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事学

农事学

农事学
农事学

玉米套种红薯生产实践年终总结

年度学期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农事学2级

课程类别必修课、实践课

姓名 xxxxxxxx

班级 x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

任课教师 xxxxxxxx

日期 xxxx年xxx月xxx日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玉米套种红薯生产年终总结

摘要:今年,我们开展了农事学2级课程。理论教学两部分。我们继续学习农事学理论知识,主要学习了作物收获与留种技术、小麦栽培和管理技术、和田间数据的处理,掌握了农事生产后期的基础知识。而实践课程中,我们在崔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实践,切身体会到农事生产的辛苦,同时加深了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在销售过程中更是体会颇多!

我们这一组选择的是创新组,组员共十名。这一学期我们继续农事学生产环节的实践操作,今年主要进行了玉米和红薯的收获和销售,通过这些我们学到了许多实践技能,总结了许多经验,对知识能够深刻掌握。

关键词:农事学;玉米;红薯;套种;生产实践;收获;销售

一、第一学期工作

第一学期我们主要做了收获以前的各项工作,为今年的收获销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播前

播前主要是对种植方案进行了讨论确定,并对种植区域进行了规划;其次是对土地进行起陇,开沟,覆膜等工作;最后购买了种子,准备播种。

1.方案与计划

我组种植方案是玉米和红薯套种,种植区的面积为7.5×27㎡90(约三分地)。计划起垄10列,

2.整地

整地是指作物播种或移栽前一系列土地整理的总称,是作物栽培的最基础的环节。

我组在整地方面主要进行了平整土地、起垄、高垄覆膜等作业,通过这些作业使得土壤整洁疏松,有利于播种。

四月十九号完成土地平整后我组随即进行了起垄,起垄同时我们施用充足基肥,可以使农作物在前期和中期的生长中获得充足的养分,保证农作物对于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需求,增加作物产量。

随后进行了覆膜,覆膜能减少春季土壤水分蒸发,保证播种时有较充足的土壤水分,此外,播种打的孔全在地膜上,行距容易调整,避免了播种后盖膜时看不清播种沟而把种子翻出来。我组于四月二十号开始覆膜。开始,先将膜的一头压好,然后由一个人拉模并倒退着将膜盖在垄上,两人跟在后面用铁

锹盖上土,后再跟俩人将改的土踩实。注意每隔一两米,要往垄上的膜覆土少许,其目的也是为了防止

膜的移位,也防止被风吹起。最后,我们组四月二十日购买了玉米种子。根据土地面积,购买甜糯玉米

玉米种子10袋,于五月二十七号购买了红薯苗约700株。

(二)作物播种

我组种植计划为玉米套种红薯,前期播种玉米,待玉米生长一个月后再栽种红薯。

这段时期我们组确定了种植密度:玉米的种植密度为株距27~29cm,行距70cm,共11行;平均90~95株/行,密度3300~3500株/亩;而红薯株距47cm左右,行距70cm左右,共10行;平均55株/行,密度1830株/亩;做了种子处理:选用了纯度96%以上,净度95%以上,发芽率于90%以上的种子;最后进行了播种

1、玉米种植

我组的玉米品种选择为白轴白粒,叶片深绿挺直,透光性好。抗倒伏,抗大、小斑病、青枯病、粒腐病的白糯玉米。播种玉米时,我组采用打孔器定点点播。播种前先用打孔器进行打孔,然后再在孔中放入玉米籽粒,再盖土后浇水。打孔的位置在垄沟靠近垄的地方,孔距约为25~30cm,深度约为5cm。

2、红薯种植

(1)种苗的选择与处理

我组红薯选用的是种苗栽植,而红薯品种为选择早熟、高产、抗病品种。种苗选择青翠、完整,长势良好,生命力旺盛的种苗做为种植材料。

(2)栽苗

栽苗时一人先挖坑,挖坑的深度要适中;接着另一人负责浇水,在挖好的坑内倒入适量的水,使水能在坑内造成淤积;最后,待水完全渗入土中后由剩下的一个人负责放苗,放苗时要注意妙根方向要与垄的方向平行,并且所有妙根朝向要一致,同时要使红薯露出地面的部分尽量少点,而埋入地下的多些,

因为红薯埋入地下的节都有可能结薯,这样既可防止苗被大风吹折,也可提高产量。

(三)作物田间管理

作物田间管理是指作物播种或移栽后至收获前所采取的一系列田间技术措施的总称。其中包括间苗、定苗、补苗、镇压、中耕、培土、整枝、蹲苗、施肥、灌溉、除草以及防治病、虫、草害和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等。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充分地利用外界环境中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利的因素,避免不利因素,协调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保证合理的群体密度等,以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适期成熟,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降低成本。

1.前期(玉米种植后)

前期相应的田间管理都是针对玉米进行的。其间,我组进行了间苗、移苗、补苗、中耕除草、灌溉、防治病虫害的管理。

间苗又称疏苗。为保证足够的出苗率,播种量都大大超过留苗量,造成幼苗拥挤。所以为保证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应及时疏苗。

移苗是为补苗做铺垫。由于出苗率不会是百分之百,所以要对缺苗处进行补苗。移苗时要注意连根带土一起移植,并及时覆土浇水。

补苗是为了提高整体出苗率。补苗的方法与播种时一样,补好后应做好后期管理。因为今年天气比较干旱,所以,玉米的初始出苗率并不高,只有80%~85%,经过补苗后,出苗率达到了90%以上。

中耕除草是传统的除草方法,针对性强,干净彻底,技术简单,不但可以防除杂草,而且给作物提供了良好生长条件。今年田间杂草长势较旺,尤其是在集体浇灌后水量充足,杂草又大有多,我组在作

物出苗后及时进行了多次除草,并将除下的杂草移出了田间,防止其二次生长,保证了作物健康生长。

灌溉可以给作物补充水分。我组在前期的灌溉以漫灌为主,给玉米的生长地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防治病虫害的方面,由于今年玉米长势良好,害虫害较轻,所以我组没有喷施农药。

