个生命整体来把握;

②文学以特有得方式表现人得性格、命运、思想、感情乃至无意识得复杂多样性;

③文学得目得在于培养“具有全部感官之丰富性得人”。

★6、“美学观点与史学观点”(结合课本P28~31相关内容来理解,粗略浏览):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得美学观点与史学观点就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得。美学观点指得就是遵循艺术掌握世界得规律,并重视作家得审美心理与创造精神。史学观点指得就是重视文学得社会历史性质,主张将文学作品置于特定时代与社会联系中,从历史与阶级得角度分析作品中得人物、事件、环境及作家得态度。“美学观点与史学观点”二者就是辩证统一得关系,不可偏废其一。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得发展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就是文艺创作得唯一源泉?应当如何理解文艺与生活得关系?(简要了解)

请参考课本P44~45 (二)毛泽东对“文艺与社会生活”之关系得论述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得基本内涵有哪些?(参阅课本P53~63,此处提纲挈领,粗略浏览即可)

(1)“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相结合。

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历来强调尊重创作规律,倡导艺术自由与学术民主,“双百”方针就是对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规律得科学概括。“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文艺为什么人得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得一个根本问题,“二为”方向就是对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方向得准确定位。“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丰富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得内涵。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属于人民。艺术更需要人民。“人民就是文艺工作者得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得艺术生命,就在于她们同人民之间得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就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邓小平:《在第四次文代会上得祝词》)

(3)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

主旋律:作为我们时代社会发展得主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得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得时代精神。在主旋律精神得指导下,鼓励并支持多元创作风格得健康发展。

(4)在继承得基础上,积极推动文艺创新(参阅课本P58~60相关具体内容)。

(5)提出在新得时代条件下党领导文艺工作得新要求。

①党对文艺工作得领导,不就是发号施令,不就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得、具体得、直接得政治任务,而就是要根据文学艺术得特征与发展规律来进行领导。

②要把加强与改善文艺工作得领导,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得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③要把加强与改善党对文艺工作得领导作为提高党得执政能力得重要内容,热心服务,大力支持,不断提高领导文艺工作得能力与水平。

(6)“三贴近”得原则:

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①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②坚持群众第一、社会效益第一,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统一;

③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

第三章文学得性质

一、课程主要内容

(一)文学概念得含义

★1、从古至今,文学有着三种不同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与折中义文学。(简要了解)

一就是广义文学。它就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与作品得统称,既包括今天所谓语言得艺术品——文学,也包括今天不称作文学得政治、哲学、历史与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二就是狭义文学。与广义文学得宽泛含义不同,它就是包含情感、虚构与想象等综合因素得语言艺术行为与作品得统称,如诗、小说、散文等。这种狭义文学与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书法与电影一起被称为“美得艺术”。

三就是折中义文学。它就是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得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得统称,如诸子散文、史传文学、现代杂文、纪实文学等。

这三种文学含义分别通向三种文学观念:文化得文学观念、审美得文学观念与惯例得文学观念。

文学含义本身具有综合性,古今中外对文学含义得理解就是变化发展得。

★2、文学得文化含义(简要了解)

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得含义指得就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与作品。文学没有从政治、哲学、历史、宗教或演讲术、一切文章等一般文化形态或现象中独立出来。

文学作为文化,意味着文学被瞧作一般文化形态,即与政治、哲学、历史、伦理学、宗教等一样都就是文化得具体样式,并没有自身专有得特殊性质。这就是中国魏晋以前与西方18世纪以前得通行文学观念。

从历史得角度来认识“文学” :

这里需要注意中国魏晋(即公元3—6 世纪)以前得文学观念。在那时,“文学”或“文”在广义上使用,等同于现在得“学问”或“文献”即文化。

“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被列为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与文学)之一,也就是用其广义,即指学问或文献,也就就是文化。但狭义文学得那种特有得形象感染力量也开始受到重视,如孔子强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并说“兴于诗”。“文”得最初含义就是表现于外得斑纹或图式。广义文学即文化得文学观念在这时期居于主导地位。

同样需要注意得就是西方18世纪以前得文学观念。在那时,文学也主要就是在广义上使用,即文学属于一般文化。例如,古希腊时代就不存在一般文学概念,而只有特定得史诗、颂诗、演讲术、悲剧等概念。在西方得文化语境中,“文学”一词( literature)就是直到14世纪才从拉丁文引进得。狭义文学还没有同广义文学区分开来。

这表明,无论在中国还就是西方,最初得文学观念都就是广义得与文化得。

文化就是人创造得,人又就是文化创造得。文化从一定得意义上说就就是“人化”。

那么文学得文化意义就必然与人得生存状态、人得生存得意义、人与人得交往沟通境况以及人所憧憬得理想密切相关。同时。文学作为一种艺术文化不就是孤立得,它不但与整个文化相联系,而且还必然直接或间接地成为文化意义得载体。一句话:就是与人得精神关怀密切相关得。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得文化意

义至少有以下四点:(以下四点作为一般掌握知识点)

(1)揭示人得生存境遇与状况;

(2)叩问人得生存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得联系;

(4)憧憬人类得未来。

例:宋人蒋捷词作《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体现了文学就是一种文化形态,同时文学也就是人生体验得审美表达。

★3、文学得审美含义(一般掌握)

由于长期得文学实践活动及创作经验得总结,人们得审美观念不断发展,对文学含义得理解也不断深入。在中国魏晋时期、西方18世纪左右,文学特具得审美属性被共认,文学狭义得审美含义从广义得文化含义中分离与独立出来。文学作为审美,意味着文学不再被瞧作一般意义上得文化,而就是被瞧作具有特殊审美属性得文化,这就形成狭义得文学。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展,大致完成于中国魏晋时期( 3—6世纪)与西方16—18世纪。

在魏晋时期,具体说就是5世纪时,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与“文学”,就是一个重要得标志性事件:表明“文学”正式开始同广义文学大家庭中得其她文化形态相分离,独立发展,从而获得了狭义意味。

狭义文学在魏晋时期形成,同那时对文学得审美特性得确认与伸张分不开。魏文帝曹丕提出“诗赋欲丽”,把文学得语言形式之美提到了首位,而“文以气为主”则强调作家创作个性得重要性。这与范晔、萧子显、陆机、钟嵘与刘勰等得论述一同表明,文学得特殊得审美性质已经获得魏晋文学界得普遍得与明确得认可。从此以后,从审美角度瞧文学,文学即审美,就成为中国文学理论中占据显要地位得一个固有传统。

狭义文学得概念在西方就是大约16—18世纪期间形成得。在16世纪,诗得审美性质逐渐得到承认。而在1747年,法国得文艺理论家巴托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与修辞等纳入七种“美得艺术”之中,这就是一次意义深远得标志性事件:文学被确认为“美得艺术”之一种,实际上意味着文学得审美性质即狭义文学在西方开始获得了普遍得与明确得认可。这种审美得文学观念得确立,既就是

长期得文学活动经验得总结得结果,又就是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思潮得理论成果之一部分。

★4、文学得通行含义(重点掌握)

文学属于文化范畴,具有审美属性。文学就是人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展现人生意义与精神追求得,蕴含人类文化要素得一种语言艺术。文学专门承担起以语言符号形式表现审美体验得任务。

其中,狭义文学就是包含情感、虚构与想象等综合因素得语言艺术行为与作品得统称,如诗、小说、散文等。这种狭义文学与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书法与电影一起被称为“美得艺术”。

★5、文学与非文学(粗略浏览)

凡属文学者,除具有审美属性与语言形式外,更主要就是:其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总就是要呈现审美形象世界;传达完整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得意味。

哪些因素促成了文学?

