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鼠骨髓染色体实验报告

小鼠骨髓染色体实验报告

小鼠骨髓染色体实验报告
小鼠骨髓染色体实验报告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课名称遗传学实验实验名称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成绩______________

姓名王大锤实验报告系列年级学号组别时间温度

实验原理及目的

实验目的

1、学习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程序;

2、掌握空气干燥法制片方法;

3、观察了解小鼠的端着丝粒染色体的形态。

实验原理

1、染色体标本

制备染色体标本是细胞遗传学最基本的技术,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其它技术(如显带、原位杂交等)的先决条件。

2、骨髓细胞染色体

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动物染色体制备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在骨髓细胞中,有丝分裂的指数很高,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而不必像血淋巴细胞或其它组织需要经过体外培养。

3、空气干燥法

指细胞经过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处理、充分固定和滴片等步骤之后,使载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的方法。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仪器:

光学显微镜,2mL注射器,5号针头,10mL刻度离心管,吸管,试管,试管架,载玻片,盖片,离心机,光学显微镜,解剖器具(解剖盘,剪子、镊子)。

材料:

小白鼠(Mus musculus 2n=40),体重约18-20g(65-90日龄),雌雄皆可。

试剂及其他:

秋水仙素溶液(100μg/mL),2%柠檬酸钠溶液,0.075M KCl,冰醋酸,甲醇,Giemsa原液,0.01 M磷酸缓冲液(PBS,pH 7.4)

实验步骤1.预处理

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取骨髓前3-4h给小鼠经腹腔注入秋水仙素(100μg/mL)0.3-0.4mL。2.取骨髓

处死动物,立即取后肢骨。用剪刀剪掉、清除腿部的皮肤和肌肉,然后从股骨两端关节头处剪下股骨,立即用2%柠檬酸钠溶液冲洗干净。剪掉股骨两端膨大的关节头,使其露出骨髓腔,用吸有适当量的柠檬酸钠溶液注射器,从一端插入注射针头,将骨髓吹入10mL刻度离心管中,可反复吹洗数次,直至股骨变白为止。此时离心管中的细胞悬浮液可达4~6mL。

3.低渗处理

将所获得的细胞悬浮液经1500rpm离心10min,吸去上清液;加0.075M KCl 6~8 mL,立即将细胞团吹散打匀。室温下静止15 min。

4.固定

低渗处理后的细胞,立即经1500rpm离心10 min。吸去上清液,沿管壁加7 mL 3:1甲醇冰醋酸固定液,马上吹散细胞团,使其在固定液中悬浮均匀。静止固定40 min。离心后弃去上清液。用1:1甲醇冰醋酸固定液再次固定,20min后弃去上清液,仅留约约1mL的细胞团和上清液,摇匀制成细胞悬液。

5.滴片和空气干燥

取事先在冰水中预冷的载玻片,滴1~2滴细胞悬液于粘有冰水的载玻片上,立即用吸管轻轻吹气,使细胞迅速分散。将制片平放或45°斜放,待其自然干燥。

6.染色

取经过空气干燥的染色体制片插入染色缸中,用Giemsa染液进行染色,将染液用吸管缓缓地加入,不要形成气泡。染色30min后,用蒸馏水冲洗。

7.观察

①在低倍镜下观察Giemsa染色之后的中期分裂相的形态。

②在高倍镜下选择分散适度,不重叠的染色体的分裂相,在油镜下进行观察,获取图像。

③观察小鼠染色体的端着丝点染色体的特征,识别着丝点、染色单体、染色体。

④计算2n的染色体数目。寻找两性之间在核型上的差别。

预处理去骨髓低渗处理固定滴片和空气干燥染色观察

a.雄鼠

b.雌鼠

图1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1000×)

分析讨论

1.获取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图像,以图像说明小鼠细胞染色体的基本特征。

如图1,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形态上多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数目2n=40,雄性小鼠有一条染色体略小,即Y染色体。

2.讨论要获得较好的有丝分裂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秋水仙素的注射:秋水仙素可以使正在分裂的细胞不能形成纺锤体,这样使得染色体停在中期状态,因此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细胞在整个分裂期

