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足部穴位按摩手法大全-正面-侧面

足部穴位按摩手法大全-正面-侧面

足部穴位按摩手法大全-正面-侧面
足部穴位按摩手法大全-正面-侧面

足部穴位按摩手法大全-正面-侧面

很高兴今天能够看到有很多朋友在寻找足部按摩图,之所以高兴是因为通过这个足部按摩穴位图的关键词上升,证明了有很多朋友已经重视足部按摩保健了,所以特别整与了与足部按摩有关的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包括:足部按摩穴位图以及足部按摩按摩手法的介绍。

足部按摩虽然是一个不错的保健方式,但并不适合所有的人都来按摩,这点需要慎重一点,尤其是身体感觉不舒服的朋友最好资询一下按摩医生在下面的资料中也有提到按摩注意事项,可以参考一下,注意,是仅供参考,应以医嘱为主。尤其是怀孕的妇女,不建议您去做足部按摩。

好了,开始行动总是一个好的开始,下面就进入正题,介绍一下足部保健按摩方法以及足部按摩穴位图的相关资料。因为所足部按摩图比较大,所以提供了一个链接,可以直接点击展开可。

下面是动画版的足部穴位图位置指示动画:

足部保健按摩知识推荐

足部的基本结构及名称

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图1——1)。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

(一)足部的骨骼

1.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块。

(1)跟骨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

(2)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

(3)楔骨有3块。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 第五跖骨之间。

(4)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

(5)舟骨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形突起,称舟骨粗隆或结节。

2.跖骨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

(位于足外侧中部)。

3.趾骨共14块。包括:

(1)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

(2)第二至第五趾各3节(分别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每块趾骨仍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

(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

1.足内侧可触及内踝、舟骨粗隆(约内踝前方

2.5 cm处)、第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一跖骨小头(图1——2)。

2.足外侧可触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五跖骨小头(图1——3)。

3.足底部可触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结节、第一至第五跖骨小头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

4.足背部可触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

5.足弓由跗骨和跖骨被韧带、肌肉、筋膜牵拉形成一个凸向背面的弓,称为足弓。主要的弓是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人站立时,足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图1——4)。

(三)足部的关节

小腿的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足部最大的关节——踝关节,也是足部最后面的关节。跗骨之间、跗骨与跖骨之间都形成关节。跖骨与趾骨之间形成跖趾关节,趾骨与趾骨之间又形成趾间关节。第二至第五趾,可称为近节趾间关节与远节趾间关节。无论关节大小、活动幅度及方向如何,其基本结构均应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及关节腔 3部分,均有韧带加强其稳定性。

(四)足的各局部名称

足部是人体最下部的运动器官,针对足部反射区的定位及按摩方向的要求,须明确足部各局部的名称和方位。根据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规定:足趾为前方,足跟为后方;足拇趾一侧为内恻,小趾一侧为外恻;足底面为下,足背面为上,足底面又称足的掌跖面;足背的后面与小腿相连接,足和小腿之间构成踝关节。

足的拇趾和其他足趾都有内侧、外侧、背面、底面、趾端、趾根等。足趾的背面有趾四,其底面又称趾腹或趾端掌跖面。足的底面由前向后,分为掌跖前部、足心、足跟3部分。

足部按摩注意事项

1.按摩室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宾客受风着凉。夏天按摩时不可用风扇吹宾客双足。

2.按摩前,保健按摩师与宾客要洗净手、足,剪短指(趾)甲,以防损伤皮肤及交叉感染。并备好按摩巾、按摩膏等所需用品。

3.按摩开始时,心须先探查心脏反射区,并按轻、中、重3种手法力度进行。在了解心脏是否正常的情况下,再决定按摩力度及施术方案,以免发生意外。

4.饭前0.5h及饭后1h内不宜做足部按摩。饥饿易引起低血糖、虚脱;进食后进行足部按摩会进一步刺激胃肠

蠕动,加重胃肠负荷,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5. 足部有外伤或感染时,可按摩对侧足部的相应部位或同侧手部对应区域。若因手法不当引起局部红肿、瘀血,可涂一些红花油或樟脑酊等,待局部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按摩。

6.按摩时尽量避开骨骼突起处,以防止损伤骨膜。对敏感区应避免重度刺激,对儿童及多数女性,宜用轻手法刺激。

7.按摩后 0.5 h内,嘱宾客饮用 300~500mL温开水,以促进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体外。儿童、老人、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减少饮水量,以 150~200mL为宜。

8.按摩的时间,以宾客需要而定。一般以30~45min为宜,不宜过久。

9.按摩后可出现下列短暂反应,客人不必惊慌,坚持数日后,反应可自行消失,不要放弃按摩。

(l)按摩后尿量增加,气味变浓,颜色变深。

(2)出现低烧、发冷、疲倦、全身不适等症状。

(3) 按摩后踝部肿胀,有淋巴阻塞现象者更为明显。

(4)下肢静脉曲张者静脉曲张更明显。

(5) 反射区疼痛明星或器官功能失调现象加重。

10.长期接受足部按摩的宾客,痛觉的敏感逐渐降低,为提高其敏感性和按摩效果,可嘱客人用1%的热盐水(水温45℃左右)浸泡双足20~30min。

11.按摩后,木者用温水洗手。冬天外出应带手套,以保护手部关节。每月可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中药,水煎、熏洗、浸泡双手20-30min。常用的泡洗处方为:当归、木瓜、苏木、细辛、生姜、红花、骨碎补、生地、泽兰各10 g。