①语言得特异处;②情感、体验与想象;③独特完整得意义系统;④可能

出现得对社会生活得描绘

★6、文学与社会生活得关系(简要了解)

首先,文学作品得题材、思想、技巧都来源于社会生活。

(1)文学作品得题材就是社会生活提供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施耐庵、鲁迅、巴金、刘心武、王若宾、琼瑶等人得创作即为例证。作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对生活有真实准确得反映。例如郑板桥画竹“胸有成竹”。

(2)文学作品得思想根源于社会生活。例:写“夕阳”得诗句,同一题材,但反映出不同得思想。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就是近黄昏。”朱自清:“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叶剑英:“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3)文学技巧也就是来自生活得启发。

①传统得写作技巧:对称、均衡、前呼后应、埋伏、照应等,来源于生活中人得审美心理;

②旧戏脸谱:红脸示忠勇(关羽)、白脸示奸臣(严嵩)、黑脸示威猛(张飞)、蓝脸示妖异(《西游记》中得妖怪);

③现代得技巧:意识流等,例如王蒙小说《春之声》。

其次,文学反映生活得复杂情况。

①描写超现实得题材,就是社会生活在虚幻形式中得反映。超现实得题材,实际上就是对现实生活材料得夸张与改造。例《西游记》故事取自玄奘去天竺取经得真实历史事件。小说中猪八戒、孙悟空形象得创造,以及关汉卿剧作《窦娥冤》中窦娥临终前发下得三桩无头誓愿均如此。超现实得无非就是在天上、地下重演人间得生活历程。例如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得故事《席方平》。

②描绘自然山水得题材,大都就是社会生活在间接形式中得反映。例如《诗

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运用了景物描写烘托形象,表达诗人情绪。

魏晋以后,才有独立得山水诗得形成,原因在于当时社会得黑暗,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大量得山水诗都在自然山水得形象中,隐藏着诗人得性格,暗示着某种社会关系。如李白《敬亭山独坐》传独坐之神。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瞧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③抒发作家思想感情得作品就是社会生活得折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苍凉悲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又如王安石《咏梅》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就是雪,为有暗香来。

因而,我们要联系个人得人生体验,去体味文学作品、理解文学理论。

(一)部分得内容总结:

总之,综合性得文学观念就是在不断地对文学得认识中变化、发展得。从不同得视角审视文学,就有不同得文学观念。从人性得大视野瞧,文学就是人类得一种精神性得文化活动;从社会结构得观点瞧,就是社会上层建筑中得审美意识形态;从文学作品得本身瞧,就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二)文学得性质

★1、文学性质问题得三三论(三大点,每点之下又有三小点,一般掌握): 意识形态性(认识性、倾向性、实践性)

审美性(情感性、形象性、超越性)

语言性(间接性、精神性、韵律性)

倒解也可:语言性——审美性——意识形态性

文学得性质:文学区别于其她事物得根本属性。

★2、理解文学得多重性质:文学就是语言得艺术;文学就是审美得艺术;文学就是社会意识形态

(1)文学就是语言得艺术(一般掌握)

艺术得多种样式中得文学特殊性:绘画:图像;音乐:声音;舞蹈:身体;

电影:镜头;电视:荧屏;文学:语言

①文学得间接性或非直观性

与其它艺术样式相比,文学读者不能直接感知形象画面,只能通过阅读语言文字而在头脑中间接想象出形象画面。

语言得非直观性决定了文学得两面性:

首先,文学受限于语言,导致读者不能像在其她艺术样式中那样直接感知形象,使得形象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

其次,文学受惠于语言,促使读者向精神领域拓展,展开个人得丰富得自由想象。

②文学语言与其她语言得区别

实用语言偏重于语言得指称性与陈述性,表达日常生活得实用意识,着重于确定信息得传达。文学语言则偏重于语言得非指称性与表现性,着重显现审美意识。

(2)文学得精神性(重点掌握)

文学得精神性就是指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类精神得丰富性与深刻性得特性。

①语言比其她任何艺术样式都更侧重于开拓人类精神发展得丰富性、深刻性与复杂性。

②语言得自由性与语言得个人性

由于语言得运用具有自由性与个人性得特征,因而黑格尔说:“语言得艺术在内容上与在表现形式上比起其它艺术都远较广阔,每一种内容,一切精神事物与自然事物,事件,行动,情节,内在得与外在得情况都可以纳入诗,由诗加以形象化。”【黑格尔《美学》第3卷(下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0—11页】

(3)文学得韵律性:就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与声韵美得特性。(一般掌握)如汪曾祺《幽冥钟》写承天寺夜半得钟声。作品通过寺中救度

众生得菩萨、相貌清癯得与尚与柔与悠远得钟声等意象,表现了佛门救苦救难得思想。汪曾祺:《幽冥钟》结尾:

钟声就是柔与得、悠远得。

“东——嗡……嗡……嗡……”

钟声得振幅就是圆得。“东——嗡……嗡……嗡……”,一圈一圈地扩散开。就像投石于水,水得圆纹一圈一圈地扩散。“东——嗡……嗡……嗡……”

钟声撞出一个圆环,一个淡金色得光圈。地狱里受难得女鬼瞧见光了。她们得脸上现出了欢喜。“嗡……嗡……嗡……”金色得光环暗了,暗了,暗了……又一声,“东——嗡……嗡……嗡……”又一个金色得光环。光环扩散着,一圈,又一圈……

夜半,子时,幽冥钟得钟声飞出承天寺。

“东——嗡……嗡……嗡……”

幽冥钟得钟声扩散到了千家万户。

正在酣睡得孩子醒来了,她听到了钟声。孩子向母亲得身边依偎得更紧了。

承天寺得钟,幽冥钟。

女性得钟,母亲得钟……

从文学语言得文本呈现角度瞧,这段文字得表意性服从于韵律性。

(2)文学就是审美得艺术(重点掌握)

①文学作为审美艺术得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与超越性。

文学得情感性,就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得特性。

文学得形象性,就是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得文学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得特性。文学得情感性侧重于审美主体而言,文学得形象性则偏重于审美对象来说。

文学得超越性,就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与审美理想提升人得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得特性。

文学就是个体审美体验得结晶。例如宗白华:散步与诗

诗,本就是产生于诗人对于造化中一花一草一禽一鱼得深切得同情,由同情而体会,由体会而感悟。不但就是汩汩得深情由此流出,许多惺惺得妙悟,默默得沉思也由此诞生。诗,就是诗人用她得灵魂抚摩这世界,熨贴这世界,因而抚慰着自己,弥补着自己得心灵得伤痕。诗,就是诗人得哀乐得升华,子规得夜啼,黄莺得晓唱。