经过前期的管理,玉米绝大部分长势良好,最高的达到了45cm以上,后来补种的苗,大概7~8cm。

2.中期

在耕作中期,我们栽种种了红薯。此时,田间管理就得同时针对玉米和红薯。红薯苗成活率率很理

想,在95%以上,无须间苗补苗。我们主要的管理就是灌溉与除草,以及为玉米去除分蘖。随后又对作

物进行了追肥。

由于红薯是耐旱作物,水量过大不利于红薯扎根,所以此间段的灌溉以人工定点灌溉为主,既保证

了水量充足,也使水量不至于影响红薯生长。这时还会有玉米长出分蘖,须人工去除。最好选择早晚进

行,不要在高温的中午进行,追肥主要是为了供应作物后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而且可以补充基肥的不

足,保证丰收。追肥时,一个人在前面定点施撒肥料,注意不要将肥料直接撒于作物根上;另一个人在

后面拿小锄头进行覆土,以减少肥料的挥发散失,增加肥料的利用率,同时还能除去少量在草。追完肥

后,还要定期入田查看,拔除杂草,并适时浇水,保证植株在后期继续拥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经过中期管理后,玉米与红薯长势更加良好,有望丰收。

二、第二学期内容

第二学期学期我们主要内容是完成玉米和红薯栽培的后期管理,包括收获、销售、总结等等。(一)后期田间管理

玉米与七月底收获,以此时为时间分界点可将后期田间管理分为两各阶段,前一阶段主要针对玉米,

后一阶段主要针对红薯。这个时期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玉米和红薯的丰收。

1.玉米收获前

该阶段玉米已经到了收获期,所以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观察看护玉米,发现有部分玉米有病害,需及

时处理,以防影响其他玉米收获品质;同时由于前期补苗较多,所以玉米成熟时间相差较晚,所以要及

时收获已熟的,留下未熟的继续生长。此时虽然玉米即将成熟,但田间杂草有较多,随意,这个阶段还

要对田间杂草进行拔除。经该阶段管理,玉米各个单株成熟期相差时间较长,有些植株甚至难以按时收

获,再加上与红薯套种,今年红薯将有所减产,同时收获时间跨度较大。

2.玉米收获后

玉米收获后的第一要务是清除玉米秸秆,保证红薯生长空间。随后待红薯长到一定程度就要经常对

红薯进行翻秧去藤,由于今年对实验田进行了多次灌溉水分充足,茎节处有次生根生成,次生根能大量

吸收养分和水分,使营养生长旺盛,藤蔓徒长,而抑制了生殖生长,薯块生长慢。所以我们对红薯进行

了多次翻秧去藤,以保证高产。

对红薯翻秧要注意一些问题:(1)水分充足的情况,茎节处有次生根生成,次生根能大量吸收养

分和水分,使营养生长旺盛,藤蔓徒长,而抑制了生殖生长,薯块生长慢。同时,次生根也会长出小薯

块,造成养分不足,出现“大家都吃不饱”的现象,从而造成红薯产量低。在这种情况下,红薯藤蔓就

要经常翻动,控制次生根的生成,抑制徒长,从而为生殖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使薯块快速生长。(2)

但是干旱缺水的情况,要少翻动或不翻动红薯藤蔓,让茎节处的次生根生成,为植株的生长提供更多水

分和养分,有利于植株生长和生存。否则,就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和生存,红薯就会减产。

在该阶段,红薯长势良好,田间鲜有杂草,所以不必进行除草。

(二)收获与销售

收获是对一年农事学实践的最大检验,今年我组玉米虽然有所减产,但因为种植时套种了红薯,所以对玉米的减产有所弥补。总体来看今年收获丰富。

1.玉米

玉米的成熟需经历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三个阶段。因玉米与其它作物不同,籽粒着生在果穗上,成熟后不易脱落,可以在植株上完成后熟。因此,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但我组玉米为早熟糯玉米到完熟期品质下降,所以我组玉米在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收获完毕。同时将玉米运到太谷县城及北院家属区销售,此时正时糯玉米上市季节,有所竞争,但我组玉米销售还是比较良好销售额共计366.1元。

2.红薯

红薯收获一般在霜降前后,秋冬为收获旺季。今年玉米我组与十月十四日开始收获。为解决存放问题,我组采用随挖随卖的方法,当天挖当天卖,至十月二十三号销售完毕,共计销售402.6元。

由于我组红薯收获时正值红薯上市,大多居民都已买上红薯储藏,而且由于缺乏挖掘经验,导致红薯品质较差,所以红薯单价较,好在红薯产量较高。

三、心得体会

农事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只有运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田间实践体验,才能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增加实践经验,才能深化我们对理论知识的消化与理解。在这两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大量的农事耕作知识,并且在这一年时间里我们完成了这次农事耕作实践,在实践中,我们学到了远比书本上多得多的知识和道理,也对农学乃至农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虽然我们一组十个人只有三分土地,但要想种好这小小一块地也必须我们齐心协力。在收获后而定销售过程中我们更加体会到了生活的苦乐酸甜和社会的无奈,当然也有温馨快乐。俗话说:有付出的苦与累,才有收获的喜与乐。虽然收获远没有预期的那么好,但这样的体验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是值得我们珍惜的。我们收获了友谊,懂得什么叫做团结,明白了没有什么事是一帆风顺,学会了面对困难……。

十个人种三分地却也是如此辛苦,使我不得不对农民有了新认识,他们才是伟大的,这让我更加有感于我国农业的落后,更迫切的希望我国农业能发展起来,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学农兴农的信念。

参考文献

[1]崔福柱.农事学学习指导[M].山西: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出版,2012.

[2]崔福柱,郝建平,杨锦忠等.不同播种方式对特早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1(3):245-247.

[3]崔福柱,郝建平,杨锦忠等.特早熟夏玉米地膜覆盖的温度水分效应[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1(1):24-26.