12、女性月经期及怀孕期,一般应慎用足部按摩或禁用足部按摩。

13.局部皮肤感染、溃烂、出血性疾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活动期、性病、食物中毒、急性心肌梗塞,严重的心、肾衰竭、肝坏死等危重病人,禁用足部按摩。

14.足部按摩可同时配合其他疗法,但不宜同时针炙。

15.术者要根据不同宾客的足部特征,因人而异找准反射区,按摩的施力方向要正确,力度要适宜,均匀并有深透感。

五、足部按摩手法

(一)单食指叩拳法

一手握扶早间部,另一手握拳,食指弯曲.拇指固定,以食指的近节指间关节为施力点压刮足部反射区(图1-5)。适用反射区:额窦、垂体。头部、眼、耳、斜方肌、肺、胃、十二指肠、胰脏、肝脏、胆囊、、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大肠、心脏、脾脏、生殖腺、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等。

(二)拇指指腹按压法

一手握足,以另一手的拇指指腹为施力点,按压足部反射区。

适用反射区:心脏(轻手法)、胸椎、腰椎、骶椎、外生殖器和尿道、髋关节、肛门和直肠、腹股沟、坐骨神经、下腹部等。

(三)单食指刮压法

手握扶足部,另一手拇指固定,食指弯曲呈镰刀状,桡侧缘施力刮压按摩(图1一6)。

适用反射区:生殖腺、子宫或前列腺、尾骨(内侧)、尾骨(外侧)、胸部淋巴腺、内耳迷路等。

(四)拇指尖端施压法

一手握足,另一手拇指尖端施力按压

适用反射区: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颈项、支气管、上颌、下颌、扁桃腺等。

(五)双指钳法

手握足,另一手食指、中指弯曲呈钳状,夹住被施术的部位,拇指在食指中节上加压施力按摩(图1—7)。

适用反射区:颈椎、甲状旁腺、肩关节等。

(六)双拇指指腹推压法

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施力推压。

适用反射区:肩胛骨、胸(乳腺)等。

(七)双指拳法

用一手握扶足部,另一手半握拳,以食指、中指的近节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按摩(图1一8)。适用反射区:小肠、肘关节等。

(八)食指刮压法

食指弯曲呈镰刀状,以食指桡侧缘同时施力刮压按摩。拇指固定足部。

适用反射区:膈(横膈)。

六、足部反射区的定位与作用(表1——1)(图1——9)

足部反射区图谱如图1—9所示。足部反射区按摩顺序、手法、注意要点见表1—l。

七、足部反射区的分布特点及按摩选区、配区

(一)足部反射区分布特点

1.人体颈项以上组织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左右交叉分布,即左侧的额窦、三叉神经、小脑及脑干、鼻、大脑半球、颈项、眼、耳等反射区分布于右足上,而右侧头颈部的同名反射区分布在左足上。颈项以下组织器官的反射区不发生交叉分布。

2.绝大多数反射区的分布双足相同。仅有少数反射区只分布于左足或右足上,如心、脾、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肛门反射区只分布在左足上,而肝、胆囊、盲肠及阑尾、回盲瓣和升结肠反射区只分布于右足上。

3.多数反射区在同一足部只有一个位置,少数反射区在同一足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位置,如眼、耳、生殖腺、肛门和直肠、肋骨、尾骨、髋关节、坐骨神经、扁桃体、额窦等反射区有多个位置。

(二)足部反射区按摩的选区、配区

对于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功能失调引起的不适症,一般也应采取“全身按摩,重点加强” 的办法,即把足部所有反射区都按摩一遍,以促进血液秆循环,增强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机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不适症,选取重点反射区,增加按摩的次数与力度上以加强刺激,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严重的不适,只选取重点反射区进行重手法刺激,可收速效。

重点反射区包括基本反射区、主要反射区、相关反射区3部分。

1.基本反射区即肾脏、输尿管、膀胱这3个反射区。主要作用是增强泌尿系统的排泄功能,将体内有毒物质及代谢产物排出体外。无论是保健按摩或是消除不适症的按摩,在开始和结束时都要反复按摩基本反射区3遍。

2.主要反射区是指产生不适症的组织器官或系统在足部相对应的(同名)反射区。也就是说,只认反射区不认症,如腰部的椎骨、关节、韧带、肌肉、筋膜等组织的结构功能异常所出现的腰痛不适可有很多种,无论是哪种腰部不适症,主要反射区都是腰椎反射区。

3.相关反射区根据不适症的性质,可选用与不适症有密切关系的反射区,如各种炎症和发热,可选用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有关反射区。

八、足部按摩一般操作程序

足部按摩操作时,一般按照足底部、足内侧、足外侧、足背侧的程序进行施术,先左足,后右足,具体如下:

(一)左足顺序

1.用拇指指腹或单食指叩拳以轻、中、重3种不同力度在心脏反射区处定点向足趾方向推按,定点按压3~5次,用于检查心脏功能。

2.用拇指指尖或单食指叩拳在肾上腺反射区处定点向足趾方向按压5~7次。

3.用单食指叩拳在肾反射区处定点按压并由前向后推按5~7次。

4.用单食指叩拳在输尿管反射区处开始端深压并从肾脏反射区推按至膀胱反射区5—7次。

5.用单食指叩拳在膀胱反射区处定点按压并由前向后推按5~7次。

实际施术中,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4个反射区可作为一组反射区一次操作完成。

6.用拇指指腹或拇指指间关节背侧屈曲在三叉神经反射区处,由趾端向趾根部方向推按5~7次。

7.用单食指叩拳在拇趾额窦反射区由内向外推压5—7次,其余的趾额窦反射区由前向后推压5—7次。

8.用拇指或单食指叩拳在鼻反射区推压5~7次。

9.用拇指指腹或单食指叩拳在大脑反射区由前向后推压5—7次。

10.用拇指指端或单食指叩拳在小脑反射区定点按压,再由前向后推压5—7次。

11.用双指钳法在颈椎反射区由后向前推压5—7次。

12.用拇指指端在颈项反射区由外向内推压5~7次。

13.用单食指叩拳在眼、耳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或由趾端向趾根方向推压5—7次。

