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章丘农业发展现状

章丘农业发展现状

章丘农业发展现状

章丘是山东省济南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农业是章丘市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其发展现状如下: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章丘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力度。通过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的粮食种植逐渐向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和畜牧业发展转变。

二、农田水利建设

章丘市注重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灌溉和排水体系建设。通过修建水库、水渠和水泵站等设施,提高灌溉效率,保证农田的水资源供应。同时,加强农田排水工程建设,防止农作物水分过多导致土壤湿润,影响农业生产。

三、农业科技创新

章丘市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强农业科研机构的建设,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推广农业科技成果。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四、农业保险服务

章丘市为农民提供农业保险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风险问题。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保障农民的农作物、农机和农资的安全。通过农业保险,将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网络

章丘市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网络,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农产品加工,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的种类和价值。同时,加强农产品的销售网络建设,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是章丘农业发展的一些现状。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章丘市的农业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辉煌六十年 农业大发展——建国60周年章丘农业分析

辉煌六十年农业大发展——建国60周年章丘农业 分析 辉煌六十年农业大发展 ——建国60周年章丘农业分析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华诞。60年来,全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改变了昔日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勤劳和智慧谱写了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波澜壮阔的辉煌篇章。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沐浴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全市的农业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全市广阔的农村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的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农村发展改革成效显著,农业投入逐年加大,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一、建国60年农业发展的基本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章丘市100万人民,经过60 年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全市农业落后的状况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农业生产得到巨大发展,农村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各项改革措施的全面实施,使农业和农村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取得了伟大成就。 (一)农业总产值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曾经我们的农业生产相当落后,农业产值很低。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土地经营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并且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由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向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多种经济结构转变。1949年全市的农业总产值仅为0.32亿元,200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5.42亿元,增长234.7倍。其中,种植业总产值达到42.13亿元,比1949年的0.19亿元增加了41.94亿元,增长了220.7倍;林业总产值2.03亿元,比1949年的0.017亿元增加了2.01亿元,增长118.4倍;牧业总产值27.79亿元,比1949年的0.12亿元增加了27.67亿元,增长230.6倍;渔业产值为1.1亿元,比1949年的0.002亿元增加了1.098亿元,增长549倍。据测算,现在每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创造超过1949年全年的农业生产总值。 (二)从粮食短缺到农产品供应极大丰富 曾经我们的农业生产能力很低,“种一满坡,收一破箩”。“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说国企是“共和国长子”,那么粮食生产则是共和国经济的“衣食父母”。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实行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业三十年的变化,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特别是2004年以来,随着国家和省出台并落实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支农惠农政策,章丘市粮食生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我市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三十年来,章丘市粮食总产于1979、1988和1991年分别突破30万吨、40万吨和50万吨大关。2008年粮食总产量

章丘市支部领办合作社

支部引领党员示范服务助推 农民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富民强村 中共章丘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章丘市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引领组织、示范服务作用,积极创办领办农村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组织,走出了一条“支部引领协会、协会促进产业、产业富民强村”的新路子,促进了组织优势、组织资源向发展优势、发展资源的转化,农村党建和农村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共同发展。目前,全市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8家,入社农户8万余户,年经营总收入达21亿元,覆盖了60%以上的建制村。章丘市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 一、支部引领示范,推动合作社健康发展。党支部从建组织、顺机制、抓示范入手,着力推动合作社由“松散

协作”向“紧密联合”转变,合作方式由单纯的“互助服务”向“产业主导”和“互助服务”结合转变。 一是整合组织资源,扩大合作社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立足当地群众种养传统和产业基础,村党支部牵头把党员骨干、专业大户、致富能手和群众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合作。对群众自发创办的合作社,坚持“支部介入、优化整合、扩大规模”三步走,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着重在薄弱环节上加强引导,同时及时组建“兼合式”党支部,做到合作社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就拓展到哪里。目前,全市村党支部共创办领办合作社287家,党员致富能手创办的161家,单独组建党支部的合作社24家,形成了“支部引领闯市场、党群抱团奔小康”的良好局面。 二是推行“双向进入”,实施有力领导。大力推行村干部与合作社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把合作社建设发展纳入农村干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充分发挥村干部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完善民主决策、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等工作机制,确保群众利益不受侵蚀、集体利益不受损害。高官寨镇党委创办奶业合作社,镇村干部兼任理事,他们发挥政策熟、眼界宽的优势,建立规范了小区养殖、饲养监管、奶牛保险等制度,引导群众开展规模化养殖、机械化作业,年均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