中占的比例会提升,有利于观察结果。

2)取骨:取骨要取小鼠大腿骨,特别注意取骨后一定要把肌肉除净,否则最后的制片会受到影响,即影响有丝分裂相的观察。

3)低渗处理:低渗液可以使细胞充分吸水膨胀而不破裂,从而一直保持在胀得很大而又没有破裂的状态。进而使得细胞内的中期染色体就能够足够

分散开来,从而使得经固定等步骤后仍然处于膨胀状态。之后经过滴片时的摔打和骤降温过程,使细胞很快破碎,染色体进一步分散开。如果细

胞低渗处理不够,在细胞从高处掉下也无法摔碎,染色体将难以观察。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 姓名:蔡梦雅 1230170010 同组成员:曹鉴云陈锦容刘艳马彦霞 一、中文摘要: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又叫染色质。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这里我们用洋葱染色体作为代表使用压片法制片并且进行观察。 二、关键词:染色体洋葱压片法 三、引言:洋葱(onion)是百合科(Liliaceae)葱属中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鳞芽的2年生草本植物,其学名为Allium cepa L,染色体数为2n=2x=16。由表1和图1可见,洋葱的8对染色体中,有7对(第1~7对)染色体,臂比在1·01~1·70之间,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第8对),臂比为4·74,为近端部着丝点且带随体的染色体;依据STEB-BINS[4]的核型分类标准,洋葱的染色体核型在遗传进化上属较古老的2A型。100多年来有关染色体与染色体组结构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现今人们完成基因组测序后回到对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和作图,因此有关染色体的研究在基因组合功能基因组时代都有重要意义,陈瑞阳教授历时25年的研究完成的《中国主要植物染色体研究》对我国2834种植物染色体数目进行了报道,完成了1045种植物的核型分析,积累了宝贵的染色体基础数据创建了我国植物染色体研究信息平台。研究染色体进化与生物进化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国际对染色体的化学成分,DNA含量,碱基组成和以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大小等为特征的核型进化与物种形成和演化关系的研究,为揭示生物进化趋势提供染色体方面的科学资料,总的来说对染色体的研究在各类学科领域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洋葱的研究主要在其成分和药用方面,在细胞遗传上张自力和陈瑞阳等对洋葱的C带显示法进行过研究,田秋元等对洋葱的核型分析及有关制片方法进行了探讨。植物根尖的分生细胞的有丝分裂,每天都有分裂高峰时间,此时把根尖固定,经过染色和压片,再置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大量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核染色体。我们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探究如何制作优良的植物染色体玻片,掌握染色体技术。 四、材料与方法: 1.取材 洋葱(Aillum cepa)的鳞茎 2.实验器具和药品 2.1器具 a.载玻片 b.盖玻片 c.烧杯 d.量筒 e.培养皿 f.滤纸 g.玻璃棒 h.镊子i.手术刀 2.2药品 a.0.1mol/L醋酸钠溶液 b.0.25%秋水仙素 c.冰醋酸 d.无水乙醇 e.1mol/LHcl f.纤维素酶 g.果胶酶 h.卡宝品红 2.3试剂配制 卡诺固定液:用3份无水酒精,加入1份冰醋酸(现配现用)。 酸解液:一份无水乙醇与一份1mol/L 盐酸1:1进行配制。 酶解液:用0.4g的纤维素酶和0.15g的果胶酶溶解在20ml蒸馏水里。

核型分析实验报告

核型分析 摘要植物核型分析是指对植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形态、长度、带型和着丝粒位置等内容的分析研究,是植物分类和遗传研究的重要手段。本实验利用Photoshop软件,对栽培四棱大麦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本方法主要是物理分析法,在本试验中,我们先对大麦的染色体进行配对,再利用Photoshop软件对染色体进行分析,并测量了大麦染色体的臂长和随体长。 1.引言 核型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着丝粒的位置)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就称为核型。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性的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称为核型分析。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已实现使用计算机自动完成核型分析,我们学生也可以利用Adobe Photoshop 很容易地完成染色体的测量、排序等工作,再利用Excel 表格和Photoshop结合做出核型模式图。 2.实验材料 2.1实验材料 栽培四棱大麦的分散良好的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显微照片、Adobe Photoshop等软件2.2实验方法 2.2.1绘制核型图 在Photoshop中对照片进行必要的处理。首先是剪裁照片,用套索工具将每条染色体分离出来,对染色体进行配对并将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一条线上,并对染色体进行适当的旋转变换。其次是利用标尺工具测量每条染色体的臂长、随体长。再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染色体的臂比,总长,随体长,相对长度等数据。 2.2.2写出核型公式 根据上面的测量结果写出四棱大麦的核型公式。 2.2.3画核型模式图 将所测并经过计算后的数据在Excel表格中绘制成堆积柱形图,并在Photoshop里切出着丝点和次缢痕。除此之外,还需将整个图像转换成黑白。 3.结果与讨论 3.1染色体核型分析图 图1 染色体核型分析图

小鼠骨髓的综合性实验报告

小鼠骨髓的综合性实验报告 YUNNAN NORMAL UN I VER SITY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 学院专业、班级 实验课程名称: 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至学年学期 填报时间年月曰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实验序号 实验室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2、观察小鼠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统计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3、了解微核发生的机制; 4、掌握微核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践意义; 5、掌握对实验动物进行药物处理的一般程序; 6掌握进行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和规则,并锻炼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1、骨髓细胞具有高度的分裂增殖能力。因此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而不必象 血淋巴细胞或组织那样要经过体外培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分裂增殖中的骨髓细胞由于纺缍体的形成受到抑制,染色体不能正常趋向两极而使之停留于中期,同时染色体缩短,轮廓清晰,把收获的细胞进行低渗,固定处理,使细胞处于膨胀状态,再将细胞悬液滴在载片上,使细胞破裂,染色体散开,染色后即可观察到染色体。 2、微核(Micronucleus): 染色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然遗留在细胞质中。末期之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被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内,因比主核小,故称为微核。凡能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或使染色体和纺锤体联结损伤的化学物,都可用微核试验来检测。各种类型的骨髓细胞都可形成微核,但有核细胞的胞质少,微核与正常核叶及核的突起难以鉴别。 嗜多染红细胞是分裂后期的红细胞由幼年发展为成熟红细胞的一个阶段,此时红细胞的主核已排出,因胞质内含有核糖体,姬姆萨染色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的核糖体已消失,被染成淡桔红色。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数量充足,微核容易辨认,而且微核自发率低,因此,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成为微核试验的首选细胞群。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材料:小白鼠(2n=40) 2、器具: 注射器( 1 ml ,5ml 各一支)、托盘、解剖剪、镊子、吸管、离心管、离心机、载片、滤纸、白纱布小块等。 3、药品: 0.15mg/ml 秋水仙素,1%柠檬酸三钠,固定液(3份甲醇,1份冰乙酸,临用时现配),Giemsa染液,2.2%柠檬酸钠,0.01M磷酸缓冲液(PBS) pH6.8。

