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最新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最新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最新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学时:72学时学分:3学分

理论学时:60学时讨论学时:12学时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

大纲执笔人:王心源大纲审订人:

一、说明

1、任务与要求

地质学基础是地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按照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的实际和教学工作的需要,本大纲内容重点是以矿物和岩石、地质构造和大地构造及地质发展史为基本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以地壳的组成物质、构造变动和发展历史组合成新体系,以便为地貌、土壤、水文、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以及环境学概论等后行课打下一定的地质基础。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除了安排有课堂学习外,还有野外与室内的实习,以培养学员初步野外工作能力。

由于地质学的范围非常广泛,而地理专业需要的内容又是多方面的,所以在规定的学时内难以完全应用课堂讲述的方式进行,矿物、岩石的分类描述,主要古生物化石鉴定以及地质图的阅读等,可结合课堂以外进行教学。

本大纲只能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讲授地质学的基本要求。其内容、顺序和时间安排,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2、讲课的时间安排

3、大纲内容

绪论

一、地质学的对象、内容和分科

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三、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地球概况

第一节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地球的密度和重力;地球的磁性;地热;磁偏角;磁倾角的概念第二节地球的结构

掌握地球的结构的划分

一、地球外部圈

大气圈

水气圈

生物圈

二、地球内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的一级构造单位:即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

大陆型地壳具双层结构:花岗岩层、玄武岩层

大洋地壳具单层结构:玄武岩层

第三节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一、地质作用

二、地质年代

地质作用概念

地质作用/根据能的来源不同又分为外力地质作用:风化、前理、搬迁、沉积、成壳

内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

地质年代表

第二章矿物

矿物的概念

第一节矿物的基本特征

一、结晶的基本概念

晶体与非晶体质体;晶系和主要原单形;聚形和双晶。

二、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单体形态;矿物集合的形态

三、矿物的化学性质

矿物的化学组成类型;矿物的类质同象和同质多象;胶体矿物。

四、矿物的物理性质

矿物的光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解理与断口、韧性);矿物的其他性质(比重、电性、发光性、易燃性、味觉、嗅觉、触感。

第二节矿物分类和重在矿物

一、矿物分类

二、重要矿物简述

第一大类:自然元素(1、金2、硫黄3、金刚4、石墨*)

第二大类:硫化物(5、辉铜矿6、方铅矿*7、闪锌矿*15、黄铜矿* 16、斑铜矿)。

第三大类:卤化物(17、氟石18、石盐)

第四大类:氧化物及氢氧化物(19、刚玉20、赤铁矿*21、锡石22、软锰矿*23、石英*24、磁铁矿*25、铬铁矿26、软锰矿*27、褐铁矿*28、硬锰矿*)

第五大类:含氧盐

第一类:硅酸盐类:(29、橄榄石*30、石榴子石*31、红柱石*32、黄玉33、绿帘石34、绿柱石35、电气石36、普通辉石37、普通角闪石*38、透闪石、阳起石和石棉39、蓝闪石40、硅灰石41、滑石42、蛇纹石和石棉*43、高岭石*44、云母45、绿泥石46、正长石*47、斜长石48、白榴石49、霞石)

第二类:硫酸盐类:50方解石*51、白云石*52、菱镁矿53、菱铁矿54、孔雀石和蓝铜矿

第三类:硫酸盐类:55重晶石56、石膏*

第四类:其他含氧盐类:57、钨锰铁矿*58、钨酸钙矿*59、磷灰石60、智利硝石和钾硝石。

(凡带有*者系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矿物;矿物分述内容:每一类的一般性质概述,每一种的成分、形态物理性质、试验、鉴定特征、产状、用途、产地)。

第三章岩石

岩石的概念

第一节岩浆岩

一、岩浆、岩浆活动和岩浆的概念

二、岩浆岩浆的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火山活动和火山构造;火山喷发物。火山喷发类型。

三、岩浆的侵入作用

深成侵入作用;浅成侵入作用。

四、岩浆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及其共生组合规律。

五、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结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相对大小、晶粒形状、其他结构);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流线构造、斑杂构造、块状构造)。

