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版)中考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完整版)中考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完整版)中考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完整版)中考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中考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总结

一、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

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同样,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也都相等。

这里要注意:(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3)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4)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利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都能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注意:两边一对角(SSA)和三角(AAA)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6、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以上可以简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四、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

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2.回顾三角形判定公理,搞清还需要什么;

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

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

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1. 如图,,,,A F E B 四点共线,AC CE ⊥,BD DF ⊥,AE BF =,AC BD =。求证:ACF BDE ???。

例 2. 如图,在AB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AD BE ⊥,垂足为D 。求证:21C ∠=∠+∠。

例3. 如图,在ABC ?中,AB BC =,90ABC ∠=o 。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BE BF =,连接,AE EF 和CF 。求证:AE CF =。

例4. 如图,AB //CD ,AD //BC ,求证:AB CD =。

例5. 如图,,AP CP 分别是ABC ?外角MAC ∠和NCA ∠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P 。

求证:BP 为MBN ∠的平分线。

例6. 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的点,且CD AB =,ADB 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2AC AE =。

例7. 如图,在ABC ?中,AB AC >,12∠=∠,P 为AD 上任意一点。求证:AB AC PB PC ->-。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B. 一锐角对应相等

C. 两锐角对应相等

D. 斜边相等 2. 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BC ?的是( )

A. 3AB =,4BC =,8CA =

B. 4AB =,3BC =,30A ∠=o

C. 60C ∠=o ,45B ∠=o ,4AB =

D. 90C ∠=o ,6AB =

3. 如图,已知12∠=∠,AC AD =,增加下列条件:①AB AE =;②BC ED =;③C D ∠=∠;④B E ∠=∠。其中能使ABC AED ???的条件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4. 如图,12∠=∠,C D ∠=∠,,AC BD 交于E 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DAE CBE ∠=∠ B. CE DE =

C. DEA ?不全等于CBE ?

D. EAB ?是等腰三角形

5. 如图,已知AB CD =,BC AD =,23B ∠=o

,则D ∠等于( )

A. 67o

B. 46o

C. 23o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6. 如图,在ABC ?中,90C ∠=o ,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且:2:3CD AD =,10AC cm =,则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__________cm ;

7. 如图,已知AB DC =,AD BC =,,E F 是BD 上的两点,且BE DF =,若100AEB ∠=o ,30ADB ∠=o ,则BCF ∠=____________;

8. 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大小为_________;

9. 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90C ∠=o

,AC BC =,AD 平分BAC ∠交BC 于D ,DE AB ⊥于E ,若10AB =,则BDE ?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__;

10. 如图,点,,,D E F B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CD ,AE //CF ,且AE CF =,若10BD =,2BF =,则EF =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1. 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M N 分别在,BC AC 上,且BM CN =,AM 与BN 交于Q 点。求AQN ∠的度数。

12. 如图,90ACB ∠=o ,AC BC =,D 为AB 上一点,AE CD ⊥,BF CD ⊥,交CD 延长线于F 点。求证:BF CE =。

答案

例1. 思路分析:从结论ACF BDE ???入手,全等条件只有AC BD =;由AE BF =两边同时减去EF 得到AF BE =,又得到一个全等条件。还缺少一个全等条件,可以是CF DE =,也可以是A B ∠=∠。

由条件AC CE ⊥,BD DF ⊥可得90ACE BDF ∠=∠=o ,再加上AE BF =,AC BD =,可以证明ACE BDF ???,从而得到A B ∠=∠。

解答过程:Q AC CE ⊥,BD DF ⊥ ∴90ACE BDF ∠=∠=o 在Rt ACE ?与Rt BDF ?中

Q AE BF

AC BD =??

=?

∴Rt ACE Rt BDF ???(HL) ∴A B ∠=∠ Q AE BF =

∴AE EF BF EF -=-,即AF BE = 在ACF ?与BDE ?中

Q AF BE A B AC BD =??

∠=∠??=?

∴ACF BDE ???(SAS)

解题后的思考:本题的分析方法实际上是“两头凑”的思想方法:一方面从问题或结论入手,看还需要什么条件;另一方面从条件入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再对比“所需条件”和“得出结论”之间是否吻合或具有明显的联系,从而得出解题思路。

小结:本题不仅告诉我们如何去寻找全等三角形及其全等条件,而且告诉我们如何去分析一个题目,得出解题思路。

例 2. 思路分析:直接证明21C ∠=∠+∠比较困难,我们可以间接证明,即找到α∠,证明2α∠=∠且1C α∠=∠+∠。也可以看成将2∠“转移”到α∠。

那么α∠在哪里呢?角的对称性提示我们将AD 延长交BC 于F ,则构造了△FBD ,可以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2=∠DFB ,可以由三角形外角定理得∠DFB=∠1+∠C 。

解答过程:延长AD 交BC 于F 在ABD ?与FBD ?中

Q 90

ABD FBD BD BD ADB FDB ?∠=∠?