小鼠染色体染色观察

题目:小鼠细胞染色体染色观察 一.O bjectives: 1.Learn the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mouse chromosome from marrow.学习制备从骨髓中制备小鼠染色体的方法。 2.Understand the morphology and amount of mouse mitotic. 了解小鼠有丝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 二.实验原理 1.秋水仙碱,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 故名,也称秋水仙素。纯秋水仙碱呈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7℃。 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味苦,有毒。秋水仙碱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碱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碱有丝分裂。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 2.现今微丝标记方法分为在细胞中标记微丝和活体细胞中标记微丝。 固定细胞中的微丝主要是用带荧光探针的抗体或鬼笔环肽标记,需要对样品进行化学固定和膜的通透。活体标记常采用荧光类似物标记的方法和GFP标记方法。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

1.实验材料: a)秋水仙素稀释液 b)小鼠一只 c)75mM KCl低渗溶液 d)固定液 e)Giemas染液 2.实验设备: a)普通光学显微镜 b)载玻片若干,注射器。 c)酒精灯 d)离心管若干、吸水纸、滴管、剪刀、白瓷板等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提前3-4h向小鼠腹腔中注射秋水仙素,然后用引颈法处死 小鼠。 2.完整取出小鼠股骨(胫骨),取出骨骼表面肌肉和其他结缔 组织。 3.将胫骨两端剪开,用注射器吸取适量75mM KCI将骨髓冲洗 到离心管中。 4.低渗处理:用约6ml的75mM KCI在37℃下低渗骨髓细胞 20min。

实验七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实验报告

细胞及遗传学实验报告陈香燕201008030103 生科1班 实验七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学习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掌握染色体的技术方法,了解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 (二)实验原理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常用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和嫩叶做材料。常规压片法仍是当今观察植物染色体常用的方法,其程序包括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和压片等步骤。由于秋水仙素可以阻断细胞在分裂中期纺锤体(微管二聚体)的形成,以至于不能拉动染色体分开向细胞两极,因此可以使细胞分裂停止在分裂中期,再经过染色,压片,镜检之后便可观察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 (三)实验用品 一、材料:蚕豆 二、试剂

1.Carnoy固定液 2.0.1%秋水仙素溶液 3.1mol/L HCl 4.Schiff试剂 5.亚硫酸水溶液(漂洗液) 6.Carbor fuchsin (卡宝品红)染液 配方1:原液A:称取3g碱性品红,溶于100ml 70%酒精中(此液可无限期保存)。 原液B:取10ml 原液A,加入90ml 15%石炭酸(苯酚)水溶液(两周内使用)。 染色液:55ml 原液B加6 ml冰醋酸和6 ml 37%甲醛(此液适用于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中细胞核和核分裂的染色)。 配方2:取配方1中的染色液2~10 ml,加90~98ml 45%醋酸和1.8g 山梨醇(此液适用于核和染色体的一般形态观察,具有广泛适用性)。 (四)实验方法步骤 1.取材:将蚕豆种子培养在培养皿内的湿滤纸上,室温或28°C 下发芽,待胚根长达1~2cm时,切取0.5cm长的根尖部分。 2.预处理:将切下的根尖浸入0.1%秋水仙素液中,室温下处理 3~4h。 3.水解:把根尖投入预热的58~60°C 1mol/L热HCl中,恒温条 件下水解14~15min 4.染色:倒去热HCl,滴加卡宝品红少许,染色5~10分钟。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培养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培养 1、取骨髓,对倍稀释 2、用滴管沿管壁缓慢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45度角倾斜,尽量产生气泡,起到缓冲作用) 3、2000转,离心30分钟 4、吸取白膜层,(沿管壁)交替多次吸取,加入5倍体积以上的PBS液 5、1500转,离心15分钟(洗掉血小板) 6、弃掉上清,留少许回流液,轻弹管壁,加入PBS液至50ml 7、800转,离心10分钟,(洗掉红细胞) 8、重复两至三次 9、加入PBS液至50ml,计数:?个细胞 离心后铺板,1X1076孔板培养液,共铺20板。无血清1640+DNA酶12h后轻晃培养液,洗板后加入完全培养基和GM—CSF(1000U/ml)和IL—4(500U/lml) 10、第三天每孔补加等体积的完全培养基和GM—CSF(1000U/ml)和IL— 4(500U/lml) ,这时细胞部分悬浮 11、第五天为imDC,+1LPS(1ug/ml),诱导至第七天,为mDC。 参考Inaba等人的方法,并根据本实验室的经验稍作改进。即: 1. 颈椎脱位法处死C57BL/6小鼠,无菌状态下取股骨和胫骨,浸泡在RPMI-1640培养基中。 2. 用1ml注射器吸取RPMI-1640培养液,从骨干的一端刺入骨髓腔,将骨髓冲洗到一无菌培养皿中,每根骨头反复4~6遍,收集培养皿中的骨髓细胞悬液,离心,1500 rpm×10min。 3. 弃去上清,加入5 ml无菌Tris-NH4Cl溶液悬浮细胞溶解红细胞,于室温下静置2分钟溶解红细胞后,再次离心,1500 rpm×5min,弃上清。 4. 用RPMI-1640培养液洗涤后将细胞用完全培养基悬浮,分至6孔培养板中,并在每孔中加入完全培养基至4 ml,再加入rmGM-CSF至终浓度 10 ng/ml,IL-4终浓度10ng/ml。 5. 将细胞培养板放入37℃,含5% CO2的孵箱中培养48小时。 6. 轻轻吹打细胞后,连同培养液一起吸去悬浮细胞,仅保留贴壁细胞。 7. 加入新鲜的完全培养基及相同浓度的rmGM-CSF,继续培养至第5天。 8. 半量换液,并补足rmGM-CSF;尽量保留悬浮细胞。 9. 继续培养至第7天,用吸管轻轻吹打后收集所有悬浮细胞,即为富集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 BMDC)。经鉴定,此时BMDC的纯度可达80%以上。 楼上的cherry_28提供的好像是外周血DC的培养方法。我本人没有培养外周血DC的经验,但培养了2年半的小鼠骨髓DC,有稍许体会。其中体会最深的是:强烈反对初次铺板不到24小时就去除悬浮细胞的做法,我接触的网友中用贴壁时间<48小时而养不出DC不少于15位,而延长贴壁时间就可以大大提供集落形成率。下面是我用上述方法培养的小鼠DC,供朋友们共同讨论。

大蒜根尖染色体观察实验.

