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国花溯源 花卉学课程论文

中国国花溯源 花卉学课程论文

中国国花溯源 花卉学课程论文
中国国花溯源 花卉学课程论文

中国国花溯源

扈耕田

摘要:中国正式有国花,始于晚清。然而“国花”的名称却至迟在明代中期已经出现。考察明清时期国花名称的出现、指属及演进,探寻其间所隐寓的民间心理,对我们理解民族心态、民族习俗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花溯源牡丹

国花往往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民族心态的典型体现。中国最早在何时出现国花这一名称,最早的国花是指什么,她又是因何而被称为国花,这无疑是关涉中华民族心态、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问题。1904年(一说1903年)清王朝曾敕立牡丹为国花,并在北京颐和园为牡丹建立国花台,慈禧亲命刻“国花台”三字于石上。当代学者大都以为此乃中国有国花的起始。如果从现代意义的国花概念来看,这自然是正确的。然而,如果认真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在文献记载中,中国早已有国花之名,而且可以确指的仅有牡丹。也就是说,牡丹被称为国花,在钦定之前有着一个长期被民间认可的过程。惜时至今日,这一问题尚未得到系统的梳理,故不揣浅陋,特加考索,并乞教于方家。

一、国花之称的文献考察

(一)明代中期“国花”一词最早出现系指牡丹

根据笔者的考索,在明代之前古籍中虽有“南国花”、“故国花”等记载,但“国花”并非一个独立的词。至明代“国花”作为一个词始最早出现。现存最早的记载为李梦阳《牡丹盛开群友来看》一诗:

吾家何处牡丹园,扬子岗西古宋原。忽有芳菲妍岸阁,岂期车马驻江村。怜香120

实怕青萝掩,在野虚愁蔓草繁。碧草春风筵席罢,何人道有国花存。1

李梦阳(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原籍庆阳(今属甘肃),童年时徙居于河南开封,为明代前七子领袖。诗中所云“古宋原”即指开封一带。据其卒年可知,牡丹最迟在嘉靖九年(1530)已经有了国花之称。

明代中期另有一处将牡丹称为国花的记载。邵经济《柳亭赏牡丹和弘兄韵》有云:

红芳独抱春心老,绿醑旋添夜色妍。自信国花来绝代,漫凭池草得新联。香窥蜂蝶偏多恨,笑隔云沙亦可仙。胜赏百年拚共醉,繁华那更胜今年。2

邵经济(1493—1558),字仲才,号泉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该诗虽写作年代尚无法认定,但自不晚于作者的卒年。

除此之外,明代中期黄省曾的《江南曲》三十首之二十七亦出现了国花一词:“九逵担杂英,朱门竞相买。国花委青郊,零落无人采。”3

黄省曾(1490—1540)字勉之,号五岳山人,明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惜其诗中之国花所指,今已无法考实。

(二)晚明牡丹称为国花者渐众且出现国花台建筑

至晚明,文献中将牡丹称之为国花者渐众。刘侗《帝京景物略》一书中有北京极乐寺因广种牡丹而修建国花堂的记载,国花堂遂成为考察国花起源的一条重要线索。《帝京景物略》一书刊刻于崇祯八年(1635),故周士琦先生曾据此认定国花堂的建立应在1635年之前。4然国花堂建立的具体时间,周先生却没能予以详考。其实袁中道《珂雪斋集》对此有明确记载:

极乐寺左有国花堂。前堂以牡丹得名。记癸卯夏,一中贵造此堂既成,招石洋与余饮。伶人演《白兔记》。座中中贵五六人皆哭欲绝,遂不成欢而

别。5

这里明确提到了国花堂建立的时间为“癸卯夏”。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湖北公安人,为著名的公安派三袁之一。据其生卒年,则其所云癸卯夏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夏。这比周士琦先生提出的1635年之说早32年。

121

在袁氏诗文中除“国花堂”之外,亦有单独提到“国花”一词者。万历四十四年(1616)杨鹤主盟,袁中道等人参与了海淀李戚畹园举行的一次文人雅集。其《海淀李戚畹园大会》诗有云:“野鹤止同家鹜狎,国花长作圃蔬看。”6所谓李戚畹园乃明神宗朱翊钧外祖父李伟所建,简称“李园”。又因李伟被封为武清侯,亦称“武清侯别业”,其正式名称则为“清华园”。其故址位于今北京大学西墙外,方圆十里,在“都下为名园第一”。7袁中道诗中并未明确所谓的国花究系何指,但考察其园中花卉的种植情况,此一问题便不难解决。据记载,清华园“植物配置方面,花卉大片种植的比较多,而以牡丹和竹最负盛名于当时,园中有牡丹千计,……园中牡丹有很多异种,以‘绿蝴蝶’为最,开时是称花海。”8可见清华园之花以牡丹最负盛名,种植极多,且有花海之称。袁中道诗中所云“国花长作圃蔬看”自是言牡丹种植之普遍、种植面积之大,故所称“国花”仍然是指牡丹。

与袁中道生活大约同时的一些文人,在其诗文中亦有将牡丹称之为国花者。如著名诗人、浙江金坛王彦泓(1593—1642)《有赠》诗云:“国花第一数姚黄,更共明珠字夜光。”9诗中的姚黄为牡丹珍品,素有花王之称。福建郭良翰(生卒年不详)有云:“人生若行路,前经险阻,则后必通衢,亦似国花。葩艳独先,则零落必早。”10此处虽未明言国花之所指,但文中将国花与葩艳花开之先后进行对比,指出国花晚开,正与牡丹暮春始开的特点相吻合。因此结合当时牡丹已经被许多人称为国花的事实,这里的国花指牡丹是无疑义的。

除了以上数人,诗文中“国花”一词在晚明文集中还出现过一次。沈德符《长至夜听寒仙歌即席赋赠》云:“合閟添宫线,帏开见国花。颜温初过酒,吻燥偶需茶。学态鸿窥户,寻香蝶忘家。自翻冬白纻,歌谱不须夸。”11沈德符(1578—1642),字景倩,一字景伯,又字虎臣,浙江嘉兴人。他所云国花何指,今已无法考究。

(三)清代国花之称的流传

至清代,文人诗文之中国花一词出现更多。其中的一大部分都是游览、题咏国花堂之作,可以说国花堂是清代国花一词流传的主要阵地。宝鋆、斌良、陈夔龙、刘嗣绾、张祥河、朱琦、唐晏、王芑孙、孙士毅、王拯、李慈铭、洪亮吉、程恩泽、法式善、陈衍等人均有此类诗作,不一一述引。需要注意的是震钧《天咫偶闻》有载:“极乐寺明代牡丹最盛,寺东有国花堂,成邸所书。”12张祥河《廿九日又集同

122

人极乐寺看海棠》亦云:“国花堂上有清晖,成邸留书墨采飞。”13这里的成邸即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为乾隆第十一子,嘉庆之兄,曾被封为成亲王,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从他亲自题写国花堂匾额来看,牡丹称为国花已经被清代王室所认可。

在与国花堂相关的诗作文之外,清代提及国花者笔者所见有五处。一是施闰章《牡丹赋》云:“罗群芳于四时,推国花之独冠。”14二是程恩泽《赐墨楼诗和云西宗伯前辈元韵》云:“好筑楼藏乌玉玦,国花庭院露初垂。”其自注云:“先生庭前牡丹颇盛。”15此二处所云之国花均明确指牡丹。另有两处见于樊增祥诗中。其《改岁》云:“改岁已过三十日,老来襟袍觉闲宽。英雄人每轻边幅,格律诗如养内丹。家酿速成缘水短,国花晩达为春寒。清尊首置芳梅下,万紫千红次第看。”16此诗中之国花很难考实其所指。其《贺人生子》云:“人似国花开正午,子如仙李应长庚。”17这里虽仍没有明确国花之所指,但是所用的却是正午牡丹的典故。其典最早出于《梦溪笔谈》,系颂扬欧阳修之精鉴,但后来被民间赋予了富贵全盛之意,成为民间著名的吉祥符号之一,正于此诗中之意相合。故本诗所指之国花应是牡丹。