[4] 刘春梅,赵汝秀红薯为什么不能翻秧《河南农业》2001年第07期

[5]郭祥鹏.红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6期

附录:我组农事月历附录:

我组农事月历

农事训练感想总结

华农农事训练总结 早听说过我们这届有农事训练,一开始大家都是不解甚至厌恶,插秧捉虫跟设计规划有啥关系?想着这课能逃就逃。然而随着课程的开展,我们的看法悄然改变。原来农学不是只属于乡下人干的体力活,而是充满了动植物、化学知识,对国家的兴旺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而且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住在市区的人来说是一个很新鲜很有意思的科普学习课程,是的,从每天课上同学们的笑容中可以看出,我们慢慢开始喜欢农事训练了。 第一天上午,动物科学学院的黄志君老师在教三给我们举行了动员大会于安全教育,满是自豪地介绍了动科学院。我们了解到,动科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国家非常重视,拨了大笔的款给全国高校做研究经费,华农也不例外,动科学院经费充足。然而国家缺的是人才,由于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第二三产业,追求体面的工作和高的地位,对搞农业不屑一顾,某位华农退休老教授甚至拿出几十万积蓄做奖学金激励蝉学学子,如此现状令人担忧。然而华农学子。然而总有人不怕他人的轻蔑眼光,坚持走着自己喜欢的路。不单是崭新的院楼、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更从动科老师那敬业的态度可以看出,动科一定是个出人才的学院!真的,这几天动科老师们上课那种认真负责、热心谦和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对本专业的热爱,让我们很敬佩,仿佛在上专业课一样。我们还了解到,华农与一些农事企业有很深的合作,为他们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并得到了广泛好评,这也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举两得。如温氏企业,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养猪公司基础上,由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实业发展总公司、新兴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于2002年共同出资发起成立的,公司注册资本6.4亿元,现有员工8000余人短短8年间,其总资产便达到25亿元。温氏集团的许多技术骨干便是华农的老师或学生,这种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模式成为了一种典范。 下午,我们去了解了鲜蛋的构造与品质鉴定。老师介绍了蛋壳膜、系带等通常会被我们忽略的蛋的细微构造,又介绍了如何从蛋形指数、蛋壳颜色、蛋的比重等方面判断一个鸡蛋的品质,最后进行了蛋各结构的测重。最大的收获就是以后去市场买菜懂得怎么拿着照蛋器肉眼判断蛋的好坏了。 第二天早上,学习了动物遗传与血型鉴定。开头的两个小时左右,老师用大段的PPT给我们科普了许多的动物性状遗传知识,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讲到人类的单双眼皮遗传,从白兔生黑兔又扯到“滴血认亲”。接着,到了最激动人心的ABO血型鉴定实验环节。载玻片、试管、镊子,很有高中化学课的感觉。同学们备好了血清,却抓着采血针迟迟下不了手……最后还是忍痛扎破自己的手指采到了血。整个过程既紧张又欢乐,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血型辨析的原理,知道了自己不是被捡来的…… 下午看了动物养殖的视频,原来“养殖”不只“喂”这么简单,而是包括了饲料搭配及选取、养殖场照明供电清理、动物检疫等各各方面的知识。体会了养群鸡原来也这么不容易。 第三天,最令人期待的一天。早上我们坐大巴来到了华农在增城的教学科研基地——奶牛场。在田野旁的棚子下,吹着清新的威风,基地的老师便给我们讲

地震灾害应急论文

《地震灾害应急》(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结课论文 题目:地震防治与现代生活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学131 学号: 6001113005 姓名:李享 2015年 6月 14 日

地震防治与现代生活 身为一名建筑学学生,防震减灾一直是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地震灾害学中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时刻警醒着我“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一个设计合理、质量好的防震减灾工程,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弱地震等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而且可能挽救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生命。因此了解地震知其原理,懂其防治是我做好建筑的重要也是必须的一课。 地震有着巨大的破坏力,它能够在瞬间将一栋美丽的建筑化为碎石残渣,能将一个繁华的城市变为人间地狱。它极其突然,使人无法预知,像一个古老的诅咒时刻盘旋在人们的头顶,也时时都有可能降临在我们身边。 近年来,地震由于破坏性大又难以及时预报,成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当前世界各国把建筑物防震研究作为一项重大课题。地震造成建筑物的倒塌破坏大致可分为三类情况。第一类是由于建筑物自身的能力不足以抵抗地震造成的剧烈振动,进而导致建筑物的破坏或倒塌。第二类是由于强烈地震引起的水坝坍塌、海啸、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造成建筑物的破坏或倒塌。第三类是由于地震产生的断层错动、山崖崩塌、河岸或山体滑坡、地层陷落等地面严重变形造成的建筑物破坏或倒塌。现有建筑物的防震技术主要是在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上做研究,这种硬性抗震或被动抗震建筑结构成本高且抗震性能有限。 据了解,目前国内建筑物的抗震方法主要有3种:一种是通过加粗柱子、多加钢筋的传统方法来硬抗震,比较常见;另一种是把建