=??∠=∠=?o ∴ABD FBD ???(ASA ∴2DFB ∠=∠ 又Q 1DFB C ∠=∠+∠ ∴21C ∠=∠+∠。

解题后的思考:由于角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翻折来构造或发现全等三角形。

例3. 思路分析: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这两条线段相等,关键是要找到这两个三角形。以线段AE 为边的ABE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o 到CBF ?的位置,而线段CF 正好是CBF ?的边,故只要证明它们全等即可。

解答过程:Q 90ABC ∠=o ,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 ∴90ABC CBF ∠=∠=o 在ABE ?与CBF ?中

Q AB BC ABC CBF BE BF =??

∠=∠??=? ∴ABE CBF ???(SAS) ∴AE CF =。

解题后的思考:利用旋转的观点,不但有利于寻找全等三角形,而且有利于找对应边和对应角。

小结: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是重要的方法,但有时不容易找到需证明的三角形。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观点来寻找或利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4. 思路分析:关于四边形我们知之甚少,通过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原问题转化为全等三角形的问题。

解答过程:连接AC Q AB //CD ,AD //BC ∴12∠=∠,34∠=∠ 在ABC ?与CDA ?中

Q 1243AC CA ∠=∠??

=??∠=∠?

∴ABC CDA ???(ASA) ∴AB CD =。

解题后的思考: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是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例5. 思路分析:要证明“BP 为MBN ∠的平分线”,可以利用点P 到,BM BN 的距

离相等来证明,故应过点P 向,BM BN 作垂线;另一方面,为了利用已知条件“,AP CP 分别是MAC ∠和NCA ∠的平分线”,也需要作出点P 到两外角两边的距离。

解答过程:过P 作PD BM ⊥于D ,PE AC ⊥于E ,PF BN ⊥于F Q AP 平分MAC ∠,PD BM ⊥于D ,PE AC ⊥于E ∴PD PE =

Q CP 平分NCA ∠,PE AC ⊥于E ,PF BN ⊥于F ∴PE PF =

Q PD PE =,PE PF = ∴PD PF =

Q PD PF =,且PD BM ⊥于D ,PF BN ⊥于F ∴BP 为MBN ∠的平分线。

解题后的思考:题目已知中有角平分线的条件,或者有要证明角平分线的结论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或判定来解答问题。 例6. 思路分析:要证明“2AC AE =”,不妨构造出一条等于2AE 的线段,然后证其等于AC 。因此,延长AE 至F ,使EF AE =。

解答过程:延长AE 至点F ,使EF AE =,连接DF 在ABE ?与FDE ?中

Q AE FE AEB FED BE DE =??

∠=∠??=? ∴ABE FDE ???(SAS)

∴B EDF ∠=∠

Q ADF ADB EDF ∠=∠+∠,ADC BAD B ∠=∠+∠

又Q ADB BAD ∠=∠ ∴ADF ADC ∠=∠

Q AB DF =,AB CD = ∴DF DC =

在ADF ?与ADC ?中

Q AD AD ADF ADC DF DC =??

∠=∠??=? ∴ADF ADC ???(SAS) ∴AF AC =

又Q 2AF AE = ∴2AC AE =。

解题后的思考:三角形中倍长中线,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继而得出一些线段和角相等,甚至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例7. 思路分析:欲证AB AC PB PC ->-,不难想到利用三角形中三边的不等关系来证明。由于结论中是差,故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证明,从而想到构造线段AB AC -。而构造AB AC -可以采用“截长”和“补短”两种方法。

解答过程:法一:

在AB 上截取AN AC =,连接PN 在APN ?与APC ?中

Q 12AN AC AP AP =??

∠=∠??=?

∴APN APC ???(SAS) ∴PN PC =

Q 在BPN ?中,PB PN BN -<

∴-<-PB PC AB AC ,即AB -AC>PB -PC 。

法二:

延长AC 至M ,使AM AB =,连接PM 在ABP ?与AMP ?中

Q 12AB AM AP AP =??

∠=∠??=?

∴ABP AMP ???(SAS)

∴PB PM =

Q 在PCM ?中,CM PM PC >- ∴AB AC PB PC ->-。

解题后的思考:当已知或求证中涉及线段的和或差时,一般采用“截长补短”法。具体作法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一条较短线段,再设法证明较长线段的剩余线段等于另外的较短线段,称为“截长”;或者将一条较短线段延长,使其等于另外的较短线段,然后证明这两条线段之和等于较长线段,称为“补短”。

小结:本题组总结了本章中常用辅助线的作法,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还要继续总结。我们不光要总结辅助线的作法,还要知道辅助线为什么要这样作,这样作有什么用处。

同步练习的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C

3. B

4. C

5. C

二、填空题:

6. 4

7. 70o

8. 90o

9. 10 10. 6

三、解答题:

11. 解:Q 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 BC =,60ABC C ∠=∠=o 在ABM ?与BCN ?中 Q AB BC ABC C BM CN =??

∠=∠??=?

∴ABM BCN ???(SAS) ∴NBC BAM ∠=∠

∴60AQN ABQ BAM ABQ NBC ∠=∠+∠=∠+∠=o 。

12. 证明:Q AE CD ⊥,BF CD ⊥ ∴90F AEC ∠=∠=o ∴90ACE CAE ∠+∠=o Q 90ACB ∠=o

∴90ACE BCF ∠+∠=o ∴CAE BCF ∠=∠ 在ACE ?与CBF ?中 Q F AEC CAE BCF AC BC ∠=∠??