大蒜根尖染色体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 1、掌握洋葱培养的方法,掌握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方法。 2、掌握洋葱根尖制片的方法,复习染色、压片的基本操作。 3、通过对于有丝分裂相的观察,统计洋葱染色体数目,加深对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4、对比进行多倍体诱导前后的洋葱根尖,理解四倍体与二倍体的区别,认识微核和植物细胞分裂期的各形态特征。 5、体验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生物实验意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获取实验知识的能力和撰写实验报告水平。 二、 实验方案 1、实验仪器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试管、烧杯、小塑料管、滤纸、刀片、解剖针、滤纸等 2、实验药品 新鲜、健康的洋葱鳞茎一个;0.02%秋水仙素、1mol/L HCl、醋酸洋红染液、卡诺氏固定液,碱性品红、乙酸,乙醇等。 3、实验原理 (1 洋葱的根尖 洋葱根尖的整体结构如右图,其中只有分生区的初生分生组织由于细胞始终处于持久而强烈的有丝分裂之中而作为我们的观察对象,其余部分在制片时都应当尽量剔除来保证观察效果。 (2 多倍体的诱导

多倍体的诱导使用秋水仙素,秋水仙素可以阻止微管蛋白的聚合,从而使有丝分裂中期纺锤体不能正常形成,但是姐妹染色单体照常想成,只是没有被拉向两级,于是染色体数目加倍。 各步骤的作用:固定液可以迅速杀死细胞,保持细胞形态在有丝分裂相。解离可以破坏细胞的胞间层(果胶),使细胞之间的联系变松散,有利于压片和染色。漂洗可以洗去过量的盐酸,防止解离过度 破坏细胞结构或影响染色效果(盐酸是酸性,而醋酸洋红是碱性染料)。 (3 有丝分裂 完整的有丝分裂相包括G1期(合成前期)、S 期(合成期)、G2期(合成后期)和M 期(分裂期),其中G1期、S 期和G2期合称间期,细胞完成DNA 的复制以及有丝分裂的准备,而M 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为了形态观察的方便,本实验采用后一种分法。如表一。 表一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 4、实验步骤 (1 将大蒜剥皮后放进垫了滤纸的培养基中,加入清水,放进25℃恒温

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

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 目的和意义 微核试验用于检测受试物在哺乳动物所引起的染色体或原红细胞有丝分裂器损伤,以确定该受试物有无诱变性。通过本次实验学习和掌握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测定方法。 原理 正常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分裂中期,染色体均匀地排列在赤道板附近,到分裂后期便分成两份,分别向两极移动,并在末期分别形成两个子细胞的核。如果由于某种化学物质的作用而使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受到损伤,在中期就会观察到染色体断裂,在进入分裂后期时,这种断片落后于向两极移动的染色体而滞留在赤道板附近,当其它染色体分别形成子细胞核时,这些落后的断片便独立形成微核,如果纺锤体功能受损,也可产生微核。 由上可见,微核的出现和染色体畸变有密切相关性,同时微核的观察是在细胞的间期,不必分析中期相,这比分析染色体畸变要方便一些。进行骨髓细胞微核分析一般观察红细胞,记数嗜多染红细脑中微核出现率。 器材与试剂 1、器材 载玻片、推片、血细胞计数器、滴管、注射器、解剖剪、镊子、止血钳、晾片架、滤纸、电吹风机、染色缸、研钵、恒温水浴箱、光学生物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 2、试剂 小牛血清; 甲醇; 吉姆萨储备液:将1g 吉姆萨倒入研钵内,加入少许甘油混合研细,分次倒入剩余的甘油至66ml,转移到烧杯内(或试剂瓶内)。放入55~60℃水浴中并不断搅动至2h。取出冷却后加入60ml甲醇,混匀后置室温,2~3周后过滤,保存于棕色瓶内备用(存放时间越长染色效果越好)。 吉姆萨染色液:实验前取吉姆萨储备液与磷酸盐缓冲液(pH 6.8)1 : 9混匀。 磷酸盐缓冲液(pH 6.8) 阳性对照物:环磷酰胺。 操作步骤 一、试验动物及处理 1、动物的选择:选用小鼠,每组10只动物,雌雄各半。小鼠体重在18~20g,7~12w。 2、染毒途径:采用腹腔注射给药。 3、剂量选择:环磷酰胺按50mg/kg剂量染毒,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空白对照)。 4、染毒次数和取样时间:采用30h给药法,即两次给药间隔24h,在第二次给药后6h处死动物采集骨髓。 二、骨髓液的制备和涂片 脱颈椎处死小鼠,立即取出胸骨,除去胸骨上的血液和肌肉,横向切断胸骨,暴露骨髓腔挤出骨髓,小心地涂布于载玻片一端的胎牛血清液滴里,混匀涂片。