济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济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济宁市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近年来, 济宁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和应对。 1. 成果显著 济宁市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济宁市政 府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提高了农业 生产的效益和产量。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济宁市政府有效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种植方式,逐步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农业产业,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在农 产品加工和营销方面,济宁市政府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2. 存在问题 济宁市现代农业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虽然政府加大了科研 投入,但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产品质量仍需要提升。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矛盾依然存在,传统种植方式的改变和 现代化农业的推广还面临一定的阻力。在农产品加工和营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还存在加工能力不足、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 二、对策 1.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为了解决农业科技水平不足的问题,济宁市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鼓励农业 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加强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 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 2. 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济宁市政府应加大对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扶持和相关配套措施, 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种植方式,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推动 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农业产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3. 促进农产品加工和营销 济宁市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增加加工产能,提高产品质 量和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共享平台, 加强农产品流通组织和营销渠道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和销售量。

农业植保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

农业植保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 作者: 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年第03期 农业植保是以农作物生产为核心的技术工作,包括病虫害防治、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等,促进植保技术的有效推广和普及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益的有效措施。目前,中国农业植保技术的推广力度仍需进一步强化和改善,本文分析了山东济南市章丘区农业植保技术推广现状,并探讨了当地农业植物技术推广工作对策。 1济南市章丘区农业植保技术推广现状 1.1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植保技术的推广工作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努力完成,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当地农民进行各项防治事宜,还需要检疫部门和监察部门的通力配合。然而,当前山东济南市章丘区植保工作各项法规条例尚待进一步优化,各方人员无法紧密配合,日常的植保养护工作显露出许多不足。 1.2推广经费不足 植保技术的广泛推广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是一项需要经费补充的长期性工作,近年来章丘区愈发重视植保技术的推广工作,然而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依然受经费问题的约束,技术人员数量不够、基本设备落后等问题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实际推广成效。 1.3植保队伍和群众素质有待强化 一是植保技术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植保技术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最终的推广效果。目前,章丘区植保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总体较高,但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植保技术推广的力度和效果。二是农民群众的绿色植保意识有待强化。农民常用的种植技术和各项防治手段大多过于陈旧,农民对于绿色防控等新型植保技术缺乏关注,应用主动性不足,技术了解程度不深,影响了植保工作的推广力度。 1.4农药化肥市场良莠不齐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是植保技术推广工作的必需品,目前,市场上依然存在很多假冒劣质的农药与化肥。出于成本考虑,农民购置了许多劣质农药和化肥,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种植生产工作,给植保技术的进一步推广造成不利影响。 1.5推广方式有待优化

章丘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现状及意见建议

章丘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现状及意见建议 摘要:本文在简述章丘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种粮收益、种粮成本、种粮风险、惠粮政策、配套制度,进而提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种粮现状;积极性;政策建议 多年来,国家始终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山东是农业大省,夏粮增、秋粮增、全年增,山东粮食实现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连续 两年突破1100亿斤大关,占全国总增产量的11.6%,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山 东力量[1]。随着2023年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实施,章丘区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 生产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 一、章丘区农民种粮现状 近几年,国家对“三农”优惠和扶持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 所改善。章丘区通过各类科教项目的实施,累计推广小麦一喷三防、宽幅精播、 玉米一防双减、水肥一体化、秸杆还田等绿色高产技术40余项,实现区域内农 业生态环境改良与粮食安全的双赢。在2021年罕见秋汛的情况下,通过2022年 春季科技壮苗活动的开展,小麦收获面积78.18万亩,总产32.86万吨,单产420.33公斤/亩,实现了丰产丰收。据统计,2022年章丘区秋粮收获面积84.11 万亩,总产30.28万吨,圆满完成了当年的粮食生产任务。 2020年是农产品价格翻身的一年,尤其是玉米、大豆两种主粮品种,处于领 涨地位。从2020年开始,玉米价格一直呈现上涨趋势,特别是2020年7月之后,一路高歌猛进,2021年更是突破1.5元/斤。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并且涨幅较大, 省资价格上涨,根据走访及电话调查,章丘区农民对种粮前景表示担忧,而且弃 农经商、半农半工、专业农民老龄化趋势依旧存在。传统中常说的安居乐业中

