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相互作用教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相互作用教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相互作用教案1

一.物体受力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 物体受力分析步骤

1. 2.

将探讨对象从四周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探讨对象受到的作用力,不考虑探讨对象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只分析外力,不分析内力。

3.按依次分析物体受力

重力、电磁力、弹力、摩擦力(先场力,后接触力,再摩擦力)

弹力和摩擦力属 力,它们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 的状况与 状况有关。

凡有接触的地方都要考虑是否有弹力,凡有弹力的地方都要考虑是否有摩擦力。

4.防止添力和漏力

按正确的依次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 防止添力的方法是看能否找到施力物体。 【典型例题】

例1、如图,A 和B 在水平力F 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A 、B 物体所受的力,并指出B 所受的每一力

的反作用力。

练习:1、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有两个叠放的物体A 和B 。A 跟光滑竖直墙壁接触,两物体均保持静止。分析A 的受力状

况。

例2.如图所示,三角支架abc 的两斜面上分别放有物块m 1、m 2,已知m 1 > m 2,

θ2 >θ1,斜面与物块与支架abc 与底面间均不光滑,整个系统处于静止

状态,推断底面对abc 的摩擦力f 应为:( )

A .有f 存在,方向向左;

B .有f 存在,方向向右;

C .有f 存在,方向不能确定;

D .以上结论均不对。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置于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M = 3 m ,已知木板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则木板所受桌面给的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

例4.画出图中各静止物体A 所受到的弹力,各接触面均光滑。

F

B A B

A

m 1 m 2 c b

a

θ1

θ2 V

m

M

A

A

A

A

A

A

例5.已知a 、b 两个弹簧秤均重2N ,在图1―2所示的四种状况下,两弹簧秤的示数各是多少?

例6. 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均为m ,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因数均为μ、现对A 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可使A 向右,B 向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滑轮质量与摩擦,则F 的大小为 A .μmg B .2μmg C .3μmg D .4μmg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 1.原则:等效替代。

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考虑了合力就不考虑分力,考虑了分力就不考虑合力,因为它们是等效替代关系。

2.方法:

平行四边形法则、解三角形(主要是直角三角形)、公式法、正交分解法

3、力的合成

⑴.同始终线上两力的合成 先规定正方向,转化为代数运算。 同向两力的合成:相加。(合力最大)

反向两力的合成:大力减小力,合力方向与大力方向相同。(合力最小)

实质:规定正方向后,加上一个“负”的力。 ⑵.相互垂直的两力的合成:解直角三角形。 ⑶.互成角度的两力的合成 θ为两力F 1、F 2的夹角。 4、力的分解

a

b

a

b

b

a

b

A

A

A

A

A

B A

F

⑴.斜面上重物的重力的分解:

F1=mgsinθ F2=mg cosθ

留意:这种分解并不是肯定的。如图。

分解力时,要依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

⑵.斜向上方(或斜向下方)的力的分解:

F1=Fcosθ F2=Fsinθ

⑶.正交分解:

正交分解法求合力,在解决多个力的合成时,有明显的优点。在运用牛顿其次定律解题时经常用到。

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力向两个坐标轴分解,转化为同始终线上的力的合成。

5.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①.合力与分力是从力对同一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相

同来定义的,因此,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不能合成,因

为它们的作用效果不会相同。

②.一个力被合力(或分力)替代后,本身不再参加计算,以免重复。

③.合力不肯定大于分力。合力既可能大于分力,也可能等于或小于分力。

④.合力肯定时,两分力的大小随两分力的夹角θ改变的规律

【典型例题】

例1.(压榨机的压力)右图是压榨机的原理示意图,B为固定铰链,A为活动铰链,在A处作用一水平力F,滑块C就以比F大得多的压力压物体D,已知图中l=0.5m,b=0.05m,F=200N,C与左壁接触面光滑,求D受到的压力多大(滑块和杆的重力不计)

例2.(拔桩架绳子的拉力)如图所示为拔桩架示意图,绳CE水平,绳CA竖直,已知绳DE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绳BC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若在E点施加竖直向下的大小为F的力,求CA绳向上拔桩的力的大小.

例3、如右图所示,一个物体由绕过定滑轮的绳拉着,分别用图中所示的三种状况拉住,在这三种状况下,若绳的张力分别为T1、T2、T3,轴心对定滑轮的支持力分别为N1、N2、N3。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则:

A、T1=T2=T3,N1>N2>N3;

B、T1>T2>T3,N1=N2=N3;

C、T1=T2=T3,N1=N2=N3;

D、T1

例4.如图所示,两竖直墙间的距离为2.4 m,在同一水平线上有两

个钉子钉入墙内,3 m 长的细绳两端与钉子紧紧连接

水平拉力为5N

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条件: 。

2.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叫 。 3.若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可依据随意两个力的合力同第三个力 、 作出平行四边形,若平行四边形中有直角三角形,可依据函数关系或勾股定理列方程;若平行四边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可依据正弦定理或相像三角形相像比相等关系列方程。

4.若物体受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正交坐标轴的选取原则为 .