14.用单食指叩拳在斜方肌反射区由内向外压刮5—7次。

15.用单食指叩拳在肺反射区由外向内压刮5~7次。

16.用拇指桡侧在甲状腺反射区由后向前推按5~7次。

17.用单食指叩拳在食道反射区由前向后推压5~7次。

18.用单食指叩拳在肾脏、胰脏、十二指肠反射区定点按压或由前向后推按5~7次。

实际施术中,胃、胰脏、十二指肠反射区可为一组反射区一次操作完成。

19.用单食指叩拳或拇指指腹在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压刮5—7次。

20.用单食指叩拳在肛门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

实际施术中,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肛门反射区可作为一组反射区一次操作完成。

21.用双食指叩拳在小肠反射区定点按压并由前向后刮压5—7次。

22.用单食指叩拳在生殖腺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

23.用单食指桡侧在前列腺或子宫反射区由后上向前下方刮推或用单拇指指腹推压5—7次。

24.用拇指指腹或拇指指端在胸椎、腰椎、骶椎反射区由前向后推压5~7次。

实际施术中,胸椎、腰椎、骶椎反射区可作为一组反射区一次操作完成。

25.用双食指桡侧在横膈反射区由反射区中点向两侧同时刮推5—7次。

26.用单食指叩拳在上身淋巴腺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

27.用双食指桡侧在生殖腺(输卵管)反射区由反射区中点向两侧同时刮推5~7次。

28.用单食指叩拳在下身淋巴腺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

实际施术中,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反射区可作为一组反射区双手同时操作完成。

29. 用食指桡侧在尾骨(外侧)反射区由上而下再向前的刮、点、推压,5一7次。

30.用单食指叩拳在膝关节反射区定点按压并环绕反射区半月形周边压刮5—7次。

31. 用单食指叩拳或双食指叩拳在肘关节反射区第五跖骨基底部从前、后各向中部按压5-7次。

32.用单食指叩拳在肩关节反射区分侧、背、底3个部位由前向后各压刮5—7次或双指钳夹肩关节反射区的背部和底部5~7次。

33.用拇指指端在躯体淋巴腺反射区背面点状反射区定点按压和用单食指叩拳在底面点大反射区定点按压各5~7次。

34.用双拇指指端或双食指指端在扁桃腺反射区同时定点向中点挤按5—7次。

35.用拇指指端或食指指端在喉和气管反射区定点按压或按揉5—7次。

36.用双拇指指腹在胸部反射区由前向后推按,双拇指平推1次,单拇指补推1次,各做5—7次。

37.用单食指桡侧在内耳迷路反射区由后向前刮压5~7次。

38.用拇指指腹在坐骨神经反射区(内、外侧)由下向上推按5—7次。

39.重复肾脏、输尿管、膀胱3个反射区手法操作3—5次。

(二)右足顺序

右足与左足有相同的反射区,也有不同的反射区。相同反射区的按摩方法同左足,不同反射区的按摩方法如下:

1.用单食指叩拳在肝脏反射区由后向前压刮5~7次。

2.用单食指叩拳在胆囊反射区定点深压5~7次。

3.用单食指叩拳在盲肠及阑尾、回盲瓣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

4.用单食指叩拳或拇指指腹在升结肠反射区由后向前推按5~7次

保健之足底按摩【附足底穴位图】

脚底穴位图 方法:自購足底穴位圖一張。泡一盆熱水,水溫在60℃左右。把腳在熱水中泡5-10分鐘後用毛巾搽干。從足底穴位圖找出找出胃部﹑甲狀腺﹑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區,在每個部位按上1-2分鐘,左右腳各按3次。 按摩甲狀腺及其他上述反射區乃是非常有效的消脂法,因為甲狀腺主要功能乃治療肥胖症及情緒不安等症狀;而按摩胃部可以減少食慾;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區則是幫助增加免疫力及排毒功能。 連續做完一個星期之後,因為人體的整體的循環轉好了的關係,身體會覺得比以前輕快,皮膚也會變得漂亮而有光澤。 有时间多按摩按摩哦,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腳板底是人體所有身體器官的反射區。一般來說,腳底按摩乃是全身的保健護理,因此傳統的腳底按摩也都是為了治病,殊不知減肥也能以腳底按摩來達到目的。

涌泉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人体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解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

冷症、肾脏病等。 大敦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人体的足部,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详见此脚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太冲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详见此脚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太白穴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全身穴位作用图

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 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 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 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伸手连揉数十次,背气相通到腿上。承扶闭结用脚踩,此穴阴股绾中央,腿上酸麻气血降,患者不觉细参详。阳陵泉在膝外侧,振动小筋痛难当。 承山能治五脏病,伸手摸捏痛非常。踝上大筋著力起,疼痛难言不要忙,此穴能调周身气,寒火腹痛立消亡。人体穴位作用图解

-足部穴位图(附详解)

