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装置改进

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装置改进

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装置改进

作者:程明银

来源:《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第4期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734200) 程明银

化学演示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感性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巩固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

演示实验还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过程,掌握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对启迪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9年级化学上册《探究水的组成》中电解水的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根

据实验的现象和对电解水产物的检验和分析,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及化学式。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和

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这个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1 对电解水实验的反思

在原人教版教材中,学习《探究水的组成》教材中展示的电解水的装置见图1(水槽、试

管组成的简易装置),学生看的时候简单易懂,但教师演示的时候却非常不方便。

(1)试管、接线柱等仪器固定难度大,全套仪器组装、携带不方便。

(2)在水中无论加稀硫酸还是氢氧化钠溶液均有腐蚀性,用水槽盛放电解液所需电解液量大,且收集气体的试管从电解液放人或拿出时,皮肤因接触电解液而易受腐蚀。

(3)产生气体的速度慢,体积比与理论值相差太大,不易让学生辨别2:1的实验结果。检验氢气的实验现象转瞬即逝,学生没有时间观察,实验现象还要靠教师描述,实验效果很不理想。

除了上化学课的第一年做过这个实验,后来一直采用“讲实验”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变

成讲实验现象。随着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进行本节的教学时,常用Flash动画

演示通电分解水的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管是“讲实验”还是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实验

的过程,都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违背,剥夺了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和体验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我校的理化生实验室、仪器等各项指标达到省级标准。实验室配备了如图2所示的霍夫曼水电解器。总想用霍夫曼水电解器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结

果出乎意料。在课堂上演示时,先在装置中加入水,为增强水的导电性还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发现装置完好。利用学生电源调节到12 V,打开电源开关,前面的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两极上

有气泡冒出,但速度有些慢。随着水不断电解,部分电解液从中间的漏斗慢慢溢出,立即关闭

开关,发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与理论值2:1差距大,实验的效果很差。让学生讨论了氧气偏

少的原因,通过交流学生一致认为氢气与氧气体积比大于2:1的其主要原因是:氢气和氧气的

溶解性有差异,正极上产生的氧参与了电极的氧化。虽然学生的讨论结果让笔者很欣慰,但还

是掩饰不住演示实验的失败。在另一个班上课前,笔者用碳棒作电极,在其他教师的建议下,

笔者在上课前进行了预电解,减小因两种气体的溶解性不同造成的差异。在课堂上电解的过程

中发现碳棒上的石墨脱落进入电解液,影响了观察的效果,而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差距更大。笔者虽从教初中化学近10年,但对本实验缺乏预见性,对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偶然因素估计不到位,没能将一个重要的实验做成功。

2 优化实验操作方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准确性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不断地对该实验进行探索,总结出使霍夫曼水电解器达到良好实

验效果需要的电极材料、电解液浓度及电压。

(1)教材中提示在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但没有具体的参考浓度;电解液浓度不能随意,电解液浓度太小电解速度太慢,电解液浓度太大,造成电解液的浪费,

电解液浓度在10%-15%效果较好。

(2)不同的电极材料在同一电解液里电解的效果是有差异的。如果用氢氧化钠溶液做电解液,最好用铁丝;如果用稀硫酸做电解液,最好用保险丝(0.5 A)。为加快电解的速度,可将铁丝(直径为0.5 mm)做成束状,保险丝绕成螺旋状。

(3)在通电分解水中,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电压越高,电解速度越快,但一般控制在12

--16 V即可。

另外,在实验时还应注意下述情况:保证水电解器的干净,如果有不溶性的杂质或灰尘,

加入电解液就会有少量的气泡,影响实验的观察;由于氧气、氢气的溶解性有差异,再加上正

极材料被氧化消耗了一部分氧气,所以实验前,先电解一段时间,使氧气、氢气在电解液中达

到饱和状态,同时在正极表面形成氧化膜的保护层,以防在以后的实验中消耗氧气。该实验要

达到快速、精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注意上面这些问题,应该能使本实验达到理想的效果。

3 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提高实验教学的科学性

霍夫曼水电解器的重心比较高,不够安全,为达到霍夫曼水电解器的全部功能,且操作简

便易行,笔者通过反复实践制作了如图3所示的水电解器。

(1)制作材料:酸式滴定管2支(活塞密封性好)、T型玻璃管1只、塑料输液瓶1个、橡

胶管1段、尖嘴玻璃导管1段、玻璃管2段、细铁丝(或0.5 A保险丝)若干、小软胶塞2个(大小以能塞紧滴定管的开口端为准)等。

(2)制作方法:截取酸式滴定有刻度部分20 mL,对截取端用砂纸打磨。将塑料输液瓶的瓶

身至底部剪去一半(留底部的吊环),尖嘴玻璃管直接插入瓶塞。在小软赛上打孔,插入玻璃管,同时将螺旋状的细铁丝插入小软塞。最后用橡胶管按如图3所示的方式连接输液瓶、T型

玻璃管、小软塞上的玻璃管。

(3)使用方法:用小软塞旋紧酸式滴定管,将酸式滴定管用蝴蝶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将塑料输液瓶吊在铁架台上,打开活塞,向输液瓶内加入电解液(充满酸式滴定管为宜)。关闭活塞,接好电路,打开电源开始电解水。