农事训练总结

农事训练总结 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我们这周在动物科学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在农事训练周进行了蚕的养殖与抽丝技能,家禽的品种与鉴赏,宠物鉴赏,鲜蛋的构造和品质鉴定,桑技术应用与文化 第一天踏进动科学院的教学楼,我们在黄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蚕的养殖与抽丝技能。一走进教室,我就被桌面上几个小又白的蚕茧吸引了,老师介绍说,据考古发现,约在4700年前中国已利用蚕丝制做丝线、编织丝带和简单的丝织品。商周时期用蚕丝织制罗、绫、纨、纱、绉、绮、锦、绣等丝织品。蚕有桑蚕、柞蚕、蓖麻蚕、木薯蚕、柳蚕和天蚕等。由单个蚕茧抽得的丝条称茧丝。它由两根单纤维借丝胶粘合包覆而成。缫丝时,把几个蚕茧的茧丝抽出,借丝胶粘合成丝条,统称蚕丝。除去丝胶的蚕丝,称精练丝。蚕丝中用量最大的是桑蚕丝,其次是柞蚕丝,其他蚕丝因数量有限未形成资源。蚕丝质轻而细长,织物光泽好,穿着舒适,手感滑爽丰满,导热差,吸湿透气,用于织制各种绸缎和针织品,并用于工业、国防和医药等领域。中国、日本、印度、前苏联和朝鲜是主要产丝国,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0%以上。老师还介绍了如何用燃烧法辨别真正的蚕丝。 在教室的四周,介绍了许多关于蚕丝的知识。蚕丝是古代汉族文明产物之一,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生产为极早之事,相传黄帝之妃螺祖始教民育蚕;甲骨文中有丝字及丝旁之字甚多。 丝绸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国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下午我们学习了不同品种的家禽,通过老师丰富的PPT展示,我了解到原来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的鸡也大有学问。鸡分为许多种,有蛋种,斗鸡,还有专门产鸡肉的品种。老师还介绍了许多美丽的,外形奇特的鸡,并教我们如何辨别鸡的公母。从外形尺寸来说:相对于公鸡,母鸡的外形尺寸要小。相对于公鸡,母鸡的齿孔不规则或深浅不一。 第二天我们在教室中鉴赏不同的宠物。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不同品种的猫和爬行动物。老师介绍了许多种闻所未闻的猫。阿比西尼亚猫阿比西尼亚猫又称埃塞俄比亚猫、又因步态优美被誉为芭蕾舞猫。而阿比西尼亚猫的毛色同野兔相像,英国人亦称它为兔猫或球猫。阿比西尼亚猫历史悠久,原产于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在保存下来的古埃及神猫的木乃伊中,有一种血红色的猫与它十分相像,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古埃及神猫的直系后代。 埃及猫原产于埃及,又称埃及神猫。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家猫。早在公元1400年前,尼罗河畔古埃及寺庙的壁画上,就画有一种带斑点的猫的形象。在古埃及,猫是神的化身,人们对猫非常崇拜,死后要厚葬。由于古埃及的衰落导致了埃及猫的地位也随之动摇,直至公元4世纪康士坦丁统治时期,埃及猫才开始作为普通的小生物而存在。原来猫最早是在埃及被驯服,原来猫的历史是那么深远! 还有我特别喜欢的波斯猫。波斯猫是猫中贵族,性情温文尔雅,聪明敏捷,善解人意,少动好静,叫声尖细柔美,爱撒娇,举止风度翩翩,天生一副娇生惯养之态,给人一种华丽高贵的感觉。历来深受世界各地爱猫人士的宠爱,是长毛猫的代表。波斯猫体格健壮、有力,躯体线条简洁流畅;圆脸、扁鼻、腿粗短,耳小、眼大、尾短圆。波斯猫的背毛长而密,质地如棉,轻如丝;毛色艳丽,光彩华贵,变化多样。

灾害学论文

灾害学结课小论文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对汶川大地震的观察与思考 摘要:地震是一种严重危及人们生命财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6度以及6度以上地震区几乎遍及全国各个省和自治区。近几十年来的十多次大的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人们心里留下了巨大的创伤。 关键词:地震汶川抗震设防灾害对策 引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正文 一、地震灾害 1.地震灾害的特点?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地震灾害因素 2.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 3.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4.地震次生灾害 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次生灾害 5. 什么叫次生灾害源? 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以及水坝、堤岸等。 人员伤亡 10.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 (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 (2)震中距离; (3)震区人口密度;

农事训练总结报告

农事训练总结报告 班级:12水利1 姓名:翟登攀学号:201230540131 为期一周的农事训练不知不觉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现总结如下: 一、农学概论(黑体小四) 对实习的好奇与向往,让我一天都处在无比的兴奋中。课堂上听老师讲授着不同的农作物,农机,中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发展状况,这些将我带到了一个我从未来到过的领域。同时老师都还对华农对祖国农业所做的贡献,以及其研究成果有所提及,让我从心底为我是一名华农人而感到自豪。 二、玉米栽培 阴雨天,这周的主旋律,在田地中听老师讲授玉米这一重要的农作物,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地位让我感触良多。对不同的品种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其由来发展,以及目前玉米产业的状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穿插讲解的豆类植物也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当然理论总归是空洞的,实践操作或许更加能够引起我们的求知欲.当随着老师的节奏一步步开始操作,望着同学们那专注的眼神,真真觉得我们会收获很多。但时令的局限,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只有育苗,从平整土地,筛土,播种,盖土到封膜。整个流程充斥着同学与老师的问答声,是那样的和谐是那样的美好。原以为玉米栽培就这样会落下帷幕。但第二天的玉米品尝真是给了我不小的惊喜。香脆的玉米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享受,而当我知道刚刚我们所尝到的玉米竟然是华农自产的时候,身为华农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水稻栽培 锄头,铁锹,喷壶我们的装备。扛着这些便踏上了我们的征程。其实说心里话,水稻的旱育秧与玉米育种是那样的相似,平整土地,铺上塑料育种板,将我们预先筛好的土壤,均匀的铺在上面, 页脚内容1

关于自然灾害的论文有关自然灾害的论文

第25 卷第4 期 灾 害 学 V ol. 25 No. 4 2010 年12 月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Dec. 2010 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 * 郭 1 2 2 2 凯 2 (1.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重庆400047 ; 2.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047 ) 摘 要:按照我们对社会易损性构成的认识,从区域人口易损系统、区域社会结构易损系统和区域社会文化易损 系统三方面构建了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是由一个内部层次分明、逻辑结构清晰的9 个指数和39 个指标要素构成的框架。该评价体系可以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认识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的科学依据,也是减灾防灾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811X (2010 )04 -0068 -05

产能力、社会结构和秩序、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 引言 面的损失,这种损失既是社会个体的损失,也是社会整体的损失。在这一过程中造成社会秩序的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口增长、科技与社会进步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广度和深度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很容易把自然灾害看成是单纯的自然事件来研究,而忽视了灾害作用的具体社会背景。大量灾害事实表明,物质实力的增强和科技手段的提高并没有完全解决灾害问题。对于灾害的认识我们有理由把关注 [1 -3 ] 为了客观地认识区域的社会易损性,正确评价区域社会易损性的状态,非常有必要从确定或影响自然灾害的区域社会易损性的要素中,选取一些具有标示性意义的定量化信息作为评价的指标,也只有准确地选择指标才能够真实反映区域社会易损性的本质和特征,因此,评价指标的拟定对区域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评价、计算,以及科学合理地构建防灾减灾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混乱,社会功能暂时或局部的缺失,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损失。社会易损性的问题涉及到区域人口、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整体。因此,在建立灾害易损性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任何指标体系建立的重要原则。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指标体系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指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明确,统计方法要规范,能够度量和反映区域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状况、基本特征及其区域社会背景。可比性原则:指标的选择应涵义明确,选取的指标应是共性的指标,既便于横向比较,又便于纵向比较。 分层性原则:影响灾害社会易损性的因子众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指标按照不同属性和作用分层,且要层次清晰,能够清楚地反映体系的层次结构。各指标之间既相互区别又互有联系,层层深入形成一个综合评价系统。 独立性原则:灾害社会易损性的影响因子之