∠=∠??=?

∴ACE CBF ???(AAS)

=。∴BF CE

中考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中考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总结 一、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 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同样,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也都相等。 这里要注意:(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 (3)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 (4)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利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都能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 注意:两边一对角(SSA)和三角(AAA)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3.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6、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以上可以简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四、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1) 1.(2016?常德)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AB⊥AD,连接AC,过点A作AE⊥AC,且使AE=AC,连接BE,过A作AH⊥CD于H交BE于F. (1)如图1,当E在CD的延长线上时,求证:①△ABC≌△ADE;②BF=EF; (2)如图2,当E不在CD的延长线上时,BF=EF还成立吗?请证明你的结论. 2.(2015?菏泽)如图,已知∠ABC=90°,D是直线AB上的点,AD=BC. (1)如图1,过点A作AF⊥AB,并截取AF=BD,连接DC、DF、CF,判断△CDF的形状并证明; (2)如图2,E是直线BC上一点,且CE=BD,直线AE、CD相交于点P,∠APD的度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2015?于洪区一模)如图1,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BAC=90°, 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2,线段CF、BD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______,线段CF、BD的数量关系为______; 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2)如果AB≠AC,∠BAC是锐角,点D在线段BC上,当∠ACB满足什么条件时,CF ⊥BC(点C、F不重合),并说明理由.

4.(2013?庐阳区校级模拟)如图,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D、△ACE拼在一起(图1).△ABD不动, (1)若将△ACE绕点A逆时针旋转,连接DE,M是DE的中点,连接MB、MC(图2),证明:MB=MC. (2)若将图1中的CE向上平移,∠CAE不变,连接DE,M是DE的中点,连接MB、MC(图3),判断并直接写出MB、MC的数量关系. (3)在(2)中,若∠CAE的大小改变(图4),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MB、MC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5.(2013春?北京校级期中)探究 问题1 已知:如图1,三角形ABC中,点D是AB边的中点,AE⊥BC,BF⊥AC,垂足分别为点E,F,AE,BF交于点M,连接DE,DF.若DE=kDF,则k的值为______. 拓展

全等三角形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全等三角形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 CD = ,对角线BD 平分ADC ∠,连接AC ,2ACB DBC ∠=∠,若4AB =,10BD =,则ABC S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解析】 【分析】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推出AD ∥BC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推出CA=CD ,可得CB=CA=CD ,过点C 作CE ⊥BD 于点E ,CF ⊥AB 于点F ,如图,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得DE 的长和BCF CDE ∠=∠,然后即可根据AAS 证明△BCF ≌△CDE ,可得CF=DE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得结果. 【详解】 解:∵BC CD =,∴∠CBD =∠CDB , ∵BD 平分ADC ∠,∴∠ADB =∠CDB , ∴∠CBD =∠ADB ,∴AD ∥BC ,∴∠CAD =∠ACB , ∵2ACB DBC ∠=∠,2ADC BDC ∠=∠,∠CBD =∠CDB , ∴ACB ADC ∠=∠,∴CAD ADC ∠=∠, ∴CA=CD ,∴CB=CA=CD , 过点C 作CE ⊥BD 于点E ,CF ⊥AB 于点F ,如图,则152 DE BD ==,12 BCF ACB ∠=∠, ∵12BDC ADC ∠= ∠,ACB ADC ∠=∠,∴BCF CDE ∠=∠, 在△BCF 和△CDE 中,∵BCF CDE ∠=∠,∠BFC =∠CED =90°,CB=CD , ∴△BCF ≌△CDE (AAS ),∴CF=DE =5, ∴11451022 ABC S AB CF =?=??=. 故答案为:10.

全等三角形(历年中考题)

全等三角形专题(一) 姓名: 1.如图,OP 平分,MON PA ON ∠⊥于点A ,点Q 是射线OM 上的一个动点,若2PA =,则PQ 的最小值为( ) A.1 B.2 C.3 D. 4 2.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叠放在一起,且∠DAB=30°。有以下四个结论:①AF ⊥BC ;②△ADG ≌△ACF ; ③O 为BC 的中点; ④AG :DE =3:4,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错填得0分,少填酌情给分) 3.如图,在Rt △ABC 中,∠BAC=90°,AC=2AB ,点D 是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 、D 重合,连结BE 、EC . 试猜想线段BE 和EC 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4.八(1)班同学上数学活动课,利用角尺平分一个角(如图).设计了如下方案: A B C D E O N