图解如下 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 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 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 斜方肌(颈、肩部):位于两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肩背酸痛、手无力、麻木、肩活动障碍等病症。 甲状腺:位于两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呈带状。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 甲状旁腺: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关节处,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肺、支气管:位于两足斜方肌反射区外侧,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呈带状到足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方,前后宽约1cm。适用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气肿、胸闷等病症。 胃:位于两足底跖骨的中、下部。适用于胃痛、胃酸增多、胃溃疡、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症。 十二指肠:位于胃反射区的后方,第一趾骨的基底部。适用于腹部饱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根球部溃疡等病症。 胰腺:位于两足足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连接处,适用于糖尿病、胰腺囊肿、胰腺炎等病症。 肝脏:位于右足底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适用于肝炎、肝硬化等病症。 胆囊:位于右足底第三趾骨与第四趾骨间,在肝脏反射区之内。适用于胆结石、消化不良、胆囊炎等病症。 腹腔神经丛:位于两足底中心,分布在肾脏反射区及其周围。适用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便秘等病症。 肾上腺:位于肾脏反射区上方,适用于生殖系统疾患、哮喘、关节炎等病症。 肾脏:位于两足底中央的深部,适用于肾盂肾炎、肾结石、动脉硬化、静脉曲张、风湿热、关节炎、湿疹、浮肿、尿毒症、肾功能不全等病症。 输尿管:位于足底胃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连成的一斜线型条状区域。适用于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炎、风湿热、关节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输尿管狭窄造成的肾盂积水等病症。 膀胱:位于两足足底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之侧约45度处。适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炎、尿道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病症。 盲肠(阑尾):位于右足底眼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升结肠连接。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 回盲瓣:位于右足底跟骨前缘靠近外侧,在盲肠反射区的上方。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 升结肠:位于右足足底,小肠反射区之外侧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横结肠:位于两足底间,横越足掌之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降结肠:位于左足掌,小肠反射区之外侧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生殖腺(卵巢或睾丸):位于两足底跟骨中央,另一部位在足跟骨外侧区。适用于性功能低下、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功能失调所致),如女性月经量少、

女性足底按摩穴位图

女性足底按摩穴位 头足部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而民间也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的说法。“脚是第二个心脏”,足部按摩是人人皆宜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早在《内经》里就有足部经络学说和足部按摩的详细记载。几千年来,这种简便、安全的保健方法一直为人们所钟爱。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又发现了人体各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可预测全身疾病。 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足部按摩的方法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足部按摩是对足部表面施加压力使它影响全身,调节身体各器官的功能。 足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承担身体全部重量,故有人称足是人类的“第二心脏”。 有人观察到足与整体的关系类似个胎儿平卧在足掌面。头部向着足跟,臀部朝着足趾,脏腑即分布在跖面中部。根据以上原理和规律,刺激足穴可以调整人体全身功能,治疗脏腑病变。人体解剖学也表明脚上的血管和神经比其它部位多,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头、手、身体内部各组织器官有着特殊的联系。所以,单纯对足部加以手法按摩,就能治疗许多疾病。 足部按摩的常用手法之一叫做单食扣拳法,用食指的关节部刺激有关部位。它主要用于脚底部,因为按照足部反射区分布,有很多内脏反射区全在脚底,必须力度比较大,才能起到有效刺激作用。脚内侧、脚面是骨膜,所以要柔和地刺激,不能刺激力太大,容易把骨膜伤着。 按摩双足治疗疾病和保健五个必须选择的反射区:第一个反射区就是腹腔神经丛;第二个反射区是脾脏;第三个反射区是肾脏;第四个反射区是输尿管;第五个反射区是膀胱。这五个反射区是在按摩的开始或结束时,都必须加强的五个反射区。 在进行足部按摩时,要因人而异,手法灵活运用,按压区位时,要进行适度持续性的刺激,有正常的压痛感最好,应以反射区内压痛最敏感部位为重点,当体内器官发生病变时,双足相应的反射区会有针刺感。另外,进行足部按摩时应保持室内清静、整洁、通风,按摩前用温水洗净足部,全身放松。按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 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脚底各脏腑反射区(杨奕)健康起义

脚底反射区的定位 1、肺经:手太阴肺经取太渊,定位在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2、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取大陵,定位在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心经:手少阴心经取神门,定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4、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取腕骨,定位在手背尺侧端,尺侧腕豆骨前凹陷中。 5、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取阳池,定位在腕骨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6、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取阳溪,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7、脾经:足太阴脾经取太白,定位在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8、肝经:足厥阴肝经取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 9、肾经:足少阴肾经取太溪,定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10、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取束骨,定位在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11、胆经:足少阳胆经取丘墟,定位在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12、胃经:足阳明胃经取冲阳,定位在足背高处,第二、三趾间的缝纹端上 5 寸(约合受检测者 5 个大拇指宽度)。 13、督脉:定位在大椎,俯卧,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4、任脉:定位在中脘,仰卧,前正中线,脐上 4 寸。 15、带脉:定位在带脉,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外取穴。 16、寸: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 17、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 18、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后(腕端)为尺。 19、阴维:定位在筑宾,内踝上高点 5 寸,腓骨肌内侧肌腹下端取穴。 20、阳维:定位在阳交,外踝点上7 寸,腓骨后缘取穴。 21、阴跷:定位在照海,内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2、冲脉:定位在公孙,第一趾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23、阳跷:定位在申脉,外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4、左足外侧:第三趾上三寸。 25、左脚:第一拇指中间 26、右脚:脚板第四趾下四寸。 27、右脚背:第三、四趾中间上三寸。 28、足内侧:内踝尖下两寸(男左女右)。 脚底按摩是一种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按摩脚底反射区的好处 脚部反射区疗法,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奇的治疗手段。它起源于中国,数百年前流传到国外,在国外开花结果,在西方国家,尤其在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广为流传。·随着改革开放,这一传统的治病手段又重新回到祖国。在诸多专家、学者的努力下,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及方法,使脚部反射区疗法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具体的操作手法的运用上,都焕发了活力,重新在世界上站在这一领域的制高点。从生