农事实践课程系列

月亮湾农事实践课程系列 一、课程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纲要》及《上海市校外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结合“二期课改”拓展型课程实践与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加强中小学生学农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提高学农劳动社会实践的质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认识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三农”培养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发扬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的精神。 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是通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实践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的教育活动。劳动一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然而要通过生动形象和切实可行的方式将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融入每一位学生头脑中,并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是学校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一,劳动实践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措施。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有助于学生逐步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劳动实践教育有利于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审视当代的学生,他们生活在新旧体制转换和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中的年代。他们聪明活泼、见多识广,但对社会缺乏本质的认识和真实的了解;他们重视学业、考分,但忽视能力和个性的张扬;他们不愁吃穿,生活优裕,但缺少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立志高远、渴求进取,但并未真正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因此让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客观上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心理健康素质和科技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升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艰苦朴素的民族精神,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第三,劳动实践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现阶段,社会强调个人作用,一切以我为中心,甚至相互倾轧,用非法手段掠夺他人财物和生命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校园内,虽然不至于如此严重,但突出个人主义,漠视他人的现象确实存在。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四,劳动实践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尊重劳动的观念,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风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现代中小学生之所以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能深刻领会到“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因而也就不懂得什么叫尊重劳动和劳动者,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尤其是条件较优越的城镇中小学生,虽然他们也明白“大米”并非“从船上”来的,也知道那大片的“韭菜”是麦苗,但由于对农民劳作的艰辛缺乏应有的实际体验,有时甚至认为劳动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因此,他们无所谓热爱劳动,甚至轻视劳动及劳动者。那么如何让学生转变这些观念呢?课堂教学的同时,还是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在“身教”上再下功夫。

农事训练个人总结报告

农事训练总结报告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于本学期第九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农事训练的课程学习。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我按照课程要求,有效完成了课程的相关实验;并且在训练的过程过程中通过对农业知识的学习,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深化了我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通过此次农事训练,我对农作物的各种情况有了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的学习到的知识。从无知到认知,到深入了解,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学习的过程是最美的,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体会,新的想法。现总结如下: 一、农学概述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知道了有关农学的各种概念和理论。比如说:农学的定义、生产地位与作用、特点;世界及我国的作物生产概况;作物的十二大起源中心与分类;我国的十大种植业分布区以及种植制度等。通过此次课堂学习,我对于农学的一些概念性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农业生产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有了一定认识。并且通过对农作物相关图片的直观学习,我认识了许多种农作物,对它们的生长习性、特点、用途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田间实习 周一的下午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作物田里。在老师的介绍下,我认识了很多以前没见过的农作物和蔬菜,并对它们的生长要求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竹芋,比如魔芋,比如蓖麻······周二下午和周三上午老师则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关于水稻的知识,并让我们近距离的接触水稻。通过老师的讲解,我认识了一些水稻品种;了解了一些水稻的病虫害知识;并学习到了一些关于水稻的育种、栽培和收割等知识。并且在周三上午的室内学习中,通过对不同大米的亲口品尝让我知道了该如何区分大米的优劣;在视频学习中,我又了解了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的艰辛历程,并为之感动!周三下午和周四上午老师主要带领我们学习了关于甘蔗的知识。周三下午我们主要学习了甘蔗的起源、分布、种植情况、生长习性、功用以及比较不同品种的甘蔗。通过这半天的学习,我对甘蔗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周四上午我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垂度计,卷尺等对不同品种的甘蔗做了精确地测量,以了解甘蔗的生长现状及预测甘蔗的产量。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

从农事实践看地方性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契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24584066.html, 从农事实践看地方性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契合作者:王凯元何晓波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6期 摘要:地方性知识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点。农事实践中的技术选择体现了地方性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契合性。我国传统农业发达,农民生产经验丰富,但科学知识却贫乏。需要用科学的眼光加强对地方性农业知识的挖掘和整理,扩大其传播途径和影响范围,使呈凌乱状和消弭状的经验型农业传统知识系统化、科学化。而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中,农民应增加科学知识的修养,自觉融合二者并运用这种契合性,发挥地方性知识的环境适应性和生态呵护作用,创造出一种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实践。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科学知识;技术选择;农事实践 中图分类号:F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1)06—0167—05 从文化生态学派的观点看,各民族的文化都是对该民族所生存的自然生态条件的适应模式,地方性知识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点。作为传统农业社会的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农业生产经验丰富,科学知识却贫乏。科学知识在农事劳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却为农民所乏有。专事实用的农业地方性知识与科学知识差异较大,农民农事实践中的技术选择却也表明二者之间具有契合性。需要用科学的眼光加强对地方性农业知识的挖掘整理,增加其传播途径、扩大其影响范围,使呈凌乱状和消弭状的传统经验型农业知识科学化、系统化、知识化,改变其自生自灭的原生状态。契合性视角下,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中,农民应该增加科学知识的修持和运用,充分发挥地方性知识的环境适应性,运用这种契合性创造一种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实践。 一、地方性知识的提出