(Ⅰ)∠AOB 是一个任意角,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 介于射线OA 、OB 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M 、N 重合,即PM=PN ,过角尺顶点P 的射线OP 就是∠AO B 的平分线. (Ⅱ)∠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ON ,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 介于射线OA 、OB 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M 、N 重合,即PM=PN ,过角尺顶点P 的射线OP 就是∠AOB 的平分线. (1)方案(Ⅰ)、方案(Ⅱ)是否可行?若可行,请证明;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2)在方案(Ⅰ)PM=PN 的情况下,继续移动角尺,同时使PM⊥OA,PN⊥OB.此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5.(2010湖南娄底)如图10,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为CD 的中点,连结AE 、BE ,BE ⊥AE ,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1)FC =AD ; (2)AB =BC +AD 6.(2010江苏扬州)电子跳蚤游戏盘是如图所示的△ABC ,AB =6,AC =7,BC =8.如果跳蚤开始时在BC 边的P 0处,BP 0=2.跳蚤第一步从P 0跳到AC 边的P 1(第一次落点)处,且CP 1=CP 0;第二步从P 1跳到AB 边的P 2(第一次落点)处,且AP 2=AP 1;第三步从P 2跳到BC 边的P 3(第三次落点)处,且BP 3=BP 2;……;跳蚤按上述规则一致跳下去,第n 次落点为P n (n 为正整数),则点P 2007与P 2010之间的距离为( ) A .1 B .2 C .3 D .4 7.(2010安徽蚌埠)在ABC ?中,E D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CD BD CE AE 2,2==, BE AD 、交于点F ,若3=?ABC S ,则四边形DCEF 的面积为________。 03第8题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组卷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15?荆门)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和,分别交,于点M,P,交于点Q,连接,,下面结论: ①△≌△;②∠60°;③△为等边三角形;④平分∠, 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2014?山西)如图,点E在正方形的对角线上,且2,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M、N.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重叠部分四边形的面积为() A.a2B.a2C.a2D.a2 3.(2013?东营)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的边、上的点,且,、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1);(2)⊥;(3);(4)S△四边形中正确的有()

4.(2012?长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分别截取、,使;再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若点C的坐标为(m﹣1,2n),则m与n的关系为() A.21 B.m﹣21 C.2n﹣1 D.n﹣21 5.(2012?山西模拟)如图,点P、Q是边长为4的等边△边、上的动点,点P 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连接、交于点M,则在P、Q运动的过程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B.△≌△ C.∠的度数不变,始终等于60° D.当第秒或第秒时,△为直角三角形 6.(2012?镇平县校级一模)如图,在△中,∠90°,平分∠,⊥于D,如果3,那么等于()

A.2B.3C.4D.5 7.(2011?恩施州)如图,是△的角平分线,⊥,垂足为F,,△和△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的面积为() A.11 B.5.5 C.7D.3.5 8.(2010?武汉模拟)如图,△中,∠、∠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下列结论: ①平分∠; ②∠∠180°; ③若点M、N分别为点P在、上的正投影,则; ④∠2∠. 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 ①②③B.只有 ①③④ C.只有 ②③④ D.只有①③ 9.(2004?内江)如图,∠30°,平分∠,∥,⊥,如果6,那么等于()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训练(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训练 (1) 1.如图,在ABC ?中,,AD B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AD CE 交于点,H EH 、3,4EB AE ===,则CH 的长是( ) A. 4 B. 5 C. 1 D. 2 2.如图,在Rt ABC ?中,90C ∠=?,以顶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边 ,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 MN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交边BC 于点D ,若4,25CD AB ==,则ABD ?的面积为( ) A. 15 B. 30 C. 45 D. 60 3.如图,在Rt ABC ?中,90,12,6C AC BC ∠=?==,一条线段,,PQ AB P Q =两点分别在线段AC 和以点A 为端点且垂直于AC 的射线AX 上运动,要使ABC ?和QPA ?全等,则AP 的长为 . 4.如图,//,,,,2,3AD BC AB BC CD DE CD ED AD BC ⊥⊥===,则ADE ?的面积为 . 5. (1)观察推理:如图①,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l 过点C ,点,A B 在直线l 的同侧,,BD l AE l ⊥⊥,垂足分别为,D E .求证:AEC CDB ???. (2)类比探究:如图②,在Rt ABC ?中,90,4ACB AC ∠=?=,将斜边AB 绕点A 逆时

针旋转90°至AB ',连接B C ',求AB C '?的面积. (3)拓展提升:如图③,在EBC ?中,60,3E ECB EC BC ∠=∠=?==,点O 在BC 上,且2OC =,动点P 从点E 沿射线E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连接OP ,将线段OP 绕点O 逆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OF .要使点F 恰好落在射线EB 上,求点P 运动的时间t . 6.【初步探索】 (1)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 中,,90AB AD B ADC =∠=∠=?. ,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F BE FD =+.探究图中,,BAE FAD EAF ∠∠∠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先证明ABE ADG ???,再证AEF AGF ???,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 . 【灵活运用】 (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 中,,180AB AD B D =∠+∠=?. ,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F BE FD =+,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延伸拓展】 (3)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 中,180,ABC ADC AB AD ∠+∠=?=.若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点F 在CD 的延长线上,仍然满足EF BE FD =+,请写出EAF ∠与DAB ∠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过程.

全等三角形证明中考题精选(有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一.解答题(共10小题) 1.(2013?泉州)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分别过点B、C作BE⊥AD于点E,CF⊥AD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E=CF. 2.(2013?河南)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和DEC重合放置,其中∠C=90°,∠B=∠E=30°.(1)操作发现 如图2,固定△ABC,使△DEC绕点C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AB边上时,填空: ①线段DE与A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②设△BDC的面积为S1,△AEC的面积为S2,则S1与S2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 (2)猜想论证 当△DEC绕点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1与S2的数量关系仍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和△AEC中BC、CE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 (3)拓展探究 已知∠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BD=CD=4,DE∥AB交BC于点E(如图4).若在射线BA 上存在点F,使S△DCF=S△BDE,请直接写出相应的BF的长.