菏泽新农村发展现状

菏泽新农村发展现状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中北部,素有“中国·红色家园”、“中国·古稀之城”之称,是一个具有浓厚农业文化底蕴的地方。随着改革 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菏泽的农村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农村产业结构逐渐优化。近年来,菏泽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工业、农村旅游等产业,逐步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市政府实施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各 个环节,推动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和服务等领域的发展。同时,还着力培育壮大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为农村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菏泽市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农村水利、交通、通信等领域的投入。水利建设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交通建设方面,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方便农产品运输和农民出行;通信建设方面,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普及农村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通过这些努力,菏泽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再次,农村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菏泽市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加大农村垃圾治理力度,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农田垃圾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同时,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推广农田防护林建设,提

高农田抗灾能力。菏泽市还大力推进农村能源革命,广泛建设农村清洁能源项目,减少农村环境污染。通过这些努力,菏泽的农村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最后,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菏泽市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最重要的民生问题来抓,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教育方面,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医疗卫生方面,加强农村卫生站和农村医疗资源建设,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同时,菏泽市还鼓励农民参与城乡社区建设,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推动农民的就业创业。 综上所述,菏泽新农村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产业结构到基础设施、从环境治理到农民生活水平,菏泽市都在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推动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菏泽的新农村将会焕发出更加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章丘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题目

章丘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题目章丘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章丘区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本文将 对章丘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章丘的发展现状: 1. 经济发展:章丘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在农产品加工和种植业方面具有优势。另外,章丘还拥有一批制造业企业,如汽车、机械、纺织等行业,为当地经济增添了活力。 2. 交通便利:章丘位于济南市区的西北部,拥有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济章高 速公路、济南机场和济南南部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为章丘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 产业园区建设:章丘积极发展产业园区,如章丘钢铁产业园、章丘石材加工 园区等,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进驻,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4. 旅游业发展:章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泺源湖、东阿阿胶文化旅游景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章丘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农业现代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章丘将会加大对 农业的改革和农产品的加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2. 制造业升级:章丘将进一步发展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制造业。通过引进 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3. 交通网络完善:章丘将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完善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网络,提高物流和人流的便利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交通条件。 4. 旅游业全域发展:章丘将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通过搭建旅游产业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现旅游业的全域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和投资。 5.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章丘将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通 过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环境等措施,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综上所述,章丘在经济、交通、产业、旅游等方面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未来,章丘将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制造业升级、交通网络完善、旅游业全域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措施,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并实现更加繁荣的未来。

章丘大葱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章丘大葱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章丘大葱是山东省章丘市的一大特色农产品,因其品质优良、口感鲜美而在国内外享 有盛名。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章丘大葱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大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分析展开讨论。 一、大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品牌建设不足 章丘大葱虽然口味出色,但由于品牌建设不足,市场认知度较低。很多消费者对于章 丘大葱的品牌和产地了解甚少,这就限制了章丘大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 产区整体产能不足 由于种植方式陈旧、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导致大葱产量和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由 于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及市场对于大葱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农民们面临着生产难度和 风险增大的困境。 3. 市场营销不足 大葱的销售一直以来都依赖于传统的销售渠道,而随着电商等新型销售渠道的发展, 大葱的市场地位受到一定冲击。大葱产品的差异化营销不足,也使得市场竞争力有所不 足。 4. 行业标准不健全 大葱产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价格无法统一等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大葱产业的规范化程度较低。 二、对策分析 1. 加强品牌建设 针对大葱品牌建设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包装设计、加强品 牌推广等方式,提升章丘大葱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 强化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 通过引进现代化种植技术,实现大葱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从而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推动大葱产业协会的建立,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行业标准, 推动整个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3. 拓展销售渠道 为了解决市场营销不足的问题,可以积极拓展电商平台、线下超市等新型销售渠道, 并通过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提升大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大葱产品的宣传推广,提高 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4. 提高行业统一标准 政府可以加强对大葱产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标准规程,并引导企业加强自律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三、结语 章丘大葱作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具有很大的 发展潜力。要想真正把大葱产业做强做大,解决上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和企业应当 携手合作,共同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共同努力,推动大葱产业向着规模化、标准化、 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章丘大葱产业一定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 天。