(4)自制电解水装置的优点:实验器材易寻找,制作方法简单;实验组装携带方便,稳定性好;完成实验的时间短,现象明显,实验分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学生容易读成2:1,

还可以防止电解的过程中电解液溢出。

面对新课程中的演示实验教学,切实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创造性处理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反思,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把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功

能发挥到极致。

电解水装置的3种改进

电解水装置的3种改进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央子中心学校(261108)耿文林杨学刚 1改进实验装置的目的 教材中的电解水装置有如下缺点:重心太高,不稳定;玻璃制品,易损坏;价格高,不适合普遍使用;反应慢,实验用时长。研制新的电解水装置,能够快速安全准确地完成实验,是教学所需。 2实验用品 学生电源、导线、止水夹、3套自制的电解水发生器(浮沉式电解水发生器、压水式电解水发生器、压气式电解水发生器)。 3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4改进实验的原理说明 4.1浮沉式电解水发生器 由烧杯、碳棒电极、带刻度的塑料管(电极固定在可浮动的带有刻度的塑料管上)构成。当进行电解水时,先将电极上的塑料管按压至液面以下,使塑料管内没有气体,用止水夹夹住塑料管上端的导管。连接电源正负极的电极会产生气体,读气体的体积时,应使塑料管内的液面相平,这样可以保证两塑料管内气体压强相等,读数准确。需要收集气体时,只要轻轻下按塑料管,打开止水夹即可。 该改进装置的优缺点:取材方便,实验现象明显,反应速度快,读数更准确;但是由于电极上的塑料管长度限制,收集气体的体积只能在15 ml之内。在电极的选择上,最好使用铂电极,但是铂电极在生

活中不常见,所以采用了生活中易得的碳棒做电极。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笔者对碳棒电极进行了加工,负极为碳棒,正极为碳棒缠绕镀镍的回形针,这样使得实验结果和理论上完全吻合。 4.2压水式电解水发生器 由烧杯、水袋、碳棒电极、带刻度的透明塑料管构成(塑料管上端有导管)。实验前,应保证水袋的密闭性。进行电解水实验时,轻轻挤压水袋,当水柱上升至完全充满塑料管时夹上止水夹,接通电源正负极,开始电解水实验。读取气体的体积时,先使两塑料管内液面相平,这样可以使两塑料筒内气体压强相等,再根据塑料管上的刻度读取气体体积。需要收集气体时,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水袋即可。该改进装置的优缺点:取材方便,现象明显,精确度高,反应速度快;但是由于带刻度塑料管长度限制,收集气体的体积只能在15 ml 之内。 4.3压气式电解水发生器 由玻璃瓶、透明塑料管、手动压气泵、碳棒电极构成。进行电解水实验之前,轻轻挤压气泵,水柱上升,当塑料管内充满水柱时夹上止水夹,接通电源正负极,开始电解水实验。可以使用刻度尺测量气体长度,了解气体体积之比。需要收集气体时,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气泵即可。 该改进装置的优缺点:取材方便,现象明显;但是由于透明塑料管没有刻度,实验中需要悬挂刻度尺,精确度不高。 5实验方法步骤说明

电解水实验的改进

电解水实验的改进 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课本中,有一个电解水的试验(见课本48页,图3-3,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该实验主要是验证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本实验在第三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也是一个比较有兴趣的实验,但本实验有两点不足。第一,由于气体的量比较少,现象不明显。第二,不易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因为学生不易找到试管。为此,本人设计了以下实验,不仅使现象十分明显,而且取材广泛,易于学生自己动手做。 材料: 医用5ml注射器2个;5号电池碳棒2个; 汽水瓶盖2个;500ml烧杯1个(可用水盆代替); 低压电源(可用干电池代替)导线2根; 蜡烛一支;木条一块 制作: 1、在木条相距4厘米间打两个小孔,大小能使注 射器针头刚好插入。 导线° 2、电极的制作:将两根导线的一端分别缠在两根 碳棒的一端,然后在两个瓶盖的侧面和上面各打 一个小孔,侧面的小孔刚能使导线插入,上面的 小孔刚能使碳棒插入,最后将碳棒和导线由瓶盖 内插出(如图a所示),为使铜丝不被电解,向 瓶盖内滴入蜡水,将导线与碳棒的连接处密封起 来。 使用步骤: 1、将两个电极按图b所示放入烧杯低部。 2、拔去注射器的针头和活塞,将其按图b插入水中,套在碳棒上,当空气从安装针头处排净后装上针头,并将针头插入木条上的两个小孔内,将注射器固定住,如图b 所示。

排出注射器内的水(否则水会使火星熄灭)。将一根点燃的木条吹灭,立即将针头对准火星迅速推动活塞,带火星的木条便会复燃。 氢气的栓验 主要数据: 电流为9伏时(最好使用低压电源)收集满氢气需4-6分钟,氧气需10-12分钟。 如为课堂演示实验,可在水中加少量NaOH溶液,并在与正极相连的碳棒上缠一根铂丝(铂丝要连接在铜线上),此时收集氧气只需5分钟左右,收集满氢气需3分钟。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佳方法,尤其是化学在高考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的今天则显得更加重要。因此,使实验简易化、明显化及增加学生实验的数量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来源。所以,希望本实验的改进能对化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电解水以及氢氧燃料电池的实验改进