3.(2013?大庆)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形ACB(∠ACB=90°)绕着顶点B顺时针旋转60°,使得点C 旋转到AB边上的一点D,点A旋转到点E的位置.F,G分别是BD,BE上的点,BF=BG,延长CF与DG交于点H. (1)求证:CF=DG; (2)求出∠FHG的度数. 4.(2012?阜新)(1)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90°. ①当点D在AC上时,如图1,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论; ②将图1中的△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如图2,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当△ABC和△ADE满足下面甲、乙、丙中的哪个条件时,使线段BD、CE在(1)中的位置关系仍然成立?不必说明理由. 甲:AB:AC=AD:AE=1,∠BAC=∠DAE≠90°; 乙:AB:AC=AD:AE≠1,∠BAC=∠DAE=90°; 丙:AB:AC=AD:AE≠1,∠BAC=∠DAE≠90°.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及分类解析

B O D C E 图8 七年级下三角形综合题归类 一、 双等边三角形模型 1. (1)如图7,点O 是线段AD 的中点,分别以AO 和DO 为边在线段AD 的同侧作等边三 角形OAB 和等边三角形OCD ,连结AC 和BD ,相交于点E ,连结BC .求∠AEB 的大小; (2)如图8,ΔOAB 固定不动,保持ΔOCD 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ΔOCD 绕着点O 旋转(ΔOAB 和ΔOCD 不能重叠),求∠AEB 的大小. 2. 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AN 、BM 相交于O. ① 求证:AN=BM ② 求 ∠AOB 的度数。 ③ 若AN 、MC 相交于点P ,BM 、NC 交于点Q ,求证:PQ ∥AB 。 (湘潭·中考题) 同类变式: 如图a ,△ABC 和△CEF 是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C ,连接AF 和BE. (1)线段AF 和BE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a 中的△CEF 绕点C 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图b ,(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若将图a 中的△ABC 绕点C 旋转一定的角度,请你画出一个变换后的图形c(草图即可),(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不必说明理由. 图c 3. 如图9,若△ABC 和△ADE 为等边三角形,,M N 分别为,EB CD 的中点,易证: CD BE ,△AMN 是等边三角形. C B O D 图7 A E A B C M N O P Q

(1)当把△ADE 绕A 点旋转到图10的位置时,CD BE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 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当△ADE 绕A 点旋转到图11的位置时,△AMN 是否还是等边三角形?若是,请 给出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同类变式: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 △和ADE △中,AB AC =,AD AE =, BAC DAE ∠=∠,且点B A D ,,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 CD M N ,,,分别为BE CD ,的中点. (1)求证:①BE CD =;②AN AM =;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4. 如图,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EFG 均为正方形,连接BG 与DE 相交于点H . (1)证明:△ABG ≌△ADE ; (2)试猜想∠BHD 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图9 图10 图11 图① 图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分别交x轴,y轴于A(a,0),B(0,b),且满足a2+b2+4a﹣8b+20=0. (1)求a,b的值; (2)点P在直线AB的右侧;且∠APB=45°, ①若点P在x轴上(图1),则点P的坐标为; ②若△ABP为直角三角形,求P点的坐标. 【答案】(1)a=﹣2,b=4;(2)①(4,0);②P点坐标为(4,2),(2,﹣2).【解析】 【分析】 (1)利用非负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2)①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②分两种情形:如图2中,若∠ABP=90°,过点P作PC⊥OB,垂足为C.如图3中,若∠BAP=90°,过点P作PD⊥OA,垂足为D.分别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详解】 (1)∵a2+4a+4+b2﹣8b+16=0 ∴(a+2)2+(b﹣4)2=0 ∴a=﹣2,b=4. (2)①如图1中, ∵∠APB=45°,∠POB=90°, ∴OP=OB=4, ∴P(4,0). 故答案为(4,0). ②∵a=﹣2,b=4 ∴OA=2OB=4 又∵△ABP为直角三角形,∠APB=45° ∴只有两种情况,∠ABP=90°或∠BAP=90° ①如图2中,若∠ABP=90°,过点P作PC⊥OB,垂足为C.

∴∠PCB=∠BOA=90°, 又∵∠APB=45°, ∴∠BAP=∠APB=45°, ∴BA=BP, 又∵∠ABO+∠OBP=∠OBP+∠BPC=90°, ∴∠ABO=∠BPC, ∴△ABO≌△BPC(AAS), ∴PC=OB=4,BC=OA=2, ∴OC=OB﹣BC=4﹣2=2, ∴P(4,2). ②如图3中,若∠BAP=90°,过点P作PD⊥OA,垂足为D. ∴∠PDA=∠AOB=90°, 又∵∠APB=45°, ∴∠ABP=∠APB=45°, ∴AP=AB, 又∵∠BAD+∠DAP=90°, ∠DPA+∠DAP=90°, ∴∠BAD=∠DPA, ∴△BAO≌△APP(AAS), ∴PD=OA=2,AD=OB=4, ∴OD=AD﹣0A=4﹣2=2, ∴P(2,﹣2). 综上述,P点坐标为(4,2),(2,﹣2).