六、岩浆的分类

七、主要的岩浆岩

超基性岩类(橄榄岩、辉岩)。基性岩类(辉长岩、辉绿玢岩、玄武岩)。中性岩类(闪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酸性岩类(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班岩、英发岩)。碱性岩类(霞石正长岩、霞石正长班岩、响岩)。脉岩类(伟晶岩、细晶岩、煌斑岩)。火山玻璃岩类(黑曜岩、浮岩)。

第二节沉积岩

深积岩的概念

一、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风化壳,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分异模式的新观点)。

成岩作用(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二、沉积岩的组成成分和颜色

环境地质学复习总结

◆绪论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主题 研究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简称人-地关系,包括:①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过程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②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的地质学基础及社会学问题;③如何协调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四个科学问题 (1)地质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2)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 (3)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规律; (4)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办法。 ◆总论——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 1.环境与地质环境 ?环境的概念 广义:系统以外的事物,也就是说,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或研究主体即系统而言的。 狭义:在环境科学中环境的内涵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事物或物质条件。?地质环境的概念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是人类环境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指与人的生存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发生空间的总和,又称地质环境系统。 ★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地质环境是一种空间概念,在实际应用时常加前后缀,如××地区地质环境调查,以说明研究对象的地理范围、观察对象的地质学色彩,调查意指对这个特定空间实体和现象的描述、刻画;环境地质用于学科的定名,如环境地质学,它将地质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问题发生的地质学本质,或指某些环境问题的地质学机理分析,既包括自然地质作用,也包括人为地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本质。简言之,地质环境可以理解为研究的对象,环境地质则是对这个对象的分析研究过程。

地质环境系统:根据地质环境系统的尺度层次,将人类地质环境分为全球地质环境和局域地质环境。 全球地质环境系统: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大圈层构成。其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称外三圈,地壳、地幔、地核称内三圈。 ?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 ①以系统的方式存在②开放性③层次性④演化特性⑤自然-社会双重属性 ?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结构 组成要素:地质环境系统位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叠置的地球浅表层,其内部有空气、水、生物、岩石和土壤,它们代表了地质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 时空结构:P18(了解) 2.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一般原理 ?系统演化的基本概念 针对系统整体而言的,是系统整体结构、功能随时间的推移有别于先前的结构、功能的改变过程,是系统内部质的改变。 ?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外部条件 (1)影响因素种类、个数的改变; (2)影响因素作用强度的改变; (3)作用强度速率的改变; (4)影响因素排列次序的变化。 ?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几个阶段 (1)稳定阶段 (2)失稳阶段 (3)稳定态重建阶段 3.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地质属性的分类 地质环境问题的定义:由地质作用引发的,不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的现象和过程,通称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问题的分类: (1)按地质作用的类型分类:原生地质环境问题,次生地质环境问题;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大纲) 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 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 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 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初中英语按不 同情况分两级要求,从一年级起学习两年的,为一级要求;学三或四年的,为二级 要求。每周课时为4课时。 (一)一级目标与要求 听1. 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2. 能基本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 述课文内容的概要。3.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0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 基本没有生词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说 1. 能就课文内容进行简单问答。2.

能在日常交际中运用所学过的《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内容,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对话。 读1. 能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2. 能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2,的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文字材料,阅读速度为每分钟40—50个词。3. 能初步借助词典阅读理解难度相当于课文的文字材料,获取所需信息,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写1. 能用书写体熟练、清楚地书写,大小写、词距、标点等运用正确、规范。2. 能听写用学过的课文组成的材料,听三遍,书写速度每分钟分别为6—8个词。3. 能笔头回答就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语音1. 能运用基本的拼读规则读出单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2. 能按国际音标正确地读出单词。3. 能连贯地朗读学过的课文,语调、节奏和语音基本正确。 词汇1. 能运用基本拼读规则2. 能掌握450个左右最常用单词,10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能够在口笔头交流活动中运用。 语法1. 能基本掌握所学单词的形态变化。2. 能掌握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并能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在书面表达中力求表述形式基本正确。 (二)二级目标与要求 听1. 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2. 能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及背景。3. 能在听题材熟悉的语言材料时,克服生词的障碍,理解语篇大意。4.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字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 5. 能听懂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中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英语有声语言材料,泛听总量不低于40小时。说1. 能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并能复述课文大意。2. 能就熟悉的题材,利用图片、录像、多媒体等情景提示,根据要求进行表述和表达。3. 能讲述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小故事并参与简单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的