小鼠染色体的制备观察、染色

生命科学学院 Life Science College 细 胞 生 物 学 实验报告 姓名:柳伟雄班级:2013级生科一班 学号:同组者:曾玮璠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5年6月1日 姓名:柳伟雄系年级:生科一班2013级同组者:曾玮璠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小鼠染色体的制备、染色、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1.初步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 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学会做染色体组形图。 二、原理 凡处于活跃增殖状态的细胞,或者经过各种处理后,任何动物组织的细胞就可进入分裂,均可用于染色体分析。在正常动物体内,精巢和骨髓均为是活跃分裂的组织。给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即可使许多处于分裂的细胞停滞于中期,然后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即可得到大量可分析的染色体标本。本方法简便、可靠,不需要经体外培养和无菌操作,易于推广。骨髓细胞是用于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很好的材料。但在取材方面,精巢又比骨髓要简易一些,故本实验选用小鼠的精巢为实验材料。 对于小鼠精巢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 使中期染色体停留在赤道面处; 2. 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 以至于在滴片时细胞被胀破, 使细胞的染色体铺展到载玻片上; 3. 空气干燥法可使细胞的染色体在载片上展平,经Giemsa染色后便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显微图象。 Giemsa染色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适用于多种细胞和染色体染色。主要用Giemsa染液可以将细胞核染成紫红色或蓝紫色,胞浆染成粉红色,在光镜下呈现出清晰的细胞及染色体图像。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目的】 1.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各种数据指标。 2. 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3.对照标准图型,学习识别人体各对染色体的带型特征。 4.初步掌握人体染色体组型带型分析方法。 5.了解染色体组型与带型分析的意义。 【实验材料与用品】 1.器材:直尺、剪刀、胶水、计算器、白纸 2.材料:人体细胞染色体放大图 【实验原理】 染色体组型又称核型,是指将动物、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群(亚种、种、属等)的体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它们相对恒定的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核型模式图是指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一)描述染色体的四个参数: 1.相对长度= 每条染色体长度 单倍常染色体之和+X 2.臂指数= 长臂的长度 q 短臂的长度 p 为了更准确地区别亚中部和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1964年Levan 提出了划分标准: ① 1.0-1.7之间,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 ) ② 1.7-3.0之间,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 ) ③ 3.0-7.0之间,为压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 ) ④ 7.0以上,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 ) ×100 (相对长度可以用来表示每条染色体的长度) ×100 (臂指数可以用来确定臂的长度)

3.着丝粒指数 = 短臂的长度 p ×100 (着丝粒指数可以决定着丝粒的相对位置)染色体全长 p+q 按Levan划分标准: ① 50.0-37.5之间为M ② 37.5-25.0之间为SM ③ 25.0-12.5之间为ST ④ 12.5-0.0之间为T 4.染色体臂数(NF):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来确定。 a.端着丝粒染色体(T),NF=1; b.中部、亚中部、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M,SM,ST),NF=2。 (二)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的分类标准及其主要特征 染色体组型及分群依据:主要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粒的位置,其次是臂的长短,以及次级缢痕或随体的有无等方面。 分组排队原则:着丝粒类型相同,相对长度相近的分一组;同一组的按染色体长短顺序配对 排列;各指数相同的染色体配为一对;可根据随体的有无进行配对;将染色体按长短排队, 短臂向上。 染色体组型图的应用