5.

三力汇交原理::物体在作用线共面的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需相交于一点。

6.解题步骤:①

③ ④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光滑匀称球置于直径为中,且小球半径r 满意2r >R,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D

B .D 点弹力大小总等于A 点弹力大小;

C .B 点的弹力总等于球重的两倍;

D .C 点的弹力随球半径不同,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的重力 [例2]两个半径均为a 、质量均为m 的光滑球,共放在半径为b(b=3a)的光滑半球形碗内,则两球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 ,每个球对碗的压力大小为

[例3]如图所示,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B 上放一重1200N 的A 物体,物体A 与木板B 间,木板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木板B 重力不计,当水平拉力F 将木板B 匀速拉出,,

水平拉力为 N.

[例4]如图4-4所示,在水平天花板与竖直墙壁间通过不计质量的松软绳子和光滑的轻小滑轮悬挂重物G,绳子长 2.5m,DA=1.5m,G 重40N,求绳AC

段张力的大小.

[例5](钳口对砌块的压力) 如图16所示,用一种钳子夹着一块质量M=50kg的混疑土砌块起吊.已知钳子与砌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钳子的质量m=20kg.为使砌块不从钳口滑出,绳子的拉力F至少要700N,求此时钳口对砌块施加的压力.(设钳子与砌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例6](桥梁钢索的拉力) 图12所示是单臂斜拉桥的示意图.匀称桥板AO 的重力为G,三根平行钢索与桥面成30°角,间距AB=BC=CD=DO.设每根钢索受力相等,A端受力恰为零,求每

根钢索受力的大小.

[例7]、有一轻杆AO 竖直放于粗糙水平面上,A 端用轻绳系住,细绳另一端固定于地面上的B 点,已知θ=30°如图所示,若在AO 杆的中点施一大小为F 的水平力,使杆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地面对O 端的作用力大小为 。 高考试题集-相互作用

1.(93.上海)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的方向肯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行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 D.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肯定为零

D G

C

B

A

F

B

A o θ

2.(93.全国)A 、B 、C 三物块质量分别为M 、m 和m 0,按如图所示的联结,绳子不行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 随A 一起沿水平桌面作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 ) A.物块A 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 o g B.物块A 与B 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 o g

C.桌面对A ,B 对A ,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

为m o g

D.桌面对A ,B 对A ,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 o g

3.(93.全国)两根长度相等的轻绳,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上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M 、N 点,M 、N 两点间的距离为S ,如图所示,已知两绳所能经受的最大拉力均为T ,则每根绳的长度不得短于 。

4.(94.上海)水平横梁的一端A 插在墙壁内,另一端

装有一小滑轮B 。一轻绳的一端C 固定于墙壁上,另一

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10kg 的重物,

∠CBA=30°,如图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为:(g 取10 m /s 2)( ) A.50N B.503N C.100N D.1003N

5.(94.全国)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 是作

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 和B

由此可知,A 、B 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1和B 、C 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2有可能是( )

A.μ1=0,μ2=0

B.μ1=0,μ2≠0

C.μ1≠0,μ2=0

D.μ1≠0,μ2

≠0

B

A

o

6. (95.全国)如图质量为m 的物体A 放置在质量为M 的物体B 上,B 与弹簧相连,它们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

简谐振动,振动过程中A 、B 之间无相对运动.设弹簧的倔强系数为k.当物

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时,A 、B 间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A.0; B.kx; C.(m/M)kx D.[m/(M +

m)]kx

7.(95.全国)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和m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2-4所

示,

不计摩擦,A 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地面对A 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为( ) A.mg ,(M-m)g B.mg ,Mg

C.(M −m)g ,Mg D .(M+m)g ,(M −m)g

8.(95.上海)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等的光滑圆球a 、b 、c ,支点P 、Q 在同一水平面上,a 球的重心O ,位于球心,b 球和c 球的重心O b 、O c 分别位于球心的正上方和球心的正下方,如图所示,三球均处于平衡状态,支点P 对

a 球的弹力为N a ,对

b 球和

c 球的弹力分别为N b 和N c ,则( ) A.N a =N b =N c B.N b >N a >N c C.Nb <Na <Nc D.N a >N b =N c