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Hydro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数】:32 【实践学数】: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重点讲授有关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赋存、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物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生态环境特性。介绍了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气带水的运动、化学成分成因类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为学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熟悉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应具有分析、研究、解决水文地质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后继课程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注:“*”为重点部分;“#”为难点部分。 绪论 水文地质学概念;研究内容;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1章地下水概论 1.1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地球上水的分布;

*水循环的概念、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2 地下水的赋存 岩石的空隙性:孔隙、裂隙、溶穴的概念、表征和特征;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骨架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水(重力水*、毛细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的概念、表征及相互间的关系;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压密:有效应力原理*、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包气带与饱水带:概念;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理解掌握概念; 地下水的分类: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介质条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色、嗅、味、比重、透明度、温度等;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PH值、硬度、矿化度、侵蚀性。 *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混合作用及人为作用。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类型:溶滤水、沉积水和内和生水。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简分析、全分析和专门分析;库尔洛夫式、舒卡列夫分类表。 *1.4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上层滞水:概念及特征; *潜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位线图及其应用; *承压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压线图及其应用; 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第2章地下水的运动和动态 *#2.1 重力水的运动

地质学基础的几点总结

地质学基础的几点总结 2006年7. 沟谷中有一煤层露头如下列地质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 煤层向沟的下游倾斜,且倾角大于沟谷纵坡 (B) 煤层向沟的上源倾斜,且倾角大于沟谷纵坡 (C) 煤层向沟的下游倾斜,且倾角小于沟谷纵坡 (D) 煤层向沟的上源倾斜,且倾角小于沟谷纵坡 解析: 由于地表面一般为起伏不平的曲面,倾斜岩层的地质分界线在地表的露头也就变成了与等高线相交的曲线。当其穿过沟谷或山脊时,露头线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的结合情况,“V”字形会有不同的表现: A:“相反相同”——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露头线的弯曲度总比等高线的弯曲度要小。“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 B:“相同大相反”——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下游,在山脊处指向上坡。 C:“相同小相同”——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小于地形坡角,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露头线的弯曲度总是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 根据以上“V”字形法则,就可以判断岩层的倾向。 “V”字形法则同样可以用来判断断层面的倾向,但不能判断断层的性质。 注意几点: (1)岩层的走向与沟谷延伸方向向平行时,上述规则不适用; (2)水平岩层的产状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呈封闭的曲线;直立岩层的地层界线不受地形的影响,呈直线沿岩层的走向延伸,并与地形等高线直交(一直线); (3)A、C两种情况相似,不同的是后者“V”字形弯曲大于等高线,而前者“V”字形弯曲小鱼等高线。 2006年3.坡角为45°的岩石边坡,下列哪种方向的结构面最不利于岩石边坡的抗滑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各类单词初中词汇75组最容易拼错的单词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各类单词初中词汇 75组最容易拼错的单词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各类单词+初中词汇75组最容易拼 错的单词 一、冠词,3个, 1. a 一个,件 / 只……, 2. an 一个,件 / 只……, 3. the 这,这个,那,那 个 二(连词,24个, 1. after 在……以后 2. and 和,又 3. as 像……一样,如同,因为 4. because 因为 5. before 在……之前 6. but 但是 7. if 如果,假使,是否,是不是 8. neither 也不 9. nor 也不 10. or 或者,还是,否则 11. since 从……以来,……以后 12. that 既然,由于,,引导宾语从句等, 13. though 虽然 14. till