-人体12个最重要的穴位图29998

人体12个最重要的穴位图 1.合谷穴的取穴: 用另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

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 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属于手太阴肺经。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

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 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 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用拇指端在该处向指骨方向压,有酸痛感觉处。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 ...... 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症。按摩后溪穴治疗腰痛的方法:用拇指按

足疗之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解

足疗之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解) 【基本内容】 一、足反射区位置 足部反射区分为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部四大部分,其顺序大致如下: 足底: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额窦、脑垂体(垂体)、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鼻、头部(大脑)、颈椎、甲状旁腺、甲状腺、眼、耳、斜方肌、肺及支气管、心(左)、脾(左)、胃、胰腺、十二指肠、小肠、横结肠、降结肠(左)、乙状结肠及直肠(左)、肛门(左)、肝(右)、胆囊(右)、盲肠及阑尾(右)、回盲瓣(右)、升结肠(右)、腹腔神经丛、生殖腺(睾丸或卵巢)、失眠点。 足内侧:膀胱、鼻、颈椎、甲状旁腺、胸椎、腰椎、骶骨(骶椎)、尾骨内侧、前列腺或子宫、尿道及阴道、髋关节、直肠及肛门、腹股沟、肋骨、下身淋巴腺(腹部淋巴腺)、消渴点、便秘点。

足外侧:生殖腺(睾丸或卵巢)、髋关节、尾骨外侧、下腹部、膝、肘、肩、肩胛骨、内耳迷路、胸、膈(横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上臂、头痛点。

足背:鼻、颈项、眼、耳、腹股沟、上颌、下颌、扁桃体、喉与气管及食管、胸部淋巴腺、内耳迷路、胸、膈(横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腹部淋巴腺)、痰喘点、心痛点、落枕点、腰腿点。 二、选取反射区的原则 选取反射区的原则,主要是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即受累的脏腑器官,而不是根据具体的病症。所以,同一器官、同一系统的各种病症,应选取大致相同的反射区。反之,同一反射区可用以治疗不同的病症。 肾、输尿管和膀胱这三个反射区,是足部按摩中极其重要的区域,故称之为“基本反射区”。其作用是增强排泄功能,将“毒素”或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因此,每次按摩开始和结束时都要

连续按摩这三个反射区各4~5遍。 在选取基本反射区的基础上,再选取与病变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如: 肾脏疾病——肾反射区; 各种眼病——眼反射区; 各种耳病——耳、内耳迷路反射区; 各种鼻病——鼻、额窦、扁桃体、肺及支气管等反射区; 肺病——肺及支气管、喉与气管、心等反射区; 支气管疾病——肺及支气管、鼻、扁桃体等反射区;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胃、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等反射区; 食管疾病——食管、胃、胸等反射区; 肝病——肝、脾、胃、肠等反射区; 胆病——肝、胆囊反射区; 小肠疾病——小肠、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等反射区; 大肠疾病——小肠、回盲瓣、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肛门、腹腔神经丛等反射区; 颈部疾病——颈椎、颈项等反射区; 前列腺症——前列腺、尿道、垂体、甲状旁腺、生殖腺、肾上腺等反射区; 垂体病症——脑垂体(垂体)、头部(大脑)等反射区; 甲状腺病症——甲状腺、垂体、肾上腺、小脑及脑干等反射区; 甲状旁腺病症——甲状腺、甲状旁腺反射区; 肾上腺病症——肾上腺、垂体反射区; 睾丸疾病——睾丸、垂体、头部(大脑)、肾上腺、甲状腺等反射区; 卵巢疾病——卵巢、垂体、大脑、肾上腺等反射区; 子宫疾病——子宫反射区; 皮肤病——脾、肾上腺、甲状旁腺、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选取不同部位的淋巴腺)、胃肠等反射区。 由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所以除选取病变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外,还应根据不同性质的病症,和脏腑器官的相关性质去选取同一系统的相关反射区,疗效会更显着,例如:脑血管病:除选取头部(大脑)、小脑及脑干、额窦等反射区外,还应增选心等反射区。肺部:除已选取的反射区外,还应增加鼻、咽喉、扁桃体、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区。 各种炎症:应选取脾、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选取)、肾上腺、甲状旁腺、扁桃体等反射区来配合。 各种癌症:应选取脾、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选取)、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等反射区相互配合以增强免疫力。