电解水以及氢氧燃料电池的实验改进 杜娟钱进姚建军 (江苏省镇江中学江苏镇江 212001) 一、实验目的 (一)原装置构造及特点: 苏教版必修二(2007年6月第七版)《化学电源》(42页)这一节内容中,在活动与探究部分设计了一个氢氧燃料电池装置。该装置有两套电路装置。首先将疏松多孔的碳棒直接插入硫酸钠溶液中,然后打开电源开关,通过电解产生少量氢气和氧气并储存在碳棒中。然后断开电源,再将碳棒与发光二极管相连接,形成氢氧燃料电池。 (二)优点: 该装置将电解池和燃料电池结合起来,较为直观的给学生展示了化学电源中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三)缺点: 书本上的实验装置图没有固定,较为模糊。装置采用了两套电路,操作前必须先向学生分别解释两套电路,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够清晰和一目了然。其次碳棒没有固定,很容易相接触。并且实验中采用的是发光二极管,学生不熟悉,在进行演示时不能较简洁的说明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燃料电池工作原理以及使整个操作更连贯更简洁,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改进装置。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铁夹、直流电源、带接线柱的小灯泡、导线两根。 试剂:稀硫酸。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说明: ①将两根疏松多孔的碳棒绑在玻璃棒上,浸在装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在铁架台上固定一个带接线柱的小灯泡。 四、实验操作 ①用导线的接线口将碳棒与直流电源相连,将电压控制在4V。电解30秒左右。可以观 察到碳棒上出现大量气泡。 ②将导线的接线口与电源断开,直接与小灯泡相连。小灯泡可以持续亮30秒左右。五、装置改进的意义: 化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装置易搭建,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耗时少,才能作为课堂的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本次实验的改进就做到了以上四点。整个实验只需通过导线接口的转换,简单明了,用时短,现象明显,却较好的演示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解水实验改进“三部曲”

电解水实验改进“三部曲” 作者:陈丽娟 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1年第11期 电解水实验出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水的组成》。水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种重要化合物,电解水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实验。它是学生第一次观察到物质元素的组成,并用微观视角诠释物质元素变化的实验。用常用的实验仪器做实验,实验现象可视化程度低,导致教师借用已有的实验视频代替演示实验,把现象和结论直接教给学生。鉴于此,改进电解水实验十分必要。 一、在常规实验中发现问题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电解水实验的常用装置是“26002水电解实验器”,该仪器由塑料机身(注水口、贮水盒、合金电极)、玻璃导气管、乳胶连接管等组成。笔者根据这种实验仪器的特点构想的教学思路是:通过水的生成的演示实验和水的分解的分组实验,引导学生掌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初步感知通过分析反應的产物推断物质组成的思想,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课上,笔者首先展示视频资料《擦肩而过的真相》,引入水的话题,接着带学生助手做演示实验,观察氢气燃烧的现象,探究氢气的燃烧条件,明确氢气验纯的操作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分析电解水的实验过程,得出水的组成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水的构成,感知化学变化的概念。课上,师生互动效果好,但10个小组中,只有2个小组的学生把实验做成功了。 如何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呢?笔者回顾教学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笔者事先按照说明书建议配制了10%的NaOH溶液做电解液,当学生利用“26002水电解实验器”进行探究水的电解实验时,笔者观察到罩住两电极的玻璃管内,气体的收集速率比较快,但其中混有较多气泡,在检验气体时,管内的气泡随气体迅速上升,即使负极端玻璃管内的气体被点燃了,也会马上被气泡熄灭,而且在正极端玻璃管处,带火星的木条并没有如期复燃。基于此,笔者总结:实验收集到的气体中混有气泡是导致气体检验环节不成功的关键,同时NaOH溶液有腐蚀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此笔者得出:改变药品溶液至关重要。 二、抓住关键,改变药品溶液 为提高实验成功率,笔者对实验药品溶液及“26002水电解实验器”进行了改进。原实验采用NaOH溶液增强水的导电性,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当NaOH溶液浓度较低时,电解产生足量的氢气、氧气的时间较长,使人难以观察到理想的实验现象;当NaOH溶液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9篇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9篇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1 在我的整体设计中,以通电分解水的微观过程为载体,渗透各个知识点: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分子、原子的相关知 识,物质的简单分类。其中,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内容较少也较简单,可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工作。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学生对“纯净物与单质”和“混合物与化合物”这两对概念容易混淆,也希望能通过这节课,使学生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的知识脉络,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碰到很多困难。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认识,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成为实施课堂教学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以一道段考题引入后,引起学生共鸣。实施教学活动中,可以在复习完物质分类后再将此题提出,让学生解决问题。达到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效果,加强课堂的完整性。 设置的习题应有一定的坡度,有个递进的缓冲,在处理习题时,对于学生普遍掌握的内容可以带过,而学生的共同问题应该深入剖析。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 在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值得深思的。我以提问和课前学生的知识归纳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来回顾知识,稍显单调。复习课应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总结、归纳、对比,使学生在知识系统得到梳理的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的是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我曾设想把本单元的'分子、原子与第四单元的原子结构、离子等知识点整合上一堂复习课。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以后的复习中可以打破单元间的界线,把各单元相关知识点整合后进行复习,这样更有针对性,急学生之所急,使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课堂上,也要适时地关注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 的自信心。这方面做得不够,语言应更加具有人情味和鼓励性质,让学生