直到,直到……为止 15. until 直到,直到……为止 16. when 当……的时候 17. whether 是否 18. while 在/当……的时候,和……同时 19. than 比 20. so 因此,所以 21. both…and… 两个都,既……又…… 22. not only…but also… 不但……而且…… 23. either…or… 或者……或者……,不是……就是…… 24. neither…nor… 既不……也不…… 三(介词,37个, 1. about a. 在各处;四处 b. 关于 2. after a. 在……之后 b. 在……后面 3. along 沿着 ; 顺着 4. as 作为 ; 当作 5. among a. 在……中间 b. 在(三者或三者以上)之间 6. at a. (表示地点/位置)在 b. (表示时间)在……时(刻) c. (表示动作的目标和方向) 7. before a. 在……前面 b. 在……以前 8. behind 在……后面 9. below 在……下面 10. beside 在……旁边 ; 靠近 11. between 在 (两者) 之间 ; 在……中间 12. by a. 在……旁边;靠近 b. 在……时间 c. (指时间)不迟于 d. (用于被动语态) 被 e. (表示方法、手段) 用 ; 由 f. (指交通工具等) 乘 ; 用 13. down 沿着( 街道、河流)而下 14. during 在……的期间 ; 在…… 过程中 15. except 除……之外 16. for a. (表示方向) 往;向 b. (表示所 属) ……的 c. (表示时间距离) 计;达 d. (说明目的或用途) 为… 17. from a. (表示起点) 从 ; 自 b. (表示开始的时候) 从……起 c. (表示距离) 距 ; 离 d. (表示来源) 来自 18. in front of 在……前面 19. into a. (表示动作的方向)到……内;向内 b. (表示情况和结果的变化)变成 20. in a. (表示位置)在…..里/内/中 b. 在…(时间) c. 穿 ; 戴 d. 在…(情况 / 状况) 中 e. 使用(语言) 21. like 像 22. near 在……附近 ; 靠近 24. off (表示脱离)离开 23. of a. (表 示所属关系)…的 b. (表示数量)…的 c. (表示其中)…的

《地质学基础实习》教学大纲【模板】

《地质学基础实习》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质学和地质工作及其与农业的相关性有更具体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原理和地质观测与研究方法以及课堂上难以学到的实践知识和方法,使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与野外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目的、任务与意义大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通过地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有助于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帮助同学们更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地质学内容,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特别是矿物、岩石、矿产、地质演变等方面的知识,弥补校内教学中标本和器材不足的弱点。 2)实地观测并记录各种岩石及其所含矿物特征和野外产出状态,认识各种岩石中的代表岩石类型,特别是沉积岩中的各种代表岩石,如砂岩、砾岩、页岩、粉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等各种岩石在野外的产出状态和一般特征。使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在野外实践中得到验证,使理论知识有了实践基础。 3)观察地质构造现象及其与地形地貌的关系,认识基本地质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及其与地形地貌的关系,不仅使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实际验证,而且能有新的认识,开阔视野。 4)观察不同岩层间的接触关系,观察不同岩层在野外的出露情况,寻找典型地段观察并分析各种岩石演化为土壤的过程和机理。这都有助于对农地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时间安排 第一天: 1)观察晚古生代石灰岩、砂岩等沉积岩的特征;