保护农业遗产传承农耕文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山东章丘大葱栽培系统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农业遗产传承农耕文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山东章丘大葱栽培系统的 保护与传承 摘要:2017年山东章丘大葱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 文化遗产名录,在悠久的农耕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章丘 人民在充分挖掘遗产地得天独厚的大葱种植条件,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造就了章丘大葱栽培系统,成就了 传统农业的一个典范:一是传承了两大特色地方品种,“大 梧桐”和“气煞风”;二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传统耕作方式;三是在这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了 一代代章丘人民的文化生活,滋养了一代代章丘人民的精神 意志。为保护和传承好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遗产地从政策、规划、多元主体、科技支撑、资金扶持及品牌建设方面 做了一系列科学探索,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山东章丘大 葱栽培系统的传承与保护中,赋能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章丘大葱栽培系统保护与传承 章丘大葱有着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至公元1552年被明 世宗御封为“葱中之王”。经过多代提纯复壮,如今章丘大 葱主要栽培品种为大梧桐和气煞风。品种、技术、土地、泉

水、生态五大要素聚集,造就了“葱中之王”高、大、脆、白、甜的独特品质,2017年山东章丘大葱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历史人文价值,是人类农业文明的精华,承载着各国的历史文化,传承着民族精神,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有着重要借鉴意义。[1]在悠久的农耕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章丘人民在充分挖掘遗产地得天独厚的大葱种植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造就了章丘大葱栽培系统,成就了传统农业的一个典范:一是传承了两大特色地方品种,“大梧桐”和“气煞风”;二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传统耕作方式;三是在这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了一代代章丘人民的文化生活,滋养了一代代章丘人民的精神意志。 农业文化遗产传承至今的品种资源、农业技术、知识体系和系统结构功能目前仍可发挥重要作用。[2]为保护好山东章丘大葱栽培系统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章丘区按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山东章丘大葱栽培系统管理办法》的要求,积极落实《山东章丘大葱栽培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对遗产进行了保护与利用。 一、《山东章丘大葱栽培系统管理办法》制定与实施 从遗产的管理原则、管理主体、保护与利用办法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在遗产地设立醒目标志,并设立章丘大葱文化博物馆,宣传章丘大葱栽

章丘区绿色高产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章丘区绿色高产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陈冬梅;李真爱;张述霞 【摘要】在世界崇尚“绿色消费”的大背景下,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种植业转型升级,既是农业发展的要求,更是农民的期盼.针对当前章丘绿色高产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本区绿色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本区绿色高产高效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18(000)009 【总页数】3页(P30-32) 【关键词】绿色;高产高效;产业结构;科技支撑;对策 【作者】陈冬梅;李真爱;张述霞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农业局农技站章丘250200;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农业局农技站章丘250200;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农业局农技站章丘250200【正文语种】中文 章丘区地处泰沂山区北麓,南依泰山,北临黄河,东北为长白山脉。地势自东向西北倾斜,南高北低。地貌类型多样,自南而北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山地、丘陵、平原占全区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0.8%、25.9%和43.3%。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1 719 km2,其中耕地面积7.97万hm2,园地0.39万hm2、林地1.54万hm2。水资源充沛,年均水资源总量5.7亿余m3。章丘地处中纬度,属

暖温带季风区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降水量600.8 mm,平均年无霜期192 d。 1 农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按照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经作物比为58∶42。绿色粮食、大葱、畜牧等主导产业发展较快。 1.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实施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高标准粮田建设等农田基建项目,高标准农田达到65万亩。落实国家、省、济南三级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6%以上,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6.8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7.45万亩,耕地有效灌溉率达到7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粮食生产实现了“十四连增”。蔬菜播种面积37.36万亩,总产量172万t,其中章丘大葱12万亩,总产量58万t,西瓜(甜瓜)等瓜类6.3万亩,总产量19.6万t。林果面积8万亩,总产6.5万t。 1.3 “品牌农业”发展较快 近几年,集中打造了章丘大葱、明水香稻、白莲藕、鲍家芹菜、柴家韭菜、相公庄金银花、北房浅水藕、前营韭菜、高家土豆等50多个特色种养基地,形成了黄河西瓜、高官寨甜瓜、宁家埠西红柿、龙山大樱桃、官庄花卉、辛寨种苗等10多个高档次设施农业基地。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147个,其中章丘大葱、明水香米通过“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章丘大葱”商标进入中国百强农业公用品牌行列,品牌价值达到22.74亿元,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章丘大葱、明水香稻、龙山小米三种名优农产品通过“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万新牌”章丘大葱被命名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平陵牌”龙山小米被命名为“山东省名牌农