电解水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粤教版)教材学生实验改进 参评组别: 化学组 实验名称: 电解水实验的改进 作 者: 张仲利 学 校: 肃南一中 时 间: 2011年4月

电解水实验的改进 在粤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第四章《生命之源—水》的课题3《探 究水的组成》中有电解水的实验。电解水的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根据实验的现象和对电解水的产物分析,可以准确地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结论。虽然教材中选用试管、大烧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简单易懂,但在实际操作中该装置却有明显的不足: 1.试管、接线柱等仪器固定难度大,全套仪器组装、提携不方便; 2.用大烧杯盛放电解液所需电解液量大,且收集气体的试管放入或拿出电解液时,手因接触电解液而易受腐蚀; 3.产生气体的量比较少,检验时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很不理想。为此,我们经过反复试验,自行设计了电解水实验的电解器,其改进如下: 一、实验器材 大号U 型管,2个三孔橡胶塞,2个长颈漏斗,2根铜丝,2个带玻璃珠的尖嘴玻璃弯管(可用废弃的酸式滴定管末端代替),学生 电源,导线若干,带支架的木板。Array二、装置制作 1.将长颈漏斗、铜丝电极、 带玻璃珠的尖嘴玻璃弯管插到三 孔橡胶塞上,然后将其塞在U型 管上(两边装法相同) 。 2.将整个装置固定在带支架的木板上。装置如图所示

三、实验步骤 1.从长颈漏斗中向U 型管中加入混有氢氧化钠的水,直至加满。 2.将铜丝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在学生电源的正、负极上,将直流电压调至16V。接通电源后, U 型管的两端都出现大量气泡,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当长颈漏斗中的液体快要装满时关闭电源,此时会发现正、负电极上得到的气体体积之比接近1∶2 。 3.气体的检验a、将燃着的火柴放在与负极相连的一端的玻璃尖嘴处, 挤压玻璃珠, 这时尖嘴处会有火焰喷出, 现象十分明显。b、将带火星的火柴放在与正极相连的一端的玻璃尖嘴处, 挤压玻璃珠, 带火星的火柴将会复燃。 四、改进后装置的优点 1.改进后的装置携带方便,实验时可直接摆放在讲台上,无须固定, 一次装成可长期使用; 2.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操作简单,安全方便,便于观察,所需电解液的量少,同时还能避免手被溶液腐蚀; 3.用改进后的装置电解水,电解速度快,检验生成气体的现象十分明显。 参评组别:化学组作者姓名:张仲利 工作单位:肃南一中邮编:734400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浅谈对水的电解实验装置的改进1

浅谈对水的电解实验装置的改进 黄启秋铁莹王明红 摘要 初三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一节中,课题开头就安排了一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演示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对于研究水的 组成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实验展现知识,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经历设计实验和探究实验过程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教材中选用试管﹑水槽和大试管的简易装置, 通过对实验的反复探讨,多次实验我从中可发现该装置的不足之 处,归纳如下: 1试管,接线柱等仪器固定难度大,全套仪器组装,提携不方便. 2 置水槽中需电解液量大,同时收集气体的试管放入或取出 电解液时手被溶液沾污而受腐蚀. 3用该装置电解水,实验耗时长,且氢气检验现象不明显(试管 稍大一点拇指堵不住试管口,试管小了收集的气体太少),实验效 果很不理想.为克服上述不足之处,对水电解装置加以改进。 一﹑改进后装置所需实验 图2图3 电解水所需实验器材:见图2中所示 1铁架台(带铁圈)。 2普通漏斗。 3橡皮管。 4Y形玻璃管 5电极(带导线) 6.玻璃尖嘴(带玻珠) 7三脚架。 8装电解液的塑料器皿见图3(上面有刻度,里面有电极,且左右两边有电解槽)