农事训练总结

农事技能通识训练感想

传承华农精神,践行农事训练 一周如茶似火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已悄然结束,带着不舍的心情在教三做完了农事训练的一周总结。不舍的是老师教会我许多的知识,未能进一步进行丰富及加强学习和老师那课堂上精彩的教学内容,这让我留下了些许的遗憾,但是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将继续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深入的学习,更加深层次的探讨知识。 为什么开设农事技能通识训练呢?我校作为全国重点高等农业院校,以农为 主体,为了促进非农科学生的全面发展、开阔非农学生的视野、拉近非农学生与 农业科学的距离,学校立足农业科学传统优势,借助农业科学强大的教学资源, 创造性地设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农事训练课程。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一名 农业院校的学生,即使农业不是我们的必修课修课,可是了解基本的农业知识还 是有必要的。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为的就是培养学生 的爱农意识和爱校意识。事实上,学校的这一开设成果斐然,非农科学生通过本 周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层次认识农科,认识学校的丰厚底蕴,更加为学校的丰硕 科研成果和惊人的教学成就感到深深的自豪,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自我实践和动 手能力,进一步提升自我的能力,也为今后走上社会工作增加了一份坚实的基础。 首先,刚刚得知课程安排时,我还感到十分不解,为什么工科的学生要大 老远跑到动科院楼去学习不是本专业的知识,而且,是每天都要去,作为一名每 天只有一节课的我感到不解,但是当我到达崭新的院楼、设备齐全的实验室,经 过一周的学习,更从动科老师那敬业的态度可以看出,动科一定是个出人才的学 院!真的,这几天动科老师们上课那种认真负责、热心谦和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了 他们对本专业的热爱,让我们很敬佩,仿佛在上专业课一样。我们还了解到,华 农与一些农事企业有很深的合作,为他们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 并得到了广泛好评,这也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举两得。这也让我深感华 农的强大,而我作为一名华农学子的自豪,学校和合作公司互惠互利,也为我们 即将毕业的本科学生多一个选择。 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我们系统的学习了了鲜蛋的构造和品质鉴定、动物养 殖、桑技术应用与文化、蚕的养殖与抽丝技能、观赏鱼和牛的养殖技术、动物血 型鉴定和遗传等课程。在课堂上,教授理论知识讲解结合实际试验操作,让我印 象更为深刻,受益匪浅。农事训练的不同课程给我展现了农业科学领域不同的魅 力,使我在惊叹之余,又多学了一点知识,多了一点对农业科学的理解。 第一节课我们在动物科学学院院楼学习家禽的品种和鉴赏,老师在课上介绍 人家禽以及关于家禽饲养和分类知识,我们认识的很多种鸡,了解它们的特点以 及习性等等。这一节课让我对家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家禽。 有的鸡的鸡冠是白色的,有的是黑色的,而鸡的身体颜色有的十分艳丽,各式各

主讲教师简介-吉林农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附件2: 主讲教师简介 1.王宁宁,女,副教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植物学专业, 博士研究生。 自工作以来,主讲本科生《普通遗传学》课程,公开发表论文:《Mutation of the RDR1 gene caused genomewide changes in gene expression, regional variation in small RNA clusters and localized alteration in DNA methylation in rice》,BMC Plant Biology,2014.06.30;《Tissue culture-induced heritable genomic variation in rice, and their phenotypic implications》PLos One,2014.05.07等。近年来主持课题:《非生物胁迫对水稻Osrdr1突变体表观遗传变异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青年,2015.1-2017.12);《不同化学试剂对水稻突变体种质资源的筛选》(吉林省科技引导计划2015.9-2018.9)等。教学上:2011年荣获农学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2015年农学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2015年吉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基础组一等奖。主持教改课题两项(省高等教育协会1项,在研;吉林农业大学高教所1项,已结题)。 2.耿艳秋,女,副教授,吉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 作学专业,博士。 主要讲授本科生《作物栽培学》、《农事学》、《农学基础》、《现代农业与技术概论》等几门课程,为全校学生开设 《特种玉米优良品种与栽培技术》、《农业推广学》两门选修 课,为研究生讲授《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课程。公开发表《灌浆乳熟期不同土壤水势对苏打盐渍地水稻产量及生理性状的影响》、《“四年不断线”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效果》等10余篇科研教学论文,近年来主持参加《提高农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效率与质量的制度与措施研究》、《长白山经济动植物资源开发—长白山经济植物轮叶党参栽培及开发研究》、《松嫩平原苏

农事训练总结(原创)

农事训练个人总结 2014级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21班 李乐书 201430842116 刚开始得知本学期第五周要进行农事训练我是不太惊讶的,在高中已经接触过类似的训练,但是包含了更多的实践,例如摘玉米,开垦田地,挑粪水等。听闻前几周已经完成农事训练的班级说传,上课更多的是在课室里听讲,实践很少,其实我是有点失落的。但凡事总有美好的一面,维系一个星期的农事训练也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 那我们就一天一天地回忆吧。 第一天 上午的课是鸡的观赏。在我的印象中,鸡只是一种用来食用的家禽,我的家乡是清远,想必知道闻名久远的“清远鸡”。从老师的介绍中,清远鸡是一种肉鸡,也属于麻鸡,土鸡,走地鸡。有机会可以到清远本地尝试“凤中皇”牌清远走地鸡。当然,课堂上还介绍了很多观赏类的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无毛鸡。身体真的一点毛都没有,我的第一反应是:“好恐怖!”见过全身没有毛的狗,猫,就是没有见过全身没毛的鸡。老师还介绍了斗鸡等不同类型的鸡。在介绍完后的实地看鸡时间中,我抱起了乌鸡!雪白雪白的很可爱。总的来说,这节课带给了我很多新知识,也给我这个不经常接触动物的人多了一次难忘的实践经验。 下午是蚕的模块。课堂上老师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有关蚕的知识,讲述了一个关于中日研究蚕的DNA序列的故事。大家听得有滋有味,深深地被老师那深沉的生动的声音感染了,中国人对蚕的情怀是多么的深呀!最有趣的就是缫丝了,而我是负责操作缫丝的机器。当老师宣布开始缫丝时,我们兴致勃勃地拿出已经经过处理的蚕茧,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根丝,几经尝试后顺利地缫起丝来,很惊讶蚕丝是多么的坚韧,我以为是类似蜘蛛丝那样很容易断,要经过加工处理才会变得坚韧,然而事情出乎我们的意料,可能是我们煮蚕茧不够透,导致丝经常断,也可能跟蚕茧的质量有关,很可惜没能缫很多的丝。把丝摘下来后发现,丝卷在