最后一处则见于方浚师《蕉轩随录》。其《春宫允遗诗》录长白春玉峰先生(春辂)《和临皋前辈海棠诗韵》云:“回首昔年鸿爪印,国花犹记咏禅房。”18不难看出,此处之国花系指海棠。海棠何以成为国花?其实这里边有一个误会。震钧《天咫偶闻》云:“极乐寺明代牡丹最盛,……后牡丹渐尽,又以海棠名。树高两三丈,凡数十株,国花堂前后皆海棠,望之如七宝浮图,有光奕奕。微风过之,锦裀满地。”19又陈衍《石遗室诗集》云:“极乐寺是二十九年前旧游,海棠数十株大皆合抱,今十无一二矣。国花堂匾尚存。”20由此可见,国花堂之牡丹后来已渐尽,为海棠所代替。从清代后期游览国花堂的诗作中也可看出,此时国花堂的胜景已经是海棠。然国花堂之名称、国花堂之匾额犹在,这便使不悉国花堂由来之人错误的将海棠当作国花了。

二、明清国花之称流传的特点

纵观明清时期国花流传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特点:

1.在古代关于国花的记载中,惟一可以确切指属的是牡丹。在明代“国花”作为

123

一个词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堪称凤毛麟角。除了有两处不可确考之外,其他所指皆为牡丹。因此我们可以说,牡丹是明代惟一可以确切指称为国花之花,也是中国最早有国花称呼之花。至清代,由于国花堂的影响,国花一词流传更广。清代文献中,虽有一处因对遗迹考察不慎而误将海棠称为国花,另有一处无法确指之外,其他所云国花均指牡丹。因此牡丹不仅在古代被称为国花的次数上有着绝对优势,而且是古代唯一可以确指的国花。

2.将牡丹称为国花就地域而言有着一定的普泛性。以上称牡丹为国花的诗文中,尽管能够确切考证出所歌咏之地者仅限于北京及开封为代表的北方地区,但如果从作家的籍贯而言,在明代就已经包括了湖北(袁中道)、福建(郭良翰)、浙江(王彦泓、邵经济)等南方文人,至清代更是遍及大江南北。此足以说明当时称牡丹为国花,已经超越了地域意识,而体现出一种极高的普遍认同感。

3.将牡丹称为国花经历了一个人数愈来愈多的过程。从以上所引诗文不难看出,自明代中期李梦阳诗中将牡丹称为国花之后,至嘉靖、万历其人数渐众。至清代,国花堂作为极乐寺里边的著名建筑,为京城士庶胜游之地,因而牡丹国花之称借此而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4.牡丹的国花之称经历了由民间逐渐走向宫廷的过程。明代中期,称牡丹为国花者,主要限于李梦阳等文人诗文中。但至晚明,袁中道《海淀李戚畹园大会》为外戚家举行的文人雅集而作,而国花堂不仅是朝中中贵所建,而且朝中人士多冶游于此。这些均说明牡丹为国花已经为朝廷及官方所瞩目。至清代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亲自题写国花堂匾额,进一步说明牡丹的国花之称已经得到了王室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晚清敕立牡丹为国花并不突兀,而是一件极其自然之事。

三、牡丹被崇为国花的民间心理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化,都是其前代文化的一个重写本。这个“重写本反映了所有被擦除及再次书写上去的总数。”21因此明代牡丹如何能够在百花之中脱颖而出,擅有国花之美名,是民间审美经验长期积淀与明代社会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唐宋牡丹别称所隐寓的国家、政权意识

124

国花这一概念,显然是与一定的国家、政权相联系的。因此,牡丹要成为民众心目中的国花,必须能够与国家、政权体现出一定的意义联系。而这种联系,唐宋时期在民间心理上就已经产生,并集中体现在牡丹的两个别称国色、花王之上。

国色一词本与国士相对,系指人。黄庭坚《书幽芳亭》云:“土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22考察中唐以前之文献,国色一词全部是用来形容美女的。至中唐时刘禹锡有“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李正封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著名诗句23,自此开始以国色形容花,而二者皆指牡丹。这是唐代仅有以国色称花的记载,因此牡丹堪称最早有国色之称之花(按: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韵》有“绛焰灯千炷,红裙妓一行。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之句,据其上下文意,此处的“国色”系承上连贯而来,应指人,即上文的“红裙妓”)。至宋代,称花为国色者渐众,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约有四十处。其中有三处所指不清,一处非牡丹,其余皆指牡丹。可见对花而言,在宋代国色已经差不多成为牡丹的专名。

据笔者检索,唐前并无花王之称。至中唐,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韵》诗中有:“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这里最早出现了百花王一词,但从诗意可以看出,这只是出于作者自己的一种悬想,并不能反映当时普遍的民间心理。至晚唐,皮日休《牡丹》诗有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不难看出,此处所陈述的是一种客观的现象,应当说是当时民间心理之反映。至宋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载:“钱思公尝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真可为王而魏花乃后也。”24而宋人陈元靓《事林广记续集·绮谈市语》更将以花王指牡丹列入当时的市井行话。25可见牡丹称为花王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曾云:“洛中花甚多种,而独名牡丹曰花王。”26而据笔者考索,在宋代诗文里,花王毫无例外地均指牡丹,而不仅限于洛阳一地。因此,花王在宋代也成为了牡丹的专称。

国色、花王不仅突出了牡丹在百花中之地位,而且极容易使牡丹与国家、朝廷、政权等联系起来。可以说,至宋代,牡丹与国家、政权之间密切关联的这一特殊思维模式已经得到定型。

(二)宋代牡丹所隐寓的汉民族正统意识

在古代中国,国家意识是与民族意识紧密联系的。而在宋代初期,牡丹已经被

125

视为汉族正统王朝的象征。《清异录》卷二载:

南汉地狭力贫,不自揣度,有欺四方傲中国之志,每见北人,盛夸岭海之强。世宗遣使入岭,馆接者遗茉莉,文其名曰“小南强”。及本朝,鋹

主面缚,伪臣到阙,见洛阳牡丹,大骇叹,有搢绅谓曰:

“此名大北胜。”27

这里相当明确地将花形硕大、色彩鲜艳的牡丹视为大宋政权的象征。而北宋牡丹种植观赏的中心洛阳,同时又是西京,为文士流连之地。故中原沦陷,宋室南迁,牡丹便与中原故国联系在一起,成为南渡之后士人表达故国之思的主要载体。胡元质《牡丹谱》云天彭牡丹之“千叶花来自洛京,土人谓之京花”,又云提刑程公沂预叹曰:“自离洛阳,今始见花耳!”28陆游《赏小园牡丹有感》云:“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馀。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俗人用意苦侷促,目所未见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群胡。”29都把这层意思表达得直接而明白。又,据《宋史·秦桧传》载:“沈长卿旧与李光启讥和议,又与芮烨共赋牡丹诗,有‘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之句。”30可见南宋时将牡丹与中原故国、汉民族紧密联系已经成为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

(三)明清两代牡丹隐寓的国家、民族意识

迨至明代,牡丹尤其是牡丹花王姚黄与国家、政权、民族情感相联系的意思被表达得更为充分。应当说这与大明重新恢复汉人统治所激发的民族情感有关。明代是中国古代民族意识极其自觉且民族自豪感极强的时代。明初诗人高启“四塞河山归版籍,百年父老见衣冠”(《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的自豪感可以说是贯串有明一代的心结。这体现在明人的花卉审美上,便是进一步强化牡丹的正统性及与皇权的联系。如王路《花史左编·花之品》首列花正品,又以牡丹花王姚黄、花后魏紫为正品之首,并在花王、花后标题之后,分别注曰:“拟照临万国”、“拟母仪天下”。31晚明时期,扬州名士郑超宗影园黄牡丹花开,南北之士云集于此,举行黄牡丹诗会,最后由钱谦益评定,以黎遂球之诗为第一。而黎氏之诗开篇即云:“一朵巫云夜色祥,三千丛里认君王。月华蘸露扶仙掌,粉汗更衣染御香。”32甚至明代的一些谐谑之文,在貌似滑稽的笔调下,也表达出对牡丹正统地位的推崇。孙国光126