初中中考全等三角形专题.doc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三角形辅助线做法】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 合一”的性质解题 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 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 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 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 :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 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 60 度或 120 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 7. 角度数为 30、60 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 30 度或 60 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 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 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 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 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 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 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 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

全等三角形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全等三角形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ABC和△DBC中,∠A=40°,AB=AC=2,∠BDC=140°,BD=CD,以点D为顶点作∠MDN=70°,两边分别交AB,AC于点M,N,连接MN,则△AMN的周长为 ___________. 【答案】4 【解析】 【分析】 延长AC至E,使CE=BM,连接DE.证明△BDM≌△CDE(SAS),得出MD=ED, ∠MDB=∠EDC,证明△MDN≌△EDN(SAS),得出MN=EN=CN+CE,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延长AC至E,使CE=BM,连接DE. ∵BD=CD,且∠BDC=140°, ∴∠DBC=∠DCB=20°, ∵∠A=40°,AB=AC=2, ∴∠ABC=∠ACB=70°, ∴∠MBD=∠ABC+∠DBC=90°, 同理可得∠NCD=90°, ∴∠ECD=∠NCD=∠MBD=90°, 在△BDM和△CDE中,

BM CE MBD ECD BD CD ? ? ∠∠ ? ? ? = =, = ∴△BDM≌△CDE(SAS), ∴MD=ED,∠MDB=∠EDC, ∴∠MDE=∠BDC=140°, ∵∠MDN=70°, ∴∠EDN=70°=∠MDN, 在△MDN和△EDN中, MD ED MDN EDN DN DN ? ? ∠∠ ? ? ? = =, = ∴△MDN≌△EDN(SAS), ∴MN=EN=CN+CE, ∴△AMN的周长=AM+MN+AN=AM+CN+CE+AN=AM+AN+CN+BM=AB+AC=4;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2.我们知道,经过三角形一顶点和此顶点所对边上的任意一点的直线,均能把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1)如图,在ABC ?中,25,105 A ABC ∠=?∠=?,过B作一直线交AC于D,若BD 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BDA ∠的度数是______. (2)已知在ABC ?中,AB AC =,过顶点和顶点对边上一点的直线,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 ∠的最小度数为________. 【答案】130? 180 7 ? ?? ? ??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得:DA=DB,结合25 A ∠=?,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题意,分4种情况讨论,①当BD=AD,CD=AD,②当AD=BD,AC=CD,

2021年九年级中考专题训练: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2021中考专题训练: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如图,要用“SAS”证明△ABC≌△ADE,若已知AB=AD,AC=AE,则还需添加条件() A.∠B=∠D B.∠C=∠E C.∠1=∠2 D.∠3=∠4 2.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 A.15°B.20°C.25°D.30° 3. 如图所示,∠C=∠D=90°,若要用“HL”判定Rt△ABC与Rt△ABD全等,则可添加的条件是() A.AC=AD B.AB=AB C.∠ABC=∠ABD D.∠BAC=∠BAD 4. 如图,点E,F在AC上,AD=BC,DF=BE,要使△ADF≌△CBE,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 A.∠A=∠C B.∠D=∠B

C.AD∥BC D.DF∥BE 5.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D是Rt△OAB的角平分线,点D的坐标是(0,-3),那么点D到AB的距离是() A.3 B.-3 C.2 D.-2 6. 如图,△ABC的外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P,若点P到AC的距离为3,则点P到AB的距离为() A.1 B.2 C.3 D.4 7. 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C=90°,点O是AB的中点,且AB=6, 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始终保持该直角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AC、BC相交,交点分别为D、E,则CD+CE等于() A. 2 B. 3 C. 2 D. 6 8. 如图,点G在AB的延长线上,∠GBC,∠BA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BE⊥CF 于点H.若∠AFB=40°,则∠BCF的度数为() A.40°B.50°C.55°D.60° 二、填空题

初二全等三角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初二全等三角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 知识点: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常考题: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个锐角对应相等B.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边对应相等 2.如图,已知AE=CF,∠AFD=∠CEB,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的是() A.∠A=∠C B.AD=CB C.BE=DF D.AD∥BC

“全等三角形”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16、全等三角形 要点一:三角形的全等判定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09·江西中考)如图,已知AB 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败涂地 ABC ADC △≌△的是( ) A .C B CD = B .BA C DAC =∠∠ C .BCA DCA =∠∠ D .90B D ==?∠∠ 【解析】选C.根据SSS 可知添加A 正确,根据SAS 可知添加B 正确, 根据HL 可知添加D 正确. 2.(2009·江苏中考)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 DE BC EF AC DF ===,,; ②AB DE B E BC EF =∠=∠=,,; ③B E BC EF C F ∠=∠=∠=∠,,; ④AB DE AC DF B E ==∠=∠,,.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解析】选C. ①②③均可. 3.(2009·太原中考)如图,ACB A CB ''△≌△,BCB ∠'=30°,则A C A '∠的度数为( ) A.20° B.30° C.35° D.40°