2)观察石灰岩中燧石结核的特征及其产出规律; 3)观察石灰岩中珊瑚、菊石等化石的特点; 4)认识一般的地质构造(断层、节理、褶皱); 5)介绍罗盘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第二天: 1)学习使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 2)认识砾岩、砂岩、泥岩; 3)在泥岩中寻找和观察植物化石; 4)学习观察河流二元结构。 第三天: 1)观察差异风化; 2)观察层内揉皱; 3)观察断层并判断其性质; 4)观察褶皱并分析其形成机制; 5)观察燕山期正长斑岩的特征及其产出状况; 6)观察下志留统高家边组泥岩、页岩中的笔石和灰岩中的腕足类动物化石。 第四天: 1)观察上白垩统浦口组角砾岩及其层理构造; 2)认识河流阶地和现代河流沉积物的层状构造特点; 3)观察石灰岩表面的溶蚀现象以及溶洞形态,并分析其成因; 4)观察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的生长状况; 5)观察三级溶洞—地壳三次抬升的证据; 6)观察直立岩层和倾斜岩层; 7)观察背斜核部的特点并学习绘制素描图; 第五天: 1)上白垩统赤山组红色粉砂岩和细砂岩; 2)观察火山构造; 3)观察玄武岩与下伏的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4)观察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的玄武岩; 5)观察玄武岩的球状风化; 6)辉绿岩岩墙; 第六天: 1)观察和描述晚古生代地层剖面:五通组石英砂岩、黄龙组灰岩、船山组生物碎屑灰岩; 2)观察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3)观察洞穴形态; 4)观察洞穴堆积类型—石柱、石钟乳、石笋; 第七天 1)观察玄武岩及其中的橄榄石包裹体,仔细观察并描述玄武岩的柱状节理和气孔状构造; 2)观察玄武岩的基底岩石-第三纪中新统浦镇组砾石层、砂砾层;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具有普遍意义。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现代生活,继续学习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物理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物理教学应该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实现普通高中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更好地作出贡献。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程安排 本大纲提供两类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适应不同学校和具有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的需求。 必修物理课基本要求的物理课,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简称Ⅰ类物理课。 必修加选修物理课较高要求的物理课,适合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简称Ⅱ类物理课。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内容应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普通高中属于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物理课应该强调加强基础,把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应当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要处理好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关系,适当增加近代物理的内容,并在经典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注意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 物理知识有广泛的应用,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与基础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要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学生不仅要学到物理知识的结论,而且应该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了解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深入的。在展开教学内容时要介绍一些历史背景和物理思想的演化。 教学内容的程度和分量应该难易适度、负担合理,课时安排要留有余地,以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和发展。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讲课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鼓励和指导他们主动地、独立地钻研问题。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言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通过这次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有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我对《地质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地质学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二)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实习前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3、认真细致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作好记录,多提问、多思考。 4、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的基本情况 (一)组织形式 以班为单位进行。每个班作为一个小组,由一名实习教师指导,组长和安全员协同老师工作,同时还有班主任负责学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地点为昆明、武定、元谋地区。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由昆明至____(省、市、区、县)五孔桥; 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钢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 下午由____(省、市、区、县)至____(省、市、区、县); 第四天上午____(省、市、区、县)朱布超基性岩体; 下午____(省、市、区、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____(省、市、区、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 下午____(省、市、区、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实习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肉眼观察和描述手标本的一般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的鉴定特征,学会设计地层柱状图;培养学生进行地质科学实验的兴趣,掌握地质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分析地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要求: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普通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课堂实验尤为重要,它是掌握本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环节。作为实践性启蒙教育,普通地质学实验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野外实习至关重要,因而必须加强训练,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要求观察、描述和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训练设计制作地层柱状图。二、实习内容 三、实习方式 在实验室观察、描述和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训练阅读地质图,设计制作地层柱状图。 四、实习时间及安排 总共14学时,根据理论课程进展情况,安排进行各实习。 五、实习成绩考核 每次实验要求写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总成绩。

《地质学基础》(一)实验教学大纲(水文) 一、实验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实验性质 《地质学基础Ⅰ》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了解通过手标本认识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的的鉴别。 2、实验的目的 培养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判断能力、表达书写能力、观察与判别能力。 3、实验的任务 通过对实标本的观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矿物、岩石手标本肉眼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基础Ⅰ》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义务教育的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对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的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是: (一) 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 选取基础的、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联系比较广泛的知识,是今后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适应现代生活所需要的预备知识,既要有形象生动的感性内容,又要有初中学生能够理解的理性知识。选择教学内容还应注意有利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 重视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要注意选取与物理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如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理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要以初中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适当介绍与物理有关的能源、环境等重要社会问题和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物理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和取得这些成就中的作用,并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三) 难易适度、负担合理 初中物理的程度和分量,应该难易适度、负担合理,使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经过努力可以学好,并留有余地,以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适应不同学校的实际,大纲在选取教学内容时适当地留有了余地,并安排了一些选学内容 (标有*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让学生阅读自学。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二)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本大纲规定的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如果限于条件,暂时做不到,可以用类似的演示和学生实验来代替。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应多做一些,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此外,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也是十分有益的。 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的观察能力主要是: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的条件。要培养的实验能力主要是:尝试利用实验手段和已知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对实验步骤作必要的记录,归纳实验结果并撰写简单实验报告。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在学习物理的整个过程中逐步培养。 在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和操作,相互协作,遵守实验室规则。

