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说课稿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树卡片、绿色大卡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

每一年植树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学校都要开展一次绿色植树活动,今天,我们班先举行一次植树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绿色行动)。

老师为我们每个小队都准备了一块草地,如果你在这节课表现得

好,回答问题积极,就可以为你们小队的绿地栽上一棵小树。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队树栽得最多。栽树最多的小队将被评为本学期的“优秀植树小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课前准备各种不同的小树卡片和八张绿色卡纸。)。

同学们,你参加过“植树活动”行动吗?你知道在植树行动中要做些什么事情?(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挖坑、栽树、浇水、挂牌等。)[设计意图:教师配合时令特点,结合近期的植树节,充分利用情景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把情景图的中“植树活动”主题情景转换成了学生需要进行活动的参考信息,结合课本内容设立了以“小树”为奖励,联系内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参加“植树活动”行动。(出示投影:植树活动),这幅画面就是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行动的情境,瞧,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发现了那些有趣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看看谁发现的最多、最有用。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找到有用的信息,小组内成员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说明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小组长进行记录。

全班交流,选小组到讲台上进行叙述。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

(2)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3)挂牌的和浇花的一共有多少人?

(4)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同学们的提问能力真是强,能发现这么多的有趣问题,作为表扬每一个组都种一棵树!

4、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同学们,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那些信息呢?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呢?该如何计算呢?(用课件出示这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想一想!

组织小组讨论:请你先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小组长认真组织,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组织全班研讨:哪个小组能把解决方法说给大家听?(对于学生的方法,选择优秀的进行板书,鼓励引导学生学习最佳的方法。)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根据学生表现奖励小组“植树”)

(设计意图:主动猜测,多种算法。根据情景图鼓励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口算25+3=?时,让学生想办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提供自主思考学习的机会,给

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他们的想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6、小练习:

a、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21+8=4+53=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7、“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还想解决哪个?

生:我想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师:怎样才能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呢?

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8、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9、小练习: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

a、小朋友请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10+36=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10、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两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是十位相加)。

(设计意图:验证猜想,探究算法。任何猜想都要经过证明,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设计了两个活动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验证猜想。验证猜想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促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体验满足感、成功感的同时,获得一种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三、课堂练习:

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这里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看一看这节,课谁学的最棒!

(1)、学校要给一些小树挂牌,现在已经做好了23个牌子,还有5个没有做好,你能知道我们一共要给多少棵小树挂牌子吗?

(2)、如果我们大家要去植树,男同学有18人,女同学有20人,如果一人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要挖38个坑,男同学已经挖了26个坑,女同学挖了10个坑,我们挖的坑够不够?

2、游戏:找树叶。

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做个游戏:“找树叶”。

小组活动:大树的四个枝上写上不同的得数,树叶上写算式,让学生找一找:看看每片叶子应该长在这棵大树的哪个枝上?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

你们可真了不起,每一个小组都种了这么多的树,表现太棒了!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出色!

教学反思:

多少年来,口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掌握一定的速算技巧,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而评价的标准也简单,即检验一个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并为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算法多样化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最易引起争议的焦点问题。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口算的最优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小组内进行评价,进行辩论,进而形成最优的口算方法,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并且通过练习达到认可和巩固的作用。

在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应该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口算时可以先加强学生的估算的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算的准确性,促进学生对口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面对算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总是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仅有求异和创新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创造的潜力。这样通过一道题的有效学习比训练几张口算卡来得收获更大。

三、鼓励质疑评价,培养反思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对于学生思维成果的评价,并非是老师的专利。因此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优劣,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质疑、剖析。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来反思。“为什么结果要减去3呢?”“对××同学的算法,你想发表什么意见?”“还有不同意见吗?”等等,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思路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去口算,尽管大家的思考方法

不同,但有一种相同的思路,想一想,这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发现,都是在想方设法“凑整”。如果学生原来的“凑整”是处于无意识状态,那么,通过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就增强了用“凑整”思路来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各种计算问题的意识。不仅使结论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升华,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价值观

四、通过比较练习,发现最优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说课稿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的第二节“减法”的第一课时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一次退位减法,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主要是探讨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难点。 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步退位减法,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的道理,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的估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及减法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估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联系实际,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 以下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欢迎借鉴。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 第一个方面:说课标 说课标包括说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首先说课程目标 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小学数学说课稿《20以内退位减法》欢迎大家借鉴! (一)课程目标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程标准》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一年级处于第一学段;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 面进行阐述, 根据对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学段目标的研读,下面我对本单元进行解读: 1.知识技能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 不退位减、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相应的计算;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本节课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最大 限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达到了我预期设定的教学效果。 2.数学思考目标: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解决目标: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 方法,并能正确运算。 4.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再说内容标准 (二)内容标准