实验7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实验7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利用动物骨髓进行细胞染色体制片的一般方法,掌握细胞收集、低渗、滴片等技术手段。观察和了解小鼠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特征。利用显微照相技术对所得切片进行照相。二、实验原理 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了一个物种生长发育的全部信息。因此通过染色体分析,可以了解某一物种最基本的遗传指标。进行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一般取自细胞分裂旺盛的组织,如骨髓、淋巴细胞以及通过人工培养的悬浮液。如将秋水仙素注射到动物的腹腔内,经肠系膜吸收并可转运到骨髓,结果使正在分裂的细胞不能形成纺锤体,使得染色体停在中期状态,经过处理和制片后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染色体。这种制片方法是属于侵害性的,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动物来源丰富、动物个体较小的材料。对于大型动物可以采取骨髓穿刺术获得红骨髓,在临床上用于一些血液疾病的研究分析。对于一些珍稀的鸟类可采用羽髓来制片,方法基本一样。人类的染色体分析可采用外周血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大量的细胞材料。 三、实验用具及材料 实验材料:体重20克左右的小鼠一只 实验试剂:0.075mKCl低渗液、固定液(甲醇:醋酸=3:1)、0.4%秋水仙素、改良苯酚品红溶液、二甲苯 实验材料:恒温水浴槽、纱布、烧杯、离心管2支、刀片、镊子、解剖盘、解剖剪、镊子、注射器、离心机、镜头纸 光学显微镜、带数码相机的光学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 1腹腔注射秋水仙素溶液:在做实验前2~3小时,对实验用小鼠按0.1ml/20g小鼠的量对其进行0.4%的秋水仙素注射。 2取材:实验时,用断颈法迅速将小鼠处死,通过解剖取出股骨,用注射器吸取在37℃下保温的低渗液2毫升,将针头插入骨髓腔中冲洗骨髓,使冲洗液从股骨的另一端流出。 收集冲洗液到5ml刻度的离心管中。 3低渗:用吸管将冲洗液吹打几次,然后把离心管放在37℃恒温水浴槽内低渗20分钟。4固定:之后取出并加1ml的固定液,吹打之后放入37℃恒温水浴槽内固定10分钟。 5离心:然后将1000rpm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 6再固定:加入固定液继续固定10分钟(先吹打,再放入恒温水浴槽)。 7离心:再1000rpm的速度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 8制备细胞悬液:离心结束弃上清,最后留大约与沉淀等量的上清液, 9滴冰片:从冰箱里取出预冷的载玻片4块并排,手持吸管在载玻片上方向下滴片。 10干燥:让其自然晾干。 11染色: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染色10分钟左右。 12去浮色:清水冲洗,风干。 13镜检:先用低倍镜找到一好的分裂相区域,然后转用高倍镜观察。 14观察和照相:用油镜观察,并选取良好的视野照相。 五、结果与讨论 1.观察结果 在考试的10分钟内拍摄了五张照片。我使用的是0号机,由于前面已经有人用过,所以没有太考虑图像设置的问题,结果拿到结果才发现,0号机的图片普遍偏小,放大就模糊了。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报告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一、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减I的主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配对——__________;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__________;同源染色体________ ,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减II的主要特征是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__________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二、实验过程 1、活动准备: (1)用彩色纸片做出4条黄色和4条红色的染色单体,其中2条黄色的染色单体长3-4cm , 2条长6-8cm;2条红色的染色单体长3-4cm , 2条长6-8cm。 (2)把颜色、长度相同的两条染色单体成对并排放置。用同种颜色的吸扣代表着丝点。(3)磁力小黑板1个,在左侧画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中心体和纺锤体;在右侧画2个次级精母细胞的轮廓,中心体和纺锤体。 2、活动任务: (1)模拟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动态变化;边操作边完成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表和曲线图 实验方法步骤 实验记录 时期 每一个细胞中 染色 体数 DNA 数 染色单 体数 1 把颜色、长度相同的两条染色单体粘在一起。代表减 数分裂开始时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把做好的染色体 放在画好的精原细胞内。 间期 2 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红色代表 来自母方的染色体,黄色代表来自父方的染色体 减Ⅰ前 3 将已经配好对的两对染色体横向排列在纺锤体中部 赤道板处, 减Ⅰ中 4 双手分别抓住并移动染色体的着丝点,使红色和黄色 的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减Ⅰ后 5 在两极有染色体的部分画出细胞轮廓,代表新细胞的 生成。 减Ⅰ末 6 在另一张纸上再画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轮廓,并画出 中心体和纺锤体。将已经移到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 放到这两个新细胞中。 减Ⅱ前 7 把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横向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 处。 减Ⅱ中 8 把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并将染色 体分别拉向细胞的两极。尽量一次移动所有的染色 体,象在活细胞中发生的那样 减Ⅱ后 9 在两极有染色体的部分画出细胞轮廓,代表新细胞的 生成。 减Ⅱ末 (2)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探究创新:如果用3对染色体进行模拟,将产生多少种类型的配子?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目的要求】 1.掌握小鼠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 2.计数并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基本原理】 在骨髓细胞中,有丝分裂旺盛,因此不需要体外培养就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骨髓细胞具有高度的分裂活性,经秋水仙素或秋水酰胺处理后,使分裂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中期,再经低渗处理、固定、滴片、染色等步骤,可制作较好的骨髓细胞的染色体标本。 【实验用品】 1.器材:解剖刀、剪刀、镊子、注射器、离心机、离心管、恒温水浴箱、冰冷载玻片、酒精灯、大培养皿、显微镜、纱布,标签纸,记号笔等; 2.试剂0.1%秋水仙素溶液、Carnoy’s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0.075 mol / L KCI 溶液、Giemsa染液等。 3.材料:65-90天健康小鼠(生技09级72人,新华09生物技术36人,生科08级75人,生技08级70人,共253人,需购小鼠110只) 【方法与步骤】 1.前处理取材前3~4 h,向腹腔内注射秋水仙素。注射浓度随动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每克体重注射2~6μg,注射总量不宜超过2 ml(例如一只体重50 g的蟾蜍,若按4μg / g注射,需注射浓度为0.1%的秋水仙素溶液0.2 ml )。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使分裂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中期,增加中期分裂相的比例。 2.取骨髓细胞处死动物,用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反复冲洗出骨髓细胞,并用注射器筒轻轻吹打,使细胞团块分散,静置片刻、待大组织团块沉淀后,用吸管将骨髓细胞悬浮液移至离心管中,以1000 r / min 离心5~10 min,弃去上清液。 3.低渗根据骨髓细胞液的多少,加0.075 mol / L的KCI液5~6 ml,在37℃水浴箱中或室温下低渗20~30 min。低渗时间过长,易造成细胞破裂;时间过短,则染色体难以分散。4.预固定低渗完毕,立即加入1 ml 新配制的预冷Carnoy’s固定液,用吸管将细胞轻轻吹打均匀,进行预固定。然后以1000 r / min 离心8 min。 5.固定弃去上清液,加5~6 ml Carnoy’s液,轻轻吹打细胞,静置固定20 min。离心弃去上清液,再加5~6 ml Carnoy’s液,固定20 min。 6.制备细胞悬液离心弃去上清液,再加少许新鲜Carnoy’s固定液,用吸管将固定后的细胞吹散,并反复吹打混匀,制成浓集的细胞悬浊液。 7.准备载玻片滴片前1~2 h,将洁净的载玻片放在0~4℃冰水中,使其表面附有一层水膜。这样在滴片时,细胞悬液遇到载玻片上的冷水,染色体会迅速分散开来。 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8.滴片取出预冷的载玻片,将其倾斜约30°放置。吸取细胞悬液,从距离载玻片40 cm 以上高度处滴至载玻片上2~3滴;滴片后立即用嘴或洗耳球对准滴片处轻微吹气;也可用镊子夹住载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迅速过几下(见图),这样都有助于染色体分散和展开。9.干燥使滴片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在酒精灯火焰上烤干,也可用吹风机冷风吹干。10.染色待滴片充分干燥后,用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Giemsa染液(Giemsa原液:缓冲液=1:10)染色30 min。然后自来水冲洗,空气干燥。镜检。 【结果观察】 1.在低倍镜下观察Giemsa染色后的中期分裂相形态。 2.选择分散适度不重叠染色体的分裂相,在高倍镜下进行观察。