【解析】选B.由ACB A CB ''△≌△得A C B BCA ''∠=∠, ∴ACA '∠.30 ='∠='∠-''∠='∠-∠=B BC A BC B C A A BC BCA 4.(2010·温州中考)如图,AC 、BD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过点D 作DE ∥AC 交BC 的延长线于E ,则图中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析】选D.在矩形ABCD 中,△CDA 、△BAD 、△DCB 都和△ABC 全等,由题意不难得出四边形ACED为平行四边形,得出△DCE也和△ABC 全等. 5.(2009·黄冈中考)在△ABC 和C B A '''?中,∠C =C '∠,且b-a=a b '-',b+a=a b '+',则这两个三角形( ) A.不一定全等 B.不全等 C.全等,根据“ASA” D. 全等,根据“SAS” 【解析】选D.由b-a=a b '-',b+a=a b '+'可得a a '=,b b '=,又∠C =C '∠,根据“SAS”,可得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6.(2010·凉山中考)如图所示,90E F ∠=∠=,B C ∠=∠,AE AF =,结论: ①EM FN =; ②CD DN =;③FAN EAM ∠=∠;④ACN ABM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析】选C ∵90E F ∠=∠=,B C ∠=∠,AE AF =,∴△ABE ≌△ACF, ∴∠EAB=∠FAC,∴FAN EAM ∠=∠ ∴△EAM ≌△FAN,∴EM FN =.易证△ACN ≌△ABM. A E F B C D M N

第1章《全等三角形》压轴题训练(含答案)

第1章《全等三角形》压轴题训练 (1) 1.如图,在ABC ?中,,AD B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AD CE 交于点,H EH 、3,4EB AE ===,则CH 的长是( ) A. 4 B. 5 C. 1 D. 2 2.如图,在Rt ABC ?中,90C ∠=?,以顶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边 ,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 MN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交边BC 于点D ,若4,25CD AB ==,则ABD ?的面积为( ) A. 15 B. 30 C. 45 D. 60 3.如图,在Rt ABC ?中,90,12,6C AC BC ∠=?==,一条线段,,PQ AB P Q =两点分别在线段AC 和以点A 为端点且垂直于AC 的射线AX 上运动,要使ABC ?和QPA ?全等,则AP 的长为 . 4.如图,//,,,,2,3AD BC AB BC CD DE CD ED AD BC ⊥⊥===,则ADE ?的面积为 . 5. (1)观察推理:如图①,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l 过点C ,点,A B 在直线l 的同侧,,BD l AE l ⊥⊥,垂足分别为,D E .求证:AEC CDB ???. (2)类比探究:如图②,在Rt ABC ?中,90,4ACB AC ∠=?=,将斜边AB 绕点A 逆时

针旋转90°至AB ',连接B C ',求AB C '?的面积. (3)拓展提升:如图③,在EBC ?中,60,3E ECB EC BC ∠=∠=?==,点O 在BC 上,且2OC =,动点P 从点E 沿射线E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连接OP ,将线段OP 绕点O 逆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OF .要使点F 恰好落在射线EB 上,求点P 运动的时间t . 6.【初步探索】 (1)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 中,,90AB AD B ADC =∠=∠=?. ,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F BE FD =+.探究图中,,BAE FAD EAF ∠∠∠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先证明ABE ADG ???,再证AEF AGF ???,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 . 【灵活运用】 (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 中,,180AB AD B D =∠+∠=?. ,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F BE FD =+,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延伸拓展】 (3)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 中,180,ABC ADC AB AD ∠+∠=?=.若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点F 在CD 的延长线上,仍然满足EF BE FD =+,请写出EAF ∠与DAB ∠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过程.

中考试题全等三角形专题复习

复习说明:全等三角形作为中考试题中必考内容之一,考查的方向非常明确,尤其是近三年来,在解答题中,分值从6分变为7分,考查方式都是通过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从陕西省中考试卷赋分的变化可以看出,命题组是偏向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命题,对于简单问题的考查分数比例在逐渐上升趋势,而偏难题的分数分布及赋分比例在逐渐弱化。这部分属于偏低难度的试题,中等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完成。在复习中面向全体学生,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可以找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对三角形全等试题。 全等三角形专题复习 1.(2015·贵州六盘水,第9题3分)如图4,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 A.∠A=∠D B.AB=DC C.∠ACB=∠DBC D.AC=BD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本题要判定△ABC≌△DCB,已知∠ABC=∠DCB,BC是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对应相等,一组角对应相等,故添加AB=CD、∠ACB=∠DBC、∠A=∠D后可分别根据SAS、ASA、AAS能判定△ABC≌△DCB,而添加AC=BD后则不能. 解答:解:A、可利用AAS定理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可利用SAS定理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利用ASA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SSA不能判定△ABC≌△DCB,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 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2.(2015?江苏泰州,第6题3分)如图,△中,AB=AC,D是BC的中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AB于点E、O、F,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是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AB=AC,D为BC中点”,得出△ABD≌△ACD,然后再由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AB于点E、O、F,推出△AOE≌△EOC,从而根据“SSS”或“SAS”找到更多的全等三角形,要由易到难,不重不漏. 试题解析:∵AB=AC,D为BC中点, ∴CD=BD,∠BDO=∠CDO=90°, 在△ABD和△ACD中, , ∴△ABD≌△ACD; 3. (2015?四川省宜宾市,第18题,6分)如图,AC=DC,BC=EC,∠ACD = ∠BCE 求证:∠A=∠D