9.(95.上海)两个半球壳拼成的球形容器内部已抽成真空,球形容器的

半径为R ,大气压强为P ,为使两个半球壳沿图中箭头方向相互分别,应

施加的力F 至少为( ) A.4πr 2P B.2πr 2P C.πr 2P D.2

1

πr 2P

M

m

M 1 2 3

F

F

R

10.(96.上海)如图所示,长为5m 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直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m 的两杆的顶端A 、B 。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12N 的物体。平衡时,绳中的张力T= 11.(97.全国)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 ,轻细线AO 和BO 的A 、B 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 是水平的,BO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AO 的拉力F 1和BO 的拉力F 2的大小是

( )

A.F 1=mgcos θ

B.F 1=mgctg θ

C.F 2=mgsin θ

D.θ

sin mg

F 2

=

12.(98.全国)三段不行伸长的细绳OA 、OB 、OC 能

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中

OB 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若渐渐增加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 ,也可能是OC

13.(98.上海)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

量可忽视、不行伸长的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则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N 和细绳上的拉力T 的改变状况是( ) A.N 不变,T 变大 B.N 不变,T 变小 C.N 变大,T 变小 D.N 变大,T 变小

A

14.(99.全国)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

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

1

k g m 1 B.

1

2k

g m C.

21k

g m D. 2

2k

g m 15.(99.广东)如图,

a 、

b 为两根相连的轻质弹簧,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a =1×103N /m, k b =2×103N /m,原长分别为l a =6cm ,l b=一物体G ,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N ,平衡时:( ) A.弹簧a 下端受的拉力为4N ,b 下端受的拉力为6N B.弹簧a 下端受的拉力为10N ,b 下端受的拉力为10N C.弹簧a 的长度变为7cm ,b 的长度变为4. 5cm

D.弹簧a 的长度变为6.4cm ,b 的长度变为4. 3cm

16.(2000.北京.春招)1999年11月20日,我国放射了“神舟号”载人飞船,次日载人舱着陆,试验获得胜利。载人舱在将要着陆之前,由于空气阻力作用有一段匀速下落过程,若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载人舱的质量为m ,则此过程中载人舱的速度应为 17.(2000.北京.春招)如图2—16所示,两根相同的轻弹簧S 1、

S 2,劲度系数皆为k =4×102N /m ,悬挂的重物的质量分别为m 1=2kg 和m 2=4kg 。若不计弹簧质量,取g=10m/s 2,则平衡时弹簧

S 1、S 2伸长量分别为( )

A.5cm 、10cm

B.10cm 、5cm

k k

m 2

C.15cm 、10cm

D. 10cm 、15cm

18.(2001.全国)如图所示,质量为m 、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 ,∠ABC=α,AB 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

垂直于斜面BC 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 。 19.(2001.江浙理综)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

m 1和m 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

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 g m K

l 1μ

+ B. g m m K

l )(21++

μ

C. g m K

l 2μ

+

D. g m m m m K l )(

2

12

1++

μ

20.(2003·全国·理综)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 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与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

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 1和m 2的小球,质量为

m 1的小球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m 2/m 1

为 A

3

/3 B 2/3 C 3/2 D 2/2

21.(2003·全国·理综)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 、b 、c 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a 和c 带正电,

b 带负电,a 所带电量的大小比b 的小。已知

c 受到a 和b

的静电力的合力可用图中

F

四条有向线段中的一条来表示,它应是

A F1

B F2

C F3

D F4

22.(2003·江苏)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已知球形物体速度不大时所受的空气阻力正比于速度v且正比于球半径r,即阻力f=krv,k是比例系数。对于常温下的空气,比例系数k=3.4×10-4Ns/m2。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半径r=0.10mm的球形雨滴在无风状况下的终极速度v r。(结果取两位数字)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习题课(一)力的概念受力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确切理解“力”的基本含义,知道力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 2.熟练掌握重力、弹力、摩檫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的判断。 3.掌握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二、重、难点分析 1.进一步理解“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本质和形式;掌握弹力、摩檫力大小及方向的判断,会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是本节习题课的重点。 2.正确理解摩檫力大小计算的确切含义,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是复习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四、教具 幻灯片、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投影下面的知识框架)

本单元知识结构(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相结合或在课前印成复习提纲让学生填写)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为牛,符号为N 。 ⑴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力是不能脱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这一点在受力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⑵使物体产生形变和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产生加速度); 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没有只对其它物体施力而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力的物体,也没有只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而不对其它物体施力的物体.如果甲、乙两个物体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则甲、乙两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若以甲为研究对象,则乙称为施力物体,甲称为受力物体,乙对甲的作用力叫做作用力,甲对乙的作用力称为反作用力;同样,若以乙为研究对象,甲也对乙有力的作用,此时甲称为施力物体,乙称为受力物体,甲对乙的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乙对甲的作用力称为反作用力. ⑷力的三要素及图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表示一个力时必须具备这三点) ⑸力的命名:根据性质命名的有重力、弹力、摩檫力等,根据效果命名的有拉力、支力、压力等。 2.力学中常遇的三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力 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存在。 效果: 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分类 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 性质: 重力: 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 弹力: 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 摩擦力: (静摩擦与动摩擦)产生条件、方向、大小 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F 1-F 2|≤F 合≤F 1+F 2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 全章复习教案