章丘区小麦减垄增地发展现状

章丘区小麦减垄增地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种植的科技含量逐渐提升,产量和效率都得到明显改善。对小麦种植而言,小麦减垄栽培技术打 破了传统种植方式的弊端,能够充分利用田间的资源,节省成本,具 有节能、节水、抑草、抗倒以及抗干热风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小麦;减垄增地;增产增效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放眼望去,章丘区今年70多万亩小麦长势良好,粮食产能连年稳中有升。2021年我省组织农技、农机、水利等方面有关专家,研 究制定了《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要求各地从当年秋种开始在全省范围 内进行示范推广,我区积极响应政策,在全区范围内进行示范推广。 一、传统小麦种植技术的缺点 传统小麦种植技术主要为行垄种植,这种种植技术无法充分利用田间资源, 并且无法真正推动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传统小麦种植技术主要存在以下 缺点:①小麦种子在行沟中比较拥挤,导致单株植物的营养面积出现失衡的现象,这种现象无法推动小麦的生产与发育,并且在生长阶段小麦争水与争肥等现象对 小麦成穗以及分蘖具有阻碍性,严重时会导致农作物出现减产。②传统行垄种植 技术会导致行间宽垄以及缺苗断垄的现象,这样会导致土壤资源、肥力资源、水 资源产生浪费。③小麦行垄种植会导致水分在地表蒸发。④如果采取行垄种植小麦,则会在施肥过程中导致麦苗生产受到影响,出现烧苗的现象,甚至会导致土 壤资源、肥力营养与种苗出现分离[1]。⑤农民在整地、播种过程中程序比较繁琐,并且费工费时,相对而言,多投入的生产成本也比较大。 二、章丘区减垄增地现状及案例 近年来,章丘区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应用小麦减垄增地模式,提高小麦生物特征,构建良好的适应系统。在小麦综合特征的相互协调中,能够实现最佳与最优

山东作物种植分布及面积和蔬菜种植情况

山东作物种植分布及面积和蔬菜种植情况 市场作物种植结构和分布 1、大田作物:小麦7200万亩,玉米5400万亩,花生1370万亩,,大豆200万亩,水稻170-180万亩。 棉花1100万亩(荷泽地区250多万亩,主要在单县、县、巨野、成武、定,东明;地区100多万亩,主要在梁山、金乡、鱼台;另外地区200万亩,主要在武城,夏津、平原、乐陵、陵县,聊城地区100万亩,主要高唐、临清;东营地区100万亩,滨州地区100多万亩,主要在无棣,沾化、惠民。 2、果树:苹果650万亩(胶东260万亩,沂源40万亩,冠县13万亩,蒙阴7-8万亩。)梨树70万亩(主要集中在胶东地区)葡萄70万亩(主要胶东地区,其次沂源、新泰、曲阜) 桃树130-140万亩 3、蔬菜2200万亩,其中700万亩为保护地栽培 黄瓜130多万亩(寿光15万亩,青州5万亩,昌乐2万亩,沂南10万亩,莘县7万亩,莱西7万亩,东昌府5万亩,苍山4万亩,济阳2万亩,地区1.5万亩,单县1.5亩), 西红柿120多万亩(寿光20万亩,青州3万亩,临淄10万亩,广饶5万亩,海阳3万亩,苍山3万亩,莘县2万亩,地区1万亩,单县1万亩) 辣椒80多万亩(寿光10万亩,青州3万亩,临淄3万亩,苍山3万亩,莘县2万亩) 茄子30万亩 大蒜140万亩(金乡50万亩,鱼台20万亩,单县20万亩,莱芜20万亩,广饶4万亩,商河8万亩,东阿5万亩,苍山20万亩,平度5万亩,安丘3.2万亩,罗庄4万亩,冠县3万亩,河东3万亩,肥城2.5万亩,乳山1.5万亩,微山2万亩) 生50万亩(莱芜10万亩,安丘20万亩,平度4万亩,乳山1万亩,莱州2万亩,肥城1万亩,沂水3万亩,沂南3万亩,平度2

相关主题