《拟封牡丹花姚黄为上诏》云:“青帝册封牡丹花姚黄为王诏曰:……尔姚黄氏姓嗣舜墟,名符土德,公侯之后必复其始,况属黄帝之苗裔乎!”33李佩《姚黄传》云:“髙阳国王讳黄,字时重,姓姚氏,舜八十一代孙,先世居诸冯之姚墟,舜子商均,出娥皇,数传至中央,而王于汉。至晋,子姓蕃衍。富者贵者,馨名上苑名园,五传而黄生。思本娥皇,易皇为黄,重出也。黄为天下正色……寻命黄就封之郡,久之众推戴日深,尊为髙阳国王,传国甚远。”34这些谐谑之文之所以会有如此思想流露,是因为传说中帝舜姓姚,系黄帝八世孙,在五行之中为土德(黄色)。而姚黄二字恰好能挽合舜之姓、舜之德、黄帝之名。因此对于金、元二代异族统治之后生活在汉族统治之下的大明臣民来说,很容易由姚黄而激起民族情感。在中国古代,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花,能够像牡丹一样与民族、君王、政权之间存在着如此密切的隐喻关系,而君王、朝廷便是国家的象征。因此,当牡丹的这层隐喻关系由于明代特殊的社会背景而被日渐强化之后,牡丹便很容易由花王而上升到国家层次,被称为国花。至清初牡丹所象征的民族情感,又被明遗民继承。至清代后期,随着满人的日益汉化与外国入侵的加剧,中华民族意识迅速加强,而牡丹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及气象的代表。如丘逢甲《牡丹诗》有云:“东来花种满西园,谁与乘槎客细论。从此全球作香国,五洲花拜一王尊。”35真切表达出以牡丹的精神气象来振奋国人的愿望。在这种民间心理的影响下,泱泱大气的牡丹便被清廷敕立为国花。

(四)牡丹在明清两代的普遍认同

当然,除了在民间心理中与国家、民族的隐喻关系、意义联系之外,牡丹要取得国花之称呼,还需要更为广泛的民间认同。这种认同感,同样有着对传统审美体验的继承。唐宋时期,牡丹就开始成为名花。尤其是在唐之东西二都、宋之东西两京,自帝王至庶民,对牡丹观赏之热,近乎痴迷与疯狂。周敦颐《爱莲说》有云:“牡丹之爱,宜乎众人矣。”此可谓牡丹唐宋之时广受世人宠爱的真实写照。而至明代,牡丹的种植更广,除京城之外,曹州、亳州等均成为著名的种植中心,士庶的牡丹之爱,与唐宋相比有增而无减。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但与牡丹的喻义有关,也与时代的特点密切联系。其突出表现有三点:

1.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人们的求富心理

人们对花的崇拜,可以说是远古植物崇拜的一种延伸,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一种

127

宗教信仰功能。那就是这些花应当具有给人类以精神动力和心理慰藉的功能。在明清两代,由于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人们求富求贵的心理欲求极其强烈,作为富贵花、别称百两金的牡丹,显然在百花之中最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内心幻想。因此牡丹作为吉祥富贵的象征,在明代得到了自唐代以来最为充分的张扬。徐渭在《牡丹赋》中就批评那些贬牡丹者为“将尽遗万物之浓而取其淡朴”,且云:“且富贵非浊,贫贱非清,客者皆粗,主则为精。主常皭然而不缁,客亦胡伤乎随寓而随更?如吾子怼富贵之花以为溷己,世亦宁有以客之寓而遂坏其主人者乎?”36这里的富贫清浊之辨,充分展现出一种全新的观念,表明那种以贫寒枯瘠为高洁之观念已经发生了动摇,对富贵的追求已经直言不讳。在这种观念下,追求富贵不再被视为俗人的专利,而成为了雅俗的共同目标。甚至于身居藩王之尊但却以韬光养晦为尚的朱有燉,也写下了一百多首歌咏牡丹的诗歌与《洛阳风月牡丹仙》、《十美人庆赏牡丹园》、《天香圃牡丹品》等数部杂剧,成为了古代创作牡丹作品最多的作家。

2.阳明心学带来的个性解放思想

明代中期,王阳明高张心学旗帜,以心即理、致良知来抗衡程朱理学的至高哲

—天理。至其后学颜钧、何心隐等人,更以异端自居,强调个人欲求的合学范畴——

理化,遂使追求个性解放、自我扩张、个人情欲,俨然成为一种思潮。这个思潮不仅对士大夫影响深远,而且被市民广为接受。而牡丹的艳丽、热烈与奔放,在唐代就被视为个性不羁的象征。如舒元舆著名的《牡丹赋》描绘牡丹盛开之情形有云:“动荡支节,如解凝结。百脉融畅,气不可遏。兀然盛怒,如将愤泄。淑色披开,照耀酷烈。”37所传递的正是一种豪迈奔放、不可阻遏的生命体验,与持重、内敛的理学品格显然有异。牡丹品种、色彩、姿态的不同,更使其千姿百态,各具个性。故在徐渭的《牡丹赋》中就穷形尽相地描绘了不同牡丹的个性、气质与神韵,且云:“意所想而随存,奚援引之数姝可罄比而殚论。”38表现出对牡丹神态各异、各具个性之美的由衷赞扬。另一方面,在元代牡丹已经成为世俗情欲的象征。珠帘秀《正宫·醉西施·无题》已经发出“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宣言。至明代汤显祖在著名的《牡丹亭》中,又进一步虚构了杜丽娘在牡丹亭下因情感梦的旖旎故事,牡丹俨然成为了男女主人公情欲结合的媒介。此后大量的小说、民间故事也都把牡丹视为催生爱情的催化剂。如清代蒲松龄的《葛巾》即以曹州牡丹仙子作为爱情的女主角。128

这些虽出现于文人笔下,但无不是民间心态在文人作品中的投射。39

3.社会转型期明清士人复杂的心理需求

在中国古代花卉文化中,牡丹的象征义最为多元,由她可衍生出许多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象征意义。除上文所云富贵气象之外,她还被赋予了坚贞、忠诚、高洁、端正、谦逊等品质。明清时期,正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转型期,加之朝代更替等重大事件的影响,人们的心理需求趋于复杂而多样。牡丹象征义的多元性正好可以满足人们这种复杂的精神需求。因为不同层面的接受者均可从牡丹当中找到自己所认可的内涵,所以牡丹的受众范围便得以进一步扩大。如元明之际史迁《牡丹赋》称:“草木无情,有时得名,愿保坚操,如松之贞。”40清初李渔《闲情偶寄》云:“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花王之封,允宜肇于此日。”其后,李渔自秦之巩昌,载牡丹十数本而归,同人嘲之:“群芳应怪人情热,千里趋迎富贵花。”李渔答曰:“彼以守拙得贬,予载之归,是趋冷非趋热也。”41清初魏禧的《借一亭赏牡丹诗序》云:“世徒以牡丹为富贵,富贵无常,何足道?是花荣衰不忘故主,今又能如主人以好客,以谓花之君子可也。”42凡此皆取牡丹的坚贞、忠诚之义。而史迁《牡丹赋》称:“众芳秀发,我则后出。”43施闰章《牡丹赋》云:“不与时竞兮,大肆其华。遗世兮独立,与并美兮不可得。”44二者都借牡丹虽艳丽异常而不与百花争春、自甘寂寞的谦逊、超脱品质来自我标榜。其他诸如以白牡丹象征品性之高洁,以黄牡丹象征品性之端庄等,更为常见,此不一一举例。45

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接受者有着不同的精神及心理需要,牡丹在唐代之后能够得到如此广泛、持续、热烈的尊宠,在花卉之中实属罕见。究其原因,除了植物学上的特点之外,牡丹所隐寓的民族、国家意识及多元的文化内涵在其传播、接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明代,在新的经济形势、文化思潮及社会形态下,牡丹的受众范围空前扩大,而唐宋以来形成的牡丹与民族、国家、政权的历史经验与记忆被重新激活且加以强化,世俗情感与国家、民族意识在牡丹之上相互交融,使牡丹终于被冠以国花的称号。当然,这种国花之称长时期内仅仅是民间行为,反映

129

的也仅仅是民间心态、民间情感,但他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持久。所以历经数百年后,这种民间心理最终上升为国家意志,至清末牡丹终于被正式敕立为国花。今天,牡丹依然是深受民众喜爱的花卉。因此牡丹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的文化形态,更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存在。而认真梳理中国国花之称的历史演进,探寻牡丹之所以被尊为国花的深层原因,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李梦阳:《空同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三十三。