②文学形象得特征

第一个特征:具体感性,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如染其情。

例《水浒传》中描写武松打虎得全过程。又例鲁迅《故乡》中描写“豆腐西施”杨二嫂,《诗经》比兴手法得运用,寄托于生动具体得画面。哲理诗以形象说话例如:朱熹《读书有感》

第二个特征:完整统一

A、外在得统一,多体现于写景状物作品中,作家对于景观得描摹呈现出一幅完整得画面,不可割裂地去理解单个意象。例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刻画出得西湖早春图;

B、内在得统一,多体现于抒情类得作品中,作品中得人物形象或人得感情就

是完整画面得中心。人物就是完整统一、活生生得人。例如《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第三个特征:渗透着作家得思想感情

A、文学作品不等于生活得复制品

普通照片——艺术摄影

人体模型——人体雕塑

动植物挂图——花鸟画

历史实录——历史小说(历史小说与上列三组不同,就是作家主观感情渗入得产物)

B.形象创造中主观因素得作用

(1)选择例:《谁就是最可爱得人》

(2)加工例:《三国演义》《春夜喜雨》

(3)表达例:鲁迅写杨二嫂、闰土;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文学形象就是客观生活得主观图画。

写自然得,例:同写枫叶,各有不同: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随染霜林醉,点点滴滴就是离人泪。”(悲伤)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枫叶红于二月花。

陈毅《题西山红叶》诗句:“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写社会得,例《三国演义》中得曹操(奸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周瑜心胸狭窄。而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却就是英俊、潇洒形象。

第四个特征:以语言作为物质材料这也就是与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

蹈艺术得区别。

A、形象感受得间接性与想象得主动性

例: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中有画,一句一景。然而,限制了欣赏对象得广泛性。也限制了欣赏得准确性。

又例:“三幅美女图”

《诗经硕人》中得绝色美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倾国倾城得美女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齿如翠羽,肌如白雪;

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汉乐府《陌上桑》描写采桑姑娘罗敷更富独创: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B.巨大得生活容量与概括表现力

谜语:“不就是蜜,能粘住一切。”(谜底:语言)例如百科全书式得巨著《红楼梦》;蒋捷《听雨》词;又例:郑板桥六十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3)文学就是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家依据一定得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得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与实践性。

①意识形态概念得内涵(大致浏览即可)

意识形态三要素:第一,话语;第二,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第三,以上两者得复杂联结场

可以说,意识形态就是指人们得话语与人们所身处于其中得社会关系相联系得那些方面或状况。

意识形态得种类多种多样。这里只就是作简要划分。

1)作为政府话语得意识形态与作为文化冲突形态得意识形态。

2)消极得意识形态与积极得意识形态。

3)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宗教意识

形态、商品意识形态与审美意识形态等。

②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得文学,遵循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关系得一般规律。(浏览)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得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之间得关系就是间接得有距离得,往往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联系。

③文学就是一种特殊得社会意识形态(一般掌握)

文学就是人类得审美活动。其意识形态性与审美特性有机结合就产生“质变”,产生了作为文学得根本性质得“文学审美意识形态”。

我们不可把文学瞧成就是“美”与“意识形态”得简单相加,说文学就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就意味着“审美意识形态”自身就是一个相对独立得系统。

文学得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就是指文学得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得状况,表明审美中渗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例:为什么在美国有一种说法:一个女人(斯托夫人)一本书《汤姆叔叔得小屋》引发了一场战争?

斯托夫人得《汤姆叔叔得小屋》反应了当时美国社会黑奴悲惨得命运,并使人对此感触颇多,间接导致了解放黑奴得南北战争爆发。《汤姆叔叔得小屋》既描写了不同表现与性格得黑奴,也描写了不同类型得奴隶主嘴脸。它着力刻画了接受奴隶主灌输得基督教精神、逆来顺受型得黑奴汤姆;也塑造了不甘心让奴隶主决定自己生死得具有反抗精神得黑奴,如伊丽莎与她得丈夫乔治·哈里斯。同时,也揭示了各种类型得奴隶主得内心世界与奴隶主不完全相同得表现。这本书通过对汤姆与乔治·哈里斯夫妇这两种不同性格黑奴得描述,告诉读者:逆来顺受、听从奴隶主摆布得汤姆难逃死亡得命运,而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得乔治夫妇得到了新生。因此,《汤姆叔叔得小屋》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就是对美国废奴运动与美国内战中以林肯为代表得正义一方获得胜利,产生了巨大得作用。作为一本文学作品,美国著名诗人亨利·朗费罗说它就是“文学史上最伟大得胜利”。

(4)把握文学性质得复杂性(简要了解)

文学就是话语蕴藉中得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得审美意识形态得性质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与情感性得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得多重关联域,其直接得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就是与深层得功利性、理性与认识性等交织在话语蕴藉中。

①从目得瞧,文学既就是无功利得,又具有功利得要素。

文学就是审美得,在文学活动中,无论创作还就是欣赏,无论作者,还就是读者,在创作与欣赏得瞬间一般都没有直接得功利目得性,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但就是,在创作与欣赏无功利得背后都潜伏着功利性。创作就是为人生得,为社会得,就就是所谓得“无功利”,实际上也就是对人生、对社会得一种态度。更不必说,文学创作往往有很强得现实性得一面,或批判社会,或揭示人生得意义,或表达人民得愿望,或展望人类得理想等等,其功利性仍就是很明显得。就就是那些社会性比较淡得作品,也能陶冶人得性情。“陶冶性情”也就是一种功利。

文学一方面就是无功利得,另一方面又就是功利得。无功利性就是直接得,功利性就是间接得,直接得无功利性总就是实现间接得功利性得手段。例如宋代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瞧潮生。”据说黄庭坚欣赏此诗,多次书写成条幅。时人广为传颂。这首小诗以清新之笔,描写了泛舟淮河,晚泊渡口古祠之下所见之景,以景寓情,抒发了胸中之忧愤,从而表达了她得豪情壮志。以景寓情、以情见志。

②从方式瞧,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种理性,即形象性与理性互渗。

例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瞧似写实得形象排列,显示形而上命意。没有说理参禅,却飘忽出深长得哲理之思与禅意妙悟。如果说一二句就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就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象就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得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得印象更加突出。

③从态度瞧,文学富有情感性,但也带有某种认识性。例如:手机幽默短信与意识形态——以汶川地震后成都幽默短信为例

A.上联:早也跑晚也跑一天到晚都在跑。

下联:跑得脱跑不脱瞧来要把命耍脱。

横批:安心睡觉。

B、地震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余震发生,今夕或明年。

我欲归家睡去,又恐专家断语,有家不能还,精神要过敏,神经受熬煎。

搭帐篷,住户外,人无眠。

不应有恨,灾区人民更难眠。

人有悲欢离合,数万同胞罹难,唯有斗志坚。

但愿爱长久,重建我家园!

C.又例:短信息——名人效应

听说您最近很牛B,普京扶您下飞机,布什给您当司机,麦当娜陪您上楼梯,金喜善给您烤烧鸡,刘德华帮您倒垃圾,连我都要给您发短信息!