10的加减法说课稿

10的加减法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10的组成,并且通过前面1-9的学习,已经为本课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同时10的加减法是学生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实现学生由看图数数计算到想数的组成计算的能力培养,同时也可以体会到迁移的应用。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对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的掌握,我希望本节课能够达到以下3个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熟练地计算10的加减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和尝试法。练习中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知识情趣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教学流程 围绕课标中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目标,依据一年级学生爱动、对有趣的情境充满好奇这一特点,结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几经研讨和修改。确定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出示一组动物图片。学生帮助找朋友并说出数的组成,我适时板演小动物图片,使其一一对应。对已有知识10的组成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香蕉图片创设情境,小猴子和大象因为分香蕉发生了争执,引导学生根据小猴子和大象的分法列式,观察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适时强调: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上图口头编写两道减法算式题,要求语言完整,表达流畅。从上面的两加两减中体会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发问题,自主探究。 经历了上面的分发过程,学生已经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所了解。所以适时放手让学生分一分,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最公平?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一定能够辨别出5、5分是最公正的分法。由此强调5和5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 数学虽然是理性思维大于感性思维的培养,但是对于思想的渗透却是需要结合不同的情境适时进行的,此处我会询问:从大象和小猴子分香蕉这件事中,

(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节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万以内的加法(二)”本节内容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以后学生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教材用“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出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在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例1、例2和“做一做”1、2题以及练习四的教学任务。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例题主要解决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位1,例1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2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本节教学内容以学生已有识知为起点,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虽然进位加法不是新知识,但连续进位加法计算过程比过去复杂,学生容易发生、错误,要加强有针对性的练习。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野生动物的情况,受到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三、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1.演示法:卡片显示和自主组合卡片,两式相加利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2.启发式谈话法:列竖式计算更加直观的发现这节课的内容因此在学习中会更加的注意。 3.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 说学法 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再单纯的依赖于教师,对老师所教的内容进行,模仿和记忆,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再加上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强,因此在教学中应让他们自己自主探索。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交流,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陈俊丽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电脑出示“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说课稿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内容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万以内的加减法(二)》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有四个信息窗,这节我要阐述的是信息窗1,信息窗1呈现的是七星瓢虫在菜园里捕捉虫子的场景,以对话和信息牌的方式呈现了关于白菜、茄子和七星瓢虫的信息,本节内容是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和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这节是以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为知识基础,它既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的延续和发展,又是今后学习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大数加减计算的基础。 、 2、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本节课内容,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我确定: [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 二、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设计: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探究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二)学法分析: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和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算理。因此我给学生的学法主要有: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启示法等。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和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过程: (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经过农民伯伯的精心管理,菜地里的白菜嫩绿嫩绿的,十分旺盛,茄子也挂满了枝头,一片丰收的景象。可不知什么时候,有一股蚜虫偷偷潜入了菜地,他们蚕食着蔬菜,过着不劳而

1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

《1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 张巨河学校刘淑静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做这个说课展示,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10以内的加减法》。那么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大的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在第一部分教材中包括了对教材的分析,所占的地位及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0以内的加减法》是学生在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重要基础,起着承上起上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结合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点,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准确,熟练的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尝试法为辅的教学方法。练习中,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知识情趣化的有机融合,在授课中多创设情境,多引导,

多鼓励,力求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最后一部分,也是本节课重中之重,教学过程 围绕课标的特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了为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灵活多样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 课的开始,我们首先一起复习拍手儿歌,巩固练习,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接下来便创设情境,学习新的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认识,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练习时我采取了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 除了观察图画、解决问题外,我还加入游戏的练习,找朋友、这样便于对知识的深入巩固 最后让学生针对本节课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然后我再加以总结概括。教学中我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知识脉络力求清晰,流畅,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内容的表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本课元遵循这个原则,为计算教学设计了商场购物等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二)、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三)、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本课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实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根据具体情境使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设定: 据于以上的分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自主探究三个三位数连加算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连加的算法,会用竖式准确计算。 2、结合生活情境,学会具体情况选择相对应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实行估算.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班上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引导发现法实行问题探索,通过利用情境引出问题,调动学生大脑中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精神愉悦的气氛中实行学习,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实行小组合作交流、问题探寻。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教师引导订正,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叙述自己的思路,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设计的教学程序是 (一)、引入新课:先出示一个常识问题,让学生实行简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这里特别注意引导后进生的学习,因为一开始就认他们进入学习状态,搭建生活平台,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新知探究(师生互动活动):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水平),然后师提问: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收银员的话和小红提出的问题的?放手让学生实行初探,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即时肯定、引导拓展,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策略)同时,我协助学生把一些有用的问题引导归纳板书。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去寻找有用信息,收集信息,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接着放手让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实行小组讨论并合作解决,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时,我到学生当中,参加他们的讨论,指导后进的学生或小组,组织各小组实行交流、汇报、订正。 (三)教学效果测评:每一节课合理的精心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练习,对学生实行当堂知识水平测评,有利于我们教师即时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反馈学生获取信息。所以,我设计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整理和复习第三题及练习十第二题,同时对后进的学生实行辅导、鼓励。 (四)板书设计与练习:在板书中我重点示范加法竖式,这是一种常用的经典的笔算方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docx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2-33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想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算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小猴摘桃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让同桌两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注意把这些计算与非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组成联系起来,一方面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境图出示小猴摘桃(摘了三筐桃子,每筐有10个,旁边又放了4个桃子)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看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1、筐里有30个桃子,筐外有4个桃子,问一共有多少个桃子?2、一共有34个桃子,筐里放了30个桃子,问筐外有多少个桃子?3、一共有34个桃子,旁边放了4个桃子,问筐里有多少个桃子?)然后教师选择30+4和34-30这两道算式作例题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然后结合这两道算式向学生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告诉学生每个小朋友都有名字,当然我们数学中的算式也有它的名字,你们想和它交朋友的话,就一定要记住它的名字。让学生了解: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使学生对这些名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时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里是第一次出现,让学生初步感知即可,在今后的的学习中注意经常使用,逐步加深认识,让学生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所以在这里老师要求不高。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对于例题中30+4=34和34-4=30这两道算式,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1、30+4 就是把