相互作用 全章复习 第 1 页 共 6 页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 全章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2、把握全章知识脉胳,能进行简单应用。 【学习重点】:基本知识的梳理。 【学习难点】: 易混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典型问题解题方法的灵活使用。 【自主预习】: 1、知识建构 2、练习 1.如图所示,向右匀速推动水平桌面上的长木板,在木板翻离桌面以前,则 A .木板露出桌面后,推力将逐渐减小 B .木板露出桌面后,木板对桌面的压力将减小 C .木板露出桌面后,桌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将减小 D .推力、压力、摩擦力均不变 2.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 面体P 连接,P 的斜面与固定挡板MN 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 力 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对 的作用,不能离开 与 而存在。 效果: 要素: 、 、 (力的图示) 使物体发生 改变物体 分类 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 性质: 重力: 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 弹力: 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 摩擦力:(静摩擦与动摩擦)产生条件、方向、大小 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F 1-F 2|≤F 合≤F 1+F 2

斜面体P此刻所受的外力个数有可能为( ) A.2个或3个 B.3个或5个 C.2个或4个D.4个或5个 探究活动一:受力分析隔离法和整体法 例1、如图所示物体A、B、C在外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关A、B、C三个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一定受5个力作用 B.物体B可能受4个力作用,也可能受5个力作用 C.物体C一定受3个力作用 D.物体A可能受4个力作用,也可能受5个力作用 针对训练: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和 摩擦力各为多少? 探究活动二: 关于摩擦力 例2: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情况是:()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F 相互作用全章复习第 2 页共 6 页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相互作用教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相互作用教案1 一.物体受力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 物体受力分析步骤 1. 2. 将探讨对象从四周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探讨对象受到的作用力,不考虑探讨对象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只分析外力,不分析内力。 3.按依次分析物体受力 重力、电磁力、弹力、摩擦力(先场力,后接触力,再摩擦力) 弹力和摩擦力属 力,它们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 的状况与 状况有关。 凡有接触的地方都要考虑是否有弹力,凡有弹力的地方都要考虑是否有摩擦力。 4.防止添力和漏力 按正确的依次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 防止添力的方法是看能否找到施力物体。 【典型例题】 例1、如图,A 和B 在水平力F 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A 、B 物体所受的力,并指出B 所受的每一力 的反作用力。 练习:1、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有两个叠放的物体A 和B 。A 跟光滑竖直墙壁接触,两物体均保持静止。分析A 的受力状 况。 例2.如图所示,三角支架abc 的两斜面上分别放有物块m 1、m 2,已知m 1 > m 2, θ2 >θ1,斜面与物块与支架abc 与底面间均不光滑,整个系统处于静止 状态,推断底面对abc 的摩擦力f 应为:( ) A .有f 存在,方向向左; B .有f 存在,方向向右; C .有f 存在,方向不能确定; D .以上结论均不对。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置于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M = 3 m ,已知木板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则木板所受桌面给的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 例4.画出图中各静止物体A 所受到的弹力,各接触面均光滑。 F B A B A m 1 m 2 c b a θ1 θ2 V m M A A A A A A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

【高频考点】北京市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相互作用教案 新 人教版 一、会考考点 力,力是矢量,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A ) 重力,重心(A ) 弹力,胡克定律(B ) 静摩擦力(A ) 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动摩擦因数(B ) 力的合成和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B ) 共点力的平衡(B ) 说明: 1.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和分解,主要考查作图法,在计算方面,只要求会应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应懂得矢量有不同标量的运算规则。 2.物体的受力分析只要求处理受力情况比较简单的问题。 二、高频考点讲练 考点一:受力分析 1.如图1所示,物体沿斜面向下匀速滑行,不计空气阻力,关于物体的受力 情况,正确的是 A.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B.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 C.受重力、支持力 D.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2.如图9所示,一个小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 关于小物块的受力情 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合力为零 B .合力沿着斜面向下 C .只受重力 D .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3. 如图1所示,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 ) A.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B.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吸引地球的力 C.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D.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4.如图2所示,一个小物块从固定的光滑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 不计空气阻力.小物块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受到的力是 A .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B .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 .重力、下滑力和正压力 D .重力、下滑力、支持力和正压力 5. 如图3所示,一个小物块沿光滑斜面向下滑动. 小物块在下滑的过 程中 A .只受重力 B .受重力和支持力 图 1 图9 图 3