9学生电源 二、电解水实验器的制作过程 1、.用两支玻璃尖嘴管(平时收集的坏碱式滴定管的尖嘴和玻珠),在软胶管里放入玻珠,用它把尖嘴管与塑料器皿上面两个小孔连接起来(如图2). 2、.再用两截梢长一点的橡皮管分别与塑料器皿下面两个小孔连接起来.把水电解器直立在三脚架上, 然后用下面两根橡皮管从三脚架的铁圈里穿过,因为如果把水电解器直接放在实验桌上橡皮管会被阻着,电解液无法畅通进出. 3、用这两根橡皮管的另一端与Y形管的两个Y支相连,最后再用一根橡皮管把普通漏斗与Y形管连接. 4、把普通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里,需注意的是实验时漏斗要始终高于塑料器皿以免还没有电解水就回流进入漏斗. 5、用学生电源连接电极 三、操作步骤及现象 1、查装置的气密性 2、.添加液体。把图2上面两个橡胶帽扭下,手持漏斗使之低于塑料器皿,向漏斗内倒入5%至10%纯净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当电解液升到水电解器的容器口后盖上橡胶帽,注意橡胶帽的颜色要与下面电极上橡胶帽的颜色相一致,以便于操作,讲解,且学生也易懂不会混淆. 3、排空气。若容器里面还有空气,它与电解后的氢气混合点燃有爆炸的危险,且实验现象不明显,排尽里面空气的方法是左右两边容器分别排放,对于左面容器,把水电解器稍稍向右面倾斜,这样气泡就集中在左端的玻璃尖嘴部分,然后挤压玻璃珠,直到尖嘴中有水流出为止, 用同样的方法排尽右面容器里面的空气,添加好液体后要把玻璃尖嘴里的少量水除去,否则检验时由于喷出的气体,可能含有原来储存于玻璃尖嘴里的少量水,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这样会让学生错误认为,负极产生的气体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造成误解. 4、通直流电源。通学生直流电源6伏至12伏,电解液浓度小则电压调大,电解液浓度大则电压调小。不到半分钟,负极(阴极)产生5毫升气体,正极(阳极)产生约2.5毫升气体。 5、检验电解后的气体。切断电源,点燃木条,挤压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珠,迅速在管尖处点火,气体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氢气. 挤压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珠,迅速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管尖处,木条复燃——氧气。 四、改进后装置的优点: 1、制作不难。 2.实验操作安全方便,便于观察。 3.电解的速度快,所得氢气和氧气体积很接近2∶1;检验生成气体的现象十分明显。 4.实验所需电解液的量不多,同时可避免手被溶液沾污而受腐蚀。

水电解实验改进和教学思考

水电解实验改进和教学思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八实验探究形成化学观念,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自然界中的水》中的水电解实验的现象和对水电解产物的检验与分析,对于研究水的组成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探究水的组成学生初步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为今后形成元素观及化学式书写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水电解实验对于学生形成化学观念,突出本节课重点、突破难点至关重要。学生经历探究实验过程的体验,有利于激发思维,形成科学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1 水电解教学反思教材中选用的水电解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操作方便简单,但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以下难题: (1)电解水的速率慢,电解时间较长,造成课堂效率低。 (2)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误差大,不能得出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 的结论。 (3)电解水产生气体的检验操作不方便,氧气的体积少,打开玻璃尖嘴处活塞常常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且稍有不慎还会有液体喷出,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影响实验操作。氢气检验时现象不明显,在玻璃尖嘴处点燃,一般只能听到轻微的爆鸣声,火焰也是转瞬即逝,更难将干燥的小烧杯罩到火焰上观察产生水雾的实验现象。 2优化实验操作,改进实验效果 基于上述理由,我结合教学过程的实践对水电解实验加以改进。

所需的实验器材:一个干燥管和一个注射器,以及电解水器。应用上述仪器组装出如下图所示装置: [ 实验方案] (1)按如图1 所示组成水解器实验装置,在水解装置中加放15%的氢氧化钠溶液。 (2)正极玻璃尖嘴用橡胶管与干燥管细口部相连接,固定装置。 (3)负极玻璃尖嘴用橡胶管与注射器相连接,固定装置。 (4)接16V 学生电源,电解水,观察现象。关闭电源,打开正极尖嘴活塞,将气体收集到干燥管中,用带火星木条伸入干燥管的圆球形处检验气体,观察现象。 (5)打开负极尖嘴活塞,将气体抽到注射器中,如图 2 注射器套上针管移到酒精灯处点燃,并在火焰上罩上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3 实验改进效果和教学思考 (1)教材提到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增加导电性,但没有明确的浓度,如果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太低将影响电解的速度。通过对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电解对比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以上数据说明浓度适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电解时产生的气体速率较快。我结合平时教学实践,发现在电压16V 时,氢氧化钠的溶液浓度控制在10%-15%,电解水速率较快,一般只需不到2 分钟。 (2)如表二,电极材料对水电解也会影响,电极材料可选用铂丝电极或铅锑合金保险丝,它的抗氧化性强,电解效果较好。另外实验