2邵经济:《西浙泉厓邵先生诗集》,嘉靖四十一年张景贤、王询等刻本,卷九。

3黄省曾:《五岳山人集》,嘉靖刻本,卷十七。

4周士琦:《牡丹与“国花堂”》,《寻根》,2001年第1期,第80—81页。

5袁中道:《珂雪斋集》,续修四库全书本,外集卷四。

6袁中道:《珂雪斋集》,卷八。

7吴长元:《宸垣识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85页。

8赵兴华:《北京史话》,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第174页。

9王彦泓:《疑雨集》,光绪郋园先生全书本,卷三。

10郭良翰:《问奇类林》,万历三十七年黄吉士等刻增修本,卷二十四。

11沈德符:《清权堂集》,明刻本,卷十八。

12震钧:《天咫偶闻》,光绪三十三年刊本,卷九。

13张祥河:《小重山房诗词全集》,清刊本,《怡园集》。

14施闰章:《学余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集卷一。

15程恩泽:《程侍郎遗集》,民国二十四年刊本,卷五。

16樊增祥:《樊山续集》,光绪二十八年刻本,卷二十四。

17樊增祥:《樊山集》,光绪十九年刻本,卷二十六。

18方浚师:《蕉轩随录》,续修四库全书本,卷五。

19震钧:《天咫偶闻》,卷九。

20陈衍:《石遗室诗集》,光绪三十一年刻本,卷五。

21[英]迈克·克郎:《文化地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0页。

22黄庭坚著,黄宝华选注:《黄庭坚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20页。

130

23本文所引唐代诗歌均见《全唐诗》,中华书局,1979年版,下不出注。

24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18册,巴蜀书社,1991年,第164页。

25曲彦斌,徐素娥编:《中国秘语行话词典》,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332页。

26陶宗仪编:《说郛》,涵芬楼丛书本,卷二十六。

27朱易安,傅璇琮主编:《全宋笔记》第一编,大象出版社,2003年,第37页。

28肖鲁阳,孟繁书主编:《中国牡丹谱》,农业出版社,1989年,第239页。

29陆游:《陆游集》,中华书局,1976年,第1896页。

30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第13764页。

31王路:《花史左编》,万历刻本,卷一。

32黎遂球:《莲须阁集》,乾坤正气集本,卷七。

33郑元勋:《媚幽阁文娱二集》,崇祯刻本,卷七。

34汪灏等:《广群芳谱》,康熙刻本,卷三十二。

35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抄》,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00页。

36徐渭:《青藤书屋文集》,中华书局,1985年。

37肖鲁阳,孟繁书主编:《中国牡丹谱》,第180页。

38徐渭:《青藤书屋文集》,第1页。

39参见吴少珉、扈耕田:《牡丹接受史的文化考察》,载《河洛文化研究》,解放军外语音像出版社,2006年,第351—354页。

40史迁:《青金集》,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据清抄本影印本,卷一。

41李渔著,单锦珩校点:《闲情偶寄》,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39页。

42魏禧:《魏叔子文集外篇》,宁都三魏全集本,文集卷九。

43史迁:《青金集》,卷一。

44施闰章《学余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集卷一。

45参见吴少珉、扈耕田:《牡丹接受史的文化考察》,载《河洛文化研究》,第351—354页。

(扈耕田: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天津300071)

131

花卉学论文

花卉与生活 ——花卉与艺术欣赏课程论文摘要:花卉时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之一,其种类极多,范围广泛。可以净化环境,绿化环境,美化环境,还可以陶冶情操。本文通过花卉和人类生活之间大的方面阐述,大致的介绍了花卉和我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花卉、艺术、欣赏、生活、健康、情趣。 世上花卉种类繁多,既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增加局地小气候,又可以令人赏心悦目,自然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给人予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的是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花卉与人类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在各个方面都有花卉的踪影。 最先想到花卉与人类的关系当然是家庭装饰和美化环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用花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日趋普遍。以前,花鸟市场中以老年人为多,而现在,爱与花卉相处的不仅是年老的,许多年轻人也加入此行列。花卉已悄悄地步入都市人的生活。城市里的绿化带、马路两边,节假日等一些喜庆日子,都少不了花卉的装饰,美化城市,增添节日气氛,花卉还能花卉能给人们创造一个幽美、清新、舒适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喧嚣的都市里无疑给人增添一种别样的的风趣。在房子里摆上几盆盆栽,既可以净化家中空气,又可以在下班后休闲时浇花修剪一番,在劳累后能如此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在热闹喜庆的日子里,美丽鲜艳的花卉更是增添不少气氛,让人们在节日的喜庆里心情更加美好,更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 花卉还与人们的健康有关,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多么的重要啊,而花卉呢就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大关联,科学研究表明,鲜花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氨基酸、多种维生素极多种微量元素,同时还含有某些延迟人体衰老的激素和抗菌素等。可食花卉不仅具有强烈的美学色彩,而且还具有保健与药疗之功效。如菊花能明目养肝,芍药能行血中气,月季花活血消肿,茉莉花长发强肌,梅花养神去痛,梨花润燥化痰等。鲜花食品可延年益寿,长寿之乡的高加索山民以万寿菊鲜花作为家常食品,因此,当地人的长寿秘诀被认为与食用万寿菊鲜花有关。慈禧太后为求长生不老,常以荷花、玫瑰花等鲜花为食。可食花卉还含有纤维素和花色素等,纤维素能够促进肠胃的蠕动,对肠壁有一定的清洁作用,有助于防止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纤维素和花色素被人体吸收后能够消除身体内部具氧化破坏作用的自由基,可以延缓衰老,防止和减少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发

花卉园艺学课程论文

花卉园艺学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花卉文化 2011年12月10日

浅谈中国花卉文化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我国花卉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这就是花卉文化。本文简述了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透视了花卉文化的形态和特点,通过阅读有利于增进人们对花卉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有利于弘扬花卉文化,有利于个人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追求更加丰富、有品质的生活。 关键词:花卉文化、文化内涵、形态特点 我国花卉的种类繁多,并且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7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就已经有了关于利用荷花的化石。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花卉被注入更多的精神和社会内容,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即人类文明的一种——花卉文化。花卉文化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以花卉作为写词作赋的赞颂对象,从而抒发内心的情感。通过古人对花卉的描述与绘画,我们将被带进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的世界,了解花卉文化,感受花卉文化的无限魅力。了解花卉文化,当然还要了解花卉文化的形态和特点。因此,本文在简述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之余,还深刻透视了花卉文化的形态和特点。通过阅读本文有利于增进人们对花卉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有利于弘扬花卉文化,有利于个人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追求更加丰富、有品质的生活。 1. 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中国的花卉文化,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对中国的文学、绘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关于花卉的诗词佳作,无数杰出的画匠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花卉的经典作品。花卉文化博大精深,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走进花卉文化,走进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笔下常提到号称“花中四君子”的梅、竹、兰、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感受到花卉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梅——临寒独放,傲霜斗雪。梅花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竹——中通外直,清雅高洁。竹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雅之士的象征;兰——空谷幽香,与世无争的形象。兰花色淡香清,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的形象。菊花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宠,因此象征着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下面我们从古代诗词入手,透析“花中四君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梅花,具有迎寒而开,傲冰斗雪的特征。她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元末明初的诗人王冕,被称为“画梅圣手”。其中,《墨梅》便是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朵朵花开淡墨痕”,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傲雪风骨。李公明的“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王冕的“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等诗词佳句都形象地刻画了梅花高洁、傲雪的高尚品质。 作为“高洁之士”的竹,在文人墨客笔下也被刻画得栩栩如生。郑板桥的《竹石》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这首诗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其中,