【高三】202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导学案复习 相互作用

【高三】202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导学案复习相互作用【高三】202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导学案复习相互作用 2022所高中物理复习与辅导 二、相互作用(4) 【主题】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之间的关系以及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规则 【导学内容】 一、弹簧力与弹簧伸长关系的探讨 实验目的:探索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并学习所用的科学方法。 实验原理: 弹簧受到拉力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这样弹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定外力而得出(可以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弹簧的伸长可用直尺测出。多测几组数据,用列表或作图的方法探索出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 实验设备:弹簧(不同部件)、直尺和砝码。 实验步骤: 弹簧的弹簧力用F表示,弹簧的原始长度(自然长度)用l0表示,弹簧的当前长度用L表示,弹簧的伸长量用X表示,然后X=L-l0。 1.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 2.如图所示,固定弹簧的一端,并将砝码(钩重)挂在另一端。弹簧平衡后,记录弹簧的长度和重量。然后改变重量的质量,读出几组数据; 3.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根据测量数据绘制F-X图像;(以F为纵轴,X为横轴) 5.探索结论:按照f―x图象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做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尝试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f―x是否为一次函数。 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规则 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本实验是以一定角度使用两个力产生与一个力相同的效果(即使橡胶条在一定方向上延伸一定长度),以观察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由平行四边形规则计算的合力是否等于该力。 实验器材: 一块木头、白纸、几个图钉、一段橡皮筋、细绳子、两个弹簧秤、三角板、秤和量角器。 实验步骤: 1.用图钉将白纸钉在水平桌面的方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用两条细绳套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3.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两个绳套,并以一定角度拉动橡胶条,使橡胶条拉伸,使节点达到一定位置o(如图所示)。 4.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在白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椐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5.只使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绳套o将橡胶条节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和绳的方向。用相同比例的刻度从o点绘制弹簧刻度的张力F'图。 6.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7.更改两个组件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两次,比较F和F'是否在允许的实验误差范围内相等。 注意事项: 1.用弹簧秤测量张力时,张力应沿弹簧秤的轴线,橡胶条、弹簧秤和绳套应位于平行于纸张表面的同一平面上。 2.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位置o必须保持不变。 [典型分析] [例1](合肥市2021年教学质量检测一14.)几个同学合作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弹簧的上端与标尺的零刻度对齐,他先读出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依次读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 所得数据如下:(弹簧始终不超过弹性极限,重力加速度g=9.8m/s2)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教学案沪科版

实验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一、基本原理与操作 装置及器材操作要领 (1)竖直:要保持刻度尺竖直并靠近弹簧。 (2)适当: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超过弹 簧的弹性限度。 (3)数据: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4)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 及单位。 (5)作图:先描点,然后将这些点拟合成一条直线,不要画 折线。 1.列表法:将测得的F、x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可以发现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比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相等的。 2.图象法:以弹簧伸长量x为横坐标,弹力F为纵坐标,描出F、x各组数据相应的点,作出的拟合直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3.函数法: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满足F=kx的关系。 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 钩码标值不准确和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造成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 ①弹簧长度的测量造成偶然误差,为了减小这种误差,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②作图时的不规范易造成偶然误差,为了减小这种误差,画图时要用细铅笔作图,所描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能落在直线上的各点尽量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教材原型实验 【典例】如图1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质量均为m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图1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 (2)为完成该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A.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 B.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C.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D.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E.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G.整理仪器。 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A________FG。 (3)某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2所示图象。则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_____(填“甲”或“乙”)。 图2 (4)从上述数据和图线中分析,同学们对这个研究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有价值的是( ) A.实验中钩码不能挂太多,不能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微专题2共点力的动态平衡和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教案新人教版

微专题二共点力的动态平衡和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共点力的动态平衡 1.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力一部分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但变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状态均可视为平衡状态,所以叫动态平衡。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缓慢”等语言叙述。 2.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的方法 方法步骤示例及特点 解析法 (1)列平衡方程得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 关系表达式; (2)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未知 量的变化情况 画受力分析图,完成平行四边形构建特 殊几何关系 图解法 (1)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画出平行四 边形边、角的变化; (2)确定未知量大小、方向的变化 三力,一力恒定,一力方向不变 相似三 角形法 (1)根据已知条件画出两个不同情况对 应的力的三角形和空间几何三角形,确 定对应边,利用三角形相似知识列出比 例式; (2)确定未知量大小的变化情况 三力,一力恒定,另外两力大小、方向 都变 力三角形和几何三角形相似[典例1] (多选)如图所示,带有光滑竖直杆的三角形斜劈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于斜劈上的光滑小球与套在竖直杆上的小滑块用轻绳连接,开始时轻绳与斜劈平行。现给小滑块施加一竖直向上的拉力,使小滑块沿杆缓慢上升,整个过程中小球始终未脱离斜劈,则有( ) A.轻绳对小球的拉力逐渐增大 B.小球对斜劈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C.竖直杆对小滑块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D.对小滑块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拉力逐渐增大 AD[先对小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轻绳的拉力,其中支持力的方向不变,拉力方向改变,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图示法分析支持力和拉力的变化情况:然后对球和滑块整体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分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轻绳的拉力,如图甲所示: 甲乙 根据平衡条件,轻绳的拉力T增大,支持力N减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球对斜面的压力也减小,A正确,B错误;对球和滑块整体分析,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N,杆的支持力N′,拉力F,如图乙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水平方向N′=N sin θ,竖直方向F+N cos θ=G,由于N减小,故N′减小,F增大,C错误,D正确。] [跟进训练] 1.(2020·广东中山一中月考)如图所示,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木板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一切摩擦,在此过程中( ) A.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B.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C.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D.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 C[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受重力G、墙面的支持力N1和木板的支持力N2。 根据平衡条件得N1= G tan θ ,N2= G sin θ ,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的过程中,θ增大,tan θ增大,sin θ增大,则N1和N2都始终减小,选项C正确。] 2. (多选)(2019·全国卷Ⅰ·T19)如图所示,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20210322260