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现学习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我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总是及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学法可归纳为: 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㈡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说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景导入 出示情景图猴子吃桃子,谁能说一说每个猴子有几个桃子,各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及时提出课程: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学习“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㈡探索新知 1、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出示物图)教师充分利用实物图和学生自主实践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2、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出示直尺)教师引导思考:0还可以表示什么? 3、寻找“0”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你见到的0入手,带领孩子们去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对0的感知体验,同时也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体会0的计算 我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集体交流不同想法。

万以内加减法二说课稿

万以内加减法(二)复习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我们团队赛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万以内加减法(二)》复习课。 2、教材分析 根据课标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所以这一单元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阶段。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新老教材的对比(ppt),我们不难发现,调整后,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更为合理,更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也更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教学,其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是难点,虽然算理不难理解,但是学生在练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所以我们在设计本节复习课时,主要围绕“忆理”、“辨析”、“讲练”三方面,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分散的知识连成线,结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整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增强应用意识。 3、学情分析 复习课注重梳理,并不是凭空的梳理,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缺什么?基于此,我们在上个星期五对柳市二小三(4)的学生,专门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前测调查。设

计了以下几道题。(ppt)调查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ppt),不难发现,部分学生的问题集中在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及估算的应用上,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学龄特点,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通过回忆整理,构建万以内加减法完整的知识网络,沟通知 识间的联系。 2、通过查漏补缺,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应用意识,培养数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万以内加减法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计算与应用。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以上的分析与复习课的特点,我们团队设计以下三大板块:第一环节:回忆整理,构建网络。 第二环节:错例分析,查漏补缺。 第三环节:多层练习,内化提高。 具体如下: 第一环节:回忆整理,构建网络。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第24页的例题,做一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现学习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关键:初步理解0的含义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 我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 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总是及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学法可归纳为: 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㈡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说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出示三个纸盒)教师说:“我给小朋友带来一个东西,想不想知道盒子里分别装的是什么?谁能打开并说说用哪个数来表示它?” 教学关键:初步理解0的含义 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及时提出课程: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学习“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㈡探索新知 1、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出示物图)教师充分利用实物图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2、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出示直尺)教师引导思考:0还可以表示什么? 3、寻找“0”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你见到的0入手,带领孩子们去生活中 寻找知识的原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对0的感知体验,同时也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体会0的计算 我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集体交流不同想法。 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及时提出课程: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学习“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青岛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的加减法》,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78至79页的例1。 2、教材简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竖式计算。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其竖式计算的讲解,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知识迁移,但是对于本节课中小数末尾的0是否可以舍去以及小数的位数不同如何计算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 4、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加减计算的计算方法,会通过竖式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过程中,提升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5、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加减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共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减法2说课稿

《万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邵琳琳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时间分配等五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信息窗1,本节课是在第四单元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情境图呈现的是瓢虫在菜园里捉蚜虫的情境。图中提供了正在捉蚜虫的瓢虫的只数和茄子、小白菜的数量及已经检查得颗数等丰富的数学信息,从而引导学生根据瓢虫的对话提出数学问题,导入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学习。他既是万以内的加减法1的延续和发展,又是今后学习大数加减计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3.说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计算。 难点;理解三位数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设计: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探究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二)学法分析: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说课稿:认识万以内的数【新版】