二、基本概念(一般掌握,备考名词解释)

文学,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属性,语言艺术

三、思考题(重点掌握,备考简答题)

1.文学得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

3.谈谈您对文学性质得理解。(请注意:我们要联系个人得人生体验,去体

味文学作品、理解文学理论。)

第四章、文学得价值与功能

一、主要内容:

第一节文学得价值

(一)文学得价值与价值观

1、文学得价值主要就是指文本价值,它就是作家艺术表现生活所创造得作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得价值。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该段重点掌握】

【注释】 (1)兴:激发感情得意思。 (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3)群:合群。 (4)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5)迩(ěr):近。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得名称。”

【读解】这就是对诗歌社会作用最高度得赞颂。现代诗歌批评所津津乐道得认识、教育、审美三大作用,在孔子得这段话里实际上都可以找到自己得位置。在孔子得时代,《诗经》简直就就是一部无所不包得百科全书。所以,圣人不仅以诗礼传家,要求儿子孔鲤学诗学礼,而且在这里又一次号召所有得学生都好好地去学诗。

正就是由于孔子得大力提倡并亲自编定,《诗三百》才名正言顺地在汉代演变为《诗经》,成为儒学得重要经典之一。也正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毛诗序》那一段著名得更为热情洋溢得颂词: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就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如果有谁还不理解《诗经》凭什么成为“经”,读了孔子得这段论述与《毛诗序》得赞颂,那就应该理解了罢。

2、价值得概念(简略浏览):就是从人们对待满足她们需要得外界物得关系中产生得,就是人们所利用得并表现了对人得需要得关系得物得属性,表示物得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得属性。它特指事物得对象属性及其对人得意义。(例如:装饰品得美学价值大于其实用价值。还有友谊得价值等等。)

3.文学价值得两个层面(简要了解)

(1)科学认识:文学得有用性与重要性。

(2)主体判断:文学属性在何种意义上满足人得需要。

4、认识文学得价值(简要了解)

(1)价值得生成过程 (创作)

一方面,只有在生活中得各种事物、现象本身得价值中才能找到它得根源与动力。

另一方面,文学得价值除了来自表现对象中得价值因素外,其自身也就是人类活动得一种价值体现。(例如同学们得开学随堂散文写作)

(2)价值得实现过程 (接受)

读者通过对文本符号得解读,充分感受作品所展示得现实价值关系,也感受作家在整个文本建构中所起得价值主导作用。

读者总就是以自己得生活经验、审美水准作为前提来感受作品、理解形象,并在文本得引导下完成文学得“二度创造”。

5、文学价值与文学评价(一般掌握)

(1)绝对性:指在文学文本中价值就是一种客观得静态存在。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就是一个在创作中对社会价值与价值关系进行选择并凝聚为文本承载形态得艰苦过程。这体现出《红楼梦》具有某种绝对性文学价值。

(2)相对性:作品价值需要阅读接受后才能释放与实现。同一作品,时代与读者不同,其价值因素也会不同。

经学家瞧见《易》,道学家瞧见淫,才子瞧见缠绵,革命家瞧见排满,流言家瞧见宫闱秘事。(鲁迅:《〈绛洞花主〉小引》)

6、认识文学价值观(简要了解)

(1)文学价值观概念:就是人作为主体于彼时彼地基于一定思想文化与实践得历史背景所形成得对于文学价值得体验、认识与判断尺度,也可以说就是不同主体对待文学价值得选择与态度问题。

(2)文学价值观得生成具有主观性

①深受人们得美学观、世界观与人生观等因素得综合影响;

②审美理想就是文学价值观得核心

审美理想,就是指人们在特定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中形成得、由个人审美体验与人格境界所肯定得关于美得观念与思想范型。

(二)文学价值得多样性与主导价值

1、文学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得价值因素与价值内容。(简略浏览)

①层次:生活本身得价值,作家创造得价值,读者领悟得价值

②性质:功利性强得价值,功利性弱得价值,超功利性得价值

③形态:静态得价值,动态得价值

④结构:文学内容得价值,文学形式得价值

总体上,文学价值具有共时态得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包括:

人文性价值、伦理性价值、审美性价值、文化性价值、交往性价值、科学性价值、商业性价值。例如台湾导演魏德圣影片《海角七号》,兼具人文性、伦理性、审美性、文化性、商业性等多种价值。

2、文学价值得性质与内涵(简要了解)

(1)正面价值与负面价值正面价值:那些寄寓着对自由美好得不懈追求、与时代社会得前进方向相适应、抑恶扬善得文学。反之,其价值指向就可能就是负面得、消极得。

(2)显在价值与潜在价值文学得潜在价值:一个文学文本内在地包含了某种特定得价值内容,然而由于社会历史环境、读者文化素养等外部得原因,其价值在一定得时期或在一定得范围内还没有获得实现。文学得显在价值:比较明显地得以实现得价值。潜在价值与显在价值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文学历时态价值得多样性文学价值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减,会随读者口味与社会变化而变动。

时效性:指具体文本得价值,总就是具有时间上得侧重,在某时段中可能体现得充分一些,在某时段中则可能体现得弱一些甚至没有体现。

空间性:指文学价值总就是通过作品在空间上进行得“旅行”才能够得以实现。无论就是作家通过写作,还就是读者接受与再发现,都表现为在不同空间内展开得个体行为。

文学价值得群体性:个体价值方式会在时代、社会、国家、民族得较大空间中组合成为整体价值。

3、文学得主导性价值

主导性价值得宏观形态:真、善、美三者得有机统一。主导价值就就是通过体现真、善、美来影响与塑造人得情感与灵魂得。

4.文学得真、善、美价值(重点掌握)

从文学价值取向得理想形态来瞧,文学就是真善美得统一。

(1)真——知识价值;善——道德价值;美——审美价值,这三者具有本质上得一体性与同构性。这种一体同构性根源在于:文学活动体现出合规律性与合目得性得统一。

①文学得合规律性:文学要符合它得存在方式,须用语言形象将人类追求真理与正义得艰难、执著、勇敢及愉快呈现出来。

②文学得合目得性:文学要反映人类追求与行为中得自律,要能取得一个使人倾心得思想基点与情感立场,并且能使人感到身心愉悦。

(2)文学真善美价值得评定(供参考,并非唯一答案)

?①社会关系得深刻反映;以合乎人性得情感化心理体验,表现现实得内容;

?②以纯洁高尚得境界,净化与塑造读者得灵魂;

?③精神得自由,抵御物欲得引诱

?④技术与技巧、虚拟与想象得创造

?⑤历史进程得参与者

?⑥批判意识、前瞻意识与反思能力

?⑦人民本位观,创造有中国作风与气派得作品

⑧“真实性”原则对文学创造至关重要,因为其作品具有“真实性”得品格,它才能使读者产生信任感与认同感,读者才能为之所吸引、所感动,从而获得思想上得教益与精神上得享受。简言之,“真实性”就是文学得认识与审美价值功能产生、实现得基础与前提。(例如电影《海角七号》、小说《老人与海》)

?第二节文学得功能

(一)文学功能得整体性

1、什么就是文学得功能?(简要了解)