小鼠骨髓干细胞取样制备方法

小鼠骨髓干细胞取样制备方法 Mouse SP protocol 1.水浴设置在37度,并用温度计量确认温度。预热DMEM+,预冷HBSS+ 2.使用 5-8 周龄雄性小鼠,取大腿骨和胫腓骨处的骨髓悬浮于HBSS+、 1)杀死小鼠,背朝下躺着,用70% 酒精喷洒腹部灭菌、 2)臀部稍下方用齿状刀口的剪刀水平切开腹部皮肤、 3)从此刀口同时向上向下同时撕裂皮肤,用钳子钳住膝盖骨扯下所有腿部皮肤、 4)从膝盖处剪断,取下胫腓骨,尽可能将肌肉组织剔除干净,剪掉脚,将其放于陪替 氏培养皿,其中放有5 ml左右预冷的HBSS+,置于冰上、 5)剔除干净大腿骨上的肌肉类组织,在臀部处剪掉大腿骨,骨髓细胞主要在这里,所 以尽可能取得更多的大腿骨,骨上组织尽可能剔出的越干净越好,以免骨髓细胞粘 附上面、将其置于培养皿、 6)一个小鼠取得四段腿骨, 用钳子固定垂直培养皿方向固定腿骨,用27-G 10ml注射 器打入HBSS+、骨髓细胞会从另一端推出,尽可能取得更多细胞,腿骨上下颠倒再 推打, 骨髓取出后腿骨会变白的、 7)用 18-G 针头反复推吸4-5次培养皿里的细胞,以打散团块细胞、但尽量不要打入 气体,因为气泡容易导致细胞死亡、将细胞转移到50ml的PP离心管里,同时用 70um的滤网过滤去处碎骨或团块, 计数有核细胞、 3.精确计数有核细胞、(平均5 x 107 有核细胞/6周龄的C57Bl/6 小鼠)、 4. 5 min 500g 4°C离心,弃上清,加溶血素裂解红细胞: 注:当红细胞较多时细胞悬液:红细胞裂解液=1:8室温静置10min 当红细胞较少时细胞悬液:红细胞裂解液=1:4室温静置5min 红细胞裂解液为10×,临用前用DDW稀释成1× 5.用HBSS+(2%FBS)洗细胞(5 min 500g 4°C离心) 6.用预热的DMEM(2%FBS)调整细胞浓度为106/ml 7.分两管,其中一管加入verapamil,verapamil的终浓度为100 μM,封口膜封好37度水 浴10min后,和另一管同时加入Hoechst 33342染色,终浓度5ug/ml ,37度水浴90min,

植物细胞染色体制片及有丝分裂观察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 遗传学实验 实验项目:植物细胞染色体制片及有丝分裂观察 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压片技术 2.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动态变化 实验原理 1.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能准确地复制,并能有规律地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子细胞遗传组成与母细胞完全一样,从而保证了性状的发育和遗传的稳定性。 2.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高等植物的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尖及幼叶等部位的分生组织。经过适当的取材处理、固定、离析、染色、压片等步骤,可获得清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动态变化的装片。 实验材料 无水乙醇、70%乙醇、冰乙酸、饱和对二氯苯水溶液、0.1%秋水仙素、0.1N 盐酸、洋葱根尖 实验步骤 材料培养 取材 预处理 固定 解离(酸解) 实验结果 醋酸洋红染色 染色 改良品红染色 压片 镜检

图1 染色后低倍镜下洋葱根尖细胞全视野图图2 处于分裂间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图3 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图4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 图5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图6 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的洋葱根尖细胞

思考与分析 根据你的实验情况总结出制备好一张优良的细胞分裂标本应注意哪些问题? 预处理方面 由于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中期持续的时间很短,且分裂现象较少,因此在预处理时可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使细胞分裂停止于中期,从而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 解离方面 在酸解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温度和时间,若解离不够,则压片不易分散,若解离过长则在下一步处理时由于材料过软而易将根尖丢失。 3.取材方面 只取2mm ~3mm 长的分生区 要细心区别根尖的前端和后端,若误取了根尖的后端,在观察时,则只会见到长方形的成熟区细胞,见不到方形的分生区细胞。材料经解离、冲洗后根尖前端分生区部分呈乳白色、比较圆滑,后端部分则较透明和粗糙(取根时不用剪刀而改用镊子夹取则更明显)。 4.染色方面 ⑴使用醋酸洋红染色时,可以在酒精灯上稍加热,这样可以使材料更易着色和染色背景更清晰。 ⑵媒染一定要充分,媒染后的水洗也要充分,洗不足时影响染色效果,并会在组织内外产生大量沉淀,制成的片子污浊。 图7 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绘制图(10x40) 图8 有丝分裂后期的洋葱根尖细胞绘制图 (10x40)