地质学问答题汇总复习

大关职中2007年19班(国土资源学专业)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2、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类,它们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玄武岩是属于岩浆岩,石灰岩是属于沉积岩。 3、按岩浆岩中的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划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4、相对地质年代的四级时代单位依次是宙、代、纪、世。 5、岩层的产状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和倾角。 6、摩氏硬度计中,硬度为3、4、 7、9的矿物依次为:方解石、萤石、石英和刚玉。在野外,通常用小刀、指甲来粗略测试矿物硬度,小刀的硬度是5.5左右,指甲的硬度是2.5左右。 7、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有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交代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等几种。 8、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方式,其综合产物是土壤。 9、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三种。 10、残积物是风化作用产物,坡积物是片流地质作用产物,河流的沉积物为冲积物,冰川堆积物为冰碛物。 11、根据褶皱的轴面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分为直立褶皱倒转褶皱斜歪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 12、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3、地质学对人类社会担负着两大使命,分别为寻找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 14、赤道半径为(6,378.2)km,两极半径为(6,356.8)km。赤道周长为(40 075.24)km。 15、决定岩浆性质最重要的化学成分是(SiO2),根据它的百分含量可把岩浆分为(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 45-53%))、(中性岩(SiO2 53-66%))和(和酸性岩(SiO2 >66%))四类。 16、远处发生了一次剧烈地震,地震台首先接收到的是(纵)波,其次是(横)波,最后记录到的是(横)波;说明(纵)波比其它形式的地震波传播速度更快。 17、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式提出大陆漂移说。 18、地球外部圈层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内部圈层划分为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 19、岩浆作用可以划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20、在垂向上,风化壳自下而上可分为基岩、半风化层、残积层、土壤层。 21、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等 22、变质作用类型接触交代变质作用、角岩是接触变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23、由早至晚,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六个纪。 24、岩层产状三要素是指走向、倾向和倾角。 25、地壳中克拉克值最高的元素是(氧);氧化物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硅)。 26、划分地壳,地幔和地核的两个一级不连续面是(莫霍面)和(古登堡不连续面)。 27、地壳基本上可分为(大陆型)和(海洋)型两种。 28、地壳演化的四个阶段是(冥故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29、地壳中各元素的丰度:氧(45.2%),硅(27.2%)铝(8%),铁(5.8%),钙(5.06%)镁(2.77%),钠(2.32%),钾(1.68%),钛(0.68%),氢(0.14%),锰(0.10%),磷(0.10%)其它所有元素(0.95%) 30、根据组成集合体矿物的延伸类型,可分为一向延伸,二向延展和三向等长三种类型 31、研究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需掌握的是矿物的硬度、解理、断口、密度和比重 32、矿物的光学性质就是矿物对光的吸收、反射、折射以及光在矿物中传播的性质,主要有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等; 33、矿物的有些特殊性质,如发光性、磁性、压电性、放射性、特殊的味道等仅存在于少数矿物中。这些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定矿物之外,在工业上也具有相当价值。 34、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35、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

培训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评价 一、教学目的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普通地质学是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概括介绍,是面向地质学及地质类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于地质学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开设的一门先导性课程,每学年授课64学时(含48学时讲课与18学时实验课程)。课程包括以下基本教学内容: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质年代、地震与地球内部构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风化作用、河流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块体运动、地球环境与资源、地球系统科学概述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地质思维与地球系统科学观,为进一步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面向低年级地质类专业开设,学生通过普通地质学的学习,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课程内容包括以下教学模块:地球基本知识、地表外动力地质作用、岩石圈内动力地质作用、地质环境与人类与实验教学等五大部分。 地球基本知识主要介绍最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地质年代等内容。 地表动力地质作用介绍各种地表动力作用和产物,和主要包括外动力地质作用与 - 4 -

沉积岩、河流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用、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和地下水地质作用等。 岩石圈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介绍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和产物,包括岩浆作用和岩浆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震活动、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等。 地质环境与人类主要介绍与地质相关的环境和对人类的影响,主要包括地球资源、地质环境、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实验教学主要介绍和培养学生的地质基本实践技能,主要包括晶体模型、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罗盘使用和地形图、地质图填绘以及图切剖面等实验教学内容。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普通地质学课程是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质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全院每年平均有60余名学生学习该课程。作为地质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是结晶矿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地质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对祖国河山与大自然的热爱,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地质园地,培养学生地质学思维方法、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地质学的时空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初步学习与掌握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学会地质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分析和研究地质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地质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完成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课后作业和地质实践技能训练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和实验报告。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 - 4 -