足部反射区按摩疗法的禁忌症

足部反射区按摩疗法的禁忌症 尽管足部反射区按摩法可以调节全身,治疗全身疾病,但它也有其局限性.如急性传染病,急性中毒等,如采用足部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就要延误病情.这时必须及时采用药物疗法或手术疗法等急救措施.只有当病势缓解后,以足部按摩做为辅助手段进行调理性治疗.现将这类情况分述如下: 1.各种急性传染病;如流感,肝炎,结核,细菌性痢疾,伤寒,流脑,乙脑,疟疾,克山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等. 2.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毒蛇,毒虫的咬伤,食物中毒,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 3.各种急性高热患者. 4.各种严重的出血病:包括吐血,衄血,呕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内脏出血等.如这时采用足部按摩疗法,会加速血液循环,造成更大量的出血. 5.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间不宜做足部按摩,否则会引起经量过多,流产等. 6.必须实施外科手术的疾病,如阑尾炎,腹膜炎,肠穿孔,骨折,各种关节脱位等等,必须及时采取措施. 7.急性心梗病情不稳定时,严重肾衰,心衰等患者;均要避免采用这种方法,否则可能加重肾脏,心脏的负荷,诱发心梗复发或加重肾衰而发生生命危险. 以上几种情况,足部按摩必须慎用,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足部穴位治疗歌(《医宗金鉴》)隐白主治心脾痛;筑宾能医气疝疼;照海穴治夜发,兼疗消渴便不通;大都主治温热病,伤寒厥逆呕闷烦,胎产百日内禁灸;千金主灸大便难;太白主治痔漏疾,一切腹痛大便难;痞疸寒疾商丘主,兼治呕吐泻痢痊;公孙主治痰壅膈,肠风下血积块疴,兼治妇人气盅病,先补后泻自然瘥;三阴交治痞满坚,痼冷疝气脚气缠,兼治不孕及难产,遗精带下淋沥痊;血海主治诸血疾,兼治诸疮病自轻;阳陵泉治胁腹满,刺中下部尽皆松;涌泉主刺足心热,兼刺奔豚疝气疼;血淋其痛疼难忍,金针泻动自安宁;然谷主治喉痹风,咳血足心热遗精,疝气温疟多渴热,兼治初生儿脐风;太溪主治消渴病,兼治房劳不称情;妇人水蛊胸胁满,金针刺后自安宁;阴谷舌纵口流涎,腹胀烦满小便难,疝痛阴痿及痹病,妇人漏下亦能痊;复溜血淋宜乎灸,气滞腰疼贵在针,伤寒无汗急泻此,六脉沉浮即可伸;大敦治疝阴囊肿,兼治脑衄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病,炷如小麦灸之灵;行间穴治儿惊风,更刺妇人血蛊症,浑身肿胀单腹胀,先补后泻自然平;太冲主治肿胀满,行动艰辛步履难,兼治霍乱吐泻症,手足转筋灸可痊;中封主治遗精病,阴缩五淋溲便难,鼓胀瘿气随年灸,三里合灸步履艰;曲泉疝阴股痛,足膝胫冷久失精,兼治女子阴挺痒,少腹冷痛血瘕;伏兔主刺腿膝冷,兼刺脚气痛痹风,若逢穴处生疮疖,说与医人莫用功;阴市主刺痿不仁,腰膝寒如注水侵,兼刺两足拘挛痹,寒疝少腹痛难禁;足三里治风湿中,诸虚耳聋上牙痛,噎膈肿胀水肿喘,寒湿脚气及痹风;解溪主治风水气,面腹足肿喘嗽频,气逆发噎头风眩,悲泣癫狂悸与惊;陷谷主治水气肿,善噫痛疝腹肠鸣,无汗振寒痰疟病,胃脉得弦泻此平;内庭主治痞满坚,左右缪灸腹响宽,兼治妇人食鼓胀,行经头晕腹疼安;厉兑主治尸厥证,惊狂面肿喉痹风,兼治足寒膝膑肿,相偕隐白梦魇灵;飞阳主治步艰难,金门能疗病癫痫;足腿红肿昆仑主,兼治齿痛亦能安;昼发证治若何,金针申脉起沉疴,上牙疼兮下足肿,亦针此穴自平和;环跳主治中风湿,股膝筋挛腰痛疼;委中刺穴医前证,开通经络最相应;阳陵泉治痹偏风,兼治霍乱转筋疼;承山主针诸痔漏,亦治寒冷转筋灵;阳辅主治膝酸痛,腰间溶溶似水浸,肤肿筋挛诸痿痹,偏风不遂灸功深;风市主治腿中风,两膝无力脚气冲,兼治浑身麻瘙痒,足指疼痛针可停;丘墟主治胸肋痛,牵引腰腿髀枢中,小腹外肾脚腕痛,转筋足胚不能行;颈漏腹下马刀疮,连及胸肋乳痈疡,妇人月经不利病,下临泣穴主治良;侠溪主治胸胁满,伤寒热病汗难出,兼治目赤耳聋痛,颌肿口噤疾堪除;窍阴主治胁间痛,咳不得息热燥烦,痈疽头痛耳聋病,喉痹舌强不能言。摘录自:中国洗浴网足部保健按摩知识推荐足部的基本结构及名称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图1——1)。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一)足部的骨骼 1.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块。(1)跟骨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

各种疾病的治疗穴位详解

各种疾病的治疗穴位详解 人体按摩穴位示意图二(女) 大家都知道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 无论多么专业的人也无法全部熟记这许多穴道的名称,更不要说运用自如了。

不过,治疗常见病不需要这么多的穴道。事实上,只要熟知与其相关的人体穴道,便可充分地进行穴道医疗了。 重要的是,不是大量熟记穴道,而是充分找到有效的人体穴道,并纯熟地运用。因此,本站以正穴为中心,严选特别有效的穴道,配合症状或疾病,好好地运用这些穴道,每个人都可进行穴道治疗。

【阿是穴】腰部病变部位及附近,用大拇指按压感觉疼痛最敏感处。 【委中】膝关节后面,腘横纹中点处。 【委阳】委中穴外开1横指处。 【气海俞】腰部,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环跳】臀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侧卧,健腿在下伸直,患腿在上屈曲90°)。 【殷门】大腿后侧,臀下横纹中点(承扶穴)与腘横纹中点(委中穴)连线的上3/7与下4/7交点处。 【风市】大腿外侧中线上,当直立垂手时,中指指尖处。 【阳陵泉】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承山】小腿后侧正中,人字纹尖凹陷处(伸腿向上提足跟时,可显露人字纹)。