急救与自救选修课结课论文

选修课心得体会 (吴承丽 2010011449 环实1001) 我们生活中看似安全,实际上总会有很多突发事件发生,如休克,晕厥,外伤,火灾,地震等等。因此,这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急救与处理的选修课让我收获有很多,学会了打结的两种方法,这对于在火灾中的逃生很有用;还有对于一些突发性疾病的判断及处理,可以处理平时遇到的意外;学会以及了解了好几种外伤的包扎方法,对于外伤的预处理有很大的帮助;以及火灾的逃生,地震的逃生,电器不安全使用的判断等等。 我们生活中遇见最频繁的就属常见急症,比如晕厥,休克,呼吸困难,高热等等。下面举几个例子。 头痛 头痛常常由于过度劳累、紧张、受凉、睡眠少等原因引起。经过积极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头痛即会消失,不大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因某些疾病引起的头痛,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症状与体征: 1. 起病情况:剧烈头痛,持续不减,加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但不发热,提示 颅内血管性疾病;长期反复发作,且伴搏动性头痛,多为血管性 头痛;慢性进行性疼痛,伴恶心、呕吐者,可能为颅内占位性病 变。 2. 头痛部位:偏头痛常在一侧,高血压头痛多在额部或整个头部;全身性感染 和颅内感染者的头痛呈全头部痛,并伴发热;蛛网膜下腔出血表 现为头痛和颈项痛。 3. 疼痛性质和程度: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较剧烈,高血压和发热性疾病引起的 头痛带有搏动性,头痛加脑膜刺激征阳性提示脑膜炎或蛛网 膜下腔出血;头痛呈进行性加重,伴精神症状,可能为颅内 肿瘤。 头痛和相伴症状:

1.剧烈头痛伴呕吐,说明颅内压升高,常见于脑出血、脑肿瘤、脑膜炎。 2 .阵发性偏头痛,每次发作数分钟,面部电击样剧痛,说话、饮食或洗脸可诱 发,见于三叉神经痛。 3. 头痛表现为后枕部痛、跳动感,多见于高血压病,当血压正常时头痛消失。 4. 剧烈头痛,伴眼眶痛,视力锐减,呕吐,多为急性青光眼。 5. 头痛伴鼻塞流脓涕,上午轻下午重,可能为鼻窦炎。 6. 头痛伴眩晕,可能为颈椎病、小脑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急救处理: 注意观察和体会头痛发作的性质、时间、伴随症状,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1. 头痛发作时,减少活动,安静休息。必要时应用小量镇静安眠药。 2. 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一般取平卧位,伴呕吐者应在身边放一脸盆或备 有塑料袋;血压高者,应尽快按脑出血等疾病急救。 3. 怀疑是急性青光眼引起的头痛,不要盲目服止痛药止痛,应及时去眼科看病, 挽救视力,否则很快会引起失明。 4. 服用止痛药,如去痛片、颅通定、安痛定等药,只能供临时止痛用。服止痛 药过量会掩盖病情。另外,止痛药引起的过敏性皮疹也是常见的。 5. 针对病因治疗,如高血压引起头痛,通过降血压可使头痛好转。屈光不正引 起头痛佩戴合适的眼镜可以使头痛消失。由脑血管痉挛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头痛,可以用扩张血管的办法止痛。 高热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当口腔温度在37.3℃以上,或肛温在37.6℃以上,并24小时内温度差波动在1℃以上,即认为是发热。而当体温持续在39℃以上时为高热。 一般体温每升高1度呼吸频率可增快4次,脉搏增加10次左右。 病因分类: 1. 感染性疾病 为急性高热的主要原因。包括病毒、细菌、原虫、立克次体等八种病原体

花卉学论文兰花

花卉学论文兰花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花卉学》论文——兰花 作者: 院系: 专业: 学号: 摘要:兰花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亦叫。兰花是一种以香着称的花卉,具高洁、清雅的特点。文化内涵丰富,是世界里最名贵的花卉。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中国兰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极具价值。本文将在选土,光照水分,施肥,修剪,病虫防护等方面介绍兰花的栽培,以及兰花在园林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兰花的特征。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兰花文化,应用。 兰花的特征 兰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宜空气流通的环境。高20一40厘米,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至3片成一束。总状花序,花被轮,肉质状,内轮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红色斑或无,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黄褐至浅黄,以不具褐色的纯颜色者为贵异。萌果三角形,种极小。 产地分布: 兰花通常分为中国兰和洋兰,中国兰主要产于亚洲的亚热带,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山区、西南、华南和台湾各地亦有分布;洋兰大多产在热带和亚热带林区。

兰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兰有四戒:即“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肥宜稀忌浓,兰花多属于半阴性植物,多数种类怕阳光直晒,需适当遮荫。兰花性喜洁净。不耐尘垢,在温暖湿润,朝南阳光比较多的半荫处,生长特别旺盛。兰花可淋小雨,但要避霉雨、阵雨或连续下雨。浇水的原则应是:干则浇,湿则停,适当偏干。在兰花培养中要不断进行修剪。 选土: 栽植兰花可用黑山泥、泥炭土、田园土、松什土、苔鲜、蕨根、树皮块等。盆底徘水孔盖上瓦片,再铺一层碎砖瓦石粒,厚度为盆深的四分之一以增强透气排水性,然后果再铺一层培养土。将兰花扶正栽下,填充培养土,盖任鳞茎。土要压实,距益口2厘米处不填土,便于浇水。栽后浇足透水,置于凉爽的荫蔽处。半月后再移置到向阳通风的环境中莳养。为增加美观和保湿力,盆面可铺一层小碎白石。 光照水分: 春季气温沿不稳定,过早出房易遭受风寒。就在4月初出房比较安全。夏季要置于荫棚下,避免阳光直射,采取散射光照莳养。秋季为兰花发芽拔箭期,要保持相应的湿度,避免干燥,兰花根为肉质,冬季休眠朗需水量不多,盆土赂湿即可,不可过多浇水,以免萌生根叶疾病。 施肥: 肥宜稀忌浓:兰花施肥的季节应从春末开始秋末结束,亦即集中于生长季节。在生长期.以腐熟的豆饼水、马蹄酱渣水每半月浇施一次。若加施适量的磷酸二氢钾则效果更好。施肥后要间隔一定的时间浇水,以利于吸收肥分,又可清洗滞留肥分。施肥时要求气温适中,一般以18-25℃最为适宜,避免在30℃以上或10℃以下作业。气温过高时(超过32℃),除每日浇水外,匝再喷水数次。以微酸性水为宜。气温太高时施肥会伤害兰花,太低则不能及时吸收,浪费肥料。经常以清水喷洗叶面,不仅使盆兰生长环境改善,且可保持叶片清洁,减少病虫害感染的机会。

花卉学复习(期末)

花卉学复习 题型:一、中拉互译(10分)二、填空三、选择四、判断五、简答六、论述一、中拉互译(10分) (二)宿根花卉: (三)球根花卉: (六)兰科花卉:

二、概念: 1、花卉的广义概念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植物; 狭义概念是仅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2、园林花卉:广义是指适用于园林和环境绿化、美化的观赏植物; 狭义仅指广义园林花卉中的草本植物,有时也称草花。 3、花卉品种:人类经过人工培育选择而形成的变异类型,其经济性状及其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需要,要进行买卖,成为商品后,才能称为品种,否则叫品系。 4、春化作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花作用。(P27) 5、宿根花卉是指能够“冬眠”的花卉,即在冬天到来时,宿根花卉的地下部分可以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天地上部分还可以重新生长。 6、球根花卉是指根部呈球状,或者具有膨大地下茎的多年生草本花卉。 7、营养生长是指种子萌发及根、茎、叶营养器官的出现和生长。(P23) 8、生殖生长是指成花、开花、结实的过程。(P23) 9、光照长度是指一天中日出到日落的时数。(P29) 10、光周期:昼夜之间黑暗交替成为光周期。(P29) 11、光周期现象:植物对光照长度发生反应的现象。(P29) 12、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机化合物。(P39) 13、保护地:花卉栽培设施和设备所创造的环境。(P50) 14、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卉、营造建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环境。 三、填空题: 1、依花卉栽培的目的和性质不同,可分为三大类:观赏栽培、生产栽培、科研栽培。(P1) 2、花卉是最多样化的一类植物:种类多样、栽培目的、栽培方式多样、观赏特性、应用方式多样。(P12) 3、一般草本花卉的个体发育过程(生活周期如下) 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实——死亡(一二年生) ——休眠(多年生)——芽萌发——生长——开花——结实 4、植物开花需要经过花发生、花芽分化与发育才能开花。(P24) 5、温度三基点:花卉生长发育的最低、最高、最适温度。(P25) 6、温度五基点:冷死点、最低、最适、最高、热死点。(P25) 7、花卉所在环境的温度包括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叶表温度。(P27) 8、秋植球根类花芽分化最适温度与花芽伸长最适温度常常不一致。(P27) 9、光合作用研究采用光合量子通量密度,单位为umol/(m`2·s)【微摩尔/(平方米·秒)】(P31) 10、花卉必须有适当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才能正常地生长和发育。(P33) 11、不同种类的花卉需水量差别很大,这种差异与花卉原产地的降水量与空气湿度有关。(P33) 12、浇灌花卉用水的可溶性含盐量和酸碱度对花卉生长发育有影响。(P32) 13、水中可溶性总盐量和主要成分是水质的重要因子之一。(P33) 14、氮(N):生命元素、成长;磷(P):促进花卉成熟;钾(K):抗性。(P34) 15、土壤质地:砂土(扦插繁殖、球根花卉、多肉植物)、黏土(水生植物)、壤土(大多数花卉、理想的)。(P39) 16、保护地设施有:温室、风障、冷床和温床、冷窖、荫棚、塑料大棚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设备。(P50)