文学功能就是客观得,它就是文学在其内部与外部诸种关系中表现出来得特性与能力,就是文学具有得对人与社会产生作用与影响得基本方面。

文学得主要功能:最主要得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与审美功能三类,它们分别与文学真善美得价值内涵一一对应。

除此之外,文学还有复杂多样得功能:(以下十一项内容浏览即可)

情感体验功能、净化功能、评价功能、交际功能、预测功能、信息功能、凝聚功能、益智功能、娱乐功能、游戏功能、补偿功能。

文学功能就其种类得性质可划分为以下两大门类,二者得区别如下表所示:

这种整体性来源于文学就是对社会生活整体得表现与反映;来源于文学就是作家创造性活动得产物;来源于文学得语言艺术性特征。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1

文学概论 名词解释 1、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 观念活动。(第100页) 2、灵感: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以至达到寝食俱忘的程度 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一种可能性的结果。(第137页) 3、直觉: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 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第138页) 4、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 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第161页) 5、艺术概括: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题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 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第162)6、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 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第170) 7、艺术形式: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是艺术内容的组合、生成与呈示, 是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第179) 8、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 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第132页) 9、俄国形式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其主张是:认为能够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是它 的“文学性”,“文学性”就在于它的形式,主要是语言形式,而与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内容无关,代表人物是艾亨鲍姆。(第175页) Ps:俄国形式主义不知道正确与否,是自己通过书上的话提炼出来的。

冶金概论复习题与答案

1.金属是如何分类的?黑色金属宝库哪些? 答: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两类。黑色金属包括:铁、铬、锰。 2.简述各种冶金方法及其特点? 答:(1)火法冶金。它是指在高温下矿石经熔炼与精炼反应及熔化作业,使其中的金属和杂质分开,获得较纯金属的过程。整个过程可分为原料准备、冶炼和精炼三个工序。过程所需能源主要靠燃料供给,也有依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热来提供的。 (2)湿法冶金。它是在常温或低于100℃下,用溶剂处理矿石或精矿,使所要提取的金属溶解于溶液中,而其他杂质不溶解,然后再从溶液中将金属提取和分离出来的过程。由于绝大部分溶剂为水溶液,故也称水法冶金。该方法包括浸出、分离、富集和提取等工序。 3.钢铁冶炼的任务是什么? 答:在炼铁炉把铁矿石炼成生铁,再以生铁为原料,用不同方法炼成合格的钢,再铸成钢锭或连铸坯。 4.提取冶金学和物理冶金学? 答:提取冶金学:是研究如何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生产过程,由于该过程伴有化学反应,故又称化学冶金。 物理冶金学:是通过成形加工制备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或合金材料,研究其组成、结构的在联系,以及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为有效地使用和发展特 定性能的金属材料服务。它包括金属学、粉末冶金、金属铸造、金属 压力加工等。 (3)电冶金:它是利用电能提取和精炼金属的方法。按电能形式可分为两类: 1) 电热冶金:利用电能转变成热能,在高温下提炼金属,本质上与火 法冶金相同。 2)电化学冶金:用化学反应使金属从含金属的盐类的水溶剂或熔体中 析出,前者成为溶液电解,如铜的电解冶炼,可归入湿法冶金;后者 称为熔盐电解,如电解铝,可列入火法冶金。 5.钢铁与的区别 答:钢和铁最根本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中含碳量大于2%,钢中含碳量小于2%。钢的综合性能,特别是机械性能(抗拉强度、韧性、塑形)比生铁好得多,因而用途也比生铁广泛的多。 6.为什么要进行选矿?常用对选矿方法有哪几种? 答:选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矿石品位; 常用的方法有:重力选矿法、磁力选矿法、浮游选矿法。 (1)重力选矿法:简称重选,是利用不同密度或粒度的矿粒在选矿介质中具有不同沉 降速度的特性,将在介质中运动的矿粒混合物进行选别,从而达到 使被选矿物与脉石分离的目的。 (2)磁力选矿法:简称磁选法。磁选法是利用矿物和脉石的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的磁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文艺学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A世界:艺术模仿论(再现论)文艺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西方:自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 柏拉图提出理式世界、感觉世界、艺术世界。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否定艺术。 亚里士多德人提出对世界的摹仿有两种:历史学家对世界摹仿——已经发生过的事,个别的、具体的事;诗人对世界的摹仿——具有普遍性的、可能发生或应有的事。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肯定艺术。 中国:观物取象说 需注意的问题:文学不能脱离世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所反映的世界不等于现实生活。 B作者:艺术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此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中国:“诗言志”说、物感说、白居易 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应该注意的问题:文学是作家思想情感的表达,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文学的表现活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活动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文学本质问题: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文学批评问题:模仿论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 文学创作问题: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C作品:艺术形式论(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从形式构成中去阐释内容所具有的审美效果 英美新批评:兰塞姆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叙述性作品二元对立 需注意的问题:作品是作家与读者情感沟通的中介;作品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把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隔绝开来,孤立起来,是片面的。 D读者:读者接受论(读者阅读作品,既是一种有条件的接受,也是一种能动的再创造)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 姚斯:对接受活动中的读者的自主性加以积极的肯定和强调,推动了文学研究由重视作者和作品向重视读者的范式的转型 伊瑟尔:隐含读者,接受研究转为效应研究。作者与读者在文本中的潜在对话。 注意:读者是文学活动得以最终实现的重要环节;读者是文学的接受主体;过分强调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忽视作家、作品的客观性,使它无法全面而辩证地解答文学的所有问题。 3.文学活动的发生: 西方巫术发生说(英国弗雷泽相似律、接触律)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席勒斯宾塞理论)过剩精力是游戏和艺术共同的基础,人们的这种游戏的本能,是文艺的起源。谷鲁斯提出“内模仿说”。艺术和游戏确有联系,游戏接近于艺术,游戏中产生的娱乐也接近于美感享受,但游戏缺乏艺术的深刻社会内容,它给人的娱乐也是粗浅的、暂时的。因而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的命题,离开了人类的社会实践,离开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也是不科学的。劳动法生说(文学活动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劳动。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即劳动是文学发展的基础、源泉。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文学活动的发展: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古代文学复习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董西厢》指的是金代董解元所作《西厢记诸宫调》,取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而结果从始乱终弃改变为终成眷属。 2.窦娥临行刑前的三桩誓愿是血飞白练_,_六月降雪__,亢旱三年_。 3.明初诗坛并称的“吴中四杰”指: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4.明中叶最负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田水月,其《四声猿》是《狂鼓史渔阳三弄》、《雌木兰》、《女状元辞凰得凤》、和《玉禅师》四个杂剧的合称。 5.“性灵”说的提出者是袁枚,“肌理”说的提出者是翁方纲。 6.《红楼梦》的流传一般称有两大版本系统:一是脂批本系统,一是程刻本系统系统。7.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 8.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9.明末冯梦龙编创的“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10.“公安三袁”指明代湖北公安县诗人和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11“一人永占”指《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12.清初三大散文家指侯方域、魏禧和汪琬。 13.康熙剧坛被誉为“南洪北孔”的两个剧作家分别是洪升、孔尚任 14.元代的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元杂剧与散曲合称为元曲。 15.元代“四大传奇”是指四部南戏作品:《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16.明代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后七子是以李攀龙、王世贞为核心。17.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璟,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 18.“神韵”说的倡导者是王士禛,“格调”说的提出者是沈德潜。 19.“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和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此流派名称。 20.《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高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元杂剧的角色类型有( A )。 A、末、旦、净、杂 B、生、旦、净、丑 C、末、旦、外、贴 D、旦、末、净、丑 2.元杂剧中一折戏的唱词就是一个( B )。 A、小令 B、套曲 C、诸宫调 D、摘调 3.《琵琶记》的女主人公是( D )。 A、李三娘 B、王昭君 C、钱玉莲 D、赵五娘 4.“但得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是《西厢记》中( A )的唱词。 A、莺莺 B、张生 C、红娘 D、老夫人 5.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是( A )。 A、《三国演义》 B、《列国志传》 C、《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D、《隋唐演义》6.猴行者的形象最早出现于( C )。 A、《大唐西域记》 B、《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C、《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D、《罗摩衍那》 7.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被称为( D )。 A、“公安三袁” B、“江南四子” C、“后七子” D、“吴中四才子”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文学理论: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以哲学 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2.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等 4.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 5.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认为文学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 6.文学理论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 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第二章 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1.马克思建立“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活动 2.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 3.艺术生产论: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揭示文学发展的奥秘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5.艺术交往伦: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2.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大致上取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路线 第三章 1.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 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2.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1.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 2.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3.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4.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5.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3.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1.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2.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3.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4.古希腊传统强调人堆客观世界的逼真的描绘,模仿伦、再现论由此而来 德谟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说 5.《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 《毛诗序》中的“诗者,纸质所职业,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福柯的话语理论对作者做了谱系学的研究 6.俄国形式主义提出“陌生化”概念 兰塞姆创造术语:文学本体论 7.弗雷泽:《金枝》