实用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图解(一)

实用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图解(一) 实用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图解(一) 一、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 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将双足并拢可以想象看到的足是个屈腿盘坐并向前腑状的投影人形(见图1)。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足底上部相当于胸腔,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向区;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图2);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足底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 图1 足部反射区与人体脊椎对应关系示意 图图2 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示意图 二、足部骨骼和足部关节 足部骨骼 人有双足,每足有骨骼26块,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见图3) 1、跗骨每足有跗骨7块,分近侧与远侧两排。足跗骨较粗大且砌合紧密。 近侧列跗骨包括跟骨、距骨和足舟骨。远侧列跗骨由内侧向外依次为内侧楔骨(第一楔骨)、中间楔骨(第二楔骨)、外侧楔骨(第三楔骨)和骰骨。 2、跖骨每足有跖骨5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构成足掌跖部的前半部。跖骨分近端、远端、足背跖和掌跖面。跖骨分头、体、底3部,第五跖骨底外侧分突向后,称为第五跖骨粗隆。 3、趾骨每足有趾骨14块,趾骨分近端、远端。拇趾为远节和近节,其余各趾均为3节,分远节、中节、近节。

足部关节 距骨与下肢小腿部的胫骨、腓骨下端构成踝关节,胫骨侧(内侧)为内踝,腓骨侧(外侧)为外踝。跖骨与趾内间构成跖趾关节。第一跖骨与第一趾骨近节趾骨的近端构成第一跖趾关节。第二趾第一节趾骨和第二节趾骨间构成第一趾间关节,第二和第三节趾骨间构成第二趾间关节(或称远侧趾间关节)(见图3)。 足底面足背面 图3 足部骨骼和足部关节示意图 三、足部反射区 1、大脑 部位位于双足大拇趾第一节底部肉球处。左半大脑反射区在右足上,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图4)。 功能平肝潜阳,清头明目,镇静安神,舒经通络。 主治头痛、头晕、头昏、失眠、高血压、脑血管病变、脑性偏瘫、视觉受损、神经衰弱、帕金森氏综合症等。 手法由上向下按摩3~5次。 2、额窦 部位位于双足的五趾靠尖端约1cm的范围内。左额窦反射区在右足上,右额窦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图5)。 功能清热疏风,通络止痛。 主治前头痛、头顶痛,眼、耳、鼻和鼻窦的疾患。 手法拇趾尖自里向外方向刮压3次,其余各足趾各点按3次。 3、小脑、脑干 部位位于双足拇趾近节基底部外侧面。左小脑、脑干反射区在右足上,右小脑、脑干反射区在右足上(见下图6)。 功能疏风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及小脑萎缩引起的共济失调、帕金森氏综合症。 手法由上向下按摩3~5次。 4、垂体 部位位于足底双拇趾趾腹的中间偏内侧一点(在脑反射区深处)(见下图7)。 功能调节内分泌,平衡阴阳。 主治内分泌失调的疾患、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腺、功能失调等,小儿生长发育不良、遗尿、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 手法由上向下深入定点按压3~5次。 5、三叉神经 部位位于双足拇趾第一节的外侧约45度角,在小脑反射区前方。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足上,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图8)。 功能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偏头痛、眼眶痛、牙痛、面神经麻痹及面颊、唇鼻之诱发的神经痛等。 手法由上向下按摩3~5次。

脚底按摩穴位图、按摩方法及正常反应

足底反射区图解 ■脚底按摩的原理: 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达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感觉不到的。由于人体的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适当刺激各反射区,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 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 系统病症。 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 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 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 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 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 斜方肌(颈、肩部):位于两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肩背酸痛、手无力、麻木、肩活动障碍等 病症。 甲状腺:位于两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呈带状。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 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 甲状旁腺: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关节处,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 症。 肺、支气管:位于两足斜方肌反射区外侧,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呈带状到足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方,前后宽约1cm。适用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气肿、胸闷等病症。 胃:位于两足底跖骨的中、下部。适用于胃痛、胃酸增多、胃溃疡、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 症。 十二指肠:位于胃反射区的后方,第一趾骨的基底部。适用于腹部饱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根球部溃疡 等病症。 胰腺:位于两足足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连接处,适用于糖尿病、胰腺囊肿、胰腺炎等病症。 肝脏:位于右足底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适用于肝炎、肝硬化等病症。 胆囊:位于右足底第三趾骨与第四趾骨间,在肝脏反射区之内。适用于胆结石、消化不良、胆囊炎等病 症。 腹腔神经丛:位于两足底中心,分布在肾脏反射区及其周围。适用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便秘等病症。 肾上腺:位于肾脏反射区上方,适用于生殖系统疾患、哮喘、关节炎等病症。 肾脏:位于两足底中央的深部,适用于肾盂肾炎、肾结石、动脉硬化、静脉曲张、风湿热、关节炎、湿 疹、浮肿、尿毒症、肾功能不全等病症。

全身穴位治疗口诀(精华版)

全身穴位治疗口诀(精华版) 全身穴位治疗口诀 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 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 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 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 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 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

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 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 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 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 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 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 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 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 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