选修课课程论文格式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 评阅成绩: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XX中的应用 学□□生:××× (××××学院××班级,学号××××××) □□摘□要: □□关键词: □□(导入语) 一、×××××(一级标题顶格书写) 二、××××× (一)×××××(二级标题顶格书写) 1、×××××(三级标题) …… …… 五、结束语 □□…… 参考文献 [1] 作者.论文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页码A~B ……

课程论文要求: 1.封面 2.目录 3.论文主体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标题: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如确有需要,可用副标题做补充。 (2)学生、指导老师、所在学院 (3)摘要: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的高度概括,摘要中不能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通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约200个汉字以内。 (4)关键词:约3~8个。 (5)前言(或导入语):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题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引出问题。 (6)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其内容一般包括: (7)结论(结束语等):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若不可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8)参考文献:在论文(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引用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得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9)致谢:以简洁的字句,对论文工作过程中曾给予指导、帮助的导师、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可以省略) (10)附录:根据学科特点,自主决定采用附录的形式。(可以省略) 二、课程论文书写及打印要求 1.份量: 论文一般不少于3000字,参考文献资料应大部分为反映当前研究进展的近1~3年参考资料和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至少要求有一篇外文。 (大家可以到学校图书管的网站http://61.187.55.41/article/article.asp?articleid=176搜索相关的资料和参考文献)2.打印: (1)论文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纸单面打印,

法制史选修课期末论文

法制史选修课期末论文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选修课期末论文中国法制史 安徽财经大学

浅谈中国法制史 通过本学期选修中国法制史的学习过程,对中国古代法制史有了一个初步的、全新的认识。法制作为历朝治理国家和管理经济、社会生活的工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和完善的。由于历史的发展是曲折复杂的,法制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呈现出极其纷杂的现象。但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法制发展史,从总体上说,“因时变革,不断发展、完善”是法律制度演进的主旋律。因此,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科学地认识和阐述。 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律典是国家的刑法典,其内容是对有关违反国家和社会基本制度以及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犯罪行为进行刑事处罚的规定。律典属于刑事法律的范畴,只是诸多法律中的一种。从古代法律的立法形式看,不仅名目繁多,有关法律形式的名称以及各朝注重的法律形式也不尽一样。如秦有律、命、令、制、诏、程、式、课等;汉有律、令、科、品、比;晋为律、令、故事;唐有律、令、格、式;宋于律令、格、式之外,重视编敕、又有断例和指挥;元有诏制、条格、断例;明、清两代于律和各种法律形式的单行法外,广泛适用例等。此外,历朝还颁布了多种法律形式的地方法规。每一种法律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以唐代为例,“律”是有关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令”是指国家组织制度方面的规定和行政命令,“格”是皇帝临时颁布的各种单行敕令、指示的汇编,“式”是国家机关的公文程式的办事细则,各种法律形式共同组成唐代法制发展史,是推动中国古代法律法制不断走向健全完善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法律思想是中国法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法制史必须与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相结合,这样才能深刻揭示法律形成的深层原因,揭示法律思想对立法司法的影响。中国历朝的立法和司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法律思想指导下制定和实施的。在封建社会中后期法律不断完善、历朝颁行了上千部法律的情况下,法律思想反而一成不变,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固然,封建社会中后期历朝奉行的是经官方改造了的儒家法律主张,其发展变化是在儒家学说的总框架内进行的。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不断变化和治国实践的需要,儒家的法律思想也在调整和发生变化。 从世界历史上看,中国传统的文化的发展演变有其明显的特色,这种特色就在于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进程一直延续,没有中断。自古至今,“刑、德”被视为治国安邦的两套良策,所以刑法和刑罚为中心的古代法律制度也就必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演变,法也从原始简单的习惯,逐渐向着结构严谨、富于哲理的模式过渡,中国历史上法律的变革,实质上代表及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与人关系的根本性问题所作的思考,集中、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念。所以,刑罚作为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发展与变化,实质上也是整个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浓缩。刑罚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代不同的当权者亦有不同的举措。但是总的发展趋势是原始的野蛮、落后、残暴向着文明、慎刑方向发展。

花卉学花卉造景论文2000字

花卉造景 摘要:花卉是大自然给人类最美好的恩赐,它们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增进健康,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是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本文针对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园林花卉植物应用研究花卉造景 一、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涵义: 花卉的定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上讲,花卉仅指观赏其花或叶子的草本植物。从广义上讲,凡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并按照一定的技艺进行栽培管理和养护的植物,都称之为花卉。包括观花的(如月季、牡丹等),观叶的(如蕨类、吊兰等),观芽的(如银芽柳的银色绒芽),观茎的(如紫竹、斑竹、红瑞木)等,观果的(如佛手、观赏西葫芦、碧冬茄等),观根的(如水杉的气生根、木棉的板根等)。其中,既有高等植物,也有低等植物;既有水生植物,也有陆生植物,气生植物;既有匍匐矮小的,也有直立高大的;既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木本中有乔木,灌木和藤本等等,种类繁多。 二、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类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绿地景观已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综合素质、以及园林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园林花卉是花卉中主要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种类,其范围也在日夜扩大。在城市建设中,在道路、建筑以及必须的构筑物之外的空旷地、林地、坡地等都需要用树木花草等观赏植物布置起来,创造出花团锦蔟、绿草如茵、荷香拂水、空气清新的景观与意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来达到人们对园林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环境保护和美化风景艺术等多方面的需求。 三、花卉在园林布置中应用: 花卉在城市园林中最常见的应用方式即是利用其丰富的色彩变化的形态等,来布置出不同的景观。主要形式有花坛、花境、花从、花群以及花台等,而一些蔓生性的草本花卉又可用以装饰柱、廊、篱以及棚架等。 四、花卉装饰: 花卉作为城市园林造景的主体,除用于露地景观布置外,还常用于美化室内及建筑近旁,创造优美舒适的劳动、生活、休息环境;或应用花卉专为各种集会、展览场所等进行美化布置,以突出主题,烘托或调和气氛。 (一)公共场所的花卉装饰 像车站、码头、广场、影剧院、体育馆、博物馆、医院、疗养院、商场等这些与人民广泛接触的公共场所,一般都有花卉(包括观赏植物)的适量布置,或