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装置改进

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装置改进在中学化学课堂中,电解水实验是一个常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 电解水,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反应过程,巩固对离子电解的理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步骤繁杂、设备操 作不便等,因此需要对实验进行反思与装置改进。 首先,我们需要反思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是否简洁明了。在进行电解 水实验时,学生需要准备的实验器材较多,例如电解槽、电极、电源等。为了简化实验步骤,我认为可以引入一个电解槽带有夹子的设计,夹子可以固定电极的位置,使学生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可以将电源的开关与调节按钮进行整合,这样可以减少学生之间频繁 调节电源的情况,提高实验效率。 其次,实验装置的安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电解水实验中, 电极与电源的连接往往较为复杂,容易出现短路的情况。为了提高实 验的安全性,可以设计一个带有断电保护装置的电源。这样,当电路 短路时,电源能够及时自动断开电流,避免学生因触电而受伤。另外,考虑到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以配备一个通风装置,及时排除气体,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 此外,实验的可观性和效果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传统的电解水 实验中,学生往往难以观察到电解产生的气体。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观性,可以设置一个透明的观察窗口在电解槽上方,使学生能够清晰地 看到气体的产生过程。同时,可以将电解槽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以便观察气体的聚集与升腾规律。此外,可以将电解槽的底部设置成 一个斜面,便于释放气体,避免气泡阻塞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 最后,教师在设计电解水实验时,还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问题,例如如何判断电解产生的气体、如何增加 电解的速度等,让学生主动思考并进行实验探究。此外,还可以配备 一份详细的实验指导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过程。 综上所述,对于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改进实验步骤、 装置安全性、实验可观性和效果以及学生的参与度。通过优化实验装 置的设计,简化操作流程,提升实验效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化 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通 过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相信在教学反思和装置 改进的指导下,电解水实验将成为一次富有趣味和教育意义的化学实 践课程。

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装置改进

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装置改进 作者:程明银 来源:《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第4期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734200) 程明银 化学演示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感性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巩固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 演示实验还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过程,掌握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对启迪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9年级化学上册《探究水的组成》中电解水的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根 据实验的现象和对电解水产物的检验和分析,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及化学式。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和 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这个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1 对电解水实验的反思 在原人教版教材中,学习《探究水的组成》教材中展示的电解水的装置见图1(水槽、试 管组成的简易装置),学生看的时候简单易懂,但教师演示的时候却非常不方便。 (1)试管、接线柱等仪器固定难度大,全套仪器组装、携带不方便。 (2)在水中无论加稀硫酸还是氢氧化钠溶液均有腐蚀性,用水槽盛放电解液所需电解液量大,且收集气体的试管从电解液放人或拿出时,皮肤因接触电解液而易受腐蚀。 (3)产生气体的速度慢,体积比与理论值相差太大,不易让学生辨别2:1的实验结果。检验氢气的实验现象转瞬即逝,学生没有时间观察,实验现象还要靠教师描述,实验效果很不理想。 除了上化学课的第一年做过这个实验,后来一直采用“讲实验”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变 成讲实验现象。随着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进行本节的教学时,常用Flash动画 演示通电分解水的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管是“讲实验”还是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实验 的过程,都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违背,剥夺了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和体验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我校的理化生实验室、仪器等各项指标达到省级标准。实验室配备了如图2所示的霍夫曼水电解器。总想用霍夫曼水电解器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结 果出乎意料。在课堂上演示时,先在装置中加入水,为增强水的导电性还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发现装置完好。利用学生电源调节到12 V,打开电源开关,前面的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两极上 有气泡冒出,但速度有些慢。随着水不断电解,部分电解液从中间的漏斗慢慢溢出,立即关闭 开关,发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与理论值2:1差距大,实验的效果很差。让学生讨论了氧气偏 少的原因,通过交流学生一致认为氢气与氧气体积比大于2:1的其主要原因是:氢气和氧气的 溶解性有差异,正极上产生的氧参与了电极的氧化。虽然学生的讨论结果让笔者很欣慰,但还 是掩饰不住演示实验的失败。在另一个班上课前,笔者用碳棒作电极,在其他教师的建议下, 笔者在上课前进行了预电解,减小因两种气体的溶解性不同造成的差异。在课堂上电解的过程 中发现碳棒上的石墨脱落进入电解液,影响了观察的效果,而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差距更大。