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 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 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 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 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 伸手连揉数十次,背气相通到腿上。承扶闭结用脚踩,此穴阴股绾中央, 腿上酸麻气血降,患者不觉细参详。阳陵泉在膝外侧,振动小筋痛难当。承山能治五脏病,伸手摸捏痛非常。 踝上大筋著力起,疼痛难言不要忙,此穴能调周身气,寒火腹痛立消亡。

足部反射区高清图,按摩足底穴位疼痛的作用,足底反射区对应病症

足部反射区高清图,按摩足底穴位疼痛的作用,足底反射区对 应病症 足部反射区穴位本高清晰足部反射区完整示意挂图共分五部分分别为足底部、足背部、足内侧、足外侧、小腿部位,详细地介绍了足部各不同位置的反向区域。可供医护人员,按摩师及广大读者参阅。足部按摩是中医一种外治法范畴的物理疗法,已被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足部按摩主要是依靠手法的力度和力的方向实施的治疗。手法由于轻重不同,其渗透于内的力度也有所差别,基本上分为浅(皮毛)、略浅(经脉)、中(肌肉)、略深(经筋)、深(骨髓)几种。要会按摩,当然要先清楚的知道足部的各个反射区在哪里,是做什么用的,它们的功效分别是什么,以上由经络养生网提供的足部反射区完整示意图是目前最清晰,最完整的版本,不管你是想自己学习按摩,或给家人按摩,或是资深的足部疗养师,想必都能用的上。人体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体实际位臵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将双足并拢一起,就像个从后上方向下看到的一个屈膝盘坐并向前俯伏的投影人形:脚的拇趾,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

口腔、牙齿等反射区;足底上部相当于人的胸腔(有肺及心脏),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向区;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脚跟部位,有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等)、膀胱、尿道及阴道、肛门等,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构成足弓的一条线,形似人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下图);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足底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足部基本结构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足部的骨骼1、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块。 (1)跟骨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 (2)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 (3)楔骨有3块。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 第五跖骨之间。 (4)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 (5)舟骨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

图片讲解版本-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图片讲解

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动画图解)----五脏相对五行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我询问过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1.扁桃腺疼痛 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 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由于此处能刺激大肠,使大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指压时先深吸一口气,一面强压一面吐气,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自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人代劳时,采用同样的呼吸法)。 3.治疗出汗的穴位与指压法 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所以,称为“阴谷”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穴位,对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阴谷能够缓和冲击肉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穴位,肾俞穴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穴道。 4.治疗低血压的穴位与指压法 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力的指压叫“百会”的穴位。“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心,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另外,当全身慵懒、手脚冰泠、目眩、站着时头发晕时,在脚踝附近有两个穴位,可以达到效果。 此穴位是在脚踝的正后面。用大拇指及食指抓住这两个点,以与前面同样的要领强力按压6秒钟,反复做20次。 5.治疗风湿疼痛的穴位及指压法

足底按摩穴位图及足底按摩常用简单的方法

足底按摩穴位图及足底按摩常用简单的方法医学篇2010-10-06 18:11:38 阅读107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 足底按摩常用简单的方法 单食指扣拳法 食指关节弯曲其余四指握拳 拇指固定在中指上顶住弯曲的食指 双指钳法 食指、中指弯曲成钳状 钳住脚趾间穴位压在穴位上

双指拳法 用手握拳中指食指弯曲关节凸出 以凸出的关节着力以手腕施力 拇指握推法 拇指与四指分开 用拇指指腹为着力点以手腕手掌施力 扣指法 拇指与四指分开呈圆弧状 四指为固定点拇指指尖施力 全足按摩程序如下: (可采用“提示音”掌握30分钟时间或自我灵活掌握时间。) 一、足底部分: 1、“自上向下移动按摩”基本反射区,(在肾反射区位置多停几秒钟再往下移动)从肾→输尿管→膀胱共3~4分钟四声“提示音”后结束。(包括试行,请使用四分钟便于计时。) 2、同时“点压按摩”足大拇趾(包括大脑、垂体、视觉中枢敏感点、额窦)1分钟后,接着“横向来回移动按摩”5趾头(额窦)1分钟,共计2分钟,二声“提示音”后结束。 3、同时“横向来回按摩”足趾和足底交界处(包括血压调节点、小脑脑干、特效降压点、眼、耳、新失眠点、美容点)

共2分钟,四声“提示音”后结束。 4、同时“横向来回按摩”斜方肌,肺。“自下向上按摩”支气管共计2分钟,二声“提示音”后结束。 5、“自下向上按摩”甲状腺与食道共1分钟,三声“提示音”后结束。 6、“点压按摩”左足心脏、脾脏,右足肝脏、胆囊共1分钟(可用两足一上一下点压方式),四声“提示音”后结束。 7、“围肾打圈按摩”腹腔神经丛1分钟,一声“提示音”后结束。 8、同时“从上往下移动按摩”胃、胰、十二指肠共2分钟,三声“提示音”后结束。 9、“自上向下点压按摩”小肠1分钟,四声“提示音”后结束。 10、采用“回形旋转方式按摩”,右足从横结肠外侧往内侧移动成回形。横结肠→肓肠→回肓肠→升结肠→横结肠。左足从横结肠内侧往外侧移动成回形。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门,共3分钟,三声“提示音”后结束。(注:呈“回形按摩”其目的是能使双足同步便于记忆,双足内侧无需用力滑过便可。熟悉大肠系统反射区后,应力求“准确方向”按摩效果会更佳) 11、“移动点压按摩”足跟生殖腺、性感带、老失眠点共1 分钟,四声“提示音”后结束。 12、双足稍向内侧“点压按摩”颈椎→甲状旁腺→胸椎→腰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