初中物理人教版考纲

教学大纲对知识点要求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时间。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常用单位,知道各单位间的换算。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测量长度。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实验: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 2、机械运动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刻度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4.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活动建议讨论测量火车(汽车)速度的各种方案.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公式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知道平均速度 会用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3、声 1.通过实验,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通过实验,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4、光的色彩、光的传播 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2.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3.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5、平面镜、光的反射 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3.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地质学基础复习问答题(DOC)

1、岩相: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综合特征,称为岩相。包括: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三类。 2、克拉克值:把地壳中每种元素含量的百分比值称为克拉克值。 3、元素的丰度:根据大陆地壳中(地下16Km以内)的5159个岩石、矿物、土壤和天然水的样品分析数据,于1889年第一次算出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平均质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 4、矿物: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内部原子排列顺序和物理特征的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 5、晶体:有三个特征:(1)晶体有一定的几何外形;(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6、非晶质体:凡内部质点呈不规则排列的物体。 7、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8、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 9、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10、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1、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和程度,岩石的碱度与碱含量多少有一定关系。通常把Na2O 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称为全碱含量; 12、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 13、矿物的发光性:指矿物受外加能量激发,能发出可见光的性质。 14、矿物的力学性质:矿物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解理和硬度,其次有延展性、脆性、弹性和挠性等。 15、矿物的解理与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发生破裂,并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这些平面称解理面。如果矿物受外力作用,在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如贝壳状、锯齿状)则这样的断面称为断口。 16、矿物的脆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容易破碎的性质为脆性。 17、矿物的延展性:是矿物在锥击或引拉下,容易形成薄片或细丝的性质。 18、矿物的弹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但外力作用取消后,则能使弯曲变形恢复原状的性质。 19、矿物的挠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如当外力取消后,弯曲了的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最新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外语教育不应仅以教学生背会多少个英语单词、掌握一些语法项目和考试能取得高分为目的。教育部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为英语学科的教学目的重新定位,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策略的培养摆在英语课程目的的首要位置。把语言教学的目的定位于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作了必要的调整: ●强调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和用英语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修订大纲适当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以便实现语言教学从注重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注重培养语言能力过渡。 ●适当增加了词汇量。词汇量的适度扩充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只会有利于学生形成语言运用的能力。 ●修订大纲对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语篇知识的要求上淡化了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对各个项目的语言运用分别提出了要求。在语法项目中,补充了一条必要的语法项目——定语从句,但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对语法知识掌握的要求和测试的难度。 ●扩大了听和读的输入量,提出了40小时的泛听和10万字的泛读要求,从而把对学生技能和能力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为体现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了终结性测试应包括听力测试、笔试和口试;强调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检测,明确要求在测试中减少单纯语言知识题的比例,并降低了此类试题的难度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最新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变化,家长,您是否应该重新定位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规划?!以下是我们从专业角度对听、说、读、写技能要求的一些解读。 1.在听的能力方面,修订大纲对“一级目标与要求”和“二级目标与要求”各有什么变化? 修订大纲在一级目标与要求中对听的语速、语言材料和听的目的提出了具体 的要求,即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00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语言材料,以获取所需信息。 在二级目标与要求中,修订大纲提高了对听的能力的要求,强调在听的过程中,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获取信息,并提出了对泛听的要求,规定了泛听的最低量(不低于40小时)。 修订大约在听力方面更强调实用,更强调听的结果即获取所需的信息。修订大纲并不要求学生听懂语言材料中的每一个词,而是更强调听的技巧,即训练学生在听含有一定生词的语言材料时,仍能获取所需的信息。 注:中考以大纲规定的“二级目标与要求”为基本标准。 2.为什么在听力二级目标中提出“克服生词障碍”的要求? 修订大纲在二级目标中扩大了需掌握的词汇量和泛读词汇量,但这些词汇量并不能保证所选的听力材料中不含生词。另外,人们在真实交际中不可能只听到自己熟悉的语言;而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语意的能力也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注重对学生利用语境克服生词障碍能力的训练,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3.二级目标中对听力速度的要求为什么要提高到每分钟120个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