花卉欣赏选修课论文

花卉欣赏 要学会欣赏花卉,就必须学习有关花卉欣赏的有趣和有用的花卉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切得体会到花卉组合起来的意境和含义。 懂得欣赏花卉,对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每当节日,当我们为父母亲、爱人、朋友等各种关系的人送上一束鲜花的时候,你就必须利用花卉欣赏的知识去挑选一束最美丽、最能表达意思的让对方感到舒适的花,而不是简单应付。 每当我们在生活中种植一棵花,一个盆栽,而不是简单地让花卉成活,而是精心栽培,努力把花卉的内质表现出来,并与其他花卉为自己塑造一个怡人的环境,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都有自己的空间、无论是生活空间、工作空间,如何用花卉来装饰空间,让生活、工作变得多姿多彩、带有大自然的舒宁、和谐,这对我们来讲,是一笔多么诱人的财富。 其中,插花是花卉欣赏课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插花艺术,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根据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两种。礼仪插花是指用于社交礼仪,喜庆婚丧等场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传达友情、亲情、爱情,可以表达欢迎、敬重、致庆、慰问、哀悼等,形势常常较为固定和简单。艺术插花是指不特别的要求具备社交礼仪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来供艺术欣赏和美化装饰环境的一类插花。插花是一种艺术。明代的花艺专著《瓶史》里提到:“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两三种,高低疏密要如画境布置方妙。” 而插花的形状也有很多种:直立型、倾斜型、平出型、倒挂型、半球型、三角型、花扇型、瀑布型等。 通过不断探索,在学习插花的来美化环境,净化心灵,诱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文化生活。 其次,盆栽花艺也是该课程的一项精彩的环节。 当空间极其有限时,容器花园就成了一种很自然地选择。在城市,窗箱栽培往往是展示园丁技能和美化家居的唯一方法。 有时令盆栽、食用盆栽、厨用草本植物盆栽等各种分类,分类越是细密,说明盆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专业的知识。 一年生的花卉虽然生命短暂,但它们在生长季节里却能产生极佳的效果。火红的粉红、红色和黄色等充满活力的盆栽花卉,能扮靓有草坪的天井和露天平台;冷色调如蓝色和紫色的花能给砖砌的入口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另外,搭配亮丽的颜色是吸引注意力的好方法。当米黄色、粉红色保留,深绿退居为背景时,闪亮的红黄色显得格外突出。多姿的花瓣合并而成一个令人瞩目的花朵,进而融合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当你无法确定混植后产生的色彩效果,应先测试单色的色度,

花卉学学习心得

花卉学学习心得 在未接触花卉学前,我就像一个懵懂的小孩,我只知道这门学科讲的是花,可是我还不知道这里面有那么多的研究艺术.有些东西只有接触以后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光靠表面现象难以看到很多深刻的东西,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爱花,喜欢观花,汲取他的芳香成为我平时的一种嗜好,我把花看成自己的朋友,爱他的一切,这是我喜欢花卉学的初衷.有它娇艳美丽的一天,我的生活都会更加的精彩丰富!我虽然不是因为花而活,但是因为它而惬意自如,不能自拔! 通过一个学期《花卉学》选修课程科目的学习,让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于花卉植物的分类、生长繁殖过程、管理等相关知识,并初步了解到一些关于花卉产业的形成、进步与发展方向等市场信息。在几次花卉学实验和实习过程中,我们又亲自体验了有关花卉植物种类的识别、花卉设施类型参观、花卉种子的识别以及花卉的种子繁殖、栽培管理等过程,在实践中对花卉学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补充。 花卉学是以花卉植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及病虫害防治,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操作的一门学科。 花卉产业发展到今天,使花卉的栽培意义更加重大,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丰富了了社会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活,还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通过本学期花卉学的学习,对花卉学有一些个人的收获和心得体会,现将其分类叙述如下: 学习内容心得总结: 一、对花卉学概念的深刻认识以前觉得所谓的“花卉学”就是对各种花的认识、欣赏和了解,学习一些花卉种植、经营的概念等,认为它只适合于花卉种植及开花店等专业人士所学习,与生态学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但自从学习了花卉学以来,对它本身的概念和内容都有了一个全新、深刻的认识,了解到了它不单纯是一门研究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的学科,它还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习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内容。 二、花卉学书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通过花卉学老师半个学期的课程讲解,加上自己课后上网查阅资料,和同学一起讨论,对花卉学课本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可分类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1、了解到了花卉的起源和分类; 2、了解了花卉的多样性及分布。如按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综合分为:一二年生花卉,球根花卉、宿根花卉、多浆及仙人掌类、室内观叶植物、兰科花卉、水生花卉、木本花卉;按形态分为:草本花卉、木本花卉;按栽培类型分为:露地花卉、温室观叶盆栽、温室盆花切花栽培、切叶栽培、干花栽培及其他;按用途分为:切花类、盆花类、地栽类;还有其它的几种特殊分类类型等。 3、了解和掌握了花卉学生长发育的过程以及环境对花卉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选修课期末考试-论文题目参考

期末论文 1、2000字左右,要求必须有300-500字的统计数据分析(指标、指数、模型等) 2、格式: A4纸打印 左上角注明:年级、专业、姓名、座号 题目:小二、黑体、居中 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22磅 参考文献10个 3、论文题目参考: 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空间统计分析 某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某省普通高等教育生源变动趋势与对策研究 某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某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统计分析 某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地区差异分析 某省市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我国东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某省(市)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度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分区研究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及其预测 我国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我国能源供求问题的研究 我国电力供求问题的研究 我国劳动力供求问题的研究 我国货币供求问题的研究 某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应用研究 某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区研究 某省市消费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某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某省普通高等教育生源变动趋势与对

策研究 某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某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统计分析 课堂教学评估体系与方法研究 某市各区县经济综合实力评价研究 基于多元统计的某省经济分区研究 深沪股市收益率分布特征的统计分析 某省市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最优加权组合法在GDP预测中的运用研究 最优加权组合法在粮食产量预测中的运用研究 最优加权组合法在能源消耗预测中的运用研究 我国(某省)实际人均GDP的趋势分析及预测 某省市工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工业企业科技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某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地区差异分析 某省市各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选修课——日本文化结课论文

日本饮食文化简析 院系:测绘工程系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 众所周知,中日有着紧密的文化血缘,很多人把中国文化当作一种“母文化”,把日本文化当作一种“子文化”。饮食文化作为日本文化重要部分之一也源于中国,所以日本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讲究“吃”的国家,但经千年发展,日本已然形成了不同于中国的、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烹调方式。本文主要从主食与菜肴、餐桌礼仪、饮食习惯和风俗、茶酒文化四个方面简要介绍日本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日本饮食礼仪风俗茶酒文化 一、日本的主食与菜肴 自古以来,日本人的主食就是大米。他们用大米做成各式的米饭、盒饭、 饭团儿、寿司、盖饭。用糯米做成精美的日式点心果子和年糕。寿司是日本人最 喜爱的传统食物之一,主要材料是用醋调味过的冷饭(简称醋饭),再加上鱼肉, 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然后将醋饭和配料(通常是用海苔)卷在一起做成 寿司卷,或者直接将配料洒在盛在碗里的米饭上做成,寿司制作简单天然,味道 鲜美。 日本人也食用小麦粉,主要做成面包和面条。日本的面条主要有三种:荞 面条、汤面和切面。 荞面条是日式面条的代表,也是日本关东地区受欢迎的大众食品。荞麦面 是用荞麦面粉和水,和成面团压平后切制的细面条,煮熟后蘸“つゆ”(一种酱 油卤)食用,分冷食,热食两种。吃完荞麦面条后,还要喝煮荞麦面条后的白浊 汤。这个白浊汤里的荞麦包含有维生素B等,营养非常丰富。而日本关西地方吃 切面的人比较多,据说切面对重病、手术后病人有补虚作用。 日本的汤面和中国的差不多,比如拉面其实就是发源于中国,但后来日本 人逐渐用本没有使用过的干鲣鱼和海带等材料做拉面汤,发明了独具日本特色的 拉面。另外日本吃汤面的碗要大得多,大概是为了和热气一起造出一种吃汤面的 氛围吧。 总之,日本的人主食,“和食”以米饭和面条为主,“洋食”则以面包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受惠于海的国家,又有着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 海道渔场,鱼也成为日本人餐桌上的“主菜”之一。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花卉学 3.学时/学分:50/3 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园林教研室 5.先修课程:植物学 6.面向对象:园林专业大二学生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2.课程目标: 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整个园林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园林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等课程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繁殖学、种苗学等。通过花卉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花卉的分类、识别、生态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花卉的产业化栽培和经营和管理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植打下坚实基础,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目标是以合理的教学方法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之以实验实习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花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花卉分类原理及方法;花卉种质资源及分布特点:花卉的生态习性及花卉生长发育基本规律;花卉繁殖、栽培的原理;花卉应用的基本原则等。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熟练识别250-300种,掌握各类花卉繁殖、栽培的方法和主要步骤,能够安排花卉的周年生产,动手进行花坛、花境等园林种植设计与布置。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解花卉的概念; 2.了解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花卉产业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3.明确花卉学在园林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4.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及基本的学习方法。