(完整)文学概论复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①名词解释②辨析题③简答题④论述题⑤作品分析题 一、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要素:作品、作者、作品、读者 关系: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文学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不是彼此孤立或静止存在的,而是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 统。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 话语伙伴关系。 二、文学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1、巫术发生说2、宗教发生说3、游戏发生说4、劳动说 发展:(1)社会发展是文学发展的条件(2)人的发展是文学发展的根据(3)社会发展与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原因:经济的制约;上层 建筑间的相互作用;本民族文学的纵向继承;各民族文学的横向交流】 三、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标准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并不简单地在于审美属性及语言形式,而在于,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第二,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 第三;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第四,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四、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概念及其表现 概念: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2)形象与理性(3)情感与认识【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 五、文学的含义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六、话语蕴藉 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七、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 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宗教是建立在虚幻基础上,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 八、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 的自然;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 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 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九、艺术构思的概念、心理机制以及构思方式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 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 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心理机制:1、回忆与沉思 2、想象与联想 3、灵感与直觉 4、理智与感情 5、意识与无意识 构思方式:1、综合 2、突出和简化 3、变形与陌生化 十、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十一、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1)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情感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为真、善、美。高尚品格与功利取 向就是善的价值追求。文学作品对表现对象的情感态度高尚与否,归 根到底是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为价值标准的。只有有了 高尚品格与正确的功利取向的文学作品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2)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所谓诚挚的情态,是指文

第六编元代文学习题集答案

第六编元代文学 填空 1、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从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为止,其间约134年。 2、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并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南戏和杂剧两种类型。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的创作,使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主干。 3、剧本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杂剧一般由折组成一个剧本,角色可分净、旦、末、三类,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南戏剧本由若干“出”组成,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类,在剧中歌唱。杂剧和南戏的唱词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思想情节,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4、杂剧的曲调由少数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的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两者在音乐文化方面均由中原传统衍繁,彼此同源;两者在音乐上的差别,实际是南北差异差异的表现,加上区域生活习惯等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两大音乐系统。 5、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地区,流行杂剧;剧作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多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以北地区,既流行南戏,也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剧作更重视爱情的描写和个人情怀的宣泄。 6、散曲是一种新体,押韵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可以增加衬字。作家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毫无联系。散曲的语言往往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散曲的艺术表现比近体诗和词更多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7、元代文学创作,均体现出自然酣畅之美,与每以简直含蓄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大异其趣。 二、填空 1、口传故事的传统,可远溯至上古神话传说,后来,人们以“话”代指口传的“故事”。隋《启颜录》载杨素手下散官侯白,以“能剧谈”而得杨器重,杨子玄感曾对侯说:“侯秀才,可以(与)玄感说一个好话。”这是目前所知关于“说话”的最早记录。 2、宋代“说话”呈现出职业化与商业化特点。据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当时,“说话”有小说、说经、讲史、合声四家。 3、小说话本突出的题材内容是爱情故事和公案故事。 4、“讲史”只是一种概称,“讲论古今”才是“讲史”的全貌。 5、今存的说经话本只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6、《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1、关汉卿,已斋叟号,大都人。至元、年间,活跃于创作圈中,是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生活在仕进之路长期堵塞的元代,处于一种进则无门,退则不甘的难堪境地,不过他较能调适自己的。他的

冶金概论试卷

一选择题 1.高炉生产得产品有: A)生铁B)炉渣C)高炉煤气D)炉尘 2.高炉干式除尘得方法有: A)文氏管B)布袋除尘C)电除尘D)洗涤塔 3.高炉内对煤气阻力最大得区域为: A)块状带B)滴落带C)软熔带D)风口回旋区 4.炼钢过程得主要反应就是: A)碳得氧化B)硅得氧化C)锰得氧化D)磷得氧化 5.常用得氧枪喷头类型为: A)直孔型B)拉瓦尔型C)螺旋型D)扇型 6.炼钢终点控制主要控制: A)钢水成分B)钢水温度C)冶炼时间D)终渣量 7.碱性电弧炉炼钢按工艺方法可分为: A)双渣留渣法B)返回吹氧法C)氧化法D)不氧化法 8.氧枪得常用冷却保护介质为: A)水B)气态碳氢化合物C)燃料油D)植物油 9.采用顶吹氧底复合吹炼时,底部吹入得可能就是: A)N2 B)Ar C)O2 D)H2 10高炉中配加焦炭得作用就是: A)作还原剂B)燃烧后产生热量C)作料柱骨架,起支撑料柱作用D)氧化剂 1:A、B、C、D 2:B、C 3:C 4:A 5:B 6:A、B 7:B、C 8:A 9:A、B、C 10:A、B、C 二名词解释 1)冶金学2)热脆3)硫负荷4)烧结矿5)炉外精炼 1、冶金学就是一门研究如何经济地从矿石或其它原料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并用一定 加工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能得金属材料得科学。 2、钢材在轧制与锻造时,由于温度升高,晶界上得富含硫化物得网状结构又变成液态,在力得作用下,就会引起这些富硫液相沿晶界滑动,造成钢材得破裂,产生了所谓得热脆现象 3、冶炼一吨生铁由炉料带入高炉硫得总量称为“硫负荷” 4、将各种粉状铁,配入适宜得燃料与熔剂,均匀混合,然后放在烧结机上点火烧结。在燃料燃烧产生高温与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作用下,部分混合料颗粒表面发生软化熔融,产生一定数量得液相,并润湿其它未融化得矿石颗粒。冷却后,液相将矿粉颗粒粘结成块。这一过程叫就是烧结,所得到得块矿叫烧结矿。 5、炉外精炼就是对炼钢炉得钢水在钢包或专用容器中进行再次精炼,又称“二次精炼”。包括对钢水得温度、成分进行调整,进一步去除有害元素与夹杂物,使钢水达到洁净、均匀与稳定。 三填空 1 钢铁工业得主要污染包括、与。 2 渣中与浓度之比值称为炉渣碱度。 3 氧从气相进入金属液有与两种途径。 4 在烧结过程中,烧结料沿料层高度方向由上到下依次分为,,,,。 5 高炉冶炼过程中送往高炉得热风就是由提供得。 6 钢液浇铸得任务就是,常用得方法就是。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 A、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 (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 (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佃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言语较 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这两种言语都较接近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系统”。文学言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对语言学用语进行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的方法,模糊、多义。正因为如此,文学言语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言语。