《电解池》教学反思

《电解池》教学反思 符华武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 本节课的经过几次的打磨后,效果越来越好。下面是我的反思与小结。 一、教学策略运用确当,电解氯化铜,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反应、电极反应式来学习的三重表征理论策略,让学生有一个由表及里,先浅后深的认知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接着猜测结果,实验验证结果的实验探究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经过这样的内化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良好;视觉、嗅觉、感觉等多种感官来观察、分析、归纳知识的多种感官学习策略能让学生把抽象变为具体。整节课老师积极引导,设疑,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小结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二、课堂教学流程科学流畅,这节课我是从学生熟知的电解水的实验开始引入,学生先在这个基础上知道我们规定了与电源正负极连接的分别叫阳极和阴极。知道电解有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紧接着我抛出了问题,那在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电流时会不会也有化学反应呢?引起学生的猜测,然后做实验观察现象说明问题。追问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通过设置问题猜测答案,再来观察电解氯化铜的模拟动画得出电解原理,包括电解、电解池的概念和组成,各种微粒的运动和电极反应等知识,最后通过习题巩固所学。在小结时利用比较学习的方法把电解池和原电池做比较,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整节课节奏紧凑,流程过渡自然,学生课堂气氛很好。 三、多媒体课件和探究实验辅助效果良好。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解过程更为形象直观,加深了学生对于电解原理的理解,难点得到很好的突破。再由学生自己归纳知识总结规律,使学生学的主动轻松,记忆牢固,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外PPT的恰当使用节约了时间,加大了课堂的容量,知识点和习题的播放顺序体现了教学的条理性,帮助学生理解,逻辑思维的构建;实验让学生保持了高度的兴趣和热情,注意力集中,利用实验去发现问题和得出结论。因此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各个小组讨论热烈,踊跃回答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去探究,去感知,使学生体验到了电能转化化学能的探究过程的乐趣,有助于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乐于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四、基本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应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结合学生实际经验和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 一、改进实验名称: 水电解化学实验设计 二、改进实验目的 在初中化学中的《电解水》是个很重要的实验,通过该实验使学生理解水的元素组成和水分子的原子构成。人教社出版的教材里绘制的装置图是用水槽、试管等组合而成,特别是试管要用手在电解液(碱液或酸液)里放入、取出,所以教师们望而却步。山东鲁教版教材使用的霍夫曼式水电解器,由于生产商提供的电极材料是石墨或钢丝,电解速度太慢,大概一节课快结束时才能验证,并且实验还未完成酸液或碱液就会从长颈漏斗口溢出,操作不便、易损坏等诸多原因,被弃之不用。于是变成老师讲实验现象,学生硬背实验结论。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霍夫曼式水电解器做了一些改进,适合于教师演示,整个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实验效果良好,整个实验只需3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验证两极产生的气体。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霍夫曼电解器、长颈漏斗、保险丝(较粗)、15%硫酸溶液、木条、火柴、学生用直流电源(12V及以上)、橡皮导管、酒精灯、小砂轮、剪刀。 四、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 - 电解槽 首先将原装置的石墨电极(或其它电极)改换成保险丝;其次,在长颈漏斗中部用小砂轮将其切断,用长20厘米的橡皮管连接;最后用细铁丝检查两端活塞处的小孔是否畅通。 五、实验操作部分 (1)将霍夫曼电解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2)打开霍夫曼电解器两边刻度玻璃管上的活塞,往长颈漏斗里倒入浓度为15%硫酸溶液。待两个刻度管里的液体将升到活塞时,倾倒的速度减慢,使液面稍稍超过两个活塞; (3)关闭活塞,用卷成细卷的滤纸条伸入活塞上的玻璃管中,吸去超过活塞的液体;

(4)通入12V直流电,两极冒出大量气泡,为了避免因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大造成V (H2):V(O2)﹥2:1,可电解一会儿后打开活塞放掉两极的气体再关闭活塞实行实验,使氧气在液体中浓度达到饱和; (5)2到3分钟后,当阳极产生的气体10毫升时,打开活塞,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能复燃;负极产生气体大约有20毫升时,即可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产生黄色火焰。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一般生产商使用石墨碳棒作电极,反应虽快,但表面有东西剥落,对溶液造成很严重的污染,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况且做完一次实验必须更换电极,重新制作石墨碳棒又比较麻烦;(2)不锈钢丝(生产商提供)做电极易与酸反应也会不断氧化溶解,用碱液虽较快一点,但电解器的活塞开关易被粘结;(3)用金属铂(白金)做电极效果较好,但价格太贵,学校实验室一般没有;(4)用铜和铝导线做电极,两极产生气泡速率太慢,且铜电极变绿。总来说之常见物质不是溶解就是被粉碎,要么产生气泡的速率太慢,要么就是很快被钝化不导电了......而电极如果选用价格低、容易取材的保险丝,在长颈漏斗中间加一段橡皮管,用15%的酸或碱液做电解液解决了以上各方面的不足,短时间内做完水电解实验,给老师上课赢得了时间,避免实验器材长时间放在讲桌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会带来装置易跌倒和酸外溢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电解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电解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电解池的原理和构成,掌握电解池的基本操作方法; 2. 技能目标:学会搭建电解池实验装置,进行电解实验;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1. 教材:配备教材《化学实验教程》等; 2. 实验器材:直流电源、电解池、电极、导线等; 3.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等。 教学流程: Step 1:导入(10分钟) 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入电解池的话题。可以展示一些与电解相关的实际应用,例如水电解产氢气、电镀、电解水制氧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讲解电解池的原理和构成(15分钟)

通过使用多媒体投影仪或电子白板,详细讲解电解池的原理和构成。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电解池的示意图和动态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Step 3:展示电解池的实验装置(10分钟) 向学生展示电解实验装置的具体器材和特点,例如直流电源、电解池、电极等。讲解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并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 Step 4:演示电解实验(15分钟) 展示一些常见的电解实验,例如电解水、电镀等。现场演示时,要仔细介绍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Step 5:学生实践操作(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行搭建电解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监督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Step 6:总结和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梳理出电解实验的基本规律和注意事项。鼓

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Step 7:拓展任务(10分钟) 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任务,例如研究电解的其他应用领域,编写实验报告等。拓展任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设计。 教学反思 电解池教学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解现象。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观看演示实验的同时,也能自行进行实验操作。 在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实际应用案例,激发了学生对电解池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电解池的初步认识,并且有助于形成问题意识。 在讲解环节,我使用了多媒体投影仪和电子白板,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电解池的原理和构成。这种视觉教学方式能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知识呈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还准备了一些动态实验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更好地理解电解池的原理。