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 知识点一力的合成和分解 1.合力与分力 (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共点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那几个力叫做分力。 (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2.共点力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力。如下图所示均是共点力。 3.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运算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甲所示。 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乙所示。 4.力的分解 (1)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的过程。 (2)遵循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分解方法:①按力产生的效果分解;②正交分解。

知识点二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求和时按代数法则相加。 1.(人教版必修1·P65·例题改编) 如图所示,把光滑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mg分解为F1、F2两个力。图中F N为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 B.物体受到mg、F N、F1、F2共四个力的作用 C.F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D.力F N、F1、F2这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与mg、F N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D[F1是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沿斜面下滑,施力物体是地球,故选项A错误。物体受到重力mg和支持力F N两个力的作用,F1、F2是重力的分力,故选项B错误。F2是重力沿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压斜面,F2的大小等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但二者的受力物体不同,F2的受力物体是物体本身,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斜面,故选项C错误。合力与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故选项D正确。] 2. (人教版必修1·P61·图3.4-1改编)(多选)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桶水匀速前行,如图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22物理第2章相互作用第3节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第3节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1.定义 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的过程。 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1)首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2)其次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3)最后分析其他力。 (4)画出受力分析示意图(选填“示意图”或“图示”). 二、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平衡条件 F合=0或者错误! 如图甲所示,小球静止不动;如图乙所示,物块匀速运动.

甲乙 则小球F合=0;物块F x=0,F y=0。 3.平衡条件的推论 (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三力平衡: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另外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这三个力的矢量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一、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只能画该物体受到的力,其他物体受到的力不能画在该物体上。 2.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受到重力、支持力和下滑力的作用。(×) 3.加速度等于零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4.速度等于零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5.若物体受三个力F1、F2、F3处于平衡状态,若将F1转动90°时,三个力的合力大小为错误!F1。

二、走进教材 1.(人教版必修2P91T1改编)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光滑圆球,在细线和墙壁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细线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30°,则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A.错误!B.错误! C.mg D.错误! [答案]A 2.(鲁科版必修1P97T2改编)(多选)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可能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物体A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C.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cos θ D.物体A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可能为F sin θ BCD[物体水平向右做匀速运动,合力必为零,所以必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且有f=F cos θ,因滑动摩擦力存在,地面一定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目标要求 1.掌握实验原理、器材、步骤及注意事项.2.理解教材基本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会进行误差分析.3.理解创新和拓展实验原理并会处理数据,进行误差分析. 实验技能储备 1.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分别用一个力F、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使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O,即伸长量相同,根据合力的定义,F为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及F1、F2的图示,分析F、F1和F2的关系. 2.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小圆环,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铅笔. 3.实验步骤 (1)装置安装:在方木板上用图钉固定一张白纸,如图甲,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一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原长为GE. (2)两力拉:如图乙,在小圆环上系上两个细绳套,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共同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处于O点,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EO.用铅笔描下O点位置、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 (3)一力拉:如图丙,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记下细绳套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4)重复实验:改变拉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做几次实验. 4.数据处理 (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点O沿两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F1、F2和F的图示. (2)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代表的力记为F′,如图丁.