元代文学笔记整理

元代文学 (绪论) 一,起止时间: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元朝被朱元璋推翻(1368)止,其间约134年。 二,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由抒情文学为主体转入为叙事文学为主体,审美视角由贵族阶层转向普通的市民大众。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元朝是一个以蒙古贵族为主,联合各族上层统一全国强大的封建王朝。 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宋代遗留的南北两个政权的隔离局面,疆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元史》卷58《地理志》“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近辽左,南越海表”,疆域超过了唐代。统一增强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2、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元朝成为当时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声誉远及欧亚非三洲。 忽必烈时,严禁权豪势要扰民圈地,并且把荒地分给无田的农户,蠲免赋税,兴修水利。这一系列措施,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城乡手工业、商业在停滞一段时间以后,在统一提供自由安全贸易的大背景下,也走向了繁荣的道路。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有史学家认为:“元代的商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发展程度是超过前代的。”(在中国历史上,商人地位的每一次提高,都标志着那个时代思想的相对解放) 许多城市的规模也超出了前代,大都既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业中心。“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居民多达四、五十万。而当时的杭州,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据马可-波罗记载:“这座城市的庄严与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 二、元朝存在的社会问题(大本史四2030) 1、蒙古贵族对被征服地区肆意掠夺,推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P187-188 2、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冤狱遍野,民不聊生,成为元代的痼疾。 三、元代社会的文化特征 1、元朝轻视学术文化,知识分子地位空前低下。2031 2、思想领域多元并存,礼教的影响力相对减弱。 与政治上的高压和歧视不同,元代统治者在思想领域相对开放,在儒学受重视的同时,来自不同民族的民众可以自由地有自己的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在中原地区都得到发展,程朱理学独尊的局面发生了变化。在元代,思想领域呈现出各种观点和流派争雄斗胜的局面。 第二节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 一、叙事文学 1、叙事文学兴盛的原因 在元代,传统的知识分子失去了进身之阶,这对于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传统的知识分子是个很大的打击。他们每每“沉抑下僚,志不得展”,而同时自尊的品格又不能让他们屈身于当权者,同时他们又不甘心自己的才能被埋没。因此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终审稿)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 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中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文学概论》作业

成绩: 文学概论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会计学 学号: 1413001250069 姓名:张玲凤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之一。 2、是否运用(语言)来写作并最终形成语言作品,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基本特征。 3、中国原初的“观物取象”说,代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摹仿论)。 4、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寓教于乐”说。 5、文学是社会境遇中个体体验的(语言蕴藉)。 6、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文学)学科。 7、法国后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 8、(语言层)是文本的基本层面。 9、(民间文化)文本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 10、(网络媒介)被视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 (B)”倾向。 A 摹仿论 B 实用论C体验论D 文化论 2、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与(C)之间的矛盾。 A 大众性 B 排他性 C 零散性 D 无序性 3、美国(D)派认为文学文本是独立自主的语言系统。 A 结构主义 B 解构主义 C 存在主义 D 新批评 4、再现型文本是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它的特征有客观性、(B)、细节逼真性。 A 待解性 B 理智性 C 说理性 D 暗示性 5、(C)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个个体理性沉思和对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A 大众文化 B 民间文化 C 高雅文化 D 电影文学 6、(D)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 A 印刷媒介 B 大众媒介 C 文字媒介 D 口语媒介 7、加拿大学者(A)提出“传播的偏斜”理论。 A 伊尼斯 B 麦克卢汉 C 麦罗维茨 D 麦克斯 8、文学语言是一种存在于文学文本中的、富有(A)的情感化的语言。 A 文采 B 陌生化 C 语境 D 蕴藉 9、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A)、暗示性和朦胧性。 A 指意性 B 内涵性 C 象征性 D 形象性 10、诗的基本特征:语词凝练新奇、(B)、形象鲜明生动、情感浓郁强烈。 A 富有文采 B 结构跳跃简约 C 陌生化 D 新颖奇特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学体验论:认为文学不是对世界的模仿或情感的表现,而是对于个体体验的传达;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的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而是对独特的人生体验加以阐释,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和可传达性;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而在于她的普遍性和可理解性;读者阅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第六编元代文学 绪论 在元代文学史中,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学的主导地位。 元代统治者把国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等。 在宋代,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合生。 元代,我国的戏剧艺术走向成熟。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 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 元剧作为叙事的文学,其审美特征是“自然”与酣畅。 周德清的一部在中国语音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是《中原音韵》 夏庭芝的《青楼集》 元锺嗣成的《录鬼簿》,大致按时间顺序记录了元杂剧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论述了戏曲、杂剧戏谱。 一、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1. 话本:宋元时期,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后世统称之为“话本”。 小说话本:“三言二拍”: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拟话本《碾玉观音》《错斩崔宁》 2.讲史话本,又称“平话”,,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与歌唱。《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 3.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二、说唱文学 1.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 2.《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作者董解元,其本事源于唐元稹的《会真记》,为王实甫的《西厢记》奠定了基础。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三、关汉卿 字汉卿,号已斋叟,其文学创作的总体风格,俗不脱雅,雅不离俗。他的散曲[南吕·一枝花]套数,自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杂剧《窦娥冤》《西蜀梦》《单刀会》——“关羽戏”中最具特色,成就最高,《救风尘》《望月亭》(喜)《窦娥冤》的故事,与“东海孝妇”的故事很相似。 1. 分析《窦娥冤》的悲剧性|窦娥形象分析 1)窦娥是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是书生。窦娥家境贫寒,三岁丧母,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穷困之苦,从小养成了孝顺的品格。父亲为了抵债,将她出卖,成了童养媳,这加重了她的的心灵创伤。岂料17岁,婚后不久,丈夫因病去世,窦娥随即成为寡妇。这接踵而来的苦难,使窦娥对“天理”产生了怀疑。 2)她是一个顽强的反抗者,她的性格是孝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面对张驴儿的强暴行为,她没有惊慌失措,她镇静、坚定,绝不示弱,以蔑视鄙弃的态度与张驴儿针锋相对。在在这里她的抗争,不仅仅是恪守妇道,更是一种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行为。 4)善良与反抗的对比 5)作家参照生活逻辑使反抗性格具有真实性 6)反抗性起点比较低 7)对官吏的反抗,带有社会性,表现对社会黑暗的揭露。窦娥一身清白,不怕对簿公堂,本以为官府能还自己公道,岂料贪官是非不分,偏听偏信,胡乱判案,屈斩窦娥,造成千古奇