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反思

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反思 引言 电解原理是化学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学习化学理论和实验的基础。通过电解原理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然而,在应用电解原理进行教学时,往往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本文将针对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电解原理。 主体 1. 知识概念的呈现 在进行电解原理的教学中,首先需要准确地呈现知识概念。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电解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离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阴阳极上的反应等。 •通过实例展示电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镀、电解水等,让学生能够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2. 实践操作的设计 电解原理的教学需要结合实验操作进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以下是一些实践操作的设计建议: •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电解实验,如在电解质溶液中观察气体的生成或产生电解产物等。 •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实验技巧和观察能力。 •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究电解反应的规律和特点。 3. 提问和讨论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深入理解电解原理,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电解质溶液导电、电流方向的确定等。 •鼓励学生展开讨论,比较不同的电解实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电解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等。

4. 拓展应用的引导 在学习电解原理后,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应用,进一步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电解实验的原理和应用,如电池的工作原理、电镀的原理等。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设计和进行更复杂的电解实验,如电解铜、电解镍等。 5. 综合评价和反馈 在电解原理的教学结束后,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是必要的,以检查学生的学习 情况和改进教学方法。 •设计合适的形成性评价,如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以评估学生对电解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结论 通过对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进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电 解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呈现知识概念,设计实践操作,提问和讨论,拓展应用和综合评价,以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基础和培养实验技能。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解原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1 这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水的化学组成。化学组成从宏观到微观,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进行教学工作。这些知识储备包括对电解实验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性质的了解和检验方法;氢气氧气的物质组成,氢气氧气的微观构成,等等,这些都是学习水的物质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前提。 水电解实验在这节课的地位是什么?这是我首先要思考的。其实就是通过了解电解后的产物,来推断水的组成。这个思路建立起来,整堂课就会豁然开朗,不会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不是为了看一下实验现象而实验,而是应该把这个实验当做一个载体,起到引导思维的作用,去发现现象背后的实质。也应该是这种探究性科学课堂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对科学家探究物质组成的过程有初步的接触。这种科学方法,也是科学实验课需要体现的,就是引导学生揭示实验背后的实质。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问题的解决,就要求学生能来主动参与。怎样能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融入课堂,一起包含兴趣的参与解决问题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在别人的启发和实践中,我发现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让这个问题________于学生。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归属感,到学生中去的时候学生就会更加乐意去参与,能真正融入角色,像一名真正的科学家那样来充满好奇心和兴奋感,去解决问题。于是,我在自己提出的:你发现电极出现了什么现象,液面出现了什么变化,哪一极产生的气体多等这些简单的观察性问题后,对学生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相信我们在坐的每个同学也有当科学家的潜质,只要你能学会发现,思考。希望今天是一个开始。水电解的实验演示到此,对你所看到的现象,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然后让课代表记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个时候学生提出了很多

《电解池》教学反思

《电解池》教学反思 想这个化学问题我快疯了!! 注意化合价的变化: 2H2O=2H2+O2,1mol水中的O全部生成了0.5molO2 而4氢氧根-4eˉ=2水+1氧气中,1molOH-化合价并没有完全变化,有两个oh-生成了O2,两个生成了水。 所以不等同。 教材上使用的是4氢氧根-4eˉ=2水+1氧气,可能是由于历程的缘故就是生成水而不是H+,记住这个就行,所有的氢氧根放电都是这个。 求一篇高中化学试卷分析 如果你是老师,已知全体学生成绩等统计数据的考试,你可以采用列表的形式将参加考试每道题目的得分率进行统计分析,将每道题目的考点和学生解答的常见错误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制定相应的策略。 如果你是学生分析自己的试卷,那么重点针对错题分析错题原因,弄清考点和知识点掌握不好的地方,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学习当中的漏洞。 下面提供两篇范文,仅供参考 (一) 2010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通过对高考理综化学试卷的认真研读分析,可以看出试卷的整体设计注重将“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这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有机整合在真实的问题中,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和科学素养立意,于平稳中呈现新课程特色,于平淡中突出学科能力考查,试卷难度略高于2009年,内容和范围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没有出现难题、偏题、怪题。 试题呈现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一、内容特点

1.重视学科主干知识 试题的内容重点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内容。 要求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真实问题,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凸显科学过程与方法,注重考查基本科学素养。 例如:选择题第7题“储氢原理”问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粒子半径;化学常识。 属送分题;第8题“实验操作或装置”问题,主要考查基础化学实验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第9题“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和分子”问题,主要考查水溶液中的离子(分子)间的沉淀反应、气体反应、氧化还原以及结合成弱电解质反应等;高考说明中有相关例题,中等题;第10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简单考查。 高考说明中有相应例题。 容易题。 第11题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对电化学中固体原电池的考查。 涉及到原电池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简单的计算。 高考说明中有相关的例题。 中等难度。 第12题“稀硫对Fe-Gr合金随Cr含量变化的腐蚀性实验结果”问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识图、析图能力。 难题。 第13题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这是一道多年的陈题,对学生守恒思想的考查,是一道典型的“计而不算”的计算题。 中等题;由此可以看出,化学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中学化学主干知识,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主干热点知识。 考查的题型都是常见题型,在安徽省的考试说明所给的题例中都能找到相应的范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