小鼠骨髓的综合性实验报告

小鼠骨髓的综合性实验报告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 学院专业、班级 实验课程名称: 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至学年学期 填报时间年月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一(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实验序号 实验室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2、观察小鼠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统计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3、了解微核发生的机制; 4、掌握微核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践意义; 5、掌握对实验动物进行药物处理的一般程序; 6、掌握进行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和规则,并锻炼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1、骨髓细胞具有高度的分裂增殖能力。因此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而不必象血淋巴细胞或组织那样要经过体外培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分裂增殖中的骨髓细胞由于纺缍体的形成受到抑制,染色体不能正常趋向两极而使之停留于中期,同时染色体缩短,轮廓清晰,把收获的细胞进行低渗,固定处理,使细胞处于膨胀状态,再将细胞悬液滴在载片上,使细胞破裂,染色体散开,染色后即可观察到染色体。 2、微核(Micronucleus):染色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然遗留在细胞质中。末期之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被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内,因比主核小,故称为微核。凡能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或使染色体和纺锤体联结损伤的化学物,都可用微核试验来检测。各种类型的骨髓细胞都可形成微核,但有核细胞的胞质少,微核与正常核叶及核的突起难以鉴别。 嗜多染红细胞是分裂后期的红细胞由幼年发展为成熟红细胞的一个阶段,此时红细胞的主核已排出,因胞质内含有核糖体,姬姆萨染色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的核糖体已消失,被染成淡桔红色。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数量充足,微核容易辨认,而且微核自发率低,因此,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成为微核试验的首选细胞群。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材料:小白鼠(2n=40) 2、器具:注射器(1ml,5ml各一支)、托盘、解剖剪、镊子、吸管、离心管、离心机、载片、滤纸、白纱布小块等。 3、药品: 0.15mg/ml 秋水仙素, 1%柠檬酸三钠,固定液(3份甲醇,1份冰乙酸,临用时现配),Giemsa染液,2.2%柠檬酸钠,0.01M磷酸缓冲液(PBS)pH6.8。 4、生物显微镜、解剖剪、镊子、注射器、载玻片、盖玻片、塑料吸瓶、吸水纸等。四、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 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实验材料与用品】 1.?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离心管、离心机、 小烧杯、冰箱、酒精灯、小烧杯等? 2.?材料:小鼠 3. 试剂:蒸馏水、0.9%?NaCl溶液、0.3%?KCl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 秋水仙素 【实验原理】 一、制作染色体标本的先决条件 ?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选择活跃的组织,如胸腺、骨髓、睾丸、小肠;或施加药物使 细胞分裂(PHA) ?设法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细胞:利用秋水仙素 二、染色体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是重要的遗传特性之一。制备染色体标本是细胞学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进行染色体显带、组型分析、原位杂交等的先决条件。 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从小鼠的睾丸细胞中获取。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在细胞增殖周期中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一般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最典型、最易辨认和区分。因此,制备染色体标本获取的是中期细胞。 染色体特征:数目、长度(绝对长度、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M/SM/ST/T)、随体与次缢痕的数目大小和位置、带型分析 描述染色体的四个参数:? ①?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单倍常染色体之和+X染色体)*100,相对长度可以 用来表示每条染色体的长度。? ②?臂指数=(长臂的长度)/(短臂的长度),臂指数可以用来确定臂的长度。 ③?着丝粒指数=(断臂长度)/(染色体全长)*100,着丝粒指数可以决定着丝粒的相对位 置?。 ④?染色体臂数(NF),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来确定。 三、操作原理 小型动物的染色体制片最好最有效的材料就是骨髓组织(由于分裂活动旺盛,睾丸也可)利用睾丸细胞的制片技术虽然需要离心以及细致的操作,但基本程序并不复杂。在小鼠睾丸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旺盛,因此不需要体外培养就可以直接得到分裂中期细胞。通过小鼠睾丸得到染色体比较简便,一般不需要无菌操作。用秋水仙素作为有丝分裂的抑制剂,将其注入到小鼠腹腔中,可以阻止分裂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由于小鼠睾丸细胞分裂活动旺盛,具有高度的分裂能力,本次实验通过前处理、低渗、固定、制片染色等步骤制得染色体标本,可观察到许多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以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Giemsa染色法的染色结果:细胞核染成紫红色、细胞质和核仁染成蓝紫色 四、制作染色体标本的意义 了解染色体的特征(形态、大小、数目)——绘制染色体组型图? 染色体组型:把真核动物一个体细胞各染色体按长度、形状、着丝粒位置排列成一定顺序。? 染色体核型:某一物种特有的一组或一套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染色体组型图的应用? ①?鉴别生物种类:兔44条;小鼠40条;大鼠42条;鸡78条;猫38条;狗78条;马64?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姓名:学号:实验时间: 1.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 (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 2. 实验原理 凡处于活跃增殖状态或者经过各种处理,任何动物组织的细胞都可进入分裂时期, 均可用于染色体分析。在正常动物体内,精巢和骨髓均为是活跃分裂的组织。给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即可使许多处于分裂的细胞停滞于中期,然后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即可得到大量可分析的染色体标本。本方法简便、可靠,不需要经体外培养和无菌操作,易于推广。骨髓细胞是用于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很好的材料。但在取材方面,精巢又比骨髓要简易一些,故本实验选用小鼠的精巢为实验材料。 对于小鼠精巢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使中期染色体停留在赤道面处;②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以至于在滴片时细胞胀破,使细胞的染色体铺展到载玻片上;③空气干燥法可使细胞的染色体在载片上展平,经Giemsa染色后便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显微图象。 Giemsa染色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适用于多种细胞和染色体染色。主要用Giemsa 染液可以将细胞核染成紫红色或蓝紫色,胞浆染成粉红色,在光镜下呈现出清晰的细胞及染色体图像。 3. 实验材料和用品 (1)材料:小白鼠 (2)试剂:秋水仙素、生理盐水(0.9%的NaCI溶液)、0.3%KCI低渗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 1)、Giemsa染液 (3)器材:解剖盘、解剖镊、解剖剪、小烧杯(X 2)、吸管、玻璃刻度离心管、恒温水浴锅、离心机、铜网、预冷载玻片、记号笔、普通光学显微镜、玻璃等 4. 实验步骤 (1)小白鼠染色体标本制作 ①取雄性小鼠以每克体重4^g注射秋水仙素,经14?16小时后,断头法杀死小鼠,取出睾丸用生理盐水(0.9%的NaCI)洗去血污。 ②放入装有1ml 0.3%KCI液的小烧杯中剪碎至呈乳白色。 ③用铜网过滤到刻度离心管中,再加0.3%KCI液至4ml。 ④37 C静置30分钟,进行低渗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