冶金概论题库

冶金概论题库 一、填空题 1、从矿石中提取金属的方法可归结为三种: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电冶金,其中电冶金按电能形式分为电热冶金和电化学冶金。冶金分类: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 2、炼钢原材料(高炉炼铁原料)主要由铁矿石、溶剂和燃料组成。 3、铁矿石入炉前处理步骤包括破碎和筛分、焙烧、混匀、选矿。选矿包括重选、磁选和浮选。 4、非高炉炼铁按工艺特征、产品类型及用途分为直接还原法和熔融还原法。 5、高炉炼铁常用铁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 6、高炉炼铁主要产品是生铁,副产品是炉渣、高炉煤气及其带出的炉尘。 7、高炉炼铁其主体设备除了高炉本体以外,还包括炉后供料和炉顶装料系统、送风系统、煤气除尘系统、渣铁处理系统和喷吹系统等。 8、转炉炼钢原材料按性质分类,可分为金属料、非金属料和气体。金属料包括铁水、废钢、铁合金、直接还原铁及碳化铁,非金属料包括石灰、白云石、萤石、合成造渣剂,气体包括氧气、氮气和氩气等。按用途分类,可分为金属料、造渣剂、化渣剂、氧化剂、冷却剂和增碳剂等。 9、火法炼铜主要工艺步骤包括四个主要步骤,即造镏熔炼、铜镏吹炼、火法精练和电解精练。 10、从矿石中提取氧化铝的方法分为酸法和碱法两大类,酸法未能在工业中应用,碱法分为拜耳法、碱石灰烧结法和拜耳-烧结联合法,其中以拜耳法为主。 11、冶金工业废气治理方法分为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燃烧法和催化转化法。 12、冶金工业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和污染大气。 二、简答题 1、高炉炉渣有什么作用,它是如何形成的? ①渣铁之间进行合金元素的还原及脱硫反应,起着控制生铁成分的作用。比如,高碱度渣能促进脱硫反应,有利于锰的还原,从而提高生铁质量;SiO%含量高的炉渣促进Si的还原,从而控制生铁含Si量等。②炉渣的形成造成了高炉内的软熔带及滴落带,对炉内煤气流分布及炉料的下降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炉渣的性质和数量对高炉操作直接产生作用。③炉渣附着在炉墙上形成渣皮,起保护炉衬的作用。但是另一种情况下又可能侵蚀炉衬,起破坏性作用。因此,炉渣成分和性质直接影响高炉寿命。 形成原因:炼铁所用的铁矿石中金属铁的品位一般都不会太高,含有其它矿物,在炼铁的时候由于密度差异这些杂质会上浮,再通过渣铁分离,分离出的渣即为炉渣。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元代文学 (1-4 )章【圣才出品】

第六编元代文学 绪论 0.1复习笔记 一、元代的社会与文学 1.民族压迫与融合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在元代,居住于长城内外的各族人民,既有斗争,更有沟通、融合。元朝统治的一百三十多年,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2.文化的沟通 元代的最高统治者懂得汉族文化的优越性,又竭力要保持蒙古祖制。再加上人口的迁移,交通的发达,民族的杂居,导致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给汉族文化注入了新的成分。 3.都市繁荣 元朝完成了南北的大一统,结束了唐末以来断续纷争、对峙的局面,也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商业的发展使得许多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随着大中城市的涌现,市民阶层也不断壮大。他们的思想意识,影响到包括戏剧创作在内的各个方面,其作用不能低估。

4.思想活跃 在元代,思想领域也呈现出活跃松动的态势。佛教、道教乃至伊斯兰教、基督教,在中原地区同样得到发展。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程朱理学独尊的局面发生了变化,思想领域呈现出各种观点和流派争雄斗胜的特色,长期以来压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 5.儒生不幸的遭际 元代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失去仕进机会,地位下降。很多儒生不再依附政权,或隐逸于泉林,或流连于市井,人格相对独立,思想意识随即异动。知识分子地位的下降,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情绪,也是促成杂剧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叙事文学的兴盛 1.叙事文学成为主流 元代商业经济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城市人口集中。为了满足市民群众在勾栏瓦肆中的文化消费,演述故事的话本、说唱便得到进一步的繁荣。特别是戏剧艺术更能吸引市民观赏。因此,叙事性文学汇成了一股洪流。 2.话本小说的兴盛 在宋代,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其中“说经”讲演佛禅道理;“合生”可能属即兴性的滑稽伎艺;“小说”讲述脂粉灵怪、传奇公案故事;“讲史”讲述前代历史、兴废争战,后两者均属有情节有人物的叙事文学。到元代,“说话”继续盛行,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话本,以讲史居多,如《全相平话五种》《新编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薛

《文学概论》讲义

第一讲文学与文学理论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理论的含义。 2、了解文学理论的当前特征。 3、懂得如何学习文学理论。 一、从文学到文学理论 文学对于读者来说都不陌生,我们一起不妨来看看牛汉(1923-2013)写作的诗歌《夜》(1997):关死门窗 觉得黑暗不会再进来 我点起了灯 但黑暗是一群狼 还伏在我的门口 听见有千万只爪子 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 灯在颤抖 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 诗不颤抖! 【赏析】 牛汉这一辈子,遭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流亡、饥饿、受迫害、被捕、监禁、坐牢、受审判、劳动改造,什么重活都干过……的确称得上是一种”痛苦而丰富的人生”,他的诗就是这种生命痛感的真实记录。 读这首诗,我有一种独行者蹒跚在凄冷的暗夜里忽然得到了一盏灯的指引一样,莫名的兴奋与快慰! 从全诗的叙事情调看,它采用了具有象征寓意的故事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对人生历程的审视。从诗行排列形式看,它由六个小节组成,各节都由鲜明的形象;六节之间存在着严谨的因果逻辑,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生存场景。每节行数有着严格的控制,多则两行,少则一行,且每行字数很少,这样铺展在纸页的平面空间上,产生了一种醒目的视觉美感。从诗歌内容上看,六节完整地展现了一个紧张的故事情节。首节是故事的开端,关死门窗阻隔黑暗,一下子就揭示了对立双方的冲突。”觉得”,表明面对夜的黑暗,”我”尚未看清其狰狞面目,采取的抗争方式(”关死门窗”)太过幼稚,这也见出”我”的善良、单纯。次节,是故事的发展,”我点起了灯”,改变了与黑暗的斗争方式,灯是黑暗的反面,可以驱散黑暗而带来光明。第三、四节,是故事的再发展,”我”惊奇而恐惧地发现,”灯”并不能驱散黑暗。”但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这一句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黑暗的凶残。”千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