《认识万以内的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大数》中万以内数的认识。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本课教材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电器价钱和商品标价,经历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某些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有关生活中的大数信息、课件,练习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三、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具体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感官、动手操作、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表述、应用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能力,

10的加减法说课稿

10 的加减法》说课稿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 单元《加和减(一)》中第55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55?56页的想想做做”等习题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10 的组成并且通过 一图四式的练习初步认识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学习10 的加减法作了知识上的铺垫10 的加减法是以后学习20 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另外学习这部分内容还可以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10 的加减法中教材选用学生喜爱的足球比赛这一情境让学生联系图意列出相应的4 道算式学生心理上很乐意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算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试一试” 让学生通过操作抛花片根据10 个学具可能出现的正、反面几种情况自主探索10 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这样把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起来“想想做做” 中安排了“对口令”、“小兔出题”、“开放题”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盎然兴趣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会 10 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 .正确计算10 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 的联系 3 .逐步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 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 冲出亚洲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生鼓掌祝贺)今天我们也来进行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组“进球”数最多 教师借体育时事创设情境学生既了解了信息又置身于比赛的 模拟情境增添了学习动力】 二、复习铺垫 .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 10 的组成”的接力赛.师: ()小组全体小朋友共同努力赢得了本场比赛的第1“球” 三、自主探究 .通过“看看想想”探讨10 的加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师生交流:看球场的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 些小朋友可以分成两部分(学生可能会答:分成左边3 个小朋友和右边7 个小朋友;可以分成穿黄衣服的6 个小朋友和穿蓝衣服的4 个小朋友;还可以把这些小朋友分成戴帽子和不戴帽子的 师生交流: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 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些算式(生:6+ 4= 10-6 = 4+ 6=10 -4=) 师: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请把课本翻到第48页试着填一填(生 尝试做师巡视) 师生交流:请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生可能会有以 下回答:(1)从图上数一数共有10 个小朋友所以6+4=10;(2) 因为10 可以分成6 和4 所以6+ 4=10;(3)因为6+ 4= 10 所以4

三年级下册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春秋小学孔艳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时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形成了一定的计算能力。生活中大量整数加减法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感性基础。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本课通过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2、教学目标 以学生的学为主线,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这样的设计,更多的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既掌握认知目标,又在学习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 3、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二、教材处理 这是一节计算教学课,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学会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的能力。但是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小数加减法,对小数加减法笔算的算理以及小数点为何要对齐缺乏理解与体验。为此充分利用教材所创设的文具店买文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找到图中的数学信息,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通过对比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和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笔算算理,总结笔算方法。 三、教法、学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计算、探究、讨论、比较等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究、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1.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例1时,让学生通过自学,根据问题层层深入探究、归纳和判断得出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数上册人教版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万以内的加法说课说课稿

万以内的加法说课 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万以内的加法(二)”。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生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 根据该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法则,能正确计算万以内的连续进位加法。 2、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识迁移类推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思想。 重点: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难点:掌握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法则。 设计思路: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了进修附小进行”慈善一日捐”的这样一个情景。出示各班捐款情况统计表。 班级 301 302 303 304 捐款 78元 85元 96 129元 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的问题都依次写在黑板上) 【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慈善一日捐,把熟悉问题从情境中提出,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学会从熟悉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利用“慈善一日捐”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帮助人的良好品质。】(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301班和302班一共捐了多少钱?(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之后解决) 交流反馈 然后让学生重点说一说在计算这类题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以此来突破本课的重点。 【在这个设计中,我运用迁移,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因为之前学生基本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我采用尝试、讨论、比较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这样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解决303班和304班一共捐了多少? 让学生先估算,再计算 反馈:着重解决百位上是原来的1加进上来的1是2。 B如果303班的捐款变成了196元,那么这题怎么解决(先估算再计算) 生总结做题时的注意点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说课稿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说课稿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说课的流程依次为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时间和教具准备、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首先我们来进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九课时。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教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关“数的运算”的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百以内数的认识,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 【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但学生对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理并不太清楚,而且算法单一,同时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不够严密,所以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学生掌握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计算的灵活性;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在交流与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5、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的算理。 难点:理解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口算方法的算理。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 【二、说教法】 【1、教学理念】 遵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课程教学标准,教师主要鼓励引导学生采用类比和推理的方式自己解决。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于是这样设计我的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动手,动口和动脑相结合,寓情境于活动的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时间和教具准备】 本节课用1课时的教学时间,然后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等。教具准备准备有计数器和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旧知识导入、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应用、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这六大部分。 我会用约3分钟时间进行旧知识导入部分,以口算题和填空题的方式呈现。 用约22分钟时间进行新课讲解部分。主要进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这两部分的学习。 然后用10分钟的时间进行巩固应用,练习的模块分为基础练习、对应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这四个不同层次的训练巩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