农事早知道总结范文

农事早知道总结范文 农事训练总结报告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于本学期第九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农事训练的课程学习。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我按照课程要求,有效完成了课程的相关实验;并且在训练的过程过程中通过对农业知识的学习,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深化了我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通过此次农事训练,我对农作物的各种情况有了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的学习到的知识。从无知到认知,到深入了解,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学习的过程是最美的,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体会,新的想法。现总结如下: 一、农学概述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知道了有关农学的各种概念和理论。比如说:农学的定义、生产地位与作用、特点;世界及我国的作物生产概况;作物的十二大起源中心与分类;我国的十大种植业分布区以及种 植制度等。通过此次课堂学习,我对于农学的一些概念性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农业生产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有了一定认识。并且通过对农作物相关图片的直观学习,我认识了许多种农作物,对它们的生长习性、特点、用途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田间实习 周一的下午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作物田里。在老师的介绍下,我认识了很多以前没见过的农作物和蔬菜,并对它们的生长要求有了

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竹芋,比如魔芋,比如蓖麻······周二下午和周三上午老师则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关于水稻的知识,并让我们近距离的接触水稻。通过老师的讲解,我认识了一些水稻品种;了解了一些水稻的病虫害知识;并学习到了一些关于水稻的育种、栽培和收割等知识。并且在周三上午的室内学习中,通过对不同大米的亲口品尝让我知道了该如何区分大米的优劣;在视频学习中,我又了解了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的艰辛历程,并为之感动!周三下午和周四上午老师主要带领我们学习了关于甘蔗的知识。 周三下午我们主要学习了甘蔗的起源、分布、种植情况、生长习性、功用以及比较不同品种的甘蔗。通过这半天的学习,我对甘蔗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周四上午我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垂度计,卷尺等对不同品种的甘蔗做了精确地测量,以了解甘蔗的生长现状及预测甘蔗的产量。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 对甘蔗的发展生产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周四下午和周五上午则是对水稻知识的深入学习。周四下午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基于水稻的DUS测试,使我学会了怎样观察水稻生长现状、区分不同品种的水稻及不同品种水稻的不同特征。周五上午老师则为我纠正了昨天DUS测试中所出现的错误,及时的纠正让我印象深刻! 三、总结汇报 首先是课堂上学习中,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农学概论、物种起源与分布、种植制度、南方作物等知识,使我们在极短的时间里对农业的相关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让我知道了农作物从实验育种、推

地震论文地震灾害论文地震灾后重建论文地震的论文解读

中国在其五千多年的生存与发展历史中,遭受了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在众多的自然灾害中,尤以洪水、旱灾、地震和海洋灾害为甚(胡鞍钢、陆中臣、沙万英,1997。因此,洪水、旱灾、地震和海洋灾害可以说是中国意义上的重大自然灾害。重大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首先,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灾害造成严重的社会财富损失,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阻滞和破坏作用。灾害阻碍经济的发展,在局部地区及一定时期内甚至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倒退,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长期性的制约因素。其次,灾害造成经济发展成本上升,收益减少,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一方面,国家不得不加大防灾减灾投入,造成经济发展的成本或代价上升;另一方面,在社会总投入一定的前提下,防灾减灾投入的扩大,意味着发展经济直接投入的减少,社会再生产的发展受到限制。第三,灾害往往会造成部分产品的生产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正常进行,如农作物歉收、能源短缺,随之而来的部分基础设施所需的原材料生产受阻等,直接或间接地带来物价的上涨。物价上涨不仅会直接影响普通老百姓的正常生活,而且间接地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下文以玉树地震为例,分析重大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一、玉树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造成了地震灾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就是对人的伤害,即对人力资源的破坏。第一,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不是一般地减少人口,而是大量减少正在进行社会生产劳动的劳动力。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经常使企事业单位在岗人员短缺,其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熟练工人等的伤亡,对一个具体单位的工作损害尤其严重。第二,地震造成许多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家庭的正常生活被打断,老人小孩的抚养成为一项极大的社会负担。第三,地震造成许多健康人变为残疾人,破坏了他们的劳动力。第四,地震危及工厂也一样危及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而地震对教育、科研、卫生事业的影响比对生产的影响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因为这些都是人力资源的培养部门,对他们的破坏严重地影响着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杨仕升,2004。 财产损失包括各种建筑物的毁坏(学校、医院、政府、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工厂厂房和居民楼等,公路、铁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和农业水利电力通讯设施的损坏,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共五套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广义农业推广 2.成果示范 3.方法示范 4.农业技术市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答农业技术市场的构成要素。 2.农业推广方法有哪几类? 3.影响农民行为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农业推广工作从狭义到广义并发展到现代农业推广,工作内容发生了那些变化?这些变化是由那些因素所说决定?(20分) 2.目前农村社会中农民在接受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了哪几种不同的类群?他们在接受新技术的速度上有何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有哪些?(20分) 3.试述如何实施农民培训。(10分)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现代农业推广 2.创新 3.集体指导 4.大众传播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答农民采用创新的认识过程有几个阶段? 2.简答如何实施农民培训。

3.农业创新在传播中有哪些制约因素? 三论述题 1.使农民行为发生变化的因素有那些?请用图表述农民行为产生的机理,并说明与农业推广工作有何关联?(20分) 2.农业推广方法有哪几类?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怎样综合运用这些方法。(20分) 3.试述成果示范的实施程序。(10分)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农业科技成果 2.行为 3.动机 4.沟通 5.集体教学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答创新的特性 2.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 3.简答农业推广沟通的要素 三论述题 1.试述论文的格式及写作要求(15分)

2.试述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10分) 3.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20分)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四)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双向沟通 2.现场参观教学 3.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 4.传播媒介 5.科普文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答创新采用者的分类 2.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3.简答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 三论述题 1.试述农业推广语言特点及原则(10分) 2.试述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15分) 3.试述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运行机制的类型及特点(20分)