选修课论文封面

xxxxxxxx大学选修课程结业论文 课程名称xxxxxxxxxX 任课教师xxxx 学院xxxxxx 班级xxxxxxx 姓名xxxx 学号xxxxxxx

O 引言 超声化学(Sonochemistry)是声学与化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l'-I新兴边缘学科,是声学与化学的前沿学科之一。超声化学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加速化学反应提高化学产率的一门学科。利用超声波能够加速和控制化学反应、提高反应产率、改变反应历程和改善反应条件以及引发新的化学反应等。 1 超声化学的发展史 1895年,qlaormycmft和Bamaby观察到潜水艇螺旋桨凹陷被侵蚀时发表了第一个关于空化的报告; 1927年,loomis首次报道超声在化学和生物方面加快反应速率的效应; 1934年,发现超声能加大电解水的速率; 1944年,Harvery等引入了校正扩散的概念,即微气泡的成长是由于气泡振动过程中跨过界面非等量的传质引起的; 1950年,Noltingk和Neppiras对模拟空化气泡第一次用计算机进行了计算; 1964年,Flyrm提出了“瞬态空化”和“稳态空化”的术语; 1980年,Neppiras首次在声空化的综述中使用了超声化学(sonochemistry)的术语; 1982年,Milino等人用自旋捕获和电子自旋共振谱(ESR)验证了在水超声裂解中形成氢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 1986年4月8~11日,第一届国际声化学学术讨论会在英国Warwick大学召开,它标志着这门新兴的学科的诞生;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发展,于1991年声化学专著(Practical Sonochemistry))发行; 1992年,第一部声化学中文专著《声化学及其应用》已出版; 1994年第一个学术刊物(Ultrasonics sonoehemistry)JE式出版发行了。 2 超声波的作用机理 超声化学主要源于声空化一液体中空腔的形成、振荡、生长收缩及崩溃,以及引发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液体声空化过程是集中声场能量并迅速释放的过程。空化泡崩溃时,在极短时间和空化泡的极小空间内,产生5000K以上的高温和大约5.05×108Pa的高压,速度变化率高达1010Ks,并伴随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和时速高达400km的微射流,这就为在一般条件下难以实现或不能实现的化学反应,提供了一种新的非常特殊的物理环境,开启了新的化学反应通道。其现象包括两个方面,即强超声在液体中产生气泡和气泡在强超声作用下的特殊运动。在液体内施加超声场,当超声强度足够大时,会使液体中产生成群的气泡,成为“声空化泡”,这些气泡同时受到强超声的作用,在经历声的稀疏相和压缩相时,气泡生长、收缩、再生长、再收缩,经过多次周期性振荡,最终以高速度崩裂。在其周期性振荡或崩裂过程中,会产生短暂的局部高温、高压、加热和冷却的速率大于1010Ks,并产生强电场,从而引发许多力学、热学、化学、生物等效应。反应体系的环境条件会极大地影响空化的强度,而空化强度则直接影响到反应的速率和产率。这些环境条件包括反应温度、液体的静压力、超声辐射频率、声功率和超声强度。另外,溶解气体的种类和数量、溶剂的选择、样品的制备以及缓冲剂的选择对空化强度也有很大影响。超声波可改变液体,固体发生化学反应的途径,它所产生的高温、高压可使声化学通过一条不同寻常的途径来促进声能量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超声波能量能加速和控制化学反应,提高反应产率和引发新的化学反应。超声作为一种特殊的能量作用形式,与热能、光能和离子辐射能有显著的区别。超声空化作用时间短,释放出高能量。例如,在高温条件下,有利于反应物种的裂解和自由基的形成,从而形成了更为活泼的反应物种,有利于二次反应的进行,提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同时,气泡崩溃时产

选修课论文格式

食品安全选修课程论文结构中,应包含如下内容: –题目、摘要和关键词 –引言 –正文 –结论和致谢(结束语)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课程论文排版格式如下: –A4打印纸, 双倍行距 论食品安全学的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 (二号宋体加黑,居中) 张xx(四号仿宋,居中) (XXXXXX学院学号:XXXXXXX)(五号宋体,居中) [摘要] (五黑)食品安全学(foodsafetiology) 是研究食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和保障食物无危害风险的学问, 是食品科学的一个分支, 也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讨论、交流和理解食品安全学的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将有助于促进食品安全学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有助于加强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管能力建设。在研究大量有关国际组织文件、学术报告、会议文集, 以及作者亲自考察、学术研究、自身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食品安全学的概念, 归纳了食品安全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 探讨了食品安全学的学科构架。(五仿宋)(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10.5磅),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字符。 [关键词] (五黑)食品;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学(五仿,各关键字分号隔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新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发现, 以及食品科技的发展, 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公众和政府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监督管理成[1~5]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工作重点。如瑞典王国在1973 年设立了食品安全管理局;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在1976年就出版了《发展有[6]效的国家食品控制体系指南》。在过去30 年间,有关食品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得到了迅速发展, 已被科学界和食品工业界及政府管理部门所接受, 并在生产、加工、贮藏和销售领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而食品安全的概念在21 世纪初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广为流传, 逐步被一些与食品科学、食[6~9]品工程和质量控制有关的学者所接受。...... ………………(正文(五宋)(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10.5磅),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符。) 1 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一级子标题小四宋体加黑) 1.1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food safety) 是指食物是否有损于消费者健康的急性或慢性危害(hazards)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新的致奇、致病、致突变危害物有可能不断被发现, 这些潜在的慢性危害和环境危害有可能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 1.2 食品质量 食品质量(food quality) 涉及针对消费者而言的其他性状, 即食品的使用价值, 有正面的性状,如风味、颜色、质地、营养等; 也有负面的性状,如腐败性、变色、变味等。 …………(正文(五宋)(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10.5磅),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符。) 参考文献(五黑不加粗,居中)

大学生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学论文-个人心理成长历程报告

时光的沉浮 时间像一条奔流的大河,携裹着沙子一样渺小的众生,匆匆远去,一点回旋的余地都不给人留下,只留下无数人在岸边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弹指之间,在时光的洪荒里已经沉浮了二十余载。从宏观尺度来看这当然只是惊鸿一瞥,而作为个人生命体验来讲,这已经是整个人生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从心理学上看,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内核在这个阶段已经成型,余生只是这个内核的延伸和实现。因此,尽管有人说回忆是衰老的表现,在这种时刻还是有必要做个简要的回顾。 我,一个人,一个大学生,和众多大学生一样,需要改进的方面很多,需要学习的也不少,经历一些事情后,人也会变得成熟些,借用别人的一句话“眼因留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竟忧患而愈益温厚”。我已经记不清楚这句话是谁说的了——应该是太久没背书的缘故吧!不过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并真切体味泪洗过的的良心,所蕴涵的痛苦彻捂后纯净的善和美。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生命的真实就在于历经磨难,人生路上所蕴涵的挫折需要仔细品味。 哇哇落地:从不同的起点开始,如今能跟别人坐在同一个教室,我觉得很自豪。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上早自习时在朦胧的夜色下和伙伴升起篝火, 黄昏时看着金色的云朵,踏在乡村的田埂上回家,有空就爬树上掏鸟窝,去河里捉小鱼小虾,晚上伴着满天星光入睡,是那样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现在已经很久没做过那样的事了,真的很想回到以前。 童真无邪:小时候我和每个同龄人一样单纯,每天过着相同的日子,玩,吃饭,睡觉,不必考虑过多将来的事,也不必担心今天吃什么。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让人怀念。那时我经常生病,爸骑着单车带我到处治病,下雨的话就抱着我,有时候还用满脸的胡子茬蹭我的脸,痒痒的感觉。渐渐大了之后爸爸就对我有些无所谓了,不管不问的,见面甚至都不说话。妈妈则脾气很好,对我甚至还有些溺爱,爸老说她太宠我了。现在想来,我现在软弱的性格很可能是从妈妈那里来的。 少年做梦:很多人说少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开始形成的阶段,对我来说,那是一个过早夭折的梦。那时总会有一些美妙奇特的想法,对所有人都怀有一种美好单纯的感念,对文字开始产生一种发自心底的触动,从那时开始喜欢上了看书,以为生活会一直这么美好,对世界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