(3)分析多次实验得到的多组数据,比较F与F′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完全重合,从而总结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 5.注意事项 (1)弹簧相同: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若指针不在零刻度处,要设法调整指针,使它指在零刻度处,再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两个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方可使用. (2)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小圆环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3)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20°之间为宜. (4)尽量减少误差:在合力不超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 (5)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考点一教材原型实验 例1(202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检测)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如图甲、乙、丙所示,E为橡皮筋原长时小圆环的位置,O为实验时小圆环被拉至的位置. (1)图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 N; (2)在实验过程中,不必记录的有________; A.甲图中E的位置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专题二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教案

【2019最新】精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专题二受力分析共点 力平衡教案 突破受力分析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1.受力分析的定义 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3.整体法与隔离法 (1)整体法:研究外力对物体系统的作用时,一般选用整体法.因为不用考虑系统内力,所以这种方法更简便,总之,能用整体法解决的问题不用隔离法. (2)隔离法: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需要选用隔离法,一般情况下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 (3)实际问题通常需要交叉应用隔离、整体思维法. 考向1 隔离法的应用 [典例1] 如图所示,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小木块a、b用细线连接,用平行于传送带的细线拉住a,两木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关于木块受力个数,正确的是( ) A.a受4个,b受5个 B.a受4个,b受4个 C.a受5个,b受5个 D.a受5个,b受4个 [解析] 先分析木块b的受力,木块b受重力、传送带对b的支持力、沿传送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细线的拉力,共4个力;再分析木块a的受力,木块a受重力、传送带对a的支持力、沿传送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及上、下两段细线的拉力,共5

个力,故D正确. [答案] D 考向2 整体法的应用 [典例2] 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三角形木块abc,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m1>m2,如图所示,若三角形木块和两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 ) A.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因m1、m2、θ1、θ2的数值均未给出 D.以上结论都不对 [解析] 由于三角形木块和斜面上的两物体都静止,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如图所示.设三角形木块质量为M,则竖直方向受到重力(m1+m2+M)g和支持力FN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无任何滑动趋势,因此不受水平面的摩擦力作用. [答案] D 考向3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综合应用 [典例3] (2017·安徽安庆模拟)(多选)如图所示,两个相似的斜面体A、B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静止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关于斜面体A和B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一定受到四个力 B.B可能受到四个力 C.B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 D.A与B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解析] 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推力F,由平衡条件可知B与墙壁之间不可能有弹力,因此也不可能有摩擦力,C错误;对B 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其受到重力、A对B的弹力及摩擦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故B只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相互作用力(有答案)

专题:相互作用 考点一弹力的分析和计算 1.弹力有无的推断方法 (1)条件法:依据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干脆推断. (2)假设法或撤离法: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存在,然后推断是否与探讨对象所处状态的实际状况相符合.还可以设想将与探讨对象接触的物体“撤离”,看探讨对象能否保持原来的状态. 2.弹力方向的推断方法 (1)依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推断. (2)依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其次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 3.弹力大小的确定方法 (1)弹簧类弹力:由胡克定律知弹力F=kx,其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而不是伸长或压缩后弹簧的总长度. (2)非弹簧类弹力:依据运动状态和其他受力状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其次定律来综合确定. 1.如图所示,小车内一根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绳肯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 B.轻弹簧肯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 C.细绳不肯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肯定有弹力 D.细绳不肯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肯定有弹力 2.如图所示,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间的夹角为θ,在斜杆的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小车静止时,F=mgsin θ,方向沿杆向上 B.小车静止时,F=mgcos θ,方向垂直于杆向上 C.小车以向右的加速度a运动时,肯定有F=ma sin θ D.小车以向左的加速度a运动时,F=ma2+mg2,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1满意tan θ1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 知识点一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 (1)定义:如果一个力跟几个共点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原来那几个力叫做. (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的关系. 2.共点力 作用在物体的,或作用线的交于一点的力. 3.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的过程. (2)运算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和.如图甲所示. 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乙所示. 4.力的分解 (1)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的过程. (2)遵循原则:定则或定则. (3)分解方法:①按力产生的分解;②正交分解. 答案:1.(1)产生的效果合力分力(2)等效替代 2.同一点延长线 3.(1)合力(2)①共点力大小方向②首尾相接 4.(1)分力(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3)效果 知识点二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的量,相加时遵从. 2.标量:只有大小,方向的量,求和时按相加. 答案:1.方向平行四边形定则 2.没有代数法则 (1)合力及其分力均为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力.( )

(2)合力及其分力可以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 (3)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 ) (4)在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都要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 (5)两个力的合力一定比其分力大.( ) (6)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间一定构成封闭的三角形.( ) 答案:(1)√(2)×(3)√(4)√(5)×(6)√ 考点共点力的合成 1.合成方法 (1)作图法. (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是解题的常用方法. 2.运算法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三角形定则. 3.重要结论 (1)两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一定,两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两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 4.几种特殊情况的共点力的合成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第二章相互作用第4讲牛顿第三定律共点力平衡