自然灾害学论文

中国城市洪涝灾害下的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班级:11地本 学号:1110240011 作者:徐莉 时间:2014年6月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如:;1998年,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受灾人口2.23亿,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今年,广州遭遇了百年难得一遇的洪水,致2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超7亿。 洪涝灾害是因大雨、暴雨引起的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所形成的诸如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灾害现象。洪水引起的灾害称之洪灾;由于降雨在低洼地面蓄积,难以宣泄引起的危害称之为涝灾。 由于洪涝灾害对我国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尤其是在城市中,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更为巨大,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中国的城市对于洪涝灾害的应急管理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减少洪涝灾害给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城市重建。 【正文】 一、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原因 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与强度不断上升,给城市造成了重大的创伤,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首先是气候变化的原因。人类对洪涝灾害的规律并未完全掌握,而全球气候变化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可知性。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有的地方降水增多,往往

形成暴雨强降水,而成了洪水的诱发因素,而这些都是人类所无法预知的。所以这种灾害的不确定性和我国已有的防洪的工程措施的确定性是存在矛盾的。 其次是城市化带来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我国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面积增长过快、质硬、公共设施不完善,且城市的植被相对很少,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造成了城市不透水面积越来越大,径流系数明显提高。在暴雨来临时不仅不能起到固水作用,还使降雨汇流时间明显缩短,大量降雨短时间内形成地表径流,致使内涝。另一方面,城市化必将带来经济的集中和人口的聚集,而一次洪涝灾害会造成城市中更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故城市遭受的创伤更为巨大。 最后,来谈谈该体系本身的优点。我国大部分城市应对洪涝灾害主要依靠于工程建设等技术手段,存在着长期手段单一、缺乏协调机制等问题,难以完全保证城市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如果建立规划包含了预警、响应和恢复的综合性的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充分考虑每一个可能发生的因素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从而进行灾前防止、灾时控制、灾后恢复,而最大程度上的减小灾害损失。 二、应急管理体系所应包含的内容 对于该体系,应包含对灾前的预防准备、对灾时的控制和对灾后的恢复管理。 1、灾前的预防和准备 在洪涝灾害来临之前,中国应在相应的法律法规方面有明确规定,在组织体系方面要完整,而各个城市要有针对各自情况的防洪预案,平时要有一定的防洪措施。 法律法规:目前,中国已先后颁布了税法、防洪法、防汛条例、河道管理条例、蓄溶剂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 组织体系:1950年中央政府成立了防洪总指挥部,各省市县各级都应有完整的防洪指挥组织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以下的相关单位(五个层次:国家、省、地市、区和现场):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经委、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农业厅、卫生厅、广电厅信息产业局、水文资源局、气象局、通信管理局、海事局、军区、铁路局、电网公司和红十字会等。而这些单位都应有自己的职责,包括防洪涝的宣传工作和设施建设工作、预防洪涝的预案编写工作、防洪抢险和灾区治安管理的安全保卫工作、抗洪抢险及灾后恢复的物资供应工作、灾时的信息采集工作、灾后的重建工作等等。同时由于不可预知的情况发生,还应建立一个应急管理中心。

当前我国农村。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农村“新土地抛荒”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究》 文献检索与综述报告 10政本李婷(16) 一、文献检索工具、方法、过程介绍 在陈久老师的指导下,本课题研究者充分利用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读秀、万方数据等网络工具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同时根据原文的参考文献、二级参考文献、引证文献、二级引证文献等收集到了更为丰富、全面的相关资料。此外,研究者还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图书馆浏览了大量图文书籍。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我国农村抛荒问题的历史渊源和国内外土地抛荒现状,研究者采用了顺查法、倒查法、追溯法、导师指导法、网络查找法等文献资料收集方法,收集了我国自1987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量土地政策、中央一号文件等资料,查询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抛荒惩罚性政策。 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者通过查阅图书和网络资料发现,国外关于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研究较少,大部分国外专家是从农村土地流转的角度来研究土地制度问题,例如:国外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和借鉴[J]. 东南学术. 2009(02)、美国关于土地征收补偿的规定及借鉴等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农村抛荒现象的历史追溯:首先说明一下,本课题研究者在题目中使用了“新土地抛荒”的概念,是因为现阶段农村的抛荒与1990年代中后期因为农业税费负担沉重而导致的土地抛荒不同,这里看到的土地大量抛荒出现在税费改革之后,也就是2002年之后的土地抛荒。21世纪以来,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同时,许多农民不能满足田地带给自己的收益。在田里辛苦一个月还不如出去打几天工,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除此之外,许多农村子女考入大、中、专院校,学业有成之后大部分都留在城市里安家落户,他们将父母接到城市里,而家里的田要么给别人耕作,要么让它荒着。 为什么以往一直以农事为主,以耕地为生的大批农民要如此义无反顾地南下,为什么他们可以白白抛荒了这么多良田而宁愿背井离乡地在外地买粮,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他们可以承受离开亲人的艰苦,可以承受离开一直生养自己的土地而去他乡漂泊的辛酸?为什么近些年政府对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在村里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为什么取消了农业税农田却反而被抛荒了?为什么三农问题年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却换不来农村农民农业的根本性好转?这一问题引发了国内许多知名经济学家、各高校学者等人的关注。 2、综合介绍: 通过上网搜索,我发现国内对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的研究成果已经有很多,如学术论文、期刊、图书、报纸等等,这让我可以借鉴到许多前人的经验成果。 通过整理,我将这些研究成果按照其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类: 一是最为普遍的农民自身原因类,如2008年8月19日新华网论坛上发表的《中国农村耕地严重抛荒的成因及对策》、刘键,陈雩桢发表在《四川农业科技》2002年第5期的《农村耕地抛荒问题剖析》、张光宏,梁丹辉在2008年10月发表的《建设新农村视角下的耕地抛荒问题研究》、2012-12-20 发表于中华粮网的《农田抛荒的反思》、夏莉艳.农村劳动力流失与农业基础稳固 [期刊论文] -经济问题探索2009(5)等。这些专家学者主要是从农民自身找原因,认为农村出现大面积抛荒的原因是农民期待更高的收益,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生活。因此,要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提倡建设类似于社区的乡村; 二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土地抛荒原因的文章,如周全绍在《宿州学院学报》发表的《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陈晓华在人民网发表的《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期刊论文——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 - 甘肃农业2006(6)、胡家勇在经济学动态发表的《马克思土地产权制度理论研究》。这些学者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农村土地产权的归属问题,认为农民可以将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从而达到闲置土地的最大化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