中考全等三角形专题

中考数学试题专题汇编: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2011安徽芜湖,6,4分)如图,已知ABC △中,45ABC ∠=, F 是高AD 和BE 的交点,4CD =,则线段DF 的长度为( ). A .22 B . 4 C .32 D .42 【答案】B 2. (2011山东威海,6,3分)在△ABC 中,AB >AC ,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点F 在BC 边上,连接DE ,DF ,EF .则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BFD 与△EDF 全等( ). A . EF ∥A B B .BF =CF C .∠A =∠DFE D .∠B =∠DFE 【答案】C 3. (2011浙江衢州,1,3分)如图,OP 平分,MON PA ON ∠⊥于点A ,点Q 是射线OM 上的一个动点,若2PA =,则PQ 的最小值为( ) A.1 B.2 C.3 D. 4 【答案】B *1. (2011江西,16,3分)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叠放在一起,且∠DAB=30°。有以下四个结论:①AF ⊥BC ;②△ADG ≌△ACF ; ③O 为BC 的中点; ④AG :DE =3:4,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第6题) A O N M Q P

**2. (2011广东湛江19,4分)如图,点,,,B C F E 在同一直线上, 12∠=∠,BC FE =,1∠ (填“是”或“不是”) 2∠的对顶角,要使ABC DEF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只需写出一个).【答案】AC DF = 三、解答题 *2. (2011山东菏泽,15(2),6分)已知:如图,∠ABC =∠DCB ,BD 、C A 分别是∠ABC 、 ∠DCB 的平分线.求证:AB =DC 证明:在△ABC 与△DCB 中 (A B C D C B A C B D B C B C B C ∠=∠?? ∠=∠??=? 已知)(公共边)(∵AC 平分∠BCD ,BD 平分∠ABC ) ∴△ABC ≌△DCB ∴AB =DC 3. (2011浙江省,19,8分)如图,点D ,E 分别在AC ,AB 上. (1) 已知,BD =CE ,CD=BE ,求证:AB=AC ; (2) 分别将“BD=CE ”记为①,“CD=BE ” 记为②,“AB=AC ”记为③.添加条件①、③,以②为结论构成命题1,添加条件②、③以①为结论构成命题2.命题1是命题2的 命题,命题2是 命题.(选择“真”或“假”填入空格).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3)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3) 16.(2015秋?垫江县期末)如图(1),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 (2)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 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7.(2015秋?临海市期末)在△ABC和△DEC中,AC=BC,DC=EC,∠ACB=∠ECD=90°(1)如图1,当点A、C、D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C=12,EC=5 ①求证:AF⊥BD ②求AF的长度; (2)如图2,当点A、C、D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求证:AF⊥BD;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CF并延长CF交AD于点G,∠AFG是一个固定的值吗?若是,求出∠AFG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18.(2015秋?番禺区期末)△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90°,点D在AB边上(不与点A、B重合),以CD为腰作等腰直角△CDE,∠DCE=90°. (1)如图1,作EF⊥BC于F,求证:△DBC≌△CFE; (2)在图1中,连接AE交BC于M,求的值; (3)如图2,过点E作EH⊥CE交CB的延长线于点H,过点D作DG⊥DC,交AC于点G,连接GH.当点D在边AB上运动时,式子的值会发生变化吗?若不变,求出该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中考全等三角形复习专题

全等三角形证明专题 一、平移类型 1、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BE=C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 第1题第2题 2、已知: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B=DE. 二、旋转类型 1、如图,已知AB=AD,∠1=∠2,要使△ABC≌△ADE,还需添加的条件是(只需填一个). 第1题第2题 2、平面上有△ACD与△BCE,其中与相交于P点,所示。若=,=,=,∠ACE=55°,∠BCD=155°,则∠BPD的度数为() (A) 110° (B) 125° (C) 130° (D) 155° 3、如图,已知AB=AD,AC=AE,∠1=∠2,求证△ABC≌△ADE. 4、已知:如图,AB=AE,∠1=∠2,∠B=∠E.求证:BC=ED.

5、已知:如图,AB、CD交于O点,CE//DF,CE=DF,AE=BF。求证:∠ACE=∠BDF。 6、已知:如图,AB、CD交于O点,且OA=OB,OC=OD,过O作直线,交AC于E,交BD于F。求证:OE=OF。 引申:如上图,若给出的条件是四边形ACBD为平行四边形,O为对角线交点,过O作作直线,交AC于E,交BD于F。是否还能证明到OE=OF? 7、已知:如图,AB=CD,AD=BC,O是AC中点,OE⊥AB于E,OF⊥DC于F。求证:OE=OF。 8、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C、E在同

一条直线上,连结DC. (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2)证明:. 9、如图7,已知A、B、C在一条直线上,分别以AB、BC为边在AC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和等边三角形BCE,AE交BD于点F,DC交BE于点G。求证:AE=DC,BF=BG; 如图8,如果A、B、C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AE=DC和BF=BG是否仍然成立?并请加以说明。 10、已知: BE⊥ CD,BE=DE,BC=DA,求证:△BEC≌△DA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