第4讲 牛顿第三定律 共点力平衡 目标要求 1.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步骤,会灵活应用整体法、隔离法并结合牛顿第三定律进行受力分析.2.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会解共点力平衡问题.3.学会用图解法、解析法等解决动态平衡问题.4.会分析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考点一 牛顿第三定律 受力分析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1)三同⎩⎪⎨⎪ ⎧ 同大小同时产生、变化、消失 同性质 (2)三异⎩⎪⎨⎪ ⎧ 反向异体,即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 不同物体上不同效果 (3)二无关⎩ ⎪⎨⎪⎧ 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与是否和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可以相互抵消.( × ) 2.人走在松软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 ) 3.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为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 1.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 名称 项目 一对平衡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对象 同一个物体 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

作用时间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 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不可抵消 2.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3.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隔离法 概念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 体来分析的方法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来分析 的方法 选用原则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 力或求系统整体的加速度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4.受力分析的三个技巧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混淆. (2)除了根据力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判断,假设法是判断弹力、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常用方法. (3)善于转换研究对象,尤其是在弹力、摩擦力的方向不易判定的情形中,可以分析与其接触物体的受力,再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判定. 例1(2023·浙江省十校联盟联考)春节晚会上杂技《绽放》表演了花样飞天,如图是女演员举起男演员的一个场景,两位杂技演员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地面对女演员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B.水平地面对女演员的支持力和女演员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女演员对男演员的作用力大小小于男演员对女演员的作用力大小 D.女演员对男演员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男演员所受重力大小 答案D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 弹力 摩擦力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第1节重力弹力摩擦力 [基础梳理] 提示:弹性形变直接接触弹性形变相反弹性限度正比接触面粗糙接触处有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0 F fm相反μF N相反粗糙程度 [自我诊断] 判一判 (1)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作用.( ) (2)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 (3)轻绳、轻杆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绳、杆的方向.( ) (4)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 (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也无关.( ) (6)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 提示:(1)×(2)√(3)×(4)×(5)√(6)√ 做一做 如下图,在一个正方体的盒子中放有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小球的直径恰好和盒子内表面正方体的棱长相等,盒子沿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滑动,不计一切

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无论盒子沿斜面上滑还是下滑,球都仅对盒子的下底面有压力 B.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右侧面有压力 C.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 D.盒子沿斜面上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 ,无论上滑还是下滑,用牛顿第二定律均可求得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a=g sin α,方向沿斜面向下,由于盒子和小球始终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也是a=g sin α,方向沿斜面向下,小球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恰好等于所需的合外力,因此不需要盒子的左、右侧面提供弹力,应选项A正确.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题组过关] 1.关于物体的重力和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所以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B.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当用不同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其所受重力大小是不同的,当用同一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所受重力大小一定相同 C.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D.形状规那么的物体(如正方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处 解析:选C.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地面向下,选项A错误;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位置所受重力不同,与弹簧测力计无关,选项B错误;重心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选项C正确;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与质量分布是否均匀有关,如果质量分布不均匀,仅有规那么几何外形,其重心也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选项D错误.2.(2020·某某调研)以下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例如,一个人用很大的力挥动网球拍,却没击中球,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 B.力的产生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例如物体冲上光滑斜面,在沿斜面上升过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冲力,这个力没有施力物体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如果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说明这个力就不存在D.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吸引铁钉,可见力可以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江苏省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基次1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

第二章相互作用[高考导航] 考点内容 要求说明 高考命题实况 高考战报 201720182019 形变和弹 力胡克定 律 Ⅰ T14(1)(2 ):受力分析、叠加体的平衡T14(1): 物体 的平 衡 T2:气球 的平衡 3年3考 难度容易或中等 保本必会 静摩擦 滑动摩擦 摩擦力动 摩擦因数 Ⅰ力的合成 和分解Ⅱ 力的合成和分 解的计算,只 限于用作图法 或直角三角形 的知识解决 高频考点:①共点力的 平衡。 ②平衡知识与功能综 合。 创新区域:①联系实际 问题。 ②教材实验器材和数 据处理的创新。 共点力的 平衡Ⅰ 只要求解决一 个平面内的共 点力平衡问题 实验二:力 的平行四 边形定则 基础课1 重力弹力摩擦力 知识排查 知识点一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重心:其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知识点二形变弹力胡克定律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变化。 2.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3.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2)表达式:F=kx。 ①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②x是形变量,但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知识点三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 1.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对比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20210322258.doc

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 知识点一力和重力 1.力 (1)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3)性质: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共存性、矢量性、独立性等特征。 2.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沿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 (2)大小: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注意:①物体的质量不会变; ②G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注意: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 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 知识点二弹力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2.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3.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2)产生条件: ①物体间直接接触; ②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胡克定律 (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和弹簧形变大小(伸长或缩短的量)成正比。 (2)表达式:F=kx。 ①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国际单位是牛顿每米,用符号N/m表示;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②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知识点三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 1.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名称 项目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定义两相对静止的物体间的摩擦力两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摩擦力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处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处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大小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